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

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

勒:“离经叛道”的经济学家

“过去30年,经济学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最重要的革命,理查德?塞勒就是这场革命的中心人物。”曾经准确预测到金融危机爆发的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如此评价道。

下载论文网

10月9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揭晓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获此殊荣,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做出的贡献。

评委会表示,之所以将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塞勒,是看重其将心理学和经济学相结合的交叉学科研究,让经济学“更人性化”,承认其“通过探索有限理性、社会偏好和缺乏自我控制的后果,展示人脑思维特点如何系统性地影响决策和市场结果”。

在塞勒看来,“经济主体是人”,而人并非严格按照理性作出决策,外界认识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与此相呼应且颇为有趣的是,在被问及想要如何使用这笔约合85万英镑的诺贝尔奖奖金时,72岁的塞勒调侃道,为了与他的研究成果保持一致,要“怎么不理性怎么来”!

“非主流”:喜爱研究反常现象、批判理性行为

1945年,理查德?塞勒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曾先后在

罗彻斯特取得文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执教于罗彻斯特大学和康奈尔大学,1995年起任芝加哥大学商业研究生院行为科学与经济学教授、决策研究中心主任至今,同时兼职于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

殊不知,隐藏在这份学术气息浓厚、中规中矩简历背后的,是塞勒一颗叛逆又不安分的心,因为他希望能探索人类不合乎经济理性假定的各种行为。

塞勒喜欢收集自己生活中遇到的反常现象。比如,他邀请朋友到家中吃饭,端出一大碗腰果让大家餐前先垫垫肚子。不过5分钟,大家就吃了大半碗,再吃下去的话就会影响吃饭时的食欲。于是,塞勒拿走了那碗腰果,藏在厨房里,每个人都很高兴他这样做。拿走腰果,朋友就没有多吃的选择了,可是对经济人而言,选择越多越好。于是塞勒在同事的帮助下?ν硌缰醒?果插曲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人由两种心理控制,一种希望获得立即满足,另一种理智地权衡现在与未来。

再比如,李先生的妻子给他买了一件很贵的羊绒衫当作圣诞礼物。李先生之前在店里看到过这件羊绒衫,但觉得它的价钱太高,买下来的话实在太奢侈了。但是当妻子把它作为礼物送给他时,他却很高兴。

塞勒曾想将这些收集到的反常例子以“人们做的蠢事”为题写一篇学术论文。

他还认为,一些传统的经济学理论假设存在着缺陷:个人在所有经济现象分析中均被假设成是理性和自利的,同时会尽可能地追求最大利益。但是,现实中的个人往往依靠直觉来解决问题,就算人们谨遵各种假设,也会经常犯错误。个体之间千差万别,不可能用一个假设束缚住所有个体。毕竟,人们还会选择无私地牺牲掉自己的利益来进行慈善捐赠。因此,人既不完全自利,也不完全自私,只是个非完全理性的个体。

然而,行为经济学曾不为主流所容,塞勒也长期被视为“学术叛徒”。1980年,他完成第一篇学术论文《消费者选择的实证理论》,被六七种重要期刊拒之门外,并且审稿人意见一般都是些尖刻的评论。如今,这篇文章却在2014年成为相关领域中被引用居首的经济学论文。

三十多年过去,行为经济学从小众“歪理”,成为经济学研究的新典范,曾经被认为“离经叛道”的塞勒如今已经是美国经济委员会主席。

首提“禀赋效应”:人们一旦拥有了某物,再放弃它就很难了

塞勒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先发给被试者一个茶杯,并用巧克力去交换茶杯,结果人们都不愿意放弃茶杯。反过来,先发给被试者一块巧克力,再用茶杯去交换巧克力,结果发现人们也不愿意放弃巧克力。被试是随机抽取的,按理说不

应该存在着系统性的偏好偏差,为什么在前一次中他们钟爱茶杯,而在后一次实验中他们却钟爱巧克力呢?

