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浅谈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建筑物已越来越多,从而对地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基处理的好坏不单单关系到工程质量的问题,也会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软弱的地基会造成很多危害,如路基的滑移、开裂,路面的凹凸不平,这些问题会危及到车辆及司乘人员行驶的安全,影响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城市是否能更加快速的发展,人们是否能更加舒适的生活,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地基处理方式选择方法

前言: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各种处理方法都有它的适用范围。正确合理的选择地基处理方式可使建筑物变得更加安全、适用、牢固、耐久,所以,地基处理方式的选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建筑物的地基问题

当地基的抗剪强度较低,不足以支撑上部结构的重量和外加荷载时,会使地基局部或者整体产生破坏;当地基在上部的建筑自重及外加荷载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变形,超过了建筑物所能允许的不均匀沉降时,结构会存在开裂破坏等问题;动力荷载会引起地基土的液化、失稳与震陷。

2.地基处理的目的及原则

实施地基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地基的工程性质(如地基的抗剪强度、变心特征、渗透性能)保证工程的安全与质量,加快工程建设的速度从而缩短工期,降低工程的造价。地基处理的方式很多,每种方式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作用机理,所以应结合场地的特点,科学合理的选择一个合适、快速、有效的处理方案,确保工程质量和地基的施工进度,并且要将环境污染程度降到最低,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娱乐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地基处理方式的合理选择对城市建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地基处理方法

3.1换填法

换掉浅层土,用较好的土料填充,从而提高持力层的承载能力,减少部分沉降量,改善土地的性能。这种方法较简单,工艺成熟,快捷方便,而且造价较低。但是不适合处理较厚的软土层、埋深较大的地基及地下水位较高、容易渗水的路段。因为换填的土层厚度越大,其造价就会相应的升高。

3.2碾压夯实

通过机械碾压土地表层并反复夯打,从而使基地表层形成一层均匀坚固的硬壳,使土地变得更加密实牢固。此方法可以提高土地的强度,减少沉降量。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方式不适用于在有效深度内存在软黏土层的区域。在操作时要注意力度,减少振动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

3.3砂石桩法

在饱和的软黏土地基上,利用震冲法或沉管法在这部分的地基孔中填入石料。这种方式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等地基,也可用于处理可液化地基。这种方法的优点很多,如提高了地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缩性。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高承载力的地基,并且在处理淤泥质地基时需要结合堆载预压,而且要将置换率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3.4碎石垫层法

先挖去一定深度、宽度范围内的软土层,然后用强度较大的砂、石或者灰土去填充,并且碾压夯实。这种地基处理方法对材料有较高的要求,最好选用颗粒级配良好的、质地坚硬的碎石。其优点就是取材方便,成本较低。

4.地基处理方法的步骤

4.1初步选出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自重及外加荷载大小和使用的要求,并结合地形地貌、地层结构、土质条件、周边的建筑物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从而选出几种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

4.2选择最佳地基处理方案

将初步选出的几个可行的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比较,从技术、工期、

造价、材料、质量、安全以及周边的环境等方面分析,选出最合适的地基处理方案。

4.3对最佳地基处理方案进行检测

虽然选出了最佳方案,但是这个方案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要根据建筑物基础设计的等级和场地的复杂程度进行现场试验,然后实施检测,看看试验结果是否达到了要求。若没有达到要求,应及时进行查看,找到原因后,实施相应的措施对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修改。

5.工程实例

笔者以在某地开发的楼盘为实例,进行相关问题分析。该建筑楼地上有24层,还有两层地下室。建筑高度达到72.3米,建筑面积约为30100平方米。该建筑的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是箱型基础,其箱底所埋深度约为7.5米,基底压力是450千帕。

5.1场地的地貌及其工程性质

该建筑场地位于某城市的市区,地处太行山南段东麓丘丘陵地带,这部分场地的地形较平坦,地面有些坡度,约为5度。此场地有四个岩土层,第一层是杂填土,杂填土的主要成分是建筑垃圾和粘性土,其结构比较松散,厚度在0.5米至1米之间;第二层是黄土状粉质粘土,呈现黄褐色,其特点是土质均匀,结构紧致密实,在高压的情况下有湿险的现象,这层土含有5%的姜石,底部局部地段夹杂着薄层卵砾石夹层或透镜体,本层土的厚度在7.5米至10.5米之间;第三层是卵砾石互层,这层岩石层是由灰岩和砂岩组成,厚度在9米至11.7米之间,其分布状况是水平方向比较紊乱,垂向大部分呈现互层状;第四层是泥层,呈现浅灰或者灰绿色,薄层状态,该层被划分为二迭纪煤系地层。这个场地的地下水埋深的程度比较大,水文地质条件比较简单。

5.2场地周边环境及施工的注意事项

该场地周边主要是居民楼。周边居民的人口密集程度较高,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如:控制噪音,以防打扰到周边居民的休息;降低振动的程度从而减少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减少粉尘污染,以防危害到周边居民的健康。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发现

强夯、石灰桩、水泥喷粉桩等软基处理工艺并不适用于这个区域。

5.3地基处理方式

通过研究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工程特征及工期情况,本工程决定采用碎石垫层法处理地基。

此工程的实施方法:首先,选择碎石,碎石要选择新鲜、干净、坚硬的灰岩石料,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石料的含泥及风化的岩含量要小于百分之五。然后采用粗颗粒人工级配碎石,这一步骤对碎石的要求颇高,粒径20毫米以上的颗粒含量不能低于全重的75%,针状及片

