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表达

四川省社科院哲学所梁胜兴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默;玄旨非言不传,释迦所以致教”1,僧肇此语揭示“名”“实”的辩证,言传的局限,同时也指出用语言传达意志的必要性,认为语言是教传的唯一依凭。佛法借助语言的传达而让人受持、精进、喜悦,断除烦恼。从此意义上,语言则是弘法的方便法门。索绪尔将语言和言语做了区分,在他那里,语言实质上是语言符号构成的一个意指系统,利用这些符号的相互依存的关系构建意义,实现言语,从而得以表达。著名的符号学家罗兰·巴特在对符号作细致的研究和深入的思考之后,发现诸如标志、绘画、服装、建筑、雕塑、礼仪等,甚至工具,都可以赋予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的特征——“能指”和“所指”。因此,索绪尔预示涵盖语言学的全新学科——符号学,又可以是广义的语言学。那么,如果我们从符号学的视角来仰观乐山大佛,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弥勒雕像,绝不是默然的木石,而是和我们的历史与文化,以及我们自身的表达,这无声的言语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和活泼的生命。所以,我们把乐山大佛作为文化符号来解读,将从一个新的侧面去诠释其意义。

一、从自然视觉到符号视角——以心观佛

如果我们能够清除乐山大佛关于宗教、历史、艺术等文化背景,纯然如原始人一样无知的观看他,那么,我们或许回到了一个纯自然的状态,这个由红砂岩石雕琢的巨型石像仅仅是一个体量极大的自身形象的投影,如果我们甚至不去将他与自身联系,不去想象,不去会意,如同三江会流处的过江之鲫,乐山大佛对于这个主体,就如同山石,毫无意义。而人类对大佛的眼光或崇拜、或惊叹,或轻薄、或践踏,甚是敌视和厌恶,无论哪种情绪的参与,事实上都给了大佛以符号化的意义,我们便已经落入符号的深渊,不能自拔。而符号本身是我们作为人而才能独创,从而符号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识,所以,卡希尔说:“人不再生活在一个单纯的物理宇宙之中,而是生活在一个符号宇宙之中,语言、神话、艺术和宗教则是这个符号宇宙的各个部分,它们是织成符号之网的不同丝线,是人类经验的交织之网,人类在思想和经验中取得的一切进步都使符号之网更为精巧和牢固”2,并由此而得出结论——“人是符号的动物”。

“人是符号的动物”的认识本身也给人以符号意义的标识,把人类从自然的视觉撤离,转向符号的视角,当我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接受这一视角,我们看到的世界比动物眼里的世界多了一层形而上的意义,这些意义的组合形成文化,于是人类的世界多了一个更为宽广和丰富的天地——文化世界。在符号的视角,大佛造像有了海通的大慈和壮心;在符号的视角,有了官民接力的正义力量;在符号的视角,大佛的伟岸是佛力的象征;在符号的视角,我们也能看到当意义丧失,大佛沦为士兵打靶的对象的历史事实……所以,符号的视角是人类在自己制造的符号体系中的存在方式,我们不可逃避。既然人类只能接受支撑自己存在的意义

1

东晋释僧肇:《长阿含经序》,《大正藏》,第1册,第1页上。

2卡西尔:《人论》,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第40--41页。

体系,那么,我们的工作就应该是维护这些善的、美正义的价值,乐山大佛在符号的视角中这种正面价值有鲜亮的时代,也有黯然无光的岁月,他给人们的表达总是历史的,也是现实当下的,对于其最初意义的尊崇和演绎总是主体性的。在社会中,在历史中,在个体的意识里,大佛作为符号的“能指”,即意义的载体,总是在自然风化或人为毁坏中得到修复,千多年来,表现出其生命的强大,而这种生命的坎坷与延续,则折射出去“所指”,即意义本身的巨大价值,也表现在人心在历史中对这种巨大价值也有轻视、漠视和践踏的时候。

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链接有两个方面,一个是任意性的;一个理据性的。任意性的是作为如语言符号一样的纯粹符号而言;理据性是作为象征符号而言。如唐代武则天作为弥勒转世,民国士兵把佛像作为靶子等,这些都是任意性的,而乐山大佛真正具有伟大的符号意义的则是理据性的象征意义——那是佛教信仰的、同体大慈的精神和社会正义的力量。

从佛在世时优填王怀着自然敬仰之心,制造第一尊金佛像,到希腊文化入侵印度之后,佛教造像之风的广布;从原始佛教对偶像崇拜的拒斥,到佛教以方便和不执着之本怀,对以像为教的接受;佛教造像已然成为佛法传播和教化的重要手段,佛教艺术始终是以传法为目的。佛教造像作为最直接的佛教符号,一样是直指人心的方便法门。佛像将佛陀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凝聚在金、玉、木、石上,变现的佛陀,投射的也是众生的理想。在乐山大佛的雕像成就之初,承载的是海通和尚和官民“减杀水势,永镇波涛”的祈愿,这时的弥勒是“夺天险以慈力,易暴浪为安流”的弥勒;当历史将最初的发心变淡,弥勒佛作为未来佛的信仰价值就显现出来,在佛法昌明的时期,这尊嘉州大弥勒像成为佛弟子来世理想的皈依,是广大民众消灾祈福的寄托。当人们用心观佛的时候,佛心与人心相通,人心至善,才有佛力无边,滔滔江水也来朝拜的乐山大佛为我们打开了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由佛教、艺术、建筑、工艺,以及科学等在各个层面搭建起来的世界第一高佛像,其符号的功能,正是把我们从生物本质和实际功利的世界提升起来,走向人之为人的精神领域、信仰领域,其弥勒带给我们进入的领域是称之为净土的世界。

以符号的视角观乐山大佛,或者一切佛像,全在一心,当我们心中有信仰,有崇敬的时候,观佛的过程即是一种具足完美的因子注入主体的过程。佛的形象不过是人们心识的外化。千佛千面,正是缘于千心千眼,从犍陀罗艺术的佛像与阿波罗神像的神似,到汉地佛像那双耳垂肩的雍容,佛的形象无不是人们各自内心的“身相具足圆满”。对此,《大乘起信论裂网疏》有深刻的解释:

“诸佛心内众生所见佛身,即托众生心内诸佛所现之身而自变为影像,故云见从外来,取色分限也。然彼虽妄计外来,其实原不在外;彼虽妄取分限,其实化身原无限量。以此化身,即真如用。则便即报即法,非离真如体相,得有真如用故。……所有佛像,咸悉三身宛然,四德无减,不可谬随凡夫生盲。”1

依此解释,嘉州大弥勒石像,即非石像,也不是外在的神像,而是宛若佛在,心与佛通,不盲目崇拜,却一定要恭敬礼拜,犹如当年优填王以金佛恭迎世尊时的情景:

“时铸金像,合掌叉手为佛作礼。尔时世尊,亦复长跪合掌向像,时虚空中百千化佛,亦1明智旭:《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四,《大正藏》第44册,第449页。

皆合掌长跪向像”。1

某一刻,像与佛在我们内心升起的感悟中已了无分别,佛像即佛。当我们以心去观佛的时候,佛像符号焕发的力量是充满生命的,也是巨大,这才是真义的佛法无边。

二、乐山大佛作为符号的意义的迁延和变化

乐山大佛是文化的符号,也是广义的语言符号。索绪尔在其《普通语言学教程》绪论部分将语言现象作了语言、言语的区分。言语是主体的个人行为,是具体的语言运用,搭载着个体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的复杂信息。而语言则是含于言语之中的社会性的整体系统。语言在人类社会又有历时性与共时性纵横两个层面。从纵向的层面,语言总是过去历史信息积淀的结果,总是在历时的变化中;从横向来看,语言又是相对静止的系统,在共时中具有稳定、协调的一面。而语言总是通过言语反应它整体的一面。乐山大佛作为符号语言,最初也许是海通的一句豪言壮语,当豪言壮语冷却时,某一时段,他又可以是人们猎奇心里的补偿。乐山大佛作为文化符号,尽管其“能指”千年来没有改变,而其“所指”,即意义则始终在变化与异化的过程之中,业兼具索绪尔所谓语言符号的社会性、历时性与共时性,这是佛教以像“表法”体系的一面镜子,从符号学的视角,我们也可以窥见社会在历史之流中的意识之变,以及诠释这尊巨佛的“语义”之变。

弥勒信仰是乐山大佛作为佛号的核心“语义”。乐山大佛所建造的唐朝,正是中国佛教最兴盛的时代,石刻巨大佛像是佛教以巨大造像来表征佛法的意识在巴蜀地区的集中显现。大像的巨大体量与人类身形的巨大反差,象征佛陀的慈悲与智慧和人心卑微的巨大反差。当人的狂妄之心被这种强势形象所慑服的时候,渺小而无有依靠的心理自然升起,我们希望被保护、希望被支持,这时,巨像慈悲的眼神让人在恐惧的当下有了皈依,而不是慌不择路的逃离。而巨大佛像的建造者,其本身也是基于自身或者外在人心的信仰而施设物质的表现形态,这种表现形态的施设过程,可以类似言语行为的过程。

如果乐山大佛的建造是一个言语行为的过程,那么这个言语的主体绝不是一个主体,自少是三个。一是水患受害者。三江——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汇流之要冲,水患频发,治理无力,受害民众祈愿能有超自然的力量对制服水患;二是政治上的借力者。中国古代政治的合法性的确立是以“神道”为根据的,正所谓

“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忒,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易?观》)。

当佛教东传,成为中国百姓的普遍信奉的时候,“神道”即由“天”转为“佛”。唐初武则天制伪经以证明自己弥勒转世的政治谋略,正是利用唐代佛教兴盛的社会心理,合理地选取弥勒这样一个象征未来的表达符号,建立皇权的合法来源,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乐山大佛也正是这样一个政治和信仰背景下应运而生;三是发心建造的行动者。发心建造乐山大佛的行动者是两部分,首先是民意代表和宗教家身份的海通大和尚,其次是接力的官府力量的官员代表和民间热心人士。这三个表达主体异口同声,甚至包括那位索贿不成,被海通“自目可剜,佛财难得2”所阻吓的那位贪官,一样表达——“信仰弥勒,问题解决”的主旨,尽管他们的内心千差万别。

1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佛说观佛三昧海经》卷第六,《大正藏》第15册,第678页。

乐山大佛“弥勒信仰”这个核心语义,当然地从属佛教信仰,与佛教的命运相关联。然“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所以,核心语义“弥勒信仰”的强弱,首先决定于政治力量对佛教的态度。众所周知,巨大的弥勒造像,需要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非组织的力量,一般难以实施。而巨大的弥勒造像主要集中在中国佛教最为兴盛的唐代,也是弥勒转世成皇帝思想产生和普及的唐代,比较有影响的就有:敦煌莫高窟分别位于171窟和96窟的南、北大像;宁夏固原须弥山大佛;甘肃武威天梯山13窟,以及和乐山大佛比邻的荣县大佛等等,弥勒大佛是唐代的“流行语”,“弥勒信仰”是这个流行言语的唯一涵义,无论言说主体还是接受的主体,都很难发生歧义。而佛教自宋以降的世俗化过程,则是核心语义“弥勒信仰”核心语义弱化和派生语义生成的过程。但政治力量对佛教的剿灭,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时期,大佛必然坍缩成一个枯死的名词,冷落在风雨的侵蚀之中;比如在“文革”时期,“弥勒信仰”的核心语义则彻底失效,大佛作为符号的“所指”是“愚昧的迷信”,政治意识弥漫成整个社会对寺庙、佛像、经典等等佛教言语的批判和践踏,乐山大佛也因此禁言了,丧失其信仰引领的全部意义。而当我们想起国民党士兵的枪口对准大佛开枪,并以射中而狂欢的时候,也必然想起塔利班为信仰冲突炮击巴米杨大佛两个月,且不顾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劝阻,终于让大佛作为符号的言语形式都彻底抹杀了。而今,政治上的开明,让佛教拥有重光的时机,乐山大佛“弥勒信仰”的核心语义也再次回归。然而,大佛言语千年中的变迁和积淀,近代西方思想的融入,乐山大佛的语义,更多的是在艺术、科学和文化的层面,人们领会的意义更多的是:世界最大的佛像!伟大的智慧,设计了如此精巧的排水系统!深厚的佛教文化!……在这些惊叹中,是新意义的构建,同时也反映出“弥勒信仰”这个最初核心语义的淡化。乐山大佛作为世界遗产的地位,现在是个了不起的旅游目的地,但多数游客是怀着“世界第一”的猎奇心理来的,在这些游客中,他们已经不认识这个符号,如同我们看那些远古的象形文字,似曾相识,又难究其意。

