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吸黑头粉刺的机器,方法原理在这里

吸黑头粉刺的机器,方法原理在这里

吸黑头粉刺的机器,方法原理在这里
吸黑头粉刺的机器,方法原理在这里

吸黑头粉刺的机器,方法原理在这里

黑头粉刺又称黑头,为开放性粉刺(堵塞毛孔的皮脂的表层直接暴露在外面,与空气、空气中的尘埃接触)。黑头粉刺常见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好发于面部、前胸和后背,其特征为明显扩大的毛孔中的黑点,挤出后形如小虫,顶端发黑。

目前,去粉刺的方法有很多,不过很多身边的朋友去粉刺都在用施氏草本祛痘膏,效果很好,推荐一试。吸黑头粉刺的专用机器我没有试过,所以也不敢下定论。不过小编在这里提供给大家它的工作原理:

1.具有真空吸弹技术,对肌肤进行轻柔的,提拉按摩,促进血液,淋巴循环,促进新陈代谢,使真皮组织得到充足的营养补充,让皮肤变得更加紧致光泽。

2.增强皮肤渗透性,使皮肤能更好的吸收美容液护肤品,从而改善肌肤组织,水分含量等,让肌肤保持水润光泽。

3.促进胶原纤维母细胞产生胶原纤维,增强肌肤防御能力,避免脏污自由基,损伤肌肤,保持肌肤紧致和有弹性。

4.促进表皮细胞再生,增强皮肤免疫力和抗紫外线能力,阻止黑色素在面部沉淀,保持

皮肤光亮,让皮肤变得更加健康。

5.改善皮肤微循环,促进黑色素新陈代谢,从而淡化皮肤上的黑色色斑。

黑头清洁美容仪是一款集磨皮,紧致,去黑头,粉刺,毛孔清洁等多种功能与一体的美容护肤仪器。利用超过10颗粒天然矿特微晶粒子配合真空抽吸器取出外层老化表皮以及毛孔内的污垢,令毛孔即时变得幼细,肤色白嫩均匀平滑,这是一种非侵入性以及不具刺激性的技术,借助吸力棒上钻石之粗细度,来控制磨皮时的深浅度。

机械制图教案(全).doc

课时授课计划

斜度的简 单计算,强调其格式 锥度的计算稍复杂,请学生要细心计算 思考(2)由上图可知: 斜度=tanα=BC:AC=1:n (3)斜度的作图方法与步骤:(老师即堂演练) 2.锥度(GB/T15754-1995) (1)概念:锥度是指圆锥的底圆直径与高度之比,锥度也写成1:n 的形式,(见上图可知:) (2)定义式:锥度=D/L=(D-L)/l=2 tanα=1:n (3)作图方法与步骤: A 、求作如右图所示的1:5的锥度; B 、从O点开始任取五单位长度,得点N; C 、在左端面上取OM=0.5单位长度,得点M; D 、连接MN,即得锥度为1:5的圆锥(老师演练,学生即堂练习); E 、过A点作AC∥MN,即完成作图。 (提问:如何作平行线?为什么作了平行线就可完成作图?) 【课堂练习】斜度、锥度练习题 【课堂小结】 1、斜度与锥度的概念及作图方法 【课堂拓展】 椭圆的作图方法 边讲解边提 问(学生回 忆初中的数 学知识) 教师示范 学生模仿 (教师演练 使用方法, 并要求学生 即堂练习) 巩固练习 (学生动手 作图,要求 独立学生完 成)

课时授课计划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教师板书,提问) 机械图样中的线有很多种 (老师结合表1-3逐一详细讲 解) 其中重点介绍粗实线、虚线、细点画线、细实线。 三、字体(GB/T 14691-1993) 1.基本要求 标准规定了汉字、字母和数字的结构形式。书写字体的基本要求是: (1) 字体工整、笔画清楚、间隔均匀、排列整齐。 (2) 字体高度(用h表示)的公称尺寸系列为:1.8,2.5,3.5,5,7, 10,14,20mm字体高度代表字体的号数。 (3) 汉字应写成长仿宋体字,汉字的高度不应小于3.5mm,字宽一 般为h/根号2。 (4) 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型式的字体。 (5) 字母和数字可写成斜体或直体。斜体字字头向右倾斜,与水平 基准线成75°。 四、图线(GB/T 4457.4-2002) 1.线型及图形尺寸 图样中的图形是由多种图线组成的。国标中规定了图线的名称、线型、 宽度以及一般应用见表1-2。(结合表1-2逐一详细讲解) 2、各种图线在实际绘图中的应用(图1-7) 教师演练, 学生练习。

