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系统-名词解释

物流系统-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物流系统:为达到物流目的按照计划而设计的相互作用的要素的统一体。

2.线路要素:指运输路线中涉及到的相关要素。

3.物流系统推进方法:将物流从一种“混乱”的状态转变到有秩序的系统化状态的方法。

4.仿真技术:在系统设计和控制过程中,对真实情况进行有效的研究,并抓住系统对象的

系统数量特征,建立系统模型。

5.作业系统:通过各项作业功能的有机结合,突显各项作业功能效率化的统一体。

6.信息系统:将采购、生产、销售等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信息的顺畅传递和处理,

使库存管理,订货等作业活动效率化的信息网络整体。

7.物流系统的基本结构:物流系统的要素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排列顺序。

8.物流系统的治理机构:物流系统资源配置的管理、控制的机制和方法。

9.物流要素集成:将分散的、各自为政的要素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整体,以发挥单个

要素不可能发挥的功能。

10.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各种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的不断融合形成与众不同的能力,这能

为企业带来相对与竞争对手的持久优势的资源和能力,称为核心竞争力。

11.区域物流规划: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结合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计划、区域的自

然条件以及交通运输条件,对区域物流基础设施规模和速度,物流企业发展方向和功能定位等方面进行的规划,并对物流基础设施进行合理的空间布置。

12.长期趋势:长时间内呈现渐增/减的趋向。

13.季节变动:以1年为周期的循环变动。

14.循环变动:以固定周期(如月,周)为单位的变动趋势。

15.优缺点列举法:将每个方案的配置图,物流路线,搬运距离,扩充弹性等相关优缺点分

别列举相互比较的方法。

16.运输:通过一定的运输手段实现人和货物在一定空间的位移过程。

17.班轮运输:船舶在固定的航线上和港口间按事先公布的船期表航行,并按事先公布的费

率收取运费的一种经营方式。

18.租船运输:没有预定的船期表、航线、港口,船舶按租船人和船东双方签订的租船合同

规定的条款行事的一种运输经营方式。

19.物流信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20.综合物流共享信息平台:把物流活动和物流信息结合或有机的系统,用各种方法选择、

收集、输入物流计划、业务、统计的各种有关数据,经过有针对性、有目的的信息处理,并根据物流经营管理工作的要求,采用特定的计算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输出对经营管理工作有用信息的一种系统。

21.物流信息系统:以系统性为原则,以人为主导,以计算机、网络通信设施和其他相关设

备为基础,进行物流信息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更新和维护,以物流企业战略竟优,提高效益和效率为目的,支持物流企业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基层运作的集成化人机系统。

22.物流战略:物流企业在预测和把握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做出的有关物流企业发展方向和经

营结构变革的远景规划。

23.物流战略目标:由整个物流系统的使命所构成,在一定时期内可实现的量化目标。

24.物流战略优势:某个物流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是相对于另外的其

他物流系统的优势所在。

25.核心企业:在一条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

26.联盟:介于独立企业与市场交易关系之间的一种组织形态,是企业间由于自身发展需要

形成的相对稳定的,长期的契约关系。

27.战略联盟:某一行业中,在某一战略方面采用相同或相似战略的各个企业组成的联盟。

28.物流组织机构设计:确定整个企业物流组织的框架和结构,确定企业中各职能部门,各

层次及各个环节的联系和协调方式。

29.制造企业供应物流:经过采购活动,将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从供给者的仓库运回企业仓

库的物流活动。

30.制造企业销售物流:企业经过销售活动,将产品从成品库通过拣选、装卸搬运、运输等

环节,知道运送至中间商的仓库或消费者手中的物流活动。

31.制造企业生产物流:伴随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物流活动。

32.一体化供应链: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增值流、业务流以及贸易伙伴关

系等进行设计,组织协调和控制一体化管理过程,最终达成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效果。

33.物流控制:对实际履行的情况和计划实际情况相比较的过程。

34.智能配送功能:利用运输资源,商家的供应信息和消费者的购货信息进行最大化配送,

使配送成本最低。

35.库存管理功能:利用物流信息平台对整个供应链的库存管理进行整合,使库存量在满足

客户服务的条件下打到最低库存。

36.运输管理的任务:运输管理达到运输安全,运输迅速、及时,运达准确,运费低廉的目

标。

37.提单:证明海上运输合同成本和证明承运人已接管货物的单证。

38.管道运输:一种将运输通道和运输工具合二为一,借高压气泵的压力把货物经管道向目

的地输送的运输方式。

39.班机运输:固定航线上定期航行,距有固定始发站、目的站和途径站的运输方式。

填空

1.从系统的观点看,物流系统就是若干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能够完成物流

活动、具有物流功能的有机整体。

2.物流活动或功能主要包括:运输功能、仓储功能、装卸搬运功能、流通加工功能、包装

功能、配送功能、信息功能等。

3.物流系统包括的基本要素有:人力资源、物流设施、物流设备、资金、信息、管理模式。

4.从生产经营过程来看,物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供应物流、在制品物流及分销物流。

5.“效益背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个功能要素进

行优化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6.物流系统内部结构具有输入、输出、处理、调控、反馈等活动内容。

7.物流系统的五个流动要素:流体、载体、流量、流向、流程。

8.物流系统的治理结构包括:多边治理、三边治理、双边治理、单边治理。

9.物流系统运作原理有:物流要素集成化原理、物流组织网络化原理、接口无缝化原理。

10.通过提供资源、能源、机具、劳动力、劳动手段等,对某一系统发生作用,这一作用被

称为外部环境对物流系统的输入。

11.一般而言,国家级和省、市级物流系统规划经济圈中物流系统规划的主体是各级政府。

12.无论是宏观物流还是微观物流,物流系统规划实施的主体都是企业。

13.区域物流系统的结构可以归纳为三大服务领域:国际、区域、市域。

14.物流中心根据成立来源及经营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制造商成立的物流中心、批发商

