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完整版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完整版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完整版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完整版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

意义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从西周时代的社会变革看制度创新思想的重要意义

张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历史经验表明:思想的解放、文化的进步、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所产生的各种制度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能够取得突破性进步的非常重要的原因。文章通过对周初统治者在战胜强大的商邦之后,成功确立宗法分封、井田、礼乐文化等一系列新的制度,为周王朝巩固统治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顾历史,它给人们认识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以新的启迪。

关键词:宗法分封制井田制礼乐文化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K244.05

A study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from a perspective of the prosperousness of Zhou dynasty after it defeated

Sang dynasty

zhang Yue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chool of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5)

Abstract: There are historic experiences that the liberation of the mind, the progress of the culture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nception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are very important factors for a country or nationality obtaining surpassing

progress .This article makes attempt to analyze that after the ruler of Zhou dynasty defeated Sang dynasty, some new institutions were adopted ,such as the Patriarchal Clan Enfeoffment System ,the Square-fields System, the Etiquette Culture etc. these became solid basis

for the prosperousness of Zhou dynasty. This paper tends to prove it is a fact.

Keywords: the Patriarchal Clan Enfeoffment System the Square-field System the Etiquette Culture Institutional Innovation

作者简介:张跃(1959—),男,北京人,经济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经济思想史、新中国经济政策研究。代表着作:《致富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战胜商纣王,建立起中国历史上时间最长、历时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

同夏和商一样,周人也是远古时代黄河流域很早出现的部族。相传周族的先祖弃“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1近年在周原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三千多年前的陶器、建筑瓦、铜镞和青铜礼器等,以及周人的甲骨文字,这表明周族有自己固有的文化。然而,与刚刚被自己战胜的商族相比,周人除了农业比较发达外,在文化、手工业生产、经济实力、军事潜力,以及在整个中原的政治影响力都远不及商人2。实际上,周克商并不是文明战胜野蛮、或先进生产力战胜落后生产力的结果,而是杰出的机会主义者周武王巧妙利用商纣王好大喜功、连年征伐比周人更为强大的政治对手——东夷而疲惫不堪、无暇西顾的大好时机,精心准备、偷袭得手而已,3周人时刻面临着商人卷土重来的危险。周武王非常清楚这一点,所以克商后焦虑得睡不着觉,经常同弟弟周公旦等高级贵族一起,探讨巩固政权、维护周人统治的政治手段。4武王死后,商人残余势力发动叛乱,周公平叛后迅速颁布并实施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制度,实际上是以武王为首的西周初期贵族统治集团经过长时间深思熟虑后终于成型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最为核心的是宗法分封制、井田制和礼乐文化制度。

一、宗法分封制——新的政治统治制度

所谓宗法分封制,实际上是宗法与分封两种制度的结合,即按照宗法制度的规定为各级贵族分土授民并严格规定各级贵族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宗法制度严格区分嫡、庶,确立嫡长子的优先继承权。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度的核心,规定先主去世后必须由嫡长子继位;如果没有嫡长子,则从嫡妻从嫁之娣所生之子补充;如果没有这样纯贵族血统的母

1《史记·周本纪》。

2以代表当时手工业生产、经济发展及政治文化最高水平结晶的青铜器制造为例:“现在我们依据铜器的研究,更得一种消极的论证,就是从没有发见一件周初大王至武王时的铜器。……假使他们那时文化与殷人没有什么差别,为什么没有一件铭功的彝器留传到现在呢?……铜器中既无确可证明为武王以前之物,及成王时遗物的寥寥,我们因此断定周初文化的幼稚,这也似非过论。”(徐中舒:《殷周文化之蠡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另外,郭沫若在《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中列出的西周青铜器中,最早的也只是武王时期的二器,其中第二器是否属于武王时期还大有疑问(郭沫若认为此器为武王时期的证据是上面有“克商”二字,但是周公、成王时期都有克商之事,且本器又有“在成师”语,“成师”即成周,则此器应是成王时期制作的);成王时期的青铜器也只有二十七器。这与商人制作的大量精美的青铜器形成巨大反差,周人与商人之间经济、文化上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

3《左传·昭公11年》:“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宣公12年》:“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4《史记·周本纪》:“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为不寐?王曰:“天不享殷,乃今

弟,只好从众妾所生之子中择年长者当选:年龄相同者选择贤者,贤能相同时就由占卜来决定。嫡长子将土地与官职分封给他的兄弟们,将一个国或家变成数个有血亲关系的兄弟小国或小家。宗法制度的最大特点,就是统治权力世代血亲相传。不仅王位如此,诸侯、卿、大夫、士等各级贵族的统治地位都是如此。宗族内分大宗小宗,都以正嫡为宗子。宗子作为本宗始祖的嫡系继承人,在宗族内享有无上的权力,宗族成员必须尊奉宗子。大宗与小宗紧密团结,形成一个依靠对封邑、采地、禄田上劳动的下级族人(国人)及异族农民(野人)的剥削而存在的封建统治集团。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宗法制并不是周人原有的一种社会组织制度,而是周初统治集团为适应新的政治统治需要而发明的制度创新。我们可以从史书中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根据《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周朝的王业是从周文王姬昌的祖父古公亶父开始奠基的。然而,姬昌的父亲季历,竟是古公亶父最小的儿子!不仅如此,季历的母亲太姜甚至还不是古公亶父的正妻,只是一个妃子!也就是说,季历既不是长子、又不是嫡子,只是由于老爷子喜欢,老大太伯和老二虞仲才不得不逃亡到当时还非常荒凉的吴地,像当地的土着人一样“文身断发”,好让位给小弟季历。而文王姬昌的母亲太任,也同自己的婆婆太姜一样,是个“贤妇人”即季历的一个妃子,姬昌本人也同自己的父亲季历一样,是个非嫡非长的庶出幼子!其实,周人的王位继承甚至还不完全是父子相传,而是把王位的继承权交给亲族中最为贤能的成员。武王死后既不将王位交给自己的儿子姬诵,也不交给更为年长的弟弟管叔、蔡叔,而是传位给小弟弟周公,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其实,在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时期,周人还没有一个成熟的建立新的社会结构的设想。当时的做法,依然是传统的方国部落联盟,即包括周邦在内的所有方国,尽管有大小、强弱之分,但在各自统治区内都拥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权力,各自是独立的邦国。据《吕氏春秋·用民》:“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到周武王克商时,尚有千八百国,是一种小邦林立的局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周武王克商以后曾经将神农氏、黄帝、帝尧、帝舜、大禹等古老氏族的后裔进行“褒封”5,甚至连商纣王的儿子也被封为管理殷朝遗民的“三监”之一、“以续殷祀”6,不过是走夏、商时代方国部

