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雨》的古诗

《雨》的古诗

《雨》的古诗

[唐] 杜甫

峡云行清晓,烟雾相裴回。风吹苍江树,雨洒石壁来。凄凄生馀寒,殷殷兼出雷。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高鸟湿不下,居人门未开。楚宫久已灭,幽佩为谁哀。侍臣书王梦,赋有冠古才。冥冥翠龙驾,多自巫山台。

[唐] 杜甫

万木云深隐,连山雨未开。风扉掩不定,水鸟过仍回。鲛馆如鸣杼,樵舟岂伐枚。清凉破炎毒,衰意欲登台。

[唐] 杜甫

始贺天休雨,还嗟地出雷。骤看浮峡过,密作渡江来。牛马行无色,蛟龙斗不开。干戈盛阴气,未必自阳台。

[唐] 杜牧

连云接塞添迢递,洒幕侵灯送寂寥。

一夜不眠孤客耳,主人窗外有芭蕉。

古诗乞巧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大木小学李霞 一、教材简析:《乞巧》是人教社课标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二、设计理念:借助古诗这一教学素材,通过“读、议、想、说”等灵活多变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而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古诗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这首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有自己的话讲讲民间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民风民俗。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古诗。下面哪个同学能背一背自己熟悉的古诗?(学生背古诗) 2、师:同学们,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一首好诗,蕴含着一幅生动的画面,有的还包含着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人读后回味无穷。现在,老师也想背一首给你们听,好吗?(师背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 3、师: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是写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的古诗。这节课,我们还要一起来学习另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的古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看到这个“乞”字,很容易让你想到什么字?(生:气球的“气”)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生:“气”中间有一横,而“乞”中间没有一横。)师提示:“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谁能说说“乞”是什么意思?(生:乞求。)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指名说)师:很好。“巧”字什么意思?(指名说,生:巧手)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指名说,生:乞求一双巧手)再齐读课题。 2、师: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写的。(板书林杰)师介绍:林杰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诗人,他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时就能写诗。一下笔就能写成一篇好文章。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古诗乞巧练习卷.doc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29古诗乞巧练习卷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 得分 1 . 拼一拼,写一写。 qǐ qiú qiǎo miào yún xiāo píng fēng là zhú chángé 2 . 加偏旁,将下面的字变成另一个字,再组词 肖()()度()() 尧()()俞()() 3 . 辩字组词 乞()渡()绕()偷() 气()度()晓()喻() 4 . 我会连 端午节农历九月初九闹花灯吃元宵 重阳节农历元月十五祭月吃月饼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插茱萸登高 元宵节农历五月初五包粽子赛龙舟 5 . 拓展阅读。 一碗馄饨 女孩和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见前面有个小吃店,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店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她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东西?”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 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女孩刚吃了几口泪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她说我们不认识而你却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评卷人得分

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和她吵架?” 1、比一比,组词语 摸()馄() 模()混() 2、能在短文的第三自然段的空白处填上合适的标点吗? 3、根据原文,你能给故事写个结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导读:1、七夕穿针 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2、七夕二首·其一 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3、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4、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5、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7、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8、荔枝香近·七夕 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9、诉衷情·七夕 吴文英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10、韩庄闸舟中七夕 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11、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12、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吴文英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

描写乞巧节的诗句_古诗大全

精心整理描写乞巧节的诗句_古诗大全 描写乞巧节的诗句(1) 《壬申七夕》原文 ②何逊《七夕》诗:“仙车驻七襄,凤驾出天演。” ③日薄:(七日)将晚时日光渐淡。嫣:同蔫,蔫萎不鲜活。 ④桂嫩:指初七夜新月半圆。

⑤古乐府《陇西行》:“天上仁何所有,历历种白榆。”榆,星榆。天上群星罗列,如白偷林立。榆高星斜,谓斗转星移,银河影斜。 描写乞巧节的诗句(2) 上片侧重写七夕儿女幸福欢快景象。“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二句紧扣“新秋”,分写“天上”与“人间”七夕情景。低昂,是起伏升降的意思。 上句说天上日落月升、斗转星移等天象变化,依然像从前一样。“似旧”二字,意在言外,暗示人间却与自然界的景象不同,发生了巨大变化。暗逗结尾两句。

