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对中国园林的认识

从中国的园林的形成四阶段和园林欣赏的三层次来进行阐述我对园林的认识

一、中国园林的形成分成四个阶段:

(一)、先秦及秦汉时期。此时期或可称为“自然时期”,是从“固”到“苑”的发展时期,约相当于距今三四千年的我国社会历史发展的殷商西周时代。

(二)、唐宋时期。它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形成时期。由汉代开端的中国园林发展进程,经过东汉、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代统一中国的过渡,至唐代出现了一个兴盛的局面。

(三)、园林的成熟前元、明、清初(960-1736年),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之一,元末至正二年(1342)天如禅师为纪念老师中峰和尚而建。因中峰原住天目山狮子岩,而其地又是宋代废园,多竹林怪石,状如狮子,故名狮子林。起初是菩提正宗寺一部分,习惯把二者并称。

此时期的特点:1、“心外无佛”,不设佛殿,无偶像膜拜。

2、融入了大量儒道文化思想,特别是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

(四)、园林的成熟后期清代中期与末期(1736-1911)

清代中期末期园林概况,成熟前期的园林保持着一种向上、进取的发展倾向,江南园林风雅,岭南园林明丽,北方园林浑朴,皇家园林兼收并蓄。后期则呈现出一种逐渐停滞的、盛极而衰的趋势。

特点分为南北1、北方皇家园林:进入皇家园林建设的高潮,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以北京的三山五园、三海御苑、避暑山庄的格局全部形成。皇家园林引进江南园林艺

术,出现有特色的园中之园,帝王园居成癖,集缩天下胜迹为造景主导思想。三山(香山\玉泉山\万寿山),五园(静宜园\静明园\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2、南方私家园林:以江南园林为代表的私家园林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统一。

该时期中国历史由古代转入近、现代的一个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全部发展历史的一个终结时期。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私家园林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风格鼎立的局面、宫廷和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已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二、园林欣赏的三层次:

第一层,从感觉视觉嗅觉听觉角度欣赏园林

感觉:走进一座园林,第一感觉特别重要,虽然一时说不出所以然,但感到心旷神怡,感到新鲜,感到不虚此行,就是好园林。

视觉:从视觉上欣赏园林,要看它是否布局得当,各部分之间是否协调,大小、高低、曲直是否有致,还要看工匠的手艺是否精细。

嗅觉:从嗅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空气是否清新,水质有无异味,四季是否有花香,是否沁人肺腑

听觉:从听觉上欣赏园林,要体会喧闹与谧静是否恰到好处,水流声、鸟叫声、乐曲声是否悦耳

第二层,从比较的角度赏园

园林之美,贵在出奇制胜,只有别出心裁,才能以特色独领风

骚。

中国园林,北方以雄伟广阔称誉,南方以柔和著名扬州园林有南北融合的风格,以雅健闻名。

同样是苏州园林,却各有不同风格。游客是绝不喜欢看同一模式园林的。苏州园林正好有着各自的特点:

拙政园给人的印象是水域布置适宜,借景处理。还有那小飞虹宜两亭,堪称结构奇巧。

留园给人的印象是十二峰,特别是冠云峰是园中精粹,厅堂精致布局抑扬称奇。

网狮园给人的印象是布局小中见大,壶中有天,门楼雕楼得分外讲究框景的构思独具匠心,窗框后是物,物后是墙,俨然是一幅立体的画。

此外,环秀山庄的叠山,沧浪亭的园外借水之景,狮子林的石狮,玄观庙三清殿的木构建筑,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景观。

第三层,从不同的时空赏园

以时间而言,春夏秋冬,清晨黄昏,凡时间不同,赏园的感受则不同大部分园林的春季最美,但夏季也令人快意,秋季也使人感怀,冬季使人充满诗意。

以空间而言,园林有近赏远赏俯赏

近赏:看山,看水,看雕塑。

远赏:看山的轮廓山的层次、看水的辽阔、看楼塔耸立云端。

俯赏:中国园林一般把山放在园北或园的后部,这是因为冬季

多北风,夏季多南风,山在北可以挡寒风,也可以抱迎南风人们在宽敞处游玩,最后登上山顶,俯瞰全景,有一种总结的感觉站在山顶,把零散的景点串联起来欣赏,使游玩达到高潮

不同的气候条件,赏园就有不同的旨趣,江苏扬州园有楹联云:雨后静观山意思,风前闲看月精神,雨后看到山麓一片生机,风起时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园林在晴天雨天,给人感受不同,观览的对象也应有所变化。