5《史记·周本纪》。

落联盟的老路,让过去依附于商王朝的诸邦改为依附周王朝而已。这种松散的政治结盟与统一国家中的君臣关系是不同的。

周代宗法分封制度的真正实施始于周公平定管叔、蔡叔等发动的“三监之乱”以后。这时周族统治集团已逐步认识到为了巩固其统治,实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就必须在新形式下,改革并构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制度,从而确立了宗法分封的政治统治制度,并辅之以一整套新的礼乐制度以保证其贯彻实施。这些新的制度,一部分见于《周官》等史书中,还有很多已经失传了。

可以说,宗法分封制度的创立和实施是夏、商以来华夏社会政治结构变革的转折点。史学大师王国维对此评论说:“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故当夏后之世,而殷之王亥、王恒累世称王;汤未放桀之时,亦已称王;当商之末,而周之文、武亦称王。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周初亦然,于《牧誓》、《大诰》,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分亦未全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夏、殷以来古国方之灭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7通俗地说,虽然夏、商、周三个朝代在时间上是有先后顺序的,但夏、商、周三个古老的部族却是同时并存的。它们交替兴衰、先后掌握了黄河流域的政治支配权。不同的是,夏、商两族虽然曾经强大过,并以武力使周围一些方国部落服属于自己的统治,向其纳贡,接受其军事调遣,但并不纳入其版图。每个方国都仍然保有原有的国土人民和政治组织,并不坠命亡名,而是独立的邦国;而周人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却是个制度创新(或者说改变了游戏规则),打破了远古以来方国之间相互政治独立的格局,通过宗法分封制度建立起一个崭新的金字塔状的封建政治格局。它以周王室为中心,连结许多有亲缘关系的诸侯国,形成在统一版图之内的强大统治机体。国王与诸侯之间,既有嫡庶姻亲之间的宗法关系,又有明确的君臣尊卑关系。他们是同处于统一王国版图之内、由封建权利和义务结合起来的大小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它已全然不同于过去大小邦国之间的关系。

与传统的政治制度相比,宗法分封制有两个非常突出的优点:第一、可以平和地解决继承权问题。我们回顾一下人类历史就会发现:古今中外,人们的纷争很多都与继承权问题有关。虽然长子继承制也有缺陷,但它的出现的确从制度上避免了很多潜在的麻烦,有利于政治稳定。第二、不断分封的结果,会使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的周人越来越广地分布到其统治领域的各个角落,建立并巩固周人的基地,从而更好地保障周王室的政治统治。这就是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8

二、井田制——针对异族的土地及赋税制度

相传井田制度是西周时代盛行的一种土地制度。后来井田制遭到破坏,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搞不清楚它的原貌了,以至于不少人甚至怀疑其是否真正存在过。其实,战国时期的孟子曾经说过:“夏后氏五十而贡,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惟助为有公田。”又说:“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9孟子的这两段话,是我们理解井田制及其相关赋税制度的关键。孟子的话表明:周人不仅把被统治者分成“国”和“野”两个大的社会阶层,而且对他们分别采取不同的土地及赋税政策:对于主要由本族及与周人关系较近的部族成员所构成的“国人”,周族统治者采取的是自己传统的“彻法”,即定期、定量分配给氏族成员部分土地并让他们交纳10%的实物税;对于主要由被征服的殷商遗民及其他与周人关系较为疏远的部族成员构成的“野人”,则是借鉴了殷人的传统做法,先将土地划分成九百亩一块的“井”,然后每八家农户分给一井的土地,让他们各自耕种其中的一百亩作为自己的“私田”,同时共同耕种剩下的一百亩“公田”,秋后将这一百亩公田上收获的粮食缴纳给“公家”——实际上是缴纳大约11%的劳役税。

周族统治者对被征服异族人的剥削与对本族人的剥削相差无几、并不十分苛刻,这与周初统治者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德治”思想有很大关系。前面讲过,周族灭商,是以小族胜大族、小国灭大国的空前辉煌的胜利。在胜利面前,周族统治者在无比欣喜的同时,也怀着极大的忧虑。《周书·召诰》说:“惟王受命,无疆惟休,亦无疆惟恤!”《周书·君爽》说:“我受8《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命无疆惟休,亦大惟艰,……丕承无疆之恤!”都表现了克商以后的周族统治者喜忧参半的心情。他们对于能否巩固已得的胜利,怀有很大的疑惧。因为他们清醒地知道,商王国原是泱泱大国,不仅人口众多,而且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也高于周族。商王朝军事上的失败,并不等于商族国家生存力量的消失。虽然周人把商人的土地和人民并入周王朝统治的版图之内,但是如果周族对商族采取直接的异族统治,必然要造成商人对周人在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对立和仇视;如果对此完全依靠军事和暴力的镇压,则只能使矛盾激化和对立加深。为了缓和这种矛盾与对立,周族统治者在政治上一反商代的刑治思想,提出了“德”和“德治”的概念。德是相对于刑而言,周族统治者所倡导的德治,就是对被征服者采取施恩宽惠的政策,给予一些好处,以便争取民心,稳定政局,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所谓“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用怀柔的手段对被征服者进行统治。在德治思想指导下,周初统治者对商的旧臣遗民采取了比较宽惠的政治经济政策。他们不是乘胜掠夺商族的财富,而是以吊民伐罪的名义向商民散发商王聚敛的财物,借此笼络民心,表现了周族统治者的政治远见。10

