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语用差异、

摘要:语言的使用受其所属文化各种因素的制约,跨越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交际常会

导致语用差异。论述、分析、比较了英汉交际言语关于数字、颜色、日常生活用语、禁忌用语及民族性格在语用上的表现,并简要评述了语用差异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交际;跨文化;英汉;语用差异

一、总述

俄罗斯有句谚语:“在一个人的尿布上就留下了这个民族的痕迹。”意思是说,一个人从呱呱落地之时起便依附于该民族的物质、精神生存空间,并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习得该民族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思维方式,从内在的思维到外在的行为都烙有该民族的印记。这里,“尿布上的痕迹”用一个术语来还原,便是“文化”。由于研究角度和认识水平的不同,人们对“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据《大英百科全书》统计,文化的解释有1 60多种。早在1871年,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就将“文化”定义为“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可以获得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1]。20世纪30年代,美国著名人类学家R.本尼迪克特提出:“文化是一种思考和行动的范型,它贯穿于某一民族的活动之中,并使这一民族与其它民族区别开来。”[2] 语言总是处在特定的文化氛围中。它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有着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习惯,这些文化内涵渗透在语言之中。作为民族的语言和民族的文化,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相关性和整体性,即语言和文化是互相“粘合”的。言语交际也绝不仅仅是语言的结构问题,它还受到文化规则的制约。跨文化交际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因为人类享有某些共同的文化信息;跨文化交际之所以产生某些偏误,是因为交际双方不能共享另一些有差异的文化信息。平时人们所说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大都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导致的信息传递差异。因而,那些隐含在语言符号系统中的文化信息差异若不加以沟通,那么人们想要进行顺畅的交际是不可能的。当今世界,随着不同民族、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方方面面的跨文化交往日益频繁,如何客观地认识并处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消除彼此之间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言语交流障碍,已成为世界性的热门话题。而“对语言中文化因素的了解越多,语言的交际能力越强。”

[3] 基于此,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对汉英交际言语中的语用差异做一比较,并粗略分析差异所在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语用差异的具体表现

语用差异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数字

由于各地语言有一定区别,对数字的选择也就因地而异。不仅中英文化对数字的选择有差异,就是我国国内各地也有差异。北方方言区的人看重“6”,尤其是两个6并列,有“六六大顺”之义。天津《今晚报》一天的广告版面原是40万元,但经过竞争,1993年6月6日的广告版费用升到100万元。而粤方言区的更看重“8”,广州的电话号码要有一个“8”,往往要花几百元;而在香港,“8”号车牌在1988年2月竞投,成交价是500万元,创车牌竞投成交的最高纪录。在多数方言中,“4”是不吉利的数字,跟“死”谐音。但在上海话中,“4”跟“水”谐音,而中国历来有“水为财”的说法。祖籍上海、家族经营航运业的赵世曾在1978年以14万7千元的价钱投得香港的“4”号车牌。

《人物》1988年第6期介绍了尼克松1972年访华前后的几个插曲。该文讲到1972年周恩来总理到上海看望美国客人时,发现上海方面把尼克松夫妇安排在第15层,基辛格住在

第14层,罗杰斯等国务官员住在第13层。他立刻说:“怎么能安排他们住第13层?西方人最忌讳…13?。”周总理走进罗杰斯套间时,几个美国官员站起身来,但笑得很不自然。周总理找机会解释说:“有个抱歉的事我们疏忽了,没有想到西方风俗对…13?的避讳。”转而又风趣地说:“我们中国有个寓言,一个人怕鬼的时候,越想越可怕;等他心里不怕了,到处上门找鬼,鬼也不见了…… 西方的…13?就像中国的鬼。”说得美国客人哈哈大笑。周总理走后,美国国务院官员的气就消了一大半,他们对周总理十分倾倒。这段记载对我们增强跨文化意识,了解文化差异,成功交际很有启示。

由于各地域的风俗习惯千差万别,只有结合语言教学,真实地介绍各地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才能使外国学生真切了解中国,对汉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使中国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外风俗,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为便利地在各个地区与当地人进行交际。

(二)颜色

由于中英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文化差异使我们对于颜色的理解也有差异。

例如:同样是“白色”(white)在英、汉语中却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英语中white其涵义可表示“纯洁、善良”、“美好、幸福”、“合法公开”等。如“white wedding”(吉祥的婚礼),white m an(正直高尚的人)。而在汉语中,“白色”表示“清楚明白”、“无效的”、“无代价的”、“不祥的”等。如:白痴(the foolish man),白吃(eat something without pay)、白丁(very common people)。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白事”是指家里有人去世了。所以在汉语言文化中,“白色的婚礼”是指“不吉祥的婚礼”。又如:我们中国人称之为“红茶”的茶叶,英国人却说成“black tea”。

再如:同是形容不健康的、色情之义,汉语多用黄色,日语波兰语多用粉红色,英语多用蓝色。有一个留学生曾问自己的导师“中国准不准看蓝色电影”。导师愣了一下,才想起英语把色情电影叫blue film或blue movie。而英语中的yellow paper或yellow journalism,主要指大肆夸张的文章或杂志,yellow book是指政府报告,并非汉语中的“黄色书籍”。这个留学生不懂颜色词在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中的不同含义,把英语中的blue movie照搬到汉语里来,因而闹了笑话。