下句说人间儿女也象从前一样,狂欢欢度七夕。“成狂”即包“似旧”之意,言外有无限感慨。在词人看来,经历过人间沧桑巨变的人们,新秋七夕,本应深怀黍离之悲,但今天人们竟依旧狂欢。这种景象不免使词人感慨万千。 沧海屡变为桑田的典故,下句以“银河”切“新秋”。诗人梦见在海底超越枯桑,又梦见在天上看尽银河风浪。这里虽明为纪梦,实为借梦来表达对于世事苍桑与人事巨变的感受。这两句尤其突出全文寄意。结末二句起到了画龙点眼的作用。有此二句,不但上片“儿女成狂”的情景讽慨自深,就连过片的“新凉”、“相思”也都获得了特殊的含义。

作者以自己作为独醒的爱国者与普通人相对照,抒发了自己眷怀故国的深沉悲壮的情感,是这首词构思和章法上的基本特点。 描写乞巧节的诗句(3) 直截,” ,是纤薄的云层。“弄巧”是写纤薄云层很轻柔,随风飘动,形态不断变化,像是巧妙地织出了许多美丽的图案。传说织女手很巧,善于纺织,所以古代民间习俗,妇女就在七月七日晚上摆出瓜果食品向织女“乞巧”,同时用线穿针,希望织女给予她们纺织刺绣的工巧。词人在这里以“纤云”的千姿百态,想象为织女的巧手织出的各式各样的云锦。这都表现出词人善于扣住题目去展开描写,而不流于浮泛。“飞星传恨”

古诗乞巧的教案范文

古诗乞巧的教案范文 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一起来看看古诗介绍仅供大家参考!谢谢!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者看课外书;我会想去了解诗人和朝代;我会向同学、老师、爸爸妈妈请教)

3、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想别人请教那就带着这些好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读出课题(学生读题)看看这个“乞”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在书写时注意什么呢?(板书:乞—气乞字中间少一横乞字是“”气字是“”)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哦再读读课题(学生读题) 2、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所写的这是一位精通书法棋艺的诗人而且非常的聪明六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的一首 诗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请记住读书有三到(生:谓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读的时候注意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学生练读)大家仔细听 听他读准了字音了?谁能把字音全部读准?(指名读) 3、正音:大家发现了诗的第一行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宵—霄用点标出来)那你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 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意思呢?快想字典请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们学习上不可缺少的好伙伴啊来我们再齐读古诗 注意读准(字音)(学生齐读古诗) 4、古人云:独而无学友(生:则孤陋而寡闻)这句名言意思呢?(生:一个人单独学习而没有一起学习的朋友就会见闻少知识浅薄)对那就 找到你身边的同学用上你们的好方法结合课文的注释和课后资料袋

描写七夕节的古诗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罗隐《七夕》 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寻思不似鹊桥人,犹自得、一年一度。——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幸回郎意且斯须,一年中别今始初。——王建《七夕曲》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孟浩然《他乡七夕》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李贺《七夕》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二秋叶神媛,七夕望仙妃。——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吴文英《凤栖梧·甲辰七夕》 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吴文英《荔枝香近·七夕》 鹊桥波里出,龙车霄外飞。——任希古《和长孙秘监七夕》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李商隐《壬申七夕》 穿针人在合欢楼,正月露、玉盘高泻。——严蕊《鹊桥仙·碧梧初出》 新秋逢闰,鹊桥重驾,两度人间乞巧。——顾太清《鹊桥仙·云林瞩题闰七夕联吟图》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李嘉祐《早秋京口旅泊章侍御寄书相问因以赠之时七夕》 一道xxxx渺渺,千声xx过 玲玲。——xx《七夕》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河边独自看星宿,夜织天丝难接续。——王建《七夕曲》