与政治上的怀柔思想相结合,周初统治者还提出了裕民惠民的经济思想。裕民惠民思想大量见诸周初的文诰及一些铭文中。11周初统治者总结商纣王“暴殄天物,害虐蒸民”12,失去民众支持,因而国破身亡的教训,认识到民最关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统治者必须关注民的利益,以赢得民心,才能有效地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周书·蔡仲之命》说:“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周书·文侯之命》说:“柔远能迩,惠保小民。”希望通过引导民众生财求富,使之受惠感恩,不生叛逆之心,从而达到巩固其统治的目的。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减轻征赋历来是最为主要的惠民政策之一,周初统治者通过井田制度,将被征服民族的税负减轻到与本族人相差无几的程度,无疑是裕民惠民经济思想最为直接的政策产物,对西周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10《周书·武成》:“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汗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11如《康诰》:“汝亦罔不克敬典,乃由裕民。”《洛诰》:“彼裕我民,无远用戾!”《无逸》:“能保惠于庶民,不敢侮鳏寡,……怀保小民,惠鲜鳏寡。”《大克鼎》:“惠于万民。”

三、礼乐文化——增强政治统治效果的制度创新

我国历史上有“周公制礼”之说。实际上,周初统治者不仅创制了规范新的社会政治结构的各种典章制度,同时还非常重视“乐”的社会功效,并将其与新创制的“礼”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礼乐文化。周初统治者如此重视礼乐,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

首先,如前所述,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搞的宗法分封制,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结构的一次巨大变迁,它使原来各部族方国间相对平等的松散的盟友关系,变成了上下依属的紧密的封建关系。在这种新的政治结构中,王权得到了极大的扩张,王室与各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为适应这种新的政治形势,需要一整套新的更为详尽的道德、法律制度,作为统治阶级内部各级贵族间处理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周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古代的所谓“礼”,不仅是社会生活中的规定和仪式,还包括国家的各种政治、法律制度。正如着名学者章太炎在《检论》中所讲的那样:“礼者,法度之通名。大别,则官制、刑法、仪式是也。”只是到了秦汉以后,官制、法律同礼的界限才逐渐分明,礼基本上专指“仪式”,与我们今天关于礼的概念比较接近了。

其次,周初统治者礼、乐并重,也是对传统政治手段更为精致、更为自觉的运用。我们知道,周礼是贵族阶级内部的行为规范。然而,不仅许多贵族阶级内部的行为会对全社会产生影响(所谓“君子德风”是也),还有一些行为甚至必须得到人民的理解和拥戴才行。打个通俗的比方:结婚本属个人行为,现在只需要当事人去有关部门登个记、领取一张结婚证明就已经完成了全部法律手续。然而,在传统社会中却不然,需要举办一定程式的婚礼,通过一系列复杂的仪式、刺耳的音乐来冲击人们的各种感官,使结婚变成一件可以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似乎只有这样,两个人的婚姻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古代,礼、乐的社会功效,与今天婚礼上的仪式和音乐所起的作用是相似的,都是试图通过对人们视觉、听觉的冲击来“影响”大众,加深人们对某一事件的理解和认同,从而达到一种社会效果。实际上,这种通过感官刺激来影响大众的做法,是古今中外政治家们无师自通的一种政治法术。因为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用简单的具象符号来传递一种政治意义,比用复杂的语言、文字表述更

直观、更迅速、更准确,也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宗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想文化,然而在历史上,人们通过各种繁复的礼仪、高耸入云的教堂、丰富多彩的圣像和壁画、优雅动听的颂曲和钟声、庄重素净的服饰和陈设,通过剃度、斋戒、长途仆拜甚至血淋淋的文身、血书、割礼等一系列的感官冲击,把书本上的宗教变成了活生生的宗教、变成了能够进入人们的想象和情感世界的宗教、变成了能够为多数人所接受的宗教。同样道理,历史上的改朝换代者们通过易帜、改国色(如秦尚黑、汉尚黄)、换装、留辫子或剪辫子,以及变换国旗、国歌、国徽、兴建大型广场和纪念碑、举行声势浩大的阅兵、集会和纪念仪式等一系列“礼乐”活动来全方位地冲击人们的各种感官、造成影响,目的也是为了把新政权新国家的建立这件大事情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把概念上的国家变成活生生的国家,变成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和想象、能够迅速为人们所认同的国家。

周初统治者重视礼乐还有一层政治意图,就是借助这些复杂的有形礼仪,实现政治统治的伦理化,减少政治统治的制度成本。《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中对人们应该如何穿衣、如何戴帽、如何吃饭、如何站立、如何乘车、如何祭礼、如何娶亲、如何敬老、如何慈幼、如何见客、如何朝君、如何谢恩、如何奏乐等一切行为都作出了具体的规范,把所有社会关系都固定成相应的外在仪礼,反映出周初统治者试图通过“礼教”手段达到“礼治”效果的政治目的。当时识字的人不多,也没有发明纸张和印刷,文字只能载于沉重的竹简和昂贵的丝帛,流传极为困难。加上没有权威规定的“普通话”,各国间方言繁多,言语沟通也颇为不便。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的文明秩序主要不是依靠文字,而是靠“言传身教”、靠各种具体的造像活动来宣示和维持的。古汉字中“文明”的文与“纹饰”的“纹”相通,绝非偶然,而是非常清晰地刻画出社会文明最初的展示形式。四、结论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周初统治者在战胜强大的商邦之后,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迅速确立宗法分封、井田、礼乐文化等一系列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为以后长达八百年之久的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制度基础。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民族,其取得突破性进步的真正原因,既不是物质财富的简单积累、也不是形而下的器术上的改进,而是文化的进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以及由此所

