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研究过

86团二中教研室

2010.12.25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人类带来便利,缩小了世界的距离,扩大了知识的容量,加速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理念的更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与传统文化的承袭应是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古诗文吟诵、书写的教学作为我们保持传统优势,发扬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无论是何种时候,都是应该重视的。

2、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古诗文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古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古诗文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博大精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一脉相承,符合课改课精神。

3、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校历史悠久,人文气氛较浓,全校师生参与古诗文吟诵、书写,这就为校本课程的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古诗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一般都是按国家课程规定的教授,受教材局限,一学期约两课书选学2首左右,远远满

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材中古诗文只是作为现代语文的附属,教法上大多抛弃了古代教育中倡导的“自读自悟”的合理内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鉴于古诗文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而且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如果将书写内容圈定为古诗文,统一成“古诗文书法”,则将让学生更丰富、深刻地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的深远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并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的确定,寻求校本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教学的途径。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并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实践为主,以学生情感体验为宗旨,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为目的,在古诗文吟诵与书写过程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

2、提高教师的垂范作用与课程开发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和人文素养的提高。

3、探讨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教学策略。

4、初步构建对古诗文吟诵与书写的教与学的评价方

法。

(二)研究内容

1、研究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与目标: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学校特色,提高全体师生的人文素养。

2、研究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内容的组织:向小学生推荐合适的古诗文篇目,使其和语文教材相互连接和补充,并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审美趣味;向小学生推荐古诗文书法练习的字体、用笔及书写内容,要求符合他们的审美趣味和书写能力。

3、研究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的实施:构建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4、研究古诗文吟诵与书写课程的评价策略。

四、研究过程

1、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阶段

小学语文古诗课堂教学研究是从2009年元月份开始启动。首先确定了参与研究的教师与班级,当时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和18个教学班都参与了课题研究工作。并在学生中进行了谈话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古诗词。略知一二。有的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有兴趣,因家长在这方面有所薰陶。大部分学生愿意多读多背古诗词,觉得古诗词押韵上口,节奏韵律强。少数学生能体会到古诗词的意境,领悟古诗的内涵。鉴于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老师们制定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措施:一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三是建立评价机制,让学生充分的展示与发展。

怎么激发孩子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老师们想了许多办法。讲故事激趣、介绍诗人的传说激趣、唱歌激趣、背古诗词激趣、活动激趣等。

改革课堂教学方式或方法,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爱学、乐学、好学、学好。全校20多位语文老师集体研讨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方法:预习课文,查找有关古诗的作者,时代背景,建立与文本对话的关系;学习古诗,反复吟诵体会诗意;学习古诗,借助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刺激学生感观,再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建立与诗人对话关系;拓展练习,举一反三或举三反一,再自读自背其

它若干首古诗。语文组老师们还开展上教研的活动,总结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的方法。我校青年教师袁媛上的《蚕妇》这诗古诗,老师没有一句对古诗的琐碎解释。就是让二年级学生采用各种形式的读、各种形式的吟诵,学生在读中理解。周樱老师上的《舟夜书所见》,除了让学生多种方式的吟诵,还采取了合作学产的形式,学生分小组学习,通过查,联系上下文,联系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体验,理解诗歌意境。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们除了说、不能用画、用文、用歌来表现自己学习的收获,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们还注重评价,那些激励性的语言,为学生的学习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2、古诗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研制阶段

学生学习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致高了,又引发了学校领导、老师们的思考,怎样体现学校的总体办学思路。2009年暑假,师教育局领导我校部分骨干教师们又坐在一起商议起了《小学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研究》这一课题的事,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有必要把这个课题进行扩展。作为学校校本课程开发。

(1)确定了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应达成的目标:参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关识字目标,以及背诵目标,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2)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课程设置到位:

