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氨基氮含量测定法

氨基氮含量测定法

氨基氮含量测定法
氨基氮含量测定法

标准管理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氨基氮含量检查法

第一次复审日期:2007年月日

1.目的:对抗生素的中间体进行氨基氮的测定来进行生产的控制。

2.范围:车间化验室

3.责任:车间QC化验室化验员与技术人员

4.化验原理:含有NH4+的化合物[(NH4)2 SO4]与甲醛作用,以等量关系产

生H2SO4,以标准碱液滴定能换算出(NH4)2 SO4含量。

5.程序:

5.1 样品测试:吸取发酵过滤液2ml于100ml三角烧瓶中,加入10ml蒸馏水,

然后加入甲基红指示剂三滴,0.15mol/L硫酸试剂一滴,以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红色消失,而呈棕黄色,再加入18%中性甲醛试剂2ml 及酚酞指示剂4-5滴,后用0.02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至呈红色终点。

5.2 氨基氮的计算:

mol/L×V×0.014

氨基氮mg/100ml=————————×100%

2

公式中:V:指滴定所用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体积(毫升)

mol/L:指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

6.注意事项:

6.1 滴定所用的甲醛每天使用前调节至中性。

6.2 终点观察最好用白色背景。

6.3 发酵后期如果滤液颜色太深,可适量多加一些水使终点清晰。

7.试剂配制。

7.1 18%甲醛试剂:用500ml浓甲醛加蒸馏水稀释至1000ml即可,若有黄

标准操作规程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氨基氮含量检查法

色沉淀,应过滤后使用,使用前用酚酞指示剂滴定至中性(本品应易发生聚合作用而结块沉淀,故不应存放于冷冻环境)。

7.2 0.02mol/L氢氧化钠,由质检科配制。

7.3 甲基红指示剂:取甲基红0.1克加100ml酒精混合均匀即可(变色范围为

PH4.2-6.2,由红色至黄色)。

7.4 酚酞指示剂:取酚酞1g加100酒精,混合溶解即可(变色范围PH8.3-10.0,

由无色至红色)。

7.5 0.15mol/L硫酸溶液:取4.2ml,C.P浓硫酸缓缓注入加蒸馏水的试剂

瓶中,定量至500ml,即可。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复混肥料中总氮含量的测定--蒸馏后滴定法 一.目的 确保使用蒸馏滴定法测定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方法的正确性与流程的规范化,及测定结果的准确性,从而保证肥料中氮、磷、钾的含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本标准不适用于含有机物(除尿素、氰氨基化合物外)大于7%的复混肥料。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内采用蒸馏滴定法对肥料中氮、磷、钾含量的测定 三.参考文件依据 GB/T8572 / HG/T2843 四.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用定氮合金将硝酸根还原,直接蒸馏出氨或在酸性介质中还原硝酸盐成铵盐,在混合催化剂存在下,用浓硫酸消化,将有机态氮或酞胺态氮和氰氨态氮转化为铵盐,从碱性溶液中蒸馏氨。将氨吸收在过量硫酸溶液中,在甲基红一亚甲基蓝混合指示剂存在下,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 五.仪器 ①一般实验室仪器 ②消化仪器:1 000 ML圆底蒸馏烧瓶(与蒸馏仪器配套)和梨形玻璃漏斗; ③蒸馏仪器:按GB/T 2441. 1配备; ④防暴沸颗粒或防暴沸装置:后者由一根长约100 mm,直径约5mm玻璃棒连 接在一根长约25 mm聚乙烯管上; ⑤消化加热装置:置于通风橱内的1 500 W电炉,或能在7 min-8 min内使250 mL水从常温至剧烈沸腾的其他形式热源; ⑥蒸馏加热装置:1 000 W^-1 500 W电炉,置于升降台架上,可自由调节高度。 也可使用调温电炉或能够调节供热强度的其他形式热源。 六.试剂 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未注明配制方法和规格时,均应符合HG汀2843的要求。 ⑴硫酸; ⑵盐酸; ⑶铬粉:细度小于250 μm; ⑷定氮合金(Cu: 50%,A1:45%,Zn:5%):细度小于850μm; ⑸硫酸钾; ⑹五水硫酸铜; ⑺混合催化剂制备:将1 000 g硫酸钾和50 g五水硫酸铜充分混合,并仔细研磨, ⑻氢氧化钠溶液:400 g/L; ⑼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 =0. 5 mol/L; ⑽硫酸溶液:c(1/2H2S04)=0.5 mol/L或C (1/2 H2S04)=1 mol/L;

木质素含量测定实验总结

一、结构性质 木质素是由4种醇单体 (对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松柏醇、芥子醇)形成的一种复杂酚类聚合物,它是包围于管胞、导管及木纤维等纤维束细胞及厚壁细胞外并使这些细胞具有特定显色反应(加间苯三酚溶液一滴, 待片刻, 再加盐酸一滴, 即显红色)的物质。根据木质素的性质, 测定木质素的方法有直接浓酸水解分离测定法、光度法、红外光谱法、氧化还原反应滴定法等, 对花生壳的木质素采用氧化还原滴定法进行含量测定。 二、反应原理 木质素在醋酸的作用下,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的混合液,在硫酸介质中用重铬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反应方程式如下: C 6H 10O 5+4K 2Cr 2O 7+16H 2SO 4= 4Cr 2(SO 4)3+4K 2SO 4+6CO 2 +21H 2O Cr 2O 72- + 14H + + 6I - 2 + 2Cr 3+ + 7H 2O Cr 3+为亮绿色 2S 2O 32- + I 2 4O 62- + 2I - 遇浓硫酸有红色针状晶体铬酸酐析出,对其加热则分解 放出氧气,生成硫酸铬,使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成绿色。稍溶于冷水,水溶液呈酸性,属强氧化剂 过量的重铬酸钾用硫代硫酸钠回滴,淀粉KI 溶液为指示剂。其中加氯化钡溶液的作用是让溶出的木质素和硫酸钡(硫酸与氯化钡反应)一起沉淀。 三、试剂准备 1. 1%醋酸(质量分数):15mL ;1mL36%的乙酸,加水定容到36mL 2. V 乙醇:V 乙醚=1:1 : 20 mL ; 3. 72%硫酸:3 mL ;72%硫酸密度:1.634g/cm 3,98%硫酸密度:1.84 g/cm 3. 量取652mL98%硫酸加水定容到1000 mL ,即为72%硫酸。 4. 10%氯化钡(质量分数):0.5 mL ;取1g 定容到10 mL. 5. 10%硫酸(质量分数):10 mL ;10%硫酸密度:1.07 g/cm 3,量取593.4 mL98% 硫酸加水定容到1000 mL ,即为10%硫酸. 6. 0.025mol/L 重铬酸钾:10 mL ;先经过120℃烘干2小时,称取1.225g 加水定容到1000 mL ,避光,棕色瓶保存。 7. 20%KI(质量分数):5 mL ;20g 加水到100 mL 8. 1%淀粉(质量分数):1 mL ;1g 加水定容到100 mL

