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夏国铁弗匈奴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大夏国铁弗匈奴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大夏国铁弗匈奴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大夏国铁弗匈奴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大夏国铁弗匈奴社会经济状况探析

胡玉春

2010-04-12 15:20:25 阅读 421 次

作者提供,原刊《兰州学刊》2010年第3期

【摘要】大夏国农牧经济交相辉映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具有农牧经济并存物质文化特征的小区域中具有典型性。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复合文化,有具有突出特色的游牧文化,也有局部区域的农耕文化,还有适应某个地区经济交融而形成的农牧结合的文化。大夏国的物质文化正是第三种类型中成功的范例。

【关键词】大夏国;铁弗匈奴;农牧经济;手工业形态;钱币

【作者简介】胡玉春,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历史学博士,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主要研究方向北方民族史

大夏国国都统万城正好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以来也一直被学界誉为“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汇集的经济典范”,这也决定了大夏国社会经济必然是农耕业和游牧业共同发展。长期以来,因为统万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引起了城市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变迁等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但是对于初建时的统万城及其所在的大夏国的真实经济状况,因为史料缺略,鲜见论及。

十六国时期,兵灾祸乱,频繁的战争导致了人力物力的巨大消耗,造成的最直接影响就是社会生产的凋敝和零落,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使得这个复杂历史阶段经济发展的记载鲜见史籍。我在对大夏国历史史料作出详细辨析后,发现文献中的一些关于大夏国经济的蛛丝马迹,它们可以成为大夏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证据,从而对大夏国的社会经济作出合理推测。由于铁弗匈奴和南匈奴的血缘关系,在探求大夏国的经济状况时,我们有必要首先了解南匈奴的经济状况。南匈奴依附东汉以后,脱离了大漠南北的地理环境。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原有的游牧经济生产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不是突发的,而是在潜移默化中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直到东汉末年,由于曹操在南匈奴部众中强行推行农耕政策,这种变化更加凸显出来,并且一直延续到南匈奴后裔建立的政权中。

一、农牧经济交相辉映

南匈奴依附汉朝以后,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伴随着南匈奴久居汉地,南匈奴游牧经济也开始日益衰落。南单于入居西河以后,东汉政府将南边八郡作为南匈奴的驻牧地。在这里很有限的土地上,南匈奴不能向在广袤的大草原上“逐水草而居”,任意驰骋于草原,南单于只能将土地划分给各部首领,让他们有相对固定的游牧地,各自在自己这一小块土地上从事畜牧经济,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牧经济的发展。南匈奴人口快速增长更加重了牧场的压力,使他们不得不另找出路,集中表现就是南匈奴内部农耕经济的发展。马长寿先生认为南匈奴居于缘边八郡后,牛羊不足以糊口,粮食要依赖汉朝并且不输贡赋,这是南匈奴

无耕地、无粮食的原因。[1][P85]这一说法目前看来存在问题。南匈奴的确得到了汉朝在粮食方面的大量赈济,但不能说南匈奴内部没有农业生产。缘边八郡的云中、西河等地,一向是农耕经济区,又光武帝招回大量汉人从事农业生产,努力耕作以恢复北边荒芜的土地,南匈奴长期居住在这里,与这些农业人口杂居,早已存在的农业生产必然会得到长足的发展。吕思勉先生《胡考》一文中对此有很好的概括:

《晋书〃北狄传》载“呼韩邪单于失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嘉其意,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其部落随所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此等招怀宽典,不责之以输将,非其人不习农事也。其众即至千万落,沿边虽云土满,不得尽为牧场,非力耕何以自存乎?

这一点文献中也提供了有关直证,建初元年(公元76年),由于南匈奴居住地区发生蝗灾,导致农业歉收,出现饥荒,东汉政府对三万余口进行赈济。但是基本上一直到东汉后期,没有汉朝政府鼓励南匈奴发展农业的记载,所以南匈奴的农业虽然得到了发展,并没有完全摆脱游牧生产。曹魏时,政府下大力度,实行“劝勤农桑”,鼓励南匈奴部众参加农业生产,从而加快了南匈奴农业化的进程。

曹魏的劝勤农桑,主要由梁习负责实行。他的改革中有一条直接与经济有关的措施,“对于匈奴一般部众,令其为农,输纳课税”,命令颁布后,强制执行。[2][P469]对于一般的部民,自身没有土地,想要耕种土地,必须向汉族的官僚、地主租佃土地,因而成为私家田客,转变为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依附者,脱离了原来的氏族组织,为人佣佃,以劳力从耕。《晋书》卷93《外戚王恂传》载,曹魏分给公卿以下的租牛和客户,都各有定额,后来一般贫民畏服劳役,多乐于充当这种田客,以至有权有势之家,动辄拥有百名以上田客,太原等郡以匈奴人或其他胡人为田客的,多者达到数千。有学者指出,梁习勤劝农桑“实为匈奴入中国以后,正式农业化的开始”,[1][P89]是符合内迁匈奴实际情况的。

铁弗匈奴诞生于乱世,社会环境阻碍了它们农业发展的进程,另一方面,它们的族源中杂糅了刚刚南下汉化程度还相对较低的鲜卑血统,所以尽管农业一直存在,但并没有超越南匈奴时期农业经济水平。勃勃父亲刘卫辰时期,凭借着外交上的左右逢源,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文献对于卫辰时期经济记载虽然不多,但其农业发展的痕迹却是有迹可寻。其中尤为详细者记录于《宋书·索虏传》:

朔方以西,西至上郡,东西千余里,汉世徙谪民居之,土地良沃。苻坚时,卫辰入塞寄田,春来秋去,坚云中护军贾雍掠其田者,获生口马牛羊,坚悉以还之,卫辰感恩,遂称臣入居塞内。其后渐强盛。

从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从朔方至上郡东西千余里的地方,汉代以来,就有汉民在这里不断开垦,发展农业,故土地肥沃适易于农耕久已,刘卫辰占据朔方以后,每年得到前秦苻坚的允许,进入塞内垦田种植,并且有了较为固定的农作物,因此才会引来掠夺其田的贾雍。另一方面,“春去秋来”也反映出卫辰时期铁弗匈奴的农业还有区别于汉族的定居农业,并

不稳定,显然也不可能作为铁弗匈奴的主要经济产业,从贾雍的掳掠物中可以看出,卫辰入塞不仅是寄田而已,同时也是为了游牧,所以贾雍在掠田的同时,还能获得牛马羊等牲畜。但是经过此事以后,卫辰有感于前秦的和戎,入居塞内,真正进入了这片汉代以来开发的农耕经济区,铁弗匈奴以此为根据地逐渐强大。我们可以推测,铁弗匈奴的农业至少是一部分农业因为地理环境的改变应该结束了“春去秋来”的发展方式。北魏登国六年(391年),直力鞮战败后,北魏“收其积谷”,这些积谷说明铁弗匈奴农业已经颇具规模。

大夏建国后,兴农举措虽然无闻于史籍,但并非全无追访。赫连勃勃时期虽然战争不断,但是都属于对外扩张战争,并没有波及到大夏国统治的中心地区,这为大夏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相对安定的环境。通过一些地志史料中的记载,我们可以找到大夏国农业发展的一些线索。