欣赏园林,对所赏之园应先有总体了解,可以先阅读有关资料到了园门应先看看总览图,辨别东南西北进口出口,知道园的中心在何处这样,进了园以后,不致于茫然

其次是要重点欣赏园中的特色,即体察园林的个性苏州拙政园的曲折水面扬州个园的黄石山环绣山庄的假山,都应慢慢地体会

摘自---------网易博客网

著名园林案例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史名总结 一、总纲 西苑(隋唐) 艮岳(两宋) 沧浪亭(两宋) 畅春园(清初) 承德避暑山庄(清) 圆明园(清) 颐和园(清) 拙政园 个园 留园 余荫山房 狮子林 网师园 二、总结要点: 时间,设计师,特征,时期,所属分类 1、承德避暑山庄 时间:始建于一七零三年,历经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耗时八十九年。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山庄的建筑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为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是中国现存的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充分利用了原有自然山水的景观特色,山庄借助自然和野趣的风景,,融南北园林风格于一炉, 传统自然山水园,追求自然情趣,以水取胜 平面图(P530) 2、圆明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圆明园的园林造景多以水为主题,因水成趣,其中不少是直接吸取江南著名水景的意趣。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汲取了欧洲的园林建筑形式,把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融为一体,在整体布局上使人感到和谐完美。 平面图(P514) 3、颐和园

时间:清 分类:皇家园林 特色:颐和园,主要有万寿山和昆明湖所组成,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具有浓重的江南园林特色,被誉为“园中之园”。具有皇家园林特, 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的建筑之, 真山似假便奇、水因桥而幻的山水之, 方方胜景、区区殊致的空间分割. 平面图(P553) 4、拙政园 分类:私家园林 特色:全园分分东区(原归田园居)、中区(原拙政园)、西区(原补园)和住宅四部份。中区主厅远香堂,小沧浪廊桥和水院;枇杷园见山楼,西区:鸳鸯厅,厅内分为南面的十八曼陀罗花馆和北面的三十六鸳鸯馆,与谁同坐轩,浮翠阁,东区现有景物多为新建,兰雪堂一组建筑和假山、水池亭榭、茶室等,水池建筑布置疏朗,又置大片草地,与传统造园手法迥异。 因地制宜,以水见长。 疏朗典雅,天然野趣。 庭院错落,曲折变化。 园林景观,花木为胜。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古典园林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江苏不出意外有六家私家园林入选,除了中国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苏州古典园林外,明代苏北唯一园林——泰州乔园与扬州个园、何园也位居其中。此外,浙江、山东、广东等沿海省份也各有一处入选。而山西常家庄园成为唯一入选的北派私家园林。 1、王者之气——拙政园 拙政园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这一大观园式的古典豪华园林,以其布局的山岛、竹坞、松岗、曲水之趣,被胜誉为“天下园林之典范”。 拙政园的布局疏密自然,水面广阔,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的山石、古木、绿竹、花卉,构成了一幅幽远宁静的画面。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木映花承,四时宜人,处处有情,面面生诗,含蓄曲折,余味无尽,不愧为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2、桃源惊梦——留园 留园,虽然位居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又尤以奇石众多和建筑布局精巧闻名,但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孤傲在上,园子不大,却实实在在的接着地气,居住、宴饮、憩游、甚至修禅、祭祀,无所不备,犹如一个桃源梦,超然世外,却又脚接地气,拥有世俗的烟火快乐。 留园向来以三绝闻名天下:冠云峰、楠木殿及鱼化石,而三绝中又尤以冠云峰最富盛名。冠云峰乃太湖石中绝品,齐集太湖石“瘦、皱、漏、透”四奇于一身,秀美绝伦。留园的美,须得亲身到园子中去,欣赏太湖石的傲然风骨,在亭台楼榭中品味古人的精巧浪漫。 3、步步生趣——狮子林 如果说,拙政园体现了明时园林建筑的风格,狮子林则是元代园林的典型代表。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 苏州园林甲江南,狮子林假山迷宫甲园林。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游人穿洞,左右盘旋,时而登峰巅,时而沉落谷底,仰观满目迭嶂,俯视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岭。洞穴诡谲,忽而开朗,忽而幽深,蹬道参差,或平缓,或险隘,若是你想体验最幽静古典又环环相扣的迷宫,速速去狮子林报到吧!

我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就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就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与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就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就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就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就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就是智慧与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就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与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与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与观景的建筑。建筑与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就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瞧来,国家的山河都就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与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中国私家园林发展史 姓名:杜晓茜 学号:201003144 专业班级:园林10.1