实验九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

实验九甲醛滴定法测定 氨基酸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实验九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一、目的 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原理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H 3N+—R—COO—?H 2 N—R—COO—+H+ -NH+ 3是弱酸,,完全解离时pH为11~12或更高,若用碱滴定-NH+ 3 所释 放的H+来测量氨基酸,一般指示剂变色域小于10,很难准确指示终点。 常温下,甲醛能迅速与氨基酸的氨基结合,生成羟甲基化合物,使上 述平衡右移,促使-NH+ 3 释放H+,使溶液的酸度增加,滴定终点移至酚酞的变色域内(pH9.0左右)。因此,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R-CH(COO—)-NH+ 3?R-CH(COO—)-NH2+H+? ?→ ?NaOH中和 R-CH(COO—)-NH 2 ? ?→ ?HCHO R-CH(COO—)-NHCH2OH? ?→ ?HCHO R-CH(COO—)- N(CH 2 OH) 2 如样品为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滴定的结果可算出氨基氮的含量(脯氨酸与甲醛作用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使滴定mL数偏低。酪氨酸的滴定mL数偏高)。如样品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滴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但此法简便快速,常用来测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随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也增加,滴定值不再增加时,表示水解作用已完全。 三、器材药

25 mL 锥形瓶;3 mL 微量滴定管;吸管; 0.1 mol /L 标准甘氨酸溶液300 mL 准确称取750 mg 甘氨酸,溶解后定容至100 mL ; 0.1 m01/L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500 mL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应在使用前标定,并在密闭瓶中保存。不可使用隔日贮在微量滴定管中的剩余氢氧化钠。) 酚酞指示剂20 mL 0.5%酚酞的50%乙醇溶液 中性甲醛溶液400mL 在50 mL 36~37%分析纯甲醛溶液中加入1 mL 0.1%酚酞乙醇水溶液,用0.1 mol /L 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微红,贮于密闭的玻璃瓶中。此试剂在临用前配制。如已放置一段时间,则使用前需重新中和。 四、操作 1.取3个25 mL 的锥形瓶,编号。向第1、2号瓶内各加入2mL0.1 mo1/L 的标准甘氨酸溶液和5 mL 水,混匀。向3号瓶内加入7mL 水。然后向3个瓶中各加入5滴酚酞指示剂,混匀后各加2 mL 甲醛溶液,再混匀,分别用0.1 mo1/L 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显微红色。 重复以上实验2次,记录每次每瓶消耗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mL 数。取平均值,计算甘氨酸氨基氮的回收率。 甘氨酸氨基氮回收率%=加入理论量 实际测得量×100 公式中实际测得量为滴定第1和2号瓶耗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mL 数的平均值与3号瓶耗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mL 数之差乘以标准氢氧化

实验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实验12 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的测定 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可以反映土壤氮素供应情况,常作为施肥指标。另外,蔬菜类作物特别是叶菜和根菜中常含有大量硝酸盐,在烹调和腌制过程中可转化为亚硝酸盐而危害健康。因此,硝酸盐含量又成为蔬菜及其加工品的重要品质指标。测定植物体内的硝态氮含量,不仅能够反映出植物的氮素营养状况,而且对鉴定蔬菜及其加工品质也有重要的意义。 传统的硝酸盐测定方法是采用适当的还原剂先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再用对氨基苯磺酸与α-萘胺法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此法由于影响还原的条件不易掌握,难以得出稳定的结果,而水杨酸法则十分稳定可靠,是测定硝酸盐含量的理想选择。 【原理】 在浓酸条件下,NO 3―与水杨酸反应,生成硝基水杨酸。其反应式如下: 生成 的硝基水 杨酸在碱性条件下(pH>12)呈黄色,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为410nm ,在一定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含量成正比,可直接比色测定。 【仪器与用具】 分光光度计;天平(感量);20ml 刻度试管;刻度吸量管、、5ml 、10ml 各1支;50ml 容量瓶;小漏斗(φ5cm )3个;玻棒;洗耳球;电炉;铝锅;玻璃泡;7cm 定量滤纸若干。 【试剂】 500mg/L 硝态氮标准溶液:精确称取烘至恒重的KNO 3 0.7221g 溶于蒸馏水中, 定容至200ml 。 5%水杨酸─硫酸溶液:称取5g 水杨酸溶于100ml 比重为的浓硫酸中,搅拌溶解后,贮于棕色瓶中,置冰箱保存一周有效。 8%氢氧化钠溶液:80g 氢氧化钠溶于1L 蒸馏水中即可。 【方法】 1.标准曲线的制作 (1)吸取500mg/L 硝态氮标准溶液1ml 、2ml 、3ml 、4ml 、6ml 、8ml 、10ml 、12ml 分别放入50ml 容量瓶中,用无离子水定容至刻度,使之成10、20、30、40、60、80、100、120mg/L 的系列标准溶液。 (2)吸取上述系列标准溶液,分别放入刻度试管中,以蒸馏水代替标准溶液作空白。再分别加入 5%水杨酸—硫酸溶液,摇匀,在室温下放置20min 后,再加入8% NaOH 溶液,摇匀冷却至室温。显色液总体积为10ml 。 OH COOH +3H SO 24OH COOH NO 2+OH