《水经注·河水注》载:“河水又北薄骨律镇城,城在河渚上,赫连果城也。桑果馀林,仍列洲上。”[3][P74]《元和郡县图志》卷4《关内道四》称:“其城(薄骨律镇城)赫连勃勃所置果园,今桃李千余株,茂然尤在。”《元和郡县图志》同卷亦谓:“……本名饮汗城,赫连勃勃以此为丽子园。”[4][P91]《十六国春秋》曰:“高平山川险固,土田沃饶。”[5][P865]从以上记载,至少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大夏国一直存在着农业的发展;二是大夏国农业中种植业是比较发达的。品种主要有桑树、桃树和李树。对于其他农作物的生产,文献缺略,但是我们可以作一些合理的推测。粮食供应是一个政权存亡的决定性因素,“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物”。赫连勃勃时期,连年对外扩张,疆域包括陕西渭水以北,内蒙古河套地区,山西太原,临汾西南及甘肃东南部。这些扩张的土地中,不乏农耕区域,勃勃显然不可能完全改变这些地区的生活方式,维持传统的农耕经济以充实大夏国的粮仓,是解决大夏国军用和日用所必须的方式。大夏国建立后大规模修筑新城,一个国祚仅有25年的政权,仅文献中可见的新筑城镇就有九座,从“云骑风驰”到筑城定居正说明大夏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傅熹年先生认为,大夏国建立都城以及修筑新城是因为抄掠所得的增加,“他在牧区建立一个不大的都城,实际上尚未脱离匈奴游牧时在牧区中心建龙庭的概念,只是把龙庭按汉族的形式修成台榭城堡等永久性建筑,除用作宫室官署外,更重要的是用来储藏掠夺来的珍宝”,指出大夏国是因为掠夺了更多的财物,所以才“不便象以前游牧时那样迁来迁去”。[6][P59]笔者认为,赫连大夏筑城的历史正说明逐渐向定居农业转变的过程,傅氏说法显然过低的估计了大夏国的农业发展水平。根据对大夏国政权的分析,不难发现匈奴传统的“胡制”在大夏国没有明显体现,大夏国不仅没有设置单于台一职,其职官体制的封建化程度也已经很深,政治体制已经成为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原传统政权的体制,“大单于”之名虽然也存在,但已不再作为一个主要的角色存在于大夏国的历史舞台,大夏国政权与游牧时代的匈奴龙庭决不是同一概念。

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一次就发民十万,以七年之久完成,赫连昌发二百里内民二万五千人凿嘉平陵,七千人缮清庙于契吴。以上人口多属于非生产性人口,解决他们的粮食和基本物资供应是必需的,而文献频繁记载的战争掠夺中,不见有大夏国掠夺粮食的记载,这也说明大夏国中一部分人肯定是要从事粮食生产的。以上推测并非空穴来风,《统万城铭》中有“崇台密室”的记载,一直以来人们不解其意。1975年以后陕西文管会的工作人员在对统万城的多次勘测和试掘中发现,统万城四垣的马面中,有2处战备仓,里面储存有松、杉等

木材和高梁等食物痕迹,这些实物证据证明了赫连大夏国是非常重视农业生产的。北魏真君七年(446年),刁雍上表中提到:“奉诏高平、安定、统万及臣所守四镇,出车五千乘,运屯谷五十万斛付沃野镇,以供军粮。”[4][P95]当时刁雍所守城镇为薄骨律镇,以上提到的高平、安定、统万以及薄骨律四军镇,都曾经是大夏国统治的主要区域,时距大夏国灭亡仅16年,可以认为这些区域在大夏国统治时期,农业就是比较发达的,所以才能为其他军镇提供军粮。

大夏国同时经营匈奴传统畜牧业是不烦证明的。南匈奴依附东汉之初,基本经济方式仍然以游牧经济为主。东汉政府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安置南匈奴,保留南匈奴原有生产方式,日常生活中仍然以走马及骆驼为娱乐。对外抄掠仍然是南匈奴的重要生产手段,其中牲畜是其主要的抄略对象。这从考古学上也得到了佐证,盖山林《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速机沟出土的一匹铜器》的报告中,记述了准格尔旗出土的大量的马、羊、鹿、狼等代表游牧文化的动物饰牌,准格尔旗还多次发现游牧文化特色的出土器物。[7]南单于入居西河后,龙庭美稷正在准格尔境内,因此黄烈先生说“在准格尔诸地所出土的匈奴文物中,起码有一部分是属于南匈奴的”。[8][P185]

卫辰时期铁弗匈奴仍然以游牧为主要产业,部落组织仍然存在。建国三十年(367年),卫辰兵败于魏,北魏掠得铁弗匈奴“马牛羊数十万头”;北魏登国六年(391年),太祖拓跋珪破卫辰子直力鞮时“获牛羊二十余万”;同年攻破卫辰时“收其名马三十余万,牛羊四百余万,渐增国用”。[9][P23]从庞大的牲畜数量,我们可以推测卫辰时期铁弗匈奴的畜牧业还很发达,在经济生活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大夏国建立以后,没有直接的关于畜牧业发展的记载,但是对于牲畜的需求仍然是及其迫切的,牲畜是除人口以外战争中主要的掠夺物,赫连勃勃每次出兵,掠夺牲畜动辄数万,主要以马、牛、羊为主,这说明他们对牲畜、奴隶的需要仍然是首要的。

大夏承光二年(426)年,北魏讨伐统万,杀获数万,掠牛、马十数万,徙万余家而还。427年,攻破统万城,彻底击败赫连昌,虏昌群弟及其诸母、姊妹、妻妾、宫人万数,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赫连昌逃上邽,后来继续进攻平定秦陇,于是世祖利用所掳掠的人畜在河西建立了北魏第二大国有牧场河西牧场。《魏书·食货志》记载“世祖之平统万,定秦、陇,以河西水草善,乃以为牧场,畜产滋息,马至两百余万匹,橐驼将半之,牛羊则无数。”[9][P2875]可见当时大夏国的畜牧业规模是相当可观的。而且大夏国以骑兵为主,连年战争,必须提供充足的马匹才能保证军事上的胜利,这也使大夏国不得不重视畜牧业的发展。总的来说大夏国经济是农耕与游牧并存,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统万城,正好位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地带,长期以来一直被学界誉为“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交融汇集的经济典范”,[10][P150-155] 这也决定了大夏国社会经济必然是农耕业和游牧业共同发展。

另外匈奴传统的狩猎业还继续存在,但它在大夏国经济生活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只是统治阶级娱乐和军队练习骑射的一种手段而已。大夏国的主要狩猎场所在渌涟池,大夏凤翔元年(413年),赫连勃勃凿渌涟池于三交,经常在此狩猎。

二、官府作场以及手工业形态

大夏国的手工业都属于官府经营范围,被国家垄断,如冶炼、铸钱等大量百工是控制在官府手中。范围主要是军用品和建筑材料用品以及各种器物、宫廷高级奢侈品等,产品力求精美,本质上是为了满足统治阶级的消费和需要服务的,属于御用手工业。大夏国设有专门的官府作场,主管职官为“将作大将”。赫连勃勃初置“将作大将”,主要是负责统万城的修建,职权范围狭小,根据文献,大夏国担任此职的只有叱干阿利一人,为了让城墙达到“坚可砺斧”的目的,叱干阿利一方面采取了蒸土筑城的办法,另一方面,以极端严格的验收方法确保工程质量:每筑完一段墙,叱干阿利即令士兵用锥子往城墙里刺,凡推不进去者有奖,如能刺进一寸,那么负责建造此段工程的工匠们都得被砍头,然后拆掉重筑,将被砍头的工匠尸首一并筑入城墙。史称他“性尤工巧,然残忍刻暴,乃蒸土筑城,锥入一寸,即杀作者而并筑之。勃勃以为忠,故委以营缮之任。”

