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外文诗歌翻译的注意事项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3
诗歌翻译的注意事项一、引言和词的定义词并不是概念的符号性的语言对应物,“而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具有一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言的特性所能允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得多一点或少一点。
”它可以包括一个基本概念或一个主体概念或一个抽象概念或者几个概念合并起来的复合概念。
词的成份可分为“基本成份”和“语法成份”。
前者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词根、词干;后者是指各种人称、复数、时间、条件的词尾和词缀。
词是形式单位而不是功能单位。
二、英汉词义结构模式的比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结构上却可完全不同。
例如:表示“唱”的概念,英语的词有sing(唱),sings(他唱),singing(正在唱),sang(过去唱),singer(唱的人)。
除第一个sing外。
在某种意义上,后面四者代表从基本概念发出的复合概念,所以它们包含着一个基本概念,主体概念(sing),还包括另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关于人称、数、时、条件、功能的或者其中几个合并起来的。
一个笼统的“唱”被注释成几个具体而明确的唱。
相反,汉语的“唱”的概念,则一字多用,不论你唱、我唱、他唱、还是此时唱、彼时唱,在结构上“唱”字始终词形如一,毫无变化,虚涵数义。
因为汉语唱字中没有“根本成份(sing—)”和语法成份(如—s,—ing,—ed)之分,没有主体概念和附属概念之别。
它们合而为一,界限模糊,所以具有不同人称、时间、复数的“唱”在形式上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关于英汉语的词义结构,若用数字公式表示,英语的词义结构公式为:Sw=A+(b),(其中:S代表词义,w代表词项,A代表“根本成份”,(b)代表“语法成份”。
b亦可为0即语法成份暂缺。
)汉语则为Sw=A,(其中:字母的代表含义同前文。
)当前面的公式转换为Sw=A+(0)时,例词为sing,当它变为Sw=A+(b)时,例词为singing,sings。
它还可进一步变为Sw=A+B时,例词有fire—engine。
中文英译注意事项一、译文有什么要求1、译文要忠实表达原文的真实意思,不得曲解。
2、不得漏译重要信息。
3、译文要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
4、译文要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
5、原文中的语法错误、逻辑错误(如果有)不得延伸至译文口。
二、英译汉注意事项1、原文通常讲的是“外国事儿”,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事。
所以,需要有一定的背景知识例: Biden's inflation is a threat to the working class: Sen.Graham(2022 年4月1日Fox News 的一篇新闻标题)参考译文:参议员格雷厄姆说:Biden的通货膨胀是对工人阶级的威胁2、一般需要把英语的长句子“拆解”为汉语的短句子。
遵循的一般原则是:1) 先译状语,后译谓语。
例:The Government wants to ensure that the water system continues to meet the needs of a growing UK population and remains resilient in the face of a changing climate which could cause problems for water availability.参考译文:面对气候变化可能给水资源的可用性带来的各和挑战,英国政府希望确保供水系统能够继续满足英国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并具备一定的弹性。
2)先从句,后译主句;或者先译主句,后译从句。
例: Bayer is one of the major producers of a type of pesticide thatthe European Union has linked to the large-scale die-offs of honey bee populations in North America and Western Europe 参考译文1:(先译定语从句,后译主句)欧盟认为北美和西欧许多蜜蜂种群的灭绝与一种农药的使用有关,而拜耳就是这种农药的主要生产商之一。
浅析诗歌英汉互译的难点诗歌是文学艺术呈现形式之一,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诗歌英汉互译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传统诗歌具有很多独特之处,从构造上说,对外语交流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诗歌英汉互译工作极具挑战性。