摘要:在中国传统古建中,私家园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发展与中国历史尤其是中国传统诗画有着密切的关系。私家园林的诗情画意即使是在今天也是人们陶醉。 关键字:私家园林人工山水园诗情画意苏州园林 中国私家园林的出现稍晚于皇家园林,汉代才出现模仿皇家园林的私人府池。到南北朝时,出现了一些文人雅士为避祸而隐居田园或遨游山水。同时,山水画和山水文学的出现,对后世私家园林的建造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私家园林的雏形是西汉末年出现的庄园,西汉时期萌芽的世家大族到魏晋时期已演变成豪门望族,他们拥有的庄园面积巨大。这些庄园拥有大片的土地、林木、池塘,牛羊成群,僮仆成军,闭门可以为市。这里成为当时隐士们的政治避风港。从一些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庄园主的经济状况是很富裕的,而且生活极富“小资”情调。东晋名士谢灵运曾在《山居赋》中写到自己的庄园:四面环水,东西有山,有林木、田地,更有特地为僧人修建的讲堂和禅室,其富庶程度可见一斑。但这时的住宅,在其附近并没有模仿自然的人工山水,只是选址在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处。 从南朝开始出现了营建人工山水的宅邸,如南朝其实的孔珪曾在宅内造园。列植桐柳,多构山泉。整体来说,这个时期的文人隐逸观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归隐的自然山水现在已被人工山水所取代,而文人雅士们则在人工山水园里恣意聚会欢乐。同时,园林的规模也大幅度缩小。自此,私家园林开始了模仿自然山水之路。 从六朝到隋唐的庄园相较于前朝在功能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除了提供生活必需品之外,还多了很多有游赏功能的建筑。唐代是诗与画高度发达的时期,这必然会对造园艺术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私家园林独具的诗情画意也大多形成与此时。这个时期的园林主人把风景与人生、社会联系思考,使园林情景交融,产生深邃隽永的意境美。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诗人王维的辋川别业,与魏晋氏族蓄养众多奴仆的庞大庄园已有很大不同,它主要是作为居住及游憩之地的园林,是在一个规模较大的自然山水园的基础上适当经人工加工而形成的人工山水景观。王维以诗人的眼光进行修缮完美,使之浑然天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和特点

中式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任何一样事物的构成都有一定的构成要素,中国的园林也不例外。总的说来中国古典园林共由六大要素构成:筑山,理池,植物,动物,建筑,匾额,楹联与刻石,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由这些自然风景构成的中式园林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 是构成自然风景 的基本要素,当然 也是风景式园林 的构景要素。但中 国古典园林绝非 一般地利用或者 简单地模仿这些 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按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 园林全局;后 者的建筑物 与其他造园 三要素之间 往往处于相 对分离的状 态。但是,这 两种截然相 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突出彼此谐调、互相补充的积极的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消极面。 (三)诗画的情趣 园林的景物既需“静观”,也要“动观”,即在游动、行进中领略观赏,故园林是时空综合的艺术。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能充分地把握这一特性,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触类旁通,融铸诗画艺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论文

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人们智慧的创作!许多文人墨客都为此留下许多诗篇。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园林美景同样情有独钟,他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句。其中西湖十景中的“苏堤春晓”更是因苏东坡而来,苏东坡在题咏西湖最有名的诗句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州古典园林的重要特色之一,在于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其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其中有反映和传播儒、释、道等各家哲学观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扬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还有借助古典诗词文学,对园景进行点缀、生发、渲染,使人于栖息游赏中,化景物为情思,产生意境美,获得精神满足。而园中汇集保存完好的中国历代书法名家手迹,又是珍贵的艺术品,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另外,苏州古典园林作为宅园合一的第宅园林,其建筑规制又反映了中国古代江南民间起居休亲的生活方式和礼仪习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国江南民俗的实物资料。 从宋代起经元、明、清的千余年来,苏州作为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独树一帜的私家园林。所有这些古典园林,其建筑布局、结构、造型及风格,都巧妙地运用了对比、衬托、对景、借景遗迹尺度变换、层次配合和小中见大、以少胜多等种种造园艺术技巧和手法,将亭、台、楼、阁、泉、石、花、木组合在一起,在城市中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的居住环境。构成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总体特色。 苏州古典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世纪)的辟疆园,当时号称“吴中第一”。以后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据《苏州府志》统计,苏州在周代有园林6处,汉代4处,南北朝14处,唐代7处,宋代118处,元代48处,明代271处,清代130处。现存的苏州园林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大大小小几百座古典园林。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在16~18世纪的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余处,现在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作为苏州古典园林典型例证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产生于苏州私家园林发展的鼎盛时期,它们以其意境深远、构筑精致、艺术高雅、文化内涵丰富而成为苏州众多古典园林的典范和代表。 苏州古典园林,一向被称为“文人园林”。白居易在《草堂记》中说:“覆篑土为台,聚拳石为山,环斗水为池”,这是文人园林的范式。苏州园林充分体现了“自然美”的主旨,在设计构筑中,采用因地制宜,借景、对景、分景、隔景等种种手法来组织空间,造成园林中曲折多变、小中见大、虚实相间的景观艺术效果。通过叠山理水,栽植花木,配置园林建筑,形成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林,在都市内创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城市山林”。 苏州园林是时间的艺术、历史的艺术。园林中大量的匾额、楹联、书画、雕刻、碑石、家具陈设、各式摆件等等,无一不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无不蕴含着中国古代哲理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 “雨惊诗梦留蕉叶”,这是对苏州园林生动的写照;“风裁书声出藕花”,这是对园林意境最好的描摩。一面面古典之窗,一道道岁月之门,引领着我们走进“苏州园林”。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178号,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也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地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

