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谈《素书》

谈谈《素书》

谈谈《素书》
谈谈《素书》

谈谈《素书》

粗横线的是原文,波浪线是释文,黑字部分是解释,蓝色是拓展,红色是存疑。

文昌

原始章第一

题解:人皆有其思维框架及模式,人皆有其价值评判体系,人皆有自己的视角去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基本关系,一个重要的事实是,人们其实对这些基本问题往往有不同看法。只要能思维,就必有其思维框架及模式,就必有其价值评判体系,就必有其看待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独特视角。本章就是在阐述作者的思维框架以及看待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视角。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德、仁、义、礼(在古籍经典中,“道、德、仁、义、礼”其实已经符号化了,至于在特定的地方,作者为其赋予了什么样的特定含义,需要根据语境特别的对待。在此书中,指的就是下面五个定义中的内容。)就是“人之本”的五个方面。等同于后面那句“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好比五面体的五个面,少了一个,就不是五面体了,这个五面体就是“人之本”。人之本的意思,就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根本是什么呢?那就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手段是什么呢?武装大脑。用什么来武装最廉价且最有效呢?肯定是知识(即二手经验,直接经验代价太大)。所以,这句话比较通顺的讲,应该说“一个人要在自我修养和自我发展方面有根本性成就,必须要在道、德、仁、义、礼这五个方面下功夫”。抛开神秘主义和“张良”的神秘光环,其实这句话和我们之前提倡的教育口号,是一个道理,如“德智体美劳”、“四有青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在作者的逻辑体系里,篇首这句话就是一个公理,一切便由此展开。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道,规律(形而下);蹈,遵循;由,由来,来由,始末。规律是人们所不得不遵循的,但又是让人摸不清其始末的。这句原文很有问题,由于它模糊不清,所以有人给它带上神秘主义色彩,释义为:道是无处不在的、万能的,给你讲不清

楚,你知道有就是了,所以说“使万物不知其所由”。错是错在原文有问题,原文作者根本没有理解老子所谓的“道”的本体。老子所谓的“道”的本体,超越了《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维层面,和笛卡尔哲学里的“神(先验、绝对、万能理性)”是对等的。所以,才有万物不知其所由(产生、始末)。但作者此处用到的是“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个层面的意思(为什么?看本章第一句,一体五面),仅仅讲的是规律、原理、使用,何来不知所由呢?!所以,这句原文如果要和第一句匹配,并与接下来的四句对等,实际上应该是表达这个意思“道者,人之所蹈,孜求不倦,以知万物其所由”规律是万物运行所赖,我们要不断探求规律,以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德:得到、规律、属性的意思,可以解作递进的三层;得:与蹈、亲、宜、履四个字是一个层面的意思,意指必备(针对“五有贤人”);欲,欲望,所求,期望。本句的意思有,1、有德者,可以满足万事万物的欲望(有点神秘主义的“德”);2、换个角度看:修德就是为了有效地调节万事万物之所求,令其达到最大化平衡;

3、如果结合第一句的意思看,第一句讲,要先掌握规律,那接下来这句,基本是应用规律了:德,就是规律的自然属性,修德,就是要让万事万物都按其应有的规律发生、发展。这里探讨一下这个句式:~者,人之所~,~~~。这个句式里面,最容易歧义的是如何理解“人”。“人”到底是指除“我”之外的所有人,还是指包括“我”的所有人,又或者是指欲为五有贤人的人。从内容上看,是特指,也就是指欲为五有贤人的人。所以这个句式的典型解释为:~素质,是立志要成为五有贤人的人所应该具备的,这个素质的内涵是~~~~。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仁,就是有慈惠恻隐之心;亲,亲近,具备;慈,不忍;惠,施便;恻隐,有同情心,具体说,恻,便是看见之后,心中生念,隐,便是心中生念,而及于情;遂,满足,达成,其,是说掌握规律、应用规律后要做的事情。在“仁”方面的

修养,就是要能心生不忍、施便于人、有同情心,这些对自己达成目标有利。如果把“以遂其生成”解读为与生俱来,有点不妥;或者把其解释为代指仁,意思在说“有···之心,可以达成仁的养成”,这样解释也可以。我倾向于将五句话串起来解读。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宜:应该,具备。从“赏善罚恶”入手,去培养自己在“义”这方面的修养,有助于自己建立功名、成就事业。此处的修养,要旨在“有廉耻、明是非、能作为、愿担当”。有廉耻,才有善恶;明是非,才能别善恶;能作为,才敢赏罚;有担当,才不避移善制恶。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履,穿,具备;序,顺次关系。试将此句中第一个“人”字解为所有人,那要人人夙兴夜寐,远不至于!修礼,要勤恳勉励、不可稍怠,因为礼可以规制人与人之间的主次、顺逆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便于建立秩序。礼,不是见面的礼仪,接待的礼仪等等,它指的是关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规定。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为人之本,不是指区别人与非人的本质,而是说,要成为作者所说的五有贤人最本质的东西。要想成为五有贤人,必须同时具备道、德、仁、义、礼五方面的修养,少一样都不行,而且要按照我说的内涵去做才行。

