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2020-2021学年江苏泰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最新】江苏泰州二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启碇.(zhàn)马厩.(jiù)茕.(qióng)茕孑立妄自菲.(fěi)薄B.啮.(niè)噬烙.(lào)印断壁残垣.(yuán) 安土重.(zhòng)迁C.慰藉.(jiè)齑.(jǐ)粉层峦叠嶂.(zhàng)命运多舛.(chuǎn)D.静谧.(mì)自诩.(xǔ)亘.(gèng)古如斯汗流浃.(jiā)背2.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轰隆的巨响,振聋发聩,游人打着手势在夸张地交谈,却好像失去了声音。

B.由于他半世坎坷,命途多舛,也由于关山阻隔,有国难投,这一组玛祖卡曲似乎是被万种离情、一怀愁绪所过滤而净化,跟乡村的质朴相距甚远,但它们无疑是出自故里,跟这片土地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

C.11月26日晚,印度金融中心孟买市发生了耸人听闻的连环恐怖袭击事件,数十名恐怖分子在泰姬玛哈酒店等地向手无寸铁的游客和民众扫射。

D.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阴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的沙沙响。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句是()(3分)

A.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聆听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韵律,领略言外不尽的神韵,更陶醉于诗人们对大自然叹为观止的描画。

B.那座店房有某种朴素安静的特色,门面上没有注明任何为王室服务。

C.只要人格高尚,凡人也和伟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

D.有时某一微博信息不胫而走却远离事实真相的原因往往是传播者自己的信心和倾向而忽视核实信息的真伪造成的。

二、语言表达

4.(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中德文化对比”图的意思。(不超过40个字)(4分) (2)根据这两幅画的寓意,请你把“裁员”“减薪”两个词恰当的填入下面横线处。(2分)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面临经济衰退导致赢利下降甚至亏损的困境,中国企业往往首先想到的是,德国企业可能更倾向于。

中德文化对比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16分)

贞观十一年,太宗谓魏征曰:“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对曰:“若恩威所加.,远夷朝贡,比于贞观之治,不可登基而言。若德义潜通,民心悦服,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太宗曰:“远夷来服,应由德义所加。往前功业,何因益大?”征曰:“昔者四方未定,常以德义为心。旋以海内无虞,渐加骄奢自溢。所以功业虽盛,终不如往初。”太宗又曰:“所行比往前何为异?”征曰:“贞观之初,恐人不言,导之使谏。三年已后,见人谏,悦而从之。一二年来,不悦人谏,虽黾勉听受,而意终不平,谅有难色。”太宗曰:“于何事如此?”对曰:“即位之初,处元律师死罪,孙伏伽谏曰:‘法不致死,无容滥加酷刑’,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人或曰:‘所言乃常事,而所赏太厚。’答曰:‘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此导之使言也。徐州司户柳雄于隋资妄加阶级①。人有告之者,陛下令其自首,不首与罪。遂固言是实,竞不肯首。大理推得其伪,将处雄死罪,少卿戴胄奏法止合徒。陛下曰:‘我已与其断当讫,但当.与死罪。’胄曰;‘陛下既不然,即付臣法司。罪不合死,不可酷滥,陛下作色遣杀,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乃谓法司曰:‘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有诛夷。’此则悦以从谏也。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大忤圣旨,陛下以为讪谤。臣奏称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似讪谤。于时虽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难于受谏也。”太宗曰:“诚如公言,非公无能道此者。人皆若不自觉,公向未道时,都自谓所行不变。及见公论说,过失堪惊。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选自《贞观政要?论纳谏第五》)

①阶级:古时官位俸禄的等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的—组是()(3分)

A.若恩威所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B.比于贞观之初,相去.又甚远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C.旋以.海内无虞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D.但当.与死罪人君当.神器之重

6.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唐太宗

....的一组是()(3

.......喜纳谏言

分)

①遂赐以兰陵公主园,直钱百万②我即位来,未有谏者,所以赏之

③胄执之不已,至于四五,然后赦之④但能为我如此守法,岂畏滥杀诛夷

⑤从臣言,赏物二十段,意甚不平⑥公但存此心,朕终不违公语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⑥D.②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A.魏征认为当时的唐王朝功业比贞观初年要大,但是在德行仁义方面却不如贞观初年。唐太宗对此很不理解。

B.孙伏伽进谏,唐太宗虚心听取,并对他给予丰厚的奖赏,有人认为赏赐太重,但唐太宗认事出有因,奖赏恰当。

C.戴胄为柳雄求情,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也仍然坚持主见,可以看出戴胄是一个敢于直谏的人。

D.魏征分析了唐太宗即位以来对待谏言的态度,由极力倡导、闻谏言则喜到表面采纳实际上内心不满的变化,受到了太宗的赞扬。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比来所行得失政化,何如往前?(3分)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蜀先主即刘备,先主庙在夔州,作者曾任夔州刺史(821-824),此诗当作于此时。

②五铢钱:汉武帝时的货币。王莽代汉时,曾废,至光武帝时恢复五铢钱,比喻刘备振兴汉室的勃勃雄心。③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9.首联“千秋尚凛然”的“尚”字有何妙处?

10.试分析颔、颈两联的表现手法及其各自的作用。

11.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思想感情?

五、句子默写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1分)

(1)大阉之乱,,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2)死而死矣,,,非人世所堪。(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屈原《离骚》)

(4)日月忽其不淹兮,。(屈原《离骚》)

(5),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6)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徵《谏太宗十思疏》)

(7)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8)顾吾念之,,徒以吾两人在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不染

袁炳发

高三学生杨直,清华、北大任他选。

老师和同学都这么认为。

但杨直家的邻居们不见得这么认为。

杨直的爸爸或妈妈每次开过家长会,回到家里就急不可待地支起麻将桌,还一边不迭声地叫:“开这长的大尾巴会,耽误穷人半天工。”

被人连坐几庄,又抱怨:“瞧瞧,这个背点,运气都让家长会磨矶没了。”

杨直家住平房,大门永远敞开着,隔着几条路的邻居无聊了也会奔来,图个热闹,在家不被允许抽烟,但在杨直家可以。

其实,在杨直家几乎没什么不可以,包括男人女人不忌口的打情骂俏。

话太不能上台面时,有淳厚些的邻居便朝着杨直的小房间努嘴。

杨直家是老少屋,他住一小间。

杨直和父母房间的屋门隔着一个开放的厨房,但是屋内却仅有一道薄墙间壁,上面还有一个玻璃窗,不隔音,甚至烟气和人窝出的臭气都会从玻璃窗缝隙进到小屋来。

杨直的妈妈咯咯地笑:“你们随便‘咧’,我儿子听不见,他学习的时候什么也听不见。”如果正赶上爸爸和了,他一推“砖墙”说:“看到杨直了吧,那就是未来清华大学生的风采。”

邻居们心里狐疑,这环境能出清华大学生?不是瞎扯吗?

当然,邻居们是看着杨直长大的,公认他是个好孩子,有人甚至气愤不过,说:“杨直简直就不是这对狗男女生的!”

