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闵行区莘光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上海市闵行区莘光学校2019-2020学年九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题(教师版)

上海市闵行区莘光学校2020年4月九年级语文第3次阶段调研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文言文(40分)

(一)默写(16分)

1.(1)锦帽貂裘,__________________。《江城子·密州出猎》

(2)___________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忆昔午桥桥上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_________________,今日又南冠。《别云间》

(5)《曹刿论战》最后一段中最能表现曹别善于观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 千骑卷平冈(2). 八百里分麾下炙(3). 坐中多是豪英(4). 三年羁旅客(5). 吾视其辙乱(6). 望其旗靡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注意“麾、炙、羁、辙、靡”字写法。

(二)课内文言文(12分)

阅读课内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甲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乙诗的作者是南宋名臣__________。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4. 下面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写法上,甲文夹叙夹议,说理透彻,乙诗叙事抒情相结合,感人肺腑

B. 乙诗中作者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应该是甲文中所肯定和赞美的。

C. 甲文中的“本心”指的就是乙诗中的“丹心”。

D. 甲文和乙诗中所表现出来的主题说明了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历经磨难却永不泯灭。

5. 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表格

6. 甲文提出的观点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

【答案】2. (1). 儒家(2). 文天祥

3.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只不过有贤能的人不丧失罢了

4. C

5. (1)舍生而取义者也(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舍生取义

6. 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仅有一次的生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争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胁。

【解析】

【2题详解】

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甲文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文学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乙文作者是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

民族英雄。【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

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

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关键词:“非独”,

不只,不仅;“贤者”,有才德,有贤能的人;“是”,此,这样;“心”,本性。

【4题详解】

C.甲文中的“本心”指本性,天性,良知。就是乙诗中的“丹心”,红心,比喻忠心。两者是不一样的。

故选C。

【5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根据提示分别从文中提取相应的句子作答即可。《鱼我所欲也》主旨句“舍

生而取义者也”,用面对鱼和熊掌之间的抉择,比喻面对生命和大义之间的选择,孟子会毅然“舍生而取

义者也”。《过零丁洋》主旨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体现了他

的高风亮节,以及舍身取义的人生观,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精神。通过主旨句看出两人都认为有比生命更

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义,即共同追求的是“舍生取义”。

【6题详解】

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联系所学的政治常识和生活实际,最好能根据中小学生这一群体的身体特点回

答。如,现代中学生年纪轻、力气小、见识少,而且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要珍爱仅有的一次生命,

但这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风义勇为时,在遇到暴力事件时,要量力而行,

要在与坏人斗勇时,尽量避免对自己产生致命的威胁,对自己和家人会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不要明知不

可为而为之,那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点睛】译文

甲文,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

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

选取大义。生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胜过生命的,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

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比生命更重

要的,那么凡是一切可以保全生命的方法,又有什么手段不可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

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

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

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思

想,人人都有,只不过是贤人能够不丢掉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可是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是为了住所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住宅的华美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得到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从前(有人)为了(道义)(宁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的施舍),如今(有人)却为了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他们的恩德而接受了它。这种(行为)难道不可以停止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指羞恶廉耻之心)。

乙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千辛万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经过四年的艰苦岁月。国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风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叹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虏自此孤苦无依。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三) (1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周厉王使.芮(ruì)伯帅①师伐戎②,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弃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告之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③也。”弗听,卒.献之。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zèn)④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⑤而启⑥之,芮伯之罪也。

【注释】①芮:姓氏②戎:中国古代西部少数民族③贾:摘引祸患④谮(zèn):诬陷,中伤

⑤渎货:贪财货⑥启:引发

7. 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使()(2)卒.献之卒()

8. 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你请求。

B. 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你请求。

C. 大王的左右丞相一定因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你索求。

D. 大王身边的臣子一定认为您缴获的战利品不止一匹良马,就都来向你索求。

9. 给文章拟写一个能概括全文的标题。

10. 作者认为芮伯“罪”在“知王之渎货而启之”。其实,芮伯面对文中的其他人物,也犯了致命的错误。请你总结出两点: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7. (1). 派(2). 最终8. D

9. 示例:芮伯献马10. (1). (1)不听芮季的劝说,执意献马(2). (2)对王身边的人贪婪不得而诬陷自己缺乏防备。

【解析】

【7题详解】

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中注意多义词,使:动词,派;卒:最终。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根据本句的关键词:左右:身边的臣子;必:一定;以:认为;子:你;故选D。