随着大夏国势力的增强,对于武器和奢侈物品需求也不断的增加,“将作大将”的职责范围也随之扩大,负责管理百工。当时连年战乱导致手工业者流移四方,他们或者被军队俘虏作为随营工匠,或者死亡,所以各族统治者对手工业者的需求及其迫切。加强对百工的争夺和控制,以保证战备物质的生产供应和生活物资的需求,成为当时各国之间在手工业领域争夺的重要内容之一。《太平广记》卷110 “南宫子敖”条说子敖在兴平城破时被“狒狒虏儿长乐公所获”,全城数千人被屠杀,他却因自称能作马鞍免于一死。勃勃修筑统万城,发民十万,历时七年,可见大夏国没有固定的服役时间和轮番服役制度,“兴役尤烦,民不堪命”,手工业者的境遇形同奴隶,史载“所造兵器,匠成必死,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甲匠”[11][P3205],因此被杀的工匠数以千计。这些百工除了将本地仅有的手工业者集中外,便只有使用俘虏补充。

大夏国是个“尚铁”的民族,手工业形态中以冶金业尤为突出,主要包括农具的生产,兵器制造和官府奢侈品的生产,其中兵器精锐尤甚,并掌握了“百炼钢刀”的制作技术,无论是规模、品种都具有相当的水平,铸造技术不容忽视。百炼钢是我国古代早期的一种制钢工艺。它是在块铁渗炭钢反复锻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汉时期掌握这门技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为推广,是当时最精良的钢,代表了那个时期炼钢技术的最高水平,有诗为赞“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12]大夏国时期的百炼钢刀名为“龙雀大环”,非常精利,刀背上有龙雀环兼金镂,作一龙形,长三尺九寸。赫连勃勃时期为其铭曰:“大夏龙雀,名冠神都,可以怀远,可以柔逋,如风靡草,威服九区。”[11][P3206]以上记载可以证明,大夏国已经具有制作百炼钢的水平,并以此打造精良的武器。“百炼钢刀”铭文,表现了勃勃对于本国武器的自豪骄傲。但是百炼钢刀的技术应该并没有在大夏全国推广,大规模的铸造,可能终大夏一代,“大夏龙雀”只有一把或几把,它不再是单纯的武器而已,赫连勃勃赋予了它“神器”的意义,勃勃此举并非无所凭系,信手拈来,早在曹魏时期百炼钢刀就已经被赋予辟邪、除恶的意义,曹操“往岁作百辟刀五枚,吾闻百炼利器,辟不祥,慑服奸宄者也”。刘裕破长安以后,曾经得到一把“大夏龙雀”,此刀“世甚珍之”,后又入梁。[13][P1592]大夏国的冶铜业也很发达。史称叱干阿利“又铸铜为大鼓,如飞镰、翁仲铜驰,龙虎皆以黄金饰之。列于宫殿之前”。[12]关于这一点,目前考古学提供了直证。今人在对统万城的发掘中,发现了城内外散落的大量铜镜、铜镞、铜印、铜佛像等铜器制品,是历代生活在这里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这些遗留物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属于赫连氏大夏国的。

木器制造业。木器的制造主要包括弓矢和建筑材料的制造,需求量庞大,因此大夏国木器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从统万城的建造中,可以看到独具匠心的悬挑式多层木构角楼,说明大夏国木业制造的水平业是相当高的。所建宫殿是“台榭高大,飞阁相连,兼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9][P2059]其奢侈程度连后来的北魏拓拔焘都为之惊叹。大夏国大兴土木、打造兵器,为了保证原料的充足,坑采业在大夏国肯定也存在。此外大夏国手工业中还有制陶瓷、造车辆、凿井等多种形态。

三、“大夏真兴”钱及相关问题

十六国后期,战乱导致商品经济萎缩,许多地方均发生“钱货不行,谷帛为市”的情形,因而一时呈现经济实物化状态,货币经济严重衰退,钱币基本退出流通领域。但是并不能因此忽略在社会相对安定的间隙,商品经济仍有发展。我们从史料的记载中可以很清楚的了解,十六国时期,铸造钱币的国家有: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年),羯族首领石勒建立后赵政权,铸“丰货”;东晋成帝成康四年(338年),成汉李寿改元“汉兴”,铸汉兴钱;西晋末年凉州刺史张轨在河西地区建立前凉政权,铸“凉造新泉”。这一时期的钱币都属区域性地方货币,形制皆为方孔圆钱。在钱文上已突破了汉以来铢两相称的习惯,开始以国号、年号及古语命名钱币。属于同一时期的钱币还有大夏国的“大夏真兴”。与以上国家不同的是大夏国关于货币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文献中完全不见记载,如果单纯的查阅文献,我们很难看到大夏国存在货币的事实。因此“大夏真兴”的出土,补充了文献对于币制流通方面的的阙略,对于大夏国社会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证价值,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大夏国的经济实力,从而正视大夏国社会的货币经济发展水平及原有基础。

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关于“大夏真兴”的记载出自清翁树培的《古泉汇考》:

正书径寸,重郭,字微,含隶体……如货泉式。穿甚大。

1976年,陕西靖边出土一枚,此钱为小平钱,广穿重孔,形制颇似新莽遗制。据郑家相考证为大夏国号、年号钱。“大夏乃国号,真兴乃年号也……然国号年号,同著钱文者,惟见此”。[14][P84]国号与年号同铸在一枚钱上,在中国货币史上大概仅此一例,是古钱苑中的奇葩。近年来武威又出土一枚,钱径2.35厘米,穿径0.85厘米,重量3.03克,大穿重孔,文字微含隶体。[15][P199] 当时武威属北凉统辖,北凉是卢水胡沮渠蒙逊在河西地区建立的政权。凤翔三年(415年)五月,大夏国加紧了对后秦领土的兼并步伐,与此同时,为了稳住河西地区,赫连勃勃遣御史中丞相乌洛孤与北凉沮渠蒙逊结盟。这次结盟从文献上看,是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缔结的。此后关于大夏国和北凉的关系,史籍无闻,直到夏承光二年(426年),有北凉遣使大夏国,请求攻打西秦的记载,说明了他们之间还有联系。根据出土资料,北凉在424年和425年奉用了大夏国的“真兴”年号,[16][P311];[17][P1-14] 这表明至少在这两年之内,北凉已经失去了和大夏国平等的政治地位,成为大夏国的臣属。426年,北凉求援于大夏时,这种臣属关系应该继续存在,至于北凉何时奉用大夏国年号,基于什么原因,何时解除与大夏国的隶属关系,从大夏国现有的历史史料和考古中很难找到答案。所幸的是学者们

从北凉历史和吐鲁番文书方面着手,不断探索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但目前仍存在分歧。我因为对文书的一知半解,于斯实在不敢弄笔。但是“大夏真兴”在北凉辖境出土,对以上历史是一个很好的佐证。说明当时“大夏真兴”已经用于流通,虽然还不能确定曾经一度服从过大夏国统治的北凉是否通用此币,但至少可以确定他们之间具有贸易往来。

