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科技与现代化战争在今后的发展

军事科技与现代化战争在今后的发展

军事科技与现代化战争在今后的发展
军事科技与现代化战争在今后的发展

军事科技与现代化战争在今后的发展趋势

21世纪初期,我国将面临的战争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确保国家利益和尊严不受侵犯与损害的战争。这样的战争代表着全体人民的意愿,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战争。战争历史证明,正义战争必将赢得最后的胜利。在战争指导上,必须高举反分裂、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的旗帜,坚持以正义的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充分发挥正义战争的优势,依靠这种优势赢得战争的胜利。为此,要立足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的方向努力,全面筹划战争准备,做到备战、慎战与应战相结合。

战争是政治以特殊的方式的继续,政治对战争的支配和制约是战争的基本规律,这主要表现在对战争目的、规模和进程等方面。首先,在世界向着和平与发展的过程之中,世界人民要和平、求稳定、谋合作、促发展的愿望已经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促进国与国之间的经济相互渗透和依存,从而构成强烈的利益互动关系,使战争决策受到极大的约束。任何国家无论其军事实力怎样强大,都不能毫无节制、随心所欲地运用战争手段。同时,仅仅依靠军事优势还不能使对手屈服,军事对抗最终还要回到政治解决的方式上来。其次,在高技术局部战争条件下,当政治不得不把战争作为手段时,战争的目的不再是攻城掠地、全部或大部歼灭敌之有生力量征服对手,而主要是摧垮敌方的对抗意志,从而使战争规模相对缩小,战争样式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再次,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出现,为有限政治目的实现提供了低风险、高效能的手段,而战争耗费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又削弱了各国对战争的承受能力。最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传播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所有国家在对外政策和战争决策方面的透明度越来越高,民心向背对战争的制约力量显著增强。

面对新世纪的这些新特点,在战争指导上应着眼于政治斗争需要所采取的各种斗争形式。要以政治、经济、外交等手段为正义的战争营造有利的态势,使敌人在政治上失道寡助。借助谈判手段,打与谈相结合,做到掌握主动。根据政治上的需要决定军事上的打、停、进、撤,以军事上的胜利创造政治解决的有利条件,做到收发自如,措置裕如。在新的世纪,战争指导还要善于适应战争法对战争约束力逐步增大的趋势,利用战争法的国际执行机制,破坏敌人的战略部署和战略行动,为战争行动寻找法理依据,从而争取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大量使用高技术武器和相应的战略战术进行的战争,称为高技术战争。应用高技术研制的新武器和改造的现有武器,称为高技术武器,例如,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使用的精确制导武器、隐身飞机、先进的C(U3)I系统、航天系统、反导系统、电子战系统、夜视器材等。高技术武器命中精度高、射(航)程远、反应速度快、机动性好、可靠性高,对战争的战略战术和结局将产生重大影响。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雏型,从中可以看出高技术战争的某些特点。传统的战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和攻城略地为主要目的。现在可以利用高技术武器从远距离打击敌国的指挥中心、交通枢纽、电力设施、工业中心等经济基础设施,摧毁其中50%,将使对方的经济、军事、社会活动陷于混乱或停顿。这就是所谓“打击基础设施战略”,又称“瘫痪战略”,用不着占领敌国领土就可以迫使敌人投降

21世纪初期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将呈现出力量集成化、战场数字化、指挥网络化、打击精确化、保障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作战方式将从过去以陆地为主、侧重对敌实施地面作战,发展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上来。从其他作战方式发展到联合作战,是战争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作战方式的改变,必须研究和运用新的战法:首先,在战前向战区投送各军兵种的精兵利器,快速形成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作战部署。其次,运

用一体化的侦察情报网和电子设备实施信息战和电子战。再次,使用各军兵种远程杀伤武器,从对方防御圈外实施综合火力打击。最后,待敌军被削弱或其作战体系被瘫痪后,再以地面机械化部队的急速推进与空降、机降部队的垂直攻击相结合,实施一体化的全纵深、高强度的机动突击,从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在陆、海、空、天、电一体化的联合作战中,电子的“软杀伤”与火力的“硬摧毁”紧密结合,孕育出一种新的作战方式,即“电子k火力瘫痪战”,它既可以是陆、海、空、天、电一体化联合作战行动的一部分,也可以是相对独立的联合作战行动。联合作战作为战争发展的必然产物,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提高认识,正确处理人与武器、战术与技术的关系,抓住指挥、战法、保障、训练等关键环节,强化联合意识。加快建立和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步伐,实现顺畅高效的统一指挥。与此同时,要加强各项保障建设,创造实施联合作战的物质技术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军事领域的各个方面,使武器装备、作战指挥和作战方式等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制信息权将成为战场争夺的焦点。因此,必须高度重视信息战在高技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加强军队的信息化建设。

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更确切地说,是现代技术下,尤其是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高技术战争具有以下特点

(一)战争可控性强(从达成战争的目的和手段看,高技术战争具有较强的可控性特点);

(二)战场空间广阔(从战争的领域、范围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战场空间空前广阔的特点);

(三)系统对抗突出(从战争的表现形式看,高技术战争具有系统对抗的特点);

(四)作战方式多样化(从作战手段发展变化看,高技术战争具有作战方式多样化的特点);

(五)指挥控制自动化(从作战力量的运用的效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指挥控制自动化的特点);

(六)战争消耗巨大(从对后勤保障的要求看,高技术战争具有消耗巨大的特点),

因此,高技术战争中涉及到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趋势。

一:自从高技术战争登上历史舞台后,后勤保障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变化。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在战争中的运用,未来战争后勤保障呈现出以下主要发展趋势。