中国十大私家园林

中国十大私家园林(组图) 近日,某知名杂志评选出中国十大私家园林,以下—介绍十大私家园林的特色之处。 1.书香古韵——古莲花池 莲池自古就环水臵景,以水为胜,因荷得名。园中诸景建制小巧玲珑, 优雅别致,拙中见巧,朴中有奇,汇集了中国南北古建筑园林风格的精华。莲池实为中国北方古代园林明珠,前人曾用“几疑城市有蓬莱” 形容她,有“城市蓬莱”、“小西湖”的美誉。 古莲池不仅以“林泉幽邃,云物苍然”闻名,更因与莲池书院同处一址而声名远播。清雍正十一年在莲池北部建直隶省最咼学府莲池书院。书院院长多为学识渊博之士,如章学诚、祁韵士、张裕钊、吴汝纶等,开设西文、东文学堂,招收外籍留学生,聘请外籍教师等。

使学院“声播四方”,吸引着“四方贤隽担簦负笈受业门下者,趾踵相接”,培养出一批经世致用的人才。 2.雅致古朴一一清晖园 清晖园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华盖里,为我国南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杰作,素有岭南四大名园之一的盛誉。其布局既能吸取苏州园林艺术精华,又能因地制宜,环境以清幽自然、秀丽典雅见称。 清晖园以尽显岭南庭院雅致古朴的风格而著称,园中有园,景外有景,步移景换,并且兼备岭南建筑与江南园林的特色。园内叠石假山,曲水流觞,曲径回廊,景趣盎然。银杏千秋,百龄龙眼,玉棠春瑞,沙柳飘扬。闲步曲桥喜看金鲤碧波嬉戏;徐行花径,好赏绿树时

花扑面。时而庭园内传出袅袅弦歌,听一粤曲,令人心清耳悦,如醉 如痴。 3.晋商辉煌一一常家庄园 作为中国北派最大的私家园林,常家庄园位于山西榆次。常家,是清代驰名中外的儒商望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逐利四海之气概,制茗于武夷山,扎庄于恰克图,拓开万里茶路,经销蒙俄北欧,绵延二百余年,遂成富甲海内之晋商巨贾,中国对俄贸易之第一世家。 清代是晋商的辉煌时期,和众多的山西成功商人一样,经商致富后的常氏家族在自己的故乡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而与众多山西商人不一样的是,常家作为放眼世界,敢为天下先,逐利四海,开拓万里茶路的外

中国古典园林复习提纲(完整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5=30分) 1、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假山艺术最为著名(D ) A 沧浪亭 B 拙政园 C 留园 D 狮子林 2、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的建筑空间处理最为精彩(D ) A 环秀山庄 B 怡园 C 豫园 D 留园 3、皇家园林经典的“山水布局模式”是( B) A 山水相依 B 一池三山 C 山环水绕 D 水因山转,山因水活 4、我国明代学者李渔的造园著作是(C ) A 园冶 B 梅谱 C 闲情偶记 D 长物志 5、我国明代学者文震亨的造园著作是(A ) A 长物志 B 考工记 C 画论 D 菊谱 6、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与宗教意蕴相关性最密切(D ) A 留园 B 可园 C 艺圃 D 狮子林 7、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是( B) A 颐和园 B 艮岳 C 上林苑 D 铜雀园 8、颐和园的原名是( D) A 静宜园 B 长春园 C 畅春园 D 清漪园 9、北方园林的杰出代表是(A ) A 皇家园林 B 私家园林 C 寺观园林 D 公共园林 10、下面那个园林属于公共园林(A ) A 杭州西湖 B 颐和园 C 末央宫 D 留园 11、上海现存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休园 B 影园 C 豫园 D 退思园 12、无锡现存的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是(C ) A 环秀山庄 B 退思园 C 寄畅园D豫园 13、我国明代造园家计成的造园理论著作是(A ) A 园冶 B 闲情偶记 C 花谱 D 考工记 14、拙政园整体由几部分组成( D)

A 一部分 B 二部分 C 三部分 D 四部分 15、江南私家园林中那个园林是采用的外向式空间布局模式(D ) A 网师园 B 可园 C 寄畅园 D 沧浪亭 16、中国古典园林的最初形式是(C ) A 台 B 苑 C 囿 D 园 17、东周时期我国形成的古城规划的专著是(D) A工程营造录B闲情偶记C花谱D考工记 18、魏晋南北朝时期对我国理想园林景观审美影响最大人物是(B) A刘伶B谢灵运C陶渊明D顾恺之 19、邺城仙都苑开创的皇家园林山水布局模式是(C) A一池三山B四渎C四渎四海D东海仙山 20、寺观园林起源于我国哪个朝代(B) A秦朝B汉朝C唐代D宋代 21、宋朝郭熙提出山水景观取景与构图“三远”法著作是(A) A林泉高致B笔法记C闲情偶记D山水诀 22、拙政园造园艺术的精华部分体现在(C) A东部B西部C中部D整体 23、留园整体由几个主题景区组成(D) A一部分B 两部分C三部分D四部分 24、留园以山水(水体)景观为主题景区的位于留园哪个部分(C) A东部B西部C 中部D北部 25、现存苏州最古老的园林是(D) A怡园B环秀山庄C寄畅园D沧浪亭 26、“主景突出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A) A颐和园B圆明园C静宜园D长春园 27、“集锦式”皇家园林代表作是(C) A畅春园B清漪园C圆明园D华林园 28、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皇家园林是(D)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教学设计2

