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认识立体图形》教案设计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具准备:各种形状的实物

1、说学具:

1)师:同学们,瞧谁来了?

2)生:对!机器人想和我们共同学习,还给每个小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想知道有什么礼物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每个人都说说。

3)汇报: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

2、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你们能把"相同的"放在一

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

A:分

认识时间(二上)公开课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90、91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通过观察、交流等方法使学生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知道1时=60分。掌握认几时几分的方法。 2.通过拨一拨钟面,帮助学生突破认50分、55分这类时刻的难点。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认几时几分的方法,知道1时=60分。 2.难点:通过拨一拨学会看50分、55分这类时间。 教学准备: 1.教具:课件、一个实物钟、板书条、遥控鼠标、教鞭 2.学具:小闹钟(每人一个)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知道这节课我们学什么吗? 生:认识时间。 师:是的,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认识时间,那你们知道古代的人们是如何来知道时间的呢? 抽2生说。 师:黄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有没有兴趣来了解一下? 【PPT:时间的变迁】 展示日晷、圭、刻漏、沙漏等即使工具。 师:你们瞧,古人多有智慧呀!你知道现代人是用什么来记时间的吗?(时钟、手表、电子表)。看来204的小朋友很善于观察生活。在今天的课堂中一定能学到很多关于时间的知识。 一、复习钟面,整时回顾 师:黄老师这里有一个钟面,上面有几个数呢?(12个数)这根又细又长的针

是什么针?(时针)又粗又短的针呢?(分针) 师:同学们在一年级时就学习过整时了,现在黄老师来考验一下大家。【PPT:】 出示第一个钟面:8时。请学生来说说是什么时间?分针指向了哪里?时针指向哪儿?(课件出示8时的两种写法,8:00 8时) 出示第二个钟面:10时。第三个钟面:12时。同学们,这里时针和分针都在什么位置? 师:现在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么通过时针和分针来看整时的啊? 小结: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全班齐读)。 【PPT:】 师:那如果不是整时,分针没有指向12时,生活中我们可以怎么来描述时间呢?课件出示两个钟面:刚过10时,快到12时。 课件展示上课情景图:图中我们可以看出上课是几时多呢?(8时多)。看来时针没有问题,那究竟8时多多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二、探讨新知,突破知识重难点 1.感知1时=60分 (1)认时间,看清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很重要,大家都说8时多,看来钟面看时针没问题了,关键在分针。让我们一起来看分针。 (2)【PPT:钟面】钟面上除了有大格还有小格,你们看有几个大格?(12个)1个大格有几个小格?(5个)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我们让分针动起来,现在是12时1分,继续走是?(12时2分,12时3分,12时5分)12时3分,分钟从12走过了几个小格?12时5分,分针从12到刻度1走过了几小格?(5小格)是多少分?所以刻度1可以表示几分? 师:请同学们拿出小脑钟,动手拨一拨,从12时,拨出12时1分,12时2分,12时3分,12时5分。 (3)【PPT:】继续。(12时10分)几小格?(10小格),12时15分,12时20分,12时20分。你们为什么这么快就算出来?(5分5分加)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0页,把接下来分针指的填完整,来快快动起来。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 阳春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薛光男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 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 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 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 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 (1)第8段。“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 第8段。“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 ——勤劳诚实认真 (2)第10段。“有客人来,无论手中怎么窘,母亲也要设法弄一点东西去款待。……遇上亲友家中有喜丧事,母亲必把大褂洗得干干净净,亲自去贺吊——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 ——热情好客 (3)第11段。 ①“姑母时常闹脾气。……母亲活到老,穷到老,辛苦到老,全是命当如此。” ②“她最会吃亏。……不知道哪里来的一位侄子,声称有承继权,母亲便一声不响,教他搬走那些破桌子烂板凳,而且把姑母养的一只肥母鸡也送给他。” ——善良隐忍、宽厚忍让 (4)第12段。“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她的泪会往心中落!” ——坚韧刚强 (5)第13段。 ①“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②“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校长,母亲与我都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上:《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二)过程与方法 在对图形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渗透分类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二、目标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开始,学生虽然没有经历系统学习图形知识,但是学生从小就玩积木,在玩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因此本课就从玩积木开始切入,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了解、感知这几种图形的特征。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能够正确识别这几种图形。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教学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积木和实物。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导语:今天开始学习图形。(出示课件)我们和小熊一起来认识图形吧。这些图形很有趣,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的很乖,有的很淘气。 【设计意图】通过采用富有童趣的提问方式,给学生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意识到些物体是有区别的,为了解图形的特征做准备。 (二)初步认识图形的本质特征 1.认识球。 (1)找一找:哪种图形最淘气? 为什么认为它最淘气? (2)摸一摸:找出学具中的球摸一摸,发现球的特征:圆乎乎的,可以任意滚动。 (3)贴图:把球画在纸上,就是这样的。 2.认识圆柱。 (1)找一找:哪种图形比较淘气,会顺着一个方形滚动,但不会随意滚动。(2)摸一摸,试一试:在做操作中感受发现圆柱的特征:除了有两个平平的面,侧面是弯的,上下一样粗,可以来回滚动,但不能随意滚动。 (3)贴图:像这样有两个平平的面,一个弯弯的面,并且上、下一样粗的图形叫圆柱。 (4)出示短粗形圆柱:这个图形是圆柱吗?说一说理由吧。 在学生回答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抽象出圆柱的外部特征。平平的面是圆形;上下一样粗;侧面是弯的。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一年级数学《认识立体图形》教案 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34--P35。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包括: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和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们接触的大多是立体图形,所以教材把认识立体图形排在平面图形之前。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体现了新课标的两大理念: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然地完成学习过程,掌握知识。 设计思想: 力求创设一种轻松、自如、和谐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教学理念,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和区别这四种立体图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 教学难点: 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法、观察法 学法指导: 仔细观察、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各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学生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说:同学们,我们每组都有一个装满东西的袋子,这是老师送给你们的礼物,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把袋子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老师还提出一个要求,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老师巡视。 (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根据学生的回答,揭示概念。 老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感知特点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多媒体出示实物图“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

