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数公开课课题

奥数公开课课题

奥数公开课课题
奥数公开课课题

慧通教育黄冈奥数公开课

剪切图形

1.把下面的图形剪成四等分,要求剪成的4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应该怎样剪(在图中划线表示)?

2. 一块米糕,是长方形,你能切三刀把这块米糕切成大小形状一样的8块吗?

巧填运算符号

1.在下面五个5之间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5 5 5 5 5 = 10

数图形

1.图中有几个角?

巧求周长

1.小林从家里去学校上课,但他先去书店买了本书。买完书后他有两条路可以去学校:一条是走大路,即先回家再去学校,另一种则是走弯弯曲曲的小路去学校。根据下面的地图

以及图中的信息,你觉得小林从书店

走哪条路去到学校更近呢?

速算24点

1. 用1、4、8三个数组成得数是24的算式。

2. 一道较难的“速算24”题目:

4 、4、 10、10

找规律填图

1.按图形变化规律画出空白处的图形。

找规律填数

1.在下图中的“?”处填上适当的数。

巧妙移动

1.下面的算式是错误的,请你移动1根火柴使等式成立。

观察异同

1.选出与其他4个图形不同的1个图形.

智趣题

1.一家冷饮店规定,喝完汽水后,可以用2个空瓶换一瓶汽水。小丁一开始买了4瓶汽水,喝完了再用空瓶换,他最多可以喝到几瓶汽水?

2. 小虎喝一杯纯牛奶,第一次喝去半杯后,用清水加满,第二次喝去半杯后又用水加满,然后全部喝完。小虎喝了多少杯牛奶?多少杯水?

3. 有9个大小一样的硬币,其中有1枚是假币,重量轻一些,和真的混在了一起。现在有一架天平,请问至少称几次可以把假币找出来?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小学趣味数学题及答案-整理版

小学趣味数学题(一) 1.小华的爸爸1分钟可以剪好5只自己的指甲。他在5分钟内可以剪好几只自己的指甲? 2.小华带50元钱去商店买一个价值38元的小汽车,但售货员只找给他2元钱,这是为什么? 3.小军说:“我昨天去钓鱼,钓了一条无尾鱼,两条无头的鱼,三条半截的鱼。你猜我一共钓了几条鱼?”同学们猜猜小军一共钓了几条鱼? 4.6匹马拉着一架大车跑了6里,每匹马跑了多少里?6匹马一共跑了多少里? 5.一只绑在树干上的小狗,贪吃地上的一根骨头,但绳子不够长,差了5厘米。你能教小狗用什么办法抓着骨头呢? 6.王某从甲地去乙地,1分钟后,李某从乙地去甲地。当王某和李某在途中相遇时,哪一位离甲地较远一些? 7.时钟刚敲了13下,你现在应该怎么做? 8.在广阔的草地上,有一头牛在吃草。这头牛一年才吃了草地上一半的草。问,它要把草地上的草全部吃光,需要几年? 9.妈妈有7块糖,想平均分给三个孩子,但又不愿把余下的糖切开,妈妈怎么办好呢? 10.公园的路旁有一排树,每棵树之间相隔3米,请问第一棵树和第六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11.把8按下面方法分成两半,每半各是多少?算术法平均分是

____,从中间横着分是____,从中间竖着分是____. 12.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3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3.一个房子4个角,一个角有一只猫,每只猫前面有4只猫,请问房里共有几只猫? 14.小军、小红、小平3个人下棋,总共下了3盘。问他们各下了几盘棋?(每盘棋是两个人下的) 15.小明和小华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几块。只知道小明给了小华8块后,小华又给了小明14块,这时两人包里的糖的块数正好同样多。同学们,你说原来谁的糖多?多几块? 16、五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350。求出这五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17、你今年()周岁,2028年1月1日,你就()周岁。 小学趣味数学题(二) 1.妹妹今年6岁,哥哥今年11岁,当哥哥16岁时,妹妹几岁? 2.小明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要25分钟,如果每人的步行速度相同,那么小明、小丽、小刚、小红4个人一起从学校步行到少年宫,需要多少分钟? 3.一张长方形彩纸有四个角,沿直线剪去一个角后,还剩几个角?(画图表示) 4.晚上停电,小文在家点了8支蜡烛,先被风吹灭了1支蜡烛,后来又被风吹灭了2支。最后还剩多少支蜡烛? 5.有16个小朋友在操场上玩捉迷藏游戏,已经捉住了9人,藏着的还有几人?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小学数学最常见知识详解(附公式及例题) 题型一: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数量关系】 总量÷份数=单一量 单一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或总量A÷(总量B÷份数B)=份数A 【解题思路】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例】买5支铅笔需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解:先求出一支铅笔多少钱——0.6÷5=0.12(元) 再求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综合算式:0.6÷5×16=0.12×16=1.92(元) 题型二: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先找出“总数量”,再根据已知条件解决问题的题型。所谓“总数量”可以指货物总价、几天的工作量、几亩地的总产量、几小时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一份数量=份数