人工智能与机器翻译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5X3‘)15’ 1.兼类(P121):一个单词既可以作名词动词又可以作其他词类 2.机器翻译:用计算机软件代替人做的书面翻译 3.组合型歧义:一个字与前面的字成词,与后面的字成词,合起来也成词。 4.交集型歧义(P117):一个字与前面的字成词,与后面的字也成词。 5.人工智能:用计算机硬件、软件模拟人的行为,解决人类目前尚未认识清楚的问题。 6.人工智能软件的三大技术:知识表示、知识推理、知识获取。 7.语料库:单词、短语和句子组成的数据库。 8.知识工程:包括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的工程。(知识工程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就是 通过智能软件而建立的专家系统) 9.深度学习:一步一步在丰富起来的特征规律引导下,由浅入深完成推理的方法。 10.语用分析:分析成语和习惯用语的方法。 二、题解P36 例2.1 、2.2 例2.1 设有下列语句: (1)高山比他父亲出名。 (2)刘水是计算机系的一名学生,但他不喜欢编程序。 (3)人人爱劳动。 为了用谓词公式表示这些语句,应先定义谓词: BIGGER(x,y):x比y出名 COMPUTER(x):x是计算机系的学生 LIKE(x,y):x喜欢y LOVE(x,y):x爱y M(x):x是人 定义函数father(x)表示从x到其父亲的映射此时可用谓词公式把上述三个语句表示为:(1)BIGGER(高山,father(x)) (2)COMPUTER(刘水)∧∽LIKE(刘水,程序) (3)(?x)(M(x) →LOVE(x,劳动)) 例2.2 设有下列语句: (1)自然数都是大于零的整数。 (2)所有整数不是偶数就是奇数。 (3)偶数除以2是整数。 定义谓词如下: N(x):x是自然数 I(x):x是整数 E(x):x是偶数 O(x):x是奇数 GZ(x):x大于零 另外,用函数S(x)表示x除以2。此时,上述三个句子可用谓词公式表示为: (?x)(N(x) →GZ(x)∧I(x)) (?x)(I(x) →E(x)∨O(x)) (?x)(E(x) →I(S(x))) 三、论述(4X5‘)20’ 1.阐述深度、广度、代价驱动搜索方法。(P68) 答:广度优先搜索法:对全部节点沿广度进行横向扫描,按各节点生成的先后次序,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将机电系统的实用性、智能化和多样化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当今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已经对农业、环境、医疗、军事等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相信在不久的以后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将会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我国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机械系统方案设计! 机械系统方案设计微电子机械系统主要结构有微型传感器、制动器以及处理电路。其是一种微电子电路与微机械制动器结合的尺寸微型的装置,其在电路信息的指示下可以进行机械操作,并且还能够通过装置中的传感器来获取外部的数据信息,将其进行转化处理放大,进而通过制动器来实现各种机械操作。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是以微电子机械系统的理论、材料、工艺为研究对象的技术。微电子系统并不只是单纯的将传统的机电产品微型化,其制作材料、工艺、原理、应用等各个方面都突破了传统的技术限制,达到了一个微电子、微机械技术结合的全新高度。微电子机械系统是一种全新的高新科学技术,其在航天、军事、生物、医疗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 2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特点 尺寸微型化

传统机械加工技术的最小单位一般是cm,而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机械加工往往最小单位已经涉及到了微米甚至纳米。这以尺寸的巨大变化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具有微型化的特点,其携带方便,应用领域更加广阔。 集成化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原件实现了微型化为器件集成化提供了有力的基础。微型化的器件在集成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其能够随意组合排列,组成更加复杂的系统。 硅基材料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下的器件都是使用硅为基加工原料。地面表面有接近30%的硅,经济优势十分明显。硅的使用成本低廉这就使得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下的器件成本大大缩减。硅的密度、强度等于铁相近,密度与铝相近,热传导率与钨相近。 综合学科英语 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几乎涉及到所有学科,电子、物理、化学、医学、农业等多个学科的顶尖科技成果都是微电子机械系统技术的基础。众多学科的最新成果组合成了全新的系统和器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 体微机械加工技术主要将单晶硅基片加工为微机械机构的工艺,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制作出尺寸较大的器件,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方法探索与实践 【摘要】为提高机械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分析了机械原理课程在机械类专业学生培养中的重要地位;针对该课程承前启后、内容丰富的特点,结合我校相关专业特色,本文研究了机械原理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机械原理课程绪论课引导、实践环节强化、内容体系构建、教材讲义编写、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统一等方面的见解与尝试。 【关键词】机械原理;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0 引言 机械原理课程是一门研究机械的运动学分析、动力学分析和设计基本理论问题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车辆工程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均为必修的主干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具有较强的工程性、实践应用性、创新性,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程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该课程工程特色明显,是学生使用机械、设计机械的根本,它在培养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开发创造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提高机械原理课程教学质量,国内从事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改革尝试[1-3]。本文结合我校学科专业的特色,考虑学生的能力素质要求,在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讲义教程选择等方面提出了探讨。 1 注重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精神 1.1 绪论课的设计与引导 绪论课作为机械原理的首堂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绪论课讲述,应使学生明白本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内容和重要性,并建立起机械原理这门课整体概念、全面认识,清楚该课程与自己所学专业间的关系以及与已修课程和后续课程间的关系。经过绪论课的学习,应该能够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起学习兴趣与热情,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绝大多数教材一样,我校选用的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绪论部分也是作为单独章节编写,主要内容包含: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及内容、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目的与方法、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的现状等。教学设计时可以在介绍上述内容的同时,采取穿插的形式重点阐述贯穿全课程易混淆而又非常重要的,如构件、零件、机构、机器、机械、运动链等概念。另外,采用介绍与机械原理相关的科

