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第一章旅游与旅游学

[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在掌握了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的本质、特征、旅游的基本属性、旅游活动的构成和类型的基础上,给学生对旅游世界的基本认识和对旅游学科体系的把握。[ 引言]

你正在出发进行一次远航,去探索旅游这个主题,同我一起进入一个充满浪漫而神秘色彩的旅游世界,假设预言家和未来学家是正确的话,那么你将在研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行业,旅游业是一个变幻莫测、生机盎然、蒸蒸日上、充满无限活力和挑战的行业,可是,你有没有想过,旅游现象已深入人心并日趋普及,但历史上对于旅游和旅游者从来没有过一个统一的定义被采用过,至今为止给旅游一个统一的定义仍是一个困扰研究者们的难题,给旅游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远不像看上去那么容易。

1.1旅游的概念

1.1.1旅游概念的各种提法

l 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

旅游一词最早出现在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将其解释为离家远行,又回到家里,在此期间参观游览一个或几个地方。这种定义只是旅游表面现象的描述。

1927年,在德国以蒙根·罗特为代表出版的《国家科学词典中》将旅游定义为:狭义的理解是那些离开自己的住地,为了满足生活或文化的需求,或个人各种各样的愿望,而作为经济和文化商品的消费者逗留在异地的人的交往。

1981年,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旅游的解释是:旅行游览。

l 旅游学者及研究机构和旅游组织对旅游的定义

不仅各种词典对旅游的解释不同,长期以来,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及有关研究机构和国际组织对旅游定义的界定也多种多样。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

(1)瑞士学者汉泽克尔(Hunziker)和克拉普夫(Krapf)于1942年在其合著的《普通旅游学纲要》中提出,后来在20世纪70年代又被“旅游科学专家国际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tific Experts in Tourism)所采用的“埃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埃斯特定义中,用“非定居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用“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则强调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而“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强调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

埃斯特定义从消遣性旅游的研究角度,较好地把握了旅游的本质属性,因而在世界各地的旅游学界都有很大影响。

(2)美国参议院领导的一个研究结构认为:旅游是人们出于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其居家所在的地区,到某个或某些地方旅行的行动和活动。

本定义中,“日常上班工作以外的任何原因”强调了旅游活动的业余性,这种业余性兼容了日常工作以外的赚钱活动;“旅行的行动和活动”则强调了旅游活动的综合性。本定义强调了消遣型旅游的特征,而没有排斥商务性旅游。

(3)1972年,英国萨里大学的伯克特(Burkart)和梅特利克(Medlik)认为:旅游发生于人们前往和逗留在各种旅游地的流动,是人们离开他平时居住地和工作的地方,短期暂时前往一个旅游目的地运动和逗留在该地的各种活动。

(4)英国旅游局(BTA)前执行主任里考瑞什认为:旅游是人的运动,是市场的运动而非一项产业的运动,总之,是流动人口对接待地区及其居民的影响。

(5)1980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罗伯特·麦金托什在《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

一书中指出:旅游是由游客、旅游企业、东道主政府和东道主地区在吸引和接待旅游及其游客的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关系之和。

(6)联合国的“官方旅行机构国际联合会”(AIGTO)认为:旅游是指到一个国家访问,停留超过24小时的短期旅客,其旅游目的属于下列两项之一:①悠逸(包括娱乐、度假、保健、研究、宗教或体育运动);②业务、出使、会议等。

本定义强调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异地性和消遣性,同时也强调了公务旅游、商务旅游和探亲访友等。本定义中强调“停留超过24小时”主要是出于方便统计和技术性需要,存在不尽合理的地方,排斥了当日往返的旅游活动。

(7)1991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召开的国际旅行与旅游统计大会上将旅游定义为:旅游是指人们为了消遣、商业和其他目的离开通常环境去往他处并在那里逗留连续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本定义中“通常环境”主要是排除在居住地以内的旅行、在住所与工作场所之间频繁或长期的旅行、定期的社区旅行。“少于一段制定的时段”则为了排除长久的移民活动。本定义也强调了异地性、暂时性、非就业性,但更倾向于技术性需要,主要为调查与统计的可操作性。1.1.2 对旅游定义的进一步探讨

对旅游定义的关注具有学术和实践两方面的意义,首先旅游的研究需要有一个标准的定义以建立研究对象的参数;其次,没有同一标准的定义,对旅游经济活动的研究或研究旅游对地方、国家和全球经济影响的度量就缺乏统一的口径。上述各种定义从各个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强调了旅游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某些基本特征,每一种阐述都有其优点和不足之处,综合以上不同表述,我们可以看到人们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达到了共识:第一,旅游活动的异地性,旅游的前提是要离开常住地到目的地的空间位移;第二,旅游活动的暂时性,强调时间过程上的暂时性,不导致长期居住;第三,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目的上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是处理自己的业余时间的方式;第四,旅游活动的综合性,它不仅包括旅游者活动,而且涉及这些活动在客观上所产生的一切现象和关系。

虽然各家说法表述不同,归纳起来,笔者认为,旅游可以有两种定义类型,即概念定义和技术定义:概念性定义(Conceptual Definition)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或相关的,但是又不同的活动区别开来。技术定义(Technological Definition),用它来为统计和立法提供旅游信息。各种旅游技术性定义所提供的含义或限定在国内和国际范畴上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笔者倾向的旅游的概念定义采用东北财经大学谢彦君所著的《基础旅游学》中的定义:“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而技术定义如上述定义6和定义7。技术性定义的采用有助于实现可比性国际旅游数据收集工作的标准化。

1.2 旅游的本质与特征

1.2.1 旅游的本质

关于旅游活动的本质特性,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因而各自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又由于旅游活动在现代商品社会极易显出的经济意义,许多人倾向于从经济的角度去解答这个问题。但是,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是19世纪以后的事,而在这之前,非经济性的旅游现象早巳出现,再者,若非首先在旅游活动中已经存在了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的一种特定关系,旅游作为一项经济活动就会失去依托,因此,尽管经济性是现代旅游的突出特性,但它不可能成为旅游的本质特性。笔者倾向于北京旅游学院陈刚在旅游学刊(1992年第4期)“论旅游的审美本质”一文和冯乃康先生在《中国旅游文学论稿》中的观点,旅游是旅游主体在审美意识的支配下的一种自发行为,这种行为在个人意愿和兴趣的影响下受个人支付能力及其他能力的制约,但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是靠经济支撑的精神活动,这种精神活动是靠美感享受而获得的,旅游是综合性审美实践。

如何理解旅游的审美本质?人类的旅游活动不是基于人的本能,而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有人认为人的旅游欲望是天生的,本能的,这是不正确的。诚然动物也有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候鸟可以飞行几千里觅食、过冬,鱼也可以游很远的路程产卵,但这都不能等同于人类的旅游活动。因为动物的迁徙活动都不是由意识支配的,它们在这种活动中也不可能体验人在旅游中获得的满足和愉悦的感觉。原始人的生活中也不存在旅游这种社会现象,他们逐水草而居,时常迁徙。当一个地方水草枯竭之后,就要踏上陌生的旅途,去寻找一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因而,这种时空运动常常是被迫的,出于谋生的目的。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不断增强,对目然的认识日益深入,大自然成为人类征服和改造的对象,而不在是压抑人的力晕,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的每一次胜利,标志着人与单纯依附于自然的动物界的距离又增大了一步,标志着人类日益成为理想化的人,人类面对自然不再感到恐怖和战怵,而是时刻联想到人类征眼和改造自然的勇气、力量和智慧。因而,自然成了人的本质力量的象征和显现,人类在自然中到处都能感受到人的伟大和人性的光辉,到处都能发现绚丽灿烂的美,这样,旅行与游览就不再是痛苦和恐惧的事情,人类在这种活动中所体验到的是自信、充实,舒畅、愉悦、自豪等情感,这种情感正是一种审美情感。这种活动及其所产生的体验在人类的实践中反复发生,使体验不断深化,终于积淀为现代人类的旅游情感。因而,旅游感受不是一种单纯的生理快感,而是在人类实践中出现的社会性情感,它蕴蓄着丰富的社会内容。

旅游最初依附于人类的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之中,比如宗教,外交,贸易等,这些活动的直接目的都不是为了旅游,而是有具体的功利性的。但是这些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旅游色彩,在某瞬间能够使人摆脱公务,产生一种愉悦的感受。比如站在泰山之巅俯视翻腾的云海,或者在沙漠之中目睹壮丽的黄昏,这些景象常常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它能完全地占有人的心灵,使人一刹那间沉醉于这种审美境界之中。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人们希望能不断地从实践活动中获得这种精神上的满足,于是,一种专门用来满足人类这种需要的新型的社会活动便逐渐地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分化出来。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旅游终于从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脱离出来而成为独立的以审美为本质的活动。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物质财富的丰富,闲暇时间的增多,经济条件的改善,旅游获得了充足的发展动力,最终成为现代的综合性的社会活动。

