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

县域生态旅游发展策略与路径

一、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现状分析

由于受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侵袭,福建沿海多数地区的乡土性在日益升级中丧失,休闲旅游缺乏高品位的观光旅游资源。近几年,福建山区大多主打生态牌,已经开发和推广了众多的生态休闲旅游景区。大田县现阶段休闲旅游业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面临诸多问题:一是规划和投资滞后,造成小、散、乱、贫,即景区(园)规模小,布局分散,内容与形式雷同,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积聚效益;二是主题和形象欠突出,地域特点不够鲜明,处于闽西北强势品牌的阴影笼罩之下;三是基础设施等旅游综合配套支持系统不够完善,缺乏休闲度假等配套设施。就大田周边而言,南部永春的牛姆山,德化的戴云山和石牛山,安溪的茶叶大观园和清水岩等景点都以生态休闲为主题;北部永安的桃源洞和鳞隐石林景区、宁化的客家祖地和天鹅洞群景区、泰宁的大金湖和地质公园、将乐玉华洞和天阶山景区、沙县淘金山景区等也大多以生态休闲为主题(表1)。但是,大田县的旅游业也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与南部周边的永春、德化、安溪相比,都处于品牌开发和形成阶段,大田在生态休闲旅游资源方面也有自身的优势,再加上闽西北与闽南连接带的区位优势,并且处于各大旅游圈交汇之处(表2)。大田县的历史背景与地理条件形成了海洋文化、中原文化、客家文化与闽越文化兼容并蓄的特殊地域文化,这是一种多元交流文化,具有开放、多元、兼容、热情、朴实、稳重的特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饱含这些精髓的区域文化成为大田休闲旅游发展的文化支撑,因此,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仍具有很大的潜力。

二、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的定位分析

(一)树立一个目标:旅游目的地

旅游业的魅力在于其能够带动上游旅游商品开发和下游旅游商业、娱乐餐饮等产业链的延伸和区域品牌的塑造。旅游过境地主要是门票收入,带动力很小,意义不大。改革开放以来,定位为旅游过境地的县市,没有一个能把旅游业做大。只有旅游目的地,才能逐步提升区域形象,带动产业发展,成为县域支柱产业。根据引力模型,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成反比。泉州市和三明市对大田县的理论辐射范围临界点是建设镇,泉州市与永安市对大田县的理论辐射范围临界点是桃源镇。考虑到行政区划等因素影响,三明市和永安市对大田的辐射范围可能比理论模型大一点。基本上可以判断,大

田县域建设以南、桃源以南的南部区域是泉州辐射范围,北部乡镇是三明辐射范围,永安对大田的辐射力比较弱。大田主要接受泉州、三明两个城市辐射,形成南北两个主要辐射区(表3)。因此主要采取以下3个方向来开拓游客市场:1立足闽西北和闽南县市客源市场重点开拓厦门、泉州、三明、漳州等大中城市一级客源市场,与厦门、泉州、三明等城市旅游建立战略联盟。2开拓闽北、闽东、闽西客源市场重点是福州、南平、宁德、龙岩等城市的客源市场。3吸引周边省份和海外华侨、港台客源市场随着跨省市快速交通的发展,周边省市,包括浙南、赣南、粤西等城镇居民,以及依托泉州作为海外华侨、港台同胞的祖籍地,周边省份和海外华侨、港台居民是潜在客源市场。

(二)特色切入:突出山寨土堡,营造乡村意象

大田县休闲旅游在南北区域中处于“洼地”。大田县的生态景观有开发潜力,但仍以生态为旅游概念,不能与周边生态休闲旅游形成差异化,毕竟山没有人家高,水不比别人清。大田县的土堡民居具有独特性,但单体小,孤立分散,所在村落生态环境破坏严重,难以塑造独立的旅游景观。因此,大田县休闲旅游开发的关键是以生态为基础、以土堡为整体形象的乡土化。主要采取以下4点发展策略。

1.山寨土堡是画,高山生态是背景,乡土是色差山寨土堡、高山生态、乡土是大田休闲旅游业的三大差异性要素。要根据三大差异性要素,设计富有吸引力的休闲旅游地主题形象,营造休闲体验的旅游氛围,设计休闲旅游形象口号,传播休闲旅游形象。

2.山寨土堡的形象塑造,能够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大田土堡单体小、孤立分散,无法与永安的安贞堡相比,而且在推广上容易产生与永定、南靖土楼类似的联想,最后湮没在土楼的强势形象和概念中。建议使用“山寨土堡”概念和形象,把土堡和山寨放在一起,以区别于安贞堡和土楼,并在推广界面上把土堡和山寨钳制在一个画面上。

3.乡土性至关重要,决定了大田县旅游整体上与其它地区的差异性与沿海城市比,乡土性越明显,与城市的差异性越大,大田休闲旅游的竞争力越强,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越大;与周边县市比,生态基础是一样的,但概念、意象不同。以大田县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生态等五位一体,以山寨土堡为整体形象,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元素,挖掘乡土性休闲空间和场景,保持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原真性,塑造与城市观光旅游的互补性和差异性,凸显与周边县市、甚至全省生态旅游的差异性,可能构成大田休闲旅游的核心和独特卖点。

4.闽南取向的营销重点大田县处在周边热点景区的包围之中、强势景区的阴影之下。相比而言,北部永安、泰宁、宁化、将乐等景区的品牌比较强势、与大田旅游资源交叉性大,而永春、德化和安溪虽然有戴云山、石牛山、牛姆山、茶叶大观园等景点,但品牌知晓度比较弱。与南部县市相比,温泉、山寨土堡等具有资源优势,再加上对接沿海门户的区位优势,比较容易突破。

三、大田县生态休闲旅游路径选择

(一)生态: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基础

自然景观、友好生态是山区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资源。若离开了大田生态这个基础,休闲旅游将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构建、维护大田各个景区与城市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真正成为城镇居民修养身心、回归自然、各具特色的“后花园”。建设和申报鼋自然保护区。鼋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福建省尤溪河特有物种,被称为“水上熊猫”。通过建设有利于鼋成长的小区域,并实施保护繁育,不仅是对濒危动物保护的贡献,也可成为福建省生态旅游的独特卖点。鼋的主要产地原是浙江和云南,近年已很少见到踪迹,主要散见于少数的几个保护区内。

