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两例蒙古族萨满仪式的介绍_徐佳 (1)

对两例蒙古族萨满仪式的介绍_徐佳 (1)

对两例蒙古族萨满仪式的介绍_徐佳 (1)
对两例蒙古族萨满仪式的介绍_徐佳 (1)

·临床精神病学·

对两例蒙古族萨满仪式的介绍

徐佳① 缪绍疆② 赵旭东③@

【关键词】 跨文化精神病学;现场观察法;萨满;巫术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8)012-0878-04

1前言

萨满教(s h a m a n i s m)是一种世界性的原始宗教[1],从白令海峡到斯堪的纳维亚的整个亚欧大陆寒带地区都有着萨满教的痕迹。美洲、澳洲的一些部落信仰仪式也被归为萨满教的范畴,其中东北亚通古斯人的萨满信仰被认为是最典型的萨满教之一。萨满教的主要观念和其他原始宗教、巫术的区别并不明显,大体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等。萨满教以萨满(s h a m a n)而得名,萨满主要有两种词源说,一是智者、知者;二是激动、不安和疯狂的人。两种解释都彰显出萨满和其他人的区别[2],萨满是萨满教社会中的重要人物,承担了很多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包括治病预防、占卜、献牲、灵魂引导等[3]。萨满承担着一些宗教角色,但也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萨满的来源主要是三种:抓的(自言自语天神或者老萨满附体)、举的(部落众人推举)、许的(出生前长辈指腹许诺)。其中以第一种居多,这类人多半有过重病或者濒死经验,然后不治而愈,这种奇迹遂使本族人折服信奉。

和其他巫术或神职人员不同,萨满能够进入一种附体(p o s s e s s i n g)或者出神(t r a n c e)的状态。因此对于萨满个体人格特征有两种看法,一是认为其有严重的精神病理方面的问题,如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等;另一种看法则相反,认为与其他人相比,萨满具有极强的神经反应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因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进入出神状态,并在行法时保持和调整这种状态[3]。两种看法的区别在于萨满进入附体或出神状态时有多少自主意识,即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控制仪式进程。和一般癔症不尽相同的是,萨满的附体或出神有着明确的目的,在这种目的达成后,萨满即完成其仪式行为。绝大多数情况下萨满能够有目的、有步骤地完成仪式进程,因此萨满不能被简单地视为一般意义的精神疾病患者。

治病是最常提到的萨满的日常行为内容。作为助人者和疗病者,萨满受到人类学和跨文化精神病学的双重关注。在萨满教的社会里,生病被认为是病人被不必要的力量所侵入或者体内原有的力量流失了。这种侵入或者流失都被认为是神灵的力量,而萨满具有通灵的能力,能够求助于善的神灵,也能够和恶的神灵进行妥协。通过一系列的仪式,萨满能够处理乃至治愈疾病。从功能主义的角度来看,萨满扮演了一种社会调节和安全阀的作用,对社会内部进行裁判,阻止了系统内部的不和谐,安抚了问题因素[4]。

我国很多北方少数民族,现仍存有萨满的痕迹,包括通古斯语、蒙古语和突厥语各个民族。本文通过现场调查和个案研究的方法,探讨萨满这种民间疗病者如何进行疗病活动,用以增进对个体心理机制的理解,以及和文化背景互动的关联。本文由第一作者(蒙古族)用现场观察法实地考察,与另两位作者(汉族)共同分析所得的影音资料而完成。

2现场考察过程

2007年2月到3月,第一作者在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实地考察,通过协商,被允许参加两位蒙古族萨满的两次治病过程,当地人称之为“跳大神”。“跳”字指“神附体”后,巫师令人印象深刻的言语和急速、夸张的躯体动作为宗教仪式的主体。

女萨满介绍。在萨满教中女萨满的地位高于男萨满,承担着“神的载体”的人物,如“请神”、“与神对话”、“送神”等等,且每位萨满都有独特成为萨满的经历,而她身上的神仙是通过继承,从其母亲和祖母那里就有了,到了她这儿,也不知道传了多少代。起初,她自己从没想到自己会成为萨满。自母亲去世后,她的身体一直不舒服,反复到大小医院看病,毫无起色;最后找了当地一名有名萨满看过后,说她被娘家的神看上了,不当萨满就不能恢复健康,直到病死。就这样她“被迫”当上了萨满。每次给人看病、占卜时,请神来的时候,她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一阵一阵的发冷,即使夏天也是,之后就什么都不知道了,做了什么、说了什么,那都是神做的,事后是别人告诉她自己,不过“每次的治病都很灵验”。她听说第一作者在上海学习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后,她强调,“其实我们是同行,我在看病的时候也要懂心理学知识。不是每个人都相信我们,但是信则有、不信则无呀,他们不信,就没有治疗效果了,所以得让他们相信才行,这样就需要心理学知识———有机会我还真想专门看看心理学方面的书,这对我也是很有好处的。”与她合作的男萨满称,自己是拜师苦学艺才成为萨满的,身上没有神,主要是与有神的女萨满一起,通过仪式,为求助者治病,保平安。

在女萨满家的客厅里面,用香火供着观音,另一方是用红纸黑墨书写的神的中文名字。女萨满称,不是所有的萨满都会供佛,主要与萨满身上的神有关,它让你供就得供。供的目的就是让治病的把握更大。

笔者实地考察过程中,遇到当地求助者2人。

①同济大学医学院,上海200092 @通信作者E m a i l:z h a o x d@m a i l.t o n g j i.e d u.c n

求助者一:女性,33岁,初中毕业,未婚,在母亲的建议和陪同下来求助,欲知什么时候完成终身大事。在讲述来意时,其母亲和女萨满主动交流,女子本人则面带羞涩低头不语,仅偶尔用眼角余光对她们的对话表示关注。母亲形容“她自小一直很乖,就是害羞、怕见生人,本来在饭店做服务员,干了几天就被老板分到了厨房里面学配菜了,虽然也算学了点儿技术,但就是不爱说话。我们也不知道她像谁,我和她爸都是特别喜欢说的,特别是她爸爸,我们经常因意见不一致而吵架……”女萨满首先给佛上香,之后是敬天,随后是给神上香,接着让神上身,通过附身神鬼的点拨,以非寻常的音调问当事人的生辰八字和求助的原因,得出结论:该女子“犯了处女关”,故结婚困难,要通过仪式破关,之后可以事事顺利。与母亲商定后,当天晚上九点在当事人家里进行仪式。而当事人仅在此过程中用怀疑的语气低声问母亲,“有这个必要吗?”母亲带有不满的口吻回答到“当然,我们都已经定了!刘姨家的女儿考完中考的时候不是很没有把握,不就是在这里做了做法,她就上重点高中了,做法很管用的……”“但好像是自费”,女子说,没敢看母亲。母亲生气地说,“不管怎样,她最终不是进了重点高中了吗?我这么操心不都是为了你吗,你还不同意?”女萨满也信心满满地说,“你这个毛病去医院是解决不了的,那地方看的是实病,你这个是虚证,非得我这套来解决才行!”女子不再多言,低下头,跟在母亲身后离开,回家准备晚上仪式去了。

