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师大教育研究方法

浙师大教育研究方法

浙师大教育研究方法
浙师大教育研究方法

第三章文献检索与综述

一、文献检索的概念及作用

(一)定义:文献原意是指有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现在泛指有参考价值的记录知识或保存信息的一切载体。

(二)文献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除了为研究者提供内容参考外,还有下列一个或所有方面的意义:

1.更具体地限制和确定研究课题及假设;

2.告诉研究者在本领域内已做了哪些工作;

3.提供一些可能对当前研究有用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4.对研究方案提出一些适当的修改意见,以避免预想不到的困难;

5.把握在研究中可能出现的差错;

6.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材料。

——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36-37页。

7.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实质和背景,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

8.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9.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89-91页。

《教育心理学期刊》的居尔·勒温曾说过:“如果想使研究有实质性的贡献,必须把它建立在该领域充分翔实的知识基础上,而且在文章的导言中必须反映这些知识……不幸的是,我们有时收到一些调查人员所写的报告。他们完全建立在前人的,而且已经过是的研究上。我们有时还收到一些研究者的手稿,而这些研究者无视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因而文章审稿才常常质疑为什么要进行这种研究,最后文章也被拒绝发表了。”请你谈谈这句话的意思。

答:这段话反映了教育文献检索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

教育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而要做到创新必须建立在对课题研究状况的全面正确地掌握,这就需要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

因为教育文献检索有利于我们全面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情况,帮助研究人员选定研究课题和确定研究方向;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

二、教育文献的种类

文献的三种等级

【一次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专著、调查报告、档案材料等);

【二次文献】是对原始文献加工整理,具有报告性、汇编性和简明性,是对一次文献的认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题录、书目、索引、提要和文摘等);

【三次文献】是在和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及专题研究报告等

1.约翰·杜威写的专著属于()

A.一次文献

B.二次文献

C.三次文献

D.四次文献

【分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认识。根据加工程度不同,文献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一次文献是直接记录事件经过、研究成果、新知识、新技术的文献;

2.“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A.一次文献B.二次文献C.三次文献D.四次文献

【分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等级的认识。“书目”是对原始文献的加工整理,是检索工具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的答案应是B。

3.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A.索引 B.论文 C.手册 D.文摘

三次文献是在和二次文献基础上对某一范围内的一次文献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分析研究之后综合浓缩而成的参考性文献,包括动态综述、专题述评、进展报告、数据手册、年度百科大全及专题研究报告等。因此,答案应是C。

三、教育文献的收集

1、我国教育文献的信息源

文献信息源包括:机构源、人员源、物体源。

较典型的文献信息源:

北图/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data/data.htm#chinese)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

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

小木虫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bbs/

人大经济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

红军长征自由共享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bbs/

鸭绿江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

星荧学术论坛:https://www.doczj.com/doc/cf17453387.html,/bbs/

请问:了解文献信息源的目的是什么?

2、收集(教育)文献的原则、方法和途径

原则:1.计划性2.针对性3.系统性4.策略性5.预见性6.持久性

方法和途径:采购、现场收集、检索、复制下载、索取

四、文献检索

1、方法与要求

方法:顺查法逆查法追溯法(引文查找法)综合查找法

要求:全面准确专深快速

在文献检索中,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近及远、由新到旧的顺序进行查找的方法是()

A.顺查法

B.逆查法

C.引文查找法

D.综合查找法

【分析】本题的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教育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顺查法是按时间范围,以所检索课题研究的发生时间为检索点,按事件发生、发展时序,由远到及近,由旧到新的顺序查找;逆查法是与顺查法正好相反,它是由近到远,由新到旧的顺序查找。因此,本文的答案应是B。

2、文献检索的途径与过程

做书目登记:

专著:

1、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杂志:

王某某:《当代大学生科研究素养研究》,《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第几页到第几页。摘要或总结:

题目

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谁

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什么研究方法

最后得出了什么结果和结论。

五、计算机检索

途径与步骤:

1.确定检索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2、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网络和数据库情况(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等)

3、确定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4、选择适当的检索词或检索项

5、拟定提问的内容

6、上机检索

7、按检索需要调整、修正检索要求

8、处理检索结果

六、文献综述

1、文献综述的定义:

(1)把收集到的反映某一学科、某一专业或某项课题、某项研究在某一时期内的研究发展状况、研究成果的文献资料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析而写成的综合叙述。它的特点是“ 述而不评” 。

(2)对大量文献经过阅读、思考后,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再把这些看法用自己的话表达出

来。它不仅对文献的综合概括,而且在表述过程中加进了自己的评论、观点和见解。(西方教师信念述评)

2、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

标题

前言

正文:是综述的主体,没有固定的格式。

(1)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

(2)可按不同的问题综述

(3)可按不同的观点综述

结束语:存在问题、预测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3、文献综述应注意的问题

1、定好题目

2、选好资料

3、整理资料

4、用好资料

5、拟定提纲

6、认真撰写

7、审核修改

8、标明出处

4、文献检索与综述的一些技巧

首先将文献题目整理在一个WOED1文档中;

根据整理的WORD1,按顺序阅读;

每阅读一篇文章时,把其题目从WORD1中剪切下业,粘贴在一个新的WORD2文档中。然后在这个题目下,把该文档的主要观点,存在的问题,启发等记录下来。

根据引文查找法,进一步收集研究文献,列出待查文献目录WORD3。

第四讲研究方案设计

一、确定研究类型和方法

1、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要求选择方法

直观性原则

如果要考察三百多年来该原则在理论基础、基本观点和方法上的演变。

如果要考察当前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教学法有哪些经验以及问题。

如果要对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内在规律、因果关系进行研究。

2、注意各种方法的独立性及相互联系

简单选择,一笔带过

杂多列举,不分层次

混同文献研究法与历史研究法

二、选择研究对象

1、总体、样本、取样

总体,即研究对象的全体。凡是在某一相同性质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集体,当它成为统计研究对象时,就叫做总体,是一定时空范围内研究对象的全部总和。

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对总体有一定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也称为样组。

取样,是遵循一定的规则,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个体进行研究的过程。

2、选择样本的基本要求

(1)明确规定总体

“大学学习现状调查与学习指导的研究”(总体是全国的所国大学生)

“弱智儿童智能特点的研究”(总体是所有的弱智儿童)

“城市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教育的研究”(总体是城市初中学习困难的学生)

(2)取样的随机性要尽可能使每个被抽取的个体具有均等的机会

(3)取样的代表性

要尽可能使抽取的样本能代表总体

1936年美国全国新闻杂志联合会进行总统候选人的民意测验

研究某大学学生课余休闲和爱好

(4)合理的样本容量

样本容量也就是样本的大小。

描述研究、调查研究:总体的10%

相关、比较研究的满意样本每组至少30

实验研究:条件控制较严密的研究,如心理学实验,每组15人;条件控制不严密的教育实验,最好是一个自然教学班,不少于30人。

在教育研究中,样本容量越大越好。一般来说,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呈正相关,大的样本更具有代表性,其研究结果更有一般性;但从实际操作来看,要考虑实际操作中收集资料的可能性。样本容量太大,会给研究带来许多困难与不便,也可能造成更大的研究误差。在取样研究中,应根据研究对精确程度的要求和研究者在时间、人力和物力上的可能性,确定合理的样本容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样本容量的增大。

3、取样的基本方法

(1)简单随机取样

按照概率论的原理,抽样时要尽可能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基本观测单位都有均等的机会,有被抽中的可能。

(2)系统随机取样

系统随机取样又叫等距抽样、机械抽样。

抽样比率的计算公式:K=N/n

(K:抽样比率;N:指总体数;n:指样本数)

(3)分层随机取样

分层抽样也叫类型抽样,配额抽样。将总体按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层次或类型,然后再根据事先确定的样本大小及其各层或各类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提取一定数目的样本单位。

具体步骤:

首先,了解总体中各特征的差别,按特征差异分组,计算每一类别在总体中占的比例。

其次,根据各组在总体中所占比例,分配各组中每一类别的人数。

最后,从总体的不同类别的对象中按规定人数在各组中随机抽取样本。

(4)整群随机取样

把一个个整体,如学校或班级编号后用随机、机械或类型取样方法进行抽取,它不是从整体中逐个地抽取对象,而是抽取一个或几个单位整群作为样本。

三、分析研究常量和变量

1、概念

常量: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有的特征或条件。

变量:一个研究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自变量(Independent V ariable)是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如为了提高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我们就试图在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等各方面采取措施。

因变量(Dependent V ariable)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被试行为或者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如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会随学习内容、教学方法、活动方式等的不同而随之发生变化

在“不同教育水平的师生课堂交流研究”的陈述中,其中因变量是()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测量出的师生课堂交流各项指标的分数答案:D

在“学校地理分布影响初二年级学生对学校态度的研究”的陈述中,其中因变量是()A.城市 B. 城镇 C. 乡村 D.对学校态度的各项指标分数答案:D 自变量和因变量是教育研究中广泛采用的变量描述术语。自变量可影响因变量。在某种意义上,因变量取决于自变量。(课本P23)