三、弥勒信仰——语义的回归与重构

既然目前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给力佛法,佛教界人士当有一种使命去弘扬佛教,具体到乐山大佛,则有还其“弥勒信仰”这一原始语义的责任。原始语义的回归,同时也是重构,有遵循历时积淀的一面,也有共时互依的规律,而其首要的表现就是弥勒信仰的现实针对性——末法与未来的对应。弥勒佛是“法灭尽”后下生的未来佛,所以,这种对应关系在佛教中的依托始终就是弥勒信仰。佛对“末法时代”有着比较具体的预言,正法500年早已谢幕,千年“像法时代”一去不返,生于浩浩万年的“末法时代”的生民,恐惧“大水忽起、卒至无期”最后景象,也许把未来寄托给弥勒是最好的选择。要人们对佛说起信心,不是对未来如何的期许,也不是对过去如何的描述,在于佛的预言与生活的现实的完美符合。请看佛对“末法时代”“法欲灭时”的描写:

吾涅盘后,法欲灭时,五逆浊世魔道兴盛,魔作沙门坏乱吾道,着俗衣裳乐好袈裟五色之服,饮酒噉肉杀生贪味,无有慈心更相憎嫉……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子懈慢不用法语眼,见沙门如视粪土无有信心。法将殄没,登尔之时诸天泣泪,水旱不调五谷不熟,疫气流行死亡者众,人民勤苦县官计克,不顺道理皆思乐乱,恶人转多如海中沙,善者甚少

若一若二。劫欲尽故,日月转短人命转促,四十头白。男子淫妷精尽夭命,或寿六十;男子

寿短女人寿长,七八九十或至百岁。1

在“末法时代”各个历史时期,当社会道德沦丧或天灾不断时,人们都会自然升起对这个预言性的描写的对照,总觉这预言在逼近自己的现实。而今,科学和现代社会商业运行机制的结合释放了巨大的生产力,物质的极大丰富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公正等精神价值的褪色,全球性的环境恶化导致的地址频发,天灾不断。以及末日预言的外道观念泛滥,这样的现实让弥勒信仰有了一个人心所向的群众基础,让乐山大佛“弥勒信仰”的语义回归获得社会的支撑。

作为教界人士,则有一个主动弘法,当抓住这一契机,推波助澜,让乐山大佛复合信仰的生命。除了对弥勒信仰本身的传播,对乐山弥勒像神圣生命的个性化构建也是一个重要工作。比如相关大佛地理位置的空间神圣、石刻巨像的身量神圣、悠久历史的时间神圣等。而造像过程中,海通自剜双面拒绝贪官的烈行,是否可以给大佛注入清廉精神内容;僧、官、民共建巨像,历时90年的壮举是否可以给大佛以和合的意义……这些,值得深入研究。

四、结语

乐山大佛在唐代叫嘉州大弥勒石像,当他称为石像的时候,是其最具信仰生命的时候;现在我们称为大佛,却在更多的时候视其为木石——一个值得一看的古代石雕艺术。作为符号的乐山大佛,其根本是信仰的,是弥勒信仰体系中洪钟大吕的声响。

电影《2012》上映已经过去一年多了,其表现的末日景象结合灾变频发的地球现状,末日情绪在现代人心中升起阴霾,挥之不去,而在这部电影中,把末日救赎地设在中国西藏,有洪荒境遇下,世界屋脊的自然地理因素,而一袭僧衣安坐在至高之地的画面,则象征皈依佛陀才是最终解脱之道。

这部电影有商业目的的煽情,但也警醒我们作为人的狂妄,思考一下末日与未来。末日必然到来,未来则陷于宿命;如果我们可以参与,未来的无限延伸,末日则没有意义。我们当如何参与到将未来延伸的事业,未来佛弥勒指给信仰者佛法正道。乐山大佛作为中国弥勒信仰最为鲜亮的符号,应该在第一高的佛教石雕艺术之上,加之信仰的精神,符合时代需要,满足民众需求,也为旅游增加持续性的游客资源,赋予作为符号的乐山大佛真正应该表达的意义。

联系信息

姓名:梁胜兴

mobi:1588101110 3;

email:liangshengxing@https://www.doczj.com/doc/ce2934160.html,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佛学研究中心

1僧佑录:《佛说法灭尽经》,《大正藏》第12册,第1118页

7乐山大佛练习题及答案

7 乐山大佛 一、读拼音,写汉字。 bō tāo qīn fàn jì yìpò huài ()()()() bì miǎn chōng shuā hóng dà yān sǐ ()()()() 二、读读记记,写一遍。 凛然一凿一锤江风呼叫 江水水流湍急安安稳稳艺术珍品 你也来勾画自己喜欢的词语,读读记记吧。 三、认真读课文第二段,按要求完成练习。 (1)找出总写乐山大佛“大”的句子,抄写下来。 (2)读句子,填空。 ●它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米,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 这句话抓住了乐山大佛的()以及()、()、()的长度,写出了()的特点。 ●它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它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 这句话抓住了乐山大佛()的宽度,用()来举例子,说明()的特点。 四、读一读,做一做。 秋色 秋是什么颜色的? 谷子说:“秋是黄色的,我就是让秋风吹黄的。”高粱说:“秋是红色的,我就是叫秋气染红的。”棉花说:“秋是白色的,不然,我哪有这银装素裹?”墨菊却说:“秋是黑色的,我开放的花朵就是证明。”松柏说:“秋和夏没什么区别,都像我一样青翠……” 秋天听了摇摇头说:“不,不,我是五彩缤纷的。如果我只属于一种颜色,那秋天该是多么的单调啊!” 1.读短文,填空。 谷子说秋天是_________的,高粱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棉花说秋天是_________的,墨菊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松柏说秋天是_________的,我说秋天是_________的。 2.你赞成谁的说法?为什么?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_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_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篇一:四川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 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