(二)体验: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

当观光不足以聚集人气时,体验就成为关键。根据中国目前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观光和体验仍然是吸引人气的主要卖点。大田休闲旅游的观光性不足,景区开发就要突出体验,这是构成与城镇旅游、周边生态旅游差异化的基本途径。根据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是主动参与或被动参与,以及消费者的关联或环境关系是属于融入情境或只是吸收讯息,体验分为4大类。1.娱乐的体验这是有别于城镇光声电娱乐的各种乡土娱乐,如斗鸡、牧兔、小猪赛跑、滑草、漂流,以及原生态的乡村武术、乡村婚庆、乡村歌舞等。2.教育的体验乡村景观、物候、万物生长发育机理的认知,农事、乡村文化的学习等,如学习果树生理、正确的采摘技术及水果、茶叶的营养保健价值等。3.逃脱现实的体验乡村异质景观环境下的浪漫意境与情节,身心放松,包括农作体验,生态体验(夜观天象、萤火虫,清晨听鸟叫虫鸣等)等。4.美学体验山寨土堡意境美、乡村景观自然美、乡村文化形式美,包括乡村饮食文化体验、乡村景观与环境(声音、夜色、小气候等)体验、乡村节庆体验、乡村文化民俗体验。

(三)文化: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品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只有赋予人文关怀,生态山水才有灵性。否则,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心也没了涟漪和牵动。国内外出名的山水景观,一定是有文化内涵的。有历史,就有文化,文化需要挖掘。在五千多年的文明演化中,大田的先民栉风沐雨,披荆斩棘,从史前文化直至近代的冶炼、手工业和农业文明的发展,为现代大田文明的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继承文脉与开风气之先,成为大田本土文化发展史中清晰的主线。大田农村的历史文化风貌,记录了世代相传的乡土文化,具有独特的闽南文化风韵和中原文化遗存,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遗传信息。依托大田历史文化风貌,可以提高休闲旅游的品位,提升休闲旅游的文化内涵。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大田县生态休

闲旅游,建议坚持以下路径:1.突出山寨土堡民居,挖掘先民创造的农业文明遗存山寨土堡民居是大田乡村景观、乡村历史、乡村文化、乡村生活的集中体现。大田山高水远,农业文明不仅与中原不同,与南方其它地区也有差异,如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石砌梯田、石砌旱地,古商道,古水渠、古水井,以及古树,包括老柿树、老红豆杉、老水杉等。大田历史文化风貌有其共性,但又受历史、地理和环境的影响而具有了独特的个性,前路与后路、高山与盆地、闽南与客家等文化风貌都有差异。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休闲旅游,要从当地历史文化风貌的实际出发,分析乡土物质文化的特点和功能,分辨彼此之间的差异,重点挖掘各自的特色[12]。2.紧扣原生性、原生态特点与山区生态环境和谐对大田历史文化风貌固有的原生态文化传统,是一种历史的真实,是大田乡土文化传承的根据和底气。在依托历史文化风貌发展休闲旅游中,应当体现原汁原味的特性,切忌搞无根由的盲目攀比和移植。大田历史文化风貌的最大特点是其整体的和谐,而这种和谐是围绕着大田的山和水环境逐渐发展起来的。因此,河流和山峰是古村落生态中关键的环境因素。大田乡村的水环境和山绿化的整体质量下降,直接影响了古村落的美学特色。因此,在大田休闲旅游开发中,要特别注重景区范围内、交通干道视野范围内河流和山峰生态环境特色的优化,保持山区古村落的鲜活之美而不使其逊色。3.挖掘历史文化特色元素,融入民间文化的旅游活动在大田休闲旅游景点开发的过程中,在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风貌的同时,必然要通过人工建筑补充、扩大休闲旅游景观。在景观设计中,要着力把握和体现乡土文化的特征。(1)“水—山—房”的空间格局。大田历史物质文化的最大特色,在于乡村人工建筑与本地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由此产生了古村落整体的自然延展,产生了不同空间界面之间的自然过渡,产生了桥梁、河流、山峰等乡村典型的景观要素。正是这种结合,沉淀着数百年来先民巧妙处理人地关系的智慧,散发着乡村隽永的风貌特色和美学特征。

(2)“黑—白—灰”的民居色彩。大田民居历来粉墙黛瓦,古风悠悠,配合山区迷人的自然景色,恰似一幅“浓装淡抹总相宜”的中国水墨画。这正成为大田山区民居最具特征的色彩。(3)“轻—秀—雅”的建筑风格。由于大田所处地域气候及建造工艺的原因,大田乡村建筑追求轻巧、秀美和雅致的风格,这不仅体现在建筑细部处理上,也体现在建筑整体把握上。在发展大田生态休闲旅游中,以更宽的视野把民俗、民风、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等优秀乡土文化元素融入休闲旅游活动中。(1)在休闲旅游景点介绍中丰富民俗、民风、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民间传说的内容,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2)利用络文学扩大宣传,提高旅游品味;(3)把民间歌舞、民间武术、民间节庆以适当形式体现在集市、庆典、节庆、旅游推广等活动中,增强观赏性。

 