或代理商成立的物流中心、零售商向上整合成立的物流中心、货运公司成立的物流中心几种形态。

15.物流基础设施平台规划工作分为概念规划与详细规划。

16.所谓运输就是指通过一定的运输系统实现人和物在一定空间内的位移的过程。

17.从事运输作业之前一般需要考虑如下因素:费用、时间、频度、运输能力、频度、运输

能力、运输安全、准时性、适用性、伸缩性、货物整合、信息。

18.目前常用的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管道。

19.智能交通系统是以提高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及运行效率为目的,

运用电子技术、传感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成果,对传统的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及其规划、运行和管理方法进行改进和提高的一个新兴领域。

20.物流信息指的是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

文件的总称。

21.具体的物流信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采购信息、进货信息、库存信息、订货信息、流通

加工信息、分拣配货信息、发货信息、运输信息、物流总控信息。

22.综合物流信息系统所包括的信息管理子系统有:需求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

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物流分析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23.数据交换功能是信息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是指电子单证的翻译、转换和通信。

24.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的扩展功能包括智能配送功能、货物跟踪功能、库存管理功能、决策

分析功能。

25.物流战略包括三大目标:成本最小、投资最小和服务改善。

26.物流战略目标,物流战略优势和物流战略态势是物流战略设计的基本要点。

27.根据物流战略实施计划所考虑时间的长短不同,可以将物流战略实施计划分成三个层面:

战略层面、策略层面和执行层面。

28.物流战略优势是指某个系统能够在战略上形成的有利形势和地位,是其相对于其他物

流企业的优势所在。

29.物流战略态势是指物流系统在当前市场上的有效方位及战略逻辑过程的不断演变过程

和推进趋势。

30.供应链设计首先要分析市场竞争环境,之后分析企业现状。

31.核心企业是指在一条供应链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企业,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运作方式

将直接决定整条供应链上其他企业的经营效益。

32.通过建立联合库存管理模式,使供应商、分销商与核心企业进一步集成起来,形成

一个整体。

33.供应链合作关系可以定义为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在一定时期内的共享信息、共担风

险、共同获利的协议关系。

34.尽管物流的含义随着企业生产管理和营销组织方式的变化在不断丰富和扩展,但是,物

流系统的运营始终是一个“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35.物流营运管理组织机构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人力资源的配备这三方面的紧

密结合,是营运管理组织总体营运正常、开展组织行为的前提。

36.商业物流系统根据商品实体的运行渠道,可以分为批发物流和零售物流两个阶段。

37.物流营运管理组织结构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有利于实现组织目标、加速物流运

转和见地成本、有利于发挥人的积极性和体现责权一致、等级划分和适当集权分权、结构精简高效、统一指挥。

选择

1.物流系统具有的独特系统性质是ABCE

整体性智能型可分性多目标性

2.按照时间顺序,国外物流发展大体经历了C

五个阶段

3.随着

简答

1.物流系统的特点。

答:系统共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

自身特性:广阔性、智能性、可分性、复杂性、多目标性。

2.什么是“效益背反”现象。

答: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也即某个功能要素进行优化或获取利益的同时,必然会存在另一个或另几个功能要素的利益损失。

3.阐述物流系统中四种治理模式的适用条件。

答:多边治理可用于多种物流系统,如一般的铁路资源运输系统、公路资源运输系统等。

三边治理适用于两类物流资源交易:一是偶尔进行的交易,二是高度专用性物流资源的交易

双边治理:交易重复发生、交易所需资产是高度专用的、交易是非标准化的。

单边治理:交易高度专业化、交易与核心业务有很强的相关性、企业实行垂直一体化,

多种经营时的总收益最大。

4.物流接口无缝化原理的核心。

答:就是物流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通过相同的接口进行对接,形成更大的系统平台,扩展系统边界,放大系统功能,其过程受物流目标系统化和物流要素集成化两个原理的指导。链接内容三要素:流动要素,生产要素,运作机制。链接的过程包括2方面。是一个相对概念。目的是实现系统整体化。

5.简述计划筹建准备阶段的工作流程。

答:开始与组成、基础资料收集、策略的制定。

6.简述系统规划设计阶段的工作流程。

答:基础资料分析、规划条件设定、作业需求功能规划、设施需求功能与选用、信息系统功能。

7.简述航空运输的特点。

答:运输速度快,安全准确,费用高,可降低所需存货的水品,仓储费用和包装成本。

8.简述国际多式联运经营的性质和责任。

答:非发货人的代理,也非承运人的代理,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从接收货物起到付货止,对货主负全程运输责任,对负责范围和赔偿限额方面负统一责任、分段责任或修正统一责任。

9.简述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

答:运输规划:运输方式。内容,设施、路线、设备、工具、人力组合。

10.物流信息的功能有哪些。

答:市场交易功能、业务控制功能、工作协调功能、支持决策功能。

11.物流信息的种类。

答:采购信息、进货信息、库存信息、订货信息、流通加工信息、分拣配货信息、发货信息、运输信息、物流总控信息。

12.综合物流信息系统的结构包括。

答:

13.简述制定物流战略目标的过程。

答:

14.如何对战略目标的执行进行控制。答: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复习课程

污水处理中常用的专业术语 一、水质指标 1、COD-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 在规定条件下,用氧化剂处理水样时,在水祥中溶解性或悬浮性物质消耗的该氧化剂的量。计算时折合为氧的质量浓度。 2、BOD-生物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 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3、TN-总氮 有机氮、氨氮、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的总和。 4、TP-总磷 正磷酸盐、焦磷酸盐、偏磷酸盐、聚合磷酸盐和有机磷酸盐的磷含量之和。 5、SS-总悬浮物 水中总的悬浮物含量。 二、污水处理方法 1、污水处理 污水处理是指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或几种方法配合使用以去除废水中的有害物质。 排放到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及工业废水可利用各种分离和转化技术进行无害化处理,如下: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使废水中的有 机污染物氧化降解成无害物质的方法, 又叫生物化学处理法,是处理有机废水 最重要的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滤池、 生活转盘、氧化塘、厌 气消化等 2、废水的生物处理法: 是基于微生物通过的作用将复杂的有机物转化为简单的物质,把有毒的物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的方法。根据在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对氧气的不同要求,生物处理可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两种。 3、好氧生物处理: 是在有氧气的情况下借好氧化细茵的作用来进行的。细菌通过自身的生命活动——氧化、还原、合成等过程,把一部分被吸收的有机物氧化成简单的无机物获得生长和活动所需能量,而把另一部分有机物转化为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使自身生长繁殖。 4、厌氧生物处理: 是在无氧气的情况下,借厌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厌氧细菌在把有机物降解的同时,需从CO2、NO3-、PO43-等中取得氧元素以维持自身对氧元素的物质需要,因而其降解产物为CH4、H2S、NH3等。 三、污水处理工艺 (一)污水生化(生物)处理法分类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部分名词解释及简答1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医学统计学 名词解释+问答题-1

