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通讯员:袁益华来源:泰东实验学校点击数:更新时间:2012-10-18 14:18:11

国外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对教师阅读的价值是充分肯定的,如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林语堂说得好,“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新的探险”。余秋雨认为“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可见,阅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从阅读中深深体会到:阅读使人不断进步,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阅读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前强调以师为主,以本为本,眼盯知识点,强调标准答案。新课改强调课堂的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向探究式、自主合作式,讲求情境教学。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有关新的教育理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应成为教师阅读的必备书籍。可见,阅读是弥补不足、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可以使教师跳出教材

教师的备课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几本教参,长期下去,知识结构往往会僵化,知识面会变得狭窄,课也变得如同嚼蜡。阅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极拓展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跳出教材,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述“鸦片战争”,传统的教学无非强调其结果——中国失败,失败的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得到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入一点也不过是推导一下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最终导致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由此进入了旧主义革命。如果这样讲,无疑是重复劳动。因为“鸦片战争”这一课,初中时讲过,高中还这样讲,学生肯定会产生疲劳,也得不到发展。备课时我归纳了几个问题:说清政府落后,究竟怎样具体落后呢?即使落后,可堂堂大清毕竟有百万军队,而区区英国只有数万军队,而且是劳师远征,清政府是以逸待劳,又如何会失败了?失败的教训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吗?我想,这些问题也一定是学生想问的问题,如何解答。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为我们做了系统而详实的回答。[1]

我通过课件将茅海建先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从战争最重要的火药、枪械、大炮、战舰、炮台、兵制、后勤补给、战略战术到参战士兵的年龄、待遇、士气、及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从双方的前线指挥官到最高统帅的指挥,从情报收集到信息传递都做了详细的对比。茅海建先生如庖丁解牛,将大清朝的每一块骨骼、肌肉都解剖开,让我们看到大清朝这具庞大的身躯下其实每一块肌肉都在腐烂,每一块骨头都在萎缩。用极大的勇气粉碎了我们的最后一丝幻想,让大家明白:中国是彻彻底底的落后了。鸦片战争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两种制度之间的战争,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间的战

争,是懵懂的“天朝上国”与全球化潮流的对抗,是传统的农业文明与近代化的工业文明之间的较量,其结果不言而喻——清政府注定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耻而后勇。那么清政府从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没有,什么也没有。

时人视《条约》为万年和好条约,现在条约也签订了,洋人也走了,一切又回到从前,读书人还在读着四书五经、官员们还忙着升官进爵,大清朝还是那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警示。我又引用了廷黻先生的一段话加以辅证,廷黻先生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哪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然后又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2]这“失落的二十年”足够一个奋进的民族再振兴起来,可清政府什么作为也没有,多么令人可气、可叹、可悲!

这样的一节课,效果是明显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思考,不断质疑,相互辩论,完全沉浸在历史的情境中。甚至有学生下课后还围着笔者讨论。后来他们的语文老师告诉我,很多学生把这节课写进了周记,都说是最难忘的一节历史课,有位学生写道“……从来没有哪节课像今天这样让人激动、兴奋、热血沸腾又让人沮丧、叹息,原来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感觉自己触电似的。一个民族有多少二十年可以重来,我们作为后人又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呢……”一节课如果能做到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乐于思考,这不正是我们“三维目标”所要实现的吗。

三、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贮备更完备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除了教学的需要,接触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这在信息化的时代是一大不足。阅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阅读可以开阔一个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知识积累。一定的知识积累很重要,大而言之,是一名教师的必备素质。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水从何处来,“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小而言之,是应对学生“考验”的最佳武器。现在9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分明,尊敬老师的同时也爱搞点小问题“考考”老师,以显示自己的个性。这对于学生而言是种进步,对于老师而言,就是小小的“考验”了。这时,平时的知识积累就很重要。记得笔者曾读过绛的《我们仨》,[3]有书评称绛为“先生”,我记得绛女士分明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明明是“绛女士”怎么会变成“绛先生”呢?不解之下,查阅资料得自:先生是对男子的尊称,也有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例如清照先生、爱玲先生。笔者搞清楚之后也没当回事。后来,一个学生拿着教材半疑惑半“考验”地问我:“老师,宋庆龄不是的夫人吗,应该是女士啊,毛主席怎么称其为‘庆龄先生’,是不是教材印错啦?”[4]我心中“咯噔”了一下,结合自己的理解,给他讲解了称宋庆龄“先生”的理由,并不是教材搞错了,而是一种尊重。学生听了满意、信服地走了。可见,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应对学生“考验”、让学生信服的最佳武器,不然,真会被搞得手忙脚乱。

四、阅读学术著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材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某一观点形成之后,往往很少改动,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迷信这种权威观点,久而久之,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5]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的观点只是众多学术观点中的一种,他往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不是绝对的。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史料的挖掘、新档案的解密,产生了许多新的、更加严谨、客观的观点。阅读这些新的观点,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戊戌变法》,传统的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根本原因,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势力的强大;二是维新派脱离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6]还可以再加一条,就是袁世

凯的出卖。可没有哪一次改革,顽固保守势力不是强大的,要不然也用不着变法。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袁伟时先生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戊戌维新百年祭》中已经用翔实的考证、严密的推理向人们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不在慈禧,而在维新派本身。康梁等人“重符号,轻实质,重形式,轻容,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轻率地侵犯传统的神圣符号,授人以柄”, [7] 又在条件不成熟时,鼓动光绪皇帝匆忙裁减和严厉处理官员,四面树敌,把众多官员推向反维新阵营。变法期间颁布的“上谕”,一百零三天竟达110多件,根本无法实施,[8]往往成为官员观望的行文。可见,戊戌变法的失败在于维新派自身的激进、盲动、草率、不成熟、不讲策略。讲课时,笔者向学生补充了这一观点,不久我市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材料题。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这样的题目已经超越了传统教材的束缚,对传统的观点有了大胆的突破。我班的学生由于之前有笔者的补充,做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见,平时的广泛阅读,点滴积累,会使一个人看问题更加全面、深入,也能帮助学生还原一个较完整的历史场景。既能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对高考复习也不无裨益。