土壤速效氮磷钾、有机质测定方法

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碱解扩散法) 土壤水解性氮,包括矿质态氮和有机态氮中比较易于分解的部分。其测定结果与作物氮素吸收有较好的相关性。测定土壤中水解性氮的变化动态,能及时了解土壤肥力,指导施肥。 测定原理 在密封的扩散皿中,用1.8mol/L氢氧化钠(NaOH)溶液水解土壤样品,在恒温条件下使有效氮碱解转化为氨气状态,并不断地扩散逸出,由硼酸(H3BO3)吸收,再用标准盐酸滴定,计算出土壤水解性氮的含量。旱地土壤硝态氮含量较高,需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成铵态氮。由于硫酸亚铁本身会中和部分氢氧化钠,故需提高碱的浓度(1.8mol/L,使碱保持1.2mol/L的浓度)。水稻土壤中硝态氮含量极微,可以省去加硫酸亚铁,直接用1.2mol/L氢氧化钠水解。 操作步骤 1.称取通过18号筛(孔径1mm)风干样品2g(精确到0.001g)和1g硫酸亚铁粉剂,均匀铺在扩散皿外室内,水平地轻轻旋转扩散皿,使样品铺平。(水稻土样品则不必加硫酸亚铁。) 2.用吸管吸取2%硼酸溶液2ml,加入扩散皿内室,并滴加1滴定氮混合指示剂,然后在皿的外室边缘涂上特制胶水,盖上毛玻璃,并旋转数次,以便毛玻璃与皿边完全粘合,再慢慢转开毛玻璃的一边,使扩散皿露出一条狭缝,迅速用移液管加入10ml1.8mol/L氢氧化钠于皿的外室(水稻土样品则加入10ml1.2mol/L氢氧化钠),立即用毛玻璃盖严。 3.水平轻轻旋转扩散皿,使碱溶液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用橡皮筋固定,贴上标签,随后放入40℃恒温箱中。24小时后取出,再以0.01mol/LHCl标准溶液用微量滴定管滴定内室所吸收的氮量,溶液由蓝色滴至微红色为终点,记下盐酸用量毫升数V。同时要做空白试验,滴定所用盐酸量为V0。 结果计算 水解性氮(mg/100g土)= N×(V-V0)×14/样品重×100 式中: N—标准盐酸的摩尔浓度; V—滴定样品时所用去的盐酸的毫升数; V0—空白试验所消耗的标准盐酸的毫升数;

甲醛滴定法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 一.目的 初步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氮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原理 氨基酸是两性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有如下平衡: -NH3是弱酸,完全解离时PH为11-12或更高,若用碱滴定-NH3所释放的H+来测定氨基酸,一般指示剂变色域小于10,很难准确指示滴定终点。 常温下,甲醛能迅速与氨基酸的氨基结合,生成羟甲基化合物,使上述平衡右移,促使-NH3释放H+,使溶液的酸度增加,滴定中和终点移至酚酞的变色域内(PH9.0左右)。因此可用酚酞作指示剂,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如样品为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滴定的结果可算出氨基氮的含量。如样品为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质水解液,则滴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但此法简便快速,常用来测定蛋白质的水解程度,随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也增加,滴定值不再增加时,表明水解作用已完全。 三.仪器、试剂、材料 1.仪器 25ml锥形瓶;3ml微量滴定管;吸管;研钵。 2.试剂 (1)300ml 0.05mol/L标准甘氨酸溶液 准确称取375mg 甘氨酸,溶解后定容至100ml。 (2)500ml 0.02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 (3)20ml酚酞指示剂 0.5 %酚酞的50 %乙醇溶液 (4)400 ml中性甲醛溶液 在50ml 36-37 %分析纯甲醛溶液中加入1ml 0.5%酚酞乙醇水溶液,用 0.0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到微红,贮于密闭的玻璃瓶中。

