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医院感染病例的上报制度

为了更加做好医院感染的管理监测工作,如实反映我院的医院感染率,减少漏报率,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流行及暴发,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我们对我院医院感染病例的报告制度进行如下修改:

1、医院感染登记表,必须由科主任督促,并经过主治医生负责把

关,由本科护士长上报。

2、发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要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并于24小时

内上报医院感染科。

3、如果同一病区同时出现两例及两例以上同种类型医院感染病例,

请立即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科,并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

4、如医院感染病例是在前科室感染,转科以后发病,应由转科后所

在科室填报。

5、各科室由专人负责填写《病区院内感染统计表》,登记资料由病区保存、备查,每月月底前由病区医院感染监控员统计上报院感办。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制度与流程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年)》及《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进一步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制定本制度。 一、医院实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责任制,院长为医院第一责任人。负责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的领导管理。 二、各科室主任是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的科室责任人,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履行本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职责。 三、医务人员应当掌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报告时限、处置工作及质量管理等要求。一量发现医院感染聚集性病例,及时报告,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检验和干预,根据调查结果决定是否启动《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四、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医院内发现以上情形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控制机构报告。 (一、)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二、)发生特殊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三、)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五、医院内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在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六、医院发生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者医院感染暴发,相关科室应当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实施医疗救治,保障医疗安全。 七、各科室应当对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工作予以配合,不得拒绝和阻碍,不得提供虚假材料。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1、报告 ⑴口头报告: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①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②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⑵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 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2、应急处置 ⑴隔离诊治病人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制度及流程 一、临床科室平时做好医院感染病历登记工作,能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集聚和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天查看微生物实验室致病菌检出情况,当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应立即报告主管院长。 二、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报告。 三、临床科室医护人员发现本科室出现3例以上同部位、同种、同源的医院感染病例或发生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应在第一时间电话通知和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填写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表。 四、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医院感染暴发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项目的监测,制定控制措施,基本步骤为:①、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则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②、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③、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④、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受新病人。

⑤、分析调查资料,对感染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⑥、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控制措施。 五、经过确诊为医院感染暴发,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报告医务科、主管院长和院长。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在1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疾控部门,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六、医务科接到通知后组织人员对感染病人进行诊治及抢救工作。并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七、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人员进行医院感染暴发防控知识、技能的培训。 滑县新区医院血液净化室二O一六年六月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医院感染暴发报告 及处置管理规范相关知识考核 科室: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在括号内划√,否则划×。每题10分,共 10题) 1、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2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正确答案:3例以上 2、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2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正确答案:3例以上 3、相关人员对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和处置预案知晓率应达90%。(×)正确答案:100% 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 5、医院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时以应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医院发生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或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7、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8、临床科室在短时间内发现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主管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护士长),经主任确定后立即电话(1小时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应急办。(√) 9、应急处置过程包括控制感染源、切断感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发生特殊新

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 10、任何科室和个人必须高度重视并严格执行医院感染报告工作,不得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 一、严格执行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加强医院感的预防和控制工作。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实施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通过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应采取如下监测方法: 1.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开展全面综合性监测。医院必须对每例病人实施住院过程全程医院感染监控,正确进行监测资料的填写、报告与评估。医院感染管理科必须每月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作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应及时报告和反馈。医院感染漏报调查每年组织两次,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2.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开展目标性监测:根据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易感人群、发病趋势监测等本底资料,结合本院感染控制的重点科室、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选择监测目标。每年开展1-2 项。定期对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反馈利用,对其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控制: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及时报告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并于24 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见附件)报送医院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科应对上报病例进行核实,并与临床医师、护士共同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四、医院感染暴发与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所在科室应立即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并上报分管院长和医务、护理等部门,医院感

染管理科应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查找感染源和引起感染的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爆发。 (二)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 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所在地的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确认后,应当于24 小时内逐级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应当在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1)5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 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三)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 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四)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 (五)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时,除上述措施外,医院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积极查找病原体,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明确病体体后,再按照该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实施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确保不发生新的医院感染。 (六)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趋势时,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并执行控制措施。 (七)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必须协同检验科微生物室人员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基本步骤为: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方案及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方案及流程