乞巧古诗的诗意-七夕乞巧古诗

乞巧古诗的诗意|七夕乞巧古诗 【--七夕情人节】 大家都知道西方有个情人节,中国传统的爱情故事牛郎与织女也演绎出了中国的情人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夕情人节!下面是关于七夕乞巧古诗的内容,欢迎阅读! 1、《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2、《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3、《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4、《鹊桥仙》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5、《七夕》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6、《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7、《七夕》 乐府诗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七夕》 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9、《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 一年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

有关七夕的诗句

篇一:关于七夕的诗句 关于七夕的诗句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鹧鸪天七夕 宋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宋柳永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七夕醉答君东 (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年代】:现当代 【作者】:柔昆 【作品】:集句咏七夕相思欲写相思意, 相思泪滴相思字。 眉间心上, 脉脉此情谁寄? 鸳鸯帐里鸳鸯被, 鸳鸯枕上鸳鸯睡。 天上人间, 幽幽此恨谁知。 【年代】:元 【作者】:乔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内容】: 崔徽休写丹青, 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水洒不着春妆整整, 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乞巧》教学设计 南澳县后宅镇中心小学李海霞 【教学内容】人教版语文第六册29课《乞巧》 【教材分析】《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它想象丰富、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 2.培养学生诗歌的朗读能力。 3.掌握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之过程与方法】 1.学会“乞”等四个生字。 2.能字正腔圆地诵读《乞巧》,感受古诗的韵律,并会背诵。 3.古诗教学中把学生带入情境,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设计】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渗透古诗学法,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品味追求幸福的情感。 2.适度拓展,增强语言积淀。 3.积累经典:背背有关中华传统节日的古诗。

4. 宣扬文化:给家人讲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欣赏《牛郎织女》的电视剧、戏剧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民间故事导入。 1.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你都知道哪些民间故事?2.29课《古诗两首》就和牛郎织女、嫦娥奔月这两个民间故事有关。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首——《乞巧》。 二、识字解题、指导书写。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 2,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两个第三声的字挨在一起,前面的字要读成第二声。再读一遍。) 3,看到这个“乞”字,很容易让你想到什么字?师提示:“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 4,谁能说说“乞”是什么意思?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指名说)“巧”字什么意思?谁能完整地说说诗题是什么意思?再齐读课题。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乞巧》

《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乞、霄、”2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中的情感是教学难点。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古诗还处在接受阶段,因此,以引为主,扶放结合。这首诗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乞巧节我们这些地方的孩子更陌生,理解诗意就更有难度了。因此,采用多种形式的读,让他们在读中悟出诗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好,你们喜欢神话故事吗?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珠。一个个故事,蕴含着一幅幅灵动的画面,让人回味无穷。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话故事。(课件)配乐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2、这就是流传千古的“牛郎织女”的故事。 听了牛郎织女的故事,那我考考你们,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的事情?牛郎织女每年在什么时候在谁的帮助下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与这个神话故事有关的一首古诗。 3、把小手举起来,跟着老师一起来写写。(板书:乞巧)在写乞的时候,有想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乞”字音变调和乞的书写,再生齐读。 4、理解诗题。

所谓乞巧,就是乞求巧手的意思。此时,你有什么疑问吗?向谁乞巧?怎样乞巧?真聪明!学贵有疑,学了这首古诗你会找到答案的。 5、简介作者林杰。(课件)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看:课件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六岁就能写诗了,真了不起。想去读读了吗?心动不如行动!那就赶快打开书翻到122页读读吧!(课件出示古诗) 2、注意在读的时候要把每个字音读准,生字多读几遍,把古诗读通顺。 3、会读了吗?(指名读、齐读)他读得怎样?谁了评一评?你能读读吗? 4、读古诗讲究停顿,看看你能听出停顿吗?出示全诗老师范读。谁来安你听的停顿来试试?(生自由读、抽读)老师听出来了,你是这样停顿的:课件出示画了/的古诗,生照样子在古诗停顿的地方画/,一起读。读了这首诗能告诉我们这首诗主要写什么吗 三、品读鉴赏,积累内化。 会听的小朋友一定会发现诗中有两个字的读音是一样的,它藏在哪句诗里?(宵—霄,用点标出来)课件出示那你怎么来记住这两个字呢?(“宵”字是宝盖头,“霄”字是雨字头)那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宵”是晚上,“霄”是天空)。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查字典查资料问别人。 6、过渡:原来学习古诗有这么多的好方法啊!可以多读、多背、多记,也可以查字典、查资料、看注释,还可以向别人请教。真