仪式前半小时由男女萨满准备道具及“法台布置”:用硬纸盒和彩色纸做了纸娃娃,作为女当事人的“替身”立于法台的中间,底下压着一块带有花蕾的彩布,代表当事人的处女身,法台的东南西北及正中五个方向,分别放置黄色、蓝色、红色、黑色、白色的桌布,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一叠为了敬神的纸钱,还有斧子、剪刀等作为当事人“通过关卡的武器”和一只活的公鸡作为祭品,另请了男孩作为“童男”。

出场时笔者观察到作为神鬼媒介的女萨满并没有身着传统的法衣,而是化了淡妆、把白天束扎在脑后染成栗色的烫卷长发披散于肩后,并用梳子细心整理过,上身着深蓝色带有亮片修饰而成的花形紧身羊毛衫,事后女萨满称,此件衣服是她最贵的一件;男萨满则穿了深蓝色羊毛衫和深蓝色西裤,白色衬衣及红色领带从羊毛衫领口露出。仪式过程中,女萨满首先分别给佛及天、地、人三界上香后,坐定于香案前方,男萨满则击打传统手鼓围绕女萨满缓缓起唱,“神仙呀,今天弟子们特为您设下香炉和法台,请您帮帮弟子……”鼓点和唱词的节奏渐渐地加快、变响……,女萨满起先附和唱词并随鼓的节奏作点头动作,随着鼓点和唱词的变化,女萨满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从轻微的点头直到整个身体前后大幅颤抖,同时头部前后剧烈地甩动长发,嘴里发出奇怪的呻吟,请神来附体于女萨满身上,即诱发出了“出神”状态,男萨满此时将达到极速的鼓点变得极慢,停止歌唱而发问,“××家的小花,犯了什么关,为何一直找不到人家?敬请上仙指点呀……”女萨满也停止了上面的剧烈动作,用完全异于平时的声音回答“她犯了处女关,需要做法才能解决……”接着得到女萨满身上神的指点,进一步请来专门司当事人问题的神来帮助通关,随后男萨满唱词放慢变小,女萨满渐渐恢复到常态。当事人的母亲很虔诚地看着这一切,而女子眼神中透出更多的好奇。接下来,由边击鼓边唱词的男萨满引导,当事人跟在身后,童男手捧“祭品”,在女萨满陪护下绕着法台进行仪式。唱词主要是,“××家(当事人的姓)的女儿是朵未开的花,他们家一直是良民百姓,对神仙敬重有加,今天特摆下这个仪式,请神仙帮个忙呀,帮助她通关,早嫁人家……您来到的神仙呀,好话说过了,好酒敬过了,祭品也有了,请您为××家的女儿通关呀……”。念唱过程中,当事人和童男学着男萨满的动作,女萨满紧跟其后,拿着斧子、剪刀,做着各种动作,帮助过关。仪式完毕后,当场把当事人的“替身”和纸钱烧掉,把“祭品”鸡杀死,男萨满用鸡血写成符,待干后由女萨满亲自动手熟练地将符缝制于红色布口袋里面,挂上红绳后,由女萨满给当事人带上该“护身符”,整个过程透出了“专业”。女萨满警告女子说,“需连续贴身佩带99天,此期间此物不能见水及接近男身,这样才能保当事人通关,一旦违反,则需重新做法;你也不要辜负了母亲的心”。听着女萨满的警示,当事人紧张地点着头,不住地看着胸前的红布包,还不放心地检查着挂在脖子上的红绳的牢固程度。母亲在女儿身后很热情地接道“谢谢两位师傅了,辛苦你们这么久了……女儿你一定要小心,记住女萨满的那些嘱咐,千万别忘记了……洗澡之前要先找防水的袋子套上……”听着母亲不停地说教,33岁的女儿就像小女孩一样的点头。

案例二:40岁女性洗浴中心按摩师,在同事的陪同下二次求助。去年曾因怪梦连连、身体不适来求助,萨满判断病症是由神鬼缠身产生,通过仪式痊愈。最近再次出现失眠,多梦,且梦中多是要命鬼怪的形象,平日常想哭,唉声叹气,身体多处不适,自服药物仍不见效,近一周患者嘴周出现疱疹。女萨满通过同样的敬香、神鬼附身过程后诊断是其他的鬼神再次缠身,需要仪式找出上身鬼神后,当事人日日上香供奉才会平安。假如上身的鬼神有意愿,当事人也可当上萨满。陪同的同事也有同样的不适,诊断同样为鬼神缠身。经过商定于当天晚上于当事人家里进行仪式。而同事表示看过当事人的仪式后再做决定是否要求女萨满为其做法。

待当事人及同事离开后,女萨满向笔者介绍,该当事人家庭很不幸福,她自己每天很辛苦地工作,但收入不高,而丈夫赚得钱还不如她多,同时又吸烟喝酒。还要供两个儿子上学。大儿子经常打架、惹是生非,只会向父母要钱,而她父母本人也是经常得病,需要她的照顾。仪式出场时的男女萨满如上次装扮,首先由女萨满经过同样的上香后,再令当事人上香,然后与当事人坐于香案前,在男萨满的鼓声伴奏下,男萨满围绕当事人唱到“各位神仙呀,敬请您报上大名,说出要求,弟子一定照办……”,求助者被引入上述女萨满同样的“出神”状态,而当事人相对来说更加地情绪化,边哭边回答男萨满的问题。此刻男萨满立即变慢鼓点,问到“你

们到底是哪路神仙?敬请报上名字……但是不能乱来呀,坐堂仙最多只能两位,请报上名字,您是胡家的谁,快报上名来……其他的次位神仙也不能太多呀……您们快报上名来,指点弟子,弟子一定样样照办……”女萨满一直立于当事人的身旁,协助男萨满询问,同时保护当事人坐于凳子上,以免当事人在“神附身”状态时采取过激行为而受伤。在男女萨满轮流的不乏“暗示性”询问下,当事人说出新到神鬼的名字,笔者注意到,当事人报出最后一个名字时说到,“那是我二舅的名字,他已经去世了……”男萨满回答到“无所谓的,假如想不出来什么名字了,今天也够了呀……”如此,当求助者不能再说出新的名字后,男萨满把新来的名字填补在首次做法后形成的红布上,让当事人继续供奉。恢复常态后的当事人首先长长喘了一口气,似乎解脱了什么。在仪式过程中,当事人的丈夫曾多次走进室内观看仪式,脸上和脖子带着酒后的红晕,一边吸烟一边嘻嘻哈哈与当事人的同事和男女萨满开玩笑,时不时地问正在击鼓唱词的男萨满吸不吸烟,周围人的反应多是对其皱起眉头。当事人的同事一直在紧皱眉头,面露同情地关注着当事者的表现。仪式结束后,她对当事人说,自己很担心也很害怕,假如做法不想让笔者在旁边观看。当事人回答说,“根本不需要担心,做法是很舒服的,一个多月胸闷的感觉也没有了,其实有没有外人看根本没有什么关系的”,虽然这个同事决定了做法,但其仍坚持己见,故笔者未能观看她的做法过程。但据说其过程持续了近五个小时。

据女萨满讲述,此类的求助者都要经过上面同样的仪式反复多次才能把所有的神仙请到(但主要的神为一至两位),最终求助者按照其神的指示成为萨满或是痊愈。不过每个人的表现都是不同的,有哭有笑,还有满地打滚的;一般首次仪式持续的时间最长,三四个小时。在以后的仪式中,当事人会越来越容易进入“状态”,时间会减少。