【解题思路】先求出总数量,再解决问题。 【例】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米,改进剪裁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米。问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多少套衣服?解:先求这批布总共多少米——3.2×791=2531.2(米) 再求现在可以做多少套——2531.2÷2.8=904(套) 综合算式:3.2×791÷2.8=904(套) 题型三:和差问题 【含义】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 【数量关系】 大数=(和+差)÷2 小数=(和-差)÷2 【解题思路】简单题目直接套用上述公式,复杂题目变通后再套用公式。 【例】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解:直接套用公式—— 甲班人数=(98+6)÷2=52(人) 乙班人数=(98-6)÷2=46(人) 题型四:和倍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含义》公开课 教案 教材简析: 这局部内容结合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外表和平面图形的大小。教材中的例题第一道是让同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先比较黑板的外表和课本封面的大小,并说说生活中其他物体外表的面积大小,从而使同学获得初步的面积概念。第二道例题是让同学用不同方法比较一个正方形和长方形图形的面积。通过比较,既使同学进一步丰富了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又使同学体会到计量面积最基本的方法,即用相同的单位直接计量。 目标预设: 1、使同学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同学的学习与探索的兴趣。 重点、难点: 认识面积,理解面积的含义,能比较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充沛利用同学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协助同学认识面积的含义。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同学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教学中要注意选择同学身边熟悉的物体,让同学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在这个基础上,适时地揭示面积的初步含义,并利用“面积”这个词语去观察、比较和描述。本课还要重视对平面图形面积大小的比较,在比较中完善和强化对面积含义的认识。由于同学对物体外表大小的认识是有较多生活经验的,但是对平面图形大小的认识却不太熟悉,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要更多的涉和平面图形的的大小,并启发同学运用不同的手段和方法进行比较,协助同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掌握面积的含义。 设计思路: 根据由直观到笼统的原则,首先认识物体外表的面积,通过摸手掌,数学书封面,课桌面,到观察黑板面,认识到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再由涂树叶引入认识平面图形的面积;接着比较平面图形的面积的大小,比较分几个层次来,第一层次用视觉直接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第二层次用重叠法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第三层次用工具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最后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图形面积的大小。在最后总结全课时,根据刚才的数方格的方法为下面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

【免费下载】四年级趣味奥数题

四年级趣味奥数题46、 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750元,如果乙向甲借30元后,又借给丙50元,结果三人持有相等的人民币,甲原有( )元,一原有( )元,丙原有( )元。 答:750/3=250(元) 250+30=280(元)------甲 250-30+50=270(元)-----乙250-50=200(元)-----丙所以,甲原有( 280 )元,乙原有( 270 )元,丙原有 ( 200 )元。 47、有100个篮球队,两两进行淘汰赛,即一场比赛结束后,失败者退出比赛,最后产生一名冠军。共要举行( )场比赛。 答:100÷2=50,50÷2=25,25÷2=12......1,13÷2=6......1,7÷2=3......1, 4÷2=2, 2÷2=1, 50+25+12+6+3+2+1=99(场), 所以,共要举行99场比赛。、管路 敷设技术通过 管 线敷设技 术 ,不仅可 以解决吊 顶层配置不 规范问题, 而且可保 障各类管 路 习题到位 。 在管路敷 设 过程中, 要加强看 护关于管路 高中资料试 卷连接管口 处理高中 资料试卷弯 扁度固定盒 位置保护层防腐 跨接地线 弯曲半径标 高等,要 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 含线槽、管架等 多项方式, 为解决高中 语文电气课 件中管壁 薄、接口不 严等问题, 合理利用管 线敷设技 术。线缆 敷 设原则: 在分线盒 处,当不同 电压回路 交叉时,应 采用金属隔 板进行隔开 处理;同 一线槽内 , 强电回路 须同时切 断习题电源 ,线缆敷 设完毕,要 进行检查和 检测处理。 、电气 课件中调试 对 全 部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设 备 , 在 安 装 过 程 中 以 及 安 装 结 束 后 进 行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调 整 试 验 ; 通 电 检 查 所 有 设 备 高 中 资 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 关 系 , 根 据生产 工艺 高中资 料试 卷要 求, 对电 气设备 进行 空载 与 带 负 荷 下 高 中 资料 试卷 调控 试验 ;对设 备进 行调整 使其 在正常 工况 下与 过度 工作 下都可 以正 常工作 ;对 于继电 保护进行 整核 对定 值 ,审 核与 校 对图 纸, 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 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 中资料 试卷试验方 案以及系统启 动方案;对 整套启动过 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 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 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 场设 备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布 置 情 况 与 有 关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电 气 系 统 接 线 等情 况 , 然 后 根 据 规 范 与 规 程 规 定 , 制 定 设 备 调 试 高 中 资 料 试 卷 方 案 。 、电 气 设 备 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 力 保 护 装 置 调 试 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 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 能地缩小故 障高中资料 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 工 况进 行自 动处 理, 尤其要 避免 错误 高中 资料 试 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 来 避免 不必要 高中 资料试 卷突 然停机 。因 此, 电力 高中 资 料试 卷保 护 装置 调试 技 术, 要求 电力保护 装置做 到准 确灵 活。 对于 差动保 护装 置高 中资 料试 卷 调试 技术 是 指发 电机 一 变压 器组 在发 生内 部故障 时, 需要 进行 外部 电源高 中资 料试 卷切 除从 而 采用 高中 资 料试 卷主 要 保护 装置。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备选题