一、作战物资消耗量将继续增长,短期内战场物资流不会减压,但增长的速度逐步趋缓;消耗物资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大,成本不断增加,保障难度更大。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尽管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使用,使攻击破坏的效果有所提高,摧毁单个目标所需弹药比以往大幅度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弹药的消耗量。但从总体上看,作战物资的消耗量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仅不会减少,而且还会继续增加。一是由于武器装备的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部队机动频繁,作战强度大,加大了油料等作战物资的消耗。二是高技术战争的攻防技术是相互促进发展的。精确制导武器在发展,伪装加固技术也在提高。虽然命中单个目标所需弹药减少,但用于攻击整体目标的弹药消耗量却大大增加。武器精度的提高,也使作战物资遭受袭击、破坏的可能性增大,增加了物资的消耗量。三是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节约生命,不要节约弹药"将是一条重要原则。对进攻一方来说,通常要以猛烈的空袭和地面炮火"开道",没有高于以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弹药消耗量是难以奏效的。以物资的损失减少人员伤亡,增大了物资的消耗量。四是高技术战争的高强度要求作战士兵必须享有"后勤优势",才能维持和提高战斗力。这种"后勤优势"包括较适宜的生活环境和较充足的生活保障物资,也增加了战时物资的消耗量。战争的实践也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士兵作战日平均物资消耗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为6公斤,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为20公

斤;20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美军人均日消耗量为29公斤,到60年代越南战争期间达到117公斤;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士兵人均日消耗作战物资250公斤;海

湾战争时,美军装甲师人均日消耗物资500公斤。作战物资消耗量不断增长这一趋势,在短时期内不会发生逆转,战场物资流不会减压。但随着精确制导技二、战略投送地位突出,机

动运输保障艰巨,道路及其设施抢修任务繁重,交通运输依然是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交通运输可视化程度提高,智能运输初现端倪。

二、战略投送地位突出,机动运输保障艰巨,道路及其设施抢修任务繁重,交通运输依

然是后勤保障的中心环节;交通运输可视化程度提高,智能运输初现端倪。

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战略投送能力对军队的作战能力具有重要影响。现代高技术兵器的广泛运用,使战争成为全方位立体战争,作战范围广阔,作战节奏加快,要求人员、物资、装备都能迅速、准确地投向战场,军队的机动能力,尤其是远距离的机动能力对夺取作战主动权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同时,高技术的广泛应用,使海、空大型运输装备有了很大发展,现代通信、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为战略投送的指挥控制提供了可能。在保持适度"前沿存在"的基础上提高战略投送能力,也是提高军事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军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9.11"后对阿富汗塔利班的战争中,都动用了大量的战略投送力量,输送作战人员和物资。仅海湾战争"沙漠盾牌"行动一个月的运输量就超过了朝鲜战争第一年的运输量。由此可见,战略投送在高技术战争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因此,不仅美、俄、英、法等发达国家的军队十分重视战略投送力量建设,就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军队也很重视提高战略投送能力。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是非线式作战,作战行动节奏快、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作战物资不仅消耗量大,且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在流量和流向上满足战役战斗的需要,要求后勤具有很强的机动运输保障能力,战时机动运输保障的任务将异常艰巨。

三、普通伤员的救治量逐步下降,特种、综合伤员的救治量大幅度增加,卫生防疫地位作用

上升;快速直达后送成为提高救治效率的关键,远程医疗成为医疗的重要手段。

高技术战争往往采用不接触作战,远程打击成为主要作战手段。加上新防护技术的使用使防护能力大大提高。一般情况下,战场上发生的普通伤员的数量将有所减少,救治量逐步下降。一般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战伤主要是枪伤。而在高技术战争中,由于高新技术武器的

运用,使伤员的伤情伤类复杂。在大量的微波、激光、次声波、生物等新式武器用于战场的情况下,特种伤员、综合伤员、精神伤病员大量增加,重伤率更高,增加了卫勤保障的工作量和难度。

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卫生防疫问题越来越突出。美国"9.11"恐怖事件发生后,发生了一系列炭疽病菌袭击事件,尽管只是通过邮件方式投送,感染的范围小、人数不多,但美

国不得不动用大量的卫生力量进行检测、消毒、防疫和治疗。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仍有

可能较大规模地使用炭疽、鼠疫甚至基因等生物、化学武器,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

行生化武器的防疫勤务。卫生防疫将从现在卫勤保障的次要地位,上升为与医疗救治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

实行分级救治医疗后送,是各国军队目前普遍实行的医疗组织形式。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减少救治阶梯,精简救治环节和程序,在加强战场救治的同时,利用直升机等快速运输

工具进行快速直达后送,使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已成为医疗后送体制发展的必然趋势。

信息技术和其他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势必对军队医疗保障产生重大影响。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卫星通信技术、遥感遥控技术、全息摄影技术等高新技术为依托,利用技术先进的大

医院或专科医疗中心的技术和设备优势,对战场、边远地区、海上和海岛的伤病员进行远距离治疗,已成为现实。从1993年开始,美军的远程医疗系统先后在索马里、马其顿、克罗

地亚投入使用。我国也已经研制成功远程医疗系统。在未来的高技术战争中,远程医疗将普遍得到应用。

四、立体直达的投送式补给成为后勤物资保障的主要方式,海上预置储备与国际后勤支援成为作战保障的重要依托;更加注重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在保障打赢的前提下讲求经济效益。

未来的高技术战争,将是陆、海、空、天的高立体化战争,战场流动性大,"投送型"后勤将取代"前沿存在型"后勤。作战物资保障主要的将不是逐级保障,而是立体直达保障,战略、战役后勤直接保障到战术后勤甚至前沿阵地。这种保障方式的基本结构是:把后勤指挥管理机构和后勤基地主体尽量配置在战略后方,前方只建立小型的后勤指挥所和携带少量急需物资的保障分队,缩小战场展开的后勤规模,作战部队通过前方后勤指挥所的数字化C4I系统与战略后方基地保持密切的联系。战斗中根据需要,后勤系统主要依靠空运,以"蛙跳式"的方法,在前方或敌后方建立临时性保障基地,为作战部队进行快速补给。

在未来高技术战争中,更加强调以"精确型后勤"代替"粗放型后勤",按照"适时、适地、适量"的原则,为作战提供精确保障。在保障作战需要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后勤资源,以提高后勤保障的经济效益

二: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野战食品的发展趋势野战食品也叫野战口粮,是指按照军队规定的技术标准生产、供应,在行军、作战、执行各种军事勤务等情况下食用的制式方便食品。野战食品在战争中的地位自古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在高技术战争中,作战强度日益增大,物资消耗量惊人,在这种情况下,后勤保障,尤其是野战食品的发展就成为当务之急。为适应高技术战争日新月异的发展,各国军队纷纷加紧对野战食品的研发。