3讨论

现代科学、主流信仰、原始宗教都会有一套对于世界的完整理论,这套理论会区分日常生活的正常和异常,并对异常给予原因上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是外因的,也可以是内因的,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超自然的。不同社会、不同时代对正常和异常的区分不一样,而且往往处于动态的变化中,如五十年里从D S M-I到D S M-I V的改变就是极大的。因此很多学者并不认同精神疾病有一种固定的自然本质。在精神病学内,S z a s a认为多数精神疾病实际上只是个体与社会间的不协调,社会用精神疾病来对个体污名化;后期的L a i n g则干脆认为分裂症就是某种意义上的先知。在精神病学外,福柯、斯特劳斯等从不同角度,如知识考古学、结构人类学等阐述了精神疾病概念的非绝对性,或说其文化相对性。从这种文化相对主义的角度而言,精神疾患的存在彰显了社会认可的边界,精神疾患就是社会不认可的对象,但在被彻底排斥之前,各种社会都会通过一定方法将其拉回正常社会结构中。

萨满,或者一般巫师是被认为拥有超能力的个体,他们可能治病,也可能害人,这就是所谓的白巫术和黑巫术,现代多见的是前者。作为疗病者的萨满多半经历过自身的危机(郭淑云认为成为萨满多数是在青春期期间,因此这也是一种缓和和解决青春期危机的一种方式[5]),通过神灵的帮助而痊愈,然后主动或者被迫承担萨满这一角色。本文谈及的萨满即是符合这一历程,她谈及身体一直不舒服,反复到大小医院看病,毫无起色,无论这属不属于躯体化的范畴,但可以假设她的身体属于一直比较敏感的体质,这种体质有助于其进入出神和附体状态。这种出神和附体与D S M-I V中分离性障碍并不完全类似,重要的区别就在于这些状态没有引起临床上明显的痛苦烦恼,也没有在职业、社交或其他重要方面存在功能缺损。反而在当地社会萨满是一种受尊重、被需要的职业。萨满强调和笔者是同行,认为学习心理学知识对她也有好处。这其实反映了萨满并非一种想象中的封闭体系,萨满本身是泛神论的信仰体系,有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如萨满将佛教众神整合进其信仰系统当中,尽可能扩大自己受众,只要是受众需要、认可的神,萨满都会吸纳。文中也提及萨满供奉的对象和其本人身上的神灵有关,神灵让你供就得供。供的目的就是让治病的把握更大。早期的萨满会兼顾巫医的角色,既能处理生理上的病痛,也能处理精神上的不适,但本文提及的萨满则已有所不同,其称能够治愈的病症属于“虚证”,相对的“实证”(如骨折、身体损伤、虫咬、兽伤、皮疹之类)是要去医生那里的;虚证的原因是由于神鬼的因素造成的,可由萨满通过仪式治愈。这也说明萨满比较清楚自己能够做什么,对哪些求助者有帮助。

在缩减了服务范围后,萨满仪式和现代心理咨询治疗有很多相似性。如两者均试图诱发某种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基于当事人原有知识架构,但被加入了新的元素;当事人授权给治疗师或者萨满,萨满和治疗师都充当了知识权威和领路者的角色。D o b k i n具有人类学和对偏远族裔进行心理治疗的多年实践经验,他比较了萨满的治疗方法和心理治疗,认为至少在三种技术上有类似之处———催眠、行为塑造、认知重建。萨满在仪式中的一系列行为不仅是让萨满进入非常意识状态,有些时候也会让当事人进入某种非常意识状态。萨满的仪式中充满了“魔力”和戏剧性,这种魔力会强化当事人的依从性[6]。另一方面,萨满和心理治疗、精神病学的不同之处是相当明显的,最主要的是对灵性或者精神的看法,精神病学、心理治疗处理的是心理(p s y c h e),而萨满处理的是灵性(s p i r i t u a l i t y),灵性是被排除在心理治疗或者现代科学视野范围外的(超个人心理学涉及灵性,但其本身并不被多数学者认可);相对而言,心理治疗中重要的是理解和解释,但萨满中更重要的是授权。从外在的角度看来,萨满的很多言语和行为更多是具有一种象征性,如弗雷泽从机制上将巫术分为接触巫术和模仿巫术,认为这都是前逻辑思维的产物。但就萨满自己而言,这些言语和行为都具有真实性。虽然现代心理治疗认可内心世界的存在,但这种内心世界还是现实世界的某种镜映,但萨满则认为并不只存在一个现实世界,这便是和现代科学有根本冲突的地方。

萨满仪式发挥作用的基础在于相关人群的地方知识系统。

就仪式本身来看,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仪式行为是不同于日常生活行为的一种超常态行为,其目的是表达某种精神价值。仪式行为会被个体或者社会赋以某种意义。按照格兰姆斯的分类,巫术(w i t c h e r y)属于六种仪式之一,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意义,而且具有效力[7]。这种仪式试图调动某种力量,并得到某些期望的后果。这种后果被认为和仪式本身有因果联系。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心理治疗中,有很多部分也是如此,如心理剧中的哀悼、家庭治疗中经常布置的一些仪式性作业。但相对而言,萨满中的仪式参考框架是先验的,多数心理治疗的参考框架则是经验性的、可以用常识进行解释的。在仪式中,旧的人际结构或者心理结构会被打破,然后按照某种社会或者个人的目的,重新构建一种新的结构。萨满仪式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请神、下神、送神,其中下神是最主要的阶段,里面可能包括招魂、驱魔、祈祷、占卜等,按照当事人的不同要求,萨满会进行不同的处理,这部分也说明萨满对整个过程的把握。

仪式的另一个特征是其具有象征性,萨满通过行动、姿势、舞蹈、唱词等构拟出一个有意义的情境,这些活动、场景、用具都是表达其意义的手段。如鼓声是萨满活动中的重要法器,鼓被认为能够通幽明,认为能够在跳神中起运载工具的作用,上天为鸟,地上为马,入水为船。本文中男萨满所持手鼓,鼓周围所刻的蛇形花纹和鼓柄所系的彩带分别象征着萨满所崇尚的神和通天的彩虹云梯。但这种选择可能也并非随意,国外研究者进行了击鼓对脑电图作用的实验,认为击鼓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异常变化,鼓声主要是低频,能够在不引起疼痛和伤害的情况下,提供大量的能量输入。跨文化精神病学家在研究印第安萨满舞蹈时发现,其鼓每秒被有力地敲击4-7次,这属于脑电波频率范围,他认为这是导致出神状态最有效的范围[3]。前文中也提及在萨满仪式过程中,鼓声节奏随着当事人的情绪、仪式的进程而变化,这也说明这些法器的使用本身就有很多规则,能够有助于仪式的效力。最后,仪式的象征性不能离开其具体社会背景,因此本身也有很多调整,如本例中男女萨满做法的过程中均未穿传统的法衣,而穿流行的汉装,做仪式的时候说的多数是汉语。问其原因,回答是“服饰太陈旧了”,而且求助者中不乏汉族,所以很有必要说汉语。女萨满打扮入时,脸上淡妆,烫发,这些调整大体也是为了增强其可接受性。