四.操作方法 1.取3个25 ml的锥形瓶,编号。向1、2号瓶内各加入0.05mol/L标准甘氨酸溶液 2ml和水5ml,混匀。向3号瓶内加入7 ml水。然后向三个瓶中各加入5滴酚酞指 示剂,混匀后各加2 ml甲醛溶液再混匀,分别用0.02mol/L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 至溶液显微红色。 重复以上实验两次,记录每次每瓶消耗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毫升数。取平均值,计算甘氨酸氨基氮的回收率。 2.取未知浓度的甘氨酸溶液2ml,依上述方法进行测定,平行做几份,取平均值。计 算每毫升甘氨酸溶液中含有氨基氮的毫克数。 五.结果处理 1.回收率计算: 甘氨酸氨基氮回收率%=实际测得量 ×100 加入理论量 公式中实际测得量为滴定1和2号瓶耗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的平均值与第3号瓶耗用的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毫升数之差乘以标准氢氧化钠的摩尔浓度,再乘以14.008。 2.氨基氮计算: 氨基氮(毫克/毫升)= (V未-V对)×N NaOH×14.008 2 公式中V未为滴定待测液耗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毫升数。V对为滴定对照液(3号瓶)耗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平均毫升数。N NaOH为标准氢氧化钠溶液的摩尔浓度。 六.注意事项 1.标准氢氧化钠溶液应在使用前标定,并在密闭瓶中保存。不可使用隔日贮在微量滴 定管中的剩余氢氧化钠。 2.中性甲醛溶液在临用前配制,若已放置一段时间,则使用前需要重新中和。 3.本实验为定量实验,甘氨酸和氢氧化钠的浓度要严格标定,加量要准确,全部操作 要按分析化学要求进行。 4.脯氨酸与甲醛作用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使滴定毫升数偏低。而酪氨酸的滴定毫升 数结果偏高。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FSPTWPJY003 酱油 氨基酸态氮的测定 中和滴定法 F_SP _TWP_JY _003 酱油—氨基酸态氮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1 范围 本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以g/100mL 报告其结果,测定值保留两位小数。 2 原理 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定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 3 试剂 3.1 甲醛溶液,体积百分数为37~40。 3.2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0.1mol/L 3.2.1 配制 将氢氧化钠配成饱和溶液,注入塑料瓶(或桶)中,封闭放置至溶液清亮,使用前虹吸上层清液。量取5mL 氢氧化钠饱和溶液,注入1000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混匀。 3.2.2 标定 称取0.6g 于105~110℃烘至恒量的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精确至0.0001g 。溶于50mL 不含二氧化碳的水中,加入2滴酚酞指示剂溶液,以新制备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呈微红色为其终点。同时做空白试验。 3.2.3 计算 按下式计算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 C =2042 .0)(1×?V V m 式中:C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 m —基准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g ; V —滴定时所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V 1 —空白试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mL ; 0.2042—与1.00m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c (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 邻苯二甲酸氢钾的质量。 3.3 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c (NaOH)=0.05mol/L 将配制的0.1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准确稀释一倍。 4 仪器 4.1 分析天平,感量0.1mg 。 4.2 酸度计,附磁力搅拌器; 4.3 碱式滴定管,25mL 。 5 操作步骤 5.1 仪器校准 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校正pH 计,并注意校正温度使其与测定时保持一致。 将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事先用pH 9.22标准缓冲溶液校准。 5.2 样品的测定 吸取酱油样品5.0mL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0.0mL ,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插入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氢氧化钠标准滴定溶液

含氮量测定

土壤中氮素的总贮量及其存在状态,与作物的产量在某种条件下有一定的正相关。土壤中氮素来源于四方面:动、植物残体的积累;有机、无机肥料的施用;土壤微生物及大气降水带入的氮。从形态上可以分成有机态和无机态两类,其中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无机态氮约占全氮量的5%,绝大部分以有机态存在的氮素,需要在微生物的活动下逐渐分解矿化后,才能被植物利用。 我国植物大部分缺氮,因此施氮肥在大部分土壤上都有显著肥效,分析全氮含量可以判断土壤肥力,为推荐施肥量作参考。 土壤、植株和其它有机体中全氮的测定通常都采用开氏消煮法,用硫酸钾-硫酸铜-硒粉作加速剂。此法虽然消煮时间长,但控制好加速剂的用量,不易导致氮素损失,消化程度容易掌握,测定结果稳定,准确度较高,适用于常规分析。 1.2.3.1.开氏定氮法原理 土壤中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在加速剂的参与下,经浓硫酸消煮分解,有机氮转化为铵态氮,碱化后把氨蒸馏出来,用硼酸吸收,标准酸滴定,求出全氮含量。硫酸钾起提高硫酸溶液沸点的作用,硫酸铜起催化剂作用,加速有机氮的转化,硒粉是一种高效催化剂,用量不宜过多,否则会引起氮素损失。 该法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1.2.3.2.主要仪器和试剂 1.2.3.2.1.开氏瓶(50ml);半微量滴定管(10ml) 弯颈小漏斗;半微量定氮蒸馏器或普通定氮蒸馏仪;100ml三角瓶。 1.2.3.2.2.浓硫酸(相对密度1.84,三级)。 1.2.3.2.3.40%NaOH 称取工业用固体氢氧化钠(NaOH)420g,放入1000ml硬质烧杯中,加入约400ml蒸馏水,不断搅动(防止烧杯底部固结),溶解后转入塑料试剂瓶,加塞,防止吸收空气中CO2。放置几天,待Na2CO3沉降后,将清液虹吸入盛有约200ml无C02的水的塑料试剂瓶中,加水至1000ml。若用三级试制配置,则不用虹吸步骤,其它同上。 1.2.3.2.4.2%硼酸溶液称取20g硼酸(H3BO3,三级)用热蒸馏水(约60℃)溶解,冷却后稀释至1000ml,每L硼酸溶液中加入甲基红-澳甲酚绿混合指示剂20ml,并用稀酸或稀碱调节至紫红色(pH4.5)。 1.2.3.2.5.甲基红-溴甲酚绿混合指示剂0.099g溴甲酚绿和0.666g甲基红与玛瑙研钵中少量95%乙醇,研磨至指示剂完全溶解为止,最后加95%乙醇至100ml。 1.2.3.2.6.0.02或0.01NH2S04标准溶液先配制0.1NH2SO4溶液,标定后稀释5或10倍。 1.2.3.2.7.0.1NH2S04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每L水中注入3ml浓硫酸(三级),冷却,充分混匀。将碳酸钠(Na2CO3,二级或一级)装在扁形称量瓶中,在160℃烘2h以上,用称量瓶称取0.16一0.24g样品(精础到0.0001g) 3份,分别放入250ml三角瓶,溶于30毫g水中,加1-2滴溴甲酚绿-甲基红棍合指示剂,用配好的0.1N酸溶液滴定至溶液由绿色变为紫红色,煮沸2-3min逐尽C02,冷却后继续滴定至溶液突变为葡萄酒红为终点。 同时做空白试验。控下式计算,取3次平均值。 NH=W*2000/Na2CO3*(v-v0)=w/0.05300*(v-v0) 式中W--称取Na2CO3重量,g; V--标定所用酸溶液体积,ml; V0 --空白试验所用酸溶液体积,ml。 1.2.3.2.8.混合催化剂称取硫酸钾(K2SO4~三级)100g,硫酸铜(CuSO4.H2O,三级)10 g和硒粉lg,均匀混合后研磨,使通过80目筛,贮于瓶中。 1.2.3.3.操作步骤