A、时间安排到位:每天早晨吟诵赏析古诗文,每期开设35-40个课时的书法课。

①每周3 个午间乐每次15分钟的练习。

②每月最后一个星期的班队活动课集中练习、展示评析。

③1-2年级专门开设了的写字课用于学生书写,3-9年级要求各科教师严格训练学生的书写(包括1-2年级)。

B、训练安排到位:2009年下学期拟定对1-9年级的学生进行硬笔书写训练,采取外请专家讲课,校内有书法特长的教师讲课,全体教师参与的形式,把书法教学安排到位。

C、教师到位:一年级校本课程由当时担任学校教研主任的余丽媛和担任教务主任的郑学军两位教师上课。其他年级也选派了专业能力强、语文素养较高的老师担任该门课程的开发任务。

古诗词的写法归纳教案

古诗词的写法归纳教案 第17课宋词四首 答案:①他们的活跃程度②大鼠跑到另一个区域时③总数量并不算很多。 7.下面是无毒害室内装饰专修材料认证标识,整个标识全为绿色。请写出中间主体网内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中间的小房子,表示居室。屋外的植物和绿色表示天然无毒害的意思,形似植物的图案围绕在房子周围,表示对房子的装饰。整个图案和绿色的主体色调,表达无毒害装饰的主题。 ◎写法归纳 采用铺叙的手法来表现主题。 离别前,写了环境、气氛;离别时,重点描写了其难以割舍的情态;再以心理描写,想象了别后的状态。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凸显感人主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怀古、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 全词以江山之胜、英雄之业为题材,以纵横之笔将怀古、

咏史、写景、抒情融为一体,视野开阔,境界宏大,气势磅礴,格调雄浑豪迈,是豪放词的代表。在具体描写时,又有几个结合,如“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与“周郎”,是概括与特写相结合;写周瑜“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谈笑间”是概貌与细节相结合;再就是虚实结合,“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是实处虚写,而“遥想公瑾当年”,则虚处实写等等。此外,联想、夸张的手法也运用得很娴熟。 1.开头连用七组叠字,声情并茂,堪称创举。 十四字分三层意思:第一层写外在动作,第二层写所处环境气氛,第三层写内心感受。这样的开头,把诗人哀愁忧伤、惆怅迷惘的内心感受和凄清寂寞的外在环境融为一体,真切地反映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给全词定下了基调,而且铿锵有力,如珠落玉盘。真是别出心裁,出奇制胜。 2.语言浅俗自然。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等语,几乎纯属白话;“这次第”,是宋代口语。以家常语,写心中事、身边景,发肺腑情,似是信手拈来,但语浅意深,显得非常自然真挚。 借古讽今。 这首词运用借古讽今的手法,用历史事实来说明现实问题,对孙、刘的赞扬,就是对南宋统治者的指责;对刘义隆的讽刺,就是对韩侂胄的警告;在“佛狸祠下”的感叹,就是对统治者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最后作者以廉颇自比,则

古诗文写作手法和叙事方式分享

又到了我们周末分享的时间啦… 根据学姐上周的调查,很多小可爱们对古诗文的写作手法摸不到头脑,有的甚至一问就蒙,综合以上现象,学姐这里查阅了资料,做了些写作手法的总结,大家可以一起学习一下哦~ 现在活动开始了哦~ 根据大家的学习和积累,小可爱们能不能说出一些写作手法呢?大家踊跃发言,看看谁知道的最多,学姐在这里准备好给你们一批彩虹屁了~ 大家说的都很好,学姐在这里给你做了一个总结 写作方法就是写作手法,又称表现手法,可分为如下几种: 1、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可分为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等。 3、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等。 了解了写作手法的分类,大家也想知道什么样的写作手法会出现在卷子中,那我们怎么区别这些写作手法呢? 古诗词常见的表现手法:比兴、比喻、夸张、比拟(拟人、拟物)对比、烘托、衬托、渲染、铺垫、用典、想象、联想、象征、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结合、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远近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白描与工笔(细节描写)、以小见大、用典 看完这些常见的手法,那我们也想揭开它们的面纱~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他们具体都是什么~ 1、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直抒胸臆:直率地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与它相对应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即间接抒情) 2、工笔(细节描写):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3、以小见大指写的是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4、比兴所谓比,就是比喻,比拟。所谓兴,就是在诗的开头“先言他物”,以引出后面的正文。如《孔雀东南飞》的开头就是运用了兴的手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从孔雀因顾恋配偶徘徊不前的情形,引出仲卿和兰芝的不忍分离又不得不分离,最后双双徇情的故事。 5、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 6、象征通过某一具体事物,由此联想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某种精神、品质或者思想感情(它有一个由具体——抽象的过程) 7、托物言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从中寄寓(传达)作者的某种思想,抱负或志趣。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质、思想。 8、怀古伤今: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9、借古讽今: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讽刺评论现实 以上是写作方法的全部内容,光知道写作方法是很片面的,那大家如何更加深入的了解古诗词呢?肯定首先离不开古诗词的结构即叙事方式~接下来学姐给大家准备的扩展资料,这些在我们有次分享中也提到过,今天再带大家深入了解一下 扩展资料: 古诗的叙事方式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而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 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 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