【9题详解】

考查拟写文章的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作品风格、写作意图直接或间接的表现,不少文章的题目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文写的主要人物是芮伯,事件是献马,结果是贾祸,串联起来“芮伯献马贾祸(芮伯献马)”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芮伯献马招引祸患)。【10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文章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弗听,卒献之”可知芮伯居功自喜,不接受别人善意的劝告,执意献马;“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诸王”可知芮伯遭到周厉王身边的人诬陷,对此缺乏防备之心。

【点睛】参考译文

周厉王派芮作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无厌,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到厉王那里进谗言,说:“芮伯还有隐藏(没有把全部的马献给国王)。”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

二.现代文(38分)

(一) (18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说话,最不难,但又最不易。生活中,有的人讲话,调虽高,却让人难应:有的声虽平,却让人心动。有的理虽宏,却让人茫然;有的理虽微,却让人欣然。有的情虽露,却让人木然:有的情虽藏,却让人灿然。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因子是,要想使所讲之话能入耳、入脑、入心,只求“对”,不够,兼有“趣”,才行。

②讲话之要在得趣,其有旨趣,又有理趣,更有情趣。

③旨趣指主要的目的和意图。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植根于现实。既有对中华儿女往昔强国之梦的追溯,也有对中国人民幸福生活的承诺,更有对中华民族美好未来的展望。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

激人以斗志。话有旨趣,往往令人有醍酬灌顶

....之感。

④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否则就难以让人理解。毛泽东主席说:“鸡蛋因得适当的温度面变化为鸡子,但温度不能使石头变为鸡子。”这句话使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这样,既把理讲“透”了,也把理讲“活”了,话有理趣,使人闻之忘不掉,得之丢不掉。

⑤话还要有情趣,俄国作家克雷洛夫的离言很受读者欢迎,朋友称赞他说:“你的书写得真好,印了一版又一版。”克雷洛夫笑着回答:“不是我的书写得好,是因为我的书是给孩子看的。谁都知道孩子容易弄坏书,所以印的版次就多了。”这样说话,既表现了克雷洛夫的谦虚情怀,又轻松有趣地回应了朋友。话有情调趣味,使人如食墩梭,愈嚼愈有味,回味常无穷。

⑥话要有趣,看似强调说话的艺术,实则强调对事物要有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没有“内秀”,难有“外优”。只能靠自身不断地学习、实践与思考,才能使话有趣、行致远。

11. 第③段加点词语“醍翻灌顶”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1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三方面展开论

述:(1)_____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____

13. 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

14. 下列这段文字可以放在本文哪一段中?请具体阐明理由。

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他借助修辞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立志、工作、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

【答案】11. 给人以方向,激人以斗志

12. (1). 讲话之要在趣(2). (1)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3). (2)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4). (3)话还要有情趣

13. (1). 引用论证(2). 引用毛主席的话有力地论证了有理趣易于让人理解

14. 放在第⑤段,这段文字阐述了生物学家巴斯德用充满情趣的话揭示立志、工作、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第⑤段阐述话还要有情趣相一致(相吻合、相照应)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的考点是词语的含义。解答思路:解词+内容+情感。方法: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醍醐灌顶”本义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这里根据第③段“这种旨趣,聚集百姓意,汇合百姓心,给人以方向,激人以斗志”可理解为“给人以方向,激人以斗志”。

【12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论证过程的理解。这篇文章首先用说话的不同效果的现象引出了中心论点“讲话之要在得趣”;仔细阅读第②——⑤段,可知第②段是总说部分,后面三段是分说部分,第③——⑤段分别举习近平总书记、毛泽东主席、克雷洛夫说话的例子,论证了“说话有旨趣,是指说话要有中心,有意义,尤其要有现实意义,能为世所用,造福将来”“话有理趣指话要蕴含一定道理,能揭示事物规律,对于深奥的道理,还需用精彩的趣言来解说”“话还要有情趣”,最后加以强调说话要有趣的内在本质。

【13题详解】

考查论证方法的作用。常用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①举例论证:通过典型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②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概括、更深入、更有力,更具有权威性。③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

④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就是突出有力地论证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文章第④段“毛泽东主席说”,可知运用了道理(引用)论证方法,引用毛泽东说的话论证了“精彩的趣言来解说让人容易理解”,更具有权威性。