总之,阅读无论何时都是大有利处的。只有不断的阅读、广泛的阅读,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这既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文化底蕴的理想方式。历史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的丰富多彩。

阅读促进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通讯员:袁益华来源:泰东实验学校点击数:更新时间:2012-10-18 14:18:11

【摘要】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历史教师,仅仅专注于课本是不行的,要想迅速的成长,必须要广泛的阅读。广泛的阅读、知识的积累是促进青年历史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阅读历史教师专业成长

国外教育家、教育工作者对教师阅读的价值是充分肯定的,如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书这是一种重要的、永放光辉的明灯。读书,读书,再读书!——这是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品质所要求的。”林语堂说得好,“读书本来是至乐之事”。杜威说,“读书是一种新的探险”。余秋雨认为“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可见,阅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从阅读中深深体会到:阅读使人不断进步,阅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阅读是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社会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改决不仅仅是换一套教科书,而是一场教育观念的更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是一场涉及到课堂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日常学校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前强调以师为主,以本为本,眼盯知识点,强调标准答案。新课改强调课堂的师生、平等,学生主体;教学模式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转向探究式、自主合作式,讲求情境教学。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武装头脑,只有认真领会了课程改革的理念,教学方法,改革才能有新思路、新视角。为此,有关新的教育理论、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等书籍,应成为教师阅读的必备书籍。可见,阅读是弥补不足、完善自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以适应新课改的重要途径。

二、阅读可以使教师跳出教材

教师的备课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几本教参,长期下去,知识结构往往会僵化,知识面会变得狭窄,课也变得如同嚼蜡。阅读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可以极拓展教师的视野,拓宽教师的知识面,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跳出教材,就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讲述“鸦片战争”,传统的教学无非强调其结果——中国失败,失败的原因——清政府腐败落后,得到的教训——落后就要挨打;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深入一点也不过是推导一下鸦片战争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导致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最终导致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由此进入了旧主义革命。如果这样讲,无疑是重复劳动。因为“鸦片战争”这一课,初中时讲过,高中还这样讲,学生肯定会产生疲劳,也得不到发展。备课时我归纳了几个问题:说清政府落后,究竟怎样具体落后呢?即使落后,可堂堂大清毕竟有百万军队,而区区英国只有数万军队,而且是劳师远征,清政府是以逸待劳,又如何会失败了?失败的教训仅仅是落后就要挨打吗?我想,这些问题也一定是学生想问的问题,如何解答。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为我们做了系统而详实的回答。[1]

我通过课件将茅海建先生的研究成果展示在学生面前。从战争最重要的火药、枪械、大炮、战舰、炮台、兵制、后勤补给、战略战术到参战士兵的年龄、待遇、士气、及民众对战争的态度;从双方的前线指挥官到最高统帅的指挥,从情报收集到信息传递都做了详细的对比。茅海建先生如庖丁解牛,将大清朝的每一块骨骼、肌肉都解剖开,让我们看到大清朝这具庞大的身躯下其实每一块肌肉都在腐烂,每

一块骨头都在萎缩。用极大的勇气粉碎了我们的最后一丝幻想,让大家明白:中国是彻彻底底的落后了。鸦片战争不是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其实是两种制度之间的战争,是落后的封建制度与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间的战争,是懵懂的“天朝上国”与全球化潮流的对抗,是传统的农业文明与近代化的工业文明之间的较量,其结果不言而喻——清政府注定失败。失败并不可怕,古人云:失败是成功之母,知耻而后勇。那么清政府从失败中得到哪些教训呢——没有,什么也没有。

时人视《条约》为万年和好条约,现在条约也签订了,洋人也走了,一切又回到从前,读书人还在读着四书五经、官员们还忙着升官进爵,大清朝还是那样,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场战争的警示。我又引用了廷黻先生的一段话加以辅证,廷黻先生说“从民族的历史看,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的致命伤。失败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力图改革,哪才是民族的致命伤。……可惜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然后又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2]这“失落的二十年”足够一个奋进的民族再振兴起来,可清政府什么作为也没有,多么令人可气、可叹、可悲!

这样的一节课,效果是明显的,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不断思考,不断质疑,相互辩论,完全沉浸在历史的情境中。甚至有学生下课后还围着笔者讨论。后来他们的语文老师告诉我,很多学生把这节课写进了周记,都说是最难忘的一节历史课,有位学生写道“……从来没有哪节课像今天这样让人激动、兴奋、热血沸腾又让人沮丧、叹息,原来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感觉自己触电似的。一个民族有多少二十年可以重来,我们作为后人又应该有怎样的思考呢……”一节课如果能做到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思考,乐于思考,这不正是我们“三维目标”所要实现的吗。