高技术引领野战食品发展潮流

为了在延长野战食品保质期的同时,不破坏其营养价值,部分国家的军队已经开始和正在研究,可替代传统热杀菌食品加工技术的非热杀菌工艺,如高压防腐技术、电阻杀菌技术、微波杀菌技术和化学防腐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减少食品处理过程中产生的颜色、味道和组织结构的改变,以及营养的损失。对于软包装食品可以使用高压防腐技术;对于炖制食品可以使用电阻杀菌技术

开发营养型野战食品

针对高技术条件下部队作战训练的高强度、快节奏,对快速补充营养和能量的需要,结合部队食品通用营养标准,不少国家开始了野战高营养食品的研发。

开发军民两用野战食品

为了提高野战食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其具有市场竞争力,同时也为了有效地实现野战食品的军民联供,以适应未来军品供应社会化的趋势,世界各国都十分注重野战食品及其技术的军民两用化

开发风味组合型野战食品体系

风味组合型食品体系是指按照不同战区、不同作战群体官兵的饮食习惯,具备口味丰富、营养成分齐全、可持续接受性好优点的食品体系。这是各国军队以消费者为中心,尽可能满足一线官兵需求,进一步提高野战食品口感的新举措。以我国为例,可以建立五大风味体系:东北风味套餐、西北风味套餐、西南风味套餐、中原风味套餐和江南风味套餐。同时,还需按照满足特殊要求和特殊军种的需要,研制多种口粮模块,如空军飞行员口粮模块、海军核潜艇人员口粮模块。

正在研制的新型野战口粮

单兵应急口粮。相对于全热量野战食品而言,单兵应急口粮是一种半热量野战食品,日供应量也为1500卡左右,士兵连续食用3—5天,仍能维持其战斗力的口粮。研制这种口粮的目的在于通过减少热量供应而减轻口粮的重量,从而减轻单兵负荷,以保证单兵在高技术条件

下应急状态时的高机动性。这种口粮的显著特征是半热量、重量轻、体积小、便于携带、打开即食、坐卧保障能力强,尤其符合高技术条件下现代战争对后勤保障高机动性的要求

野战口粮热食化

飞行远航口粮。随着远距离空中奔袭作战和远距离空中军用物资运输在现代战争中的频繁使用,飞行员在长途飞行过程中,消耗大量体力,极易产生疲劳。正在研制中的飞行远航口粮能有效解除疲劳,改善飞行员的脑功能,缓解加速度引起的脑生化的改变,对减少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减少飞行员进餐时的操作负荷,新型远航口粮将被加工成小巧的固态巧克力型食品和流体的“管状攀司”,食用时飞行员用单手即可启封包装。中国在不断发展,也在顺着高技术的发展趋势作出努力。这是一种趋势。近年来,中国第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军队建设,提出了部队努力实现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使部队在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方面取得丰硕成果。

中国领导人强调,在二十一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军队肩负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安全的重大历史使命,国防实力越强大,国家的安全和完成统一大业就越有保证。与此同时,中国军方领导人还指出,虽然中国军事实力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已经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但中国不搞霸权主义,不同任何国家建立军事同盟。中国主张世界多极化,反对单极化,继续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做出新的贡献。

09林学郭旭东

学号:2009071056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办法1.doc

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奖励 办法1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军工企事业单位管理创新与进步,不断提高企业生存发展竞争能力,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奖励条例》和原国防科工委颁发的《国防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国资委《关于进一步组织做好全国企业现代化创新成果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参照中国企业联合会印发的《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发布 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中国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每年评审一次。对获奖的管理创新成果通过会议表彰、媒体宣传、典型交流、专项推广等形式,达到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三条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是指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针对突出问题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理论、管理模式与方法,创造性地革新企业的管理制度,创新经营理念、改进管理方式、管理组织、管理方法等,确有成效并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条管理创新成果评审工作,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坚持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第二章标准与等级