旅游审美活动与人类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不同。在其他类型的审美活动中,审美对象一般那是比较确定的,比如艾青的一首诗,罗丹的一座雕塑,人们在这些审美活动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也都是比较纯粹的,但在旅游审美活动中,确定的审美对象消失了,人们面对的是多姿多彩的审美化的生活,从踏上旅途开始,甚至旅行前的计划和期望带来的快乐可以理解成审美活动已经开始,一直延续到旅游结束的一种与日常生活不同的新鲜充实的感受,当旅行结束时仍回味无穷。这种审美化的生活包括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社会美等各种审美形态。而欣赏者从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也是多种多样的,因而,旅游审美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审美活动。现代旅游与历史上的旅游现象的重要区别就在于旅游业这一媒介的出现。但这一媒介并未改变旅游审美活动的本质。在人类的其他实践活动之中,组成旅游业的各种因素,比如交通、食宿等,仅仅具有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但是在旅游审美活动中,这些因素完全超出了这种实用意义,而具有了审美价值,旅游者是旅游审美活动的主体,而与之对应的旅游审美客体就是旅游业与旅游对象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的一种特殊环境,我们把这种环境称为旅游审美环境。我们需要研究如何运用审美规律,创造出一个独具魅力的旅游审美环境,以便充分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保证旅游审美活动的实现。

因此,旅游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活动。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欣赏的是一种审美化的生活,旅游快感的获得是通过美的体验实现的。

1.2.2 旅游的基本属性

1、消费属性

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要实现各项旅游活动、享受旅游产品和服务,必须向旅游企业支付一定的货币,即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是一种经济交换关系。旅游活动,在其全过程中不向社会也不为旅游者个人创造任何外在的可供消费的资料,相反却吞噬着旅游者以往的积蓄和他人的劳动成果,即使在比较极端的情况下,例如一个人流连山水,陶醉于大自然(而非人化)的美的恩赐,或不花钱旅游(奖励旅游等),他也是在消磨本可以用于创造财富的生产时间。所以,旅游无疑是消费活动,而不是生产活动。

2、休闲属性

休闲和劳动,是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对应的两个方面,旅游的休闲属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第一,从旅游的目的上看,旅游表现为借助各种客体给人以愉悦的活动达到审美体验,这显然区别于为谋生而进行的劳动,也不同于为维持生存而进行的活动(如睡眠、吃饭、做家务),在旅游的全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自然开放的随意性—这是与休闲行为相一致的品性;第二,从旅游的活动构成上看,旅游的这种休闲行为实际上又是众多休闲行为的再组合;第三,从旅游发生的时间上看,旅游是发生在自由时间的行为,表面上看,旅游与劳动在分享时间上表面上是矛盾的。但,旅游是积极的休闲活动,在功能上与劳动互为前提,有利于工作的补充和人格的完善改善生活质量,开阔视野;旅行带来新的知识、认识、和理解,打破人类思维的狭隘性,并可能会从新发现自我,

3、社会属性

人类的旅游欲望不是本能的和天生的,不是与生俱来的,旅游的前提是具有审美意识,它是社会性的而存在,旅游需要,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并随社会发展和时代影响而演变,从60年代的追求3s到今天的回归自然,生态旅游等,旅游者的审美意识和追求是时代性的在演变。

1.2.3 旅游的特征:

旅游的两个突出特征是异地性和暂时性,

异地性特征是指旅游活动的发生要以行为主体的空间移动为前提,旅游者要

1.3 旅游的构成与类型

1.3.1 旅游的构成要素与旅游系统

旅游活动是一种涉及面极其广泛的综合性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它涵盖了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食、行、住、游、购、娱各个环节。旅游活动由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媒体三个要素构成。

1、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

旅游者,又称游客,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地到旅游目的地作旅游访问的人。旅游的发展历史证明,旅游是先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然后才有为旅游者服务的旅游从业队伍的。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导性因素,他们的数量、消费水平、旅游方式是决定旅游业内部各种比例关系及其相应协调的主要因素。因而旅游者是旅游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居于主体地位。

2、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指客观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能对旅游者产生一定吸引力的事物和现象。在旅游活动的各个构成要素中,旅游资源处于客体或对象的地位。当一个人有了足够用于旅游花费的金钱或时间后,以其娱乐和求知等旅游目的出发,他首先考虑的必然是去哪一个国家或地区才能满足自己的旅游需求。这时,吸引旅游者的决定因素,就是合乎其口味的旅游资源了。固然,当一个人准备去某国或某地区旅游时,同时也会考虑到那里的生活条件和服务设施,但这只是第二、三位的需要。只有那些具有不同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的旅游资源,没有别的办法可以替代,其观感也不是靠别人的介绍或纸上的字画就能真切感受到的,必须旅游者自己亲临其境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满足。所以,旅游资源是旅游活动的客观基础,

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招徕客源、开拓市场、发展旅游的重要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3、旅游活动的媒体——旅游业

旅游业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提供其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到许多经济部门和非经济部门,其中最直接的部门是旅行社、旅游饭店和交通等。

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之间的媒介体、桥梁和纽带。在现代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需求,主要通过旅游业来提供。在现代大众旅游阶段,几乎没有哪个旅游者不在利用旅游业提供的旅游服务。虽然使用旅游业提供的旅游服务并非旅游者的旅游目的,但旅游业在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以及在旅游动机与旅游目的的实现之间架起了一座便利的桥梁。在已经具备了需求条件的前提下,旅游者不必再为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而担心,他们的旅行以及在旅游目的地期间的生活和活动都可以由有关的旅游企业为他们安排。旅游业的这种便利作用对旅游活动的发展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刺激,才使得旅游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并且使人们外出旅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旅游活动的三要素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他们共同构成了旅游活动的统一体,其中一个要素变动必然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动,比如,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和决策,直接影响到旅游地的选择,旅游者的客流量和流向以及旅游者的时空变化,会影响旅游地的开发规划和规模、服务设施的规模和档次需求;如果旅行社的旅游宣传很有特色,旅游地本身也具有吸引力,就会反过来影响游客流向和流量的变化,旅游地开发规划、环境保护、旅游媒体的交通运输、服务会相应受到影响,因此三大要素构成了一个旅游活动的整体。

1.3.2 旅游的类型

目前,国内外旅游学者对旅游活动类型的划分,尚无统一的标准,人们往往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选用不同的划分方法,因而所划分出来的旅游类型也是结果各异。同时应用任何一种标准所划分出来的任何一种旅游类型,都会同使用其他标准划分出来的类型发生相互交叉和联系。这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旅游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现综合大多数学者的观点,列出如下划分方式

1、按地域范围划分

按地域范围可分为国内旅游和国际旅游两种类型。

(1)国内旅游指人们在居住国境内开展的旅游活动,通常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本国境内其他地方去进行的旅游活动。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解释,并不属于本国居民的常住性外国人在所在国境内进行的旅游活动亦属于国内旅游。国内旅游可以根据在目的地停留时间,划分为过夜旅游和不过夜一日游。国内旅游又可以根据旅游活动范围的大小,划分为地方性旅游、区域性旅游、全国性旅游三种形式。

1) 地方性旅游一般是当地居民在本区、本县、本市的范围内的旅游。这实际上是一种短时间、近距离的参观游览活动,多数和节假日的娱乐性相结合,时间短、活动项目少,常是和亲朋好友或家庭、小集体自发组织的旅游方式。

2) 区域性旅游指离开居住地到邻近地区的风景名胜点的旅游活动。如北京旅游部门组织的承德避暑山庄五日游,上海组织的苏州三日游、杭州五日游以及厦门组织的武夷山七日游等。

3) 全国性旅游是跨多个省份的旅游,主要是指到全国重点旅游城市和具有代表性的著名风景胜地的旅游活动。如从广州经桂林、西安、北京、上海的旅游路线,或从北京经南京、苏州、上海、杭州、福建武夷山、厦门等一线的旅游活动都属于全国性旅游。

(2)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另一个或几个国家去访问的旅游活动。根据旅游者的流向,又可分为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根据国际旅游的范围大小,又可分为跨国旅游、洲际旅游和环球旅游三种具体形式。