三、阅读可以使自己的知识贮备更完备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一种,除了教学的需要,接触的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这在信息化的时代是一大不足。阅读可以弥补这一不足,通过阅读可以开阔一个教师的知识面,丰富教师的知识积累。一定的知识积累很重要,大而言之,是一名教师的必备素质。俗话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水从何处来,“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那源源不断的活水;小而言之,是应对学生“考验”的最佳武器。现在90后的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分明,尊敬老师的同时也爱搞点小问题“考考”老师,以显示自己的个性。这对于学生而言是种进步,对于老师而言,就是小小的“考验”了。这时,平时的知识积累就很重要。记得笔者曾读过绛的《我们仨》,[3]有书评称绛为“先生”,我记得绛女士分明是钱钟书先生的夫人,明明是“绛女士”怎么会变成“绛先生”呢?不解之下,查阅资料得自:先生是对男子的尊称,也有用于称呼有较高学识与地位的女性,例如清照先生、爱玲先生。笔者搞清楚之后也没当回事。后来,一个学生拿着教材半疑惑半“考验”地问我:“老师,宋庆龄不是的夫人吗,应该是女士啊,毛主席怎么称其为‘庆龄先生’,是不是教材印错啦?”[4]我心中“咯噔”了一下,结合自己的理解,给他讲解了称宋庆龄“先生”的理由,并不是教材搞错了,而是一种尊重。学生听了满意、信服地走了。可见,丰富的知识积累是应对学生“考验”、让学生信服的最佳武器,不然,真会被搞得手忙脚乱。

四、阅读学术著作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

教材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某一观点形成之后,往往很少改动,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于迷信这种权威观点,久而久之,往往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心理学告诉我们: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5]教学中的思维定势往往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其实教材的观点只是众多学术观点中的一种,他往往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不是绝对的。随着时代

的变迁、新史料的挖掘、新档案的解密,产生了许多新的、更加严谨、客观的观点。阅读这些新的观点,不仅可以充实教学容,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戊戌变法》,传统的观点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二:一是根本原因,即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殊国情下,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而以慈禧为首的顽固保守势力的强大;二是维新派脱离群众,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身上。[6]还可以再加一条,就是袁世凯的出卖。可没有哪一次改革,顽固保守势力不是强大的,要不然也用不着变法。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袁伟时先生在《慈禧、康有为的两面性及其启示——戊戌维新百年祭》中已经用翔实的考证、严密的推理向人们说明,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根本不在慈禧,而在维新派本身。康梁等人“重符号,轻实质,重形式,轻容,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轻率地侵犯传统的神圣符号,授人以柄”, [7] 又在条件不成熟时,鼓动光绪皇帝匆忙裁减和严厉处理官员,四面树敌,把众多官员推向反维新阵营。变法期间颁布的“上谕”,一百零三天竟达110多件,根本无法实施,[8]往往成为官员观望的行文。可见,戊戌变法的失败在于维新派自身的激进、盲动、草率、不成熟、不讲策略。讲课时,笔者向学生补充了这一观点,不久我市2010年高考模拟试卷中出现了这样的一道材料题。

材料一戊戌政变大事记

1898年9月18日(八月初三日)御史崇伊向慈禧太后上奏折,称:“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即日到京,将专政柄。”维新派人士谭嗣同深夜密访袁世凯,希望他起兵勤王,逼慈禧彻底交权。

9月19日(八月初四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

9月20日(八月初五日)光绪帝先召见袁世凯(袁于当晚回到天津);后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9月21日(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宣布“临朝听政”。当晚,袁世凯从崇伊处获悉太后重新训政,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维新派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导致后来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

——据茅海建《戊戌变法史事考》三联书店(2005年版)整理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看,你认为引发戊戌政变发生的因素有哪些?你如何看待戊戌政变发生的原因?

(2)关于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关系,过去认为袁世凯告密直接导致政变发生,是促发政变的决定性因素。请依据材料一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袁世凯告密与戊戌政变的进程有何关系?

(3)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

这样的题目已经超越了传统教材的束缚,对传统的观点有了大胆的突破。我班的学生由于之前有笔者的补充,做起来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可见,平时的广泛阅读,点滴积累,会使一个人看问题更加全面、深入,也能帮助学生还原一个较完整的历史场景。既能突破传统观点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符合新课改的精神,对高考复习也不无裨益。

总之,阅读无论何时都是大有利处的。只有不断的阅读、广泛的阅读,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接受新思

想、新理念、新方法、新观点。这既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促进专业成长的良好途径,也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文化底蕴的理想方式。历史课堂也会因此而更加的丰富多彩。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教育的直接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是体现在造就高素质的学生群体。教师专业化本质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育的发展离不开辛勤的教师,一个好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幸福,一个差的教师能让学生一生痛苦。所以说,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是关键。 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是教育好学生前提,而且是整个教育的前提。专业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前提。身处当今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时代,知识的积淀与更新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重要资源。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呼唤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而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则来自于知识与经验的更新与提升。让教师重视专业化学习,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相互指导与相互促进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所在。让教师置身于不断的学习与反思,不断的实践与提升之中,真正体验丰富的知识结构是对自己当前工作的有力支持和帮助,对自己职业生涯和专业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呢? 一、科研促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质。 教育科研活动是提高教师理论素质、不断优化教师教育思想的重要措施。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以教育思想素质的提高为前提的。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已远远超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体模式,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圣人”,而是学生的领路人。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己的理性思维将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科学的体系化。教师在教学中要用的是理性过程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如何思维、如何将所学知识再加工,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思想,加工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发展方向。教育理论素养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为此,加强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理性认识,即通过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来优化教师的教育思想,就必须进行教育理论学习。 二、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专业发展的措施

