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高中衔接练习题

初高中衔接练习题

初高中衔接练习题

初高中衔接练习题

1.解不等式

1|2|<-x 12|34|+>-x x 2.计算 22)312+-x x ( )41101251)(21512

2n mn m n m ++-(

3.计算(没有特殊说明,本题中出现的字母均为正数)

323

+ 22)2()1x x -+-( )1≥x (

4.设3232-+=x ,3232+-=y ,求33y x +的值

5.设215-=x ,求1224-++x x x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和六大衔接(新高一必读) 中考结束,很多同学在假期就要进行初高衔接学习了,暑假期间,优秀的高中老师为大家讲解初高中语文的衔接重点。今天的内容,是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初高衔接的六大重点。 初高中语文的三大差异 一、理念上的差异 初中和高中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初中阶段是在小学的基础上,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阶段则有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按照课标规定,高中阶段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三大能力。 第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使用语文进行交际的能力,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如今,高考题目已经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作文多写应用类文体,阅读有非连续性文本,这些都是语文与现实的关联。 第二,培养审美能力。初中要求“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高中则要求挖掘语文的审美教育功能,“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鼓励学生尝试文学创作,提高鉴赏能力。高考试题中,有对诗歌的赏析,也有对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类文本的赏析,而且,高中的阅读题都是“因文设题”,实实在在考查文学鉴赏能力,不像初中那样可以照着模板回答。

三、学习内容的差异 1.从教材选文的角度看,高中的阅读文本篇幅加长,特别是文言文篇增加,难度加大,要求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更加全面。 2.知识体系更加完整。比如一些初中不涉及的语法、修辞、逻辑知识,也要求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如语法知识的学以致用,积极修辞的鉴赏等。 3.体现在试题中,中考多是知识型试题,注重考查基础知识,一位将课本知识掌握透彻的同学就能得高分,而高考试题注重考查日常积累和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很多死记硬背的考生会感到力不从心。 初高中语文的六大衔接 1.教材体例的衔接 假期可以借阅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了解高中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2.知识层次的衔接

初高中衔接物理试题

初高中衔接物理试题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的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风和水 B.山和船 C.船和地面 D.风和地面 2、甲乙同时从相距10km的两地出发,相向匀速直线运动,甲速为54km/h,乙速为10m/s,它们相遇时( ) A.两车通过路程相等 B.甲车比乙多走2km C.甲比乙车少走 1km D.甲走7km,乙走3km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静止是相对的 B.参照物一定要选择不动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D.研究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 4、关于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就是很小的物体,如液滴、花粉颗粒、尘埃等 B.体积很大的物体一定不能看作质点

C.一山路转弯处较狭窄,司机下车实地勘察,判断汽车是否能安全通过。此时在司机看来,汽车是一个质点 D.描绘航空母舰在海洋中的运动轨迹时,航空母舰可看作质点 5、—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这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7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6、在平直轨道上,A、B两物体同时同地开始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两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反 B.0.8s末A、B两质点相遇 C.2s内A始终在B的前方

初高中衔接化学测试题一含答案

初高中化学衔接综合测试题(一)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则H3+应该属于( )。 A.单质B.分子C.原子D.离子 2.核外电子数相同、所显电性和所带电量也相同的微粒称为等电子等质子体。下列各组内的两种微粒属于等电子等质子体的是() A. Na+和Mg2+ B. O2-和Mg2+ C. F-和Cl- D. Na+和NH4+ 3.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O4是一种单质 D、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4.食品标签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以下食品添加剂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亚硝酸钠(发色剂) B、山梨酸(防腐剂) C、苯甲酸(防腐剂) D、维生素(营养强化剂)5.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6.到高中我们将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CuSO4=ZnSO4+Cu B、CuO+CO高温Cu+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KClO△2KCl+3O2↑ 7.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20.0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5.25g食盐 C、用100mL烧杯量取80.5mL盐酸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溶液pH在3-4之间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镀在某些铁制品表面防止铁生锈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变质 D.因为CO有可燃性,所以常用于冶炼金属

