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DOC)
- 格式:doc
- 大小:283.50 KB
- 文档页数:27
实验一信号源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及信源在整个通信系统中的作用。
2、掌握信号源模块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1、对应液晶屏显示,观测DDS模拟信源输出波形。
2、观测各路数字信源输出。
3、观测正弦点频信源输出。
4、模拟语音信源耳机接听话筒语音信号。
三、实验仪器1、信号源模块一块2、带话筒立体声耳机一副3、20M双踪示波器一台四、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如下图1-1所示。
图1-1 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信源的作用是把各种消息转换成原始电信号。
根据消息的种类不同,信源可分为模拟信源和数字信源。
模拟信源输出连续的模拟信号,如话筒的语音信号;数字信源则输出离散的数字信号,如NRZ码信号。
信号源模块大致分为DDS模拟信源、数字信源、正弦点频信源和模拟语音信源几部分。
2、DDS模拟信源DDS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模拟信源输出波形种类、频率、幅度及方波B占空比均可通过“DDS信源按键”调节(具体的操作方法见“实验步骤”),并对应液晶屏显示波形信息。
正弦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三角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锯齿波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
方波A输出频率范围为1Hz~5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占空比50%不变。
方波B输出频率范围为1Hz~20KHz,幅度范围为200mV~4V,占空比以5%步进可调。
输出波形如下图1-2所示。
正弦波:1Hz-200KHz图1-2 DDS模拟信源信号波形3、数字信源(1)数字时钟信号24.576M:钟振输出时钟信号,频率为24.576MHz。
2048K:类似方波的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2048 KHz。
64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64 KHz。
32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32KHz。
8K:方波时钟信号输出点,频率为8KHz。
《现代通信原理》实验任务书指导书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指导教师:实验时间: 2011年春期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工程系系2011年4月6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原理实验任务书一.课程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现代通信原理实验》是现代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可以使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相结合,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验证基本理论,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本理论知识,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学生上机对各单元实验内容的具体动手操作,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能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通信的系统概念,更好地理解理论授课的内容,为后续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打下良好基础。
二.实验内容1.实验一熟悉System View软件2.实验二 2ASK系统仿真3.实验三 AM调制系统仿真4.实验四脉冲编码调制仿真5.实验五眼图仿真6.实验六奈奎斯特第一准则的验证7.实验七16QAM调制解调系统分析8.实验八锁相环路仿真分析9.完成实验报告及实验总结三.实验组织及要求1.实验组织:由相关实验室负责实验计划的制订和实验场地、设备、器材、工具的准备与管理。
2.实验分组:每人一组,每组推选组长一名,并由组长负责本小组的实验组织与实施;3.器材管理:由学习委员负责实验设备、工具、器材的借用和归还。
4.实验纪律:实验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学校纪律,不得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席,有事必须事先请假。