新人教版 认识时间 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0面例1,第91面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认、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重点】 超过30分钟的时间的认读。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出示主题图,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课的开始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之后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90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媒体演示:闪动分针,并且分针从12起走动1小格。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 媒体演示分针从12走到1的过程,提问:分针从12走到1经过了几分,你是怎样想的?(12到1有5个小格,分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分,走5小格的时间就是5分) 师:分针从12起走到2是几分?你是怎样想的?分针从12走到4、9、11各是多少分?分针走一圈又是多少分? 师:分针走1小格经过的时间是1分,走几小格经过的时间就是几分。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使用,使抽象的知识得以形象的体现,进而能使学生体会、理解所学知识。] 4.感受一分钟。 电脑计时,学生分组活动。第一组:读课文。第二组:写字。第三组:口算。第四组:数数。 一分钟结束后,提问:A.一分钟读多少字?(统一读一篇课文)B.一分钟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其重要作品。 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了解课文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 4、品味作者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作者那自然朴素而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生回答:母爱。) 名人对母爱的描绘: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雨果 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乔治?艾略特 活动一:悠悠母爱,丝丝缕缕牵扯不断,让我们拾取其中一段,为爱下一个注解,描绘我们的母亲。 二、课文探究 1、作者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人民艺术家。满族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被誉为作家劳动模范。 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 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他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

认识时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执教人:徐丽娜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闹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展示钟面)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整时和整时半,谁能说出钟面上的时间,(投影逐个出示9时,11时,3时半三个时间)(生回答时,提问:你是怎么看的?)投影出示第三个时间:小朋友真能干,你能把这三个钟面上的时间用两种形式表示出来吗?校正答案。 2、再同时出示两个时间(3时5分,10时28分) 师:老师这儿还有两个时间,哪位能干的小朋友能认识呢?(不认识也可让学生猜猜看,大概是多少)让学生充分猜测、争论。(多叫几名学生说)师引:这两个时间到底是多少呢?我们先放这儿。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认识时间,(边说边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钟面,钟面上有些什么呢?学生观察后汇报。(生:时针、分针、秒针、点、数字等) 把钟面等分成了几个大格? 2、认识时针的运行。师引:钟面上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小闹钟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请4至5名学生说)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时针走一大格,就是