初高中衔接作文

初高中衔接-写作1 ?Learning English *要求: 假如你是一名外籍教师,发现个别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 请你写一篇英语短文来开导他们。 写作要点: 1 ?学英语的重要性。 2?提高英语成绩的措施(至少3点)。 要求: 1.短文词数不少于100。 2 ?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意连贯。 3 ?书写须清晰、工整。 As we know, En glish has already become an intern ati onal Ianguage. It is widely used in the world . However, a few students find it hard to master it. Let me show how to learn English. Firstly, makeup your mind to learn English well and never give it up. Sec on dly, read the text aloud in the morning and try to rememberthe importa nt words, phrases and patter ns. Thirdly, finish all the homework on time. Whe n you come across some problems, go to your teacher or classmates. Don't be afraid of making mistakes. Follow ing my advice, I hope , all of you stude nts make great progress one day.

第135755号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2

新生物理能力新时空(二) 一、选择题 1.下列频段中,能传递频道容量最大的是( ) A.长波 B.中波 C.短波D.微波 2.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 3.如图2所示,用塑料管可以把瓶子中的水吸到嘴里,这是由于( ) A.人对水产生吸引力的作用 B.吸管本身有吸水的作用 C.大气压作用在水面上的结果 D.水压的作用 4.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就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物体吸、放热及温度和质量都没有关系 5.人们要认识事物,就要对事物进行比较,引入相应的物理量.对图3中几幅图给出的比较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进行长短的比较,引入“长度”的物理量 B.进行大小的比较,引入“质量”的物理量 C.进行运动快慢的比较,引入“速度”的物理量 D.进行压力作用效果的比较,引入“压强”的物理量 6.惯性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利有弊,下面四种现象有弊的是( ) A.锤头松了,把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紧的套在锤柄上 B.汽车刹车时,站在车内的人向前倾倒 C.往锅炉内添煤时,不用把铲子送进炉灶内,煤就随着铲子运动的方向进入灶内D.拍打衣服可以去掉衣服上的尘土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后,滑动变阻器滑片自 a向b移动的过程中( ) A.电压表V1示数变大,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B.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大,电流表A的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不变,V2示数变小,电流表A的示数变大

D .电压表V1示数变小,V2示数变大,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 8.在家庭电路中常常发生:在台灯插头插入插座后,闭合台灯开关,室内其它电灯熄灭,保险丝熔断.有时在台灯开关断开的情况下,把台灯插头插入插座时,室内其它电灯全部熄灭,保险丝熔断.引起这两种故障的最大可能( ) A .前者是插座短路,后者是灯泡短路 B .前者是灯泡短路,后者是插座短路 C .两者都是插座短路 D .两者都是插头短路 9.在探究电磁铁的实验中,小明利用相同规格的大铁钉和漆包线自制了两个匝数不同的线圈,连接电路如图5所示.闭合开关,调整变阻器滑片使电流保持不变,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数目的多少.这一实验的目的是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哪个因素有关 ( ) A .电磁铁的极性 B .线圈的匝数 C .电流的方向 D .电流的大小 10.把重5N 、体积为6×10-4m 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上浮,F 浮=6N B .物体悬浮,F 浮=5N C .物体漂浮,F 浮=5N D .物体沉在水底,F 浮=6N 二、填空题与作图题 11.当摄影师用一台镜头焦距固定的照相机给全班同学照完合影后,接着又给小明同学照半身像,这时摄影师应该 (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小明的距离,同时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12.如图8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 和B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 的水平拉力F 1作用下,A 、B 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 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___N ;若将A 、B 紧靠着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水平力F 2推A 使它们一起匀速运动(如图8乙所示),则推力F 2=_________N 。 13.如图9 所示,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当 水沸腾一段时间以后,塞子被试管内水蒸气推出,水 蒸气的 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图 中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与这一实验过程中能量的转化是一致的。 14.如图10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10Ω,开关S 闭合,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a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0.5A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在b 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2.5A ,小灯泡正常发光。则电源电压U 为 V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 W 。 15.雨后泰山飞流湍急,请你结合图片11中泰山瀑布的景象提出三个物理问题。 问题一: ; 图9 图8 图10