中国古典园林欣赏 教学设计:于明北京四中 评析:周杰西城教育研修学院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课堂主要组织者引导者。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为了学而教。要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来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从感性入手到理性升华。从情感激发,问题启发到归纳总结。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特征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与诗词匾额。 学生情况:本课之前学习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木结构体系。欣赏故宫建筑的空间布局。对园林比较喜爱但有些问题还不清楚。 教学方式:教师讲授与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 教学手段:以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动手动脑实践,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技术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三、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的讲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问答与讨论,了解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基本要素是山、水、建筑、花木。体会中国古典园林丰富的空间变化及由诗词匾额等创造出的典雅氛围。比较深的感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意境。知道今后如何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特有的文化与美感。 四、问题框架 1和西方园林相比中国古典园林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2阅读文字资料,(红楼梦片断)请找出中国园林的四大造园要素? 园林中的假山怎样布置?太湖石的美感是什么?请同学说出园林中常见的水景以及相关的游园活动?园林中的花木有何作用与寓意?园林中的建筑有何特点?有何作用? 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布局有何特征?运用了怎样的手法? 4园林中诗词匾额有何作用? 5请同学谈谈应该怎样欣赏中国园林? 五、教学流程示意 课前准备(学生问卷调查,学生采访片段录制)——播放采访片段导入问题——对比提问,重点讲解中国园林的根本特征——造园要素——空间布局——诗词匾额——总结本课所学——布置课后作业——作业讲评反馈评价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论文

园林景观设计 :xxx 班级:xxx 学号:123456

中国古典园林的主题分析 摘要:我国古典园林一般以自然山水作为景观构图的主题,建筑只为观赏风景和点缀风景而设置。园林建筑是人工因素,它与自然因素之间似有对立的一面,但如果处理得当,也可统一起来,可以在自然环境中增添情趣,增添生活气息。园林建筑只是整体环境中的一个协调、有机的组成部分,它的责任只能是突出自然的美,增添自然环境的美。这种自然美和人工美的高度统一,正是中国人在园林艺术上不断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古典园林山水对立统一 山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自古以来,人们在利用和改造山水的过程中,与山水结成各种对象性关系。在实践中,山水既为人们提供必需的生活资源,又是人们实践的主要对象,人们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把山水视作实用的对象、崇拜的对象、审美的对象,对山水加以欣赏、歌颂和赞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提高,人们乐于游山玩水,观赏名山大川绮丽风光中,对山水美的欣赏与人们的精神生活、道德观念联系起来,作为真、善、美的一种象征,以物喻人,移情寄性。使山水的

审美情趣进入以物“比德”和赏景“畅神”的境界。山水何以为美?春秋时代的孔子告诉我们“知者乐水,仁者乐水”,何也?“出云风以通天地之间,阴阳合和,雨露之泽,万物以成,百姓以食。”将山看成沟通天地,和合阴阳的重要事物及雨露源泉,是抚育万物,养育百姓的根本,具有与“仁者”无私品德相比美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而水,孔子认为它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董必平,“似正”;其万折必东,“似意”;所以,君子见大水必观赏,这就是说,水具有与“君子”或“知者”的德、仁、义、智、勇等品质相类似的特征,所以它是美的,令人愉悦的。 一、山水园林是传统审美观的积淀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悠久,从奴隶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解体,在30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世界上独特的山水风景园林体系。 自然山水是美的载体,园林里只要有山有水,便有林壑之美,横生画意诗情。青山碧水足可令人们心旷神怡,引起人们丰富的想象,或借山水以寄意,或借山水以抒情。古往今来,无论是古代的“游圃”,后来的宫苑,还是民间私人宅园,凡属名园都是得山水性情。山衬水、水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园林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园林博大精深,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的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目的。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含量丰富,个性特征鲜明,又多彩多姿,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 一、中国古典园林基础知识 中国古典园林大都是文人、画家与匠人合作的结晶。园林概念首次出现在明代,计成在其造园巨著《园治》一书中所述:“大凡造园,不分市村城郊,地段以僻静为胜……景物可因借随机……”。其意思是,在一定地段范围内,或对天然山水进行利用改造,或人力兴造山水地貌,结合景载与植载,并安插布局相适宜的建筑,从而构成一个兼具游览、居住、观赏的环境。 中国古典园林有三大要素,即山水地形、花草树木、园路建筑。山是永恒稳定的象征,大园山大,主山多是土山,山石用在重点部位称“山骨”;小园山小,可全用山石堆叠;水是智慧和廉洁的象征,水从山泉流出,通过曲折的溪涧最后汇成大池,成为园林的主体水面。花草树木富有生机,象征着欣欣向荣。花草树木是自然式的,讲究意境,花木种类的选择都要顺应地形、朝向等自然气候条件与植物的生长习惯,同时特别注意保留原有的古树和植被,使之成为全园植物的骨干。园路建筑讲究“曲径通幽”,建筑分散在自然要素之中,与自然的景物交织在一起。园中的主要建筑往往和主山池相对,自然景色最集中的地方往往有点景和观景的建筑。建筑和园路还起着分隔空间和组织游览路线的作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按所有者身份分类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古人讲“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统治阶级看来,国家的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所以其特点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现存为著名皇家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