控制变量(Control V ariable)是与某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所以又叫无关变量(irrelevant variable)

如一项关于某种教学方法影响高中生化学成绩的研究

教师、学生能力水平、学校

无关变量就是对研究结果没有影响的变量。

错误。无关变量也称控制变量,是指与特定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即除了研究者操纵的自变量和需要测定的因变量之外的所有变量。无关变量是研究者不想研究的变量,但有时侯无关变量会对因变量发生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

操作性定义

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的具体化。

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

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数

科研能力:衣阿华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

发散思维:砖的用途测试的分数。

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

2、选择自变量

自变量可以分为操纵性自变量和非操纵性自变量。

所谓操纵性自变量是指研究者可以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

如学生的能力水平,我们就可以通过智商测试加以操作。

非操作纵性自变量则是研究者无法主动加以操作的变量。

如被试的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家庭结构、父母职业等。

3、确定因变量

(1)列出该研究主要的因变量。

关于发展小学生主体性的研究

小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优化育人环境;

构建主体性发展理论

四、研究方案设计

定义:研究方案也称课题研究方案或课题研究计划,是研究的施工蓝图和工作计划。它是对某一研究课题从提出课题、实施研究到全面完成课题研究这一动态过程的系统、具体的设计规划。

(一)教育实验研究计划:

1、绪言:包括研究问题及研究假设,已有研究状况的陈述,有关文献的综述

2、研究的具体方法

3、总体和样本

4、研究设计

5、实验过程

6、数据分析的统计技术

7、时间安排

8、预算:包括人力、物力、设备及各种费用

(二)专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1)课题依据

理论上的依据和现实中的依据

提出创新之处

(2)课题研究目标

“关于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1、了解当前教师评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的现状;

2、根据所获资料分析造成教师评语偏离素质教育要求的种种因素;

3、指出教师评语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

4、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3)课题研究内容

“关于当前教师对学生评语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第一,现状调查研究。通过调查,了解当前中小学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在全面性、科学性、个性和针对性、激励性等方面的情况,了解中小学学生和家长对教师评语的反映情况。

第二,原因分析研究。分析影响教师评语的若干因素:教师的教育观念的影响;评语的使用方法和手段的影响;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的影响。

第三,对策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教师评语中不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而需要改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今后教师评语改革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例. 中学学习困难生与普通学生学习习惯的比较研究

1.对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的界定

2.学习习惯的内容研究(上课习惯、作业习惯、复习习惯、考试习惯)

3.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不同特点

4.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

1.不同性别的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研究

2.不同年级的普通学生和学习困难生在学习习惯上的比较研究

3.造成学习困难生学习不良的因素的研究

4.矫正学习困难生学习习惯的对策的研究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五个步骤:一是选择课题;二是制定研究方案;三是实施研究,搜集资料;四是整理和分析资料;五是解释结果,得出结论形成成果。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实验法等等。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课题组成员、组长、分工协作、经费预算、必要的物质保证、人员的智能保证、年龄、学术水平、经验、时间等

专题研究方案的基本构成要素

1、课题依据

2、课题研究目标

3、课题研究内容、对象

4、课题研究步骤和进度

5、课题研究策略与方法

6、课题研究的保证措施

教育实验研究

一、实验研究定义及相关的基本概念

实验研究:是为了阐明某种现象,合理地控制和创设一定的条件,从而验证假设、探究现象成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常见的概念:

1、变量: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价值或条件的特征。

2、常量:是一个研究中所有个体都具体的特征或条件。

3、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地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

4、因变量:是由自变量的变化引起研究被试行为或才有关因素、特征的相应反应的变量,它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指标。

5、无关变量(控制变量):是与研究目标无关的非研究变量。由于它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研究中加以控制。

6、前测:进行实验处理前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测试

7、后测:进行实验处理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的测试

8、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的研究对象(被试)

9、对照组(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的研究对象

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是否接受实验处理之外,其它的条件都应该相同。

10、内在效度:因变量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内在效度反映了对实验样本而言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

11、外在效度:指实验结论的可推广程度,外在效度反映了对目标总体而实验结论的真实性程度。

二、“好设计”实验的标准

1、充分的实验控制——随机性

2、不加人为修饰

3、比较的基础

4、通过数据获得充足的信息

5、无污染的数据

6、无相关变量间的干扰

7、代表性

8、省力原则

三、实验研究类型

根据变量控制的严密程度,可以分为真实验、准实验。

真实验:随机抽取和分配被试,被试具有同质性;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准实验:被试无法进行随机取样,强调对自变量进行操纵控制,对无关变量有所控制。四、实验设计

X:表示一种实验处理,即操纵的自变量水平组合。

O:表示一次观测结果。

R:表示随机分组

S:被试

G:表示组

1、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因变量、无关变量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有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派。

(1)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

实验组对照组后测设计:随机化选择被试和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两组均只有后测。基本模式:RG1 X O1

RG2 O2

(2)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

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设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对照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两组均进行前后测。

基本模式:RG1 O1 X O2

RG2 O3 O4

(3)所罗门四组设计

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两组有前测,两组无前测,一前测组和一无前测组接受实验处理,四个组均有后测。把前两种方式结合起来,是较理想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4)时间延长设计

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对照组则不给予实验处理;仅施后测,并对两组进行规定的、固定的、连续的观察。

基本模式:

RG1 X1 O1 — O2 — O3

RG2 —O4 — O5 —O6

2、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

(1)实验组对照组非对等控制仅施后测

基本模式:

G1 X — O1

G2 — O2

(2)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等控制组设计)

基本模式:G1 O1 X O2

G2 O3 O4

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设计举例

不等控制组设计:有实验组和对照组,但非随机取样;实验处理可随机指派;都有前后测。这是应用最普遍的设计。

(3)时间序列设计:对一非随机取样的被试组作周期性系列测量,在这一时间序列中施加实验处理,然后观测呈现实验变量后的一系列测量分数是否出现非连续性现象,从而推断实验处理效果。

基本模式:

G O1 —O2 —O3 —O4 —X—O5 —O6—O7 —O8

不相等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

G1 O1 —O2 —O3 —X —O4 —O5 —O6

G2 O7 —O8 —O9———O10 —O11—O 12

五、实验研究的特征与局限

特征

1、是一种科学实验活动,具有自然科学实验研究的一些特点,而有别于其他教育研究方法:(1)因果关系的推论(2)自变量的操作(3)控制无关变量

2、是一种特殊的科学实验活动,又有别于自然科学实验研究:

(1)总体上它隶属于社会科学实验范畴;

(2)在研究对象上,教育实验以人和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因而使其又具以下几个特征: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充满了情感、目的和价值的;模糊性,用整体性的观点和综合性方法处理实验变量

(3)在实验物质手段上,教育实验主要在教育和教学的自然环境状态中进行

(4)在研究方法上,教育实验更强调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局限

1、变量控制造成环境失真

2、实验可能引起负效应

3、测验误差

4、选择误差

比较研究法

第九讲定性研究

一、定义的概念意义和理论基础

1、概念:定性研究是指研究者运用历史回顾、文献分析、访问、观察、参与经验等方法获得教育研究的资料,并用非量化的手段对其进行分析、获得研究结论的方法。

特征:

1、定性研究是“整体性的”

2、定性研究是“自然式的”探究

3、定性研究是“描述的”

4、定性研究注重过程

5、定性研究是“弹性的”

6、定性研究是“人性化的

7、定性研究是“非判断的”

2、为什么要选择定性研究方法

第一,定量研究主要依赖标准式测量方法,在有限和固定设计范畴中研究教育经验和现象。而定性研究并不受先前决定的分析范畴所限制,研究更具深度和开放度。

第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资料的比较和统计方法,结果的呈现简洁。而定性研究通过个案和情境的深入,使得研究更加丰富而详尽。

第三,定量研究的研究重点在于测量工具,而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本人就是工具。

3、定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1)民族志学(2)现象学(3)符号互动法(4)诠释学

二、定性研究的一般过程

研究目的——研究的重心或计划——分析的单位(即确定“个案”是什么)——实施现场研究(通过观察访问等方法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研究资料和研究目的之间的逻辑联结)——解释研究的发现,撰写研究报告

在定性研究过程中,并不是按上面的过程一条直线进行的,而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从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作记录—分析资料—提出问题—搜集资料—作记录—分析资料……

三、定性研究中的伦理问题

柏格登(Bogdan,1983)所列的几具简明的伦理建议:

1、非常小心地收放现场记录,确定不要将现场记录留在任何人可能拿到的地方。

2、不要和其他人讨论或谈到研究内容或研究中的任何人。

3、在现场记录和最后的研究报告中,使用研究对象或场所的假名。

4、不要将所发现的任何资料,告诉可能用这些资料使研究对象困窘或受伤害的人们。

5、和研究对象有个清楚的协议,让研究对象知道他们能期望从研究中获得什么,和需要什么义务。

四、定性研究报告的写作

1、引言

研究的背景和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谁赞助了这个研究?

