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方稻区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初探

北方稻区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初探

北方稻区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初探
北方稻区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初探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糜子综合栽培技术 一、选种原则 1、针对气候特点和土壤状况,选用抗逆性较强、耐瘠薄的品种, 2、要精选成熟饱满、光泽好的种子, 3、应选用适合当地种植的早熟、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优良品种。 4、要选用不易落粒的抗旱高产品种, 二、品种选择 1、龙黍18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12号*龙黍5号)杂交育成。植株高中等,一般为145厘米左右,穗长38厘米,分枝穗型,籽粒大小中等,千粒重5.8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30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1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以(龙黍9号*龙黍5号)*(龙黍10号*苏联靡子)复合杂交育成。1984年经省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0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0厘米,分枝侧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5.6克左右,千粒重6.4克,黄色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0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10天左右,生育期需活动积温2410℃。适宜在我省的第一,二积温带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龙黍23号 本品种是黑龙江省农科院作物育种所采用复合杂交育成。1989年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植株高度为175厘米左右,茎杆韧性强,抗倒伏。穗长44厘米,分枝穗型,颖壳口紧,不易落粒。单穗粒重7.0克左右,千粒重6.8克,黑褐籽粒。具有温光反应迟钝、喜肥水、活该成熟等特点。一般每公顷产量为4500公斤左右。适宜播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每公顷播种量7-10公斤,公顷保苗60万株左右。该品种全生育期120天左右,为中晚熟类型。适宜在我省的第一积温带和第二积温带上限栽培,也可在吉林省的扶余、怀德、榆树和德惠等县种植。 粘丰7号 “粘丰7号”系黑龙江省农科院嫩江农科所采用复合杂交技术人工创造杂种材料。1995年2月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粘丰7号”属黄糜子类型,植株绿色(成熟时黄色),平均株高170cm,穗长35.6cm,穗柄中长,侧穗单粒,粒为黄色,大粒,千粒重7.0g以上,出米率75%,生育日数115天,抗旱、抗倒伏、抗落粒、抗病虫害能力强,成熟后可一次收割。1988~1990年在所内进行产量鉴定试验,平均产量3116.8kg/hm2,比对照品种“年丰5号”增产38.1%。 1991~1992年区域试验10点次均表现不同程度较对照品种增产,两年平均产量2683.1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9.2%。1993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455.6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15.0%。适宜在黑龙江省第一、二积温带

中国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

中国的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 刘天鹏,刘建斌,刘庆祖,卢变勤,武瑛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院,(730070) E-mail:ltp121@https://www.doczj.com/doc/ce7176451.html, 摘要: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但我国的用水结构不合理、浪费严重、农业用水技术的落后;此外,我国土地资源先天性不足,加之人为破坏和不合理利用,导致土壤退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严峻的农业用水形势,推广农业节水技术与措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水资源,节水技术,农业 1.引言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一种动的可更新的资源。但是近几十年来,全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我国的大部分地表和地下水源水质也呈恶化趋势,工农业和生活用水形势不容乐观。尤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用水问题更加紧张。而我国的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最大,达70.4%。因此,在这种严峻形势下,推广农业节水技术和措施,可暂时缓解巨大用水压力,加速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2.中国的水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也就没有人类社会。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说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而存活。 2.1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是,从人均占有资源来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国家。诚然,人均水资源也非常贫乏。 2.1.1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23126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244毫米,比常年值减少13.4%。北方六区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少15.2%,南方四区比常年值偏少13.0%。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值偏多的只有山东、西藏、新疆、上海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山东偏多18.3%外,其他3省(自治区、直辖市)偏多程度均低于7%;比常年值偏少的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北京、江苏、河北、海南偏少四成以上,福建、甘肃、广东、江西和山西偏少四成至三成。2004年,从国外流入我国境内的水量为179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的水量为6094亿立方米,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为970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12921亿立方米。 2.1.2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国矿化度小于或等于2克/升的地下水资源量为7436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减少7.8%。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1642亿立方米,加上井灌回归补给量后的总补给量为1704亿立方米。北方六区平原地下水总补给量为1379亿立方米,占全国平原区总补给量的81%,其中降水入渗补给量、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山前侧渗补给量和井灌回归补给量分别占51.2%、36.3%、8.0%和4.5%。地下水资源量大部分与地表水资源量重复,不重复量仅1003亿立方米。

北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北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摘要北方水稻生产用水与城市和工业供水矛盾很大,特别是干旱年和每年的枯水季节矛盾尤为突出。因此,特对北方水稻节水栽培技术进行了分析。北方水稻生产可以通过采用水稻旱育苗、整地泡田、利用桃花水、节水灌溉等环节达到节水的目的。 关键词水稻;节水;栽培技术 我国北方水稻生产用水有三大特点:一是大部分稻田靠水库供水。二是用水高峰期集中在5~6月枯水期,即稻田泡田插秧阶段,该时期用水量大约为水稻全生育期的1/3。三是水稻的主要产区也是工业集中的地区,而且工业和城市用水也主要靠水库供水。由此不难看出,水稻生产用水与城市和工业供水矛盾很大,特别是干旱年和每年的枯水季节矛盾尤为突出。因此,种植水稻时必须采取相应的节水栽培技术,保证水稻稳产增产。用有限的水资源,确保现有水稻种植面积,并尽可能减少灌溉定额,节省出更多的水资源以确保城市和工业用水已成大势所趋。 1育苗节水技术 育苗移栽是我国采用最广泛的水稻栽培方式,培育壮秧是水稻获得高产的重要前提之一。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和水资源紧缺的严峻形势所迫,水稻的育苗技术不断发展,水育苗逐步被旱育苗所取代。 20世纪80年代初期,由于干旱,泡田插秧期用水极度紧张,威胁到水稻生产。鉴于水稻旱育苗技术已经成熟,并不断地完善,水利部门果断决策,逐步停止苗期供水,以保证水稻泡插期用水。从此,水稻旱育苗、软盘旱育苗、庭院旱育苗等新技术得到飞速发展。90年代开始又引进和创造推广了高台营养钵旱育苗、钵盘旱育苗、无纺布覆盖旱育苗技术,用种量仅150g/m2左右,用水量300~450m3/hm2,苗龄30~40d,质量健壮,水稻单产高达7 500~10 500kg/hm2。 2整地泡田节水技术