快速掌握古诗词写作要点

古诗词写作要点 (本文整理前半部分针对初学者,看了前两页基本就可以掌握诗词基本规则,后边为更复杂的技巧。) 第一课:对仗 诗的前提是联语,就是俗称的对子,所以我们先从对子开始说 1。平仄的分别: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 2。对仗 A, 词法对仗:名词对名词,颜色对颜色,方位对方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等 B, 句法结构对仗:词组结构相同,句子成分和其搭配方式相同,句子节奏相同。 C,平仄对仗:平对仄,仄对平,严格此要求的是工对,最后一个字平仄对仗的是宽对 例:上联: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下联: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第二课:诗体 四言诗(诗经体) 骚体诗(楚辞体) 乐府诗(杂言,五言,七言) 五言古诗(五言古绝,五言古风) 七言古诗(柏梁体,七言古绝,七言古风) 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曲子词(小令,中调,长调) 散曲(小令,散曲) 现代白话自由体诗 律诗,绝句,散曲,词为近体诗,以外的全为古体诗!切忌切忌,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式,古体诗没有,为自由体。具体格式后边细说。 第三课:押韵

韵表里有严格分类。需要的可网上搜索“平水韵”打印备用。 其实韵,就是拼音里的韵母,但是现在的汉语发音已经和古时候有很多不同,所以业余做诗的大可不必记这么多,可以自己按现在的语言习惯押韵 律诗和绝句,只能压平声韵。3,5,7句最后一字必须是仄声,第一句随便。律诗第三句要和第四句对仗,第五和第六也要对仗!!后边细说。 1,押运的基本样式: A,偶压法:逢双句押韵 B,连压法:句句押韵,一韵到底 C,换压法:多见古体诗和现代诗 2,押韵的忌讳: A,避免为了押韵句子意思勉强 B,避免出韵,就是韵部压错。 C,避免重韵。一字不可在韵字上出现两次 D,避免撞韵,就是在不该押韵的地方押韵 E,避免挤韵,指一句中韵母韵脚字太多,最忌韵前字和韵字同韵 F,避免轻声字押韵 G,避免同意字押韵 第四课:近体诗格律 一,近体诗的形式特征 1,句数和字数固定,(8句和4句,7言和5言) 2,只压平声韵 3,讲究平仄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出现),相对(就是对子的要求),相粘,(这个后边解释)4,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对仗”~~两句为一联 例:1234567 ,1234567(首联) 1234567 ,1234567(颔联) 1234567 ,1234567(颈联)

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古代古诗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从正文开始写,一直写到文末,不用空格。 如若文末下还有足够的空间就可以落款,落款包括摘录的古诗词题目及其作者,(一般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有你的名字和摘录的日期,如若空间不足,则可以适当省略诗词题目,就是敬录某某诗或词一首,还可省略书写的日期。 题目和作者一般是不省略的,否则就不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你也可以把落款另起一行,比正文的字略小,低于正文一个半字开始书写。 (1)书为心画。 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 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 (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 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 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 (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 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 美在于整体的和谐。 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 关于儿童怎么培养第一:科学知识方面,这个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