状体的含量要超过15%,最大的粒径不能超过90毫米。接着将一定

深度的软土层挖去,将这些挑选的碎石分层铺填,铺填的厚度要控制在25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并采用重达12吨的振动压路机碾压这

片场地,遍数控制在8到10遍之间,压实的系数要小于0.98,干密度最小也要达到21千牛每平方米。最后施工路面结构。

采用压实碎石垫层处理高层建筑地基在邯郸尚属首例,从施工效果看,这种处理地基的方式是值得推广的。碎石垫层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压缩模量,而且这种处理方式的工期比较短从而降低了成本,

施工质量也是比较容易控制的。即便如此,这个地基处理方案也有几个要点需要我们注意的:第一,为了取得更加理想的压实效果我们需要优化碎石材料配比,使之获得一个厚度、级配良好的压实碎石垫层,从而调整地基土的不均匀变形;第二,要采用科学有效的施工工艺来处理高承载力的碎石垫层;第三,做好质量、干密度等检测,确保每一个步骤,每一个施工举措都达到工艺要求,保证碎石垫层的质量,使居民住的安心,住的舒适。

6结束语

对地基处理时,要考虑到地基的上部结构于地基的共同作用关系,而且要对场地的地质、地形、地貌及周边环境进行勘察,根据其工程性质及地质特征进行反复的研究与设计,选取出最佳解决方案。并且要对已选方案进行测试,这样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才能达到安全、合理、经济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孔军,高翔.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 ------------最新【精品】范文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车站村 E 地块地质情况说明
新民村集中居住区 57#、63#地基处理方案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特点
甘溪镇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工程位于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新民村。57#、63#工 程±0.00 相当于绝对标高 600.500m,设计底标高为-1.5m(599.00m)。根据 2013 年 8 月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内容,本工程自然地面为-1.1 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9.4 m ,自然 地面下-1.8m~-3.9m(598.7m~596.6m)范围内含有大量的杂填土及软弱土,基础将 埋置在软弱土层上,该层土质不均匀,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经处理不应直接采用该 层作为基础持力层。建议将该软弱土层全部挖掉,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至基础垫 层标高。按设计要求及多次与地勘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协商达成如下意见:基 底下部杂填土及软弱土全部换填,挖槽深度按平均-3.9m 相当于绝对标高 596.6m 考虑, 并按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基础垫层标高以下采用级配砂石分层回填夯实。 由于挖 槽深度加深,换填段基底外墙线须预留出 1000mm 换填土扩大距离,以保证地基承载 力设计要求。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场地地层构成: 根据建材成都地质工程堪察院对新民村集中居住区建设项目工程《岩土工程勘测
报告》所示:拟建场区位于新民村四组,拟建场地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主要由第四 系全新统素填土(Q4ml)、第四系中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Q1+2fgl)组成。按地层岩 性及工程特性进一步划分为 4 个大层,本次勘察揭露地层(最深 15.0m),现自上而下 分述如下:
按地基土的构成从上至下描述如下:
页脚内容

浅谈地基处理的方法

浅谈地基处理的方法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建设立体化、公路建设等级化,为适应近年来经济的发展,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已成为当前改善民生的首要问题,但土地的紧张导致地价高涨,不良土地也被大量开发已满足需求,地基处理需要解决地基稳定问题、地基变形问题、地基渗透问题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地基处理好坏,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问题,也关系到工程造价问题。 关键词:地基处理;不良地基;处理方法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urban construction and road building three-dimensional grading,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recent years, improving people’s living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livelihood of the people has become the primary problem, but the land price rising tension, bad land were much development has to meet demand, foundation treatment need to solve the foundation stability, deformation of foundation problems, foundation osmosis questions to raise foundation bearing capacity, foundation treatment, good or bad,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 but also related to project cost problem. keywords: foundation treatment; bad foundation;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地基处理安全措施 一、施工生产安全措施 1、现场每一醒目的地方悬挂安全标语。教育现场人员做到按规定戴好安全帽,遵守“十不准规定”。拒绝无关 人员进入施工现场。 2、严格做好“四口”、“五临边”的安全防护工作。大楼外墙随施工进度作竖直全封闭防护架,并满挂安全网,杜绝向下抛投物件。 3、坚持用好“安全三宝”,任何人进施工现场都配戴符合规定的安全帽 4、架子搭设和拆除按规范;防护架、支模架分开搭设,保证不相互拉扯 5、上人利用室内楼梯,楼梯搭防护架及防护栏杆,横杆高度1800 ,通道宽度保证600-800 6、拆除架子和防护设施,由现场专职施工管理人员签证许可 7、在拆边梁边柱模板时,保证两人操作,予防物体坠落伤人。 8、防护架上杜绝堆放材料及物体,楼层周边1m 内不堆放任何材料,拆出的材料及时清运至1m 以外任何地 方。 9、承重平台安装前完善设计方案并经技术责任人检查签证认定后搭设,安装完后经有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使用。

10、配备良好的夜间照明,危险处设置警示红灯。 、机械操作安全措施 1、所有机械操作人员保证持证上岗,坚持上、下班。班前班后的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先处理完善再进行使用。 2、塔机操作,设专职人员指挥、维修、保养。并随时检查运转中的塔机各部位运转情况是否良好,塔机、门架增设防雷措施。 3、定期检查机械性能、设备、设施配件。 三、用电安全措施 1、施工现场所有电线线路按“三相五线制”标准架设。所有供电终端严格执行一个插座配一个开关和漏电保护装置。 2、劳务工人、办公区内使用的照明均采用低度、适宜的灯泡,杜绝使用电炉 3、一切机电设备均安装避雷装置和漏电开关 4、定期检查线路、漏电开关,以保证不因线路、开关漏电而发生安全事故。 四、消防安全措施 1、工地上严禁使用电炉及明火烧饭、烧水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一、引言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 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二、地基的处理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3)对于有机质含量较多的生活垃圾和对基础有侵蚀性的工业废料等杂填土,未经处理不宜作为持力层。局部软弱土层以及暗塘、暗沟等,可采用基础梁、换土、桩基或其他方法处理。在选择地基处理方法时,应综合考虑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筑物对地基要求、建筑结构类型和基础型式、周围环境条件、材料供应情况、施工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指标比较分析后择优采用。