实验 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一:游离氨基酸测定 实验学时:3学时 实验类型:验证 实验要求:必修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醛法测定游离氨基酸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使用甲醛滴定法测定游离氨基酸 三、实验原理 氨基酸中的NH2基的pK值常在9.0以上,不能和NaOH标准溶液直接滴定,需使这些含氮化合物(包括有机含氮化合物)都转化为氨态氮,然后进行测定。但可以用甲醛法测量。在pH中性和常温条件下,甲醛迅速与氨基酸中的 -氨基相互作用,使滴定终点移至pH值9.0左右,可以用酚酞批示剂,以NaOH标准溶液来滴定NH3+基上的H+,每释放一个氢离子,就相当于有一个氨基氮 R-NH3+→H++R-NH2 R-NH2+2HCHO→R-N(CH2H)2 4 NH4+ + 6 HCHO == (CH2)6N4H+ + 3 H+ + 6 H2O 滴定的结果表示游离a—氨基的含量,其精确度可达理论量的90%。如果样品中只某一种已知的氨基酸,从甲醛法结果可求得该氨基酸的含量。如果样品中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测定结果不能作为氨基酸的定量依据。一般常用此法测定蛋白质水解程度,随着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加,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即保持恒定。甲醛滴定法采用的甲醛浓度为2.0-3.0mol/L,即滴定后最终浓度为6 %-9 %。 四、实验组织运行要求 集中授课形式 五、实验条件 1.试剂 (1)40%中性甲醛溶液: 在50mL 36 % ~ 37 %甲醛中加入5滴5g/L酚酞乙醇溶液,然后 用0.2mol/L NaOH溶液滴定到微红(使用前需重新中和) (2)酚酞指示剂: 5g/L酚酞的50%乙醇溶液 (3)0.01mol/L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4)10%(体积分数)乙酸溶液 2.玻璃仪器 ⑴50ml容量瓶 ⑵20ml移液管 ⑶碱式滴定管 ⑷50ml量杯 ⑸250ml三角瓶 六、实验步骤 (1)样品处理称取试样0.2g(准确至1mg),置入研钵中,加5ml 10%乙酸溶液研磨至均匀,用水转移到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摇匀、过滤(弃去最初部份溶液)。 (2)样品滴定在三角瓶中加入2mL样品滤液,加水4mL,3滴酚酞指示剂,摇匀后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到微红色。然后加入2mL中性甲醛溶液,摇匀,放置片刻,再用0.01mol/L NaOH标准溶液滴定回到微红色中点,记下甲醛加入后样品消耗NaOH标准溶液的体积。同样,取6mL水按以上操作做空白实验。 七、计算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

凯式定氮及氨基态氮测定 氨基, 测定 蛋白质的测定 一、概述 (一)蛋白质的组成 蛋白质是复杂的含氮有机化合物,它由20多种氨基酸通过酰胺键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并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它主要含的元素是C 、H、O、N、S、P另外还有一些微量元素Fe、Zn、I、Cu、Mn。而含N是蛋白质区别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重要标志。 (二)氨基酸的组成 pro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高分子化合物,目前各种氨基酸已达175种以上,但是构成pro的氨 基酸主要是其中的20种。 (三)食品中pro的含量及测定意义 蛋白质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测定食品中的蛋白质含量,对合理调配膳食,保证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掌握食品的营养价值,合理开发利用食品资源,控制食品加工中食品的品 质、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 pro是组成人体的重要成分之一,人体的一切细胞都由pro组成 2.pro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3.pro 是食品的重要组织成分之一,也是重要的营养物质 4.pro 是评价食品质量高低的指标,还关系到人体健康。 为什么说pro关系到人体健康? 如果膳食中pro长期不足,将出现负氮平衡,也就是说每天体内的排出氮大于抗体摄入氮, 这样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导致腹泻等。 对于一个体重65公斤的人来说,若每天从体内排出氮3.5g(其中尿液排出2.4g,粪便0.8g,皮肤0.3g),一般以pro含氮100/16计算的话,3.5g相当于pro含量22g(6.25*3.5),也就是说每日至少通过膳食供给22g pro,也能达到氮平衡,即摄入体内的氮数量与排出氮的数量相等。所以我们说pro对人体健康影响很大。 (四)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换算系数。 1、方法 目前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利用pro的共性,即含氮量,肽链和折射率测定pro含量,另一类是利用蛋白质中特定氨基酸残基、酸、碱性基团和芳香基团测定pro含量。 最常用的方法是凯氏定氮法。此外,双缩脲分光光度比色法、染料结合分光光度比色法、酚试剂法等也常用于蛋白质含量测定。近年来,国外采用红外检测仪,利用一定的波长范围内的近红外线具有被食品中蛋白质组分吸收和反射的特性,而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快速定 量法。