事实上,杨直的父母从来就没有在正道上走过,过去的不说,就说现在,他们等于在家里开着一个最为低级的赌场,除了自己参与赌博,还抽红。小小的屋子炕上一桌,地上两桌,每天二十四小时几乎连轴转。

赌客们弄到深更半夜,杨直的妈妈就给他们煮面条,现成的挂面,吃一碗十元。半夜赌客们自带的香烟抽没了,所有的小铺又都歇了,杨直的爸爸就拿出五元一包的香烟按支出售,一支一元。

两口子全下岗,吃着低保,心思都用在麻将上,骗几个昧良心的钱,过着不死不活的日子。

邻居老太太说起杨直就叹息:“这孩子,天养活的。”

杨直有时听到了也不说什么,礼貌的笑笑就走过去了。杨直心里想,他吃饭现在还要靠父母养活,但自己的心灵一定要自己“养活”。

高一军训时,杨直由于没有早饭吃,训练强度又大,晕倒了。他知道这样不行,虽然从小到大他几乎没怎么吃过妈妈做的早饭,但他知道高中之后绝对不行,杨直开始自己做早饭。

几天的功夫,杨直能熟练地做饭了,自己吃好,爸爸妈妈起床之后竟然也能吃上儿子温在锅里的饭菜了,惹得邻居老太太又叹息:“我这话放在这儿,将来那两口子必要借儿子的大光了,等着吧,吃香的喝辣-----享福!”

偶尔得闲,杨直会径直奔胡同口吴爷爷摆着的象棋残局,坐在吴爷爷的对面一眼不眨地盯着棋盘。吴爷爷就一眼不眨盯着杨直黑发浓密的头顶悠然道来:“贵人不顶众发。”

“我的头发很多。”杨直仍低着头。

“哈哈,孩子,这‘众’字你以为是‘多’的意思?非也!这说的是不顶着一般俗人的头发,不囿于一般俗人的困难!”

杨直抬起头来,目光炯炯看着吴爷爷,两人就那么对望着,在彼此的眼睛里看到了自己。转眼两年过去了,杨直迎来了高考。

写高考作文时,根据材料,杨直本打算写一篇议论文,用著名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作论据,就在要落笔时,突然想起一件事,这件事让他改变了主意,写成一篇感人的散文。就在这个春天,杨直在小河边背单词,他偶然看见一棵芽儿已经破土,但不幸的是,这颗种子天命使然,落在一块石头下面,杨直心一凛,下意识伸手要拿开那块对于芽儿来说巨大的石头。但杨直终于把手停在半空中。以后几天,杨直每天早晨必去看望那棵芽儿。他忧心忡忡,矛盾丛生,担心它会夭折。然而第四天,奇迹出现了——芽儿竟然掀翻了背上巨大的压力,脱胎换骨,由一棵鹅黄羸弱的芽儿变成了一棵脆绿茁壮的苗儿。

杨直的作文得了满分。

杨直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梦想,考入了清华大学。

当然,杨直考入清华大学,并不仅仅依靠他的满分作文。

13.文章开头的三行文字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14.标题“不染”是什么意思?在文中可能“染”的环境体现在哪些方面?

15.杨直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6.这篇小小说对我们的人生有哪些启示?请作简要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我们需要“鲁迅年”

李泓冰

①鲁迅先生忌辰刚过,忽然一惊,先生离世已有70多年了。然而,要写纪念他的文字,却总觉得有几分对不住……

②因为,鲁迅先生并不希望被人牢记,他亟盼自己的文字“速朽”,唯其如此,他所热爱的中国,才有希望,而他终其一生猛烈抨击的国民“劣根性”,才会随着他的“匕首和投枪”一起“速朽”。

③然而,不幸的是,把先生的杂文翻出来看看,当年批评的许多现象都还能“应景”,都能“对号入座”。他所指出的一些劣根性与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

④譬如,一些人骨子里的奴性与专制性交替,“羊样的凶兽,凶兽样的羊”,“不必会做事,只要会磕头”。再如“看客”嘴脸:少女被害呼救,一条街坐视不理;公交车上行凶,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得逞;有人欲从高楼自杀,竟有人狂呼:“跳呀,快跳呀”……群体性的麻木和冷漠,证明着鲁迅抨击过的那些“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的看客,正子孙兴旺、瓜瓞绵绵;而在文化领域,喜欢粉饰太平的“十景病”及“团圆主义”,也仍然流行,鲁迅所呼唤的,“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的时候早到了”,但是,如今坊间与银幕上,仍有不少假面横行,虚张声势……

⑤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

⑥然而,我们是否做了足够多的工作,让这把“地火”,聚集更多鲁迅精神的传人,一同奋斗于挖掘并疗救国民劣根性的工作?

⑦鲁迅先生似已经被放上了神坛,但事实上,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

⑧鲁迅忌日70周年,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却寥寥。除了教科书上的选文外,现在的年轻人,读过先生作品的恐怕不多。被誉为“民族魂”的先生,究竟走进了多少人的灵魂深处?

⑨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2006年,是欧洲的“莫扎特年”,为纪念他250年诞辰,他的音乐执拗地在欧洲反复回荡,相关演出还飘洋过海到了中国;2006年,还是挪威的“易卜生年”,100周年忌辰的易卜生,被挪威人自豪地、不遗余力地推广到了全世界,包括我们的北京、上海、南京。再往上,2005年是“安徒生年”,2002年是“雨果年”,法国各地开学第一天,全国所有学校一齐诵读雨果的作品,那是怎样的壮观!

⑩郁达夫在纪念鲁迅时,睿智地说过:“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载体,至少让孩子们知道,鲁迅是谁。

17.从全文看,“我们需要‘鲁迅年’”的原因有哪些?

18.文章第四段中作者列举了一些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例子,其作用是什么?你身边还有类似的例子吗?请列举一条。

19.请结合文意,解释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七、命题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一种歌声能穿透任何事物,那便是心灵的歌。在我们的心中,就不停回响着这极富穿

透力的歌声,久久不能散去。

请以“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读音有误的正确读音分别为,A项,启碇(dìng)。C项,齑(jī)粉。D项,亘(g èn)古如斯。

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等七类,复习时分类整理,建立适合自己的字音库,可帮助记忆。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根据不同的命题形式,结合自己有把握读准的字使用排除法,可提高本题的正答率。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

2.D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D项,玲珑剔透:形容器物精致。A项,错在望文生义,应用“震耳欲聋”(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也听得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过来。B项,错在望文生义,应用“千丝万缕”(原形容一根又一根,数也数不清。现多形容相互之间种种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千头万绪:比喻事情的开端,头绪非常多。也形容事情复杂纷乱。C项,错在语境不合,应用“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耸人听闻: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C

【解析】

试题分析:C项在教材P34,正确。A项,错误类型为动宾搭配不当,“聆听”不能和“思想”搭配,改为“捉摸”。在教材P4。B项,错误类型为成分残缺,应在最末加上“的标记”。在教材P42。C项,错误类型为结构混乱中的“句式杂糅”,“原因是……”与“……造成的”句式杂糅,任意去掉一个。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

(1)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2分)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

(2分)

(2)减薪(1分)、裁员(1分)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逻辑性很强,需要概括图的意思以及从前后文推断。(1)从中国和德国两方面,分别从自我意识、生活方式两点概括,中国人忽视自我(自我意识左图),倾向集体生活(社会方式左图);德国人重视自我(自我意识右图),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社会方式右图)。(2)由“中国人忽视自我,倾向集体生活”可推出第一个应该填“减薪”,由“德国人重视自我,喜欢独立生活(或:个体生存)”可推出第二个应该填“裁员”。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A

6.A

7.C

8.