(三)日常生活用语

1、称呼用语

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不同的称呼用语。在中国,“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称呼语,可以用来称呼非亲属成员,但在英美国家这是不可思议的。中国人称呼别人,习惯在姓后面带上职称、职务或职业,如“张校长”、“王教授”、“李主任”、“赵医生”等等。受这一传统的思维模式的影响,我们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向老师问好总是说:“Good morning,Teacher W ang.”甚至外教上课也用同样的方式:“Good morning,Teacher Smith.”殊不知这是中国式英语。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英美人都是直呼其名,哪怕是第一次见面,否则双方会感到拘束。英美人对称呼似乎更加随便,即使孩子对父母、学生对老师、下级对上级,也可以直呼其名。而在中国,除了同辈或长辈称呼小辈,其他人绝不直呼其名,严格遵守长幼、尊卑的原则。

中国人一向有尊老的传统美德,这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方面。在一般中国人眼中,“老”意味着成熟,有经验,阅历深,因而我们习惯称年纪大的人为“老人家”,称德高望重的人为“老前辈”、“老教授”、“老师傅”。而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特别不喜欢“老”字。在西方

人眼中,“old”意味着“useless”或“lonely”。因而对于上了年龄的西方人,我们切勿按

照本民族的习惯在其姓名前加“old”。对于一位老教师最好的称呼是“an elder teacher”

,而不是“an old teacher”。否则会使他(她)感到尴尬,引起误会,甚至反感。

2、客套用语

客套用语在英汉两种文化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而且两种语言中常用的礼貌用语基本对应。但是这些意义相对应的礼貌用语却具有语用上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是跨文化交际中语用错误的根源。英语中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

d evening”,“Good day”,“Hello”,“Hi”等,我们可称为“问候型招呼语”,它们在汉

语中没有上述对应的问候语,尽管新闻媒体和娱乐界的人士乐于用“早上好”,“晚上好”来

问候听众和观众,而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频繁使用“您”(们)好”或“您早”,其中“您

好”使用频率最高。中国人见面彼此之间使用频率最高的打招呼方式是:“你吃了吗?”,“忙什么呢?”,“你上哪儿去呀?”(用于常见面的熟人之间);“还好吗?”,“过得怎样?”,“混得怎么样了?”(用于见面不多,甚至久别的熟人、朋友之间)。这是不分地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其实在这种场合,问话者本意并非关心对方是否吃过,也并非对对方最近在忙什么或去什么地方感兴趣。说穿了,这纯粹是一种客套用语。但如果我们不加分析,不看对象,见了外国朋友也用同样的方式问候:“Have you eaten?”他会误认为你在问他是否吃过饭或请他吃饭。对于行走在路上的外国朋友,如果你问他:“Where are you going?”他会感到莫名其妙,心里嘀咕:“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英语中“询问型礼貌语”:表达为“How are you?

”“How are things with you?”“How is everything with you?”等,这些询问语在更多的情况下已成为人们见面时的寒暄语,并不是真正要问别人情况,一般来说,只有回答“Fine, thank y ou.”这句客套话就行了。

我们中国人在与亲戚朋友分手时,总要习惯说:“慢走。”以示关心,意即“走好”。但如果我们同外国朋友分手时也照搬同样的方式说:“Walk slowly.”外国朋友可能大惑不解:“Time i s precious. Why do you ask me to walk slow ly?”其实在这种场合,最合时宜的告别语是:“By e! Have a good day.”这样就不会让对方产生错误的联想。另外,我们中国人热情好客,客人来访,主人总是热情地献茶递烟,拿出糖果瓜子等好吃的东西殷勤招待;客人则再三推辞,实在推辞不过才表示接受。而在西方绝无此习惯,客人到家,主人当然也会客气地招呼:“W 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但如果客人说:“No,thanks.”主人则不再坚持,除非客人真正想喝,说声:“Yes,please.”主人这才端上一杯茶或咖啡。也就是说在这种场合,主要尊重客人的意志,不会出现推来让去的情况。了解了这一点,对于在中国家庭作客的西方人,我们就不要以中国方式敬烟敬茶,更不要以此种方式在饭桌上向客人敬酒,否则,他会认为你是强人所难而感到厌烦了。

3、礼貌用语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以谦逊为美德,严守谦虚准则。在受到别人的称赞或恭维时,总要说一些诸如“过奖了”、“哪里,哪里”、“不敢当”之类表示“自贬”的话语,以示虚心。西方人则不然,在受到别人表扬或恭维时,他们往往正面直接接受。

试比较下面接受恭维的不同方式:中国方式“啊!你的房子收拾得这么整齐。”“哪里,哪里,乱七八糟的。”西方方式“You make very delicious dinner.” “Oh, thank you. I'm glad you enjoye d it.”上面所举的例子可以算是“评论型礼貌用语”。“评论”是指发表个人看法或意见。这里主要指“赞扬”和“祝愿”。英美人在打招呼时会说:“Hi, Ann. How are you doing? You lo ok nice, you have lost weight.”。其中“Y ou look nice”。(你看上去很好)与“You have lost weig ht”(你瘦了),这两句对英美人来说实为礼貌用语,即恭维语。但对中国人来说,前句是招呼语,而后句则不尽然,因为后句会让听者感到不安,会以为自己看上去脸色不好,是否得了什么病等。“你瘦了”这句话在汉语中有时也可用来打招呼,但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告诫、提醒对方要多注意休息或者需要注意营养或去看医生等。中国人有时说“你胖了”来隐含生活宽裕,保养得好,无忧无虑的意思。但对英美人尤其是对妇女而言,你若说她长胖了,那就显得十分无礼,因为西方人很忌讳别人说自己胖。

又如,一位小姐在晚会上见到她的同事Tom,她会说:“Hello,Tom. You look really smar t in this new suit.”,而Tom则会对Mary说:“Hi,Mary. You look so beautiful this evening.”从这段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英语中的赞扬型招呼”注重对人外表的欣赏。不过,时下在汉文化中,

也有不少人以赞扬外表相互间问侯的。比如,他们会说:“哇!真漂亮!”“真帅”“好潇洒!”然而更多的中国人习惯于赞扬对方的德行等内在的品质,例如:见到邻居、朋友在打扫卫生,他们会说:“真勤快!”“真能干!”