本文就诗歌英汉互译的难点展开研究,以期更好地深化两国的文化交流,使更多的人更好地了解两国文化。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和语言表达上来讲,诗歌英汉互译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中国诗歌多以言情语言为特点,充满了抒情的气氛,诗句结构往往比较复杂,词语交织搭配,而英诗歌有着简洁的语言表达,清新的语调,而且结构更为严谨,这样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容易使诗歌英汉互译带来一定的难度,使译者在文字表达上面临一定的挑战。
其次,文字指代的异同也是诗歌英汉互译过程中容易产生差异的地方,例如英文中常用的代词,在诗歌中表达方式不一样,而中文诗歌中则会有许多具体而生动的形象,这些形象可以通过扩展法进行英汉互译,但译者们要找到最能体现形象的英语语言,巧妙地来表达原始意义,否则原文内涵就会失去。
第三,文字文化的不同也会使诗歌英汉互译过程变得很棘手。
英语和汉语的文字文化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数量观念的差异尤其突出,在英文中,诗歌里往往有许多婉转的含蓄表达,而汉诗有着强调实际意义的语言表达,如果没有适当的调整就很难将其表达准确地翻译出来。
此外,在诗歌英汉互译过程中还有一些常见的难点,例如地名、人名、宗教等涉及到历史文化的部分,如果译者没有足够准确的科学知识和文化背景,就无法准确地将其翻译出来,甚至会造成文字表述的混乱。
总之,诗歌英汉互译的难点不可忽视。
译者们要熟悉诗歌的特点,注重语言文字和文化文字之间的差异,以及地名、人名、宗教等文字文化之间的不同,正确处理这些差异,使译文尽可能地与原文保持一致,以此来更好地实现两国文化的深入交流。
关于译诗的一点意见
译诗是一项既需要文学素养和翻译技能,又需要诗歌特质理解和灵
敏度的艰难任务。
中文的韵律、音韵与英文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诗
歌翻译在处理语言的音、韵、意时,需要更加细心和偏重于语言的美感。
以下是我对译诗工作的一些意见:
一、注意韵律与音韵的顺畅
韵律是诗歌的灵魂,正确地保留和重现原作的韵律是译诗的核心任务。
音韵则是韵律的辅助手段,如何用准确、恰当的方式传达出诗歌的音
韵感是翻译的关键。
在进行译诗时,我们必须要知晓中文和英文音韵
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需要使用不同的方法和词汇表达来使得翻译更
为准确和美观。
二、选用恰当的词汇和语言
在进行恰当的词汇选择方面,需要对原文的语言和词汇精准掌握,理
解其精神内涵并传递给读者。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需要仔细寻找原文
中的隐喻、修辞和文学元素,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
美感。
同时,在选择词汇上,我们要注重语境的准确性,选用富有表
现力和准确性的词汇使得翻译更为优雅。
三、仔细审阅和修改
在进行译诗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完成初稿,完成基本的翻译和调整。
接着,我们需要反复审稿,并对修辞、语言、韵律的不足进行改进,以使翻译更为准确地再现原歌的美感。
此外,我们还可以请教专
业人士和诗歌爱好者对我们的翻译意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以上是我对译诗工作的一些意见。
在进行译诗时,我们需要注重韵律、音韵和修辞的精准把握和应用,并需注重语言表达、词汇选择和审稿
修改,从而使翻译更具精神内涵和艺术美感。
英文诗歌翻译方法〔赏析〕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是翻译前及过程中必须认真审视和执行的规那么。
微奈和达贝尔内给出了翻译五个解析步骤:〔1〕确定翻译单位〔词汇单位〞和思维单位〞的组合〕;〔2 〕审视原文〔评估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3〕重组信息中的元语语境;〔4〕评估文本的阻碍;〔5〕译成并修订译文。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应〞即是母语与目标语言文本体裁均为诗歌,如此能够保存文本的美感;诗歌翻译中的文本等值〞即忠实原文〞这在诗歌翻译中是最难达成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目标文本悉心解析,充分关注目标文本中出现的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同时对文本中修辞的认读和翻译力度的拿捏在诗歌翻译中尤为重要,不然译文会意蕴全无。
