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施工照片收集和整理

施工照片收集和整理

施工照片收集和整理
施工照片收集和整理

高速建设照片收集整理说明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是在公路施工中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以感观材料为主要载体的,且有保存价值的,最为原始最真实的现场影像记录,因此照片档案除有很高的保存价值外还具有欣赏价值。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是公路工程竣工资料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文字记录的补充。照片往往能给人以亲临其境的感受,从视觉上讲感观强,能比较直接再现当时的情景。特别是隐蔽工程的施工,照片档案就能以其特殊性真实记载当时施工的情景,用的什么材料、规格、进行了几道施工程序、地下的埋线、管道及布置等等,工程完工后,只有通畅的路面,要想再现当时施工的情景,仅靠文字记录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照片档案能以自身的优势记载下来供后人查看,因此它也是竣工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的见证。

一、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构成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般由三个部分组成,照片、底片(或数码光盘)、文字说明。三者的有效结合才能构成工程照片档案,公路工程照片档案通常以册为单位,相册由封底、封面、芯页组成。存放照片档案的相册应统使用档案部门指定的专用相册,应对全册照片制作目录以便查寻使用。

1、照片档案的特性,使其产生了特别的凭证作用,如高速公路在征地拆迁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对征地沿线的地形地貌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为征拆工作提供了佐证,保护了建设单位的合法权益,缓和了与被征拆户之间的矛盾。

2、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收集的方法及范围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是按工程施工的工序结合时间来

二、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收集的要求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收集的方法:项目法人(建设单位)照片档案应从项目管理方面进行收集;从项目立项开始就要注意收集照片,如重大会议、征地拆迁、开工竣工典礼、重要领导人视查工地、工程科研成果等。监理照片档案从质量监督的角度进行收集,如监理工作例会、监理组织和参加的验收会、监理组织和参加的评审会、监理组织的学习场景、专业分包招标及选聘工作、监理试验检测工作、各结构物重点部位和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施监理旁站、监理巡视、监理组织的质量检查、接受质量监督检查、质量问题处理、异常现象等。施工照片档案应从施工过程(隐蔽工程、关键工序、桥梁等结构物重点部位等)

进行收集;如每道工序、工艺、结构、流程、设备设施、人员施工情况、重大质量事件、安全情况、发生天灾或意外造成生产停产、工程施工中的例会、工程项目施工中路基、路面、桥涵、挡土墙、边坡、护栏、交通安全设施、标志、标线等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均为工程照片档收集的,它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了真实直观的记载。在收集中不能将照片据为已有,应及时归档;对反映同内容的若干张照片要精选主要的归档;主要归档的照片要具备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底片(或数码光盘)、照片、文字说明应齐全;底片(或数码光盘)与照片内容应致;对无底片(或数码光盘)的照片应翻拍成或数码光盘。

三、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整理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整理应将照片、底片同步整理,同存放。这是遵循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便于提供利用的原则考虑的。

1、照片的整理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在整理中同样要求照片要分类、分组整理。首先照片应按照形成单位的不同分为业主管理照片、监理照片和施工照片,每类照片再按照内容不同进行分组,每组照片应编写分组说明,我们通常将内容相关、相近的照片编为组,按组为单位编写分组说明。倒:些初步设计评审会的照片,我们可以把这些照片归为组,写个分组说明。说明开会的时间、地点的人员情况(主要部门)、会议议题、结论及拍摄人等。同时,每张照片应编写照片的六要素1、事由:照片所反映的事件、事物的情由;2、时间:事件发生或事物产生变化的时间和照片拍摄时间;3、地点:被拍摄物所在具体地点;4、人物:照片所反映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单位和身份;5、背景:对揭示照片主题具有定作用的背景;6、摄影者:照片的摄拍者姓名,同时标注照片号、底片号和参见号。

2、底片(或数码光盘)的整理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在整理中要求底片(或数码光盘)要统管理;底片要放人底片袋内保管,一张一袋,在袋子的右上方标明底片号,在存放底片的相册中应对应有文字说明简介、摄影者及时间等,对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要及时拷贝成光盘作为底片保存。

3、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基本目录填写要求公路工程照片档案基本目录的包括:照片号、题名、时间、页号、底片号、备注。册内目录位于册内最前面。册内目录的条目应按照片号排序。每册照片档案应编写案卷题名和档号。案卷题名应简明扼要地概括照片反映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名称、起讫里程、单位(分部、分项)工程名称+照片档案,如:

湛徐高速公路K0+000-K5+380路基工程施工照片档案。档号应遵从整个项目的档号编制规则

4、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保管要求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应在保管中防止污染,接触底片的人应戴洁净的薄棉手套,轻拿边缘轻放,相册应立放,不应堆集平放,要注意粘连,存放相册的库房气温湿度应在恒温恒温中保存。保管相册的库房要具备防火、防水、防潮、防日光、防紫外线照射、防污染、防有害生物、防震、防盗、防高温等技术保管要求。

5、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的移交

公路工程照片档案皮在工程交工通车后,随各参建单位档案同移交建设单位。并填写移交目录清单,办理移交签字手续。

四、照片档案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归档的照片档案内容不完整,由于国家档案行政主管部门和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缺乏对公路建设项目照片档案的管理办法,在归档的内容上没有个清晰完整的描述,许多建设项目在照片档案归档时都是象征性的收集整理些,远远达不到全面的要求。

2、分类不系统,部分公路建设项目在照片档案的整理归档过程中,按照机关档案的整理原则,将照片档案单独作为个门类来收集整瑾,这样就打乱了它原有的属性。公路建设项目照片档案是由不同单位产生和整理归档的,应该和各单位归档的文件起归档,业主照片归在管理文件类,施工照片归在各合同段施工文件类,监理照片归在各合同段监理文件类。