1) 跨国旅游泛指离开居住国到另一个国家或多个国家进行的旅游活动。以不跨越洲界为界限。如亚洲本区内的出国旅游就是属于这一类。

2) 洲际旅游指跨越洲界限的旅游活动。如北美国家的旅游者到欧洲的旅游活动,或美国人到中国(亚洲)、日本人(亚洲)到美国的夏威夷(北美)的旅游活动都属洲际旅游。这种旅游受制约的因素较多,如航空工业的发展状况、语言障碍等。

3) 环球旅游指以世界各洲的主要国家(地区)的港口风景城市为游览对象的旅游活动。如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号”游船,号称“千人百日游全球”的旅游活动,属于环球旅游。环球旅游消费大,多数属于经济宽裕人士的度假观光旅行或科学考察和探险性旅游。2、按旅游目的划分

按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主要目的来划分,旅游可分为观光型、保健型、公务型、宗教型、购物型、休闲型、求知型、猎奇型等几种主要类型。

(1)观光型即以游览观光为主要目的,是最普通和常见的旅游活动类型。目前观光型主要表现为访名胜古迹旅游、观自然风光旅游、寻根旅游、探亲访友旅游、参观重大建设成就旅游等方式。在国外,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观之一的埃及金字塔以及希腊的古迹、瑞士的风光等早已成为世界各国旅游者心目中的观光旅游圣地。中国北京故宫和万里长城、杭州西湖、西安兵马俑等,已成为大多数观光旅游者的必到之地。

(2)保健型这类旅游主要是为了回避炎热或严寒,调节环境,寻求幽静的生活、欢乐轻松的休假期,治疗某些慢性疾病,以达到消除疾病,有益于健康的最终目的。这种保健型旅游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疗养旅游、森林旅游、温泉旅游、度假村旅游、治疗疾病旅游等。

(3)公务型即出于职业的需要,以办展览,进行贸易和商务洽谈,出席会议或进行某些科学文化交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项目。这类旅游的特点是在完成公务的同时,进行参观游览。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商务旅游、会议旅游、讲学旅游等,地点一般都选择在旅游胜地或风景文化历史名城。

(4)宗教型宗教旅游主要是以朝圣、拜佛、求法、取经或宗教考察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一些宗教信徒或出自对各种神灵、佛祖的虔诚,或由于对名山古寺、教堂圣殿以及丰富多彩的古代宗教建筑形式的迷恋,都热衷于这种既能达到宗教目的又能通过游览活动获得审美乐趣的宗教旅游活动。

(5)购物型购物旅游是一种以购买异地商品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交通发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购物与观光游览相结合的旅游方式。

(6)休闲型这是以紧张工作后的心身松弛为目的,为求消遣快乐、求新型的体育锻炼、求愉悦的生活,而日益发展起来的旅游方式。它成为调节人们生活节奏所不可缺少的环节。在欧美许多国家,“享受一下临时变换环境所带来的愉悦”,已成为一些旅游者的口头禅。这种求乐趣因个人爱好不同而有不同的内容。世界上正在盛行的登山旅游、打猎旅游、野营旅游、钓鱼旅游、欣赏民间音乐旅游、结婚旅游等,大致属于这一类型。我国已在这方面办起一些有当地特色的项目,如杭州枇杷尝鲜旅游、太湖钓鱼旅游、哈尔滨观冰灯旅游、洛阳牡丹花节旅游、苏州沿古运河旅游、内蒙骑马旅游等,都使游客感到情趣盎然,颇有乐趣。

(7)求知型现代科学技术的日益发达,人们文化素质的日益提高,意识观念的不断更新,反映在旅游生活中表现为追求文化和知识的欲求越来越强烈。在某种意义上说,有不少旅游者就是为了增长自然、历史、地理、文化、艺术、经济、科技方面的见识而在某些地区旅行和逗留。要求通过旅游增长知识,观赏未知物,开阔眼界,充实精神生活,便是这种浓厚的“求知味”的表现。这种类型的旅游形式,主要有考古旅游,文化旅游,地质、生物考察旅游,电影节、音乐节旅游,专业学习旅游,工业旅游,民族风貌考察旅游等。

(8)猎奇型当代旅游者中的有些人有着特殊的爱好,专爱他心目中认为最出奇的内容,其心

情犹似地质勘探人员乐于去考察发掘最有价值的稀有名贵矿藏。参加的游客一般以青壮年占绝大多数。主要有探险旅游、奇观旅游、原始地旅游等。如约旦的观沙漠奇景旅游,旅客骑在骆驼上,一路上可看到部落人在骄阳下放鹰狩猎的情景,夜间住帐篷吃烤羊肉,听《天方夜谭》的故事消遣长夜,每年能吸引10多万游客。而在英国的乘气球旅游,游客经过短期训练后,可以乘坐飘动着的大气球,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观景、摄影、歌唱、跳舞等活动。这些旅游形式都属于猎奇型旅游。

3、按组织形式划分

按组织形式划分有团体旅游、散客旅游等。

4、按旅行方式划分

按旅行方式划分有航空旅游、铁路旅游、汽车旅游、游船旅游、徒步旅游等。

5、按计价方式划分

按计价方式划分有包价旅游、非包价旅游等。

6、按年龄特征划分

按年龄特征划分有儿童旅游、青年旅游、中年旅游、老年旅游等。

1.4 旅游学研究的对象与内容

1.4.1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

从世界范围看,旅游学研究开始于现代社会,相对于其他比较成熟的学科,属于十分年轻的学科,因而,对旅游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学科体系、研究方法等基础理论问题还有很多争议,旅游学研究在历时不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历史中,也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不论在研究内容的认定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还是在研究内容的组合或理论与概念的构架上,都逐渐从单纯发展到丰富、浅薄发展到深刻,从旅游现象的描述到旅游内涵的探索,尽管到今天不能说已经成熟,但旅游学是富有生命力的新兴学科。

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中外旅游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

林南枝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最一般的规律的科学,是旅游活动之综合概括,包括了旅游史、旅游业、旅游文化、旅游经济等。

李天元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社会文化、经济、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马勇认为: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旅游管理者、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基本特征与相互之间的关联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

明庆忠认为:旅游学是以旅游现象和过程为对象,研究旅游复合体产生、演化运行规律以及旅游活动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田里认为:旅游学是以世界范围为统一整体,以旅游的社会经济条件为特点,研究各类旅游的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的科学。

上述种种观点都从不同方面深化了人们对旅游活动本质的认识,都有其合理积极的内容,但对旅游学的内涵没有形成共识。笔者比较倾向于东北财经大学谢彦君在《基础旅游学》中的观点,旅游学要以旅游现象的基本矛盾为核心,研究其发生的基础、原因、性质、形态和结构特征,探究其运动规律及其形成的复杂影响因素。显然旅游现象的这种基本矛盾存在于旅游活动之中,因此旅游学要以研究旅游活动所展示的矛盾为研究对象,这里的旅游活动包括旅游者的活动和旅游产业的活动,这两种活动恰好构成了旅游现象基本矛盾的两个方面,并由此衍生出旅游期望与旅游感受、旅游动机与旅游体验、旅游需求与旅游供给、旅游流量与旅游容量等等一系列的矛盾形式和矛盾运动,这些矛盾所展示的立体的、丰富多彩的旅游现象构成了旅游学科综合性的研究领域。

因此,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1.4.2 旅游学的研究内容

加拿大学者在斯蒂芬.史密斯在其非常著名的著作《旅游分析手册》中对现代旅游的研究内容作了精彩的描述:

1、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是旅游作为一种人的经历,它的过程、活动和结果

旅游是人们所进行的并时常从中感到乐趣的一种活动,旅游者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会有不同的身心感受、会获得不同的满足感、会有不同的行为。要深入了解旅游现象,就要研究人的行为:其一,人为什么要旅游,为什么一些人旅行、而另一些人不旅行,旅游需要是怎样形成的,动机是什么,怎样解释这种行为;其二,从旅游中考察存在于人类常规经历之外人类内在心理和行为、预测旅游决策,心理学家、行为学家将有用武之地,这些理论会使得人类的未来行为的方向和预测成为可能;其三,旅游者的旅游期望是什么,如何实现,旅游将给旅游者带来什么?由于人们的行为和方式不同,旅行的原因也不同,就有必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解释和预测旅游行为、确定设计和促销旅游产品。

2、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二是旅游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利益与代价