柳州潭中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理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规范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理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管理规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实施细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理工作应急预案。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一、设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理应急领导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组长:蒋宗顺(院长 副组长:刘柳英(业务副院长) 成员:文秀玲(后勤副院长)、黄彦珍(护理部主任兼院感科长)、唐顺利(医务科长)、王国茂(总务科长)、李福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廖立红(儿科主任)、唐超人(妇科主任)、王玉珍(产科主任)、李志凤(内科主任)、河源(外科主任)、戴意松(检验科科主任)、侯业兴(麻醉科主任)、麻雯雯(药剂科主任)、陈英莲(供应室护长)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理领导小组职责:1.负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2.组织召开医院感染暴发紧急处理会议,制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3.决定是否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手术或诊疗项目等。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1.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第一责任人(院内报告)。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主管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后立即上报医务处、感染管理办公室,并记录备查;(1) 临床医生短时间内(一般指7天内)发现3例及3例以上临床症候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或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3.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院感办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4.经调查符合Ⅰ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标准(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报告柳南区卫生局,并同时向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5.当发生Ⅱ级医院感染暴发情况即(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

辛集市第二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处置流程 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处理流程 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 3.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3.1.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3.1.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3.2书面报告: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应急处置 4.1隔离诊治病人 4.1.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4.1.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4.1.3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4.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4.3流行病学调查 4.3.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4.3.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4.3.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5.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5.2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5.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5.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 24 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即送到感染科。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 24 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医院感染流行、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

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6)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医务人员职业防护制度一、标准预防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其基本特点为:

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医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 程及处置预案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x x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⑤药剂科、后勤部门负责应急药品、物资采购工作;提供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所需应急物质:药品、器械、消毒药械、个人防护物品等,以保障应急工作的顺利进行。 4.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的判定标准、终止条件以及分级 判定标准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即启动应急处理工作。 终止条件末例医院感染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即可终止应急处理工作。 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 Ⅰ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且有大范围蔓延趋势。 Ⅱ级:在短时间(1周)内连续发生5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由于院内感染爆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 Ⅲ级:10例以上的院内感染爆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院内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院内感染。 5.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报告程序; 当疑有或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经治医生应立即向本科室主任报告,并立即填表报告院感专职人员; 科室在短时间内(一周)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病例的医院感染;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科室应以最短的时间(2小时)内向院感专职人员/院总值班报告(上班时间报院感专职人员、下班及节假日报医院总值班); 院感专职人员接到科室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报告,并向医务科等相关部门通报; 经调查及评估证实为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院感专职人员应在12小时内报告师卫生局及师疾控中心。 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报告。 6.应急响应医院感染暴发突发事件疫情分级响应程序 Ⅰ级:由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立即到现场进行分析论证,提出启动应急处理工作的建议,报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准后实施。

医院感染爆发或疑似爆发应急预案及报告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爆发或疑似爆发应急预案及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爆发或疑似爆发应急预案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指导和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主管业务副院长 组员:医务处、院感科、护理部、感染性疾病科、药剂科及检验科主任 二、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报告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上报院感科。 2、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应于12小时报告县卫生局,并向县疾控中心报告。 3、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要求进行报告。 4、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报告。 三、出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时,应采取下列感染控制措施: 1、院感科接到报告后,应及时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并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人员开展感染控制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并从人、财、物等方面予以保证,使感染控制有序、高效展开,将受到感染人群缩小到最低围。 2、医务科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及感染围的扩大。 3、护理部负责协调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病人安置工作。 4、检验科负责各种病原学检测。 5、药剂科、器械科、总务科负责应急物资、药品的准备和发放工作。 6、感染管理科负责流行病学调查: a.证实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病例进行确诊。 b.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c.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d.制定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的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隔离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e.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在科室的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和感染因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及控制程序为规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一、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二、处理流程 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及时报告 医院感染管理科 组织院感管理小组 流行病学调查 确认医院感染暴发 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并查找感染原因汇报分管院长 制定控制措施并实施按《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要求进行上报 写出调查报告、制定防范措施 三、报告 1、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疑似病例或3例以上确诊病例时,应及时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2)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时,医院应于12小时内报告赣县卫生局,

并同时向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相关部门递交书面报告。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四、应急处置 1、隔离诊治病人 (1)将院内感染病人及疑似病人分室诊治,与其它普通病人进行隔离; (2)将传染病人及时转送隔离病房进行正规的治疗和护理; (3)必要时对易感病人实施分区隔离治疗,甚至暂停收治新病人; (4)相关科室联动及时采集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环境卫生学检测、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2、环境处理 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3、流行病学调查 (1)对所有院感暴发病例进行查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验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 (2)进行核实会诊,确认是否为真正的院感暴发或流行的存在。 (3)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并及时完成调查报告。 5、制定控制措施 (1)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 (2)医院感染管理科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3)分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4)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 (5)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方案及流程