编译:《机器翻译基本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机器翻译基本分类与基本工作原理 编译:洪洁传神语联网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语工程中心 编译:洪雷中国科学院大学外语系文章来源:多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云翻译技术》第12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摘要本篇综述对机器翻译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类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机器翻译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机器翻译工作原理分类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MT)是建立在多学科基础上的综合学科,现代理论语言学的发展,计算机科学的进步,信息学和概率统计学的应用,对机器翻译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机器翻译的基本思想是利用计算机对自然语言进行翻译,而各种机器翻译系统采用的技术和理念不尽相同;面对各种各样的机器翻译系统,文献上有各种分类方式。本文根据所应用的基本工作原理对机器翻译系统分类作一综述。 1.基本类型的机器翻译系统:现有的机器翻译系统按照其基本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基于规则的(Rule-Based)机器翻译,基于实例的(Example-Based)机器翻译和统计型的(Statistical)机器翻译这三种基本类型。 1.1.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系统(Rule-Based Machine Translation, RBMT):其基本工作原理基于一个假设,即语言无限的句子可以由有限的规则推导出来。基于这个假设的机器翻译方法又可以分为三类:直接翻译法(Direct Translation),中间语言法(Interlingual Approach),和转换法(Transfer Approach)。它们都需要用到大规模的双语词典,需要用到源语言推导规则,语言转换规则和目标语言生成规则;其不同点在于对语言进行的分析深度不同。如直译法几乎不需要进行语言分析,中间语言法和转换法需要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进行某种程度的语言分析。 1.1.1直接翻译法(Direct Translation):这种翻译方法直接对源文字中的字词进行逐个翻译,译后文字顺序按照原文顺序进行排列。这是基于规则的机器翻译的最早的工作方法。这种译法简单、直观,其弊端也是明显的:由这种方法得到的翻译结果质量很不令人满意。人们已经逐渐不再使用这种直接翻译法。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26011011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程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学分:3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机械原理》是高等工科院校本科机械类专业教学计划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基础课。本课程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机构运动学及机器动力学等;研究各种机器中常用机构的运动、动力性能分析与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有机构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备机构设计的基本能力,训练学生的设计构思(创新构思)和设计技能(实践技能),为后继专业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设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了解机械领域的新成果和发展动向; 2.理解机械原理的基本理论; 3.掌握关于机构的运动分析、受力分析和机器动力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初步的分析和设计能力,逐渐形成规范的设计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掌握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是该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对本专业学生后续学习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四、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3学分,建议开设48学时。

五、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孙桓,陈作模. 机械原理(第八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主要参考书: 1.郑文炜,吴克坚.机械原理(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王知行,邓宗行. 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 3. 于靖军. 机械原理.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8 4. 张策. 机械原理与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0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 从《机械原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在新课引入、教学方法、课后思考题设计等方面与实践相结合进行探讨,提出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课堂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建立感性认识,面授课应该尽可能为学生演示各类典型机构及其运动情况。 2.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