(1)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 (大意对1分,比来、所字结构各1分)

(2)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来和意外变故。(大意对1分,所以、籍、非常各1分)

【解析】

5.

试题分析:A项,都是“施加”的意思。B项,前者表“距”,后者表“离开”;C项,前者表“因为”,后者表“用”;D项,前者指“判罪”,后者指“主持”。答题时最重要的方法是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等。虚词也是放回到原文中理解,通则对,不通则错。其他方法有句意分析法、结构推断法、标志确认法、词性界定法等。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B。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6.

试题分析:③是戴胄勇于进谏,主要是表明戴胄的勇敢;④是唐太宗对戴胄的夸赞;⑤是说表面上还纳谏,心里已经不愿意了。①②⑥全部能表明唐太宗喜纳谏言。做这类的题,先要看是不是本人所做的事,然后再看这个事是不是能反映“信息点”。还要审清题目,看是“直接表明”还是“表明”。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7.

试题分析:“在唐太宗大怒变了脸色要杀自己的时候”错,原文是说唐太宗想杀柳雄,不是想杀戴胄。做本题要对照原文,注意细节,关注人、事、时、地。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本题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借代的词语外),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语句通畅。关键字:“比来”译为“近来”;“所行”译为“所做的事”。“秋毫”意译为“极小的财物”;“籍”,名词用作动词,译为“登记”;“所以”译为“……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在此偏“入”,译为“进来”;“非常”译为“意外的变故”。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

贞观十一年,太宗对魏征说:“近来我所做的事的得失及政治教化,比以前如何?”魏征回答说:“如果就恩泽声威所能达到,远处的外族前来朝贡的情况来说,与贞观初年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如果从德义与百姓暗中相通,民心高兴诚服来说,比贞观初年又相差很远。”太宗说:“远方外族来归服,应当是由于施与德义,过去的功业为什么反而更大呢?”魏征说:“过去天下未安定,常把德义铭记在心,不久,因国内平安无事,逐渐增加骄奢自满的情绪。所以功业虽然盛大,德义始终赶不上贞观初年。”太宗又说:“所作的事比以前有哪些不同?”魏征说:“贞观初年,担心别人不进言,引导大家规谏。三年以后,见有人进谏,能高兴采纳听从。最近一两年来,不喜欢别人进谏,虽然努力听取和接受,而内心始终不高兴,确实有为难的样子。”太宗说:“在哪些事情上是这样的?”魏征回答说:“即位的初期判处元律师死刑,孙伏伽劝谏说:‘按照法律,不至于判死罪,不能容许无节制地处以严酷的刑罚。’陛下就把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价值万元钱。有人说:‘孙伏伽的所说的是一般的道理,而所赏赐的太优厚了。’陛下当时说:‘自我即位以来,没有进谏的人,所以赏赐他。’

这就是引导大家进谏。徐州司户柳雄对隋朝留下的人,妄自给予俸禄等级:有人控告他,陛下就命令柳雄自己坦白,不坦白就给他定罪。柳雄始终坚持说是照实办理,竟然不肯坦白。大理寺查究得知柳雄的欺诈,将对柳雄处以死罪,少卿戴胄禀奏说,按照法律,只应处以徒刑。陛下说:‘我已对柳雄裁断完毕,只应处以死罪。’戴胄说:‘陛下既然不认为我的话对,请立即把我交到司法部门去。罪不该死,不能乱用酷刑,陛下很生气地派人去杀柳雄,戴胄拉住不放,反复达四五次,然后赦免了柳雄。于是对司法部门的人说:‘只要能为我这样坚守法制,哪里还怕滥用刑罚杀人夷族的事。’这就是以喜悦的心情来接受劝谏。往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犯圣上旨意,陛下认为是诽谤。我上奏说,上书不激烈迫切,不能激励国君的意志,激烈迫切就相似于诽谤。当时虽然听从我的话,赏赐了物品二十种,思想上却很不舒服,这是难于接受劝谏。太宗说:“的确如你说的,除了你是没有人能说出这样的话的。人都苦于不能自己察觉毛病,你刚才未讲时,我自认为所做的事没有变化,等到听你论说后,我的过失已很惊人。你只要保持这样的忠心,我终究不违背你的话的。”

9.①尚,“尚且”“还”“依旧、依然”之意,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似存;②境界雄阔,凸显了先主万古长存的英雄气;③表达了作者面对先主的崇敬景仰之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0.分别是用典和对比的手法。颔联用典故颂扬了刘备兴复汉室的英雄之志,意蕴丰富;颈联用刘备的长于任贤与他的短于教子和子嗣不肖相对比,抒发了“创业难,守业更难”的感叹。(每点2分,只答出手法不解析得分不超过2分)

11.①感叹后主刘禅的不肖;②对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③总结了古今兴亡的深刻教训,警策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9.试题分析:本诗是刘禹锡缅怀刘备之作,所以对刘备怀着敬仰之情,再加上“英雄气”“凛然”“业复五铢钱”等词,可见先主威武之姿。另外,这是一炼字题,所以按照炼字的答题思路来组织语言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

点评:本题是一道很规范的炼字题,答案也很规范:解词+释句+手法+作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规范答题的习惯。另外,本题还有一个特点,即与诗歌的主旨扣得很紧,这有利于考生时时保有主旨意识。

10.试题分析:颔联中的“三足鼎”“五铢钱”是用典,用典的主要作用是言简意赅。颈联中的

上下两句是明显的对比,“能开国”“不象贤”,从而感叹刘备的一成功一失败。对比的作用是突出某一内容。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手法的能力。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分别鉴赏两联的表现手法,这是以往考试中很少出现的情况,所以考生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不能习惯性地只答一联。本题中考查到的用典、对比都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学生一定要熟悉。

11.试题分析: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的目的是为了伤今,所以本诗词面上是对蜀后主肖的不满,“伎”一词又具体指出了后主荒淫的生活,所以本诗寄寓的是对当朝统治者荒淫生活的不满。

考点: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点评:本题引导学生要全面深入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就不要放过任何一丝有用的信息,如本题中的“伎”等。还有本诗是一首典型的怀古诗,考生对怀古诗的特点要清清楚楚,这有利于理解诗歌。

12.