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虽然乐山大佛有着十分完善的保护系统,然而在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它仍免不了遭到各种各样的破坏,有自然的,也有人为的。因此,各个朝代都对它进行过维修。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曾对乐山大佛进行过多次维修,其中工程较大的是1963年的维修。1982年,乐山大佛经国务院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乐山大佛的保护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乐山大佛己成了全世界人民的一笔宝贵遗产。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阅读训练:乐山大佛

阅读训练: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名闻海内外,令人神往,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佛像。它坐落在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西壁,唐开元元年,由著名和尚海通请石匠开凿,工程进行了90年才完成。大佛头与山齐,脚踏青衣江,身高71米,肩宽28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眼长3.3米,耳长7米。头顶可以放一张吃饭桌,耳朵中间可以并立两个人,脚上可以围坐一百余人。有人比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 阅读练习 1.你知道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是什么意思吗?请在正确的解释后打“√”。 (1)乐山大佛名闻.海内外。 A.听见。() B.听见的事情;消息。() C.听到名声;有名;有名望的。() D.用鼻子嗅。() (2)它坐落 ..在四川省乐山市东郊凌云西壁 A.固定的某个地方。() B.土地或建筑物位置。() C.供人坐的地方。() D.背对着某一方向。() 2.乐山大佛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先按短文内容填空,再仿例写两句话。 乐山大佛的头顶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耳朵中间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脚上可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画出短文最后一句话,并说说它是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1.(1)C (2)B 2.唐代建造的,位于我国四川省乐山市。 3.放一张吃饭桌并立两个人围坐一百余人略 4.有人比喻“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这句话形象地说明石佛像很大,依山而凿,几乎与整座山融为一体,分不开哪是山哪是佛。 选自长春出版社《小学语文阅读训练80篇》一年级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大全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大全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中国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一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乐山大佛风景区。我是景区导游,我叫魏春云,大家可以叫我魏导。今天将由我带大家参观,希望大家做文明游客! 首先,我把景区的情况总的给大家介绍一下。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历史悠久,建于公元713年,屈指算来,它矗立在这已经1200多年了!这是众多工匠一锤锤地花了90年修造出来的。接下来我们边走边看边讲。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坐在船上从正面看大佛,会发现大佛所处的位置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所以,虽然周围是红砂岩,但大佛依然没有被风化完,不过,国家还是常常拨出专项资金给大佛洗脸。 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大佛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怎么样,厉害吧! 相传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不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海通和尚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当时没有挖土机、铲车等现代化工具,全是一锤一凿靠手工,历时九十年才修筑成功。 好了,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感谢大家的光临,乐山大佛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希望大家把这壮观的景象介绍给更多的朋友,谢谢大家!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二游客们,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课外阅读训练(二)(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课外阅读专项训练(二) 阅读(一) 云峰观日出 云峰山日出是云峰山的两大名景之一。为了观日出,老师领着我们披着星斗,登上了云峰山顶。虽然是夏季,但山顶仍然是凉风习习。几颗亮晶晶的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就告别了。 东方的天边张开了一张灰白色的幕,渐渐地,颜色越来越浓。天空中的彩云真是干变万化,一会儿是骏马腾空,一会儿是红花如火,一会儿变出了许多橘子,一会儿又是灯光闪烁。一会儿红艳艳,一会儿金灿灿,变化无穷,艳丽极了。 这时,一位同学指着东方叫起来:“看!太阳快出来了!”我便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东方的地平线越来越红。果然,一个耀眼的红点,慢慢地吃力地从东方的地平线跳出。一瞬间,半个太阳涌出地平线,好像半个光芒四射的火球在一个盘子里跳动。太阳越升越高。不知是谁把一块黑云扯在了太阳的头上,一道道灿烂的光芒,在黑云下面镀了道道金光。太阳慢慢地被黑云包在里面,从黑云上面射出一道道明亮的光柱。灿烂的阳光从黑云的空隙中射向大地,形成金光闪闪的光柱。太阳终于扯开黑云,冉冉地升上了蓝色的天空。瞬时光芒四射,把整个天空映得红彤彤的。 这时,我们完全被太阳的光芒包围着。望着身披着彩霞的同学们,我想,我们不正是那早晨冉冉升起的太阳吗? 1.“小星星向我们挥挥手”说明() A.小星星和“我们”打招呼。B.小星星欢迎“我们”。 C.天亮了,小星星要沉下去了。D.小星星喜欢“我们”。 2.天空中的彩云的特点是() A.颜色单一,变化极快。B.千变万化,白白软软。 C.颜色鲜艳,一成不变。D.变幻无穷,颜色鲜艳。 3.“一个耀眼的红点,慢慢地吃力 ..地从东方的地平线跳.出。”对句中 的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乐山大佛的导游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乐山大佛景区以“天下第一大佛”为核心,以“壮、雅、清、逸”为特色,是具有观光、朝圣、文化、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乐山大佛景区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乐山大佛景区导游词1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多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家任

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 “乐山大佛”是后人对这座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的大佛的通称。建造于唐代的这座大佛,真实的官方名称却一直是迷。事实上,根据后来诸多专家考察证实,这座被称为“乐山大佛”的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应该是: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 历时两年多的“治理乐山大佛的前期研究”科研项目正式启动。其间,在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乐山大佛进行全身“透视”体检的时候,发现大佛龛窟右侧临江一面的悬崖峭壁上有一巨大的摩崖碑,即《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碑。经实测,该碑高6.6米,相当于两层楼房的高度;碑宽3.84米;面积为25.08平方米。这通摩崖碑的发现具有相当重大的历史意义:它不仅直接确定了这座石刻雕像的真实官方名称,也是研究“世界文化遗产”的乐山大佛现存唯一可靠的第一手直接文献。乐山大佛景区介绍导游词2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