; (四)集聚:大田生态休闲旅游的重点

大田休闲旅游的发展,既要满足旅游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取向,又要追求规模经济,实现资源合理配置。个性化、规模化、组团集群式,是大田休闲旅游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休闲旅游的布局模式,可以分为3种:“带”状布局模式、“团”状布局模式、“串珠”状布局模式[12]。整体而言,大田县旅游资源的观光性不足,休闲、体验是其主导方向。因此,在布局上,优先采取“团”状布局模式,不宜采取“串珠”状布局模式,“带”状布局也不宜拉太大距离。游客老在车上跑路,就说不上休闲了,也谈不上体验了。定位于旅游目的地,休闲旅游的布局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性和聚集性,一个聚集区至少满足“一日游”最小规模的要求。多个聚集区的选择性旅游和组合,至少满足周末二日游的规模。根据规模化、组团集群式发展的要求和大田旅游资源的分布,可以打造四个休闲旅游产业集聚区。1.县城—石牌温泉—屏山等高山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该区以高山生态休闲为主题,以象山为形象。以象山、大鼓山、大仙峰、景观茶园及温泉为主要载体,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乡村体验及康体娱乐相结合,是大田休闲旅游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区域要围绕高山生态休闲旅游的发展目标,重视生态保护、形象塑造、设施改造、茶园景观化、温泉开发、会议展示、娱乐发展、民间神话提炼等。2.县城—芳联堡—七星湖等湖区生态休闲旅游集聚区该区以湖面生态休闲为主题,以七星湖为形象。七星湖位于街面水库上游,库面宽度比较小,库区两侧高山生态环境良好,便于水上娱乐项目、生态休闲项目的开发。该聚集区的关键是库区两侧生态休闲的开发、库区水上娱乐项目的发展和芳联堡所在村庄生态修复。3.县城—安良堡—泰安堡—魁城民俗村和古冶炼等民俗文化旅游聚集区该区以民俗文化游为主题,以龙井祠为形象。土堡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不足之处是单体偏小,多数土堡周边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建议:一是对魁城村落历史文化进行挖掘,重点是对村内文化遗存、村边铅锌矿冶炼遗址及古商道进行挖掘和保护,修复和保护魁城“九崎十八湾”及其瀑布的生态环境,形成有规模、集民俗文化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知名景点。二是修复土堡所在村落生态环境。4.广平土堡(绍恢堡、光裕堡、潭城堡、深原堂)—北洋崎森林公园—文江漂流等山寨土堡民居旅游聚集区该区要突出三明、永安等邻近城市优势,突出民居观光、生态休闲及农业观光为一体的综合优势。

四、结语

县域生态休闲旅游是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

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身心愉悦的休闲旅游方式。生态休闲旅游是生态文明载体之一,生态文明是生态休闲旅游的灵魂。目前我国有1/5的保护区正由于这类”生态旅游”而横遭破坏,生态休闲旅游的精髓并非仅仅去生态环境中去旅游,而是以生态保护的理念达到一种优游的境界。作为产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1/10的旅游业,既要满足游人欣赏风光之享受,又不至因旅游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的保护,使旅游与环保、人与自然协同发展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进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1999年是中国国家旅游局规定的生态旅游年。世界人士预测,以走向爱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就在人们为我国旅游业面临难得的机遇而欣喜若狂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是旅游业对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危害。特不是目前有的人打着生态旅游的旗号,而实际上却做着破坏环境的旅游。因此,必须对生态旅游的真正内涵加以研究,结合我国的实际制订出生态旅游的法制法规和治理措施,并使生态旅游成为对旅游者进行生态教育的一所大学校。以此来爱护我们的自然景观与文化遗产,使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进展的绿色产业。 一、生态旅游概念的衍变与真正内涵 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阻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1988年,给生态旅游的定义是:生态旅游作为

常规旅游的一种专门形式,游客在观赏和巡游古今文化遗产的同时,置身于相对古朴、原始的自然区域,尽情考察和享乐旖旎风光和野生动植物。这时期生态旅游的概念是指一种旅游业中的"复归自然"、"返朴归真"的观念。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情愿到大自然中巡游而不是去现代的都市和海滨度假,强调进展旅游业中对自然景观的开发。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生态旅游定义为:具有爱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爱护,是可持续进展的旅游。生态旅游不应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应与自然和谐,同时必须使当代人享受旅游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机会与后代人相平等,即不能以当代人享受和牺牲旅游资源为代价,剥夺后代人本应合理地享有同等旅游资源的机会,甚至当代人在不破坏前人制造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前提下,为后代人建设和提供新的人文景观。同时,生态旅游的全过程中,必须使旅游者受到生动具体的生态教育。 真正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学习自然、爱护自然的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和教育活动,单纯的盈利活动是与生态旅游背道而驰的。同时,生态旅游也是一项科技含量专门高的绿色产业,需要生态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多学科的论证,方能投产。需要认真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也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生态旅游是针对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而产生和倡导的一种全新的旅游业。有关人士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热”将在全球兴起。生态旅游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形式,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必然的选择,因而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重视和迅速发展,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一部分,年增长率达30%以上。在我市,随着蓬莱阁西苑、田横山文化公园和兴瑞庄园等景区(点)的出现,生态旅游已经不知不觉地加入到了蓬莱大旅游的队伍中。在对生态旅游的理论研究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开始,而在我市、甚至在全国范围内,生态旅游研究都还是一个刚刚开始探索的新课题。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 (一)生态旅游的定义: “生态旅游”一词的最早出现可追溯至1965年,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的环境伦理观开始向旅游领域渗透,随着现代旅游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其渗透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大,人们对传统的大众旅游形式所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也日益关注,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将环保与旅游作为研究对象的新的旅游方式。但对于“生态旅游”这一新词语,世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世界旅游组织将之定义为:以生态为基础理论的旅游,是专项自然旅游的一种形式;生态旅游学会则解释为:为了解当地环境的文化与自然历史知识,有目的地到自然区域所做的旅游,这种旅游活动的开展在尽量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的同时,创造经济发展机会,让自然资源的保护在财政上使当地居民受益;第一届东亚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域会议认为:生态旅游应为倡导爱护环境,或者提供相应的设施及环境教育,以便旅游者在不损害生态系统或地域文化的情况下访问、了解、鉴赏、感受自然及文化地域。 综上所述,生态旅游的概念可以这样归纳:生态旅游是一种在生态学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以自然区域或某些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对象,以享受大自然和了解、研究自然景观、野生生物及相关文化特征为旅游目的,以不改变生态系统的有效循环及保护自然和人文生态资源与环境为宗旨,并使当地居民和旅游企业在经济上受益为基本原则的特殊形式的旅游行为。它包括三重含义:1、经历的质量----提供旅游者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即享受自然、认识自然、满足旅游者的旅游体验。生态旅游以回归大自然为基调,于是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旅游对象物,必须有特定的旅游观赏内容,如优美的自然景观,独特的人文文化等,以满足人们享受自然、认识自然的需求。生态旅游不仅能使旅游者返璞归真,享受大自然,在清新、开阔、洁净的环境中修养身心,而且能够了解、研究特定区域内的自然景观、野生动植物以及相关的文化历史特征,使旅游者从中获得高质量的旅游经历。 2、资源的质量----保护当地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 生态旅游,就是让游人在良好生态环境中或旅游游览,或度假休息,或健康疗养;同时认识自然,了解生态,丰富科学知识,进而增强环境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更自觉地关爱自然,保护环境。可见,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旅游方式,它同传统旅游形式的本质区别在于生态旅游必须具有促进生态保护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特点。因此,生态旅游又要有目的地提高旅游景区的旅游环境质量,使人们在享受、认识自然的同时,又能达到保护自然的目的,从而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其根本宗旨就是贴近自然、保护自然、维护生态的平衡。生态旅游必须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在维护良好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开展旅游,生态旅游不能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必须要保持旅游区域内的环境质量和保持生态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多样性,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和有序发展,保持好优异的自然环境。 3、生活的质量---提高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 即通过旅游开发,为旅游区筹集资金,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有效发展经济,能够使当地居民在生态环境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在经济上、财政上获得益处。