作者这几句话的逻辑是||甲包含壹贰叁肆伍;要做到甲,就必要做到这样的壹贰叁肆伍。这中间逻辑有大问题。1、我为什么要做到甲,即“为人之本·五有贤人”?2、凭什么按你说的去在壹贰叁肆伍上下工夫,就能做到甲,你不告诉我

为什么,我凭什么相信你?都缺少为什么,即依据!为了处理第一个问题,作者用序言中此书如何地隐秘及张良的神秘性,让读者自带张良光环,把问题变为,要成为张良那样的帝王师,就要做到甲!你看,张良略用本书中的几个原理,便帮助刘邦坐稳了江山,怎样,你说要不要学呢?!其实等于什么都没回答。古籍经典中,太多这类交代不明、不加分析、不给依据的篇章了。其实并非所有论述都是不证自明的公理;相反,基本上所有的核心概念陈述,都需要有清晰的定义,足够的论据,可分辨的内涵与外延,以及有被反证的可能性。不然留给别人的选择只是:你若信你就是神;你若不信你就是鬼。不给你留质疑可能性的论述,要么是公理要么就是有问题,而实际上,公理其实并不多。关于第二个问题,作者没有回答。他没这个义务,信不信做不做由你,他又没收大家的钱,不给这样的承诺。客观的讲,做到作者说的五点,即掌握足够的规律而又能运用规律以安人安事,明廉耻、别善恶、敢赏罚、肯惠及人又富有同情心,同时又掌握着规制社会秩序的方法,对做个五有贤人应该有巨大帮助。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这几句话,比较通俗易懂,是在接上上面的逻辑,成了贤人之后,有什么回报。掌握足够真学问的人,通常能够看明白强盛和衰亡的更替规律,也了解导致成功或失败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能够分辨导致国家治理的好与乱的形势,对于个人的去留问题看得比较透彻、做的比较到位。他们首先提升自己的修养、掌握足够的真学问,等待时机(书中特指天下大乱)。一旦抓到机会施展作为,就能做到除天子外最有权势的人;顺着机会去发挥而不是遏制机会,那么取得的功绩是会让万代传颂的。如果没有机会施展,默默无闻而已。所以他们是有真学问的一帮人,一旦得以施展,都是会留名青史的。作者的逻辑是:首先掌握条件1,若有条件2,那么我便可得甲结果,如果条件2没有出现,我选择乙结果,而且安心、不抱怨。花费了这么多精力,还有可能困顿不济日,想想现在,随便找个学校,读

几年书,那一张纸,也未知是否有真学问,但求回报,一旦不如意,则怨天怨地。其实,可以向作者学豁达的心态,没有机会,就安贫乐道。如果这几句话是本书内容无误的话,此书很有可能不是出现在秦初或楚汉时期,张良或许压根没见过此书,很明显,书中的“臣”性思想(那个时候,人身还没有租赁给皇帝),与当时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潮流并不匹配;有些字,比如极人臣之位,最早的类似说法位极人臣,出现在晋初;此书思想比较纷杂,各家都有,作者更类似于编辑,秦汉之间的著作风格迥异,类似于晋、六朝的风格。我个人推断此书或许在晋六朝之间。

《素书》原文及译文

《素书》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 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 有慈惠恻隐之心, 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 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於盛衰之道, 通乎成败之数, 审乎治乱之势, 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 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 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 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 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 , 而名重於后代.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德足以怀远,品德高尚:善政安民,以德治国。圣德明君,贤能良相;礼贤爱士,屈己舍人。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信足以一异,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义足以得众,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足鉴古,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明足以照下,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足以为仪表,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智足以决嫌疑,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信可以使守约,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可以使分财,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章第三】