ThePoetlsDead诗人,你的心跳已走远节选自WilliamEverson纪念诗人RobinsonJeffers长诗翻译:涂瑞志Snowon theheadla nd, Thestra ngelybeautifulObliquec on curre nee, Thestra ngelybeautifulSett in gofdeath.Thegreatt on gueDries in themouth .I toldyou.ThevoieelessthroatCoolssile nce.A ndthesea-gra niteeyes. Washedthesibila ntwaters Thatstretchedlipskisspeace.Thepoetisdead.Norwilleveraga in heartheseali ons Grun ti nthekelpatPo in tLobos.Norlooktothesouthwhe nthegr unionRun thePacific,a ndthepl ungingShearwaters,i nsatiable,Stun themselves in thesea.孤岛上的雪是晦涩芜杂的故事是凄美永生的场景前无古人的言辞在口腔的河床干涸我曾告知你一切你呜咽的歌喉冰冷了沉默海水浸泡过的目光冲刷窃窃私语的水饥渴的双唇亲吻万丈的宁静诗人,你的心跳差不多走远你再也无法听到海狮在灰狼角海藻丛中的嘟哝也无法面朝南方目送银汉鱼在太平洋的游走和翻腾在海洋上空剪嘴鸥群被贪得无厌击昏这首诗歌是一首思念友人的记叙性的作品,文本中更多的是描叙性的语言,同时辅以叙事的。
英语诗歌中的韵律和在翻译中的处理(⼀)英语诗歌中的韵律和在翻译中的处理(⼀)最近在我的《博客》中,曾有⽹友问及英语诗歌的押韵问题,也有⽹友和我讨论关于英语诗歌韵律在翻译中的处理问题。
下⾯先对英语诗歌中的韵律作⼀个介绍,然后谈谈我对英诗韵律在翻译中处理的看法。
(⼀)英语诗歌中的韵律诗⼈⽐其他的作家更注重语⾔的⾳乐性,他们常常通过语⾔的⾳乐性来烘托或加强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
诗歌中语⾔的⾳乐性包括语⾳(sound)和节奏(rhythm)两⼤要素,其中的韵属于语⾳因素。
请读下⾯的诗节:The curfew tolls the knell of parting d ay,The lowing herd wind slowly o’er the l ea,The plough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 ayAnd leaves the world to darkness and to m e.(from 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 by Thomas Gray)这⼀诗节中1、3⾏和2、4⾏分别押韵,幽长的⾳韵和缓慢的节奏,⼤⼤加强了这⾸诗低沉、幽思和哀婉的⽓氛,诗⼈⼀开始就以⾳义结合⾮常紧密的⾳乐性突出了全诗哀婉的主题。
什么是韵?押韵的语⾔是⼀种特殊的语⾔,尽管现代诗歌不太讲究押韵,但诗歌中的韵毕竟是区分诗和其他⽂学品种的重要标志之⼀,也是诗歌⾳乐性的重要因素之⼀。
“韵”是和谐之⾳,⼴义⾔之,英语中的“韵”就是任何两个相同的⾳的重复,包括元⾳或辅⾳的重复。
狭义⾔之,英语中的“韵”是诗⾏末尾⼏个单词⾳节读⾳的⼀致。
在英语中,“韵”指的是单词相同的发⾳,⽽不是单词的拼写,如“calm—arm”,“light—height”, “time—rhyme”,“no—know”,“hay—sleigh”,这四对词,尽管每对词拼写不⼀样,但每⼀对词中的元⾳或元⾳后⾯辅⾳的发⾳都相同,所以它们都分别押韵。
英诗汉译之翻译诗学探究在翻译英诗时,翻译者不仅要掌握英语语言和文学知识,还需要理解英诗的艺术特点和翻译诗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英诗独特的语言形式和文学技巧使得翻译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本文探讨英诗翻译的艺术特点和翻译诗学的基本原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一、英诗的艺术特点1.押韵和节奏英诗一般有明显的押韵和节奏感,这样使得英诗语言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和节奏美。
在翻译时,翻译者应尽量保留原诗的韵律和节奏感,这样能够保留原诗的美感和艺术效果。
但是翻译时如果过于强调韵律和节奏感,可能会损失一些信息和意义,这就要求翻译者需要有一定的平衡感和取舍能力。
2.隐喻和象征英诗中常常使用隐喻和象征,这样使得诗歌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在翻译时,翻译者需要理解原诗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然后将其翻译成相应的汉语词语和形象。
在翻译过程中,翻译者需要运用丰富的汉语表达方式和词汇,使得翻译后的诗歌仍然具有深度和内涵。
3.意象和感觉二、翻译诗学的基本原则1.忠实于原文翻译诗歌时,首要的原则是忠实于原文。
即要尽量保留原诗的意思和语言风格,不要过度添加或删改内容。
翻译者需要在转换语言的同时保证意思的准确传达,不失原意。
2.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翻译英诗时,要符合汉语的语言习惯,不能简单地采用英语结构和思维方式,而应该运用汉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使得翻译后的诗歌具有自然流畅的汉语语言风格。
3.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翻译的诗歌不仅仅是对原诗的传达,还应该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即能够在文学和艺术上具有完整的意义和价值,所采用的汉语表达也要富有美感和艺术效果。
三、翻译诗歌应注意问题1.译文不能过于死板在翻译英诗时,不能过于死板,只是简单地进行语言转换和意义传达。