医学统计学 1、应用相对数时应注意的事项 ①计算相对数时分母不能太小; ②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 ③当各分组的观察单位数不等时,总率(平均率)的计算不能直接将各分组的率相加求其平均; ④对比时应注意资料的可比性:两个率要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即要求研究方法相同、研究对象同质、观察时间相等以及地区、民族、年龄、性别等客观条件一致,其他影响因素在各组的内部构成应相近; ⑤进行假设检验时,要遵循随机抽样原则,以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2、正态分布的特点及其应用 性质:①两头低中间高,略呈钟形; ②只有一个高峰,在X=μ,总体中位数亦为μ; ③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 ④μ为位置参数,当σ恒定时,μ越大,曲线沿横轴越向右移动; σ为变异度参数,当μ恒定时,σ越大,表示数据越分散,曲线越矮胖,反之,曲线越瘦高; ⑤对于任何服从正态分布N(μ,σ2)的随机变量X作的线性变换,都会变换成u 服从于均数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即标准正态分布。 应用:①概括估计变量值的频数分布; ②制定参考值范围; ③质量控制; ④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3、确定参考值范围的一般原则和步骤、方法 一般原则和步骤:①抽取足够例数的正常人样本作为观察对象; ②对选定的正常人进行准确而统一的测定,以控制系统误差; ③判断是否需要分组测定; ④决定取单侧范围值还是双侧范围值; ⑤选定适当的百分范围; ⑥选用适当的计算方法来确定或估计界值。 方法:①正态分布法:②百分位数法(偏态分布) 4、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区别 概念:可信区间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来确定的未知参数μ的可能范围。 参考值范围是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范围。所谓正常人,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人;所谓绝大多数,是指范围,习惯上指正常人的95%。 计算公式:可信区间① ② ③ 参考值范围①正态分布 ②偏态分布 用途:可信区间用于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 参考值范围用于表示绝大多数观察对象某项指标的分布范围

水处理专业技术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水处理篇 1.生化需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BOD),表示在有氧条件下(20℃),由于微生物(主要是)的活动,可降解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量,常以BOD表示,5d生化需氧量BOD5和20d 生化需氧量BOD20。 2.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简称COD),在酸性条件下,以强氧化剂(我国法定用重铬酸钾)将有机物氧化为CO2和H2O所消耗的氧量,以COD cr 表示。如采用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则写作COD Mn,由于高锰酸钾氧化作用较弱,测出的耗氧量值较低,故又称耗氧量,以OC表示。 3.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简称TOD),有机物主要组成元素是C、H、O、N、S等,被氧化后,分别产生CO2、H2O 、NO2和SO2,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TOD 以燃烧法测定,仅需几分钟。 4.总有机碳(Total Oxygen Carbon,简称TOC),总有机碳TOC是目前在国内外使用的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它所显示的污水中有机物的总含碳量。 5.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在缓慢流动的湖泊、水库、内海等水域,由于生物营养元素的增多,促进了藻类等浮游生物的繁殖。大量繁殖的藻类会在水面形成密集的“水花” 或“红潮”。藻类的死亡和腐化又会引起水中溶解氧的大量减少,使水质恶化,鱼类死亡,严重时会使水体消亡,这一过程称之为富营养化。 6.水体自净(Water Self-Purification):污染物在进入天然水体后,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污染物的总量减少或浓度降低,层受污染的天然水体部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状,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按其作用机制可分为物理净化、化学净化和生物净化。 7.氧垂曲线(Dissolved Oxygen Sag Curves),有机污染物排入水中后,经微生物降解而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使河水亏氧;另一方面,空气中的氧通过河流水面不断地溶入水中,又会使溶解氧得到恢复。所以耗氧与复氧同时存在,污水排入河水后,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氧垂曲线。 8.水质评价(Water Quality Assessment),是根据监测取得的大量水质资料,对水体水质所作出的综合性定量评价。其目的是:对不同地区各个时期水质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分析对工农业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分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水质评价包括现状评价和预测评价,所用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数法和水质质量系数法。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中建史名词解释及简答 1.嵩岳寺塔 位于河南登封市,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塔的实物,砖构地面(非地下)建筑,也是唯一一座平面十二边形的塔。嵩岳寺塔是砖砌密檐式塔。塔身建于朴素的台基上,塔身腰部有一组挑出的砖叠涩,将塔身划分为上下两段,上段装饰精美,下段素平无饰。塔内砌成直通顶部的空筒,塔身下段平面为十二边形,至塔身上段以上改为八角形。标志着中国砖构技术的重要进展和融合外来建筑文化,创造中国式密檐塔达到了成熟水平。 2.唐长安城 是唐朝的都城,城址在今西安城区及其周围地带。唐代建立后,继续以隋大兴城为都,改名长安城,基本沿袭隋大兴的格局。城市由外郭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皇城、宫城前后毗连,位于郭城中轴北部。布局受周礼考工记影响很大,东南西三面各辟3座城门,南北向街道11条,东西向14条,郭城由街道纵横划分为114坊,实数108坊。是中国古代史,也是世界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特点: (1)是里坊制城市高度成熟的典型代表 (2)规划继承了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平面布局方正规则,每面开三门,皇城“左祖右社”,与《考工记》中的布局接近 (3)吸取了北魏洛阳的规划经验,更为规整。 (4)宫阙、宫府与民居分区明确,使朝廷与居民“不复相参”,居民区及道路系统尽可能少地被打断,功能更为合理。 (5)规整的棋盘式布局 (6)采用东西二市制,集中市制,一般居民住宅只向枋内开门,实行宵禁。 3.佛光寺大殿 即佛光寺内的东大殿,位于山西五台山,建于唐(公元857年).面阔七开间,进深八架椽(四间),属“金箱斗底槽”平面形式,内槽柱围成面阔五间,进深二间的内槽空间。属殿堂型构架。上覆单檐四阿殿,下承低矮的台阶。屋顶平缓、门窗质朴、挑檐深远。正脊和檐口都有升起曲线,有侧脚,采用了叉手和托脚,正吻用鸱尾,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佛光寺是我国现存的最大的唐代木构架建筑,处于晚唐时期,是木构架的成熟期的代表建筑。 构架特点:殿堂型构架 1)柱网层有显著的“生起”和“侧脚” 2)左、右、后三面的外檐柱列都包砌在很厚的土坯墙内,对柱网稳定起很大作用