3、许多单位只是零乱地将照片夹在文书档案卷内和影集里,这样既不符合《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 B/T11821-2002)的组卷要求,又不利于照片档案的保管。

4、只将照片归档,不存原版底片(第代底片)。原版底片是照片档案构成的最为重要的部分,是历史实物、历史事件现场瞬间的真实纪录。如遭到霉变、丢失和损毁。则不可复得。照片和原版底片的关系尤如文书档案的最后定稿和打印件的关系,二者不可分割,如照片损毁、遗失,则可通过原版底片复制。因此,二者都应作档案保存,缺不可。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一.归档内容: 1.上级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参与本本单位及本系统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视察、考察本单位工作形成的照片。 2.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

照片。 3.单位组织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召开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各种重要会议形成的照片。 5.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 6.单位及各部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及获奖作 品的照片。 7.局领导和各部室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重要照片。 8.举行重要表彰和重大纪念、庆祝活动形成的照片。 9.与其他载体有密切联系的照片。 10.重点基建工程奠基、竣工、剪彩仪式和工程主体、内部结构等形式的照片。. 11.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二.归档要求及归档方式: 1.归档的照片材料,由形成单位负责一率由拍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移交档案室统一整理归档。 2.归档的照片材料必须保证其完整、清晰、准确、系统,具有有机联系的,反映同一工

作或事件的照片材料应为一组。 3.归档的数码照片必须是可读文件。在有关设置上演示或检测运转正常,无病毒、清洁、无划伤,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4.归档使用照片光盘的性能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劣质光盘。 5.归档的光盘文件应由文件形成部门编制归档说明。即光盘需简要说明盘中存贮文件的内容。即拍摄时间、地点、活动名称,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6.归档的照片材料由照片形成部门在OA办公自动化照片档案管理模块填写照片资料 移交目录,相应的数码照片直接添加在文件目录下同时移交。 7.打印移交清单(一式二份)交档案室,交接双方清点后在移交清单上签字,各保管一份备查。 8.保留档案室集中整理方式,由专职档案人员著录案卷、卷内数据。 三.归档时间: 3.

施工过程记录表范本

施工过程记录表目录 1、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1 2、水准定复测记录。。。。。。。。。。。。。。。。。。。。。。。。。。。。。。。。。。。。。。2 3、导线点复测记录。。。。。。。。。。。。。。。。。。。。。。。。。。。。。。。。。。。。。。3 4、高程测量记录。。。。。。。。。。。。。。。。。。。。。。。。。。。。。。。。。。。。。。。。4 5、平面位置检测记录。。。。。。。。。。。。。。。。。。。。。。。。。。。。。。。。。。。。5 6、沉降观测记录。。。。。。。。。。。。。。。。。。。。。。。。。。。。。。。。。。。。。。。。6 7、沉降观测成果。。。。。。。。。。。。。。。。。。。。。。。。。。。。。。。。。。。。。。。。7 8、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测温记录。。。。。。。。。。。。。。。。。。。。。。。。8 9、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9 10、箱涵顶(推)进记录。。。。。。。。。。。。。。。。。。。。。。。。。。。。。。。。。10 11、顶管工程顶进记录。。。。。。。。。。。。。。。。。。。。。。。。。。。。。。。。。。。11 12、供水、供热管网冲洗记录。。。。。。。。。。。。。。。。。。。。。。。。。。。。。12 13、管道吹(冲)洗记录。。。。。。。。。。。。。。。。。。。。。。。。。。。。。。。。。13 14、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14 15、测量复核记录。。。。。。。。。。。。。。。。。。。。。。。。。。。。。。。。。。。。。。。15 16、打桩记录。。。。。。。。。。。。。。。。。。。。。。。。。。。。。。。。。。。。。。。。。。。16 17、混凝土测温记录。。。。。。。。。。。。。。。。。。。。。。。。。。。。。。。。。。。。。17 18、混凝土浇筑记录。。。。。。。。。。。。。。。。。。。。。。。。。。。。。。。。。。。。。18 19、预应力张拉记录(一段张拉)。。。。。。。。。。。。。。。。。。。。。。。。。。19 20、预应力张拉记录(一)。。。。。。。。。。。。。。。。。。。。。。。。。。。。。。。。20 21、预应力张拉记录(二)。。。。。。。。。。。。。。。。。。。。。。。。。。。。。。。。21 22、预应力张拉记录(两端张拉)。。。。。。。。。。。。。。。。。。。。。。。。。。22 23、预应力张拉数据表。。。。。。。。。。。。。。。。。。。。。。。。。。。。。。。。。。。23 24、预制安装水池壁板缠绕钢丝应力测定记录。。。。。。。。。。。。。。。24 25、预应力张拉孔道压浆记录。。。。。。。。。。。。。。。。。。。。。。。。。。。。。25 26、钻孔桩成孔质量检查记录。。。。。。。。。。。。。。。。。。。。。。。。。。。。。26 27、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27 28、钻孔桩钻进记录(旋转钻)。。。。。。。。。。。。。。。。。。。。。。。。。。。。28 29、钻孔桩钻进记录(冲击钻)。。。。。。。。。。。。。。。。。。。。。。。。。。。。29 30、钻孔桩记录汇总表。。。。。。。。。。。。。。。。。。。。。。。。。。。。。。。。。。。30 31、冬施混凝土搅拌测温记录。。。。。。。。。。。。。。。。。。。。。。。。。。。。。31 32、冬施混凝土养护测温记录。。。。。。。。。。。。。。。。。。。。。。。。。。。。。32 33、构件吊装施工记录。。。。。。。。。。。。。。。。。。。。。。。。。。。。。。。。。。。33