汉语用祝愿礼貌用语没有英语多。据统计,汉语中用的最多的祝愿礼貌用语是“祝……快乐”“新年好”,其他招呼语都不大用。在生日宴会上,也会有很多人用“祝你生日快乐!”,但

这也是近代舶来品。英美国家的祝愿招呼语似乎用得很多,而且并不一定是在节日期间,如主人对客人说:“Hello,welcome and enjoy yourselves.”也就是说,英美国家的人喜欢用祝

愿语表达对他人的问候,而且使用频率大大高于中国人。

对于道谢和接受馈赠作出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中国人总是再三推辞,或者觉得受之有愧;而西方人则直言快语,欣然表示接受。试比较:中国方式“非常感谢你为我做的一切。”“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西方方式“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help.” “Not at all. It's my pl easure.”

再看看对于“请”字的使用情况。中国人虽以谦虚为准则,但对“请”字的使用频率却远不如英美人高。在中国人看来,越是关系亲近的熟悉的朋友和同事,越要控制用“请”字,如果过于客气,反而显得生分。而西方人则不然,他们在很多场合都用“请”字。客人来访,主人说:“Sit down,please.”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说:“Answer my question,please.”在饭桌上母亲让儿子把奶酪递过来说:“Pass me the cheese,please.”等等。

表示谢意英语中的“Thank you.”和汉语中的“谢谢”都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但“Thank you .”使用频率更高。在汉语中,关系极密切的亲朋好友、熟人之间,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夫妻之间,不大言“谢”。而“Thank you.”,英美人一天要说上百次甚至更多。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人在这方面似乎不礼貌:邮递员递过信来,服务员送上茶水、饭菜来,中国人收受时视为当然,很少言谢。这是其一。其二,“谢谢”和“thank you”在使用范围和场合也有不同。当受到称赞、邀请和服务时,英美人在欣然接受时会表示感谢,而说汉语的中国人通常会用否认或推让的方式。因为,在汉语的语用原则中,这是人们恪守礼貌原则的表现。此外,中国人在商场购物,到餐馆用餐,到旅馆投宿,都会主动向售货员、服务员表示谢意,但对英美人来说,售货员、服务员应向顾客表达谢意,感谢顾客的光顾。

第三,英汉两种语言对“谢谢”的回答也存在差异。当受到感谢时,中国人会回答说“不用谢,这是我的职责”,“没事”之类的话。而英美人士则会回答:“You are welcome. I?m glad t o be of help.”试想,如果将汉语的应答语直接翻译为英语的“Never mind. It?s my duty.”,这种应答只能给英美人士带来不愉快。因为“It?s my duty”,通常只是值班人员的用语,隐含责任在身,不得已而为之。这样的回答只会让表达谢意的英美人尴尬不已。又如:当客人来主人家带了礼物,英美人往往会当着客人的面打开礼品并赞美一番。对礼物的恭维实为对客人表达谢意的一种方式,是交往礼仪。但这种做法在不少中国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的。称赞礼物似乎有“下次来还得带礼物”之嫌。而在这种场合,中国人总会说:“带礼物干什么?”或是“下次别带了”之类的话。这些话对英美人士来说是一种失礼,因为他们会误解为主人对礼物不满意。对于“劳驾”一词,中国人使用频率同样也比较低,这在西方人看来很不理解,也不习惯,因为在西方,不管是问路,还是请别人让道,不管是因事失陪客人,还是在公共场合打个喷嚏,都要说一声:“Excuse me.”这在西方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礼貌用语。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讲求礼貌虽然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文明标志,并无优劣褒贬之分,但不同文化背景的社会具有不同的礼仪规范和礼貌用语,因此礼貌用语也必然受到特定文化的制约。

(四)禁忌用语

不同的价值观念也会影响语言运用是否得体,这主要体现在对一些禁忌语的使用。一些在中国人看来表示关心、友好的话语,英美人却认为不得体,甚至认为是无理、粗鲁,这种情况例子很多。

例如我们的一些中国学生初次见到外国人就问:“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 ?”,“How many children do you have ?”,“How much money do you make a m onth ?”等等。这一连串的问题弄得外国人非常尴尬。当然,我们的学生或许并未意识到打听别人的年龄、婚姻、家庭、收入、经历等,这在西方被视作过问别人的隐私,属于禁忌语,是不得体的行为。问题是我们的一些初级英语教材上也常会见到“What's your name ?”,“My n ame is Mingming.”,“How old are you?”,“I'm ten.”之类脱离语境、完全按照中国思维模式和习惯编写的对话练习,这就不应该了。严格来说,这是一种错误的语用导向。当然,这不是说西方人就不谈及上述问题,关键是使用场合。一般来说,除在法庭、移民局等特定场合外,这样的对话在日常交际中很少听到,特别是在初次见面的陌生人之间。了解了以上观念上的差异,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在交际中使用以上禁忌用语,可代之谈一些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话题,比如天气、旅游、风土人情等,以便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特别是年龄对西方人,尤其是英美人来说,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因此,在与英美人士的交往中,打听对方的年龄,说对方老貌,都属很不礼貌的行为。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谈论年龄的话题向来比较随意,不仅如此,社会交往中还习惯于拔高对方的辈份,以示敬重。这在前文有关称呼用语的说明中已有论述。比如年轻男子相聚,彼此之间总喜欢以“老张”、“老王”、“老李”相称。“老”字用在这里是敬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友好。而西方人却回避“老”。所以,在与英美人士的交往中,照套我国传统习惯,就可能引起对方反感、难堪,从而妨碍交流进一步在坦诚友好的气氛中进行。