本文提及的两例仪式中,第一例当事人求助动机是解决结婚问题,其社交问题不算明显,第二例当事人有些心身问题,按照现代精神病学的角度,可以考虑有焦虑、抑郁、躯体化的症状,但严重程度尚不能确定,能否下具体诊断需要进一步证据。如果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前者可能会寻求婚姻恋爱咨询,后者则可能去寻求心理治疗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的帮助,但在当事人所在亚文化氛围,这些求助方法基本没有可行性。萨满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和处理,将一个归因为犯了处女关,另一个归因为有鬼神再次缠身。也可以用现代精神病学术语来进行类比归因,前者类似于没有顺利度过心理发展阶段,后者类似于闪回创伤性体验。显然后者比前者更复杂一些,因此即使在萨满治疗中,这类当事人需要的时间也更长一些。如前文提到此类求助者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同样仪式才能把所有的神仙请到,最终求助者按照神灵的指示成为萨满或是痊愈。如果从现代心理治疗角度出发,两例当事人都存在家庭动力方面的问题,第一例当事人和其母亲的关系显然存在着矛盾情感,既希望独立,又希望依赖;第二例更复杂,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与原家庭的关系都是应激来源。如果当事人接受心理治疗(如社交训练,家庭治疗),并不是个错误选择,但在萨满的知识系统内并没有家庭动力或者人际关系之类的因素,他们的处理不仅是基于个体的,也是基于多现实世界的。或者能够用心理治疗的术语给予萨满仪式一种有意义的解释,但即使这样,这种解释和萨满的原义也是相去甚远的。

对于临床心理工作者而言,文化敏感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Wh i t e总结了对于少数族裔和非主流人群进行干预和帮助的要素[8]: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背景影响,意识到来访者当地文化对于治疗的知识体系,意识到来访者文化中的价值表现,能够在来访者的文化框架内区分其正常和受损害的情况。本文中萨满提及,“你这个毛病去医院是解决不了的”,这可能是由于当地的医疗系统中精神卫生资源极其贫乏。但即使将来我国有了足够的精神卫生资源,能够为这些地区提供现代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的服务,能否获得当地的认可而进入当地的问题解决系统,也需要治疗师具有相当的文化敏感性,才能克服一定的亚文化屏障。

参考文献

[1]郭淑云.原始活态文化-萨满教透视[M].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0.

[2]赵志忠.“萨满”词考[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2,

29(3):139-142.

[3]郭淑云.国外萨满生理和心理问题研究述评[J].民

族研究,2007,(4):91-100.

[4]霍帕尔.萨满的社会作用[J].满语研究,2001,(32)

1:72-75.

[5]郭淑云.萨满领神仪式和青春期危机[J].宗教学研

究,2006,24(4):146-150.

[6]D o b k i n D R.Wh a t w e c a nl e a r n f r o ms h a m a n i c h e a l i n g:b r i e f

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w i t hL a t i n oI m m i g r a n t c l i e n t s[J].A m J

P u b H e a l t h,2002,92(10):1576-1578.

[7]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上)[J].广西民

族研究,2003,(2):26-33.

[8]Wh i t e T M,G i b b o n s M B,S c h a m b e r g e r M.C u l t u r a l 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ds u p p o r t i v ee x p r e s s i v ep s y c h o t h e r a p y:a n i n t e g r a t i v e

a p p r o a c ht ot r e a t m e n t[J].A m JP s y c h o t h e r,2006,60

(3):299-316.

责任编辑:胜利

2007-12-28收稿,2008-08-11修回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文化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现,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还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特性和人文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没有自我服饰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民族。 正文: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 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 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 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 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现在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

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 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 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了。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 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 (用 2.5 米长的柳条 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长约3 . 2 米的柳条 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与象征寓意

蒙古族传统图案产生与发展及象征寓意 从象征性文化角度研究蒙古族家具图案蕴含的思想文化因素,是研究蒙古族家具本质及其在的文化价值的重要途径。 不同的地域造就出了不同的文化,正是广袤的北方草原孕育了蒙古族游牧文化的传统。游牧文化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极其重视装饰,并且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除了鲜明的游牧特色,还因为其特殊的发展历程,具有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多元、开放的特点,同时又自成体系,具有蒙古族文化独有的魅力和品格。换句话说,蒙古族将思想、情感的外化形式集中体现在了装饰艺术中,图案和花纹就是展现这种精神诉求的无声语言。它们的形成和发展直观地体现出了蒙古族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特点,蒙古族的图案与花纹有着悠久的历史,吉祥的,对称正是平衡、圆满的形象化再现。正是出于这样的思想和情感,在蒙古族图案花纹中都很注重连续而忌讳中断、注重案也经常是合成的,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适合纹样。这些都是蒙古人在二元价值观的基础上,渴求平衡、协调、秩序以及长久、完整和圆满的象征性表述。再有就是,蒙古族的图案花纹不仅是在形式上体现着吉祥的寓意,而且许多图案本疾病、痛苦和自身命运的无法把持和由此生都会有许多的吉祥图案,甚至有字符、类物相匹敌。所以,游牧文化将动物作为装饰的恒定题材,除了动物对于游牧人的重要性以外,也包含着对于动物能力的崇拜。

蒙古族对于犄形纹样的大量使用,绝不仅仅是出于美观的需要,还因为这些犄形纹样所蕴涵的吉祥和祈求牲畜增产的意义。因此,在蒙古族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用各式各样的犄形纹样来装饰家居。民族性的象征在蒙古族文化中,对于一切日常用品都词,充分体现了蒙古族文化尊重生命的本质。事实上,蒙古族文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赋予日常生活以非常意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和载体表达着对自然万物的尊敬与感,具有视一切事物为平等的健康心态。这从其文化中都可见到。蒙古族的文明深深根植于养育它的广袤无垠的大草原,在如此起伏骤变环境中生长起来的蒙古人同这里的一切生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超乎常人的抵抗力和忍耐力,草原培育了蒙古人勇敢顽强的性格和对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这种在所能见到的,可以进行装饰的一切事物上进行装饰,其实就是一种给一切事物赋予尊严,视一切生命为平等的行为,是对生命在最广泛意义上的一种尊重,体现综观蒙古族的图案花纹,它以其流畅的程式化语言,富有想象力的造型和典雅古朴的配色共同创造了健康、大气、而又充满了感性秩序的装饰艺术。在蒙古族的装饰艺术中,每一类的图案花纹都在用自身生动的表现方式揭示着蒙古人思想、情感的信息,讲述着蒙古族文化对于世界的见解与态度。以蒙古族的装饰艺术而言,在想象的真实与真实的想象之间自由穿梭和转换着,蒙古族艺术中这种自由而感性的特质,一直以来在一代代的蒙古人身上从未消失过,这是蒙古人独特的民族性为其艺术打上的印记。

