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简爱与嘉莉妹妹女性形象比较

2 浅析奥斯丁的女性意识

3 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案例研究

4 论《冰与火之歌》中角色视点手法的运用

5 浅谈中美饮食文化差异

6 An Analysis of Daphne du Maurier’s Female Identity Anxiety Reflected in Rebecca

7 从弗吉尼亚伍尔夫到多丽丝莱辛:论女性主义的发展——对比两位作家笔下塑造的女性形象

8 浅读不同语境下的跨文化沟通

9 《飘》—斯嘉丽女性主义意识的成长历程解读

10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

11 论《简爱》中的经济意识

12 从习语来源看中西文化之不同

13 《圣经<箴言>》的修辞分析

14 Lost Generation Writers and Chinese After-s Writers

15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6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pretation and Roles of Interpreters

17 英语意识流小说汉译现状及对策研究

18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19 从公示语的语言特色谈其翻译

20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

21 从贫穷到堕落——解读嘉莉妹妹中嘉莉的奋斗历程

22 浅析中英恭维语

23 从翻译角度浅析英语写作中的中式英语问题

24 古诗英译中意象与意境的处理

25 中西面子观的比较研究

26 黑人英语克里奥起源论

27 汽车广告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28 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中的罪犯形象

29 中英寒暄语委婉语的文化差异对比

30 从《看不见的人》中透视美国黑人寻找自我的心路历程

31 从文化的角度对比研究中英人名

32 An Analysis of Feminism in Little Women

33 The Narrative Strategies of O. Henry’s Short Stories

34 概念隐喻在英语汽车广告中的应用

35 论“美国梦”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36 男权社会下康妮女性身份的诉求--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研究

37 科技英语中被动句的语篇功能探析

38 中英数字词语文化内涵对比研究

39 机器翻译回顾--案例分析谷歌

40 浅析《七个尖角阁的房子》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1 分析《玫瑰色茶杯》中的女性主义

42 从中英文动物隐喻看中国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

43 (英语系经贸英语)浅谈成本领先策略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以格兰仕为例

44 从保罗的恋母情结角度分析劳伦斯的《儿子与情人》

45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46 英语广告中的礼貌原则

47 Analysis of the Subtitle of White Collar under Skopostheorie

48 Tradition and Beyond—Reading The Diviners as a Bildungsroman

49 Movie and culture

50 修辞在汽车广告英语中的应用

51 如何培养大学生英语阅读理解技能

52 论《莫瑞斯》中E. M. 福斯特的自由人文主义思想

53 《丧钟为谁而鸣》中罗伯特.乔丹性格的多视角分析

54 《宠儿》中黑人母亲角色的解读

55 Study on Characteristics of American Black English from Social Perspectives

56 《紫色》主题的表现手法

57 盖茨比的人物形象分析

58 《白象似的群山》中话语权利争夺探究

59 元认知策略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60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儿童文学的翻译

61 英汉习语文化差异浅析

62 解析《永别了,武器》中亨利的人物形象

63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

64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China's Middle School

65 荒岛主义在《蝇王》中的映射

66 从电影片名翻译窥探中美文化差异

67 文化差异对习语翻译的影响

68 《红字》中的冲突

69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70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71 课外作业对高中英语学习的作用研究

72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正迁移与负迁移

73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

74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透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75 论美国黑人英语:语言变体的视角

76 广告英语标题翻译的修辞特点

77 用功能对等原则分析广告标语的英汉互译

78 浅析亨利詹姆斯小说《螺丝在拧紧》中的哥特成分

79 An Analysis of the Tragic Fate of Mary Turner in The Grass Is Singing

80 从文化差异角度研究英文新闻标题翻译的策略

81 A Study of Translation of Chinese Idioms with Numeral “San”

82 海明威心中的完美女性――论《永别了,武器》中的凯瑟琳形象

83 试析与地理环境有关的英语成语及其文化内涵

84 透过《丛林》看美国梦的破灭

85 《简爱》和《吕贝卡》中女权意识的对比

86 原罪与拯救:《小伙子布朗》与《好人难寻》比较

87 解析《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形象

88 中美脱口秀会话分析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

89 浅析习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

90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

91 探讨中英文化差异——以宗教习语翻译为案例

92 The Analysis of Surreal Symbolism in Shelley’s Poetry

93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94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

95 对比不同思维方式下事物的中英文描述差异

96 从礼貌原则看英语委婉语的构成和社会功能

97 对外新闻的导语编译研究

98 词义的选择和商务英语的汉译

99 圣地亚哥,一位让人敬佩的英雄——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人物形象分析100 论模糊限制语在广告中的语用功能

101 女性主义视角下《白象似的群山》与《莳萝泡菜》中男性形象的对比研究

102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

103 从《尼克?亚当斯故事》中探析父亲情结对海明威人生观的影响

104 从中英广告词中分析概念隐喻

105 文化交际视野下的语用失误分析

106 浅析情景教学法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影响

107 论《荆棘鸟》中拉尔夫的形象

108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109 从合作原则分析《生活大爆炸》中字幕幽默的翻译