(完整版)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酿酒过程中

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塘、蟹池,最后灌溉蔬菜瓜果以及稻田,直至污水进入水处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摘要:生态旅游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生态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生态旅游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旅游是一种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兴的旅游形式,是当前旅游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21世纪一个极为重要的旅游经济增长点。作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形式,生态旅游在世界旅游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其发展势头十分迅猛。所谓生态旅游,是以自然风光及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土民情为主要旅游资源,促进自然资源和当地文化的完整保护,增强旅游者对自然和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一些地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缺乏深入调查研究和全面的科学论证、评估与规划,匆忙开发。特别是新旅游区的开发,开发者急功近利,在缺少必要论证与总体规划的条件下,盲目地进行探索式,粗放式开发。开发中重开发、轻保护,造成许多不可再生的贵重旅游资源的损害与浪费。 野生动物也是极其珍贵的旅游资源。一些地方在开发这一旅游资

源时,管理不善,执法不力,不少野生动物遭到乱捕乱杀,有的宾馆饭店甚至以野生动物作为美食招揽游客,使不少珍稀品种濒临灭绝。 (二)风景区生态环境系统失调。风景区的人工化、商业化、城市化使我国风景区受到建设性的破坏。由于在景区内开山炸石,砍树毁林,水土流失严重,导致自然和人文景观极不协调,破坏了景观的整体性、统一性。有的风景区出于经济目的,热衷于旅店、餐馆建设,盲目扩大旅游区、修建旅游设施。这不仅破坏了风景名胜、古迹文物的原始景观的文化内涵,也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造成了破坏。 (三)风景区环境污染严重。据旅游风景区提供的监测资料显示,一些风景区的水土、大气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噪音、烟尘超过了规定标准。大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及酸雨等情况比较普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旅游业发展迅速,而又缺乏规划和管理,国民的生态意识较差,可以说旅游游到哪里,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也就到哪里。风景区内生活污水增多,垃圾废渣、废物剧增。开办旅游的自然保护区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二、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成因 在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关系。那种把生态消费摆在首位,不惜以生态资源的消耗为代价来获取利润的做法,必须引起各级的高度重视,走出生态旅游的认识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开展生态旅游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生态旅游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主要是由两大原因引发的:一是外在因素,是由于目前我国的国情决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济学与经济管理类刊】 【打印】【保存】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模式研究 孙根年 【专题名称】旅游经济 【专题号】F9 【复印期号】1999年01期 【原文出处】《资源科学》(京)1998年06期第40~44页 【英文标题】RESEARCH ON MODEL OF ECOTOURISM DEVELOPMENT IN NATURE RESER-VES OFCHINA SUN Gen-nian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 【作者简介】孙根年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男,37岁,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环境学的教学研究,主编有《旅游环境学》、《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专著5部,发表《论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等学术论文14篇。 【内容提要】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是自然保护事业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本文依据旅游活动的环境影响,将旅游业划分为4 种生态类型,又依据保护区生态旅游业的可开发程度,将自然保 护区划分为5个生态旅游开发等级;在此基础上依据自然生态— 经济开发对应关系,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业开发的模式及开发 程序;最后,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业开发政策进行了探讨。 To develop ecotourism in nature reserves of China aims at keeping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nature protection and tourism. According tothe impact of tourist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four ecotypes areidentified in terms of tourism in the study. Furthermore,fiveexploitable degrees of nature reserves are identified on the basis ofecotourism