工程记录表格

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次备注第一卷通用部分 1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总目录 1 2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编制说明 2 3 施工过程技术文件归档移交证书 3 4 质量体系人员登记表 4 5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登记表 5 6 周期检定计量器具清单 6 7 施工图核查记录7 8 技术交底记录8 9 工序交接记录9 10 质量控制点检查记录10 11 设备/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一览表11 12 防腐绝缘层电火花检测报告12 13 二次灌浆记录13 14 焊条烘烤记录14 15 焊条发放回收记录15 16 焊丝发放记录16 17 焊剂发放记录17 18 焊材库温/湿度记录18 19 安装检查记录19 20 试验/调校记录20 21 无损检测委托书21 22 无损检测结果通知单22 第二卷管道安装部分 23 管道焊接接头无损检测日委托单23

序号文件编号责任者文件材料题名日期页次备注 24 连接机器管道安装检查记录24 25 管道焊接工作记录25 26 管道对接焊接接头报检/检查记录26 27 带方向阀门安装检查记录27 28 给排水压力管道放水法试验记录28 29 金属环垫/透镜垫接触线检查记录29 30 压力管道元件与焊接材料质量证明文件一览表30 31 阀门检验试验记录31 32 管道化学清洗过程检查记录32 33 仪表取源部件开孔/焊接检查记录33 34 管道焊接工艺检查记录34 35 钢管检查验收记录35 36 管道材料色标检查标识记录36 37 管件宏观检查记录表37 第三卷电气安装部分 38 电气设备交接试验记录首页38 39 电力电缆试验记录39 40 并联电容器试验记录40 41 电流/电压继电器试验记录41 42 时间继电器试验记录42 43 断路器安装调整记录43 44 隔离开关/负荷开关安装调整记录44 45 电气照明安装检查记录45 46 电伴热安装检查记录46 47 电缆桥架安装检查记录47

照片档案管理方法

照片档案管理 1、照片档案概念: 照片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见《照片档案管理规范》GB/T 11821—2002。) 照片档案可以分为两类:传统的照片档案、新型的照片档案。传统的照片档案是指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影像为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新型照片档案是指运用数码影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形成的照片档案。它属于电子档案,其形成、传输、存储和利用都离不开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和设备。 第一节照片档案管理 一、照片档案的积累与收集 (一)直接收集和征集 1、找业务部门收集 2、定人、定点、定期收集 3、全面收集与重大活动重点收集相结合 4、协商与协作收集 5、深入实际部门,发现收集线索 6、收集与翻拍相结合 7、自摄 (二)直接收集的保障措施 1、宣传教育手段 2、行政手段 3、经济手段 4、档案人员直接参与 (三)收集要求 1、对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照片,应定期归档,集中管理,不得据为己有。 2、对存有真伪疑义的照片进行鉴定 3、归档照片应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 4、底片、照片说明齐全

5、底片、照片影像一致 6、翻拍与制作照片 7、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四)收集时间 及时整理,不跨年 (五)照片档案的归档范围 1、反映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片档案。 2、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单位、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档案。 3、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档案。 4、记录单位、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档案。 5、反映地区地理、古迹以及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的照片档案。 6、与其他载体档案有密切联系的照片档案。 7、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 二、照片档案的归档要求 (一)常规照片的归档要求 1、归档的照片材料必须含有照片、底片与文字说明。 2、归档的照片内容应具有真实性。 3、归档的照片和底片应清晰和无损伤(最好为5吋)。 (二)文字说明六要素:照片说明的六要素是: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 (三)照片档案的结构 1、底片:底片分为原底片和翻版底片(复制底片)。——照片的母体、核心部分。 2、照片:是通过底片洗印而成的,与被摄对象是一致的。——直接利用的实际物。 3、文字说明:是照片的题名、文字补充和说明材料。——为方便利用,是照片档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照片的整理方法、要求 1、照片的分类、组卷 根据形成量大小和利用需求一般采用两种分类组卷方法:一是形成量大的单位按年度——专题分类。是指将一个年度内归档的全部照片结合不同的专题依次排列组卷。一个年度的照片档案可形成一卷或若干卷。二是形成量少的单位按专题——年度分类。是指根据照片所反映的

通用门式起重机施工过程记录

内部文件编号: 桥、门式起重机 施工过程记录 报告编号 施工单位 施工日期 工程性质 新安装 大修 改造 移装 特种设备行业协会制 :

说明 1、本报告适用于桥、门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安装、改造、大修、移装工程施工过程记录。专用的起重机中相同或类似的部分亦可参照使用。 2、检验依据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TSGQ7016-2008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 《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 《电气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6 《通用门式起重机》GB/T14406 《电动葫芦门式起重机技术条件》JB/T5663 设计文件及相关产品合同 以上文件和标准均为现行有效版本 3、此施工过程记录,当每个阶段自检完毕后,应提交监检员进行必要确认。 4、如起重机施工仅为局部改造或大修,则表1、表2、表3可针对施工内容作部分填写,并加以必要说明。 5、运行试验结束后,检验员应及时完成最终施工过程记录,并提交监检机构和施工单位存档。 6、所有表中的“检验结果”栏如有测量数据要求时应填写实测数据,无如数据要求时应采用“√”、“×”和“/”分别表示“合格”、“不合格”和“无此项”。 7、检验用仪器设备应完好并在计量检定期内。 8、检验员应对自检结果进行核对,对检测数据负责,施工单位对自检结果负责。

表1 设备开箱检验记录 注;1、此表中第8、9、10项可附加具体零部件的核查记录表。 2、改造、大修施工主要核查已改造的结构件和更换零部件的相关资料,并加以说明。