5.清洁卫生:由班长负责安排组织各组轮流打扫实验室卫生。
四.实验方法1.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五.实验考核办法1.考核组织1)实验室负责组织,由相关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验情况和学院有关规定给于评定;2)评定成绩报经相关实验室、教研室主任审定后由实验指导教师负责提交。
2.考核内容及评分办法1)平时成绩为20%。
2)成果验收成绩为60%。
3)实验报告成绩为20%。
4)成绩评定标准: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共五个等级;5)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学生,成绩为不及格:●缺席时间超过2次;●未交实验报告;●造成严重事故;●严重违规违纪;●损坏、丢失器材、工具,情节严重;●未完成规定实验内容;●抄袭或被抄袭作业、成果。
目录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 (1)实验基本操作说明 (8)信源编码技术 (9)抽样定理实验 (9)PCM编译码实验 (16)ADPCM编译码实验 (22)△m及CVSD编译码实验 (24)抽样定理孔径失真现象观测以及其应对方法 (30)基带传输编译码技术 (33)AMI/HDB3码型变换实验 (33)CMI/BPH码型变换实验 (38)基本数字调制技术 (42)A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2)F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4)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47)DB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50)QPSK/OQPSK数字调制实验 (53)信道编译码技术 (55)汉明码编译码实验 (55)循环码编译码实验 (58)BCH码编译码实验 (61)卷积码编译码实验 (64)卷积交织及解交织实验 (68)同步技术 (71)滤波法及数字锁相环法位同步提取实验 (71)载波同步实验 (75)帧同步提取实验 (77)模拟调制技术 (79)幅度调制及解调 (79)FM调制及解调实验 (81)信道模拟技术 (83)低通和带通信道模拟及眼图实验 (83)时分复用及解复用技术 (86)时分复用与解复用实验 (86)综合实验 (91)HDB3线路编码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91)基带传输系统实验 (94)载波传输系统实验 (96)带限传输系统实验 (98)主控&信号源模块说明一、 按键及接口说明信号源功能1功能2主菜单POWERUSBCLKPN15FST1T2数字信号源W1W2W3128KHzA-OUTMUSIC256KHz选择/确认返回电源指示主控&信号源模块模拟信号源时钟输出PN 序列输出帧同步信号输出待扩展接口幅度调节旋钮模拟信号输出128KHz/256KHz 正弦载波输出MP3音乐输出控制旋钮逆时针控制向下选取,顺时针旋转向上选取,按下为确认选取项。
返回上级按键待扩展按键数字信号源设置菜单模拟信号源设置菜单主菜单界面图1 主控&信号源按键及接口说明二、 功能说明该模块可以完成如下五种功能的设置,具体设置方法如下:1、 模拟信号源功能模拟信号源菜单由“信号源”按键进入,该菜单下按“选择/确定”键可以依次设置:“输出波形”→“输出频率”→“调节步进”→“音乐输出”→“占空比”(只有在输出方波模式下才出现)。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systemview实验指导书篇一: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指导书SystemView前言 ..................................................................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一图符库的使用 .................................................................. ...................................... 2 实验二信号的时域与频域分析 .................................................................. ...................... 6 实验三信号的运算 .................................................................. ........................................ 