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物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公开课教案

雪松中学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

公开课教案

物理组

(高二年级)

马小胜

雪松 中学 高三 年级 物理 学科同课异构设计方案

课题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备课人 马小胜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了解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构造;

2、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及读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知道游标卡尺及和螺旋测微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过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使用培养学生严谨细心对待学习的态度 教学重、难

重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 难点: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 教法、学法

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 游标卡尺(0.02mm 、0.05mm 、0.1mm )、工件、硬币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

人类在不断地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这社会主流中像初升的太阳蒸蒸日上、日益强大,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这一切都离不开人民军队的保卫,离不开强大国防的力量。没有国防就没有国家。国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就是一个国家防御外来武装侵略的实力, 是国家军事、政治、经济和科技实力等力量的总体,国防事业是每个中国人引以为高尚的事业,如今,我们要用自己的知识力量来捍卫祖国的强大。

一、 游标卡尺

(1)游标卡尺的用途和构造:

第 课时

教学时间: 2017年 11月2日 第 周 星期

四 午 第 节

游标卡尺的主要部分为:主尺和游标尺;

(2)原理和读数:

①精度的计算方法:游尺上1/格数。

游标卡尺有10分度、20分度和 50分度三种,对应的精确度分别为0.1、0.05、0.02,相应的游标总长度分别为9、19、49毫米。

②游标卡尺的两种读数方法

先读主尺读数:读出游标尺零刻度线对应的主尺位置

再读游标读数:找出游标尺上的第几条刻度线与主尺上某一刻度线对齐

两次数值相加得出被测工件的尺寸

例:一游标卡尺的主尺最小分度为1毫米,游标上有10个小等分间隔,现用此卡尺来测量工件的直径,如图所示。该工件的直径为_____________毫米

(3)使用注意点:

①测量之前应检查游标卡尺的零点读数,看主副尺的零刻度线是否对齐,若没有对齐,须记下零点读数,以便对测量值进行修正。②卡住被测物时,松紧要适当,不要用力过大,注意保护游标卡尺的刀口。

③测量圆筒内径时,要调整刀口位置,以便测出的是直径而不是弦长。

二、螺旋测微器

(1)用途和构造

螺旋测微器(又叫千分尺)是比游标卡尺更精密的测量长度的工具,用它测长度可以准确到0.001,测量范围为几个厘米。

螺旋测微器的构造如图所示。螺旋测微器的小砧的固定刻度固定在框架上、旋钮、微调旋钮和可动刻度、测微螺杆连在一起,通过精密螺纹套在固定刻度上。

(2)原理和使用

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毫米,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毫米,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后退0.001毫米。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01毫米,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

到0.001。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

例:右图中螺旋测微器所测量的物体的长

度为______________m。

(3)使用螺旋测微器应注意以下几点:

1、测量时,在测微螺杆快靠近被测物体时应停止使用旋钮,而改用微调旋钮,避免产生过大的压力,既可使测量结果精确,又能保护螺旋测微器。

2、在读数时,要注意固定刻度尺上表示半毫米的刻线是否已经露出。

3、读数时,千分位有一位估读数字,不能随便扔掉,即使固定刻度的零点正好与可动刻度的某一刻度线对齐,千分位上也应读取为“0”。

4、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与固定刻度的零点不相重合,将出现零误差,应加以修正,即在最后测长度的读数上去掉零误差的数值。

三、巩固练习:

请读出下列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所测量的物体的长度(注意单位)

读数: mm

读数: mm

板书设计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

1、游标卡尺的结构

2、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数方法

第一步:先读整数——看游标零线的左边,主尺上与游标零线最近的一条刻线的数

值,即被测尺寸的整数部分。

第二步:再读小数——看游标零线的右边,游标第n条刻线与主尺刻线对齐,则被测尺寸的小数部分为(游标读数值)。

1、螺旋测微器的结构

2、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原理及读数方法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

教研组长检查时间:年月日签字:审核时间:年月日签字:

高中物理《动量守恒定律(2)》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前一节已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史上是如何被提出来的,本节 则以一维情况下两个相互作用的小球为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导出具体的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这样的处理,使学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更深刻,同时也使学生对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碰撞,导出动量守恒的 表达式。 (2)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普遍适用性和牛顿运动定律适用范围的局限 性。 (3)加深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进一步练习用动量守恒定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4)知道求初、末动量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动量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掌握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表达式、适用范围和守恒条件【教学难点】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及守恒条件的判定

【教学思路】首先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系统相互作用过程中动量守恒,再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过程、守恒 条件及适用范围,即用实验法、推理法、归纳法、举例讲授法。 【教学器材】多媒体、碰撞试验装置。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前面已经学习了动量定理,下面再来研究两个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所组成的物体系统,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二者发生相互作用前后各自的动量发生什么变化,整个物体系统的动量又将如何?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动量守恒定律。它是自然界中最重要最普遍的定律之一。 新课展示 一、动量守恒定律 1.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碰撞前后系统的动量关系 2.理论探究:

课件展示: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运动的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1 和m2。沿同一直线向相同的方向运动,速度分别是v l 和v2,且v l> v2,(1)两个小球的总动量为多少?一段时间后碰撞,碰后的速度为v1’ 和v2’,(2)则碰撞后的总动量为多少?(3)碰撞前后的总动量p 和p’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碰撞之前总动量:p=p1+p2 = m1 v l + m2 v2 碰撞之后总动量:p’=p1’+ p2’= m1 v1’+ m2 v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碰撞过程中两球的加速度分别是 a1=F1/m1 , a2= F2/m2 (1)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F1=-F2 所以m1a1=-m2a2 (2) 又由加速度公式 a1= v1’- v l/t a2= v2’- v2/t (3) 由以上(1)(2)(3)得 m1 v l + m2 v2= m1 v1’+ m2 v2’即p= p’

用内测千分尺测量孔径(教学设计)

《用内径千分尺测量孔径》教学设计 适用专业:机械专业 使用范围:中等职业学校 课时:2课时 撰写时间:2014年6月 ●教材分析: 本书课时节选《零件测量与质量控制技术》中项目二任务三,为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指导学生操作训练,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对于中职学生的教育而言,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在教学设计上应注重学习的实用性,让学生多动手操作,自主学习,教师以引导启发配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根据零件尺寸要求,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 2. 能测量零件各种线性尺寸,作出尺寸合格性判断 (二)能力目标 会保养种类测量用具,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三)情感目标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养成主动学习、交流学习的意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量具的刻线原理与读数方法 ●量具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 ●选择正确的测量方案 ●量具的刻线原理

●教学准备: ●1:简单零件 ●2:测量用量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进 1、产品精度的判断方法——测量、测试、检验。 2、量具的保养知识。 二、引入新课 孔——通常指工件各种形状的内表面,包括圆柱形内表面和其他由单一尺寸形成的非圆柱形包容面。 内径千分尺是用于测量小尺寸内径和内则面槽的宽度的精密量具。其特点是容易找正内孔直径,测量方便。 内测内径千分尺的读数值为0.01mm,测量范围有5~30mm、25~50mm、50~75mm三种。 内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与外径千分尺类似,只是套筒上的刻线尺寸与外径千分尺相反,另外它的测量方向和读数方向也都与外径千分尺相反。 【设计思路】讲解案例,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爱好。 二、提出任务 通过问题“你能对课件中老师展示的零件进行测量吗?”,给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思考并接受任务。 测量步骤 (1)清洁、检查、校对内径千分尺。 (2)清洁工件,清理毛刺。 (3)测量孔径。测量时,固定测头与被测表面接触,摆动活动测头的同时,转动微分筒,使活动测头在正确的位置一与被测工件手感接触,就可以从内径千分尺上读数,所谓正确位置是指:测量两平行平面间距离,应测得最小值;测量内径尺寸,轴向找最小值,径向找最大值。离开工件读数前,应用锁紧装置将测微螺杆锁紧,再进行读数。 【设计思路】提出问题,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思考。 三、制定计划

高二物理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2.读书方法: (1)游标卡尺是利用主尺刻度间距与副尺刻度间距读数的。以下图游标卡尺为例,主尺的刻度间距为1mm,当两卡脚合并时,主尺上49mm刚好等于副尺上50格,副尺每格长为=。主尺与副尺的刻度间相关为1-0398=,因此它的测量精度为(副尺上直接用数字刻出) (2)在主尺上读出副尺零线以左的刻度,该值就是最后读数的整数部分为33mm。副尺上一定有一条与主尺的刻线对齐,在刻尺上读出该刻线距副尺的格数,将其与刻度间距相乘,就得到最后读数的小数部分为。将所得到的整数和小数部分相加,就得到总尺寸为。 3.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尺寸时,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测量前应把卡尺揩干净,检查卡尺的两个测量面和测量刃口是否平直无损,把两个量爪紧密贴合时,应无明显的间隙,同时游标和主尺的零位刻线要相互对准。这个过程称为校对游标卡尺的零位。 (2)移动尺框时,活动自如,不应过松或过紧,更不能有晃动现象。用固定螺钉固定尺框时,卡尺的读数不应有所改变。移动尺框时,不要忘记松开固定螺钉,亦不宜过松。 (3)当测量零件外尺寸时:卡尺两测量面的连线应垂直于被测表面,不能歪斜。测量时,可轻轻摇动卡尺,放正垂直位置。如卡尺带有微动装置,此时可拧紧微动装置上的固定螺钉,再转动调节螺母,使量爪接触零件并读取尺寸。决不可把卡尺的两个量爪调节到接近甚至小于所测尺寸,把卡尺强制卡到零件上去。这样做会使量爪变形,或使测量面过早磨损,使卡尺失去应有的精度。 (4)用游标卡尺测量零件时,不允许过分施加压力,所用压力应使两个量爪刚好接触零件表面。如果测量压力过大,不但会使量爪弯曲或磨损,且量爪在压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变形,使测量得的尺寸不准确(外尺寸小于实际尺寸,内尺寸大于实际尺寸)。 (5)游标卡尺上读数时,应把卡尺水平拿着,朝着亮光方向,使人的视线尽可能和卡尺的刻度线表面垂直,以免由于视线的歪斜造成读数误差。 (6)结果,可以多测量几次。即在零件的同一截面上的不同方向进行测量。对于较长零件,则应当在全长各个部位进行测量,获得一个比较正确的测量结果。 二.“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实验误差分析与比较 1.电流表外接法 理解:因为测电源的内阻,所以对电源来说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 【分析方法1】计算法: ,其中U、I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路端电压和电流,得到多组数据,每两 组数据就可以求出电动势和内阻。设某两组U、I的值的大小关系为: U1>U2,I1