原因就在于“禀赋效应”的存在,这一概念由塞勒首次提出。他在自己所著的《“错误”的行为》一书中解释道:“用经济学家的行话说,你拥有的东西属于你的一部分禀赋;与你即将拥有的那些东西相比,你更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中国人所谓“敝帚自珍”,也是这个道理。

不过,“禀赋效应”的提出对于传统经济学的挑战是很大的。例如,它直接挑战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根据科斯定理,当交易成本为零的时候,初始产权的划分并不会影响物品的最终配置状态,因为人们可以通过交换来让物品配置到对其评价最高的那个人手里。但是如果“禀赋效应”是存在的,那么初始产权的配置就显得极其关键了。

有分析称,人们拥有的像汽车、住房、股票等,也存在这种“禀赋效应”,准备出售的已有物品与自己紧密关联,是自我的一部分,定价必然高。当中小投资者买进某只股票后,即使价格已很高,也常常不愿意卖出,结果捂得时间过长,有可能坐了“电梯”,回到买价附近甚至跌破买价。

跨界多面手:对股市有一套,还参演了奥斯卡获奖电影除了在学术界的成就,塞勒还擅长于在市场上将行为经济学的理论用于实践。

1993年,塞勒和另一名教授拉塞尔?福勒基于行为金融

学理论,创建了名为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公司,专注美国小企业股,其“赢道”就是利用其他投资者的非理性买卖造成的股价偏差。正如公司网站上的标语所说,投资者都会犯错,塞勒基金公司的目的就是找出这些错误。据分析,它的选股有一个原则,就是选择因金融行为偏差而被明显低估的个股,但需要有坚实的基本面作为支撑。通俗来讲,塞勒的基金,就是爱买冷门的,被市场抛弃的,但又有价值的股票。截至2016年以前的15年,塞勒的行为价值基金实现年均10%的增长。

不仅如此,该公司旗下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只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也表现优异,从1998年12月28日成立的时候开始计算,到2017年9月底,回报率达到惊人的%,而同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涨幅为%。根据公司网站数据,该基金近10年累计收益率有%,而同期伯克希尔?哈撒韦涨幅为%。

更令人感到意外和惊喜的是,塞勒还跨界参演过奥斯卡电影。“满头银发的塞勒形象挺棒。”曾有美国媒体这样报道,认为他是一个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学者刻板印象的人。

在2016年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的电影《大空头》中,塞勒客串出演了一位经济学家,和赛琳娜?戈麦斯去了拉斯维加斯的一家赌场,向人们解释什么是“担保债务凭证”。

近日,芝加哥大学为塞勒举办的获奖庆功会上,在被问

到这一段短暂的“好莱坞生涯”时,塞勒颇为幽默地表示有点失望,因为自己的精彩演出没有被诺奖颁奖者在成就介绍中提到,但诺奖是他错失奥斯卡奖的一个补偿。

“不是诺奖”的诺奖

经济学奖是2017年诺贝尔奖中最后一个颁发的奖项。与生理学或医学、物理学、文学奖等诺奖“元老”奖项不同,诺贝尔经济学奖到1969年才首次颁奖,是诺奖中“最年轻”的奖项。

经济学奖真正的全称其实叫“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瑞典国家银行与诺贝尔基金会合作成立。其奖金出自瑞典央行的捐款,而非诺贝尔的遗产,也就是说,这是一项与诺贝尔基金会有关的“非诺贝尔奖”奖项。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3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有关人员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做的贡献。其中,有24次诺贝尔经济学奖只授予了一位经济学家,17次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经济学家,有6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由3位经济学家共同分享。

从1969年开始的近半个世纪以来,共有78人获得此项殊荣,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岁。世界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经济学家是挪威人弗里希(Ragnar Frisch)和荷兰人扬?廷

贝亨(Jan Tinbergen)。迄今为止,只有一位女性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即2009年获奖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本文转自人民网-中国经济周刊)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