第七章中国古代园林 一、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世界园林体系: 1)自然式——中国古代园林 2)几何规则式——西方 2.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 1)源于自然、高于自然 2)布局自然,所造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3)表现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代,功能由娱神发展成娱人 最典型的是“上林苑”(建于西汉) 士人园林的勃兴,士人园林的特点(了解) 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趋于成熟,唐代宫 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纪念碑,规模建制宏大,是明清园 林无法比拟的 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 蓬瀛” 典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 明代出现园林专著——《园冶》(计成)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筑山 理池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动物 建筑 匾额、楹联、刻石 铺地 (一)筑山 1.发展:

2.《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 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 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 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 2)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 3)例: a)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 b)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 (二)理池 1.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 2.理池的方法:“掩”、“隔”、“破”(要会区分) (三)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 1)讲究姿色美 2)讲究颜色美 3)讲究香味 4)讲究象征意义 A.松柏象征坚强、长寿 B.莲花象征洁净无瑕 C.兰花象征幽居清高 D.牡丹象征荣华富贵 E.石榴象征多子多孙 F.紫薇象征高官厚禄 G.岁寒三友:松、竹、梅 H.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四)动物 ?功能: 1)观赏娱乐 2)隐喻长寿 3)借以扩大和净化自然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中国古典园林理水鉴赏 水是人类心灵的向往,人类自古喜欢择水而居。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园林艺术的宝贵遗产,其丰富的理水手法和浓厚的文化底蕴为世人所赞叹。 1.溯源 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五要素之一,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文王修建的“灵沼”;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引渭水为池,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水景园——兰池宫;汉代的 “铜龙吐水”被认为是世界园林史上的第一个喷泉水景;唐代的曲江,更是开中国公共园林之先河;明末计成的造园名著《园冶》则总结了造园中的理水原则:“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历代诸子百家、文人墨客对水的论述与观感,赋予了它更深的文化内容,从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水文化。 2.水的文化意境 中国古代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参与下经营的,这使园林从一开始就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感情色彩,蕴藏着极深的文化意境,它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中国文人士大夫阶层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水被认为是高尚品格的象征。《韩诗外传》中云:“夫水者,缘理而行,不遗小,似有智者;重而下,似有礼者;蹈深不疑,似有勇者;漳防而清,似知命者,历险致远,卒成不毁,似有德者。……此智者所以乐水也。”文中认为水有智慧,通晓礼义,有勇敢的气概,了解自己的命运所在,具备高尚的品德。水的这些品格,正迎合了文人士大夫追求雅量高致的心理特征。 水的品格及特征,使文人雅士亲近于水,从而有了“卧石听泉”、“曲水流觞”、“寄情山水”这样的娱乐活动。更在“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著名古乐中,极尽音乐之能事,阐述自然山水之美。《画鉴》中也有“意中有水,方许作山”之说,强调了水在山水画中的重要位置。 不仅如此,古人对水的哲理性还有很深的认识,如“滴水穿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文字,都阐明了古人对水性格的理性认知。据文献记载,古代有一种名为欹器的盛水器皿,当往其中注水时,器皿逐步水平,待水满又将水倾斜倒出。由于它的倾斜好似弯躬行礼,而水满则倾覆,故以之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种哲理性的理水技艺,反映了古人对水的深刻理解。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阅读答案