有关乐山大佛的导游词范文.doc

有关乐山大佛的导游词范文 【乐山大佛导游词一】 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

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乐山大佛导游词二】 大家好,很荣幸能当你们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刘导游,这次我们到的是世界遗产之一——乐山大佛。好,我们出发吧! 游客们,这里是乐山的港码头,请看对面的山,那就是凌云山。请仔细观察,那就是乐山的巨型睡佛,又叫隐形睡佛。它位于乐山城侧的三江(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流处,形态逼真的佛头、佛身、佛足由乌尤山、凌云山、东岩连襟而成,南北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头南足北仰卧在三江之滨。巨型睡佛的胸部就是世界有名的乐山大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游客们,我们来到了大佛的脚下,请往上看,大佛通高71米,肩膀宽24米,头直径10米,耳朵有7米,劲高3米,指长8.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嘴巴和眼睛的长度3.3米,头上有1021个发根。现在大家亲眼目睹了,名不虚传吧! 据传:乐山大佛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当时,岷江、大渡河、青依江汇合于此,水流直冲凌云山脚,势不可挡,洪水季节水势更猛,过往船只常触壁粉碎。凌云寺的名僧海通见此甚为不安,于是发起修造大佛。一使石块坠江减缓水势,二借佛力镇水。海通募集20年,筹得一笔款项。海通去世后,剑南川西节度使韦皋,征集工匠,继续开凿,朝廷也诏赐盐麻税款予以资助,至到803年,历时90年大佛终告完成。 “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带领群山来,挺立大江边。”他造型广严,设计巧妙,以他不变的体态和姿容,给人以无穷的思索和遐想。据传:他老人家为镇住水妖,历经千年风霜雪雨,自今

上下五千年》阅读测试卷(附答案)

《上下五千年》阅读测试卷(100题,附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夏朝从太康到少康时期发生了上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 A少康中兴B安史之乱C康乾盛世D太平盛世 2、“囚车”里的人指的是()。 A鲍叔牙B管仲C周公D召公虎 3、明英宗受太监王振的唆使,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军队俘虏,这一历史事件叫()。 A班超出使西域B李斯谏逐客C土木堡之变D荆轲刺秦王 4、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别于()年。 A1921和1949 B1922和1945 C1912和1921 D1924和1949 5、()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着作。 A《孙膑兵法》B《孙子兵法》C《诸葛亮兵法》D《吕氏春秋》 6、明世宗时期,出现了一个不怕死,敢于冒死谏皇帝的清官叫(),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 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A三保太监B宋濂C海瑞D施耐庵 7、清朝时期,六下江南的皇帝是()。 A雍正B乾隆C顺治D康熙 8、秦穆公用()换来贤才百里奚。 A五张牛皮B五张羊皮C五张狼皮 D 五张虎皮 9、孟明视带领秦军渡黄河的时候,做了()一事鼓舞了士气。 A筑城B架桥C种田D烧船 10、被称为“闯王”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叫()。 A李自成B吴广C陈胜D洪袖全 11、、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和()。 A丹朱B象C禹D蚩尤 12、按照道教的说法太上老君就是()。 A墨子B荀子C孔子D老子 13、1839年,一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灭了英国人的气焰,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但终因清政府腐 败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前者民族英雄与后者条约分别是()。 A林则徐、《南京条约》B戚继光、《黄埔条约》 C袁崇焕、《天津条约》D岳飞、《辛丑条约》 14、明朝收复台湾的是()。 A史可法B郑成功C吴三桂D郑和 15、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出任 临时大总统的是()。 A袁世凯B孙中山C曹锟D黎元洪 16、()分别是《红楼梦》、《三国演义》的作者。 A曹雪芹、吴承恩B罗贯中、吴承恩C曹雪芹、罗贯中D施耐庵、罗贯中17、少年登基,智擒鳌拜,削三藩,创大清盛世的皇帝是()。

峨眉山导游词_四川峨眉山导游词

峨眉山导游词_四川峨眉山导游词 峨眉山导游词(一)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峨眉山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现在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小平情缘、清音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

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平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平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6.9度,七月平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平原无大差异,早晚略添衣着即可。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平原低4℃—5℃,游客需备足衣物。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2℃左右。山上为游客准备了大量棉大衣,可供游人租用。峨眉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山下被称为阳间,山上被称为阴间。积云有一定的重量,所以在峨眉山的那条界线的位置。因此,

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导游词 导读: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下面是乐山大佛导游词1200字,请参考! 乐山大佛导游词 游客们,今天我们参观的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弥勒佛石像—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坐落在我国四川省西南部,周围便是岷江、青衣江、大渡河这三条大江,统称“乐山三江”。 它通高71米;肩宽24米;耳朵有7米长,每个耳朵能钻进去两个人;它的眼睛和嘴巴长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令人想不到的是,它头的直径竟有10米,有5层楼那么高呢!而它的手指却有8.4米长,不要说与大佛比,就是个大佛的手指比,你也小得不得了。它的膝盖到脚背总长28米,脚宽8.5米,如果人挨人站着,它的每只脚可以站100多人呢!乐山大佛头上的发髻有1021个。人们说它: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 乐山大佛建于公元713年,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已经矗立在这1200多年了! 乐山大佛两侧的岩石叫做“红砂岩”,是一种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为什么能保存1200年呢?因为它的位置处于凌云山西面阴