第五条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必须符合创新性、实践性和效益性的基本条件。 (一)创新性:符合管理科学原理,体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要求,反映一定管理领域的客观规律,在企业组织、制度、模式方法等方面确有创新因素,达到或超过行业或国内先进水平。 (二)实践性: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适应国家宏观经济调整的客观要求,具有导向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 (三)效益性:管理成果经过一年以上的实践应用,经科学测定与计算,证明该成果具 第十条评审委员会负责管理创新成果工作的组织领导和成果的审定。评审委员会由主管机关领导、协会领导、军工集团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其职责是: (一)对年度管理创新成果评审重点提出指导意见。 (二)对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的专家组成员资格进行核定。 (三)对每年一度的管理创新成果专家评审建议进行核准审定。 第十一条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协会事业发展部,负责国防科技工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评审的组织工作。 第十二条在评审委员会下设立管理创新成果评审专家组。专家组成员具有改革管理实际经验和专业管理专长。专家成员选拔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非战争军事行动与战时简论 [摘要]当今世界,非战争军事行动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人们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概念和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条件下,文章认为,应将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刑法中的“战时”并对“战时”进行修正,并将修正的“战时”适用于“战时缓刑”。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战时;战时缓刑 军队与战争威胁密切相关,但随着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非传统安全威胁上升,呈现安全威胁多元化、军队任务多样化的趋势。在没有战争威胁的情况下,国家同样需要大规模动用军事力量。国家武装力量的新职能使军队的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日趋常态化,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我军在抓紧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能力的同时,承担了大量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特别是2008年以来,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加抗击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参加维护藏区稳定、参加抗击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参加支援奥运工作等等。可见,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已成为军事活动的重要内容。用法律形式对军事活动进行规范和定位,是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经验,非战争军事行动也在此列。军队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如何规范、如何依法执行、如何适用刑法都需要积极地探讨和应对。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来源于美军,其英文为military operation other than war,其意思为“非同于战争的军事行动”。目前,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一词我军和国家有关机关都没有权威性和规范性的解释,其内涵和外延均不明确,学界对其也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以防止战争,消除冲突,促进和平与稳定,支持行政当局为直接目的,针对非军事力量难以完成的任务,在公认的“战争”水平或国际法标准之下使用军事力量的一种军事实践活动[1]。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2]。还有学者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国家、民族、阶级或政治集团为一定政治、经济、军事目的,为维护国家利益,保障社会稳定,抵御自然灾害,保卫人民和平劳动和生命财产安全,直接或间接运用武装力量,采用非暴力手段,或在一定条件下有限度地运用暴力手段,所实施的除战争以外的一系列军事行动[3]。笔者无意对上述概念进行分析和评论,而是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可以从军事学、法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分析和概括最终得出不同的结论,在此不对其进行探讨。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军职能的拓展,军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后勤建设与改革★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拓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凸显,非战争军事行动已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成为检验军队战斗力的“试金石”。饮食装备保障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物质基础。2008年,我军广大官兵先后遂行了抗击雨雪冰冻灾害、抗震救灾等一系列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任务。在这些行动中,饮食装备作为实施抢险救灾的重要物质手段,经受了一次次近似实战的检验。现实的挑战和实战的检验使我们清醒认识到,必须着眼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需要,努力加强部队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1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要求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有其自身特点。处突维稳、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给饮食装备保障工作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认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规律及其对饮食装备保障行动的影响,是有针对性地遂行饮食装备保障任务的前提。 1.1准备时间短、任务要求急,要求快速反应,主动靠前,以确保饮食装备保障的时效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事先一般没有征兆,事发突然,而且变化迅速,事态一旦发生即有迅速蔓延甚至恶化趋势。部队通常是在准备不充分甚至根本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有时甚至边出动边受领任务,饮食装备保障准备时间十分有限。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预有准备,快速反应,能够在短时间内组织饮食装备保障力量,按照“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保障、靠前保障”的原则,在第一时间将部队所需的饮食装备器材和维修力量筹集投送到位,确保饮食装备保障有力有序有效展开。 1.2动兵规模大、机动距离远,要求严密组织,多法并举,以增强饮食装备保障的灵活性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涉及领域广泛、参战兵力多元、组织协调复杂、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以汶川抗震救灾为例,这是一次典型的诸军兵种联合行动。军队参战人员既有重点部队,也有一般部队;既有建制部队,也有抽组部队;既有现役部队,也有民兵预备役部队。短短几天时间,军委调集了诸军兵种十余万部队。在共同执行救灾任务中,重点部队饮食装备比较齐备,一般部队和民兵预备役饮食装备相对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救援效果。这就要求饮食装备保障必须实施统一联合指挥,统一调配保障资源,形成整体保障合力。采取定点保障与伴随保障、逐级保障与越级保障、计划保障与应急保障、平面保障与立体保障相结合等方式,为部队提供及时有效的饮食保障。 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 加强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 杨万科史利娟 摘要汶川抗震救灾,是部队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也是对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实际检验。文章在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自身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目前饮食装备与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差距,从进一步推进装备准备落实、进一步完善饮食装备体系、进一步发展信息化饮食装备、进一步深化军民融合的饮食装备保障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保障能力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饮食装备军民融合 中图分类号E233文献标识码A 杨万科,副主任,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史利娟,讲师,军事经济学院襄樊分院基层管理系 ·12·

军事理论答案(1~6课)

第一课:国际战略环境与格局 ★.1.、什么是国际战略环境? ........... 国际战略环境,是一个时期内世界各主要国家在矛盾斗争和合作共处中的全局状况和总体趋势。它是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形式的综合体现,影响一个国家外交、经济、军事斗争的对象、任务和目标,是各个国家在国际环境中生存必须首先考察和关注的外部环境条件。 ★.2.、为什么说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 (一)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发展趋势 (二)主要大国之间没有形成敌对关系 (三)发展经济和科技是各国国家战略的核心 (四)南北矛盾的核心仍然是经济发展问题 ★.3.、什么是世界战略格局? ........... 世界格局也可以叫国际战略格局,是指各大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力量结构。 ★.4.、当前世界安全形势的总体状况及原因是什么? ..................... 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原因:(一)恐怖主义对国际社会的威胁严重 (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引发世界局部动荡的主要根源 ★.5.、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表述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 “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和以武力相威胁。”——党的十六大报告互信:通过对话协商,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国与国之间要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心态,互不猜疑,互不敌视。这是各国和平相处和安全保证的前提,也是新安全观的基础。 互利:在维护本国安全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和尊重别国的安全利益,为对方的安全创造条件。互利强调的是共同安全,反对以牺牲他国的安全利益为条件来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互利是新安全观的目的。 平等: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主张国家不分大小、贫富、强弱,都是国际社会中平等的一员,应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积极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平等是新安全观的保证。 协作: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并就共同关心的安全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协作,防止战争和冲突的发生。协作是新安全观的方式。 第二课: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1.、我国领土总面积是多少? ............ 960 (1040)万平方公里 ★.2.、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缓和与稳定是我国当前周边安全环境的主流 ★.3.、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中,目前还存在哪些不安全因素? ............................. (一)美国成为影响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外部因素 1、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 2、美国对中国周边安全构成的威胁在性质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严重性,在时效上具有长期性。 (二)日本对我国安全存在着潜在和现实的威胁 第一,日本与我战略利益矛盾日趋突出,将我列为主要潜在对手

2020年(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发展战略)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

未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三) 邓楠(科学技术部副部长): 科技部是国务院主管科技的行政管理部门,主要的职能我归结为六条: 第壹,是科技发展的政策的制定。这个政策包括了科技发展的基本方针、战略以及法律法规这方面的问题。 第二,是制定科技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重大科技计划。这是科技部壹个很重要的工作。刚才大家谈到希望了解科技计划有关情况,我们“十五”计划,实际上就是“3+2”的科技计划:“3”,就是以项目为主的主体计划,壹个是863计划,壹个是国家攻关计划,壹个是973计划;“2”,壹个是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的计划,壹个是产业化环境的计划。下面我具体介绍壹下: 863计划主要是由专家来管,主要是高新技术及产业化问题。这个计划“十五”期间的总经费是150亿元人民币,主要涉及六个领域(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资源和环境)和十九个主题,那么我们于“十五”期间863计划,主要是由重大项目和十九个主题组成的,重大项目当下安排了27项,占总经费的60%;十九个主题占总经费的40%。那么于主题里面,我们特别强调要拿出壹部分的经费来支持创新性的项目,就是支持交叉科学创新性的项目。 国家攻关计划,主要是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关键和共性的壹些技术。这个经费大概于“十五”期间每年是12亿元左右,经费不是很大,因为这壹块也是唯独“十五”没有增长的经费,或者是增长幅度很小的。这壹块主要的内容包括农业、工业、社会发展三大领域。攻关计划也是分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重大项目壹共32项,占总经费的60%;重点项目当下安排61项,占总经费的40%。我们863计划和攻关项目均是突出重点,加大强度,争取于五年的时间做出具体的成果来。攻关计划虽然经费比较少,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20201119072136)