碎石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级配碎石垫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美景一号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3#楼》施工图纸(2014.06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编)《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霍州市美景一号住宅小区3#楼图纸会审、技术交底记录》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霍州市中远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美景一号住宅小区 3#楼,位于霍州市东城区东北部、西邻市法院,东至清雅苑,南至开元街。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地下2层,地上17层,建筑总高度89.85m。 本工程采用换填碎石垫层处理地基,将基底以下细中砂全部挖除,并用级配碎石垫层回填,级配碎石垫层外扩宽度不小于换填厚度且不小于 1m。若需挖除的细中砂厚度不一,采用分段阶梯状处理,且要求基底以下回填级配碎石垫层厚度不小于0.5m。级配碎石分层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7。换填以后级配碎石垫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三、施工部署 1 技术准备 级配碎石施工前有建设单位或设计院确定配合比,经试验室做出原材料的的相关指标及级配碎石的最大干密度、最佳含水率等。施工前按级配碎石换填施工方案中有关要求逐级向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 材料准备 采用质地坚硬的碎石,级配良好,不含植物残体、垃圾等杂质,碎石

最大粒径不易大于50mm。 3 机具准备 有蛙式打夯机、50型装载机、18t振动压路机、30t自卸汽车、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等。 4 场地准备 由于级配碎石要进行现场拌合,并拌合均匀,所以现场需设置原材料堆放场地和拌合场地。计划场地设置于2#楼范围,场地采用50型装载机平整,拌合前铺一层1-3cm石子,并采用压路机碾压一遍,以保证拌合材料质量。 5 施工条件 5.1 级配碎石施工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定位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地基处理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5.2检查基槽坑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杂质。 6 集水坑、电梯坑待级配碎石垫层施工完,地基承载力试验时进行开挖。 四、施工方法 1 工艺流程 基底清理→级配碎石拌合→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修平验收 2 基坑底表面杂质应清理干净,采用18t压路机静压一遍; 3 级配碎石拌合:按不同规格碎石比例,采用50型装载机拌合,每次拌合20立方,翻拌不少于3次,直至没有同一规格碎石成窝现象为止。 4 分层铺筑碎石: 4.l 铺筑碎石的每层厚度,本工程为大面积的碎石垫层,铺筑厚度不超过35cm,分层厚度用样桩控制; 4.2 碎石垫层铺设在同一标高上,一次整体碾压; 4.3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同一规格碎石成堆现象,应将该

浅谈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浅谈地基处理和基础设计 摘要:地基基础设计包括处理地基和基础设计两部分,二者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地基基础设计中,基础选型必须综合土体的承载力、上部结构的荷载和工程造价等各方面的情况来确定。地基处理的如何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选型和造价,因而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地基的处理和基础设计进行的讨论。 关键词:地基处理;基础设计 一、概述 基础是联系建筑物和地基的纽带,基础把建筑物整体从竖向体系上部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地基作为最终支承机构,提供的是一种分散的承载能力,而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地基承载能力与分散程度成反比。如果地基有足够承载力的话,则分布方式可以与竖向布置相同。但有时因为土壤或受到较大荷载,地基承载力不足,此时基础需要采用满铺的形式,采用筏板式的基础,以扩大基础接触面,但其工程成本会比独立基础高出很多,因此只在不得已时使用。 在前面两种情况下,基础都是通过基础形式将集中荷载扩散到地基,使扩散后荷载不超过地基的承载力极限。当建筑物层数不是太多时,采用独立基础加条形基础就可以满足建筑物的荷载要求,但应在独立基础之间加设拉梁,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并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在地基持力层不够均匀而荷载过小时或建筑物较高而整体荷载较大时,建议使用筏板基础的基础方式,这样既能满足地基的承载力要求,又能提高建筑的抗震性。此外,加设拱式基础连接构件措施也可以使独立基础的荷载分布更加均匀、更接近于筏板基础的性能。 二、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常用的有换填垫层法、强夯法、砂石桩法、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法等几种,不同的方法有各自的适用条件。 1.换填垫层法:适用于处理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地基,原理主要是通过减少沉降量,加速软弱土层固结,防止冻胀、消除胀缩,提高地基承载力。 2.强夯法适用于处理砂土、碎石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粘性土、杂填土和素填土等地质型的地基此法主要用来提高土的强度,减少压缩性;强夯置换法是强夯法的一种,适用于高饱和度的粉土,软-流塑的粘性土等地基上对变形控制要求不太严格的工程,强夯置换法设计前必须经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度及处理效果。强夯法和强夯置换法可以改善土体抵抗振动液化能力,消除土的湿陷性。饱和粘性土宜与堆载预压法和垂直排水法结合使用。 3.砂石桩法:砂石桩法是通过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降低压缩性,加速软土的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力。适用于挤密松散砂土、粉土、粘性土、素填土、杂