研究报告的呈现的框架结构是什么?

2、研究的目的或主题

研究者想了解什么?

想让读者们了解什么?

研究的目的是什么?

报告中的每一个部分如何关联到研究目的?

所研究的文化现象的主题是什么?

探究的焦点是什么?

3、相关文献

哪些观点、模式、学说和这个研究主题有关联?

研究的先前概念架构或理论观点是什么?这个研究和哪些学术领域有所关联?

过去有关此研究主题的研究发现是什么?

此研究主题和过去有关研究比较,有何相同或独特之处?

4、研究的方法或策略

(1)研究场所:为何要选择这个特定的社会场所?如何进入研究场所?

(2)与研究对象的关系:研究者如何研究对象取得接触和合作?研究对象的特征?哪些研究对象容易接近?哪些研究对象较难接近?与各种研究对象相处时,碰到什么问题?如何处理研究对象对研究者的怀疑和不信任?

(3)资料的搜集:在现场花了多长时间搜集资料?整个研究进行了多少时间?搜集资料的主要方式或辅助方式是什么?采用哪一类型的方式搜集资料?(是通过访谈、参与观察、文件搜集或其他方式)什么事情影响到搜集资料的工作等等。

(4)研究者的心境:在研究的不同阶段,研究者个人对于现场和人们有遥相呼应感觉?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个人的兴趣和价值观为何?是否经验到什么情绪上的压力?等

(5)资料的分析:如何整理和分析资料?在研究之前有哪些观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后,哪些观点发生了改变?等

5、描述和分析

现场和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或现象是怎么样?

正在描述的现象主题是什么和为什么?

研究对象持有哪些观点?

研究对象又是如何建构他们的行为?等等

6、讨论和解释

研究呈现了什么样的社会、文化或教育意义?

什么观点可用来解释描述的现象和其意义?

7、结论或涵义

研究发现了什么?

对于未来其他研究者,在研究领域或方法的建议是什么?

访谈法

一、概念

研究性的交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

访谈与日常谈话有什么区别?

目的性不同;身体接触程度不同;对内容的重复要求不同;语言的把持程度不一样;对内容的理解细节的探究不一样;对沉默的允许度不一样;结束的方式不一样

二、访谈的类型

结构式访谈

非结构式访谈

半结构式访谈

三、访谈的进行

1、设计访谈提纲,而且提纲要注意分类,每一类下再分小项,提纲要细致。

2、与受访者协商有关事宜:时间、地点、访谈时间长度、访谈次数(三次为宜)、录音等。如果访谈者不同意你使用录音机,那你必须速记。

3、实事求是、有效的态度。访谈过程中态度一定要友好,取得回答者的信任,但我们也不能跟被访者好得“像朋友似的”,以为谈得越投机越好。这也不行。

4、研究者在访谈期间最好作仔细的访谈日记,在日记上列出每次访谈讨论到的主题,这些记录有助于访谈进一步深入。

四、访谈问题的类型

第一类是描述性问题(“你能不能告诉我你在办公室做些什么事?”)

第二类是有结构的问题(“转入你的学校需要经过哪些阶段?”)

第三类是对照的问题(“X老师与Y老师之间的有什么区别”)

五、访谈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如何有效地“提问”?

(1)提问应让受访者感到轻松、愉快、有意义。

(2)提问时尽可能使用简单的句子,不要连续问“是”“不是”的封闭型问题。

(3)受访者如果对某一个话题敏感,应该开启新的话题,然后再等待时机回到原来的话题。

2、何谓真诚地“倾听”

(1)访谈者应该始终扮演学习者的角色,真诚地倾听受访者的讲话,避免反驳和盘问对象。(2)访谈者最好不要轻易打断对方的讲话,不要突然更换话题。

(3)访谈者应比对象谈得少,一般而言,访谈者谈得越少,所获信息就越多。

(4)有时候,倾听是对沉默的容忍,这时就不要简单地打破沉默。

3、如何有效地“追问”?

追问是指研究者就受访者所说的某一件事、观点、概念或其所使用的词语做进一步的询问。

4、如何有效地“过渡”?

(1)问题由浅入深、由简入繁

(2)适当的转换问题,调整节奏

(3)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衔接自然流畅

一个进行得比较流畅的访谈,我们所提的问题相互之间在内容上应该有比较一致的联系。在一个完整的访谈记录中应该可以看到一条贯穿访谈全过程的内容线,而将这条线连起来的是一个一个的提问。

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衔接应该自然、流畅,与前面受访者的回答在内容上有内在的联系。

访谈问题应该以受访者的思想作为起承转合的主线,问句的构成应该使用受访者自己使用过的词汇和造句方式。

如果我们顽固地坚守自己事先设计好的访谈,不管对方说什么都定期地将自己的问题一个一个地抛出去,那么这个访谈不仅在形式上会显得十分生硬、僵化,而且在内容上也没有内在的生命。

5、访谈中的记录

语言信息

非语言信息

6、访谈中的回应

回应指的是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对受访者的言行作出的言语和非言语反应。

回应的方式:认可、重复、重组、总结、自我暴露、鼓励

7、非言语行为的运用

访谈者:点头、微笑等表情动作激起受访者的谈话兴趣

受访者:目光空洞、心不在焉,对问题答非所问,坐在椅子上反复扭动等

总之,我们将自己放到与对方情感和思想的共振之中,用对方的语言和概念将访谈的问题像一串珍珠似的串起来,那么这个访谈便不仅会如行云流水,而且会展现出自己生动活泼的生命。

六、访谈的结束

1、控制访谈时间

2、把握好结束访谈的时机

3、对受访者表示谢意

七、访谈法的优缺点(课本127页)

(1)优点

(2)缺点

八、访谈的原则和规范

访谈原则:

1、访谈开始时要向对方申明保密原则,解除被访谈对象的疑虑;

2、访谈中不得泄露其他访谈对象的观点,防止串话或误导

3、总结中不要过于强调被访谈者姓名

4、平时玩笑时不要引用访谈作息,以防隔墙有耳

5、笔记本要妥善保存,不要随便放置,防止丢失或泄露

规范:

1、项目工作期间要着正装,男士穿西服或衬衫,女士穿套装、套裙等,不得穿奇装异服,仪表、仪容要整洁。

2、举止得体,言谈文明。与被访谈者见面时要主动递上名片,介绍自己时既要自信,又不可以夸大。

3、尊重被访谈者当地的风俗、习惯。

在语言方面:

禁语:

“你说的不对”;“你听我的”;“你根本就不懂”;“你连这都不懂”

常用语:

“我不赞同你的观点,我的观点是……”;“我们讨论的前提是……”;“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先沟通一下概念”

在听时,忌轻易打断受访者的谈话;戒急用忍,容许沉默。回应中,忌论说,忌评价。记录时,语言要具体、清楚、实在。

第十二讲行动研究法

一、行动研究的概念

严格地说,行动研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研究方法,而是一种教育研究活动,是一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密切结合本职工作综合运用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以直接推动教育工作的改进为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二、教育行动研究的产生与发展

行动研究一词最早是柯利尔(J.Collier)于1933年至1945年间任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时,曾安排事务局内、外人士共同合作研究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时提出的。他认为,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应用,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他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

20世纪50年代,由于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前院长科里等人的倡导,行动研究进入了教育研究领域,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家长以及社区内支持教育的人都参与到了对学校教育的研究之中。

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因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领域十分兴盛,技术性的“研究—开发--普及”(RDD)模式逐步占据统治地位,行动研究曾经沉寂一时。

20世纪70年代,经艾略特等人的努力,行动研究在西方社会再度崛起,特别是在教育研究领域。

行动研究在中国(大陆)

1982年行动研究的概念引入我国

1990年才有系统介绍

1995年前后开始了较系统的反思与研究

代表人物及研究:

刘良华:《“偏见”支持下的“行动引起反思”》

《在行动中求知》

《重构知识观》

霍秉坤:《课程行动模式之探讨》

王建军:《课堂行动研究》

汪霞:《课程行动研究:理念、基础与需要》

张民选:《行动研究与课程教学改革》

典型的教学实验有:

华东师大:青浦县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研究

北京师大:行动研究课程(外语系)

东北师大:中学德育行动研究

三、行动研究的特征

1、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

行动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为了实践本身的改进。

为行动而研究的旨趣要求行动研究是一个不间断的螺旋、循复的过程。

2、对行动的研究(research of action)

“对行动的研究”表明行动研究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形式,让教师明白他的行动“意味着什么”。

“对行动的研究”把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

3、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

在行动中研究就是在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中研究,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

在行动中研究使得行动过程实际上成为教师的一个“学习过程”。

4、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行动研究的主体是教育实践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

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

适用范围:

1、适用于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

2、适用于中小问题而不是宏观问题的研究

3、主要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是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

四、行动研究的优点和局限

1、优点

(1)适应性和灵活性。

行动研究简便易行,较适合于没有接受过严格教育测量和教育实验训练的中小学教师。

行动研究允许边行动边调整方案,可以不断修改,经过实际诊断,可以增加或取消子目标。实验条件的控制比较松缓,注重实际的教育环境,较有利于在教育这样复杂的研究现象和领域内进行

(2)评价的持续性和反馈的及时性。

行动研究强调评价的持续性,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整个研究过程。

反馈的及时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及时总结反馈,使教育实践与科学研究处于动态结合与反馈中;二是一旦发现较为肯定的结果,便立即反馈到教育实践中去。

(3)较强的实践性与参与性。

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教育研究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行动。参与性体现在典型的行动研究中,研究人员由专职研究人员、行动领导和第一线教师联合构成,研究人员直接或间接参与方案的实施。

(4)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使用。在较成功的行动研究中,可汇集多种研究方法的使用。理想的行动研究法应是多种科学研究方法的灵活和合理的使用

2、局限性

由于其非正规性而缺少科学的严密性,在实际研究中,不可能严密控制条件,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不够。

五、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

作为行动研究,整齐划一的行动研究模式是不存在的,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来讲,无论哪一种对行动研究的理解,都包含3个环节。

第一:计划

明确问题、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1、明确问题

主要指这个问题来自哪里?