要的,但是要注意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不宜使用一种直接的传教方式,而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诱导和启发的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发现,去体会,去思考,去总结。 这样能够更好地锻炼儿童的思维,丰富儿童的想象力。 第二:想象力方面。 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急需开发的时期,没有受到社会各种知识和思想的束缚,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所以能够更好地通过一种诱导尽可能的开发他们的想象力,这样对儿童智力和身心的发展都有很大的作用。 例如可以通过一种家长自己讲故事或者选择一些音箱给孩子讲故事,或者也可以通过一些益智的游戏让孩子参与进来,进行互动,也能提升儿童的智力第三:儿童自身兴趣的培养。 儿童这个时期的孩子都处于不定型时期,所以家长不应该按照自己的意识和兴趣该孩子设定方向,甚至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学习,而是应该尊重孩子自身的选择,发现孩子自身的兴趣和特长,并加以诱导和支持,起到一种引导的作用。 第四:儿童财商养育:财商:本意是"金融智商",英文缩写为FQ(Financial Quotient)。 开展儿童财商养育,使儿童通过有关金钱(财富)基本知识的体验式感悟、学习与养成来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财富观和价值观,学会更好地创造财富与管理财富,增强社会生存适应能力与发展能力。

写字教学—古诗的书写

写字教学——古诗书写 教材分析: 本次书写训练编排了书写古诗的两种不同行款,分别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书写格式。《示儿》的格式是横幅,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标点符号放在字后,横幅古诗的书写内容要左右居中,落款的末字要跟前面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对齐;《登鹳雀楼》的格式是竖幅,特点是自右往左,自上往下,标点符号放在字下,竖幅古诗的书写内容要上下居中,落款的末字要跟前面四句诗的最后一个字对齐。教材不但点明了古诗书写的格式要求,还对单个字的笔画结构提出了要求,后再引导学生书写的整体性,提高书写质量。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养成认真书写、行款规范的书写习惯。 2.注重诗句的书法形式。注重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教学重难点: 注重诗句的书法形式。注重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写字。 师:人们常说:“见字如见其人。”言外之意,就是在说一个人的字写得如何,其实是可以看出这个人做事的态度。今天我们接着练习写字。 2.出示两首古诗。 (1)学生读诗。 (2)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这两首诗在书写上的不同。

(交流:第一首是横着写,第二首是竖着写。) (3)根据提示交流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根据课本中提到的书写提示(注重诗句的书法形式。注重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邀请书写最好的学生介绍书写的诀窍,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做好总结。 3.师小结:无论是横格写,还是竖格写,都要写在格子的中间,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另外要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4.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书写范例。 5.学生临摹描绘,再临写。 明确要求: (1)每一行诗句都要居中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对齐。横向书写时,顺序为从上到下;竖向书写时,顺序为从右到左。此外,还要注意笔画、结构等方面的细节。 (2)每句首字对齐,字距均匀,字字齐平,行列整齐。左右两边空档相当,不能太满,太满则气促神拘;也不能留白过疏,过疏则气懈神散。 (3)集中注意力。 (4)掌握正确的坐姿和握笔姿势。 (5)掌握正确的运笔方式。注意手指与手腕相互配合,同时运动,通过手腕的运动带动手指的运动,手指再带动手中的笔。 (6)一句话(诗)要连贯地写下来。可以先熟悉要抄写的内容,再一句一句地抄写。 (7)书写速度要均匀,不要忽快忽慢。 6.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完整word版)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9.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阅读指导写作 ) 10.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锤炼,磨砺。翻译:平生 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 . 鹤鸣》 ( 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 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 " 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 3. 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 会风 气 ) 4.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光远 大 ) 5. 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 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 (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 (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翻译:人 ) 6. 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 7.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 ( 1.自不量力; 2. 即使挑战巨大,依然有勇气尝试 ) 8.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 杜甫《前出塞九首》 ( (把握重点 ) 9. 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 ( 身居高位,更应谨慎 ) 10.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 11.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 . 李白《上李邕》 ( 可作为年轻人自我鼓励之语。翻译:孔 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 12.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 13.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 ( 创新 )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古诗名句分类一 : 善于写作 1. 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 ( 不随大流,有创新 ) 2. 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 ( 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 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 3.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 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 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 4.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 (本真、天然 ) 5.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 ( 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 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 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 6. 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7.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 8.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疑难文义的理趣 ) ( 推敲,严谨 ) ( 推敲,勤奋 ) (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