110 礼貌策略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111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112 《呼啸山庄》男主角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

113 文学翻译中的对等

114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115 从广告层面比较研究中美文化差异

116 从心理语言学谈提高新闻英语听力的新模式

117 怎样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理解

118 从《红楼梦》和《飘》看中美恭维语比较

119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120 Jane Austen’s Views on Marriage Reflected in Pride and Prejudice

121 “爵士时代”的女性--对比分析《伟大的盖茨比》和《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角色122 目的论指导下的英文影视名称的翻译

123

124 浅谈儿童文学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弗朗西斯?霍奇森?伯内特《小公主》和《秘密花园》之比较

125 An Analysis of Harriet Beecher Stowe’s View on Christianity in Uncle Tom’s Cabin

126 论电影片名翻译的“忠实性”

127 浅析《喜福会》中母亲们悲惨遭遇的成因

128 浅析英语粘着词素及其在词汇教学中的实用价值

129 论营销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履行

130 从数字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31 论《最危险的游戏》中的生态伦理混乱

132 Tragedy of a Woman and Society—Comment on 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 133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

134 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

135 写作的真“趣”——对《坎特伯雷故事集》的文体学分析

136 大学校训翻译:问题与基本对策

137 华尔华兹《我似一朵流云独自漂浮》中的自然观

138 比较分析《野草在歌唱》与《倾城之恋》中女性的爱情婚姻观

139 A Comparison of the Dragon Culture in the East and the Sheep Culture in the West 140 《喜福会》中隐喻的使用

141 The Analysis of Dic k’s Deterioration in Tender Is the Night

142 成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石化现象

143 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金色的象征意义

144 译者主体性观照下的中文菜名英译

145 从对等角度研究公示语翻译

146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

147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148 从艾米莉?狄金森与李清照的诗歌看女性文化差异

149 Sister Carrie’s Stepping Stone to Success

150 英语演讲语篇中的parallelism及其汉译策略—以奥巴马就职演说稿为例

151 《野草在歌唱》中野草的象征寓意解读

152 广告翻译

153 论伍尔夫《到灯塔去》女权主义主题思想及对中国女性文学之影响

154 Gone with the Wind: From Novel to Film

155 《蝇王》中火的象征意义的转变

156 目的论与对外传播翻译

157 体育新闻标题翻译的关联理论视角

158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

159 英语中介语无标志被动语态的错误分析

160 Translation Strategy on Culturally-loaded Expressions in Prison Break

161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162 试析海明威《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人物形象

163 浪漫和现实冲突下的宿命论思想——赏析欧·亨利的《命运之路》

164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

165 女权主义及其对英语语言中性别歧视的影响

166 英语中法语借词刍议

167 浅析马拉默德小说《店员》中的“犹太性”

168 法律英语的语言特点及其翻译

169 论狄更斯《雾都孤儿》中的批判现实主义

170 功能翻译理论关照下的新闻英语标题翻译

171 目的论指导下的旅游资料汉英翻译及翻译策略

172 A Preliminary Study on Christianity

173 从文化视角谈中美儿童家庭教育观和教育方法的差异

174 交际法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75 肢体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与作用

176 《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解析

177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人物性格分析

178 On 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ism in Creating the Inner World of Laura in The Garden Party 179 东西方饮食文化差异之餐具比较——筷子和刀叉

180 解读《喜福会》中吴夙愿与吴精美母女之间被误解的爱

181 论女同性恋成长小说--简析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182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183 An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

184 道德与归属地的一致性--《曼斯菲尔德庄园》空间维度分析

185 梭罗的《瓦尔登湖》和道家思想在自然观上的比较

186 论跨文化因素在跨国企业管理中的影响作用

187 关于英语课堂中教师体态语的研究

188 Consistence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Gone with the Wind and Its Sequel Scarlett:A Study of the Protagonist Scarlett

189 从女性主义解读《芒果街上的小屋》

190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91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负迁移的原因及其对策研究

