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范文[1]
- 格式:doc
- 大小:113.50 KB
- 文档页数:19
“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李白”的浪漫主义【摘要】:李白诗歌向来以浪漫主义箸称,本文通过对李白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人生际遇和所受的教育进行探究,和他的诗歌的创作内容,形式格律,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和他是个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诗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
【关键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一向被人们尊为伟大的浪漫满主义诗人,他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盛唐,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
”李白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但与此同时李白的浪漫主义也有他的独创性,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浪漫主义手法,是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把浪漫主义净胜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以其独创性,或者说是他超越于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使李白形成了可以名为:“李白”浪漫主义,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李白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正是唐代极盛时期,因而当他走上人生征途起点时,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于功业的热烈追求及于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自信,高亢的唱出了浪漫主义的生活理想:“大丈夫必有四方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①决心出川求仕,此时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初期。
后期李白生活颠沛,虽然几经入世又再离开官场,政治上蹉跎流离,辗转各地,可谓不得志,尽是失意,他也写下了很多很多不朽的诗篇。
也让他的浪漫主义有了新的定义,与现实相结合的浪漫主义。
一个人受的教育,也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李白曾赋诗撰文回忆自己一生所受的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①“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贈张相镐二首》其二)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上韩荆州书》)①甚至有“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翰林集序》)①的记录。
同时李白还曾随“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的赵蕤上青城山学道,后又与道友共游峨眉山。
2023高考作文1卷议论文优秀参考范文(6篇)2023高考作文1卷议论文优秀参考范文(6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如何在高考考场上写出一篇优秀的满分作文?在高考作文写作中,审题或者根据试题进行有效命意是写好高考作文最为重要的一环。
以下是小编收集的高考满分议论文,欢迎查看!2023高考作文1卷议论文优秀参考范文篇1动能很大,一列时速达100英里的火车头能穿破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混凝土墙。
动能又很小,一克葡萄糖燃烧产生的能量就足以将一千克重的物体提升到40千米的高空。
动能是由运动的物体携带的,很多物体静止时很普通,但一旦运动起来则威力无穷,就以前文的火车头来说,如果一列火车头只是静止不动停在铁轨上,一块一英寸见方的木头就足以挡住它。
动能是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对于一般的速度而言,它的值很小,但对于宇宙速度而言,它的值就会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一块拳头大小的陨石如果放在地面上,它连一粒灰尘都不能挪动,但如果它以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向地面,就会砸出一个直径20米的大坑。
当然,除了速度,质量也是很关键的因素之一:引起地震的版块每年只运动不到0.00006米,但因为它们的质量达到10的15次方千克,因此,当它们碰撞时,就会爆发出10亿吨TNT爆炸所产生的能量,并引发世界上最强烈的震动。
一座体育场没有危害,但如果一座体育场大小的行星撞击地球,那么它可以炸掉整座城市。
而一场能够摧毁整座城市的地震则需要动用相当于10的5次方座体育场重量的岩石。
这说明,要增加动能,改变速度要远比改变质量有效。
但质量对于动能而言又是关键的。
光子以3乘10的8次方米/秒的光速前进,但由于它没有质量,所以它对物体的压力小到可以忽略不计。
再大的数乘以零都是零,再大的速度没有质量其动能也是零。
对于一个人而言,如果只学习一样东西,那么最后也会一事无成。
所以,我们也一定要学习多种技能。
记住,只有质量和速度结合才有动能,只有各种技能结合才能成功。
医学论文范文医学论文范文[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关键词]长期氧疗护理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关于学习的议论文范文1:论学习的乐趣关于学习的议论文范文1:论学习的乐趣作业多,考试多,学习真的好累、好烦!现在的中学生总会抱怨学习的苦累,有时会觉得学习的东西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毫无用处。
但我个人认为,学习主要学的是方法,是思维的技巧,这才是学习的真谛,而我们以后要用到的也是这些方法,而学习的乐趣就在这,理解了这些,你就不会感到学习的苦累了。
学习并不是烦人的事。
有时你在上课时会感到很无趣,很想睡觉,那么,我可以告诉你,你还没有真正的投入到课堂中,投入到书本中。
我会在上课时全身心的参与进去,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有什么感想就大胆的说出来,这样你才能记得更牢、理解的更深,这样就不会觉得上课乏味了。
全身心的投入,才能体会到上课学习的乐趣。
作业并不是件烦人的事。
每当做作业时,你总会觉得心烦意乱,毫无头绪,觉得作业如此之多,根本就做不完。
那么你还没有熔入作业中,有时你可以把作业当成一个游戏,在做之前先计划一下时间,这样你会感到作业一点不多,然后开始“游戏”,而作业最大的快乐也在其中:每当你做完一道题,你的心中就会涌出一股成就感,那么在做完所有的作业后,你就会感到无比的喜悦,同时知识也暗暗的进入你的脑中。
这样你就不会觉得作业的繁多了。
放松心态去“游戏”,才能体会到作业学习的乐趣。
考试是件最头疼的事了。
每次考试中觉得自己的无知和弱智。