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以经济治理研究一同摘取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教授克鲁格曼以在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的地域等方面所作的贡献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7年,明尼苏达大学的赫维茨、芝加哥大学的马斯金,以及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的罗杰·B.迈尔森为机制设计理论奠定基础而分享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6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就业与增长理论的著名代表人物埃德蒙·菲尔普斯,以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贡献而获奖。 2005年以色列经济学家罗伯特-奥曼和美国经济学家托马斯-斯切林,因“通过博弈论分析加强了我们对冲突和合作的理解”所作出的贡献而获奖。 2004年出生在挪威的经济学家基德兰德和美国经济学家普雷斯科特。这两位经济学家因对动态宏观经济学所作出的贡献获奖。他们的研究工作解释了经济政策和技术的变化是如何驱动商业循环的。 2003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恩格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克莱夫·格兰杰。他们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丹尼尔-卡赫内曼(拥有美国和以色列双重国籍)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丹尼尔-卡赫内曼将源于心理学的综合洞察力应用于经济学的研究,从而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维农-史密斯为实验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展了一整套实验研究方法,并设定了经济学研究实验的可靠标准 2001年三位美国学者乔治-阿克尔洛夫、迈克尔-斯彭斯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他们在“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0年美国芝加哥大学的詹姆斯-J-赫克曼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丹尼尔-L-麦克法登。他们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作出了贡献。詹姆斯-赫克曼对分析选择性抽样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丹尼尔-麦克法登对分析离散选择的原理和方法所做出的发展和贡献。”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名单及贡献 1901-荷兰科学家范托霍夫因化学动力学和渗透压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2-德国科学家费雪因合成嘌呤及其衍生物多肽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3-瑞典科学家阿伦纽斯因电解质溶液电离解理论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4-英国科学家拉姆赛因发现六种惰性所体,并确定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5-德国科学家拜耳因研究有机染料及芳香剂等有机化合物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6-法国科学家穆瓦桑因分离元素氟、发明穆瓦桑熔炉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07-德国科学家毕希纳因发现无细胞发酵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8-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因研究元素的蜕变和放射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09-德国科学家奥斯特瓦尔德因催化、化学平衡和反应速度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0-德国科学家瓦拉赫因脂环族化合作用方面的开创性工作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1-法国科学家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和钋,并分离出镭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2-德国科学家格利雅因发现有机氢化物的格利雅试剂法、法国科学家萨巴蒂埃因研究金属催化加氢在有机化合成中的应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13-瑞士科学家韦尔纳因分子中原子键合方面的作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4-美国科学家理查兹因精确测定若干种元素的原子量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5-德国科学家威尔泰特因对叶绿素化学结构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6-1917-1918-德国科学家哈伯因氨的合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19-1920-德国科学家能斯脱因发现热力学第三定律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1年补发)1921-英国科学家索迪因研究放射化学、同位素的存在和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2-英国科学家阿斯顿因用质谱仪发现多种同位素并发现原子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3-奥地利科学家普雷格尔因有机物的微量分析法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4-1925-奥地利科学家席格蒙迪因阐明胶体溶液的复相性质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6-瑞典科学家斯韦德堡因发明高速离心机并用于高分散胶体物质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7-德国科学家维兰德因发现胆酸及其化学结构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8-德国科学家温道斯因研究丙醇及其维生素的关系获诺贝尔化学奖。 1929-英国科学家哈登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研究、瑞典科学家奥伊勒歇尔平因有关糖的发酵和酶在发酵中作用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0-德国科学家费歇尔因研究血红素和叶绿素,合成血红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1-德国科学家博施、伯吉龙斯因发明高压上应用的高压方法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32-美国科学家朗缪尔因提出并研究表面化学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3-1934-美国科学家尤里因发现重氢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5-法国科学家约里奥·居里因合成人工放射性元素获诺贝尔化学奖。 1936-荷兰科学家德拜因 X射线的偶极矩和衍射及气体中的电子方面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4)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1969—2014) 获奖时 年份获得者(国家)得奖原因所在机构领域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Field award 1969 朗纳·弗里施 Ragnar Frisch[2]他们建立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挪威奥斯陆大学计量经济学(挪威)济过程,前者是现代经济学的 简·丁伯根 Jan Tinbergen[3] (荷兰) 奠基人之一,后者是全综合性 宏观经济模型的首创者。 荷兰经济学院(The Netherlands School of Economics) 计量经济学 1970 1971 1972 1973 1974 保罗·萨缪尔森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 济理 Paul A. 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Samuelson[4]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MIT) (美国)部领域 西蒙·库兹涅茨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 Simon Kuznets[5]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美国哈佛大学(美 国)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约翰·希克斯 John R. Hicks [6] (英国) 万灵学院(牛 津大学) 肯尼斯·约瑟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 夫·阿罗和福利经济理论 Kenneth J. 美国哈佛大学 Arrow[7] 美国) 华西里·列昂惕 夫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 Wassily 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美国哈佛大学 Leontief[8]运用 (美国) 纲纳·缪达尔 Gunnar Myrdal[9] (瑞典)弗里德里希·奥他们深入研究了货币理论和经古斯 特·冯·哈耶济波动,并深入分析了经济、数据暂无克社会和制 度现象的互相依赖 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 [10] (英 国) 一般均衡理论, 局部均衡理论 经济增长, 经济史 一般均衡理论, 福利经济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 宏观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其主要贡献(1969—2015)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来 诺贝尔经济学奖(The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并非诺贝尔遗嘱中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Nobel economics prize),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1969年(瑞典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扬-廷贝亨共同获得,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等人均获得过此奖。 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将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2日13时(北京时间12日19时)举行。 经济学奖并非根据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所设立的,但在评选步骤、授奖仪式方面,与诺贝尔奖相似。奖项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一次,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给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今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0万美元)。 “诺贝尔经济学奖”历届获奖者名单 从1969年至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已经颁发了47次,获奖者人数达76人,其中包括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弗里德曼。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主要贡献: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年 保罗·安·萨默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主要贡献: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 西蒙·库兹列茨(SIMON KUZNETS )美国人 主要贡献: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主要贡献: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 ASSIL Y LEONTIEF)苏联人 主要贡献: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冯·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澳大利亚人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70】 LuisLeloir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70】LuisLeloir Facts name: LuisLeloir Paris, France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Institute for Biochemical Research, Buenos Aires, Argentina 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discovery of sugar nucleotides and their role in the biosynthesis of carbohydrates." Prize share: 1/1 Life Work Carbohydrates, including sugars and starche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life processes of organisms. Luis Leloir demonstrated that nucleotides - molecules that also constitut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DNA molecules - are crucial when carbohydrates are generated and converted. In 1949 Luis Leloir discovered that one type of sugar's conversion to another depends on a molecule that consists of a nucleotide and a type of sugar. He later show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carbohydrates is not an inversion of metabolism, as had been assumed previously, but processes with other steps. Carbohydrates, including sugars and starches, are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the life processes of organisms. Luis Leloir demonstrated that nucleotides - molecules that also constitute the building blocks of DNA molecules - are crucial when carbohydrates are generated and converted. In 1949 Luis Leloir discovered that one type of sugar's conversion to another depends on a molecule that consists of a nucleotide and a type of sugar. He later showed that the generation of carbohydrates is not an inversion of metabolism, as had been assumed previously, but processes with other steps.