外国建筑史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考前最终建筑史名词解释,问答题目及答案整理 1.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原是古罗马用作法庭、商业贸易或会议厅的大厅或建筑,平面长方 形,被两排又四排柱子分成若干空间,它对后来的基督教建筑影响很大。 2.哥特式 12世纪形成于法国,使用了尖券、尖拱、骨架券、飞扶壁、束柱、花窗棂等, 典型实例是巴黎圣母院。 3.维特鲁威古罗马的御用建筑师,公元前一世纪完成《建筑十书》。 4.万神庙古罗马的庙字,曾是现代结构出现以前跨度最大的建筑(43.43米),内部空 间单一、完整。 5.建筑十书作者维特鲁威,它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6.空中花园是古代西亚的杰出建筑,建于公元前7~前6世纪,位于新巴比伦内城。尼布甲尼撒二世为取悦其王妃所建。是一座阶梯式的花园,被描述成披着花木盛装的小山。 7.帕拉弟奥母题是一种券柱式。具体作法是在两柱子中间按适当比例发一个券,券脚落在两棵独立的小柱子上.上面架着额枋,小额枋之上开一个圆洞,每个开间里有三个小开间。 8.孟莎式屋顶孟莎式屋顶是方底两折式屋顶,这种屋顶的特点是,下部很陡,而上部坡度突然转折,变得很平缓,甚至做成小平顶,使内部空间好用。它是法国17世纪的独特屋顶 形式。 9.穆达迦西班牙八世纪被阿拉伯占领。十世纪后,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建筑中去,形成了特殊风格,叫做穆达迦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 的几何图案或其它花纹。 10.支提窟支提窟是印度石窟中有窣堵坡的佛殿。 11.数寄屋草庵风茶室盛行之后,出现了一种田舍风的住宅,模仿茶室,称为数寄屋。数 寄屋的传统形式在日本现代建筑中仍可见到。 12.柱式建筑中的檐部、往子与基座等构件的定型组合即为柱式。 13.帆拱沿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又在四个券的顶点之上作水平切口,水平切口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这是拜 占庭建筑的主要特征之一。 14.飞扶壁飞扶壁是哥持建风所特有的,它是一种飞券,在中厅两侧凌空越过侧廊上方,在中厅每间十字拱四角的起脚住侧推力。它实际上起撑子作用,解决了水平分力问题。 15.希腊十字中央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成等臂十字,得名为希腊十字式。威尼斯圣马可 教堂的平面即是希腊十字。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医学统计学简答题 1.简述标准差、标准误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1)含义不同:标准差S表示观察值的变异程度,描述个体变量值(x)之间的变异度大小,S越大,变量值(x)越分散;反之变量值越集中,均数的代表性越强。标准误..估计均数的抽样误差的大小,是描述样本均数之间的变异度大小,标准误越大,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间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大;反之,样本均数越接近总体均数,抽样误差越小。 (2)与n的关系不同: n增大时,S趋于σ(恒定),标准误减少并趋于0(不存在抽样误差)。 (3)用途不同:标准差表示x的变异度大小、计算变异系数、确定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标准误等,标准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可信区间和假设检验。 联系:二者均为变异度指标,样本均数的标准差即为标准误,标准差与标准误成正比。 2.简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 1.建立假设,确定检验水准。 2.选择适当的假设检验方法,计算相应的检验统计量。 3.确定P值,下结论 3.正态分布的特点和应用:? 特点:?1、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2、对称性:正态分布曲线位于直角坐标系上方,以x=u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3、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4、正态分布有两个参数,即均数μ和标准差σ,可记作N(μ,σ):均数μ决定正态曲线的中心位置;标准差σ决定正态曲线的陡峭或扁平程度。σ越小,曲线越陡峭;σ越大,曲线越扁平; ?5、u变换:为了便于描述和应用,常将正态变量作数据转换;?? 应用:?1.估计医学参考值范围?2.质量控制?3.正态分布是许多统计方法的理论基础 4.简述参考值范围与均数的可信区间的区别和联系 可信区间与参考值范围的意义、计算公式和用途均不同。 ?1.从意义来看?95%参考值范围是指同质总体内包括95%个体值的估计范围,而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是指?95%可信度估计的总体均数的所在范围? 2.从计算公式看?若指标服从正态分布,95%参考值范围的公式是:±1.96s。?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公式是:??前者用标准差,后者用标准误。前者用1.96,后者用α为0.05,自由度为v的t界值。 5.频数表的用途和基本步骤。 用途:(1)揭示资料的分布特征和分布类型;(2)便于进一步计算指标和分析处理;(3)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可疑值。 基本步骤:(1)求出极差;(2)确定组段,一般设8~15个组段;(3)确定组距;组距=R/组段数,但一般取一方便计算的数字;(4)列出各个组段并确定每一组段频数。 6.非参数统计检验的适用条件。 (1)资料不符合参数统计法的应用条件(总体为正态分布、且方差相等)或总体分布类型未知;(2)等级资料;(3)分布呈明显偏态又无适当的变量转换方法使之满足参数统计条件;(4)在资料满足参数检验的要求时,应首选参数法,以免降低检验效能 7.线性回归的主要用途。

污水处理专用术语翻译

1,Regulating Pool 调节池 2, Pumping Station 提升泵房 3, Anaerobic Tank 厌氧池 4, Facultative Tank 兼氧池(翻译把兼氧好氧池分开了) 5, Aerobic Tank 好氧池 6, Biochemical Sedimentation Tank 生化沉淀池 7, Reaction Tank 反应池 8, Physical and Chemical Sedimentation Tank 物化沉淀池9, Fan Room 风机房 10, Sludge Pool 污泥池 11, The Sludge Concentration Pool 污泥浓缩池 12, Sludge Dewatering Room 污泥脱水间 Cids 酸 Process Flow Chart 工艺流程图 Wastewater 废水 Emission On Standard 达标排放 Overflow Into The Regulating Pool 溢液进调节池Sludge transport污泥外运 Biogas 沼气 Agent 药剂 Bar Screen格栅 Returned Slude污泥回流