COD、总氮、氨氮、硝氮测定方法

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一、方法的适用范围: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大于50mg/L的Cod 值,未经稀释的水样的测定上限是700mg/L。用0.025mol/L的重铬酸钾溶液可测定5-50mg/L的Cod值。 二、仪器: 1、加热管、配套冷凝管 2、COD恒温加热器JK205-A 3、250ML锥形瓶、20mL移液管 4、50Ml酸式滴定管 三、试剂: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0.25Mol/L):称取预先在120°烘干2H的基准或优级 纯重铬酸钾12.258g溶于水中,移入1000ml容量瓶,稀释至标线,摇匀。 2、试亚铁灵指示液:称取1.458g邻菲罗啉(C12H8N2·H2O),0.695g硫酸亚 铁(FeSO4·7H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贮于棕色瓶中。 3、硫酸亚铁铵[(NH4)2Fe(SO4)2·6H2O]标准溶液(约0.1mol/L):称取39.5g硫 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浓硫酸,冷却后移入1000ml 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标线,摇匀。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注:标定方法:于空白试验滴定结束后的溶液中,准确加入10.00ml、0.25mol/l 。重铬酸钾溶液,混匀,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液标定,记录消耗的标准液的体积V 标4、硫酸-硫酸银溶液:于2500ml浓硫酸中加入25g硫酸银。放置1-2d,使其 溶解。(如无2500ml容器,可在500ml浓硫酸中加入5g硫酸银)。 5、硫酸汞:粉末 四、实验步骤: 1、取约0.4g硫酸汞于加热管中,用移液管取20.00ml水样于加热管中,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加沸石几粒,晃动均匀,并用纯净水作空白样。 2、于加热管中加入30ml的硫酸-硫酸银溶液,盖上冷凝管,放于恒温加热器上,179度加热2h(待温度上升为179°后开始计时2h)。 3、待冷却后加入90ml纯净水(可先用少许纯净水由冷凝管上部缓缓加入,冲洗管壁后移入锥形瓶中,并用剩余纯净水冲洗加热管),移入锥形瓶内,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滴定,至溶液由黄绿色变为酒红色,记录消耗的体积,V空白、V1、V2、、、、 4、用滴定后的空白样加入10mL的重铬酸钾,滴定至变色,记录数据V标,用来标定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注:1、水样的COD大体值在70-600,用0.25mol/L的重铬酸钾,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CDO值为200-300时,消化反应进行最完全,一般是根据水样的大体COD值稀释到COD约为200-300左右,取稀释后的水样来测。 2、COD值低于50mg/L,用0.025mol/L重铬酸钾,0.001mol/L的硫酸亚铁铵滴定。 3、关于加热是指加热到179度后恒温加热2h。 5、计算: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 C标=0.25(或0.025)×10/V标 COD=(V空白-V水样)×C标×8×1000/V水样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教学提纲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 酸含量

实验4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目的 初步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原理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为兼性离子,因而不能直接用碱滴定氨基酸的羧基。甲 醛可与氨基酸上的一N+H3结合,形成一NH —CH20H、一N(CH2—0H)2等羟甲基衍生物,使N + H3上的H+游离出来,这样就可以用碱滴定N+H3放出H+,测出氨基氮,从而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若样品中只含有单一的已知氨基酸,则可由此法滴定的结果算出氨基酸的 含量。若样品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蛋白质水解液),测不能由此法算出氨基酸的含量。 脯氨酸与甲醛作用后,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导致滴定后结果偏低;酪氨酸含酚基结构,导致滴定结果偏高。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试剂 1、0.5%酚酞酒精溶液 称0.5g酚酞溶于100ml60%酒精中。 2、0.05%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取0.05溴麝行草酚蓝溶于100ml 20%乙醇溶液中。 3、1%甘氨酸溶液

取1g甘氨酸溶于100ml蒸馏水。 4、标准0.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 5、中性甲本醛溶液 取甲醛溶液50ml,加0.5%酚酞指示剂约3ml,滴加0.1mol/LnaOH溶液,使溶液呈微粉红色,临用前中和。 (二)实验器具 1、锥形瓶 2、碱式滴定管 1、移液管洗耳球4、天平 5、容量瓶6试剂瓶 7、量筒8玻棒与烧杯 四、操作步骤 2、混匀后用标准0.100mol/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紫色(pH8.7~9.0) 3、结果计算 每毫升氨基酸溶液中含氨基氮的毫克数为 V V2) 1.4008 m g —〒 式中:V1为滴定样品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ml);

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的测定

前言 中国的酱油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誊。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会酿造酱油了。最早的酱油是用牛、羊、鹿和鱼虾肉等动物性蛋白质酿制的,后来才逐渐改用豆类和谷物的植物性蛋白质酿制酱油用豆、麦、麸皮酿造的液体调味品。色泽红褐色,有独特酱香,滋味鲜美,有助于促进食欲。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酿造酱油又可分为生抽和老抽:生抽——以优质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色泽淡雅,酯香、酱香浓郁,味道鲜美。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过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用于红烧肉、烧卤食品及烹调深色菜肴。色泽浓郁,具有醋香和酱香。此次试验主要测定普通酱油、生抽、老抽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氨基态氮是酱油的营养指标,是酿造酱油中大都蛋白水解率高低的特征性指标,是酱油的质量指标,是酱油中氨基酸含量的特征指标,含量越高酱油的鲜味越强,质量越好。配制酱油(SB 10336-2000)每100ml 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应≥0.4g 【本任务应掌握知识点及技能】 【实验目的】 ⒈学习及掌握电位滴定法测氨基酸态氮的基本原理及操作要点。 ⒉会电位滴定法的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原理】 氨基酸含有羧基和氨基,利用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后进行测量,以酸度计测定终点。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OHRCHCNH OH NHCH RCH HCOH COOH NH RCH )()(22=+