起重机安装基础与土建验收证明 使用单位(甲方)产品编号 施工单位(乙方)施工位置 基础、牛腿、承重梁等土建工程符合设计图纸、土建施工技术规定要求。能够满足起重机的各种性能要求。 使用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 (单位章)(单位章) 基础隐蔽工程验收证明 使用单位(甲方)产品编号 施工单位(乙方)施工位置 由隐蔽工程施工单位或监理单位提供的隐蔽工程检查记录符合设计技术要求。 使用单位负责人:施工单位负责人: (单位章)(单位章)

档案整理标准和要求

档案整理标准和要求 1、文书档案:《归档文件整理标准》 (DB12/T127-2001)。 (1)归档范围:按照本单位《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主要收集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形成的文件,上级或其他单位发来的文件,无重要参考利用价值的不归档。 (2)保管期限:按照国家档案局8号令要求,2007年后(包括2007年),保管期限为永久、30年、10年。 (3)整理:归档文件以每份文件为一件,请示、批复等有逻辑关联性的若干文件应分开,各为一件,集中排列。永久、30年应去除金属物,使用棉线或不锈钢钉装订。 归档章一般盖在归档文件的首页上端空白处,如文件首页确无盖章位置或重要文件须保持原貌的,也可在首页前另附纸填写文件题名后加盖归档章。填写归档章的项目可盖章也可手写。字迹材料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的碳素墨水、蓝黑墨水、印泥油、原子印油等,不可使用铅笔、圆珠笔。 将整理好的归档文件装盒,盒首放置归档文件目录,盒底放置备考表,并填写备考表项目。档案盒盒脊、封面项目填写齐全,应刻章并使用红色印油加盖,不可手写。 (4)计算机录入:将整理好的归档文件逐件录入档案管

理系统,做到文件级目录计算机检索。 2、会计档案: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印发〈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财会字〔1998〕32号)。 (1)分类和保管期限:会计档案分为会计凭证类、会计账簿类、财务报告类、其他类共四类。其中: 会计凭证类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15年) 会计账簿类包括: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账(25年 总账、各类明细账(15年)财务报告类包括:月报、季报(5年)年报(永久) 其他类包括:会计移交清册(15年) 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2)组卷:会计凭证要求凭证封面项目填写齐全,签署完整,装订整齐,包角,加盖骑缝章。会计账簿要求实行电算化单位统一打印装订成册,加封皮,编制卷内目录。会计报表中年报要求去除金属物,装订成册,加封皮。 (3)装盒:采用会计档案专用档案盒,盒脊、盒封面项目填写齐全规范(不可手写,需购置(刻)章加盖,红色)。每卷填写备考表,签署完备。 (4)排列和编号:按照类别——年度排列。即案卷按凭证、账簿、财务报告、其他四类分开,再按时间顺序编制大流水号。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一.归档内容: 1.上级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参与本本单位及本系统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视察、考察本单 位工作形成的照片。 2.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片。 3.单位组织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召开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各种重要会议形成的照片。 5.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 6.单位及各部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及获奖作品的照片。 7.局领导和各部室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重要照片。 8.举行重要表彰和重大纪念、庆祝活动形成的照片。 9.与其他载体有密切联系的照片。 10.重点基建工程奠基、竣工、剪彩仪式和工程主体、内部结构等形式的照片。 11.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二.归档要求及归档方式: 1.归档的照片材料,由形成单位负责一率由拍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移交档案室统一 整理归档。 2.归档的照片材料必须保证其完整、清晰、准确、系统,具有有机联系的,反映同一工作或事件的照片材料应为一组。 3.归档的数码照片必须是可读文件。在有关设置上演示或检测运转正常,无病毒、清洁、

无划伤,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4.归档使用照片光盘的性能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劣质光盘。 5.归档的光盘文件应由文件形成部门编制归档说明。即光盘需简要说明盘中存贮文件的内容。即拍摄时间、地点、活动名称,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6.归档的照片材料由照片形成部门在OA办公自动化照片档案管理模块填写照片资料移交目录,相应的数码照片直接添加在文件目录下同时移交。 7.打印移交清单(一式二份)交档案室,交接双方清点后在移交清单上签字,各保管一份备查。 8.保留档案室集中整理方式,由专职档案人员著录案卷、卷内数据。 三.归档时间: 1.照片资料每年三月——六月归档。 2. 照片制作成光盘或数码照片可根据具体活动情况随时归档。 四.整理规则 1 整理原则 照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有利于保持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有利于保管、有利于提供利用的原则。每一件事分为一组,底片相应和照片一起同时归档。 2.照片的分类 按照《电力工业企业档案分类规则》(0——9大类)为分类原则。即年度—保管期限—问题进行分类,分类方案应保持前后一致,不能随意变动。 3. 照片的排列 应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按问题结合时间、重要程度等进行排列。为便于提供利用,照片排列及入册时应同时考虑不同保密等级照片的定位。 照片册按照全宗号、年度、保管期限、册号的顺序排列,上架保存。 4. 照片的编号 照片号是固定和反映每张照片在分类与排列顺序的一组字符代码。由年度、保管期限代码、册号、张号和一组照片内的顺序号组成。采用五段式,第一段四位数字表示形成的年份,第二段表示保管期限代码,第三段表示册号,第四段表示流水号,第 2

照片档案整理方法步骤

照片档案整理方法步骤 ?一、照片档案的定义 ?照片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题名三部分。 ?二、照片档案整理原则 ?照片档案的整理应遵循照片档案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照片档案的底片、照片应存放在照片盒内,数字照片的光盘,移动硬盘应单独存放。 ?三、照片档案整理方法步骤 ?收集——分类——排列——编号——装袋——装盒——编目?(一)照片档案收集 ?1、收集范围 ?(1)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①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②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③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2)记录本地区地理概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3)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2、收集要求:及时、齐全、完整。 ?(1)对属于收集与归档范围的照片,应按照规定定期向本单位档案机关或档案工作人员归档,集中管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