产生的一系列制度创新。这种以文化进步、制度创新为中心的人类进步范式,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从时间上讲,我们的近邻日本搞明治维新晚于中国的洋务运动,其当时的物质生产水平、财富的积累也远远落后于中国。然而,与主张“中体西用”即在不改变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观念、政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现代化生产制造技术的洋务派官僚不同,新成立的明治政府首脑们上台伊始,尽管面对的是一个百业待兴的烂摊子,却还是毅然抽出政府半数以上精英,组成以右大臣、外务卿(相当于第一副总理兼外交部长)岩仓具视为特命全权大使、包括“维新三杰”中的两杰木户孝允和大久保利通在内的大型使节团出洋考察。使节团先后访问了美、英、法、德等12个西方先进国家,历时22个月,终于发现:“东洋各国现行之政治风俗不足以使我国尽善尽美,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教育、营生(经济制度)、守产(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意识及制度),无不绝超东洋”,必须“将此开明之风移往我国,以使我国迅速进步至同等化域”。13岩仓使节团回国后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政策中,最重要的,是对西方近代政治、法律和教育制度的全面移植。同时,日本政府摈弃了通过兴办国营工厂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方针,走上了积极扶植私人企业、通过大力发展私人资本主义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此后,日本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在不到三十年时间里,先后打败清王朝及沙皇俄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强国。

历史经验反复启示我们:科技进步的成果必须有先进的制度环境作为保障,而先进的制度必然产生于先进的文化思想。我们只有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能够在世界民族之林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近年来,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发表讲话,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性;政府有关部门也发出一系列旨在进一步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文献,这些都预示着一个思想文化艺术复兴新时期的到来。我们相信,在这一新的历史时期,广大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们会以更大的热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为创建代表先进文化、适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制度体系、实现中华民族的再次复兴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新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社部)历任领导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Ministry of Human Resources and Social Securit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HRSS) 是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管理和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中国国家权力机构。 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四次全体会议(2008.03.11)“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审议通过组建,同时组建国家公务员局,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不再保留人事部、劳动和社 会保障部。2008年3月31日正式挂牌,而其官方网站也于 同日开始运行。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历任领导[2008.3-- ] 部长尹蔚民2008.3--副部长季允石2008.3-- 2011.2 正部长级孙宝树2008.3-- 2012.3 李智勇2008.3-- 杨志明2008.3-- 张小建2008.3-- 2010.10.8 杨士秋2008.3-- 王晓初2008.3-- 何宪2008.3-- 胡晓义2008.3--

信长星2010.10.8-- 张建国2011.2-- 邱小平2012.3--潘立刚2013.5--政务院劳动就业委员会[1952.7.25 --1954 09.27]主任李维汉(1896-1984)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安子文(1909-1980)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李立三(1899-196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章乃器(1897-1977)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钱俊瑞(1908-1985) 1952 0725 1954 0927副主任孙志远(1911-1966) 1953 + 1954 0927人事部(1950.9.11成立,1954.11.10撤销,1988.4成立。2008.3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安子文(1909-1980) 1950 0905 1954 0927 部长赵东宛(1926-) 1988 0412 1993 0329 部长宋德福(1946-2007) 1993 0329 2000 1228 部长张学忠(-) 2000 1228 2002 1228 部长张柏林(1942-) 2003 0317 2007 0830 部长尹蔚民(1953-) 2007 0830 2008 0317 副部长徐冰(1903-1972) 1950 1226 1954 0927 副部长孙起孟(1911-) 1950 1226 1954 0927 副部长李楚离(1903-2000) 1951 0903 1954 0927 副部长程连昌(1931-) 1988 0503 1993 03 副部长张志坚(1937-) 1988 0503 1998 03+

厦门市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参考Word)

厦门市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厦门市委、市政府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立足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加快经济建设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原则,不断创新突破、先行先试,初步建立了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具有厦门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许多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举措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或产生重要影响,社会保障的制度优势逐步显现,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厦门模式”已现雏形。进入新世纪,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海西建设的新机遇,继续保持厦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优势,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必将为厦门经济特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再次腾飞提供强大的发展动力和重要的社会支撑。 一、厦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历程与动因 (一)厦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历程 经济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试验田”和“窗口”,如何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探索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贯穿经济特区发展史的一条主线。厦门经济特区设立以来,在积极实施特殊优惠政策,积累经济发展优势的同时,自觉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形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优势。厦门社会保障制度创新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1、政策突进(1984-1997年) 1981年底厦门经济特区正式动工建设,经过三年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显得极为迫切。1984年,厦门从企业职工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起步,尝试建立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揭开了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序幕。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的出现,极大地冲击了旧的国家保障观念和养老退休制度,促进了现代社会保障观念的树立。1986年,厦门社会劳动保险公司成立,成为独立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此后,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新险种,最低生活保障等社会救助制度,社会性住房保障(经济适用房、解困房)制度一一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探索建立。1994年,《厦门职工养老保险暂行规定》出台,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规范。1997年,将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统一并轨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试水。至此,厦门初步建立起了要素基本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框架。 2、制度整合(1998-2003年)

制度创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计划编号:YT-FS-8280-10 制度创新工作计划(完整 版)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Through Scientific Prediction, Weighing The Objective Needs And Subjective Possibilities, The Goal To Be Achieved In A Certain Period In The Future Is Put Forward 深思远虑目营心匠 Think Far And See, Work Hard At Heart

