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12课 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12课 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12课 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教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 第12课 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教案

第二课《小试身手—视频剪辑的简单编辑》

教材分析:

本课以制作“妈妈的手”效果为例,讲解视频剪辑的作用和方法。一段普通的视频,经过拆分、重新排列顺序、组合后就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这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也一定注意要保持学生的兴趣,并将兴趣转化为动力。

学生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Windows Movie Maker操作界面、导入视频的方法的基础上,对视频进行进一步的拆分和重组以及保存,学生有了相应的基本知识学习本课相对会容易些,主要是设计思路需要学生以后在课程形成良好地设计思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拆分视频剪辑的方法;掌握用监视器拍照方法;能够将视频剪辑添加到情节提要中;能将编辑好的视频保存为项目;能将编辑好的视频保存为电影;能改变图片的持续时间。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演示操作,学生能明确视频剪辑拆分、重组、保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制作开拓学生思路,逐渐引导学生拓展想像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重点:对视频素材的拆分与重组

难点:如何能使拆分和重组的视频合理有效

四、教学过程

教学

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环节

导入感知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公益广告,今天我们也制

作一个简短的短片“妈妈的手”,学习如何制作吧。

一、拍摄脚本

1、整体思路

每个人身边都有一双神奇的手,能为我们遮风挡雨,

这就是妈妈的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双手从细腻到

布满皱纹,从坚定有力到微微颤抖……,将妈妈在每

个阶段的手拍摄下来编辑成一个短片表达对妈妈的

爱。这就是我们制作的整体构思。

2、撰写脚本

一边观看视频一边了解脚本

二、编辑视频

1、导入视频

任务1:学生导入教师提供的6段视频

2、拆分视频

教师演示拆分第4段视频的方法

3、拍照图片

任务2:学生依据拆分视频的方法,参照书将第6段

视频最后一秒的图拍照

倾听观看

学生倾听

教师叙述,

了解制作

构思

学生观看

视频,了解

制作脚本

学生独立

操作

学生模仿

教师操作

掌握拆分

视频方法

学生模仿

教师操作,

激发学生的

学生兴趣

通过叙述的

方式使学生

知道制作构

学生通过观

看视频可以

直观的知道

制作脚本

上节课的知

识点,学生可

以完成

新知识点教

师讲解明确

操作方法

评价4、将视频剪辑添加到情节提要中

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5、改变图片的持续时间

任务3:学生参照书改变图片的持续时间

三、保存视频

1、保存项目

任务4:将编辑好的视频保存到E盘自己班级的文件

中,不会改变视频文件

【注】保存了编辑信息,并没有保存编辑好的视频文

件。

2、保存电影

教师演示保存电影的操作方法

【注】保存是编辑好的视频文件,格式可以改变。

挑选部分学生作品进行展示掌握将视

频剪辑添

加到情节

提要方法

学生参照

书,互助完

成操作

展示评价

跟其它软件

的保存相似,

学生可以自

己完成任务

激励学生继

续努力,为其

他学生树立

榜样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信息的特征》 课题:第1课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2.内容分析 重、难点和疑点 信息的特征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其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提高兴趣 读“阅读与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回答 信息传递的错误 创设情趣学习新知新授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 信息具有价值性 4. 信息具有时效性 5. 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

信息是有价值的。 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公平共享 作业P4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理论课,需要学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会区分信息的正与误 板书信息的特征: 1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课题: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2课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影视广告制作基础知识