(1)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3)扈江离与辟芷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4)春与秋其代序

(5)长太息以掩涕兮

(6)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7)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缙绅”“层见”“扈”“辟芷”“太息”“浚”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13.有强调突出的作用。(1分)开篇即暗示了杨直的才华,并用老师、同学与杨直家邻居们的不同观点作对比,(1分)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吸引读者的注意力,(1分)自然引出下文解疑的内容。(1分)

14.“不染”意即出淤泥而不染,不随波逐流,即杨直虽生活在“麻将室”,但不受影响,始终保持清醒的人生方向。(2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把打麻将看的比参加儿子的家长会更

重要;语言不文明,丝毫不顾忌可能对儿子产生的不良影响;不仅设赌局,而且抽红,赚昧心钱,混日子;不关心儿子,连早饭都不给儿子做。(3分)(答对其中3点即给3分)15.没有偏离本文的主题。(1分)本文主要写了杨直身处恶劣环境,却能坚守信仰、操守,使自己成长为优秀人才。(1分)而杨直在高考考场上写的作文中的小芽,为巨石所压,却

最终脱胎换骨,“变成了一棵翠绿茁壮的苗儿”,这小苗的命运和杨直的命运何其相似。(1分)作者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借小草来歌颂杨直,(1分)突出了人物的形象,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主题。(1分)

16.他是一个有主见的人,他心里想“自己的心灵自己一定要‘养活’”;(2分)他是一个孝顺的人,父母下岗在家,却只知开赌局、混日子,他自己学会做早饭后,不仅自己吃,还给父母做好了温着;(2分)他是一个自强自立的人,在那样的家庭环境中,最终却能实现自己

的梦想。(2分)

【分析】

1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写出老师、同学与邻居的理由即可。杨直的老师、同学看见的是杨直的成绩优异、品德良好,所以认为他完全有能力考上北大、清华;而他的邻居

了解杨直的生活环境,认为杨直生活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中,难以成为优秀的人才。

14.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根据杨直内心的想法分析得出“他现在要生存,要读书,还要依赖父母,不能脱离父母所处的环境,但他的内心要坚持自己的信仰操守,要让自己的

心灵不受污染。”

1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能力,把文章中能够体现对比的事实列出来即可。①杨直的老师、同学和杨直邻居们对杨直能否考上清华、北大不同看法之间的对比;②杨直家喧闹的环境与杨

直学习时内心的安静形成对比;③杨直父母的低劣品行与杨直自立自强的高尚品德进行对比。

④种子的渺小与种子顶破巨石所迸发出的力量的巨大之间的对比。

16.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首先要回答没有偏离主题,然后在分析其作用即可写出杨直“出淤泥而不染”的意思,深化主题。

【小题5】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细读文章,把能体现杨直优秀品质的句子逐一列出,然后分析提炼即可。①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即使家中环境再闹,也能闹中取静,坚持学习。②有顽强的自立精神,父母不做饭,自己学习做饭。③吴爷爷的鼓励,给了杨直战胜困难的勇气。④从一粒种子的萌发中汲取了精神力量。

17.(1)现实社会中,鲁迅批判的劣根性和怪现状并没有消失,我们还需要鲁迅精神来照出其中的虚伪与污浊;(2)我们还没有聚集起更多鲁迅精神传人的有效方式,鲁迅精神的力量在慢慢消解;(3)别的国家已经有了纪念和继承文化名人的“文化年”,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每点2分)

18.用来说明鲁迅杂文所揭露和抨击的国民劣根性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2分)以警醒人们要继承鲁迅先生的精神,不蹈历史覆辙。(2分)比如:许多同学如阿Q般“健忘”,或是总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较,以获取一点精神上的胜利。这些都是鲁迅先生批判过的国民劣根性的表现。(2分)

19.(6分)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伟大人物的精神导引,否则,这个民族就要落后,就要沦入平庸之列;(3分)只有拥护、爱戴、崇仰本民族的伟大人物,这个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才会有希望。(3分)

【分析】

17.试题分析:在原文中从前往后依次寻找、概括,从“他所指出的一些劣根性与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看来,鲁迅先生的精神,仍然是奔突的“地火”,照出那虚伪与污浊”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中,鲁迅批判的劣根性和怪现状并没有消失,我们还需要鲁迅精神来照出其中的虚伪与污浊;从“鲁迅先生似已经被放上了神坛,但事实上,不管是从大众层面,还是从研究层面,鲁迅的精神力量,却在慢慢消解”可以看出,我们还没有聚集起更多鲁迅精神传人的有效方式,鲁迅精神的力量在慢慢消解;从“鲁迅忌日70周年,有影响的、可持续的、普及性的纪念活动虽有但却寥寥”“横向看看别的国家,又是如何对待他们的文化伟人的” 可以看出,别的国家已经有了纪念和继承文化名人的“文化年”,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试题分析:答案很明显在第③段,用来说明“他所指出的一些劣根性与怪现状,有的非但没有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即用来说明鲁迅杂文所揭露和抨击的国民劣根性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这样是为了警醒人们继承鲁迅先生的精神,不蹈历史覆辙。举例可以从身边找一条“精神胜利法”之类的例子。

考点: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试题分析:从分号前后分两层论述。“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这句话要解释出“最可怜”的含意——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需要伟大人物的精神

导引,否则,这个民族就要落后,就要沦入平庸之列;“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句话要从另一方面说,如何才是有希望的民族——只有拥护、爱戴、崇仰本民族的伟大人物,这个民族才会有光明的未来,才会有希望。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0.

心中的歌

我们从哼唱童谣的孩童时代,不知不觉地成长为亭亭玉立的少女或是壮实的小伙子。我们唱的童谣也变成了流行歌曲,这一路的成长,伴着一路的歌,充满了对人生的感悟。

糖儿甜,月儿圆

小时候,村子里总有那么一两天是我们小孩子最快乐的一天。卡车的车轮碾过潮湿的泥土,留下一串车辙,那是岁月的痕迹。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响声,我们一群孩子唱着“糖儿甜,月儿圆”的歌谣,蜂拥而上。卡车上的人会下来卖糖果。我拿着一大把被汗水浸湿的角票,换来了整捧整捧的快乐,我满意地舔着嘴唇,傻乎乎地笑着,露出两颗歪歪扭扭的门牙。

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

再大些,成长的烦恼也就随着而来。我拿着被揉皱的卷子,躺在草坪上。滚烫的泪水划破了眼眶。伸手抓起一把泥土向远方扔去,我多希望被扔去的不仅仅是泥土,也是自己恼人的成绩。我冲着天空喊道:“我努力了!为什么成绩一直下降?!”我看这卷子上鲜红的59分,似乎在耀武扬威地嘲笑着自己,我又羞红了脸,把试卷藏到身后。突然,远方传来一阵歌声:“我相信我就是我,我相信明天,我相信伸手就能碰到天……”谁在唱歌?我想传来歌声的地方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只剩下上半身的残疾人在卖唱,他的单薄的身子在风中挺立,瑟瑟发抖,有很多人驻足观看。他的歌声在我胸口翻江倒海,我拿起试卷,毅然决然地走回了家,我要勇敢的面对失败。

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我唱着“常回家看看”,风尘仆仆地回了阳原,只身在外求学,终于等到放假的一天。回了家,什么都没变,只是少了一个人而已。妈妈紧紧地抱着比她高出一个头的女儿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此时,我们都已热泪盈眶。