过了()小时?时针走一圈就是走了()小时。 2、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小格(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生:5小格。 钟面上有12大格,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数数,并和同桌交流交流。(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分针走1小格就是过了()分钟,那分针走一圈就是过了()分钟。 师:(1)、现在分针指向3,指几分?分针指向8,指几分?分针指向7,指几分? (2)、随意指:分针在这儿是指几分?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小朋友真能干,时针和分针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请小朋友们拿出闹钟拨一拨,认真观察,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先请学生自己观察闹钟,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汇报。 我们一起来看看,是这样吗?课件演示。你发现了吗?指名说并得出: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60小格。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生:1时),师板书。分针走60小格,是几分(生:60分)师板书,那也就是说 1时=60分(师板书=)师:我们怎样来看钟面上的时间呢?(课件出示一个时间8时5分)请四人小组讨论,汇报。 师小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认识时间时先看时针是几时或几时过一些,到底过了多少则要数分针走了多少格,分针走完一圈是60分,这时时针走完了一大格,1时=60分。 5、读写时间 师:现在你知道刚才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几时几分了吗? 你是怎样观察的?生说。 谁能到黑板上把这个时间记下来?指名板演,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书写。 用两种方法表示,3时5分,10时28分。(课件出示:认识3个时间并说说认的方法) 6、拨时间练习(课件出示)。(反馈并请拨错的小朋友展示,大家一起分析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师: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

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想一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

大班认识时间教案

大班认识时间教案

大班认识时间教案 【篇一: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计方案:大班数学活动《认识时钟》 教材选自《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江西高校出版社) 大班下册 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东门幼儿园李晓华 教学内容分析: 《认识时钟》是幼儿多元能力实践课程大班下册主题活动“清凉一夏”科学领域中的数学活动之一,该活动主要内容是如何引导孩子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教学设计理念: 时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幼儿时常都能见到它。时钟能告诉人们时间,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都与之相关。幼儿学会认识时钟,能更好学会作息时间。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的指导要求:我们的教育应该和幼儿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幼儿现实生活中能接触到事物与现象转换为知识点传授给幼儿,从而达到我们幼儿教育的目标。为此,我选择了以时钟的相关知识和幼儿一起互动来达到教学的目的。 教学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简单认识钟面,初步了解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结合多媒体课件, 引导幼儿认读整点、半点——幼儿通过拨纸片钟、做游戏复习认读整点、半点