影视广告制作基础知识 1 帧和帧速率 20世纪最后十年,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电影行业,都在数字化的大潮中驶过。的确,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使这一领域引入了全新的技术和概念,而且也给这一领域的节目制作、传输和播出都带来了革命性变化。数字技术的发展速度已经超乎于一般人的预料和想象。 像电影一样,视频是由一系列的单独图像(称之为帧组成的,并放映到观众面前的屏幕上。每秒钟放映若干张图像,会产生动态的画面效果,因为人脑可以暂时保留单独的图像,典型的帧速率范围是24~30帧/秒,这样才会产生平滑和连续的效果。在正常情况下,一个或者多个音频轨迹与视频同步,并为影片提供声音。 帧速率也是描述视频信号的一个重要概念,对每秒钟扫描多少帧有一定的要求, 这就是帧速率。对于PAL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25帧,而对于NTSC制式电视系统,帧速率为30帧。虽然这些帧速率足以提供平滑的运动,但它们还没有高到足以使视频显示避免闪烁的程度。根据实验,人的眼睛可觉察到以低于1/50秒速度刷新图像中的闪烁。然而,要求帧速率提高到这种程度,要求显著增加系统的频带宽度,这是相当困难的。为了避免这样的情况,全部电视系统都采用了隔行扫描方法。 2 Premiere6.0中常用图像文件格式介绍 Premiere 6.0中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总共有12种,现在分别对它们进行简单介绍。 1.GIF格式 GIF格式(图形交换格式形成一种压缩的8位图像文件,这种格式的文件目前多用于网络传输,它可以指定透明的区域,以使图像与页背景很好地融为一体。GIF图像可以随着它下载的过程,从模糊到清晰逐渐演变显示在屏幕上。Animated GIF(动画GIF图像可使网页生动活泼,上网的人肯定已经有所体会。利用GIF动画程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第三章 数字视频基础知识 3.1 视频的基础知识 在人类接受的信息中,有70%来自视觉,其中视频是最直观、最具体、信息量最丰富的。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的电视、电影、VCD、DVD以及用摄像机、手机等拍摄的活动图像等都属于视频的范畴。 摄影机是指用胶片拍摄电影的机器,摄像机是用磁带、光盘、硬盘等作为界质记录活动影像的机器,广泛用于电视节目制作、家庭及其他各个方面。 摄影机使用胶片和机械装置记录活动影像,所采用的是光学和化学记录方式,摄象机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 1 视频的定义 ?视频(Video)就其本质而言,是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25或30帧/秒),所以视频又叫作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 ?一帧就是一幅静态画面,快速连续地显示帧,便能形运动的图像,每秒钟显示帧数越多,即帧频越高,所显示的动作就会越流畅。 『视觉暂留现象』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光的作用结束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这种残留的视觉称“后像”,视觉的这一现象则被称为“视觉暂留现象”。 ?具体应用是电影的拍摄和放映。 ?根据实验人们发现要想看到连续不闪烁的画面,帧与帧之间的时间间隔最少要达到是二十四分之一秒。 ?视频信号具有以下特点: ?内容随时间而变化 ?有与画面动作同步的声音(伴音) ?图像与视频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静止的图片称为图像(Image),运动的图像称为视频(Video)。 ?图像与视频两者的信源方式不同,图像的输入靠扫描仪、数字照相机等设备;视频的输入是电视接收机、摄象机、录象机、影碟机以及可以输出连续图像信号的设备。 2.视频的分类 ?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视频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 ?模拟视频(Analog Video) ?模拟视频是用于传输图像和声音的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信号。早期视频的记录、存储和传输都采用模拟方式,如在电视上所见到的视频图像是以一种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的,并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再用盒式磁带录像机将其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模拟视频的特点: ?以模拟电信号的形式来记录 ?依靠模拟调幅的手段在空间传播 ?使用磁带录象机将视频作为模拟信号存放在磁带上 ?传统视频信号以模拟方式进行存储和传送然而模拟视频不适合网络传输,在传输效率方面先天不足,而且图像随时间和频道的衰减较大,不便于分类、检索和编辑。 ?要使计算机能对视频进行处理,必须把视频源即来自于电视机、模拟摄像机、录像机、影碟机等设备的模拟视频信号转换成计算机要求的数字视频形式,这个过程称为视频的数字化过程。 ?数字视频可大大降低视频的传输和存储费用、增加交互性、带来精确稳定的图像。 ?如今,数字视频的应用已非常广泛。包括直接广播卫星(DBS)、有线电视(如图5.2)、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通信应用均需要采用数字视频。 ?一些消费产品,如VCD和DVD,数字式便携摄像机,都是以MPEG视频压缩为基础的。 数字化视频的优点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对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数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l.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示一组处理信息的常见设备图片或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l?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视频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则