192 析《瑞普?凡?温克尔》三个译本的翻译策略

193 谈双关语的翻译

194 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对比与分析

195 英语中的女性歧视

196 高中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现象分析

197 被忽视的主人公——析《简爱》中的疯女人

198 浅析海尔看中国名牌战略实施现状及关键因素

199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性解读

200 From Dormancy to Revival—A Feminist Study on Kate Chopin’s Awakening

_飘_的女性主义解读

第5卷第2期2005年06月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 nal of Jiangsu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Social Science Editio n) Vo l 5N o 2 Jun.2005 文章编号:1673-0453(2005)02-0076-05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荆兴梅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210097) 摘 要: 飘在叙事策略上沿袭的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上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立场。评论界对其女主人公斯佳丽持有两种评价,即!女魔形象?和!女英雄形象?。 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是战争和工业化的产物,她最后遭受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现实主义;现代性;女性主义;真女性;新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真正的女性文学开始于19世纪,而女性主义文学及理论的蓬勃发展则是20世纪的重大事件。!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一场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等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了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 !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男女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1] 出版于1936年的 飘生逢其时地适应了这一潮流。以时间为脉络,这部作品仿佛是远古时代神话故事的一个现代翻版,它娓娓道来的是在巨大的历史变故之际人物性格和命运的相应演变。它没有用乔伊斯、伍尔夫等现代派大师所青睐的意识流技巧,没有用斯泰因的立体主义小说创作模式,而是循规蹈矩地描摹扣人心弦的场景,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铺呈深邃悠远的感情。一句话,它没有跳出自荷马史诗 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勇敢地与残酷命运激战的西方现实主义窠臼,在叙事策略上并未给读者带来多少新颖感。然而在内容上它却对西方的文学传统进行了颠覆性的超越,具有鲜明的现代主义立场。如果说 简#爱表现了女性对自由平等的追求, 觉醒用婚外恋的故事揭示了女性自我意识的张扬,那么 飘就是女权主义旗帜肆意的飘摇。 1927年初,米契尔开始执笔创作 飘,同一时间在另外一个国度里,英国现代派大师伍尔夫不仅把她的意识流小说经营得炉火纯青,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把女性主义理论提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曾当过四年优秀记者的米契尔如果说不关注国内外文化政治发展的态势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她在小说中极力张扬女权意识也就毫不奇怪。斯佳丽的原形是作者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她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同样作为战时新娘从富裕的种植园嫁到了亚特兰大。!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2](P13)作者的母亲也是亚特兰大社会的女性精英,她总是以积极的姿态带领女儿参加各种女权运动集会,并且还经常作慷慨激昂的演讲。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米契尔,塑造出斯佳丽那样特立独行的女性形象,真是水到渠成般自然。 飘出版之时正值美国政治经济大萧条,罗 收稿日期:2004-12-16 作者简介:荆兴梅(1969-),女,江苏丹阳人,南京师大在读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芒果街上的小屋读后感

读《芒果街上的小屋》有感 在芒果街上的小屋,有一位叫埃斯佩朗莎的女孩。她是生活在美国的拉丁美洲移民后代。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诗一样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讲述年轻的热望和梦想。梦想着有一所房子,梦想在写作中找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帮助别人的能力。 在当时种族差异和矛盾非常突出,对肤色和族裔问题十分敏感的美国社会,身为拉丁美洲移民后代常常意味着家境贫穷,遭人歧视以及文化上的隔阂与失落。透过小埃斯佩朗莎的眼我们认识了众多芒果街的拉丁移民。有凯西走后搬进她房子的“么么”一家:有住在她家地下室的波多黎各人——他们中的一位少年曾投来一辆黄色的凯迪拉克并载上所有邻家孩子在街上兜风过了把瘾,然后被警察拘捕进了局子:有又想攒钱和波多黎各男友结婚又想在美国找个阔丈夫的马林:有被男人遗弃的单亲母亲法拉斯,她带一大窝孩子艰难谋生,无人管教的小孩伙们一位胡闹终于有一天酿成惨祸:还有来美国的胖女人玛玛西塔,她不肯下楼也不肯说英语…….上帝很忙,没空照看这些卑微的人,让他们在人间一再的摔倒。 少女澄澈清明的眼观直视移民区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态,或是辛酸或是无奈或是逃避又或是偶尔的欢愉。小孩子似懂非懂的话充分并且残忍地折射着成人社会的矛盾弊端和偏见。 肤色的差异,文化的隔阂让他们在痛苦和希望中徘徊,有痛苦的割裂抗拒,也有痛苦的妥协追求。他们要挣扎逃离出那片带着色彩的泥泞,跳出自己的身躯以求获得自由,倔强的抗击着压力挫折和伤害。就像她房子进的四棵细弱的小树一样突破砖石和阻扰顽强成长。她要长大,有一天离开芒果街。 然而他的离开并不意味着摆脱。离开,是为了更有意义的回来!离开那片贫瘠的土地,离开那带着色彩的泥泞。带着对成功的渴望和对财富的追求的离开只能说明倔强与不屈,顽强与拼搏。归来,带着芒果街的责任与期许则是超越了本质意义上的美国梦!离开是为了归来,为了那些不像自己那么容易离开的人,为了那些不那么幸运的人。是芒果街的人,永远不能忘记自己所知道的事情,不能忘记自己是谁!不在纸醉金迷的美国梦中迷失自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位置,不是叶落归根的沧桑与无力,而是落红护花的无私与炽热。上帝遗忘了那群子民,而那群卑微渺小的人们痛苦着,希望着,自我救赎与被救赎!努力的活着活着。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女性主义视角 系别:外国语学院 :王佳慧 班级:11级8班 学号:18

Abstract In the 18, 19 century of England, a critical realist female writer, Jane Austen, appeared in the literature. Austen used female angle to create novels. Her Pride and Prejudic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novels. Austen paid attention to female inner world with woman exquisite writing style to describe a small quiet town three or four families’ stories. Austen broke man’s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literature for a long time. This paper will begin from the feminism theory angle to analyze main characters in the novel and the influence of Austen’s works. Meanwhile, this paper studies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novel by analyzing Austen and the environment of her time. Key words:Austen feminism Elizabeth character