新城铺学校 教师专业发展措施 1、开展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为教师提高“专业能力”的“行动”与“反思”搭建了平台 “校本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取向 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校本研究的特点:“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2、经验+反思=成长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者的专家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难怪,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 反思= 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 反思”的成长公式。教师只有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不仅从教学观念、教学兴趣、动机水平、情绪状态等心理因素方面进行反思,而且从教学方法、教学材料、教学媒体等教学技术上去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并自觉地根据反思的结果矫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良行为,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专业化水平。 3、不断完善教师组织的学习机制 (1)、自主学习。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目和教育报刊上的文章篇目,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为教师们研讨提供了共同的话题。 (2)、信息交换。通过展示教师的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组织教师学术讲座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换,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 (3)、专题论坛。组织教师在一起对某个问题,提出各自的看法和意见以至引起争论,达成共识。 (4)、学术沙龙。组织教师在一起针对某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大家的观点

相互碰撞、充分磨擦以达到较为一致的认识。 4、促进教师自我实践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我们与教师一起学习了教育理论后,要求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自主地创造性地运用教育理论,把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教学行为。 (2)、剖析教学实践,完善教育理论。我们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行动中研究,从自身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建构和丰富教育理论。 5、促进教师自我反思 撰写教学笔记。培养教师坚持撰写教学笔记的习惯,教师上完课后,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得与失。 在新课程推动下,校本培训走向更加生动开放,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让学校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从而去创造基础教育灿烂的明天。 6、构筑宽阔的教师发展平台 (1)、倡导团队精神,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中成长。 教师互助合作是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校本研究在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同时,提倡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合作、共同分享、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因此,在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认真组织了各级各类有益活动,多层面地为教师提供了同伴互助、协作对话的交流平台。 (2)、内外挖潜,让教师在专业引领中提升 校本教研强调立足学校,充分发挥校内的教育智慧,尽量盘活校内资源,由学校教师共同分析、探讨、解决问题。鉴于此种理念,注意在校本研究过程中培养一支爱学习的教师队伍,充分发挥网络、音像、图书资料的间接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对教育理论、教育经验的学习和研究,为校本教研提供了思想理念层面的专业支持。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规划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二、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三、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2、学习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参与各种培训与评比活动。 四、现状分析 师德目标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教学能力方面: 1、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

最新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1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 2 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3 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4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5 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6 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7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8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9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10 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 11 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12 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13 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14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15 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16 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17 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 18 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19 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20 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21 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22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23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24 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25 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 26 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27 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28 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29 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30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方法于举措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以教研组活动为主阵地,培养教师的成长热情 教学是一个学校工作的中心,这个中心任务不能只靠教务处的任务传达来完成。教研组是完成专业学科教学任务的组织实施者,完成教学任务则是教研组的工作中心。教研组是教师教学研究的组织,因此,新课程改革中,要促进教师进行专业化成长,教研组就是活动的主阵地。主要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激发教师的成长热情。开展教研活动,必须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让教师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发表有建设性的观点和看法,真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切实开展活动,让教师成为活动的主人。教研组活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诸如听课评课、集体备课、理论学习、教学沙龙、专题研修等,在这些活动中只有让教师们参与其中,亲历活动的全过程,才能收到实效。一个学校教研活动开展的扎实与否,体现在老师参与的热情度上。当然,行政领导也应深入到各个教研组,一起参与讨论研究,对集体备课、业务学习、教学公开课、评课进行指导和监督,以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热情。 3、有评比总结,让教师看到进步与成功。教研组的活动中,教师对理论的掌握有了一定的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学校这时就应当让他们看到进步的足迹,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开展优质课评比活动,教学论文和教学案例评比等等,哪怕是一次小小的肯定,也将会成为教师成长的永远动力。 4、团结合作,共同进步。“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部分老师的成长,不能代表着全校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只有大部分老师在教育事业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才能代表学校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学校非常重视知识型、学习型教师的培养,把学习培训的机会让给一线教师,让成功的教师带领落伍的教师,让进步的教师带动安于现状的教师,开展传、帮、带活动,开展校际间结对子帮扶活动,开展随堂听课、磨课等,千方百计促进教师的整体进步。 二、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培养教师的创新探索精神 对教师而言,课题研究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根据形势的发展探索教育过程规律性、可操作性的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以达到在一定的范围内推广运用的目的,使教育效果更加突出、明显。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中,要求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教务处实施课题监控,要求参加人员做好期中小结,做好成果收集的研究记录,并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对

教师专业成长的办法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措施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对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从关注教师开始。”作为一名管理者,只有做到以教师为本,教师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把教师的发展摆到一个重要的议事日程去抓,切实认识到:学校要发展,学生要发展,教师必须首先要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呢? 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部曲:学习、研究、实践。具体可分为以下16种活动。 1.读书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它充实着思想江河,读书不是为 了明天上课,而是出自本能的需要,出自对知识的渴求”。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通过博览群书,拜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可以与大师对话,与大师心灵相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只有在持之以恒的专心阅读中,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爱读书的学生。对于教师,读书是提高文化内涵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读书的热情、读书的习惯和读书的需要直接决定学校的文化品位,决定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教师不仅要读一些中外经典作品,也要阅读一些报刊、图书等等。鲁迅先生曾说过:“我是把别 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读书、写作。”