【14题详解】

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论点。材料引用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的话,他借助修辞生动形象说“揭示了立志、工作、成功三者之间的关系”,与第⑤段的分论点“话还要有情趣”是一致的,故而放在第⑤段合适。

(二)(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柳叶儿

①又是柳叶儿抽芽的季节了。

②每当看到那一片片打着细卷儿,在暖和的阳光里慢慢舒展的柳叶儿时,我总忍不住要伸手去摘一片来,放在嘴里嚼着,慢慢品尝一番那苦中略带些涩的滋味儿。

③柳叶儿救过我的命

④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秩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大家又抢柳叶儿……那一年,我八岁。

⑤柳叶,自然在嫩的时候最好吃,老了,便又苦又硬,难以下咽。模叶儿一长出来,便长得风快,能够吃的日子,只有那么七八天,至多十几天。

⑥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

⑦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他们在长杆上绑一把镰刀,昨嚓咔嚓把树枝全割下来,一抱一抱运回家去,柳叶儿捋下来吃,树枝儿烧火。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

⑧我的淘气,本来就是出了名的。从小就喜欢上树爬高来逞能。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噌噌增”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抱住树枝,哗哗地摇,摇得我自己的身子随着树枝弹过来,摆过去,摇得底下人一个劲地喊叫,一片惊慌,才得意洋洋地溜下树来。便是家里人知道,换一顿骂,或是换一巴掌,嘴里哇哇地哭,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⑨我和三叔每天都是在太阳出来之前,露珠儿还在树叶儿上的时候,就去抢柳叶儿的。近处的抢完了,就往远处。

⑩天蒙蒙亮,眼睛还没有睁开,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我和三叔一高一矮,一前一后,踩着村边的小道。一直走到村南那飘着一团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缓缓地流着,平静得连一个泡沫都没有,只有远处的小石桥下,偶尔传来一两声“哗啦哗啦”的水响。三叔先找到一棵树,大概认为值得上吧,就叫我过去。我走过去仰头看看,一下甩股了鞋,脚丫子猛地踩到()的硬地上,牙齿都略嚼嘲响。我赶紧把裤带勒紧,手上吐口唾沫,抱住树干,缓一缓劲,便飕飕地爬上去。衣服扣子开了,肚皮踏着了树干,凉飕飕的。树上的露珠演进脖子,滚下去,通身又是一阵()。

?我从上面折了树枝往下扔,三叔仰着头在下边检,一会儿便折下来一大抱。这时候,|太阳出来了,老远老远淡青色的天边上,兀地跳出半轮鲜红,那红光便立刻远远地罩过来,|像要把人化了进去。我看痴了,三叔便仰头问我:“你看什么?”我说:“一个大樱桃,鲜红鲜红,全是肉做的。”

?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然后烧一锅开水煮,煮好之后,又捞进凉水里泡。往往要泡一两天,换三五次水,再操干了剁碎,放上葱花、盐,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

?最好吃的当然是用它来包菜包子,里面还要再放一勺油。做这样的饭,全家便只允许我一个放开了吃。于是我拼了命直吃到肚子圆鼓溜溜的,薄薄的一层肚皮几乎撑得透明。每当这时,奶奶便不放我出去乱跑,她

担心我一个跟头捧倒,那纸一般的肚皮被弄破,里面的肠子会清出来

?多亏了那些树叶,吃光了一茬,长出来一茬,再吃光了一茬,再长出来一茬……那年月,有多少老百姓

都是靠着这些树叶活下来的!

?对于柳,人们又是吟诗,又是作画,又是感叹它的多情,又是赞赏它的多姿。我却总忍不住要摘一片下来嚼嚼。而且,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

15. 依次填入第⑩段括号内的词语应是()

A. 冰凉清凉阴凉

B. 清凉冰凉阴凉

C. 清凉阴凉凄凉

D. 凄凉冰凉清凉

16. 第④段画线句富有表达力,请做分析。

17. 第⑥段写“那些天,全家最乐的是我。”联系下文,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我”的“乐”主要体现在:

18. 第⑩段画线句是描写,下列对其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交代了“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时间与地点。

