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课前准备良好学习习惯培养

山东省青州市高柳镇水曲小学时克福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准备是课堂学习的基础,孩子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的,是成功的前提。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闫少华,男,10岁,五年级学生。该生聪明,思维敏捷,就是好动,自制力极差。一听到下课铃声,就径直冲出教室,去操场上进行各种剧烈的游戏活动,往往等到打上课铃才想起去上厕所。课前准备很少有能主动完成的时候。行为需要老师的常抓不懈、规范不止。

二、纠正过程及具体措施:

(一)从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启发诱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进行课前准备的示范,规范行为,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这学期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结合事例说理诱导,规范学生的课前准备习惯

在平时的点滴工作中,时时不忘规范学生的课前准备,用事例来说理。记得一节语文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而此时,闫少华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后,我便说:“聪明的孩子都知道在课前把下节课用到的东西准备好,因为他们希望在课堂上节约点时间多学点知识,真是太懂事了。不过有几个孩子还没准备好,我想他们一定是忘了,但是相信他们会很快改过来的。”果然,话还没说完,他已经迅速开始拿书和文具了……

(二)树立“课前准备模范”,促进课前准备习惯的养成

都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爱上进,好模仿的小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学生最肯以他所尊敬、佩服的人的一言一行为模仿榜样,因而榜样对学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榜样来自于学生这个群体的本身。所以,我还在班里树立“课前准备模范”,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当然,闫少华也很想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一次,早读课前,我找到他,希望他能在当天的课前准备上做好。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第一节数学课下课时,我用眼神提醒他,做好课前准备。果然他被评为了在当天的“课前准备之星”,并成了小小课前准备监督员,监督其他同学的准备情况。他课前准备的积极性更高了。

(三)轮流管理,让学生的课桌井然有序。

管理是一门学问,在管理中我们往往能发现问题,并以此来警示自己。为了培养每一个学生的管理能力,也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

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于是,有时,我让课前准备监督员和大家轮流管理课前情况。当上课铃响后,轮到管理的学生和课前准备监督员一起迅速检查同学是否已准备好课堂上需要的学习用品,而且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其实,他们在提醒同学的同时就是再一次告诉自己该如何做好课前准备,这样以后更会强化自己的言行,让自己养成良好习惯。

(四)铃声提示语

下课了,美妙的音乐声响起,学生的心已经飞到外面去了,哪还会想起什么“课前准备”有没有做?我就在“老师再见”这句话的后面,加上一句话,“拿好书、文具……做好课前准备”。一说完这句话,孩子们就坐下来,做这些准备工作了。其实有时候,他们并不是不做,而是真的没有想到。经这样一提醒,基本上就没人忘记了。

(五)奖罚制度,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我把课前准备与班里的争星、得章结合起来。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刚开始,我在当天能全部做好课前准备的孩子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后换成奖章贴在争章栏上。渐渐地,大部分学生的行为已得到强化,于是,我让管理的学生按小组在评比栏上打上五角星。渐渐地,杨桥宝做得越来越好,得的星也越来越多。

(六)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可能一蹴而就,而在于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不懈的努力。所以,在训练学生行为习惯时,既要重视

抓好开端,由易至难;更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进行长时期地循序渐进地练习。要让学生明白充分的准备、整齐的摆放的重要性,决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就抓,想不起来就不抓。

三、培养效果:

通过将进一年的培养,同学们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好课前准备。学习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杨桥宝现在已经能够很自觉地进行课前准备了!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课前准备 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学校实行两分钟预备铃制度要求学生听到铃声后,立即停止户外活动加快步子走进教室;迅速到座位上把学习用品轻放桌子上指定的位置;身子坐端正停止讲话眼睛注视前方静待老师进堂上课。每天由值日生负责检查,任课老师要严格要求,加强训练持之以恒,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投入学习。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认真听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增长知识的最基本途径,是通过传授与接受实现的。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才能真正实现接受新知识,提高学习成绩。课堂学习时要求学生做到:专心听讲,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听课时积极思考要一边听一边想并适当做些笔记;不懂多间,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先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发言,发言时声音响亮;别人发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听,虚心学习,取长补短。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作业与检查订正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课外阅读 一、利用兴趣法 二、大胆实践法 三、细微入手法 习惯是在人的生活、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要有一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要求由低到高,逐步积累,逐渐定型。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绘画、写字的姿势很难看,拿笔的姿势不对,扭着身子,他的作业也很难看,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了。你说坐正,他坐正了不会画、写。因此在幼儿练习书写时要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握笔姿势,书写时要坐端正,与