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

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北京时间13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保罗·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奖委员会授予他的颁奖词是,因为其在贸易模式上所做的分析工作和对经济活动的区位理论的贡献,使他能够获此殊荣。 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3名美国经济学家,以表彰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所作的贡献。 2006瑞典皇家科学院9日宣布,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EdmundS.Phelps),以表彰他在加深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方面所做的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委会指出,费尔普斯的研究对于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和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的影响。 [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数学研究院教授罗伯特-奥曼(Robert J. Aumann)和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托马斯-谢林(Thomas C. Schelling)因在博弈论方面的贡献共同分享了这一殊荣。 瑞典诺贝尔基金会官方网站透露了近2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名单及其主要贡献(即获奖理由): [2004年] 挪威经济学家芬恩-基德兰德(Finn E. Kydland)和美国经济学家爱德华-普雷斯科特(Edward C. Prescott) 获奖理由:在动态宏观经济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2003]罗伯特·恩格尔(Robert F. Engle)和克莱夫·格兰杰(Briton Clive WJ Granger)

发明了处理许多经济时间序列两个关键特性的统计方法:时间变化的变更率和非平稳性。 [2002]丹尼尔-卡恩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丹尼尔-卡恩曼“将来自心理研究领域的综合洞察力应用在了经济学当中,尤其是在不确定情况下的人为判断和决策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弗农-史密斯“建立了实验室实验,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经验经济分析中,尤其是在选择性市场机制的研究中获得了突出成就。” [2001]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A.Akerlof)、迈克尔·斯彭斯(A.MichaelSpence)和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E.Stiglitz)对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进行分析领域所作出的重要贡献[2000]詹姆斯·赫克曼( JAMES J. HECKMAN) 丹尼尔·麦克法登( DANIEL L. McFADDEN) 在微观计量经济学领域的贡献。他们发展了广泛应用于个体和家庭行为实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1999]罗伯特·门德尔(ROBERT A. MUNDELL) 他对不同汇率体制下货币与财政政策以及最适宜的货币流通区域所做的分析使他获得这一殊荣。 [1998] 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 对福利经济学几个重大问题做出了贡献,包括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穷标准的定义、对匮乏的研究等。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