近几年,为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丰富教师的精神食粮,使教师保持必有的理性和深度,学校每年都要征订了各科的教育报刊杂志,根据专家的建议购买了教师必读的部分书籍,初步建立了教师专业素养书架。 每学期开展了共读一本书的活动,先后读过《爱心与教育》、《不做教书匠》、《做最好的教师》等书籍,并要求老师读完后要写出读后感。学校搞活动,发给教师的奖品也都是书,先后发过《赏识你的学生》、《给教师的建议》、《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没有孩子是差生》 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教师读书的氛围越来越浓厚,书香校园初步形成。 2.师德培训 周济部长说: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要把爱与责任放在师德建设的首位”。为此,我们大力倡导“乐于奉献,敏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善于总结”的教风,要求教师每天做到四个一“尊重每一个家长,关心每一个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件工作”。开展一系列活动震撼了老师们的心灵,师德修养得到了提升,灵魂得到了净化,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3.专业引领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初中历史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五年规划 一、个人基本情况: 本人于2011年开始教学工作以来,在工作中我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认认真真工作,勤勤恳恳做事,教学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踏踏实实,也取得了优秀成绩。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端正教育思想、丰富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努力提高自身教书育人水平,不断挑战现实,追求卓越,结合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现制定我个人的五年发展规划,以作鞭策。 三、总体目标: 1、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上有一个明显的提高。 2、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4、使自己成为受学生爱戴的教师。 四、阶段目标: 1、坚持不断学习,提高学科功底。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必须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本人力求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更新知识、追求学术前沿的意识,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 2、掌握信息技术,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新世纪教育工作者应具备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及驾驱课堂的能力,向45分钟要质量。因而能够制作一些分散教材难点、突出重点的生动课件,无疑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人计划继续深入学习电脑知识,掌握多媒体教育技术,力争熟练制作课件运用于教学与讲座。 3、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劳动不同于一般的劳动,教师的专业包括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两个方面。教师既应该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又应该是学科教学方面的专家。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具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得心应手的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因此,参与和种培训与评比活动。 五、现状分析 师德目标方面: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时刻告诫自己要追求卓越,崇尚一流,拒绝平庸,注重自身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使自己真正成长为不辱使命感、历史责任感的优秀教师,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华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个教师所追求的思想境界。 教学能力方面: 1、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质疑问难,使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习惯,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的学习活动。 2、我要掌握三方面的知识,即扎实的历史专业知识、宽广的其他学科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在平时的实践中我要积极努力积累自己各方面的知识。在研究历史教材、教参和历史读物的同时,还要阅读历史理论著作,关注最新的史学研究动态,积极与其他历史教师或历史教学工作人员、研究人员进行交流;与此同时,还要广博地汲取其他学科的知识;丰富的教育科学知识的获得除阅读有关教育理论专著外,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体会积累,从其他优秀教师的交流中体会与汲取。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使自己不仅有丰富的学科知识,更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还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 学洋思方面: 1.认真参加每一次的教研活动,主动向有经验、有先进教学理念的老师学习,多听同行的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案,备好每节课,课前做好充分准备,课后写好教学反思。 3、以学生为本,充分体现课改的精神。使学生整个身心投入学习活动,去经历和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去感受学习的乐趣,去体会学习的方法。新课改特别强调的一点是,就是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体验、以及收集到的新的知识信息,开发学生的原始资源,把学生的想法、问题进行交流,达成新的知识资源,不断综合、

用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用阅读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做校长都希望自己手上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但是我们要明白优秀的教师不是凭空来的。如何源源不断地为学校培养好教师,也一直是我在不断尝试的地方。比如,我们可以跟教师一起读书的,借此,我们不仅可以一起来理解教育,还可以使自己的专业认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起初的时候,我们是给所有的教师发书,有人会问,你发了书他们不看怎么办?我的想法是,你发一本他不看,发两本,他还不看,发三本了,也许他会随手“翻一下”,而哪怕这“翻一下”,也就有希望。 这一点,常熟石梅小学的做法也许值得我们借鉴。和许多学校一样,为了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他们选择了通过组建“读书会”来改变教师的教育理念,进而改变他们的教育行为的方式。他们的做法是: 先是好书推荐。学校坚持每月进行好书推荐,在老师每天必去的食堂一角做了一个小书吧,里边放上推荐的书目和其它书目杂志,让老师可以随时借阅。同时他们也面向学生和家长进行推荐,还邀请家长走进课堂推荐交流。阅读的经纬不断交织,不断扩散。 而是倡导写读书笔记。在石梅的管理者看来写作是另一种阅读。石梅的老师都有博客,都有随时记录的习惯。一本本书读过,一篇篇笔记也便成形。大家相互分享、评点,博客成了阅读的另一方空间。有时,笔记也会贴到“书吧”的留言板上,成为接下来好书推荐的内容。如此循环,阅读与写作的荣耀感与幸福感自然滋生。 另一个路径是编撰集刊。《老石梅的故事》、校刊《石梅苑》、校报《同心桥》以及教师个人文丛等孕育而出。其中,作为“书写石梅文化载体”的《石梅苑》如今已出了22期。刊物装帧精美,内容丰富,颇有质感,获得较多赞誉,曾在全国校刊联展中获奖,也受到专业刊物《教师月刊》《江苏教育研究》等的认可,常有文章被选去发表。 石梅小学就是这样从阅读到写作到编辑,从教师到学生到家长,从历史深处走来,又不断地进入历史,成为历史。 他们学校去年刚调进的一位英语老师在她的博客中这样写道:参加工作以后,读书的心思淡了好多,工作的压力、生活的烦恼、各种各样的理由使我逐渐远离了书。进入石梅以后,最大的发现就是这里有很多人在读书:学生在读书,老师在读书,许多家长居然也在读书!美丽的校园到处弥漫着隐隐的书香......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读书笔记