B.描绘出早春农村的清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特点。

C.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我”抢柳叶儿作铺垫。

D.烘托小小年纪的“我”“少年不识愁滋味”的心理。

19. 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15. B 16. 本段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当时饥荒的严重,人们的饥饿程度。

17. (1)抢柳叶儿正好可以显示我上树爬高的本领。(2)吃柳叶儿能让我享受到吃饱肚子的满足。

18. 环境 C

19. 再次抒发作者对柳叶儿的特殊情感,并且照应文章的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解析】

【15题详解】

考查对词语的辨析与运用。冰凉:指物体很凉。清凉:凉而使人清爽的。阴凉:背阴而凉爽的。凄凉:孤寂冷落。根据语境“早春的空气里是一片湿润润的”应选用“清凉”,符合早春空气的特点;排除AD,“脚丫子猛地踩到( )的硬地上”,指硬地很凉,应选用“冰凉”,排除C,故选B。

【16题详解】

考查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赏析要明确赏析的角度,从修辞手法,词语运用或者是描写方法等来理解。“那一年春天,地里的野菜吃光了,前一年的干地瓜秩吃光了,榆树皮吃光了。”连用了三个“吃光了”,是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出当时人们饥寒交迫的窘境,说明人们饥饿程度之深,更可以看出柳叶儿确实是起到了救命的作用。

【17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第⑦段“柳叶儿,是要抢的。低处的,几天就被大人们抢光了。……高处的,大人没办法,这正好有了我的用武之地。”第?段“柳枝儿抱回家来,奶奶便把柳叶儿捋进盒里、筐里……做菜糊糊粥吃,有时候还会抓上一小把黑豆,喝几口粥,吃到一个豆儿,满心里香得不行。”可知“我”对自己轻松地爬到高处抢柳叶的本领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在缺少食物的年代,能吃到柳叶填饱肚子是快乐的事。

【18题详解】

考查对景物描写及作用的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三、展示人物性格;四、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等。以上各种作用常常同时出现,景物描写可以同进具有一种或几种表达作用。要根据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天蒙蒙亮””早春的空气”“淡淡晨雾的小河边”“河水”“小石桥下”等可知是景物描写,交代了“我”和三叔抢柳叶儿的时间与地点,描绘出早春农村的清晨湿润、清凉、朦胧、宁静的特点,突出了时间的早,说明当时生活的艰难,小小年纪的“我”却不知道愁,依然很快乐。C.“为下文写‘我’抢柳叶儿作铺垫”错误,应是:突出了时间的早,说明当时生活的艰难。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一般从结构上与内容上这两个角度来回答。结尾部分的文字,一般来说,结构:点题、首尾呼应、总结全文。内容:突出人物品质/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中心等。此段结构上,总结全文,首尾呼应,结构严瑾;内容上,最后一段运用议论抒情的方式,“我想告诉人们,它味苦,微涩,但能救人,如果你没东西吃,它能够让你活下去。”表达了作者对“柳叶”的赞美怀念;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三、综合运用(12分)

2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暑假,为了鼓励学生前往唐朝古都西安进行“大唐不夜城”的“文化之旅”,学校设计专题宣传栏。现有如下三则材料:

【材料一】1500 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居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中轴景观大道。整个大型雕塑组群共分九组,共计五十多个人物雕像。

【材料二】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五组"大唐精英谱"组雕,这五组雕塑群的落成,不仅,而且,更。

【材料三】五组“大唐精英谐”组雕表达了中国古代在宗教、科技、诗歌、艺术、书法等域引领世界,登峰造极的地位。

(1)【材料一】分别从总长度、、和等四个方面介绍了“梦回大唐”雕塑群的特点。

(2)将下列三句话填入【材料二】中的横线处,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深邃文化和性格

②“刻画”了整个人类文明的杰出佳作和瑰宝

③“雕琢”了整个大唐盛世的恢弘气势和风度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3)请选择【材料三】组雕中的一幅雕塑作品,指出雕塑对应的人名,并从两个方面简单介绍这位“大唐精英”。(50字以内)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选择雕塑选项和对应的诗人是:

介绍:

【答案】(1)地理位置分类数量

(2)D

(3)雕塑对应的人物为:王维李白白居易;介绍需要从以下几个角度任选其二:诗人的字、号、世称;诗人的代表作品;诗人的成就;诗人的典型事迹等。

【解析】

【详解】(1)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分析。结合“1500米横贯南北的中央雕塑景观步行街居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中轴景观大道。”中“1500米”“居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中轴”从长度和地理位置介绍了“大唐不夜城”雕塑景观群的特点;结合“整个大型雕塑组群共分九组,共计五十多个人物雕像。”中“共分九组”“共计五十多个”从分组、数量上介绍了“大唐不夜城”雕塑景观群的特点。