坡处,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 乐山大佛是一个名叫海通的和尚发起建造的。当时,岷江水势汹涌,常常淹死过路的行人。海通和尚一忍心看下去,于是便筹集巨款,修筑乐山大佛,愿它能抵住这汹涌的江水。当时,一名财主想得到这笔巨款,当海通知道了他的想法以后,便对财主说:“我宁愿把我的眼珠挖下来,也不会给你这笔钱。”他见财主不信,便用双手挖下了自己的眼珠。财主见了,吓得魂飞魄散,这才打消了念头。过后,海通又号召了很多人来修筑乐山大佛。就这样,人们一锤锤地修造了 90年,乐山大佛才修筑成功。 今天的介绍就到这里了,希望我的介绍能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各位游客:大家好! 欢迎各位到乐山大佛景区来观光旅游。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举世闻名的千年古佛——乐山大佛。它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尊石刻弥勒佛,通高71米,肩膀的宽度是24米,头的直径是10米,耳朵有7米长,嘴巴和眼睛的长度是3.3米,眉毛和鼻子的长度是5.6米,颈高3米,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的宽度是8.5米,头上的发髻 有l021个。乐山大佛雄伟壮观,人们形容它:“山是一尊佛,佛是 一座山”,导游词《乐山大佛导游词》。 乐山大佛始建于唐玄宗开元初年(也就是公元713年),竣工于唐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大家可以计算一下,乐山大佛矗立于此已经1200年了。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3篇_导游词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3篇 乐山大佛还很神奇,跟真的佛一样。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下面是带来的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篇一: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各位小朋友、先生、女士们大家好! 今天我就带着大家去玩。 在四川省西南部,有一条从北向南流的大河,叫岷江。岷江水流湍急,不涛汹涌,常常掀翻江上的航船,淹死过往的行人。传说在1200多年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想借神的力量保护航船的安全,于是发起修造一座大佛。从那时起,无数石匠在乐山岷江岸边的石壁上一凿凿、一锤锤,整整桥大了90年,终于凿出了一座大石佛。这就是我国最大的石佛——乐山大佛。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背山面水,魏巍端坐。他身高71米,头长14。7米,眼睛长3。3,垂着两只长6。2米的大耳朵,每个耳朵眼里都可以钻进两个人。斜披垂挂的衣衫下,露出两只大脚,脚宽8。5米。如果让人们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坐在她的大脚上,每一只都可以坐上100来人。这座头顶蓝天、足踏大地的石佛,不管从哪个方向看过去,都是那么凛然不可侵犯。越是在江风呼叫、江水咆哮的时候,大佛越能显出它的威严,似乎天塌下来他都能擎得1/ 4

起。 我的解说完了,希望大家能到乐山大佛来玩,谢谢大家。 篇二: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们要去乐山大佛。我的名字叫“杨泓健”。大家可以叫我“杨导”。 大家看!乐山大佛多大啊!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传说从前有个叫海通的和尚,看见大渡河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于是,就召集了很多石匠,把乐山大佛建起来。乐山大佛建起来后,海通有了很多钱,于是嘉州的一个官吏来逼海通给钱,海通就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可见海通多么尊敬佛啊! 大家看,乐山大佛只好的风平浪静的湖,高大雄伟的乐山大佛,让人感到一种好像乐山大佛就在对岸看着你的感觉。 乐山大佛还很神奇,跟真的佛一样。乐山大佛再现难得一见的“神秘光环”——佛光。20xx年5月7日上午9时43分,乌云还未褪去的乐山大佛上空,突然出现日晕现象,刚刚升起的太阳四周闪现出一个直径约300米、内红外紫的五彩光环,色彩时明时暗。千年难遇万人争睹。11时许光环开始散发出耀眼强光,来自四海的游客无不 赞叹这一天下奇观。不少人双手合十,闭目祈愿,纷纷庆幸大佛之旅2/ 4

《乐山大佛》阅读附答案

《乐山大佛》阅读附答案 乐山大佛 ①在四川乐山的三江合口处,坐着一尊受香火的清廉大佛。 ②他叫弥勒,弥勒佛。但不是那位袒露大肚皮的弥勒佛,那位成天笑眯眯的“老好人”——“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世上可笑之事”的弥勒佛。 ③他是一位严肃的沉思者,面色温和,神情严肃。他不是什么都笑——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可笑的事,也不是什么都容——天下一切丑恶都容。 ④他的严肃的思考,首先来自缔造他的海空和尚。一千一百多年前,凌云寺和尚海空为了减缓三江合口后的凶猛水势,避免沉舟淹死众生,倡导在峭崖临江边造就一座佛。他光头顶烈日,下雪披袈裟,四处化缘,钱化得不少了,但当地官吏说:“如果你真心造佛,就把眼珠挖出来见我。” ⑤大佛兴建了,海空的眼珠也没有了。海空的眼珠是为建大佛而失去的。世上除了生命,还有比眼珠更珍贵的东西吗? ⑥由于意识到自己的职责,因此,乐山乐水佛不乐。他坚守岗位,从不擅离职守,从不懈怠松驰,从不向惊涛恶浪屈服。他成了实现海空和尚遗愿,拯救三江芸芸众生的中流砥柱。 ⑦他常常想起塑造他的工匠们。是的,他是伟大的:头与山齐,脚踩江水,身高71米,比阿富汗世界第一大佛还高18米,可称世界第一伟佛了。如果不是设计、雕塑他的工匠们经过九十年的千刀万凿,他仍然是半片石头山,普普通通通到处可见谁也不会瞄一眼的石头山。为了他的降生,有多少人摔下峭壁,跌进的江心,付出了生命!他是真正的人民之子。 ⑧他永远不忘这最根本的一点,因此他从不居功,从不索取,从不接受人民的香火和祭祀。在这里,看不到一柱香火,一支红烛,一从跪拜,看到的只是他伟岸的身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为了根绝香火,他一开始就釜底抽薪铲除了滋生这些东西的土壤:立脚点在临江的悬崖上,没有地方让人设立祭祀他的殿堂,周围全是香火插不进的岩体,连他的脚趾甲也是向下倾斜的,人站上去就会跌倒,所以连下跪朝拜也没有地方。 ⑨人们只能簇拥在轮渡上才能看到他那顶天立地的尊容并默默遥致祈祷。 ⑩有人感叹,有人惊奇,有人礼赞:“呀,连小小的土地庙都有几柱香火哩,而他——世界第一大佛,连一柱香火也没有。” 1.第④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意思比较复杂,如只保留其中最主要的意思,其文字应是_________________ 。 2.第⑧自然段中的“这最根本的一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 3.第⑥自然段中的三个“从不……”主要是从履行工作职责的角度赞扬乐山大佛的,而第⑧自然段的三个“从不……”则是从_________________的角度来歌颂乐山大佛的。 4.第⑧段“釜底抽薪”一词的本意是抽掉锅底下燃烧的柴,该词在文中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土壤”一词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乐山大佛之所以不同于“笑弥勒”,是因为他是一个身负重任的思考者。 B.为了修建大佛,海空和尚和几代的工匠们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和极其沉重的代价。 C.人们感叹的是大佛的奇特的身世,惊奇的是大佛的治水能力,礼赞的是大佛的崇高品格。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Leshan Giant Buddha tour gu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乐山大佛导游词范文 前言: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 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 体之一。本文档根据导游词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 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灵山大佛,国家5A级景区无锡市灵山景区组成部分。坐 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1997年建造而成。大佛所在位置 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下面是灵山大佛的导游词,希望帮得上大家。 大家好,这里就是灵山大佛,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 层石头基座在内通高101.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 有一点是值得介绍的:那就是大佛的“眼睛”。 请你们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 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关注着你。当你愈靠近大佛时,大佛的“眼睛”似乎也是逐渐睁开、睁大……这是为什么呢?难道“眼睛”真的会“动”的不成?其实并不奇怪,这里