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精品公开课优质课教案

曲线运动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 2、知道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是怎样确定的; 3、知道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曲线运动 2、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方向的确定 3、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难点: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教学方法: 实验、归纳、推理法 教学用具: 小钢球、条形磁铁、木板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前边几章我们研究了直线运动,下边同学们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直线运动? 2、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发生的是曲线运动,那么什么是曲线运动?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二、新课教学 1、曲线运动 (1)多媒体:展示几种物体所做的运动 a:导弹所做的运动;汽车转弯时所做的运动;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 b:归纳总结得到:物体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2)提问:上述运动和曲线运动除了轨迹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呢?

(3)用CAI课件对比小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和弯道上行驶的情况。 学生总结得到:曲线运动中速度方向是时刻改变的。 ?过渡:怎样确定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方向呢? ?→ 2: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1)多媒体: a:在砂轮上磨刀具时,刀具与砂轮接触处有火星沿砂轮的切线方向飞出; b:撑开的带着水的伞绕伞柄旋转,伞面上的水滴沿伞边各点所划圆周的切线方向飞出。 (2)总结:质点在某一点(或某一时刻)的速度的方向是在曲线的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问题:能不能通过速度的定义从理论的角度推出曲线运动的瞬时速度方向呢?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该时刻的瞬时速度。。。。。 (3)结论1: a:只要速度的大小、方向的一个或两个同时变化,就表示速度矢量发生了变化。b:由于作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方向时刻改变,所以曲线运动是变速运动。 ?过渡:那么物体在什么条件下才作曲线运动呢? ?→ 3: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 (1)问题:一个在水平面木板上做直线运动的钢珠,若使其改作曲线运动,有哪些办法?请同学们试一试。 (2)实验:方法1吹气。2用磁铁吸引。3将木板倾斜。。。。。。 问题:这些方法的共同点是?。。。。。 (3)学生作结论2:当物体所受的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时,物体就作曲线运动。 4:一般情况下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切向力与法向力 当合力的方向与物体的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也在这条直线上,物体就做直线运动。 如果合力的方向跟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产生的加速度就和速度成一夹角,这时,合力就不但可以改变速度的大小,而且可以改变速度的方向,物体就

高中物理摩擦力公开课教案设计人教必修1

3.3 摩擦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知道滑动摩擦力概念及产生条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知道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3、知道静摩擦力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决静摩擦力的方向,知道最大静降擦力的概念。 4、了解滚动摩擦力和流体阻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学会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实验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μ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静摩擦力有无、大小的判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 长方体木块(每组3块),弹簧秤、毛巾;玻璃板,毛刷(两个学生一组)。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实验,提问学生复习摩擦力概念。 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由静止开始向前移动,体会手受到的阻力。建立摩擦力概念。点评:通过实验建立静摩擦力概念。 (二)进行新课 1、对“静摩擦力”的学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验,提出问题:为什么弹簧秤有读数?得出静摩擦力概念 提出问题:什么情况下产生静摩擦力?让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重复刚才实验,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发现问题,得出最大静摩擦力概念和静摩擦力范围。(0<F≤Fmax= 学生活动:将木块置于水平桌面上,用细线连接木块和弹簧秤,用力水平拉弹簧秤,不要使木块移动,并读数。回答问题:桌面对木块有阻力作用。 思考讨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相对运动趋势。 重复实验,慢慢拉动木块,注意观察弹簧秤读数(木块刚开始移动时读数最大)。