(2)要求学生注意“不仅……而且……,更……”的内在逻辑关系分析。三者之间是递进的关系,范围越来越大,层次越来越高,故应该是先“大唐盛世”,再“中华民族”,最后是“人类文明”,排序为:③①②。故选D。

(3)要求学生结合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三句诗,确定介绍对应的诗人,然后结合自己的对三位诗人的了解介绍一个即可。如,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作者王维,字摩诘,号摩诂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

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

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

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作者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

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

作有《望庐山澡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③“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作者是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侣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

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

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四、写作(60分)

21.题目:

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

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分幼稚:多了一分思索,少了一分盲从:多了一分宽容,

少了一分偏激:多了一分行动,少了一分幻想:还多了一分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

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你以“十五岁,我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

②不得抄袭。

③不少于700字。【答案】范文

十五岁,我多了一份宽容

曾经的我对任何事都要斤斤计较,不希望自己吃一点亏。对于那些对我做错了事的人,哪怕是不小心,

我都会怀恨在心。思索着如何实施报复。这样久了,身边的朋友也似乎对我置之不理,然后离我而去。“今

年,我十五岁了,应改变自己的行为,学会宽容。”这句话不知在我的脑海里浮现了几遍,可我却从没有

一改常态,变得宽容。

母亲节那天,我来到了精品店,挑了一份美丽的水晶球。当我高兴地拿着它走出店门前,一个看似急

促的人扑在我身上,刹时,那水晶球从我手中滑落,与地面来了个亲密接触。只见水晶球的玻璃片满地都

是,我和她都惊呆了,路人们也望向这边。我再也压不住心中的怒火,喊:“你……”我还没说,这个只

有八岁大小的小女孩满脸通红,大眼睛里满是泪水,“姐姐,对不起。我想赶车,所以……”我没有说话

了,看见她脚边的那块石头,才明白原来是她走得太块,正好被那块石头所绊倒在我身边。平时我一定会大声叫她给我再买一个的,可是看到她那朴素的服装和有些破旧的书包,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时,她似乎想到什么,擦干了泪水。满脸笑容在书包里寻着东西。过了一会儿,她拿出了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打开来看,里面有几颗与众不同的小石头。她说:“这是我昨天在那小湖边找到的,本来想送给妈妈的,我用这个来赔给你,好吗?”

我看了看小石头,都有着不同的颜色,的确很奇特。又望了望小女孩甜甜的笑容,也微笑也说出了让我自己也难以置信的话:“算了吧,这么美丽的小石头,你还是送给妈妈,她一定很喜欢的。”于是,我拾起了地上破碎的水晶球,把它们带回了家。心情似乎还是那么好。

那些碎片我没有送给妈妈,而是把它们放在我的小橱柜里。我要将它们好好珍藏,因为它们让我学会了宽容。

十五岁,我学会了宽容,在我的人生行囊里增添了一个宝贵的东西——宽容。

【解析】

【详解】“十五岁,我多了一份_____”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补题,文题的前半部分“十五岁,我多了一份”告诉学生,写作以“我”为中心,写出“我”的真情实感,叙写“我”成长路上的变化和收获。“补题部分”提醒学生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深刻性、典型性。可补充为“宽容”“自信”“快乐”“坚强”“成熟”“理智”“担当”等等。要注意时间限制,“十五岁”,告诉学生独特的写作范围,可通过一件事或几件事,来表达对现实的把握、对未来的憧憬和热爱、对美好的肯定和珍惜。运用对比写法,先写自己在“十五岁”之前是怎样的,重点写“十五岁”时自己的变化。比如拟题“十五岁,我多了一份责任”,可写自己的学习,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父母天天替自己担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那么,“我就有一份责任,消除父母的担忧,让父母快乐的生活。比如拟题“十五岁,我多了一份快乐”,在父母影响下,我爱上了音乐,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音乐让我多了一份快乐。从文体看,较为适宜写成记叙文,不过在写作时,可以以记叙为主的同时,结合运用抒情、议论等方式,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