书保持一定的距离,鼓励孩子向书写姿势正确的孩子学习。同时还 要要求幼儿遵守书写纪律。书写时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一心一意 写好为止。形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幼儿书写、作业的质量也就会 随之而提高,更有利于幼儿养成学习用心不随便的好习惯。所以说,幼儿的教育要讲细节,从细微处着手进行训练,有目的增强幼儿的 学习意识,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循序渐进法 影响幼儿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来自家庭的,也有来自幼儿园、幼儿自身的,它们通过不同的方式综合影响着幼 儿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它不是一朝一夕养成,也不能统统一下 子养成,它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的逐渐形成的过程。所以我们要根 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结合能力增长的需要, 循序渐进,逐步提出具体的切实可行的要求,使他们良好的学习习 惯由小到大,持续稳定地得到发展。在小、中班,要让幼儿养成专 心听讲,按指令完成操作等简单的切实可行的学习习惯,如把材料、玩具用完后放回原处,把学具放在指定位置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理解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逐步提高,知识的不断更新,到了大班,就要在简单的学习习惯基础上逐步训练养成高级的学习习惯, 如阅读理解图片习惯,独立思考习惯,勇于创新与别人说的不一样 的习惯等。 五、持之以恒法 良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是几次的重复巩固练习和长时间的练习所能养成的,它需要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经过严 格的训练、长期培养、持之以恒才能有意控制行为,达到自动化过程,因此,在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 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我们在教学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对幼 儿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按要求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 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因此教师应该在日 常生活当中严格要求幼儿,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

浅谈英语教师课前准备

浅谈英语教师课前准备 什么叫课前准备?顾名思义,课前准备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内容。课前准备是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进行教学、进修和科研的综合活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笔者从深入学习《课程标准》、全面了解与教材有关的文化背景、针对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及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初中英语教师的课前准备可分为整体把握教材、单元备课、课时教案编写、教学反思四个层次。 一、注意整体把握教材,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 整体把握教材是教师备课的首要工作,是从宏观上了解和认识中学英语教学在整个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作用、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一个过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这一层次的备课。 1.领会《课程标准》中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分别提出的具体内容和标准,弄清各个年级对上述五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所提供的具体教学案例去领悟实施建议中的教学建议、教学评价、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通读和浏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了解全部初中英语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结构。重点阅读当前所要教授的教材,弄清本册教材的具体内容、教学要求和在整个初中阶段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心中有数。 以牛津8A教材为例,本册教材由两大板块组成:Teenagelife与Natureandenvironment。第一板块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这三个单元感觉有话可说,而且还能学到许多日常用语,所以我在这几个单元分别围绕话题设计了几个不同的讨论话题:Mybestfriend,Myidealschool,Aninterestingtrip。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学会自己动口动手,而且还在情感上得到了提升——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学校和我们身边的朋友。在这一模块,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还要求学生在学完这几个单元后能自由谈论朋友、学校方面的话题,同时要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策略和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第二板块也有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都是关于自然与环境方面的。在这几个板块的学习中可以设计“我为社会做些什么”的话题让学生小组