O H OH NHCH RCH NaOH COOH OH NHCH RCH 222)()(+=+ PH=7.0是溶液中游离氢离子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即有效酸度 PH=8.2是溶液中除有效酸度以外的物质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即总酸 PH=9.2是溶液中氨基态氮中的羧基与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完全反应后的PH 值 本实验用的是PH 为8.2和9.2数据。由于酱油还含有总酸度,即使不测定总酸度,也有将总酸中和。用PH=8.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与PH=9.2时氢氧化钠消耗的体积 的差计算出样品中氨基态氮含量。 【仪器和试剂】 1.仪器 酸度计PHS-3C 型、磁力搅拌器JB-1A 、碱式滴定管(50ml )、容量瓶(250ml ) 2.试剂 0.0451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1+1)甲醛溶液 【实验步骤】 氢氧化钠溶液的配制:称取0.5014g 氢氧化钠试剂溶解,稀释后定容于250ml 容量瓶中。 氢氧化钠溶液的标定:称取邻苯二甲酸氢钾2.5530g ,溶解,稀释后定容于250ml 容量瓶中。首先用25ml 移液管移取氢氧化钠溶液放入锥形瓶中,加入三滴酚酞指示剂,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溶液滴定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由红变为无色为滴定终点,计录用去邻苯二甲酸氢钾的体积,重复三次。 准确吸取酱油5.0ml 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混匀后吸取20.0ml ,置于200ml 烧杯中,加水60ml ,插入酸度计复合电极,开动磁力搅拌器,用0.04515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8.2,记录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按总酸计算公式,可以算出酱油的总酸含量)。 向上述溶液中,准确加入(1+1)甲醛溶液20ml ,混匀。继续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9.2,计入用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供计算氨基酸态氮含量用。 试剂空白试验:取水80 ml ,先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PH=8.2(记录用去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此为测总酸的试剂空白试验)。再加入20ml 甲醛溶液,继续用0.04514mol/L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酸度计指示PH=9.2。第二次所用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体积为测定氨基酸态氮的试剂空白试验。 2.结果计算 ()100100 50141.03 21????-=V C V V ρ 式中 ρ—样品中氨基酸态氮的含量,g/100 ml; V 1—测定用的样品稀释液加入甲醛后消耗氢氧化钠 标准溶液的体积,

铵态氮和硝态氮测定方法!!! - 副本

铵态氮测量方法(2mol?L-1KCl浸提—靛酚蓝比色法) 1)方法原理 2mol?L-1KCl溶液浸提土壤,把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NH4+及水溶性NH4+浸提出来。土壤浸提液中的铵态氮在强碱性介质中与次氯酸盐和苯酚作用,生成水溶性染料靛酚蓝,溶液的颜色很稳定。在含氮0.05~0.5mol?L-1的范围内,吸光度与铵态氮含量成正比,可用比色法测定。 2)试剂 (1)2mol?L-1KCl溶液称取149.1g氯化钾(KCl,化学纯)溶于水中,稀释至1L。 (2)苯酚溶液称取苯酚(C6H5OH,化学纯)10g和硝基铁氰化钠[Na2Fe(CN)5NO2H2O]100mg稀释至1L。此试剂不稳定,须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3)次氯酸钠碱性溶液称取氢氧化钠(化学纯)10g、磷酸氢二钠(Na2HPO4?7H2O,化学纯)7.06g、磷酸钠(Na3PO4?12H2O,化学纯)31.8g和52.5g?L-1次氯酸钠(NaOCl,化学纯,即含10%有效氯的漂白粉溶液)5mL溶于水中,稀释至1L,贮于棕色瓶中,在4℃冰箱中保存。 (4)掩蔽剂将400g?L-1的酒石酸钾钠(KNaC4H4O6?4H2O,化学纯)与100g?L-1的EDTA二钠盐溶液等体积混合。每100mL 混合液中加入10 mol?L-1氢氧化钠0.5mL。

(5)2.5μg?mL –1铵态氮(NH4+—N)标准溶液称取干燥的硫酸铵[(NH4)2SO4,分析纯0.4717g溶于水中,洗入容量瓶后定容至1L,制备成含铵态氮(N)100μg?mL –1的贮存溶液;使用前将其加水稀释40倍,即配制成含铵态氮(N)2.5μg?mL –1的标准溶液备用。 3)仪器与设备:往复式振荡机、分光光度计。 4)分析步骤 (1)浸提称取相当于10.00g干土的新鲜土样(若是风干土,过10号筛)准确到0.01g,置于150mL三角瓶中,加入氯化钾溶液100mL,塞紧塞子,在振荡机上振荡1h。取出静置,待土壤—氯化钾悬浊液澄清后,吸取一定量上层清液进行分析。如果不能在24h内进行,用滤纸过滤悬浊液,将滤液储存在冰箱中备用。 (2)比色吸取土壤浸出液5mL(含NH4+—N2μg~25μg)放入50mL容量瓶中,用氯化钾溶液补充至10mL,然后加入苯酚溶液5mL和次氯酸钠碱性溶液5mL,摇匀。在20℃左右的室温下放置1h后(注1),加掩蔽剂1mL以溶解可能产生的沉淀物,然后用水定容至刻度。用1cm比色槽在625nm波长处(或红色滤光片)进行比色,读取吸光度。 (3)工作曲线分别吸取0.00、2.00、4.00、6.00、8.00、10.00mL NH4+—N标准液于50mL容量瓶中,各加10mL氯化钠溶液,

废水中总氮的测定

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废水中总氮 1 方法原理 在60℃以上的溶液中,过硫酸钾按如下反应式分解,生成氢离子和氧。 K2S2O8+H2O---2KHSO4+1/2O2 KHSO4---K++HSO4- HSO4----H++SO42- 加入氢氧化钠中和掉氢离子,使过硫酸钾完全分解。 在120-140℃的碱性介质条件下,用过硫酸钾做氧化剂。不仅可以将水样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氧化为硝酸盐,同时将水样中大部分有机氮也氧化为硝酸盐。硝酸根离子对220nm波长光有特征吸收,用标准溶液定量。 溶解性的有机物在220nm处也有吸收,故根据实践,引入一个经验校正值。该校正值是在275nm处测得吸光度的2倍2A275。在220nm 处的吸光值减去经验校正值即为硝酸盐离子的净吸光值(A=A220-2A275)。 2 干扰及消除 (1)水样中有六价铬及三价铬时,加入5%盐酸羟胺溶液1-2ml消除。(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对测定的影响,在加入一定盐酸后可消除。 3 方法的测定范围 适用于地面水,测定范围为0.05-4mg/l。 4 仪器 (1)紫外分光光度计 (2)压力锅,压力1.1-1.3kg/cm2,相应的温度为120-124℃ (3)25ml具塞比色管。每组3个,2各组作曲线16只,共38个。(4)移液管、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5 试剂