蒙元文化简介

核心提示: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元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阶段和组成部分。元代的蒙古族主政者从草原来到中原,接受了中原文化,也带来了游牧文明,形成了特有的蒙元文化。蒙元文化有着鲜明的游牧文化特点,又广泛融入了中原农耕文化,吸纳了西域文化的有益成分,为中华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 蒙古新字是蒙元文化的突出体现。这个在元代官方通用的文字,由八思巴受命创制,又称八思巴文。用这种新创制的蒙古新字,可以拼写其它各民族的不同文字。 蒙元文化以展现蒙元时期蒙古民族文化为内容,是成吉思汗在他统一蒙古语族各部、建立大蒙古国的伟大事业中留下的历史足迹。同时,以成吉思汗、忽必烈为杰出代表的蒙元帝国在13至14世纪的辉煌,不仅实现了中国草原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结合,也打通了自唐末以来东西方300多年没有沟通的屏障,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它涵盖了蒙古族的起源、萨满教和喇嘛教文化、蒙医传统疗法、祭祀文化、蒙古包文化、蒙古族传 统礼仪、饮食、服饰、民间艺术及娱乐游戏等文化。 蒙古族图形美学探议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蒙古人自古生活在辽阔无边的北方草原。蒙古族的传统文化是一种神秘而富有传奇色彩的草原文化。蒙古族的传统图形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蒙古族传统文化漫长的形成过程、复杂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精神面貌都与蒙古族传统图形的发生和发展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正如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所说的那样: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设想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情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 蒙古族是一个漂泊的民族,漂泊在草原上,漂泊在她的历史之中。我们要了解蒙古族的艺术,必须洞悉它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漂泊的风俗情况。传统图形是历史遗产、是历史的积累、历史的沉淀、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情况的产物。只有从历史和风俗的信息里才可以找到丹纳所说的“最后的解释”。只要翻看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看到某种艺术风格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是同时出现、同时灭亡的。蒙古族传统图形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同样也符合这一艺术发展规律。蒙古族传统图形源于漂泊的生活,它以一种“漂泊的文明”的态势展现和延伸在蒙古族古老的传统文化之中。 在蒙古族漂泊的生活中,“圆”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同蒙古族的宇宙观、思想 意识、审美以及生活方式紧密相关。“圆”所包含的精神内涵深深地植入整个民族的血脉当中,因而“圆”的形态出现在蒙古民族衣食住行的每一个领域。柏拉图说:“创世者在一个球形的方式中创造了世界,球形(即圆形)的外形是所有外形中最完美的”①。另外,古希腊比达哥拉斯派也曾明确指出在一切立体图性中最美的是球形,在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②。原始人在蒙昧阶段对浩瀚如烟的宇宙充满着无穷的幻想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蒙古族传统文化资料 惟妙惟肖的蒙古族剪纸文化我国许多民族都有着剪纸这项民间艺术,而蒙古族的剪纸艺术却应用广泛,其历史却可以追寻到北魏时期,在这样代代相传的千古遗风中,使得剪纸艺术更加的贴近生活。 剪纸是蒙古族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学研究,其渊源可追溯到北魏时期,而学术界观点是远古时代。他们认为那时人类就已经发现和运用了以影像作为形象表记的艺术手法,并相继创造了在各种材料上镂刻、透空的艺术语言。这种完善的远古艺术手法在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红山文化的玉雕、匈奴与东胡铜器等都有所体现。今天的民间剪纸与之在造型方式和外部特征上极其明显的一致。这充分说明它们之间的传承和延续关系。民间艺人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将千古遗风代代相传,使剪纸艺术成为一种贴近生活、植根于大众的民间艺术。 蒙古族传统的游牧生活无论从信仰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到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民间剪纸都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文化空间象征和族群生命记忆的功能。 蒙古族剪皮艺术最常被用来装饰马鞍及鞍垫,多用皮剪成鸟、盘肠、回纹、交叉图案等纹样贴绣缝缀于马鞍上,既醒目大方又富有装饰感。剪皮贴花还多用于民间流行的盛乳

革囊等生活用品上,或摔跤服等服饰上。 在丰富多彩的蒙古族民间刺绣中,有靴花、枕花、鞋花、肚兜花、荷包花等不同类型的剪纸图案,还有毡绣和服饰贴花都是先剪后绣、剪绣结合的。蒙古族剪纸风格单纯质朴富有草原的乡土情趣,多以盘肠、卷草、花鸟、卷云,石榴、西瓜、葫芦等作为刺绣图案,有些花边和角隅纹样采用规则对称或重复的二方连续图案。 在草原牧区的剪皮与剪纸中,多采用造型奇异的形象,具有粗壮、热烈、奔放、丰满和简洁的特色,多数作品以半侧身的形象出现,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现物象的各种结构,充满生命的活力。如在剪纸中点可以表示头饰中的珍珠、动物的腿、树的叶、锯齿纹可以代表鸟兽的毛以及衣服的皱褶等。剪纸布局也采用了透明透视的方法即大小套叠,如大动物身上刻小动物,大动物一般都被视为是小生命的母体,小动物可以是腹中的胎儿,具有强烈的的装饰效果,这种装饰风格在北方原始岩画中也可以看到。

原始巫术艺术与满族萨满教神系图腾的相关性

原始巫术艺术与满族萨满教神系图腾的相关性 满族萨满,通古斯语,其内涵按照满族史诗《乌布西奔妈妈》中解释为“晓彻”之意,就是最能通晓,明白神的旨意。萨满充当了“神”与“人”之间的联系人。萨满教是原始宗教的一种晚期形式,具有氏族部落的特点。萨满在本民族中的地位,相当显赫,尤其是当族人结婚,生育,送葬等人生中重要的仪式时,在此时也充当着核心的角色,来保佑或祈祷神灵的保佑。 说到宗教,就引出了隐藏在背后的原始巫术。原始先民对未知的世界,即好奇又恐惧,如同对黑暗的无视,才会去惧怕,甚至去学会克服。为了使得自己的种族能够绵延不断的存在下去,他们必须也不得不与两个不同的世界打交道:一个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世界;另外一个是无形,看不见,不能与之交流的非确定性的事物打交道,就是巫术。巫术始终是一种技术。其中来充当未知世界与已知世界联系人,就是最原始的巫师。巫术是企图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对某些人、事物施加影响或给予控制的方术。首先我们要了解巫术的。巫术基本上是建立在两个大的思想原则之上,一个是相似律,一个是接触律。一种是“模拟巫术”,[1](100)另一种是“接触巫术”,她们是归属于“交感巫术”之下。“交感巫术”的产生,是原始先民为了生存,必须杀掉敌人,保护自己的族人,并且他们相信通过破坏或者毁掉敌人的偶像来消灭或伤害敌人。这就可能是“同类相生”这个原则在作怪了。如同当代古装电视剧中,深宫怨恨往往是解决敌人,做了一个与偶像相仿的人偶,此人偶跟仇人相仿,用针去刺入敌人的头部或者心脏,仇人身上相应的地方也会疼痛,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去杀人。 原始先民为了获得食物,由于生产发展的需要,肉食变成了一种需要。狩猎成了主要的社会生活内容,他们伪装成羊,变成羊的同类混入其中,对它们发出突然的攻击。吃完羊之后,也认为自己与羊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认为自己获得了跟羊相似的力量,并且把相当数量的羊吃完后。开始以同样的方式狩猎别的动物,吃羊也是在仪式上进行,于是巫术仪式又转化为图腾崇拜。另一种“接触巫术”则是事物一旦接触过,它们之间便产生了联系,及时将这两个事物分开,这种联系也不会断的。这种巫术产生的原因是原始先民产生了一种错误的联想。至此就可以看出,萨满的主要形式还是属于“模拟巫术”的。由此就推断出,原始巫术与满族萨满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 满族在中国分部比较广泛,各地区,因自然环境与生产方式的不同,再由于历史原因形成了一系列的萨满神系。主要是以萨满神帽上的图示为标志。以其中两种重点介绍:鸟神系。可以从神话传说,去进一步去推想原始巫术与图腾活动的面目。在《山海经》中,可以常见到“任面鸟身”、“五彩之鸟”、“鸾鸟自歌,凤鸟自舞”,郭沫若指出:“玄鸟就是凤凰”,“凤”就是鸟的神化形态。在殷商及以后,在战国的帛画中,有凤鸟引领灵魂升天之意,祈祷着生灵的安详。满族与鸟有不解之缘,满族多个部落的图腾都是鸟类相关。鸟的图案也可以在原始社会的陶器的装饰上体现,这种纹饰不仅是简单的装饰艺术,而且也是一个族的共同体在物质文化上的一种体现。