绝没有任何“神奇”的色彩,是利用视觉差产生的效果。靠的就是艺术魅力,或者说是雕塑家的艺术功力。 我们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灵山大佛是分块铸造,然后再在现场将它们一块块地拼装,焊接在一起,使它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 大家想一想,这里面包含着多少技术内容和多大的工作量呀?!尽管如此,但比起古代造铜佛的方法来说,那又不知道要省多少事了! 由于时间限制,我在这里只能谈两个“为什么?” 第一个“为什么”是:安装好的大佛,为什么是“两脚离地”的? 这是因为灵山大佛的总体设计方案采用的就是“整体悬挂”方案。佛体铜壁板经过拼装焊接成整体以后,是通过副支架、主钢架直接悬挂在像楼房一样的钢筋混凝土主骨架上的。副支架总共有四、五千根,平均每块铜壁板有2——3根。整个佛像相当于有四、五千只手从里面加以托着和拉着。这样,铜壁板可以铸得尽可能的薄,节省铜料,经济合理。因此,做到最下面一层铜壁板是离地的。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讲解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讲解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讲解,欢迎阅读参考! 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讲解1 各位游客:大家好! 各位游客,眼前这座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大佛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鸾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时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为古弥勒佛的坐像。乐山大佛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大佛双手抚膝正襟危坐的姿势,造型庄严,排水设施隐而不见,设计巧妙。佛像开凿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禅师为减杀水势,普渡众生而发起,招集人力,物力修凿的。海通禅师圆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和韦皋续建。直至唐德宗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历时90年。被近代诗人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大佛景区由凌云山、麻浩岩墓、乌尤山等景观组成,面积约8平方公里。景区属峨眉山风景名胜区范围,是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说。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十分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十分科学的。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3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3篇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一: “大家好!我是带你们游玩的导游,我姓胡,大家可以叫我胡导,我们这次的旅行社是大熊猫旅行社。我的电话是:1345060712。这次为我们服务的司机是林师傅,我们的车型是国际大巴,车号是:粤A049C。我们的旅游时间是早上8点出发,地点是乐山大佛,我们的整个游玩过程安排是:游玩一天,然后明天中午回广州。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岩壁上,依岷江东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 传说唐朝初年,凌云山上有一座凌云寺,凌云寺里有个老和尚叫海通。当时凌云山下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水深流急,波涌浪翻,经常吞没行船,危害百姓。所以海通老和尚决定在这岩石上刻造佛像,使来往的船只不再受害。

好了,乐山大佛的游览就到此结束了,希望你们在游玩的过程中玩的开心。请大家拿好自己的物品,谢谢你们的配合,再见。” 乐山大佛导游词600字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前来游览乐山大佛。我姓许,大家可以叫我许导,在游览乐山大佛时,请大家注意以下几点:一请大家不要大声喧哗,破坏山里的宁静。二请大家不要随手乱扔垃圾,破坏环境。三请在游览时跟紧我,不要乱走,因为在大山里容易迷路。下面我来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始凿于唐开元元年(公元720xx年),历时90余年才建成,足以说明乐山大佛的大了。乐山大佛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现在,请大家跟我上游船前往乐山大佛脚下......现在,请抬头向上看,我们的正前方就是乐山大佛,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形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发髻105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

《上下五千年》阅读测试卷(附标准答案)

《上下五千年》阅读测试卷(附答案)

————————————————————————————————作者:————————————————————————————————日期:

《上下五千年》阅读测试卷(100题,附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1、夏朝从太康到少康时期发生了上百年的混战才恢复过来,历史上称作()。 A少康中兴 B安史之乱 C康乾盛世D太平盛世 2、“囚车”里的人指的是()。 A鲍叔牙 B管仲 C周公 D召公虎 3、明英宗受太监王振的唆使,御驾亲征,结果被瓦剌军队俘虏,这一历史事件叫()。 A班超出使西域 B李斯谏逐客 C土木堡之变 D荆轲刺秦王 4、中国共产党成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分别于()年。 A1921和1949 B1922和1945 C1912和1921 D1924和1949 5、()是我国最早的杰出的军事著作。 A《孙膑兵法》 B《孙子兵法》 C《诸葛亮兵法》 D《吕氏春秋》 6、明世宗时期,出现了一个不怕死,敢于冒死谏皇帝的清官叫(),他为官清廉,一身正气, 被百姓誉为“海青天”。 A三保太监 B宋濂 C海瑞 D施耐庵 7、清朝时期,六下江南的皇帝是()。 A雍正 B乾隆 C顺治 D康熙 8、秦穆公用()换来贤才百里奚。 A五张牛皮 B五张羊皮 C五张狼皮 D 五张虎皮 9、孟明视带领秦军渡黄河的时候,做了()一事鼓舞了士气。 A筑城 B架桥 C种田 D烧船 10、被称为“闯王”的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叫()。 A李自成 B吴广 C陈胜 D洪袖全 11、、黄帝以后,先后出了三个很有名的部落首领,他们分别是尧、舜和()。 A丹朱 B象 C禹 D蚩尤 12、按照道教的说法太上老君就是()。 A墨子 B荀子 C孔子 D老子 13、1839年,一位民族英雄虎门销烟,灭了英国人的气焰,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但终因清政府腐 败无能,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前者民族英雄与后者条约分别是()。 A林则徐、《南京条约》 B戚继光、《黄埔条约》 C袁崇焕、《天津条约》 D岳飞、《辛丑条约》 14、明朝收复台湾的是()。 A史可法 B郑成功 C吴三桂 D郑和 15、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出任 临时大总统的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曹锟 D黎元洪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

乐山大佛导游词2000字 设计 现在请大家看一看大佛两侧的岩石。这种岩石叫红砂岩,是一种质地疏松,容易风化的岩石,乐山大佛就是在这种岩石上雕刻而成的。那么大佛为什么能历经1200年“风雨不动安如山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大佛所处的位置。大佛位于凌云山西面的阴坡上,加之佛体周围林木稠密,地质结构稳定,佛身处于江弯地段,隐藏于山体之中,减少了风雨侵蚀和水流冲刷,因此岩石风化较缓慢。不仅如此,乐山大佛还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在大佛身后,有左右相通的排水洞穴,可以避免山泉对佛像的浸蚀;大佛头上发髻的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排水道与佛体衣服折皱连成排水渠道网,也避免了雨水对佛体的浸蚀。可见,乐山大佛的设计是非常科学的。除此之外,大佛在竣工之后,还曾经修造了一个高13层的楼阁复盖,可惜毁于明末的战乱。 海师堂 那么,是谁为我们创造了这笔财富?当初修大佛的目的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去参观海师堂。 海师堂里的三尊塑像就是修建乐山大佛的功臣。首先我们看中间这一位,大佛的始建者——海通禅师,他是贵州人氏,当年在凌云山上结茅为僧。 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的凶猛,经常发生船毁人亡

的事件。海通和尚大发慈悲之心,准备修建大佛来镇水患。于是四处化缘,筹得不少的钱财。当时有一位贪,官见财眼开,准备敲诈勒索他,海通法师义正严辞地说“自目可剜,佛财难得”。 意思是说,我自己的眼睛都可以挖下来给你,但你休想得到这笔佛财。那个贪,官居然蛮横无礼地要他试一试,海通禅师大义凛然地一手捧盘,一手挖出了自己的双眼。贪,官吓坏了,从此以后没再为难他。海通禅师造佛时年事已高,所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他就圆寂了,大佛的修造工程也因此停了下来。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章仇兼琼捐赠俸金20万,继续修造乐山大佛,由于工程浩大,需要巨大的经费,于是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到京赴任,工程再次停工。 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五十万两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三代人的努力之下,前后历经90年时间,乐山大佛终于彻底完工,并且通体施金,华丽的佛衣和宝相庄严的佛体交相辉映。 九曲栈道 现在大家对大佛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通过九曲栈道到大佛脚看全景。我们脚下的九曲栈道是同乐山大佛一起修建的,共有173个台阶,最宽的地方是1.45米,最窄的地方仅有o.6米。大家沿途可以欣赏一下崖壁上留下的石刻佛龛。这些佛像神态各异,工艺精妙,可与中国四大石窟的佛像相媲美,遗憾的是它们的风化现象非常严重。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400字5篇

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400字5篇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濒大渡河、青衣 江和岷江三江汇流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四川乐山大佛导游词400字5篇,欢迎阅 读参考! 亲爱的游客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小导游——郑涵文。今天,我们游览的是世界上 最大的一座石刻像,游客们,你们知道它是谁吗?对了,它就是四川的乐山大佛。走,随 我去看看吧! 乐山大佛修凿在岷江、大渡河和青衣江汇合处的凌云山的临江山崖上,与乐山城隔水 相望。 游客们,在我们身旁的就是形象生动、气魄宏伟的乐山大佛。瞧,佛像坐东面西,双 眼似睁似闭。它高71米,仅头部就有10米宽,双肩的距离为24米,耳长6米,可藏进 几个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只脚背上竟可站100多人!游客们,还要一点你们可能不知道,佛像的头颈背后,筑有完善而巧妙的排水系统使佛像免受山洪冲蚀。所以它被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现在让我给大家讲讲乐山大佛的历史吧。它从唐代开始修凿,人们爬上高山峻岭,攀 登悬崖峭壁,一锤一锤地凿,一刀一刀地刻,从公元713年至公元803年,整整化了90 年的时间才凿刻完工。佛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霜雨露,至今仍完好无损,安详端坐。 1956年,乐山大佛被四川省列为重点保护文物,而今,它已和我国其他28处景观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介绍完了乐山大佛,就让我们一起登上凌云山峰,看看这举世闻名的乐山大佛 吧!请不要在佛像上刻字哦。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和大家在一起来到世界文化遗产其中之一的乐山大佛,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俞,大家可以叫我小鱼儿。希望能和你们一起旅途愉快。 现在,我们坐在车上,我给你们讲一个有关乐山大佛的来历故事。在唐朝,有一个和尙,叫海通。在乐山大佛没有修建之前,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处,水势相当凶猛,常常在这里造成船毁人亡悲剧。海通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去凑集金钱,造乐 山大佛,在路上时,遇见一个贪财的人,向海通索要钱财,海通告诉他:“我不可能给你 金钱,我宁愿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你!”那个人不信,海通真把眼珠子挖出来,给了那个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