应该关注诗歌的美感和艺术效果,适当地进行语言修辞和形式变化,使得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2.正确理解原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英诗有时使用隐喻和象征来传达思想,这就需要翻译者正确理解原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以避免误解和错误翻译。
论英汉诗歌互译中的对应问题一直以来,我对中外诗歌、诗词都很感兴趣,不仅喜欢品位其中的韵律和节奏,而且热衷于揣摩字里行间的意趣和内涵。
诗歌往往有很高的境界,文字的运用既灵活洗练又独创新颖,一般都会通过对气氛、情节、人物、情绪等的刻画和描写来谈一些人生的重大问题,发人深省。
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将翻译思想浓缩为“三美”(意美、音美、形美)、“三似”(形似、意似、神似)、“三化”(深化、等化、浅化)、“三之”(知之、好之、乐之)。
而在诗歌翻译中,意境的有效传承则主要依赖于其音美、形美、意美的有效对应。
诗歌是音乐、意象、神韵的综合产物,所以,诗歌翻译在传达诗歌内容的同时,必须注意兼顾音形才能真正再现原诗的意境。
对于大学生来说,接触较多的是英文诗歌。
中外诗歌有其共通之处,又各有千秋,两种语言的互译关键就在于把握好其中的异与同——英诗常常直率深刻绵长,中诗通常委婉微妙洗练;中诗言简意赅,用的是文学的语言,英诗精确理性,用的是科学的语言。
本文就以若干英汉诗歌互译的译本为例,重点分析英汉诗歌互译中的“对应”问题。
一、音的对应音韵的审美价值在于它能给人带来一种听觉上的满足。
英文格律诗和中文旧体诗都有它们一套具体明确的音韵节奏模式;中文白话诗在音韵节奏方面没有严格的模式可言,但仍有规律可循,这一切都使得诗歌互译中音美成为可能,当然,这种“可能”不是绝对的,但是值得追求的。
(一)英汉诗歌音韵的比较与中国诗歌一样,英文诗歌也有其独特的音韵节奏。
(1)汉语的发音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分;英语的发音有重读和非重读音节之分。
(2)就韵而言,汉语里有尾韵、双声和叠韵等韵式;英语里也有尾韵(end rhyme)、头韵(alliteration)、元音韵(assonance)和辅音韵(consonance)等诸多韵式。
(3)就节奏而言,汉语借助于“平仄”的交互来表现声律的美;英诗按每行诗中“重-轻”或“轻-重”音步分布方式的不同构成抑扬格(Iambus)、扬抑格(Trochee)、扬抑抑格(Dactyl)、抑抑扬格(Anapaest)等节奏类型。
英语诗歌翻译技巧Part 1: 韵英语中韵共有四种,包括头韵(Alliteration) 谐元韵(Assonance) 辅音韵(consonance)尾韵(Rhyme)。
光看这些抽象的词想必是满脸问号,一起看几个例子吧~1. the furrow followed tree这句是押头韵,押的是f这个音。
简奥斯丁的两本书Pride and Prejudice, Sense and Sensibility都是典型的押头韵噢~2. Thy hair soft-lifted by the winnowing wind这句是押谐元韵,词语中的元音因素i相同,同样的例子还有早起的鸟儿有虫吃,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 其中early, bird, worm三者元音是一样的Part 2:音步英诗中重读与非重读音节的特别性组合叫作音步,每两个音节是一个音步。
为了不发懵,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shall, I, com, pare, thee, to, a, sum, mers, day共10个音节,所以为五音步。
同理,每一诗行一个音步称为单音步(monometre),八个音步称为八音步(octameter).Part 3:格这一点跟汉诗平仄有点类似,具体说来,英诗的格是依据音步包涵音节的数量及重读音节的位置而加以区分的。
3英语翻译技巧有哪些一.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汉语无主句较多,而英语句子一般都要有主语,所以在翻译汉语无主句的时候,除了少数可用英语无主句、被动语态或There be结构来翻译以外,一般都要依据语境补出主语,使句子完整。
英汉两种语言在名词、代词、连词、介词和冠词的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很大差别。
英语诗歌朗诵时有哪些注意事项?英语诗歌朗诵时,需从多个方面加以注意,以更好地展现诗歌的魅力与情感。
一、语音语调●发音准确:朗诵前应确保对每个单词的发音都准确无误,可通过查词典、听原声等方式来纠正发音,如“schedule”的英式发音和美式发音有所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准确读出。
●语调自然:依据诗歌的情感和内容来确定语调,像表达疑问时用升调,陈述时用降调等。
以《The Road Not Taken》为例,在朗诵“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时,“less traveled by”可稍作强调,语调适当降低、语速放缓,以突出选择的与众不同。
二、节奏韵律●把握节奏:英语诗歌有其特定的节奏模式,需找准重音和音节的划分,通过有规律的停顿和重音来体现节奏。
比如在《Annabel Lee》中,“It was many and many a year ago”一句,需在“many and many”“year ago”处适当停顿,突出节奏。