已有。 (2)对存有真伪疑义的照片应采取必要措施进行鉴定。 (3)对反映同一内容的若干张照片,应选择其主要照片归档。主要照片应具备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等特点?(4)底片、照片、说明应齐全。 ?(5)底片与照片影像应一致。 ?(6)对无底片的照片应制作翻拍底片;对无照片的底片应制作照片。数字照片以光盘、移动硬盘和照片两种方式保存。 ? 3 、收集时间 ?(1)对具有归档价值的照片,其摄影者或承办单位应及时整理,各档案室归档,一般不应跨年度。 ?(2)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的规定,照片档案随立档单位其他形态的档案一起向有关档案移交。在特殊情况下,经同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同意可以提前或延迟移交。 ?(3)档案馆应按收集范围随时征集零散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二)照片档案分类 ?将照片按其形成年度分类或按年度――类别分类。 ?(三)照片档案排列 ?1、照片在全宗、年度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2、照片在全宗、年度、类别内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四)照片档案编号 ?1、编号 ?在照片背面按照片排列顺序逐张编号。 ?格式①:全宗号――年度――张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照片档案管理规范 为加强照片档案管理,建立和健全照片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开发利用照片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1 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照片档案的收集工作,整理程序和保管条件。 本规范适用于常规照片档案的管理。不适用于专门保管照片的档案馆。 2 引用标准 GB 3792.5 档案著录规则 GB 9705 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JGJ 25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 3 名词术语 3.1照片档案 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以感光材料为载体,以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历史记录。 3.1.1常规照片档案 用一般照相机和普通胶片,采用可见光使胶片感光的照片档案。常规照片档案包括底片、照片和说明三部分。 3.2芯页 固定照片和底片,以及标注说明的纸质载体,是组成照片档案案卷的材料。 3.3大照片 凡是不宜用芯页固定的照片,统称为大照片。

3.4大底片 凡是不宜用插袋式芯页保存的底片,统称为大底片。 4 照片档案的收藏 4.1收藏范围 4.1.1反映某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片档案。 4.1.2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某单位、某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档案。 4.1.3某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档案。 4.1.4记录某单位、某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档案。 4.1.5反映某地区地理,古迹以及自然风光和民间风俗的照片档案。 4.1.6与其他载体档案有密切联系的照片档案。 4.1.7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档案。 4.2收集时间 4.2.1归档时间 照片冲洗加工后,由摄影者或承办单位整理并编写说明,及时向档案室归档,或随其他载体档案一起归档。 4.2.2档案馆接收时间 依照《档案馆工作通则》的规定,照片档案应随立档单位其他载体形态的档案同时接收。 在特殊情况下,经协商档案馆可以提前或延迟接收。 4.2.3档案馆(室)应随时收集、征集零散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历史照片。 4.3收集要求 4.3.1底片、照片、说明齐全。 4.3.2底片与照片的影像相符。 5 照片档案的整理

档案整理的方法及分类、档号编制及质量要求

邵东档案整理的方法及分类、档号编制及质量要求 (文书、业务、会计、声像、实物、电子、科技) 一、档案整理几个概念 (一)档案整理定义:是指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档案整理的文件范围:凡是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收发文电、内部文件、会议文件、电话记录、图表、簿册、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盘片、实物以及本机关编印的出版物等,在办理完毕后均须整理保存。(四)档案整理的方法:一是以“案卷”为单位整理。二是以“件”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就是立卷,即按照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将其组合为案卷。 2)所谓案卷,就是一组密切联系的文件的组合体。立卷是

一个分类、组合、编目的过程。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对文件材料进行实体分类;组合即将经过分类的文件材料,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编目即将经过组合以后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排列和编目。 3)以“案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案卷。案卷卷皮有软卷皮和硬卷皮2种,硬卷皮型号有1.2,1.5,2.0cm 三个规格,以软卷皮装订的档案必须按案卷顺序装入档案盒。 4)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依据是1987年12月国家档案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5)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适应范围 (1)大部分单位短期保管(现10年)的文书档案,乡财政所、中心学校等二级机构文书档案一般按“卷”整理 (2)各单位专门业务档案一般按“卷”或是“盒”整理。 (3)科技档案按“卷”整理,整理要求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0)执行。其中科研档案还可按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92执行。基建工程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1988年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4)会计档案按“盒(卷)”整理,整理的依据是财政部、国 (财会字…1998?家档案局1998年发布的关于《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照片档案收集整理要求

照片档案收集整理要求 一、收集。按照《重庆市照片档案收集整理实施细则》要求,收集立档单位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包括银盐感光材料照片档案和数码照片档案。 1、收集范围: (1)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基本历史面貌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2)记录领导人和著名人物参加与本单位、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3)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4)记录本单位生产、科学研究、基本建设、设备管理等科技活动的照片。 (5)记录本地区地理概貌、城乡建设、重点工程、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6)记录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7)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2、收集要求: (1)反映同一主题的若干张照片,应选主要的、有代