中药材种植技术

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技术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必须挑选当年新产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进种子吸水,早发芽。 (3)消毒。能预防病虫为害。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0.2%~l%,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耕作整地技术 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深耕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当翻耕,在不耽误种植的前提下,最好把土晒白,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公斤,拌细砂或细土375公斤~ 450公斤,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打除草剂除草,防止草害,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种子种苗的采种繁育技术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紫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而且发芽率达95%以上。中药材大约有35%采用无性繁殖,如采用鳞茎繁殖的有贝母、百合;球茎繁殖的有藏红花;根状茎繁殖有款冬、薄荷;块茎、块根繁殖有半夏、地黄;分根繁殖有芍药、玄参等。它们的栽种期,一般在休眠期或幼芽开始生长前。此外,还可以采用枝条作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在休眠期栽种容易操作,且栽后遇到适宜温湿度就能及时生根发芽,出苗茁壮。而生根发芽以后再栽,容易碰伤根和芽,操作不便,出苗弱,加上晚栽,生长期短,产量也不高。一般无性繁殖比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优良种性,如银杏用种子繁殖约20年才能结果,如用良种嫁接后,5年左右即可结果,山茱萸种子繁殖需10年左右结果,采用嫁接,一般3~5年可开花结果,同时果大产量高。建议初学种药者尽量采用种苗种植,以免因种子不发芽造成经济损失。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 1、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如何栽培北方糜子

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 糜子也称为稞、黍子,为一年生草本植物,脱壳后北方称为黄米。糜子具有耐旱、耐瘠薄、耐盐碱、适应性强和生育期短等特点,可以作为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地区的灾后补救作物,更适宜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种植,是贫瘠土地上的稳产和抗灾作物。由于其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易于消化,因此是北方冬季腊八粥、黏豆包、年糕和切糕的主要原料。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糜子的需求量已逐渐增大,下面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简要介绍糜子的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1. 选用优质高产良种 糜子的优质高产品种很多,目前可以在北方大面积推广种植的品种有黄糜九58、九黍1号、龙黍23号、达旗黄秆大白黍、黏丰7号、内糜5号、公黍1号等。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适当处理,包括选种、晒种和药剂拌种等。目前生产上使用的糜子品种退化极为严重,因此要通过风选、筛选等方法,选出饱满、发芽率在95%以上的种子备播。糜子有后熟作用,收获后四十天发芽率仅为84%,8个月后其后熟期还没有完全结束,所以,播前要晒种,以促进后熟,这样有利于苗齐苗壮。糜子黑穗病、褐斑病发生率较高,可以用0.3%拌种霜拌种预防。防治地下害虫可以用50%辛硫磷拌种,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0.3%。 2.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 糜子不宜连作、迎茬,否则病虫害发生严重,杂草丛生。前茬作物以豆科、薯类、禾谷类较好。播种前对田块进行翻耕整地,要求做到平整,土壤细碎、疏松透气,有利于蓄水保墒,以便于播深一致,苗齐苗全。底肥以农家肥最好,如果单一使用化肥,则糜子面粉的黏度较差,口感也不好。 3.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播种过早种子易烂和受霜冻为害,即使能出苗也由于幼苗抗寒能力较弱,生长缓慢而容易受杂草为害和病害威胁。当土层5厘米处温度稳定在10~12℃时为适宜播种期,即在5月上中旬。糜子播种量一般为每公顷15~22千克。可以根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灌溉条件来确定保苗数。要在苗齐苗壮的基础上,争取穗大粒多,子实饱满。晚熟品种每公顷应保苗60万株,早熟品种保苗75万株,麦茬的极早熟糜子品种密度要更高,应保苗100万株左右。 4. 播种方法与播种深度 播种方法分为条播、穴播、撒播,以条播和穴播为最好。因糜子种子小,播种深度要严格掌握,播种过深,出苗时间拉长,养分消耗多,苗弱容易感染病害;播种过浅,特别是在墒情较差的情况下,种子容易落干、不出苗或出苗不齐:因此播种深度以3~4厘米为宜。 5. 田间管理 5.1间苗、定苗、压青苗。糜子幼苗长到2厘米高时,即可结合破板松土,进行间苗。幼苗长到3厘米高时,必须除草定苗。如果苗高超过3厘米,间苗时间推迟1周,减产可达10%以上,因此糜子的及早间苗千万不可以忽视。定苗时要根据需要留足苗量。当糜子1叶1心仰脸时,开始间苗,间苗后用石磙子压1次青苗或人工踩1遍,可以起到促下控上发根蹲苗的作用。 5.2中耕除草和培土。因糜子苗期生长缓慢,容易杂草丛生,幼苗容易受杂草隐蔽、压盖,所以在幼苗出齐刚现行时就应开始进行第一次中耕,间苗时进行第二次中耕松土,拔节前后进行第三次中耕。中耕要求头遍浅,二遍深,三遍稍浅不伤根。 5.3及时追肥浇水。糜子虽然抗旱但在生长发育的主要阶段发生干旱时,还应适时灌水。