●注意押韵:对于押韵的诗歌,要突出韵脚,增强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性。
如《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中,“star”与“are”“high”与“sky”等韵脚,朗诵时可适当加重韵脚的读音。
三、情感表达●理解诗歌:朗诵前要深入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及创作背景,如朗诵《O Captain! My Captain!》,了解其是惠特曼为悼念林肯总统而作,就能更好地把握其中的悲痛与崇敬之情。
●融入情感:朗诵时要将自己融入诗歌所营造的情感氛围中,通过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等变化来表达情感。
比如朗诵爱情诗时,声音可温柔舒缓;朗诵激昂的爱国诗时,声音则要高亢有力。
四、肢体语言●姿势端正:保持良好的站立或坐姿,挺胸抬头,展现自信,为朗诵营造良好的整体形象。
●适度运用手势:自然适度地运用手势来辅助表达情感,但不要过于夸张频繁,以免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英汉诗歌翻译原则浅探自古以来,诗歌翻译都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
它涉及到诸如韵律、形式、意义、忠实性、创造性等各个方面。
但只要诗歌译者们掌握了诗歌翻译的原则,那么成功的诗歌翻译就触手可及了。
诗歌译者翻译原则押韵一、引言“诗歌是一种主情的文学体裁,它以抒情方式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韵律美的语言和分行排列的形式来抒发思想情感。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是语言艺术最高的表现形式。
”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将诗歌定义为“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狄金森认为诗歌是一种令其浑身冰冷到无法温暖的东西。
托马斯则是这样描述诗歌的:“诗歌令我或笑或哭或疲倦,令我的脚趾摆动,令我想做这做那或什么都不做。
”这些有关诗歌的定义反映了一个共同的观点:诗歌是一种表达诗人内心情感和内在思想的音乐。
它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帮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某一种文化。
不同国家间的诗歌翻译十分重要。
在某些译者看来,诗歌翻译是一项非常艰难的任务,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美国诗人及评论家罗伯特.弗洛斯说过:“诗歌是翻译中的遗失地带。
”他特别指出诗歌是一种不可触碰的美,一旦触碰,这种美就会消失殆尽。
这种诗歌不可译观点在某种程度上是正确的。
例如,中国古体诗就不可能完完全全地被译成英语诗。
因为文化的关系,英汉诗歌之间存在着不可跨越的差别,它们的韵律、形式、意象、用法都不相同。
虽然诗歌翻译有着各种各样的困难,但翻译的历史和实践证明诗歌翻译并没有因为这些困难停滞不前,反而是不断向前发展。
诗歌翻译理论也日渐完善。
事实证明,诗歌是可译的。
只要翻译方法得当,诗歌的美完全可以在另一种语言文化中再现。
读者可以从诗歌译文中获得与源语读者相同的美学享受。
中国许多现当代翻译家们通过辛勤努力,为中西方文化交流,尤其是诗歌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著名诗歌翻译家许渊冲教授就曾经翻译过多本中国古体诗。
《唐诗300首》是其最杰出的作品。
古铮昆也是通过翻译《毛泽东诗歌选集》将中国诗歌介绍给外国读者。
英诗汉译的翻译原则探讨一百多年来,中国对英诗的译文几乎都是自由体诗,英语诗歌原有的格律韵味全都消失了。
这反映出诗歌译者们未能领会好、解决好诗歌翻译的原则问题:要依据原作的典型修辞风格(音节、韵式等)和深刻内涵来进行翻译,而不只是依据其格律诗的表面字词的意思随便地、全部地翻译成自由体。
诗歌的翻译也有其灵活性,将自由体英诗译成“仿汉语格律诗”的形式也可以尝试,但这种方法的采用不是随意的,要遵循诗歌的主要翻译原则:以译出诗中深刻内涵为其要义。
标签:格律诗翻译狄金森翻译原则一、汉语格律诗的特点简述汉语格律诗自古有之。
《诗经》中最早的诗歌写于西周初年,人们写诗时就已经创立并遵守押韵等诗作规则了。
至少在商朝,人们已经在写格律诗了。
甚至于说,当人类开始出现文化的迹象之时,比如在尧舜禹时代,人们就在自觉地写格律诗了。
因为他们知道,要把几句话写成一首歌曲一样,念起来动听,有乐感,那就是诗。
只是那个时代的诗歌没有流传下来而已。
因此,有乐感的、念起来朗朗上口的、意思连贯的几句话,就是格律诗。
比如,“关关雎鸠,在河之州。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每行字数多少是次要的,关键是要相等字数,或四个字,或五个、七个字;或者是字数有规律的变化,如宋词。
诗歌押韵只是次重要的规则,其字数和行数是不确定的。
每首诗可用一个韵,或者两个韵,甚至两个以上的韵,也允许换韵。
既可在偶数句上面押韵,也可奇数句和偶数句上都押韵,这样的押韵方式就会很灵活。
诗歌发展到了唐朝,迎来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岁月里,诗人们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就有五六十个。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诗人们把诗歌主要固定在了绝句和律诗两种形式上。