12 实验四分析窗信号的分解与合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仿真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数字调制系统仿真实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仿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通信原理System view仿真实验指导书目录第一部分 SystemView简介11.1 SystemView的基本特点11.2 SystemView各专业库简介21.3 System View的基本操作5第二部分通信原理实验72.1 常规调幅(AM>72.2 双边带调制(DSB>102.3 单边带调制(SSB>112.4 窄带角度调制(NBFM、NBPM>122.5 幅移键控(ASK>162.6 频移键控(FSK>172.7 相移键控(PSK>192.8 相移键控误码率分析PSK-BER222.9 最小频移键控(MSK>25第一部分 SystemView简介System View是由美国ELANIX公司推出的基于PC的系统设计和仿真分析的软件工具,它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开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通信系统,控制系统以及构造通用数字系统模型的可视化软件环境。
1.1 SystemView的基本特点1.动态系统设计与仿真(1> 多速率系统和并行系统:SYSTEMVIEW允许合并多种数据速率输入系统,简化FIR FILTER的执行。
(2> 设计的组织结构图:通过使用METASYSTEM(子系统>对象的无限制分层结构,SYSTEMVIEW能很容易地建立复杂的系统。
(3> SYSTEMVIEW的功能块:SYSTEMVIEW的图标库包括几百种信号源,接收端,操作符和功能块,提供从DSP、通信信号处理与控制,直到构造通用数学模型的应用使用。
信号源和接收端图标允许在SYSTEMVIEW 内部生成和分析信号以及供外部处理的各种文件格式的输入/输出数据。
(4> 广泛的滤波和线性系统设计:SYSTEMVIEW的操作符库包含一个功能强大的很容易使用图形模板设计模拟和数字以及离散和连续时间系统的环境,还包含大量的FIR/IIR滤波类型和FFT类型。
计算机网络实验实验指导书实验名称NS3基础仿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网络仿真的意义2.熟悉NS-3的基本语句3.安装并熟悉使用NS-34.用NS-3搭建最基本的网络仿真场景二、实验背景(一)网络仿真技术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的研究也进入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
研究人员不断开发出新的网络协议、算法和应用,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网络通信需要。
然而由于网络的不可控、易变和不可预测等特性的存在,给新的网络方案的验证、分析和比较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目前网络通信的研究一般分为以下3种方法。
1)分析方法:在理论和协议层面上对网络通信技术或系统进行研究分析,抽象出数学分析模型,利用数学分析模型对问题进行求解。
如采用数学建模、协议分析、状态机、集合论以及概率统计等对多种理论分析手段和方法对通信网络及其算法、协议、网络性能等各个方面进行研究。
2)网络模拟:即计算机模拟仿真算法。
网络模拟日益成为分析、研究、设计和改善网络性能的强大工具,它通过在计算机上建立一个虚拟的网络平台,来实现真实网络环境的模拟,网络技术研究人员在这个平台上不仅能对网络通信、网络设备、协议以及网络应用进行设计研究,还能对网络的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3)实验网方法:对网络协议、网络行为和网络性能采用建立实验室测试网络、网络测试平台(network testbed)和小规模商用实验网络的方式对网络进行实战检验。
就是设计出研究所需要的合理硬件和软件配置环境,建立测试床和实验室,在现实的网络上进行研究。
以上3种方法有利有弊,相辅相成并各有侧重点。
理论研究适用于早期研究与设计阶段,对新算法和新技术进行理论准备和验证,除了人力和知识,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成本。
实验网方法是网络和系统在投入实际应用前的一次系统的演练,能够发现网络设计与用户需求之间的相合度以及检验网络实际使用的效用和性能。
该阶段建设成本很高,要求技术和设备开发相对成熟,网络系统基本成型,主要是对业务、系统稳定性能和服务性能的检验。
《现代光纤通信系统》实验指导书何宁编信息与通信学院2013年3月概述光纤通信是利用光波作为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实现信息传输,是一种最新的通信技术。
通信发展过程是以不断提高载频频率来扩大通信容量,光是一种频率极高的电磁波(3×1014HZ),因此用光作载波进行通信容量极大,是过去通信方式的千百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是通信发展的必然方向。
光纤通信有许多优点:首先它有极宽的频带。
目前我国已完成了10Gbps的光纤通信系统,这意味着在125um的光纤中可以传输大约11万路电话。
其次,光纤的传输损耗很小,传统的同轴电缆损耗约在5dB/Km以上,站间距离不足10Km;而工作在1.55um的光纤最低已达到0.2dB/Km的损耗,站间无中继传输可达100Km以上。
另外,光纤通信还具有抗电磁干扰、抗腐蚀、抗辐射等特点,它在地球上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光纤原材料—SiO2。