教学方法: 观察法、语言讨论法、讲解演示法、动手操作法、游戏法 教学手段: 谈话法、多媒体课件、动手操作、游戏 活动内容:认识时钟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初步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分针、时针的运转关系。 2.通过辨一辨、读一读,拨一拨,教会幼儿正确认读整点、半点的方法。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正确认读整点、半点 活动难点:掌握认读半点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时钟课件、一日生活ppt、音乐、 2.幼儿人手一份硬纸片钟 3. 实物钟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今天小兔的新店开张了,它邀请我们到那儿去,我们开着汽车出发吧!(放音乐,进入活动场地) 二、简单了解时钟的作用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2)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本课设计理念】第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第二、充满感染力的情境设置,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该阶段的学生由于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逆 反心理较强。借助这篇文章,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母亲的爱,明确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母亲。在感悟母爱上,可能会有些偏差,所以针对部分学生,要因材施教,注意他们的感受,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母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勉强、佃农”等词语。 2、学习文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学习能整体把握作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朱德母亲的高尚品德,体会作者的思念、敬爱之情。反思自己对母亲的感情。(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 【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通过一个关键词“还” 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及对母亲的敬佩之情。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朴实的语言中蕴含的深刻情感。 【教法】 诵读法。 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通过自读、合作品读、齐读等方式,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的言传身教及其深远影响。 【学法】学生学习形式分为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同桌合作品读、小组交流讨论,能从学习中获得发现美、表达美的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认识立体图形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滚动、看、摸、比较等活动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形的物体,初步感悟相应几何形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搭一搭活动,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比较清晰的表象,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四类不同的图形 教学难点:辨别不同几何体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具:演示文稿PPT 学具:学生自己收集的四类立体图形 学前准备:1、将学生收集的物体筛选,把规范的四种立体图形每种各提供1个。 2、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排好桌椅,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过渡:小朋友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谁来了?喜洋洋。喜洋洋今天要来我们班做客,初次见面,它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百宝箱,百宝箱里有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边拿边说。 2、预设:餐巾纸、橡皮、药盒、魔方、骰子、乒乓球、子弹。。。。。。。。。 活动一:分一分 3、点评:这些物体的形状各不相同,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吗?” 4、要求:请小组的同学合作,一起把它们分一分(板书:分一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又快,又安静,听明白了吗?开始。(PPT屏幕,1、又快2、又安静) 5、点评:这个小组合作的又快,又安静,老师给这个小组奖励一朵花。 6、反馈(1)请看大屏幕,刚才老师把XX小组分的拍了照片,我请这一组的XX 来介绍一下下,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把这些物体放在了一起? 预设:他们都是长方形。 点评:你的意思是,在这几个物体中都能找到长方形的面。但是它们不叫长方形,而叫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预设:长方体 (3)点评:你知道的真多,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板书:长方体)你能快速从你的篮子里找出一个长方体呢? 7、点评:刚才小朋友拿的真准确,喜洋洋把我们今天认识的四位新朋友都画了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 认识时间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本单元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教材说明本单元主要教学认识几时几分。教材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层次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的操作,知道1时=60分。第二层次是在5分5分数的基础上,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与一年级上册的内容联系起来看,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编排既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也符合平时人们看表读时间的经验与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时间,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1. 通过1分1分数的方法,准确读出某一时间。 2. 推算经过的时间 四、本单元评价要点 1、读、写几时几分(5分5分数的方法和1分1分数的方法)。 2、1时=60分 第一课时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课本p90、91例1、例2及练习二十三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手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谜引入。“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的不停的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自已的一些作息时间吗?(教师板书)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用我们学过的整时或用几时半表示时间,还有些同学能用8:10的形式来表示时间。师:同学们,你们又知道现在是几时吗?(出示现在的时间钟面),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时间。(板书课题) 2、认识钟面。观察钟面,通过上学期的学习,我们知道钟面上有些什么?大家交流交流,说一说。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胡适《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2、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3、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教学重点 概括文章中的具体事件,分析母亲优秀的性格品质,感受母亲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 2、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再次体会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一、导语设计 现在“中国妈妈”这个词在美国高中成了贬义词。华裔家庭的高中生对这个词的理解和感受是:“中国妈妈”特别爱攀比,永远是以别人为标杆,然后让子女去达成自己心中的目标;而白人家庭的高中生认为“中国母亲”像一只老母鸡,一直用翅膀保护着孩子,在家里什么事都要她说了算。 时至今日,伟大的中国母亲难道就变成了这幅模样,听起来就是一个虚荣心很强、又十分专制的女人。 那么,“中国妈妈”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堂课就让我们通过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去认识一位典型的中国妈妈,来寻找你心目中的答案吧! 现在,我要隆重请出这位“中国妈妈”,她就是冯顺弟。冯顺弟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农民家的女儿,与许多旧时代的女子一样,从没有机会接受正式的学堂教育。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妈妈,却能够培养出一个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的儿子,那个人就是胡适。那么先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一下中国伟大的学者胡适。 【胡适简介】(观看胡适简介的视频) 从刚才的介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胡适的确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那么,那个毫不起眼的中国妈妈冯顺弟是如何教育出这样一个优秀的儿子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心中的疑问,一起走进课文吧!

认识时间_教案教学设计

认识时间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 3.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抓紧时间、勤奋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1页。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多种水果钟面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引入时间观念。 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有一个好朋友,嘀哒嘀哒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这是什么?(钟表)钟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间)你能说出你什么时间做什么吗? 3.主题图导入。 教师请学生说一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再说一说钟表上表示的时间是多少?揭示课题。 通过学生说出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多媒体展示的主题图,使学生