“大夏真兴”的铸造时间,罗振玉先生判定为“夏赫连勃勃之真兴年间所铸”。419年,赫连勃勃占领长安后,回师统万,正值统万城宫殿竣工,于是改元“真兴”,含有真正兴盛的意思,此后直到425年,赫连勃勃去世,大夏国一直沿用“真兴”年号,真兴年间是大夏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大夏真兴”在此期间铸造应无疑义。大夏国真兴六年间内,文献中不见赫连勃勃出兵的记载,与此前连年征战不同,大夏国社会进入休养生息、相对安定的时期。后秦灭亡以后,赫连勃勃对于扩张的狂热似乎一下子偃旗息鼓了下来,国内建设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很多政治方面的成就也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人们一直所认为的大夏国社会只注重军事扩张而忽略巩固政权的建设,看来并不准确,“大夏真兴”的存在正说明了这一点。大概在428年,统万城被北魏攻陷以后,或者是在大夏国灭亡即431年赫连定被吐谷浑所擒后,“大夏真兴”退出流通领域,因史料阙载,所以还不能定论。

学者姚勤镇、吕达认为,大夏国除了发行过“大夏真兴”钱币外,还发行过“承光钱币”,并用于流通。[18][P126-128]“承光”(永光)的确是赫连昌时期所奉用的年号,目前也确有“承光钱币”出土。但是考虑到赫连昌时期,忙于卫国战争,铸造钱币的可能性很小,因此“承光钱币”一般被认为是北齐幼主高恒在577年发行的钱币,当时北齐奉用的年号正是“承光”。此外历史上还有“永光”货币,铸量不多,存世极少,是宋前废帝刘子业时期所铸,与大夏国无关。

大夏国农牧经济交相辉映的特点,在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文化区具有农牧经济并存物质文化特征的小区域中具有典型性。草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的复合文化,有具有突出特色的游牧文化,也有局部区域的农耕文化,还有适应某个地区经济交融而形成的农牧结合的文化。大夏国的物质文化正是第三种类型中成功的范例。匈奴族与鲜卑族的血缘结合产生了铁弗匈奴,他们带着传统的游牧习俗,凭着聪明的才智和勇敢善战,在纷繁动乱的历史时期建立了自己的政权。立足于农牧交错地带的大夏国统治者,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要求,保持着畜牧业的传统优势,也广为吸纳农耕民族能够为己所用的物质文化,表现出统治者及其民众顺应时代发展的宽广心胸。

参考文献

[1]马长寿.北狄与匈奴[M].北京:三联出版社,1962.

[2]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2.

[3][北魏]郦道元.水经注[M].上海:陈桥驿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4][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北魏]崔鸿.十六国春秋[M].台湾:文渊阁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刷馆,1989.

[6]傅熹年.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卷)[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7]盖山林.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速机沟出土的一匹铜器[J].文物,1965(2).

[8]黄烈.中国古代民族史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9]魏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0]徐小玲,延军平.统万城的现代意义与价值研究[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 3).

[11]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

[12][晋]刘琨.重赠卢谌诗[A].文选.卷25 [M].北京:中华书局,1977.

[13][宋]李昉.太平御览.卷346兵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14]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册[Z]北京:中华书局,1982.

[15]张忠山.中国丝绸之路货币[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9.

[16]唐长孺.新出吐鲁番文书简介[A].山居存稿[C].北京:中华书局,1989.

[17]新疆博物馆考古队.1975年吐鲁番哈喇和卓古墓群发掘简报[J].文物,1978(6).

[18]姚勤镇,吕达.统万城的历史演变及其建筑特点探析[J].延安大学学报,2004(4)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发展模式 德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实行以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直接通过财政、货币、税收、规划等诸多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间接通过投资、保险、科技、信息、计划等经济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和服务,并以高效的信息化服务,扩大全球市场贸易范围,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劳动者素质,鼓励创新与革新,努力给社会创造一个低税负、低通胀、低利率、保护竞争、增强发展活力、宽松有序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在战后很短时间内创造了“经济奇迹”,成为世界经济强国,保持了经济的长期繁荣。 一、德国社会市场经济体制概况 德国地处欧洲中部,1990年10月东西德统一后,共设立15个州,1个直辖市,国土总面积35.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8255万。2001年,德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2.3万亿美元。综观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过程,德国经济之所以能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关键在于定国之初选择了“社会市场经济”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确立私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 德国《基本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保护私有制,但也并不排斥其它形式的所有制。《基本法》第十五条规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私有土地、自然资源和生产资料转为公有。在德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存在着八种形式的所有制:即私人垄断所有制、非垄断性的资本主义所有制、小私有制、国际私人垄断所有制、国家垄断所有制、合作化所有制、工会所有制和国际国家垄断所有制,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私人垄断所有制和国家垄断所有制。 在国家垄断所有制结构中,以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桥梁、隧道、港口、机场、行政办公大楼等)、社会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博物馆、艺术厅等)和军事工业及设施为主体,汽车、造船、采矿、钢铁、有色金属、交通、供电、供水、煤气及污水处理等行业采取国家参股、控股等“公”“私”混合经营,其主要目的是为整个社会经济生活正常运转创造必要的宏观条件和保证国家与经济安全。 (二)确立以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竞争秩序由政府负责规范的市场管理体制。 在经济活动中,德国一直信奉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主张并实行有序的市场竞争,尽可能地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经济活动;同时,在需要时由政府进行宏观调控和必要的干预。这个“尽可能+需要时”,可以说是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其实质是建立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德国在市场经济实践过程中,既反对国家操纵主义,也摒弃自由放任主义,力图走出一条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之路。其主要做法是,一方面通过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按照供需状况,通过竞争来自由地进行决策,尽可能地在政府规定的游戏规则下,让市场力量来自行调节一切经济活动;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这只“有形的手”来鼓励和规范竞争秩序,先后制订和颁布了《反对不正当竞争法》、《折扣法》、《商标法》、《专利法》、《关于附加赠送物品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另外,还成立了联邦卡特尔局及其分支机构专门维护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这种在规范的游戏规则下,自由竞争的经济制度是既经济又民主的高效率的经济制度。 (三)确立独立的金融货币政策、由中央银行负责实施的金融管理体制。 德国中央银行拥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并得到法律制度和体制机构上的保证。在法律方面,中央银行应支持政府的经济政策,负责货币发行;中央银行有责任向政府提供货币政策问题的咨询和信息;政府必须邀请中央银行行长参加讨论有关货币政策;政府有权参加中央银行委员会会议,只有建议权,但没有表决权;中央银行有权参加政府的财政计划委员会和行情委员会会议,但也没有表决权;在挑选中央银行领导成员时,政府有建议权,从而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此外,政府和中央银行共同通过“联邦信贷业监督局”,对整个银行体系进行监督、控制,保证储户存款安全和银行正常业务,并监督银行活动不损害国民经济利益。在机构方面,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是中央银行委员会,中央银行委员会的执行机构是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它负责同政府、信贷机构、外汇和公开市场有关的业务。联邦银行管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由政府提名,经过中央银行委员会范围内的听证,最后由政府总统委任,任期八年。中央银行委员会所有成员任期均为八年,大大超过政府总理和各部部长的一届任期,其目的是使中央银行不受政府更迭和党派关系的干扰,保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海口社会经济状况