整理初高中衔接课程教学提纲

整理初高中衔接课程

初高中英语衔接校本课程 一、认识初、高中英语的区别 即将开始的高中学习生活,特别是英语的学习是与初中阶段有着很大不同的: 1. 课本编排上的区别:初中的每一个单元是分为4课的,每篇中有的是对话,有的是阅读文,也配有一些练习,而高中的每个单元并不分课,而是基本上按模块(module)划分。教材把话题、结构、功能和任务型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符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规律和特点,又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教材系统性强,各单元采用板块的设计形式,有利于教师灵活整合教材内容。高中的阅读文分为阅读前和阅读后的讨论、思考问题并加入了有关的语言知识的学习及练习,在阅读教学的安排上。读后活动的练习层次清楚,体现对课文理解考察的三个维度:弄清事实(Factual) —分析信息(Analytical) —判断和推理(Inferential)。可以说是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还会有稍短的阅读与听力及写作等方面的练习,写作训练既重视结果,更重视过程,提供铺垫性活动以加强对过程性写作的监督。通过听、读活动从语言和写作技巧方面进行相关输入,为学生的最终成长奠定基础。 2. 在词汇上的区别:我们初中的教材已是新版本了,每个单元的单词可能大家觉得已经不少了,但高中教材中的词汇更是成倍地增加了,增加了大约2000词。这也是新编教材的一个特点,加入了许多当前常用的,新出现的流行的词汇,也是与我们学的新编初中课本相承接的,所以,为了能尽快适应高中词汇的学习,我们应该及早着手把初中阶段的词汇再熟悉一遍。另外,对于高中英语词汇的学习,大家还要知道其要求是远远高于初中的,在学习单词时,我们既要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还要掌握它在练习中,阅读、考试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意思,用法及搭配等。一词多义,一词多性,依纲不据本。 3. 在所学语法上的区别:在初中阶段我们把基础的语法内容已经学习过了,但是语法学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不少同学对语法知之甚少,甚至一窍不通。而在高中我们要学习的是更深更高层次的语法。如定语从句,非谓语动词、名词性从句,倒装结构、虚拟语气等等,其中的部分内容我们并不陌生,但是初中我们所接触的还只是皮毛,高中阶段的学习会比之前的所学内容复杂得多,要求上也要高得多,除了看懂更要求会应用。语法知识是英语学习的重要内容,是日常及高考的考试范围,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暑假把之前的漏洞弥补好,在后面的学习中,你们也会重温这些知识并将之与高中内容进一步融合,为大家步入高中学习打好基础。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 一、先补习基本的语法知识,便于学生理解 文言特殊的语言现象 (一)词的构成: 1、语素: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语素都表示一定的意义。 单音节语素:天、地、日、月 双音节语素:惆怅、苗条、芙蓉、吉普 多音节语素:哈尔滨、可口可乐。 词:由语素构成,是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造句单位。 单纯词:花、草、傍徨、伶俐、蚂蚁 2、合成词: 并列式:道路、辛苦、追赶、开关 偏正式:红花、绿树、雪白、实干 支配式:开荒、种地、治病、救人 陈述式:花开、花落、年轻、日食 附加式:老虎、阿姨、队员、绿化 名量式:花朵、人口、布匹、书本 重叠式:爸爸、星星、哥哥、姐姐

应该重点掌握并列式、偏正式、支配式、陈述式这几种构词类型,便于推断词义。(二)短语的构成: 并列式:改革开放、雄伟壮丽、求全责备 偏正式:大连人、完全相信、美好生活、在家学习 动宾式:热爱工作、做作业、 主谓式:精力充沛、心情愉快、 后补短语:红得发紫、好极了、 方位短语:大树下面、学校东边 的字短语:你的、年长的、爱唱的 能愿短语:会跳舞、能弹琴 连动短语:去操场锻炼 趋向短语:唱起来、走过去 兼语短语:让他去、请人来 介宾短语:在新的岗位上、 双宾短语: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并列式、动宾式、主谓式、偏正式短语和能愿短语应重点掌握,便于推断词义。(三)句子:是由词或短语构成,具有一定的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根