毫无疑问,旅游带来利益,但并非十全十美,旅游不是一个绝对的理想产业,代价和利益的增长并不成比例,发展旅游会产生什么社会效应,下面列举出旅游带来的利益:可以提供技能型和非技能型就业机会;产生所需外汇供应;增加收入、增加国民总产值、有助于经济多元化;可通过地方产品和资源来发展;加强遗产与传统的保护、打破语言、阶级、种族、政治、宗教和社会文化的障碍、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和平、促进全球一体化;但下面又可以列举出旅游让社会付出代价的一面:形成对资源的过度需求;自然物理环境恶化;导致污染、犯罪、卖淫、赌博发生率提高;传统文化的异化和消失;经济和政治的脆弱性增强;文化、宗教、艺术的商业化。社会学将用人文方法研究社会、社会机构和社会关系,旅行将怎样深深影响他们的个人和家庭及社会关系。

3、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三是旅游作为一种地理现象

从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的旅行是旅游的一个固有的区别特征。地理学研究有助于确认和分析旅游功能区域的存在,也可将其进而作为划分或评价某个旅游协作组织的地理覆盖范围的基础。预测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旅游流量是地理研究的另一个重要领域。对旅游区域、度假区和旅游走廊进行形态学分析,对于旅游规划也很重要。

4、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四是对旅游的经济学研究

许多地区对于本地旅游企业的发展很感兴趣,因为这个行业具有从其他地区吸引货币收人的潜力。旅游业也可成为保护当地重要遗址、节庆活动和文化活动的积极力量。不幸的是,成功地吸引旅游者来欣赏和维持当地重要特色的同时,也带来了破坏这种特色的因素。成千上万的游客每天到达永久居住人口可能只有几千人的地区,可能会很快将原先吸引旅游者的那些真正特性淹没掉。作为一种社区财源的旅游业的前途在于对旅游业可能产生的收益和可能要付出的代价都从实际出发进行评价。

5、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五是旅游作为一种商业活动

这方面研究包括企业结构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应付该行业固有的风险和不稳定性的各种策略。旅游业对于外部力量来说是特别脆弱的。某个外国存在的政治不稳定和恐怖主义等问题,会阻碍旅游者到该国的旅行,也会为可替代该国的旅游目的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益。流行病、自然灾害、气候问题、货币汇率变化、新的税收立法规定,或出入境手续的变化,都可能很快使互相竞争的各个旅游目的国相对吸引力发生戏剧性变化。旅游经营者通常依赖个人的经验和与其他经营商的联系来了解、预计和应付这些问题。然而,只有当他们具有获得专业文献、参加专题讨论会或接触有关咨询人(不论民间的还是政府的)的途径时,才有可能使其应付问题的机制得以改善。对于旅游经营商所面临的问题,既需要进行实用性旅游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开展基础性学术研究。

6、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之六是旅游作为一种行业

旅游业并不仅仅是许许多多各不相干的企业,而是一个政策性很强的行业。更确切地说,广义的旅游业是若干相关行业的集合体,包括交通、住宿、餐饮服务、各种吸引物和活动项目,以及零售经营活动等。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具有劳动密集性。一定的收入水平在旅游业中所维持的就业机会要远比同样收人水平在其他行业中所维持的就业机会多得多。

旅游业也是地区间和国际间现金流动的重要来源。各级政府都鼓励旅游业的发展,因为它能够带来新的财富和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各级政府也应关注旅游业的社会和环境效应。如果想达到收益增到最大而问题减到最少的目的,各级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时,以实际研究为基础,会使旅游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1.4.3旅游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体系

正确认识旅游学的学科性质,不仅可以解决学科的归属问题,而且对于深入旅游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科学突出的特点是一方面高度分化,另一方面互相渗透,趋向一体化,或说学科体系一方面在不断细分,另一方面不断综合,细分的过程即综合的过程。旅游学自奠基以来,人们对旅游学的学科性质有过不同的认识,最初认为旅游学是单纯的经济学科,后来又认为是社会学科,现在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综合性的社会学科。我们认为,把旅游学确认为综合性的社会学科,虽然在理论上深化了对旅游学的认识,但认识还是不够全面的。我们认为王德刚等学者提出的观点更全面些,这就是:旅游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之所以把旅游学看做是综合性的边缘学科,一是因为旅游活动的综合性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旅游产业构成的综合性,使得旅游学理论研究也必须体现多学科综合的特征;二是因为旅游活动作为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文化旅游和传统旅游要求使用人文的方法和理论;由于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旅行的原因也不同,所以有必要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确定促销旅游产品的最佳方案;游客需要政府发给护照和签证方可穿越国界,而大多数国家的旅游发展部门属于政府管辖的机构,因此政治机构的参与要求运用政治学方法;任何行业一旦成为经济巨头,就会影响很多人的生活,它不仅会引起社会学家、地理学家、经济学家和人文学家的重视,还会引起立法机构的重视,由于立法机构为旅游业制定法律和法规、创造法律环境,因此又产生了法律方法等等。总而言之,旅游的范围如此广大、复杂、包罗万象,它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要解决由此而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必然涉及到许多社会领域和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历史学、资源学、地理学、建筑学、统计学、社会学等,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领域,旅游理论主要是通过“解决问题”式的途径逐步从以上相关学科移植、渗透和融合而来的,这些理论进入旅游学领域之后,逐渐与旅游学中特有的概念、研究对象、特有的问题相结合又经过一个相当长的过滤、积淀、整合过程最后成为旅游学独特的理论系统,但任何一门学科都不可能单纯解决旅游活动所引发的全部问题和矛盾,必要运用跨学科方法来研究该领域,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目的的旅游研究,这样就产生了新的边缘学科——旅游学。

这样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学科,与它所统驭的相关的分支学科一起,构成了研究旅游现象的综合学科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包含着有所不同但互相关联的三大模块。一个模块集中研究旅游者活动,这是旅游学的核心领域,旅游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性质,集中体现在这一模块当中,这一模块在方法论上也比较广泛地吸收了诸多人文学科的成果;另一个模块集中研究旅游产业活动,这是旅游学的扩展领域,在方法论上比较多地吸收了管理学和经济学的成果;还有一个模块是由一些研究旅游者需要(或需求)与旅游产业供给二者之间的关系的学科构成的。这个综合学科体系可以用一个框架图来描述,图1-4-1说明旅游研究的跨学科性质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 本章小结]

(1)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旅游的本质是审美和愉悦,并具有消费、休闲和社会属性。

(2)旅游由旅游者、旅游资源和旅游业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旅游类型的划分方式多种多样。(3)旅游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旅游学的任务就是要通过研究来认识这种矛盾的性质及其发生原因、形态结构、运动规律和它所产生的各种外部影响。

[ 思考题]

1、旅游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和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

2、阅读以下资料,谈谈你若从事旅游研究和实践工作,必须掌握哪些知识。

旅游学概论第02章在线测试

《旅游学概论》第02章在线测试 《旅游学概论》第02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54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帝王旅行是西周的( )。 A、周武王 B、周幽王 C、周穆王 D、周厉王 2、在人类社会的()后,旅游活动开始萌芽。 A、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B、第二次社会大分工 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 D、第四次社会大分工 3、()被称为中国封建帝王巡游的第一人。 A、秦始皇 B、汉武帝 C、汉高祖 D、隋炀帝 4、()是我国魏晋之际为搜寻法典而游历国外的第一人。 A、法勇 B、于法兰 C、朱士行 D、法显 5、1908年,被称为“饭店业开山鼻祖”的(),在美国纽约的布法罗建社了第一座商业饭店。 A、托马斯-库克 B、斯塔特勒 C、希尔顿 D、欧内斯特-亨德森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旅游活动有()、()、()、()、()等几种类型。 A、帝王巡游 B、宗教活动 C、文人墨士考察

D、商务外交 E、航海旅行 F、教育旅行 2、西方封建社会的旅游活动有( )等几种类型。 A、商务旅行 B、宗教旅行 C、保健旅行 D、教育旅行 E、探险旅行 3、()是现代旅游业的创始人,他创造了()这一新概念。 A、希尔顿 B、库克 C、全程旅游 D、团队旅行 4、旅游的基本服务方式是()和()。 A、全程旅游 B、散客旅游 C、团队旅游 D、包价旅游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促进旅游活动迅速发展的因素有(ABCDE ) 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C、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D、劳动者的带薪假期的增加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四节 我国的旅游市场

第四节我国的旅游市场 一、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客源分布 (一)入境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 1.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九五”时期我国入境旅游发展情况 2.我国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分布(万人) (二)我国旅游市场的结构 增幅趋缓 发展快速 平稳增长 二、入境旅游市场客流量的结构 1.入境客流 占总比例最大 2.我国入境旅游市场按规模大小依次排序: 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 三、我国在国际旅游市场竞争中存在的问题 1 .我国的地理位置距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际客源产生地较远 (1)距离主要客源国较远的旅游目的地最容易遭受经济危机和世界油价上涨的打击 (2)从欧美地区前来我国旅游的交通费用昂贵 (3)从西欧乘火车来华虽然较飞机票便宜(约500美元),但旅途时间长,签证手续多 需要办理签证的国家 15--25天 2.周边国家和地区旅游业的竞争激烈 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 3.我国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质量问题