一、海口社会经济状况 海口市城市特征 海口又称椰城,是中国最大经济特区海南省的省会,是海南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陆地规划总面积1304.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30平方公里,海岸线131公里,设秀英、龙华、美兰、琼山四个县级市辖区。属于热带岛屿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595.7毫米,平均日照1881小时。 发展规模 人口发展规模: 2010年,总人口180万—200万人,其中主要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129万以内 。 主要城区建设用地规模: 2010年,建设用地12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95.8平方米。经济发展阶段目标: 到2010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 城市规划特色: 三多——多元化、多中心、多组团;三城烘托——水城、花城、林城;三低两高——低容积率、低建筑密度、低人口密度、高绿化率和高环境质量。 经济特性 经济弱资源强省的省会城市; 城市支柱产业分散,经济总量基数小,发展速度较快,但绝对值不高; 外地消费影响和左右本地市场,市场不规范; 海南旅游中转站,中心城市潜力挖掘不充分; 主城区建设用地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中强: 强化与完善中心组团建设,充分利用空置地,提高集约与规模效益,改善环境。 西拓: 鼓励中心组团建设的西向拓展,注重长流组团、老城组团的专业性开发和规模积聚,积极培育长流组团的产业增长点。 东优:

选择恰当时机,择优开发项目,有选择性地开发江东组团。开发要注重开发品质而不是开发的规模,优先考虑人口密度低、土地开发价值高的项目,注重与环境协调。 南控: 控制城市向南发展,保护城市生态屏障,确立生态发展底线,注重保护优良的生态环境。 着海口市城市功能和地位的不断提高,城市影响力和吸引力愈加增强,海口房产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消费群体。 海口房地产的现状 海南区位优势突出房地产优势无与伦比发展空间大 2014-07-18 08:40 来源:海南日报编辑:https://www.doczj.com/doc/ce18031863.html,点击:1008 字号:小中大7月16日至17日上午,省政协六届七次常委会议在海口召开。会议小组讨论和发言期间,省政协常委和专家学者们围绕我省2014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加快发展我省产业园区议题,针对我省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发展趋势,从各自工作实践出发,谈认识、讲经验、出实招,为我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建言献计、出谋划策。 省政协常委、广东广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裁蔡春萌: 海南房地产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海南区位优势突出,资源特征具有稀缺性,这决定了海南房地产在全国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未来房地产发展空间巨大。面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我们建议深挖海南经济新动力,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就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吸纳各种类型人才落地,将海南岛经济做实、做大。具体建议如下: 一、加大统筹规划力度。以可持续发展的视野客观认识和准确把握海南省整岛定位、发展方向与阶段特征,以全岛统筹、高度规划和差异互补为原则,东西为经、南北为纬建立具备国际化水平、在时间长度上有层次、有承接,能有序管理的立体城市规划网络。在这个立体整岛规划网络中,深入挖掘各地资源特性、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分组团、分板块大胆探讨生态导向型低度开发、文化导向型主题开发和娱乐导向型多元开发等多种开发模式,避免岛内无序、重复的主题规划和开发。 二、树立整岛经营理念。以整岛经营为核心,立足于国际旅游岛的高起点,引入国内外教育、医疗、金融、保险、文化、娱乐等领先企业,全面提升旅游消费与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第三产业与国际接轨,并做好城市基础设施、服务人才的配备到位。同时,扩大对外交通网络,特别是争取扩充海口直飞国际知名城市的航线,积极导入海内外客流。在整岛品牌方面,以经营大品牌的思路构建整岛品牌国际推广和营销的统一平台,整岛品牌国际推广活动常态化、主题化、活动化,将积极、充满活力的海南岛形象向世界展示。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徐州市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苹果Iphone X上市,似乎让▲在深圳华强北的山寨行业呈现▲的姿态。对于一般不熟悉该型号手机的用户,一时难以▲真假。 A.折服欣欣向荣分辨 B.蛰伏生机勃勃分辨 C.蛰伏欣欣向荣分辩 D.折服生机勃勃分辩 2.下列语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木材,结果却只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B.月亮变化无常,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C.旧记载有细长如指的“龙牙”,有圆小如珠的“珍珠”,这些品种缺少经济价值,现在已经没有了。

D.蛇的报复往往超出必要的限度,比如,一个人要为他不识趣的打扰付出昂贵的代价,以余生的残疾补偿它受到破坏的几秒钟。 3.下列诗句中,填入元代萨都剌的《彭城杂咏》一诗画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3分) 城下黄河去不回,四山依旧画屏开。▲,▲。 A.无人会得登临意,独上将军戏马台。 B.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C.英雄事往人何在?寂寞台空草自生。 D.江山信美因人胜,萸菊逢辰满意开。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俄罗斯文学巨匠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堪称俄国知识分子的卓异代表。 ▲,▲,▲。▲,▲,▲,他的怜悯心和同情心是超乎寻常的。别尔嘉耶夫在另外一本书里说,这些知识分子所体现的俄罗斯灵魂,“永远为人民和整个世界的苦难而忧伤,这是一种难以遏制的痛苦”。 ①他对痛苦有极特殊的感受力

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20年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情况简介 香精产业情况: 1988年,岭秀瑶族乡在长洞村和大兴村交界地落富坳首次建成香精生产加工厂,年生产量高峰时期达到200多吨,也实现过产值上百万的辉煌业绩,其山苍籽精油加工曾一度享誉省内外,前来交易香精的客商云集。90年代是岭秀乡乃至全县鼎鼎有名的加工厂,同时,岭秀香精厂也大大提高了瑶乡人民的人均收入。 油茶产业基地情况: 岭秀乡油茶种植基地在省市县三级的支持和引导下,利用当地土地、气候等资源优势,抢抓黄金时节,积极引导农村技术能人、产业大户实施山地开发。广泛发动农户以家庭或联营等形式整理改造林地,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同时鼓励农户以“山地入股、集体开发”的形式,推进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全乡上下掀起种植油茶的热潮。 徐金凡承包了近500亩荒山种植油茶。承包协议签定后,每户村民不仅获得山地租金,而且参与整地、种植、管理,还可得到可观的劳务收入,村民们种植油茶积极性空前高涨。投资20万元开发高产优质油茶,三到四年挂果,预计年产值将达到100万元。

2010年全乡油茶林种植基地面积已达到3000亩,油茶基地的建设将积极推进岭秀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山区综合开发和农民增收致富。 程控电话站情况: 岭秀瑶族乡程控电话站于1996年立项建设,建成后健全了通讯网络,可覆盖8个村,程控电话用户一直上升到1300多户。2000年以后,先后建成了移动、联通基站8个,手机信号覆盖全部行政村;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80%的自然村通电话,大大方便了瑶乡居民的生产生活。 岭秀至黄草公路砂改砼情况: 为加快与东江旅游的衔接效率,更便捷地服务漂流游客从岭秀进入黄草,发挥岭秀岭秀旅游的服务功能,带动本地旅游业的发展。2008年,岭秀瑶族乡主动进行跨县合作,向上争取资金110万元,立项加宽和改砼了岭秀至黄草的县级公路,公路全长35公路,岭秀境内6公里。改造后,公路由原来的4.5米加宽到了5.5米,改砼后从岭秀到黄草的行程将缩小到一小时以内。 教育发展情况: 岭秀瑶族乡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大力实施了“一乡一校”学校布局调整,成功撤并了长洞、大兴、古桥等十所小学。2006年乡政府投入10余万元,新建了学校围墙、厕所、球场,添置了课桌。2007年启动了投资50余万元的岭秀中学教学楼建设项目,其中争取中国青少年基会投资20万元。2008年全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用于奖励教师、校舍建设及教学设备购置,稳步提高了教育质量。2009年乡学校中考取得了优异成绩。全校共有103个初中毕业生,其中毕业保送生7人,在全县排名第四。19人考取汝城一中公费生,占总人数的20%,同比