写作技巧引用古诗词

古人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古典诗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你的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妙引古诗文名句出彩 这是高考作文中最常见的方式,可引用分为局部引用和全篇引用。 (一)局部引用。就是在文章的局部位置引用古典诗文名句,如文章的标题、题记、首段和末尾等。这些地方所处的位置比较突出、醒目,容易引发读者的关注,给他们留下较好的印象。 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 “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在文章收尾处引用古典诗文,则具有画龙点睛之效,能够启人心智、升华主题,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表达效果,令读者掩卷沉思,回味无穷。如04年福建考生《照海倚天》的结尾: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流年似水,时光如电地过去,也许,只有历史才能让“无字碑头镌字满”,也许也只有历史,才能最好地诠释曾国藩在天京城破黄袍欲加身之时写尽生平心境的一句话: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高考作文素材——常用古诗文 古诗名句分类一:善于写作 1.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戴复古《论诗十绝》(不随大流,有创新) 2.天籁自鸣天趣足,好诗不过近人情。——张问陶《论诗十二绝句》(自然、真情。翻译;天上奏出的 箫声由自己演奏出来,这种乐趣真是太让人愉快了。一首好的诗要贴近人物,写出真情实感) 3.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本真。此为元好问评晋代诗人陶渊 明的诗作,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而无人工痕迹,清新真淳而无雕琢之弊)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本真、天然) 5.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杜甫《戏为六绝句》(古今皆学。不论今人、古人,清词、 丽句,有长处就要学习借鉴。杜甫的文学主张是,不能一味推崇古人,一概否定今人。对今人不应妄加菲薄,对古人也要有所继承) 6.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贾岛《题诗后》 (推敲,严谨) 7.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让《苦吟》(推敲,勤奋) 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分享,研讨。翻译:共同欣赏奇文,一起剖析 疑难文义的理趣) 9.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阅读指导写作) 10.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锤炼,磨砺。翻译:平生 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古诗名句分类二:事理哲理 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鹤鸣》(别座山上的石头,可以取来制作治玉的磨石;也可以用 来制成美好珍宝。意思可引申为"借助外力,改己缺失) 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汉乐府民歌《君子行》(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 3.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汉乐府民歌《城中谣》(讽刺了上行下效而造成的迫求时髦的不良社 会风气)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 光远大) 5.人事有代谢,往事成古今。——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世界时刻发展变化,不可扭转。翻译:人 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 6.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孟浩然《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万物兴败自由规律) 7.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韩愈《调张籍》(1.自不量力;2.即使挑战巨大,依然有勇气尝试) 8.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把握重点) 9.功高成怨府,权盛是危机——王迈《读渡江诸将传》(身居高位,更应谨慎) 10.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世事变迁,物是人非) 11.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少年。——.李白《上李邕》(可作为年轻人自我鼓励之语。翻译:孔 子还说过“后生可畏”,大丈夫不可轻视少年人)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13.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创新)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模板

如何写作古诗词及诗词韵律 (一)律诗 律诗,五律和七律,每两句话构成一组,一共是八句四组,这四组分别是:起、承、转、合、也就是说: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的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的两句要转折,最后两句作总结。比如: 今天下雨了,我不由得想起了老朋友容若。(起,开头) 容若是我相处三年的老朋友了,我们相处一直很愉快。(承,承接上文) 但容若最近不大爱理我了,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转,转折) 不管为什么,我还是把他当朋友的,我这就去找他。(合,总结) 了解了这个律诗的章法,再读《锦瑟》就不再困难了: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开头:锦瑟有五十弦,每根弦都让我想起逝去的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承接上文:逝去的华年如梦似幻,而且春心泣血,有几多感情的悲欢。——这两句只要知道是“承接上文”的,意思便很好理解。)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转折,以意象来写情绪:我很难过,我很迷茫。)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总结:等以后回忆这些感情,“只是当时已惘然”——这话可以有两解,这里就不细论了。) 律诗分为四段,即首颔颈尾,律诗四段八句,绝句二段四句.在律诗中偶句必须押韵(即每 一联的下句)。二联和三联必须对杖,所谓对杖就是讲,词句的对偶。 关于律诗的平仄,上下句平仄相间,即是2。4。6工整,1。3。5不论。 什么是古诗词的平仄? 在上古诗词时,略讲到诗歌的平仄,今天的学生对这个很陌生,其实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为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仄,按字义解释,就是不平的意思。凭什么来分平仄两大类呢?因为平声是没有升降的,较长的,而其他三声是有升降的(入声也可能是微升或微降),较短的,这样,它们就形成了两大类型。如果让这两类声调在诗词中交错着,那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而不至于单调。古人所谓“声调铿