(1)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2)理论学习受到的启发;

(3)他人成功经验的启示;

(4)通过社会调查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1)我们遇到的是一个什么问题?是教学方法问题,还是学生心理问题?是课堂纪律问题,还是学习动机问题?等等。

(2)这个问题是普遍的还是特殊的?

(3)这个问题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社会大环境、班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心理)(4)这个问题的存在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什么可能的影响?

3、制定计划

(1)预期所要达到的目标(目标的陈述要可见可行)

如要提高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注意持续时间、课堂参与程度、提出疑难的数量、课后的自学时间等

(2)对解决问题试图改变的因素

一般而言,为了便于分析研究结果,一次改变的因素不宜太多。

如要提高学生对某门学科的学习兴趣

要改变的因素:改变教学内容的呈

现形式

改变教师的语言风格

改变学生座次的安排

(3)具体行动的步骤与时间安排

灵活、暂时性和尝试性

(4)本研究涉及到的人

校长、其他教师、家长、学生等,计划要考虑如何处理与这些人的关系?如何与他们交流?第二:实施

1、行动

教师按计划付诸行动时,要充分考虑到现实的因素,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2、对行动的观察

对行动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收集有关资料。经常用到的方法有:观察、访谈和问卷、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教师自己的个人资料

(1)观察:

同事之间相互帮助观察;邀请专家观察;让本班学生观察和记录;教师本人观察;录音、录像观察分析

(2)访谈与问卷

访谈所获得的资料未必能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但能获得对于课堂教学问题的背景、成因、过程及影响的比较深刻的理解。

问卷是获得比较客观的、数量化的材料的重要手段。

(3)个人资料收集与记录

学生的个人资料:家庭背景、简历、以往成绩表现、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

教师的个人资料:

对某堂课或某个单元的设计

实施情况

实际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的观察与分析

第三:反思

1、问题界定是否明确

2、行动的操作定义是否清楚?

3、研究计划是否周详?

4、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

5、资料收集与记录是否详尽无误?

6、研究的信度与效度如何?

7、资料的分析与解释是否慎重恰当?

反思是行动研究第一个循环周期的结束,又是过渡到另一个循环周期的中介。

反思包括:整理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三个环节:计划、实施、反思

六、教育行动研究的要求

要做到1、3、4

首先,要紧紧围绕“1”个中心,即以人(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为中心。

教师要关注学生,研究学生,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教师也要不断获取“如何教”的知识和能力,促进自身专业的发展。

其次,“3”指的是三个结合。做到实践、研究、反思相结合。

最后,“4”指的是教师写作的4种基本形式。教学后记、教育日记、教育案例、教育随笔,使写作成为教师的一种需要和爱好。

行动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建立行动研究法和其它研究方法结合的模式,可以在其它研究到一定程度后实施行动研究,也可以在行动研究取得一定成效后,再采用实验等方法,进一步探索教育规律,使各种

方法相互间取长补短。

2、参加行动研究者,应具备相应知识和能力,要有科研精神和正确态度,会利用各种资料,做到先理解后操作,以减少盲目性。

3、研究的目标,定位不要过高、理论性不要过强,重点是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素质,研究方法上从实际出发,不受束缚。

4、要提高行动研究的科学性、规范化,多争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以提高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

七、教育行动研究法应用训练

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行动研究

(一)计划

1、发现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偏低、阅读速度慢。

多年养成的习惯使他们在对待不同的阅读材料时,均采用同样的阅读速度和方式,这样既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相应的阅读量,又影响理解的效果。

这种状况与大纲中提出的“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要求相距甚远。而且,在测试中,阅读理解一项占40%的比重,是学生失分率较高的一项。

2、分析问题

首先,学生多年形成的不良阅读习惯阻碍了阅读效果的提高;

其次,学生词汇量小,阅读量不足,造成无法应用所学的阅读技巧;

第三,在篇章层次上的阅读技巧还需讲授和培养,使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其背景知识来提高阅读效果;此外,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指导和监督。

3、制定计划

基于以上影响学生阅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制定计划:

(1)扩大词汇量。词汇量小是被调查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也是许多学生抱怨阅读文章中生词太多、读不懂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中应系统地讲授一些基本、有效的词汇学习法,如:利用词缀猜测生词的意思;利用上下文来推测词义;利用近义词、反义词、同类词等方法记忆单词等,并配以相应的练习加以巩固。

(2)加强阅读技能训练,克服不良阅读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多数学生虽然知道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等,但在实际阅读时,他们还是习惯使用如唇读、复读、逐词逐句等不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效果的方式。因此,有必要继续加强对学生已知技巧的培训,同时还要向学生介绍他们不常使用或不太熟悉的阅读技巧,引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或关键词进行推断,注意篇章连接用语的意思与功能等。(3)推荐阅读书目,指导课外阅读

泛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学生课外阅读量不足,这是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的一个另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根据学生实际水平推荐适当的课外阅读书刊则成为必要。目前出版的《21世纪报》、《英语沙龙》、《大学英语》、《英语辅导报》、《英语学习》等多种报刊杂志提供了大量难度适中的阅读材料。另外,一些介绍学习策略和阅读技巧的中英文图书也可以从方法上对学生加以指导。我们可以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文章,归纳文章大意,或写读书报告。从学生当中评选最佳读者,给予一定奖励,或定期就所要求阅读的内容进行测验,将成绩计入学期总成绩。

(二)实施

通过前两个阶段的材料收集与分析,根据学生在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为期十周的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计划中涉及词汇、阅读习惯与技巧、课外阅读三方面内容,在不影响正常教学内容和进度的同时,每周以不同重点进行课堂训练。同时,为鼓励学生增大课外阅读量,安

排四次课外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通过缩写、摘要、翻译、读后感等形式进行反馈。

在第五周结束时在学生中进行访谈,并根据谈话记录、学习日记、学生作业等信息来源对教学行动研究计划进行必要调整。

研究结束时,于第十一周再次进行第二次问卷调查,以搜集反馈。鉴于研究周期较短,没有采取语言能力测试的形式进行前后比较,只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

(三)反思

反思学生的学习效果。基于研究初期的阅读情况调查,教学行动计划的实施侧重词汇、阅读习惯和技巧、课外阅读等三个方面。

发现问题后,再次循环,从计划——实施——反思——

行动研究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尝试

(一)计划

1、问题的提出

现行生物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并非难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在于:课本本身文字量大,语言抽象,图片少并缺乏吸引力,内容陈旧,这对于有着多种获得信息渠道的当代中学生来讲,势必是枯燥无味的。应用传统的讲课或自学的方式,虽然学生理解起来并没有困难,但不能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

2、分析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认为在生物教学过程中,尤其是针对这样丰富有趣的内容,要使学生真正动起来,爱学并会学,自觉自愿地成为学生学习的主体,这样不仅能学好本章节,对于全面提高学生探索生物领域的热情,都是大有帮助的。

3、制定计划:

(1)课本内容知识陈旧,应加入符合当代科技发展的新知识和理念。

(2)将课本上较为枯燥的文字变为生动的图片或视频,使之更直观。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动起来。

(二)实施

1、行动

布置任务:教师把任务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回去通过各种媒体寻找有关生物学研究新进展的图片文字等内容并上交(可以是打印出来的、手抄的、剪报、软盘等)

结果:几周过去了,到该交的日子,交上来的却只有不到一半。在教师的再三催促并声明要与成绩挂钩的情况下,才勉强收齐。收上来的材料中,不乏细致认真、很有价值的,但也有很多是应付差事的。

2、行动的观察

通过调查,教师发现学生是在下面是这样议论的:

“通过调查,我觉得收获不小,积累了很多有用的资料”

“当今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可真快,从网上、报上有关生物学进展的资料就可以看出”

“今天作业本来就够多的了,还得查找资料”

“就是的,现在家长管得很严,不让上网”

“耽误时间,还不如划划书”