简爱女性主义解读

Introduction Jane Eyre is such a great novel that it hold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British literature. It is also the masterpiece of Charlotte Bronte, who is a famous talented realistic woman novelist in English literature history. 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 various languages and adapted for movie, dazzling generations of readers all through the world. This thesis mainly discusses the female doctrine of Jane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realism. Jane is neither a very beautiful woman, nor rich, but her genuine, selfless love for Rochester, and her good personality strike us deeply. It was written successfully to portray its heroine --Jane Eyre , a independent woman, who takes an positive and progressive attitude toward love, life , society and religions, and who dares to fight for the liberty and equality. Jane's sufferings are the deep reflections of the lives of lower-class people in Britain . The author shaped her heroine as a lower-class, awaken, and new feminine , who resists oppression and social prejudice strongly, fight for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and dignity firmly ,and pursue happy life consistently. It is rather rare in the novels of that period. The period when Jane (the heroine in the novel Jane Eyre) lived roughly corresponds with the time of queen Victoria’s ruling.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the British Empire for over 60 years was a well known queen in English history. She mounted the throne in 1837 when British literature reached a prosperous period. In the 1940s, British literature reached its peak. The realists were one of the main groups at that time, and the author of Jane Eyre belonged to this group. A brief information about Charlotte Bront? Charlotte Bronte (1816-1855) was born in the family of a poor country clergyman at Haworth, Yorkshire, in northern England. In this period of tense class struggle appeared a new literary trend-critical realism.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 of the 19 th century flourished in the forties and in the early fifties. The critical realists described with much vividness and great artistic skill the chief traits of the English society and criticized the capitalist system from a democratic viewpoint.She

《芒果街上的小屋》读书感悟中文

囚笼中的女人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我分享的题目是囚笼中的女人。我的分享主要分为四个部分,首先为大家解释一下我的分享的主题的含义,然后我会跟大家概括描述一 下中国女性的前世今生,接着我们可以一起探讨一下性别歧视的根本原因,最 后对于现代女性该如何自处这个问题提出一些小小的看法。 在本周的六个故事里主角都是女性,她们分别是只知道8个英文单词的Mamacita、只能喝喝木瓜椰子汁出不了家门的Rafaela、被禁止跳舞的漂亮女孩Sally和靠写诗来发泄的Minerva以及像瘦弱的小树一样被束缚着却要努力生长的Esperanza。这些芒果街上的女性是当时社会女性角色的缩影,反映了女性在生活中的无助、压抑与不易。她们肉体和精神上都受到了束缚,仿佛生活在囚笼里。 这让我想起了在旧社会中,一个女孩儿的呱呱坠地,除了给家里人带来几天短暂的闷闷不乐,更多是给自己披上了漫长一生的灰纱。等待着她们的是干不完的活,争取不到的权利以及被歧视的生活。而现在在我国,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资源,有与男孩同等竞争的机会。如今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改善,不少女性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然而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存在,虽然不似以前那般严重。那么性别歧视的根源是什么呢?大家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每当我们义正严辞发起对女性不平等待遇的啼血控诉,矛头就不由分说地指向起了我们的对立面-男性。在我看来其实不然,这种想法有点浮于表面和过于极端。是的,表面上看,是他们限制了我们的自由,是他们禁锢了我们思想,是他们怒吼与施暴。而作为作为哥哥弟弟和儿子时的他们也是如此可怕吗?深挖下去,是男女社会形象传统思潮的泛滥,男人就该坚强好斗野心勃勃,女人就该顺从脆弱。是社会发展阶段的局限,人类社会还没有发展到那么先进文明的阶段,而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男性女性携手共同来推动。 最后我想说一说女性在当今社会该如何自处问题。正如Olivia所说,我们当有女性力量,那么什么是女性力量呢?女性力量不是指女性一定要强势,也不是过分的追求奢饰品,更不是凌驾男性之上。而是女性骨子里原本就有却被社会演化遮盖掉的力量。我们勇敢、自信、智慧、也理智。我们敢于突破自我,表达自我。我们敢于说“不”。女性可以: 走遍世界各地去拍摄美丽风景 带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梦想去环游世界 滑轮,练拳击,踢足球,击剑 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用自己清澈良知去影响周围的人 不管你在哪里,女性就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性别歧视在某些领域在加重,两性平等的认识被歪曲,女性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与误导,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表面上看,《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深刻认识,里面包含着鲁迅先生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反省,这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学科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突出,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理论认知,到理论创建,最终在实践中逐渐中国本土文化的痛苦融合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男权特征,成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增加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难度。 严重的男权思想,也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产生巨大差异,并在叙事方式、文体特征、性别意识以及情感世界等,都形成独特的特质。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和发掘不够,这无疑限制女性文学的影响了,因此,需要逐步的加以解决。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九十年前,鲁迅就已经敏锐的认识到,女性的觉醒,不仅仅是依靠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就能实现。《伤逝》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认识,还有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分析鲁迅对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平等的解读,以及《伤逝》对近、现代中国女性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伤逝》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思想认识对和谐社会建设下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四”时期,女权主义运动传入中国,为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封建大国的妇女展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近百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思维更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与实际利益的争取,而很少从宏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后现代女性主义理论解读