《教师专业发展评价》的读书笔记 (1)发展性:即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不成熟性。(2)差异性。(3)主动性: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 (4)独立性:学生是独立的权利主体;享受生存、受教育、受尊重、安全等权利。 通过学习我对教师这一专业的发展阶段有了更深的理解。 保尔,一个正直,敢作敢当的男子汉,十几岁的他,因为正义,敢出手教训市里的无赖;保尔是机灵的,身处牢中的他,能抓住机会,轻而易举地使愚昧的敌人中计而躲过魔爪;保尔是勇敢的,刚参军的他,纵马挥刀地向前猛冲,完全进入奋不顾身和忘我杀敌的精神境界;保尔是坚强的,作战的他,在头部严重烧伤后,在坚定的革命信念的支持下,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以继续抗战;保尔是伟大的,他几次与死神进行生死搏斗,最终以胜利而回到亲人的身边,回到战友的身边。 国内外学者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与研究角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教师发展阶段论。这些教师发展阶段论所奉持的基本观念和立场是:每一个教师都是在不断成长与发展中后面的发展阶段通常比前面的阶段要成熟。教师一般是从新任教师时的彷徨恐慌缺乏经验与技巧缺乏稳固的专业地位逐渐

在现实的冲击中锻炼成长从而不断走向专业成熟的境地。有的将教师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完全专业阶段;也有将教师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过渡阶段、探索阶段、创造与试验阶段、专业教学阶段;还有一种认为教师的专业生涯包括下列五个阶段:师范生、初任教师、发展中教师、实践教师、资深教师;金树人的教师发展四段论包括入行阶段、表现阶段、中年生涯阶段、交棒阶段;蔡培村的五阶段论分为:适应期、能力建立期、成熟期、稳定期、后发展期。 归纳另外一些教师发展阶段的研究可发现:从发展总趋势来看教师是能够不断追求自我实现和专业成长的人但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其间很多教师可能会遭遇挫折、沮丧而停滞不前需要多方的帮助。例如“职业挫折阶段”。这是教师职业生涯的中期阶段经常出现的现象。在这一阶段教师在教学中遭受挫折灰心沮丧心力交瘁教学理想幻灭教师的职业满意度下降对教学生涯的意义和重要性感到怀疑。这时也意味着“重新估价期”的到来。年复一年单调乏味的课堂生活或者连续不断的改革后令人失望的结果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生涯产生怀疑并重新估价严重者可表现为职业生涯道路中的一场危机。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逐渐感到力不从心;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冲突的情况;面临太多与专业理论及