在这个时期,除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涌现了很多成就卓著的诗人。
他们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边塞诗闻名的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焕等;中唐时期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元稹等。
他们都以高超的智慧和能力,把汉字在诗歌中运用得非常自如和超凡,极大地提高了汉字的表现力,而又遵守着诗歌的格律规则,使后人难以企及和超越。
英文诗歌翻译方法(赏析)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形式对应和文本等值是翻译前及过程中必须认真审视和执行的规则。
微奈和达贝尔内给出了翻译五个解析步骤:(1)确定翻译单位(“词汇单位”和“思维单位”的组合);(2)审视原文(评估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3)重组信息中的元语语境;(4)评估文本的阻碍;(5)译成并修订译文。
诗歌翻译中的“形式对应”即是母语与目标语言文本体裁均为诗歌,如此能够保留文本的美感;诗歌翻译中的“文本等值”即“忠实原文”,这在诗歌翻译中是最难达成的。
我们必须认真对目标文本悉心解析,充分关注目标文本中出现的“描述性、情感性和知识性内容”,同时对文本中修辞的认读和翻译力度的拿捏在诗歌翻译中尤为重要,不然译文会意蕴全无。
The Poet Is Dead诗人,你的心跳已走远节选自William Everson 纪念诗人Robinson Jeffers长诗翻译:涂瑞志Snow on the headland,The strangely beautifulOblique concurrence,The strangely beautifulSetting of death.The great tongueDries in the mouth. I told you.The voiceless throatCools silence. And the sea-granite eyes.Washed the sibilant watersThat stretched lips kiss peace.The poet is dead.Nor will ever again hear the sea lionsGrunt in the kelp at Point Lobos.Nor look to the south when the grunion Run the Pacific, and the plunging Shearwaters, insatiable,Stun themselves in the sea.孤岛上的雪是晦涩芜杂的故事是凄美永生的场景前无古人的言辞在口腔的河床干涸我曾告知你一切你呜咽的歌喉冰冷了沉默海水浸泡过的目光冲刷窃窃私语的水饥渴的双唇亲吻万丈的宁静诗人,你的心跳差不多走远你再也无法听到海狮在灰狼角海藻丛中的嘟哝也无法面朝南方目送银汉鱼在太平洋的游走和翻腾在海洋上空剪嘴鸥群被贪得无厌击昏这首诗歌是一首怀念友人的记叙性的作品,文本中更多的是描叙性的语言,同时辅以叙事的。
英语诗歌汉译中的语言问题郭欣宇【摘要】诗歌形式、诗歌精神、诗歌语言构成了诗歌翻译的三要素。
在这三要素中,诗歌语言是连接诗歌精神与诗歌形式的桥梁。
由此可见,诗歌语言是诗歌翻译中最主要的因素。
诗歌语言主要包括节奏、词语选择、修辞。
为了使诗歌的翻译更加准确、完美、传神,我们首先应就诗歌语言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
%Poetic translation mainly deals with poetic form, essence and language.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 poetic language bridges poetic essence and form. Therefore, poetie language is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 in poetic translation. Rhythm, the choice of diction and rhetoric comprise the poetic language. The poetic language should be carefully researched and explored in order to make the poetic translation accurate, perfect and lifelike.【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00)006【总页数】3页(P150-152)【关键词】诗歌语言;节奏;修辞【作者】郭欣宇【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黑龙江大庆1633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59诗歌翻译中应该考虑的因素有三个:诗歌形式、诗歌精神和诗歌语言。
诗歌形式是节奏、韵律等外在形式;诗歌精神是诗人所创造的意境和所要表达的感情;而连接这两者的桥梁就是诗歌语言。