古诗词写作的表现手法

古诗词创作常用的艺术手法 一、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变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二、表达技巧:二、表达技巧: (一)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入松(题酒肆) (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

古诗文创作常用别称(整理好的比较全)

谜语诗词联赋常用别称大全目录 饮食别称 (1) 服饰别称 (5) 日常器用别称 (6) 国名地名别称 (8) 历代人物别名 (11) 杂艺别称 (18) 乐律别称 (19) 爵位的别称 (21) 农渔工商别称 (27) 军事类别称 (28) 国名地名异名 (29) 宫廷内室人物异名 (36) 地理类异名大全 (38) 卫生类别名 (42) 禽鸟类别名大全 (43) 天文气象类别名 (48) 农作物别名大全 (49) 古代帝王的异名 (50) 建筑类异名 (52) 交通类别称 (54) 百草类别名大全 (55) 百花类别名大全 (60) 果实类别名大全 (65) 竹木别名大观 (69) 瓜菜类别名 (72) 1 / 73

谜语诗词联赋常用别称大全 饮食别称 师公(厨师的别称) 灶下养(亦省称“灶养”。厨工的辱称) 仙厨(对皇家御厨的美称) 聋灶(行灶的别称) 济馋都护(对可以解馋的美食的谑称) 元宵(汤圆的别名) 玉团(粽子的美称) 餈筒(粽子的别名) 滫食(饭的别名) 双弓米(粥的别名) 云母粥(白米粥的美称) 笼炊(蒸饼的别名) 玉柱(馒头的别名) 笼饼(馒头的古称) 灌浆(馒头的别称) 餲(寒具的别名。又称馓子。一种油炸食品。) 不托(汤饼的别名) 馎饦(汤饼的别名) 水引(亦称“水引饼”、“水引面”、“水引馎饦”。面条的别称) 骨在(羹的俗称) 琼糜(亦作“琼靡”,山芋汤的别称) 毡根(羊肉的别名) 俏冤家(熏猪耳的别称) 凤爪(对烹调过的鸡脚爪的美称) 螳螂子(鲚鱼子的别名) 河祗脯(干鱼的别名) 琼酥(酥酪的美称) 刀圭(乳酪类食物的别名) 白沙龙(宋代冯翊之地所产羊膏的别称) 玉卵(禽卵的美称) 白团(鸡蛋的别名) 白果(鸡蛋的别名) 变蛋(松花蛋的别称) 小宰羊(豆腐的别称) 白虎(豆腐的别名) 犁祁(亦作“黎祁”。豆腐的别称) 白玉板(豆腐干的别名) 草创刀圭(乳腐的别名) 香盐(盐的美称) 海砂(食盐的别称) 咸鹾(盐的别称) 马思哥油(酥油的别名) 八珍主人(酱的别称) 百岁羹(切细的腌菜或酱菜的俗称) 小耗(恶醋的别称) 忌讳(醋的别称) 苦酒(醋的别名) 云华(茶的别称) 云脚(茶的别称) 云腴(茶的别称) 水豹囊(茶的别称) 仙芽(茶叶的美称) 先春(茶的异名) 冷面草(茶的异称) 2 / 73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研究过 程 86团二中教研室 2010.12.25