表性的照片归档。 (2)归档照片应具备主题鲜明、影像清晰、画面完整、未加修饰剪裁等特点。 二、数码照片档案的整理(结合实际,目前收集整理的主要为数码照片档案)。数码照相机拍摄形成的数码照片应保证未经编辑,像素在300万以上。 1、保管期限的划分。只收集永久与长期照片档案,短期不作要求。 2、照片号的编制。照片号是固定和反映每张照片分类与排列顺序的一组字符代码。格式为“保管期限代码—张号”,永久、长期的代码分别用Y、C标注,张号是同一保管期限内的照片跨年度从“1”开始逐张拉通编定的流水号,如Y—1、C—1。 3、照片的入册。按照片号的顺序将照片固定在照片芯页上,可用双面胶粘贴。 4、照片说明的填写。在照片芯页上有照片说明,包括题名、照片号、底片号、参见号、时间、摄影者、文字说明7个项目,具体填写要求见附录1。 5、照片册的装订。将照片芯页按照片号顺序排列编页,并在左(右)上角填上页号(贴有照片的页面为一页),首页前加册内目录,末页后加册内备考表,采用“三孔一线”法装订入照片册卷皮内,照片册内芯页数量一般不超过30

(档案管理)档案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方法

归档文件整理的基本方法 一、装订 1、件的区分 件是指归档文件的整理单位。一般以每份文件为一件,文件正本与定稿为一件,正文与附件为一件,定件与复制件为一件,转发文与被转发文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来文与复文为一件;一次会议或活动的文件可为一件或两件;会议记录、简报、信息均可为一件或两件;介绍信、存根经白纸托裱各满30张为一件。“为一件”是指在实体上装订在一起,编目时也只体现为一条条目。 2、装订方法 每“件”文件材料的具体排列顺序如下:正文在前,定稿在后;正文在前,附件在后;原件在前,复件在后;转文在前,被转发文在后;复文在前,来文在后。 每件的装订主要采取的左上角装订法,具体操作将文件的左、上侧对齐,并在左上角按包角纸大小四面涂上浆糊,用包角纸套在左上侧,压紧即可;文件超过40页以上,采用左侧三孔一线装订法。 二、分类 1、分类方法 根据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以下分类方法 保管期限-年度分类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内部机构虽有变化但不复杂的立档单位。主要是设置简单的基层单位或小机关,或每年形成的文件数量少的机关。如: 长久:2001年、2002年、2003年…… 定期:2001年、2002年、2003年…… 2、编制分类方案 分类方案一般有引言、类别序号、类目名称组成,必要时可对类目所指的范围和归类方法等加以说明。 (1)引言,提示分类方法。如按保管期限-年度,还是按其它分类方法。 (2)类别序号,是最低一级类目(机构或问题)的序号 (3)类目名称,按机构分类的,机关内部第一层机构名称就是类名,如,办公室、业务处;按问题分类的加“类”字,如党务类、综合类等。 采用两级分类的也应编制分类方案,以相对固定一个单位归档文件的排列顺序。 3、文件按照其自身的内容、形式、时间、来源等方面,根据编制分类方案,分门别类地组放在一起,使所有文件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三、归档文件排列 1、文件排列的含义,是指在分类方案的最低一级类目内,根据一定的方法确定归档文件先后次序的过程。

建设项目照片档案归档与整理方法参考模板

建设项目照片归档整理方法 ?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 ?照片档案整理 ?数码照片档案管理 建设项目档案概念 ?建设项目档案是指从建设项目的提出、调研、评议、决策、规划、征地、拆建、勘测、设计、施工、生产准备、竣工投产、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形成的应当归档保存的各种文字、图纸、图表、计算、声像等不同形式的文件材料。 照片档案 ?照片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或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静止摄影影像为主要反映方式的有保存价值的历史记录。照片档案一般包括底片、照片和文字说明三部分。 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 ?凡是反映本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工作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照片均属收集范围 ?以能够反映项目建设全过程和整体面貌为基本原则 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 ?记录本单位在参与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的主要职能活动和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领导人和著名人物视察或参加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的照片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本单位组织或参加的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一、建设项目照片收集范围 ?记录本建设项目重大事件、重大事故、重大自然灾害及其他异常情况和现象的照片 ?记录本建设项目的地理概貌及所涉及到的城乡建设、名胜古迹、自然风光以及民间风俗和著名人物的照片 ?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历史的记忆随着时光流逝,凝固在泛黄的照片上,一个个瞬间,汇集成一部生动的历史画卷 照片具有强烈的生动性和形象性,时间感和空间感的特点,其作用和功能是其他载体所不能替代的 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 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开工前的原貌,包括拆迁前、拆迁过程、拆迁后; ?开工时:开工典礼; ?施工过程:记录主要部位施工状况 记录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 重要工作成果的照片 ?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会、现场检查等; ?竣工后新貌:室内、外及周边环境。

档案整理的方法及分类

档案整理的方法及分类、档号编制及质量要求(文书业务、会计声像、实物电子、科技 邵东档案整理的方法及分类、档号编制及质量要求(文书、业务、会计、声像、实物、电子、科技) 编写吴金林 一、档案整理几个概念 (一)档案整理定义:是指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档案整理的文件范围:凡是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收发文电、内部文件、会议文件、电话记录、图表、簿册、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盘片、实物以及本机关编印的出版物等,在办理完毕后均须整理保存。 (四)档案整理的方法:一是以“案卷”为单位整理。二是以“件”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就是立卷,即按照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将其组合为案卷。 2)所谓案卷,就是一组密切联系的文件的组合体。立卷是一个分类、组合、编目的过程。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对文件材料进行实体分类;组合即将经过分类的文件材料,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编目即将经过组合以后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排列和编目。3)以“案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案卷。案卷卷皮有软卷皮和硬卷皮2种,硬卷皮型号有1.2,1.5,2.0cm三个规格,以软卷皮装订的档案必须按案卷顺序装入档案盒。4)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依据是1987年12月国家档案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5)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适应范围 (1)大部分单位短期保管(现10年)的文书档案,乡财政所、中心学校等二级机构文书档案一般按“卷”整理 (2)各单位专门业务档案一般按“卷”或是“盒”整理。 (3)科技档案按“卷”整理,整理要求按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GB/T 11822-2000)执行。其中科研档案还可按国家档案局颁发的《科学技术研究课题档案管理规范》DA/T2-92执行。基建工程档案按照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1988年颁发的《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档案管理)路桥照片档案整理指南