该思潮提出了实现男女差异性平等、认同差异、包容差异,并且认为差异并不必然带来性别歧视;呼吁建构女性自我意识,立志铲除地球上所有不平等现象与制度。概括地说,后女性主义思潮一是认为女性主义夸大了男女不平等的问题,是一种“受害者”哲学;二是认为男女不平等的问题原本就不该政治化,是女性主义人为制造出来的;三是认为对男女不平等问题不宜以对立态度提出,而应以寻求两性和谐的态度提出来。 后现代女权主义理论解读 后现代女权主义产生于20世纪80-90年代,是在现代女权主义各大理论派别长达百余年的论争之后,随着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而出现的一个崭新的女权主义理论流派。它是在面对当前的妇女生存状况和妇女问题,在反思现代女权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观点,从另一种角度探寻妇女解放的途径而产生的。它试图发展出一套不依赖传统哲学基础的女权主义的社会批判范式。后现代女权主义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女权主义流派,它自身也充满了矛盾,各种理论侧重点不同,有时相互冲突、歧义百出,政治主张有同有异,缺乏一致性,作为与现代女权主义不同的后现代女权主义,具有如下共同特征:否定所有那些高大宏伟和涵盖一切的现代理论,对关于社会、历史与政治的宏观理论进行彻底批判,并对所谓绝对真理、永恒基础和普遍性提出挑战;反对西方知识结构中最为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提倡多元论的模式;反对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强调注重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因国家、种族、阶级、宗教的不同而形成的各种差异,呼唤人们注意女性内部千差万别的经验;反对现代社会中的统治关系模式;注重男性话语霸权对女性的压迫,承认主体性和权力的构成性等。 女权主义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p80 1、否定“宏大叙述”或“元话语” 后现代主义理论的要点是反对一切有关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大型理论体系,主张只有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理论才是有效的。女权主义借鉴了这一理论观点,对以往的女权主义进行了反思,把研究的重点从大一统理论的建构转向了分散的、局部的、小型的理论探讨。因为,从启蒙运动开始,所有的大型理论虽然都标榜其普遍性和性别中立的性质,强调两性差异的理论也自称是性别中立的,但在女权主义者看来,这些理论都是以男性为标准的,完全忽视了女性的存在。在思维方式上,女权主义反对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例如,总要把事物分成不是这样就是那样、你与我、好与坏、高与低等,提倡重视他人、重视差异以及多元论的思维模式等。 2、话语即权力 后现代主义大师福柯拒斥所有那些认为权力仅停泊与宏观结构或统治阶级手中,并认为权力本质上是压迫性的现代理论,他提出了一种关于权力的心的后现代观点,认为权力是生产性的、分散的、不确定的、形态多样的,它构造了个人的认同。 福柯指出,所有的权利都是生产性的,它产出知识,反过来知识又生产权力,知识和权力是一回事,没有什么区别。女性主义从福柯那里获得的启示是:福柯的权力形成学说不是告诉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也不是为我们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蓝图,而是为我们提供如何看待既存理论的视角,以及从权利作用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方法。它使女权主义认识到,人们的思维方法和行为方式是如何为统治他们自己服务的,人们又是如何通过制造真理的过程管制他们自己的。受后现代主义“话语就是权力”理论的影响,女权主义的抱负之一就是要发明女性的话语。 3、标准化或正常化以及惩戒凝视 福柯认为,权力作用的重要方式是标准化或正常化(normalization) 及惩戒凝视(disciplinary