视频编辑的一些基本规则 我们都知道,无论是什么影视节目,都是由一系列的镜头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接起来的。这些镜头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使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出它们融合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那是因为镜头的发展和变化要服从一定的规律,这些规律我们将在下面的内容里做详细的叙述。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海科教版)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 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 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 需求。 1.听歌曲、看图 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 节课的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2. 让学生明确单 元任务及本节课的 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 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 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 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 织学生分组开展活 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收集信息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 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 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 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 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 位相互访谈,并填 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活 动放在课堂上完成, 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 获得信息的一般过 程与方法。通过本活 动环节,学生既尝试 了通过访谈收集信 息,也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为小组同学 提供了信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 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 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 关学习单: (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 是否也同样重要? (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 时,需要随时更新?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 的信息? (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3.小结: (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 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 不一样的。 (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 理、可传递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 1、交流并整理、汇 总大家收集到的信 息。 2.交流、讨论问 题。 3. 填写相关 学习单。 1.激发学生主动 探究信息技术在日 常生活、学习中的用 途的意识。 2. 巩固调查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 应用。

视频剪辑基本原则

剪辑基本原则 镜头的组接规律 (1)镜头的组接必须符合观众的思想方式和影视表现规律 镜头的组接要符合生活的逻辑、思维的逻辑。不符合逻辑观众就看不懂。做影视节目要表达的主题与中心思想一定要明确,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确定根据观众的心理要求,即思维逻辑选用哪些镜头,怎么样将它们组合在一起。 (2)景别的变化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 一般来说,拍摄一个场面的时候,“景”的发展不宜过分剧烈,否则就不容易连接起来。相反,“景”的变化不大,同时拍摄角度变换亦不大,拍出的镜头也不容易组接。由于以上的原因我们在拍摄的时候“景”的发展变化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变换不同视觉距离的镜头,可以造成顺畅的连接,形成了各种蒙太奇句型。 ●前进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指景物由远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低沉到 高昂向上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 ●后退式句型:这种叙述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示有高昂到低沉、压抑的情绪,在影片中表现 由细节到扩展到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前进式和后退式的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 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远景,或者我们也可反过来运用。表现情绪由低沉到 高昂,再由高昂转向低沉。这类的句型一般在影视故事片中较为常用。 在镜头组接的时候,如果遇到同一机位,同景别又是同一主体的画面是不能组接的。因为这样拍摄出来的镜头景物变化小,一副副画面看起来雷同,接在一起好像同一镜头不停地重复。在另一方面这种机位、景物变化不大的两个镜头接在一起,只要画面中的景物稍有一变化,就会在人的视觉中产生跳动或者好像一个长镜头断了好多次,有“拉洋片”、“走马灯”的感觉,破坏了画面的连续性。 如果我们遇到这样的情况,除了把这些镜头从头开始重拍以外(这对于镜头量少的节目片可以解决问题),对于其他同机位、同景物的时间持续长的影视片来说,采用重拍的方法就显得浪费时间和财力了。最好的办法是采用过渡镜头。如从不同角度拍摄再组接,穿插字幕过渡,让表演者的位置,动作变化后再组接。这样组接后的画面就不会产生跳动、断续和错位的感觉。 (3)镜头组接中的拍摄方向,轴线规律 主体物在进出画面时,我们拍摄需要注意拍摄的总方向,从轴线一侧拍,否则两个画面接在一起主体物就要“撞车”。 所谓的“轴线规律”是指拍摄的画面是否有“跳轴”现象。在拍摄的时候,如果拍摄机的位置始终在主体运动轴线的同一侧,那么构成画面的运动方向、放置方向都是一致的,否则应是“跳轴”了,跳轴的画面除了特殊的需要以外是无法组接的。 (4)镜头组接要遵循“动从动”、“静接静”的规律 如果画面中同一主体或不同主体的动作是连贯的,可以动作接动作,达到顺畅,简洁过渡的目的,我们简称为“动接动”。如果两个画面中的主体运动是不连贯的,或者它们中间有停顿时,那么这两个镜头的组接,必须在前一个画面主体做完一个完整动作停下来后,接上一个从静止到开始的运动镜头,这就是“静接静”。“静接静”组接时,前一个镜头结尾停止的片刻叫“落幅”,后一镜头运动前静止的片刻叫做“起幅”,起幅与落幅时间间隔大约为一二秒钟。运动镜头和固定镜头组接,同样需要遵循这个规律。如果一个固定镜头要接一个摇镜头,则摇镜头开始要有起幅;相反一个摇镜头接一个固定镜头,那么摇镜头要有“落幅”,否则画面就会给人一种跳动的视觉感。为了特殊效果,也有静接动或动接静的镜头。 (5)镜头组接的时间长度 我们在拍摄影视节目的时候,每个镜头的停滞时间长短,首先是根据要表达的内容难易程度,观众的接受能力来决定的,其次还要考虑到画面构图等因素。如由于画面选择景物不同,包含在画