其实不然,只要你把考试当成一场比赛?与时间和题目的比赛,在做题时放松心态,当成是在做作业,那么你就能从考卷上看到平常的缺漏,以后加以改正、牢记,你很快就能得到提高,而考试的乐趣就在这。
不会做不要紧,以后再改正。
塌实面对,才能体会考试的乐趣。
学习并不是件烦人的事,只要你去感受学习的真谛,那你就不会这样想了。
你只要记住:学习是不会害你的。
学习其实是件很有意识的事。
关于学习的议论文范文2:论学习学,习,这两个字,我认为是有着不同的含义,学,是指上课时的学,而习,是指下课后自己的复习。
然而只有这两个字结合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的学习好!学,正所谓学,就是只上课时的学,我们应如何对待上课时的学呢?——我们要认真对待。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范文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契合路径[摘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关系密切,在教育活动中要摒弃将二者割裂的做法。
具体到实际的工作,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理念的培养,也要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命教育;契合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社会充斥着大量的吸毒、自杀、性危机等犯罪事件,且数量上升趋势显著。
最早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是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J•Donald•Walters,他认为“教育并非只是训练学生去谋得职业,或者单纯从事知识上的追求与获得,而是引导他们充分体悟、感受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1]“生命教育”这一名词也随之提出。
1979年,澳大利亚牧师Rew•Ted•Noffs在新南威尔士州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LifeEducationCenter,LEC,这一中心成为最早成立的正式使用“生命教育”一词的机构。
从此,生命教育开始逐步发展。
到90年代,我国大陆地区开始对生命教育进行研究,本世纪初掀起了一个小高潮。
之后,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大致呈平稳发展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诸多问题给大学生的学业、就业、情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高校中几乎每年都有因为学业压力、求职不顺、情感问题,甚至是同学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而出现危及他人生命甚至是自杀的报道,生命教育这一概念也越来越被大家所熟知。
应当看到,不论是何种原因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漠视,都有其深刻的思想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生命教育契合的依据一生命教育的内涵“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出现,迄今不过半个世纪。
大陆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偏晚,直到现在,对这一概念仍旧没有达成统一的共识。
王北生、赵云红认为,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自身潜在的生命,它是一种让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鲜明个性,掌握创造智慧的活动。
[2]任丽平认为,生命教育包括认知、实践和情感三个层面。
2021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代表作范文8篇)范文 国防教育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全,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国防人力资源的主导生力军,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国防技能尤为重要。
基于此,本文整理了8篇最新“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研究有所帮助。
大学生国防教育论文(代表作范文8篇)之第一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践创新研究 摘要:大学生作为高校受教育者主体,承载着未来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与教育振兴的重要责任,而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国防建设,则需要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国防教育方能激发其从事国防行业,践行报效祖国的爱国行动。
面对不断变更的时代潮流,大学生国防教育现有模式、思路与体系需通过建构大学生国防意识与爱国心理的内核,促进国防教育方式、方法与路径的实践创新,以逐步符合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的要求标准。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国防教育,课堂实践,模式创新 大学生国防教育作为强化国民爱国意识、国家认同度、激发新生代人才从事国防事业动机的关键事业,如今面临着发展迟缓、相关课程理论与教育意识被淡化的危机,而当今世界格局、周边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稳定因素,加剧了现有国防教育体系、模式、态势和国防教育发展需求间的矛盾;对高校教育者、受教育群体而言,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等精英群体中的实践发展与创新模式、路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也是转变国防教育观念、强化国防爱国教育意识、变革国防教育效果的核心。
1国防教育困惑:理论研究、教育与社会实际需求差距大 1.1大学生国防教育及当下高校教育缺乏对受教育群体整体化、体系化思维建构的培养与过程性跟踪指导 教育作为人认知、了解与改造世界的最基本的活动,在本质上综合了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内心活动、认知与日常学习实践,进而产生体系互动,逐步构建、形成完善的教育整体。
国防教育更需要结合教育理论将教育影响力、效果潜移默化地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中。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较为“冷门”的地位,教学模式缺乏体系性、专业性的计划与培训,结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观察,发现当下大学生国防教育受到冷遇现象,大学生普遍接受教育的思维方式对国防教育的原生经验、心理结构与信念,缺乏认知体系的构建过程与逻辑。