机械原理第八版课后练习答案

<机械原理>第八版西工大教研室编 第2章 2-1 何谓构件?何谓运动副及运动副元素?运动副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答:参考教材5~7页。 2-2 机构运动简图有何用处?它能表示出原机构哪些方面的特征? 答:机构运动简图可以表示机构的组成和运动传递情况,可进行运动分析,而且也可用来进行动力分析。 2-3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当机构的原动件数少于或多于机构的自由度时,机构的运动将发生什么情况? 答:参考教材12~13页。 2-4 何谓最小阻力定律?试举出在机械工程中应用最小阻力定律的1、2个实例。 2-5 在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参考教材15~17页。 2-6 在图2-20所示的机构中,在铰链C、B、D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都是重合的,那么能说该机构有三个虚约束吗?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在铰链C、B、D中任何一处,被连接的两构件上连接点的轨迹重合是由于其他两处的作用,所以只能算一处。 2-7 何谓机构的组成原理?何谓基本杆组?它具有什么特性?如何确定基本杆组的级别及机构的级别? 答:参考教材18~19页。 2-8 为何要对平面高副机构进行“高副低代"?“高副低代”应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参考教材20~21页。 2-9 任选三个你身边已有的或能观察到的下列常用装置(或其他装置),试画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其自由度。1)折叠桌或折叠椅; 2)酒瓶软木塞开盖器;3)衣柜上 2-11图示为一简易冲床的初拟设计方案。设计者的思路是:动力由齿轮j输入,使轴A连续回转;而固装在轴^上的凸轮2与杠杆3组成的凸轮机构使冲头4上下运动,以达到冲压的目的。试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各尺寸由图上量取),分析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并提出修改方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01005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数学、理论力学、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总学时数: 63 学分: 3.5 讲课: 57 实验: 6 上机: 0 课外实践: 0 适合层次:本科适合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交通运输 一、课程的目的与任务 机械原理课程是高等工科学校机械类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主要研究机械系统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及方案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能认识和了解机械,并掌握机构分析与设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机械系统运动方案创新设计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要求 (一)绪论 1.明确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二)机构的结构分析 1.掌握有关机构组成中的构件、运动副、运动链及机构等概念,机构运动简图的 绘制,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和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2.了解机械系统常用的驱动和运动传递变换装置,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和机构的分类。 (三)平面机构的运动分析 1.掌握速度瞬心法在平面机构运动分析中的应用和一种常用的Ⅱ级机构的运动分析方法。 2.了解机构运动分析的其它常用方法。 (四)平面机构的力分析 1.掌握运动副中摩擦力的计算,计及摩擦时平面机构的受力分析,机械效率计算及机械自锁条件的确定; 2.了解作用于机构中的力的分类和机构力分析的常用方法。 (五)机械的平衡 1.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机构的平衡原理和方法。 (六)机械的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1.掌握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飞轮转动惯量的简易计算; 2.了解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七)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演化,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压力角、死点、极位和行程速比系数等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知识,按已知连杆三位置、连架杆三对应位置及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平面四杆机构的方法; 2.了解已知连杆曲线的平面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 (八)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及特性、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本尺寸确定,平面凸轮廊线的设计方法; 2.了解凸轮机构的自锁等基本概念,凸轮机构的类型及应用。 (九)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1.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和设计计算,其它齿轮传动副及啮合传动和设计计算的特点; 2.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

机器翻译与自然语言处理研究生

机器翻译和自然语言信息处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能较好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计算语言学、自然语言处理和机器翻译方面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及系统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对于本专业的研究方向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比较熟练地掌握一种外国语,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掌握两种外国语。能够用第一外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程度的听、说和写作能力。 3.身心健康。 二、培养方式 通过系统理论学习、进行科学研究、参加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的方式,既要使硕士研究生牢固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又要培养他们从事科学研究和独立担负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在指导方式上采取导师个别指导和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同时为了适应本专业领域跨学科交叉的特点,在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中,注意安排硕士研究生到其他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选课。导师要严格要求、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定期交流,重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重视专业外语的学习,指导学生做好开题报告,组织他们参加学术活动,鼓励并帮助他们发表学术论文。 三、研究方向 1.自然语言信息处理(Natural languag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用计算机对人类特有的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的语言信息进行各种处理和加工,叫做自然语言信息处理。它的任务是对字、词、句、篇章的语音形式和书面形式进行输入、输出、统计、检索、识别、分析、理解和生成,涉及语言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交叉领域。自然语言处理的应用目标是使人与计算机之间用自然语言进行交流。具体说是建立各种处理自然语言的计算机应用软件系统,比如:自然语言理解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自动校对系统、文字自动识别系统、智能信息检索系统、文献自动分类系统、自动文摘系统,还有文本中的信息提取、网上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电子词典和术语数据库。 2 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机器翻译的任务是用计算机把一种语言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要建立一个机器翻译系统,首先需要确立分析和生成语言的基本观点,选择适用的语言学理论,构造系统的运行机制,组织各种必要的参数和规则,提出在计算机上实现的算法,然后设计程序。机器翻译的研究涉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多个领域,整个研究是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并举的。 四、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三年(包括论文答辩时间)。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 1.公共必修课 1.克思主义理论课: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3学分