蒙古族介绍

甲: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少数民族,我今天就给小朋友们分享一下我眼中的蒙古族,她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中国蒙古族人口有580万,蒙古族人民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北部内蒙古自治区。 乙: 生活在当地的动物有奶牛、马、羊;我们每天喝的伊利牛奶、夏天吃的伊利牧场冰激凌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内蒙古的牧场生产出来的。蒙古族是一个牧民族主要以养牛、养马、养羊为生。所以蒙古族人民主要吃牛肉、羊肉和马肉,喝奶茶。 甲: 蒙古族服饰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和汉族人不同,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穿长袍,穿靴子。 乙 蒙古族特有的舞蹈是顶碗舞。蒙古族特有的乐器是马头琴。那是因为他们通常在琴杆的顶部按小马模样雕有一个马头而得名马头琴。 甲 蒙古族人民常住在蒙古包里,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就像是我们外出旅游时搭的帐蓬。 蒙古包看起来外形虽小,但包内使用面积却很大。而且室内空气流通,采光条件好,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非常适合于经常转场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乙:下边请大家欣赏一个关于蒙古族与西瓜的故事 成吉思汗的将士们西征到了欧洲,发现当地的一种西瓜非常好吃,于是就特别想把这个西瓜带回东方草原给自己的父母亲尝一尝。可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显然是不现实的。于是他们就想了一个办法。做了一个没有盖的大木箱,把当地的土壤装上,然后把西瓜种子种上。把大木箱装在车上,同时又装了好几车当地的水。就这样,车队春天从欧洲出发,一路上西瓜发芽,生长,开花,等车队回到东方草原的时候,西瓜正好成熟了。将

乙;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一个有着美丽风景的地方,这美丽的净土也让那里的人民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下面请欣赏那首悠扬的:天堂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蒙古族文化传承

蒙古族文化传承 此调查报告为《蒙古族文化传承——通辽市两所蒙古族学校“特色课堂”调查报高》。主要调查的地点为通辽市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 内容以前言、主体、总结及附录组成。前言介绍了调查报告、选题来源、调查方法和为了使广大学生接受更多的历史文化教育和民族民俗文化教育,使他们对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有更深的了解,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收到良好的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于2014年开始策划、2015年专门搜集有关科尔沁民族生产生活实物资料、2016年9月建立了《科尔沁文化教育文库》到现在已有了4年的历史。 搜集的资料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大类,将《科尔沁文化教育文库》归类为三大部分由学校校蒙语部宝山老师负责。学校《特色课堂》内容分为两大章,第一章为《讲解-科尔沁文化教育文库》,第二章为《了解-家乡风土之美》。 第一章从《科尔沁蒙古族游牧文化》、《科尔沁蒙古族农业文化》及《上世纪60、70年代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生活》。第二章从《科尔沁左翼后期地理文化》、《家乡风土文化之美及景点》来向广大学生传授民族民俗的教育。 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于2007年提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学校”的办学理念,创建以民族文化特色的教育为主的“954321+N”办学工程。自2007年到如今已有了 13年的历史。 其“954321+N”中的9为《特色课堂》是从马头琴、乌力格尔好来宝、科尔沁民歌、蒙古族长调、扎鲁特旗版画、蒙古族象棋、蒙古族舞蹈、蒙古族刺绣、

蒙古族博克等九个不同的方向来传授传统文化知识。该校《特色课堂》有着强大的教师团队,教马头琴的雪梅老师、教乌力格尔好来宝的包曙光老师、教扎鲁特旗版画的吉日木图老师都曾带领学生参加比赛获得了众多的荣誉。 总结部分主要讲述的是甘旗卡第一中学和扎鲁特旗蒙古族实验小学“特色课堂”所存在相关点及历史意义。附录内容为调查时拍的照片及相关材料。

蒙古族呼麦艺术介绍

1,蒙古族呼麦艺术的特色 呼麦又名“浩林·潮尔”,是一种神奇的喉音演唱艺术,纯粹用人体的发声器官,在同一时间里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这在人类歌唱艺术史上是绝无仅有的,曾有人称赞呼麦艺术为“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的天籁之音。呼麦在蒙古民族形成之时就已经产生,并流传至今。蒙古高原的先民在狩猎和游牧中虔诚模仿大自然的声音,他们认为,这是与自然、宇宙有效沟通、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由此人体发声器官的某些潜质得到开发,一人模仿瀑布、高山、森林、动物的声音时可以发出“和声”,即呼麦的雏形。目前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新疆地区以及蒙古国、俄罗斯图瓦共和国的蒙古族聚居地区,作为一种歌唱艺术,呼麦既可一人演唱,也可多人演唱。呼麦与蒙古族隆重的礼仪和群体活动紧密联系,并多在上述场合中演唱1。时至今日,居住于中国的蒙古族依然沿袭这一习俗,只有在诸如赛马、射箭、摔跤等大项比赛活动中,或者祭祀祖先、重要聚会等严肃场合中,才演唱呼麦。蒙古族呼麦艺术不仅具有独特的发声技巧,同时还与蒙古族文化风俗紧密相关,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象征,是民族艺术的精品。 2006 年5月20日, 蒙古族呼麦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并组织实施5年保护计划。2009年10月1日, 中国蒙古族呼麦成功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蒙古族呼麦艺术的生存危机 虽然呼麦艺术已正式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日益重视与保护, 但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推进, 内蒙古草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蚀和破坏, 内蒙古呼麦艺术正面临困境,濒临失传。这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正如内蒙古艺术研究所所长乔玉光所说,几十年前, 在锡林浩特市和阿巴嘎旗等地的草原, 随便到哪一个苏(乡), 甚至嘎查( 村) , 都可以找到在当地有影响的呼麦歌手, 在全区有影响的呼麦歌手也不在少数。如今能够承担呼麦传承人重任的歌手已是凤毛麟角。由于现代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与推进, 内蒙古草原文化正日益受到侵蚀和破坏, 一直扎根于草原文明的呼麦艺术也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 虽然呼麦艺术受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日益重视与保护, 但由于维持这一艺术生存与发展的软硬件条件的严重流失, 同时呼麦艺术本身缺乏突破与创新, 特别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 呼麦的表演形式和质量发生了较大偏差, 导致内蒙古呼麦艺术正面临困境, 濒临失传。因此,积极研究对策措施、着力完善呼麦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大力推动内蒙古呼麦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内蒙古非物质文化遗产、 1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萨满文化