据用途和语气,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根据结构可分为单句和复句 我们重点了解单句知识,学会划分句子成分。 主谓句: 1、主谓谓语句:他‖态度和蔼。 2、双宾语:我‖给他一本书 3、连动句:她‖收完作业就给老师送去了 4、兼语句:大家‖〔都〕选他当班长,“他”既是“选”的宾语,同时又充当“当”的主语。 5、名词谓语句:今天‖星期二。其实文言文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刘备天下枭雄。前一句去掉者也,就更明显了;而后一句就是一模一样。掌握了这一语法知识,理解并掌握古汉语中的判断句就变得轻而易举了。 非主谓句:上课了。快。走。 了解并掌握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知识是语文学习之必需,更是学习古汉语尤其是解决古汉语中特殊语言现象的钥匙。只有掌握了这把钥匙才能灵活解决古汉语问题。

初高中衔接物理专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做自由落体的物体,先后经过空中的M、N两点时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 ,则下列说法 中不正确的是 A. M、N间的距离为 B. 物体经过M、N中点时的速度为 C. 物体经过M、N所用的时间为 D. 物体经过M、N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 B 【点睛】根据自由落体运动位移速度公式及速度时间公式即可解题。 2、如图所示为某物体运动位移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x-t图线和v-t图线,由图可知,在0~t1时间内

A. 物体做的是曲线运动 B. 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运动 C. 图甲中t 1/2时刻,图线的斜率为v 0/2 D. 0~t 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 1 【答案】 C 【点睛】对于位移-时间图象要抓住斜率等于速度,速度-时间图象要抓住两个数学意义来理解其物理意义:斜率等于加速度,“面积”等于位移. 3、一辆汽车从车站由静止开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刚加速开出一会儿,司机发现一乘客未上车,便双紧急制动做匀减速运动.汽车从加速启动到减速停止一共前进了15 m ,此过程中的最大速度为3m/s ,则此过程汽车运动的时间为( ) A. 6s B. 8s C. 10s D. 12s 【答案】 C 【解析】设加速时间为1t ,加速阶段的末速度为v ,即过程中的最大速度,减速时间为2t , 故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可得121522 v v t t m +=,解得()1210t t s +=,C 正确. 4、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 B. 在某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 C. 匀加速直线运动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 物体的速度在一定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一定与这段时间成正比 【答案】 C 【解析】A 、根据v a t ?=?知,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速度变化相等,故A 正确; B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推论知, 02 v v v += ,故B 正确; C 、根据201 2 x v t at =+知,当初速度为零时,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故C 错误;

初高中化学衔接知识点+配套练习

高一化学初高中知识衔接解析与练习 【主要内容】 主要通过对物质的组成、分类以及物质之间的关系的总结,对初中所学内容进行整合,又为高中化学的学习打下基础。使同学们能在直观的层面上较明显的认识物质分类及同类物质间的相似性及其应用。认识分类这种科学方法对化学研究的作用。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起到初中化学和高中化学衔接的作用。 【知识点精析】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在初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物质组成和结构的知识,对元素、分子、原子——等基本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进入高中的学习我们不仅要能从以前学过的微观、宏观来认识物质,更应该从物质的结构入手以体会结构决定性质。 当然除了了解物质的组成我们还会在今后进一步去学习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是靠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些作用会导致物质的性质有什么不同,从而理解物质结构决定性质的道理。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科学知识的丰富,原来那些只靠经验得到的化学成果已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一系列新的问题摆在化学家的面前要求得到圆满的回答。为什么煤能燃烧而其他的岩石却不能?金属为什么会生锈?为什么柔软的高岭土经过高温的焙烧就变成了晶莹坚固的花瓶?要得到这些问题的谜底,人类就必须对世界上的一切物质进行研究。可是我们所研究的对象是一个非常庞大的集体,所以为了更好地认识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状态、性能等对物质进行分类。“分类”是学习化学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方法。例如:根据组成对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我们可将它们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出来。例如:

各类物质的概念及代表物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同一类物质在性质上相似,例如酸性氧化物,它还有一个俗名叫酸酐。我们中学所学的酸酐中大多数都能溶于水,不溶于水的很少像SiO2。于是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就应该记少的那半儿。而碱性氧化物中能溶于水的比较少见的有K、Na、Ba、Ca的氧化物。如何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呢?我们从已学过的知识入手,例如:C的氧化物我们学过两种即CO、CO2,那么谁是H2CO3的酸酐呢?我们的回答应该是CO2,它们之间的关系呢?进一步观察我们会发现CO2、H2CO3中的C元素都是+4价,因此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去判断酸性氧化物和它对应的酸。我们知道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你还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总结积累,你会发现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而酸性氧化物不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当然物质分类的方式不仅一种,根据我们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的不同,可把我们研究的物质按不同

初高中衔接

浅谈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问题 济源高级中学孔刚刚 有不少家长曾跟我说:我的孩子初中化学成绩还不错,怎么一到高中就不行了,经常考试不及格,这是为什么。针对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个调查,你认为初中化学成绩优秀、高中却大幅退步的原因是什么?对此不少学生认为是“老师讲的内容有很多在初中时根本没学过”、“高中学的内容比初中难太多”、“老师讲课方法跟初中不一样”等原因造成的。由此可见,初高中学生在知识系统、学习心态、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差异,是导致学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与过渡,已成为高中化学教学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初高中教学衔接面临的一些问题 1.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与高中课程标准的衔接处理不尽合理。 初中化学教育是启蒙化学与化学基本观念的教育,初中化学新课程提出的5个学习主题(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与社会发展)表明初中化学教育是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化学启蒙教育。它没有以高中或大学化学专业教育的预备教育为目标来选取教学内容。教学的知识内容大都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学生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必修化学,是学习化学科学核心内容的基础教育,高中化学必修模块提出的6个学习主题(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突出了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多数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以化学学科体系为线索,为化学专业学习提供基础,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化学知识。高中化学的教学内容起点高、内容多,再加上学习课时紧,学习容量相对较大,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接受的难度加大。 2.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 中考是初中教学的指挥棒,中考考什么教什么,中考不考的内容,不教或少教。不少初中老师认为,初中的主要任务是,瞄准中考,研究中考,把更多的学生送上高中,至于学生上了高中后能否适应高中学习,如何做好初高中的衔接,那是高中学校的事。而大部份高中老师并没有教过初中,不了解初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不知道学生学了什么和没学什么,由此导致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脱节。事实上无论初中还是高中,许多老师都缺乏初高中衔接意识,不够重视初高中衔接工作。 3.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 由于初中化学内容少,知识简单、易懂,教材对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要求较低,学生只要把课本的知识记下来,就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习惯了学什么、怎么学都由初中老师一手包办的模式。刚升入高中的学生总喜欢把初中那一套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照搬到高中,但由于高中的知识点有内容多、题目难、梯度大等特点。知识内容上"量"的剧增,使得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的知识信息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而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却在相应地减少,因此高中化学比初中更强调学生的自觉、主动性学习。如果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只靠死记硬背,结果往往是顾此失彼。时间一长,这些学生就会认为高中化学太难,失去学习化学的兴趣,这也是高一学生学不好化学的因素之一。 4.初高中化学教学模式方面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知识衔接和方法指导