素书全文注音版

sùshūquánwén 素书全文 yuánshǐzhānɡdìyī 原始章第一 fūdàodérényìlǐwǔzhěyītǐyě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dàozhěrénzhīsuǒdǎoshǐwànwùbùzhījīsuǒyóudézhěrénzhīsuǒdéshǐ 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 wànwùɡědéjīsuǒyùrénzhěrénzhīsuǒqīnyǒucíhuìcèyǐnzhīxīnyǐsuìjī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 shēnɡchénɡyìzhěrénzhīsuǒyíshǎnɡshànfáěyǐlìɡōnɡlìshìlǐzhěrén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 zhīsuǒlǚsùxìnɡyèmèiyǐchénɡrénlúnzhīxùfūyùwèirénzhīběnbùkěwúyī之所 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yān 焉。 xiánrénjūnzǐmínɡyúchénɡcuīzhīdàotōnɡhūchénɡbàizhīshùshěnhūzhìluàn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 zhīshìdáhūqùjiùzhīlǐɡùqiánjūbàodàoyǐdàijīshírěshízhìérhánɡzé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 nénɡjírénchénzhīwèidéjīérdònɡzénénɡchénɡjuédàizhīɡōnɡrújībùyùméi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 ;如其不遇,没 shēnéryǐshìyǐjīdàozúɡāoérmínɡchuíyúhòudài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原始章 夫f ū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礼l ǐ五w ǔ者z h ě一体y ìt ǐ也y ě 。 道d ào 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蹈d ǎo ,使s h ǐ万物w àn w ù不知b ùz h ī其q í所s u ǒ由y óu 。 德d é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得s u ǒd é,使s h ǐ万物w àn w ù各得其所g èd éq ís u ǒ欲y ù 。 仁r én 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亲q īn , 有y ǒu 慈c í惠h u ì恻隐之心c èy ǐn z h īx īn ,以y ǐ遂s u ì其q í生成sh ēngch éng 。 义y ì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宜y í , 赏sh ǎng 善sh àn 罚f á恶è,以y ǐ立功l ìg ōn g 立l ì事s h ì 。 礼l ǐ者z h ě,人r én 之z h ī所s u ǒ履l ǚ , 夙兴夜寐s ùx īn g y èm èi ,以y ǐ成人ch éngr én 伦l ún 之z h ī序x ù 。 夫f ū欲y ù为人w éi r én 之z h ī本b ěn ,不可b ùk ě无w ú一y ī焉y ān 。 贤人x i án r én 君子j ūn z ǐ , 明m íng 于y ú盛衰sh èngshu āi 之z h ī道d ào ,通t ōng 乎h ū成败ch éngb ài 之z h ī数s h ù , 审sh ěn 乎h ū治z h ì乱lu àn 之z h ī势s h ì,达d á乎h ū去q ù就j i ù之z h ī理l ǐ 。 故g ù潜qi án 居j ū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待d ài 其q í时s h í 。

素书原文及译文(完美排版)

《素书原始第一》 原文: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德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 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素书正道第二》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音

黄石公素书全文拼音注 音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原始章 夫f ū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礼l ǐ五w ǔ者zh ě一体y ìt ǐ也y ě。 道d ào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蹈d ǎo ,使sh ǐ万物w àn w ù不知b ùz h ī其q í所su ǒ由y óu 。 德d é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得s u ǒd é,使sh ǐ万物w àn w ù各得其所g èd éq ís u ǒ欲y ù。 仁r én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亲q īn , 有y ǒu 慈c í惠hu ì恻隐之心c èy ǐn z h īx īn ,以y ǐ遂su ì其q í生成sh ēngch éng 。 义y ì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宜y í , 赏sh ǎng 善sh àn 罚f á恶è,以y ǐ立功l ìg ōng 立l ì事sh ì 。 礼l ǐ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所su ǒ履l ǚ , 夙兴夜寐s ùx īn g y èm èi ,以y ǐ成人ch éngr én 伦l ún 之zh ī序x ù 。 夫f ū欲y ù为人w éir én 之zh ī本b ěn ,不可b ùk ě无w ú一y ī焉y ān 。 贤人xi ánr én 君子j ūn z ǐ , 明m íng 于y ú盛衰sh èngshu āi 之zh ī道d ào ,通t ōng 乎h ū成败ch éngb ài 之zh ī数sh ù, 审sh ěn 乎h ū治zh ì乱lu àn 之zh ī势sh ì,达d á乎h ū去q ù就ji ù之zh ī理l ǐ。 故g ù潜qi án 居j ū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待d ài 其q í时sh í 。

《素书》全文翻译

《素书》全文翻译 导读: 《素书》原文译文 原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

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独行之术。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