物联网应用论文[范文大全]第一篇:物联网应用论文物联网应用论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物联网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物联网应用论文1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物流机械设备在物流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物流机械设备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物流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因此,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物流机械设备管理进行优化,使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不断得到调整和创新,以适应新的形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追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技术。
二、物流机械设备应用物联网技术进行管理的优点。
1.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精确管理。
实现精确管理是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果把物联网标签嵌入到每台物流机械设备中,就能做到对所有物流机械设备进行唯一识别,并进行精确唯一的管理,标签记录的信息将会伴随机械设备从出厂到报废的全寿命过程。
通过这个标签,我们可以随时知道这台机械设备的各种信息。
2.物联网技术能够实现对物流机械设备实时可视管理。
可视化管理一直都是现代机械设备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对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来说,可视化管理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能,从而更好地实现管理目标。
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每台机械设备上的物联网标签,就可以随时感知每台机械设备现行的各项状态,并反映到后台管理平台上。
通过智能化处理,提醒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从而达到可视化管理的目标。
3.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物流机械设备的智能管理。
物流机械设备在使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突发、危险的情况,目前这些应急处置还主要依靠于人工,处置反应时间较长。
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本文关键词:关系,论文,专业,范文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本文简介:近年来,护患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护士工作者,在做好勤奋工作的同时,需要思考并解决好工作中同护患纠纷问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汇总了8篇优秀的“护患关系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第一篇:护患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在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本文内容:近年来,护患冲突的事件层出不穷,作为护士工作者,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需要思考并解决好工作中的护患纠纷问题,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本文汇总了8篇优秀的“护患关系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护患关系论文(专业范文8篇)第一篇:护患关系现状分析与对策摘要:本文在分析护患关系存在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从护理人员、患者、社会等三个方面彻底解决探讨了解决要点,以期构建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推动护理学向着迈进。
关键词:护患关系,存在问题,原因,对策护患关系是指在医疗护理实践庆典活动中,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确立且以服务对象为中心的一种工作性、专业性、帮助性的人际关系,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期间与患者活动家接触最多是护理工作者,具有独特性、短暂性、目的性、相互性等特点。
一、护患关系存在的结构性问题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医疗事业有了更好的护理基础和发展前景,人们健康对自身健康和权益更加重视,对医院产品服务有了更多期待,这要求护理人员不断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精神科素养,提供更多符合社会要求、适应患者融资需求的护理服务,才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因此应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才能更好地规避不利因素,有效的避免矛盾的发生。
1、护理人员方面(1)法律意识淡薄:“护理人员一脚在最高法院,一脚在医院”,护理人员如果法律知识精神科缺乏,法律意识浅薄,一方面在面临医疗纠纷时不能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遵守医院规章制度可能面临法律制裁。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2001年-2010年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情况分析名字学号黄柱坚讲师学院名称继续教育学院辅导站名称广州市升科自学考试辅导中心专业名称环境保护与管理专业代码B020277论文提交日期2015 年 3 月论文答辩日期2015 年 4 月答辩委员会主席评阅人摘要进入21世纪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也在飞快前进。
然而,由于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人口聚集,随之产生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城市生活垃圾的污染及处理就是其中之一。
城市生活垃圾成分的复杂性以及巨大的产生量,其该何去何从,日益成为世界性课题。
因此,能否正确地认识城市生活垃圾污染问题,并切实地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处理垃圾问题,已成为延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发达国家已建成相对科学的垃圾管理制度及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使城市垃圾问题相对缓和;而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迅速膨胀的经济市场、人口的急速增加和没有严格的管理体制,城市垃圾问题无疑是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本文阐述了广州市2000年-2010年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状况及其主要危害,并分析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在近年来的变化特征。