历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名单(值得敬仰,值得珍藏)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是为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而颁发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是授予那些在经济科学研究领域作出重大价值贡献的人。 经济学奖的评选标准与其他诺贝尔奖的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于每年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纪念日)举行颁奖仪式,奖品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支票(09年约为140万美元)。以下即为历年获奖情况: #1969年(第六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拉格纳·福李希(挪威)、简·丁伯根(荷兰) #1970年(第七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保罗·萨缪尔森(美国) #1971年(第七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西蒙·库兹涅茨(美籍俄国人) #1972年(第七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约翰·希克斯(英国)、肯尼斯·阿罗(美国) #1973年(第七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华西里列昂惕夫(美籍俄国人) #1974年(第七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奥地利)、刚纳·缪达尔(瑞典) #1975年(第七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列奥尼德·康托罗维奇(前苏联)、加林·库普曼斯(美国) #1976年(第七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弥尔顿·弗里德曼(美国) #1977年(第七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哥特哈德·俄林(瑞典)、詹姆斯·米德(英国) #1978年(第七十八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赫伯特·西蒙(美国) #1979年(第七十九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威廉·刘易斯(美籍英国人)、西奥多·舒尔茨(美国) #1980年(第八十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劳伦斯·克莱因(美国) #1981年(第八十一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詹姆斯·托宾(美国) #1982年(第八十二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乔治·斯蒂格勒(美国) #1983年(第八十三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罗拉尔·得布鲁(美国) #1984年(第八十四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理查德·斯通(英国) #1985年(第八十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弗兰克·莫迪利安尼(意大利) #1986年(第八十六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詹姆斯·布坎南(美国) #1987年(第八十七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获奖者:罗伯特·索罗(美国)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95】 MarioJ.Molina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95】MarioJ.Molina Facts name: MarioJ.Molina Mexico City, Mexico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IT), Cambridge, MA, USA Prize motivation: "for their work in atmospheric chemistry, particularly concerning the forma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zone." Prize share: 1/3 Life Mario Molina was born in Mexico City and wanted to be a chemist from childhood. He attended a boarding school in Switzerland from age 11, since it was considered important for a chemist to understand German. He later studied to become a chemical engineer in Mexico before continuing his work in Europe and in Berkeley, Califor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His time at Berkeley was stimulating, and it was there he discovered how freons damage the ozone layer. Mario Molina currently works in San Diego, Californi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in Mexico. He is married to Guadalupe Alvarez and has a son, Felipe, with former wife Luisa Molina.]]>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91】 RichardR.Ernst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介绍【1991】RichardR.Ernst Facts name: RichardR.Ernst Winterthur, Switzerland Affiliation at the time of the award: Eidgen?ssische Technische Hochschule (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urich, Switzerland Prize motivation: "for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ethodology of high resoluti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Prize share: 1/1 Life Work Protons and neutrons in the atomic nucleus behave like small spinning magnets. Accordingly, atoms and molecules assume a certain orientation in a magnetic field. This can be dislodged, however, by radio waves of certain frequenci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for different atoms. Known as resonance frequencies, these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atoms' chemical surroundings. As a result, the phenomenon can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various molecules. To accomplish this, Richard Ernst developed highly sensitive and high resolution method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Protons and neutrons in the atomic nucleus behave like small spinning magnets. Accordingly, atoms and molecules assume a certain orientation in a magnetic field. This can be dislodged, however, by radio waves of certain frequencie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for different atoms. Known as resonance frequencies, these are also affected by the atoms' chemical surroundings. As a result, the phenomenon can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various molecules. To accomplish this, Richard Ernst developed highly sensitive and high resolution methods in the 1960s and 1970s.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及主要成就

(The Nobel Economics Prize),全称是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The Bank of Sweden Prize in Economic Sciences in Memory of Alfred Nobel),通常称为诺贝尔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不属于诺贝尔遗嘱中所提到的五大奖励领域之一,而是由瑞典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其评选标准与其它奖项是相同的,获奖者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选,1969年(该银行的300周年庆典)第一次颁奖,由挪威人弗里希和荷兰人丁伯根共同获得。 历年获奖人员列表 1960s 1969年 拉格纳·弗里希(Ragnar Frisch)挪威人 (1895-1973) 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荷兰人 (1903-1994) 他们发展了动态模型来分析经济进程。前者是经济计量学的奠基人,后者经济计量学模式建造者之父。 1970s 1970年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 )美国人 (1915- ) 他发展了数理和动态经济理论,将经济科学提高到新的水平。他的研究涉及经济学的全部领域。 1971年 西蒙·库兹涅茨(Simon Kuznets )乌克兰人,后入美国籍 (1901-1985) 在研究人口发展趋势及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关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2年 约翰·希克斯(John R. Hicks)英国人 (1904-1989) 肯尼斯·约瑟夫·阿罗(Kenneth J. Arrow)美国人 (1921- ) 他们深入研究了经济均衡理论和福利理论。 1973年 华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苏联人 (1906-1999) 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该方法在许多重要的经济问题中得到运用。 1974年 弗里德里克·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奥地利人 (1899-1992) 纲纳·缪达尔(Gunnar Myrdal)瑞典人 (1898-1987)