全文注音版素书

素s ù 书sh ū 全qu án 文w én 原yu án 始sh ǐ 章zh ān ɡ 第d ì 一y ī 夫f ū 道d ào 、德d é、仁r én 、义y ì、 礼l ǐ 五w ǔ 者zh ě, 一y ī 体t ǐ 也y ě。 道d ào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蹈d ǎo ,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不b ù 知zh ī 其qí 所su ǒ 由y óu ;德d é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得d é,使sh ǐ 万w àn 物w ù 各ɡě 得d é 其qí 所su ǒ 欲y ù;仁r én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亲q īn ,有y ǒu 慈c í 惠hu ì 恻c è 隐y ǐn 之zh ī 心x īn ,以y ǐ 遂su ì 其qí 生sh ēn ɡ 成ch én ɡ;义y ì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宜y í ,赏sh ǎn ɡ 善sh àn 罚f á 恶è,以y ǐ 立l ì 功ɡōn ɡ 立l ì 事sh ì;礼l ǐ 者zh ě,人r én 之zh ī 所su ǒ 履l ǚ,夙s ù 兴x ìn ɡ 夜y è 寐m èi ,以y ǐ 成ch én ɡ 人r én 伦l ún 之zh ī 序x ù 。 夫f ū 欲y ù 为w èi 人r én 之zh ī 本b ěn ,不b ù 可k ě 无w ú 一y ī 焉y ān 。 贤xi án 人r én 君j ūn 子z ǐ,明m ín ɡ 于y ú 盛shèng 衰shuāi 之zh ī 道d ào ,通t ōn ɡ 乎h ū 成ch én ɡ 败b ài 之zh ī 数sh ù,审sh ěn 乎h ū 治zh ì 乱lu àn 之zh ī 势sh ì,达d á 乎h ū 去q ù 就ji ù 之zh ī 理l ǐ,故ɡù 潜qi án 居j ū 抱b ào 道d ào ,以y ǐ 待d ài 其qí 时sh í 。 若ruò 时sh í 至zh ì 而ér 行xíng ,则z é 能n én ɡ 极j í 人r én 臣ch én 之zh ī 位w èi ;得d é 机j ī 而ér 动d òn ɡ,则z é 能n én ɡ 成ch én ɡ 绝ju é 代d ài 之zh ī 功ɡōn ɡ;如r ú 其qí 不b ù 遇y ù,没mò 身sh ēn 而ér 已y ǐ。是sh ì 以y ǐ 其qí 道d ào 足z ú 高ɡāo ,而ér 名m ín ɡ 垂chu í 于y ú 后h òu 代d ài 。 正zh èn ɡ 道d ào 章zh ān ɡ 第d ì 二èr 德d é 足z ú 以y ǐ 怀hu ái 远yu ǎn ,信x ìn 足z ú 以y ǐ 一y ī 异y ì,义y ì 足z ú 以y ǐ 得d é 众zh òn ɡ,才c ái 足z ú 以y ǐ 鉴ji àn 古ɡǔ,明m ín ɡ 足z ú 以y ǐ 照zh ào 下xi à,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俊j ùn 也y ě ; 行xíng 足z ú 以y ǐ 为wéi 仪y í 表bi ǎo ,智zh ì 足z ú 以y ǐ 决ju é 嫌xi án 疑y í,信x ì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守sh ǒu 约yu ē,廉li án 可k ě 以y ǐ 使sh ǐ 分f ēn 财c ái ,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豪h áo 也y ě ; 守sh ǒu 职zh í 而ér 不b ù 废f èi ,处ch ù 义y ì 而ér 不b ù 回hu í,见ji àn 嫌xi án 而ér 不b ù 苟gǒu 免mi ǎn ,见ji àn 利l ì 而ér 不b ù 苟gǒu 得d é ,此c ǐ 人r én 之zh ī 杰ji é 也y ě。

素书全文

素书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垂于后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 抑非损恶,所以让过; 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 博学切问,所以广知; 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 深计远虑,所以不穷; 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 任材使能,所以济务; 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 先揆后度,所以应卒; 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 橛橛梗梗,所以立功; 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遵义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闇,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行赏吝啬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素书全文注音版A3

素sù书shū全quán文wén 《原始章》 夫fū道dào、德dé、仁rén、义yì、礼lǐ五wǔ者zhě,一yì体tǐ也yě。道dào者zhě,人rén 之z hī所suǒ蹈dǎo,使s hǐ万wàn物wù不bù知z hī其qí所suǒ由yóu。德dé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得dé,使s hǐ万wàn 物wù各gè得dé其qí所suǒ欲yù。仁rén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亲qīn,有yǒu慈cí慧h uì恻cè隐yǐn之z hī心xīn,以yǐ遂s uì其qí生shēng成chéng。义yì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宜yí,赏shǎng善shàn罚fá恶è,以yǐ立lì功gōng 立lì事s hì。礼lǐ者zhě,人rén之z hī所suǒ履lǚ,夙sù兴xīng夜yè寐mèi,以yǐ成chéng人rén伦lún之z hī序xù。夫fū欲yù为wéi人rén之z hī本běn,不bù可kě无wú一yī焉yān。贤xián人rén君jūn子zǐ,明míng于yú盛shèng衰shuāi之z hī道dào,通tōng乎hū成chéng败bài之z hī数shù,审shěn乎hū治z hì乱luàn之z hī势s hì,达dá乎hū去qù就j iù之z hī理lǐ。若ruò时s hí至z hì而ér行háng,则zé能néng极jí人rén臣chén之z hī位wèi;得dé机jī而ér动dòng,则zé能néng成chéng 绝j ué代dài之z hī功gōng。如rú其qí不bú遇yù,没méi身shēn而ér已yǐ。是s hì以yǐ其qí道dào足zú高gāo,而ér 名míng重zhòng于yú后hòu代dài。 《正道章》 德dé足zú以yǐ怀huái远yuǎn,信xìn足zú以yǐ一yī异yì,义yì足zú以yǐ得dé众zhòng,才cái足zú以yǐ鉴jiàn古gǔ,明míng足zú以yǐ照zhào下x ià,此cǐ人rén之z hī俊jùn也yě;行háng足zú以yǐ为wéi仪yí表biǎo,智z hì足zú以yǐ决j ué嫌xián疑yí,信xìn可kě以yǐ使s hǐ守shǒu约yuē,廉lián可kě以yǐ使s hǐ分fēn财cái,此cǐ人rén