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

地基处理方法与研究 摘要:黄土地区经常发生水土流失、地基湿陷、水库边坡、路堑及黄土源边滑坡及崩塌等灾害性地质活动,对工农业建设及人民生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所以采用适合的处理方法处理黄土的失陷性对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进行水工建筑物的基础设计时,时常会碰到软弱地基问题。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强夯法;灰土挤密法 在西北、华北地区常会遇到黄土地基处理问题,通常包括低湿度湿陷性黄土以消除或减小湿陷变形危害为主要目的,同时需提高地基承载力的地基处理问题,以及高湿度软弱黄土(尤其是饱和黄土,多由湿陷性黄土饱水转化而成,饱和度Sr﹥80%)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有害压缩变形为目的的地基处理问题。由于后者的工程特性多与一般粘性土类似,主要应考虑地基的压缩变形,可按软弱粘性土对待,而前者则主要应考虑地基受水浸湿后的湿陷变形。 一、垫层法 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

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二、重锤表层夯实及强夯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常用地基的处理方法 【摘要】 给大家推荐一个常用地基处理的资料。 【关键词】 序言、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常用的地基处理方法 序言 基础是建筑物和地基之间的连接体。基础把建筑物竖向体系传来的荷载传给地基。从平面上可见,竖向结构体系将荷载集中于点,或分布成线形,但作为最终支承机构的地基,提供的是一种分布的承载能力。 如果地基的承载能力足够,则基础的分布方式可与竖向结构的分布方式相同。但有时由于土或荷载的条件,需要采用满铺的伐形基础。伐形基础有扩大地基接触面的优点,但与独立基础相比,它的造价通常要高的多,因此只在必要时才使用。不论哪一种情况,基础的概念都是把集中荷载分散到地基上,使荷载不超过地基的长期承载力。因此,分散的程度与地基的承载能力成反比。有时,柱子可以直接支承在下面的方形基础上,墙则支承在沿墙长度方向布置的条形基础上。当建筑物只有几层高时,只需要把墙下的条形基础和柱下的方形基础结合使用,就常常足以把荷载传给地基。这些单独基础可用基础梁连接起来,以加强基础抵抗地震的能力。只是在地基非常软弱,或者建筑物比较高的情况下,才需要采用伐形基础。多数建筑物的竖向结构,墙、柱都可以用各自的基础分别支承在地基上。中等地基条件可以要求增设拱式或预应力梁式的基础连接构件,这样可以比独立基础更均匀地分布荷载。 如果地基承载力不足,就可以判定为软弱地基,就必须采取措施对软弱地基进行处理。软弱地基系指主要由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土层构成的地基。在建筑地基的局部范围内有高压缩性土层时,应按局部软弱土层考虑。勘察时,应查明软弱土层的均匀性、组成、分布范围和土质情况,根据拟采用的地基处理方法提供相应参数。冲填土尚应了解排水固结条件。杂填土应查明堆积历史,明确自重下稳定性、湿陷性等基本因素。 在初步计算时,最好先计算房屋结构的大致重量,并假设它均匀的分布在全部面积上,从而等到平均的荷载值,可以和地基本身的承载力相比较。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大于4倍的平均荷载值,则用单独基础可能比伐形基础更经济;如果地基的容许承载力小于2倍的平均荷载值,那么建造满铺在全部面积上的伐形基础可能更经济。如果介于二者之间,则用桩基或沉井基础。 地基的处理的主要方法 利用软弱土层作为持力层时,可按下列规定执行: 1)淤泥和淤泥质土,宜利用其上覆较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当上覆土层较薄,应采取避免施工时对淤泥和淤泥质土扰动的措施; 2)冲填土、建筑垃圾和性能稳定的工业废料,当均匀性和密实度较好时,均可利用作为持力层;

软土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 大安至通辽公路来宝至海坨乡段建设项目 软基处理开工报告 (k0+000-k24+700) 吉林省松江路桥建筑有限责任公司DT01标项目部 2014 年9 月10 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1.1、概况 (2) 1.2、主要工程量 (2) 二、组织及准备 (2) 2.1、人员及职责 (2) 2.2、机械设备 (3) 2.3、材料 (5) 2.4、临时便道 (5) 2.5、试验 (5) 2.6、弃土场 (5) 三、工期 (5) 四、施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6) 4.1、施工方法 (6) 4.2、施工工艺图 (7) 五、质量保证措施 (9) 六、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0) 七、施工环境保护措施 (11)

特殊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况 本标段全长24.436km采用二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10米,路面宽度8.5米,行车道宽度为2x3.5米,硬路肩宽度为2x0.75米,车荷载等级为公路-II级。 软基处理段落为:k6+300-k7+300左侧、k6+300-k6+325右侧、k7+600-k8+400右侧、k8+400-k9+100左侧、k9+800-k10+200右侧、k17+200-k17+400右侧、k17+200-k17+400左侧、k19+350-k20+400右侧、k20+400-k20+800左侧、k20+630-k20+800右侧、k22+000-k22+950左侧、k22+360-k22+950右侧、k23+200-k23+550右侧、k23+200-k23+550左侧。 1.2、主要工程量 挖出非适用材料24726立方米,回填砂砾24726立方米。 二、组织及准备 2.1、人员及职责 2.1.1、人员安排如下: 技术负责人:赵慧丰 现场施工:丁光平黄和平 测量:贺彦会刘军孙德凯曾上孙泽石 质检试验负责人:祖喜国蒋太健段科崔晓光 机械负责人:朱文明