浅谈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极大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的持续发展。因为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持续理解和提升。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实行培训,促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水准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水平,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实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水准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能够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注重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能够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合时代的发展,持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水平。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展开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持续提升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水平,提升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水平,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升课,这样不但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升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三、集体备课———发挥团队优势 新课程理念提倡合作,不但是指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应是教师的教研方式。发挥团队精神,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互相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增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原来势单力薄的教师个体走出封闭的圈子,每个教师的个人优势被整合为集体的智慧,会时时迸发出令人惊喜的创新思维和教学设计。以往的备课,每个老师要备一本书的内容,不但花费的时间长,而且每个单元、每课内容都备得不是很精致。费时低效,甚至有些老师为了应付检查,就索性“抄教案”。 集体备课应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酌情加减、课后反思”的原则。其一,备课时间、地点、人员制度化:以教研组为单位,每周固定时间在各办公室集体备课;其二,备课内容和主备人员制度化:教研组每人主备一至两个单元,就这个单元的内容实行细致、深入地备课。每周教研组活动时,按单元由负责主备的老师先讲解自己所备单元的整体思考和每课的重难点、教学设计以及教具准备等;其他老师边听边在课本上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全组老师共同商议,制定出一份比较完善的教案,并把这个单元的教案,拷贝到电脑中;其三,个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性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翁借助这样诗意的语言劝告世人要懂得阅读。作为一个普通人应该热爱阅读,作为教师——知识的传播者,更应该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 很多人说过“要让学生喜欢读书,首先自己要喜欢读书”这样的话,不错,教师读书,从读书的内容到读书这个行为本身都是相当有益的。很难想象一个不喜欢读书的老师怎样拓展课堂的知识,怎样用生动活泼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心智。 这里根据我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谈谈教师阅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要克服困难挤出时间进行阅读。 很多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活是非常忙碌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并不多,再加上需要为家庭腾挪的时间,几乎就谈不上阅读了。没空阅读是大部分教师的现状。除了教科书、教辅书,他们可能不再看其他书籍,这是常见的事情。但这样的后果就是课堂上除了书本还是书本,虽不一定是照本宣科,但也会显得内容贫乏,对于现在接受了大量外界信息的学生而言,显然是不够的。鲁迅所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教师们看书,要有一种“挤”的精神。广州特级教师陈琴在她的《经典即人生》一书中表露:读书是她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时候,等到她有自己的时间,已经在晚上十点半以后了,但是不管怎样她还是要读一会儿书才睡觉。读书如果成为一种习惯,要找出时间就会变得更加容易。很多人有随身带书的习惯,在不经意的等待时间里就可以翻上几页。习惯的力量也能让人觉得一天不看书就欠缺了什么,总是会想方设法地去寻找属于书本的时间。而事实上,我们教师也并不见得非要见缝插针才能找出时间。有些时候,没时间只是一个托辞,没有动力和毅力才是问题所在。 第二,教师看什么书要有所讲究,有所选择。 爱默生读书有三条实用准则:第一决不阅读任何写出来不到一年的书;第二不是名著不读;第三只读喜欢的书。现在的出版物浩如烟海,要全部读完是不可能的事情,也没有必要。怎样选择读物对任何读书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事情。作为教师,选择学科专业、教学策略和方法、教育心理等方面的书籍阅读,对教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但是也不应该只是局限于这些实用性强的读物。作为中小学教师,知识面宽一点,知识广博一点,不但有利于课堂内容的架构,也有利于展示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文科教师了解自然知识,立刻教师积累人文知识,既有利于教学,也有利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比如魏书生,不但自己阅读,还在课堂上给学生介绍科技信息,介绍教育学、心理学、思维科学等知识。事实证明,这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教育观,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使教育面向未来。 经典是最值得我们阅读的书籍,不过经典一般都不太通俗易懂,比较难啃。比如中国古代四大名著,虽然书名与故事家喻户晓,但真正认真阅读过原著的人恐怕并不太多。哲学书籍就更是令人望而生畏。《老子》《庄子》《理想国》这些整天被我们挂在嘴边的书名,要翻开书本还需要一些勇气。教师的阅读应该多一些经典,有一点挑战的难度。如果只是看报纸杂志那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的发展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需要优秀的、有自己教育优势和特色的骨干教师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的成长。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参加工作以后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能力的不断发展。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立足校本,采用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读书———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教师不应是专业发展的“被动的接收器”,教师应是自身发展的积极建构者。“自觉”、“自主”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词。它具体表现为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与能力,即教师能自觉地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自觉地对过去、现在的状态进行反思,对未来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与程度做出规划,并能自主自觉地遵循自己专业发展的目标、计划、途径,努力实践,成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主人。只有充分激发起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才能使教师的成长由自发转向自觉,由个别转向群体。可以说没有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师范院校直接造就出来的,优秀教师都是在工作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必须抱着积极主动的心态,寻找一切有用的教育资源,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书籍学习,向专家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实践学习。当一个教师知道自己要什么,并且非常渴望获得它们的时候,他就不会放弃任何—个可能通向成功的机会。他会利用、发现、创造各种机会和条件,自觉学习,关注校内外的先进经验,举一反三,注意积累自己的实践历程并加以理论上的反思和提升。可以说,教师自主发展的意识是其成长的最关键因素。 二、培训———提升理论修养 一个好的教研组,必须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教研组成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素养以及较强的组织能力。学校各教研组要带领本组教师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专项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养成教师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在培养青年教师方面,最有效的方法是走出去、请进来。所有走出校园培训的教师回校后必须要在校内上一节汇报型的提高课,这样不仅使培训的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了,还使校内的青年教师开阔了眼界。校内培训主要渠道是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组织广大教师学习国内外报刊杂志上刊登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请教育专家或名师来学校讲座。学校要为教研组成员提高业务素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广大教师自觉的参加学历进修,把理论学习内化为自觉行动。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教师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工作实践中的教育思想、知识结构和教育教学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持续的、长期的积累过程,一般要经历学习积累、拓宽发展、完善成熟、改革创新阶段。伯利纳(Berliner,1988)认为,教师专业成长要经历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于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他指出,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经过2―3年,新手教师逐渐发展成熟练新手教师,其中大部分熟练新手教师经过教学实践和继续教育,需要3―4年才能成为胜任型教师。此后,经过5年左右知识和经验的积累,有相当部分的教师成为业务精干型教师,其中部分业务精干型教师在以后的职业发展中成为专家型教师。由于教育的动态性和拓展性,教育技能和素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不断认识和提高。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是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 那么,怎样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呢?如何使一名新教师经过若干年的培养成长为专家型教师呢? 一、加强理论和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学科专业知识的发展与更新,教师专业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再学习。可以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是教师成长的惟一途径。因此,教师应主动购置一些专业书籍,进行专业提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对教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教师需要经常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加深自身理论底蕴,提高自身的综合修养。优秀教师都有一个读书嗜好,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要敦促教师养成爱看书、善于看书的良好习惯,关注教育教学的最新动态,了解教育教学的前沿知识,科研动态,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到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同时,还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新课程标准》,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科学研究等基础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一个反思型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放到学习者的位置上。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定期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以此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二、在上课、听课与评课中总结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教师的发展成长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以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所具有的知识教给新教师。我校每年都有新教师进入,我们依据本校实际,将多年带过毕业班的相对教龄较长的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与新教师接对。如相互听课,让新教师模仿学习,从教学思路、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风格等学起,快速成长,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同时,学校每学期也安排不少公开课,让每一位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材的整合、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法的确定、知识点的落实、重难点的突破等方面都有更清楚的认识和把握,进行精心备课、反复修改,认真授课,展示自己的才华,然后加以概括总结并认真反思,使全体教师从中受益,从而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在相互学习和探究中促进教师专业快速成长。