视频编辑基础

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 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

简单视频剪辑教程

通过小编提供的下载地址,从官网下载安装狸窝视频转换器,在安装的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解码器包K-Lite Codec Pack是必须要安装的,否则很可能会导致软件无法使用。 安装完成之后,双击图标即可打开狸窝视频转换器。打开之后,通过主界面左上角的“添加视频”,把需要剪辑的视频导入软件,视频格式不限制,狸窝视频转换器能兼容几乎所有的视频格式,并支持格式转换。

狸窝视频转换器支持对输出视频进行可视化编辑,可编辑的项目有:截取视频片段、剪切视频黑边、添加水印、视频合并、调节亮度、对比度、添加字幕等,接下来我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如何使用以上这几种功能,点击主界面上方的“视频编辑”按钮。 截取视频:截取视频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直接拖动截取滑动条截取;第二种则是输入准确时间值截取,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后面的方框里输入 - 小时:分:秒:毫秒。两种方法任选其一皆可!

剪切视频黑边:拖动虚线去掉黑边,通常去掉视频黑边之后,设置“全景(保持长宽)”缩放,或者“放大剪切”,这样剪切之后的视频就能满屏。

效果设定:可设置的包括输出视频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音量缩放等。通常从网络上下载的视频不用设置这些项目,自己拍摄的视频可适当根据需要设定。

添加水印:通过狸窝视频转换器,可为视频添加文字水印或者图片水印,水印的透明度、大小、位置都可以自行设定。 添加字幕与视频合并:狸窝视频转换器支持添加srt、ass、ssa字幕格式,字幕可自行从网上下载,也可下载字幕制作软件,自己制作字幕。

其次软件还可以支持转换3D效果视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深入了解一下。视频剪辑完成之后,如果需要转换格式,可以一并进行,只需要在预置方案处选择你想要转换的视频格式即可;如果不用转换格式,则保持原文件格式输出。 如上图,在转换之前别忘了设置文件的输出目录,设置完成之后,点击右下角的转换按钮,软件即开始输出编辑之后的视频,进度条达到100%,则表示文件输出完成,一切就是这么简单!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前调查和教育 1、向同学自我介绍 2、调查 (1)小学里是否学过电脑? (2)家中是否有电脑?用电脑的时间如何安排?都用电脑做些什么?(3)曾经学过哪些操作?是否上过网? (4)小学时是否参加过电脑竞赛?是否愿意参加一些电脑竞赛? 3、请同学们看目录(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了解并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合理管理信息 ?网络道德与安全的意识 第三章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中常用的编辑操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文档的版面 4、上机纪律 (1)卫.生.进入机房应该穿鞋套,绝对不可以在机房里吃零食。 (2)纪.律.进入机房应该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不可以随意有动。 (3)登.记.检查所用电脑是否完好,如有不好的应该登记说明并报告老师。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 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 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届丁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丁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帅: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帅: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帅: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乂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届丁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小媒体简称媒体。 帅: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