【2019年整理】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历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及其获奖原因 1901年范霍夫(Jacobus Henricus van't Hoff,1852—1911) 荷兰人,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主-范霍夫 研究化学动力学和溶液渗透压的有关定律。 1902年E.费歇尔(Emil Fischer,1852—1919) 德国人,研究糖和嘌呤衍生物的合成。 1903年阿累尼乌斯(Svante August Arrhenius,1859—1927) 瑞典人,提出电离学说。 1904年威廉·拉姆赛(William Ramsay,1852—1916) 英国化学家,发现了稀有气体。 1905年拜耳(Adolf von Baeyer,1835—1917) 德国人,研究有机染料和芳香族化合物 1906年莫瓦桑(Henri Moissan,1852—1907) 法国人,制备单质氟 1907年爱德华·布赫纳(Edward Buchner,1860--1917) 德国人,发现无细胞发酵现象 1908年欧内斯特·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 英国物理学家,研究元素蜕变和放射性物质化学 1909年弗里德里希·奥斯瓦尔德(Friedrich Wilhein Ostwald,1853—1932) 德国物理学家、化学家,研究催化、化学平衡、反应速率。 1910年奥托·瓦拉赫(Otto Wallach,1847—1931) 德国人,研究脂环族化合物 1911年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1934)(女) 法国人,发现镭和钋,并分离镭。第一位诺贝尔化学奖女科学家-玛丽·居里 1912年维克多·梅林尼亚(Victor Grignard,1871—1935) 法国人,发现用镁做有机反应的试剂。萨巴蒂埃(Paul Sabatier,1854—1941) 法国人,研究有机脱氧催化反应。 1913年维尔纳(Alfred Werner,1866—1919) 瑞士人,研究分子中原子的配位,提出配位理论。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1年经济学奖得主

经济学奖 美国经济学家库兹涅茨因对国民生产总值和经济增长的开创性研究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1901年4月30日—1985年7月8日),俄裔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美国的G.N.P.之父”、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他在经济周期研究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历任纽约国民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教授。 介绍 第三届获奖者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GNP(国民生产总值)之父 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可以定义为这个国家向她的人民提供经济商品的能力的长期提升,这个增长中的能力,基于改进技术以及它要求的制度和意识形态的调整。 ——西蒙·库兹涅茨 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SmithKuznets), 经历 1901年4月30日,出生在沙皇统治下的俄罗斯国土上。小库兹涅茨在父母的精心照料下,在出生地哈尔科夫 市度过了幼年时代。十月革命之后,他进入了列宁格勒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1920年,库兹涅茨告别故土,只身前往异邦,考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院插班学习。 库兹涅茨在学习经济之余,对数学也有浓厚的兴趣。1923年毕业时,他获得了经济学和数学两个专业的学士学位。但库兹涅茨并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随后又考入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生院进一步学习经济学。 1924年,库兹茨涅仅用一年时间就取得了硕士学位,受到学界前辈的重视。美国制度经济学派创始人米切尔教授,对他很赏识,把库兹涅茨招到自己的门下,亲自担任他的指导老师。从此,他开始了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 制度学派创始人之一米切尔教授的学术思想,着重从社会制度的角度论述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他强调制度诸因素对经济生活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库兹涅茨继承了他的学术思想,于1925年发表了《美国零售和批发贸易的周期波动》的长篇博士论文,这集中地表达了制度学派和米切尔思想的精髓。从此,库兹涅茨正式登上学术论坛。同时,他加入了美国国籍。 1926年,经米切尔推荐,库兹涅茨来到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任职。在这里,他整天忙于处理繁杂的事务,加之制度经济学超出了传统经济学规定的研究范围,容易使人失去明确的研究对象,因此,他辞掉理事会的工作,并逐渐远离制度学派,库兹涅茨的这一决定,是他学术生涯中的转折点。此后,他利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制度学派研究方法,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新的思想体系,创立了经验统计学。 库兹涅茨认为,具体而真实的数据最能反映问题的实质,最富有说服力,所以,他利用工作之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访问了许多总经理、总会计师和经济法庭的律师,同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各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工农业生产与销售状况,从而获得几十万个真实的数据,并做了几万张卡片,为他的研究创造了好的条件。 1927年,库兹涅茨到设在纽约的全国经济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他的才华得到充分的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