“古诗文吟诵与书写”校本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1、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人类带来便利,缩小了世界的距离,扩大了知识的容量,加速了教育方式方法的变革,促进了人们理念的更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积累和人文素养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普及与传统文化的承袭应是相辅相成,共同繁荣,共同进步的。古诗文吟诵、书写的教学作为我们保持传统优势,发扬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无论是何种时候,都是应该重视的。 2、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几千年的文学之宗是诗。诗是浩瀚的中华文化的沉沉载体。古诗文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瑰宝,古诗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优美的意境,高雅的情趣,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学生通过吟诵、书写古诗文感受到中华古典文化博大精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健全的人格和高雅的审美情趣。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一脉相承,符合课改课精神。 3、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我校历史悠久,人文气氛较浓,全校师生参与古诗文吟诵、书写,这就为校本课程的的开发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古诗文教学现状:当前小学古诗文教学,一般都是按国家课程规定的教授,受教材局限,一学期约两课书选学2首左右,远远满

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教材中古诗文只是作为现代语文的附属,教法上大多抛弃了古代教育中倡导的“自读自悟”的合理内涵。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鉴于古诗文所蕴涵的丰富内涵,而且书法作为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艺术,如果将书写内容圈定为古诗文,统一成“古诗文书法”,则将让学生更丰富、深刻地从中受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的深远影响。 二、课题研究的对象和主要方法 课题研究的对象:本校全体学生。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并付之于行动,在教学实践基础上验证、修正教学行为并充实或修正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通过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组织形式、实施过程的确定,寻求校本课程及校园文化活动与弘扬民族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新形势下教学的途径。

古诗词动静结合写作手法

古诗词动静结合写作手法 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其地位不可小觑。为大家整理了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希望大家喜欢。 古诗词鉴赏的表现手法: 一、动静结合的定义 所谓的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事物是动态的,有的事物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 二、动静结合种类 动静结合的种类:一是动静组合式;二是以动写静;三是以静写动。 (一)动静组合式 就是作者在描绘某个画面,或营造某种意境时,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是动态的事物,有的是静态的事物。 例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作者所刻画的画面中,“黄鹂”、“白鹭”是动态的;;一个在鸣叫;;鸣,一个在直上云天;;上。而“翠柳”、“青天”是两个不动的静物,在作者的笔下,动物和静物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灵动、唯美的意境,这种写作技巧,就是运用组合方式,将动静结合起来。 (二)以动写静 就是作者刻画的事物,在客观世界里,它实际是个静物,但在作

者的笔下,它变成了一个动的、活的事物。将原本不动的事物,写成运动的事物,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客观世界中的静物,在某种条件下,常常带给人们某种真实的动态错觉。例如:乘坐火车,透过车窗向外望,铁路两边的树木飞快地向身后跑去,真正移动的是火车,树在跑是一种真实的错觉。鲁迅写社戏时,其中描述孩子去看戏的途中,就运用了这种写法;;周围的群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向船尾远远跑去了。这种错觉,只有孩子不明白其中的原理,大人都是熟知的,在文章中加入这样的景物描写,能够凸显孩子的天真可爱和愉悦的心理,也能够表现成人童心不改的生活境界。一种原因是受人的主观影响,造成的错觉。例如:一个胆小的人,在深夜穿越森林,感觉那些根本不动的影子,都变成某种怪物,张牙舞爪的跟在自己身后。这种错觉是由人的主观认识、某种心理或某种情感衍生的。在写作中,运用这种技法,能够凸显人物的认识,或某种心理状态,或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情绪。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就运用这种写法,表现自己的豪情;;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三)以静写动 一言以蔽之,就是将原本动态的事物,写成静态的。受某种条件限制,或者从某个角度观察,有些原本是动态的事物,看起来就是静态的。例如:大海波涛滚滚,潮涨潮落,从来不曾停歇,但如果从远处遥望,或者透过飞机的舷窗俯瞰大海,大海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就会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我们感受到的海,也可能更是一个水平如镜的巨大蓝色结晶体。原本动态的大海,在我们的视野里,在我们的感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