浅析初高中语文知识的衔接及方法 第一篇:存在问题探究 高一语文第一节课;听学生吐槽:“你目前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有哪些困惑”?根据所提问题,对得到的答案作了整理,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方面: 1.对语文兴趣还不够。老师讲有趣的东西,不考;讲考试的东西,又无趣。 2.感觉初中语文老师的课挺简单有意思,但到高中容量大,就好像有些拗口。 二、学习方法方面: 3.语文没边没沿,浩如烟海,实在是老虎吃天,无处下口啊! 4.在初中语文能跟着感觉走,到高中还没有主动探索属于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于是很不适应。 5. 存在不良的语文学习习惯:书写不规范,字体不端正,文面意识比较差,成绩好的学生比较突出。 6.课堂听课效率不高,复习不及时,课堂讲过的一些内容,或已经训练过的内容,甚至反复训练的内容,还不能掌握。 三、基础知识的学习方面: 7.初中的一些文章读得很透彻,但到高中有很多文章读不懂了,一知半解。 8.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还不够丰富,基础知识方面的选择题,错误率还比较高。 9.文言文在初中比重很少,而到高中内容就太多太难了。 10. 初中语文不学语法,高中老师老抱怨,并说将影响阅读理解的提高和作文的水平。 四、阅读方面: 11.课外阅读的面不够广泛,概括、分析、综合表达的能力比较差;文言文阅读阅读数量少,仅限于教材内的文章。对文言文阅读有畏惧心理。 五、写作方面: 12.每天的生活是单调的“三点一线”,老师却要求作文想像力丰富,有真情实感和理性深度,不知道怎么办。 13.作文审题能力比较差,跑题现象比较严重。

第二篇:应对方法浅谈 根据初高中语文学习的特点和差异,我们就以上高中语文学习存在的诸多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初高中语文教育的目标及其差异分析: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它们有如下六点差异: (一).两个阶段的目标要求的基本内容不同: 初中课程标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提出要求;高中课程标准则从“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要求。不难发现,初中的语文学习偏重积累,高中则偏重于积累基础上的运用。 (二).从培养目标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整体把握的能力”。高中语文《新课标》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因而“探究能力”的培养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任务。而教学中,应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三).从阅读能力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而高中语文《新课标》:“从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体会语言所表达的效果,对阅读材料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进行阐述,评价和质疑”。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高中语文教学能力层次由初中的理解层提升到应用,鉴赏的高度,要求与“文本对话”,深入读者内心世界。 (四).从表达能力上看: 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课外练笔不少于一万字。”而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45分钟能写600字左右的文章,课外练笔不少于二万字。”从高度上看,高中语文新课标要求:“通过写作实践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分析和综合等基本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由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的作文,由初中感性思维提高到理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无

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讲义

走进高中化学——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指导讲义 第九讲 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题型总结 1. 除杂题: 解答除杂质一类的题目时,要注意三原则;三要领;五种常用的方法。 三原则:①不引入新杂质;②不减少被提纯物质的质量;③杂质便于分离。 三要领:①根据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②确定除杂质方法;③选择适宜试剂。 除杂质思路分析方法: (1)沉淀法:加入一种试剂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沉淀,再用过滤法除去。 (2)化气法:加热或加入一种试剂将杂质变为气体逸出。 (3)置换法:利用置换反应的原理将杂质除去。 (4)转纯法:将被除去的杂质变为提纯的物质。 (5)吸收法:常用于气体的提纯。 在掌握了以上除杂质的原则、要领、方法后,解答题目时要审清题目要求,分析理顺思路且与题目要求吻合,才能准确解题。 2. 混合物的分离: (1)可溶性与难溶性物质的混合物——常用溶解、过滤、蒸发三步操作加以分离,分别得到纯净物。如:粗盐的提纯;BaSO 4和Na 2SO 4的混合物。 (2)两种物质均溶于水,但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一种随温度变化大,另一种变化不大时,可考虑——结晶法。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加以分离。如:NaCl 和KNO 3的混合物。 (3)两种物质均溶于水时,可考虑用化学方法分离。如BaCl 2和NaCl 的混合物。可将混合物先溶于水,加入适量Na 2CO 3溶液,得到BaCO 3和NaCl 溶液。 BaCl 2+ Na 2CO 3=BaCO 3↓+2NaCl 。将沉淀过滤出,洗净后在沉淀中加入适量盐酸溶液,又得到BaCl 2溶液,CO 2逸出。BaCO 3+2HCl =BaCl 2+H 2O+CO 2↑。最后分别将NaCl 溶液和BaCl 2溶液蒸发,分别得到纯净的NaCl 固体和BaCl 2固体。 注意:用化学方法或用物理方法进行混合物分离时,要区别除杂质与分离物质的不同点是:除杂质时只要求把杂质除掉、保留原物质即可;而混合物分离是几种物质用一定的方法分开,原混合物中各成分都必须保留。 3. 物质的鉴别: 鉴别是通过化学实验将几种不同特性的物质区别开来。如鉴别两瓶无色溶液哪瓶是NaCl 或KNO 3。我们只要把NaCl 溶液中的Cl -检验出来,即可认定NaCl 溶液,另一瓶则是KNO 3溶液。 (1)常见离子鉴别的特效试剂 H +和- OH :紫色石蕊试液或pH 试纸。 OH -:无色酚酞试液(可鉴别碱性溶液)——变红。 Cl -:AgNO 3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SO 42-:BaCl 2溶液和稀HNO 3——有白色沉淀。 -23CO :稀HCl 和石灰水——有CO 2↑。 -34PO :AgNO 3溶液——有黄色沉淀。 NH 4+:强碱溶液(NaOH )——有NH 3↑。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2018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2017年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材料 高一年语文备课组 一、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一)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如:是 (6)表相似的,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 (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 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1)表人称代词的,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咱们、自己、人家 (2)表指示代词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 (3)表疑问代词的,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 (二)虚词 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的,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 (2)表时间的,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 (3)表范围的,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 (4)表语气的,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