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做好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在实施过程中,我一直希望通过简单的习惯的养成去培养学生做事的恒心,以养成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任何一种习惯的养成,首先都必须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将要做什么事,应该怎样做,所以在我接任新班级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下课后应看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包括上课用的书、练习本和其它学习文具),并摆放整齐;打预备铃后,马上回座位坐好并趴下,安静等候老师来上课;并马上利用时间让学生模仿做课前准备……我认为因为第一天学生就接受了这个规范,那么对他们以后养成这个习惯会有更好的约束作用。 很显然,要想培养学生养成这个课前准备的好习惯并不是一时三刻就能完成的,于是我从不同的阶段着手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实行养成教育。 在开始培养这个习惯之前,我先跟学生明确要做些什么,即给他们订制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制度制约”,由老师和同学共同督促。显然这是一个被动的过程,但却是必经的阶段。刚开学的一个月,我尽可能每节课前都到课室,督促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做得好的即时表扬,做得不够好的要求他们向做得好的同学学习,尽量不点名批评。如果上一节是我的课,我还会在下课前提醒学生做好下节课的课前准备。从第三周开始,我特意在班级前面的黑板上画出一块小擂台作为小组之间的评比,既希望协助学生做好课前准备,又希望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打预备铃后能马上做到安静、把学习用品都准备好的小组得1面红旗;我发现当学生见到自己的小组拿到“红旗”后都表现出一种自豪的神情,没得到的小组也能理解到自己的不足并马上改正,所以当他们一有好的表现我就马上给他们加上鲜艳“红旗”。但毕竟这还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对于个别学生来说,效果仍不太明显。这个阶段我大概用了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但我认为学生的习惯的养成光靠老师的督促还是不够的,可能老师在的时候学生的课前准备会好一点,但当老师不在时,学生就会恢复以前的不自觉,所以我觉得是时候让学生自己学习督促自己,把原来受督促的他律行为变成自律行为了。但毕竟他们仅仅六七岁的小朋友,要他们有自律的行为并不容易,所以我抓住了学生好表现自己,喜欢比赛的特点,展开了下一阶段的尝试,由他人督促变成自我督促,但这个阶段的实施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学工作是一门艺术,它不同于其他类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每堂课都不一样,若不好好准备,就很难上好课。现在素质教育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也向老师提出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关键的是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课前准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钻研好教材,备好课,整理好自己的教学思路:必须明确这节课学的是什么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要预测到学生中可能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讲解中应该注意到什么 那么怎样作好课前准备工作呢课前准备首先要精心备课。备课不仅仅是看看教材,写写教案……其实备课即要重视备教材,也要备学生;即要重“硬件”的准备,也要重“软件”的设计,即要看新授内容,也要分析练习题,特别是数学新教材的练习综合性较强,课堂作业本中练习题难度比较大,所以数学课前对练习的精心分析,合理取舍与补充会直接影响到课堂练习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学会利用教材,处理教材;寻找合适的资源为教学服务。 2、做好教具准备:结合教学内容该需要什么课件的可以做些课件,或需要一些什么教具的都需要准备好。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有序地进行,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另外要提前到教室候课,作好课前的复备工作,如对照已备教案在书上作些必要的批注,目前有很多课需要学生准备学具或课前调查、操作的,都应事先布置,课前落实到位,作好必要的教具、学具包括多媒体平台的开机准备工作也都要准备就绪,特别上一节是体育音乐活动等课的,教师还要善于作好学生的心理调节工作,及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数学课上来。 “如果你用一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用三份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份力量备课,两份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份力量批改作业。”这是著名教授苏步青的话。每一位老师都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可以加强教师对课堂的预见性,从而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很好地组织引导学生,促进学生优质高效地学习知识。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必须让他们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积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给他们制定一些严格的学习规范与制度,必要时可让家长监督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3.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要做到这

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1.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2.读书环节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反复读,要求“精读”。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课前准备习惯养成

灵宝市第四实验小学 学生课前准备习惯养成教案 一、教育与训练目标 1、使学生懂得做好课前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2、学会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并逐步养成做好课前准备的良好习惯。 二、教育与训练要点 1、下课了,下面准备好下一节课的学习用品再去玩。 2、学习用品应当按规定的位置放好,动作要快。 3、预备铃声响,停止一切活动,依次进教室,等候老师上课。 三、教育与训练准备 1、一张课程表。 2、一张课桌平面图。 3、自制录音“听到上课铃”。 四、教育与训练过程 1、谈话导入。 小朋友,解放军叔叔在打仗前,总要把枪擦得亮亮的。火车司机在开火车前,总要检查一下每个轮子的螺丝钉有没有拧紧。农民伯伯在割稻前,总要把镰刀磨得快快的。同样,我们小学生,在学本领前,也要把学习用品准备好,这样蚕能顺利地学本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做好课前准备”。 2、演示明礼导行 (1)课间十分钟先做好课前准备。小朋友,下课铃响了,你想想,应该做什么?(讨论) 下课铃响了,这是告诉你:快快做好下一节的准备工作,再去小便和玩耍。你应该知道下一节是什么课,需要准备什么学习用品。你应当:A把上过的课本放进书包里。B把应该交的本子交上去。C把下节课的学习用品按老师的规定放整齐,然后离开教室去小便和玩耍。