4.市场宣传和海外促销工作仍有待改进 营销经费不足 营销和促销技术尚需改进和提高 四、我国国内市场 (一)国内旅游市场的概况 (二)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特点 1.城镇居民在国内旅游市场占主导地位 1993-1998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水平 2.农村居民外出旅游的增长速度很快 3.居民出游一般以短距离为主 4.国内游客大多流向知名度很高景区 风景区 5.黄金周休假形成了旅游的节律性变化 原因 6.入境后流动的空间分布不平衡 7.客源增长快,市场潜力巨大 银发市场 学生市场 潜力巨大的银发市场 8.旅游消费增长速度快,但是消费水平仍然较低 9.客流地域以中短距离旅游为主 五、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概况 (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基本趋势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将超过1亿人次,占全球出境旅游市场份额的6.2%,仅次于德国、日本、和美国,居世界第四位。由此可见,我国出境旅游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趋势十分明显。 (二)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的积极作用

旅游学概论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 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 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 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⑶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意义:不仅意味着旅行条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刺激了人们对外出旅游的需求。 ⑷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 意义:使人们有了更多的休闲时间,是出游人数大为增加,也使得出游距离和停留时间的延长成为可能。 ⑸城市化进程加快 意义:成为促使战后旅游需求增长的重要社会心理原因 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进步 意义:对促成二战后旅游需求的增长也有积极影响。 ⑺旅游目的地政府在发展旅游业和便利旅游者来访方面采取的支持与鼓励。 ⑻旅游目的地在景点和旅游设施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

旅游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旅游学知识点识记 第一章·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 一、产业革命对旅游的影响 1、加速了城市化的发展 2改变了很多人的工作性质 3阶级关系的新变化 4技术的进步 二、托马斯·库克与旅游的发展 (一)1841年的活动 1.参加者的公众性 2.组织工作的严密性 3.团队规模前所未有 4.这次活动为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经验(二)1845年的活动 1.目的:纯商业盈利行为 2.出行时间:改变了之前的当日往返一日游,进行了历时一周的过 夜旅游 3.旅游前做了大量的筹备安排工作 4.组织编写《利物浦之行手册》,据信是世界上第一本这类体裁的 旅游指南 5.托马斯·库克不仅亲自担任该旅行团的陪同和导游,还聘雇地方

导游,这是旅行社聘用地导的最早先例 第二章·关于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名词解释 1、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 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以外的某 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3、国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离开自己的常住地或惯常环境, 到本国境内的其他地方开展的旅游活动 4、境内旅游:发生在本国境内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国居 民的国内旅游活动和海外来访入境旅游活动。 5、国民旅游:指参加者为本国居民的旅游活动,其内涵包括本 国居民的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活动 6、国际旅游: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开展的旅游活动。 7、出境旅游:本国居民跨越国境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去旅游。 8、入境旅游:其他国家的居民前来某国或地区旅游。 9、大众旅游: (1)旅游活动的大众化,即旅游活动参加者人员范围已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旅游和度假已经发展成为普通大众享有的权利。

旅游学第二章

一.填空题 1.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是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是旅游业。 2.关于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所针对的只是消遣性旅游,而没有把商务旅游纳入进去。这是该定义的不足之处。 3.旅游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通过个人行为表现的社会经济文化活动。 4.旅游作为一种人类在基本生存的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的活动,具有消费属性、休闲属性、社交属性、审美属性。 5.从时间维度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间歇性消费”;从行为方式上说,旅游消费是一种“井喷式消费”,在短短的旅游期间集中消费额度大,无理性消费成分较多。 6.在对本国居民的出境旅游人(次)数统计方面,国际上的通常做法是由本国在这些出境旅游者回国时,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统计。 7.旅游活动的六要素是食、住、行、游、娱、购。 8.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9.按游客的流向,国际旅游可分为出境游和入境游两类。 10.根据旅程的长短,国际旅游可分为跨国旅游、和三种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 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于南朝梁诗人沈约的以下哪首诗C。 A.《六艺诗》 B.《鸳鸯赋》 C.《悲哉行》 D.《衍波词》 2.国际上普遍引用和广泛传播的旅游定义是B。 A.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B.艾斯特定义 C.英国学者对旅游的定义 D.美国学者对的定义 3. C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在目的地的定居和就业。 A.旅游者B.短程游览者C.旅游D.游客 4.下列活动中哪一项是旅游活动D。

A. 三峡大移民 B. 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C. 学生异地读书 D. 外国高层政府代表团来华访问 5.国内与国际旅游的根本区别在于D。 A.消费程度 B.逗留时间 C.经济作用 D.是否跨越国界 6.中国大陆公民前往港、澳、台地区旅行属于B。 A.国内旅游业务 B.出境旅游业务 C.入境旅游业务 D.边境旅游业务 7.C我国国内旅游的人数为11.02亿人次,首次突破10亿人次大关。 A.2002年 B.2003年 C.2004年 D.2005年 8.观光旅游是自古以来国内外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是A。 A.观光旅游 B.度假旅游 C.修学旅游 D.探亲旅游 9.近期来日益受旅游者青睐的一种旅游形式是B。 A.观光旅游 B.度假旅游 C.修学旅游 D.探亲旅游 10.我国在B,组织了第一次荒漠探险旅游,百人组成的旅游团徒步穿越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 A.1996年10月 B.1997年10月 C.1998年10月 D.1999年10月 11.工业旅游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A。 A.法国 B.英国 C.德国 D.美国 12.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旅游迅速发展的政策支持是A。 A.1999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五一”、国庆、春节三个七天长假制度 B.带薪休假 C.奖励旅游 D.人均GDP提高 13.以货币为单位,衡量旅游目的地发展状况常用标准是A。 A.旅游收入B.接待人次C. 过夜数D.游客平均停留天数 14.在旅游统计中,旅游接待地计算来访活动人天数的方法是:来访旅游人次A。 A.乘以人均逗留天数 B.乘以总逗留天数 C.除以人均逗留天数

旅游学第三章

1. 1963年,联合国在罗马召开国际旅游会议,提出采用“游客”(visitor)这一总体概念,然后把游客划分为旅游者和短程游览者。 2.根据我国旅游统计中的解释,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 3.根据我国旅游统计中的解释,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长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4.在我国的国内旅游统计中,对国内游客也分为两类,即国内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5. 收入水平和余暇时间是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也是实现旅游活动的两个最主要的条件。 6.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其收入并非全部都可用于旅游。所以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旅游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指的是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其家庭的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 7.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划分为5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8.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人们的具体需要所导致产生的旅游动机可划分为四种类型:身体方面的动机,文化方面的动机,人际方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9.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方面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因素起着首要的作用。美国学者斯坦利·C·帕洛格将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划分为五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即: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 10.旅游者划分为三种类型,即:消遣型旅游者、差遣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 二.单项选择题 1.全面认识影响旅游的主客观因素,对于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旅游业的 C 工作有一定实际意义。 A.产品定位 B.价格制定 C.市场营销 D.销售渠道 2.到一个国家做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个小时的游客是 A 。

旅游学概论课后答案以及名称解释(李天元版)

绪论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旅游学--就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旅游供求双方活动的开展对旅游接待地区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之影响的科学。 第一章答案 一、名词解释 1、驿站--是历代政府沿陆路和水路所设立的馆舍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送官方文书和国家物资,以及招待公务往来人员,供给宿舍、车马、船桥、人夫、米粮及饲料等等。 2、士人漫游--是指以当时一些名士骚客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出于逃避和排忧的目的而外出四处游历的旅行活动。 3、现代旅游--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迅速普及世界各地的社会化旅游活动。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类的迁移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1)在原始社会的前期,人类主要使用天然或打制的石块等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落后和生产力的低下,人类的生存无时不处在饥饿和自然灾难侵袭的威胁之中。 (2)到了新石器时代,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也未能有效的改变当时人类社会生产的落后面貌。几乎没有什么多余的剩余物。 (3)人类也曾有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的迁移活动,但这些活动都是由于某些自然因素或特定人为因素的威胁而被迫进行的,并且都是出于求生存的需要。 2、人类最初的旅行活动是如何产生的 (1)新石器时代,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而增多。 (2)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随着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交换的范围和数量都得以扩大,特别是手工业产品的生产目的就是为了交换。 (3)随着产品生产和交换的发展,奴隶社会形成时期,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需要到其他地区去交换自己的产品或货品。便产生了旅行经商或外出交换产品的需要。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旅游学概论第六章讲义