“我昨天都找了一个晚上了,也没找出什么”

(三)反思

这种方法可能会调动一部分人的积极性,但是对于课业负担比较繁重的高二学生来说,无疑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负担,使一些人感到厌烦,便会应付差事,而且生物学科的有些内容的确不容易找到相关资料。那么,教师面临的新问题是: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下负担的情况下,

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四)新的计划(第二轮)

现在的学生喜欢在机房上课,喜欢上网,在《生殖的种类》这一部分教学中,教师就将改变平时的教学手段,将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动用到教学过程中,利用自己收集的相关素材,如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做成网页,丰富了课本内容,又加入了一些大家感兴趣的相关科技发展的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并准备让学生在上课时间到机房来,在浏览网页的过程中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

(五)实施(新计划的实施)

1、行动

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学生上课的热情格外高涨,没有人睡觉或萎靡不振,每一位同学都饶有兴致的浏览网页,并不时相互讨论或向老师提出问题。

2、行动的考察

这一次,学生又有了新的议论:

“这节生物课上得挺有意思的”

“要是老这样上课多好呀”

“我最喜欢上网了”

“那个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我以前从没见过”

“就是时间太短了,网上的东西挺多的,我都没看完”

“我倒是看完了,就是没记住多少”

“我的机器不好使,耽误了半节课”

(六)反思(新计划的反思)

通过实践,教师提出的问题基本解决,这种方法的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他们喜欢上这样的课,并可以学到比书本上的内容更加丰富的知识。

暴露出的新问题:但是这种课往往受课时的限制。另外,在机房上课隐含着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机器坏了、网络故障、学生不易控制等),这些将是下一轮将要解决的问题。

这样,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施和步骤。

八、行动研究对我国中小学教师的意义

1、存在着问题

教育目的存在为研究而研究

研究形式上存在脱离实践,成为游离于实践之外的、教师们教书之余的另一项活动内容。

2、意义:

(1)行动研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易于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接受,使广大中小学教师成为主动的研究者。

(2)加强了大学专家与中小学教师之间的合作,对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特殊的价值。(3)行动研究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素养、精神、水平

(4)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

(5)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沟通

观察法

1、概念

所谓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类型

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结课论文

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结课论文《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论文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题目: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浅谈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摘要: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因其与人的密切联系而变得日益重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管理领域的扩大,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人力资源管理对组织中所有的管理人员极为重要,对于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人力资源管理能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是组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中小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和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知识和技能,为真正发挥企业员工的无限潜力奠定基础,从而减少企业人力资源的流失。 关键词: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流失;原因;对策 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后重要的资源。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也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总量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由此可见,我国的中小企业正以其规模小、数量庞大、行业分布广泛、经营灵活等特色以及同大企业的分工协作关系,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各种

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流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 1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流失的现状及影响 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因而,人力资源流失现象相当严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国内一些中小企业中高级人力资源的流失率高达30%,而过高的人力资源流失率必将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可能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甚至可以使企业最终走向衰亡。具体说来,人力资源流失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人力资源流失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 人力资源流失造成的损失最终都会反映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上,造成经营成本的上升,如老员工离职后的生产损失成本及新员工的失误和浪费带来的成本等。同时,企业要重新招聘、培训新的员工,所以企业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和重置成本也必然上升。 1.2 人力资源流失会造成企业的技术和经验流失 当一些关键人力资源(如各个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离开企业时,他们很可能会带走企业的商业与技术秘密,使得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巨大影响,并可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使得一些关键步骤无法正常运行。 1.3 较高的人力资源流失率会使得顾客的满意程度及忠诚度下降 员工在一个企业中工作的时间越长,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就越多,也就越了解该企业的顾客的需要,越熟悉企业的经营运作情况和业务工作特点,因而也就更能为企业的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当这些员工离开该企业后,可能会导致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下降并影响到顾客对企业提供的服务的满意程度,顾客与企业的关系也很

管理学答案1

浙江师范大学《管理学》考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 准 (学年第学期) 考试形式 使用学生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出卷时间 年 月 日   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  1、概念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管理幅度:指组织中上级主管理直接有效地指挥和领导下属人员的数量。 2、领导:是一种影响力,是对人们施加影响的艺术或过程,从而使人们情愿地热心地为实现组织或群体的目标而努力。 3、决策:是人们在掌握充分的信息和对有关情况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并用科学的方法拟定、评估各种可行方案,从中优选出合理方案并予以实施的过程。 4、非正式组织:是未经正式筹划而由人们在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一种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的网络。 5、心智模式: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2、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管理的二重性指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3、从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看,可把决策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4、德尔菲法是兰德公司提出来的。 5、泰罗最重的代表作是《科学管理原理》,泰罗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6、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安全活动、财务活动、会计活动和管理活动,并将管理职能划

分五种,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法约尔被后人称为经 营管理之父。 7、衡量经营水平高低的指标是效益。 8、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指标是效率。 9、梅奥将人性假设为社会人。 10、计划按照内容的明确性可划分为具体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3、 判断题(正确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10分) 1、管理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国(╳) 2、管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3、市场是企业的领导(∨) 4、“抱法守势而用术”,是法家的思想(∨) 5、“无为与无不为”,是道家的思想(∨) 6、梅奥等人指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从而激 励工人的士气(∨) 7、激励的目的在于使被激励者采取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行为 (∨) 8、赫茨伯格指出,满足了保健因素就能使员工积极工作,达到激励目 的。(╳) 9、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与中国的“人性善”、“人性恶”有异曲同 工之妙 (∨) 10、计划的关键在于执行 (∨ ) 4、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制定工作定额;实施标准化;挑选和训练第一流工人;实施有差 别的计件工资;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2、法约尔在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哪14条管理原 则?

浙师大外国文学名著鉴赏期末考试答案

( 一) 文学常识 一、古希腊罗马 1.( 1) 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 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 掌管雷电云雨, 是人 和神的主宰。 ( 2) 阿波罗, 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 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 常以手 持弓箭的少年形象出现。 ( 3) 雅典那, 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 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 4) 潘多拉, 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 貌美性诈。私自打开了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 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 一齐飞出, 只有希望留在盒底, 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 5) 普罗米修斯, 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 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 触怒宙斯, 被锁在高加索山崖, 受神鹰啄食, 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 6) 斯芬克司, 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 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 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 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与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2.荷马, 古希腊盲诗人。主要作品有《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被称为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叙述十年特洛伊战争。《奥德赛》写特洛伊战争结束后, 希腊英雄奥德赛历险回乡的故事。马克思称赞它”显示出永久的魅力”。 3.埃斯库罗斯, 古希腊悲剧之父, 代表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6.阿里斯托芬, 古希腊”喜剧之父”代表作《阿卡奈人》。 4.索福克勒斯, 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5.欧里庇得斯, 古希腊重要悲剧作家, 代表作《美狄亚》。

二、中世纪文学 但丁, 意大利人, 伟大诗人, 文艺复兴的先驱。恩格斯称她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 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主要作品有叙事长诗《神曲》, 由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组成。《神曲》以幻想形式, 写但丁迷路, 被人导引神游三界。在地狱中见到贪官污吏等受着惩罚, 在净界中见到贪色贪财等较轻罪人, 在天堂里见到殉道者等高贵的灵魂。 三、文艺复兴时期 1.薄迦丘意大利人短篇小说家, 著有《十日谈》拉伯雷, 法国人, 著《巨人传》塞万提斯, 西班牙人,著《堂?吉诃德》。 2.莎士比亚, 16-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 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另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喜剧有《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等, 历史剧有《理查二世》、《亨利四世》等。马克思称之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四、 17世纪古典主义 9.笛福, 17-18世纪英国著名小说家, 被誉为”英国和欧洲小说之父”, 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是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10.弥尔顿, 17世纪英国诗人, 代表作: 长诗《失乐园》, 《失乐园》, 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理想和英雄气概。 25.拉伯雷, 16世纪法国作家, 代表作: 长篇小说《巨人传》。 26.莫里哀, 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 法国古典主义喜剧的创立者, 主要作品为《伪君子》《悭吝人》( 主人公叫阿巴公) 等喜剧。 五、 18世纪启蒙运动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课标》(修订稿)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演绎和归纳不是矛盾的,其教学也不是矛盾的,通过归纳来预测结果,然后通过演绎来验证结果。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到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但最上位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与换元法、递归法、配方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区别。每一个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是个案,不具有一般性。作为一种思想来掌握是不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可能就忘却了。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方法。 史宁中教授认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在于发现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而这正是归纳推理的能力。 就方法而言,归纳推理十分庞杂,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均可被包容。与演绎推理相反,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借助归纳推理可以培养学生“预测结果”和“探究成因”的能力,是演绎推理不可比拟的。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双基教育”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不利,对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利。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所谓的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数学思想是宏观的,它更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数学方法是微观的,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直接具体的手段。一般来说,前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向,后者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但由于小学数学内容比较简单,知识最为基础,所以隐藏的思想和方法很难截然分开,更多的反映在联系方面,其本质往往是一致的。如常用的分类思想和分类方法,集合思想和交集方法,在本质上都是相通的,所以小学数学通常把数学思想和方法看成一个整体概念,即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二、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总结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学习汇总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在中国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职业生涯的道路也很宽,学习人力资源管理、了解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对每一个职场人士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人力资源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日常和我们打交道的人事部同事的工作内容,知道如何去配合他们开展工作,知道如何让人事部门同事更好的服务我们。比如,培训工作的开展:我们可以很好地跟人事部的同事沟通,让他们去需找一些相关工作提升绩效的培训课程;职业生涯的规划:我们可以让人事部门的同事帮我们梳理自己岗位的发展规划,以及针对我性格等方面因素,提出的一些建设性建议等等。这些都是在我们了解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之后,让人力资源部同事更好的服务于我们。 一、人力资源管理历史背景 从管理目的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工作中心、人员中心、人员工作互动等三个阶段。从管理内容角度看:大致经历了现场事物管理、档案业务管理、指导协调管理三个阶段。从管理方式方法等技术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非独立的综合阶段、专业的技术化管理阶段、专业的人性化管理阶段、专业的综合化管理阶段等四个阶段。从管理历史发展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大致经历了经验任务管理、科学人事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三个阶段。 二.学习到的具体内容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了如下内容: .什么是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有效的利用人力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其中包含实施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技术和方法。 .什么是人力资源规划? 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或其他大中型组织为实施其发展战略,实现其目标而对所属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并为满足这些需求而预先进行系统安排的过程。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发展战略及年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工作的依据。 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即人力资源规划,它是指企业从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出发,根据其内外部环境地的变化,预测企业未来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以及为满足这种需求提供人力资源的活动过程。简单地说,人力资源规划是在进行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预测的基础上,通过人力资源管理使之平衡的过程,即人力资源规划是短期计划,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要补充的计划。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各类各种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 . 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是获得有关工作的信息的过程,这些信息包括需要完成的任务方面的信息和有关完成任务所需要的人的特点方面的信息。 、工作设计