对某一民族来说,诗歌语言是民族诗歌形式的产物,又是创造这一民族诗歌的特定手段。
诗歌翻译技巧摘要: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和汉译英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
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
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语篇易短。
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
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英汉互译促进英语学习的研究。
关键词:诗歌、翻译、特点、技巧正文:翻译要讲究信、达、雅三点,当然诗歌翻译也不例外,在原则上要遵循严复先生的信、达、雅,而且文化适应性是文化翻译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文化适应性原则在诗歌的翻译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起着积极的作用。
不同的语言,因其不同的语言习惯、文化差异因素,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其中。
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调动目标语言的一切手段来尽力再现原文的语言特点。
(一)英语诗歌的特点(1)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押韵是诗体与其它文体的最大区别之一。
押韵是语言中相同音素的重复和组合所造成的共鸣和呼应。
英文诗常用的韵有①头韵(alliteration),即词首音素的连续重复,与汉语的"双声"相似(如Thomas Gray 的Elegy Written in a Country Churchyard中的The plowman homeward plods his weary way一句,plowman与plods, weary 与way 都形成头韵);②谐元音/腹韵(assonance),即词中重读元音的重复(如sweet与sleep, cradle与grave);③尾韵(rhyme),即词尾相同音素的重复。
诗歌除了音韵美外,其有规律的轻重抑扬变化连同韵式的变化,一同构成了诗的节奏美。
英语格律诗分为诗节(stanza),诗节又分为诗行,每一诗行又分为几个音步(foot)。
音步是由一个重读音节和一个或数个非重读音节有规律地排列构成,常见的有抑扬格五音步,扬抑格四音步,抑扬格七音步以及扬抑抑格两音步、抑抑扬格三音步等。
诗歌翻译的注意事项一、引言和词的定义词并不是概念的符号性的语言对应物,“而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具有一定模型的东西,按照本语言的特性所能允许的程度,把完整思维的概念质料包括得多一点或少一点。
”它可以包括一个基本概念或一个主体概念或一个抽象概念或者几个概念合并起来的复合概念。
词的成份可分为“基本成份”和“语法成份”。
前者相当于我们常说的词根、词干;后者是指各种人称、复数、时间、条件的词尾和词缀。
词是形式单位而不是功能单位。
二、英汉词义结构模式的比较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词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汇在结构上却可完全不同。
例如:表示“唱”的概念,英语的词有si ng(唱),sings(他唱),singing(正在唱),sang(过去唱),singer(唱的人)。
除第一个sin g外。
在某种意义上,后面四者代表从基本概念发出的复合概念,所以它们包含着一个基本概念,主体概念(sing),还包括另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概念——关于人称、数、时、条件、功能的或者其中几个合并起来的。
一个笼统的“唱”被注释成几个具体而明确的唱。
相反,汉语的“唱”的概念,则一字多用,不论你唱、我唱、他唱、还是此时唱、彼时唱,在结构上“唱”字始终词形如一,毫无变化,虚涵数义。
因为汉语唱字中没有“根本成份(sing—)”和语法成份(如—s,—ing,—ed)之分,没有主体概念和附属概念之别。
它们合而为一,界限模糊,所以具有不同人称、时间、复数的“唱”在形式上完全相同,没有区别。
关于英汉语的词义结构,若用数字公式表示,英语的词义结构公式为:Sw=A+(b),(其中:S代表词义,w代表词项,A代表“根本成份”,(b)代表“语法成份”。
b亦可为0即语法成份暂缺。
)汉语则为Sw =A,(其中:字母的代表含义同前文。
)当前面的公式转换为Sw=A+(0)时,例词为sing,当它变为Sw=A+(b)时,例词为sing ing,sings。
论英文歌词的翻译原则英文歌曲作为全球流行音乐的代表之一,不仅在英语国家受到欢迎,而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备受瞩目。
然而,对于非英语母语者来说,理解并翻译这些英文歌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正确地翻译英文歌词需要符合特定的翻译原则。
一、忠实原则作为歌曲的一部分,英文歌词必须忠实于原歌曲。