小村庄大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构想

小村庄大旅游 ——白羊峪生态旅游模式构想、尸■、亠 前言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形式。这种旅游产品一出台便赢得了众多旅游目的地的青睐。全国各地纷纷竞相搞起了生态旅游,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也不排除存在诸多败笔。有的地方美其名曰 “生态旅游”,但却搞的不土不洋的,把一些高档奢华的设施搬到了生态景区中,建的设施过于繁多,搞的与周围环境十分的不协调,违背了人们反朴归真的初衷,也违背了“最少的规划, 才是最好的规划” 的规划原则。我个人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在搞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候,可以首选生态旅游方式。这种方式是这些地区最优的资源利用途径。而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形式,和当前旅游业逐渐扩大的趋势相符合。白羊峪就是这样地区的一个典型。 小村庄 ?地理位置白羊峪,又名羊谷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部,地处 迁安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和迁西县三县(市)交界。他的地理位置优越,距唐山、秦皇岛80 公里,迁安市区25 公里,向西10 公里为灵山白塔寺,27公里是迁西景钟山,60公里是遵化清东陵,向东80 公里是南戴河,约100 公里是山海关。 ?自然状况白羊峪属于燕山东麓的浅山石质山区。山脉为东西走向。白羊河发源于此。区内有植物100多种,盛产梨、桃、苹果、核桃、板栗、葡萄等干鲜果品。动物有狐狸、羚羊、山鸡等以及各种鸟类30 多种。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区内有海拔503米的大凹楼主峰和海拔456米的白云山; 有长约2公里的白羊谷;还有白羊峪村北部河东岸的“旱龟断流”、“凤落梧桐”等。水系景观方面有白羊河、湖泊和水库,其中白羊河是全市唯一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万亩油松,侧柏针叶林,是附近少有的森林景观。有落叶阔叶的千亩围山转果园。 人文景观白羊峪分布有近5公里的古长城。据史料记载,白羊峪长城建于明初,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是古代边关防御体系的完整体现。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这里还保存有明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的遗址(现保存有一段较完整的城墙)。 ?经济状况白羊峪一带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灵、自然条件差(多山无肥沃农田),经济发展一直缓慢,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和当地村民聊天中了解到,村上的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被迫到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和年长的男劳动力就以种植果树为生,收入不 高。他们现在住的房屋还是很古老的冀东 民居,窗户还有好多是纸糊的 ?开发现状长年来这里的长城、山水和千亩围山转,吸引了不少省内外的游客和参观者,每年都有国外游人到白羊峪长城上考察、观光,但直到 96 年当地政府才意识到要在此地开发旅游。但是也仅限于收“进山 费”,举办桃花节和建一些饭馆之类的。由于没有妥善的管理和保护,

生态旅游教学大纲

《生态旅游》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旅游系适用专业:景区管理与森林生态旅游 修课方式:必修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总学时:36 推荐教材:《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张建平著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参考书:《生态旅游》田里、李常林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4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态旅游的一些理论知识体系,明确生态旅游的内涵、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本质的区别,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发展现状。通过学习生态旅游的专业知识,适应景区规划和森林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岗位的需求。 三、课程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

四、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生态旅游的概念、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熟悉我国与国外生态旅游的发展概况,基本了解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重点是掌握生态旅游的研究对象与活动规律。 第二章生态旅游的兴起与发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产生的五个原因,结合生态旅游发展的实例,理解生态旅游是之所以能在短时期内迅速崛起并迅猛发展,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旅游市场内外的诸多因素。熟悉生态旅游的产生模式,主动式和被动式。重点介绍美国等发达国家主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况和以哥斯达黎加为代表的从被动模式发展生态旅游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掌握生态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对当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和评价,并与生态旅游发展较好的国家做对比。重点分析黄石国家公 园的管理经验,借鉴其可取之处。 第三章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学原理、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在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对生态旅游的理论基础加以应用,对生态旅游旅游区的发展有着长远和深刻的指导意义。以辽东半岛的蛇岛和承德旅游区的生态系统为案例进行分析,介绍生态学的自然干扰和人为干扰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破坏,使旅游区生态环境恶化,从而理解和掌握生态学和环境伦理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观点。介绍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缘起和发展的三个里程碑,结合相关文章,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概念和内涵。重点是环境伦理学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难点是生态学原理的掌握和理解。 第四章生态旅游的体系结构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态旅游的概念、内涵、性质和特点,通过举例说明生态旅游和其他类型旅游活动的区别。认识生态旅游与其相近旅游形式之间的关系,掌握之间的差异,能够更好的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重点介绍生态旅游与可持续旅游,生 态旅游与大众旅游的区别。重点是明确生态旅游的概念,理解生态旅游的内涵。 第五章生态旅游的效益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绿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 近年来,旅游是无烟工业的论断被可持续旅游与绿 色旅游所代替。绿色旅游是旅游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依据减 量投入、重复利用与再循环的原则使用与利用资源与环境,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与对环境损害最小化的经济发展 模式。苏格兰的绿色企业计划指出:绿色旅游是一个用来 描述旅游部门最佳环境实践的词,它包括经营效率、环境 管理、废物、交通以及社会责任与生物多样性等话题。通 过认同绿色旅游企业计划的行为准则以及对他们行为的独 立审计,使企业承诺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工业旅游的运作模式:苏格兰绿色酿酒工业旅游 的例证 酒厂旅游是苏格兰重要的旅游项目。苏格兰酒厂特别 注重塑造绿色形象来吸引游客,即:酒厂环境安静、清新;接待中心是改建与再利用旧建筑而成;生产过程中尽可能 使用可再生资源;在生产过程中坚持“3R”原则的循环原则,如:酿酒残余的麦渣在过去一般被遗弃、换东西或卖 给当地农民作为动物冬季的饲料,今天通过把麦渣与蒸馏 过程产生的酒糟混合形成黑渣(dark grain),广泛用于农业。