Boiler Room 锅炉房 Switching Room 配电室 Add The Pharmacy 配药间 Office Lab 办公化验室 Legend 图例 Filter Press 板框压滤机Temperature(温度) pH(pH值) BOD5 at 20°C(五日生化需氧量)Total nitrogen (as N)(总氮) COD (mg O2 /l)(化学需氧量)Total phosphorus (as P)(总磷)Suspended solids (悬浮物SS)Total ammonia (as N) (总氨氮)Oils, fats & grease (动植物油类)Phenols (酚类) Mercury (as Hg)(汞) Nickel (as Ni)(镍) Cobalt (as Co)(钴) Lead (as Pb)(铅) Antimony (as Sb)(锑) Tin (as Sn)(锡)

中建史名词解释

1.枓:「栱、昂、方木间互相连接的斗形构件」 2.栱:铺作中自斗口內水平伸出的短方木,端部作卷杀处理 3.昂:斜置的方木,和华栱一样起传挑的作用」 4.方:「断面呈长方形的木枋子」「山墙」指在建筑的两侧,和纵轴线平行的墙。 「檐墙」指在建筑的前后,和纵轴线垂直的墙。重要的建筑只使用后檐墙,前檐墙用于一般民宅。 叉手:支托于脊檩下两侧之斜撑托脚:支托于各金檩斜下方只斜撑 平棋:小方格的天花。卷杀:木构件外轮廓端部采用转折的弧形艺术处理手法。 生起:立面上,檐柱自中央明见向两侧逐渐升高。屋宇檐柱的角柱比当心间的两柱高2-12寸,其余檐柱也依势逐柱升高。因而宋代建筑的屋檐仅当心间为直线段,其余全由曲线组成。屋脊也因此而用生头木将脊的两侧垫高,形成曲线,使之与檐口相呼应。其他各榑的生头木则使屋面形成双曲面。清代建筑无角柱生起。古镜:宫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式,明清时期—古镜;宋—覆盆 金箱斗底槽:内外两圈柱,内外柱同高铺首:门扉上的环形饰物,大多冶兽首衔环之状。 里坊制:春秋到隋唐,为加强对城内居民的控制,封闭式的城市居民管理制度,即把城内居住区分为许多里坊,内有街巷,四周用高墙围起,设里正、里卒把守,早启晚毕; 材分制:尺寸是根据设计时对该建筑所选用某一等级的“材”及其相关尺寸为依据来确定的。P242 斗口制:在大式建筑中用斗口宽度做建筑及构建尺度的计量标准。斗口按建筑等级分为11等。P282 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主要由水平放置的方形斗、升和矩形的栱以及斜置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以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经斗拱传递到柱上。他又可有一定的装饰作用,是建筑屋顶和屋身立面上的过渡。,还作为封建社会中森严等级制度的象征和重要建筑的尺度横量标准。 推山:是庑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P262 收山:是歇山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 侧脚:把建筑物的一圈檐柱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其目的是借助于屋顶重量长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聚力,以防散架或倾侧。 叉柱造:其做法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则叉立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推进半柱径。 大木作:木构架建筑中,承重的木构件及由这些构件组成的木构架,总称为大木。如柱、梁、枋、檩、斗拱等。清式大木做法可分为大木大士和大木小式。 大木大式:大木大式建筑又称为殿式建筑,一般用于宫殿、官署、庙宇、府邸中的主要殿堂。面阔可自5间多至11间,进深可多至11桁。可使用周围廊,单檐或重檐的庑殿、歇山屋顶、筒瓦或琉璃 瓦屋面、兽吻和斗拱。建筑尺度以斗口作为衡量的标准。 大木小式:大木小式建筑用于上述建筑的次要房屋和一般民居。面阔三间至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檩,大梁以五架为限。只用单檐悬山和硬山及以下屋顶,不用琉璃瓦和斗拱。建筑尺度依明间面阔及 檐柱径为标准。 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彻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半驼峰之别。P263 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名居建筑。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之外,再加一圈回廊(柱廊)。P259 1.鸱尾:汉至宋宫殿屋脊两端之饰物。铺首:门扉上环形饰物,大多为兽首衔环之状。 卷杀:宋代拱梁柱等构件端部作弧形,形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观,称为卷杀。 2.梭柱:柱子上下两端(或仅上端)收小,如梭形,六朝至宋官式建筑上见之,明代仍见于江南民居建筑。 3.副阶周匝:在建筑主体以外另加一圈回廊,一般应用于比较隆重的建筑。 4.驼峰:形如骆驼之背,一般在砌上明造梁架中配合斗拱承载梁栿,有全驼峰和羊驼峰之别 生起:宋辽建筑的檐柱由当心间二端升高,因此檐口呈一缓和曲线,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古镜:官式建筑多采用薄如镜面的石础,称为「古镜式」。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Statistics):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在抽样过程中由于抽样的偶然性而出现的误差。表现为总体参数与样本统计量的差异,以及多个样本统计量之间的差异。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反映样本统计量的离散程度,也间接反映了抽样误差的大小。样本均数的标准差称为均数的标准误。均数标准误大小与标准差呈正比,与样本例数的平方根呈反比,故欲降低抽样误差,可增加样本例数 区间估计(interval estimation):将样本统计量与标准误结合起来,确定一个具有较大置信度的包含总体参数的范围,该范围称为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又称可信区间。 参考值范围描述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项指标所在范围;正态分布法(标准差)、百分位数法,参考值范围用于判断某项指标是否正常 置信区间揭示的是按一定置信度估计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t分布法、正态分布法(标准误)、二项分布法。置信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 参数统计(parametric statistics) 非参数统计(nonparametric statistics)是指在统计检验中不需要假定总体分布形式和计算参数估计量,直接对比较数据(x)的分布进行统计检验的方法。 变异(variation):对于同质的各观察单位,其某变量值之间的差异 同质(homogeneity):研究对象具有的相同的状况或属性等共性。 回归系数有单位,而相关系数无单位 β为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参数,又称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 线性相关系数(linear correlation coefficient):又称Pearson积差相关系数(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efficient),是定量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统计指标。 参数(parameter):描述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 统计量(statistic):描述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处理名词解释

