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接下来是为大家收集了关于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一)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党的XX届六中全会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员令,强调“要推动文化与旅游、

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处于跨越发展、赶超进位历史节点的,必须抢抓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着力挖掘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促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度融合,丰富生态旅游内涵,通过文化软实力提升生态旅游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实现自治县人民政府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兴旅、品牌强旅、文化活旅,把生态文化旅游业作为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来谋划、来培育” 的工作目标。

、文化建设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㈠深化文化内涵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的需求正逐步由满足“观光休闲”向享受“文化洗礼”方向转变,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和审美享受,文化逐渐成为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力和强力支撑,二者紧密结合,必定会实现互利双赢、

共同繁荣。因此,要激起旅游者的旅游“冲动”,旅游目的地必须具有魅力无穷、独具特色的民族、地方文化,满足人们对科学、史学、文学、艺术和社会学等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提高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已经成为我县发展旅游产业的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因此,必须注重用文化的理念提升旅游业,深度挖掘文化、民俗文化、茶文化和生态文化,丰富旅游文化内涵。

㈡文化旅游的交融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抓手。现代旅游非常强调参与性,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一般观赏,更多地祈求融入旅游地的人文环境中,深度体验地域文化的“真、趣、味”。许多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既是旅游的载体,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窗口,是一个地方的“精神形象”。旅游者在欣赏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获得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传统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进一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和接受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强旅游的文化内涵开发,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㈢加强文化建设是提高旅游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有效举措。旅游文化一般都具有地域性、民族性、传承性等特点,往往为一个国家和地区所独有,具有唯一性、差异性和独特性,很难模仿和复制。因此,独具魅力的文化差异,在旅游客源竞争中将处于优势地位,易形成强有力的“排它性”竞争能力,易于创造特色和名牌效应。可通过极具特色的文化,推出一系列人无我有的旅游文化活动,以独特的民俗风情、地方特色和民间文化去吸引外地游客,提高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以及综合竞争力。

二、文化的独特魅力

民族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山川秀美、民风淳朴,这些都是发

展旅游得天独厚的文化优势和文化基础。

㈠“古文化”遗存底蕴厚重。的人类居住活动历史悠久,可 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民族民俗文物,历史文物及革命文物极为丰 富。据初步统计,仅散存在民间的各类有征集收藏价值的文物近 万件,其中国家级文物 17 件,标本文物 62 件。汉土疆界碑、 顺桥碑、兴文塔、乃见天日坊、青龙寺碉堡、白溢寨土司帅府遗 址、湘鄂西边区五县党代会会址、中国工农红军红四军军部旧址、 渔洋关市苏维埃政府旧址、晚清渔洋关古民居建筑群被纳入省、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些都是文化的无价之宝。

㈡“生态文化”蕴涵丰厚。由山得名,森林覆盖率高达 位居

全省县市区之首,被认定为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境内国家 4a 级风景区柴埠溪大峡谷风景区以“幽峡百里、奇峰三千”而美 名远扬 ; 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 3万余亩原始森林,珍稀动植 物、原始生态令人神往,被称为“中 动植物基因

库”,是世界“人与生物圈计划”组

织保护地之一, 即将成为华南虎野外放养地 ; 白溢古寨的高山绝壁、土司遗迹、 “世界之谜”暑天冰穴,给人无限神秘和向往,是国际洞穴联合 会考察研究基地 ; 名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色茶文化资源得天 独厚,丰富多彩。巍巍山,不仅养育了这方水土的居民,而且积 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这些正是都市人的向往和追求。81%, 国鸽子花的故乡”、“珍稀

㈢“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民间歌谣、故事、传说、谚语原汁原味,充满机趣与智慧。“国宝”刘德培被授予中国民间文艺首届“山花奖”终身成就奖, 位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十大民间故事家”之首; 竹枝词堪称文苑里的一朵奇葩,绚丽多姿南曲、吹锣鼓、满堂音是久负盛名的“曲坛三枝花” ; 堪称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堂戏、柳子戏、傩戏、皮影戏既原始古朴,又极富表现力。此外,民间唐祭、南曲、撒叶儿荷、打溜子、薅草锣鼓先后纳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中南曲、薅草锣鼓、打溜子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农民艺人简柏元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珍贵的民俗文化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和有效的传承。

三、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对策措施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是旅游的生命源和推动力,旅游业提质增效靠的就是文化的力量,靠的就是不断增强文化内涵。旅游业的兴盛繁荣,关键在于将各类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利用与旅游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㈠科学制定旅游文化发展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构建“生