素书原文及解释

素书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译文: 道、德、仁、义、礼五者,本为一体,不可分离。 道,是一种自然规律,人人都在遵循著自然规律,自己却意识不到这一点,自然界万事万物亦是如此。 德、即是获得,依德而行,可使一己的欲求得到满足,自然界万事万物也是如此。 仁、是人所独具的仁慈、爱人的心理,人能关心、同情人,各种善良的愿望和行动就会产生。 义、是人所认为符合某种道德观念的行为,人们根据义的原则奖善惩恶,以建立功业。 礼、是规定社会行为的法则,规范仪式的总称。 人人必须遵循礼的规范,兢兢业业,夙兴夜寐,按照君臣、父子、夫妻、兄弟等人伦关系所排列的顺序行事。这五个条目是做人的根本,缺一不可的。 贤明能干的人物,品德高尚的君子,都能看清国家兴盛、衰弱、存亡的道理,通晓事业成败的规律,明白社会政治修明与纷乱的形势,懂得隐退仕进的原则。因此,当条件不适宜之时,都能默守正道,甘于隐伏,等待时机的到来。 一旦时机到来而有所行动,常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

如果所遇非时,也不过是淡泊以终而已。 也就因此,像这样的人物常能树立极为崇高的典范,名重于后世呵!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译文 品德高尚,则可使远方之人前来归顺。诚实不欺,可以统一不同的意见。道理充分可以得到部下群众的拥戴。才识杰出,可以借鉴历史。聪明睿智可以知众而容众。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俊。 行为端正,可以为人表率。足智多谋,可以解决疑难问题。天无信,四时失序,人无信,行止不立。如果能忠诚守信,这是立身成名之本。君子寡言,言而有信,一言议定,再不肯改议、失约。是故讲究信用,可以守约而无悔。廉洁公正,且疏财仗义。这样的人,可以称他为人中之豪。 见嫌而不苟免,克尽职守,而无所废弛;恪守信义,而不稍加改变;受到嫌疑,而能居义而不反顾;利字当头,懂得不悖理苟得。这样的人,可以称为人中之杰。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译文 杜绝不良的嗜好,禁止非分的欲望,这样可以免除各种牵累;抑制不合理的行为,减少邪恶的行径,这样可以避免过失;谢绝酒色侵扰,这样可以不受玷污; 回避嫌疑,远离惑乱,这样可以不出错误。广泛地学习,仔细地提出各种问题,这样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行为高尚,辞锋不露,这样可以修养身心、陶冶性情。

素书全文繁体版横版

素書全文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義、禮五者,一體也。道者,人之所蹈,使萬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萬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親,有慈慧惻隱之心,以遂其生成。義者,人之所宜,賞善罰惡,以立功立事。禮者,人之所履,夙興夜寐,以成人倫之序。夫欲為人之本,不可無一焉。賢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敗之數,審乎治亂之勢,達乎去就之理。若時至而行,則能極人臣之位;得機而動,則能成絕代之功。如其不遇,沒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後代。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懷遠,信足以一異,義足以得眾,才足以鑒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為儀錶,智足以決嫌疑,信可以使守約,廉可以使分財,此人之豪也; 守職而不廢,處義而不回,見嫌而不茍免,見利而不茍得,此人之傑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絕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損惡,所以讓過。貶酒闕色,所以無汙。 避嫌遠疑,所以不誤。博學切問,所以廣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儉謙約,所以自守。深計遠慮,所以不窮。親仁友直,所以扶顛。 近恕篤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濟物。殫惡斥讒,所以止亂。 推古驗今,所以不惑。先揆後度,所以應卒。設變致權,所以解結。 括囊順會,所以無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終。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獨行之術。長沒長於博謀,安沒安於忍辱,先沒先于修德,樂沒樂於好善,神沒神于至誠,明沒明於體物,吉沒吉於知足,苦沒苦於多願,悲沒悲於精散,病沒病于無常,短沒短于苟得,幽沒幽於貪鄙,孤沒孤于自恃,危沒危于任疑,敗沒敗於多私。 道義章第五