古诗 乞巧练习题

1 教育成就优胜未来 __ 当堂练习 《古诗两首》习题精选 填一填,读一读 云母 深, 长河 沉。 嫦娥应悔 , 夜夜心。 想一想,写一写 例:霄(九霄) 悔( ) 烛( ) 消(消息) __( ) __( ) 晓( ) 偷( ) __( ) __( ) 背一背,写一写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教育成就优胜未来 读一读,背一背 新月如钩 月光如水 月色溶溶 花好月圆 月明星稀 月色朦胧 月黑风高 月悬碧空 清风明月 月明如昼 ◆ 月亮离开树梢,升到高高的深冬的天空,那银晃晃、明亮亮的光辉洒满大地。多么静谧而美丽的月夜啊! ◆ 午夜的天空,稀稀落落的星星,眨巴着眼睛,西边天上正挂着一钩如镰刀似的下弦残月,发出灰淡的光,像一只小船在云海中穿行。 “乞巧”在每年的什么时候?民间都有哪些活动? 让我们去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举办一个民间故事会。 请把十二生肖分别填在括号里,补全下列歇后语。 ◆ ( )拿耗子——多管闲事 ◆ ( )吃辣椒——抓耳挠腮 ◆ 叶公好( )——口是心非 ◆ 老( )钻书箱——咬文嚼字 ◆ 亡( )补牢——为时不晚 ◆ ( )鼻子插大葱——装象 ◆ ( )角尖上抹油—— 又尖又滑 ◆ ( )口拔牙—— 胆子大 ◆ ( )子的尾巴—— 长不了 ◆ ( )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 ( )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 ◆ ( )吃老鼠——囫囵吞枣

13首七夕古诗词

13首七夕古诗词 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七夕诗 作者: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七夕 作者: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七夕 作者: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 作者: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作者: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七夕醉答君东 作者: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 作者: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迢迢牵牛星 作者: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 作者: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七夕 作者: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鹊桥仙 作者: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 作者: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古诗乞巧

29古诗两首 (乞巧,嫦娥) 一、教材简说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嫦娥》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关于此诗的解释,过去的注家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歌咏女子学道求仙,有人认为是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认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认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一般认为是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子,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这是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前者浅显易懂,后者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教学时要区别对待,把握尺度。诗歌本来就是一种较之其他文体更凝缩、更含蓄的文学样式,李商隐的作品在这方面更为典型。对《嫦娥》的多义不必给学生讲解,只要弄懂诗的大意并能背诵就可以了。 学习目标: 1、认识“乞、霄、”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并愿意讲给别人听。 课前准备: 1、教学课件、古典音乐。 2、收集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同学们,我们祖国的文化源远流长,而古诗更是文化宝库里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年来,老师与你们共同诵读了许多经典的古诗名句。那在你的“古诗积累本”中,积累了哪些和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古诗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学生诵读《清明》、《元日》、《寒食》、《九月九日亿山东兄弟》) 2、那同学们在平时学习古诗时,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吧!你可以先说说吗?(学生回答: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我会多读几遍来理解诗的意思;我会看注释,查字典来理解;我会把诗背下来,或者记在古诗积累本中;我会上网查资料或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

古诗《乞巧》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乞巧》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首诗。这首诗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二、设计理念: 借助诗歌教学素材,通过“读、议、想、说”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学生地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想。在教学中把学生带入境界,有滋有味地朗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三、学习目标: 1、学会“乞、巧、霄、渡”四个生字。 2、能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民间牛郎织女的故事,了解有关乞巧节的风俗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背诵诗歌。 2、感受古时候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了解诗中蕴含着的民间传说。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爱读古诗吗?谁能背诵一首有关我国传统节日的古诗? 《元日》《清明》等 3 很好,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一首写我国传统节日乞巧节盛况的诗——《乞巧》。 二、初读自悟,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拿起右手跟我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生齐读)指导“乞”、“巧”的变调,都读三声)看到这个“乞”字,很容易让你想到什么字?(生:气球的“气”)在书写时有什么不同?(生:“气”中间有一横,而“乞”中间没有一横。)师提示:“气”的最后一笔横斜钩,而“乞”的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谁能说说“乞”是什么意思?(生:乞求。)再来看看“巧”字,谁能用它组词。(指名说)师:很好。“巧”字什么意思?(指名