五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 2 丝绸之路 阅读训练 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阅读训练-2*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节选) 13年前的使团终于回来了,汉武帝非常高兴。尽管张骞没有完成任务,但是这次西行还是有很大的收获。张骞到了许多国家,知道了西域的风土人情,特别是了解到西域许多国家和人民都非常想和汉朝来往。张骞把这些情况都告诉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张骞立了大功,封他为太中大夫。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再次派遣张骞去交往西域各国。张骞带着300多人的使团到了乌孙,乌孙王亲自迎接。张赛送上汉朝的礼物,建议两国结为亲戚,共同抵御匈奴。 乌孙王非常高兴,他还想再了解一下汉朝的情况,于是派了使者和张骞来到长安。汉武帝热情地招待了他,乌孙使者看到汉朝兵强马壮,经济繁荣,回去报告了乌孙王。乌孙王于是下定决心,和汉朝建立友好关系。张骞在乌孙国时还派出了许多副使,分别去联络大宛、康居等国。不久,西域其他国家也派了使者,并且像乌孙一样,和汉朝发展了友好的关系。 从此以后,汉朝和西亚及欧洲的经济、文化交流得到了极大发展。汉武帝每年都派使节去访问西域各国,西域派来的使节和商人也络绎不绝。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西域运到西亚,又运到了欧洲,后来人们便把这条路称为“丝绸之路”。 1.根据意思写出选文中的四字词语。 (1)形容军队实力强,富有战斗力。() (2)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2.读选文的第1自然段,你觉得汉武帝是个怎样的人? 3.读了文章,你觉得张骞的出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呢? 4.你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是怎样的吗?查找资料写一写吧。

【参考答案】 1.(1)兵强马壮(2)络绎不绝 2.我觉得汉武帝是个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人。 3.张骞的出使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而且积极的意义。 4.丝绸之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jiān,今埃及亚历山大,公元前30年为罗马帝国吞并),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 班超投笔从戎(节选) 一次,班超听说匈奴又联络了西域的几个国家去掠夺汉朝边界上的居民和牲口,就再也按捺(nànài)不住了。他想:大丈夫应当像张骞那样到塞(sāi sài)外去立功,怎么能老闷在书斋里写文章呢?之后便把笔杆一扔,投军去了。 公元73年,汉明帝派大将军窦固出兵攻打匈奴。班超在窦固手下任(rén rèn)代理司马,随军出征。由于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很快便得到了窦固的赏识。窦固于是派他出使西域,联络西域各国,共同抗击匈奴。 经过长途跋涉,班超首先来到了西域的鄯善国(今新疆罗布泊西南)。鄯善王起初对他很恭敬,然而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拉拢鄯善国。由于匈奴使者的挑(tiāo tiǎo)拨,鄯善王对班超的态度渐渐冷淡,并产生了敌意。班超闻讯,立刻召集同行人员于深夜奔入匈奴使者的营地,乘风放起大火,将匈奴使者全部杀死。鄯善王见状,不得不同汉朝建立了友好关系。 后来,班超继续出使西域各国,帮助它们摆脱了匈奴的束缚和奴役,使得西域五十多个国家全部归附了东汉。班超从四十岁出使西域,到七十一岁时回到洛阳,在西域共活动了31年,不但促进了丝绸之路的商旅往来活动,同时使西域和内地的联系更加密切(qiēqiè)。 1.用“/”画去文中括号里错误的读音。 2.画线句子是对班超的描写。这是一个句,改成陈述句:

我所了解的中国经济状况

北京,一个所谓的一线城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它有着很高意义上的代表性。北京的发展影响着中国。然而,中国不只是只有北京一个一线城市,还有上海、广州等地。这些城市的发展更进一步的影响着中国整体的发展,它们是“领头羊”。 中国的二线城市最多,我们可以用“大众化”这个词来比喻。因此,这些二线城市的发展则是中国整体发展的基础,它们是“后盾”。 中国的三线城市的数量尽比一线城市多一点,但有限,多为西部的欠发达地区。它们发展的缓慢,而且达不到人们的预期效果,它们是“成绩中后生”。四线城市则为“成绩后等生” 我国的发展是:“领头羊”凭借着坚强的“后盾”拉着“成绩落后生”牵着“成绩后等生”向前进。 我国根据: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城市规模、区域辐射力来划分出我国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每一线还要分强、中、弱三等。然而,在城市中还有区县,区县下还有乡镇,乡镇下还有村庄。这些各自还要分强、中、弱三等。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自身来说是有利也有弊的。因此,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我国的经济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会出现是必然的。我认为这是一种慢劣的循环。我所谓的“慢劣”是:慢——改变、执行政策缓慢,这使部分发展缓慢的地区的人民自身的各种思想、文化、知识意识得不到良好的、显著地提高,从而达不到能正确的接受国家下达的政策,这往往会导致政策实施的缓慢,甚至实施的停滞;劣——环境、条件、措施、待遇恶劣,这使人们不愿意去那些欠发展的地区从事各种工作,因此这些地区的各种领域的发展会减慢,从而导致欠发展地区的环境、条件、措施、待遇等出现越来越差的现象。 政治、经济、文化这三种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的发展是一棵大树,人民是树的根基;政治则是树的主树干;经济和文化是树的枝干。其余方面的发展则是这棵树的枝叶。一棵树不能缺少根干枝叶,一旦缺少了其中的任何一个部分,则说明这棵树是不完整的、不完美的。同理,一个国家亦是如此。 我国为了缩小自身的发展差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是有一些措施是不完整的,他们只能在局部的环境中加以实施,然而那些不完整措施只占少部分,这是必然的,因为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的。当下社会中,我国的政治局面在相比的条件下是稳定的,经济的发展不是非常稳定的。无论在哪个国家,经济的发展状况都是处在时时刻刻的变化之中,他没有固定的方向、规律和模式,因此经常出现财政危机现象,进而更有可能的导致贫富差距的加大。 不管是哪个国家,人民都是最重要的;无论是哪个国家,穷人都是比富人多的。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很注重民生,经济的发展影响着民生,在部分贫穷、落后、偏远的地区,民生是需要重视的头等大事,但又是处理起来最困难、最麻烦的。