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热水过去被排入河流,现在用于养鳗鱼、小龙虾和种植土豆。酒窖使用的橡木桶是雪莉酒、马德拉酒以及白兰地酒废弃的橡木桶,即使是第二次使用,橡木桶还要使用2~3次,历时30到40年。废弃的橡木桶也被用来做篱笆、酒吧的凳子或用来熏制鲑鱼。 绿色旅游者是苏格兰绿色旅游计划的守护神,他们不断对旅游景区开发中的环境行为进行质疑。游客对酒厂环境质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外部环境退化对酒的品质的影响,如大麦中的农药、酸雨对水质、植树造林对水质与水量的影响等;另一类是用铜器蒸馏是否会引发威士忌中铜含量超标、排烟是否污染环境、泥炭采掘是否过量、橡树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排放物管理是否有效等。 绿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北京蟹岛度假村以产销“绿色食品”为最大特色,以生态农业为依托,以“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为经营理念。塑造绿色的主要手段就是发展旅游循环经济,保证绿色与循环利用的措施是:不烧煤、不烧油、不烧锅炉,用的是地热、太阳能和沼气,物资能量大循环,基本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 水循环利用:度假村地下温泉出水温度65度,先提供冬季采暖之用,降温后供应客房;水温降到20度就引入鱼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河南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80年代中期,河南借鉴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的经验,开发并形成了一些有影响的乡村旅游区,但是,与国内其他大城市郊区的乡村旅游发展相似,河南的乡村旅游也呈现明显的初级化特征。笔者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解剖河南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发展策略的管窥之见,以期为提升我国乡村旅游档次提供借鉴。 一、河南乡村旅游的发展优势分析 1、农业资源丰富,民俗风情多姿多彩 河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形大致分为山地、丘陵、平原(含盆地)三大类型。复杂的地形条件、明显的过渡性气候,黄河、淮河、海河、长江四大江河水系的流经,使全省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业生态类型及景观区域组合。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盛产苹果、梨、桃、枣、葡萄、樱桃等多种温带水果和各种蔬菜及花卉,形成了各种生产示范基地。河南农业文化不仅地域特色明显,风格各异,而且乡土气息浓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这些异彩纷呈的文化习俗,对城市旅游者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2、乡村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广阔

乡村旅游具有邻近城市,回归自然,交通便利,费用较低等特点,已成为城镇居民周末和节假日休闲度假的首选项目。据从1994年开始的国内旅游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城镇居民一日游和2-3日游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城镇居民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短期出游已超过55%,他们出游的目的是到周边景区和乡村观光休闲。近年来河南经济发展保持了高于全国水平的增长速度。2004年末,河南省全省总人口9717万人。生产总值8815.0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9071.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排在第19位。 乡村旅游的客源目标市场在城市。河南省有大中城市15个,2004年河南省城镇人口2809万人,占总人口的28.9%;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294.2元。 [2]由此可见,河南省的大中城市已具备良好的出游条件。这为以城市居民为主要服务对象的乡村旅游提供了巨大的客源市场。 3、区位优势明显,陆空交通便利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连南贯北、承东启西,是中国内陆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全省铁路通车里程3428公里,京广、陇海、京九等铁路干线纵横交错,从中国江苏连云港至荷兰鹿特丹港的亚欧大陆桥横穿全省。公路四通八达,通车里程达5.5万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北京至珠海、连云港至霍尔果斯高速公路,河南境内段已修通600公里。河南现有飞行航线46条,郑州、洛阳、南阳3个机

生态旅游模式构想

小村庄大旅游 ——白羊峪生态旅游模式构想前言 生态旅游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特色旅游形式。这种旅游产品一出台便赢得了众多旅游目的地的青睐。全国各地纷纷竞相搞起了生态旅游,其中不乏成功的范例,但也不排除存在诸多败笔。有的地方美其名曰“生态旅游”,但却搞的不土不洋的,把一些高档奢华的设施搬到了生态景区中,建的设施过于繁多,搞的与周围环境十分的不协调,违背了人们反朴归真的初衷,也违背了“最少的规划,才是最好的规划”的规划原则。 我个人认为,那些具备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经济条件不是很好的地区,在搞旅游开发规划的时候,可以首选生态旅游方式。这种方式是这些地区最优的资源利用途径。而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旅游形式,和当前旅游业逐渐扩大的趋势相符合。白羊峪就是这样地区的一个典型。 小村庄 ◆地理位置白羊峪,又名羊谷关,位于河北省迁安市北部,地处迁安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和迁西县三县(市)交界。他的地理位置优越,距唐山、秦皇岛80公里,迁安市区25公里,向西10公里为灵山白塔寺,27公里是迁西景钟山,60公里是遵化清东陵,向东80公里是南戴河,约100公里是山海关。 ◆自然状况白羊峪属于燕山东麓的浅山石质山区。山脉为东西

走向。白羊河发源于此。区内有植物100多种,盛产梨、桃、苹果、核桃、板栗、葡萄等干鲜果品。动物有狐狸、羚羊、山鸡等以及各种鸟类30多种。 ◆旅游资源 自然景观区内有海拔503米的大凹楼主峰和海拔456米的白云山;有长约2公里的白羊谷;还有白羊峪村北部河东岸的“旱龟断流”、“凤落梧桐”等。水系景观方面有白羊河、湖泊和水库,其中白羊河是全市唯一一条无污染的河流。植被景观有万亩油松,侧柏针叶林,是附近少有的森林景观。有落叶阔叶的千亩围山转果园。 人文景观白羊峪分布有近5公里的古长城。据史料记载,白羊峪长城建于明初,白羊峪段长城集水关、城堡、城墙、敌台、烽火台、墙台、谎城等于一地,是古代边关防御体系的完整体现。 壮观的大理石长城更堪称万里长城之一绝。这里还保存有明隆庆、万历年间负责顺天府到山海关守军监督检察工作的督察院的遗址(现保存有一段较完整的城墙)。 ◆经济状况白羊峪一带是革命老区,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信息不 灵、自然条件差(多山无肥沃农田),经济发展一直缓慢,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我和当地村民聊天中了解到,村上的大部分青壮劳动力都被迫到外地打工,留下来的妇女和年长的男劳动力就以种植果树为生,收入不高。他们现在住的房屋还是很古老的冀东民居,窗户还有好多是纸糊的。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生态旅游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 ——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模式调研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同时,也可以看到,全国各地城乡之间的差距(包括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消费差距、基础设施的差距、社会事业发展的差距等等)也正在加速扩大,城乡之间的矛盾也越积越深。近年来,党中央之所以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新格局,就是要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在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广大农村应如何作为?本文以新郑市龙湖镇泰山村发展生态旅游的实例,进行了调研和探索。现将主要成果报告如下: 一、城乡一体化的背景、内涵及重要地位 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源于上个世纪的欧美发达国家,主要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使城市和乡村之间的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从而使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空间、政策(制度)等方面逐步实现协调发展的过程。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城乡之间隔离发展的影响,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80年代末期),我国城乡之间的各种经济、文化等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城乡一体化思想受到我国领导、学者和社会群众的普遍重视。继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思想之后,十七大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必