“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在“学堂在线”实现MOOC教学有感

1 开设MOOC的意愿动机、目标和 总体印象 1.1?开设MOOC的意愿动机 笔者一直对线上教育的理念比较认同,想要开设MOOC的想法可以追溯到很早之前。但本次开设MOOC课程,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提高课程影响力的现实需要。笔者于2005年回到北大,2006年正式开始授课。当时我们做的“计算机辅助翻译”课程可以说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计算机辅助翻译的硕士课程,具有开创性。在亚洲地区,香港中文大学于2002年开设了类似的课程,但该校是一个文科学校,与我们偏向理科方向的研究完全不一样。因此,在世界范围内我们也有自己的特色。 课程稳定下来之后笔者就开始思考怎样提高专业影响力了。由于我院是2002年北大新创建的学院,采用新的体制,学费较高,也没有奖学金,培养的都是专业硕士,全国一开始只有35所学校开设了类似的院系,而“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在专业性质上来说又属于文理交叉偏文科,因此生源和院系在全社会的影响力都有一定局限性。 我们希望招到更好的学生,让更多学生知道我们的存在,这是开设MOOC比较功利性的目的。教学基础有了,在行业内也产生影响力了,我们想稳固、扩大该专业的影响力,并且为招生和提高学生的生源质量服务。 (2)课程上线的多次尝试为MOOC课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2008年左右,iTunes U上线,笔 “计算机辅助翻译原理与实践” 在“学堂在线”实现MOOC教学有感 俞敬松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摘要】本文基于对北京大学第一批MOOC课程开课教师的访谈改编而来,主要讨论了开课动机、对于MOOC课程的认识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对于大规模开放课程而言,其影响力固然巨大,但是我们更重视的是由此为 契机,切实地持续改善校内学生的学习质量。视频录制以及在线课程管理是必须严肃对待的事情,但是并不 一定需要“豪华”的制作和大规模的投入。以学生学业为核心,探索改善课程的效果,评估课程对于学生学 业的改善程度,才是MOOC课程落地的根本驱动力量。 【关键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翻转课堂;课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065(2014)11-0068-07 收稿日期:2014-6-20 作者简介:俞敬松(1971—),男,北京人,博士研究生 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大 数据技术、机器翻译等。 68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代码:MEAU3005 英文名称: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 课程性质:大类基础课程学分/学时:3学分/54学时 开课学期:第4学期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图学、理论力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课程负责人:司广琚 大纲执笔人:司广琚大纲审核人:倪俊芳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性质及主要内容,指明学生需掌握知识与能力及其应达到的水平) 课程性质:机械原理课程是机械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它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本课程以《理论力学》知识作为理论基础,将所学《理论力学》知识应用到机器和机构分析设计中,但因为机器和机构的复杂和多样性,因而它不是理论力学知识简单重复和堆砌,具有很强的工程实践性。基于此本课程在理论上具有基本概念多、逻辑性强、内容分散等特点,实践上又具有工程中解决问题方法的灵活和巧妙、设计的多方案性、求解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等特点,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器动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各种常用基本机构分析和综合方法,并具有按照机械使用要求进行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的初步能力和机械创新设计的素质。 本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如下: 1.掌握机械、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等基本概念; 2.掌握平面机构的表示方法和机构运动的基本条件; 3.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螺旋机构等机械中常用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应用特点等基本知识。; 4.掌握齿轮系的类型、功用和传动比的计算方法。掌握圆柱齿轮传动、圆锥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的知识; 5.了解间歇运动机构的类型、基本特性和应用特点; 6.了解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