2017年浙江师范大学初试科目考试大纲-842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842管理学 适用专业: 120200工商管理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试卷由试题和答题纸组成;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由考点提供)相应的位置上。 (三)试卷题型结构 1. 单选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 名词解释题: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 简答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4. 分析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管理学科目是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性课程之一,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考查范围或考试内容概要 命题具体内容除管理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需要识记(客观题)外,大部分命题灵活结合管理实践,不完全局限于教材。考虑到管理实践中,逻辑与结果并非简单一一对应关系,因此,管理相关原理复习方法宜观其大略、积极思考,与管理实践相关的主观题只要言之成理、自成体系即可。 第一部分:总论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 人类的管理活动 2. 管理的职能与性质(重点) 3.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重点) 4. 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1. 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2. 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3.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4. 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1. 管理原理的特征 2. 系统原理 3. 人本原理(重点) 4. 责任原理 5. 效益原理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1. 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 2.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3.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4.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5. 企业的社会责任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 1. 管理的方法论 2. 管理的法律方法 3. 管理的行政方法 4. 管理的经济方法 5. 管理的教育方法 6. 管理的技术方法 第二部分:决策 第六章决策 1. 决策的定义(重点)、原则与依据 2. 决策的类型与特点 3. 决策的理论 4. 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5. 决策的方法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2. 计划的类型 3. 计划编制过程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 1. 目标管理(重点) 2. 滚动计划法 3. 网络计划技术 4. 企业资源计划 5. 业务流程再造

小学数学的八大思维方法

小学数学八大思维方法 目录 一、逆向思维方法 二、对应思维方法 三、假设思维方法 四、转化思维方法 五、消元思维方法 六、发散思维方法 七、联想思维方法 八、量不变思维方法

一、逆向思维方法 小学教材中的题目,多数是按照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顺向思维的。逆向思维是不依据题目内条件出现的先后顺序,而是从反方向(或从结果)出发而进行逆转推理的一种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与顺向思维是训练的最主要形式,也是思维形式上的一对矛盾,正确地进行逆向思维,对开拓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促进思维的灵活性,都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解:这是一道典型的“还原法”问题,如果用顺向思维的方法,将难以解答。正确的解题思路就是用逆向思维的方法,从最后的结果出发,一步步地向前逆推,在逆向推理的过程中,对原来题目的算法进行逆向运算,即:加变减,减变加,乘变除,除变乘。 列式计算为: 此题如果按照顺向思维来考虑,要根据归一的思路,先找出磨1吨面粉

序是一致的。 如果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形成另外两种解法: ①不着眼于先求1吨面粉需要多少吨小麦,而着眼于1吨小麦可磨多少 列式计算为: 由此,可得出下列算式: 答:(同上) 掌握逆向思维的方法,遇到问题可以进行正、反两个方面的思考,在开拓思路的同时,也促进了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对应思维方法 对应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也是现代数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应思维包含一般对应和量率对应等内容,一般对应是从一一对应开始的。 例1 小红有7个三角,小明有5个三角,小红比小明多几个三角? 这里的虚线表示的就是一一对应,即:同样多的5个三角,而没有虚线的2个,正是小红比小明多的三角。 一般对应随着知识的扩展,也表现在以下的问题上。 这是一道求平均数的应用题,要求出每小时生产化肥多少吨,必须先求出上、下午共生产化肥多少吨以及上、下午共工作多少小时。这里的共生产化肥的吨数与共工作的小时数是相对应的,否则求出的结果就不是题目中所要求的解。 在简单应用题中,培养与建立对应思维,这是解决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这是因为在较复杂的应用题里,间接条件较多,在推导过程中,利用对应思维所求出的数,虽然不一定是题目的最后结果,但往往是解题的关键所在。这在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中,这种思维突出地表现在实际数量与分率(或倍数)的对应关系上,正确的解题方法的形成,就建立在清晰、明确的量率对应的基础上。 这是一道“已知一个数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题中只有20本这唯一具体的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分析 一、企业内外环境分析 (一)外部环境分析 1、国外市场空间广阔。随着**** 开发领域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国际合作日益广泛,尤其是中亚地区前 景广阔,为 *** 物资供应***服务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可以紧跟** 技术服务队伍,不断开拓国内外 市场,推动物流服务专业化和国际化。 2、社会市场竞争优势明显。随着我国市场化进程加快,周边市场环境持续改善,重组后的**** 整体协调发展,物资集中采购政策和配套措施构成了我们开拓国内外市场的坚强后盾,为向外发展提供了保障。 3、** 市场大有可为。随着******的重组整合,** 区块的加速开发和建设生产配套设施,为有效弥补** 工作量不足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为我们开拓社会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4、社会销售不断拓展。参与 **** 等项目服务,为我们积累了经验,加之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 企业文化和理念得到广大干部职工高度认同,单位经营能力不断增强,为促进管理创新,确保持续发展奠 定了基础。 (二)内部环境分析 1、 200* 年的生产经营情况 200* 年是物资供应 ** 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各方面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全年完成物资供应 额 ** 亿元。招标采购降低采购成本 *** 万元。精细化管理深入推进,成本费用支出得到严格控制,信息系 统覆盖范围不断拓展,基础工作建设水平有效提升。三支队伍建设成效明显,队伍结构逐步优化,人才激 励政策更加完善。 市场提升成效显著。** 开发物资供应额不断增加,物资** 稳步增长,社会及周边市场持续上升。回收处理 报废物资** 吨,实现收入*** 多万元。立足** 周边和****,开展钢材、水泥和废钢销售,完成销售额****亿元。物资***站和 *** 站工作量完成顺利。*** 项目收回资金*** 多万元 ,签订各类服务合同累计*****万元。紧抓 ****企业 ** 、 ** 、 ** 等外部队伍动向。努力开展物资销售。实现收入**** 万元,较去年增长**% 。紧跟国外项目步伐,进出口合同执行顺利。共执行进出口报关合同*** 个,报关合同总金额**** 万美元;办理结算合同 ** 个,实现收入 **** 万元。为 ** 国内外市场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2、内外部环境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要求 随着改革重组的不断深入,物资供应** 为实现建设现代化的物流服务企业的的既定目标,应该牢牢把握核 心业务,不断扩大核心区域的物资供应份额,积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新型人才,加快管 理、技术和操作技能三支队伍建设步伐,规划不同发展阶段的生产组织模式、组织结构框架类型,完善人 事管理配套制度,把员工个人发展与企业发展相结合。分步实施,稳妥推进,不断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源结 构,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加快物资供应处的全面发展。 3、现有人力资源的主要优势。 (1)拥有一支管理严格,运作规范,监督健全,相对成熟的熟悉*** 物资供应 ** 的专业化队伍。物资供应 *** 服务保障队伍初具规模。 (2)各级领导和全** 职工对人力资源开发高度重视,并积极创造造就人才的空间和机会,全处职工学习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比较迫切和强烈,在绝大多数青年职工中逐渐形成了自我成材、自学上进的良好学习风气。(3)近年来,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职工队伍结构向合理化方向不断迈进,职工的年龄比例向着年轻化过 渡,整体文化素质逐年提高,专业构成不断趋于合理。 (4)随着电子商务工作的迅速起步,职工对电子商务和电子化自动办公方面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初步培 养出一些电子信息管理和计算机应用开发方面的专业人员;通过与大专院校和专业信息公司的合作与开发,使技 术人员得到了锻炼,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并积累了一些信息开发技术方面的经验。 *** 二、员工队伍现状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结课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结课论文 题目:如何提高企业招聘的有效性 时间:2011年5月2日 【摘要】招聘工作对于企业来讲至关重要,因为能否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最合适的高素质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否则,竞争激烈的时代将很难生存下去。文章通过企业招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企业在招聘员工时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而提出了解决企业招聘问题的对策,提高对人力资源招聘的有效性。 【关键词】人才有效性员工招聘人力资源