心中的歌唱不完,却早已在心中生根发芽,如今才明白,这心中的歌,是勇气,是爱……【解析】

试题分析:作文题反映了当代青少年健康积极的人生和丰富多彩的成长心态,有“诗性”风格,开放性相当强,写作空间很广。题目的“心中”的“歌”具有丰富的内涵,可以实指

歌曲,也可以比喻某种情感(珍贵的友情、温暖的亲情)、志趣等,可以涉及自然、艺术、个人、社会等,可以记叙、抒情、议论等。可以写一首积极向上的、令人愉悦的“歌”,也可以写令人悲伤的歌,关键是打动人的心灵。从审题的难度来看,只要细心读题、扣住关键词,是不太会偏题的。此外,应对出卷者的心思有所品读:希望考生们关注自己内心或身边存在的但容易忽视的美好。因此,要在写作内容上出彩,就要求考生在平时能够看得见生活的细节,听得到心中的波澜,对自己、对身边的人和事、对社会进行观察与思考。无论是用“歌”的本义、比喻义还是虚实结合,应该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的思想与语言的亮彩展现在文中。想要靠准备一些“万能素材”来“一把钥匙开一万把锁”的,恐怕是不行的。考点: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试题

泰州二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限时作业 高二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险衅(xìn) 挣揣(chuài)陨(yǔn)首乳媪(yùn) B.笑靥(yàn)蓓蕾(lěi)草蓐(rù)期(jī)功 C.墙垣(yuán)浩淼(miǎo)懊丧(sàng)考妣(pǐ) D.鼓枻(yì)谂(shěn)知偃(yǎn)仰矜(jīn)持 2.选出对下面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2分) A.往往 ..而是到处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B.形影相吊.慰问受物之汶汶 ..者乎玷辱 C.都搵.做重重叠叠的泪揩拭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余扃牖.而居门其制.稍异于前格局 3.选出与“慈父见背”中“见”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4.A.冀君实或见恕也 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徒见欺 D.是以见放 4.下列用典出处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举案齐眉②蜗角虚名③红泪④司马青衫 A.①孟光②王嘉《拾遗记》③范仲淹《苏幕遮》④白居易《琵琶行》 B.①薛灵芸②《庄子则阳》③王嘉《拾遗记》④范仲淹《苏幕遮》 C.①孟光②《庄子则阳》③王嘉《拾遗记》④白居易《琵琶行》 D.①薛灵芸②王嘉《拾遗记》③《庄子则阳》④范仲淹《苏幕遮》5.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 一直以来,我们始终在追赶世界的脚步,以的姿态学习西方发达工业文明的科学、技术、制度,我们的价值判断了物质,滞后了精神,稀释了情感,丢失了传统——是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继承和重建。 A.嗷嗷待哺重视而且 B.急不可待优先尤其 C.嗷嗷待哺优先尤其 D.急不可待重视而且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专家指出,中央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认识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相关的文化建设能力正在不断地提升。 B.明年我国将把促进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突出抓好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共安全等工作。 C.在欧洲看“蒙娜丽莎的微笑”,你立即就能感觉到,这种恬然的自信只属于那些真正从中世纪的梦魇中苏醒、对前路挺有把握的艺术家们才会有。 D.下半年以来,鄂尔多斯市发生多起高利贷崩盘事件。有研究者认为,目前我国部分地区民间高利贷风险逐步加大,所以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就可以解决部分地区的金融问题。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江苏省泰州中学平面图

江苏省泰州中学平面图 北 南

泰州市二中附中平面图 机房分布: C、D、E、F、G机房全在3号楼 机房C和D在3号楼5楼 机房E和F在3号楼4楼 机房G在3号楼3楼

江苏省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2010冬令营“泰中杯”日程总表 注: 1)机房在省泰中(A、B)及二附中(C、D、E、F)共 6个,营员必须凭证对号上机 2)小营人员在A、B机房上机、上课在行政楼六楼报告厅 3)A层次人员上课地点:南实验楼高二(1)、高二(2)、高三(19)三个教室 4)B层次人员上课地点:南实验楼高二(1)、高二(2) 5)领队会:在行政楼四楼东会议室 6)营务办公室:在行政楼四楼西会议室

“泰中杯”(B层次)教学安排 一、指导思想: 1、通过冬令营集训,养成良好的编程规范习惯,为进入下一阶段培训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体会数据的结构设计不同,其对应的算法也 不同,充分理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思想。 3、掌握过程与函数、记录与文件的基本知识和相应操作。 4、掌握线性表、栈、队列的基本知识及相应操作。 5、能够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6、通过冬令营的集体生活和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学会自理, 学会生活。 二、教学安排:上午上课(8:00—11:30)下午上机(2:00—5:00)