小学奥数排列组合常见题型及解题策略排列组合问题是高考的必考题,它联系实际生动有趣,但题型多样,思路灵活,不易掌握,实践证明,掌握题型和解题方法,识别模式,熟练运用,是解决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有效途径;下面就谈一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一.可重复的排列求幂法:重复排列问题要区分两类元素:一类可以重复,另一类不能重 复,把不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客”,能重复的元素看作“店”, 则通过“住店法”可顺利解题,在这类问题使用住店处理的策 略中,关键是在正确判断哪个底数,哪个是指数 【例1】(1)有4名学生报名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竞赛,每人限报一科,有多少种不同的报名方法? (2)有4名学生参加争夺数学、物理、化学竞赛冠军,有多少种不同的结果? (3)将3封不同的信投入4个不同的邮筒,则有多少种不同投法? 【解析】:(1)43(2)34(3)34 【例2】把6名实习生分配到7个车间实习共有多少种不同方法? 【解析】:完成此事共分6步,第一步;将第一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有7种不同方案, 第二步:将第二名实习生分配到车间也有7种不同方案,依次类推,由分步计数原理知共有67种不同方案. 【例3】8名同学争夺3项冠军,获得冠军的可能性有()A、38 B、83 C、38A D、3 8 C 【解析】:冠军不能重复,但同一个学生可获得多项冠军,把8名学生看作8家“店”,3项冠军看作3个“客”,他们都可能住进任意一家“店”,每个“客”有8种可能,因此共有38种不同的结果。所以选A 二.相邻问题捆绑法:题目中规定相邻的几个元素捆绑成一个组,当作一个大元素参与排列. 【例1】,,,, A B C D E五人并排站成一排,如果,A B必须相邻且B在A的右边,那么不同的排法种数有 【解析】:把,A B视为一人,且B固定在A的右边,则本题相当于4人的全排列,4 424 A 种【例2】(2009四川卷理)3位男生和3位女生共6位同学站成一排,若男生甲不站两端,3

趣味数学题带答案

趣味数学题带答案 1、一个人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然后他觉得不划算,花10块钱又买回来了,11块卖给另外一个人。问他赚了多少? 答案:2元 2、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答案:先用5升壶装满后倒进6升壶里,在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还剩4升水将6升壶里的水全部倒掉,将5升壶里剩下的4升水倒进6升壶里,此时6升壶里只有4升水再将5升壶装满,向6升壶里到,使6升壶里装满为止,此时5升壶里就只剩下3升水了 3、一个农夫带着三只兔到集市上去卖,每只兔大概三四千克,但农夫的秤只能称五千克以上,问他该如何称量。 答案:先称3只,再拿下一只,称量后算差。 4、有只猴子在树林采了100根香蕉堆成一堆,猴子家离香蕉堆50米,猴子打算把香蕉背回家,每次最多能背50根,可是猴子嘴馋,每走一米要吃一根香蕉,问猴子最多能背回家几根香蕉? 答案:25根先背50根到25米处,这时,吃了25根,还有25根,放下。回头再背剩下的50根,走到25米处时,又吃了25根,还有25根。再拿起地上的25根,一共50根,继续往家走,一共25米,要吃25根,还剩25根到家。 5、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售价是21元。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但是街坊后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答案:97元 6、一个四位数与它的各个位上的数之和是1972,求这个四位数 答案:因为是四位数,和是1972 所以这个四位数的千位上一定是1,因为它不能是0,也不能大于1. 所以这个数就是1xxx。剩下三个数,即使是1972,9+7+2=18,18+1=19.所以百位上的数只能是9,因为是别的数是不可能得出19xx的。然后设个位为数字x,十位为数字y,x、y都为0~9的整数,则有:1900+10y+x+x+y+10=1972 则有11y+2x=62 x=(62-11y)/2 这样把0~9的数放到y的位置,就发现只能是y=4,x=9 所以就是19 49