《机械制图》教学方法的探讨 王海燕(吉林航空工程学校) 摘要:文章结合《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实践,围绕提高职业学校学生空间想象、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为原则,突出以识图为主,读画结合,从而学以致用。 Abstract:The combination of"mechanical drawing"course teaching,improve the occupation school students space imagination,logical thinking ability,students'practical ability as the principle to identify the images,prominent,read draw together, learn in order to practise. 关键词:机械制图实体平面投影图教学方法 Key words:mechanical drawing entity planar projection teaching method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11)-10-0169-01 机械制图是机械类学生的专业技术基础课,对这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教学质量。而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成才是我们教育者一直追求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正确认识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不断的总结、探索,教学效果就会不断提高。所以如何提高教学效果是从事《机械制图》课教学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掌握中级职业技能的实用型劳动者,为学生将来参加社会实践和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职业学校的教学应该以理论服务于实践为原则。课程设置要体现出专业技能培养的特色。文化课教学必须摆脱传统的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 二、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是,文化基础知识掌握不牢,有的甚至失去了学习兴趣;少数学生道德、文明礼貌修养较差,不良习惯较多;活泼好动;动手能力相对较强;社会接触面相对较宽。 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不佳,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整体学习气氛不好,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如何培养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成为一节课所要考虑的因素。那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将学生融合在教学中,让他们勤动手练习,多动脑思考。 三、把握学生特点,因材施教 学好《机械制图》课,是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不是用读、记、背等一般的学习方法能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对空间实物的充分理解和认识,根据制图的投影原理,通过大量的绘图练习而形成空间立体概念,进而逐步培养出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现在的职校生由于对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习惯不好,对学习知识持消极态度。在课堂上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懒于动脑动手,高兴了就听一听,不高兴听也不听,甚至有些学生不带教材,不带绘图用具的现象时有发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机械制图》课中的某些抽象概念更是产生厌烦情绪,不是积极思考,而是放弃不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和接受能力及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度精简,实现按需施教。 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设置教学方法 1、多种教学手段结合 在《机械制图》教学中,不要局限于使用单一手段来进行教学。灵活地对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往往比单一方法使用更加理想,能够使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在机械制图课教学过程中,从教学的内容需要出发,充分运用幻灯投影等电教媒体,使学生获得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机械制图》的兴趣。如在备课的时候可以先做好幻灯片,上课时利用幻灯投影,再用教 鞭指点投影画面,进行讲解、分析,并指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学生带着疑问,对着投影画面进一步询问,扩大了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2、直观演示教学法 在课堂上运用直观演示教学,可以使图物对照,以“物”代“言”,生动鲜明,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它直接从实物模型入手,由表及里,从整体到局部,最后了解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表象,建立起具体的“实物”,然后按照投影规律绘制出平面图形。在课堂上适时使用实物、挂图、教具并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所讲的问题,对于学生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引导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问难。学习中,学生由“疑”到“悟”,无限循环往复。每次循环都螺旋式地上升一个层次。教师的主导,就是要引导学生由不会发问到会发问,由提出一般性问题到提出经过自己思考的有质量的问题,并由此逐步培养出一种探究的氛围和学风。 在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手脑并用完成学习内容,从而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问题,在做中发现问题,并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形成学习氛围,逐步培养学生由被动学习步入主动想学的习惯。 4、实体模型教学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拿实物模型画图和根据投影三视图做模型实物,它可以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空间想象力与思维能力。这种方法主要有两个环节;(1)先发给学生实物模型让学生照实物画平面三视图,然后收起实物模型,让学生根据所画图想模型;(2)给学生指定投影图形让学生自己用橡皮泥、胶泥、萝卜等辅助材料做出实体模型,之后相互交换实物分别再画出投影图形。通过大量的由图到物和由物到图转换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读图、绘图能力。 总之,在《机械制图》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致力于启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以直观的感性认识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 以上几种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总结优化出来的,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授课时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空间想象能力。 文化 教育论丛 169 --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二、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任务旨在培养学生的机构运动设计、机械动力设计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能力。课程教学目标为:以机构的运动设计、机械的动力设计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的基本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机械系统方案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目的。 本课程与系列课程中其他课程的接口: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机

械设计和机械设计综合实践。 机械原理课程教学内容包括3部分知识结构:机构运动设计、机械动力设计和机械系统方案设计,主要包括机构组成原理,常用机构(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轮系、间歇运动机构、开式链机构)的类型、特点、功能和运动设计方法,以及组合机构设计;机械动力学、机械平衡等;机械系统总体方案设计、机械执行系统的方案设计、机械传动系统方案设计和原动机选择等。 三、课程教学大纲 绪论(1学时) 0.1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0.2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 0.3 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0.4 学习机械原理课程的方法 (一)机构的运动设计(总学时31) 第1章机构的组成和结构(3学时) 1.1 机构的组成 1.1.1 构件 1.1.2 运动副 1.1.3 运动链 1.1.4 机构 1.2 机构运动简图 1.2.1 运动简图 1.2.2 运动简图的绘制 1.3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1.3.1 运动链的自由度计算 1.3.2 运动链成为机构的条件 1.3.3 计算自由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1.4 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1.4.1 平面机构的高副低代 1.4.2 机构的组成原理 1.4.3 机构的结构分析 第2章连杆机构(5学时)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5100540 课程性质:必修课程名称:机械原理学时/ 学分:48/3 英文名称:Mechanical Principle 考核方式:考试 选用教材:《机械原理》,王知行,刘廷荣主编,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0年; 大纲执笔人:高志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工程力学》大纲审核人: 适用专业:机械类各专业 一、教学基本目标 (本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拟达到的教学目的) 1、课程地位: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必修的技术基础课,是机械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作用:本课程是机械类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关于机构的结构、机构运动学和机器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初步具有这方面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并得到必要的基本技能训练。本课程具有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和掌握专业知识以及新的科学技术打下基础。 3、拟达到的教学目的: (1)掌握对各种机械进行结构、运动和动力分析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运动和动力性能方面的要求设计新机械。 二、教学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机械原理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2、机械原理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3、机械原理学科的新发展。 第二章机构的结构分析和综合 1、研究机构结构的目的 2、机构的组成及其运动简图的绘制 3、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4、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和结构分析 5、平面机构的结构综合题 第三章连杆机构分析和设计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演化 2、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及几个基本概念 3、平面连杆机构的运动分析 4、平面连杆机构的力分析和机械效率