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及成就 2013年尤金·法马(美国)、拉尔斯·皮特·汉森(美国)、罗伯特·希勒(美国)贡献:表彰他们对资产价格的经验分析。(完) 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理由 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的评委们表示,“可预期性”是今年获奖成就的核心。人们无法预测股票和债券在三五天内的价格,却可以预测更长期例如在未来三年至五年内的走势,这些看似矛盾却又令人惊讶的发现,正是基于三位教授的研究贡献。 评选委员会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说,20世纪60年代起,法马与几位合作者证明了股票价格在短期内极难预测,新的信息总是快速影响股价。这一发现不仅对以后的研究产生重要影响,也改变了市场惯例,世界各地涌现出的指数基金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席勒随后发现,股价短期内虽然很难预测,长期走势却可以预测。而汉森则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能够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声明说,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认知的基础。[1] 尤金·法玛(Eugene Fama,1939年2月14日-) 1939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1960年获塔夫茨大学学士学位,1964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法马被认为是“现代金融之父”,主要研究领域是投资组合管理和资产定价。其研究理论享誉经济学界和投资学界。法马著有两本专著,并发表过100多篇学术文章,包括《有效市场假说》、《证券溢价》、《盈利、投资和平均回报》等。金融市场著名的“有效市场假说”就由法马在1970年首次提出。1992年,法马与肯尼思·弗伦奇共同提出“法马-弗伦奇三因子模型”,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改进。模型基于对美国股市历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解释了股票市场的平均回报率受哪些风险溢价因素影响。 彼得·汉森(Peter Hansen,1952年出生-) 1952年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他1974年在犹他州立大学获学士学位,1978年获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1981年起在芝加哥大学任教。汉森的主要贡献是研究出一种统计方法,它适用于检测资产定价的合理性。除了在专业的计量经济学方面享有盛名外,他也是一位卓越的宏观经济学家,他的重点研究课题是金融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他逐渐将学术兴趣转向对“系统性风险”评估及其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研究。 罗伯特·席勒(Robert J. Shiller,1946年3月26日-) 1946年出生于美国底特律市,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他除了是一名专业素养深厚的经济学家外,还是著名的畅销书作家。他的畅销书《非理性繁荣》经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曾在国内风靡一时。席勒于1967年获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并于1972年获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的研究领域包括金融市场、行为经济学、房地产、公共选择等多个方面。席勒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两次准确预言金融泡沫破裂。在2000年出版的《非理性繁荣》中,他准确预言了股市泡沫。几乎在这本书开卖的同时,纽约股市出现暴跌。另外,从2003年开始他就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存在泡沫。在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前一年的2007年9月,他撰文称,美国即将出现房地产崩盘并将带来严重金融恐慌。 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尔文·罗斯(美国)与罗伊德·沙普利(美国)贡献:创建“稳定分配”理论,并进行“市场设计”的实践。 瑞典皇家科学院15日宣布,将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常任秘书诺尔马克当天在皇家科学院会议厅用瑞典语和英语宣读了获奖者名单。颁 奖声明说,尽管两位获奖者独立地进行了各自的研究,但沙普利的基本理论与罗思的实证实验相结合,产生了一个研究和改善众多市场功能的领域。今年的经济学奖实际上授予的是一个杰出的经济工程范例。随后,诺贝尔经济学奖评选委员会主席佩尔·克鲁塞尔和其他评委介绍了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他们表示,两位获奖者在不同经济主体如何匹配以及匹配形式的各种可能性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2017诺贝尔经济学奖