以明示下者暗,有過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以言取怨者禍,令與心乖者廢,後令繆前者毀,怒而無威者犯,好眾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離者孤,親讒遠忠者亡,近色遠賢者昏,女謁公行者亂,私人以官者浮,淩下取勝者侵,名不勝實者耗。略己而責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棄廢。以過棄功者損,群下外異者淪,既用不任者疏,行賞吝色者沮,多許少與者怨,既迎而拒者乖。薄施厚望者不報,貴而忘賤者不久。念舊而棄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強用人者不畜,為人擇官者亂,失其所強者弱,決策於不仁者險,陰計外泄者敗,厚斂薄施者凋。戰士貧,游士富者衰;貨賂公行者昧;聞善忽略,記過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濁。牧人以德者集,繩人以刑者散。小功不賞,則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則大怨必生。賞不服人,罰不甘心者叛。賞及無功,罰及無罪者酷。聽讒而美,聞諫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貪人之有者殘。 安禮章第六 怨在不舍小過,患在不預定謀。福在積善,禍在積惡。饑在賤農,寒在墮織。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來,貧在棄時。上無常操,下多疑心。輕上生罪,侮下無親。近臣不重,遠臣輕之。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無正友,曲上無直下。危國無賢人,亂政無善人。愛人深者求賢急,

尚书全文注音版

目录 尧典 (2) 皋陶谟 (15) 大禹谟 (10) 禹贡 (17) 盘庚上 (24) 盘庚中 (27) 盘庚下 (30) 高宗肜日 (32) 泰誓上 (33) 泰誓中 (35) 泰誓下 (37) 洪范 (39) 金縢 (45) 大诰 (48) 康诰 (52) 酒诰 (57) 召诰 (61) 洛诰 (65) 多士 (69) 无逸 (72) 君奭 (76) 多方 (80) 立政 (84) 顾命 (88) 吕刑 (94)

尚书 yáo 尧diǎn 典 xī昔zài 在 dì 帝 yáo 尧, cōnɡ 聪 mínɡ 明 wén 文 sī 思, ɡuānɡ 光 z hái 宅 t iān 天 x ià 下。 j iānɡ 将 xùn 逊 yú 于 wèi 位,rànɡ 让 yú 于 yú 虞 s hùn 舜, z uò 作《 yáo 尧 d iǎn 典》。 y uē 曰 r uò 若 jī 稽 ɡǔ 古 dì 帝 yáo 尧, y uē 曰 fànɡ 放 xūn 勋, qīn 钦 mínɡ 明 wén 文 sī思ān 安 ān 安, yǔn 允 ɡōnɡ 恭 kè 克 rànɡ 让, ɡuānɡ 光 bèi 被 sì 四 b iǎo 表, ɡé 格 yú 于 s hànɡ上x ià 下。 kè 克 mínɡ 明 jùn 俊 dé 德, yǐ 以 qīn 亲 j iǔ 九 zú 族。 j iǔ 九 zú 族 jì 既 mù 睦,p ián 平 z hānɡ 章 bǎi 百 xìnɡ 姓。 bǎi 百 xìnɡ 姓 z hāo 昭 mínɡ 明, x ié 协 hé 和 wàn 万 bānɡ 邦。 lí黎mín 民 yú 于 b iàn 变 s hí 时 yōnɡ 雍。 nǎi 乃 mìnɡ 命 xī 羲 hé 和, qīn 钦 r uò 若 hào 昊 t iān 天, lì 历 x iànɡ 象 rì 日 y uè 月 xīnɡ星c hén 辰, jìnɡ 敬 s hòu 授 mín 民 s hí 时。 fēn 分 mìnɡ 命 xī 羲 z hònɡ 仲, z hái 宅 yú 嵎 yí 夷, y uē曰yánɡ 旸 ɡǔ 谷。 yín 寅 bīn 宾 c hū 出 rì 日, p ián 平 z hì 秩 dōnɡ 东 z uò 作。 rì 日 z hōnɡ 中, xīnɡ星n iǎo 鸟, yǐ 以 yīn 殷 z hònɡ 仲 c hūn 春。 j ué 厥 mín 民 xī 析, n iǎo 鸟 s hòu 兽 zī 孳 wěi 尾。 s hēn 申mìnɡ 命 xī 羲 s hū 叔, z hái 宅 nán 南 j iāo 交。 p ián 平 z hì 秩 nán 南 é 讹, jìnɡ 敬 z hì 致。 rì日yǒnɡ 永 xīnɡ 星 h uǒ 火, yǐ 以 z hènɡ 正 z hònɡ 仲 x ià 夏。 j ué 厥 mín 民 yīn 因, n iǎo 鸟 s hòu 兽 xī希ɡé 革。 fēn 分 mìnɡ 命 hé 和 z hònɡ 仲, z hái 宅 xī 西, y uē 曰 mèi 昧 ɡǔ 谷。 yín 寅 j iàn 饯nà 纳 rì 日, p ián 平 z hì 秩 xī 西 c hénɡ 成。 x iāo 宵 z hōnɡ 中 xīnɡ 星 xū 虚, yǐ 以 yīn 殷