1)无氨水:用新制备的去离子水。或每升水中加入0.1ml浓硫酸,蒸馏。 2)20%的氢氧化钠:称取20g氢氧化钠,于无氨水中至100ml。(调pH) 3)碱性过硫酸钾溶液:称取40g过硫酸钾(K2S2O8),15g氢氧化钠,溶于无氨水中,至1000ml。存于塑料瓶中,可存一周。 4)1+9盐酸。 5)硝酸钾标准溶液: (1)储备液:称取0.7218g经105-110℃烘干4小时的优级纯硝酸钾(KNO3)溶于无氨水中,移至1000ml容量瓶定容。此溶液为100ug/ml 硝酸盐氮。加入2ml三氯甲烷为保护剂,稳定6个月。 (2)使用液:将储备液稀释10倍。取10ml稀释至100ml,含硝酸盐氮10ug/ml 6 步骤 6.1 校准曲线绘制(2个组) (1)分别吸取0、0.5、1.00、2.00、3.00、5.00、7.00、8.00ml硝酸钾标准使用液于25ml比色管中,用无氨水稀释至10ml标线。 (2)加入5ml碱性过硫酸钾溶液,塞紧磨口塞,用纱布和纱绳裹紧管塞,以防溅出。 (3)将比色管置于压力锅中,升温至120-124℃(或顶压阀放气时)开始计时,加热0.5h。 (4)自然冷却,开阀放气,移去外盖,取出比色管冷至室温。(5)加入(1+9)盐酸1ml,用无氨水稀释至25ml标线。 (6)在紫外分光光度计上,以无氨水作参比,用10mm比色皿分别在220nm和27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用校正的吸光度(A=A220-2 A275)绘校准曲线。 6.2 样品测定

木质素检测

木质素检测 木质素又称作木素,是自然界唯一能够提供可再生芳基化合物的非石油资源,为第二大天然高分子材料。根据结构单元不同,可将木质素分为三种类型:愈创木基木质素(guaiacyl lignin,G-木质素)、紫丁香基木质素(syringyl lignin,S-木质素)和对羟基苯基木质素(hydroxy-phenyl lignin,H-木质素)。木质素主要源于工业纸浆的副废物,制浆工业每年产生5000万吨左右的木质素副产品。但迄今为止,超过95%的木质素扔直接排入江河或者浓缩后烧掉,很少得到高效利用。随着人类对环境污染和资源危机等问题的不断深入,木质素作为天然高分子所具有的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等性质日益受到重视。 中心以广泛应用于木质素研究的热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为基础,通过不断改良优化测试方法,发展了一种四甲基氢氧化铵-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TMAH-Py-GC-MS)。科标化工分析检测中心通过了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MA)实验室认证认可,能出具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木质素含量检测(甲基化裂解色谱质谱分析法) 一、实验原理 四甲基氢氧化铵-裂解-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技术通过对裂解产物中的羟基、氨基、羧基等基团原位甲基化,有效地克服常规裂解分析法因产生不稳定中间体、高沸点和强极性产物而难于进入色谱系统获得有效分离的缺点,拓宽了分析范围,降低了GC柱温,缩短了分析时间,进而对木质素及其结构单元进行定量分析。 二、仪器和试剂 ①裂解器(又称裂解色谱装置):管式炉裂解器。 ②台式色谱质谱联用仪(70eV,带数据库)。 ③毛细管色谱柱,色谱柱为DB-5MS,其长30m、内径0.25mm、膜厚0.25μm的石英毛细管柱。 ④甲基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胺甲醇溶液(10g/100mL)。 三、试验方法 将样品和甲基化试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甲醇溶液)混合,加热,用不锈钢小工具压磨试样,使试样能溶于四甲基氢氧化铵中,取析出的伴有四甲基氢氧化铵的细小颗粒,裂解温度550℃,进行裂解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甲醛滴定法测定溶液中的氨基酸含量

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 一、目的 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原理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为兼性离子,因而不能直接用碱滴定氨基酸的羧基。甲醛可与氨基酸上的—N+H3结合,形成—NH—CH2OH、—N(CH2—OH)2等羟甲基衍生物,使N+H3上的H+游离出来,这样就可以用碱滴定N+H3放出H+,测出氨基氮,从而计算氨基酸的含量。 若样品中只含有单一的已知氨基酸,则可由此法滴定的结果算出氨基酸的含量。若样品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如蛋白质水解液),测不能由此法算出氨基酸的含量。 脯氨酸与甲醛作用后,生成的化合物不稳定,导致滴定后结果偏低;酪氨酸含酚基结构,导致滴定结果偏高。 三、材料、试剂与器具 (一)试剂 1、1%酚酞酒精溶液 称1g酚酞溶于100ml 95%酒精中。 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取溴麝香草酚蓝溶于100ml 20%乙醇溶液中。 3、氨基酸溶液 4、标准L 氢氧化钠溶液

5、中性甲醛溶液 取甲醛溶液50ml,加1%酚酞指示剂2滴,滴加L NaOH溶液,使溶液呈微粉红色,临用前中和。 (二)实验器具 1、锥形瓶 2、碱式滴定管 3、移液管洗耳球 4、天平 5、容量瓶 6、试剂瓶 7、量筒 8、玻棒与烧杯 四、操作步骤 1、取3只50ml锥形瓶,按下表加入试剂。 2、混匀后用标准L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紫色(~) 3、结果计算

氨基酸溶液中含氨基酸的百分比浓度为 C=(V1-V2)×C0×氨基酸分子量/(10×V样)式中: C:总酸含量(g/100ml) V1为滴定样品消耗标准氢氧化钠的体积(ml); V2为滴空白消耗氢氧化钠的体积(ml); C0:标准氢氧化钠准确浓度(mol/L) V样:样品体积(ml) 4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