曾有一位八十多岁高龄的美国老太太来华旅游并参加了短期汉语学习班,负责接待工作的小姐对她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到国外旅游、学习,可真不容易呀!”这句话若是说给同样高龄的中国老太太,准会眉开眼笑,自乐一番,并对这位小姐产生好感,从而缩短两人间的心理距离,促进进一步的言语交流。可是那位美国老太太一听,脸色立刻晴转多云,冷冷地应了一句:“噢,是吗?你认为老人出国旅游是奇怪的事吗?”使得那位接待小姐十分尴尬。姑娘本意是表示礼貌、友好,结果却事与愿违,原因就在于这位小姐不明白英美老人对“老”的忌讳。

(五)民族性格在语用差异的表现

不同的宗教信仰也反映了不同的语言文化现象。

中国古代信仰佛教,所以流传下来许多带“佛”字的习语,如“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心肠”等。而英国人信仰基督教,供奉上帝(God),沿袭下来许多带“God”的习语。如“My God”,(我的天啊!)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

那些自助的人)。《圣经》在英国流传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自从1611年,新《圣经》(The K ing Jame?s Bible)译成英语问世以来,《圣经》就对英语语言规范化以及文化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现代英语中大量的习语典故都是来源于《圣经》。例如:“Raise Cain”(惹恼该隐)这则典故出自《旧约.创世纪》(the old Testament, Genesis),现在转喻指“

大吵大闹”、“闹事”等。如:As soon as the teacher left ,the kids raised Cain.如

果对某些文学作品、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现状等不了解,也会影响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He is a bit of a Romeo. (He falls in love and out of love easily.他把爱情当儿戏。) Romeo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作品《Romeo and Juliet》中的人物。尽管莎士比亚笔下的Romeo深深地爱着Juliet一个人,但现在人们借用Romeo来比喻那些擅长玩弄爱情的人。这种现象也常见于汉语中。如:把足智多谋的人说成是“小诸葛”;把瘦弱型美貌女子说成是“林黛玉”等等。

不同的民族对同一概念的表达方法不尽相同。比如:汉语里讲花费大手大脚,用“挥金如土”;而英语却是用“Spend money like water.”来表达。有一些词语中的文化内涵明显表现出

民族心理特征。如“龙”在汉族人心目中是高贵吉祥的象征,“真龙天子”、“龙凤呈祥”、

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二)

英语知识 一、导论 20 世纪90 年代,语篇分析开始在翻译研究中占主导地位。语篇分析法侧重于描述语言意义交流及建立社会和权力关系的运作方式。翻译研究中, 最具影响力的语篇分析模式当数礼德的系统功能语篇分析。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后,对翻译研究那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混乱局面无疑注入了一塘清水,尤其对中国翻译界挥之不去的语文学式的翻译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翻译研究者把语篇分析引入翻译研究后,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出版了几部重要作品,主要有:J uliane House 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一种重访模式》( Translation QualityAssessment : A Model Revisited ) ,[ 1 ]Mona Baker 的《换言之: 翻译教程》( In Other Words : A CourseBook on Translation ) ,[ 2 ] Bell 的《翻译的理论与实践》(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 ,[ 3 ] Basil Hatim和Ian Mason 合著的《语篇与译者》( Discourse andthe Translator ) [ 4 ] 和《作为交际者的译者》(The ranslator as Communicator ) ,[ 5 ] Basil的《跨文化交际—翻译理论与对比篇章语言学》(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 Translation Theoryand Cont rastive ) 。[6 ] J uliane House 通过对原文和译文进行语域对比分析以确定译作评估模式,并分析了显性翻译(overt translation) 和隐形翻译(coverttranslation) 。显性翻译自称不是翻译,隐形翻译则被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享有和源语文本平等的地位。Baker 探讨了翻译中语言各层次尤其是语篇和语用层次上的对等。Basil Hatim 和Ian Mason 将符号层上的语篇融入其翻译研究模式,代表了更广泛意义上的话语观。在我国,将语篇分析模式引入翻译研究的应首推黄国文和美芳二教授。黄国文在《外语与外语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