汉书·张骞传 阅读附答案

汉书·张骞传阅读附答案 汉书张骞传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使月氏,与堂邑氏奴甘父俱出陇西。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曰: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 居匈奴西,骞因与其属亡乡月氏,西走数十日至大宛。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性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立其夫人为王。既臣大夏而君之,地肥饶,少寇,志安泰,又自以远远汉,殊无报胡之心。骞从月氏至大夏,竟不能得月氏要领。 留岁余,还,欲从羌中归,复为匈奴所得。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眠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俗,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则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乃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皆各行一二千里。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乃封骞为博望侯。是岁元朔六年也。后二年,骞为卫尉,与李广俱出右北平击匈奴。匈奴围李将军,军失亡多,而骞后期当斩,赎为庶人。 天子数问骞大夏之属。骞既失侯,因曰:既连乌孙,自其西大夏之属皆可招来而为外臣。天子以为然,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资金市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便遣之旁国。 骞还,拜为大行。岁余,骞卒。后岁余,其所遣副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因而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节选自《汉书》,有删改) 10.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份所做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B.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C.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D.留岁余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堂邑父俱亡归汉/拜骞太中大夫/堂邑父为奉使君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11.以下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匈奴、月氏、大宛、康居、大夏、安眠、乌孙等古代国家政权,都是张骞出使西域进程中所到、所闻之处,处于古代丝绸之路上。 B.堂邑氏奴甘父:堂邑为姓氏,甘父为名,奴,是其做家奴的身份。后文提到被封为奉使君的堂邑父,就是指他。 C.汉节:汉代朝廷派出使臣或转达皇帝命令时,凭节为信,中央设有专门掌管符工的官员,名叫符节令。苏武就曾持节出使匈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型 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分 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却 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于长 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输, 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几亿标 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分布。 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水能资 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分铁矿 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达5.03 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如铁、铜、 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银等。西伯 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域生物资源丰 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满足本

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满分答案

作业名称: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 客观题预算成绩:100 分 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 A、人种矮小,不高 B、长寿,寿逾200岁 C、红头发、蓝眼睛 D、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 A、大秦有类中国 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 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 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战争与掠夺 D、宗教传播 学员答案:A 正确性:正确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 A、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

B、羌的对音 C、“茶”的对音 D、“秦”的对音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唐将高仙芝与大食交战,被俘走的唐代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是通过哪一途径进行文化交流的() 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 B、贸易往来 C、战争与掠夺 D、宗教传播 学员答案:C 正确性:正确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 A、生活在极东的地方 B、东临大海 C、与印度、大夏相邻 D、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 学员答案:D 正确性:正确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 A、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 B、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 C、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 D、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 学员答案:B 正确性:正确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比较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 一、德国与俄罗斯自然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情况 答:(一)○1俄罗斯联邦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如煤、石油、天然气、泥炭、铁、锰、铜、铅、锌、镍、钴、钒、钛、铬的储量均名列世界前茅。 只有锡、钨、汞等金属资源储量较少,不能自给。主要资源分布集中,有些大 型能源资源、矿物原料的分布相互接近,但是,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其中大部 分集中在国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而急需燃料、原料的西部(欧洲部分)地区 却感到资源不足、品种欠缺;矿产资源丰富、品种也较齐全的乌拉尔地区,由 于长期开采已造成资源不足,开采难度愈来愈大。上述情况势必造成远距离运 输,给交通部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每年由东部地区运往西部地区的燃料都达 几亿标准吨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和生产力的合理 分布。俄罗斯自然资源的丰富还表现在:它拥有原苏联90%以上的森林面积和 水能资惊,70%的煤炭,80%的天然气,100%的磷灰石,60%的钾盐和大部 分铁矿石。西伯利亚和远东是全世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森林面积 达5.03亿公顷,木材积蓄量达600多亿立方米。还有大量的各种金属矿藏, 如铁、铜、镍、锌、锡、铝、霞石、金刚石、水银、镁、云母、铝、钨、金、 银等。西伯利亚拥有大量的各种珍贵皮毛动物和价值较高的药用植物。远东海 域生物资源丰富,总量为2850万吨,其中鱼类资源2300万吨。 ○2德国自然资源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之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矿物原料(钢、铝土矿、锰、磷酸、钨和锡)对外国的依赖特别大。德国拥有少量铁矿和石油, 天然气需求量的三分之一可以由国内满足,2/3的初级能源需要进口。德国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气等占全部工业产值的40%以上。食品、纺织与服装、钢铁加工、采矿、精密仪器、光学以及航空与航天工业也很发达。中小企业多,工业结构布局均衡。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农业用地约占德国国土面积的一半。产品可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大学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 系 姓名文博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态学 年级硕士一年级 学号 D1*******

任课教师明 完成时间2014年11月25日 浅谈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文博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摘要: 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是一个古老的话题,7000年前河姆渡先民就对周边的地理环境进行改造,并生存下来,以此开创“骨器时代”[1]。人类社会发展所需的生产资料来于自然环境,这就不可避免的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破坏的程度逐步加深,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近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是全世界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就二者关系作简要叙述,并讨论如何正确、客观地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人类;社会发展;环境问题;破坏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Qian Lifu Anhui University,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bstract: the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and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is an old topic, Hemudu ancestors, which created a "bone age", transformed the surrounding geographic

西安市社会经济概况

1、市域现状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109°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建成区已经扩大到了369平方公里。 近几年来,西安市不断优化区域发展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曲江新区、浐灞生态区、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形成了“四区一基地”的开发新区格局,成为西安科技成果转化的中心基地、对外开放的窗口和促进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城市规划范围包括新城、碑林、莲湖、雁塔、未央、灞桥、阉良、临潼区等八个区的全部行政区域以及长安、高陵两个县的部分行政区域,总面积1288平方公里。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为西安市行政区域9983平方公里。到2010年,规划中心市区面积605平方公里,其中主城区524平方公里。在中心市区以外,逐步形成高陵、周至、户县、蓝田县城四大中心城镇,建设具有相当规模、相对独立、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新城。规划建设50个以建制镇和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小城镇。加强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户县、高陵撤县设区步伐。通过减村并乡扩镇,促进人口聚集和产业聚集。 2、城市性质及城市职能 西安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我国重要的科研、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中心城市之一,陕西省省会。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上,西安具有承东启西、东联西进的区位优势,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西安的比较优势突出地表现在三个层次上:世界级的旅游观光资源优势;国家级的科研教育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优势;区域级的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信息枢纽优势。通过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西安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开放城市。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齐齐哈尔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模拟试题 一、初中文言文练习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骞,汉中人也,建元中为郎①。时,匈奴降者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遁而怨匈奴,无与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以郎应募,与甘父②俱出陇西,使月氏。径匈奴,匈奴得之,传诣单于。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单于死,国内乱,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击匈奴,知水草处,军得以不乏……西北国始通于汉矣。 (选文有删改)【注】①郎:郎官,一种官职。②甘父:张骞的随从,匈奴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含义。 ①乃募能使者________ ②径匈奴,匈奴得之________ ③传诣单宇________ ④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________ (2)下面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 以其头为饮器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B. 月氏遁而怨匈奴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C. 无与共击之何陋之有 D. 西北国始通于汉矣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骞为人强力,宽大信人,蛮夷爱之。 (4)请写出选文中能突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两个语句。 【答案】(1)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2)A (3)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骞持汉节不失;(骞)俱亡归汉。 【解析】【分析】(1)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并结合句意理解词义,注意“得”“诣”“去”都属于古今异义词。 (2)A把。B表承接;表转折。C代词;助词,宾语前置标志。D和;比。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①强:坚强。力:有毅力。蛮夷:匈奴人。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表现张骞对国忠诚的语句,“单于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和“骞与胡妻及甘父俱亡归汉”都表现了张骞对国忠诚。故答案为:⑴出使;俘获;到往;离开 ⑵A; ⑶张骞坚强有毅力,待人宽厚、诚实,匈奴人(或:当地人)喜欢他。