【推荐】果树的限根栽培

【推荐】果树的限根栽培 1.根域限制的概念:根域限制 (rooting-zonerestriction,rootconfinement)就是利用一些物 理或生态的方法将果树的根域范围控制在一定的容积内,通过控制根系的生长来调节地上部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过 程的一种新型的栽培技术。根域限制的方式主要有①垄式(raisedbed,盛土):指在地面上铺垫微孔无纺布或微微隆起(防止积水)的塑料膜后,再在其上堆积富含有机质的营养土呈土垄或土堆栽植果树。由于土垄的四周表面曝露在空气中,底面又有隔离膜,根系只能在垄内生长。这一方式操作简单,适合于冬季没有土壤结冻的温暖地域应用。但是夏季根域土壤水分、温度不是太稳定。②箱筐式(box,pot,container):指在一定容积的箱筐或盆桶内填充营养土,植果树于其中。由于箱筐易于移动,适合于在设施栽培条件下应用。缺点仍然是根域水分、温度不稳定,对低温的抵御能力较差。③坑式(buriedbed):在地面以下挖出一定容积的坑,在坑的四壁及底部铺垫微孔无纺布等可以透水但根系不能穿透的隔膜材料,内填营养土后植树于其中。王世平等用巨峰葡萄的研究表明,与垄式、箱筐式相比,坑式根域的水分、温度变幅小,果实品质进一步改善,可节约灌溉用水,并可在冬季寒冷的北方地域应用[1,2]。近年来,在美、澳等

国推广的部分根域干燥技术(partialrootzonedrying)也是根域限制栽培的一种简易的形式[3]。2.根域限制的研究背景、进展及现状:传统的果树栽培学认为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只有培养强健高大的树体结构,才能高产量、长寿命。所以“根深树大”、“深耕地多施肥”的观念曾支配了人们很久。为了培养牢固强壮的树体,强调深耕地深施肥。加上过分强求树形的重修剪,往往造成树体的徒旺生长,成花少,产量低,品质差。特别是深翻地广施肥,使根系分布在比树冠投影面积更为广泛的范围内,难以判断根系的准确位置,施肥有一定的盲目性,也难以根据果树生长发育的需求适时适量准确地供肥。有时到果实品质形成期,前期所施的部分肥料成分才移动到根系位置或根系才伸长到肥料存在部位,此时氮素等的过分吸收会抑制果实上色和糖分的累积。在降水比较多的地域,土壤湿度大,深广的根系会过多地吸收水分,不仅诱发前期过旺徒长,也不利于后期的糖分的累积,甚至导致裂果现象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苹果等果树的矮砧密植栽培技术的普及推广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根深树大”的传统观念有所改变。但是,一方面在一些树种上尚无优良的矮化砧木可供使用,另一方面即使采用了矮化砧木,根系仍然分布在田间广阔的土壤中,仍然难以做到适时适量控制肥水供应,影响果实生长和成熟的因素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到了80年代,人们从盆栽植物后,生长受到抑制的传统园艺艺术中

中草药种植技术

中草药种植技术 种植地的选择 土壤条件好坏,直接影响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多数中药材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肥力高,酸碱度为中性的土壤中。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沙壤土种植,黄芪和甘草等根系深的,还要求深耕地,但如果 土质不适宜,即便深耕也会使根系生长不良,影响商品质量。选地 还应注意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如砷、汞、铅、铜的含量,参照绿色 蔬菜生产的标准,不能超标。忌选盐碱、低洼、易涝地块。 1、尽量避免选用高产农田,这不仅是要降低土地成本,更主要 的是这些田地的农药等污染可能较严重,不宜绿色药材的种植。 2、如不是种植木本药材,就不要选择坡度大的山地,国家严令 禁止在25度以上的坡地进行除林木以外的种植业。多数中药材也只 有在15度以下的土地上才能较好地生长。 3、要选择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地方,如生荒地和多年未耕作的撂 荒地,避开工业“三废”,避开公路主干道。土层宜深厚,排水要 良好。因为多数药材喜欢这样的土壤。除少数品种外,粘性太重、 过于偏酸偏碱的地不宜选用。 4、在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这一类土地资源较多。如安徽的 繁昌一带就有成片的荒岗地,有数十万亩。坡度很小,土层深厚, 排水良好,长年无人耕作,基本上没有污染,可谓建设大型绿色中 药材基地的理想场所。 5、根和根茎类药材,适宜选择土质深厚肥沃、地势较高、排水 良好的沙性壤土或壤土种植; 6、花、草、叶类药材,宜选土质肥沃、排灌方便的湿润土地种植; 7、果实、种子类药材,适宜选择庭院、山坡地种植。

种植土壤的选择 肥力高的土壤是稳产、高产的基础,所以通过兴修水利,深翻细作,合理施肥等措施,可使土壤肥力不断提高,并促进潜在肥力转 化为有效肥力。中药材对土壤的酸碱度各有一定的适应范围,超过 了适应范围就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多数中药材适宜在中性、弱碱 性的土壤中生长。土壤酸碱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通过适当的措 施逐渐转变。 1、纯沙土,如果没有水种啥都不好,热情的沙漠如果有点水, 还是可以发展的,如新疆的甘草。 2、沙土,含沙性土壤,河滩、季节河的河床,能种庄稼的话, 就可以种中药材了,以根类药材品种为主,如桔梗、防风、射干、 知母、黄芩、黄芪、板蓝根等,很多品种都喜欢含沙性土壤,利于 根部生长,多施肥,产量高。 3、黄土,一般品种都可,根类、花叶子类都可种,北方多黄土,有水利条件最好。 4、东北黑土地,是多年的腐殖质土壤,野生就有很多中药材品种,如桔梗、黄芪、关防风、柴胡、黄芩、远志等,尽可选定好行 情品种发展。 5、粘土,不利于根部生长,根部入药品种不种为好,可选药用 地上部分的品种,以植株、花朵、叶子、果实入药的品种就可,如 紫苏、蒲公英、红花、金银花、枸杞、藿香、巨麦、地丁等。 耕作整地 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 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深耕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 适当翻耕,在不耽误种植的前提下,最好把土晒白,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