第一章 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B. 军事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D. 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B. 鉴真 C. 法显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7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着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C. 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 固原须弥山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10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将()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的文化差异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02-27 11:49:00 ] 作者:李鸿娜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非语言交际身体行为时空安排 论文摘要: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占整个交际过程的70%。非语言交际是语言行为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它对语言交际具有辅助作用;此外,了解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上的差异也能提高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 在对跨文化交际过程的研究中,人们往往只侧重于语言的内容,而忽视了交际过程中的非语言行为。其实,意义不仅通过话语和语言,也通过非语言交际体系来传递。这些非语言交际体系包括人的身体语言、目光接触、体距、服饰、触摸和身体气味等,它们在人们面对面交际中伴随着语言为来帮助传递信息,他们在成功交际中的重要性已引起众多学者的关注。诫如 David Abercrombie所说:“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整个身体交谈”。萨莫瓦认为:“绝大多数交际研究专家认为,在面对砥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它都是通过非语言行为传递的”。人们的行为构成了非语言交流的各个部分。由此可见,交际能力是由语言交际能力和非语言交际能力两部分组成,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交际过程。 1.非语言交际的范围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语言交流大致包括身势(bodylanguage)、时间与空间安排 (spatial and temporal arrangements)等方面。身势语又包括目视表情(faeial expression)、姿态(posture)、手势(gesture)、眼神(oculesics)、接触(contact) 等。 1.1身体行为 身体行为庄沟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样的动作、手势、表情、眼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会有完全不同的理解。以下是几种分类: 1.1.1目光 与面部表情:在人际交往中。面部表情能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思想、情感及其心理活动与变化。表情包括脸色的变化、肌肉的收展以及眉、鼻、嘴等动作其所传达的信息要比语言来得巧妙、丰富,而且复杂得多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习俗对眼神的运用也有差异。英美人交谈时,双方正视对方,在他们看来,这是正直与诚实的标志。英美人有句格言: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i e eyes.( 要相信不敢直视你的人)与他人交谈或向他人打招呼时,应目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会被认为是羞怯、缺乏信心或不尊重他人。目光注视对方,应自然、稳重、柔和,不能死盯住对方某部位,或不停地在列疗身上上下打量,这是对人很不礼貌的行为。如,在美国,一般情况下。男士是不能盯着女士看的;日本人对话时,目光要落在对方的颈部.四目相视是失礼的;阿拉伯民族认为,不论与谁说话,都应看着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双方不一定要不时地正视对方,甚至有的人还有意避免不断的目光接触,以示谦恭,服从或尊敬。 1.1.2体态语 体态语指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英语中有 bodylanguagebodv movelllen!s,汉语有体态语、身体语言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一样也是文化的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会因文化差异而引起误解。表达意义相同的体态语因中英文化的差异而有所差别。例如,在中国和其他很多国家,总是“摇头不算点头算”,但在尼泊尔,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国却恰恰相反.琏“点

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 2."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 5."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 7."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

9."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 2."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 0."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 3."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6."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439."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40."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 1."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其价值观的对比分析 43."简爱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文化透析 44."国际商务活动中礼貌原则的应用 4 5."论文化背景知识在外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46."国际商务交际活动中的非语言交际 47."浅析英汉汽车商标的特点及其翻译 48."英汉隐喻差异的文化阐释 49."文化语境下的英汉植物词 50."文化语境下的英汉动物词 51."从体态语探析中西文化差异 52."浅析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53."文化视野下英语谚语的比较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 第一章单元测试 1、李希霍芬 2、东洋航线西洋航线南洋航线 3、贸易作用外交作用文化交流作用 4、贞观十四年 5、张骞 6、不空真谛 7、马可?波罗 8、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大同云冈石窟 9、西洋音乐西方油画机械钟表 10、瓷器茶叶丝绸 第二章单元测试 1、美国 2、牛仔鸡尾酒快餐 3、熊猫京剧长城 4、丝绸之路四大发明 5、语言饮食宗教 6、江南民居川西民居北京四合院书院建筑 7、巴洛克式建筑罗马式建筑哥特式建筑洛可可建筑 8、雕梁画柱飞檐斗拱亭台楼阁 9、伦敦圣保罗大教堂梵蒂冈圣保罗大教堂 10、洛可可式建筑 11、粤菜湘菜川菜鲁菜 12、勺子筷子盆子碗 13、红茶白茶黑茶绿茶 14、二锅头黄酒 15、豫剧黄梅戏京剧评剧 16、扬琴古琴 17、茶花女卡门图兰朵 18、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19、澳大利亚 20、BDCEA 第三章单元测试 1、全选 2、傅聪傅敏 3、Skype Twitter 4、文化背景年龄年龄 5、受众面广不受时空限制

7、叔侄关系 8、自然形成无需刻意建立恒久不变 9、宰相肚里能撑船。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10、全选 11、面试出席婚礼谈判 12、全选 13、合理的 14、包容的精神 15、机智幽默 16、清晨晚10点半以后 17、于约定时间前去朋友家做客 临时起意邀请朋友过来用餐 朋友婚礼赠送礼金 18、主人为客人夹菜相互劝酒客套表示谦虚 19、注重个人隐私把家视为私人的空间 20、于约定时间后五到十分钟到达准时到达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情景语境文化语境 2、是否已婚收入财产 3、百年好合 4、外语能力语用能力文化背景知识 5、口语交际书面语交际 6、含蓄隐晦间接 7、表情空间沉默 8、低语境国家 9、日本墨西哥 10、老乡观念强邻里关系紧密战友关系紧密对家族观念强 11、参与模式 12、全选 13、互动频繁可以当面争执 14、. 健康婚姻年薪 15、全选 第五章单元测试 1、非语言交际 2、音量的大小语速的快慢语速的轻重 3、品牌标识交通标识 4、口头形式文字形式 5、言谈 6、商务政务

跨文化交际论文中文

浅谈跨文化交际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

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跨文化交际-unit1-6-课后translation中英对照