燕山大学机械原理教学大纲

机械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A) 课程编号:01100150 英文名称:Theory of mechanism and machinery A 学时:64学时学分:4学分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机院、交通、车辆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工程材料、机械制图、理论力学 教材:《机械原理教程》安子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及任务 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交通和车辆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确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本课程为学生今后从事机械设计、研究和开发创新奠定必要的基础,并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适应能力的作用。 二、课程内容及学习方法 1、绪论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以及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对机械原理学科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2、平面机构结构分析 能绘制机构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运动链及平面机构的自由度。了解平面机构组成的基本原理。 3、平面机构运动及力分析 用瞬心法对简单高、低副机构进行速度分析。能用相对运动图解法或解析法对二级机构进行运动分析和力分析。 4、运动副摩擦及机械效率 了解运动副中的摩擦力及其确定方法、机械效率和自锁条件以及考虑摩擦时机构力分析的方法。

5、平面连杆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演化和应用。对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和极位、行程速比系数等有明确的概念。能按连杆三位置和连架杆三对应位置、行程速比系数设计四杆机构,了解实现给定连杆曲线的实验或图谱综合法。 6、凸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从动件的基本运动规律、凸轮机构压力角和自锁有明确的概念。能合理确定盘状凸轮机构的基本尺寸及凸轮廓线的设计方法。 7、齿轮机构及其设计 了解齿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掌握平面齿轮机构的齿廓啮合基本定律。了解共轭齿廓的求法。深入了解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定传动比、可分性、连续啮合传动条件等),掌握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渐开线齿轮的展成原理、根切现象、最少齿数,了解变位和变位齿轮传动的概念。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齿廓曲面的形成、啮合特点。并能计算标准斜齿圆柱齿轮的几何尺寸。 了解标准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轮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其基本尺寸的计算。 8、轮系及其设计 了解轮系的分类和应用。掌握定轴、周转及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了解轮系的应用和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9、其他机构 结合专业特点了解几种其他基本机构及新型传动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及应用。 10、机构的选型和组合及系统方案设计 了解机构选型的基本知识。了解运动循环图和机构组合应用的基本概念。 11、机械运转及其速度波动的调节 了解建立单自由度机械系统等效动力学模型及运动方程式的方法。了解转动惯量简易计算法。了解周期性及非周期性速度波动调节的基本概念。 12、机械的平衡 掌握刚性转子静、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绪论 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它的地位、任务和作用。对本学科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有所了解。 2、机构结构知识 熟悉机构的组成要素。能绘制平面机构运动简图。能正确计算平面机构及空间开链机构的自由度。能对平面机构进行杆组分析。

一本翻译界能读懂的机器翻译著作

一本翻译界能读懂的机器翻译著作 ——评《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 孙洪山 (济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省济南市,250022) 摘要:本文从5个方面评价了学术专著《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认为该著是一本朴素的学术专著,是一本 翻译界能读懂的机器翻译著作。机器翻译一直是翻译界讳莫如深但又很难涉足的领域,该著揭开了机器翻 译的神秘面纱,便于译界更加深入了解机器翻译。 关键词:《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机器翻译,翻译界 中图分类号: H059 文献标识码:B 机器翻译的终极目标在于代替人类从事翻译活动(Koehn, 2010:xi)。不论这个目标(更确切的说法是“梦想”)能否实现,机器翻译与翻译者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翻译工作者应该关注这个能够帮助自己,甚至将来抑或会取代自己的“新生事物”。实际上,机器翻译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了(Hutchins, 2000:xii),广大的翻译工作者已经接受了“机器翻译”的概念,市场上某些机器翻译软件也让译者们见识了“机器翻译”的翻译效果。然而,翻译界对于机器翻译的“误读”从而产生“排斥”的趋势却越来越明显。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机器翻译论著太“深奥”、太“专业”,翻译界读不懂。 “复杂的自然语言处理教材是为计算机程序员而非语言学家编写的(Covington,2007:601)。”实际情况也大抵如此,因为机器翻译一般被认为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应用,其研究通常是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和统计模型等领域进行的,语言研究尤其是翻译研究对机器翻译研究的深度不够。当然研究深度不够不是因为翻译界“避重就轻”,不去了解和关注机器翻译的原理和实现过程,而是因为机器翻译所涉及的各种计算机算法和数学公式实在太复杂——似乎翻译界完成不了这个工作。这又回到了机器翻译研究的主体问题,翻译界能不能做机器翻译研究? 张霄军博士的专著《语义组合与机器翻译》(科学出版社,2010)给这个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就作者的学科背景而言,他是语言学专业的科班出身(硕士就读专业为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博士就读专业为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就该书内容而言,国内计算机专家和语言学家都给出了很高的评价(见该著封底)。笔者是一名普通的翻译教学工作者,长期关注机器翻译研究现状,通读此书,得出的一句评价是:该书是笔者所阅读过的机器翻译著作中最容易读懂的。这样的结论基于该书以下几点特色: (1)作者擅用图表来解释难点,避免使用大量难懂的数学公式。第3章在构建面向机器翻译动词选择的“双语动词语义词典(BiVSD)”时,作者使用组合流程图(见该著第71页)的形式说明了BiVSD的内部构成;第5章用流程图的形式(见该著第95页)清楚地表明了基于规则或者中间语的机器翻译系统工作流程和本书主要研究对象处理的全过程。一般的机器翻译著作在介绍机器翻译原理,尤其是统计机器翻译原理时,总会使用大量的数学公式,而该书在概括机器翻译研究方法时只用了噪声信道模型的数学公式。第6章(第6.3节)在建立机器翻译译文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数学模型时,作者先给出了 一个带有假设值的数学模型,之后以翻译案例的形式阐释了该模型的应用情况。这样的话,