21世纪德国的经济状况

21世纪德国的经济状况 华中师范大学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在经历了1990-1991两年的经济繁荣后,德国经济从此疲软不振,增速缓慢。进入21世纪以来,德国经济虽有好转,但总体来讲发展速度仍落后于美日等国。 进入21世纪以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经济增长缓慢德国的经济周期进入萧条阶段。从2001年开始,整个欧元区经济增长速度大减,德国的经济也相继进入萧条期,德国实际经济增长率从2.9%降为0.6%。 自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德国经济疲软不振。自1990年统一到2001年,德国经历了四次经济衰退,经济周期仅为3年。1992-1993年德国统一后利率急升、马克升值以及欧洲汇率机制崩溃导致西欧经济深度衰退,其中德国经济连续5个季度出现负增长;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引发德国1995/1996年经济小幅衰退;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1998年下半年德国出现轻微衰退;1999/2000年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美国经济衰退引发的2001年下半年经济严重衰退。 在全球经济萧条的大背景下,短期内难见经济复苏之势。 2.经济结构僵化,结构调整缓慢国内长期的经济结构僵化问题凸现出来。德国的经济被广泛认为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其一是劳动力市场僵化。自1991年以来,德国的就业人数基本处于下降状态,只有到1998年以后,才略有上升。2000年的就业总人数与1991年基本持平。德国的就业人数不随经济增长而增长,说明劳动力市场严重缺乏弹性。而高社会保障和高税收都使得就业率无法提高。目前,德国的失业人数超过400万,失业率为8%,就业率仅为65%。在失业总人数中,一半以上是结构性失业。 德国的劳动力市场僵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会福利过大,大量的失业补助金和社会福利,减少了人们工作的热情。二是企业和职工的高社会保障贡献率和高税收率,抑制了企业雇佣工人和失业人员寻找工作的积极性。2000年,美国企业和职工的社会保障贡献和个人所得税合计占职工收入的24.1%,欧盟平

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状况报告

一、调整结构提振需求,区域经济在攻坚克难中稳步增长 有效落实目标责任,完善压力传导机制,加大企业帮扶力度,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区域经济保持逐月向好稳步增长态势。 1、主要指标稳步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三产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去年底提高个百分点;实现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同比增长%;注册合同外资5504万美元,占年计划的%;实际利用外资8517万美元,提前完成全年目标;地方外贸出口6143万美元,占年计划的%。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双过半”。 2、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大明路国际汽车街区集聚效应持续增强,实施了宝马等4家汽车专卖店扩建工程,建成开业汽车街商务中心、新奇特汽配商城,全街汽车销售额达亿元,同比增长%,小车销售占全市销售量的67%以上,实现税收8750万元,同比增长%。卡子门时尚家居购物中心区特色优势逐步显现,宜家、红星美凯龙2家企业实现销售收入突破2亿元。风光带特色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积极推进夫子庙—风光带条例立法工作,组织开展“送旅游”活动,调整升级贵宾楼等7家企业营业面积万平方米,引进品牌规模企业6家,白鹭洲水街日益繁荣,消费需求持续走高,景区税收收入、景点收入分别达4560和31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3%和52%。全区实现旅游总收入38亿元,同比增长28%。 3、自主创新步伐加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都市产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促成了“节能环保汽车空调压缩机工程技术中心”等5个产学研合作项目,集团、公司分别被评为全市工业50强和全市百强成长型企业,普天通信等6家企业被评为“高成长科技创新百优企业”,新增无线电厂等高新技术企业3家,实现专利申请124项,软件产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28%,完成服务外包执行额2468万美元。全区76家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6%,增加值综合能耗同比下降%。 二、拓展载体选资引强,项目园区在倾力推进中取得实效 坚持项目带动战略,更加注重资源配置和选资效益,积极推进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商务楼宇等载体建设,发展空间得到拓展。 1、重点项目推进有序。突出分类推进,强化协同配合,严格督查管理,全区48项重点项目总体进展情况良好,从推进情况看,进展顺利的有明匙路拓宽二期、集庆路1号地块开发等28项,占项目总数的%,部分推进的有特易购生活购物中心建设、永乐路南侧果品公司地块开发等14项,占项目总数的%。从进展阶段看,处于实施拆迁阶段项目8个,开工准备阶段项目6个,施工阶段项目13个。 2、园区楼宇建设加速。全区15个产业园区建设有序推进,建成通济都市创意产业园南区,日华光电、大明路、双龙街科技产业园等建设稳步进行,完成无线谷产业园立项,水利公司、水建仓库产业园即将开工。商务楼宇加快建设,省电信通服大厦、大明路汽车街商务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成教大厦、润泰市场扩建主体封顶,金榜大厦、木材市场商务综合楼开工建设。全区调整新增载体面积近12万平方米。 3、招商选资成效明显。针对区域资源禀赋特点,积极推介招商资源,招商选资取得较大进展,产业园区引进了股份、网络、文化等30家企业;商务楼宇通服大厦引进了克缇集团、投资网、海底捞等企业,安利分公司迁至鸿意商务楼。全区新引进企业700家,其中注册资本200万元以上企业64家,新增注册资本亿元。 三、改造老城打造景观,城市品质在人文传承中持续提升 加快老城改造和人文景观打造步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有效巩固文明创建和“三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doc

试题类型:B 河北冀州中学 2015年——2016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填涂、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在此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事实上,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已传入希腊。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中国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是“丝”之意。从古代中国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物品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色彩,但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学界有人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事实上,汉武帝派张骞

德国概况

德国概况(一) 地理位置(Lage): 位于中欧,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及波兰接壤 面积(Fl?che):357000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距离最远876平方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平方公里。 地形(Landschaft):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秀丽动人。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高地(da s Norddeutsche Tiefland),中等山脉隆起地带(die Mittelgebirgsschwelle),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das Südwestdeutsche Mittelgebirgsstufenland),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das Süddeu tsche Alpenvorland)以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die Bayerischen Alpen)。 气候(Klima):德国处于大西洋和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冬季平均温度在1.5℃(低地)和-6℃(山区)之间。7月份低地平均温度大约在18℃,南方有屏障的山谷为20℃左右。 人口(Bev?lkerung): 8226.4万,其中外国人730万,60岁以上老年人占人口的23%,而20岁以下的青年和儿童只占21%。2000年人口出生率0.92%,死亡率1.05%,自然增长率-0.12%,移民差额0.24%,人口总增长率0.12%,人口密度230人/平方公里。 国旗(Bundesflagge): 黑一红一金三色。关于国旗颜色的来历没有明确的解释。19世纪初叶以来,黑一红一金三色是自由的和德意志思想的象征。在1848/49年德国革命一后遭失败一中产生的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国民大会上,黑一红一金第一次成为国旗的颜色。1918年后这三色成为新的德意志共和国(魏玛共和国)的象征和它的国旗颜色。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于1949年5月将黑一红-金三色定为它的国旗的颜色。 国歌(Nationalhymne):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歌是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Die dritte Strophe des“Liedes der Deutschen“)。奥古斯特·海因利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1798-1874)作词;约瑟夫·海顿(Joseph Haydn)(1732-18 09)作曲。 Die Nationalhymne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