影视制作基础知识

一、色彩知识 (一)色彩模式 1、RGB色彩模式: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的色彩模式。所谓三原色是指不能由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 2、灰度模式属于非彩色模式。 3、LAB模式是用来从一种颜色模式向另外一种颜色模式转变的内部颜色模式。由三个通道组成:一个亮度和两个色度通道A和B组成,其中A代表从绿到红,B代表从蓝到黄。 4、HSB模式色相:区分色彩的名称。饱和度:某种颜色的浓度含量。饱和度越高,颜色的强度也就越高。亮度:颜色中光的强度表述。 (二)图形、像素和分辨率 1、计算机图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位图图形和矢量图形。位图图形也叫光栅图形,通常也称之为图像,它由大量的像素组成。位图图形是依靠分辨率的图形,每一幅都包含着一定数量的像素。矢量图形是与分辨率无关的独立的图形。它通过数学方程式得到的,由矢量所定义的直线和曲线组成。例如徽标在缩放到不同大小时都保持清晰的线条。 2、像素:像素是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它是位图图形的最小单位。像素有以下三种特性:像素与像素间有相对位置;像素具有颜色能力,可以用位来度量,像素都是正主形的;像素的大小是相对的,它依赖于组成整幅图像像素的数量多少。 3、分辨率:分辨率是指图像单位面积内像素的多少。分辨率越高,则图像越清晰。 (三)颜色深度 图像中每个像素可显示出的颜色数称作颜色深度,通常有以下几种颜色深度标准:1、24位真彩色:每个像素所能显示的颜色数为24位,也就是2的24次方,约有1680万种颜色;2、16位增强色:增强色为16位颜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16次方,有65536种颜色;3、8位色:每个像素显示的颜色数为2的8次方,有256种颜色。 (四)Alpha通道 视频编辑除了使用标准的颜色深度外,还可以使用32位颜色深度。32位颜色深度实际上是在24位颜色深度上添加了一个8位的灰度通道,为每一个像素存储透明度信息。这个8位灰度通道被称为Alpha通道。 二、视频基础 (一)非线性编辑 简单地说就是使用计算机对视频进行处理通常称为非线性编辑,指应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在计算机中对各种原始素材进行各种编辑操作,并将最终结果输出到计算机硬盘、光盘等记录设备上这一系列完整的工艺过程。 (二)非线性编辑的应用范围 1970年美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套非线性编辑系统,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以及与模拟视频信号的高度兼容,并广泛应用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传播领域。目前基于PC平台的非线性编辑软件有Adobe Premiere等。 (三)彩色电视的三种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日本等);PAL制(欧洲,中国等);SECAM制(法国等)(四)时间码 视频素材的长度和它的开始帧、结束帧是由时间码单位和地址来度量的。 小时:分钟:秒:帧的形式确定每一帧的地址。 PAL制采纳的是25帧/秒的标准。

视频剪辑》课程大纲教学设计

《视频剪辑》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情况 1、课程名称:《视频剪辑》 2、开课系:影视艺术系 3、课程类别:专业技能教育 4、授课学时:64学时(理论14学时+实践50学时) 二、学习领域设计依据 课程领域名称:《视频剪辑》 课程基本信息:本课程是影视动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总学时64课时。它是对相关 课程的融会贯通,以达到综合性地运用的目的,实现影视制作的剪辑处理,影视合成等基 本技巧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影视非线编辑、视频的剪接、婚礼MV等制作的原 理、技巧、程序与具体运作应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是基于数字平台融合视听语言、画 面编辑及影视多媒体设计的课程。 三、学习领域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视频剪辑》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培养学生了解整个视频剪辑制作流程,并掌握视频剪 辑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力,掌握对产品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 学生对数字媒体语言的艺术分析力。掌握Vegas、After Effects的视频调整、特效、动画、 输入输出等几大功能,运用软件熟练地进行视频剪辑制作。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 想象力,使学生能把握影片的节奏,安排镜头的顺序,使学生能胜任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节 目、栏目包装设计、片头制作制作的工作。本课程需要多媒体教室、机房等硬件环境,必 须准备与课程要求相关的辅助图书资料,经典短片案例,经典影视广告,实验课题,学生 单独作业、集体作业。要求学生对Vegas、After Effects有初步理解,能将多种软件综合 运用。 2、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视频剪辑》课程的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工作流程及视频剪辑的操作能力。 (2)创新审美能力——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数字特效的内部构成、外部结构语言的 掌握并提高审美能力。 (3)组织协作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软件、硬件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对内容 及形式的策划整合能力。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