学习外军如何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 近期以来,非战争军事行动在世界范围内日趋频繁,并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各国军界目前都在投入较大精力积极研究和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常态化建设这一重大课题,认为 对加强国际合作、开展军民协同、实施平战转换功能等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制一一规范化 二战结束后,世界进入了一个相对的和平时期,许多国家开始将军事力量投入到应对恐 怖活动、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紧急救援行动之中,并在这些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逐渐建构起 较为规范的应急机制。美军在这方面首当其冲地走在了世界前列,特别是震惊世界的“9 ? 11 事件后,布什政府迅速着手机制改革,全面应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美国陆、海、空 军陆续颁发了非战争军事行动各有关条令条例,认为战争行动的核心是摧毁敌人的战争能力,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核心则在于慑止战争、提供应急性救援活动等。这标志其非战争军 事行动理论、机制、体系及相关政策法规等已日趋成熟和完善。 近年来,俄军等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同特点,则全力推进常态一体化建设,积极构 建起应对各类灾害与危机的有效机制,不断加强实施紧急救援、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反恐 维稳等协同演练。而在伊朗,由于其全境基本都处于欧亚地震带上,所以地震频发,其紧急事务委员会在组织军民联合救援行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来西亚针对其水患、风灾和山体 滑坡现象严重等情况,建立起国家安全理事会为最高救援指挥和决策机构体系,在应对各种 危机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各国的实践表明,规范化的应急救援机制建立,对于顺利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寅练一一常态化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为了有效提高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每年都定期或不定期地组 织由各军兵种,包括地方人员参与的联合应急演练。据悉,北约每年都要举行常态化的紧急 救援联合军事演习;尤其美军,自“9?1事件后常常组织实施大规模的联合应急演练,内容 设置主要有模拟地震救援、生化危机、空中和海上恐怖袭击等突发事件的应对。另据报道,英军近来不断加强抢险救灾、人道主义救援、反恐维稳、海上拦截等为重点内容的演练,并 将其正式纳入军队条令和正规训练项目,同时进行严格的考核;英军特别空勤部队经常采取 所谓的死亡房”演练,即在死亡房”内设置有若干假想恐怖活动,并展开应急对抗救援。法军在军队体系内专门设置有救灾专业部队,其技术装备完整,训练体系规范,除积极组织针 对性的联合军演外,还广泛地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理论研讨。印军适应本国国情在应对突发 事件中,高度重视应急机动部队建设。目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立足本国国情和把握世界局 势全面加强多手段、多形式、多内容的常态化建设,从而使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同——高效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环境复杂、情况多变,尤其是涉外活动越来越多,除了联合军演、维和 行动外,不少救援活动也越来越具有国际背景,为此,许多国家高度关注协作与协同问题。美军认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经常有多国联合组织实施,这就需要多国力量的协调与配合。因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组织计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国家政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 信仰、语言交流、军事实力、装备水平、后勤保障以及信息情报通信等现实问题。 为了加大协调力度,目前外军增加了联合部队指挥官的联络官”数量,以便在多元文化 背景与复杂环境等因素情况下能够有效实施沟通与协同。2004年底,印度洋地区发生特大 海啸后,在联合国统一协调下,积极组织实施了紧急救援行动。美军迅速启动了危机反应机 制,建立了上至国防部、下至联合特遣部队司令部的三级指挥体制。同时,一些国家还迅速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摘要:本文重点分析美军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保障特点及对我军的启示。 关键词:非战争军需保障启示 一、强调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美军十分强调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以正确的数量和质量,提供正确的物资保障。而达成精确保障目标的重要前提条件,是实现军需资源和需求的完全透明可见。精确保障的实现来自于预测和战场情况的有机结合,这就意味着对战场需求和现有存货要有精确的、及时的可视性。近年来,以美军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军队在后勤领域大力推行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各种高新技术,正向“精确后勤”的目标前进。美军的后勤变革是以日益膨胀的综合国力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充分利用新军事变革的有利时机,率先以信息化战争为背景谋划军队建设,不断完善信息战体系,以确保在21世纪继续保持全球军事优势。美军的目标,是用大约50年时间彻底完成对传统后勤的信息化改造,建设一个投送型的、以配送为基础的、能够对作战部队实施精确保障的精干、高效、灵活的数字化后勤系统。这些做法都是美军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需保障中一直强调的以需求为主导的保障模式。 二、配套建设军需保障信息系统 目前,已建成和正在建设一些物资信息系统包括全资产可视性系统、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和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各系统普遍采用了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激光自动输入与查询、无线电频谱自动识别以及电子数据交换等先进技术。“全资产可视性系统”是一个覆盖美陆、海、空三军,对物资的采购、收发、存储、运输等所有环节实施动态监控的全球自动化系统。它可以自动跟踪整个补给系统中各种物资的品种、数量、位置、承运工具和单位等,准确地显示它们的实时数据,从而使整个后勤的物资补给系统的各种活动全景一目了然。“在运物资可视性系统”可实时跟踪在运物资的品名、数量、目的地、用户和途中所在位置等各种有关信息,通过了解货物存放时、运输时以及在发放系统的位置,即全面资产的透明度,提高运输的快速反应能力,保证物资准确及时地交运到预定地点。“全球战斗保障系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在全球任何地点,通过普通的计算机存取重要的信息数据。并为战略、战役、战术各个层次的军事行动和后勤人员提供急需的紧缺资源可视性信息,包括位于工厂和批发地、往返于战区运输途中以及战区内外各部队储备的紧缺资源的可视性信息,从而使后勤保障的效能和。 三、加快研制开发适应特殊环境的军需装备 美军结合近几年部队执行任务的变化和需要,积极开展相应军需装备的研制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案例1 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赏析 ——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特点回顾与总结 有人做过统计,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平均不到五年世界范围内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局部战争。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在现代局部战争中具有十分鲜明的代表性。这次战争中,美军充分运用自己掌握的先进技术,在短短42天内迅速达成战争目的,而且地面战争只持续了不到100小时。 从现代军事物流的角度来看,海湾战争中美军共调集了55.4万军队,为了保障部队的衣、食、住、行、战,美军在五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从本土和欧洲各军事基地向海湾地区运送了各类物资770余万吨,相当于把一个中等城市从美国中西部搬到了中东沙漠。 海湾战区距离美国本土十分遥远,海上距离1.7万公里,空中距离1.1万公里,需要动用大量的运输力量才能及时完成大规模的物流任务。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平均日运送物资4200吨,物流时效之高前所未有。 此外,由于海湾战争使用了大量高技术武器装备,复杂的武器系统使各类配套物资的品种大量增加。据统计,仅美军国防后勤局提供的物资就达226万项。大量的物资品种给物流过程增加了难度,使物流环节更加复杂。 纵观海湾战争,美军不仅打赢了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而且成功地导演了一场高难度的跨国军事物流。海湾战争的美军物流堪称现代军事物流经典案例,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概括海湾战争美军物流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雄厚的军事海空运力量 美军为了维护其全球战略利益,历来十分重视军事海空运力量的发展。比如:在军事海运船只的建设方面,美军明确要求海运船只单艘航速快、单船吨位大、有综合补给能力、自卫能力强、有直升机平台;在军用运输机的建设方面,要求载重量大、可靠性强,能够在建议跑道起降等等。截止海湾战争爆发前,美军共有军事海运船只1900余艘,总吨位达到4600万吨;共有13个运输机飞行联队,包括110架C-5“银河”式运输机,234架C-141“星”式运输机和460架C-130“大力神”式运输机,运载总量可达37700多吨。 美军不仅海空运力量雄厚,而且战备水平很高。军事海运船只和空运飞机的完好率均保持在90%以上,在航率和出动率达到80%以上。同时,美军还建有与军事海空运力量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如码头和机场,吊装和搬运工具等,能够做到一声令下立即行动。 二、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军就在海外占据了大量的军事基地,用于储存军用物资。战后这些军事基地经过大幅度扩建、增加和调整,逐步形成了一个与美军战略方向相一致,以本土基地为核心,以海外中间基地为桥梁,以战区基地为前沿,点线结合、多层次配置的军事物流网。在这次战争中,美国东西海岸的本土基地是美军作战物资的主要供应源;在关岛、菲律宾、迪戈加西亚、德国的拉姆施泰因等地的海外军事基地基本上担负这次战争的物流中转任务;在沙特、阿联酋、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等海湾邻近国家的前进基地则构成了直接支援战区作战行动的前沿物资补给点。 这个点线结合的军事物流网对美军取得海湾战争胜利起到了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正是由于具备了完善的军事物流网,美军才能够储存大量的军用物资,并将这些物资由美国本土或欧洲各地源源不断地运往遥远的海湾前线,及时满足了美军的作战需求。 三、先进的军事物流装备和信息平台 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几乎投入了除核、生、化武器之外的所有高技术武器装备,为了保证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398567.html, 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发展研究 作者:何锡陵 来源:《经济师》2009年第02期 摘要:文章首先从军品生产能力水平和结构、军民关系、产业组织结构等方面,总结了 国防科技工业各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及其形成背景,分析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现实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寓军于民军民结合 中图分类号:F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9)02-078-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已进入全面转型时期。加快推进国防科技工业转型升级是“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非常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建设模式、科技发展、增长方式的全面转型,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整体升级,以锻造一个崭新的国防科技工业,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跃升。历史从哪里开始,逻辑就从哪里开始,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化过程进行客观分析,是对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研究的逻辑起点。 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结构的演化过程 伴随国际战略格局、国内安全环境、经济体制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变化,我国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发展思路历经几次转换。根据发展思路的调整,可以将建国后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以提高供给能力为中心的阶段(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末)。这一阶段,就总体而言,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薄弱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与庞大的军品需求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提高供给能力是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主要方面。这一阶段内,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防科技工业也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下,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这种体制对集中有限资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军事理论”课小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所在院系设计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环境设计2班 姓名学号田雪 1305112220 任课教师刘新华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1日 人文社科学院军事理论教研室