5种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

5种节水型地面灌溉技术 鉴于我国水资源与能源短缺、经济实力不足、广大农村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较低的现实,大面积推广喷、微灌等先进灌水技术还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还仍须加大田间工程的建设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广节水型地面灌水技术。现推荐以下5种模式: 平整土地,设计合理的沟、畦尺寸与灌水技术参数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术和灌水质量,缩短灌水时间、提高灌水劳动效率和节水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结合土地平整,进行田间工程改造,划长畦(沟)为短畦(沟),改宽畦为窄畦,设计合理的畦沟尺寸和入畦(沟)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匀度和灌水效率。 改进地面灌溉湿润方式,发展局部湿润灌溉 改进传统的地面灌溉全部湿润方式,进行隔沟(畦)交替灌溉或局部湿润灌溉,不仅减少了土壤蒸发占农田总蒸散量的比例,使田间土壤水的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高,而且可以较好地改善作物根区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根系深扎,有利于根系利用深层土壤储水,兼具节水和增产双重特点,值得大力推广。实践证明,春小麦与春玉米套种隔畦灌,棉花、玉米等宽行作物隔沟灌或隔沟交替灌,湿润面积可减少50%,节水高达30%以上,增产幅度5%~10%。 改进放水方式,发展间歇灌溉 改进放水方式,把传统的沟、畦一次放水改为间歇放水,进行间歇灌(又称波涌灌),被称为上世纪80年代地面灌水技术的一大突破。间歇放水使水流呈波涌状推进,由于土壤孔隙会自动封闭,在土壤表层形成一薄封闭层,水流推进速度快。在用相同水量灌水时,间歇灌水流前进距离为连续灌的1~3倍,减少了深层渗漏,提高了灌水均匀度,田间水利用系数可达0.8~0.9。 改进沟畦放水设施改进沟畦放水设施 采用虹吸管(用于明渠输水)或地面移动闸门孔管(用于管道输水)放水,与人工开口放水相比,田间水利用率可提高5%~10%。目前这些设施国内仍处于试验阶段,尚未批量生产。因此,有必要开展联合攻关,对这些设施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深入研究,向技术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推广应用普及化方向发展。 发展节水保墒膜上灌膜上灌 是我国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面灌溉方法。它是将地膜平铺于畦中或沟中,畦、沟全部被地膜覆盖,从而实现利用地膜输水,并通过作物的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入渗给作物的灌溉方法。由于放苗孔和专业灌水孔只占田间灌溉面积的1%~5%,其他面积主要依靠旁侧渗水湿润,因而膜上灌实际上也是一种局部灌溉。膜上灌形式有开沟扶埂膜上灌、培埂膜上灌、膜孔灌、沟内膜上灌、膜缝灌、格田膜上畦灌、膜侧膜上灌等多种。膜上灌作物有棉花、蔬菜、玉米、小麦等。地膜栽培和膜上灌结合后具有节水、保肥、提高地温、抑制杂草生长和促进作物高产、优质、早熟等特点。