浅谈地基处理方法

浅谈地基处理方法 发表时间:2016-06-14T14:57:36.5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4期作者:熊穗 [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可用地也变得越来越紧张。 南京市测绘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市 210019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基建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可用地也变得越来越紧张,地基稳固是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前提和基础,是建筑工程施工的一项主要前期任务。在地基工程处理中,地基加固是建筑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施工质量与施工技术的选择尤为重要。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以及加固质量的高低好坏,直接决定着工程整体质量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地基;处理对象;处理方法 一、地基处理对象 我国地域辽阔,从沿海到内地,平原到山区,分布着各式各样的地基土,因为土的种类不同,其抗剪强度、压缩性能,以及透水性能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地基处理的对象包括:软弱地基和不良地基两方面。 1、软弱地基 软弱土的特性:软弱土包括淤泥、淤泥质土、冲填土、杂填土及饱和松散粉细砂与粉土。这类土的工程特性为压缩性高、强度低,通常很难满足地基承载力和变形条件。因此,不能作为永久性大中型建筑物的天然地基。 淤泥和淤泥质土具有以下特性:①天然含水量高w>wL,呈现流塑状态;②孔隙比大,e≥1.0;③压缩性高,一般a1-2=(0.7~1.5)MPa-1,属高压缩性土;④渗透性差,通常渗透系数k≤i×10-6cm/s,这类建筑地基的沉降往往持续几十年才稳定;⑤具有结构性,施工时扰动结构,则强度会变低。冲填土是疏浚江河时,用挖泥船的泥浆泵将河底的泥沙用水力冲填至岸上形成的土,含粘土颗粒多的冲填土往往是强度低、压缩性高的欠固结土。以粉土或粉细砂为主的冲填土容易产生液化。杂填土是城市地表覆盖的,由人类活动堆填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和工业废料,结构松散,分布无规律,非常不均匀。 软弱土的分布:淤泥和淤泥质土广泛地分布在上海、天津、宁波、温州、连云港、福州、厦门、广州等东南沿海地区,以及南京、昆明、武汉等内陆地区。此外,各省市都存在小范围的淤泥和淤泥质土;冲填土主要分布在沿江和沿海地区,例如天津市有大面积的海河冲填土。杂填土分布最广,历史悠久的城市,杂填土厚度越大,市区多为建筑垃圾,如南京市城南老城区。 2、不良地基 不良地基包括以下几类:①湿陷性黄土地基。由于黄土的特殊环境与成因,黄土中含有大孔隙和易容盐类,使陇西、陇东、陕北、关中等地区的黄土具有湿陷性,导致房屋开裂。②膨胀土地基。膨胀土中有大量的蒙特石矿物,是一种吸水膨胀,失水收缩,具有加大往复胀缩变形的高塑性粘土。在膨胀土场地上建造建筑物如果处理不当,会使房屋发生开裂等事故。③泥炭土地基。有机质含量wu大于10%且小于或等于60%的土称为泥炭质土;大于60%的土称为泥炭。泥炭土是沼泽和湿地中生长的苔藓、树木等植物分解而形成的,呈黑色或是暗褐色,具有纤维状疏松结构。④多年冻土地基。在高寒地区,含有固态水,且冻结状态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的土称为多年冻土。多年冻土的强度和变形有其特殊性。例如,冻土中既有固态冰又有液态水,在长期荷载作用下具有流动性。⑤岩溶与土洞地基。岩溶又称“喀斯特”,它是可溶性岩土,如石灰岩,岩盐等长期被水溶蚀而形成的溶洞、溶沟、裂缝,以及由于溶洞的顶板塌落,使地表发生塌陷等现象和作用的总称。土洞是岩溶地区上覆土层,被地下水冲蚀或是潜蚀所形成的洞穴。⑥山区地基。山区地基的地质条件复杂,主要为地基的不均匀性和场地的稳定性。⑦饱和粉细砂与粉土地基。饱和粉细砂与粉土地基,在强烈的地震作用下,可能产生液化,使地基丧失承载力,发生房屋倾倒、墙体开裂等事故。 二、地基处理方法 1、换土垫层法 换土垫层法就是将基础底面以下一定范围内软弱土层挖去,然后用强度高、压缩性好的岩土材料,如砂、碎石、矿渣、灰土、土工栅格加砂石料等材料分层填筑,采用碾压、振密等方法使垫层密实。通过垫层将上部荷载扩散至下卧层地基中,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少沉降的要求。换土垫层法适用于软弱土层分布在浅层且较薄的各类不良地基的处理。换土垫层法施工工艺简单,造价低,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不足之处在于其处理深度有限,仅适用于浅层的不良地基处理。 2、排水固结法 排水固结法是对天然地基,或是先在地基中设置砂井(袋装砂井或是塑料排水带)等竖向排水体,然后利用建筑物本身重量分级逐渐加载;或是在建筑物建造前,对地基先行加载预压,使土体中孔隙水排出,逐渐固结,地基发生沉降,同时强度逐步提高的方法。此方法常用在解决软粘土地基的沉降和稳定问题,可使地基的沉降在加载预压期间基本完成或大部分完成,使建筑物在使用期间不致产生过大的沉降和沉降差。同时,可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强度,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通过工程实践和专门的实验研究,在我国已发展了较为实用的砂井地基设计计算原理。排水固结法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械随着该法的广泛使用也得到了发展,如打设袋装砂井和塑料板的两用设备就具有轻型、简便的优点,各地还因地制宜研制了各种简易的施工设备。 3、强夯法 强夯法指的是为提高软弱地基的承载力,用重锤自一定高度下落夯击土层使地基迅速固结的方法,也称动力固结法。通常是利用起吊设备,将10~40吨的重锤提升至10~40米高处使其自由下落,依靠强大的夯击能和冲击波作用夯实土层。强夯法主要用于砂性土、非饱和粘性土与杂填土地基。对非饱和的粘性土地基,一般采用连续夯击或分遍间歇夯击的方法;并根据工程需要通过现场试验以确定夯实次数和有效夯实深度。对高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等地基,当采用在夯坑内回填块石、碎石或其他粗颗粒材料进行强夯置换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 4、复合地基法 (1)复合地基法是指部分土体被增强或被置换,形成由地基土和竖向增强体(由不同材料构成的桩体)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方