(2)学习用品应当放在指定的地方。我们在做课前准备时,学习用品应当放在什么地方呢? A出示:桌面平面图。学习用品就像我们小学生一样,都有一定的位置。课本在上面,本子在下面,叠在一起,坐在左边的小朋友放在左角,右边的放在右角,铅笔盒桌面正前方。在放铅笔盒前,要检查一下,铅笔有没有刨好,要不要在刨一下。B请一名学生演示。C请全体学生按上语文课的要求统一连练练。 3、巩固联系 (1)教师贴出日课表。按照要求训练。 (2)示范引路。A请一学生讲一下课前准备的三步;B再按课程表练连。 (3)集体训练。A同桌对讲:课前准备的三步。B按课程表的科目,提要求,逐一训练。 (4)比一比,练一连,同桌竞赛。 4、听录音明理导行。 (1)听录音“听到上课铃响”。 (2)讨论:听到上课铃,同学们怎么样? 归纳:上课铃响了,就是告诉你:上课啦!快进教室!同学们都立即停止一切活动,依次走进教室,赶快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看学习用品有没有放整齐,静下心来,放好小手,等老师来上课。 (3)说说:“你该怎么办?”A你在排队滑滑梯,正要轮到上滑梯时,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B你在操场上踢球,正玩得高兴时,听到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C你想找二年级的一位同学借一样东西,听到上课铃响了,你该怎么办? 5、小结。 小朋友,今天大家都知道了课前准备很重要,也知道了怎样做好课前准备,希望大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我们将开展“课前准备竞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交流信息,质疑导入同学们,课前让大家调查、整理自己居住的小区家庭轿车的拥有量,你们调查了吗?谁能将自己调查的结果与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调查到的结果) 提问:你听说过“绿色出行”吗?你知道“绿色出行”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这一知识展开学习。(板书课题:绿色出行) ⊙阅读感知,提高环保意识 1.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学生看图后交流感受) 2.课件出示教材信息:据统计,2011年末全国民用轿车保有量4962万辆,同比增长23.2%,其中私人轿车4322万辆,同比增长25.5%。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由2010年的40%上升到2011年的42%,2011年小汽车出行比例为33%,为近年来首次下降。北京市民的“绿色出行”意识不断增强。提问:这段信息说明了什么?你对“绿色出行”有哪些认识?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106页“你知道吗?”,了解“绿色出行”的含义) 3.倡导绿色出行。绿色出行有这么多好处,同学们打算今后怎么做?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提高学生绿色出行的意识) ⊙探究活动 1.课件出示资料。小明的爸爸每天开车上下班,从单位到家往返的平均速度为20千米/时,单程用时45分钟。妈妈上班乘地铁单程用时30分钟,地铁的平均速度为30千米/时。小明每天步行上下学,单程用时15分钟,平均步行速度为50米/分。 2.阅读,并整理资料中的信息。交通工具往返平均速度单程所用时间爸爸私家车 20千米/时 45分钟妈妈地铁 30千米/时 30分钟小明步行 50米/分 15分钟 3.课件出示探究问题。问题(1) 每辆汽车平均每千米排放160 g二氧化碳。如果北京的一辆汽车平均每年行驶15000 km,那么这辆汽车一年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全国2011年末之前购买的私人轿车在2012年排放多少吨二氧化碳?问题(2) 小明的爸爸从家到单位有多远?如果全年按245个工作日计算,一年上下班行驶多少千米?排放多少二氧化碳? 4.小组讨论、分析、解答,然后交流、汇报。 5.根据上面的探究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布置作业调查本班同学及家长的交通出行方式,计算绿色出行所占的百分比并提出好的建议。板书设计绿色出行节能提效减污健康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学习过程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并发展,成为一种个体需要的自动化学习行为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使学生终身受益。以下介绍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供同学们参考: 1.主动学习的习惯别人不督促能主动学习,一学习就要求自己立刻进入状态,力求高效率的利用每一分钟学习时间。要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用于学习,并能坚持始终。 2.及时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习惯 要在规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把每个规定的学习时间分成若干时间段,根据学习内容,为每个时间段规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并要求自己必须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这样做,可以减少乃至避免学习时走神或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还可以在完成每个具体学习任务后,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使自己愉快地投入到下一时间段的学习中去。 3.各学科全面发展,不偏科的习惯 现代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发展全面的复合型人才,所以要求中学生要全面发展,不能偏科。这就要求中学生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更要努力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兴趣。对不喜欢的学科或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科,可以适当降低标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的初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然后要求自己去完成。这是克

服偏科现象的有效方法。 4.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上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5.认真听课的习惯 上课时,老师不仅用语言传递信息,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因此,中学生上课必须盯着老师听,跟着老师想,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参与学习。能否调动所有感觉器官学习,是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性因素。上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大胆发言,展示思维。 6.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7.上课主动回答问题的习惯 中学生应该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上要认真思考每一个问题,积极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心里素质,促进创新意识的勃发。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迅速,声音宏亮,表述清楚。8.多思、善问、大胆质疑的习惯 学习要严肃认真、多思善问。“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