《素书》全解

素书》全解 素书》全解 《素书》 内容提要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部书:普通人读了之后,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回答是:有!那就是《素书》。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原本是个只知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士,公元前218 年,他组织一伙人在博浪沙(河南郑州东北)寻机刺杀秦始皇,但没有能成功,被迫亡命天涯。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此时的张良有勇无谋,意气用事,并非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物。然而,正当张良浪迹到下邳的时候,他意外遇到了一个老人,这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捡鞋又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 矣” ,遂将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读书则为王者师 矣。”此书就是《素书》。《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介有勇无谋的莽夫,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在楚汉相争的复杂局面里,总能化险为夷。更为可贵的是,他凭借《素书》中的智慧,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洒脱安逸地安度了自己的晚年。难怪刘邦曾经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从张良的成长历程中可以

看出,《素书》确实包含着人间惊人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的实用性、操作性都非常的强。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不是一个坏人,熟读此书并且灵活应用,都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那么《素书》究竟是本什么书呢?《素书》原文并不长,仅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语录” 。但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语言高度精炼,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书中对人性的把握十分精准,对事物变化的规律观察入微,对人生谋略的指点恰到好处,读此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本书的作者名“黄石公”,这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是一位大智者,除此书外,还著有《三略》一书,号称中国三大兵书之一。 《素书》的校勘,是以《百子全书》为底本,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由于《素书》的文字并不深奥,所以本次重点放在“释评”上,文中参考了台湾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的一些事例,对原文进行补充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黄石公,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其弟子张良曾以谷城山道路旁边的一块黄石 头,拿回家供奉起来以纪念恩师,故后人称此公为黄石公,著有《素书》、《三略》等书。旧史相传,黄石公写成 此书后,四处寻找可传授之人,见到张良后认为其才可造。所以将书传给了张良,并说“读是则为王者师” 。果然。张良只不过用了书

素书全解

《素书》全解 《素书》全解 《素书》 内容提要世界上有没有这样一部书:普通人读了之后,就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回答是:有!那就是《素书》。汉代的张良(字子房),原本是个只知快意恩仇的江湖人士,公元前218年,他组织一伙人在博浪沙(河南郑州东北)寻机刺杀秦始皇,但没有能成功,被迫亡命天涯。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此时的张良有勇无谋,意气用事,并非是一个干大事业的人物。然而,正当张良浪迹到下邳的时候,他意外遇到了一个老人,这就是黄石公。这位老人故意将鞋抛在桥下,让张良捡鞋又穿鞋,最后认定“孺子可教矣”,遂将一卷书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读书则为王者师矣。”此书就是《素书》。《素书》彻底改变了张良,使他从一介有勇无谋的莽夫,变成了一个足智多谋的王者之师。他帮助汉高祖刘邦开创了大汉王朝,化解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军事、经济的危难之局,在楚汉相争的复杂局面里,总能化险为夷。更为可贵的是,他凭借《素书》中的智慧,在功成名就之后,巧妙地跳出了权力之争的旋涡,洒脱安逸地安度了

自己的晚年。难怪刘邦曾经评价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从张良的成长历程中可以看出,《素书》确实包含着人间惊人的智慧,而且这种智慧的实用性、操作性都非常的强。无论什么人,只要他不是一个坏人,熟读此书并且灵活应用,都可以开创自己的事业。 那么《素书》究竟是本什么书呢?《素书》原文并不长,仅仅有六章、一百三十二句、一千三百六十字,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语录”。但就是这样一本薄薄的书,却在中国谋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本书语言高度精炼,几乎每一句都是名言。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书中对人性的把握十分精准,对事物变化的规律观察入微,对人生谋略的指点恰到好处,读此书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本书的作者名“黄石公”,这是一位精通道家学说的大隐士,是一位大智者,除此书外,还著有《三略》一书,号称中国三大兵书之一。《素书》的校勘,是以《百子全书》为底本,参照《四库全书》并加上了宋代宰相张商英的注和清代王氏的点评。由于《素书》的文字并不深奥,所以本次重点放在“释评”上,文中参考了台湾南怀瑾先生《历史的经验》的一些事例,对原文进行补充和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简介 黄石公,战国末期的大智者,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隐士,真实姓名已不可考。其弟子张良曾以谷城山道路旁边的一块黄石