工程照片档案整理指南 一、概述 照片档案应以本项目建设活动为主,选用具有查考价值,尤其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大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项目在筹建、施工、竣工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凭证和参考价值的照片; 2、本项目领导活动的照片,上级有关领导在本项目视察活动的照片。 二、具体要求 本项目照片档案全部要求使用相纸打印,装订组卷。照片案卷的构成包括卷内目录、编制总说明、分组说明、照片及说明等5部分组成。 1、卷内目录:作用与其它案卷的卷内目录相同,作为本卷照片档案的索引。原则上每组照片录入一条目录,总说明单独一条目录。 2、编制说明:作为本卷照片档案的概括性叙述,内容应包括:项目名称、案卷内照片所涉及的桩号范围、施工时间、案卷内照片总数、总分组数、每组的张数及其所反映内容的概述等。若照片中有施工工艺的改进、质量问题的处理等,应重点介绍相关内容。(详见附件)

3、分组说明:为本组照片的概述性叙述,内容应包括:当组照片涉及的桩号范围、施工时间、照片总数、本组照片所反映的主要内容。(详见附件) 4、照片文字说明:包括事由、时间、地点、人物、背景、摄影者等六个要素,要求简短、完整、明了。各要素的具体编写要求: a. 事由:照片所反映事件、事物的情由; b. 时间:照片拍摄的时间(由阿拉伯数字表示,如:2001.01.23); c. 地点:被拍摄物所在的具体地点; d. 人物:照片所反映的主要人物的姓名、单位和身份; e. 背景:对揭示照片主题具有一定作用的背景; f. 摄影者:照片的拍摄单位和拍摄人。照片档案中,如某次活动只收集了一张照片,则要以单张照片为单位填写文字说明。 三、其它说明 1、本项目为绿化升级工程,反映施工效果的照片必须有施工前后的对比,即必须有同一位置施工前照片及施工后照片,两张作为一组。 2、若以一组有密切联系(或反映同一问题)的照片为单位,则需写分组说明,每张照片可以简写其它要素。 例如:初步设计审查会,会前走访线路现场,留下了会议代表察看地形的照片,然后在会议室具体讨论,又形成一些照片,可以把这一次会议全过程形成的若干张照片作为一组照片,写一个分组说明,说明这一组照片的内容,要说明开会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情况(主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记录表

【建筑工程管理】施工过程记录表

施工过程记录表目录 1、三、四等水准测量记录。。。。。。。。。。。。。。。。。。。。。。。。。。。。。。。。1 2、水准定复测记录。。。。。。。。。。。。。。。。。。。。。。。。。。。。。。。。。。。。。。2 3、导线点复测记录。。。。。。。。。。。。。。。。。。。。。。。。。。。。。。。。。。。。。。3 4、高程测量记录。。。。。。。。。。。。。。。。。。。。。。。。。。。。。。。。。。。。。。。。4 5、平面位置检测记录。。。。。。。。。。。。。。。。。。。。。。。。。。。。。。。。。。。。5 6、沉降观测记录。。。。。。。。。。。。。。。。。。。。。。。。。。。。。。。。。。。。。。。。6 7、沉降观测成果。。。。。。。。。。。。。。。。。。。。。。。。。。。。。。。。。。。。。。。。7 8、沥青混合料到场及摊铺测温记录。。。。。。。。。。。。。。。。。。。。。。。。8 9、沥青混合料碾压温度检测记录。。。。。。。。。。。。。。。。。。。。。。。。。。9 10、箱涵顶(推)进记录。。。。。。。。。。。。。。。。。。。。。。。。。。。。。。。。。10 11、顶管工程顶进记录。。。。。。。。。。。。。。。。。。。。。。。。。。。。。。。。。。。11 12、供水、供热管网冲洗记录。。。。。。。。。。。。。。。。。。。。。。。。。。。。。12 13、管道吹(冲)洗记录。。。。。。。。。。。。。。。。。。。。。。。。。。。。。。。。。13 14、管道系统吹洗(脱脂)记录。。。。。。。。。。。。。。。。。。。。。。。。。。。14 15、测量复核记录。。。。。。。。。。。。。。。。。。。。。。。。。。。。。。。。。。。。。。。15 16、打桩记录。。。。。。。。。。。。。。。。。。。。。。。。。。。。。。。。。。。。。。。。。。。16 17、混凝土测温记录。。。。。。。。。。。。。。。。。。。。。。。。。。。。。。。。。。。。。17 18、混凝土浇筑记录。。。。。。。。。。。。。。。。。。。。。。。。。。。。。。。。。。。。。18 19、预应力张拉记录(一段张拉)。。。。。。。。。。。。。。。。。。。。。。。。。。19 20、预应力张拉记录(一)。。。。。。。。。。。。。。。。。。。。。。。。。。。。。。。。20 21、预应力张拉记录(二)。。。。。。。。。。。。。。。。。。。。。。。。。。。。。。。。21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照片档案归档整理规则 一.归档内容: 1.上级领导及主要负责人参与本本单位及本 系统有关的重大公务活动、视察、考察本单位工作形成的照片。 2.反映本单位主要职能活动和工作成果的照 片。 3.单位组织或参加重要外事活动的照片。 4.召开党代会、职代会、团代会及各种重要会 议形成的照片。 5.记录本单位、本地区重大事件、重大事故、 自然灾害及异常现象的照片。 6.单位及各部室组织的各种活动及获奖作品 的照片。 7.局领导和各部室深入基层检查、指导工作的 重要照片。 8.举行重要表彰和重大纪念、庆祝活动形成的 照片。 9.与其他载体有密切联系的照片。 10.重点基建工程奠基、竣工、剪彩仪式和工 程主体、内部结构等形式的照片。