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八大报告又明确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这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深刻表明党中央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具体。 城乡一体化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等多种措施,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改变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城乡在政策上的平等、产业发展上的互补、国民待遇上的一致,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认识 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需要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而生态旅游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一种绿色有效的发展路径。 (一)生态旅游以及农业体验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即以有特色的生态环境为主要景观的旅游,主要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生态旅游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六 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组织开展了为期8个月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 《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快速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认识和实践上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如生态旅游管理措施执行尚不到位等因此探索中国特色的生态旅游加强生态旅游管理势在必行。 本期应知版将就生态旅游的相关知识为读者进行解读。 1什么是生态旅游? 定义 生态旅游是指以生态学为基础的旅游。注意力主要放在自然和文化资源如风景区、化石产地、考古或历史遗迹以及野生动、植物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等。 生态旅游特别强调对观赏对象的保护。20世纪70~80年代当人们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时担心旅游资源随旅游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因此提出了生态旅游概念即可持续旅游的意思。 生态旅游并不反对通过旅游获取经济收益但当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者的数量与景点的自然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发生冲突时应坚决服从后者。 特征 生态旅游有以下特征:第一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第二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第三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第四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 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2如何规范生态旅游业发展?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生态旅游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多头管理、环境和资源被破坏、旅游基础设施生态兼容性差、相关环保法规与环境管理措施执行不到位等问题。 由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旅游局日前发布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中指出发展我国生态旅游一是要紧密结合现行的旅游政策与环境保护政策建立健全生态旅游相关法律规范与认证标准规范发展生态旅游;二是要构建生态旅游相关部门协调机制加强对生态旅游的指导与服务;三是要强化旅游环境监管坚决及时纠正借用生态旅游名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努力监督 与保证生态旅游区生态环境质量;四是要鼓励建设环保与低碳化基础设施因地制宜采取各类解说方式以实现游客的最佳体验;五是要加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有重点地推广一批成熟的先进技术;六是要探索建立生态旅游责任保证金制度建议各级政府制订生态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采取多样化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和促进旅游业向生态旅游方向发展;七是要启动面向各类人员的综合计划建立一支具备旅游先进理念善于经营管理的生态旅游从业人员队伍。 3生态旅游资源和产品类型有哪些? (一)资源分类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浅析

I摘要生态旅游(Ecotourism)作为绿色旅游消费,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且必然的选择。生态旅游一产生,便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年增长率达20%-25%。近20年来,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天人合一的游憩方式,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旅游行业的实践,作为旅游业的一种思维革命,正日益受到各国旅游业界和生态学界的重视而风靡全 世界。生态旅游已成为当前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一个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旅游业中最新的国际流行色,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本文浅谈了生态旅游的发展背景与发展模式,从现存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对生态旅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依赖于各地的自身背景,与自然资源等先天性还有后天人们的 环保意识与V-J云功等息息相关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只要天时地利人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广阔健康的前景。 关键词: 生态旅游;发展模式;技术创 1引言 当今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及其丰富,水土流失、土壤沙化、森林资源和海洋资源的破坏减少、人口与经济的发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

矛盾日益突出。这些资源问题、环境?1?7?1?7题和生态问题等产生的一系列危机使人们的环境意识开始提高。为了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开始思考生存方式和发展模式,可持续发展思想应运而生。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渗透,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前提,生态旅游业是各地政府和旅客青睐的产业。生态旅游又保护自然环境又维护当地人民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世界各国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各具特 色的生态旅游。虽然生态旅游的实践在不断地进行,但是针对我国目前的生态旅游开发,许多专家和学者仍存有异议。大多数研究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应当把生态保护作为既定的前提,把环境教育和自 然知识普及作为核心内容,是一种求知的高层?1?7?1?7的旅游活动。首先,在开发 经营上,生态旅游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业,应该在科学技术的密切参与下运作,要求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必须要对所处地区生态系统的特点非常了解,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门知识。其次,在市场方面,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要求参与者具有较高的环保意识。并且生态旅游市场多在偏远、生态系统脆弱地区,这决定了生态旅游消费远远高于一般的大众旅游消费。因此,参加生态旅游的旅游者多是文化程度较高、环保意识强的经济富裕者,与大众旅游形成了明显反差。而目前我国很多生态旅游实践并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着重强调了生态旅游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