制度创新工作计划(完整版) 备注:该计划书文本主要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地预测,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必要途径。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为认真贯彻县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制度创新对经济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先导性、基础性、根本性作用,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紧紧围绕市局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牢固树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工作理念,严格按照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进一步提升个人素质,全面推进我县经济可持续发展。树立质监新形象,提升质监工作社会满意度。 一、总体要求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提高干部职工的科学发展意识,全面规范各项业务工作,进一步完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推进工作,以此为契机,优化组织结构、规范工作流程。加强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对年初工作任务进行分解立项,做到任务定量、完成

定时、责任定人。全力做好重点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着重开展建筑市场、农资产品、民生计量、食品、特种设备等专项整治活动,坚持整治与帮扶并举的工作方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重点内容及保障措施 (一)领导带头,确保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试点工作落到实处 措施:局领导要高度重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的导入工作,带头消除各种认识误区,切实树立责任意识,亲自组织、直接参与。在具体工作中,要重视发挥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的示范作用、文件编写人员的指导和解释作用、全体员工的参与作用,做到领导带头、上下同心、协调一致。要抽调得力人员做具体工作,真正把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作为实现行政管理高效化、运行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 责任单位:xx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完成时限:XX年4月30日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 13号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67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部长尹蔚民 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九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 为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以下简称社会保险法),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关于基本养老保险 第一条社会保险法第十五条规定的统筹养老金,按照国务院规定的基础养老金计发办法计发。 第二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可以延长缴费至满十五年。社会保险法实施前参保、延长缴费五年后仍不足十五年的,可以一次性缴费至满十五年。 第三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的,可以申请转入户籍所在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含依照第二条规定延长缴费),且未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可以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转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者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果,经本人书面确认后,终止

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并将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第四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不足十五年的,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有关待遇领取地的规定确定继续缴费地后,按照本规定第二条办理。 第五条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跨省流动就业,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时,基本养老金分段计算、统一支付的具体办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09〕66号)执行。 第六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个人在达到法定的领取基本养老金条件前离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予以保留,达到法定领取条件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其中,丧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可以在其离境时或者离境后书面申请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收到申请后,应当书面告知其保留个人账户的权利以及终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后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进入改革关键期,社会呈现发展阶段化、社会思潮多元化及 群众思想多样化、差异化的特点。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优势对于我党和国 有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引导、培育工作人员,调动工作积极性,加强集体凝聚力 和责任感。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趋势进程不断加快,资本主义国家的意 识形态渗透,我国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挑战和压力。因此,如何创新国企思想 政治工作方式,为其发展提供夯实的思想基础,是国有企业管理者需要着重思考 的问题。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方面,西方国家不断渗透的 思想意识形态对我国群众思想的影响;第二方面,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 制是大势所趋,是对国有企业改革深入开展和市场经济开拓的适时调整,且思想 日益呈现多样化、差异化特点;第三方面,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本身的局限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单一工作内容、偏于简单的处理方式、弱势的工作主体等问 题日益突出。 此外,大多国有企业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未能清晰 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和所起的重要作用。在国有企业中,一部分工作人员认为搞思想政治工作是流于形式的表面工程,费时费力且忽略了 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部分员工对思想政治工作持表面配合上级领导和组织指示、实际消极被动的态度;(二)存在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不突出,内容单一乏味、缺乏创新的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忽略了对领导干部一层的工作、下级对上 级的监督和帮助、同级之间的相互教育与监督,将重点笼统放在群众上,按照老 旧的自上而下的顺向流程进行。目前,很多国有企业仍然采用通报批评、惩罚等 老旧的措施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不对员工差异(工作素质、家庭背景、职位、思想意识等)进行区分,仅是无差别无针对性一味灌输,工作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还可能引起工作人员的抗拒与逆反。员工工作缺乏主动性,缺乏创新性,实 际中与职工切实相关的思想问题的工作较为缺乏,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效果并不理想;(三)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尚未健全且缺乏活力。目前,大多数国企尚未建立 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运作机制,思想工作方式老旧,工作内容单一,企业员工的 思想政治教育需求得不到及时满足,缺乏工作兴趣与积极主动性。工作过程中, 缺乏有效的工作责任机制,严格的审查、考核、奖惩制度依旧缺乏。所以,国有 企业必须尽快建立一套完善、有效运行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如将解决员工困难 与解决员工思想问题相结合的机制,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员工切身利益结合,在继 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企业自身思想政治工作实际,进行机制创新,为企业 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从而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与全面发展、企业生产经营 活动正常进行且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创新国有企业思想政治 工作机制是大势所趋,面对复杂的大环境与新问题,创新国有企业在新环境下的 思想政治工作新方向,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结合国有企业目前思想政治工 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措施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一)梳理创新思想观念,坚持以人为本

最新社区创新工作计划

最新社区创新工作计划 成熟社区如何再提升 华纳社区刘红霞 面临新形势下成熟社区的发展与提升的新问题,积极拓宽社区建设发展思路和方法,进一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创造良好的自治环境,深度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组织良性发展,延伸服务领域,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居民的需求是成熟社区再度起航的要求,也是新形势下社会治理的要求。 以华纳社区为例,该社区地处开发区中心城区,辖区内有13个居民小区。占地面积1.16平方公里,居民建筑户数3100户,常住人口约8000人,是开发区最具代表性的多元复合型社区。将华纳社区几年来的建设经验总结如下: 一是创新管理,广泛参与,增强社区自治能力。首先,在社区建设中增设安全联动机制,形成自查自纠—检查落实—情况反馈工作衔接处置流程,提升业委会、物业公司协同能力、履职能力。其次,社区通过搭建平台,采取居民协商议事会、小区居民会议、开放空间等方式,协调多方参与、多方对话,推动小区久拖未决事情的解决。第三,将社区教育与宣传相结合,培养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创新思维,深度整合,提升社区工作水平。社区运用多种手段,注重深度整合资源。一是结合信息化手段,加强微信公众平台建设,加强社区建设宣传,拓宽居民参与表达空间。二是加大与社会企业的深度合作力度,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特色活动。三是大力培育和引导社区社会组织。 三是创新招法,多方融合,打造品牌服务项目。首先是依托社会组织开展特色服务项目。如依托养老机构提升华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居家养老服务,开展家政、理疗、心理疏导、陪伴等多项服务。其次是依托社区社会组织开展品牌项目。结合社区文化品牌建设,开展“我爱我家”文艺汇演、“好邻里合家欢”迎新汇演等。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2012年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10级经济学模拟实训案例分析 体制创新是科技进步和创新的保证 科技进步,历来是人类发展进程的主要标志。无论是机械化、电子化,都曾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们经济社会的每一步发展都是与体制创新联系在一起的。 一、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