光纤通信可用于市话中继线,长途干线通信,高质量彩色电视传输,交通监控指挥,光纤局域网,有线电视网和共用天线(CATV)系统。
波分复用技术(WDM)的出现,使光纤传输技术向更高的领域发展,实现信息宽带、高速传输。
光纤通信将会在光同步数字体系(SDH)、相干光通信、光纤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用户光纤网、ATM及全光通信有进一步发展。
实验一 光纤及LD 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掌握光纤的基本结构和传输特性。
2.了解光纤通信光源的类型及发光机理。
3.掌握光纤及LD 有关特性测量。
二.实验内容及要求1.LD 伏安特性测试。
2.LD 电光转换特性测试。
3.LD 调制特性测试。
4.LD 光谱特性测试。
三.实验原理光纤的制造过程是比较复杂的过程,生产光纤的主要材料为石英(SiO 2),其制造流程如图1所示:图1 光纤光缆制造流程图光纤的制作过程一般可分为三个主要步骤:1、熔炼常用方法主要有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MCVD )和微波等离子体法(PCVD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iCl 4+O2高温 SiO 2+2Cl 2 GeCl 4+O 2高温 GeO 2+2Cl 2式中SiO 2为石英,GeO 2用于改变石英折射率的掺杂剂。
《系统仿真》实验指导书系统仿真是研究、设计、分析各种复杂系统的重要工具。
计算机仿真技术是涉及现代学科最多的技术之一,涉及到数学(包括数值分析)、统计学、运筹学、系统论与系统工程学、管理学等。
系统仿真这门课程,主要阐述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实现方法,以及现代仿真技术的发展趋势,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系统仿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技能,为学生将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于复杂系统的设计与分析打下基础。
本实验是为配合专业课《系统仿真》而开设的。
目的是使学生将系统仿真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一、 排队系统仿真1. 理论基础排队系统也称为随机服务系统,其实质是研究服务台与顾客之间的效率问题,希望服务台效率高,而顾客的等待时间又不太长。
研究排队系统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系统的统计性能,比较普遍的有以下四种:(1) 稳态平均延误时间d∑=∞→=ni i n n D d 1/lim其中i D 为第i 个实体的延误时间,n 是接受服务的实体数。
平均延误时间就是实体在队列中的平均等待时间。
(2) 实体通过系统的平均滞留时间w∑=∞→=ni i n n W w 1/lim其中i W 为第i 个实体通过系统时的滞留时间,它等于实体在队列中的等待时间i D 与该实体接受服务的时间i S 之和。
(3) 稳态平均队长QT dt t Q Q TT /)(lim 0⎰∞→=其中Q(t)为t 时刻的队列长度,T 为系统运行时间。
(4) 系统中平均实体数LT dt t S t Q T dt t L Q TT T T /))()((lim /)(lim 0⎰⎰+==∞→∞→其中L(t)为t 时刻系统中的实体数,它是在队列中的实体数Q(t)与正在接受服务的实体数S(t)之和。
上述四个指标存在的条件是服务台的利用率1<ρ。
2. 单服务台系统实例一个小型的自选商场拥有3个购物通道,一个收银台设在商场出口处。
据统计,该商场购物顾客的到达服从指数分布,平均间隔时间为75秒。
通 信 系 统 实 验 通信教研室 编
青岛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系 二OO三年十二月 2 / 62
目 录 实验箱使用简介 .................................................................................................. 1 实验一 数字基带信号 ....................................................................................... 5 实验二 数字调制 ............................................................................................. 14 实验三 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 18 实验四 数字解调与眼图 ................................................................................. 23 实验五 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 28 实验六 帧同步 ................................................................................................. 