“泰中杯”(A层次)教学安排 指导思想: 1、通过冬令营的集训,使学生能够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体会数据的结构 设计不同,其对应的算法也不同,充分理解“程序=数据结构+算法”的思想。 2、熟练掌握线性表、树、图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3、能够灵活运用数据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 综合应用的能力。 4、通过冬令营的集体生活和各类文体活动,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团结协作;学会自理,学 会生活。 教学计划:上午上机(8:00—11:30)下午上课(2:00—5:00) (A层次) (A预) 摸底分班测试地点:电教楼一楼阶梯教室、电教楼二楼阶梯教室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本试卷分为两部分,共22道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的篆刻艺术,其实就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以篆体文字雕刻的艺术。因以制作印章为主,又称印章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及厚重的悠久传统。其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来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或自篆自用,或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可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考篆印之滥觞,当不晚于周代。当前所发现的最早实物,可确定为东周遗物,学界亦普遍接受“我国篆印源于春秋而盛于战国”的论断。但从当时篆刻艺术的成熟程度论之,此前当有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商周时期普遍应用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在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广义而言亦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字迹清晰,斑斑可考,或可视为印章艺术之先河。 古人崇尚诚信,因而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先秦时期,古风犹存,等级观念尚不严备,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玺”,且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到秦汉时,专制制度正式确立,社会等级日益森严,“玺”成为了皇帝王侯印章之专用名称,其他人的印信只能以“印”“章”“记”等名之,且尺寸、样式也有严格规定。汉代时,篆刻印章十分兴盛,到达顶点。考其原因,乃由于秦代实行“书同文”,废六国古文字,独行秦国创制的小篆字体,而比篆晚出之隶、草、楷、行等字体尚未行世,故篆文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因而大盛。另两汉社会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汉印的艺术取得长足进展,水平空前,而成为历代篆刻家尊奉临摹之典范。 就制作方法而论,汉印多以黄铜浇铸而成,但浇铸前须将印文反刻于陶范内壁;而部分急就章乃直接用铜坯凿成,如“某某将军章”等;另有一部分乃就玉材而雕琢。因此,三者尤其是后两者被认为是现代篆刻艺术之始祖。 印章文字,有凹凸两种,凹者称阴文,凸者称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因印泥多取朱色,故钤盖印蜕后,阴即白,阳即朱,遂又有“白文”“朱文”之目。印面虽风韵万端,但也无非是依阴阳二体间组合搭配以求变化。阴文之美,无阳文之衬托则不可能存在,反之亦然。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故而“分朱布白”“虚实有致”乃印人需潜心探索的治印之道。真可谓是高深莫测,奥妙无穷。 篆刻就布局而言,有字法、章法之分。字法乃用字写字之法。包括选取字体、反书于印面等环节。不同时代之字体,切不可出现于同一印章之内。而字之书写,乃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而所谓章法,指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艺术,要力求疏密有致,彼此呼应,向无定法,气象万千,这应该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即使印家刀法熟练,而章法却幼稚,亦绝无佳作可言。尤其是同一字两次以上出现于同一印章时,每字则不可取同。而成套成组之印章,须方方有别,显示其作者的章法功力。所以在设计印稿时必反复构思,用尽解数。当然既是印家,便多是“心中有字”“胸内有法”。 1.下列对于中国篆刻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篆刻艺术属于国粹,又称印章艺术。它是在金属、象牙、犀角、玉石等材质上雕刻篆体文字的艺术。 B.中国篆刻艺术的起源应该不会晚于周代,中国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以贯之以及厚重的悠久传统。 C.中国篆刻艺术有凹凸两种形式,分别称为阴文和阳文,也有阴阳合璧者;由于印泥多用朱色,又有“白文”“朱文”的说法。 D.中国篆刻艺术在章法上疏密有致,彼此呼应,使万千气象融于方寸之间,让人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古人崇尚诚信,人们对作为诚信物证的印玺十分重视。等级观念尚不严备的先秦时期,玺的样式五花八门,美不胜收。 B.汉代篆刻印章大盛的原因:一是小篆居官方正式字体地位且独行于世,二是当时社会稳定、冶炼与手工业发达。 C.印章的印面依据阴阳二体间的组合搭配来求得变化,二者相互制约又相辅相成,进而取得奥妙无穷的效果。 D.印家的“心中有字”是指篆刻布局中将所有印文排列于印面的章法,这也是篆刻艺术最重要的一环。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骨文在广义上可归入篆刻艺术之内,殷墟曾出土过颇似当今印章的铜玺大致可以视为印章艺术的先河。 B.就制作方法而论,现代篆刻艺术的始祖被认为是汉代直接用铜坯凿成的急就章和用玉材雕琢的印章。 C.篆刻中的字法包括字体的选择和反书于印面的书写等环节,后一环节是印家书法功力的集中体现。 D.设计印稿的印家需要反复构思,使尽解数让成套和成组的印章方方有别,从而显出自己的章法与功力。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知识(每题2分,共10分) 4.下列选项中文言句式跟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夫晋,何厌之有? B.大王来何操?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4-2015学年七年级1月调研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英语 命题:王学宏校对:姜华平 成绩__________ 请将试卷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75分) 一、听力测试(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计20分) A)听下面10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1. What food does Mike like? A. B. C. 2. Which is Tom’s favourite festival? A. B. C. 3. What does the girl buy for Jack? A. B. C. 4. What are the boys doing? A. B. C. 5. What’s Tom’s father like? A. Fat. B. Short. C. Thin. 6. What does the boy want to be when he grows up? A. A doctor. B. A player. C. A teacher. 7. How much does the woman need to pay? A. Seven yuan. B. Twenty-three yuan. C. Sixteen yuan. 8. How long is the shopping mall open? A.10 hours. B. 12 hours. C. 11 hours. 9. Where are they? A. In a fast food shop. B. In the hospital. C. In the school. 10. How does the boy usually go to school? A. By bike. B. On foot. C. By bus. B)听下面1段对话和2篇短文。对话和短文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 对话和短文读两遍。 听1段对话,回答第11~12小题。 11. What tea does the man want? A. Green tea. B. Black tea. C. Flower tea. 1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2021年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百姓”一词,辞海注释:“书尧典:‘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孔传:‘百姓百官’,郑注‘百姓,羣臣之父子兄弟’。”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周语富辰曰:‘百姓兆民’”材料中的“百姓”是指 ?A.封建地主阶级B.战国的“平民”C.奴隶主贵族?D.西周的“国人”2. 张廷玉在《明史·刘健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武宗时,刘健等提出压制近幸)拟旨上,不从,令再拟。健等……以原拟封进。越五日,健等复上疏,历数政令十失,……因再申前请。帝不得已,命所司详议。……既而所司议上,一如健等指,帝勉从之……这说明明朝的内阁制 A.明朝内阁形同宰相,能左右皇帝的决策。 B.明朝内阁是皇权的组成部分必须完全遵照皇帝的旨意行事。 C.明朝内阁权力在不同的时期确有差异,其所起作用要视皇帝的开明程度而言。 D.明朝内阁只是侍从左右,以备顾问,协助皇帝处理朝廷文书的机构。 3. 有学者认为,战国至西汉初农民的桑麻纺织业、家畜饲养和园艺种植等多种经营的收入,可占农家生产总收入的40%以上。这种观点 A.推翻了对古代抑商政策的固有认识 B.否定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C.深化了对古代中国自然经济的理解D.肯定了战国至汉初私营纺织业的发达 4.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A.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5. 罗荣渠先生在《现代化新论》一书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中国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这里的“在此以后”是指 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 6. 20世纪初中国某地县志记载:“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由此可知当时的中国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2020年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A.铿锵(kēng)嵯峨(cuō)缱绻(juǎn)茕茕孑立(jié) B.剔透(tì)逡巡(qūn)伛偻(gōu)命途多舛(chuǎn) C.愧怍(zuò)媲美(pì)趿拉(tā)一蹴而就(cù) D.氛围(fèn)倨傲(jù)谄媚(xiàn)瞋目而视(chēn) 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在青年心目中,咬文嚼字的作文训练尤其不和胃口,他们总以为能倚马千言不加点窜的才算是好角色。 C.时间蹂躏记忆,人往往身不由己地凛冽忘却,记忆消褪如潮,最终亦只留下一些细微深入的细节。 D.潮流是只能等不能追的,这和在火车站等侯火车是一个道理,乖乖留在站上,总会有车来,至于刚开走的车,我们泛泛之辈是追 不上的。 A.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 C.为中国女曲打拼9年,也取得了不俗战绩,但08奥运后,劳 苦功高的韩国曲棍球名帅金昶伯却未能与体管中心续约。 D.要说那些都是他做得不合脚而被退回来的靴子,那似乎是不可想像的。是不是他买了那些靴子来作摆设的呢?这好像也不可思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智利铜矿被困矿工在与命运搏斗了两个多月后,向人们用奇迹诠释了人类追求生存和光明的伟大精神,救援过程更是诠释了“生 命价值高于一切”的理念。