加强教师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阅读,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背景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入全面推广阶段,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内容和结构上都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学生学业评价内容也开始走向综合化。对各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从现有的实践来看,教师参加培训班、听专家讲座是必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但这些方式的效果均不明显。而且,这些职后学习的方式一般以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为目标,并没有把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综合提高作为目的。 二、理由 学校教师的阅读现状也是本“金点子”提出的重要原因。阅读是人丰富其精神世界的最有效的方式,阅读也是实现教师专业维持的主要手段,应成为教师专业生活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在调查中发现,教师的阅读现状堪忧。表现在:一是教师的阅读行为越来越平面化。经典的人文读品与科学著作日益受冷落,而娱乐性的休闲读物却逐渐受到青睐。二是教师的阅读内容越来越狭窄化。阅读视界只局限于本学科。三是教师的阅读目的越来越功利化。迫于考试压力和业绩考核,许多教师只关注教参,而排斥其他读物。阅读尚未成为教师实现专业成长的基本方式,由此带来的是教师教学的程式化,教师人文与科学素养的低迷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职业倦怠现象,日益成为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拓宽教师的阅读视野,让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专业成长,是当前我校教师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建议 1、研制开发教师阅读读本,搭建教师阅读平台,一方面形成一种以阅读为主渠道的教师职后教育新模式,另一方面让教师在阅读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人文与科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研发基于教师现实需要的教师人文与科学阅读读本,建立“教师阅读在线”网络系统。 3、改善教师的阅读状况,研制教师阅读的评价指标体系。 4、构建以阅读为基本内容的教师新生活方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读书与教师的专业成长 读《爱弥儿》有感 谢宛臻 近期,我读了卢梭《爱弥儿》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正在为教育孩子而绞尽脑汁、黔驴技穷的时候,这本书让我开拓了在教育方面的视野。本书具体地阐述了卢梭对人的教育的观点,他借助一个构想出来的人物――爱弥儿从出生至成年的教育,细致地表述了他对自然教育的观点及设想。《爱弥儿》果然是一本不平常的教育著作,开篇的第一句就让人觉得这是蕴涵着深邃哲理和沸腾感情的文化结晶。“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尽不掩饰地表达了作者主张人性本善,主张教育目的在于培养自然人,主张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发展。在原序中,作者有着这样的一句话:“我们对儿童的教育从观念上就错了,我们用成人的思维对待孩子,用成人的方法教育孩子,起结果是误入歧途。”我感受颇深。卢梭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教育理论,他认为人的教育有三种来源——自然、人和事物,后二者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一致。卢梭主张教育应“归于自然,发展个性,培养自由、平等、独立,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人。”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如果打乱了儿童年龄发展规律次序,揠苗助长,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前功尽弃。 卢梭在《爱弥儿》序言中说:“著书立说,其目的是为了有益

人类,然而在所有一切有益人类的事业中,首要的一件即教育人的事业,却被忽视了。”在教育进程中,卢梭反对揠苗助长和贪多务深,他说人的天性发展是有秩序的,教育必须适应不同时期的儿童发育水平,万不该不顾天性发展硬把成人理解的知识来主观武断地强使幼年儿童接受。 卢梭要人灵活的读书而且在实践中学习有用的知识,探索事物的发展规律。反对学校对儿童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反对强制压制和呆读死记,呼吁尊重儿童的自觉,提倡诱导启发。他说:“为了不定的将来而牺牲现在,为了给儿童准备他也许永不能享受的若干年后的幸福,而把种种约束加在他身上,开始就使他感受苦恼,象被判终身做苦工的忍受无限的苦役而且受这种苦楚而将来也不见得有益。天真快乐的童年消磨在哭泣,惩戒,恐吓与奴隶的生活之中”。“一切出往自然的创造者皆好,一经人手却变坏了。”类似的句子不胜枚举。他所提出的改变这种不公道状况的方法是对儿童进行适应自然发展过程的“自然教育”。所谓“自然教育”,就是要服从自然的永恒法则,听任人的身心自由发展。例如:他这样主张教爱弥儿唱歌:“声音要唱得准,唱得稳,唱得柔和而响亮;他的耳朵要听得出节拍和韵调;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不要有过多的要求。拟声音乐和舞台音乐是不适合他的年龄阶段演唱。如果他要唱歌,我就尽量拿适合于他年纪的有趣的歌词给他唱,而且歌词的意思也要像他的思想那样简单。”我个人极欣赏这段话,而想起自己曾在听一些孩子用稚嫩的声音唱流行歌曲时的大人的鼓掌,真是汗颜啊!

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怎样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程的核心素养提出教师是教与学的关键因素,教师的成长是落实新课程核心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从笔者多年的教学经历来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必须从下面五个方面入手。 一、成长的“着力点”——从教学模仿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教师自己的心态和作为。因此,教师要做自己发展的主人,自觉地担负起自身专业发展的责任,善于将一般的、公众的、集体的教育理论知识与具体的教育情景、自身的实践性知识相结合,内化为教师个体的理论知识,并转化为个体稳定的、自觉的教育行为。 首先,从再造性模仿开始。多观看好教师的典型课例,分析各种教学技能的类型、特点、效果;选择不同课型,如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进行教案设计,然后进行教学实践和录像;最后对录像进行分析评价,重点在教师的教学技能。 其次,以创造性模仿深入。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具有高度创造性的劳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与教师的语言、机智、热情等素质有关,要掌握“无意于法则,而合于法则”,“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样娴熟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在掌握名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学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情况,从语言风格到课堂结构、设计思路等进行创造性的改革,力求体现个人的教学特色。 二、成长的“发展点”——从读书开始 朱永新老师说过,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

心教了多少年书。不重复自己,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的教师不会停止对生活的撞击,即使他成不了一位教育家,他也会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他的生命也会更有意义。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需要经常读大师作品、经典作品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同时也要经常阅读报刊、阅读网络,以此对世界保持一种新鲜感,促使自己不停地思考。读书,会在无形中提升你的品位,强化你的人格魄力,进而影响你的学生。 三、成长的“契合点”——从合作学习开始 有时我们教师精神压力太大,思想负担过重,心理上和生理上过度疲惫,动机强度减弱,兴趣降低,热情不足;甚至还自高自大,自命不凡,闭门造车,孤芳自赏。其实,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因此,对教师来说,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教师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教师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必须改变彼此之间的孤立与封闭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包括与同类学科教师的合作及与不同学科教师的合作。 四、成长的“充气点”——从教学反思开始 不少教师含辛茹苦,辛勤耕耘,但时时事与愿违,教育教学效果不佳,于是唉声叹气,怪学生不听话,怪自己运气不好。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学会反思。只有会思考的老师才“有资格”站在学生面前。也只有会思考的有思想的老师才不会“跪着教书”,也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独立人格的、自信的、有思想的学生。因此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