素书注

素书注 “素书”一词怎么解释?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另名《钤经》,又名《玉钤经》《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素书》问世以来版本甚多。有明朝窜眇阁刊《先秦诸子合编》本、《汉魏丛书》本、明朝唐琳刊本、《说郛》本、《二十二子》本、《百名家书》本、明朝王士祺本、明朝溪香馆刻杨慎评本等等,不一而足。 神秘的《素书》在刘邦与项羽争霸的过程中,刘邦曾数度历险,均运用张良的计策化险为夷。在取得天下之后,刘邦发出有名的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岂不知,张良的谋略均来自《素书》。 张良死后,《素书》失传。五百多年之后的晋朝,有盗墓者发掘张良之墓,于玉枕中发现了《素书》,上有秘诫:“不许传于不神不圣之人,若非其人,必受其殃,得其人而不传者,亦受其殃。”此后,《素书》广为流传。 宋朝宰相张商英在《素书序》中说:张良之所以成为张良,不过是运用了《素书》中的几条原则,尚且能够灭掉秦国和项羽,而使刘邦成就帝业,更何况是对《素书》进行深入研究的人呢? 《素书》采经文写法,语言高度精炼,内涵极其丰富,对人事变化和事物发展趋势观察细微,体会深刻,对如何提高自身的修养、为人处世、理家经国、趋吉避凶、成就大业总结出一整套指导性的法则和经验。 作者生逢乱世,目睹详察世间纷纭万象,对中国人人性的观察和分析,对事态变化的把握,对利害祸福的剖析,对斗争谋略的把握指点尖锐犀利,读来惊心动魄,但莫不切中要害。 【作译者介绍】 本书提供作译者介绍 隐士黄石公—— 本书作者黄石公,又称圯上老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隐士。他授书张良的传奇故事也成为千古不解之谜。司马迁在《史记》中生动地描述了圯上老人几次考验并授书给张良的曲折过程。 苏东坡认为,圯上老人痛感张良才能有余,但年轻气盛,度量不够,所以一再挫折他的刚锐之气,以便让他学会忍耐小的屈辱而成就大的事业。 但也有人认为所谓“黄石公”者,是深通老子和道家学说的隐士的化名,他授书给张良,是通过张良之手来达到自己灭秦兴汉的目的,其.. 《素书》全书仅有六章,一百十句,一千三百三十六个字,却可以知天地变换,晓人事莫测。凭借这本书,张良在楚汉相争的乱世帮助汉高祖刘邦创建了大汉王朝,以至于刘邦慨叹:“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本书囊括《三略》《阴兵符》《青囊经》等内容,同时,

亡羊补牢拼音版

《亡羊补牢》拼音版 从c ón ɡ前qi án 有y ǒu 个ɡè人r én ,养y ǎn ɡ了le 几j ǐ只zh ǐ羊y án ɡ.一y ì天ti ān 早z ǎo 上sh àn ɡ,他t ā去q ù放f àn ɡ羊y án ɡ,发f ā现xi àn 少sh ǎo 了le 一y ì只zh ǐ.原yu án 来l ái 羊y án ɡ圈ju àn 破p ò了le 个ɡè窟k ū窿l ón ɡ,夜y è里l ǐ狼l án ɡ从c ón ɡ窟k ū窿l ón ɡ钻zu ān 进j ìn 去q ù,把b ǎ那n à只zh ǐ羊y án ɡ叼di āo 走z ǒu 了le . 街ji ē坊f ān ɡ劝qu àn 他t ā说shu ō:"赶ɡǎn 快ku ài 把b ǎ羊y án ɡ圈ju àn 修xi ū一y ì修xi ū,堵d ǔ上sh àn ɡ那n à个ɡe 窟k ū窿l ón ɡ吧b ɑ." 他t ā说shu ō:"羊y án ɡ已y ǐ经j īn ɡ丢di ū了le ,还h ái 修xi ū羊y án ɡ圈ju àn 干ɡàn 什sh én 么me 呢ne ?" 第d ì二èr 天ti ān 早z ǎo 上sh àn ɡ,他 t ā去q ù放f àn ɡ羊y án ɡ,发f ā现xi àn 羊y án ɡ又y òu 少sh ǎo 了le 一y ì只zh ǐ.原yu án 来l ái 狼l án ɡ又y òu 从c ón ɡ 窟k ū窿l ón ɡ钻zu ān 进j ìn 去q ù,把b ǎ羊y án ɡ叼di āo 走z ǒu 了le . 他t ā很h ěn 后h òu 悔hu ǐ,不b ù该ɡāi 不b ù接ji ē受sh òu 街ji ē坊f ān ɡ的de 劝qu àn 告ɡào , 心x īn 想xi ǎn ɡ,现xi àn 在z ài 修xi ū还h ái 不b ù晚w ǎn .他t ā 赶ɡǎn 快ku ài 堵d ǔ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素书完整原文及翻译(自学打印版)

原始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 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正道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让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 夫志,心独行之术。 长没长于博谋,安没安于忍辱,先没先于修德,乐没乐于好善, 神没神于至诚,明没明于体物,吉没吉于知足,苦没苦于多愿, 悲没悲于精散,病没病于无常,短没短于苟得,幽没幽于贪鄙, 孤没孤于自恃,危没危于任疑,败没败于多私。

道义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 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求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 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