从课前准备开始 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从课前准备开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高新二小康兆晶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简单的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养成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方式,是在一定的情况下自动进行某些学习活动的经常性倾向。国内外教学研究统计资料表明,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臵。古今中外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然而,很多习惯都是从小养成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否则将是麻烦的。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更是培养学生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当学生养成了各种好习惯后,会使学生学习更自觉,更有效;逐步适应学校生活,使学生更主动积极地投入到集体生活中。因此,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非常必需的。我们作为一年级的启蒙老师,要常常思考:孩子们刚进小学,教师应该充分调动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学习。同时还应教会方法,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善于学习。 俗话说“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我觉得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从课前准备开始。 一、晓之以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人的习惯很多:生活习惯,道德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等,但不管是什么习惯,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联系,有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作用。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应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入手。 1、正面引导,让学生明白怎样做才是好习惯。 低年级学生模仿性强,可塑性大,辨别是非能力差。我的做法是坚持从正面启发诱导,教会学生应该怎样—做,并使他们明白简单的道理,从而调动他们积极主动地、自觉地按照老师提出的要求去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等学生出现了不良习惯时再费九牛二虎之力去纠正,因为对习惯来说,培养正确习惯总比纠正不良习惯容易得多。所以,开学第一天我就跟学生讲清楚了:课间应做好课前准备,如课前“摆好书本、削好铅笔、拿好本子……”这样可以帮我们充分利用上课时间,而且可以让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循循善诱,让学生明白应该养成良好习惯。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客观规律,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行为规范,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我从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课前习惯入手,从孩子们入学开始便着手抓课前习惯的培养,我常以“温和的据理劝说”,让学生懂得应该养成良好的课前习惯。记得一节语文课铃刚响,大家都迅速回到自己的座位,准备上课。而此时,一个我非常喜欢的学生——赵冠儒却慢吞吞地走进教室,桌上也没摆放好本节课需用的学习用品。我没生气,但也不打算放过这一细节,因为我知道习惯是从小处养成,而且得慢慢来,不能急于求成。于是,待大家坐定

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

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预习要求适当、贴合学生实际,有一定自学要求,高而不高。学生思考积极,课堂气氛非常好,回答踊跃;教师讲授环节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完成目标情况良好,课堂效率较高;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师讲授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分析到位,基本功扎实,课堂气氛融洽,学生思考积极;教学设计合理、科学,教学要素配合默契,各种关系处理得当。 教师精心设计了课堂的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较好的教学效果;教授语言生动,课堂气氛活跃,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突出,操作演示正确规范,课堂容量、密度适当,符合认知与发展规律。能有效地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情境,重视学生对过程的体验,启发得当,发问有利于学生思考,学生练习充分,作业量适当。1 教学目标制定的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教学思路清晰,所教知识准确;从实际出发,熟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讲练结合;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非常具有亲和力,教学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重点突出、层次清楚,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数学交流情境,注意学生的情感与态度。郭老师分析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包含相离、相切、相交,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入佳境。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上体现了层次性和坡度性,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数学语言表述准确。 本课是一级B习题课,教师在多功能室授课,所授内容是一级B练习卷2的重点题,教师通过25分钟的示范讲解,向每一个学生展示了操作方法,明确了操作步骤。如WORD段落处理,表格设置,浏览网页等。后15分钟让学生练习,老师下位巡视指导。值得肯定的是,教师注重暂时后进生的学习方法,提出让优等生与后进生结成“互助对子”,共同提高。不过,这节课并不是人手一台计算机,有3,4个人合机学习现象。 由两条直线的相交问题引申到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该知识点是用直线方程的知识点来引出的,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前后知识的衔接。课上推导的过程与课本上的不一样,主要是介绍一种常规思维方法,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课上反映出老师推导的过程相对比较长,而且学生的反映和接受能力比较有限。总体来说,整体引入比较自然,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利于学生接受。 本课属于选修课,教授对象是五年制化工班的三年级学生。教师教态大方,自然,从身边的环境问题入手,通过信息量丰富的课件,向学生展示三幅对比明显的图片“蓝天,绿地”,“北京沙尘暴”,“工厂排放的污水废气”,迅速吸引学生的眼球和耳朵,形象生动的揭示了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课件的内容紧扣教材,将书本知识形象化,生动化。通过教师细致讲 解,学生思考讨论,顺利达成教学目标。如果本课的课堂气氛能再轻松点,活泼点,将会更好。 本课所学内容教抽象,难懂,陈老师就此设计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快入门。另外,板书设计合理,精美。 这堂课是文言文教学的第二课时,课前教师带领学生对课文的重点词句作了针对性的复习,从学生回答来看,掌握情况不错。本节课张老师对于人物形象分析得具体细致,比如在对“人物个性”分析评价时,从典型细节如何表现某一突出个性入手,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思考,比泛泛而谈无的放矢要求更规范更严谨。另外在课堂问题的设置上,环环相扣,且能层层递进。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中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 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生而为人,每个人都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人,而良好的做人习惯正是帮助我们构建成功人生所必需的。 好习惯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你有了好习惯,你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你有了坏习惯,你一辈子有偿还不了的债务。 管得住自己,你是习惯的主人,管不住自己,你是习惯的奴隶,做主人还是做奴隶;全在于自己的选择。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一、什么是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经过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就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那种自自然然表现出来的学习上的习性。 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自觉的学习行为,因而能提高学习效率” 二、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 1.尊重与欣赏老师的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一个学生同时面对的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所以学生要学习好,除了我们老师努力提高能力水平,适应学生外,学生更要尊重老师,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眼睛向内、提高自我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2.自学预习的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的途经策略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课前准备开始.. 1、你我约定,共同遵守。在我的课堂中,学生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否则本节课只能在自己座位上坐着,观看其他同学操作,以示惩罚。此约定人人遵守,无一例外,大家共同监督执行。这样让“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深入学生之心。 2、抓紧抓好首次练习。因为学生“首次学习,是从不知向知向理解迈出的第一步”。第一次所学的东西往往会影响终身。因此,我每节课前先来到教室,告诉学生下一节是生物课,提醒他们做好课前准备。 3、反复训练,在练习中规范言行。整齐的摆放不仅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更可以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开始,所以,我反复训练,每一节课都要先检查学生的课本、学习用品及笔记本整齐摆放. 4、轮流管理,在管理中训练自己。 仅靠个人力量很难管理好这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课前准备习惯,在课前要

