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0年秋季版)《2 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2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0年秋季版)《2 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2

《2 拉拉手,交朋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

2、知识与技能: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重点

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难点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能,消除与人交往的陌生感和羞怯感。遵守交往及游戏中的规则、纪律。培养学生乐于和同学、老师交往的情感,初步体验作为集体生活中一员的快乐。通过参与各种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1)《找朋友》歌曲录音。

(2)美术纸若干张。

2、学生准备:

(1)自我介绍的内容。

(2)自己的作品(绘画、手工或准备演奏的乐曲)。

(3)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或与家人的生活照。

(4)自己制作的小名片若干张。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老师作自我介绍,与同学交朋友

小朋友,欢迎你们来到XX小学,成为一名小学生。我是你们的道德与法治老师,我们以后会在一起学习,做各种有趣的游戏。你们遇到困难也可以来找我,我会帮助你们的,我们还会成为好朋友呢!

二、我认识的朋友多

我们来到学校这个新的环境上学已经一周多了,你能叫出同班同学的名字吗?(请一名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再请被叫到的同学说出一个同学的名字,以此类推。)

三、课间活动:唱《找朋友》的歌曲

《找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找找找啊找朋友

找到一个好朋友

敬个礼握握手

你是我的好朋友

四、我喜欢和大家在一起

1、说说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干净、整洁,学习好,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同学。)

2、你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要和他做朋友?(我们经常一起玩,我们在一起会互相帮助。)

3、说说你帮助过谁?哪个朋友帮助过你?

4、你有没有喜欢的老师和同学,为什么喜欢他?

五、同桌同学相互认识

小朋友们你们已经认识了老师和一些同学。你们之间还不熟悉,想不想互相认识一下,成为新朋友?

启发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相互认识,可以相互拍拍手、拉拉钩,成为新朋

友。

六、准备资料交朋友

1、老师出示自己的名片给学生看,然后示范做名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步骤学做名片。

2、自己制作写有自己个人资料的小名片或精心准备一张绘画作品,一件手工,或演奏的乐曲等。

第二课时

一、请你记住我

1、展示自己的绘画或手工作品,或演奏乐曲以及其他自己的拿手项目,加深在同学们心中的印象。

2、同学之间进行自我介绍(自己的姓名、特征、喜好及家庭等简单情况)。

3、找朋友:双手拿着自己的名片,找到朋友后相互交换名片。

4、与大家分享自己和家人的照片。

5、在书上记下同桌的名字和电话,相互认识。

6、唱儿歌

教唱儿歌:拍拍手、拉拉钩,我们成为新朋友;拍拍手、拉拉钩,我们都是好朋友。

二、做游戏,愉快地结识新朋友

1、看课本第6-9页说说讲的什么?

2、老师讲解一下两个游戏:找朋友,网小鱼的游戏方法和规则,教唱网小鱼的儿歌。

3、游戏安全要求。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边唱儿歌边做游戏,老师也加入游戏中。

《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册教材以单元编排的方式,每个单元反映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这一教育主题表达了编者明确的设计意图和课程标准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内容。单元主题下设课文主题,每个课文题均来一个引导学生学习、研讨的话题,下面又生成多个小话题。每课的内容力求打破学科界限,将各学科的内容综合起来,体现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所涵盖的课文内容表现为一组完整的经验和一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单元中的每一课又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单元主题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三年级上册共安排了四个单元主题,即:“快乐学习”、“我们的学校”、“安全护我成长”、“家是最温暖的地方”。这四个主题将来源于不同生活领域的素材整合为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主题与活动,这些主题与内容将品德教育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教学总目标:

1.以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区生活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感受,获得对家庭、学校、社区的初步认识,树立最基本的社会公德意识。

2.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促进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的关注。

3.教材中没有理性的说教,而是对儿童生活的真实呈现。都是从儿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现象切入,引起儿童对生活的思考和关注。

4.培养对学生道德判断能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

三、教学重点:

教材在选择切入点时,力求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儿童感兴趣的问题入手,采用第一人称的表现方式,来增强教材与学生的亲近感。教学中应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融为一体。教师要利用和开发地方教育资源,教师要联系当地和学生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四、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的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2.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五、教学措施

1.利用直观教具,引起学生的注意力。

2.通过各种有趣的机械操练、意义操练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3.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体现“用中学、学中用”的原则。

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1、学习伴我成长

2、我学习,我快乐

3、做学习的主人

第二单元我们的学校

1、说说我们的学校

2、走这我们的老师

3、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

7、生命最宝贵

8、安全记处上

9、心中的“110”

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0、父母多爱我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12、家庭的记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