高二物理宋晓梅公开课总结

高二物理宋晓梅公开课总结 本学期我上了一节公开课,优点和不足同在。结合之前的讲课,做以下总结: 公开课向学校展示我们一部课改的风采,采用学生研讨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为主,教师讲 解为辅,主要进行疑难问题讲解。我讲的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一节,与初中知识联 系紧密,是初中知识的深化。许多知识学生已经了解,所以学生探究过程比较顺利。 本节课总体上体现了课改模式的基本程序要求,突出了学习目标的和教材效果的达成,有 效地实践了我校课堂课改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这使我更好地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编制适合基础部学生的导学案,并去开展练习,去增强效果,避免了原先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好处的。 当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了自己存在的不足,这也正是我们公开课教学的目的,比如我的课堂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并且对突发事件没有预设,练习题的一个题目我认为学 生可以理解,但是对大部分学生没有理解,导致我利用较多时间进行知识讲解,最后没有 小结。 总之,这次公开课我有了很多的提高,优异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多多借鉴,不当之处我也会时时提醒自己,以使自己不断进步。 附:书写年终总结黄金秘笈 年关将近,又到了铺天盖地写总结的时候,为济世救人,笔者特将访遍名师学来的年终总结秘笈奉献出来,希望能给各位同仁以启迪。 要点一:篇幅要够长 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业绩如何,关键就看这“总结”的分量。如有字数限制还好,可以照“封顶值”去写。如果没有字数限制可就有点麻烦了,要留心打听一下其它同级单位的篇幅有 多长,如此有了参照物,才可“弹无虚发”。否则闷头傻写半天,洋洋洒洒15页,殊不知 人家写了20页,在气势上立马矮了一截,岂不是前功尽弃? 要想做到篇幅长,除了下苦工夫狠写一通外,还有一个捷径可走——字大行稀。即把字号 定位在“三号”以上,尽量拉大行间距,但不可太过,否则会给人一种“注水肉”的感觉。 要点二:套话不可少 如开头必是“时光荏苒,2004年很快就要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结尾必是“新的一年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决心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或是“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

千分尺公开课教案hao

公开课教案20 -20 学年第一学期 学院公开课教案

2010~2011 学年第一学期

【组织教学】:(时间:1分钟) 清点学员人数,做好考勤记录。 【复习提问】(时间:3分钟) 1、游标卡尺的测量方法。 【引入新课】:(时间:1分钟) 门捷列夫说过,没有测量,就没有科学。测量非常重要,测量的前提是有一个好的,适合的量具,我们已学习了游标卡尺的测量,可是在很多场合,仅有游标卡尺还是不够的,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种量具——螺旋测微仪,也称为千分尺。 【新课讲授】(时间:40分钟) 第二节千分尺的测量 一、千分尺的概述 1、组成:由固定套筒、微分套筒等组成; 2、量程 二、千分尺的刻线原理宣布上课 提问 引入新课 利用PPT 展示千分 尺各部分 名称 给定测量 方法,比较 不同的应 用,重点讲 授间接法 测量。 班长报告 出勤情况。 回答问题 学生认识 千分尺 引起注意 做好上课 准备。 复习已学 知识,为新 课做好准 备。 从实物切 入,引起对 学习内容 的关注。 注重知识 的完整性、 结构性。 可动刻度的零线固定刻度的水平横

1.固定套管上的水平线上、下各有一列间距为1mm的刻度线, 2.微分筒作旋转运动,刻度线是将圆周分为50等分的水平线。 3.根据旋转运动原理,当微分筒旋转一周时,测微螺杆移动0.5mm.即当微分筒旋转一个分度,螺杆沿轴线移动了1/50X0.5mm=0.01mm,因此,千分尺可以准确读出0.01mm 的数值。 二、外径千分尺的读数 1、以微分筒的端面为准线,读出固定套筒刻度线的分度值; 2、以固定套管上的水平横线作为读数准线,读出可动刻度上的分度值,读数时应估读到最小度的十分之一,即0.001mm;通过挂图、 模型影像 资料讲解 新课 听课,做笔 记 以小组的 方式让学 生读PPT 上的读数 学生回答 问题 以小组竞 赛的方式 提高同学 的积极性

最新游标卡尺的使用教案设计

《游标卡尺的使用》教案设计 教师专业机电一体化班级13高职机电3班课型新授地点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室课时1课时 任教课程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 教学内容课题二:常用量具的使用任务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游标卡尺的结构、功能 ?理解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数方法 ?掌握游标卡尺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和维护保养知识 能力目标 ?学会使用游标卡尺进行迅速、准确测量零件的尺寸;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测量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锻炼互相帮助、相互协作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 ?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教学重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在零件测量操作中的运用掌握 教学方法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组织教学 1、讲练结合(为主) 2、演示法 3、讲解法 4、激励法 学习方法(1)主要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2)采用了组长负责制,由组长带领组员分组讨论。 (3)多动脑,多思考,多总结,在动手的练习中不断体会操作要领并掌握。