古诗乞巧教学设计(01)

《乞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乞巧》,借助汉语拼音熟读古诗,要求会背诵。 2、了解诗歌的意思,会用自己的话讲述牛郎织牛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1、学习《乞巧》,熟读成诵。 2、了解诗歌,并会用自己的话来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乞巧》课件。 2、学生搜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 教学过程: 一、导课(介绍古诗的故事背景) (播放PPT,出示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牛郎织女的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这些图片是 哪些神话故事吗?最后一张图片上的人物是谁啊?(牛郎织女)这是一个古老的神话,传说中的牛郎是一个勤劳、善良的小伙子,他有一头神牛,神牛帮助他与心灵手巧的织女成了亲,并且生下一双儿女,可织女是天上的仙女啊,王母娘娘不允许她下 嫁凡间,于是强行把织女带走,神牛让牛郎用自己的皮做了一双能飞的鞋,穿上它去追织女,当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就要追上织女的时候,王母娘娘急忙拔下头上的发簪,在身后画了一条烟波浩 渺的银河,于是织女与牛郎只能在银河的东西两岸遥遥相望,不能相见,天上的喜鹊被牛郎织女 感动,纷纷飞来用自己的身体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渡过鹊桥相见,这件事让王母娘娘为之动容,于是就允许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在鹊桥见面,人们就把这一天叫做七夕节,因为天 上的织女心灵手巧,让人间的女子非常羡慕,于是在七月初七的晚上,人间的女子们都会对着月 亮穿针引线,乞求能够拥有一双和织女一样灵巧的双手,所以七夕节,又叫乞巧节。乞巧节不管 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的重视,唐代诗人林杰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象写下了一首诗,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习古诗-----《乞巧》(播放PPT,呈现整首古诗)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乞巧》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乞巧 体裁:诗 题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作者: 名字:林杰 年代:唐代 描述: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翻译: 原文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译文: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原文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赏析: 赏析一: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赏析二:思想内容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赏析三:艺术特色 诗的第一二句“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人们善良美好的心灵和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诗的第三四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人们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乞巧节时的喜悦之情。 赏析四:诗歌结构 诗的第一二句叙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诗的第三四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 考点: 一、必背名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解释: 关键词:乞巧 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关键词:碧霄 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关键词:几万条 比喻多。

乞巧古诗完整版

《乞巧古诗》 乞巧 作者:林杰【唐代】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翻译】: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 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比喻)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述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 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 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 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 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 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完美的心灵,唤起人们完 美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 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一样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 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珍惜眼前的学习机会,当你现在有机会学习各种经验时,一定要倍加珍惜。靠混日子是混不了一辈子的,许多过程都是不能省略的,至少学会这些经验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每个人的选择都是在 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的最优的选择,大部分人都是安全感的奴隶,当你觉得生活轻而易举,成就感爆棚时,很有可能你只是选择了基础难度,而在你的圈子外,还有很多很多比你厉害几倍甚 至几十倍的人,从一开始就是最高难度且现在比你财富多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你所谓的成功,也许只是他们眼中短暂歇脚的驿站。不要做温水里的青蛙,只有走出自己的心灵舒适区,你的人生才 真正开始!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相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的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许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轻而易 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的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实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态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 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 ;无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幸。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让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是那些路的主角,都不是我。 至少我会觉得,那些路不是自己想要的。在别人肆意说你的时候,问问自己,到底怕不怕,输不输的起。不必害怕,不要后退,不须犹豫,难过的时候就一个人去看看这世界。多问问自己,你是不 是已经为了梦想而竭尽全力了 ?人往往有时候为了争夺名利,有时驱车去争,有时驱马去夺,想方设法,不遗余力。压力挑战,这一切消极的东西都是我进取成功的催化剂。真想干总会有办法,不 想干总会有理由;面对困难,智者想尽千方百计,愚者说尽千言万语 ;老实人不一定可靠,但可靠的必定是老实人 ;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来是流水。成功的道路上,肯定会有失败 ;对于失败,我 们要正确地看待和对待,不怕失败者,则必成功 ;怕失败者,则一无是处,会更失败。一句简单的问候,是不简单的牵挂 ;一声平常的祝福,是不平常的感动 ;条消息送去的是无声的支持与鼓励,愿你