名著美文节选阅读赏析:《芒果街上的小屋》

名著美文节选阅读赏析:《芒果街上的小屋》 《芒果街上的小屋》一本优美纯净的小书,一本“诗小说”。由 几十个短篇组成,语言清澈如流水,点缀着零落的韵脚和新奇的譬喻,如一首首长歌短调,各自成韵,又彼此钩连,汇聚出一个清晰世界, 各样杂沓人生。所有的讲述都归于一个叙述中心:居住在芝加哥拉美 移民社区芒果街上的女孩埃斯佩朗莎。生就对弱的同情心和对美的感 觉力,她用清澈的眼打量周围的世界,用美丽稚嫩的语言讲述成长、 沧桑、生命的美好与不易和年轻的热望与梦想,梦想有一所自己的房子,梦想在写作中追寻自我,获得自由和协助别人的水平。 Hairs Everybody in our family has different hair. My Papa"s hair is like a broom, all up in the air. And me, my hair is lazy. It never obeys barrettes or bands. Carlos" hair is thick and straight. He doesn"t need to comb it. Nenny"s hair is slippery--slides out of your hand. And Kiki, who is the youngest, has hair like fur. But my mother"s hair, my mother"s hair, like little rosettes, like little candy circles all curly and pretty because she pinned it in pincurls all day, sweet to put your nose into when she is holding you, holding you and you feel safe, is the warm smell of bread before you bake it, is the smell when she makes room for you on her side of the bed still warm with her skin, and you sleep near her, the rain outside falling and Papa snoring. The snoring, the rain, and Mama's hair that smells like bread. 头发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f4165565.html,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作者:吴桓球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关理论,通过对华盛顿·欧文的一个作品《乡村的骄傲》中女主人公形象、恋爱的态度和话语权利的解读,发现欧文笔下这位所谓的天使女子不过是被男权意识和话语体系所扭曲异化的不真实形象而已。 关键词:女性主义;天使;《乡村的骄傲》 《见闻札记》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于1819—1820年间,收录了欧文的散文及短篇故事集。其中的故事是依据美国和德国的民间传说写成的,以幽默睿智的文风见长,而散文大多以作者旅英时目睹的英国景色和风俗习惯为背景。(1)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向往古代淳朴的风土人情,英国那宁静、优雅的田园风光最能激发他的遐思和冥想,字里行间常常浸透着一股忧伤和怀旧的气息。《乡村的骄傲》(The Pride of the Village)正是《见闻札记》中的一篇,文体风格介于故事与散文之间。描述了作者在经过英格兰一个偏僻乡村时听到的一则其实的故事。全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正如作者所说,“与时常听到的相类似”:纯真美丽的农家少女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贵族军官,但由于地位悬殊加上军令难违,军官无情地弃地而去,最后,少女因伤心忧郁过度而死。故事虽真实的,作者却只是从别处听来,未曾亲眼目睹。然而经作者细腻温婉的文笔娓娓道来,故事中少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却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2)凡阅读过《乡村的骄傲》的评论家往往把焦点投注在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强调作者细腻、传神的表现手法,褒扬作者有着一颗善良、敏感,对妇女倾注了无限热忱、关怀和怜悯的心。认为作者成功地把握了少女微妙的心理特征及其在神情和动作上的表现,加上描写细致入微,富有感情,整篇文章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而对故事的女主人公,则冠之于美丽善良、纯洁温柔的天使,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至于故事的男主人公——贵族军官,作为如花少女夭折的直接杀手,现有的研究往往忽略,几乎没有任何的评论。所以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探讨欧文的这篇散文式故事《乡村的骄傲》。 吉尔伯特和古芭在女性主义经典《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指出(3)男性文化传统为妇女所设定的形象就是“天使”和“魔鬼”两类。天使类的理想女子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奉献的。她们往往美丽温柔、贤良淑德,无怨无悔,为爱献出生命。在父权制文化传统中,男性是权威,女性被视为是低人一等的“第二性”,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成为按男性期望和设计而产生的、囚禁在男性文本中的人物和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被男权意识扭曲和异化的女性形象。欧文在《乡村的骄傲》中也正是依此标准来设计女主人公——一位温婉可人,生来就是被男人疼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首先体现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方面。欧文通过对女主人公——乡村少女在与男主人公——贵族军官的初见、再见和永别的几个场景细腻传神而动人的描写,凸显了男性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子形象——百依百顺的柔情天使。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位被称为“村中的美人和骄傲”(4)的乡村少女(凡引用原译文部分均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从女性主义视角浅析陈染的《私人生活》 张晶晶华南师范大学 [摘要] 陈染是活跃在八九十年代的一位极具女性气质的作家,其代表作《私人生活》就生动地体现出了这一特征,本文将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浅析《私人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主义。[关键词] 女性主义私人生活 所谓女性视角,我认为就是强调以某类性别经验入手的视角,女性以自己独特的性别意识和性别视角为关照,抒写自我独特的经验和体验。作为新时期以来女性文学的代表,陈染的作品对表现女性主义视角很具典型性。下面将对陈染的《私人生活》这一作品进行女性主义视角的解读。 一、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 《私人生活》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陈染以这样的形式表现了一个名叫倪拗拗的女孩儿从幼年到成年的独特而又复杂的内心情感体验。因此,注重“我”的感受便成为作者首先要突破的一点。男性作家往往擅长营造一个或虚幻或现实的世界,但自身却处于世界之外,他所注重的是展示这个世界,而陈染等一些女性作家则似乎更愿意走进自己所设计的世界之中,很直白的写出实实在在的“我”,尤其是“我”的感受。三毛曾经说过:“有一次,我试着写第三人称的文章,我就想:我不是‘他’,我又怎么能知道‘他’在想什么?所以我又回过头来,还是写‘我’。”这是女性作家写作意图的真实写照。在男性作家的作品中,即使是最特别的见解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社会既定话语的烙印,而女性的视角则可以触及到男性无法触及的深处。 《私人生活》通篇都非常注重“我”的感受的描写,这是本作品最突出的特点。“我”很孤独,意识到了我的问题是“一个残缺时代里的残缺的人”,还会为身体各部位起名字,觉得一个人是很多人;“我”冷漠,对大人的事我毫不关心,甚至支持父母离婚;“我”需要爱,因此,禾与尹楠的出现使我感到了从来未曾感受过的幸福;“我”忠于自己的内心,敢于说“不”,就算这个世界没有人与我同盟;“我”不愿承认现实,在禾与母亲永远离开之后,“我”固执地认为她们没有离开,只是安静地睡着了……主流作品中女性处于被忽略的角色,因此其内心世界也就无法被触及。陈染打破了这一樊篱,将主人公倪拗拗的内心世界毫无掩饰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二、对女性欲望的认同 封建社会中“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道德实际上主要是针对女性的,在男权社会中,男性之中盛行的是“性放纵”,拥有三宫六院的帝王自不必说,即使平民百姓也可以占有三妻四妾,与男性的荒淫无度相比,女性的性爱权利却被剥夺殆尽,她们饱尝性压抑的痛苦,稍有抗争则被斥责为淫妇。但在女性作家的作品中,所谓的“淫荡”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性爱的美丽。 《私人生活》中,作者对女性的性爱本能做了充分的肯定。“我”因为身上“被唤起”的某种欲望,因为“一种近在咫尺的与性秘密相关联的感觉”与一个“喜欢这种快感甚于喜欢他”的男人“紧密缠联在一起”;禾因为对“我”的喜欢与“我”发生的美丽的性爱,一切都是纯洁的,禾晶莹剔透的泪珠,翡翠绿色的玉石枕,禾的“两只桃子般嫩白而透明的乳房”,所有的一切象征了我们纯洁的爱情,可以跨越年龄,跨越性别的爱情;“我”看到伊秋与西大望“扭动在一起的身体”之后的“心惊肉跳”,“所有的毛细孔都在张开、放大、用力呼吸”,“我”意识自己长大了。不同于男性作家的笔法,陈染在这里对女性的欲望做了充分地肯定。 其次,作者在描写“我”与别人的性爱的时候常用第三人称,这也是本文的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在“我”和T走进“阴阳洞”,T说“我们就在这儿”之后,作者的第一人称很自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飘》的女性主义解读 摘要: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其代表作《飘》中所塑造的女主人公斯佳丽这一形象,可谓家喻户晓。斯佳丽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造。《飘》蕴涵了浓厚的女性意识,小说通过对女主人公郝思嘉成长历程的描述,结合战争背景,体现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它的时代进步性,既是对男权社会的反叛,又是女性意识的觉醒,这种浓厚的女性意识赋予了《飘》强劲的生命力。本文将从爱情、生活和事业两方面分析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斯嘉丽在爱情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的女性主义思想又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少女时期的斯嘉丽与阿希利的爱情;二是与查尔斯的第一次婚姻;三是与弗兰克的第二次婚姻,四是与男主角瑞德的第三次婚姻。 关键词:女性主义;《飘》;斯嘉丽;女性 Unscramble of the feminism of Gone with the wind Abstract: Margaret mitchell's famous novel Gone with the wind modeled the visualize of Scarlett is widely known by every barber.The reason that Scarlett's enchantment became enduring,is the outher's successfully modeled of character nature. Key Words: feminism ;Gone with the wind ;scarlett ;femininity