萨满文化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信仰和继承着与通古斯人的古老的多神信仰一致的萨满教。萨满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历史文献《三朝北盟会编》中,它是女真语,意指巫师一类的人。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产生于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繁荣时期。古代北方民族或部落,如肃慎、勿吉、靺鞨、女真、匈奴、契丹等;近代北方民族,如满族、蒙古、赫哲、鄂温克、哈萨克等也都信奉萨满教或保留一些萨满教的某些遗俗。萨满教原始信仰行为的传布区域相当广阔,囊括了北亚、中北欧及北美的广袤地区。 萨满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远古时代的人们把各种自然物和变化莫测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生活本身联系起来,赋予它们以主观的意识,从而对它敬仰和祈求,形成最初的宗教观念,即万物有灵。宇宙由“天神”主宰,山有“山神”,火有“火神”,风有“风神”,雨有“雨神”,地上又有各种动物神、植物神和祖先神……形成普遍的自然崇拜(如风、雨、雷、电神等)、图腾崇拜(如虎、鹰、鹿神等)祖先崇拜(如佛朵妈妈等)。在萨满举行宗教活动的仪式上,所用的法器很多,如神案、腰铃、铜镜、抓鼓、鼓鞭等。在法器上都刻绘有各种神的图案,尤其是在神案上和抓鼓上古时候都刻绘有色彩丰富的神灵面具。这些满族面具,无论是艺术价值、学术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都是弥足珍贵的。由于满族萨满面具是宗教用品,一般只由萨满传世珍藏,外人很难见到。 萨满,被称为神与人之间的中介者。他可以将人的祈求、愿望转达给神,也可以将神的意志传达给人。萨满企图以各种精神方式掌握超级生命形态的秘密和能力,获取这些秘密和神灵奇力是萨满的一种生命实践内容。萨满分为家萨满和野萨满。家萨满作为侍神者,主要负责族中的祭祀活动。野萨满(又称大神)是神抓萨满,即神灵附体的萨满。神抓萨满的活动包括医病、躯灾、祈福、占卜、预测等人们需要解决的问题。满族萨满平时与族内普通人一样,他们的服务是不取报酬的,也没有超越他人的权限,他们可以结婚生子。萨满死后,所用的神器、佩饰、服装等随葬。新萨满要经过挑选、培训(满语学乌云),最后才能确定。满族萨满面具多在跳野神祭祀时使用。萨满祭祀中,依照祭祀内容要求,模拟成各种动物或神怪。由于怕被死者或神灵认出,萨满要戴上面具,并用神帽上的彩穗遮脸。身穿萨满服,腰系腰铃,左手抓鼓,右手执鼓鞭,在抬鼓和其他响器的配合下,边敲神鼓,边唱神歌,充满神秘的色彩。 青年满学家王松林在黑龙江宁安地区调研考察时,发现宁安满族文化传人傅英仁掌握大量满族萨满面具图谱。王松林的真诚、痴迷、执着打动了老人,老人拿出了100余个满族萨满面具图谱和25个满族图腾图绘,作为满族史料赠送给他。经过王松林的整理、绘制,满族萨满面具终于在2000年秋面世了,被称为二十世纪末中国民间艺术的奇观。 满族面具以反映女神为主,其形成时间大约为原始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满族面具是萨满教的活化石,其涉及历史久远,内涵丰富,神秘粗犷,色彩明快,稚美可掬。 面具作为一种纯精神的万能武器,等到原始先民的恐惧感、自卑感逐渐消失后,就漫漫演变成娱乐工具。满族面具由庄重威严的萨满祭奉逐渐转为戏剧娱乐表演。 在清朝,宫廷和民间已广为流传着玛虎戏。“玛虎”为满语,即假面舞,或称面具舞。早年,面具多用草枇、兽革、龟盖、贝壳制成。近世多用高丽纸、桦树皮制成,再刻绘人、鸟、鬼怪脸面形象,或慈祥,或狰狞,千姿百态。 《清史稿》一百零一卷中记述:“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文中所提“马护”既“玛虎”,亦指假面。又具《爱辉十里长江俗记》记述:玛虎之爱耍者,并非只在清宫里,满族民间旺族和大的部落早在金代就有玛虎戏。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

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1.请同学介绍蒙古人崇尚白色的由来 2.同学解释那达慕的由来 3.教师解释“敖包相会”

蒙古族风情展示 策划

蒙古族民族风情展示 策 划 书 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团委学生会 2012年10月

目录: 一、相关事宜 二、前期准备及所需用具 三、活动场地布置及说明 四、活动过程 五、人事安排 六、注意事项 七、活动经费

策划目录 一、策划相关事宜 主办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团委学生会 承办单位:北京物资学院物流学院团委学生会宣传部 主题:“蒙古族民族风情展示” 活动地点:三食门口 活动宗旨:本活动旨在使在校师生了解蒙古族文化和民俗特色,以加深广大师生对我国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的认识。 活动背景: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百花齐放、健康文明的校园气氛的要求下,以及广大师生对于民族文化的接触加深的背景下。通过开展本活动,旨在加深全校师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增进全校师生与少数民族同学的感情。 活动目的:通过开展蒙古族民俗风情展示这项活动,使广大师生对蒙古族的文化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使广大师生感受到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魅力。 活动意义:通过这次活动可以使师生们领略到不同异域风情的精彩和魅力,在活动中了解不同民族历史,感受不同民族的精神。加强师生们对我国多种多样民族文化在历史长河中源远流长及其博大精深的认同。加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活动对象:全校师生

二.前期准备及所需用具 1.本次活动以展示蒙古族民俗风情为主题,所以此次活动将围绕蒙古族人民“衣食住”三个方面展开。前期准备中根据蒙古族人民“衣食住行”三个方面的习俗特点制作相应的道具,安排相应的人员和其他相关准备。 衣:①服饰:从租赁公司租蒙古族的民族服饰,两套男士服装,两套女士服装,共四套。租借时间为一天。由于租赁公司在国贸,所以与租赁公司商量好租赁事宜后,于活动前一天去取即可。 ②饰品:蒙古族特色工艺品,数量为5—6个,从淘宝和阿里巴巴上购买。另外还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钥匙链8个,例如蒙古包形状的,马靴形状的。工艺品在活动当天主要以介绍为主,钥匙链可以作为参与活动的奖品发给同学。 食:①奶茶:于网上购买,活动当天现场冲泡奶茶分发给老师同学。冲泡奶茶的纸杯和当天需要的暖水壶已准备好。 ②奶酪,奶豆等蒙古特色食品:从网上购买。并与活动当日提前将各种食品分类放到不同的盘中。盛放食物的纸盘已准备好。 ③牛肉干:从网上购买。盛放食物的纸盘已准备好。 住:①活动当天,将模拟蒙古族人民的生活环境。 a.从网上订购草皮。 b.由书画组用硬纸板按照真实比例画出草原上的牛,羊, 马。