从改革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先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等政策调整,再转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发展非国有经济成分等。经济发展的每一步,都是体制创新的结果。这种体制变革激发了社会活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但产品技术含量不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制约因素。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关键,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要从健全人才制度、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创新金融财政制度、加强政府创新等方面入手。体制创新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这是提高市场化程度的主要内容。土地、矿藏、资金、资产、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主要依靠市场来配置,市长不要再去审批经营性的土地、矿山,劳动力、技术人才也要逐步提高市场化程度。二是合理的所有制结构体制。现在所有制单一,国有资产比重太大,要大力推进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一般竞争性的待业国有资产尽快退出,让市场去选择投资者,在市场中实行优胜劣汰。对垄断行业也要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积极推选投资主体多元化。三是营造非公有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市场准入、审批办照、待遇、服务等方面,都要创造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非公有经济的发展。四是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审批项目,简化审批程序,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体制、政策、法律环境上,完善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

https://www.doczj.com/doc/ce2958004.html,/cm/001/001003/001003003/4003.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20号令 发布时间:[2004-4-2]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已于2003年12月30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7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四年一月六日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更好地保障企业职工退休后的生活,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劳动法和国务院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企业年金,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符合下列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 (一)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 (二)具有相应的经济负担能力; (三)已建立集体协商机制。 第四条建立企业年金,应当由企业与工会或职工代表通过集体协商确定,并制定企业年金方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企业年金方案草案应当提交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第五条企业年金方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资金筹集方式; (三)职工企业年金个人帐户管理方式; (四)基金管理方式; (五)计发办法和支付方式; (六)支付企业年金待遇的条件; (七)组织管理和监督方式; (八)中止缴费的条件; (九)双方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年金方案适用于企业试用期满的职工。 第六条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所在地区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中央所属大型企业企业年金方案,应当报送劳动保障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企业年金方案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企业年金方案即行生效。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思想政治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协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在支委领导下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责任制,保证协会的改革、发展、稳定工作顺利进行,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协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习主席系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引导协会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综合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为协会工作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第三条协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尊重和维护干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和合法权益,真正发动和依靠干部群众参与协会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协会与干部群众形成一个目标共创、命运相连的利益共同体,齐心协力办好协会。 第二章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机构 第四条为了加强对协会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成立以支委书记为组长、支委副书记为副组长,其他支委委员为成员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协会所有人员思想动态,研究部署思想政治工作任务。 第五条协会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挂靠协会办公室,及时关注和引导人员思想,执行并督促完成领导小组部署的思想政治工作。 第六条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本支部、本总支员工的思想动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思想问题,并及时向协会思想政治领导小组和思想政治工作办公室汇报。 第三章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 第七条协会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融入日常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本领,为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思想动力。 第九条坚持群众路线,。要抓住干部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与干部群众密切相关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干部群

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doc

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研究 摘要: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略)在维护公民基本生存权益、缩小贫富差距(略)建设方面日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走过了百年历程,这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时期,西方国家在这一阶段曾经出现的社会矛盾,在我国表现也非常突出.改革开放之后,我国逐步恢复和(略)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略)保障体制暴露了很多问题,尤其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加上社会保障体系投资不足、立法滞后,社会保障制度已经严重影响了城镇化的发展速度和实施效果,为确保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略)本文在吸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障碍,并结合国外经验,提出了城镇化进程中社会保障制度创新的具体措施,全文共分六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现状综述、文章结构及创新点等;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城镇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概念及相关...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market economy, the social secu (omitted)m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maintening citizens’basic survival rights, reducing (omitted)gap and increasing the speed of urbaniz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gone through a hundred

关于建立县开拓进取创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县开拓进取创新机制的实 施方案 关于建立县开拓进取创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关于建立县开拓进取创新机制的实施方案 建立开拓进取创新机制,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自治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体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关键环节,是推动永宁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为调动全县干部“想创新、敢创新、能创新”,结合我县实际,现就建立开拓进取创新机制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设立“开拓创新项目奖” 以“开拓创新项目奖”评选活动为载

体,引导和鼓励广大党员干部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工作内容、机制、方式、载体、制度等方面的创新,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构建和谐永宁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开拓创新项目奖”必须按照县委提出的“围绕一个目标,力求六个突破,加强五项建设,建立和完善五种机制,实施十大工程”总体要求和今后重点工作付诸实施。 二、评选范围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部门在工作内容、机制、方式、载体、制度等方面的创新做法。 三、评选标准 评选以创新程度、效益程度、重要程度、持续程度和推广程度为主要标准。 1、创新程度:申报项目必须具有独创性和新颖性。落实上级部门统一规定或安排的工作及其他单位部门已经或正在从事的工作不具有创新性; 2、效益程度:申报项目必须具有针