广州市城市垃圾年产量在2000年-2010年呈增长趋势,主要是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导致生活垃圾量不断增多。
目前,广州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为垃圾填埋,但填埋量始终是有限的,随着填埋场的封场,无害化处理量有所下降,同时,填埋场虽封场,但却带来不小的环境问题。
因此,必须从产生源解决问题,在处理终端寻找新的出路。
关键词: 广州市生活垃圾填埋场目录1 前言 (1)1.1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污染概况 (1)1.2 城市生活垃圾概念及主要危害 (2)1.3 本文的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2.1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与人口 (3)2.2 数据来源 (4)3 研究结果 (4)3.1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增长及处理情况 (4)3.1.1 广州市城市生活垃圾的年增长特征 (4)3.1.2 广州垃圾填埋场现状 (6)3.1.3 广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年处理量增长情况 (8)4 研究结论 (10)致谢 (12)参考文献 (13)1 前言城市生活垃圾对大气、土壤、水体等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以及城市生活垃圾本身承载和吸附的毒性重金属和毒性有机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具有严重的潜在威胁,成为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不解决的一大环境问题。
科技论文写作大作业范文精选1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技术成就,无不是建立早年科学家们对身边锁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之上,在学习中,我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在物理学方面不断进步。
我最喜欢看其中的《来到了跳跳国》、《咔嗒,咔嗒,粘住了》和《大象也可以被举起来》,它以讲故事的方式向我们讲述科学知识,语句充满童真,讲的是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知识,很生动,将我们牢牢吸引。
文中的主人公是与我们一般大的孩子,读完以后,我们会发现原来文中的“她”也会问这个问题呀?这个问题一点也不傻?原来答案是这样的!太神奇了!飞机是怎么飞起来的?天空中为什么有彩虹?船为什么能在水中浮起来?……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在这套丛书里,快翻开这套丛书找一找答案,看一看里面的内容吧!夏秋天经常有苍蝇爬到食物和碗筷上,严重影响饮食卫生,吃了这些带细菌的食物,人们常常会生病。
为了消灭苍蝇,经常用苍蝇拍打苍蝇,这样家里的苍蝇逐渐减少。
但是打过一阵苍蝇后,在桌上和白墙壁上到处留下许多苍蝇内脏的污点,非常难看,也不卫生。
去年我们参加科技活动小组,辅导老师组织我们开展小发明活动,鼓励我们动脑筋找小发明课题,想办法解决课题中的难题。
我们将上述问题带到科技小组一起讨论,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案。
我们想了几种办法,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在苍蝇拍加几排小点,点的高度比苍蝇的大小矮一点。
这样打苍蝇时,苍蝇被打了,而桌面和墙壁上不会留下讨厌的污点,效果很好,受到老师和家长的称赞。
这项发明将普通苍蝇拍加几排小点(用万能胶滴胶),就解决了普通苍蝇拍拍打苍蝇时留下污点的难题,这是这项发明的创造性贡献。
由于它打苍蝇不留污点,所以我们给这项发明命名为“无污苍蝇拍”,我们建议塑料厂今后生产这种无污苍蝇拍。
今天,我回到家里,做起了作业,做的时候,一个题目吸引了我的眼球,水结冰后增加了十一分之一的体积,那么冰化成水减少了几分之几的体积?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为什么水结成冰会增加它的体积呢?假如一杯水有一升,结冰之后还是一升啊?我百思不得其解,苦着脸呆坐在那里,妈妈一下就看出了我的苦恼,说:“你怎么不自己做实验呢?”“对呀!”说完,我便开始行动:我拿出了一个高为15厘米的杯子,按题目放了11厘米的水变放进冰箱,我在外面焦急的等待着。
1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ense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bstract
Colour terms are abundant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such as red, yellow, and blue. In this thesis, I have attempted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nse of red in English and that in Chinese by studying the examples collected from all the materials availabl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 Chapter One, I relate colour terms with cognition and cult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Chapter Two, I list a lot of examples related to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and analyse them from three aspects in terms of their sense: exact equivalence, partial equivalence, no equivalence. In Chapter Three, I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on and culture. Through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nse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I shed light on the three kinds of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of red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three kinds of equivalent relationship indicate that there exist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in red term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Both similarity and difference are attributed to cognitive basis and cultural influence. If people know them well, they can achieve better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the sense of red; semantic equivalence; similarity; difference; cognition; culture 2