2017诺贝尔经济学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泰勒因对行为经济学的贡献而获奖。泰勒把心理学的现实假设融入经济学的决定分析。他研究和探索有限的理性、社会偏好及缺乏控制力的后果,并展示出这些人类特质是如何影响个人决定,以致影响市场效果。 两句话读懂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一、当经济学遇上心理学 亚当·斯密时代的经济学对人的假设还比较复杂,人除了专注专业化提高技能的“理性人”面相外,还有关心公平和正义的道德面相。经过马歇尔到萨缪尔森再到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经济学建立了一个抽象的理论体系,对人的假设也被简化成追求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在此基础上的传统经济学日益完善,但也有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注意到人类行为的复杂性,尤其是那些系统性偏离了传统理性人假设所能预测的人类行为,成了经济学要进一步发展,就不得不解释的问题。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正是基于塞勒对违反或背离“理性人假设”的人类行为的研究。国内之前将Thaler翻译成泰勒,不过我听了一下诺奖官方网站在宣布获奖者的时候,读音还是更接近“塞勒”,所以这里采用“塞勒”。塞勒是个好媒婆,一手促成了经济学和心理学的联姻,发扬壮大成了现在炙手可热的行为经济学。 塞勒当然不是一个人。为经济学找回心理学基础,至少有1978年的诺奖得主赫伯特·西蒙、2002年的诺奖得主弗农·史密斯和卡尼曼,以及卡尼曼的长期合作者特沃斯基。这些心理学家侵入经济学领地,最后迫使经济学作出改变,无非是因为他们都对“理性人”假设不满。 在理性人假设下,人人都是小说中的诸葛亮,知局限但能取最优,难怪鲁迅会感叹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似妖”。也就是说啊,“理性人”假设下的人,不太像真实世界里的人。真实的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 历届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及其成就(1960——2008)(2009-04-03 11:30:05) 1960年W.F.利比(美国人)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1961年M.卡尔文(美国人)揭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M.F.佩鲁茨,J.C.肯德鲁(英国人)测定出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63年K.齐格勒(德国人),G.纳塔(意大利人)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4年D.M.C.霍金奇(英国人)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晶体和大分子的空间结构1965年R.B.伍德沃德(美国人)对有机合成法的贡献 1966年R.S.马利肯(美国人)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 1967年R.G.W.诺里什,G.波特(英国人),M.艾根(德国人)发明测定快速化学反应技术 1968年L.翁萨格(美国人)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础研究 1969年O.哈塞尔(挪威人),D.H.R.巴顿(英国人)为发展立体化学理论作出贡献 1970年L.F.莱洛伊尔(阿根廷人)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971年G.赫兹伯格(加拿大人)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1972年C.B.安芬森(美国人)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分子氨基酸排列 S.莫尔,W.H.斯坦(美国人)从事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1973年E.O.菲舍尔(德国人),G.威尔金森(英国人)从事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P.J.弗洛里(美国人)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5年J.W.康福思(澳大利亚人)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V.普雷洛格(瑞士人)从事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反应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年W.N.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I.普里戈金(比利时人)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P.D.米切尔(英国人)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H.C.布郎(美国人),G.维蒂希(德国人)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P.伯格(美国人)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人),F.桑格(英国人)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福井谦一(日本人),R.霍夫曼(美国人)从事化学反应过程的研究 1982年A.克卢格(英国人)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H.陶布(美国人)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R.B.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J.卡尔,H.A.豪普特曼(美国人)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1986年D.R.赫希巴奇,李远哲(美籍华人),J.C 波利亚尼(加拿大人)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1987年C.J.佩德森,D.J.克拉姆(美国人),J.M.莱恩(法国人)合成冠醚化合物 1988年J.戴森霍弗,R.胡伯尔,H.米歇尔(德国人)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1989年S.奥尔特曼,T.R.切赫(美国人)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E.J.科里(美国人)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丛书》

理性与自由 作者:阿马蒂亚·森 以自由看待发展 作者:阿马蒂亚·森 正义的理念 作者:阿马蒂亚·森 身份与暴力 作者:阿马蒂亚·森 克鲁格曼经济学原理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 罗宾·韦尔斯等 国际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第八版)(上、下册) 作者:保罗·克鲁格曼等 空间经济学 ——城市、区域与国际贸易 作者:藤田昌久保罗·克鲁格曼等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作者:托马斯·C·谢林 金融学(第二版) 作者:兹维·博迪、罗伯特·C·默顿等 共同合作 ——集体行为、公共资源与实践中的多元方法 作者:艾米·R·波蒂特、马可·A·詹森、埃莉诺·奥斯特罗姆行为经济学及其应用 作者:彼得·戴蒙德、汉努·瓦蒂艾宁 金融、研究、教育与增长 作者:路易吉·帕加内托、埃德蒙德·菲尔普斯 博弈论经典 作者:哈罗德·W·库恩 理解经济变迁过程 作者:道格拉斯·诺思 交易费用政治学 作者:道格拉斯·诺思等 三万亿美元的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成本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私有化:成功与失败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 热拉尔·罗兰等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三版)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等 经济学(第四版)上下册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等 东亚奇迹的反思

作者: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等 连续时间金融(修订版) 作者:罗伯特·C·默顿 经济学中的实验室实验 ——六种观点 作者:阿尔文·E·罗思 养老金改革反思 作者:弗兰科·莫迪利亚尼 经济学中的经验建模——设定与评价作者:克莱夫·W·J·格兰杰 不确定状况下的判断:启发式和偏差作者:丹尼尔·卡尼曼等 经济周期模型 作者:小罗伯特·E·卢卡斯 通向富有的屏障 作者:斯蒂芬·L·帕伦 爱德华·C·普雷斯科特 福利、政府激励与税收 作者:詹姆斯·A·莫里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