求学生检查同学是否已准备好课前准备,是否已摆放整齐;如发现未准备妥善者,则去提醒他。 5、奖罚分明,以此激励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1)奖;奖励是一种积极的强化手段,是一种有利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要坚持表扬为主。我把课前准备与他们班级里的得星结合起来。 (2)罚;学生犹如一棵幼苗,要使其茁壮健康成长,仅仅提供肥沃的土壤、充足的水分、温暖的阳光还是不够的。赏与罚、奖与惩总是相对出现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也是畸形的。所以,当学生在约定后有时没做好课前准备,那么,当堂下课后我会让他在座位上坐几分钟不许出去玩,以此让他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样之后,慢慢地,大部分学生都能在课前做好准备.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五个方面

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五个方面 第一包括: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同时还有劳动、文娱活动、体育活动、交往等方面的内容。学生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学习计划,并且应该有按计划进行学习的习惯。计划可以调整,但不可放弃。计划应该包括每天的时间安排、考试复习安排和双休日、寒暑假安排。计划要简明,什么时间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明确了,这样的学习就会有的放矢。第二包括: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有些同学,学习“磨(洋工)” 磨得厉害,平时看书作业,心不在焉,算算时间到是耗得很多,效益不好。其原因就是没有形成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学习,应该速度、质量并重,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任务。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真正要做到,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同学们应该记住,一旦你坐到书桌前,就应该进入适度紧张的学习状态。每次学习之后,要评价自己做得如何,必要时要得到老师及家长的督促。坚持下去,就能形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做到该学时学,该玩时玩。第三包括: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最忌讳一知半解。要想学习好,必须养成独立钻研、善于思考、务求甚解的习惯。首先,应该学会站在系统的高

度把握知识。很多学生在学习中习惯于跟着老师一节一节的走,一章一章的学,不太注意章节与学科整体系统之间的关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随着时间推移,所学知识不断增加,就会感到内容繁杂、头绪不清,记忆负担加重。事实上,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学习每一部分内容都要弄清其在整体系统中的位置,这样做往往使所学知识更容易把握。 其次,应该学会追根溯源,寻求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习最忌死记硬背,弄清楚道理更重要,所以不论学习什么内容,都要问为什么,这样学到的知识似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即使你所提的问题超出了中学知识范围,甚至老师也回答不出来,但这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对什么事都要有求知欲,好奇心,这往往是培养我们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更重要的是养成了这种思考习惯,有利于思维品质的训练。 再次,应该学会发散思维,养成联想的思维习惯。在学习中我们应经常注意新旧知识之间、学科之间、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等方面的联系,不要孤立的对待知识,养成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的习惯,有意识地去训练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及独创性。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思维活动来实现的,学习的核心就是思维的核心,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提高智力素质,智力素质提高了,知识的学习会变得容易。第四包括:自学的习惯。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教师课前准备包括哪些方面 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课前准备是关键,认认真真写好了教案,这只是纸上谈兵,若没有重视课前那几分钟合理的准备,很容易使课堂出现随意性,很难圆满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更谈不上使课堂教学步骤紧密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了,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养成懈怠、松散的不良学风。因此课前准备要做到: (1)精心备课。 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备好课,就必须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方法,对教材进行梳理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备课的直接产物和表现形式是教案,精心设计教法,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编写出切合本班学生智能发展的教学方法。 我们必须适应教改的形势要求,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精心备课,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正如备课要求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三备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算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2)准备教具。 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上课需要用到哪些教具,我们应做到心中有数,并于上课前准备好。如果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必须在课前检查一下电器是否正常,所要用到的软硬件是否已安装并可正常运行。上课时,教具摆放的位置,演示的时间也要考虑好。这些工作做得充分和细致一点,可以避免因教具准备做得不足而产生不必要的干扰,影响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 (3)静心想课。 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想课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可以说这是对教案的再加工,它会使课堂教