柳州潭中人民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为了规范我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暴发处置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医院感染对患者造成的危害,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实施细则》,结合本院实际,制定本院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工作应急预案。 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一、设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应急领导小组,并履行相应的职责 组长:蒋宗顺(院长 副组长:刘柳英(业务副院长) 成员:文秀玲(后勤副院长)、黄彦珍(护理部主任兼院感科长)、唐顺利(医务科长)、王国茂(总务科长)、李福英(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廖立红(儿科主任)、唐超人(妇科主任)、王玉珍(产科主任)、李志凤(内科主任)、河源(外科主任)、戴意松(检验科科主任)、侯业兴(麻醉科主任)、麻雯雯(药剂科主任)、陈英莲(供应室护长)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处置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统一指挥; 2.组织召开医院感染暴发紧急处理会议,制定控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3.决定是否暂停收治新病人、暂停手术或诊疗项目等。 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 1.临床科室科主任为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第一责任人(院内报告)。 2.当发生以下情况时,主管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科主任调查后立即上报医务处、感染管理办公室,并记录备查; (1) 临床医生短时间内(一般指7天内)发现3例及3例以上临床症候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和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或者发现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 3.出现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或医院感染暴发,院感办立即报告分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 4.经调查符合Ⅰ级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标准(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感染管理办公室应在2小时内报告柳南区卫生局,并同时向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当发生Ⅱ级医院感染暴发情况即(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 置流程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与处置流程为规范暴发报告的管理,提高暴发应急处理能力,提高,确保,根据《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特制定本程序。 1、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 2、处理流程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院感病例及时报告感染管理科感染管理科立即到病房核查在确认暴发时立即报告院领导和上级有关部门隔离病人加强消毒同时查找感染源及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制定控制措施分析调查资料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防范措施。 3、报告口头报告:临床科室发现3例及以上医院感染病例时,立即报告感染管理科。 3.1.1感染管理科调查有医院感染5例以上,并同时向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书面报告: 经核查确诊后感染管理科及时向有关部门和医院感染管理小组递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科室、医院感染暴发时间、医院感染暴发病例数量及死亡人数、主要临床表现、医院感染暴发的可能原因、医院感染病例处置情况及控制措施、事件的发展趋势、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4、应急处置隔离诊治病人 4.1.1将检查、检测、等工作。环境处理院感人员现场指导,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及医疗垃圾处理工作。 5、制定控制措施根据初步调查结果,采取应急措施,及时控制医院感染。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控制措施。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主管院长接到报告,应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积极做好诊治控制工作。根据感染暴发或流行的调查和控制情况,实时调整相应控制措施;必要时可采用关闭病房等措施。

2018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病例分析 一、目标性监测: 2018年全院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信息汇总表 1、全院留置导尿1007人次,留置导尿总日数为3255日,发生导尿相关泌尿道感染1例,导尿相关人数感染率为0.10%,导尿千日感染率为0.3‰。 2、外科系统:1-6月份共计实施Ⅰ类手术545台次,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病例; 3、使用呼吸机53人,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5日,发生呼吸机相关感染病例0例,呼吸机相关感染率为0%。 4、使用中心静脉置管8人,中心静脉置管总日数75日,未发生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感染病例,感染率为0。 二、医院感染病例分布表:

2018年1-6月全院院内感染情况汇总分析与反馈 总结与分析:

1、本年内全院发生医院感染36人次/37例次,共发生了5个部位的感染,上呼吸、下呼吸道、胃肠道、泌尿道、手术切口;医院感染发病率为0.42%; 2、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病率:上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22%;下呼吸道感染发病率为0.1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发病率为0.03%,手术切口感染发病率为0.01%。 3、各部位医院感染分布比:上呼吸道感染占51.35%,下呼吸道感染占39.73%,胃肠道、泌尿道感染占8.1%,手术切口感染占2.7%。 三、2018年1-6月份出院人数 2018年1-6月份医院感染发病部位分布表:

上呼吸道感染明显的季节性,3月份多发,切口感染仅6月份1例,下呼吸道感染明显减少。 2018年第三季度各部位感染例数:

(一)上呼吸道感染19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53%,占出院人数的0.22%。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二)下呼吸道感染1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1%,占出院人数的0.13%。分布在1月份5例、2月份2例、3月份8例、4月份2例,5月份2例、6月份0例 (三)胃肠道感染2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6%,占出院人数的0.02%。分布在2月份、3月份6月份各1例 (四)泌尿道感染3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8%,占出院人数的0.03%,分布在3月份1例、5月份2例 (五)表浅切口感染1例,占医院感染总例次的3%,占出院人数的0.01%。分布在6月份1例 四、感染原因分析: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住院病人发生医院感染,应由主管医生于24小时之内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主管医生须即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卡》(随医嘱送至护士站存放)。 2.由医院感染管理科收卡后到病区调查、核对、登记,并定期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统计、分析。 3.凡发现在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的相同细菌感染的病例,科室质控员应立即电话通知医院感染管理科,及时查找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暴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报告的个人与科室予以一定处罚。 4.疑为医院感染病人应及时采集标本送检,在转科后已留标本报告阳性,并确诊为院内感染者,由转出科室补填登记卡并注明转归。 5.出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于24小时内报告主管院长和医务科,并通报相关部门。 6.医院感染管理科常规进行漏报调查,漏报与隐瞒不报,予以相应处罚。 医院感染流行、暴发处置原则 1.临床科室必须及时查找原因,协助调查和执行管理制度。 2.医院感染管理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处理 (1)证实流行或暴发,对怀疑患有同类感染的病例进行确诊,计算其罹患率,若罹患率显著高于该科室或病房历年医院感染一般发病率水平证实有流行或暴发。

(2)查找感染源,对感染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 (3)查找引起感染的因素,对感染病人及周围人群进行详细流行病学调查。 (4)制订和组织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对病人做适当治疗,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理,必要时隔离病人甚至暂停接收新病人。 (5)分析调查资料,对病例的科室分布、人群分布和时间分布进行描述;分析流行或暴发的原因,推测可能的感染源、感染途径或感染因素,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和采取控制措施的效果综合做出判断。 3.报告主管院长,并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 (1)协助当地疾病控制部门进行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的调查与控制。 (2)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指导医院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3)根据需要,组织有关专家协助对感染病人的诊治。 4.当其他医院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对本院同类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 5.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手卫生管理制度为加强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工作,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要求如下: 1.严格执行《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院感染爆发应急预案及报告流程

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及报告流程 一、总则 (一)目的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对病人健康造成的危害,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二)制定依据 依据2009年卫生部颁布《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条例》,结合我院工作实际,制定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体系的职责及成员 (一)领导小组 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组织、协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组长: 副组长: (二)应急指挥部职责及成员: 在应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做出处理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重大决策和督促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办公室设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其职责主要是及时准确地完成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监测及调查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领导小组的决定和督办;作好有关记录;及时完成暴发事件的调查报告;负责上下级和院内的联络及协调工作。 成员:

(三)成立医院感染暴发应急事件专家组 职责主要是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级别确定以及采取的防控措施提出建议;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处置进行技术指导;对感染病人及高危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成员: (四)诊断救治小组职责及成员 负责组织对感染暴发事件涉及人员的诊断救治。 成员:****等相关临床科室主任 (五)消毒、隔离技术指导小组 根据暴发事件的性质,负责消毒、隔离和防护技术指导。 成员:吕芳杨春花和咏梅罗碧梅 (六)护理小组 组长: 成员:护理部全体工作人员 职责:负责护理力量的调集、管理、工作协调,负责应急处置过程中护理工作的指挥、协调、技术督导。 (七)检验组 组长: 成员:检验师二名 职责:负责检验项目的采样、检验、结果报告和生物安全。(八)影像诊断组 组长: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输液(血)反应报告规定 一、科室发生输液(血)反应必须及时填写输液(血)反应报告单一式三份护理部,由此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追究要求各项填写准确、完整,经该病区护士长签名后,于当日送交院感科、病区发生输液(血)反应逾期不报或有意隐瞒的,责任。 二、输液(血)反应液体的瓶口、静脉管道、针头用无菌纱布包扎,附上细菌培养申请单及病人寒颤高热时采的血标本和血培养申请单,及时由护士送检验科 三、检验科应将培养结果及时报告院感科,科室应将培养报告单贴入病历中。凡遇节假日、双休日或班外时间,输液(血)反应标本直接送往检验科签收处理. 输液(血)反应报告单有紧急情况可直接报院行政总值班, 然后补报院感科。 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一、医院感染病例应严格按照2001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进行诊断。 二、各科室发现医院感染病人时需在24小时内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或电话报告上报院感科,报告人必须是病人的经治医生,进修生填写时需由上级医生签名确认,送院感科。 三、如发现短时间内同一病区中出现多例同类感染的病例时,应及时通知院感科。 四、院感科发现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于24小时内报告分管副院长,医院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应于24小时内上报市卫生局。 五、院感科将每月查阅发现的漏报病例通知病区医生,经治医生应及时进行核对,修正内容并补填至病历首页。 六、院感科将每月漏报的医院感染病例汇总,出现一例漏报扣1分对科室或个人进行奖罚。 终末消毒制度 一、床、床旁桌、椅子热水瓶用消毒液擦洗。 二、出院后更换清洁的床单、棉褥、棉被、枕心晾晒或紫外线消毒后备用。 三、一次性口杯、便盆、脸盆等,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四、传染病人、病房按传染病人消毒隔离制度进行消毒。 (一)室内进行彻底的封闭熏蒸消毒或紫外线照射消毒1小时。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63804