目录 一、超越时代的爱情观 1 (一)少女时期的斯嘉丽 1 (二)斯嘉丽的第一次婚姻 4 (三)斯嘉丽的第二次婚姻 4 (四)斯嘉丽的第三次婚姻 4 二、战后事业的崛起 6 三、战后新生活14 参考文献19 后记20 参考文献18 后记20 女性主义由来已久,它的的理论更是千头万绪,但是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在全人类实现男女平等。所有的女性主义理论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女性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受压迫、受歧视的等级,即女性主义思想泰斗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波伏娃所说的"第二性"。女性的第二性地位是如此普遍,如此持久。在这样一个跨历史跨文化的普遍存在的社会结构当中,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认知、观念、伦理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即使在家庭这样的私人领域中,女性也处于与男性不平等的地位。基于这一现实,女性文学也随之蓬勃发展。"真正意义的西方女性文学产生于19世纪。那是随着人权运动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在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及天赋人权等思想的影响下,从19世纪30年代起,西方开始了宜昌为女性争取教育、政治、法律和经济的各方面权益的女权运动。与此同时,女性的文学创作也进入黄金时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女性作家和作品。"[1]"在思想层面上,女权运动虽然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平静下来,但到了60年代,在学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激发下,女权运动再度兴起。这次运动不但强调争取女权,更重视两性的角色分析,并开始对父权制思想文化本身提出质疑,出现了许多女性主义的理论著作。"[2] 出版于1936年的玛格丽特.米歇尔的成名作《飘》正是适应了这一潮流。作者以经历了那次战火的洗礼的外祖母安妮.斯蒂芬为原型,"她常去见市长和市议会,用一些精挑细选的言语谴责男性的游手好闲与浪费时间,使那些大人物张口结舌无言以对。"[3](13),以亚特兰大及附近的种植园为背景,描写了内战前后美国南方人的生活。小说中虽有对战争恢弘场面的描写,如亚特兰大破城当日五角广场的遍地伤兵,惊心动魄的逃难,枪杀等等,而其中最吸引人心的莫过于斯嘉丽和瑞德之间马拉松式的爱情。女作家始终以细腻的人物心理性格刻画见长,一个个色彩斑斓的文学人物在作者流畅的文字作用下,栩栩如生。不仅展现了南方种