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精神

蒙古族文化的基本精神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有其基本精神,并对该民族的民族性格特别是世界观、价值观、心理特征、现实态度等诸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蒙古族传统文化作为草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而优秀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内涵名播古今中外,也让世人直接感受到蒙古族独特的民族性格,或者说蒙古民族性格很大程度地反映和折射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因此,研究探讨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对蒙古民族性格的影响与作用,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传统、坚持科学发展,开创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意义重大。 一、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与基本精神 蒙古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十分丰富,它最核心的理念集中地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以顺从“长生天”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为特征的自然生态理念,二是以充满原动力的多样的贸易需求和灵活的谋生方式为特征的经济贸易理念,三是以讲真话、讲信用、诚实守信为特征的思想道德理念,四是以不拘一格、兼收并蓄为特征的政治生态理念。联系当今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这些独具特色的核心理念,无不体现出蒙古族传统文化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和利用。 与蒙古族传统文化核心理念关系密切乃至很难严格区分的,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近年来,区内外专家学者对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多有论述,笔者最赞同的是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吴团英研究员将其总结归纳为“开拓进取精神”、“英雄乐观精神”、“自由开放精神”和“崇信重义精神”。当然,除了这四种精神,笔者认为还应该加上“务实实用精神”。蒙古族传统文化是草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草原文化的基本精神无疑就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种独特的精神禀赋,是蒙古族等草原民族维系的纽带,生存发展的动力,自立于民族之林的支柱。

蒙古族文化结课论文

论成吉思汗 【摘要】他是蒙古草原诞生的一位震惊世界的战神,他的铁蹄如飓风一般席 卷中亚及东部欧洲,他和继任者、子孙后代建立了史无前例的强大的蒙古帝国。他不仅统一了蒙古高原,建立了蒙古国,缔造了蒙古民族,而且对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同时对欧亚许多国家和民族发生过巨大影响,对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政治变革,对推动世界历史的发展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成吉思汗无疑是蒙古民族的英雄,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是世界上公认的千年第一伟人,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思想家。他的文韬武略、丰功伟绩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键词】成吉思汗、天之骄子、战争奇才、影响深远 【正文】 成吉思汗本人以及其建立的大蒙古汗国的时代已离我们远去,但成吉思汗对于历史进步以及今日世界版图之形成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是人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时至今日,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里仍有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在探寻、研究成吉思汗,在不断总结、汲取这位伟大人物留给后世的精神遗产。 本人所选修的《成吉思汗概论》这门选修课程便是从宏观层面来介绍成吉思汗的。此门选修课在引领我进入成吉思汗及蒙古历史殿堂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门选修课主要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现成吉思汗波澜壮阔的一生及其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课程中还穿插有部分视频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将从不同方面来解析成吉思汗。 一、生活经历 他的父亲也速该是乞颜部的首领。抢走了篾儿乞人的妻子诃额仑,生下铁木真。之后在杀死塔塔尔首领铁木真兀格后,把名字给了刚出生的自己的儿子来激励和纪念得胜归来。在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送铁木真去宏基拉部提亲归途中,遭到塔塔尔人毒酒之害而亡。使得乞颜部四分五裂,铁木真的堂兄塔里忽台企图夺汗位。挑唆部众离开铁木真母子。从此铁木真一家跌入苦难深渊。家受到毁灭性打击。其父临死前留下遗言。要铁木真一定要为其报仇。 一棵大树倒了,正如中国古语“树倒猕猴散,其部落抛弃了他们孤儿寡母。他们失去了一切,还不断受到其他部落的搔扰。他们只剩下顽强生存下去的勇气和意志。在其母的带领下克服种种困难改变着一无所有的境遇。16岁在追赶被盗的马匹的过程中结识了知心朋友——博尔术,一起夺回了被盗的马群。塔里忽台知道铁木真没死后,撒网式的抓捕。被活捉,在少女合答安全家的帮助下死里逃生。并再次碰上幼年结拜的安达——札木合。并第三次结拜安达。 铁木真经历磨难而变得顽强。稚鹰一旦展开了翅膀便会吸引仇恨者的目光,也使它变得更加耀眼。部众又开始重新回到他们母子身边。18岁去迎娶孛尔帖时,在回路上,被篾儿乞人首领脱黑脱阿夺走了妻子。后来,为救回妻子,他联合克烈部的王汗和札达兰部札木合战胜了篾儿乞人。帮铁木真救回了妻子。后来因被札木合不容怕他的日益壮大,而分道扬镳。这一战是他领导战争的开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 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一一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一一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一一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1. 请同学介绍蒙古人崇尚白色的由来 2. 同学解释那达慕的由来 3. 教师解释“敖包相会” 六、巩固练习(当回小导游) 抽签讲解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服饰、建筑、美食。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简介 蒙古族,是主要分布于东亚地区的一个传统游牧民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国的主体民族,在俄罗斯等亚欧国家也有分布。语言为蒙古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文字为回纥式蒙古文(传统蒙古文)、基里尔蒙古文(新蒙古文)及曾经卫拉特蒙古人里流行的托德文。此外,土族、达斡尔族、东乡族、保安族、卡卓人(云南蒙古族)、哈扎拉人、鞑靼人、阿尔泰人、图瓦人、楚瓦什人等有时也被认为蒙古各分支。 历史: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以东胡为族源的部落所使用的名称,后来逐渐吸收和融合了聚居于漠北地区的森林狩猎和草原游牧部落,发展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后,正式将大一统的这些个部落统一称为蒙古,这即是蒙古民族的统一。 曾经建立过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在蒙哥汗阵亡,蒙古灭宋后,这一最大的帝国分裂为四大国度,分别是统治中原的元朝,统治钦察草原及俄罗斯地区的钦察汗国,统治阿拉伯地区的伊尔汗国和统治今中亚地区的察合台汗国。在接下来的历史长河中,因为各种客观及内部原因,蒙古族在当今世界上大致分到了中蒙俄三个国家。 传统习俗及节日:有很多传统习俗及节日。传统节日有白月(蒙古春节)、寒食(蒙古式清明)、春夏敖包祭、夏秋那达慕及腊月二十三祭火,从不过中秋也不会过中秋。传统习俗一般都是关于祭山水天地

火的习俗,尤为敬重火和天。 饮食:蒙古人把食物大致分为四类,分别是白食、赤食、青食和紫食。白食读为Chagaan idee(查干一德),代表所有乳制品,类似牛奶,乳酪,黄油都是白食。赤食读为ulaan idee(乌兰一德),代表所有肉类食品。青食读为Hoh idee(呼和一德),代表所有蔬菜类食品。紫食读为Bor idee(博尔一德),代表米面类的主食。从古至较早时候,日常生活中蒙古族多食白食和赤食,现代都有吃。 艺术文化:蒙古族曲调丰富,乐器有马头琴,四胡,火不丝,托布秀尔等等。歌曲大致分为短调和长调,短调类似于现在流行音乐的样子,长调却是独有的唱法,是在马背上唱歌而衍生的一种冗长曲折的唱法。还有一种发声唱法,称为呼麦,也就是音乐界所说的泛音唱法。在传统婚礼或者宴会上,会按照特定的规则来演唱宴会的歌曲,那之后才可以开始唱别的歌曲。唱歌要一唱好久,所以在要稍作歇息的时候,会合唱“杜尔勒克durleg”,这是一种特有的仪式。 人口:在中国,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国蒙古族人口约为650万,中国的蒙古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内蒙古、东北,在新疆、河北、青海都有分布,其余散布于河南、四川、贵州、北京和云南等地。蒙古国根据蒙古国家统计委员会2013年7月15日公布的数据,蒙古族人口约为228万。俄罗斯俄罗斯有大约90万蒙古人(2009年数据)。有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蒙古人(约40万人)、卫拉特人(含卡尔梅克人和杜尔伯特人)等。其他地区韩国:34000美国:15000–18,000捷克:7515日本:5401德国:3852英国:3701法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