古诗两首 乞巧

《乞巧》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认写4个生字,根据偏旁不同识记“宵”与“霄”的字形和字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诗中字词的意思及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初步探究与传说、神话的有关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对民间故事和神话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流利读通古诗,准确读懂古诗。 难点:体会诗中的意境,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教学过程 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 (一)故事漫谈,激趣入题。 1.说一说课前了解的民间故事与神话,谈一谈对这些古诗的看法。 师:你知道这些故事里哪一个最感人,最浪漫?哪一个又有中国的情人节之称?——七夕节。 师:你对七夕节有哪些了解?——具体地说一说牛郎和织女的传说。老师重点描述:传说七夕这一天的夜晚特别浪漫,仰望天空,你就能看见牛郎和织女踏过喜鹊桥一年一度相会,在葡萄树下,你还能听见牛郎与织女互诉衷肠。不禁想到一句古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牛

郎织女渡河桥”(板书)。 2.引出课题,学写生字 在这一天,人们都会在心里祝福他们,少女们乞求自己能像织女那么心灵手巧,所以七夕节也叫做乞巧节。 板书课题“乞巧”,在板书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书写的笔画笔顺(“乞” 下边为横折弯钩,“巧” 左边的工字最后一笔为一提),之后齐读课题。自主学习课后的资料袋,加深对乞巧的理解,提取相关的重要信息。简单了解作者林杰。 (二)合作学习,把握诗义。 1.小组合作,读通诗文。 a.轻声诵读,把读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及时提问。(宵与霄读音相同,通过偏旁了解字义,区分字形。) b.同伴合作,解决读不来的字词,然后读给同桌听,做小组齐读联系。 C.推荐一位同伴展示初读的成果,再请整个合作小组读一读。(树立节奏正确的范读榜样,带出古诗的画面感。) 2.情景再现,读懂诗义。 在两千多年前的那一个七夕节,诗人林杰漫步街头,看见人们都在过节,有感而发写下了《乞巧》这首诗。两千年后,你来读这首诗,能读到什么? A 再读古诗,想一想问题。 B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形成比较完整的画面。

部编小学语文古诗《乞巧》知识点精讲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拼音版 qī xī jīn xiāo kàn bìxiāo 七夕今宵看碧霄 qiān niú zhī nǚ dù hé qiáo 牵牛织女渡河桥 jiā jiā qǐ qiǎo wànɡ qiū yuè 家家乞巧望秋月 chuān jìn hónɡ sī jǐ wàn tiáo 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 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几万条:比喻多。 译文: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简介 林杰(831年—847年),字智周,唐代诗人。福建人,自幼聪慧过人,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死时年仅十六岁。《全唐诗》存其诗两首,其中《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赏析: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古代,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 1、七夕穿针 柳恽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亦难取。 2、七夕二首·其一 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3、七夕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4、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5、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6、七夕 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7、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毛文锡 七夕年年信不违,银河清浅白云微,蟾光鹊影伯劳飞。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 8、荔枝香近·七夕 吴文英 睡轻时闻,晚鹊噪庭树。又说今夕天津,西畔重欢遇。

蛛丝暗锁红楼,燕子穿帘处。天上、未比人间更情苦。 秋鬓改,妒月姊、长眉妩。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梦入蓝桥,几点疏星映朱户。泪湿沙边凝伫。 9、诉衷情·七夕 吴文英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10、韩庄闸舟中七夕 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11、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12、六么令·夷则宫七夕 吴文英 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明河侧。 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