中药材种植技术修订稿

中药材种植技术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种子种苗的消毒处理技术 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增强发芽势、预防病虫为害,必须挑选当年新产种子,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 (1)精选和晒种。对纯度低、杂质多的种子应进行精选,保证种子纯净饱满,减少病、虫、草害。播种前1~2天晒种,也能促进酶的活性,提高种子的活力。 (2)浸种催芽、机械损伤、化学药剂处理等方法,能打破种子休眠,增加种皮透性,促进种子吸水,早发芽。 (3)消毒。能预防病虫为害。用25%或50%多菌灵拌种,用量为种子量的%~l%,或用药液浸泡,蘸无性繁殖材料. 耕作整地技术 中药材的根系,50%分布在5~20厘米的耕层,30%分布在20~50厘米土层,深耕具有增产作用。但深耕因品种而不同,黄芪、甘草、牛膝等深根类,应深耕30厘米以上。贝母、知母、半夏等根系浅,耕深15厘米左右。其他品种耕深20厘米左右。适当翻耕,在不耽误种植的前提下,最好把土晒白,整平耙细,使地平、土暄、上松下实。结合整地,用石灰或菌毒清对土壤进行消毒,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公斤,拌细砂或细土375公斤~ 450公斤,将药土施入,可防治多种地下害虫。打除草剂除草,防止草害,要施足底肥,多施腐熟农家肥、复合肥及生物有机肥。 种子种苗的采种繁育技术 中药材的繁殖方法,分有性和无性两种。有性繁殖,用种子播种,繁殖系数高,是主要的繁殖方法,如黄芪、黄芩、望江南、红花、紫苏、薏苡、白芷、柴胡、防风及十字花科、苋科的多种药材。无性繁殖利用茎、叶、芽、根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是母体阶段发育的延续,能保持母体的优良性状,可提早开花结实,而且发芽率达95%以上。中药材大约有35%采用无性繁殖,如采用鳞茎繁殖的有贝母、百合;球茎繁殖的有藏红花;根状茎繁殖有款冬、薄荷;块茎、块根繁殖有半夏、地黄;分根繁殖有芍药、玄参等。它们的栽种期,一般在休眠期或幼芽开始生长前。此外,还可以采用枝条作扦插、压条和嫁接等。在休眠期栽种容易操作,且栽后遇到适宜温湿度就能及时生根发芽,出苗茁壮。而生根发芽以后再栽,容易碰伤根和芽,操作不便,出苗弱,加上晚栽,生长期短,产量也不高。一般无性繁殖比用种子繁殖生长快,产量高,生长年限短,并能保持母本优良种性,如银杏用种子繁殖约20年才能结果,如用良种嫁接后,5年左右即可结果,山茱萸种子繁殖需10年左右结果,采用嫁接,一般3~5年可开花结果,同时果大产量高。建议初学种药者尽量采用种苗种植,以免因种子不发芽造成经济损失。在自然条件下,有的中药材只能进行有性繁殖,如人参、西洋参、桔梗、白芥子、决明子等,而有的只能进行无性繁殖,如蕃红花、川芎等。还有一部分中药材既能进行有性繁殖,又能进行无性繁殖,如地黄、玄参、牡丹、芍药、甘草、知母、贝母等。 1、播种量应根据播种方式、种植密度、千粒重、发芽率、土壤条件等灵活掌握。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 术(总1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几种常用的节水灌溉技术 水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我国大多数农田是“靠天吃饭”,全国的农田受旱面积约4亿亩,我国的农业生产长期面临着用水短缺的制约,干旱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严重、受害面积最大的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农业又是用水大户,水资源利用率较低,节水潜力很大,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提高农业生产的水利用率,用较少的水生产较多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农产品,大力推广农业节水增效灌溉技术是缓解水资源紧缺的根本出路,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常用的节水技术主要有渠道防渗、喷灌、微灌(滴灌、微喷、渗灌)、膜下灌等技术。不同的灌溉技术,其节水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滴灌和地下灌溉方式节水效果较好;微喷次之;而地面漫灌最浪费水;喷灌则界于微喷和地面漫灌之间。 一、渠道防渗:渠道防渗技术主要是利用各种技术措施、工程措施防止渠道内的水发生渗漏损失,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增加水的利用率,来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传统的土渠输水渠系水利用系数一般为0.4—0.5,差的仅0.3左右,也就是说,大部分水都渗漏和蒸发损失掉了。渠道渗漏是农田灌溉用水损失的主要方面。根据所使用的材料,渠道防渗可分为三合土护面防渗、砌石防渗、混凝土防渗、塑料薄膜防渗等。采用渠道防渗技术后,一般可使渠系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0.85,比原来的土渠提高50%—70%。渠道防渗还具有输水快、有利于农业生产抢季节、节省土地等优点,是当前我国农田节水灌溉的主要措施之一。二、喷灌:喷灌是通过管道、喷头等机械部件将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分散成水滴均匀地降落到地面的一种灌溉方式。一般的粮、棉、油、蔬菜及果树等作物都可以采用喷灌来进行浇灌,喷灌还可以结合喷洒农药和液肥,是一种较理想的灌溉方法。它作为一种先进的机械化、半机械化灌水方式,已被广泛采用。喷灌的特点:采用喷灌技术能达到节水、增产、省工、降低劳动强度等明显效果。喷灌的节水效果显着,水的利用率可达80%;大大减少了田间渠建设及管理维护和平整土地等工作量,减少了农民用于灌水的费用和投劳;由于取消了田间水渠及畦埂,增加了播种面积,因此可提高单位耕地面积的作物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灌水均匀,土壤不板结,避免由于过量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同时,喷灌还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如夏季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冬季或早春的喷灌作业能防止低温冻害和霜冻。此外,还可以利用喷灌水对作物叶面的冲洗作用,能消尘除害,提高作物的光合效率。三、微灌:微灌技术又分为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多种方式。它是以少量的水湿润作物的根区附近的部分土壤的一种局部灌溉技术,其特点是能够准确的控制水量,把水分直接地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去。微灌还可结合灌水施入可溶性的肥料溶液到作物根区,及时补充作物所需水分和养分,增产效果好。微灌特别是在经济作物,如果树、花卉、食用菌、温室大棚等蔬菜作物的生产中,应用效益十分突出。微灌具有以下优点:(1)高效省水。微灌系统全部由管道输水,因此损失少,灌水时只湿润作物根部附近的部分土壤,灌水量小,灌水均匀度可达80~90%,水的利用率高。(2)节能。微灌比喷灌的工作压力低、耗能少。(3)增产。微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系附近灌水,供肥,有的还可调节棵间的温度和湿度,不会造成土壤的板结,为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实现高产和稳产,提高产品质量。(4)省工、省力。可提高劳动生产率,特别节省人工,降低成本。(5)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微灌的灌水速度可快,可慢,因此对粘土和沙土都适合,可以进行间隙灌溉,这样可使作物的根系经常保持合适的水分,又不会产生深层的渗漏。 1、滴灌: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滴头或滴灌管带上的小孔一滴一滴均匀慢慢地滴出来,滴在作物的根系附近进行局部灌溉,工作压力和滴头的流量小。滴灌是一种用水经济、省工、省力的灌溉方法,特别适用于缺少水源的干旱山区及沙地,其水的利用率可达90%以上,滴灌可用在各种经济作物上,特别是在温室大棚内应用效果最好。其不足之处是滴头易结垢和堵塞,因此应对水源进行严格的过滤处理,另外由于流量较小、运行时间长,在需水量较大的蔬菜作物中应用不方便。 2、微喷灌:微喷是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微灌形式,将水从微喷头或微喷带中喷洒成微小的水滴进行灌溉的方法,既有喷灌与滴灌技术之长处,又克服了两者之弊病,兼具喷灌不易堵塞和滴灌耗水少的优点。由于微喷头出流孔大,工作压力虽然和滴灌差不多,但它的流速快,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出流量大,喷洒一定面积,因此每亩的用材比滴灌少,节约了亩投资。主要应用于果树、经济作物、花卉、草坪、温室大棚等灌溉。它比一般喷灌更省水,能改善田间小气候,可结合施用化肥,提高肥效。但微喷灌会增加空气湿度,对一些容易因空气湿度大而产生病害作物,不能使用微喷灌;在空气干燥,风力大的地区使用微喷灌因蒸发漂移损失较大,一般也不选用。 3、渗灌:渗灌是将滴头和安装滴头的末极管道埋在地表下20~30厘米的土壤中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灌水时地面水分蒸发损失小、节水效果好,设备埋在地下不易损坏、使用寿命长。水流通过渗灌管上的毛细管渗出,由于渗灌能减少土壤表面蒸发,从技术上来讲,是用水量很省的一种微灌技术,但目前使用起来,渗灌管常埋于地下,由于作物根系有向水性,渗灌管经常遭受堵塞问题困扰。三、膜上灌、膜下灌:用地膜覆盖田间的垄沟底部,引入的灌溉水从地膜上面流过,并通过膜上小孔渗入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中进行灌溉,这种方法称作膜上灌。采用膜上灌,深层渗漏和蒸发损失少,节水显着,在地膜栽培的基础上不需再增加材料费用,并能起到对土壤增温和保墒作用。在干旱地区可将滴灌管放在膜下,或利用毛管通过膜上小孔进行灌溉,这称作膜下灌。这种灌溉方式既具有滴灌的优点,又具有地膜覆盖的优点,节水增产效果更好。