物理初升高衔接试题

初升高物理试题2013.6.29 一、选择题:( 3*24=72分) 1、下面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有( B ) A.加速度描述了物体速度变化的多少 B.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C.当加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2、关于速度与加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B.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C.加速度为零,速度也一定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对 3、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米/秒2,它意味着( B ) A.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是该秒初的两倍 B.物体在任一秒末的速度比该秒初的速度大2米/秒 C.物体在第一秒末的速度为2米/秒 D.物体任一秒初速度比前一秒的末速度大2米/秒 4、关于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 B.速度的增量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C.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D.在连续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增量都相同 5、对做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无往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D) A.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减小 B.速度和位移都随时间增大 C.速度随时间增大,位移随时间减小 D.速度随时间减小,位移随时间增大 6、一个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D) A.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4秒内的平均速度 B.第4秒内的平均速度大于第4秒末的即时速度 C.第4秒内的位移小于头4秒内的位移 D.第3秒末的速度等于第4秒初的速度 7、甲、乙两物体沿一直线同向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 t时刻, 下列物理量中相等的是 (B) A.运动时间 B.速度 C.位移 D.加速度 8、若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初速度和末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则该运动一定不是 (D)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C.匀减速直线运动D.加速度减小的运动 9、有一个物体开始时静止在O点,先使它向东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5秒钟,使它的加速度方向立即改为向西,加速度的大小不改变,再经过5秒钟,又使它加速度方向改为向东,但加速度大小不改变,如此重复共历时20秒,则这段时间内: ( C) A.物体运动方向时而向东时而向西 B.物体最后静止在O点 C.物体运动时快时慢,一直向东运动 D.物体速度一直在增大