B.德拉孔查指出,略萨是西班牙语文学领域内最伟大的创新者之一,他用一种新的写作风格丰富了西班牙语文学,其作品弥合了西 班牙语文学与西方现代小说之间的差异。 D.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本质是过度的自我重要感,这种明显的自恋常常伴随着脆弱的自尊,这使患者不断地检查别人对他的印象如何,并且会对他人的批评作出愤怒和失望。 5.对下列各句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普希金,俄罗斯诗人,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有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B.张溥,明末文学家,曾组织评议时政的团体“复社”,影响甚广。有《七录斋集》传世。 D.《左传》是记录春秋历史的编年体史书,它的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6.简要概括下列图表中所反映的信息。(4分) 几百年来冰核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 7.2011年3月,日本核电站泄漏事故备受关注。在浙江、江苏、广东等地,有两种谣言比较盛行:一称中国海域海水被放射性物质 污染,没法再提炼盐;一称食用碘盐可以防核辐射。于是乎,出现了 民众纷纷抢购碘盐的现象。如果当时你的父母也加入了这一行列, 你会怎么对他们说?要求:态度鲜明,表达得体。(不超过60字)(5分) 二、现代文阅读(2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4分) 春的感知 严阵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及答案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英语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命题:吴婷校对:孙爱芳 成绩__________ 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听力部分(共30小题;每小题1分,计30分) A. 听下面10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1道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 选项。(每段对话读两遍) ()1. What’s the boy’s favourite sport? A. B. C. ()2. What did Lee probably see during his holiday? A. B. C. ()3. What does Jack look like? ()4. How did Sally go to the Palace Museum? A. B. C. ()5. What subject is Andy good at? A. Geography B. Chinese C. History ()6. Why does the girl look tired today? A. Because she went to bed too late. B. Because she didn’t sleep last night. C. Because she did homework all night. ()7. Who went to the Temple of Heaven yesterday? A. Lily and Tom. B. Lily and her cousin. C. Tom and his cousin. ()8. Wh at’s the man going to do first?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2019级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义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林财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①近几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时常见诸舆论。在诸如顶级高校农村娃比例渐少、招聘市场越发偏爱城市青年的报道中,人们似乎发现,尽管中国人口素质、教育水平有了巨大提升,但物质条件、生活阅历方面的差距仍然是一大批“寒门青年”出人头地的障碍。情况是否如此有待验证,但“寒门再难出贵子”的社会焦虑却现实存在。 ②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贵”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升官发财,也不意味着必须拥有多么高的社会地位,而是代表着人生进步的可能性以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富二代、官二代无疑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贵”,但如果没有一技之长,不能凭借自身本领干事创业,所谓“贵”也不过停留在人生的浅表。相反,白手起家的寒门青年,凭借自身努力打拼出一片天地,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贵子”称谓自然当之无愧。作为哈佛大学优秀毕业生代表之一的中国寒门学子何江,曾讲到自己成功的经验:“每到一个更大的地方、更大的平台,你会发现自己不懂的东西很多,而我相对来说,好奇心比较多,我就会有压力去把它学会,让自己不断补足短处。” ③同时,网络文化高度繁荣的今天,寒门青年逆袭的方式也更加多元。之前,网名为“搬砖小伟”的湖北青年石神伟,凭借一系列自制的高难度健身视频,在短视频分享平台上吸引了超过百万粉丝。这位寒门青年从留守儿童、网瘾少年一路走来,用健身不断磨炼和改变自己,传递着积极进取、拼搏向上的正能量,感动了无数网友。今天,许多像“搬砖小伟”这样寒门出身的“网红”,借助网络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也为社会进步传递着正能量。有人感慨,小伟的坚韧、低调和朴素,是这个时代的奢侈品,他是真正属于今天的“寒门贵子”。可以说,传播结构扁平化的互联网,为不少寒门青年打开了一扇改变人生的窗户,也创造了另外一种生命的可能。 ④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与他拥有的社会信任和社会支持力量相关。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和工作平台确实影响着一个人的成长路径。然而在价值多元化、传播渠道扁平化的今天,不仅“贵子”的意涵有了更为丰富的面向,同时由网络构成的“强大朋友圈”,也时常能为寒门青年走向成功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力量。 ⑤一篇流行于网络的演讲词《寒门贵子》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大部分人都不是出身豪门的,我们都要靠自己!所以你要相信:命运给你一个比别人低的起点是想告诉你,让你用你的一生去奋斗出一个绝地反击的故事”。这并不是鸡汤,而是说出了一个更为关键的问题: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寒门能否出贵子,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一个关于“命运”的话题,而是一个关于“奋斗”的故事。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3分) A.寒门再难出贵子。 B.寒门贵子,贵在“奋斗”。 C.寒门青年成功的方式多元。 D.寒门贵子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2.下列对第②段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实力不强的人也可以成为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官二代、富二代符合传统意义上“贵子”的标准,一定是时代的“贵子”。 C.人生不断进步以及有机会实现人生价值的人,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D.寒门青年只要通过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乃至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3.下列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 ( )(3分) A.第②段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谁才是今天社会中的“贵子”。 B.第③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寒门青年取得成功的方式多元。 C.第④段的观点是寒门青年不具备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不会取得成功。 D.第⑤段引用演讲词意在告诉读者,起点低的人可以通过奋斗逆袭成为“贵子”。(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日,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披露了一件以在校大学生为作案对象的“校园贷”“套路贷”案件,现阶段共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11人。被害人因沉迷网络赌博,不仅花光了父母给的生活费,还欠下不少债务,在同学的介绍下到校外某贷款公司借钱,后因无法及时偿还贷款,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欠款数目从6000元累积到10余万元,翻了近20倍。 另一名被害人因想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通过同学找到贷款公司借钱,自2015年起,从最初借贷的1.3万元逐步累积到欠款100余万元,翻了将近100倍。 (摘编自《高校学生陷“校园贷”,借1.3万欠100余万》, 《法制日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二: 记者从教育部获悉,一些不良校园贷机构利用虚假宣传,诱骗在校大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小贷”滚成“巨债”,并采取威胁、恐吓甚至暴力方式催贷。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学生务必“提高警惕”“找准组织”“理性消费”。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表示,不良校园贷机构往往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为诱饵,诱骗学生过度消费,其本质就是打着善意的幌子,行诈骗、敲诈之实。广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对广告中的“免费”“优惠”“打折”要多留一份心眼、多打几个问号。平常要多学一些金融常识,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自身对网贷业务甄别、抵制的能力,切勿盲目信任。而学校和家长作为监护的责任主体,则需在思想引导、风险教育上下功夫。 (摘编自《不良校园贷“免费”套路藏风险》,《北京晚报》2018年5月2日)材料三: 校园贷沦为“校园害”的背后,既有社会层面的问题,也有容易被忽略的教育问题。正如有人所言,我们的大学生还缺少财商教育。例如,金融被举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血液”, 高一语文 1