农业节水技术

农业节水技术 一、农业节水技术 1.节水技术概念 农业节水技术是一种专业节水灌溉技术,掌握这项技术是开展农业节水工作的重要内容。所谓节水灌溉就是要用最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多产品的一种灌溉方式,这种方式是技术进步的标志,在实际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 节水灌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充分满足农作物的水分需求,进而能够给农作物的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最终有助于获得较高产量。农业灌溉大致上要分为四个步骤:首先是要通过管道方式把水运到农田;其次是要对水进行有效分配并转化成土壤水;接着是农作物要吸收土壤水,从而维持其生理活动;最后要经历农作物的完整生长,从而形成作物经济产量。 农业节水灌溉也是从四个步骤入手,把节水意识贯穿到灌溉的全过程中。通常情况下在前两个步骤中是能够利用多种技术如渠道防渗、平整土地以及管道输水等方式来进行节水的。在这两个阶段的节水关键是要提升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田间水利用系数。只有不断提升这两方面系数,才能够真正适应实际发展要求,而后两个步骤中农业节水灌溉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能够有效减少农作物课间蒸发量以及作物蒸发量,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有效提升水分利用效率。 2.节水方法 当前农业生产中应用到的节水方法有很多,这些方法分别适用于各个领域之中。当前应用到的节水方法主要是以下几种: (1)农艺节水 农艺节水本身又可以分为多种形式,田间覆盖、坐水种技术以及田间耕作等就是其中的典型技术,对于这些技术应该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够实现目标。田间覆盖通常指的是应用麦秸植物的秸秆在田间覆盖,从而减少田间水分蒸发,增加地温的一种方法;坐水种技术主要是一种在种穴中注入适量的水,之后再放入种子的方法。田间耕作本身又可以分为深耕和深松这两种方式。 (2)工程节水 工程节水是一种技术含量比较高的节水方法,在不少地方都开始应用工程节水。渠道防渗、喷灌滴灌、输水管道以及集雨节水等就是其中的典型技术。渠道

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_瑗代农业打造中国新技术新产品权威咨讯平台 水技术—抗旱节水作物品种技术 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 引领节水农业发展 作物抗旱性是极为复杂的生物适应现象.越来越多专家认为抗旱性是复杂的系统,但经过专家大量艰辛细致工作,培育出了抗旱节水作物新品种,增强了节水农业技术集成创新能力,使我国节水农业技术应用面积达世界之最. 目前,我国已获得一系列抗旱节水作物技术和节水作物新品种,如抗旱节水小麦,棉花,牧草,陆稻等.通过对作物种植结构和作物水肥高效利用联合调控技 术,建立了抗旱节水型种植结构评价指标体系和区域节水型种植结构模式,在豫, 晋,冀,陕,甘,蒙等地推广20余万亩,新增产值近亿元,农田作物水分利用效率 提高18%~20%;筛选出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15个,并已辐射推广53O6万亩,累计增 产增4~9.95亿元;基于生命需水信号与环境信息作物高效用水调控理论,研究人员建立了作物调亏与非充分灌溉技术指标体系,与传统灌溉技术相比,在冬小麦与夏玉米连作模式下,亩均节水30~50立方米,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25%~28%. 值得一提的是,在作物水分信息快速监测诊断,土壤水分动态快速测定,区域 作物水分分布监测等方面,科学家开发了植物蒸腾速率热脉冲探头和可实现定位自 动连续监测的土壤水分传感器,使测量精度提高10%~15%,造价降低20%,而性能达 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监测结果被农业部作为主要信息源实时发布,用于指导生产实践. 这些新产品,新技术的形成,大幅度提升了我国节水农业技术的原创新能力,使 相关领域研究水平与国外差距缩小了5~10年.