《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是机电一体化专业(制造技术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本学期主要以认知性实训为主。在钳工实训中,制作加工零件,安装、调试、检修设备等,都需要使用量具对工件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检查。游标卡尺是普遍采用的尺寸检测工具,它的使用是钳工技能训练的基本功,是钳工技能岗位要求中必须掌握的技能。综合学生能力基础、课前登录校园教学资源网站学习情况反馈,确定教学重难点如下: 246810121416结构读数原理读数练习 正确 错误 重点: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 难点: 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读数方法在零件测量操作中的运用掌握

高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高中物理优质课教案 11.4、单摆教案 单位: 姓名: 电话:

11.4、单摆教案 引入新课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弹簧振子,知道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那么: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什么? 答:物体做机械振动,受到的回复力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机械振动——单摆的运动 1、 阅读课本第167页到168页第一段,思考:什么是单摆? 答:一根细线上端固定,下端系着一个小球,如果悬挂小球的细线的伸长和质量可以忽略,细线的长度又比小球的直径大得多,这样的装置就叫单摆。 物体做机械振动,必然受到回复力的作用,弹簧振子的回复力由弹簧弹力提供,单摆同样做机械振动,思考:单摆的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如何表示? 梯度小问题:(1)平衡位置在哪儿? (2)回复力指向?(学生回答) (3)单摆受哪些力?(学生黑板展示) (4)回复力由谁来提供?(学生回答) 注意:数学上的近似必须让学生了解,同时通过此处也能让学生单摆做简谐运动是有条件 1)平衡位置 当摆球静止在平衡位置O 点时, 细线竖直下垂,摆球所受重力G 和悬线的拉力F 平衡, O 点就是摆球的平衡位置。 2)回复力 单摆的回复力F 回=G1=mg sinθ,单 摆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呢? 单摆受到的回复力F 回=mg sinθ,如图:虽然随着 单摆位移X 增大,sinθ也增大,但是回复力F 的大小 并不是和位移成正比,单摆的振动不是简谐运动。但是,在θ值较小的情况下(一般取θ≤10°),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近似的认为 sinθ=X/ L ,近似的有F= mg sinθ= ( mg /L )x = k x (k=mg/L ),又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O 点,与位移方向图2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高二物理公开课教案 教学课题:原子结构的发现 课时计划:1课时 开课时间:2002年3月27日第五节课 开课班级:高二(11)班 执教人:薛莲 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原子是可分的; 2、知道电子的发现过程; 3、知道汤姆逊模型; 4、了解α粒子散射实验和原子核式结构; 5、了解原子及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由现象的分析而归纳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电子的发现; 2、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3、原子的核式结构。 教学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启发式。 教具:高压感应圈、阴极射线管、条形磁铁、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简要叙述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来展示情景。 [设问1]: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设问2]:原子的英文是什么?(atom) [设问3]:你们是否知道它的原义?(出自希腊文atomos,意思是不可分割的东西。) 约在公元前400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明确指出,物质是由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构成。在中国,早在春

秋战国时期(公元前467-前221年)就出现了类似观点。墨子提出了“端,体之无厚,而最前者也。”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原子不可分、不可变,直到19世纪后期,这种看法才被动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原子是否可分,原子由哪些部分组成,原子的结构是怎样被揭开的。 [板书]原子结构的发现 [讲解]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由于真空技术的进步,对稀薄气体的放电现象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1854年制成了第一支气体放电管,1858年发现,当管内气体的压强降低到1.3pa以下时,在阴极对面的玻璃管壁 上就出现了黄绿色的辉光。显然,这种个辉光是由阴极发出的某种射线引起的,人们把这种射线叫做阴 极射线。 [演示]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射出绿色的射线,且在磁场中发生偏转。 [提问]阴极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说明了什么?(阴极射线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 [讲解]1897年,汤姆逊测定了用不同物质做成的阴极发出的阴极射线粒子的荷质比e/m不变,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结论]阴极射线粒子是各种宏观物质的共有成分。 [讲解]1898年,汤姆逊又和他的学生们继续研究,发现阴极射线粒子的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阴极射线粒子的电荷和氢离子基本相同。 [结论]将阴极射线粒子命名为:电子(electron) [板书]1、电子的发现 电子的电量e=1.60219×10-19C 电子的质量m e=9.10953×10-31kg [设问]既然电子是构成所有物质的共有成分,且质量约是氢离子的千分之一,原子是不可分的说法正确吗? (不正确) [板书]电子是原子的组成成分,电子带负电。 [介绍]由于电子的发现,汤姆逊被后人誉为“一位最先打开通向基本粒子物理学大门的伟人”。并获得了诺贝尔奖。 二、汤姆逊模型的学习 [提问]原子是否带电?(呈中性) 而电子带负电,这说明了什么?(原子中除了电子外,还应有带正电的电荷,且电量相等) [设问]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和带负电的电子应是怎样分布的呢?(学生讨论) [讲解]20世纪初,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种原子模型。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汤姆逊提出的“葡萄干”模型。 [板书]2、汤姆逊“葡萄干”模型 [投影1]汤姆逊原子模型 [讲解]他假定: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电子则象葡萄干镶嵌在蛋糕里那样镶嵌球中。该模型可解释当时发现的一些现象,然而理论的正确性一定要通过实践加以检验。 1909年起,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为了证实汤姆逊模型的正确性,设计了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板书]3、α粒子散射实验 [投影2]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示意图 [讲解]实验装置、原理和过程 放射性元素钋(Po)发出的α射线从铅盒的小孔射出,形成一束很细的射线到金箔上,α粒子穿过金箔后,射到荧光屏上产生一个个闪光点,可用显微镜观察,为了避免空气的影响,整个装置放在真空容器中。 [板书]α粒子带正电mα=7300m e [模拟实验]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投影3]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