对粘性素填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对粘性素填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探讨 摘要:通过用机械压实法(强夯法)加固粘性素回填土地基的实例,探讨此法的不优越性。关键词:强夯法;粘性素填土;处理方法 地基处理方法有很多种,如机械压实法、换土垫层法、挤密法、排水固结法、化学加固法。其中机械压实法最常用,强夯法就是其中一种。强夯法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在我国应用以来,已迅速得到推广发展,成为我国最常用和最经济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1,2]。现介绍强夯法固处理粘性素填土地基的工程实例,分析其优越性。 1 工程概况 拟建工程占地约300m2,场地北部地势高,为残丘坡地,南部有一部分土地拟被征用为建筑用地后,将养鱼池、水沟塘的淤泥清除后,用北部残丘坡地的粘性土进行回填平整,回填过程中未进行分层碾压,致使填土层松软不均,欠固结。由于拟建场地北部为挖方区,南部为填方区,且拟建工程生产使用及地坪堆载较大,上部结构为网排架,设计时为了采用独立柱基础,提出强夯法加固填土地基。强夯加固处理后地基承载力要求达到fak=200KPa,强夯有效加固尝试为6.0m,处理面积为300m2。 经详勘钻探揭露,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滞水,水位一般在3.00m左右;在设计强夯有效尝试范围内,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主要分为2部分,其主要岩土特征如下:(1)素填土(Qml):杂色,主要由硬可塑状粘土、粉质粘土组成,间夹少许碎石,局部地段询问夹淤泥质土或粉煤灰等,土质松散不均,欠固结,为新近回填规程,强度低,均一性差。层厚为3.70~5.80m,平均厚度为4.50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94MPa,标贯锺击数平均值为4.5击,属高压缩性土。 (2)-1粉质粘土(Qal):灰褐、灰黄色,软可塑,土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粉土、粉砂及碎石。层厚为0~5.60m,平均厚度为2.15m静力触探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11MPa,属中高压缩性土。 2 地基加固设计参数的确定与施工 此次强夯分为两遍点夯和一遍满夯。第一遍点夯按6m×6m方格网布置夯点,单点夯击数为3击,第二遍点夯在网格中心插点,单点夯击数为2。夯锤选用直径2.0的圆柱体铸钢锤,锤重12t,落锺高度为12m。点夯夯坑内回填碎石,两遍夯击之间时间间隔为15d。满夯采用搭接夯,夯击能量为前期夯击能的0.25倍。碎石垫层厚300mm。 施工机械选用50t履带式起重机,起重机臂杆端部增设辅助龙门支架,采用自动脱钩夯锺装置。 3 强夯效果检测 在完成满夯后15天,对强夯地基进行了夯后检测。检测手段为浅层平板静载荷试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标贯入试验及静力触探试验等。 根据检测结果,素填土经强夯处理后依据其加固的效果可分为两层,第1~1层填土(起夯面下0.40~3.50m)受高冲击能的直接作用,土粒重新排列较密实,压缩性、孔隙比大幅度变小,承载力提高较大,该层地基土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3.19MPa,承载力特征值为195M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9.3MPa;第1~2层填土受上层土的间接挤压,密实程度的提高不及1~1层,但承载力也有所提高,该层地基土比贯入阻力标准值ps为1.43MPa,承载力特征值为130MPa,压缩模量平均值为6.0MPa。 4 强夯效果分析 分析强夯检测结果,第1~2层及第2~1层地基强度显然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有效加固尝试未达到预期目标,且地基均匀性较差。致使强夯效果不优越的原因: (1)强夯夯施工前,未进行试验,强夯选定不合理;夯击次数一般通过现场试确定,常以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地基处理方法常见 质量问题及预防措施 一、换填地基法 常用方法: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粉煤灰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接槎位置不正确,接槎处不密实。 预防措施: 接槎位置应按规范规定位置留设;分段分层施工应作成台阶形,上下两层接缝应错开0.5米以上,每层虚铺应从接槎处往前延伸0.5米,夯实时夯达0.3米以上,接槎时再切齐,再铺下段夯实。 常见质量问题2:不按规定进行压实系数及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换填垫层地基竣工验收应采用载荷试验检验其承载力,原则上每300平方米一个检验点,每个单位工程检验点数量不宜少于3点。 2.对于局部的换填垫层,由设计单位确定其检验方法。 3.对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划分安全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一般不太重要的、小型、轻型或对沉降要求不高的工程,地基竣工验收时可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但当设计有要求或垫层厚度大于2m时,仍应按第1条要求做载荷试验来检验其承载力。 4.对于厚度小于1250mm,起“褥垫”作用的换填处理,地基竣工验收时按设计要求做压实系数检验即可。 5.换填垫层地基除应按要求做载荷试验检验外,尚应在施工过程中对每层的压实系数进行检验。采用环刀法检验垫层施工质量时,取样点应位于每层厚度的2/3处。检验数量,对大基坑每50-100平方米不应少于1个