污水水质指标 目录 作用及意义 污水所含的污染物质千差万别,可用分析和检测的方法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做出定性、定量的检测以反映污水的水质。国家对水质的分析和检测制定有许多标准,其指标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大类。 一、物理性指标 (1)温度 许多工业排出的废水都有较高的温度,这些废水排入水体使其水温升高,引起水体的热污染。水温升高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对水资源的利用。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的升高而减小,这样,一方面水中溶解氧减少,另一方面水温升高加速耗氧反应,最终导致水体缺氧或水质恶化。 (2)色度 色度是一项感官性指标。一般纯净的天然水是清澈透明的,即无色的。但带有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等有色污染物的污水呈各种颜色。将有色污水用蒸馏水稀释后与参比水样对比,一直稀释到二水样色差一样,此时污水的稀释倍数即为其色度。 (3)嗅和味 嗅和味同色度一样也是感官性指标,可定性反映某种污染物的多寡。天然水是无嗅无味的。当水体受到污染后会产生异样的气味。水的异臭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污染物质。不同盐分会给水带来不同的异味。如氯化钠带咸味,硫酸镁带苦味,硫酸钙略带甜味等。 (3)固体物质 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TS),总固体包括溶解物质(DS)和悬浮固体物质(SS)。水样经过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SS)。固体残渣根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VS)和固定性固体(FS)。将固体在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量即是挥发性固体(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FS)。溶解性固体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的量,挥发性固体反映固体中有机成分的量。 水体含盐量多将影响生物细胞的渗透压和生物的正常生长。悬浮固体将可能造成水道淤塞。挥发性固体是水体有机污染的重要来源。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中国建筑史名词解释 1.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 2.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 3.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 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 4.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 5.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

6.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 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 7.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 8.螭首: 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 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 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 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 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 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 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

统计学 1.医学统计学: 是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推断的一门学科。(医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体以及与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各种因素) 2.同质: 性质相同的事物成为同质的,否则成为异质的或间杂的。 (观察单位间的同质性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也是统计分析的必备条件,缺乏同质性的观察单位的不能笼统地混在一起进行分析的) 3.变异: 是指在同质的基础上各观察单位(或个体)之间的差异。 4.总体: 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 5.样本: 样本是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含量) 6.随机: 即机会均等,是为了保证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靠性,使各对比组间在大量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的分布方面尽量保持均衡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统计学措施。(包括抽样随机、分组随机、实验顺序随机) 7.统计量: 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统计量。(反映样本特性的有关指标) 8.参数: 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称为参数。 (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为常数) 9.抽样误差: 从某总体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来进行研究,而所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常不一致,这种由抽样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称为抽样误差。这种在抽样研究中不可避免。(抽样误差有两种表现形式:①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②样本统计量间的差异)10.概率: 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个度量,常用P表示,取值为0≤P≤1。 11.频率: 用随机事件A发生表示观察到某个可能的结果,则在n次观察中,其中有m次随机事件A发生了,则称A发生的比例0≤f≤1为频率。显然有 f = m / n 12.小概率事件: 当某事件发生的概率小于或等于0.05时,统计学上称该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其涵义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进而认为其在一次抽样中不可能发生。(为进行统计推断的依据) 13.定量资料: 以定量值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血脂,心率等。 14.定性资料: 以定性方式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表现为互不相容的类别或属性,如血型、性别等。 15.等级资料: 以等级表达每个观察单位的某项观察指标,如疗效分级、血粘度、心功能分级等。

水处理试题

培训试题答案(热力专业除盐水部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 1、溶液 一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体系称做分散体系,均一的分散体系叫做溶液。 2、浓度 用1L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中溶质的含量,叫做物质的量浓度或简称浓度。 3、硬度 是用来表示水中某些容易形成的垢类物质。对于天然水来说,这些物质主要是钙、镁离子。因此,总硬度(简称硬度)就表示钙、镁离子含量之和。 4、碱度 碱度表示水中含OH-、CO32-、HCO3-量及其他一些弱酸盐类量的总和。通常所说的碱度,如不加特殊说明,就是指总碱度,即甲基橙碱度。 5、电导率 电导率就是指示水导电能力大小的指标。其单位为西/厘米(S/cm),实际上,水的电导率常常很小,经常用μS/cm单位。 二、判断题(每题3分)正确打“√”,错误打“X” 1、若原水的水温≥25℃,则直接进入超滤装置的保安过滤器;若原水的水温<25℃,则先进入汽水换热器换热,以使水温达到25℃以上,再进入超滤装置的保安过滤器。(√) 2、各种反渗透膜进水最大允许含铁量为0.2mg/l。( X ) 3、渗透压是溶液的一种特性,它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4、气体很容易透过反渗透膜,溶解气体很容易分离,如CO 2和H 2 S透过率几乎为 100%。( X ) 5、原水经预处理,通过反渗透装置处理后,可除去原水中90%的离子。( X ) 三、选择题(每题3分) 1、水中的PH值小于7表示水呈①酸性中性③碱性④盐性 答:选② 2、全固形物是水中全部杂质(溶解气体除外)转化成固体时的含量单位用①mg/l 或ppm ② mg或g ③ ml或l ④mg-N或g-N表示