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旱2号"选育 产品简介: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洛早2 号"主要创新点是:1.选育出国内第一个在生 产上大面积推广矮杆,抗旱小麦新品种"洛早 2号".2.较好解决了早地生产以往小麦品种"高产不抗旱,抗旱不高产"的技术难题. 3.在国内率先利用干旱棚鉴定法,实验室鉴定法与田间自然鉴定法相结合的小麦抗旱性综合鉴定方法,制定了一套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范与指标体系. 该品种适宜在黄淮流域丘陵旱地,扩浇地 一80I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7年9月 种植,多年累计种植面积1571万亩,新增 产量2.8592亿公斤,新增产值4.OO29亿 元. 所处阶段:成熟应用阶段. 北方冬小麦抗旱节水鉴定与新 品种选用 项目简介:该项目根据小麦基因型需 水,用水特点,以及基因型与环境互作特 点,创建了小麦抗旱节水鉴定评价技术指标 体系,用于抗旱节水种质资源筛选及抗旱节 水新品种选育;根据我国北方水资源分布特 征与品种生态适应优化配置问题,提出了我 国北方抗旱节水冬小麦品种区域优化布局方案.建立了抗旱节水型和水分高效利用型小 麦种质资源和新品种筛选,鉴定指标体系; 筛选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23个,并创新和提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节水农业增效安排方案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我县是典型的资源性贫水地区,又是农业大县,切实抓好农业节水事关我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民的持续增收和社会发展稳定,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之策。为确保农业高效节水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加快高效节水农业建设步伐,根据《中共张北县委、张北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的意见》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指导思想立足县情资源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转变“农民用水观念、农业节水模式和农业生产方式”为重点,以膜下滴灌为主要模式,以中东部富水区为主要区域,以蔬菜种植为节水重点,按照“分

区发展、分类实施、多措并施、综合增效”的建设思路,综合集成应用“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机制节水、技术节水”等各项节水措施,加快改造低效落后灌溉方式,全力推进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积极培育节水型、高效型发展模式,力争实现水资源持续利用和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双赢的目标。2、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政策激励、整体平衡”的原则。——坚持“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超用加价、节约奖励”的原则。——坚持“工程建设、机制创新、结构调整、技术支撑”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强化管理、优化配置、统筹兼顾、高效节约”的原则。二、目标任务通过综合采取工程建设、机制创新、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等节水措施,到2013年底,全县重点用水区域大面积推行高效节水模式,初步建立起与我县水资源状况相适应的农业灌溉节水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1、加快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到2013年底,全县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9万亩,其

旱地水稻栽培常见问题

1、在干旱缺水情况下如何育足水稻秧苗? 一年之季在于春。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育秧在全年生产中的重要性,在今年这种特殊条件下,育足苗子是打赢抗旱夺丰收的关键措施。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要育足水稻秧苗,首先是要因地制宜地确定好育秧方式,其次才是抓好育秧技术措施的落实。在确定育秧方式时,有三条途径可选择参考:一是在局部可以取到水的地方,推广旱地育秧;二是在无水可取的地方,应通过乡镇政府协调,开展异地育商品秧;三是农民通过亲朋好友等方式,异地联系育客秧。在常年干旱、育秧困难的地方,也要抓住春播时机和土壤墒情,育好备灾的玉米苗,特别是要尽可能多的育足红苕苗,这既是大春抗灾的最后防线,也可以作为发展畜牧业的青饲料。 2、如何培育适龄抗旱壮秧? 有道是秧好半年粮,秧苗素质的好坏是水稻高产的关键。培育适龄抗旱壮秧,应着重抓好如下几方面的关键技术环节:1)选好适宜品种。优良品种是指与当地的自然条件、生产水平和栽培技术相适应的品种。而不单是看穗子大不大,品质好不好。在抗旱育秧情况下,低海拔地区首先要考虑7月中旬水稻能否抽穗扬花,要尽量避开我市7月下旬至8月上旬常发性的高温伏旱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中低山地区要考虑避开秋季低温阴雨对水稻扬花结实的影响,即在迟播情况下要选生育期偏短的品种。其次是抗干旱、抗低温能力较强。第三是在灾害天气情况下,病虫害较重,要选抗病性较好并进行过种子处理的品种。在伏旱威胁大的区域和田块,

因缺水推迟播种期的地方,切忌布局生育期在160天以上的品种。 2)坚持适时早播。适期早播可有效地延长水稻的营养生长期,增长有效积温,提高光合干物质累积量,促进早熟,有效地减轻水稻生长后期的高温伏旱或秋风的影响,为提高水稻单产奠定基础。由于现有推广品种多数是大穗型、生育期普遍较长,为避过全年最大的灾害--伏旱的影响,通常要求在7月15日前抽穗扬花,所以要求适时早播。 3)备足育秧苗床地。选择背风、向阳、管理方便的沙壤地,最好是菜园地作水稻旱育秧苗床地。秧地浅翻后及时清除杂草、秸秆残渣,尤其要欠细土壤并整平。育秧苗床在播种前要进行土壤处理,每平方米秧地用70%敌克松2.5g加水2公斤均匀喷施或用细泥沙拌匀后均匀撒施消毒杀菌,或播种时用旱育保姆均匀拌种(每一包旱育保姆350g拌种1-1.2kg种子),对种子进行消毒杀菌,提高种子的保水和固土能力。苗床底水要一次浇透,使苗床土层呈饱和水状态、苗床表面无明水为度。准备充足的苗床是培育适龄壮秧的重要措施。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秧苗龄期在50天内能栽插的地方,播种时每亩本田(1公斤种子计)需用厢面1.5米宽、20米长的秧地;移栽秧龄在60天以上的,播种时每亩本田(1公斤种子计)需用厢面1.5米宽、至少30米长的秧地。 4)提高播种质量。搞好种子处理,提高种子活力,确保出苗整齐一致。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时,抓冷尾暖头开始播种。播种后撒上一层细土薄盖种子,盖土1厘米,种子必须盖严,