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教案

“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教案 安化县第二职业中专丁光辉 【教材分析】 “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选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切削加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一单元课题四。在学生认识了游标卡尺的结构,掌握了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原理之后,重点介绍了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和读数方法。教材采用图例法直观地表达了游标卡尺的结构和操作要领,这样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该量具的使用和读数方法。学生由于受日常习惯的影响,做事马虎,东西乱拿乱放导致量具损坏,尺寸测量不准等现象较多,所以做好演示教学和实践练习十分重要。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用50分度游标卡尺对工件进行正确测量的能力。 3.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和读数方法。 【教学难点】 50分度游标卡尺的读数。 【教学准备】 50分度游标卡尺、多媒体课件、待测工件。 【教学设想】 教学时间为一课时,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操作演示──实践练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线展开: 通过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同台竞技、探究学习,利用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教学手段,全方位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探究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展示工件并提问: “请问现在谁能告诉我这个工件的大小” 有什么办法知道它的尺寸呢 同学们在以往的实习中初步接触过游标卡尺,那么大家能否正确使用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常用的“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 板书课题: 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 2、看图复习游标卡尺的结构. 学生自主选择介绍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新 授 板书: 50 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与读数 一、游标卡尺的使用 1、看视频,正确掌握50分度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金属加工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金属加工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 2.熟悉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3.了解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4.明确课程任务、性质、基本要求、学习目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1.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2.课程的基本要求和学习方法 教学环节与内容: [导入新课] [新授内容] 绪论 一、金属加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现状与发展趋势 金属加工是对金属材料进行成形生产的全过程。 成形工艺是人们把原材料或半成品加工制造成为所需形状和尺寸产品的过程。 金属加工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简要介绍明朝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 现代金属加工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向上:一是精密工程技术;二是金属加工的高度自动化。 制造加工业的发展方向可用“三化”来概括,即全球化、虚拟化和绿色化。 二、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根据金属加工工艺流程,可以把金属加工工种分为热加工、冷加工和其他工种三大类。 1.热加工 (1)铸造工(2)锻压工(3)焊工(4)热处理工 2.冷加工 (1)钳工(2)车工(3)铣工(4)刨工(5)磨工 3.其他工种 三、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1.工人安全职责 2.车间管理安全规则 3.设备操作安全规则 四、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1.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及工程技术类相关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 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掌握必备的金属材料、热处理、金属加工工艺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继续学习专业技术的能力。 (3)培养其在机械类专业领域的基本从业能力。

(4)贯穿职业道德和职业意识的培养,形成严谨、敬业的工作作风。 2.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1)实践能力目标 (2)学习能力目标 (3)社会能力目标 3.学习方法 (1)注意各章节的联系、学习、复习、巩固、应用、总结。 (2)要理解、要提问题、不能累计问题。 (3)抓住主要内容:金属材料及热处理基本知识,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基本常识。 (4)为了弥补实践方面的不足,采用录像教学以及到工厂参观和实习,通过师生的相互努力来学好这门功课。 [课堂小结] 1.金属加工与成形工艺 2.金属加工的主要工种分类与特点 3.金属加工的安全生产规范 4.本课程的主要任务及学习方法

游标卡尺的使用及原理教案

《游标卡尺的使用及原理》教案 授课教材:《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 授课班级:11机械加工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游标卡尺的结构形式。 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游标卡尺的制线原理及读法。 能力方面: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叙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学习提高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通过上台讲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游标卡尺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 游标卡尺的制线原理。 授课类型:新授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组织 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同学们,我们上节课讲了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测量工具,比如钢直尺、卡钳、卷尺等,这些测量工具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我们人人家里都有,这些测量工具以经可以满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测量需要。 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很多的测量往往要求精度很高,这时我们的钢直尺卡钳就不能用了, 比如我们知道,在用钢直尺测量时如果物体长度在两个刻度之间,我们就要估读,对吧,估读就代表不准确,不适合工业生产中要求精度较高的场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中等精密的测量工具:游标卡尺,我们使用游标卡尺往往是不估读的。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来学习一下游标卡尺。(书写标题) 游标卡尺按精度可以分为:0.1 mm精度 0.05mm精度 0.02mm精度三种 其中0.02mm精度的游标卡尺应用最广泛,今天我们就以0.02mm精度的卡尺为例来学习游标卡尺的相关知识。 三、任务 下面同学们打着这三个任务去看书,我把游标卡尺分发给各个小组,大家先看书,看完书后结合实物物讨论出着三个问题的结果,然后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 任务1:游标卡尺的结构形式。 2:游标卡尺的测量范围。 3:游标卡尺的制线原理及读法。 四、学生展示 下面请两位学生上台来讲解一下他们通过看书对上面三个任务的理解。