医院感染暴发报告流程及处置预案 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指导和规范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卫生部《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机构: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工作组 组长:院长 副组长:医务处长、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 组员:护理部主任、总务处长、器材科科长、检验科主任、药剂科主任、各专科科主任、科护士长、供应室护士长 二、医院感染暴发定义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或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三、工作职责 1、出现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趋势时临床科室经治医生立即报告科主任,同时电话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如夜间和节假日发生及时报告医院总值班; 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后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将调查证实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报告院领导与相关部门,并在2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重大疫情出现后,医院感染管理科对监测信息进行每日汇总,实行监测责任人分析、科室集体分析的两级分析制度,内容包括:病种发病时间、地点、人群分布特征、传播途径分析、可能传染源、发病趋势、控制建议等,适时提出疫情预警报告,并及时将分析结果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和院领导 4、医务处负责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协助临床科室查找感染源及传播途径,隔离相关病人,防止感染源的传播和感染范围的扩大; 5、护理部负责协调病区护理人员,协助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及安置病人等工作; 6、总务处负责应急物资采购与准备工作; 7、药剂科负责治疗、抢救药品准备和发放工作。 四、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处置实施步骤 对医院感染暴发疫情坚持“边抢救、边调查、边处理、边核实”的原则,以最有效的措施控制事态的发展。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积极开展对医院感染病人和疑似病人的诊治工作,查看医院感染暴发病例,了解病史、核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开展相应的流行病学调查,及时排除或确诊疑似病人,对危重病例积极救治或根据病情及时转诊; 2、查找感染源:医院感染管理科协助检验科对病人、接触者、可疑传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查。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说明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的填写说明 医院感染病例调查表只登记调查期间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表中的项目有些是必填的,如年龄、性别、科室、入院日期、感染部位等,这些因素是感染分类和感染病人的基本特征。有些是选择项,是根据各监测医院开展监测力度的大小而设立的,可根据各医院开展工作的具体情况而选择。 1.感染病人编号按感染病人年代及发生的先后排序。其编号方法是先写年代,随后是排序号。例如:2003年发生的第1例病例记为2003-1,2005年发生的第10例病例记为2005-10,以此类推。 2.年龄 (1)年龄>1岁的,记为多少岁,并在“岁”上打“∨”。 (2)年龄在1个月~1岁时,记录月数,并在“月”上打“∨”。 (3)年龄在1日~1个月时,记录日数,并在“日”上打“∨”。 3.诊断指感染病人出院时的主要诊断,最多填3个,若病人尚未出院则填写感染时的诊断,出院时更正。 4.感染日期是指出现症状或实验室出现阳性证据(收集标本的日期)的日期。可以计算:入院到发生感染的间隔;手术到发生感染的间隔;用以区别在同一病人同一部位不同时期的感染。 确定感染日期应注意:①当实验室结果作为感染诊断依据时,应将收集实验室标本的那一日而不是出结果的那一日作为感染日期;②当感染与ICU有关但是在出ICU后24小时内发病时,出ICU的日期即为感染日期。 5.ICU病人指病人在ICU接受观察、诊断和治疗时发生的感染。病人在进入ICU48小时后以及出ICU48小时内发生的感染应在“是”上打“∨”。 6.泌尿道插管指符合泌尿道感染诊断标准的病例,在其细菌学检验结果、体征或症状之前2日内留置过导尿管者,记为“是”,否则填“否”;在放置导尿管时,细菌学证明已有泌尿道感染则记为“否”,因感染与放置导尿管无关。 7.动静脉插管是指导管插入装置的终端止或接近于心脏和大血管如动静脉留置针。如果在感染发生之前2日内使用过上述装置应为“是”,否则填“否”。 8.使用呼吸机是指使用机械装置协助病人呼吸,当病人发生感染前2日内使用过上述装置,除非有证据证明该装置与感染有关,否则应填“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