儿童趣味数学题

儿童趣味数学题 1、黑兔、兔和白兔三只兔子在赛跑。黑免说:“我跑得不是最快的,但比白兔快。 ”请你说说,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跑得最快,()跑得最慢。 2、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燕燕比芳芳小1岁; (3)燕燕比阳阳大2岁。()最大,()最小。3、根据下面三句话,猜一猜三位老师年纪的大小。 (1)王老师说:“我比李老师小。” (2)张老师说:“我比王老师大。” (3)李老师说:“我比张老师小。”年纪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4、光明幼儿园有三个班。根据下面三句括,请你猜一措,哪一班人数最少?哪一班人数最多? (1)中班比小班少; (2)中班比大班少; (3)大班比小班多。()人数最少,()人数最多。 5、三个同学比身高。甲说:我比乙高;乙说:我比丙矮;丙说:我比甲高。 ()最高,()最矮。 6、四个小朋友比体重。甲比乙重,乙比丙轻,丙比甲重,丁最重。 这四个小朋友的体重顺序是:()>()>()>()。 7、小清、小红、小琳、小强四个人比高矮。 小清说:我比小红高;小琳说:小强比小红矮;小强说:小琳比我还矮。 请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把名字写出来:()、()、()、()。 8、有四个木盒子。蓝盒子比黄盒子大;蓝盒子比黑盒子小;黑盒子比红盒子小。 请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度,把盒子排队。()盒子,()盒子,()盒子,()盒子。 9.张、黄、李分别是三位小朋友的姓。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三位小朋友各姓什么? (1)甲不姓张;(2)姓黄的不是丙;(3)甲和乙正在听姓李的小朋友唱歌。 甲姓(),乙姓(),丙姓()。 10.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送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小学奥数各种题型基本公式

一.和差: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二.和倍: 和÷(倍数和)=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三.差倍: 差÷(倍数差)=1倍数 1倍数×倍数=几倍数 互相给:和不变,给×2=差 四.年龄问题 几年前=小年龄-(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 几年后=(大年龄-小年龄)÷(倍数-1)-小年龄 五.鸡兔同笼 普通鸡兔:腿数÷2-头数=兔子数 (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低价物(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高价物(高价×总物-原钱数)÷(高价+低价)=错题数

(原钱数+低价×总物)÷(高价+低价)=对题数(高价×总物±差的数)÷(高价+低价)=低价物(高价多就减,少就加) 六.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份数×每份数+盈=总数 份数×每份数-亏=总数 七.行程问题 路程=s 速度=v 时间=t 基本:v×t=s s÷v=t s÷t=v 比例关系:V×T=S 等号两边成正比,等号左边成反比相遇: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1=v2 追击: (V1-V2)×t=s S÷(v1-v2)=t s÷t=v1-v2 s÷t+v2=v1 v1= S÷t- v2 多次相遇:

二次相遇共走三个全程, 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基本版:总时间=总路程÷总时间 分数版:V平=2÷(1/V平+1/V回) V回==1÷(2/V平-1/V去) 八.等差数列 (首项+尾项)×项数÷2=和 中间项×项数=和 (尾项-首项)÷公差+1=项数 首项+公差×(项数-1)=尾项 尾项-公差×(项数-1)=首项 九.方阵问题 实心方阵: 每边数×每边数=总数 (每边数-1)×4=每层数 每层数÷4+1=每边数 (半层数+1)÷2=外边长 (半层数-1)÷2=内边长 空心方阵: 大实心方阵数-小实心方阵数=总数