高中物理《牛顿第一定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看得远一些, 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学习目标: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1. 能大致叙述发现牛顿第一定律的历史过程,并能作出初步评述; 2. 能清楚地描述伽利略关于力与运动的思想观念,以及对应设计出的理想实验和相应的推理结论; 3.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 能举例说明物体的质量是其惯性大小的量度。 新课: 【探究一】 1. 视频导入:女儿推箱子,用力推箱子,箱子动;不推时不动。女儿提出问题? 学生:举例生活中观察到类似的现象? 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 小组交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否正确?并分析一下原因? 【探究二】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1. 小光盘被推动后的运动情况? 2. 将套在小光盘上的气球充足气,气球放气的同时,再次推动小光盘,探究小光盘的运动情况? 伽利略猜想: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 伽利略结论:若没有摩擦阻力、流体阻力的影响,物体将在水平面上永远运动下去。呼应引入: 同学们,通过学习你能帮我解答我女儿提出的问题吗? 思考:谁的研究方法更科学? “我之所以比别人

笛卡儿的观点: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笛卡儿的观点与伽利略的观点的区别: 实验探究:利用气垫导轨,探究运动的滑块的运动情况? 结论: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摩擦力的作用,将一直匀速运动下去。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一)字面理解: (1)一切物体——所有物体,无一例外; (2)总——反映了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 (3)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平衡状态; (4)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内涵: (1)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定性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物体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探究三】 (壱)小组讨论,举例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现象; “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远一些,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牛顿

游标卡尺识读教案-公开课)

游标卡尺(精度)的识读教案 授课班级:12模具2班授课时间:2012-11-2 第9周星期五第5节 【课题】钳工常用量具及测量(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钳工工艺学》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详细介绍了量具的分类,游标卡尺的作用、结构,刻线原理以及读数方法。游标卡尺是钳工实习当中的一项基本技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技能。在实习过程当中,量具的使用始终贯穿整个过程,零件的尺寸正确与否跟测量有密切关系,所以本节内容对于机械专业学生而言相当重要,为以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该班是高一机械专业的学生,马上就要进入对工件的测量环节。学生的基础普遍偏下,而且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较差,通过教师引导、指导他们。所以要求在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穿插一些练习活动、实物测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游标量具的定义。 2、了解游标卡尺的作用余结构。 3、了解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4、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2)、能力目标 通过对实物测量,培养学生钻研新知,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尺寸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式、以生本学习为主,通过让学生做练习、实物测量来巩固掌握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发现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想去了解精度更好地游标卡尺的结构、作用以及测量原理。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从旁组织活动,总结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遇到问题,会想到去问为什么,自己去寻找答案以及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1、游标卡尺的结构。 2、游标卡尺的作用。 3、游标卡尺的刻线原理。 4、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难点:1、游标卡尺的读数方法。

高中物理《电容器》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39 课时电容器(重点突破课) 一、电容器 1.组成:由两个彼此绝缘又相互靠近的导体组成。 2.带电荷量: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 3.电容器的充、放电 (1)充电:使电容器带电的过程,充电后电容器两极板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容器中储存电场能; (2)放电:使充电后的电容器失去电荷的过程,放电过程中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二、电容 1.定义: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个极板间的电势差的比值。 2.定义式:C=。 3.单位:法拉(F)、微法(μF)、皮法(pF),1 F=106 μF=1012 pF。 4.意义: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本领的高低。 5.决定因素:由电容器本身物理条件(大小、形状、相对位置及电介质)决定,与电容器是否带电及电压无关。 三、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 1.决定因素:正对面积,介电常数,两板间的距离。 2.决定式:C=。 [小题热身] 1.如图所示为某一电容器中所带电量和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 图线,若将该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从40 V 降低到36 V,对电容器来 说正确的是( ) A.是充电过程 B.是放电过程 C.该电容器的电容为5.0×10-2 F D.该电容器的电量变化量为0.20 C 解析:选B 由Q=CU 知,U 降低,Q 减小,故为放电过程,A 错B 对;由C ==F=5×10-3 F,可知C 错;ΔQ=CΔU=5×10-3×4 C=0.02 C,D 错。 2.有两个平行板电容器,它们的电容之比为5∶4,它们的带电荷量之比为5∶1,两极板间距离之比为4∶3,则两极板间电压之比和电场强度之比分别为( )