中建史名词解释整编汇总

1概要 安济桥:负责建造此桥的匠人是李春,位于河北赵县,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 拱桥(或空腹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达37m,这种空腹拱桥不仅可减轻桥的自重,而且能减少山洪对桥身的冲击力,在技术和造型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样式雷:清代宫廷建筑的设计由“样式房”承担,在样式房中供劳时间最长的是雷氏家族,人称“样式雷”,雷发达为第一代。 都料: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的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并以此为生。“都料”的名称直到元朝仍在沿用。 《营造法式》:木架建筑采用古典的模数制 1.作者为北宋的李诫,该书的性质是政府法规,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以方便施工和管理 2主要内容:A、总结过去经验,确立模数化的设计制度(材契制)B、共三十四卷,分壕寨和石作、大木作、小木作、雕作、旋作、锯作、竹作、瓦作、泥作、彩画作、砖作、窑作C、涉及制度,功限,料例,图样等内容 3对后世的影响:A、使中国建筑走向装饰化等级化B、限制了以后的发展 《考工记》齐国(成即书于战国)官书,我国现知最早述及建筑以及都城规划 的专门文献,(也是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手工业技术文献)分为攻木之工、攻金之工、攻皮之工、设色之工、刮摩之工、摶埴之工6部分。(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该书在建筑史,城市规划史,中国科技史、工艺美术史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二里头一号宫殿(图示): 1位于河南偃师,是夏末都城——斟寻鄩遗址中最大的一处宫殿 2其夯土台残高约80cm,南北约108m,东西约100m。 3,夯土台上有面阔8间的殿堂一座,周围有回廊环绕,南面有门的遗址。 4,反应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 5这所建筑遗址是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燕尾榫:

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名词解释

水体污染治理中的名词解释 1、什么是生物处理方法? 答:生物处理是利用微生物来吸咐、分解、氧化污水中的有机物,把不稳定的有机物降解为稳定无害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到净化。现代的生物处理法,按作用微生物的不同,可分好氧氧化和厌氧还原两大类。前者广泛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有机性工业废水。好氧氧化应用较广包含着很多艺种工艺和构筑物。生物膜法(包含生物过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等多种工艺和构筑物。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都是人工生物处理方法。此外还有农田和池塘的天然生物处理法,即灌溉田和生物塘。生物处理成本低廉,因此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污水处理方法。 活性污泥生物处理法往往在其前面先加以物理处理,因此,活性污泥法处理属于二级处理范畴。经过物理处理和活性污泥处理后产生污泥,二级处理污水厂的污泥主要有初沉污泥和剩余生物污泥两种。一般污泥量约是污水量的5‰~7‰(含水率95%)。污泥富有肥效,但又含细菌和寄生虫卵,还可能含有毒重金属。在利用应适当处理,处理污泥采用得较多的方法是厌氧消化中会产生大量的消化气(沼气),沼气是可燃的有用气体。消化后的污泥含水率仍很高,不易运送。因此,还需要进行脱水,干化等处理。 2、操作、管理“四懂四会”是什么? 答:即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懂厂内构筑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懂厂

内管道分布和使用方法;懂生产指标和化验数据的含义。会合理配水、配泥;会合理调度曝气量;会正确回流和排放污泥;会排除一般性的故障。对维修、操作管理工提出勤工作法:勤看、勤听、勤嗅、勤摸、勤捞垃圾、勤动手等等 3、什么是废水处理量或BOD5去除总量和处理质量? 答:①污水处理量或BOD5去除总量 每日进入污水厂处理的总污水流量(以m3/d计),可作为污水厂处理能力的一个指标。每日去除BOD5的总量亦可作为污水厂处理能力的指标。去除BOD5总量等于处理流量与进出水BOD5差值的乘积,以kg/d或t/d为单位。 ②处理质量 二级污水处理厂以出厂的BOD5与SS值作为处理质量指标。按新制订的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二级污水处理厂出水BOD5、SS 均小于30mg/L。处理质量也可用去除率来衡量。进水浓度减出水浓度除以进水浓度即为去除率。氨氮、TP出水值或去除率也应用于处理质量指标。 4、什么是pH值,指示意义是什么? 答:pH表示污水的酸碱程度。它是水中氢离子浓度倒数的对数值,其范围为0~14,pH值等于7,则水呈中性,小于7呈酸性,数值越小,其酸性越强,大于7呈碱性,数值越大,其碱性越强。污水中pH值大小对管道、水泵、闸阀和污水处理构筑物有一定的影响。以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处理厂的pH值,通常为7.2~7.8。过高或过低的

建筑史名词解释部分

2009外建史复习提纲名词解释部分 1.金字塔Pyramid 金字塔是埃及国王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古埃及王权和神权的一种稳固的象征。金字塔底座是方形,越上越窄,聚上塔顶而形成方锥形,其四面都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中文称为金字塔。古埃及文称为“庇里穆斯”,是“高”的意思。 2. 美加仑Megaron 这是个希腊字,它原本是指有内部四根柱子,中间还有一个炉位的房间。(对希腊罗马时代的人们来说,炉火是房屋的重要空间,炉火的燃烧也象征了家庭运势的兴旺)广而推之,也同样可以用来称呼任何长方形,而在短的一侧开有出入口,里面有一串房间的建筑物,而其中位居最内部的房间设有立柱和炉位,有的还有半圆形的屋顶。像这样的建筑物皆可称之。 3. 古典柱式 古希腊、罗马建筑中对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是建筑形象最直观的表现。公元前6世纪对其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形成了稳定、成套的做法,罗马人称之为“柱式”。有希腊三式和罗马五式。 4.古典建筑 古典建筑即古希腊与罗马之建筑,古典主义崇尚古代的希腊罗马建筑,以古典的柱廊、庙宇、凯旋门和记功柱作为效法的榜样,主张建筑是理性,井井有条,和谐均匀协调,广泛使用古典柱式和装饰纹样。古典主义在英国比比皆是,代表作有琼斯设计的柏林威治女王行宫,雷思设计的圣保罗大教堂,以及大英博物馆和英格兰银行等。 5. 巴西利卡Basilica 巴西利卡是古罗马的一种公共建筑形式,其特点是平面呈长方向,外侧有一圈柱廊,主入口在长边,短边有耳室,采用条形拱券作屋顶。后来的教堂建筑即源于巴西利卡,但是主入口改在了短边。 6. 罗马风建筑Romanesque 在古罗马的废墟上,利用古罗马废墟的建筑材料,摹仿古罗马建筑的风格进行建造起来,但是工艺比较粗糙,也称罗曼式或者罗马式。 建筑特点:墙体巨大而厚实,墙面用连列小券,门宙洞口用同心多层小圆券,以减少沉重感。西面有一、二座钟楼,有时拉丁十字交点和横厅上也有钟楼。中厅大小柱有韵律地交替布置。窗口窄小,在较大的内部空间造成阴暗神秘气氛。朴素的中厅与华丽的圣坛形成对比,中厅与侧廊较大的空间变化打破了古典建筑的均衡感。 Romanesque 被译作“罗马风”,它是用来指定建筑风格的术语,该风格建筑源于早期木质建筑,11~12 世纪流行于欧洲。人们之所以称其为罗马风建