:乡村旅游是生态旅游与农业旅游结合深化出来的一种新型旅游方式。旅游者选择这种旅游方式的动机是对大自然和先祖生活方式的是双重回归。我国广大农村拥有较好的生态环境和特色农业。大力开发乡村旅游市场,意义重大。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关键字:乡村旅游劳动力转移问题对策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心理逐渐成熟趋向多元化,旅游过程更注重对相互文化的体验,农村和郊区相对于城市来说,天地光阔,自然风光秀美,空气清新,加之和城市相异的文化,对于生活在紧张、拥挤、繁杂、宣嚣、多污染的城市中的居民有巨大的吸引力。当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就产生了乡村旅游。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中的一项新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地域广阔,自然景观差异很大,农业资源丰富,乡村民风民俗丰富多彩,有着发展乡村旅游的优越条件。乡村旅游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新的休闲产品,而且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资源,维护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一一一、、、、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乡村旅游的概述1、乡村旅游的起源。西班牙学者Rosa Marý´a yagu e perales将乡村旅游分为传统乡村旅游(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现代乡村旅游(Modern Rural Tourism)两种。传统的乡村旅游出现在工业革命以后,主要源于一些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现,主要体现在:传统乡村旅游活动主要在假日进行;没有有效的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没有给当地增加就业机会和改善当地的金融环境。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明显区别于回老家的传统旅游者。现代乡村旅游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现代乡村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现代乡村旅游对农村经济的贡献不仅仅表现在给当地增加了财政收入,还表现在给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同时还给当地衰弱的传统的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我们谈论的乡村旅游是指现代的乡村旅游。 2.乡村旅游的定义。所谓乡村旅游,是以农村地区为特色,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内容,以促进农村发展为目的的社会活动。乡村秀丽的田园风光,与城市截然不同的悠闲、自在的生活方式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氛围是城市旅游者参加乡村旅游的主要动机之一。也就是说,乡村性和地方性是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也是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性是乡村旅游整体推销的核心和独特卖点。”所以,依托优美的乡村自然环境,挖掘浓郁的地方特色,展现真实的乡村生活,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基本要求. 3、乡村旅游的特点。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依然占人口总数的近70,即使是城里人也有着浓厚的农村情结。我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和极大兴趣。其特点是:第一,旅游者的一切旅游活动均发生在“乡村”这一特定的区域环境内。第二,旅游资源应是乡村已开发的和待开发的,原生的或再生的,属集体的或个人所有的各类自然、社会资源。第三,旅游资源、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具有比较浓厚的地方特色、乡村特色、民族特色。第四,为旅游者提供各种服务的从业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应该以经过培训的农业人口为主。第五,乡村旅游经济兼有乡村集体经济和乡村个体经济成分,它纳入乡村经济核算体系,有些核算内容可虚拟地纳入整个国家旅游经济统计,以反映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二二二二、、、、乡乡乡乡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村旅游开发的背景和现状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化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进程加快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随着生态旅游的展开,农家旅馆在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悄然兴起,并成为乡村度假的重要承载。乡村旅游实现了从观光到度假旅游方式的升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编号:FS-DY-20735 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调研报告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乡村旅游成为了一种大规模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项新亮点,它以非常快的速度,迅速在各国发展起来。我国乡村旅游业起步比较晚,大约是在20世纪50年代,是适应外事接待的需要,在山东省石家庄村率先开展了乡村旅游活动。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势头十分强烈,现代的乡村旅游首先在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城市展开。 乡村旅游的发展初期是属于自发型,主要是城市居民在双休日到附近的农村旅行,以一日游为主,旅游方式简单,主要为全家或者和好友一起出游,自主性强。乡村旅游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到现在进入了自觉阶段。 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一)国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 1.休闲、观光、度假旅游。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喜欢

到乡村度假,尤其是那些风景优美、远离喧嚣城市的农村甚至是比较偏僻的地方,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修养身心,体验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许多旅游者住在当地农民的家里,和他们一起生活,吃着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一起在农场里劳动。例如在美国西部的许多农场,都有为那些来自大城市的旅游者提供住宿休息的设施,这些旅游者还可以和农场主一起放牧、割草或者采集水果、农产品。在劳动中,他们能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2.乡村民俗文化旅游。这种模式下的乡村旅游主要是将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紧密结合起来,使游人在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的同时还体味着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民族文化。参与这种旅游的消费者群体的文化水平比较高,他们来到乡村主要是体验和欣赏传统的文化,而这些文化在工业文明的浪潮中早就被湮没。来到乡村的旅游者是要以发现的眼光去寻觅传统的文化和古老的习俗。比如乡村的民居、他们的生活方式以及流传着的乡村戏曲、武术、杂耍等。对于这些旅游者来讲,到乡村去旅游主要是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是获取高层次生活的需要。乡村旅游成为一种更高档次的旅游

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环境理论概述 近年来在国际生态环境领域中,生态环境健康研究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健康”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状态能保持相对稳定,并且系统能够可持续发展或不断完善。健康的完整的生态环境都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良好的环境自我恢复和维持发展能力,不存在环境失调的症状,不会危害邻近的其它环境生态系统,并且能够促进推动人类身体的健康和人类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可持续发展理论,是在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不断破坏的大背景下产生的,目前已被公认为各国指导其经济发展的重大理论方针。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资源的开发在人口、环境所承受的范围内,并不影响下一代对资源的需求,让下一代同样享受祖先所遗留各种资源财富。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下,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以粗放经营,高投入、高消耗和低产出,造成许多的资源浪费,生态环境遭到大量的破坏,早期工业革命的时期,资本主义在全球掠夺性地开发自然资源,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可持续发展包括一下几个因素的发展: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和形态等等,矿产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城市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护不可再生资源和最大限度利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矿产资源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基本原则。 三、目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 地方政府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时,容易忽视环境影响评价与区域规划,将生活服务环节引入了环境敏感区,对环境造成了污染,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换取经济效益的短期行为,对保证和维持生态生态与环境的和谐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伴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势必要重新规划格局,这样一来一些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建筑就将被拆除,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遗产的问题是难点。另一方面,外来游客的到来,使得村民能以此获得不菲的利润,同时拜金的思想也会在村民中传播,部分人可能会为了多挣钱而不惜让自己的孩子退学回家帮忙,这也是受目前就业难的状况影响。 四、开发生态旅游应坚持的原则 开发生态旅游是以不破坏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为首要条件,同时还要对当地的生态具有保护作用。成功的生态旅游开发要保护好三个主要对象,一是资源环境的保护,二是社会文化的保护,三是经济利益的保护,这三个内容对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功能。所以,为了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开发生态游应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承载力控制原则 在对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应遵守生态规律,遵循生态容量的基本规律,精心测算最佳游人数量,线路和关口的游客容量。 2、自然环保原则 生态旅游主要是以回归自然为主题,贵在自然,贵在原始,应尽可能减少人为景观,避免开发造成的环境损坏,规划设计要简朴、实用、方便,外观要与自然环境容为一体。 3、社区参与原则 开发旅游,环境效益是根本,社会效益是最终目标,经济效益是直接动力,只有社区的地方经济发展了,社区的居民才会自觉主动地保护生态旅游环境的保护。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要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这样即可以增强地方特有的文化气氛,提高资源的吸引力,又可以让当地居民从生态旅游的发展中受益,改善当地据民的生活,直接缓解他们对生态旅游资源的压力。 4、环保教育原则 生态旅游与传统的大众旅游不同,除了享受丰富的山水资源,它的另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环保教育的功能,所以,在开发生态旅游项目时,必须认真考虑在旅游区中设计一些启示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