Contents Acknowledgements …….…….…….…….…….…….…….…….…. i Abstract …….…….…….…….…….…….…….…….…………. … ii 摘要……………………………………………………………………………….
iii
1. Introduction……………………………………………………….. 1 2. The general view of colour term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 2 2.1 Colour terms with cogni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2 2.2 Colour terms with culture in English and Chinese………………………… 3 3. Semantic equivalence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5 3.1 Exact equivalence…………………………………………………………. 5 3.2 Partial equivalence………………………………………………………... 6 3.3 No equivalence……………………………………………………………. 8 4. Reasons for the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1
4.1 Reasons for the semantic similaritie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1 4.2 Reasons for the semantic differences of red in English and Chinese……… 13 4.2.1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habit……………………………….………… 14 4.2.2 Difference in historical background….…………………….………... 15 5. Conclusion ……………………………....................……………... 17
Bibliography …………………………………………………….…… 18 3
1.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Geoffrey Leech (1981: 9), ―There are seven types of meanings: conceptual meaning, connotative meaning, social meaning, affective meaning, reflected meaning, collocative meaning, and thematic meaning.‖ And he combined connotative meaning, social meaning, affective meaning, reflected meaning, collocative meaning into ―associative meaning‖. So besides the literal meaning, colour words have affluent associative meanings. Different nations endow them with different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sense of red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will be a bridge for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learners to understa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parities; otherwise, these disparities can cause ambiguity and lead to misunderstanding. ―Obviously, connotations are apt to vary from age to age and from society to society‖ (Ibid: 12). Compared with conceptual meaning, associative meaning is unstable because associations vary considerably according to culture, historical period, and the experience of individuals. So it is quite necessary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associative meaning of red in English and that in Chinese.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studies about the meanings of different colours, the way to translate some phrases with colour term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our and culture. Many of them focus on several colours, and some focusing on one colour term only list lots of examples without comparing them in different languages, so it‘s meaningful to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sense of red in English and that in Chinese. If we know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sense between these two languages, we can learn the second language better, thus achieving the 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The thesis is about to analyze some examples of red terms i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try to find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etween them in terms of semantics, and find out the factors that cause these semantic similaritie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