第1课轻松变脸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视频剪辑入门

视频剪辑入门 视频剪辑入门随着游戏越来越电影化同时个人电脑的多媒体处理性能不断增 强随手做一个MTV已经是十分方便的事情了。相信很多人都曾想过用自己喜欢的音乐配上自己喜爱的游戏动画做一个或唯美动人或激情澎湃的MTV可能那些绚丽的色彩和跳跃的音符已在你心中存留了许多时间但苦于对视频基础的缺乏所以遇到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教程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加入到视频DIY的行列中来用我的经验让大家尽量少走弯路。要知道视频这东西还是很毫神的。一、帧、分辨率和制式什么都得老老实实从基础开始耐心一点你不会吃亏的。帧Frame。视频动画的最小单位是“帧”读音同“正”也就是一幅静止的画面但一连串静止的画面连在一起快速变化便会产生动态的效果。帧速率Frame Rate即一秒钟里出现的画面的数量。帧速率根据视频制式的不同而不同。单位是“帧每秒”fps 分辨率Frame Size不用多解释也就是横纵象素的数量。不同的制式也会带来不同的分辨率。制式。中国和英国、欧洲等国使用的是PAL制、而日本、美国等国使用的是NTSC制法国用的是SECAM制。所以用日/美版的主机在老式电视机上玩的话常常会出现黑白、画面闪烁等不正常现象就是因为制式不同的原因。如果你用电视卡来录游戏动画也要让电视卡的制式和主机的制式相符合。而不同的制式也会带来不同的视频规格。 PAL - 720x576、25fps、1.067 NTSC - 720x480、29.97fps、0.9 这里提到的都是以Microsoft DV格式为标准的一般DVD的分辨率和制式的关系也是这样的后面的1.067和0.9是指的象素宽高比Pixel Aspect也就是每个象素的长宽比例。在电脑显示器上的象素宽高比为1.0。一般如果分辨率是4:3的如640x480象素宽高比就设1.0好了。如果是1.0象素宽高比PAL是768x576、NTSC是640x480 二、编码解码器Codec - Compressor Decompressor 所有的编码方式都是对视频进行压缩的因为不压缩的视频体积实在太过庞大720x576、25fps的不压缩视频每

教案 视频信息的加工 爱剪辑

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表 学科: 设计者: 职称: 所在学校: 学号: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设计时间:

课堂教学设计表 课题 5.2.2 视频信息的加工 (章节名称) 学科信息技术授课年级高中一年级学期下预计课时数 2 本案为其中第 1 课时课型新授课 参考资料 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高中,教育科学出版社 课标与学习需求分析 课程内容标准表述: 1、了解常见的多种媒体信息如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的类型、格式及其存储、呈 现和传递的基本特征与基本方法。 2、能选择适当的工具,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信息进行采集;能解释多 媒体信息采集的基本工作思想。 3、能根据信息呈现需求,选择适当的工具和方法,分别对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 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适当的处理。 学习者现状: 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被多媒体技术包围了,对多媒体有自己的体会,也在生活中接触了各种各样的视频信息,但是还不能够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他们经过小学和初中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强,学习兴趣比较高的同学的自主性比较强,但是大部分学生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进行学习,没有感受到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 总的教学目标:

以爱剪辑软件为例,对进行视频剪辑、合成、添加字幕、背景音乐、特效等常规操作,并且在经过两个课时的学习,能够使用爱剪辑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 教学方法选择 提问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巩固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材料选择 教学环境:机房 教学媒体:教师机和学生用机(均装有爱剪辑1.0版本)。 教学材料::自制PPT课件、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爱剪辑,对其界面和操作流程有一个认识。 2、能够正常启动该软件、导入视频、截取片段、合成视频、导出视频。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2、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练习,掌握使用爱剪辑剪辑视频的基本流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对视频剪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 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 的影响 2

有的特征。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准备】 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 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 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 1.听歌 曲、看图 片,并回答 问题。 2.了解 本单元、 本节课的任 1.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 2. 让学生明 确单元任务 及本节课的 任务。 备 注 确定调查对象 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 择对方所熟悉的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 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 组,确定 各自的调查 对象。 激发学生 的兴趣,组织 学生分组开 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