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培养

养成学生课前好习惯 --做好课前两分钟 【内容摘要】作为老师我们不可能跟随任何一个学生一辈子,但是我们在与学生相处的时光里应该给孩子留下点什么。知识、能力、习惯三者相比而言习惯就显得更为重要。泰戈尔曾说过:“①播种一个信念,收获一个行动;播种一个行动,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好习惯会让孩子们受益终身。小学生可塑性很强,小学时期是培养人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学校一再倡导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但往往我们只注意学生的吃穿、上课、下课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上的培养,像学生课前两分钟这种瞬间即过的细节没有足够的重视,以至于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为此在学校开展文明礼仪的大背景下,上周由我值周主持开展了“做好课前两分钟”的主题活动。 一、发现问题 我认为课前的准备是否充分与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都呈正相关,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在智力因素上不占优,而且家庭教育环境上远不如城区学校,为此我们针对性地从课前准备上入手,寻求有效方法,改进学生的课前准备,以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实录一:五年级的英语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可是该班的小林却满头大汗地姗姗来迟,当他推开门喊“报告”时,教室内原本在情景对话的师生被打断了…… 实录二:预备铃早已响过,四年级老师走到门口,教室内仍旧是“哇”声一片,同桌之间,组与组之间都在不停地说着话。除了极少部分学生准备了即将要上的课本和重要的文具以外,其他学生的桌

子上都是乱七八糟,自己还全然不顾,仍然聊得热火朝天,于是王老师原本的好兴致立刻没了踪影…… 实录三:回到自己班刚刚开学不久,我就发现教室里显得特别乱。今年学生只有29个,可教室里怎么就显得这么零乱呢?地面不仅每天清扫,而且要墩上几遍,室内陈设不敢说一尘不染,怎么也算得上整洁了。可是每当我走进教室时感觉就是不对劲。到底是哪存在问题呢?突然,一阵稀里哗啦的响声揭开了这个困扰了我好几天的谜——一个孩子的铅笔盒被从桌边走过的同学一碰,掉到了地上。铅笔盒怎么会被碰到呢?我把目光移到孩子们的桌面上,简直可以说是“一片狼藉”!刚刚用过的书还翻开着,刚刚写过字的本还平铺着,铅笔盒张着大嘴等待着腹中之物,钢笔、铅笔、橡皮、直尺……七零八落地摆在桌面上。看着眼前的情景我不由自主地皱起了眉头。 这就是我们渡渎小学课前几分钟的实录!我们都说“②良好地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显然我们必须教会孩子做些什么! 二、活动准备 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违反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客观规律的教育必然失败。事实上,以说理诱导学生的行为,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所以我们为此次活动做了充足的准备 (1)课前准备几项要求:我们采用专题讲座形式,向全体学生宣传课前应做到的几项要求,如预备铃声响起,立即进教室,端坐等

如何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赵金哲 同是一个班的学生,为什么有的学习效果较好,有的学习效果较差呢?众所周知,这里面除了智商外,还和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惯是我们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 “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可见成功的教育应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学会做人。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一种好的习惯可以受益终身。”……这就是说,如果学生从小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将来他就能在没有任何强制因素和外人点拨辅导的情况下,也能非常自觉、饶有兴味地去学习、去生活。 什么是习惯?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的不断重复而获得;是思维和性格的某种倾向;是一种习惯性的态度和行为。 培养好习惯,构建新生活。既然如此,那么怎样让刚入学的低段小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呢? 首先,要主动与学生交心:应主动地、和蔼地和每个学生交谈,打消学生对学校的陌生感,尽快成为每个学生的好朋友。要注意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每个学生都是抱着美好的愿望上学的,教师要保护并激发这种学习的愿望,循循善诱,积极鼓励应是我们启蒙教师主要的教学方式。