Unit 1 Page 22 The growth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s a field of study is based on a view of hi story that clearly demonstrates people and cultures have been troubled by a persistent i nability to understand and get along with groups and societies removed by space, ideol ogy, appearance, and behavior from their own. What is intriguing about many of huma n civilization's failure is that they appear to be personal as well as global. The story of h umankind is punctuated with instances of face-to-face conflicts as well as international misunderstanding--major and minor quarrels that range from simple name-calling to i solationism or even armed conflict. It is obvious that increased contact with other cultures and subcultures makes it impe rative for us to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to get along with and to try to understand peop le whose beliefs and backgrounds may be vastly different from our own. The ability, thr ough increased awareness and understanding, to peacefully coexist with people who do not necessarily share our lifestyles or values could benefit us not only in our own neigh borhoods but could be the decisive factor in maintaining world peace.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 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 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 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 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 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 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Unit 2 Page 60 Culture is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our mental programming,our “software of the mind. ” But we can take that computer analogy further and say that culture is the operating environment that enables software programs to run. Culture is like DOS or Unix or Windows:it is what enables us to process information in various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metaphor of windows seems to be very appealing to describe culture: culture is a mental set of windows through which all of life is viewed. It various from individual to individual within a society, but it shares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with menbers of a society. Culture is like the water fish swim in┄a reality that is taken for granted and rarely examined. it is in the air we breath and is as necessary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who we are as air is to our physical life. Culture is the property of a community of people, not simply a characteristic of individuals. Societies are programmed by culture, and that programming comes from similar life experiences and similar interpretations of what those experiences mean. If culture is mental programming, it is also a mental map of reality. It tells us from early childhood what matters, what to prefer, what to avoid, and what to do. Culture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人文天下 当我们在这个世界上进行交际时,各种误解和问题在所难免。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要做一个出色的交际者,我们必须与外来价值观、态度及感情密切沟通,与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有效地交流,以提高我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1.文化差异因素 1.1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社会中的人际关系和西方人际关系的处理有明显的差异,在中国社会人与人的交往中,往往注重情义,而忽视法理。而在西方,人们更注重人的理性。例如,在国外,有一对夫妻因有事要把孩子放在一位中国人朋友家代为照管,事后这对夫妇给了这位中国人孩子照管费,这种行为在中国人的眼中是很不理解的,但西方人体现出一种你既然付出,就能得到的一种社会关系。 1.2思维方式的差异 由于种种历史、地理、人文因素的冲击和沉积,中国和西方的思维模式经历了不同的演变过程,形成了各自鲜明的特点。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 1.3文化差异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很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多以朋友相处。中国的传统观念历来崇尚“四世同堂”“合家团圆”。而在英美国家,成年后的子女人住在家里依靠父母生活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去独立生活。同样,年龄大的父母即使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一般也不会拖累子女,而选择住进养老院,由社会关照。 2.文化差异带来的各种问题 2.1认知障碍 一个在美国学习的日本学生说:“在我去学校的路上,一个我不认识的女孩对着我笑了好几次,我有点吃惊。”这种情况是因为在日本的文化中,女孩子不对陌生人微笑,更不用说陌生的男人。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这种微笑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而是一种表示友好的方式。日本学生遇到这个问题是因为忽视了他遇到的人们的文化。他总是认为,尽管是无意识的,与他交流的对方持有与他相同的价值观、信念、行为和习惯。一旦所发生的情况与他预料的不同,他就会感觉很失落、沮丧甚至生气。这种问题就是认知障碍。 2.2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就像文化本身一样,它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获得。首先,人们从父母、亲戚、朋友等处学到。那些从父母那里听到“那些犹太人控制着企业真糟糕”的人不自觉地就学到了思维定势。其次,思维定势因为有限的人际交往产生。如果我们遇见一个很富有的巴西人,就会认为所有来自巴西的人都很富有。再次,很多思维定势是媒体提供的。电视提供了很多民族扭曲的形象。这个问题在很多人身上就形成了思维定势。 2.3民族中心主义 民族中心主义是一种认为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的信条,我们在生活中很早就学到了民族中心主义,虽然是无意识的。因此,它可能是跨文化交际中最主要的问题。当然,很少人公开声称自己文化优于他文化,但是人们会无意识地做出基于他们自己的价值系统的判断。一些学者认为没有人能完全不受民族中心主义的影响。 3.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式 3.1求同存异 因为很多因素,各种文化确实是不同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相似或者相同之处。相反,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我们有很多能把人们联系起来的至关重要的特征。例如,我们共有一个星球。我们都渴望自由,尽管自由有不同的程度和不同的含义。 人们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受自己文化制约的不同之处。所以,如果我们要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流,就应该重视不同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我们如果能欣赏相同尊重文化间存在的不同,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估计我们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也就能更加容忍别人那些行为。 3.2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核心能力的培养就是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不仅仅是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更注重语言使用的得体性。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受到社会诸多文化因素制约,要表达与理解一定语境中的话语,不但要遵循一定的语言、语法等语言规律还要按照一定的社会文化的准则形式。在交际中,要参照交际对象的年龄、身份、文化素质、购买需求等因素恰当地使用语言,营造出与交际对象相适应的气氛,从而有助于达到交际目的和提高交际能力。 4.结论 当来自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交流的时候,各种问题与误解时常发生。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其中的一些。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提高跨文化交流,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求同存异、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文化移情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参考文献 [1]张爱琳.跨文化交际.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3.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 [5]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关世杰.跨文化交流学.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 么海燕 (西京学院人文科学系710123) 摘要:当我们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时,经常出现误解和各种问题。认知障碍、思维定势、民族中心主义是跨文化交际中主要的问题。因此,鉴别和警惕这些问题很重要。另外,我们需要检查问题产生的原因,只有认识到原因,才能成为出色的跨文化交际者。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误解问题原因 287 现代营销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文化差异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给它下一个严格和精确的定义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少哲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和语言学家一直努力,试图从各自学科的角度来界定文化的概念。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获得一个公认的、令人满意的定义。据统计,有关“文化”的各种不同的定义至少有二百多种。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跨文化的定义:对于与本民族文化有差异或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充分正确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以包容的态度予以接受与适应。“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 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际。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比较 1、中西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文化受到儒家思想和佛教、道教文化的影响深远,其根源可以上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这种