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和部署,进一步深化对旅游形势的认识,用好用足各项优惠政策,把各类文化资源的整合与旅游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努力将打造成国内外知名,集旅游观光休闲、文化展示于一体的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在规划时,对已建成的旅游景点,要注重文物资料搜集,丰富文化内容; 对在建或拟建的旅游景点,要深挖文化内涵,进行

深度开发; 对列入规划的民间文化资源,要出台保护政策,严禁破坏原有风貌,鼓励恢复原有风格。

㈡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发展旅游文化的现实价值和潜在价值。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作为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来对待,逐步健全机制,完善保护体系。一是设立专项资金对全县造诣较高的民间老艺人进行奖励和资助,使珍贵的民间文化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二是大力宣传优秀民间艺人的事迹和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先进典型,举办民间文化艺术精品展示活动,在全县营造保护民间文化遗产的浓厚氛围。三是鼓励支持教育部门把优秀的民间文化艺术知识编成乡土教材,将民间文化艺术欣赏和技艺训练引入中小学课堂,让珍贵的民间文化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㈢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围绕“吃、住、行、游、购、娱”

做文章,把各类文化资源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整合,提高旅游产品和旅游商品的文化含量。大力发展“农家乐”,挖掘、整理传统饮食文化,推出一批乡土菜肴; 继续抓好民居改造工程,建设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风情小镇、风情村和风情街道,鼓励发展农民家庭旅馆,开发富有特色的采摘、垂钓、耕种等农事体验项目; 对风景区内古树名木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生存条件和功能作用精深研究,合力打造生态文化教育长廊; 将民间艺人请进景区,举办文艺表演,集中展示木雕、竹编、刺绣、制茶等民间手工艺,满足游客体验生活、体验文化和求知求乐的愿望。

㈣加大生态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一是采取“自己办”的方

式,重点利用“中国茶叶之乡”的优势,举办大型茶文化艺术节,让游客在领略神奇秀美风光的同时,欣赏到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提高全县旅游文化品位。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传媒记者新闻采风、拍摄旅游风光专题片,举办书画名家和文化名人现场创作、题诗作画、编写

传说故事,努力提升旅游文化的知名度、美誉度。三是采取“走出去”的方式,积极参与各类大型民间文艺比赛,加强与外地旅游文化的沟通交流,有计划地推出一批具有历史文化韵味的图书、音像等宣传推介产品,扩大旅游文化的影响力。

生态旅游的调研报告范文(二)

生态旅游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准则,并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人文生态系统,采取生态友好方式,开展的生态体验、生态教育、生态认知并获得心身愉悦的旅游方式。一篇关于生态旅游开发的调研报告范文,

为了更好地发掘、培育和推出我县有特色和亮点并具发展潜力的项目,根据州文化体制改革领导组《关于开展文化产业特色项目专项调研、规划及报告的通知》要求,我县文化体制和文化产业调研组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河西镇、旅游局、石门关景区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调研,形成了《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报告》,以供参考。

、石门关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指出:西部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就是 生态旅游,我们可以从九寨沟、香格里拉、张家界等景区对旅客 产生巨大吸引力的事例可知,生态旅游必将成为二十一世纪旅游 业的主题,石门关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其 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石门关生态状况决定了必需发展生态旅游的主题, 全县 1957 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中,除去水域、房屋、道路以及悬崖、 山石等土地外, 96.97%的土地上都有草木植被,其中:森林、灌 丛、草坡等占全县国土面积的 92.2%,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 而石门关的植被保存得最好,森林比较茂密,处于横断山半湿润 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

复杂多样,为众多特有植物的分布与分 化(变异) 中心。生态旅游最原始的含义是森林旅游,可见,石门 关得天独厚的生态状况为石门关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奠定了优越基 础。

第二,石门关处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苍山西坡之中,山势雄 观光效果较好,是天然的生态植物园,拥有各种植物 200 多 2015 多属,近万种。由于历史原因,交通阻塞,人烟稀少, 使石门关纵深处生态环境得到很好的保护,许多地方至今人迹未 至,实乃生态旅游的理想环境。

第三,石门关人文景观丰富,有距今 3000 多年的苍山崖画, 始建于明代的福国寺、玉皇阁等。明代大地理学家徐霞客、白族 学者李元阳也曾到过这里,并在《徐霞客游记》和《游石门山记》 中均有记载。

第四,石门关在古代是“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的要冲, 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必经之地。如今,随着 320 国道及大漾二级 公路相继建成** 67.2%, 伟, 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