其次、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激发学生养成习惯的欲望:孔子曾讲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自觉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它能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一旦有了自觉性,就会心甘情愿地、积极主动地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教师的工作就能做到事半功倍了。故教师应千方百计,使学生了解这样做的好处,激发起学生这样做的愿望。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是要组织教学活动时,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通过故事或通俗易懂、儿童化的语言,满足学生好动和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在合作中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交流中产生情感共鸣,在运用中获得成功的满足,学生在满足心理需要的过程中,注意力自然而然集中在学习上。另外,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教师的教学艺术显得格外重要,千叮万嘱学生是会厌烦的。在组织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如要让学生安静时,教师说:“一、二、三”,学生说:“快坐好”;需要提示时,教师说前半句,让学生接着说后半句。如,“小小耳朵——认真听,小小眼睛——仔细看,小小头脑——仔细想,小小双手——学会做”,学生很感兴趣。教师有时用眼神暗示,手势暗示等能起很好的作用。此外,有的老师还总结了处理偶发事件的策略。如,“宽容的策略,转移的策略,停顿的策略,幽默的策略,诱导的策略。暗示的策略,冷却的策略”等。 第三、明确要求与具体指导相结合:对成年人一般提出要求就行了,不需指导过细,而对低段小学生则不行,必须做到“明确要求,指导具体”。如学生的作业习惯,要制定出具体要求,如:一、书写规范、二、

谈谈教师的课前准备

谈谈教师的课前准备 上传: 胡丹丹更新时间:2012-4-23 23:13:25 谈谈教师的课前准备 之一:学习篇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除了教师对教材内容是否娴熟及是否适当地运用教学手段之外,还与教师是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在课前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下面就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查阅资料。现在各种教学参考资料应有尽有。这些资料绝大多是由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和教师们编写的,这些现成的教学经验,也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去研究更合适的教材教法。另外,我们的听课记录、自己上课的课对我们备课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利用它们,就可以避免走弯路后反思,也是很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因此,我们坚持多查阅资料,多听课学习,对有参考价值的资料广采博纳,取其精华,从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二、精心备课。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的表现形式是教案。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进行教学的依据,使每一堂课都有明确的目的性、科学性、预见性和计划性,并合理地分配课堂的时间。备课要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我们只有紧密围绕做好这些工作,写出来的教案才是合格的教案,才是拿得上讲台的教案。 三、准备教具。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崐体化和形象化。既能达到直观、形象、简化、明了的目的,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也能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静心想课。写好教案不等于就能上好课,它是备课的补充、完善和深化,是上好一堂课的保证。如果我们写好教案后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像看了电影后重现一样,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方面进行通盘教虑,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增补、删减等工作。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范文

教师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中学生时代是最适宜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这是由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抓住这个黄金季节,努力帮助和培养学生,使其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所谓习惯,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指由重复和不断的强化而长期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更改的行为、倾向,并且能为完成某种工作而巩固下来的一种需要。学习习惯的养成无非就是引导学生对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学习法的长期实践和应用,使他们形成比较稳固的学习行为。 1、习惯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尤为重要。习惯是把信念变为习性,把思想化为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些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心理特征的主要标志。文章开篇所列到的数学家的几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自然是构成了他们本身所特有的心理素质,而这种心理素质的形成正是教学目的的一个重要的容。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具有不但能使教育者在学习上取得较好的成绩,而且能使其终身受益。这是因为习惯的功能具有省力性和不自觉性,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趋向定型化、稳固化,不必别人的帮助提醒,不必再花费什么意志努力,学习过程中良好习惯都会不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学习中长期受益于良好的习惯。 Word 资料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是与环境和教育密切相关,习惯与智力不同,它与遗传无关,是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培养下才形成的一种活动倾向,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可执行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应培养的学习习惯 1、先预习后听课的习惯。预习历来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的一个首要要求,没有预习,对将要学习的容没有一个概略的了解,在听课过程中,学生不免就有生吞活剥的感觉。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幸又是注入式的,那么学生的脑子就象是一个图书馆,只是装知识而不理解知识。无论是接受知识的程度还是应用知识的能力,其效率都是很低的。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数学知识的习惯。自然学科的知识是不能靠死记硬背得来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化为学生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3、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在做作业前钻研教材的法,并养成习惯。教师应指导学生如理解并熟记必须记忆的定义、定理、公式和法则等。学生钻研课本,复习课本的习惯一旦形成,对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自学能力都大有帮助。 4、认真审题的习惯。教师在讲解例题、习题过程中,应作出认真审题的示,并要求学生学习和养成这种习惯,而学生解题错误往往是由于不细心审题,没有弄清楚已知条件就急于解题而造成的。 5、独立解题、细心演算、耐心检查和及时纠正错误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形成对考试时卷面成绩的获得特别重要,而好成绩的获得对学生的自信心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