医学统计学名词解释复习资料

1. 总体(population):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只包括(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有限个观察单位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finite population)。假想的,无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称为无限总体(infinite population)。 2. (总体)参数(parameter):总体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总体参数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变的。 3. 样本(sampl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个体。 4. 样本含量(sample size):样本中所包含的个体数。 5. 变量(variable):观察对象个体的特征或测量的结果。由于个体的特征或指标存在个体差异,观察结果在测量前不能准确预测,故称为随机变量(random variable),简称变量(variable)。变量的取值称为变量值或观察值(observation)。根据变量的取值特性,分为数值变量和分类变量。 6. 数值变量(Numerical variable):又称为计量资料、定量资料,指构成其的变量值是定量的,其表现为数值大小,有单位。对每个观察单位用定量的方法测定某项指标的数值,组成的资料。 7. 计数资料:将全体观测单位按照某种性质或特征分组,然后再分别清点各组观察单位的个数。 8. 抽样(sampling):从总体中抽取部分观察单位的过程称为抽样。 9. 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由于抽样造成的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特点是不能避免的,可用标准误描述其大小。 10. 误差(error):统计上所说的误差泛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主要有以下二种: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11. 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又称置信区间。 12. 总体均数的可信区间:按一定的概率大小估计总体均数所在的范围(CI)。常用的可信度为95%和99%,故常用95%和99%的可信区间。 13. 变异(variation):同质事物间的差别。由于观察单位通常即为观察个体,故变异亦称为个体变异(individual variation)。 16. 平均数(average):也叫平均值,是一组(群)数据典型或有代表性的值。这个值趋向于落在根据数据大小排列的数据的中心,包括算术平均数(arithmetic mean)、几何平均数(geometric mean)、中位数(median)等。 17. 中位数(median):将一组观察值按升序或降序排列,位次居中的数,常用M 表示。适用于偏态分布资料或不规则分布资料和开口资料。所谓“开口”资料,是指数据的一端或两端有不确定值。当n 为奇数时,M=X (n+1)/2;当n 为偶数时,M=[X n/2+ X n/2+1]/2。 18. 百分位数(percentile):是一种位置指标,以P x 表示,一个百分位数Px 将全部观察值分为两个部分,理论上有x%的观察值小于Px 小,有(1-x%)的观察值大于Px 。 19. 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 CV):亦称离散系数(coefficient of dispersion),为标准差与均数之比,常用百分数表示。100%X s/CV ?=, 变异系数没有度量衡单位,常用于比较度量单位不同或均数相差悬殊的两组或多组资料的离散程度。 20. 频率(relative frequency):在n 次随机试验中,事件A 发生了m 次,则比值 22. 概率(probability):在重复试验中,事件A 的频率,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加将愈来愈接近一个常数p ,这个常数p 就称为事件A 出现的概率(probability),记作P(A)或P 。 描述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常用P 来表示。 23. 统计量(statistic):由样本所算出的统计指标或特征值。 24.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用以说明具有直线关系的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和相关方向的指标,称为相关系数,又称为积差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总体相关系数用希腊字母ρ表示,而样本相关系数用r 表示,取值范围均为[-1, 1]。 25. 回归系数(regression coefficient):直线回归方程Y ?= a+b X 的系数b 称为回归系数,也就是回归直线的斜率(slope),表示X 每增加一个单位,Y 平均改变 b 个单位。 26. 参考值范围(reference range):也称为正常值范围(normal range),医学上常把绝大多数正常人的某指标值范围称为该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绝大多数:可以是90%、95%、99%等等,最常用的是95%。正常人:不是指健康人,而是指排除了影响所研究指标的疾病和有关因素的同质人群。又称参考值范围,是指特定健康人群的解剖、生理、生化等各种数据的波动范围。习惯上是确定包括95%的人的界值。 28. 统计推断(statistic inference):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进行研究,目的是通过样本的信息判断总体的特征,这一过程称为统计推断。 29. 标准误(standard error, SE):在统计理论上将样本统计量的标准差称为标准误,用来衡量抽样误差的大小。据此,样本均数的标准差X σ称为标准误。 30. 参数估计(parameter estimation):由样本信息估计总体参数。它包括两种:点估计和区间估计。 点估计:直接用样本统计量作为对应的总体参数的估计值。 区间估计:按一定的概率或可信度(1-α)用一个区间估计总体参数所在范围,这个范围称作可信度1-α的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 ),又称置信区间。这种估计方法称为区间估计。 33. 95%可信区间含义:如果重复若干次样本含量相同的抽样,每个样本均按同一方法构建95%可信区间,则在这些可信区间中,理论上有95个包含了总体参数,还有5个未估计到总体均数。 34.Ⅰ类错误(type Ⅰerror):统计学上规定,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 0,这类“弃真”的错误称为Ⅰ型错误或第一类错误,Ⅰ型错误的概率用α表示。 35.Ⅱ类错误(type Ⅱerror):统计学上规定,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 0,这类“存伪”的错误称为Ⅱ型错误或第二类错误,Ⅱ型错误的概率用β表示。 36. 检验效能(power of a test):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有差别,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37. 参数检验:总体分布已知,对其中一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这类统计推断的方法叫参数统计或参数检验。 38. 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 , 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作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 、u 检验、方差分析。 39. 率(rate):又称频率指标,用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常以百分率(%)、千分率(‰)、万分率(1/万)、十万分率(1/10万)等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40. 构成比(proportion):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种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常以百分数表示。 41. 比(ratio):又称相对比,是A 、B 两个有关指标之比,说明A 为B 的若干倍或百分之几,它是对比的最简单形式。其计算公式为:比=A/B 。 统计学(Statistics ):运用概率论、数理统计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分析;解释;表达 的科学。 总体(population ):大同小异的研究对象全体。更确切的说,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全部研究单位的观测值。 样本(sample ):来自总体的部分个体,更确切的说,应该是部分个体的观察值。样本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反映总体的特征。利用样本信息可以对总体特征进行推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