机械原理教案

机械原理电子教案 第一章绪论 基本要求: 1.明确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以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2.了解机械原理在培养机械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全局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3.了解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 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2.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 3.机械原理课程的地位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4.机械原理课程的学习方法 重点难点: 本章的学习重点是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机器、机构和机械的概念,机器和机构的用途以及区别;了解机械原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1.1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对象 机械是人类用以转换能量和借以减轻人类劳动、提高生产率的主要工具,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工业之一。当今社会高度的物质文明是以近代机械工业的飞速发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人类生活的不断改善也与机械工业的发展紧密相连。机械原理(Theory of Machines and Mechanisms)是机器和机构理论的简称。它以机器和机构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机构和机器的运动设计和动力设计,以及机械运动方案设计的技术基础课。 机器的种类繁多,如内燃机、汽车、机床、缝纫机、机器人、包装机等,它们的组成、功用、性能和运动特点各不相同。机械原理是研究机器的共性理论,必须对机器进行概括和抽象内燃机与机械手的构造、用途和性能虽不相同,但是从它们的组成、运动确定性及功能关系看,都具有一些共同特征: (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3)能完成有用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凡同时具备上述3个特征的实物组合体就称为机器 内燃机和送料机械手等机器结构较复杂,如何分析和设计这类复杂的机器呢?我们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思想,即首先将机器分成几个部分,对其局部进行分析。机构是传递运动和动力的实物组合体。最常见的机构有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间歇运动机构、螺旋机构、开式链机构等。它们的共同特征是: (1)人为的实物(机件)的组合体。 (2)组成它们的各部分之间都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可以看出,机构具有机器的前两个特征。机器是由各种机构组成的,它可以完成能量的转换或做有用的机械功;而机构则仅仅起着运动传递和运动形式转换的作用。在开发设计新型机器时,我们采用“积零为整”的设计思想,根据机器要完成的工艺动作和工作性能,选择已有机构或创新设计新机构,构造新型机器。内燃机就是由曲柄滑块机构(由活塞、连杆、曲轴和机架组成)、凸轮机构(由凸轮、顶杆和机架组成)和齿轮机构等组成。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1.某些情况下,机件不再是刚体,气体、液体等也可参与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我们将利用液、气、声、光、电、磁等工作原理的机构统称为广义机构。由于利用了一些新的工作介质和工作原理,较传统机构更能方便地实现运动和动力的转换,并能实现某些传统机构难以完成的复杂运动。 利用液体、气体作为工作介质,实现能量传递和运动转换的机构,分别称为液压机构和气动机构,它们广泛应用于矿山、冶金、建筑、交通运输和轻工等行业。利用光电、电磁物理效应,实现能量传递或运动转换或实现动作的一类机构,应用也十分广泛。例如,采用继电器机构实现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话机采用磁开关机构,提起受话器时,接通线路进行通话,当受话器放到原位时断路。 2.机器内部包含了大量的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传递系统。 3.机器不仅能代替人的体力劳动,还可代替人的脑力劳动。除了工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有应用在航空航天、水下作业、清洁、医疗以及家庭服务等领域的"服务型"机器人。例如Sony公司新近推出的SDR-3X娱乐机器人。 1.2 研究内容 机械原理课程的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三部分: (1)机构的运动设计 主要研究机构的组成原理以及各种机构的类型、特点、功用和运动设计方法。通过机构类型综合,探索创新设计机构的途径。主要内容包括机构的组成和机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