第六章旅游业的产品 一、产品的概念 产品一一从现代经营角度看,能够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需要和欲望的任何东西(物质 产品和非物质产品)。 二、旅游产品的定义 1.从供给角度(旅游经营者) 从供给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经营者凭借一定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其他媒体,向旅游者提供的、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各式各样的物质产品和劳务的总和。 2.从需求角度(旅游者)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和费用所获得的一段旅游经历和感受。 3.从旅游市场角度 从旅游市场角度看,旅游产品是指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在市场上交换的各种物品和劳务的总和。 4.普遍定义 旅游产品是在旅游市场上,由旅游经营者向旅游者提供的的,用于满足其一次旅游活动所需要的所有物品和服务的总和。 三、旅游产品的特点 1、无形性;旅游是一种“经历”,旅游产品属于非物质的无形产品。 2、不可转移性;旅游产品地点上的不可转移和与服务相关的设施和用品在所有权上 的不可转移 3、不可储存性;旅游企业只是在规定的时间交付有关产品的使用权,如宾馆、

父通。 4、生产和消费同步性;一般都是旅游者来到生产地点时才予生产并交付使用。 旅游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是在同一地点同时发生的。 5、综合性;“行、游、住、食、购、娱”多种形式。 四、旅游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和衡量标准 旅游产品的无形性使得消费者不易检查旅游产品的质量。旅游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更使得消费者无法在决定购买和消费旅游产品之前检查和验证旅游产品的质量。因此,确保旅游产品的质量才显得更为重要。 旅游服务产品的质量有其外部标准和内部标准。所谓外部标准指能够符合并满足顾客的期望;所谓内部标准则指能够符合并满足服务工作本身的规范和标准。 第二节旅游产品的开发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概念 旅游产品开发是根据市场需求,对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等进行规划、设计、开发和组合的活动,包括对旅游地的开发和旅游线路的开发两个方面。旅游产品的开发涉及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社会环境诸多领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及策略 (一)旅游产品开发的原则 1 ?独特性原则 旅游产品的独特性即是该产品与同类的其他产品的不同之处,或是优于其他产品的地方。富有独创性的旅游产品可以较好地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奇和求异的消费特征,容易在旅游者或潜在旅游者心目中产生强烈的意向和吸引力,增强旅游

旅游学概论复习题

第一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一、填空题 1.《___》山曾有“观国之光”一语。据信,这便是后来“观光”一词的由来。 2. 就西方奴隶制社会时期的旅行活动发展而言,促进人们外出旅行的主要原因是___和___。 3.1841年7月,___利用包租火车的形式,组织了一次从从英国中部地区的莱斯特前往洛赫伯勒的团体旅游,被看作是近代旅游业的开端。 4.世界上第一本旅游指南是由___编写的___。 5.托马斯·库克推出的___是当今旅行支票的最早雏形。 6.到了20世纪初,当时世界旅行社行业中的三大公司是___、___和___。 二、选择题 1. 托马斯·库克1841年组织的禁酒活动标志近代旅游开端,这次活动较前的不同之处在___。 A 消遣性 B 营利性 C 公众性 D 观光性 2. 1855年托马斯库克组织前往巴黎的旅游开创了___。 A 团体旅游 B 国际包价旅游 C 商务旅游 D 修学旅游 3.___年,成立了托马斯库克父子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旅行社。 A 1845 B 1855 C 1865 D 1872 4.20世纪五十年代,喷气技术在民航中的应用标志着___的产生。 A 古代旅行 B 近代旅游和旅行 C 现代旅游 D 国际旅游 5. 中国人自己设立的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家旅行社是___。 A 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 B 福建厦门华侨服务社 C 中国国际旅行社 D 中国旅游社

三、名词解释 1.迁徙活动 2.现代旅游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原始社会早期的人类迁徙活动不属于旅游活动 2.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3.封建社会的旅行发展有哪些特点 4.简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5.简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经营市场的变化和演进情况。 五、论述题 1.为什么人们将托马斯·库克尊为旅游业的先驱 2.试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一、填空题 1.按地理范围,旅游活动分为___、___、___、___等。 2.按旅行距离来分,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3.按组织形式,旅游活动分为___、___。 4.现代旅游活动是一种以不同地域间的___为特征,涉及___和___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 5.旅游活动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_。 6.衡量旅游发展状况的常用指标有___、___、___。 二、选择题

旅游学概论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第5章

第五章旅游业 【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交通被认为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2、旅游业的性质主要表现在经济性、服务性和文化性三个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 1、爱国人士陈光浦先生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设立旅行部,后该部独立并更名为中国旅行社,现为香港中国旅行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的旅行服务机构,其最早成立于( C ) A.1911年; B.1923年; C.1927年; D.1949年 2、在我国,( C )旅游交通一直居于主要地位。 A.航空;B.公路; C.铁路; D.水路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旅游购物品的特点的有( ABCD ) A.实用性; B.艺术性; C.纪念性; D.礼品性 2.下列属于饭店集团的经营优势的有( ABCD ) A.品牌优势; B.管理优势; C.风险扩散优势; D.营销优势 四、简述题 1、如何理解旅游业的概念? 参考: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的经济产业。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是旅游业的三大要素。其中,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条件;旅游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而旅游服务则是旅游产品的本质所在。 2、旅游业有哪些基本性质? 要点:经济性、服务性、文化性。 3、旅游业有哪些特点?如何理解这些特点?

参考:(1)综合性。表现为:旅游业要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旅游业的综合性表现为具有关联性;旅游业的综合性表现为带动性;旅游的综合性还表现为依赖性。(2)敏感性。从旅游业的内部环境来看,旅游业是由许多企业、部门和环节组成的有机整体,存在一定的内在比例关系,任何一个相关行业的脱节,都会造成旅游经营活动难于正常运转。从旅游业的外部环境来看,各种自然、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变故,如地震等自然灾害、恶劣的气候、疾病的流行、经济的衰退、国家关系的变化、政治动乱、乃至恐怖活动、战争等都会对旅游业产生重大影响。(3)季节性。受自然因素的制约,节庆活动的影响,以及客源地节假日时间等都会影响到游客出行。(4)垄断与竞争性。(5) 国际与涉外性。(6)劳动密集型。 4、旅行社在旅游业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旅行社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产品的销售者,是旅游咨询的提供者。 5、什么是饭店集团?饭店集团有哪些经营优势? 答:饭店集团,又称饭店连锁或饭店联号,是指在一国或多国经营的,直接或间接控制两个以上的饭店,并以相同的店名、店徽、统一的管理程序、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服务标准联合经营的饭店企业集团。 饭店集团的经营优势表现在品牌的优势、管理的优势、营销网络的优势、成本的优势、人才的优势、资本的优势、奉献扩散的优势等方面。 6、旅游交通可以分为哪几类?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旅游交通可以划分为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特种旅游交通等基本类型。航空旅游交通是各种类型旅游交通中速度最快、距离最远,乘坐时舒适、安全、省时。铁路旅游交通的优点是运量大、速度快、运价低、时间准、安全性高、受气候条件影响小等。公路旅游交通是最普遍的短途运输方式,方便灵活,但运载量小、速度慢、运费高,受气候变化影响大,安全性较差。水路旅游交通具有运载力大、能耗小、成本低、舒适等优点,但水路运输速度较慢。 7、我国旅游购物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加以改进? 参考答案:我国旅游购物品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的问题:如观念落后、缺少研、产、供、销的良好机制;市场定位不准确;旅游购物品市场管理不力,存在散、小、乱、差的局面;生产企业以中小厂家为主,大企业很少;旅游购物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六章 旅游市场

第六章旅游市场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懂得旅游市场的基本概念;明确旅游市场划分的标准及重要意义;了解国际旅游市场的基本状况和流向规律;熟悉我国旅游客源市场的主要特征;掌握我国海外旅游市场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三个推销员的本事更大一些,他卖掉了好几百把梳子。庙里的方丈接受了他的建议:香客们前来烧香,他们的头发里常沾满香灰,倘若庙里多备些梳子供香客梳头之用,他们便会感受到庙里的关心,香火也就会更加旺盛。 第四个推销员则带回大批的订单。他的能耐是,说服方丈把木梳作为纪念品送给香客,把庙里最受香客喜欢的一副对联刻在梳子的一面,另一面再刻上“吉善梳”三个字。 [设问]这个故事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发? 第一节旅游市场的涵义、特点 一、市场的涵义 1.市场是商品买卖的场所 2.市场是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经济关系的体现 3.市场是在一定的时间、地点以及在一定的人群或企业之间决定商品交易数量与性质的条件 4.市场指某一特定产品的经常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 5.市场指具有某些相同特点、被认为是某些特定产品的潜在购买者的人群或企业。 二、旅游市场的概念 1.xx旅游市场