我国国防科技与军事的发展 国防科技与军事是密切相关的两个领域。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军事上的需要促成了国防科技领域的形成与发展;国防科技的发展为军事提供所需要的物质技术手段,在此同时还会促使军事领域不断发生变革,甚至导致出现军事革命,军事上的变革和战争提出了新的需要又会给国防科技发展以新的推动力。国防科技与军事之间相互关系的这种机制或逻辑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规律。 一、军事上的需要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 社会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动力。恩格斯曾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同样的,作为整个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国防科技,则是社会的特殊需要———军事需要的产物,而且这种需要比任何力量都更能把国防科技推向前进。 自从国家产生以后,为了维护国家的领土主权以及维护和获取国家的根本战略利益,便产生了国防和国家间的战争。为了巩固国防或为了夺取战争的胜利,各国都力图掌握更先进的军事技术手段,于是便组织专门力量研制武器装备,国防科技便由此产生。由于新的武器的发明和使用可以造成军事上的巨大优势,所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国防科技对于军事及战争的重要影响。正如科学学创始人丁·贝尔纳所认为的:“自古以来,改进战争技术,一直比改善和平生活更需要科学。这并不是由于科学家具有好战的特性,而是因为战争的需要比其他需要更加急迫。各国君主和政府不那么乐于向其他研究工作提供津贴,都乐于向军用研究工作提供经费,因为科学界能研制出新的装备,而这种装备由于十分新颖,在军事上极为重要”。这里如实地指出了为满足军事上的需要研制武器装备,是国防科技发展的动力和主要任务与目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50年代至80年代末,在长达40余年的冷战岁月,美苏两国进行了激烈的军备竞争,两国都执行优先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并要求国防科技部门为军队研制出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在战术技术性能上超过对方的先进武器装备。在军事需求的强烈刺激下,两国的国防科技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达到了极度的繁荣。许多其他国家在这种临战状态下也被迫采取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是什么论文|论文是什么 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是我国的重要战略。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关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非战争军事行动论文篇一:《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思考》 摘要: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努力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渠道是“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 “提高军队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是对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人才是建军之本,如何加强军队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的培养,为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将成为我军建设面临的一项最严峻、最紧迫、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一、准确定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目标 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突发性、多样性、技术性等特点,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应是: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较强的政治敏锐性;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强烈的使命感;具有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意识;具有扎实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较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能力和专业技能,并能胜任部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和发展需要的军事人才。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培养的类型可分为四种层次: 技能型 技能型人才是指掌握某项非战争军事行动基本技能,把技术人员或决策者的技术措施、计划、方案转变成具体的军事行动,主要从事如装备操作、排爆、安检审查等具体实践活动的军事行动人员。操作手、消毒员、均属于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直接实践者,直接关系行动的执行效果。主要通过院校、部队或军地联合短期培训进行培养。 指挥型 指挥型人才是指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时处于决策指挥地位的领导人才,包括科技管理人才在内,如总指挥、行动队队长、技术部主任等。他们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管理者、组织者、决策者和指挥者,熟悉组织实施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程序、内容和方法,能够运用现代指挥手段完成组织指挥工作,具备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果断处置情况能力和控制部队的能力。他们的主要职能是统筹谋划行动方案、综合协调行动力量、实时控制行动进程。 技术型 技术型人才是指对于一种或多种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精通先进的技术手段,熟悉相应实践活动的实施流程,但不直接从事具体的实践操作,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顺利实施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的军事人才。主要职能是技术保障、科技攻关、辅助决策。该层次人才是提高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能力的是核心和关键,也是当前最紧缺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人才。 学术型 学术型人才是指从事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形成发展、行动特点、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未来发展等基础理论研究,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客观规律的人才。他们具备深厚的基础科学知识,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相关领域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主要担负非战争军事行动教学、理论研究、辅助决策的任务。该层次人才虽然不直接参与具体的行动,但对于正确指导和引领行动的实施具有重要的作用。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现代局部战争中的后勤保障 -----海湾战争分析 古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粮草亦指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和科学技术的落后,军队参战的只有将士和战马,武器也仅限于刀枪棍棒,后勤保障十分简单,主要是粮食和 马草的供给。即便是简单的后勤保障,也对每一次军事行动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武器装备的变化,近现代战争后勤保障不再仅仅局限于“粮草”,而包括部队生活保障、武器弹药保障、维修保障、医疗保障等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一古训是前人对历次战争的经验总结,它反映了后勤保障在军事行动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早在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就断言“军无瑙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阐明了后勤补给与军队存亡的关系。虽然现在“兵马”与“粮草”的含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原理对现代战役仍然具有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它反映了军事行动对后勤的依赖关系,现代战役后勤保障的地位更加重要,如古代军事家孙武在《作战》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驰马千驯,革车 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时间短,但军需物资需求巨大,消耗种类繁多,物资运数量剧增,是保障呈现超强化特征。同时,现代作战的后勤保障难度不断加大,技术保障难度加深,后勤生存和防卫问题突出。因此,在作战思想上,必须强化作战的后勤保障观念,充分认识战场后勤保障已成为保证部队持续作战的生命线,对决定战争胜负具有比以往更重要的意义。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技术战争其极大消耗量对后勤保障提出了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供应补给量与消耗量要成正比,要以极大的供应量来保障高技术战争的极大消耗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战争的持续进行,如果供应量小于消耗量,那就要影响战争的进行,甚至发生粮尽弹绝的危险情况,因此提高现代战争下联合保障、高强度保障、可持续保障能力。另外如果供应量过大也会造成大量浪费,比如朝鲜战争,海湾战争都有大量的后勤物资遗留在战场,所以后勤保障在一场战争的作用很重要,但其后勤保障高精确性列加重要。 一、现代局部战争后勤保障 什么是后勤保障?《现代汉语词典》对后勤保障的诠释是: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指挥复杂等特点所以后勤保障是军队组织实施物资经费供应、医疗救护、装备维修、交通运输等各项专业勤务保障的总称。科学技术进步,现代工业发展,使武器装备的科研和生产能力也随之提高,各种先进技术兵器不断出现,给战争带来规模扩大、战场广阔、物资消耗巨大、装备损坏与人员伤亡率提高的特点。因此,战争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后勤保障作为军事后勤的中心工作,作用在于运用物质力量和技术手段,及时、准确地保障武装力量作战、建设的需要,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保证各项军事任务的完成。后勤保障的一般原则是,立足实际,适应需要;力争主动,避免被动;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厉行节约,讲求效益。后勤保障的方式,主要是按部队建制保障,或按区域保障,它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又是什么呢,后面将作进一步的分析。 1、海湾战争的特点 海湾战争是现代化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其大规格使用高科技武器,作战方式也发生根本改变,比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当时仍然是以大规模地面部队为主,空军为辅担任空中支援任务。到海湾战争时发生改变,美军先是以大规格空中打击和远程火力打击为主,夺取制空权后对敌方军事设施进行空中打击致其瘫痪,然后地面部队为辅快速穿机动插进行地面占领,并且同时空中进行不间断支援,下面我们看一下现代战争的特点有哪些体现在海湾战争中。