黍的种植方法

黍的种植方法 黍存在的历史已经非常的久远了,它与稻、稷、麦、菽在古代被称为五谷,而黍也被人称作黄米,它可以用来酿酒和制作糕点,它的抗旱能力极强,比小麦和高粱的生命力还要顽强,但是现在我们主要是以水稻和小麦种植为主,黍在我国的产量也是非常的少,可以说是一种比较珍稀的品种了。那么今天亲农网就来告诉大家怎么种植黍吧。 1、选用良种 经过这么久的发展,黍也有了非常多的品种,只不过种植的人比较少,所以现在的价格也是比较昂贵,那么我们种植黍肯定是为了能够赚钱,那么就必须具备高产和高质量的特点,而我国大部分的黍种都来自北方,所以抗旱能力以及抗病害的能力都是非常不错的,我们可以选择九黍一号、龙黍二十三号、公黍一号等等,这些品种不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是非常不错的。

2、选地整地 由于黍的抗性比较强,所以对土壤的要求就显得并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是如果想要高产,那么最好是选择土壤肥沃的沙质土地,在种植前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整好地,这样还可以进行一段时间的晒土。整地的时候要求土地平整并且土块较细,这样可以增强土壤的通透性,有利于储水和植株的生长。

3、适时播种 黍是一种比较奇特的植物,可以说是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播种,因为它不仅抗旱能力强,而且抗寒能力也不弱,当然如果想要产量和质量都能达到一个高度,那么播种的时间最好是每年春季的五月份和每年秋季的八月底到九月初,这段时间的温度基本上是十五到二十五度左右,期间雨水和光照都比较充足,最适合黍的生长。

4、播种育苗 黍播种的方式有三种,如果你比较懒,只是为了土地不被荒废,那么就可以采取撒播的方式,在整好的地中将种子均匀的撒下去然后用耙子将种子压入土地,最后可以盖上一层薄膜或者是枯草、草木灰都可以。我们最常使用的就是进行条播,这样既能保证田间黍的合理密度以及黍的产量,同时也方便后期的一个田间管理。第三种就是穴播,我们需要按照每行间隔三十五到四十厘米,每株间隔二十五到三十厘米左右的距离进行播种,这种方式就属于精耕细作了。

糜子

一、糜子的生产与分布 1、糜子种子形状有球形、长圆形、卵圆形3种。粒色有黄、红、白、褐、灰和复色等,米色有深黄、浅黄等色。 2、(1)糜子育期在春播区一般110天左右,夏播复种区63~70天左右,最短的50多天。 (2)糜子抗旱性特别突出,具有耗水量低、抗旱能力强、保护水土流失等作用,据研究,糜子蒸腾系数低于谷子、高粱、玉米等谷类作物,是禾谷类作物中水分利用率最高的作物,所以糜子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地域优势和生产优势,还在当地农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 (3)糜子蛋白质含量12%左右,最高可达14%以上,糜子籽粒中含有17种氨基酸,含量均较高,特别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其中蛋氨酸含量几乎是它们的两倍,且除赖氨酸以外的其它氨基酸之间的比例和人体蛋白的构成比非常相似,易于人体吸收,可以作为人体营养的补充食物;淀粉含量70%左右,其中糯性品种为67.6%,粳性品种为72.5%;脂肪含量3.6%;膳食纤维的含量也很丰富,并且含有一定量的硒。许多资料说明硒与大骨节病、克山病、癌及长寿都有其独特而微妙的关系。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活化人体免疫性和正常的生理功能,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病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还含有β—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6、B1、B2等多种维生素和丰富的钙、镁、磷及铁、锌、铜等矿物质元素。糜子经过加工,可制成老人、儿童和病患者的营养食品。 糜子不仅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也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和医疗保健作用,是我国传统的中草药之一,尤其适宜于肺虚咳嗽、呃逆烦渴、脾胃虚弱、泄泻、胃痛、烫伤等患者。 3、(1)其中栽培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乌克兰和中国,印度、伊朗、蒙古等一些国家也有栽培。 (2)我国20世纪50年代糜子栽培面积约200万hm2,自70年代开始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进入90年代,随着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中,由于糜子经济效益低,种植面积减少。目前,全国糜子种植面积约100万hm2,与50代相比,种植面积减少近一半。全国糜子面积下降最多的是内蒙古和陕西,其他省区也有下降,但缺乏统计数字。我国糜子种植面积年度之间变化也很大,灾年高于丰年,特别是干旱年份,在其它作物无法入种的情况下,只有大量种植糜子。 (3)我国糜子主产区主要集中在长城沿线地区,即河北,宁夏,甘肃,山西,陕西,内蒙,黑龙江等。这些地区土壤瘠薄、土地广阔,干旱少雨,无霜期短,糜子是这些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糜子有粳糯之分。我国包头、东胜、榆林、延安一线(东经110°)以东地区,主要栽培糯性糜子,越向东延粳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少,在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几乎不种粳性糜子;该线以西地区,主要栽培粳性糜子,越向西延伸糯性糜子种植的数量越少,在青海、新疆,几乎不种糯性糜子。 二、糜子生长对环境的要求 1、(1)温度:糜子是喜温作物,整个生育期间需要较高的温度。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0~30℃,糜子具有较强的抗热性。(2)水分:糜子是禾谷类作物中最抗旱的作物之一,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种子吸水占种子重量25%时即可发芽,因此在土壤墒情不足的情况下,糜子能正常发芽和出苗。(3)光照:糜子是喜光的短日照作物。12~14小时光照有利于糜子生长发育。短日照可以促进糜子生长发育,缩短生育期;反之则延迟成熟。 2、(4)养分:糜子各生育阶段对养分吸收的差异较大,从出苗至分蘖需要养分较少,不足全生育期的10%;从分蘖至开花,是糜子需肥最多的时期;从开花至籽粒成熟,还需吸收氮总量的1/3,磷总量的1/2。(5)土壤:糜子对土壤的适应性强,除低湿易涝和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