英语阅读赏析翻译:芒果街上的小屋

英语阅读赏析翻译:芒果街上的小屋 Everybody in our family has different hair. My Papa’s hair is like a broom, all up in the air. And me, my hair is lazy. It never obeys barrettes or bands. Carlos' hair is thick and straight. He doesn't need to comb it. Nenny's hair is slippery一slides out of your hand. And Kiki, who is the youngest, has hair tike fur. 我们家里每个人的头发都不一样。爸爸的头发像扫把,根根直立往上插。而我,我的头发挺懒惰。它从来不听发夹和发带的话。卡洛斯的头发又直又厚。他不用梳头。蕾妮的头发滑滑的—会从你手里溜走。还有奇奇,他最小,茸茸的头发像毛皮。 But my mother's hair, my mother's hair, like little rosettes,like little candy circles all curly and pretty because she pinned it in pincurls all day, sweet to put your nose into when she is holding you, holding you and you feel safe, is the warm smell of bread before you bake it, is the smell when she makes room for you on her side of the bed still warm with her skin, and you sleep near her, the rain outside falling and Papa snoring. The snoring, the rain, and Mama's hair that smells like bread. 只有妈妈的头发,妈妈的头发,好像一朵朵小小的玫瑰花结,一枚枚小小的糖果圈儿,全都那么卷曲,那么漂亮,因为她成天给它们上发卷。当她搂你时,把鼻子伸进去闻一闻吧,这时,你觉得是那么的安全,闻到的气味又那么香甜。是那种待烤的面包暖暖的香味,是那种她给你让出一角被窝时,和着体温散发的芬芳。你睡在她身旁,外面下着雨,爸爸打着鼾。哦,鼾声、雨声,还有妈妈那闻起来像面包的头发。 Darius & the Clouds

从女权主义角度论琐事的主题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英语语言文学 授课学期2014学年至2015 学年 第 2 学期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英语) 学号2014010521 姓名谢文静 任课教师王美萍 交稿日期2015年9月10日 成绩 阅读教师签名 日期 广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从女性主义角度论琐事的主题 摘要 女性主义问题是文学分析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中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结合当时美国妇女的社会地位,分析了Trifles中的女性形象。文中对女性在社会逼迫下,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的方式做出的反应进行了阐述,从而分析了在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主义,Susan Glaspell, Trifles,琐事 Abstract Feminis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bout literature analysis. From a critical Perspectiv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role of women combining with the status of women in America. Furthermore, the paper makes description of responses under the press of society on feminism, and makes deeper analysis of the feminism which is reflected in Trifles. Key words: Feminism, Susan Glaspell, trifles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了不起的盖茨比》 摘要:《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美国的小说,该小说是由菲茨杰拉德创作的,这部小说是爵士时代的象征之作。在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当中,作者主要是描述着一群女人的悲剧情节,这些女人在小说中主要是展示着玩世不恭、轻浮放浪的形象,结局都是悲剧。在本文主要是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该小说中女性的一些悲剧形象和产生这些悲剧的原因。 关键词:女性主义;《了不起的盖茨比》;女性悲剧 作者简介:阮军(1976.5-),女,湖南邵阳人,研究生,石家庄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主要是以美国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经济大萧条这段时间为写作背景,通过描述女性那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坠落形象以及悲剧的下场,来叙说美国的一些现实生活中价值观的大改变。众所周知,在一战到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人们主要追求的是金钱至上和享乐主义,一些女性为了追求享乐主义,存有不知羞耻地追求财富、傍大款等心理,从而导致女性的悲剧下场,本文通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该小说所表达的金钱至上、男权主义、所谓的讨厌女性症状以及对新女性的恐惧。 1、女性主义界定 女性主义是在20世纪后半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思潮,它最早的发展也是因为当时美国发起的妇女解放运动,由此导致社会中的一些女性开始站起来,捍卫自己的权利。女性主义不单单是为了消除社会上存在的性别歧视,为了改变女性被压迫的命运,而且也发展成为一种方法论原则,成为一种价值观和思想。同时,在狭义的解释中,可以把女性主义解释为从性别的关系中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在本文中,主要是从女性主义的狭义解释中来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和隐含的意思。 2、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女性人物 《了不起的盖茨比》这部小说中,主要描写的是在父权主义的形势下,严重形象糟糕、具有不良行为和习惯、素质低下、道德败坏、追求物质利益的一群坏女人形象,她们有许多的共同点,都是一种社会上负面形象的女性代表,自私自利、金钱主义、没有道德心和羞耻心、放荡萎靡,为了自己的追求恶意不择手段,不顾社会世人的眼光,独断独行,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 2.1黛西·布坎南 黛西·布坎南是该小说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个金钱至上、自私自利、粗心大意、刻薄的女人,在小说中,她的老公是汤姆·布坎南,也是个既粗心又粗鲁、而且代表着富人阶层的一个人物。在小说中,汤姆的身份和财富是他的妻子黛西放荡的基础,从而导致黛西物质主义之上,既贪图金钱,同时没有内涵,看到有钱的人物就会主动粘上去,例如本文的盖茨比,当觉得他是富人的时候,与之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