昼夜长短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18
地理昼夜长短变化规律有什么口诀
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得南北半球夏冬两季昼夜长短不一。
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
春分和秋分为长短分界点。
1昼夜长短怎幺变化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加长夜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扩大。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加长昼在缩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
昼长夜短。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出现极昼,并且极昼范围在缩小。
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夜在缩短昼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夜最长昼最短。
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缩小。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
昼短夜长。
并且昼在缩短夜在加长,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夜最长昼最短。
北极出现极夜,并且极夜范围在扩大。
昼夜长短变化口诀
昼夜的长短,视晨昏圈分割纬线的情况而定。
一般情形下,纬线被晨昏圈分割成两部分:位于昼半球的部分叫昼弧;位于夜半球的部分叫夜弧。
昼弧和夜弧的弧长,决定该地的昼长和夜长:弧长15°,折合时间1小时各地的昼夜长短,因晨昏圈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变化。
1、春分指向夏至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
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
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2、夏至指向秋分
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
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3、秋分指向冬至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
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
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
4、冬至指向春分
北半球:昼短夜长
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
南半球:昼长夜短
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
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xx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
xx各地反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及判断技巧邻水二中邓明红一、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纬度变化1.春分日(3月21日)或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晨昏线与经线重合,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2.一年(除春秋分日)中任何一天,昼长由刚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向刚好出现极夜的地方减少,即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例如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设直射点位于北纬α上),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北纬(90°-α)到北极点出现极昼现象,南纬(90°-α)到南极点内出现极夜现象,赤道上昼夜平分。
在这一天,自北纬(90°-α)至南纬(90°-α),昼长由24小时递减至0小时。
3.从南北半球来看,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长越长,极点周围有极昼现象,另一个半球的情况正好相反。
例如,春分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
此半年内,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为夏半年;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为冬半年。
此半年内,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越往南,南半球反之。
4.昼长差规律:随纬度的增加,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来越大,即昼长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极昼极夜除外)。
在赤道上,昼夜终年等长,昼长年较差为0,到南北极圈上发展到了极端,最长昼达24小时,最短昼仅为0,昼长年较差达24小时。
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极昼极夜的日数,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多,到了极地达到最大值。
但是,不论在哪个纬度,当地的全年平均昼长和平均夜长都是相等的,都是12小时。
故与赤道地区或春秋分12小时昼长比较:同一时期纬度愈高昼长差愈大;同一地点两至日昼长差最大。
(二)季节变化1.赤道总是被晨昏线平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全年昼夜平分。
2.自极点至极圈,出现极昼(夜)现象的时间由大约半年减少至1日。
3.北半球各地,夏至日(6月22日)昼最长;冬至日(12月22日)昼最短。
自夏至日至冬至日半年内,昼渐短;自冬至日至次年夏至日半年内,昼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