泰州市第二中学

泰州市第二中学 年迎新春师生联欢会活动方案 “新家园、新梦想、新征程”师生联欢会 为丰富和活跃师生的课余文体生活,解放教职工身心,促进教职工发展,加强教职工之间的交流,增强教职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进一步发展。特组织开展以“新家园、新梦想、新征程”为主题的泰州第二中学年迎新春师生联欢会。 二、活动时间 年月日下午: 三、活动地点 青春剧场 四、活动项目 诵读、歌唱、器乐、舞蹈、体操、小品、游戏等 五、报名要求及报名表(见附件) 以教研组(含校长组,组长:戴荣;后勤组,组长:张宏)为单位,组长负责集中报名,于月日上午:,重在参与,娱乐为主。所有中层干部及助理均在所属教研组报名。可携子女参与节目(礼品只发给本校教职工。子女或学生参与可领取福字),参与人数不限。 (备注:特殊情况见附表) 六、现场抽奖 (一)参加活动人员入场时即可领取一个幸运号(微机组负责) (二)现场抽奖时抽出幸运号(与领取的幸运号总数一致),并公布,幸运星上台领奖时,每人讲一句祝福语(对同事或学校表示祝福都可)。 .每位表演者均获三等奖,表演结束后表演者可以领奖。三等奖奖品价值元左右; .请每位副校长抽取二等奖,二等奖奖品价值元左右; .请戴荣校长抽取一等奖,一等奖奖品价值元左右;

.获奖者不重复领奖,以最高奖项领奖; .现场造表,所有获奖者领奖后签名(汤爱文负责)。 七、送礼物 所有活动参加者均可获得泰州市第二中学“五福临门”纪念品一份。(未参与此项活动者或中途离场者均作自动放弃处理,不可由他人代领纪念品。此项经费由行政上支持) 八、资料整理 活动方案、文字实录及影像资料、活动总结等上传泰州二中校园网;整理归档。 泰州市第二中学工会 附表 年迎新春活动招募,你在哪? 组别:组长:组内人数: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2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卡 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 一致。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 答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1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在文化商业化浪潮的助推下,“娱乐至上”的文化泛娱乐化现象开始出现。警惕文化泛娱乐化、守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 文化泛娱乐化,简单地说就是娱乐价值被推至文化的一切领域,是否有娱乐性、能否取乐成为衡量文化产品价值的法则。在“娱乐至上”的价值追逐中,历史可以被戏说,经典可以被篡改,崇高可以被解构,英雄可以被调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杜甫很忙”、“李白很酷”等名人恶搞事件,各类选秀、真人秀的强力圈粉,都是文化泛娱乐化的表现。追求上座率、获得收视率、博取点击率是文化泛娱乐化背后的动力,受众心理上图消遣、求轻松、避思考的倾向是文化泛娱乐化赢得市场的重要原因。文化泛娱乐化以消费、技术、快感、世俗等因素的融合消解文化的深度与厚度,当众多严肃的新闻、正统的历史、经典的叙事以“娱乐”包装的形式呈现时,其负面作用不可小觑。 文化泛娱乐化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价值观念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受到侵蚀。首先,文化泛娱乐化在戏说、调侃、恶搞中解构宏大叙事,使民族文化碎片化,动摇了对“我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2014年中考二模英语试题

泰州市第二中学附属初中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英 语 试 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成绩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第Ⅱ卷为非选择题。 2.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选择题(共70分) 一、单项选择(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Excuse me, Jim. Do you have any books about Chinese history? ―Yes. ______ book above the shelf is _______ useful one. A. The, a B. A, the C. The, an D. An, the 2. The world paused to remember a cultural giant _______ April 17 after Nobel Prize-winning writer Gabriel Garcia Marquez died _______ the age of 87. A. on; at B. on; in C. at; at D. at; in 3. There are only ________ new words in the book, but I know _______ of them. A. a little, none B. few, all C. a few, none D. little, all 4. We all want to try something new, but finding the ________ to start is always the hardest part. A. success B. pride C. courage D. progress 5. ―Look at the lady there. ______ it be Mrs. Green? ―No, it _______ be her. She left for London this morning. A. Must, can‘t B. May, mustn‘t C. Can, may not D. Can, can‘t 6. Make a list of the things you want to buy before you go to the supermarkets. ______, you will certainly forget some of them. A. Therefore B. Anyway C. However D. Otherwise 7. ―Which would you like, a hamburger or a sandwich? ― _____ of them is OK. I think _______ of them are delicious. A. Either, All B. Neither, both C. All, either D. Either, Both 8. ―There is too much salt in the Chinese diet. ―Right. The WHO says only 1.5 grams of salt ______ for each man every day. A. is needed B. needs C. will need D. has needed 9. —We must act now because time is _______. —Yes. Let‘s start. A. coming out B. giving out C. cutting out D. running out 10. —My daughter has passed the exam. —Congratulations! She‘s really excellent. —____________. A. No, no, she is nothing B. Oh, thank you C. Sometimes she is intelligent D. You are right 11. —_______ do you like _______ the picture on the wall? —The colour. A. What, about B. How C. How, of D. What, of 12. When the sun ___ in the east, the little hero tried hard ___ the red flag to the top of the pole. A. rising… to rise B. rose… to raise C. rose… raising D. rising… raising 13. Frank often wears a mask _____ he can keep fit in the foggy and hazy (霾)weather. A. only if B. until C. so that D. even though 14. —Kitty, do you know ______? —Sure, about forty minutes. A. when did their class meeting begin. B. where their class meeting was held C. how often their class meeting is held D. how long their class meeting will last 15. —If I work hard at my lessons from now on, can I do well in them? —Sure. ___________. A. All rivers run into sea B. Every day is not Sunday C. Better late than never D.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二、完形填空(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答案填空)(共15题,每小题1分, 满分15分) Tina was a seventeen-year-old girl who always wore a bright smile. She suffered from a disease and had to use a walker most of the time. People didn‘t speak to her very often. Maybe it was because she looked 16 and people didn‘t know how to come near to her. Tina usually broke the ice with people she met with a big ― 17 .‖ In one class, I gave the students an assignment (作业)to 18 a poem. I only made the assignment worth a very small part of their total grade since I knew most of my 19 would not do it anyway. In the class, one by one each student 20 to correctly recite (背诵)the poem. Finally, angry and half joking, I said that the next student who 21 recite the poem had to do three push-up (俯卧撑). To my 22 , Tina was next. She used her walker to move to the front of the class. 23 she recited, she made a mistake. Before I could say a word, she 24 her walker and started doing push-ups. I wanted to say, ―Tina, I was just 25 !”But she 26 , continued the poem and she finished the rest perfectly. When she finished, a student asked, ―Tina, why did you do that? It‘s not an important assignment!‖ ―Because I want to be like you guys! To be 27 .‖ Tina said. Silence fell on the whole room when another student cried out, ―Tina, we‘re not normal! We are teenagers! We get in 28 all the time.‖ ―I know,‖ Tina said as a big 29 spread across her face. The rest of the students laughed, too. Tina got only a few 30 that day, but she got the love and respect of her classmates. To her, that was worth a lot more than a grade. 16. A. different B. strong C. short D. young 17. A. Sorry B. Bye C. Hi D. Thanks 18. A. recite B. copy C. find D. read 19. A. friends B. students C. teachers D. parents 20. A. started B. planned C. continued D. failed 21. A. shouldn‘t B. couldn‘t C. needn‘t D. wouldn‘t 22. A. surprise B. surprised C. excitement D. excited 23. A. Because B. When C. After D. Thoug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