篇一: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阅读答案 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a、苏州园林b、杭州西湖c、承德避署山庄d、北京御花园-八年级地理-魔方格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是[]a、苏州园林b、杭州西湖c、承德避署山.."主要考查你对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考点名称: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影响旅游业: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服务行业,具有投资少、收效快、利润高等特点,被称为"无烟工业",成为各国重要的经济部门。旅游业不仅能增加国家和地方的财政收和创汇,而且能带动工业、农业、建筑、商业、邮电、运输、文化等行业的发展。我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的特点:投资少,见效快,收入高,被称为"无烟工业" 。三大石窟:大同云冈石窟、敦煌千佛洞、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我国主要旅游资源类型:1.自然风光:长江三峡、桂林山水、安徽黄山、四川的九寨沟、湖南张家界、台湾日月潭、杭州西湖、吉林白头山、福建武夷山等。 2.古代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西安的秦陵兵马俑、北京故宫、承德的避暑山庄、洛阳龙门石窟、敦煌古窟的壁画、拉萨的布达拉宫等。 3.革命纪念地:湖南韶山毛泽东故居、井冈山、延安等 4.民族风情:壮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旅游资源的评价:1.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首先体现在资源的质量;2.市场距离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大小; 3.交通位置及其通过性旅游资源所处的交通位置的优越性直接影响其开发价值; 4.地区接待能力现代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 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旅游区的环境保护措施:1.风景区建立环境监测中心,随时监测风景区的环境质量,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同时强化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开展环保宣传工作,指定风景区的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并指导实施、监督执行。 2.按照环境保护目标对策一致的原则,划定若干级环境保护区进行管理。 3.建设环境保护设施(1)建设垃圾处理场、垃圾转运站、公厕,健全环卫机构,完善环卫设施。中国十大旅游景点分布图: 篇四:我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阅读答案 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是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园林悬赏:0答案豆提问人:匿名网友提问收益:0.00答案豆依据语段内容,对画线病句的修改最恰当的是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园林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颐和园,是现今中国存在的最大的皇家园林,坐落于京城西郊,前身为清漪园,距市区15公里左右。 颐和园建造初始是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景点。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怡园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艺术长期积累的结晶,它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美的深刻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其造园手法已被西方国家所推崇和摹仿,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中国园林热”。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旨趣。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一个民族内在精神品格的生动写照,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 关键词:园林苏州怡园藕香榭 中国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深厚,开始于商周时代的帝王苑囿,秦汉时已初具模仿自然的造园风格,魏晋南北朝时寄情山水的园林大盛,唐宋时又将诗、书、画等艺术引入园林的造景中。经过长期的造园实践,到明清时终于达到了最辉煌时期,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发展出各具特色的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可按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可按占有者身份、隶属关系分为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又可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为北方类型、江南类型、岭南类型、以及除三大主题风格外,还有巴蜀园林、西域园林等各种形式。 我生活在享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誉的苏州,说起苏州,苏州园林又是一大亮点。苏州园林以它秀丽,幽雅,做工精巧而闻名于世。下面我就谈谈苏州园林——怡园。 怡园为苏州著名园林之一。怡园建于清代晚期同治、光绪年间。原为顾文彬私家花园,是由花园、住宅、义庄、祠堂组合而成的完整的、典型的江南绅宦私人宅园。浙江宁绍台道顾文彬在明代尚书吴宽旧宅遗址上营造九年,耗银20万两建成,取《论语》“兄弟怡怡”句意,名曰怡园。怡园在苏州各园林中建造时间最晚,它吸收了苏州诸园的优点,形成了集锦式园林的艺术特色。 怡园总平面东西狭长,面积约0.6公倾。园景因地制宜分为东西两部,中以复廊相隔,廊壁花窗,沟通东西景色,得以增加景深,廊东以庭院建筑为主,曲廊环绕亭院,缀以花木石峰,从曲廊空窗望去皆成意蕴丰富的国画。廊西为全园主景区,池水居中,环以假山、花

导游基础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练习题

第七章中国古典园林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注,错误答案用“ B”注) 1.中国古典园林重在体现均衡对称的观念;西方园林重在表现人文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3.唐宋时期中国园林进入转折期,官僚、文人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 4.以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中国古代园林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北方类型、扬子江类型和岭南类型。() 5.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掩、隔、合三种。() 6.苏州沧浪亭的复廊,拙政园的水廊,留园的曲廊被誉为“江南三大名廊”。() 7.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以及杭州竹素园的瑞云峰有江南三大名石的美誉。() 8.苏州的拙政园,按其占有者身份划分,属私家园林;按其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属于扬子江类型。() 9.“享”古代有停止的意思,它是供人休息、纳凉、避雨和观赏四周景色的地方。()10.苏州四大历史名园是沧浪亭、网师园、拙政园和留园。() 二、单项选择题(30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 个最符合题意) 1.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点是在() A.春秋战国B秦汉2魏晋南北朝D.唐宋时期 2.中国古典园林的成熟阶段是在()。 A.春秋战国 B.秦汉C魏晋南北朝D.唐宋时期 3.全园的野境、画境、意境的汇集点是在() A厅堂B楼阁C亭榭D馆斋 4.浙江曲院风荷拥有江南三大奇石中的()。 A.瑞云峰 B.绉云峰C冠云峰D.玉玲珑 5.用山、石、花等将园林中一些不足之处加以掩盖或处理,使之变成一种美景的一种方法叫()。 A.框景 B.夹景 C.障景 D.抑景 6.在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构成明媚动人的景色。属于造园手法中的()。 A抑景B框景C夹景D.添景 7.我国现存占地面积最大的帝王宫苑是()。 A.颐和园 B.承德避暑山庄C拙政园D.清晖园 8.著名太湖石“玉玲珑”是()的主要景观之一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刘先军 摘共中国古典因林极共古代丈人的气质特点, 以整体自然环境为背景, 加之因林建筑的组合, 营造出符合中国传统审美 特征的自然景现。 关拍询古典因林自然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 造园艺术水平历经千年历史达 到“虽由人造, 宛自天开”的天人合一、物我并融的境界。且影 响了东南亚及世界许多地区园林艺术的发展, 在世界园林发 展史中独树一帜, 占据重要的地位。 所有建筑样式的产生和发展, 都是时代生活方式, 生产技 术水平以及文化审美意识的体现。中国自古以来, 就有有宅必 有园, 有园必有的传统居住观念, 也因封建统治阶级贪图奢 华而为后世留下了许多旷世恒久的园林艺术作品。 我们研究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 是汲取古人的造园手法 与传统园林艺术的精位, 为现代造园与景观设计吸取营养。 贝幸铭先生曾向中国建筑设计师提出要从设计的角度来 研究中国古典园林。这其中最好的方式就是对传统造园历史、 文化, 东西方造园艺术的比较以及对传统造园手法做具体的 分析。 一、中国古典国林简史 中国造园艺术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 据《诗经》中描述, 早