小学奥数常见问题总结

行程问题 一【知识点导航】 行程问题从运动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五大类: 二【典例解析】 1. 直线上的相遇与追及 只要涉及到速度和、路程和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一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追及; 而只要涉及到速度差、路程差的问题就应该用第二个公式,即使题目的背景是相遇。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某重点中学2007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本题表面上看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其实里面暗藏了路程差的关系,就在条件"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这句话中。 【变式】大客车和小轿车同地、同方向开出,大客车每小时行60千米,小轿车每小时行84千米,大客车出发2小时后小轿车才出发,几小时后小轿车追上大客车? 【例2】两名游泳运动员在长为30米的游泳池里来回游泳,甲的速度是每秒游1米,乙的速度是每秒游0.6米,他们同时分别从游泳池的两端出发,来回共游了5分钟。如果不计转向的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内两人共相遇多少次(某重点中学2006年小升初考题)

【解析】相遇次数与两人的路程和有关.如下图所示 【变式】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相遇离A站有90千米,然后各自按原速继续行驶,分别到达对方出发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第二次相遇时离A站的距离占AB两站全长的65%。求AB两站的距离。 2.火车过人、过桥与错车问题 在火车问题中,速度和时间并没有什么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特殊的地方是路程。因为此时的路程不仅与火车前进的距离有关,还与火车长、隧道长、桥长这些物体长度相关。就拿火车过桥来说,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过桥的整个过程,那么就应该从"车头上桥"开始到"车尾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等于"车长桥长";如果题目考察的是火车停留在桥上的过程,那就应该从"车尾上桥"到"车头下桥"结束。对应的路程就应该是"火车车长桥长".具体如下所示: 【例3】一列客车通过250米长的隧道用25秒,通过210米长的隧道用23秒。已知在客车的前方有一列行驶方向与它相同的货车,车身长为320米,速度每秒17米。求列车与货车从相遇到离开所用的时间。(仁华学校2005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解析】本题包含了两个基本类型的火车问题,一是火车过隧道问题,二是火车错车问题。而这两者之间最关键的是第一个过程的分析,分析方法就是前面所说的四大方法中的第三点——"利用和差倍分关系进行对比分析":250米的隧道比210米的隧道多40米,从而使得客车通过前者的时间比后者多了秒,由此即可得出客车的速度。有了客车速度,再求客车长度以及错车时间就非常容易了。 【变式】列车通过一座长2700米的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3分钟。已知列车的速度是每分钟1000米,列车车身长多少米? 3.多个对象间的行程问题 虽然这类问题涉及的对象至少有三个,但在实际分析时不会同时分析三、四个对象,而是把这些对象两两进行对比。因此,求解这类行程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将某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转化为与其它对象有关的结论。 【例4】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2008"港澳数学奥林匹克公开赛"试题) 【解析】本题最关键的一段路程,就是甲、乙相遇之后6分钟内,甲、乙两人的路程和。这

四年级趣味奥数题1

四年级趣味奥数题 1、甲、乙、丙三人共有人民币750元,如果乙向甲借30元后,又借给丙50元,结果三人持有相等的人民币,甲原有()元,一原有()元,丙原有()元。 2、有100个篮球队,两两进行淘汰赛,即一场比赛结束后,失败者退出比赛,最后产生一名冠军。共要举行()场比赛。 3、库房里有一批篮球、排球、足球和手球,每人任意搬运两个。至少有()人搬运才能保证有5人搬运的球完全一样。 4、有23位同学,所带的钱从8分到3角,钱数各不相同,他们把所有的钱都买了画片。画片只有3分一张、5分一张两种,每人尽量多买5分的,他们所买的3分画片数为()张。 5、从1开始,依次写着自然数,则在第一百万个位置上的数字()。 6、有三堆砝码,第一堆中每个砝码重3克,第二堆中每个砝码重5克,第三堆中每个砝码重7克。取出总重158克的砝码,要求取出的个数最少。那么,最少取出多少个? 7、用一个杯子向另一个空瓶里倒水,如果倒进2杯水,连瓶共重360克;如果倒进5杯水,连瓶共重600克。那么,一个空瓶重多少克?

8、小明和父亲的生日都是在四月份里,且都是星期三,但小明的日期早,两人的生日日期合计是38。小明和父亲的生日分别是四月几日 9、下面的每组字母表示一个数,分别是7的1倍至9倍(07、14、21、28、…63),但是没有按顺序排列。已知A代表5,那么,其余的字母各代表数字几?JF、EC、GJ、CA、BH、JD、AE、GI、DG。 10、有形状、大小完全一样的金币80枚,其中有一枚是假金币,重量比真金币略轻。如果给你一架天平称,你至少要称多少次,才能保证找出这枚假金币来呢? 11、某电影院看台的第一排有100个座位,后面一排总比前面一排多2个座位。学校组织学生看电影,包揽了前10排的位置,学校共有多少师生看电影? 12、如果时钟现在表示时间是18点整,那么分针旋转1991圈后是几点? 13、在3、7、2、5、4、3、7、2、5、4、……中,第2006个数字是几? 14、123456789123456789……这个一百位数除于9的余数是几? 15、被除数比除数的13倍还多8,被除数是个接近1000的三位数,被除数是多少?