提能点 (一) 平行板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A.4∶1 1∶3 B.1∶4 3∶1 C.4∶1 3∶1 D.4∶1 4∶3 解析:选C 由U=得:===, 又由E==得:===, 所以选项C 正确。 3.一充电后的平行板电容器保持两极板的正对面积、间距和电荷量不变,在两极板间插入一电介质,其电容C 和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的变化情况是( ) A.C和U 均增大B.C增大,U减小 C.C减小,U增大D.C和U 均减小 解析:选B 由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C=知,当插入电介质后,ε 变大,则在S、d 不变的情况下C 增大;由电容定义式C=得U=,又电荷量Q 不变,故两极板间的电势差U 减小,选项B 正确。 2.分析思路 [典例] (2016·天津高考)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 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都接地。在两极 板间有一固定在P 点的点电荷,以E 表示两板间的 电场强度,E p 表示点电荷在P 点的电势能,θ 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B.θ增大,E p 不变 C.θ减小,E p 增大D.θ减小,E不变 [解析] 由题意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荷量Q 不变,当下极板不动,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时,两极板间距d 减小,则电容C 变大,由U=可知U 变小,

钳工实训千分尺的使用教学设计

钳工实训千分尺的使用教学设计 机电组陈章上课班级:12职1上课时间:6月6日 一、设计思想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先进的发展方向。 本次课的教学设计以我校“人文关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教学过程中体现“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得到鼓励和成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课堂上有三种学习情境,它们分别是合作、竞争和个人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是属于个人学习,学生需要课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让课堂“向前延伸”,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让课堂学习更有针对性,更能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合作与竞争的学习情境的结合,所谓“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做好导演,做好适当的帮助;研究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语言激励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等方面有促进作用。94%的学生在教师语言激励的作用下,能积极参与学习,在良好的学习动机的指引下,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同伴之间互相帮助、互相交流,能发挥自我想象力,在练习中有创新表现。当没有语言激励时,79%的学生学习态度冷淡,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不能与同伴协作,且无创新表现可见,语言激励对学习态度、合作与交往精神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二、整节课的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1、教材的特点分析 所选教材《钳工技能训练项目教程》[编号为ISBN978-7-5427-4333-6]是由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型规划教材,本书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出发点,结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订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而编写的,本书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思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重点在操作技能训练。 2、本课题在整体知识与能力结构中的位置 本课题是数控、模具、机电、汽修专业《钳工技能训练》第二章的内容,钳

高中物理《摩擦力(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认识静摩擦力的 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通过实验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2.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利用实验和生活具体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习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认识,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根据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只需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和拓展即可。 三、重点、难点 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公式F =μF N 的应用。 难点: (1)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2)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习巩固 五、教学仪器 实验器材:木块、木板、弹簧秤、砝码若干、毛巾、铁架台 六、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弹力的产生:两个物体接触、挤压,发生形变,恢复形变时产生了弹力。 活动1 新课导入 小游戏:伸出手掌下压桌面,下压,保持压力不变,前推手掌,会明显感觉到很困难,为什么?思考原因,从而引出摩擦力概念。 活动2 新课教学: 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同学们列举身边哪些现象跟摩擦力有关。(走路、写字、骑自行车、擦黑板、传送带、刹车,推门等等) 回顾初中学过的摩擦力定义。 初中对摩擦力的定义: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思考:

高中物理《弹力》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一)奇趣导入 (展示视频)蹦床比赛,运动员撑杆跳的上升过程,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避震弹簧的缓冲过程,蹦极的过程。 教师:在上面我们所看的片段中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物理规律,不知同学们能否指出来呢? 学生:它们都在发生形变后对其它物体施加了一个力的作用。 教师:不知同学们还可以举出哪些利用弹力的例子,谁来说? 学生:拉弓射箭、蹦极、跳水踏跳板、打篮球…… 教师:这种力是什么性质的力?它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它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内容。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把过去以教师讲授知识为目标的注入式教学,变为学生探求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和培养能力作为教学的基点。教师创设情境和显现内容和教学重点相关联,并不是结论性的答案,而是在基本结论的一定范围内,留有余地,以便充分发展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以学生观察、联想活动为主,教师通过媒体显示或实物显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 (二)巧妙设问 (1)学生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 (2)提出问题: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的共同点是什么? 橡皮泥的形变与用力拉弹簧的形变有什么不同? 手为什么受力?手受力的方向? (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得出:捏橡皮泥,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它们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形变的原因是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针对橡皮泥形变之后不能恢复的形状改变,拉或压的弹簧能够恢复形状改变,总结出:能够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形变叫做塑性形变。) (3)将钩码悬挂在弹簧上,弹簧另一端固定,弹簧被拉长,提问:钩码受哪些力?拉力是谁加给钩码的?弹簧为什么对钩码产生拉力? (由此引出弹力的概念: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