对性,能够把年度工作安排与单位实际有机结合并取得明显的效益; 3、重要程度:申报项目必须对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单位中心任务完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4、持续程度:申报项目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并至少在本单位、本部门实行半年以上; 5、推广程度:申报项目必须具有示范效应和推广意义,可以被其他单位、部门借鉴和仿效。 四、方法步骤 “开拓创新项目奖”原则上每年评选一次,具体分以下三个阶段: 1、申报阶段。各乡镇、部门可将具有推广价值或产生重大影响的开拓创新项目,于每年11月底前将申报表及申报材料报县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材料应包括参评项目情况介绍和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资料。 2、考评阶段。县目标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照评选标准,对申报项目进

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18号令

政策法规加入时间:2009-1-5 23:23:42 点击率:227 供稿:责 任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令 -------------------------------------------------------------------------------- 第18号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已于2003年9月18日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第5次部务会议通过,现予颁布,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长郑斯林 二○○三年九月二十三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 第一条为明确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授权,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是指该职工的配偶、子女、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兄弟姐妹。 本规定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其中,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包括遗腹子女; 本规定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 本规定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

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抚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第三条上条规定的人员,依靠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按规定申请供养亲属抚恤金: (一)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工亡职工配偶男年满6O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三)工亡职工父母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的; (四)工亡职工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五)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其祖父、外祖父年满60周岁,祖母、外祖母年满55周岁的; (六)工亡职工子女已经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孙子女、外孙子女未满18周岁的; (七)工亡职工父母均已死亡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其兄弟姐妹未满18周岁的。 第四条领取抚恤金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 (一)年满18周岁且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二)就业或参军的; (三)工亡职工配偶再婚的; (四)被他人或组织收养的; (五)死亡的。 第五条领取抚恤金的人员,在被判刑收监执行期间,停止享受抚恤金待遇。刑满释放仍符合领取抚恤金资格的,按规定的标准享受抚恤金。 第六条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享受抚恤金待遇的资格,由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核定。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的劳动能力鉴定,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单位所在地设

培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2011年12月 山东社会科学 SHANDONG SOCIAL SCIENCES 收稿日期:2011-11-19 作者简介:孙利杰,男,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 培养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孙利杰 (烟台北极星国有控股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4000) [摘要]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提炼出企业精神并发挥其作用。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进行广泛教育, 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不仅是企业管理的一个创新,同时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企业特色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思想政治工作[中图分类号] D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4145[2011]专辑-0114-02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应当紧紧围绕企业文化建设展开,坚持以人为本,引导职工在企业发展中树立起正确的思想意识, 不断增强信心,对于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企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企业文化构建的途径 第一,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企业文化作为“舶来品”强调自我实现,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就是企业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 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思想。如果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教育,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因为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强化;对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等的接受要靠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去保证;企业文化的发展进步,要靠思想政治工作去推动促进。建设企业文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精神的培育和实践过程中,才能真正提炼出企业精神并发挥其作用。 第二,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问题是如何把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变成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一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大力宣传,使广大员工明确制定这些规章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意义,使员工树立起正确的行为规范意识;二是在执行规章制度时,要通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广泛征求企业员工的意见, 不合理的要及时加以改正,使规章制度在实践过程中接收检验,并不断得到完善;三是当 企业员工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并做出突出成绩时,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加以表扬,反之则要进行批评教育, 从而使员工能认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并将其外化为自觉的行动。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监督和控制,要求员工必须做到,而思想政治工作则可以培养员工的内在自觉与自律。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对员工进行广泛教育,使员工在心理上对规章制度产生认同感,在思想上觉得自己应该去这样做的时候, 这种外在约束才会形成内在约束,企业才能最终保证制度的有效实行,才能进一步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第三,基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企业和谐氛围营造。任何事物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一个优良的环境,企业文化建设也不例外,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企业是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创造适合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变得至关重要。优良的环境不仅可以使员工保持心情的愉悦,而且还可以促使员工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发挥,从而能积极参与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先进的西方文化理念常被我国企业借鉴,但西方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将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造成不良影响, 这就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内部安定、环境良好,只有这样,优秀的企业文化才能真正被建立起来。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做人的工作, 而“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 1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 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反映部分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签订劳动合同,发生劳动争议时因双方劳动关系难以确定,致使劳动者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对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利影响。为规范用人单位用工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稳定,现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确立劳动关系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一)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 (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一)、(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三、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第一条规定的情形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补签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由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一致的,任何一方均可提出终止劳动关系,但对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劳动者,如果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订立。用人单位提出终止劳动关系的,应当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 四、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 五、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是否存在劳动关系引发争议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 裁。

2018年创新工作计划范文4篇

2018年创新工作计划范文4篇XX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将围绕一个中心,完善两个体系,抓好七个注重,统筹推进全市科技工作。“一个中心”即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为中心任务。“两个体系”即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孵化器为主要载体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七个注重”是: 1.注重机制创新,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建立科技计划项目网上申报平台,规范科技计划项目的管理;落实好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抵扣、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政策,降低企业创新成本。 2.注重科技引领,进一步推进科技园和孵化器建设。加快推进华罗庚科技园建设;依托六个镇的工业园区和开发区的国际工业城,加强辅导,建设一批常州级孵化器;依托晨风集团的纺织服装研发中心建设专业性的孵化器。 3. 注重主体培育,进一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分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集聚,形成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创新梯队;以产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决定科技项目支持方向,集中组织实施高铁零配件、肺炎疫苗等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及瓶颈技术攻关项目。 4.注重平台建设,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服务。抓好江苏省(亿晶)光伏工程研究院省级重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加强企业“三站三中心”建设,争取大中型企业研发

机构全覆盖。 5.注重协同创新,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与武进科技局的挂钩合作,合力推进“科技西进”;依托科技镇长团的资源,组织开展与南京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黑龙江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产学研对接。 6.注重统筹发展,进一步打造科技民生工程。加强省级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和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高农技推广和服务的能力;围绕发展精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围绕生态保护等重大民生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 7.注重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以“反对‘四风’、服务群众”为重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开展“三双”活动,进一步提升科技服务能力。 财政局创新服务工作计划简要汇报2018年创新工作计划范文(2)XX年,我们在县财政局党组的领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改善思路、端正态度、积极创新,真抓实干,现将工作计划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大财政税收工作力度,不断壮大镇财政实力。