(1)涵义: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围绕旅游产品的交换所产生的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关系的总和。 (2)构成要素 市场主体 旅游产品 (3)xx旅游市场的功能 旅游市场的功能 2.狭义旅游市场 (1)涵义:旅游产品的经常性购买者或潜在购买者。 怎样理解 狭义旅游市场一般又称“旅游需求市场”或“旅游客源市场”,由不同地域、国家、阶层、年龄等的游客构成 一般所谓的旅游市场,仅指狭义旅游市场 (2)构成要素 狭义旅游市场的构成要素 人口、购买愿望、购买力——市场的三要素。 三、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 1.旅游市场需求的综合性 即:旅游者要求旅游产品供给者提供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在内的综合性产品。 2.旅游市场需求的多样性 3.旅游市场需求的波动性

旅游学 第六章 材料

第六章旅游组织 第一节国家旅游组织 一、政府干预旅游发展的必要性 (1)旅游业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以及旅游业构成的综合性使得各方面之间不存在自动的协调,因而这一问题只有政府干预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2)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一个国家在国际旅游市场上以何种形象出现以及这种形象的建设和确立,需要政府的参与和决策。 (3)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以及防止不公平竞争等方面,政府有责任对旅游业加以管理和制约。 (4 )旅游目的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需要政府来提供。 (5)为了社会的稳定,政府有必要规范社会行为。 (6)出于保护环境和旅游资源的考虑,政府有必要对旅游业进行干预。 (7)很多的国际间事务,需由国家政府出面处理。 二、国家旅游组织及其设立形式 按照世界旅游组织所做的解释,国家旅游组织是指一个国家中为国家政府所承认,负责管理全国旅游事务的组织。就一般情况而言,一个国家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通常代表这个国家的国家旅游组织。 上述定义表明,世界各国的国家旅游组织未必都是该国的政府部门。综观世界各国的情况,国家旅游组织的设立形式大致可划分为三类: 1、由国家政府直接设立,并且在编制上作为国家政府的一个部门或机构。——官方组织 以这类形式设立的国家旅游组织在不同国家中又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旅游部或相当于部的旅游局。例如:菲律宾、墨西哥、埃及、泰国等国家中的最高旅游行政管理机构都属这种形式。 (2)设为一个混成部,即与其他部门合并为一个部。例如法国为工业、邮电与旅游部,意大利为旅游与娱乐部,葡萄牙为商业与旅游部,斯里兰卡为旅游与民航部,等等。 (3)设为某一部的下辖机构,例如美国在商业部下设旅游管理局,日本在运输省下设国际观光局,韩国在交通部下设旅游管理局,等等。 2、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执行全国性旅游行政事务的------半官方组织。 国家出资和任命组织领导者 这种形式的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常见于欧洲的一些国家。例如:英国、爱尔兰、瑞典挪威、丹麦和芬兰等国的国家级旅游局都属这种法定组织。 3经国家政府承认,代表国家政府行使旅游行政管理职能的-----民间组织。 国家对组织不做任何的干预 这种民间组织多为影响力较大的、由民间自发组成的全国性旅游协会。例如:德国和新加坡的国家旅游组织都是由这种民间组织兼任。 三、国家旅游组织的职能 国家旅游组织的基本职能包括: (1)负责制定国家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2)海外市场推销宣传; (3)确定并参与优先发展旅游地区的开发工作; (4)就旅游业的发展问题同政府有关部门进行协调; (5)规定和控制旅游服务的质量标准和基本价格; (6)旅游发展问题的调查与研究,特别是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分析和预测未来的市场需求; (7)旅游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即教育和训练,以满足旅游业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 第二节我国的旅游组织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吴必虎考试重点整理

小的课~~~背背背!!!背完回家过年!!!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旅游是什么?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活动的主要特征:审美性、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3.旅游的定义指出了旅游活动的五个基本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综合性、愉悦性; 4.旅游的基本属性: 1)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 2) 旅游的社会属性——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3) 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 旅游学是什么? 1.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2.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发展进程 1.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A古代旅行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 B近代旅游阶段(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C现代大众旅游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阶段特征 A古代旅行阶段Ancient tourism (1)从旅行的形式看: 第一,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 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文人漫游、公务旅行、旅行、帝王巡游)中,又以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 (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旅行服务行业。 B近代旅游阶段Modern tourism (1)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2)旅游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逐渐发展起来 ?*重要人物:托马斯·库克 ?近代“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主要有:①开创了现代旅游业;②推动了旅游业的社会化;③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旅行代理商。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划分古代旅行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标志。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①参加者的公众性②组织工作的周密性③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④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

智慧树知到《旅游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旅游学概论》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也是一个国际或地区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A:旅游者 B:旅游资源 C:旅游业 D:旅行社 正确答案:旅游资源 2、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与旅游有关的全球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 A:万国邮政联盟 B:世界旅游组织 C:联合国 D:欧洲共同体 正确答案:联合国 4、世界旅游日是每年的5月19日()。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古代探险旅行的代表人物是()。 A:麦哲伦 B:李白 C:徐霞客

D:鉴真 正确答案:徐霞客 第二章 1、关于旅游说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旅游是人们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 B: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进行有别于长期居住的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 C: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与暂时性。 D:旅游活动中也可以从事赚钱。 正确答案:旅游是人们离开其惯常环境,到异国他乡的访问活动。,旅游是人们前往旅游目的地,并在那里进行有别于长期居住的短暂停留的访问活动。,旅游活动具有异地性与暂时性。 2、旅游活动按照活动的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 A:团体旅游 B:国际旅游 C:国内旅游 D:散客旅游 正确答案:团体旅游,散客旅游 3、旅游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A:普及型 B:地理集中性 C:季节性 D:成长性 正确答案:普及型,地理集中性,季节性,成长性 4、1937 年由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提出的。该委员会把旅游者定义为“离开定居国

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超过12小时的人”。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以下几种人()属于国际旅游者。 A:为寻求娱乐、消遣或健康、家庭等原因而进行旅行的人。 B:为出席会议或作为任何种类诸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体育等的代表而旅行的人。 C: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D:寄宿在校的学生。 正确答案:为寻求娱乐、消遣或健康、家庭等原因而进行旅行的人。,为出席会议或作为任何种类诸如科学、管理、外交、宗教、体育等的代表而旅行的人。,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第三章 1、潜在旅游资源是指那些本身可能是有某种旅游吸引力,但由于其他条件,尚不大为人所知所利用的吸引因素。()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中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给旅游目的地带来一种纯经济剩余。()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3、评价旅游资源有多种标准,其中以美学为标准为主。() A:对

旅游学概论第二版吴必虎考试重点整理

小苏苏的课~~~背背背!!!背完回家过年!!!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基本认识 旅游是什么? 1.艾斯特(AIEST)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活动的主要特征:审美性、异地性、暂时性、综合性 *旅游的本质特征:异地性和暂时性 3.旅游的定义指出了旅游活动的五个基本特点:异地性、暂时性、流动性、综合性、愉悦性; 4.旅游的基本属性: 1)旅游的消费属性——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并正在发展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基本生活需要 2) 旅游的社会属性——旅游是一种积极而健康的社会交往活动 3) 旅游的休闲属性——旅游是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消闲活动 旅游学是什么? 1.研究对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2. 旅游学:是研究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旅游业及其开发和经营活动以及双方活动的开展 对旅游目的地的各种影响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发展进程 1.人类旅游活动在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 A古代旅行阶段(19世纪40年代以前) B近代旅游阶段(18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C现代大众旅游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阶段特征 A古代旅行阶段Ancient tourism (1)从旅行的形式看: 第一,商务旅行居主导地位; 第二,其他非经济目的的旅行活动(文人漫游、公务旅行、宗教旅行、帝王巡游)中,又以宗教旅行为主要形式。(如,伊斯兰教规定:全世界有经济能力的穆斯林平生都要作一次长途旅行,到麦加去朝觐) (2)从参加旅行的人数及其成员看:参加人数较少,主要是统治阶级、少数富人和一部分文人。 (3)从旅行活动的发展看:封建社会已经开始出现为旅行活动服务的交通、旅店、饭馆等旅行服务行业。 B近代旅游阶段Modern tourism (1)因消遣目的而外出观光或度假的人数在规模上超过了传统的商务旅行 (2)旅游服务行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部门而逐渐发展起来 ?*重要人物:托马斯·库克 ?近代“旅游之父”——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主要有:①开创了现代旅游业;②推动了旅游业的社会化;③世界上第一个专职旅行代理商。 1841年7月5日,托马斯·库克以包租火车的方式,组织了一次规模很大的团体旅游活动。人们普遍认为托马斯·库克组织的这次活动标志着近代旅游业的开端,是划分古代旅行活动与现代旅游活动的标志。这次旅游活动的特点是:①参加者的公众性②组织工作的周密性③团体规模之大前所未有④为后来托马斯·库克旅行社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1845年首次出于商业性的目的组