34 实验七 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 38 实验八 时分复用2DPSK、2FSK通信系统 ................................................... 43 实验九 PCM编译码 ........................................................................................ 45 实验十 时分复用通话与抽样定理 ................................................................. 53 附录 通信原理实验各单元电路原理图 ......................................................... 55 1 / 62
大连海洋大学自编教材现代通信系统仿真技术实验指导书李春晖主编王化群审大连海洋大学二○一○年目录实验一均匀PCM (1)实验二非均匀PCM (4)实验三开关信号仿真 (8)实验四多幅度信号仿真 (10)实验五 PAM仿真 (12)实验六正交信号仿真 (15)实验七 FSK信号 (19)实验八二进制FSK仿真 (22)实验一 均匀PCM一、实验目的脉冲编码调制(PCM )用于在数字传输媒体上传送模拟信号,在 PCM 中,首先对模拟信号以高于其带宽两倍的奈奎斯特率进行采样,然后对所得样本进行量化。
采用不同量化级别生成的 PCM 编码会影响接收器重建模拟信号的质量。
此程序设计练习将有助于观察和分析 PCM 不同量化级别的量化噪声(也称量化误差,定义为输入值与量化值之间的差),使学生对 PCM 有更深入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在均匀 PCM 中,长度为 2x 的区间[]max max ,x x -+被划分为 N 个相等的子区间,每个子区间长度为max 2x N ∆=。
如果 N 足够大,那么在每一个子区间内输入的密度函数就能认为是均匀的,产生的失真为212D =∆(这里不加证明)。
如果 N 是 2 的幂次,即 2N υ=,那么就要求用比特来表示每个量化电平。
这就意味着,如果模拟信号的带宽为 W ,采样又是在奈奎斯特采样频率下完成的,则传输 PCM 信号所要求的带宽至少是W υ(实际1.5W υ比较接近实际)。
此时失真由下式给出:222max max 212334x x D N υ∆===⨯ (1.1) 如果模拟信号的功率表示为2X ,则信号/量化噪声的比(SQNR )由下式给出:222222max max 33434X X SQNR N X x x υυ==⨯=⨯ (1.2) 式中X 表示归一化输入,定义为:maxX X x =(1.3) 以分贝计量的 SQNR 为:24.86dB SQNR X υ≈++ (1.4)量化以后,用υ比特对这些已量化的电平中的每一个进行编码,编码方法通常使用自然二进制码(NBC ),最低电平映射为全 0 序列,最高电平映射为全 1 序列,其余全部电平按已量化值的递增次序映射。
三、实验仪器一台安装了windows 或unix 环境下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下面给出 MATLAB 函数u_pcm (a, n),其文件名为 u_pcm.m 。
该函数以样本序列和要求的量化电平数作为输入参数,求得已量化序列 a_quan ,编码序列 code ,以及SQNR 。
function[sqnr,a_quan,code]=u_pcm(a,n)amax=max(abs(a));a_quan=a/amax;b_quan=a_quan;d=2/n;q=d.*[0:n-1];q=q-((n-1)/2)*d;for i=1:na_quan(find((q(i)-d/2<=a_quan)&(a_quan<=q(i)+d/2)))=...q(i).*ones(1,length(find((q(i)-d/2<=a_quan)&(a_quan<=q(i)+d/2))));b_quan(find(a_quan==q(i)))=(i-1).*ones(1,length(find(a_quan==q(i)))); enda_quan=a_quan*amax;nu=ceil(log2(n));code=zeros(length(a),nu);for i=1:length(a)for j=nu:-1:0if (fix(b_quan(i)/(2^j))==1)code(i,(nu-j))=1;b_quan(i)-2^j;endendendsqnr=20*log10(norm(a)/norm(a-a_quan));下面给出利用MA TLAB 函数u_pcm (a, n)对一振幅为 1 和频率ω=1 的正弦信号,用8 电平和16 电平进行量化,并画出量化误差的程序。
echo ont=[0:0.01:10];a=sin(t);[sqnr8,aquan8,code8]=u_pcm(a,8);[sqnr16,aquan16,code16]=u_pcm(a,16);pausesqnr8pausesqnr16pauseplot(t,a,'-',t,aquan8,'-.',t,aquan16,'-',t,zeros(1,length(t)))五、实验报告1、从均匀PCM 方法入手,产生一振幅为1 和频率ω=1 的正弦信号,分别用8 电平和16 电平进行量化,在同一坐标轴上绘出原信号和已量化信号,并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信号/量化噪声比(SQNR)。
2、对长度为500 的高斯随机变量序列计算当量化电平数为64 时所得的SQNR,并求出该序列的前5 个值,相应的量化值以及相应的码字。