小学奥数九大经典题型精讲

(一)行程问题三大类 1、倍数类(以“行”定比) 例:甲、乙两车同时从A 地去B 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 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 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 、B 两地的路程是( )km 。 解析:首先可以列出一个关系: 甲行一半( 2 1 ), 乙行 ? 甲行全程(1 ), 乙行 80% 由上、下来看,甲行全程是行一半的2倍,同理在相同时间内,乙行的路程也应该是2倍关系,可得?=80%÷2=40%,则剩1-40%=60%,全程为54÷60%=90km 。 2、行程问题正反比类(往返、相遇、追及) 例:王师傅用3.2 小时在家和工厂之间往返了一次,去时每小时25 千米,返回时减速5 2 ,求他家到工厂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往返类问题属于路程不变,首先能确定时间与速度的反比关系,并且依据题目能得出:去和回的速度比为5:(5-2)=5:3,依据反比得出去和回的时间比为3份:5份。 路程 =速度×时间 去: 不变 5 3份 回: 不变 3 5份 1份=3.2÷(3+5)=0.4(时) 去的时间为:3×0.4=1.2(时) 路程:25×1.2=30(千米) 3、行程问题份数类(一个到,一个未到) 例:甲、乙两人从A 、B 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行,甲又用了3小时到达B 地,此时乙离A 地还有18千米。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解析:

甲5时乙5时 A B 乙3时甲3时 ①从后段路程来看,甲3时走的路程与乙5时走的路程一样,依据反比关系得甲速与乙速之比为5:3, ②再从整体考虑,当甲走完全程5份的路程时,乙走完3份的路程。则B离A地距离为5-3=2份,1份=18÷2=9km,全程为5×9=45km。 注:此类未变速问题可用一个小公式解决问题→路程=剩余路÷(大数-小数)×大数,如上题可直接列式为18÷(5-3)×5=45km,特别提醒,这种解法只限于未变速情况。 (二)盈亏问题三大类 盈亏问题有三类,分别是盈亏问题,假设法问题,牛吃草问题。三类问题本属独立问题,但解法大同小异,下面就三类问题的解题方式来区分异同,方便大家更好掌握三类问题。 首先确定一个关系→找差量:说法相同用“-”,说法不同用“+” 1、盈亏问题 例:四年级二班少先队员参加学校搬砖劳动。如果每人搬4块砖,还剩7块;如果每人搬5块,则少2块砖。这个班少先队有几个人?要搬的砖共有多少块? 解析:①找2个差量:盈亏差=7+2=9块,分配差=5-4=1块 ②盈亏差÷分配差=每后面的字 9 ÷ 1 =9(人) ③以两句话算总量:一句:4×9+7=43块

一年级趣味奥数题

趣味数学——抓小偷(一年级) 一年级趣味数学 有一个交通网是正四面体形状,每一条边就是长度为1的道路,并且三组对边被分别标上数字1,2,3(同组数字相同),每一个顶点就是一个三岔路口。在路口处均有交通指示灯,规则如下: 指示灯在每一时刻都显示着数字,或者是1,或者是2,或者是3;每当有人刚刚到达该路口时 ,其指示灯数字就增加1(3将变为1),它将指示路人必须从相应数字的路线通过。在没有人再次到达该路口的时候,指示灯将保持不变。 假设经过每条路线时均不可折返,但可以在任何位置停留,特别地,在路口处停留不会改变指示灯状态(只有刚刚到达时才会改变)[在中途不可折返,但可以停留。特殊的情况是,比如当某人从路线1走到路口,而该路口刚好指示灯变为数字1,那么他将可以按原路返回,这不算中途折返]. 现在在这个交通网的T、P两路口处分别有一个小偷和一个警察,两者的速度相同,初始指示灯状态都是1,试问警察是否可以捉到小偷? 如果1个警察不够2个呢?(初始都在P处)。 趣味数学——客人分银(一年级) 一年级趣味数学 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借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