检验点,对基槽每10-20m不应少于1 个检验点,每个独立柱基不应少于1个检验点。 二、夯实地基 常用方法:重锤夯实地基、强夯地基 常见质量问题1:夯实过程中无法达到试夯时确定的最少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击不密实。 预防措施: 在饱和淤泥、淤泥质土及含水量过大的土层上强夯,宜铺0.5~2.0米厚的砂石,才进行强夯;或适当降低夯击能量,再或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后再强夯。 常见质量问题2:强夯后,实际加固深度局部或大部分未达到要求的影响深度,加固后的地基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预防措施: 1.强夯前,应探明地质情况,对存在砂卵石夹层的可适当提高夯击能量,遇障碍物应清除掉;锤重、落距、夯击遍数、锤击数、间距等强夯参数,在强夯前应通过试夯、测试确定;两遍强夯间,应间隔一定时间,对粘土或冲积土,一般为3周,地质条件良好无地下水的土层,间隔时间可适当缩短。 2.实际施工中当强夯影响深度不足时,可采取增加夯击遍数,或调节锤击功的大小,一般增大锤击功(如提高落距),可使土的密实度有显著增加。 常见质量问题3:不按规定进行承载力检验。 预防措施: 1. 强夯处理后的地基竣工验收时,其承载力检验应采用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承载力原位测试应采用现场载荷试验的方法,载荷试验检验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地基处理方案选择 在确定地基处理方案时,根据地质情况的不同、建(构)筑物的承载条件需要以及各种处理方案的成本比对,选择既能达到要求,成本又较低的处理方法。 1.物理性质 粘粒含量较多,塑性指数Ip一般大于17,属粘性土。软粘土多呈深灰、暗绿色,有臭味,含有机质,含水量较高、一般大于40%,而淤泥也有大于80%的情况。孔隙比一般为1.0~2.0,其中孔隙比为1.0~1.5称为淤泥质粘土,孔隙比大于1.5时称为淤泥。由于其高粘粒含量、高含水量、大孔隙比,因而其力学性质也就呈现与之对应的特点--低强度、高压缩性、低渗透性、高灵敏度。 2.力学性质 软粘土的强度极低,不排水强度通常仅为5~30kPa,表现为承载力基本值很低,一般不超过70kPa,有的甚至只有20kPa。软粘土尤其是淤泥灵敏度较高,这也是区别于一般粘土的重要指标。 软粘土的压缩性很大。压缩系数大于0.5MPa,最大可达45MPa,压缩指数约为0.35-0.75。通常情况下,软粘土层属于正常固结土或微超固结土,但有些土层特别是新近沉积的土层有可能属于欠固结土。渗透系数很小是软粘土的又一重要特点,一般在10-5~10-8cm/s之间,渗透系数小则固结速率就很慢,有效应力增长缓慢,从而沉降稳定慢,地基强度增长也十分缓慢。这一特点是严重制约地基处理方法和处理效果的重要方面。

3.工程特性 软粘土地基承载力低,强度增长缓慢;加荷后易变形且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稳定时间长;具有渗透性小、触变性及流变性大的特点。 杂填土主要出现在一些老的居民区和工矿区内,是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所遗留或堆放的垃圾土。这些垃圾土一般分为三类:即建筑垃圾土、生活垃圾土和工业生产垃圾土。不同类型的垃圾土、不同时间堆放的垃圾土很难用统一的强度指标、压缩指标、渗透性指标加以描述。杂填土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划堆积、成分复杂、性质各异、厚薄不均、规律性差。因而同一场地表现为压缩性和强度的明显差异,极易造成不均匀沉降,通常都需要进行地基处理。 4.对应措施 结合本工程地基土的具体特征,施工现场采取了以下措施: 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较大夯击能来夯实浅层地基,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较为均匀的硬壳层,获得一定厚度的持力层。 施工要点:施工前应试夯,确定有关技术参数,如夯锤的重量、底面直径及落距、最后下沉量及相应的夯击遍数和总下沉量;夯实前槽、坑底面的标高应高出设计标高;夯实时地基土的含水量应控制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大面积夯时应按顺序;基底标高不同时应先深后浅;结束后,应及时将夯松的表土清除或将浮土在接近1m的落距夯实至设计标高。 5.换土垫层 就是将独立基础下面一定厚度的软弱土层挖除,然后以中砂、粗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1)

清泉名苑(一期) 地 基 处 理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施工单位:中天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年月日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简述 (1) 1.2 现场自然条件 (2)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 2.1编制依据: (2) 2.2编制原则 (2) 三、施工组织与部署 (3) 3.1项目管理机构 (3) 3.2技术准备 (3) 3.3施工机械及人员准备 (4) 3.4其他准备工作 (4) 四、施工方案 (4) 4.1施工部署: (4) 4.2地基处理回填材料的要求: (5) 4.3施工测量控制 (5) 4.4回填土处理工程方案 (5) 五、质量控制点的设定和控制 (6) 六、检查验收 (6) 6.1检查方法 (6) 6.2验收程序 (7) 七、质量保证措施 (7) 八、安全施工技术措施 (8)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述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设规模: 建设单位: 设计单位: 勘察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本工程由13幢小高层、1幢幼儿园及一个地下车库组成,地上11层,地下1层,框架结构。地下室底板混凝土设计标号C30、抗渗等级P6。车库底板厚度250mm。 1.2 现场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于上饶市上饶县,紧邻公路,交通运输方便,施工用电及用水满足施工要求,有足够的区域设置临建设施,总体说本工程施工条件较好,材料供应便利。 二、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2.1编制依据: 1)《翼天十里风荷(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建筑地基处理规范》(JGJ79-2002、J22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0202-2002) 4)《土工实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2.2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原则:

浅谈软土地基处理

浅谈软土地基及处理方法 【摘要】:软土一般是指在静水和缓慢流水环境中沉积,以黏粒为主并伴有 微生物作用的近代沉积物。软土是一种呈软塑到流塑状态,其外观以灰色为主的 细土粒,如淤泥和淤泥质土、泥炭土和沼泽土,以及其他高压缩性饱和黏性土、粉土等。其中淤泥和淤泥质土是软土的主要类型。 软土地基的处理质量是保证建筑物建成后安全、高效运营的关键,也直接影响 到地基的基础承栽力。 处理方法有:表层处理法、强夯法、静力排水固结法、反压护道法,桩基法 换土法,灌浆法,加筋法等,排水砂垫层,石灰浅坑法及其他辅助方法!不同的软 土地基应该结合工程实际采取有效经济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软土地基处理主要类型危害路基工程地基承载力影响使 用性能抗剪强度工程质量有机质空隙比含水量地基土投资变形 一软土地基的辨认 软土地基的确认是一项比较容易引起争议的工作,我们在具体施工时决定用 量化的试验指标来控制和确认。在确定软土时要查明软土及与之共同存在的一般 土层的成因、类别、范围、物理力学性质和必要的化学性质,以便采取经济有效 的处理措施。既可降低造价,又能确保质量、缩短工期。由于各省区各公路工程 的软土成因不尽相同,因此会同乐监理和业主确定了切实可行的鉴别方法,对本 路段的主要软基取样并进行了试验分析,根据实验检测数据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律: 1.1 土质的影响一般天然细粒土的天然密度在1. 60~1. 75 g/ cm 3 之间,而水又是不可压缩的,密度远小于土的天然密度,所以对于同样的土质,含 水量的增加必然导致土体干密度的减小,这也就意味着作为路基填料时其压实度 的降低,这对地基成型后的强度和稳定性有重要的影响。 1.2 液塑限的影响由以上结果分析,液塑限对软基的断定并非必然的联系,只要含水量控制得当,在透水性较好的砂砾料紧缺地段,用高液限土作路基填料 也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事实上,在本工程中,我们遇到了相当多的高液限土(约 为60 %),考虑到该工程为二级公路,压实度要求仅为94 %左右,为降低工程造 价我们采取了分段开挖晾晒、换位填筑路基的办法,将软土全部挖除晾晒换填,考虑到路基耐久性的要求,只是在换填段增加了30~50mm 厚的砂砾料垫层,这 样既解决了软土路段的交通问题,又避免了大量的土方调运,缩短了工期,降低 了造价,取得了很好的综合效益。当然,高液限土( w l > 50 %) 是一种不适宜材料,击实试验表明液限大,最佳含水量也较大,自然对应的最大干密度就会较小,一般高液限粘土的最大干密度为1. 55~1. 65g/cm3。 1.3 孔隙比的影响孔隙比与含水量有较大的关系,其公式为e 0=Gρ ω(1+ ω)/ρ-1,其中ρω为水的密度,G为土粒比重,ρ为天然密度,ω为含水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作业前的准备和条件要求 ....... 错误!未指定书签 四、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方案……错误!未指定书签 五、质量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六、安全保证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 七、成品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

土方开挖及地基处理施工技术措施 一、工程概况 1.工程特点 土建工程:全站总平面布置以北侧为35出线方向,围墙内平面形式为矩形:南北长34. 0m,东西宽16.4m。围墙内用地面积0.0558h m2010配电装置室布置在变电站南侧。主变压器设备基础布置在35配电装置室与10配电室之间。主变压器运输道路直对进站道路,由变电站南侧引接。 电气安装工程:本工程站址位于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南阳乡白石崖村工业广场处,就近有340省道经过。本站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35、20和10配电室、主控室、电容器室均采用箱式配电箱柜布置在站区,主变压器户外布置,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电气总平面布置及配电装置:站区布置基本呈长方形,半户内布置,南北方向长34米,东西方向长16.4米,总占地面积675川。 35和主控室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北部、20和10、及电容器联合箱柜布置在站区南部,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部,35进线向北,20和10出线向南。 本设计推荐35配电装置采用61-40.5(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配电装置采用24(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10 配电装置采用28-12(Z)型屋内移开式金属封闭开关柜,单列布置;20和10及电容器均为电缆出线。 二、编制依据 《建筑地基与基础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2 - 2002) 《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50300 - 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50204 —200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50203 —2002)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107-2003新)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18—2003新)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 50194-93 ) 《工程测量规范》(50026 —2007)

地基处理专项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基处理专项方案) 工程名称:重庆建工集团遂资眉高速公路房建FJ1标段工程 建设单位: 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 编制人: 技术负责: 审核人: 编制时间:

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 审批意见 1

遂资眉高速公路遂宁至资阳段项目 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承包单位:重庆建工第三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合同号:FJ1 监理单位:四川省亚通公路工程监理事务所编号: 监表3 备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一式三份,审核后建设、监理、施工单位各一份。一般安全施工方案专业监理工程师、安全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批即可。 2

第一章编制依据及原则: 第一节、编制依据 1)建设项目规划红线范围和用地批准文件; 2)建设项目勘察设计任务书、图纸和说明书; 3)建设项目设计图纸和说明书; 4)工程地形、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设计变更通知单: 5)本工程采用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条文; 6)国家及地方有关基本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 7)本公司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8)建设单位提供的全套施工图; 9)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2002; 《普通混凝土用碎石和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J53-2002;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第二节、编制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及有关部委、当地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和有关工程施工规范、规定; 2)落实合同条款的各项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合同规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各项目标的实现; 3)根据施工任务特点,充分发挥施工队伍特长,合理部署施工力量;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