对时间产生亲切感,明白时间与生活息息相关。 二、新授 1.认识钟面。 媒体出示钟面,教师提问:钟面上有些什么?(12个数、时针、分针、格子) 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动态演示:12个数字把钟面分成了12个大格) 每一个大格里有几个小格呢?(动态演示:每一大格里有5个小格) 从12到1里面有5个小格,从12到2里面有几个小格呢?你是怎么想的?12到3呢? 你知道每个数对应的小格数吗?同桌的同学先讨论讨论,再打开课本第81页在括号里填出相应的数。 填好后,多媒体核对答案。你知道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小格吗?(60个) 2.认识时。 媒体演示:闪动时针,并且时针从数12走到数1。时针走1大格经过的时间是1时。 师:时针从1走到2是1小时。从4走到几是1小时?你还能说一说,时针从几走到几也是1小时? 师: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1时。 3.认识分。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 教学过程: 导入:朗读散文:《母亲》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母亲 肖复兴 世上有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那便是母亲…… 那一年,我的生母突然去世.我不到八岁,弟弟才三岁多一 点儿,我俩朝爸爸哭着闹着要妈妈。爸爸办完丧事,自己回 了一趟老家。他回来的时候,给我们带回来了她,后面还跟 着一个小姑娘。爸爸指着她,对我和弟弟说:“来,叫妈妈!”弟弟吓得躲在我身后,我噘着小嘴,任爸爸怎么说就是不吭 声。“不叫就不叫吧!”她说着,伸出手要摸摸我的头,我 扭着脖子闪开.说就是不让她摸。 望着这陌生的娘儿俩,我首先想起了那无数人唱过的凄凉小 调:“小白菜呀,地里黄呀,两三岁呀,没有娘呀……”我 不知道那时是一种什么心绪,总是忐忑不安地偷偷看她和她 的女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从来不喊她妈妈,学校开家长会,我硬 是把她堵在门口,对同学说:“这不是我妈。”有一天,我 把妈妈生前的照片翻出来挂在家里最醒目的地方。以此向后 娘示威,怪了,她不但不生气,而且常常踩着凳子上去擦照

片上的灰尘。有一次,她正擦着,我突然向她大声喊着:“你别碰我的妈妈。”好几次夜里,我听见爸爸在和她商量:“把照片取下来吧!”而她总是说:“不碍事儿。挂着吧!”头一次我对她产生了一种说不出的好感,但我还是不愿叫她妈 妈。 孩子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大人的心操不完。我们大院有块 平坦、宽敞的水泥空场。那是我们孩子的乐园。我们没事便 到那儿踢球、跳皮筋,或者漫无目的地疯跑:一天上午,我 被一辆突如其来的自行车撞倒.重重地摔在水泥地上,立刻 晕了过去:等我醒来的时候,已经躺在医院里了.大夫告诉 我:“多亏了你妈呀!她一直背着你跑来的,生怕你留下后 遗症,长大了可得好好孝顺她呀……” 她站在一边不说话,看我醒过来便伏下身摸摸我的后脑勺, 又摸摸我的肚子。我不知怎么搞的,第一次在她面前流泪了。“还疼”她立刻紧张地问我。 我摇摇头,眼泪却止不住。 “不疼就好,没事就好!” 回家的时候,天已经全黑了。从医院到家的路很长,还要穿 过一条漆黑的小胡同,我一直伏在她的背上。我知道刚才她 就是这样背着我,跑了这么长的路往医院赶的。以后的许多 天里,她不管见爸爸还是见邻居,总是一个劲埋怨自己:“都赖我,没看好孩子!千万别落下病根呀……”好像一切过错

认识立体图形第一六版

认识立体图形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33页的有关内容及练习五的第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 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学习用品和一些积木等;课件;相关的图片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上课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教师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放上一只篮子,每只篮子里都放了各种形状的物品。这些物品分别是球、易拉罐、茶叶筒、积木块、魔方以及各种形状的包装盒等。各个小组物品大致相同。教师事先用布把篮子盖起来。) 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小组的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只篮子,这是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的。大家现在心里一定在想:篮子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呀?这些东西是什么样的呢? 1.看一看(引导学生初步观察)。师:请各个小组的小组长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仔细看一看,篮子里究竟有些什么东西。(每个小组都把盖在篮子上的布掀开,将篮子中的物品倒在桌子上,然后认真地观察桌子上的物品。课件同时出示) 2.说一说(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师:同学们见过这些物品吗?有没有形状相同的物品呢?现在请你们每个小组的同学共同合作,把这些物品分分类。