【前言】招聘和求职,是企业和从业人员都关心的话题。随着社会发展,企业招聘形式也开始多样化。网络、报刊、招聘会,等等,为企业招聘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对于很多企业来说,也许并没有固定的用人计划,员工招聘往往都是随机进行的,在某个时期缺乏某个职位的员工,才进行招聘。所以很多的中小企业并没有真正重视每一次招聘。甚至一些人事主管根本就不懂得招聘。 【正文】其实招聘工作对于企业来讲也是至关重要,因为能否招聘到企业所需要的合适的高素质的人才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否则企业在这个激烈竞争的时代将很难生存下去。在这样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里,企业要尤其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对人才的招聘,认真地做好招聘前的准备工作且有效地组织面试,提高招聘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有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一、企业员工招聘时需要考虑的问题 1.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 企业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要求都应该十分清楚,而不是招聘的时候才去想。可问题是,很多企业在招聘的时候也不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员工。于是可以看到相当多的招聘启示都好像是一个模子里出来的,大同小异。这些企业的人事主管在发现某个职位有空缺的时候,就草拟招聘启示,招聘条件和要求等大多是拷贝其他公司相同职位的招聘要求。于是业务员应聘时候都可以看到“吃苦耐劳,能承受工作压力,勇于挑战高薪”这样的字眼。这样的要求是没错,但是难道自己的公司就没有点特别的要求? 企业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的人才,而不是跟别的企业一样。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招聘来的人才不仅要在能力上满足需要,而且在理念上也要与企业相符。 2.关于如何安排面试。面试的内容有很多,包括面试的时间安排、面试问题的设置、对应聘人员的初步评估等等。对于企业来说,一般都是初次面试和复试两道程序即可完成招聘,有些甚至只做一次面试便可。对于这样的招聘面试,人事主管也不会太放在心上。他们是考官,大部分职位的人才供大于求的现状让他们不必费心挖掘人才。这使得很多人事主管在内心产生了一定的优越感。他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企业选人,而人不可选企业的想法,对于那些对企业挑剔的人才大可不予理会,毕竟想做这个职位的人多的是。熟不知往往是那些对企业有要求的才是真正的人才,是能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好员工。 在面试的问题设置上,很多人事主管或者负责面试的考官也没有仔细考虑过。他们有很多喜欢按照自己的“创意”发问,至于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想考应聘人员什么素质,其实他也不清楚。面试问题是为了考察求职者某方面的知识或者能力的,是非常重要的。面试问题设计的合理,不仅能准确了解到求职者的能力,也能节约面试的时间。

研究生入学考试842管理学

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842 科目名称:管理学 提示: 1、本科目适用专业: 120202 企业管理; 2、请将所有答案写于答题纸上,写在试题上的不给分; 3、请填写准考证号后6位:____________。 一、填充题。(每格1分,共10分) 1.1911年,___ (1)___(人名)出版了__(2)____一书,标志着管理学的正式诞生。 2.梅奥主持了著名的“_ _ (3) ____”,并创立了__(4)____学说,实现了管理学由“以___(5) ___为中心”向“以____(6) __为中心”的转变。 3.控制的基本过程是____(7)___、_____(8) ___、____(9)____、____(10)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被西方管理学界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人物是( ) A泰罗 B法约尔 C马斯洛 D梅奥 2.在管理学界,被尊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人物是( ) A泰罗 B马克斯·韦伯 C马斯洛 D梅奥 3.计划的核心与灵魂是() A组织 B指挥 C决策 D协调 4.提出最优化决策标准的是( ) A古典决策理论 B行为决策理论 C当代决策理论 D权变决策理论 5.提出满意决策标准的代表人物是( )

A泰罗 B马斯洛 C孔茨 D西蒙 6.古典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有机式组织 D协作系统 7.行为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有机式组织 D协作系统 8.系统组织理论的理想组织模式是() A官僚组织 B参与式组织 C矩阵式组织 D协作系统 9.将解决某一问题有兴趣的人集合在一起,在完全不受约束的条件下,敞开思路,畅所欲言的决策方法是() A决策树法 B头脑风暴法 C期望值决策法 D乐观决策法 10.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管理活动除了要掌握一定的理论和方法外,还要有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技巧和经验,可见管理学是科学性与( )的统一。 A 经验性 B理论性 C艺术性 D实践性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 ) A综合性的科学 B历史性的科学 C实践性的科学 D基础性的科学 E科学性与艺术性统一的科学 2.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的角色可归入三大类,分别是( ) A权力角色 B信息角色 C谈判角色 D人际角色 E决策角色

小学数学思维方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猫头鹰能够在夜间捕食和新生儿会吮吸乳头() A. 都属于种系经验 B. 都属于个体经验 C. 前者是种系经验,后者是个体经验 D. 前者是个体经验,后者是种系经验 2. 布鲁纳认为儿童最好的认知发展序列是() A. 动作式模式→映象式模式→象征性模式 B. 象征性模式→映象式模式→动作式模式 C. 动作式模式→象征性模式→映象性模式 D. 象征性模式→映象性模式→动作式模式 3. 为了测定学生在学习结束后掌握知识、技能以及能力发展的程度而进行的考试属于 () A. 总结性考评 B. 形成性考评 C. 常模参考性考评 D. 目标参考性考评 4. “1千克黄豆可以做4千克豆腐,12千克黄豆可以做多少豆腐”许多城市小学生常常用除法做上述应用题,这主要是因为() A. 学生对题目情节不熟悉 B. 叙述形式不易理解 C. 结构中含有隐蔽条件 D. 解题步骤太多 5. 下列教学内容中可以采用引导发现法的是() A. 整数的读法和写法 B. 几何形体的名称 C. 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D. 四则运算的顺序 6. 创造力的核心是() A. 发散思维 B. 再造性思维 C. 集中思维 D. 创造性思维 7. “妈妈买了3个苹果,弟弟吃了1个,哥哥吃了几个”上述应用题存在的问题是() A. 情节不能被小学生理解 B. 条件矛盾 C. 条件不完备 D. 条件不具备独立性 8. 小学儿童思维的基本特点是() A. 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B.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C. 以直觉思维为主 D.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 9. 小学生对数学的钟情一般是从()开始的。 A. 学习动机 B. 学习兴趣 C. 学习意志 D. 学习情感 10. 在下图中,小学生知道a是b的垂线,而不理解b是a的垂线,说明了()影响小学生概念的理解。

(工作心得体会)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人力资源管理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下面是带来的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篇一: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今天听了梁老师的人力资源招聘模块的实战课程,我清楚的记得梁老师在课上讲到过国企和民营企业及外企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方面的一下区别,除此之外,梁老师还讲到了如何分辨和判断一个企业老板是生意人还是企业家,对于这两点,我学习完之后有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我个人体会到现在的企业不外乎就是家族企业、民营企业这两种。国营企业几乎是已经不用谈到什么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能存在的也就是相当大的大型企业,该企业的管理模式也已经存在于几十年了,自然也就有他存在的理由及固定模式,企业文化及人力资源也就是靠老本及国营资本来运营来支撑。具体能存在多少年是看该类型企业的市场适应力而定,但是,要发展乃至壮大起来也还是比较难的,无论是改制还是其他方式,也是在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行业、企业都是想靠人才来竞争。任何一个企业不怕你有资金,没有人就什么都很难成功。每个企业几乎都会说以人为本,但是又有很多企业老板真正来重视人才这个问题的呢?私营企业及民营企业的老板大部分都是以又要马儿 不吃草,又要马儿跑得快这种思维模式来用人,留人就不是他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了。就自己而言在企业工作过将近5年,从事过不同岗位的工作,也见过各种类型的老板;由此认识到一个关键的问题:老板的经营理念是决定企业寿命的唯一