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发 展 DEVELOPMENT 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科学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作出的战略部署。军民融合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和深化,是“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方针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丰富和发展。 军民融合的意义 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军民融合的核心和实质,就是把国防现代化建设深度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在科学、技术、产业等方面,按平战结合、军民兼容、良性互动的原则,进行总体设计、统筹规划,形成统一的国家科技和工业的基础,在军民两大体系之间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双赢发展。较之过去的“军转民”、“军民结合”和“寓军于民”,“军民融合”突出强调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由过去从军到民的单向转移变为既有“军转民”,又有“民参军”的互通、互补、互动,推进军工经济和民用经济的良性互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互融互通,实现互利双赢;二是基于能力推进军民融合,即技术、人才、设施、产能的军用民用能力全面结合;三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顺应国家经济体制的改革走向,摈弃传统的计划管理模式,实现军工经济与民用经济全面接轨,完善军民融合技术产业链,壮大产业经济。 1.军民融合是我国国防建设发展历史的经验总结我国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是对“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丰富与发展。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是实行人民战争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建设一以贯之的指导方针。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同志就指出,“要学习两套本事,在军事工业练习民用产品的本事,在民用工业中练习军事产品本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 军”,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方针。江泽民同志着眼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实际,明确提出了寓军于民的思想,强调“坚持寓军于民,是一个关系国民经济和国防科技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党的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深化了我们党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关系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实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标志着我们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深化对国防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 2.军民融合是世界主要国家军工发展的共同趋势西方发达国家十分注重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经济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组建能军能民的大型军工联合体,积极扶持民用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打造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工业基础。从建设模式看,主要有以美、英为代表的“军民一体化”,以日、德为代表的“以民掩军”,以俄、印为代表的“先军后民”和以以色列为代表的“以军带民”四种模式。纵览美国当代的高科技发展史,从核能、航空、航天到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无不与美国的军事工业有密切联系,如著名的“曼哈顿计划”、“阿波罗计划”、“星球大战计划”、“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等。据统计,美国大约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企业、30%的机械制造企业和10%的钢铁与石油企业从事军品生产。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企业,民品占企业总产值的比例,20世纪50年代为10%~20%,80年代后占50%~80%;全部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50%的人员从事与军事有关的研究,全部职工中,有20%的人员从事军品生产。俄罗斯和欧洲也大致如此。实践证明,军民融合是世 □ 林鲁宁 关于推进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发展的若干思考 2010/08 军民融合MILITARY AND CIVILIAN INTEGRATION 国防科技工业 32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 宋继先 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内涵与基本特征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指军队进行的不直接战争的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一般而言,它包括反恐行动的后勤保障、维护社会稳定行动的后勤保障、抢险救灾行动的后勤保障、处置重大突发事件行动后勤保障,以及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的后勤保障等。 非战争军事行动参与力量多元,过程复杂,协同性强,后勤保障难度很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第一,是对现有作战保障能力的拓展。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与战争行动的后勤保障,在组织指挥、整体协同、基本技能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和融合之处。抓好一些相通方面的后勤准备和训练,可以为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同时,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又有自身的特殊要求,如抗灾行动中的探察险情能力,救援行动中的救护能力等,都是传统后勤保障准备中较少涉及的。 第二,是针对不同行动样式的专项后勤保障。比如,应对重大灾难的救援行动、处置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危机控制行动,具有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强等特点,对后勤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第三,是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的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必须加强与政府、社会各种应急力量的协调与配合。不断深化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认识过去人们往往把军队的职能归结为“打仗”和“准备打仗”两个方面。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对军队的职能使命提出了新的要求,平时应急、战时应战成为我军的双重职能。因此,切实转变观念,把军队后勤“应战”与“应急”的职能有机结合起来,以“应战”牵引“应急”,以“应急”完善“应战”,才能不断提高我军后勤保障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能力。长期以来,战争和准备战争始终牵引着军事后勤活动的发展。随着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不断增加,我军后勤必须在提高作战保障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特点规律,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军队后勤保障体系。 目前我军后勤的训练实际,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虽然提出了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训练的要求,但对任务的分解不够具体,还没有形成配套的法规制度,训练缺乏约束力;在后勤训练中进行了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积极探索,但带有很大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还未形成规范的训练模式;具备了一定的后勤训练条件,但用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训练的专项保障设施、设备还不完备;具有了一定的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但基础还很薄弱,能力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加强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训练,解决后勤训练水平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不相适应的矛盾,仍是军队后勤转型的重要课题。 切实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能力建立应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应急指挥体系。应在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担、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后勤应急管理体系,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应急指挥体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运行机制,使我军各级后勤应对非战争军事活动的各项准备有序开展。应急指挥中心应由四大系统构成,即信息系统、咨询系统、决策系统和执行系统。信息系统必须做到上下贯通、左右相联、军地兼容;咨询系统必须为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决策提供建议和报告;决策系统负责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决策和指挥;执行系统具体组织、协调和处置非战争军事行动中的后勤保障。战役或地区级的军队后勤应急指挥中心,则应在全军后勤应急指挥中心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处置地区范围内各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后勤保障。提高我军后勤的战略投送能力。一是建立健全战略投送的应急机制。应建立