(各小组的学生将桌子上的物品进行分类,将外形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教师行间巡视。) 3.议一议(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当学生分得差不多时,师: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几样物品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呢?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各小组再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各小组学生展开讨论。) (备学生:有的小组或许会把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分为两类:即把像牙膏盒那样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作为一类,把六个面都是长方形的作为另一类。也有的小组可能会把圆柱分为两类,一类是细长的,一类是扁扁的,如:印尼盒。教师都暂不于否定或肯定。)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1.说一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学生讨论后汇报:你们为什么把这几样物品放在一起呢?这些物品哪些方面有相同之处呢?(每组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教师对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予以表扬。这部分是重点,要让学生充分的发表意见,尽量多说,反复地说,还可边说边拿着立体形状的物体演示。) 2.讲一讲(教师在学生操作,感受的基础上进行讲解)。今天我们就来和这些“立体图形”交朋友。(揭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边揭示概念特征,边出示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等图形板书于黑板上。) 师:是的: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它有6个平平的面,而且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先观察黑板上正方体图形,再各自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它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与正方体不同的是,这些面的大小是不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学生先观察黑板上的图形,再摸一摸长方体形的物品。发现无论长的长方体或扁的长方体的实质是相同的,应属于同一种形状的图形。这样,学生很自然地把原来分成两类的长方体摆放到一块儿了。)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1)

《认识时间》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是在一年级上册钟表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 1、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1页例1、第82“做一做”,练习十五第一题。 (2)、本教学内容主要是认识几时几分,有两个层次编排:一是用5分5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并通过实际操作,知道1时=60分,二是再用1分1分数的方法读取时间。教材对时间的认识是按照从特殊到一般,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编排,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2、学情分析情况: (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时刻,知道1时=60分,建立时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教师教的策略: 1、注意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2、本着“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机会去观察探索、实践操作,从而更好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数学方法。 学生学的策略: 以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情为素材,将数学知识点加工成问题情景,而且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希望和乐意去解决的,自然而然的吸引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应用的思考。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小时=60分。 在教学中的实施: 1、猜谜语、复习导入 通过猜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复习旧知为教学新知做铺垫。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学习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师的引导、点拨,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时分关系,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一时、分针表一大格是5分,理解时和分的关系。 3、巩固练习 通过游戏的和结合生活中熟悉事例进行练习,让学生学得轻松,从练习中得到乐趣。 4、课堂总结 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

(完整)人教版二年级认识时间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认识时间》教学设计 坦坪中心学校:刘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钟面,能正确读写几时几分(整5分的),知道1时=60分。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和实践应用能力。 3、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读出钟面上接近整时的时间。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时间的脚步声吗?听,它正在向我们走来。你觉得时间的脚步声给你带来什么感觉?是啊,时间的脚步匆匆忙忙,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悄悄的溜走,那我们如何才能把时间留住呢?要想留住时间,把握时间,首先我们得认识时间。 2、揭示课题。(板书:认识时间) 二、自主探索,认识几时几分。 1、(投影展示钟面。) 师:看,时间已经来到我们的课堂。仔细观察,时间是长什么样的? 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发现?(提问三人),你观察得真到位。(时针、分针、数字等) 2、认识时针的运行。 师:钟面上有12个数字,我们把连续的两个数字之间叫一大格,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钟面马上数一数,钟面上一共有几大格?(生:12大格)是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3、认识分针的运行。 师:(教师边演示边说)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这叫一大格,那这就叫———小格(师手指课件,生齐说)

师:一大格里面有几小格呢?请同学们拿出钟面数一数,同学们数好了吗? 生:5小格。 师:两大格呢?(10小格) 师:那整个钟面一共有几个小格呢?请小朋友再数数,和同桌交流交流。 师:小朋友,你们数完了吗?你是怎么数的? 师:下面跟老师数一数。(优化5格5格数的方法)并和学生一起演示一遍。 师:对,当分针从12走到6,是30分。我们在生活中也把30分叫做半小时,因为这个时分针刚好走了半圈,所以我们叫它半小时。 4、探究时分的关系。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1小格是1分。那分针走一圈是多长时间? (60分) 师:分针走1圈有的认为是60分,有的认为是1时,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观察“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 师: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着12,睁大眼睛,看好了。 (播放课件:学生观察并思考) 师: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请小组讨论。 师:哪组先来汇报,分针走1圈,时针有什么变化?那时针走1大格是多长时间?(板书1时) 师:前面我们已经知道分针走一圈是60分(板书:60分)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1时和60分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 谁再来说一说? 师:看来孩子们都发现了“分针走1圈的同时,时针走了1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时针走1大格是1时;所以1时=60分,反过来:1时=60分。(板书:1时=60分) 5、体验一小时和一分钟有多长 (1)体验1小时: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1小时就是60分钟,那1小时到底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完成下面的填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