旅游学概论课后思考题答案

旅游学概论第三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 1、人类早期的迁移活动是否属于现今意义上的旅游活动范畴?为什么? 答:有关史料显示,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却是有从一个地方迁移到另一个地方生活的迁移活动,但我们必须看到,首先,所有这些迁移活动都是迫于自然因素或某些人为因素的威胁而发生,因而具有被迫性的特点;其次,所有这些迁移活动的发生都是出于谋求生存需要,因而具有求生性的特点。对此我们不难理解,这类迫于生存需要而远走他乡的迁移活动,充其量属于逃荒、避难或移民活动,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自愿旅行。 2、人类最初的旅游活动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人类最初的旅行外出远远不是消遣或度假活动,而是人们出于现实主义的商贸目的,出于扩大对其他地区的了解与接触的需要,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正如世界旅游组织在其有关研究报告中曾经指出的那样,“在最初的年代中,主要是商人开创了旅行的通路。 3近代以前的旅行发展有哪些基本特点? ⑴旅行活动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 ⑵商贸旅行在旅游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 ⑶参加者多为统治阶级极其附庸阶层。 4、试分析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 ⑴生活环境的变化 产业革命的成功加速了城市化进程,从而使很多人的生活地点转移到工业城市。城市生活和城市环境带来的身心压力,促使人们产生了适时回归自然地追求。生活地点的变化对产业革命之后的旅游活动的规模扩大是一重要的刺激因素。 ⑵工作性质的变化 农业劳动开始为枯燥、重复的单一性机器大工业劳动所取代。工作性质的这一变化势必会促使劳动者强烈要求休假,以获得喘息和休整的机会。 ⑶阶级关系的变化 使得经济上有条件外出旅游消遣的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 ⑷蒸汽技术在交通领域中的应用使得大规模的人员流动成为可能。 5、铁路运输的出现为何会刺激人们的旅游需求? 答:(1)费用低(2)速度快(3)运力大(4)通达范围广 6、为什么人们普遍将托马斯库克视为旅游业的先驱? 答:⑴公众性:这次活动具有广泛的公众性,参加者来自各行各业,这些人为参加这次活动而聚合在一起,活动结束后便四散而去,彼此不再有任何的联系。这与现代旅行社组织的旅行团的情况基本相同。 ⑵规模大:这次团体旅游活动的参加者人数多达570人,其规模之众不仅在当时是绝对空前而且在此后的世界上也不多见。 ⑶全程陪同:托马斯库克本人不仅发起、筹备和组织这一活动,而且从始至终随团照顾。这一点是现代旅行社托马斯库克的最早体现。 7、分析二战后来也活动迅速发展的原因。认识这些原因的意义何在? ⑴世界人口的增加意义:成为战后旅游需求规模迅速增长的客观基础。 ⑵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加意义:对旅游活动的迅速恢复和普及起到了极其重要的刺激作用。

旅游学概论 讲稿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

第三节旅游者类型及需求特点 一、旅游者类型划分 按照不同的标准,旅游者有不同的分类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按年龄划分:少年(6~16岁)、青年旅游者(16~40)、中年旅游者(40~60)、老年旅游者(60岁以上)。据调查,中青年旅游者在旅游者总数的50%以上。 2.按性别划分:男性旅游者、女性旅游者 根据调查,男性旅游者出行的概率要大于女性。中国男性旅游者可占整个国内旅游者总数的70%。 3.按收入划分:豪华型、大众型、经济型 4.按职业划分:商人、学生、公司员工。 5.按照旅游目的划分:可分为观光型旅游者、娱乐消遣型旅游者、公务型(差旅型)旅游者、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宗教朝圣型旅游者、购物型旅游者。 6.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可分为国际旅游者、国内旅游者、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 7.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旅游者; 8.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可分为全包价旅游者、半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9.按照费用来源划分:可分为自费旅游者、公费旅游者、社会旅游者、奖励旅游者; 10.按照旅游交通方式划分:可分为航空旅游者、铁路旅游者、公路旅游者、水上旅游者、徒步旅游者;

11.按照旅行距离划分:可分为短程旅游者、远程旅游者; 12.按照旅游活动内容划分:可分为文化旅游者、人文旅游者、观光旅游者、访古旅游者、会议旅游者、疗养旅游者以及形形色色的专项旅游者等。 13.按受教育程度划分,可将旅游者划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硕士、博士学历的旅游者。 一般来说,学历越高,旅游者出行的概率越大。二、旅游者消费的特点 (一)观光型旅游者 其消费特点主要有: 1.历史最悠久,最普遍的类型 该类型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常见、最为普及、最基本的旅游者类型,无论是什么样的文化程度、生活阅历和价值取向,几乎所有的旅游者都不会排斥这种旅游活动。 2.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自由度较大 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时,既要看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的大小,又要看旅游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要考虑旅游活动中的安全因素。 3.对产品价格较为敏感,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花费不大。 这是由于观光旅游者大多数是自费旅游,一般来说,对价格比较敏感,如果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交通提高价格,旅游者会选择其他的旅游目的地或者改乘其他交通工具。 4.旅游范围则以热点城市为主 旅游者喜欢知名度较高的旅游热点城市和地区。 5.以观赏、游览为主,缺乏参与性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旅游学概论教案

第二章旅游的产生与发展 讲授内容: 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人类旅游活动的发展过程,认识人类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这一最基本的旅游活动发展规律,掌握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入式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以启发和互动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并跟着教师的思路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主动参与学习思考,通过鼓励式教学使学生喜欢上所教的内容。 教学重点: 1、旅游发展的各种形式 2、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 3、托马斯·库克被尊为旅游业先驱的原因 4、现代旅游的特点 教学难点: 1、旅游活动的产生 2、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启发、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 学时分配:2学时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建议教材 郭胜,旅游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教学参考书 田言付朱沁夫,旅游学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 《旅游学刊》; 国家旅游局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cf1019042.html, 教学过程: 第一节世界旅游历史发展

第一部分:导入新课 1、回顾旅游的含义 2、测试:判断下列活动哪些是旅游? 学生异地读书;农民异地打工;学者外地参加学术会议; 三峡大移民;海外华侨、港澳台同胞回大陆定居; 外籍教师来教育学院任教;留学生到外国留学 ………… 判断的标准:旅游的本质特征(主要目的是追求愉悦和美)和外部基本特征(异地性、暂时性)和国家相关的规定。 第二部分:讲授新课 从历史的眼光看,人类的旅游活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古代旅游;近代旅游;现代旅游。古代旅游:限定在有闲阶层中,其特征是以游乐为主,规模较小。近代旅游:开始普及到中产阶层,它源自于人本主义意识和科学技术进步,并直接促成了现代旅游业的出现。现代旅游:社会大众共同参与。 一、古代旅行——国际旅游的萌芽 (一)原始社会末期——人类旅行的起源时期 旅游现象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对于旅游现象具体起源时间,有人认为起源于原始社会晚期,有些人则认为是在人类社会跨入文明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迁徙活动 迁徙行为,是人们出于谋生的目的,或者出于自然原因(如气候、天灾等对生存环境的破坏),或者出于人为原因(如战争)的威胁而被迫离开定居地,在新的定居点定居下来,不再回到原来的定居点。如非洲原始人类向亚洲、欧洲的迁徙;亚洲东北部的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通过白令海峡向美洲大陆迁移,成为那里的原始居民。[提问]:古代人类不断地为生存而奔波的迁徙能不能算旅游活动?为什么? 迁徙与旅游不同,迁徙的目的是为求生存而不是消遣游玩,是离开原来居住地而不是暂时的。 2、人类旅行的产生 旅行,是人们出于迁徙以外的任何目的,可以是经商、学习,也可以是旅游,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到异地作短暂停留并按原计划返回的行为。 旅行与迁徙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后一般还要返回原来住地。 旅行与旅游的区别:(1)目的不同。(2)离开时间不同。(3)内容不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