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以陕西省为例)

陕西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李玮陕西省国防科工局) 国防科技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家的安全、技术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在。陕西国防科技工业是陕西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陕西工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对陕西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功不可没,同时,陕西国防科技工业在全国国防科技工业中占重要席位。 国防科技工业是指国防工业或军事工业,国外多指直接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一切活动(包括人员、设备、单位等)。我国一般指研制、生产武器装备(包括系统、整机、零部件等)科研生产活动的主要工业行业及配套行业。根据当代武器装备的发展状况,国防科技工业主要包括兵器科技工业、军用电子科技工业、军用航空科技工业、军用航天与导弹科技工业、军用船舶科技工业、军用核科技工业。主要产品包括导弹、卫星、火箭、飞机、飞船、坦克装甲车辆、舰艇、潜艇、枪、炮、弹药、核能利用、民用船舶和光电产品等。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国家竞争力的主要体现,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国防科技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国防实力,促进国防现代化高技术发展,带动其他产业及提高工业化整体水平有着重要的作用。国防科技工业与一般民用工业不同,有着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国家的高度重视性、高新技术和人才密集性、生产的非均衡性、核心技术的保密性、产品销售的专卖性及其技术的军民两用性等六方面。 国防科技工业是构成国家军事实力的基础性产业,是实施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部门,国防科学技术是衡量国防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标志。国防科技工业与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等关系紧密,在国家事务和国防事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国家的政治制度和军事战略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家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决定了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我国有计划地发展国防科技工业,建立国防科研机构和设施,组织科技力量攻关,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国防科技工业得到很大发展;不但改进和发展了常规武器装备,而且自行研制了导弹、核武器等一系列尖端武器装备,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科技体制的改革,在“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方针指导下,我国国防科学技术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科研机构日益健全,科技队伍日益壮大,科技投入日益增长,在核、航空、电子、兵器、舰船、航天以及与之配套的化工、特种冶金、非金属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军队提供了一大批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形成比较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基础。 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现状分析 (一)陕西国防科技工业的历史变迁 陕西国防科技工业起步较高,在“一五” 、“二五”及三年调整时期,国家将全部军工建设项目46项中的11项安排在西安,占全国军工项目总数的23.9 %;“二五”时期,国家又在西安安排了14项军工项目。通过“一五”、“二五”两个时期及“三线建设”,陕西建设了以航空、兵器、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