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

初高中物理衔接试题 1.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则该块砖:( ) A.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 B.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 C. 机械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 D. 机械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 2.航天员在飞船太空轨道舱中进行体能锻炼,下述活动中可采用的是:( ) A. 举哑铃 B. 在跑步机上跑步 C. 用弹簧拉力器健身 D.引体向上 3.甲 、乙 、丙三人各乘坐一架直升飞机,他们从自己所在的飞机往外看,甲看见丙的飞机匀速上升,乙看见甲的飞机匀速下降,丙看见地面上的楼房和乙的飞机都以相同速度匀速上升,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丙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B. 甲相对于地面匀速下降 C. 甲相对于丙在匀速下降 D. 乙相对于地面匀速上升 4. 如图1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当受到水平力F 1=8N 和F 2=3N 的作用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 F 1撤去, 物体所受合力为:( ) A. 2N B. 8N C. 3N D. 0 5.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由左向右移动时,三只电表的变化情况是:( ) A. V 1增大、V 2减小、A 增大 B. V 1减小、V 2增大、A 减小 C. V 1不变、V 2增大、A 不变 D. V 1不变、V 2减小、A 不变 6.如图3所示的电路较为复杂,但采用合理 的估算,就可以计算电流表A 与毫安表mA 的示数分别为:( ) A. 0.13 、 30 B. 0.11 、10 C. 0.33 、 30 D. 0.31 、10 7. 如图7所示,电源电压U 保持不变,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压表,闭合开关S ,测得U 甲:U 乙=1:3; 断开开关S ,拆去电压表并 在甲、乙两处都接入电流表,此时I 甲:I 乙是:( ) A. 3:1 B. 1:3 C. 1:1 D. 二、计算题(共31分) 8.简易太阳能热水器的受光面积1 .4m 2 ,内装80kg 水,太阳每分 钟 辐射到1m 2面积上的热量是8× 104 J,如果60%的热量被水吸 收,问:20℃的水晒3h 后水温升高到多少摄氏度?(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 ·℃)) 图2 图3 图7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教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能够判别现代汉语的实词并灵活应用 学习过程: 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 (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 (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 (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 (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 语法特点: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不、很、非常等)修饰 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 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 (2)表发展、变化的, 如:变化、生长 (3)表存现的, 如:有、无、消失、存在 (4)表使令的, 如:使、让、叫 (5)表判断的, 如:是 (6)表相似的, 如:象、似 (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 (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 语法特点:能受副词修饰,常做谓语或谓语中心。 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 (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 (2)表事物的性质, 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 (3)表事物的状态, 如:快、慢、迅速 语法特点:大多数形容词受程度副词修饰,主要做定语、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带宾语 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 (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 (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 (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 语法特点:常与量词组合,构成数量短语充当句子成分。

初高中化学衔接练习题含答案Word

初高中化学衔接练习题 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30分。 1.近年用红外激光技术研究液氢,发现液氢中含有H3+。则H3+应该属于( )。 A.单质 B.分子 C.原子D.离子 2.核外电子数相同、所显电性和所带电量也相同的微粒称为等电子等质子体。下列各组内的两种微粒属于等电子等质子体的是() A. Na+和Mg2+ B. O2-和Mg2+ C. F-和Cl- D. Na+和NH4+ 3.意大利科学家最近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氧分子,其化学式为O4,对其说法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是由O2组成的混合物 C、O4是一种单质 D、一个O4分子由2个O2分子构成 4.食品标签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些食品添加剂的名称,以下食品添加剂中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必须严格控制用量的是() A、亚硝酸钠(发色剂) B、山梨酸(防腐剂) C、苯甲酸(防腐剂) D、维生素(营养强化剂) 5.对于化学反应A+B=C+D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盐和水,则该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若A和C是单质,B和D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若A是可溶性碱,B是可溶性盐,则C和D不可能是两种沉淀 D、若A、B、C、D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6.到高中我们将从元素原子得失电子的角度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而元素原子得失电子表现为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因此可以把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化学反应确定为氧化还原反应,据此可判断下列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CuSO4=ZnSO4+Cu B、CuO+CO高温 Cu+CO2 C、Na2CO3+2HCl=2NaCl+H2O+CO2↑ D、2KClO3 △2KCl+3O2↑ 7.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记录下列数据,其中正确的是() A、用25mL量筒量取20.06mL盐酸 B、用托盘天平称取5.25g食盐 C、用100mL烧杯量取80.5mL盐酸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盐酸溶液pH在3-4之间 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因为红磷燃烧能产生大量白烟,所以可用于制作烟幕弹 B.因为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镀在某些铁制品表面防止铁生锈 C.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常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变质 D.因为CO有可燃性,所以常用于冶炼金属 9.离子化合物一般比共价化合物硬度高,密度大,难于压缩,难于挥发,有较高的熔沸点。则下列化合物中沸点最高的是() A、HCl B、H2O C、NaCl D、CO2 10.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一种液体,易分解,常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便于贮存、运输和使用,工业上常将它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 H2O2),该晶体具有Na2CO3和H2O2的双重性质。 下列物质不会 ..使过碳酸钠晶体失效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