标准,老板的思维模式就是整个企业的所谓企业文化。制度和管理方式是要定的,具体执行就靠老板自己临时的决定,有制度无法执行也不需要执行是在家族式企业中明显存在的问题。一个在其他公司工作得十分出色的管理者,如果到了该类型企业也就要看老板自己的意思而定企业文化,老板不同意制度及文化就是行同虚设,也就无法执行、好和不好的标准就不要说了。也就是品牌与产品销售方面的定位思维差异问题。经营一个品牌与销售一个产品就是卖出去与市场的根本差异定位。这个问题就是老板的思维模式决定了企业的寿命。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选择好人,用好人,怎么用?如何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一个私营企业首先靠所谓的高薪来吸引或者是说是挖,一个人来做管理,承诺很多,什么条件都可以同意。但是,真正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变了,所谓的制度及文化,还有承诺都忘记了,一时的冲动就来了,靠老板的临时发挥处理问题,人自然也就留不住了,怎么办?再招聘、再去挖。周而复始的做同一件事情,用好人就成了另一道风景线了。也就成了该类型企业的另一种文化了,就这样该类型的企业能走多远呢?可想而知,中国的品牌及民营企业为什么存在不了多久,寿命非常之短,老板不去真正的思考、分析自身的原因。总认为一个人就是能管理好所有的事情,在团队建设和投资方面就层层把关设卡,其实,导致失败的是企业、损失的还是老板自己。老板也就只能用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个词来安慰自己了。如果要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方面的管理,必须懂得人力,只有管理好了,才会使自己的企业有的美好将来。 篇二:学习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心得体会

浙江师范大学生产运营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生产运营管理复习资料问题1:1,驱动生产运营管理发展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市场需求2, 生产运营:将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转化是通过劳动实现的,转化的过程就是生产,是一个增值的过程。 3,生产运营的本质:运用“5M1E”达成“Q、C、D”的活动—生产 4,(重要)问题3: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什么?------ 在适当的时侯,以适当的价格,向顾客提供适当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和服务。5,(重要)市场需求驱动生产运营管理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助推生产运营管理不断提升 管理实践促使生产运营管理不断突破 6,生产运营管理的实质 对有增值转换过程的有效管理 ??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基础上的资源高度集成 ??满足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特定的需求 生产运营管理:

对由投入、转换、产出所构成的生产运营系统进 行设计、运行、维护和改进等管理活动的总称。 第二章 1,运营战略在企业战略的位置-----支持事业部展开有效地竞争,并在竞争中获胜 2,生产运营战略基本类型 六种基本类型典型生产运营模式 –基于成本的生产运营战略大量流水线生产 –基于质量的生产运营战略精益生产方式 –基于服务的生产运营战略大规模定制化生产 –基于柔性的生产运营战略计算机集成制造、柔性制造系统(FMS) 等。 –基于时间的生产运营战略敏捷制造(AM) –基于环保的生产运营战略绿色制造 第三章 1,按实物流动的特点分类,可分为连续生产和间断生产两种。

⑵按用户定单的性质分类,可分为订货生产和市场预测生产两种。 ⑶按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分类,可分为单件生产、多品种成批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1]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连续\均匀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化工\炼油\冶金\食品\造纸等.流程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产品工艺加工过程相似;按工艺流程布置生产设备;车间\工段按工艺阶段划分。 组织管理重点:保证原材料\动力的连续\不间断供应;加强维护保养;实时监控;保证安全生产. [2]间断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地间断地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轧钢\汽车制造\服装等.加工装配式生产. 组织管理特点:零件加工彼此独立;通过部件装配和总装形成产品;协作关系复杂;管理难度大. 组织管理重点:控制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保证生产的成套型. 2,备货性生产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的生产.补充和维持库存.轴承\紧固件\家电等.

浙师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A卷

浙江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试卷(A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考试类别:通识(1)使用学生:全校2012级理科 考试时间:120分钟出卷时间:2013年12月15日说明:考生应将全部答案都写在答题纸上,否则作无效处理,并请考生写上自己的编号。 一、单项选择(共10题,每题1分,占10%)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 C、辩证法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A、辩证法 B、唯物史观 C、本体论 D、物质范畴 3、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将导致()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形而上学 D、辩证法 4、在其现实性上,人的本质是() A、人的价值追求 B、人的政治立场 C、人的经济利益 D、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辩证的观点 B、一分为二的观点 C、唯物主义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改革 B、革命 C、阶级斗争 D、科学技术 7、生产商品的劳动两重性是指()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 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8、计量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为尺度的。 A、脑力劳动 B、体力劳动 C、简单劳动 D、复杂劳动 9、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10、所谓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是指工人的()。 A、个别劳动时间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 二、不定项选择(共5题,每小题2分,占10%,错选、漏选皆不给分) 1、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地吸收和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优秀成果主要有三个部分,它们是() A、德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的古典哲学 D、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 2、以下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是()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理在事先 C、心外无物 D、现实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盘活人力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

盘活人力资源,实行精细化管理 学校精细化管理就是要用精细的眼光实行细致的管理,扎实认真地落实管理责任,盘活人力资源,实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以获取精品的结果。学校管理更应如此,要实行精细化管理,才能确保各项工作朝着正确有序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一、精细管理目标,人人都当决策者 实行精细化的管理,首先要有明确的管理目标。学校的管理制度是学校管理目标的具体体现,学校只有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正确引导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自觉端正工作态度,规范工作行为,保证学校政令畅通,沿着规范化的方向不断发展。要精细管理目标要将管理责任具体化,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形成“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的局面。 我校是一所百年老校,每年都要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通过征集教职工意见,修订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我校的制度“细、全、实”,涵盖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不留空白。单单教学制度,就有“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辅差、考试、学生一日常规、教师一日常规”等,每个制度都有很强的操作性,如“作业批改制度”中规定了教师要在下一节课前批改完成,并让学生及时订正,教师要给予鼓励性评语;“出操制度”中规定学生出操要快速有序,不推搡,不逗留,不

并排,不说笑,要求步伐整齐有力,双手自然摆动,目视前方,精神饱满等。经过细化的制度不需要再附加解释和说明,师生容易操作,效果很好。 二、精细管理过程,人人都当管理者 精细化管理要求层层完善,层层落实,达到“事事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任务人人担,责任人人负”的高效管理局面。全体教职工是学校实行精细化管理的最丰富的人力资源,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主人,要让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形成共识,认识自己肩上所负的责任,建立一个紧密的管理网络,实行责任包干制度,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打造一支“人人懂管理,人人善管理”的教师队伍,齐心协力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 1.强化校长工作责任制 校长是校园精细化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校长首先要充当表率作用,才能当好“领路人”的角色。著名的洋思中学校长蔡林森是一位成功的校长,他在洋思中学推行的精细化管理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这离不开蔡校长的表率作用。他每天早晨5:40必定准时站在操场上看师生们做操,天天如此,从不例外。他说,要让老师和同学每天都能见到校长,这所学校就好办了。校长如果能给班子成员做表率,给全体老师做表率,这种力量是无声的却又是巨大的,必定能带出一支工作作风严谨、工作高效的教师队伍,必定能带出一所优质的学校。 2.建立各负其责的运行机制 为了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我校成立了校园精细化管理小组,根

人力资源结课作业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结课大作业—— 天人科技集团招聘计划与实施 姓名:莫彦华 班级:工业2010级(1)班 组别:第五组 目录 一、招聘需求确定 1、岗位说明书 2、招聘需求表 二、招聘计划制定 1、招聘流程 2、招聘方案 3、招聘启事 4、招聘计划 三、筛选履历(选做) 1、求职回复邮件 2、简历筛选方案 四、笔试、面试 1、面试问题及评审表 2、应聘申请表 3、面试通知 五、录用与招聘评估(选做) 1、录用通知书

2、辞谢邮件 一、确定招聘需求 1、岗位说明书 2

1、招聘流程

采用网上投递简历和校园招聘两种招聘方式。 (1)网上投递简历 在招聘信息网站上发布本公司的招聘信息,面向社会或校园进行招聘,发布岗位说明书,对符合岗位要求的简历进行筛选。公司信息为: 公司地址:滨海市正红去滨海路22号A楼3层 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17日 电子邮箱: 联系人:xxx (2)校园招聘 宣传讲座: 1.公司进行企业文化理念宣讲,对企业招聘岗位进行简要说明。 2.对当前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 3.指点求职简历制作和求职前的准备工作。 4.和求职者进行互动。 平面宣传: 校园宣传栏及宣讲场所等人员密集之处张贴海报。 工作日程安排(2013-11)

天人科技集团成立于1997年,是以科研成就为底蕴,致力于智能人机互动 领域高科技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业务链包括技术研发、 产品生产、项目实施、市场销售和售后服务全过程,销售网络覆盖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经销商超过588家。几年来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2011 年下半年随着新产品成功上市与产品结构的进一步完善,集团业绩取得了 大幅提升。公司发展迅速,能够给你展示自我的平台。如果你有才能,有 梦想,我们公司将会为你提供一个发展的空间。 招聘岗位:仓储管理员 招聘名额;2个 工作描述:工作时间正常上班,偶尔需要加班。 教育背景:高中及高中以上学历 应聘程序为:投递简历简历筛选笔试一面 二面 应聘截止日期为:2013年11月17日。 公司地址:滨海市正红去滨海路22号A楼3层 电子邮箱: 联系人:xxx 本公司真诚希望您的加入。 4、招聘计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