11.其他有保存价值的照片。 二.归档要求及归档方式: 1.归档的照片材料,由形成单位负责一率由 拍摄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后移交档案室统一整理归档。 2.归档的照片材料必须保证其完整、清晰、准确、系统,具有有机联系的,反映同一工作或事件的照片材料应为一组。 3.归档的数码照片必须是可读文件。在有关设置上演示或检测运转正常,无病毒、清洁、无划伤,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内容的准确性。 4.归档使用照片光盘的性能质量,应分别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禁止使用劣质光盘。 5.归档的光盘文件应由文件形成部门编制归档说明。即光盘需简要说明盘中存贮文件的内容。即拍摄时间、地点、活动名称,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6.归档的照片材料由照片形成部门在OA办公自动化照片档案管理模块填写照片资料移交目录,相应的数码照片直接添加在文件目录下同时移交。 7.打印移交清单(一式二份)交档案室,交接双方清点后在移交清单上签字,各保管一份备查。 8.保留档案室集中整理方式,由专职档案人员著录案卷、卷内数据。 三.归档时间:

超高层建筑施工过程(带图片)

超高层建筑多设计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根据高度的不同,又主要有两种:类型1: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结构+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钢梁连接,外筒楼板为组合楼板的形式,如:广州西塔、上海环球、深圳京基100大厦、广州东塔,均为该结构形式,高度均在400米以上。 类型2:内筒为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筒巨柱,巨柱与核心筒之间为钢筋混凝土梁连接,楼板为普通的钢筋混凝土楼板,如:重庆环球、广州高德、目前正在投标的合肥华润置地万象城的东、西塔楼。建筑高度约在200~400米。 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涉及到建筑施工领域较多的施工技术课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选择确定合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合理选择模板、围护架体系。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等的施工质量控制。 ☆垂直运输设备的选择。 ☆各专业工程的合理插入施工时间。 ☆总承包方涉及的多工序、多工种交叉作业时的管理与协调。 二、工艺顺序确定 类型1:前述类型1,外框结构为钢梁的结构形式,适合核心筒墙体竖向结构先行施工,楼板等水平结构滞后施工,外框钢结构及梁板滞后核心筒结构数层进行施工。 钢梁与核心筒连接采用预埋件焊接耳板的连接形式。 核心筒内梁筋需预留套筒,楼板钢筋可采用预留胡子筋的形式,局部错位、漏埋可采用植筋。

外框楼板为组合楼板。类型1工程实例照片核心筒领先外框数层: 压型钢板组合楼板: 核心筒外埋件及耳板:

板筋预留: 如前述类型1,核心筒先行施工的优点是,能很好解决多工序交叉作业提供工作面问题。 核心筒墙体结构为第1个施工作业面

内筒水平结构为第2个施工作业面 钢结构柱和钢梁为第3个施工作业面 外框筒组合楼板施工为第4个施工作业面 外侧幕墙分段施工形成第5个施工作业面 下部楼层砌筑和精装工程适时插入施工为第6个施工作业面 由此,一座超高层内多道工序可以一同施工,有互相独立,互不干扰,并且提供多个施工作业面,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 类型2:前述类型2,由于外框筒结构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上不适合核心筒先行施工的施工工艺,理由有: (1)、外筒梁板钢筋需全部同截面断开,对结构受力性能影响较大,很难征得设计同意。 (2)、普通钢筋混凝土楼板需支模施工。结论:前述类型2的超高层结构比较适合采取内外筒一起同步施工的形式。 类型2工程实例照片 重庆环球金融中心、广州高德均为内外框筒一同施工:

档案管理方法

-------------------------------------------------------------------------------------------------------------------------------------------- 档案整理的质量要求 一、档案整理几个概念 (一)档案整理定义: 是指将处于零乱的和需要进一步条理化的档案,进行基本的分类、组合、排列、编号、编制目录、建立全宗等,组成有序体系的过程。 (二)档案整理的基本要求: 遵循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材料之间的有机联系;区分文件材料的价值,确定档案的保管期限;便于保管和利用。 (三)档案整理的文件范围: 凡是本机关工作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查考保存价值的文件材料,包括收发文电、内部文件、会议文件、电话记录、图表、簿册、照片、录音、录像、计算机盘片、实物以及本机关编印的出版物等,在办理完毕后均须整理保存。 (四)档案整理的方法: 一是以“案卷”为单位整理。二是以“件”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 1)以“案卷”为单位整理就是立卷,即按照文件材料在形成和处理过程中的联系将其组合为案卷。 2)所谓案卷,就是一组密切联系的文件的组合体。立卷是一个分类、组合、编目的过程。分类即按照立档单位的档案分类方案,对文件材料进行实体分类;组合即将经过分类的文件材料,按一定形式组合起来;编目即将经过组合以后的文件材料,进行系统排列和编目。 3)以“案卷”为单位整理的档案,其基本保管单位是案卷。案卷卷皮有软卷皮和硬卷皮2种,硬卷皮型号有1.2,1.5,2.0cm三个规格,以软卷皮装订的档案必须按案卷顺序装入档案盒。 4)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依据是1987年12月国家档案发布的《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和《文书档案案卷格式》 5)以“案卷”为单位档案整理的适应范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