最后,画出量化误差。
3、分别以量化电平为16和128 时重做练习2,并对二者以及练习2 的结果进行比较。
实验二 非均匀PCM一、实验目的1、 理解非均匀PCM 的实现方法2、 观察和分析不同量化级别的量化噪声。
二、实验原理在非均匀PCM 中,输入信号首先通过一个非线性环节,以减小输入的动态范围,再将输出加到某个均匀PCM 系统上。
在接收端,输出再通过另一个非线性环节,该环节是在发送端所用的非线性环节的逆特性。
从数学上看,量化就是把一个连续幅值的无限数集合映射成一个离散幅值的有限数集合。
非均匀量化是根据信号的不同区间来确定量化间隔的。
实际中,非均匀量化的实际方法通常是将抽样值通过压缩再进行均匀量化。
压缩的概念是这样的:在抽样电路后面加上一个叫做压缩器的信号处理电路,该电路的特点是对弱小信号有比较大的放大倍数(增益),而对大信号的增益却比较小。
抽样后的信号经过压缩器后就发生了“畸变”,大信号部分没有得到多少增益,而弱小信号部分却得到了“不正常”的放大(提升),相比之下,大信号好像被压缩了,压缩器由此得名。
对压缩后的信号再进行均匀量化,就相当于对抽样信号进行了非均匀量化。
压缩特性通常采用对数压缩特性,也就是压缩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近似呈对数关系。
而对数压缩特性又有A 律和μ律之分。
A 律特性输出y 与输入信号x 之间满足下式:1,01ln 1ln 1,11ln Ax x x A y Ax x A A⎧≤≤⎪⎪+=⎨+⎪<≤⎪⎩+ (2.1) 式中,y 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出电压,即实际输出电压与可能输出的最大电压之比;x 为归一化的压缩器输入电压,即实际输入电压与可能输入的最大电压之比;A 为压缩系数,表示压缩程度。
从式(2.1)可见,在0≤x ≤1/A 的范围内,压缩特性为一条直线,相当于均匀量化特性;在1/A<x ≤1范围内是一条对数曲线。
通常,国际上取A=87.6。
一个μ律的非线性定义为:()()()()x x x g y sgn 1ln 1ln μμ++== (2.2)其中,x 是归一化输入,μ是一个参数,在标准μ律的非线性中它等于255. μ律非线性的逆为: ()()y x y sgn 11μμ-+= (2.3)三、实验仪器一台安装了windows 或unix 环境下matlab 软件的计算机。
四、实验步骤1、下面给出了用13折线近似A 律压缩特性曲线和用15折线近似u 律压缩特性曲线的程序:clear all;close all;dx=0.01;x=-1:dx:1;u=255;A=87.6;yu=sign(x).*log(1+u*abs(x))/log(1+u);for i=1:length(x)if abs(x(i))<1/Aya(i)=A*x(i)/(1+log(A));elseya(i)=sign(x(i))*(1+log(A*abs(x(i))))/(1+log(A));endendfigure(1)plot(x,yu,'k.:');title('u Law');xlabel('x');ylabel('y');grid onhold onxx=[-1,-127/255,-63/255,-31/255,-15/255,-7/255,-3/255,-1/255,1/255,3/255,7/255,15/255,31/255,63/255,127/255,1];yy=[-1,-7/8,-6/8,-5/8,-4/8,-3/8,-2/8,-1/8,1/8,2/8,3/8,4/8,5/8,6/8,7/8,1];plot(xx,yy,'r');stem(xx,yy,'b-.');legend('u-law compress characteristic','polyline');figure(2)plot(x,ya,'k.:');title('A Law')xlabel('x');ylabel('y');grid onhold onxx=[-1,-1/2,-1/4,-1/8,-1/16,-1/32,-1/64,-1/128,1/128,1/64,1/32,1/16,1/8,1/4,1/2, 1];yy=[-1,-7/8,-6/8,-5/8,-4/8,-3/8,-2/8,-1/8,1/8,2/8,3/8,4/8,5/8,6/8,7/8,1];plot(xx,yy,'r');stem(xx,yy,'b-.');legend('A-law compress characteristic','polyline');2、以下给出两个m文件mulaw.m和invmulaw.m用于实现μ律非线性和它的逆。
function[y,a]=mulaw(x,mu)a=max(abs(x));y=(log(1+mu*abs(x/a))./log(1+mu)).*sign(x);function x=invmulaw(y,mu)x=(((1+mu).^(abs(y))-1)./mu).*sign(y);当使用一个μ律PCM方法时,m文件mula_pcm.m就等效于m文件u_pcm.m。
这个文件如下所示,用于μ律PCM系统。
function[sqnr,a_quan,code]=mula_pcm(a,n,mu)[y,maximum]=mulaw(a,mu);[sqnr,y_q,code]=u_pcm(y,n);a_quan=invmulaw(y_q,mu);a_quan=maximum*a_quan;sqnr=20*log10(norm(a)/norm(a-a_quan));3、产生一个长度为500,按N(0,1)分布的随机变量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