趣味数学——空中加油(一年级) 一年级趣味数学 几年前,一家晚报上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飞行员琼斯驾驶一架喷气式飞机,在环球一周不着陆的飞行中获得了成功。这是一次了不起的远距离飞行。琼斯的成功,不仅是琼斯的功劳,还有着其它同型号的两架飞机的功劳。这是因为这种型号的喷气式飞机,只能装载环绕地球飞行半周的燃料,其余所需燃料,必须靠其他两 架飞机在空中补充。 琼斯的环球的飞行成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问题: 当飞机在空中加油的时候,要求符合下列条件,那么,三架喷气式飞机应该怎样进行协作才能成功呢?这些条件是: 1.燃料的补给,只限于出发的基地; 2.空中加油以及地面上的燃料补充,是在一刹那间进行的,也就是说,加油时间可以忽略不计;3.各架喷气式飞机上,不能超重装载燃料; 4.三架飞机的速度、燃料消耗量都相同; 5.要求三架飞机一定要共同飞回基地。 这个有趣的“加油问题”你能解答吗?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题型详解

小学数学30种典型问题 001归一问题002归总问题003和差问题004和倍问题005差倍问题006倍比问题007相遇问题008追及问题009植树问题010年龄问题011行船问题012列车问题013时钟问题014 盈亏问题015工程问题 016正反比例问题017按比例分配问题018百分数问题019“牛吃草”问题020鸡兔同笼问题 021方阵问题022商品利润问题023存款利率问题024溶液浓度问题025构图布数问题 026幻方问题027抽屉原则问题028公约公倍问题 029最值问题030列方程问题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 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照这样计算,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 (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 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 (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105÷35=3(次) 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三年级数学《倍的认识》公开课资料

万山区谢桥挞扒洞红军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上册) 《倍的认识》 数 学 公 开 课 教 案 执教教师:刘芳 2016年10月11日

挞扒洞红军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执教教师:刘芳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 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 生拍(连续) 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 生:中间停顿一会儿 师:试一下 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 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 生:....... 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 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 (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 (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 生:重复一遍 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动手操作中体验“倍” (1)细心的同学应该还记得,刚才我们根据情境搜集到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几根?(10根),贴好图片,结合刚才的学习,你能用学具袋里的图片摆出白萝卜和胡萝卜的倍数关系吗? 请你摆一摆,在书上圈一圈,再和同位说一说 谁来汇报?(到前面边摆边说) (2)胡萝卜有(2)根,白萝卜有(5)个(2)根,所以我们就说: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汇报 师边听边板书:胡萝卜⊙⊙2根 白萝卜⊙⊙⊙⊙⊙⊙⊙⊙⊙⊙5个2根

趣味数学题

一共75道逻辑题,你会做多少呢? 【1】假设有一个池塘,里面有无穷多的水。现有2个空水壶,容积分别为5升和6升。问题是如何只用这2个水壶从池塘里取得3升的水。 【2】周雯的妈妈是水泥厂的化验员。一天,周雯来到化验室做作业。做完后想出去玩。“等等,妈妈还要考你一个题目。”她接着说,“你看这6只做化验用的玻璃杯,前面3只盛满了水,后面3只是空的。你能只移动1只玻璃杯,就把盛满水的杯子和空杯子间隔起来吗?”爱动脑筋的周雯是学校里有名的“小机灵”,她只想了一会儿就做到了。请你想想看,“小机灵”是怎样做的? 【3】三个小伙子同时爱上了一个姑娘,为了决定他们谁能娶这个姑娘,他们决定用手枪进行一次决斗。小李的命中率是30%,小黄比他好些,命中率是50%,最出色的枪手是小林,他从不失误,命中率是100%。由于这个显而易见的事实,为公平起见,他们决定按这样的顺序:小李先开枪,小黄第二,小林最后。然后这样循环,直到他们只剩下一个人。那么这三个人中谁活下来的机会最大呢?他们都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4】一间囚房里关押着两个犯人。每天监狱都会为这间囚房提供一罐汤,让这两个犯人自己来分。起初,这两个人经常会发生争执,因为他们总是有人认为对方的汤比自己的多。后来他们找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个人分汤,让另一个人先选。于是争端就这么解决了。可是,现在这间囚房里又进来一个新犯人,现在是三个人来分汤。必须寻找一个新的方法来维持他们之间的和平。该怎么办呢? 按:心理问题,不是逻辑问题 【5】在一张长方形的桌面上放了n个一样大小的圆形硬币。这些硬币中可能有一些不完全在桌面内,也可能有一些彼此重叠;当再多放一个硬币而它的圆心在桌面内时,新放的硬币便必定与原先某些硬币重叠。请证明整个桌面可以用4n个硬币完全覆盖。 【6】一个球、一把长度大约是球的直径2/3长度的直尺,你怎样测出球的半径?方法很多,看看谁的比较巧妙。 【7】五个大小相同的一元人民币硬币。要求两两相接触,应该怎么摆?