在周文王时代就有营建宫苑的活动。历经几千年授长的发展, 最终达到明清成熟时期, 而造就出承德进署山庄, 颐和园等旷 世杰作。这其中虽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趋势是由浅陋到精 巧, 不成熟到成熟。总的园林发展史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周至汉属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圈, 规模虽大, 但 基本属于自然规划的性质。直到汉朝时期遥渐出现人工开池, 造山堆石的活动。但基本上都属于粗浅的意识原胧的创作阶 段。 、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 再现自然山水的荃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 生产方面的内 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 还出 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附、唐、五代是我国传统园林荃本的成熟期。随着中国 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完善, 大盆的_______园林艺术作 品, 尤其是大规棋的皇家园林艺术作品不断涌现。从而使古典 园林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这其中古代文人直接参与造 园活动。诗人画家皆把诗情画意寄与园林的创作之中。使得这 一时期的园林艺术营造出一种斌予中国古代文人风雅自然的 意境。 、宋继隋、唐、五代的成熟期之后, 宋期伴随着文学、诗 词、特别是绘面艺术的发展, 对大自然愈境的更深一步的领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如果说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造园活动,并且由于各自文化传统的不同有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话。那么概括地讲有两种园林风格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这两种园林风格是: 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在东方,以中国园林为代表的再现自然山水式园林。 前者的特点是: 整齐一律,均匀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求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放整整。总之,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联系中去;一切都表现为一种人工的创造。一句话,就是强调人工美。后者的特点是: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上述两种造园风格的主要差异表现为: 一个着眼于几何美,另一个着眼于自然美。除了这两种园林外,还有希腊﹑罗马﹑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等。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自特点,但就其对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态度来讲,非侧重于前者,即侧重于后者。 如果说西方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建筑所遵循的构图原则基本一致的话,那么中国传统园林与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方法则很不相同。传统建筑多采用中轴线对称和四合院的布局形式,是相当程式化的。园林建筑则变化无穷,它不受任何形式的约束。那么传统园林建筑究竟有哪些特点呢?概括地讲有以下几点: 情景交融: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私家园林的艺术特色及其历史价值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别业等。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特点: 1.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小中见大",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 水面建设 2.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 修身养性 3.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 清高风雅 4.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 造园手法 5.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历史价值: 私家园林的成熟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封建知识分子与封建权力之间持久的冲突与融合。文人士大夫私家园林原也是受到皇家园林的启发,希望造山理水以配天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抱负。但社会的动荡和政治的腐败总令信奉礼教的中国知识分子失望,于是一部分士大夫受老庄思想影响,崇尚自然,形成与儒家五行学说比较形式化的天地观相对立的,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地观念。因此园林中的山水不再局限于茫茫九派、东海三山;又由于封建权力和礼制的打压,私家园林的规模与建筑样式受到诸多限制,这正好又与庄子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相吻合。 于是从南北朝时期起,私家园林就自觉地尚小巧而贵情趣。一些知识分子甚至借方士们编造的故事,将园林称作“壶中天”,要人们在小中见大。中国知识分子的“壶中天地”给这个民族留下了一整套的审美趣味和构园传统,留下了一大批极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儒家知识分子虽不像道家知识分子那样消极遁世,却也有了“道不明则隐”的清醒选择。于是他们也需要一个能与封建权力分庭抗礼的环境,这个环境也无需很大,无需奢侈,无需过多的建筑,而是要在城市的喧闹中造就一种隐居的氛围,使他们在简朴的生活中继续磨练自己的意志和德行,世道一旦清明,明君一旦出现,他们就可即刻复出。更重要的是,在这里他们也可直接与天道相通,而不必假皇权的中介了。这当然也是符合他们的人生社会理想的好去处。他们以孔子对颜回的赞誉为鉴,在小小的园林(“勺园”、“壶园”、“芥子园”、“残粒园”等)中“一瓢饮,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坚定地等待着。正所谓“身在山林,心存魏阙”。这时的半亩方园就成了“孔颜乐处”。失意的士大夫们便可“文酒聚三楹,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