文化总的表现为:注重个人修养,注重道德力量,反对武力,注重与他人、自然的和谐相处,追求精神的超脱,以“仁”和“孝”为社会核心。同时更注重于自给自足的内向型文化。 西方文明主要来自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明三大源流。受基督教影响深远,看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注重实践和探索,更注重于对自然的探索和求证,从物质层面去考量生命的本源。以“爱”为社会核心。同时具有开放性的外向型文化。 2中西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差异 价值观,西方世界相信人本位,人是受尊敬的名词。一个人攻击另一个人,不管是辱骂殴打或是诬陷暗算,即使受攻击的一方再无能再愚蠢再有错误,也都为舆论所不容,为法律所追究,哪怕你有钱有权势。民意始终受到尊重。但是在中国,在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以人为本;但是在大义方面,中国人宁愿舍弃自己的性命,也不会舍弃伦理道德,也要去舍己为人,在道德前面,生命是不值一提的。金钱观,西方人认为生活是美丽的。人活着的乐趣就是领受大自然的馈赠。钱不在乎赚多赚少,当然多总好一点,可是生活则一定要快乐。钱是为我服务的而不是相反。钱借得越多越好。生活是复杂的。人活着要应付各种各样的挑战,防备各种各样的陷井,千万不可头脑简单,轻信别人。享受生活并不是最重要的。钱存得越多越好。

(完整版)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翻译1-10单元

1 Translation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们由于彼此所处地域、意识形态、容貌服饰和行为举止上存在的差异,而长久无法互相理解、无法和睦相处。在这种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作为一个特定的研究领域得以形成和发展。值得注意的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所遭受的许多挫折,既是个人的,又是全球性的;人类历史进程总是充满了个人间的直接冲突和民族间的误解——从骂骂咧咧到孤立主义直至到武装冲突,大大小小争端不绝。 很显然,文化间以及亚文化间的交往比以前多了,这迫切要求我们共同努力,去理解有着不同信仰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并与之和睦相处。通过加深认识和理解,我们能够与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不同的人们和平共处;这不但有益于我们周遭环境的安定,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定性因素。 2 Translation 文化有时候被称为我们的心智程序,我们“头脑的软件”。但是,我们可以进一步引申这个用电脑所做的类比,把文化看作是支持运行的操作环境。文化就像电脑使用的DOS或者Unix或者“视窗”(Windows)等操作系统一样,使我们能在各种各样的实际应用中处理信息。用“视窗”这个比喻来描述文化似乎也很有吸引力。文化就是我们心灵的视窗,透过它我们审视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社会中不同个体的视窗是不大一样的,但都有着一些重要的共同特征。 文化就好像是鱼畅游于其中的水一般,人们想当然地把文化看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因而很少去研究它。文化存在于我们所呼吸的空气之中,文化对于我们了解我们自身之为何物是必不可少的,就正如生命离不开空气一样。文化是特定群体的共有财产,而不单是个体的特征。社会按照文化设定的程序运作,这种程序来自于相似的生活体验以及对这种生活体验之含义的相似阐释。 如果文化是一种心智程序,那么它也是现实的心灵地图。从我们很小的时候开始,文化就告诉我们应该看重什么、偏好什么、规避什么和做些什么,文化还告诉我们事物应该是什么样。文化为我们提供超越个体经验可能的理想典范,帮助我们决定应该优先考虑的人或事。文化为我们建立起行为准则,并视遵守这些准则的行为为正当、合法。 3 Translation 43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

本文内容详情如下: 1.1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1.2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著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著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从中西方教育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从中西方教育差异谈跨文化交际 一导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整个世界俨然变为一个”地球村”,它使得生活在不同文化地区的人们之间的交流比较空前频繁和迫切。我们被带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也被一下子推上了跨文化交际的舞台。跨文化交际不仅仅只是会外语,更要了解其文化背景,了解其世界观价值观等等。如今,有许多中国家长在国内掀起一番出国热,目的是让孩子更早的接受外语的熏陶以及外国教育,自此引起了一股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的对比和讨论,研究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能够促进我国教育方式的改善,帮助我们更好取其精华,也会提高我国整体的跨文化交际技巧和能力,更好的适应全球化。 在翻阅了大量的相关专业资料和相关论文之后,我对中西方教育方式的差异进行了研究。本文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教育方式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逻辑推理等方法进行论证。希望能够在探索,分析,研究的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得出合理的,有参考价值的结论。二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个逆反的孩子》、 《跨文化交际》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邵春阳:论中西方教育之差异》、《美国打工日记》、《美国也荒唐》、《英国见闻录》 三分层次讨论核心 中式教育、西式教育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风貌和体系,中西方在其教育发展的过程中的侧重点不同,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家庭教育不同,学校教育不同,社会环境不同造成的影响。

1)家庭教育不同 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由于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 西方家长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跨文化交际笔记