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在大数据环境下,如何通过多源数据综合集成和海量信息挖掘与分析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高效利用,促使单一领域技术研究转向全领域要素研究,已成为科技创新资源管理与评估、科技创新服务领域关注的热点。 进一步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要加大大数据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度,对于建设大数据服务平台、大数据创新平台等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平台来说,单单靠科技创新平台的支撑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市场、社会各方进一步加大对基于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支持和建设力度,在数量上进一步充实布局,在质量上进一步引导提升,在具备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基础上,需要构建覆盖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化的全链条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其次,要进一步加大大数据领域技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不仅要吸引和聚集一大批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落地,更要瞄准大数据领域的科技创新的策源地的建设。因为没有科技创新源头的支撑,就没有后续产业的蓬勃发展和相关业态的衍生,发展大数据也就成了一个简单的数据存储基地。想要占领科技创新高地,必须要聚集大量的基于大数据领域的高端技术人才。 再次,要加快推进一批科技创新应用领域的项目落地。从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来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厚积薄发的过

程。我们应及时把握大数据领域发展机遇,迅速推动一批典型项目落地应用示范,在大数据科技创新应用层面取得先行先试的效果,在大趋势中快速积累科技创新资源和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同时,要加紧捕捉不断提升自身核心实力的契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实现大数据领域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上“质”的提升。 最后,推进大数据背景下的科技创新资源的管理、共享、流转等方面的体制机制创新。在科技创新资源的数据采集、开放、共享、分类、质量、安全管理等关键共性标准,科技中心资源方面的数据交易、安全、定价、结算、流转等标准等都有待完善。政府大数据科技创新资源的统筹管理、运营、共享、开放和集约化利用都需要相应的体制机制去规范,率先做出探索、制定标准,才能在未来科技创新行业掌握话语权,占据制高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第12号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令 (第12号) 新修订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已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第53次部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人事部2004年10月20日颁布的《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令第3号)同时废止。 部长尹蔚民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保证考试的公平、公正,规范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维护应试人员和考试工作人员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在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中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是指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者由其会同有关行政部门确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举行的与评聘专业技术职务相关的考试、职业准入资格考试和职业水平考试。 本规定所称应试人员,是指根据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有关规定参加考试的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工作人员,是指参与考试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人员,包括命(审)题(卷)、监考、主考、巡视、评卷等人员和考试主管部门及考试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 本规定所称考试主管部门,是指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依据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具有考试管理职能的行业协会或者学会等。 本规定所称考试机构,是指经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批准的各级负责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单

位。 第四条对违纪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规范、适用规定准确。 第五条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的综合管理与监督。 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或者有关部门按照考试管理权限依据本规定对考试工作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 地方各级考试主管部门、考试机构依据本规定对应试人员的违纪违规行为进行认定与处理。其中,造成重大影响的严重违纪违规行为,由省级考试主管部门会同省级考试机构或者由省级考试机构进行认定与处理,并将处理情况报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相应行业的考试主管部门。 第二章应试人员违纪违规行为处理 第六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该科目考试成绩无效: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未按规定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经提醒仍不按规定填写(填涂)本人信息的; (三)在试卷规定以外位置书写本人信息,或者以其他方式标注信息的; (四)未在规定座位参加考试,或者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允许擅自离开座位或者考场的; (五)未用规定的纸、笔作答,或者试卷前后作答笔迹不一致的; (六)以旁窥、交头接耳、打手势等方式传接信息的; (七)违反规定翻阅参考资料的; (八)在考试信号发出前答卷,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卷的; (九)其他一般违纪违规行为。 第七条应试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当次全部科目考试成绩无效;其中有第(三)项至第(八)项行为之一的,2年内不得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 (一)抄袭、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以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摘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作用,要从内容、方式和方法上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科技创新;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4.3;d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357-01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农业科研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突出实效性,争取主动性,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为现代农业和“三农”经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1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增强主动性 新的形势下,充分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是关系到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的重大问题。一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人,而人是有思想的,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和动力,有正确思想才有正确的行为,有积极的思想才有积极的行为。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必须依靠思想政治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通过做人的思想工作,可以极大地激发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科技创新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二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为科技创新提供思想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是用正确的理论武装人、先进的文化教育人,传授给人们科学的认知方法,提高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技创新离不开科学的理性思维,需要先进的哲学思想提供正确的指导,只有掌握了正确的理性思维工具,才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途径。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根据科技创新的实际,主动适应科技创新的新形势,主动把科技创新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之中,以此促进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发展。 2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方法,增强实效性篇二:医院管理中对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能力分析 医院管理中对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和创新能力的分析摘要: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的生命线,也是保证我党的政治优势重要方法之一,同时也是我国企业事业单位管理、教育、培养员工的特有工作方法。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一个更好的提升,同时促进医院的发展与建设,能够更好地去服务患者。 关键词: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能力;加强措施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6-00-01 医院作为服务社会、面向社会的重要窗口,医院内部的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的和精神面貌是业务素质与思想政治水平是最直接的反映。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高医护人员的各方面素质更好地去为病人服务。同时医院的管理创新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通过管理上的创新才能让医院的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和管理理念规范合理。 一、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分析 1.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的对象是医护人员。因为医护人员在防治疾病的最前端,患者首先接触的就是医务人员,所以医护人员对于医院缺少哪些物品以及患者需要什么都是最清楚的。同样医护人员每天都会承受医疗风险的压力和医疗纠纷的困扰,务必要把它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想要加强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医院管理层在进行医院运营的篇三: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为单位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有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和优良传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俱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