小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小学数学奥数知识点汇总大全! 1.、小升初奥数知识点(年龄问题的三大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2、小升初奥数知识点(植树问题总结): 基本类型: 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两端都不植树在直线或者不封闭的曲线上植树,只有一端植树。 3、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4、奥数知识点(盈亏问题) 盈亏问题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

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 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初中经典趣味数学题

初中经典趣味数学题(一) 教学目的:通过这6道经典数学题,应用简单的整数运算让学生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培养逻辑 思维。 教学难点:依据所给条件,通过逻辑推理建立数学关系式。 课时:1课时 1.有27颗珍珠,其中一颗是假的,但外观和真的一样,只是比真的珍珠轻一点.问:最少用天平称几次(不用砝码),就一定可以把假的珍珠找出来? 解答:3次 第一次把27颗珍珠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考虑轻的那9颗珍珠,如果不偏斜,则考虑没有称量的那9颗;同理,将这9颗珍珠再分成3等份,,取其中2份放天平两端称量,再次得到3颗"可疑"的珍珠,取出两颗称量,如果天平偏斜,则轻的是次品~否则没称量的是次品 2.埃及同中国一样,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古代埃及人处理分数与众不同,他们一般只使用分子为1的分数,例如用1/3+1/15表

示2/5,用1/4+1/7+1/28来表示3/7等等,现在用90个埃及分子1/2,1/3,1/4,1/5,......。1/90。1/91,其中是否再取10个数,加上正负号后使它们的和为-1,若存在,请写出这10个数,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答:一解: -1=-1/5-1/6-1/8-1/9-1/10-1/12-1/15-1/18-1/20-1/24 二解: 1-1/2+1/2-1/3+1/3-1/4+1/4-1/5+1/5-1/6+1/6-1/7+1/7-1/8+1/8-1/9+1/ 9-1/10=1-1/10 所以: 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1/10=1 即: -1/2-1/6-1/12-1/20-1/30-1/42-1/56-1/72-1/90-1/10=-1 3下诗出于清朝数学家徐子云的著作,请算出诗中有多少僧人? 巍巍古寺在云中,不知寺内多少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看看用尽不差争。

奥数常见题型精编版

奥数常见题型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奥数常见题型一、盈亏问题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在于找出两次分配中,由于每次分配的数量的改变和剩余数变化的情况之间的关系,然后运用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求出答案。 盈亏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有: (盈+亏)÷两次分配的差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的差数 【例1】若干名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每船5人则船上有4个空位。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条船 【分析】两种乘船情况,在面对同样多人数的时候,出现了多5人,少4人两种情形,差了5+4=9人。由于一条船4人,另一种情况一条船5 人,相对应的两条船差5-4=1人。几条船最终相差9人,为什么呢9÷ 1=9条船,共有4×9+5=41名同学。 【例2】若干同学去划船,他们租了一些船,若每船4人则多5人,若一条船上做6人,其余每船5人则船上有3个空位。问有多少名同学多少条船 【分析】将第二个情况转化为每船5人则船上有2个空位,两种乘船情况,在面对同样多人数的时候,出现了多5人,少2人两种情形,差了5+2=7人。由于一条船4人,另一种情况一条船5人,相对应的两条船差

5-4=1人。几条船最终相差7人,为什么呢7÷1=7条船,共有4× 7+5=33名同学。 【例3】有一堆螺丝和螺母,若1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若1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螺母。问:螺丝、螺母各有多少个 【分析】由“1个螺丝配2个螺母,则多10个螺母”或知螺母是螺丝的2倍多10个;由“1个螺丝配3个螺母,则少6螺母”,可知螺母是螺丝的3倍少6个。 螺丝有:(10+6)÷(3-2)=16个 螺母有:16×2+10=42个 【例4】A,B两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距乙站78.4千米处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度继续行驶,并在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甲站53.2千米相遇,这次相遇点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行了一个全程,在距乙站78.4千米处相遇,也就是B车行了78.4千米,说明每行一个全程B车就行78.4千米,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行了三个全程,B车共行了(78.4*3)千米,减去53.2千就是全程的距离。全程再减去78.4和53.2就是两次相遇点相距的距离。 算式:78.4*3-53.2-78.4-53.2=78.4*2-53.2*2 练习: 1、学校组织旅游,乘车时发现如果每辆车做25人,还有12人没有座位,如果每辆车做28人,还空下9个座位。请问共有多少辆车多少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