第一章跨文化交际 一、什么是跨文化交际——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 跨文化交际之所以在今天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主要原因是由于交通工具的进步与通讯手段的发展,使得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人能够频繁地接触和交往。 L.S.Harms认为,在世界范围内的交际经历了五个阶段:语言的产生;文字的使用;印刷技术的发明;近百年交通工具的进步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跨文化交际。近二十年来的交际是以跨文化为特征的。 二、对跨文化交际的不同理解 有的人认为每个人在文化上都是独特的,所以任何两个人之间的交际都是跨文化交际。 有的人认为,不同国籍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与不同职业的人们之间的文化差异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程度上的差异。 有的人认为,跨文化交际研究应该把重点放在亚文化系统的语篇系统方面。 有的人认为,作大范围的国与国之间的对比对于改进跨文化交际益处不大,应该把眼光放在更具体的文化差异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范围应该也包括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的文化差异的探讨。 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的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作者认为作跨国、跨种族、跨民族研究不仅应该是跨文化交际研究包括的内容,而且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至于地区、阶级、阶层、职业、性别、年龄等不同层次的差异也应该给予关注。至于个人之间的差异的研究只是在我们把他们当做群体的代表时才有意义。在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特点时,我们的眼光首先应集中在它的主流文化上,其次才注意它的亚文化和地区文化的特点。 主流文化亚文化地区文化小群体文化 (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群体的文化)第二章跨文化交际学 一、跨文化交际学在美国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与人类学、心理学、传播学关系密切 1.首先在美国兴起。美国有来自各个国家的移民,有各自的文化系统和风俗习惯,逐渐在美国社会形成了多元文化的格局;美国与各国交往频繁。 2.Edwar Hall 《无声的语言》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认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使用时间、空间表达意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时间、空间、交际的关系作了深入探讨) 3.1970年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国际传播学会承认跨文化交际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成立了跨文化交际学分会。1972年,第一届跨文化交际学国际会议,日本东京。 4.70年代,影响最大的书籍。《跨文化交际学选读》 5.跨文化交际学内容: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2019尔雅答案100分

。。。。。。。。。。。。。。。。。。。。。。。。。。。。。。。。。。。。。。。。。。。。。。。。。。。。。。。。。。。。。。。。。。。。。。。。。。。。。。。。。。。。。。。。。。。。。。。。。。。。。。。。。。。。。。。。。。。。。。。。。。。。。。。。。。。。。。。。。。。。。。。。。。。。。。。。。。 丝绸之路 1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D)提出的。 A、张骞 B、汉和帝 C、汉武帝 D、李希霍芬 2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B)。 A、贸易作用 B、军事作用 C、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3

“丝绸之路”加强了东西方的贸易往来。通过“丝绸之路”中国没将(B)运输到东南亚、南亚、东非以及欧洲各国。 A、瓷器 B、茶叶 C、香料 D、丝绸 4 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指陆上丝绸之路,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对 5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人将四大发明传到欧洲;西方人将印度哲学、阿拉伯的历法和医术传入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对 东西方文化传播 1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下面那个不是敦煌莫高窟与(A)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2 希腊着名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方法论》手稿重写本经美国科学家研究终于在X射线下回复了原有内容。A A、对 B、错 3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大获成功,受到了汉武帝的称赞,被封为太中大夫。A A、对 B、错 4 马可波罗着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述了他在东方最富有的国家——中国的所见所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热烈向往。后来这本书在欧洲非常畅销。错 5 公元3到13世纪,欧洲各国普遍使用羊皮纸书写文件,从14世纪起羊皮纸逐渐被中国的纸所取代,羊皮纸从此退出历史舞台。错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章节答案1_8

第一章1 【单选题】(10分) 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古国的通道被称之为“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得名是由()提出的。 A. 张骞 B. 汉和帝 C. 汉武帝 D.李希霍芬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2 【多选题】(10分) 广义上的“丝绸之路”除了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外,还包括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由()组成。 A.东洋航线 B.西洋航线 G南洋航线 D. 北洋航线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3 【多选题】(10分) “丝绸之路”曾作为连接中西方的重要通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发挥的作用主要是指()。 A. 贸易作用 B. 军事作用

G外交作用 D文化交流作用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4 【单选题】(10分) 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于( )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A,贞观十四年 B. 康熙九年 C. 崇祯十六年 D. 元和七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5 【单选题】(10分) 汉武帝时期,()为开拓“丝绸之路”立下了汗马功劳,被誉为“中国走向世 界第一人”。 A. 卫青 B. 霍去病 G张骞 D.司马迁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6 【多选题】(10分) 鸠摩罗什把佛教从西方引入中国,将大量经书翻译成汉语,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与()和玄奘并称为中国佛教四大译经家。 A. 不空 B. 鉴真 C. 法显 D真谛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单选题】(10分) ()17岁时跟随父亲和叔叔历时四年来到中国,与元世祖忽必烈建立了友谊。 后由鲁斯蒂谦将其在中国见闻轶事整理并编著成游记,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A. 查理?马特 B. 马可□波罗 C.利玛窦 D. 阿基米德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8 【多选题】(10分)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中国历史上就曾修建过许多反映佛教文化的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与()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A.固原须弥山石窟 B.天水麦积山石窟 C.洛阳龙门石窟 D.大同云冈石窟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10分 9 【多选题】(10分) 利玛窦不仅将中国文化介绍到了西方,而且帮助中国人打开了视野,使中国人了解到了西方。正是由于他的到来,使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 A.西洋音乐 西方油画 C. 机械钟表 D. 西方哲学 正确答案是:A,B,C 查看答案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