翻译者应该尽可能忠实地传达原词所表达的意思,而不是去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此外,应尊重原词的节奏、韵律和押韵。
二、适度释义英文歌词中可能包含引申义和隐喻,这些词句的字面翻译可能不太准确。
此时,翻译者应根据上下文、曲目主题和文化背景等来适度释义,使得翻译的句子的意义更加精准。
三、词汇选择翻译英文歌曲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语言风格。
翻译词汇时,应对照原词的意义,一方面保持相应的语言风格,另一方面要结合文化背景和翻译目标语言的习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选择。
四、韵律和押韵英文歌词的韵律和押韵在原歌曲中非常重要。
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要尽量保持译文的音量、节奏、韵律和押韵与原词一致。
五、适当加入音译在翻译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英文词汇难以准确翻译,但根据上下文或者音响效果,可以考虑适当使用音译。
但是,在使用音译时,应保证这些音译在目标文化背景中也是普遍和易懂的。
六、尊重原曲风格在翻译英文歌曲时,还应尊重原歌曲的风格和文化特征。
例如,有些英文歌曲使用了江湖俚语或口语,翻译者要在保留原歌曲的特点的同时,注意避免过度拟足或歧义。
七、适当解释译文在英文歌曲翻译完成后,翻译人员还应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以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译文。
同时,翻译人员也应根据其目标受众的需求和文化背景,考虑适当的解释和说明。
总之,翻译英文歌曲非常重要,必须尽可能准确表达这些歌曲原词所表达的意思,同时合理运用翻译原则,以保证翻译后的歌曲与原歌曲的风格、节奏和韵律等方方面面保持一致,并且还应尊重歌曲的文化特点,使翻译后的作品更好地被演唱和传扬。
漫谈外文诗歌翻译的注意事项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9首。
原文:
Devouring time,blunt thou the lion's paws, A
And make the earth devour her own sweet brood; B
Pluck the keen teeth from the fierce tiger's jaws, A
And burn the long-lived phoenix in her blood; B
Make glad and sorry seasons as thou fleet'st C
And do whate'er thou wilt,swift-footed time, D
To the wide world and all her fading sweets; C
But I forbid thee one most heinous crime, D
O carve not with thy hours my love's fair brow, E
Nor draw no lines there with thine antique pen. F
Him in thy course untainted do allow, E
For beauty's pattern to succeeding men. F
Yet do thy worst,old time;despite thy wrong, G
My love shall in my verse ever live young. G
这首诗说的是时间和美的矛盾。
时间可以使美毁灭,但作者相信他的诗可以把所爱者的美永远保存下来。
现在看看它的诗歌形式。
英语属于印欧语,它有力度鲜明的重音(即“力重音”),非重音音节围绕着数目较少的重音音节,构成语流的节奏。
它常见的格律形式是“音节-重音诗”。
这种诗体的节奏形式是:由两个或三个音节形成节奏单位(metre),重音在每个节奏单位中只有一个,位置是固定的。
“音节一重音诗”的这种节奏单位,叫做“音步”(foot)。
音步的不同形式,叫做“格”。
两个音节的音步,不是“轻重”就是“重轻”;三个音节的音步,就有“重轻轻”“轻重轻”和“轻轻重”三种(虽然有的书上忽视“轻重轻”这种形式,但像苏格兰诗人彭斯的《的心在那高原》这样的名作,用的就是“轻重轻”格)。
在一般情况下,同一首诗里所用的格是不变的。
比如用“轻重”格,就一直“轻重,轻重……”下去。
以上这首诗用的就是“轻重”格,每行五个音步。
例如它的第一行,按音步划分开来就是:
Devou/ring time,/ blunt thou / the li/on's paws,
轻重/轻重/轻重/轻重/轻重
这里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音节一重音诗”的音步和诗歌文字的单词起讫完全是两回事。
也就是说,音步是对诗行的文字进行“硬性的切割”。
此外,诗歌还要押韵。
印欧语诗歌的韵,也是以重音音节为核心,例如第一行末尾的paws,就和第三行末尾的jaws相押。
押韵还要讲究“韵式”。
西洋诗一般用的是“复韵”,就是同时使用不止一个韵。
比如四行的“诗节”,就有“交韵”(1、3行押,2、4行押,即ABAB)、“抱韵”(1、4行押,2、3行押,即ABBA)和“随韵”(1、2行押,3、4行押,即AABB,实际上等于两行一韵)三种。
另外,还有一个诗歌结构问题。
一般诗歌的结构比较自由,十四行诗就严格了。
除了诗行数目必须是十四行之外,还按不同的规定把这种诗分为意大利体(彼特拉克体)和英国体(莎士比亚体或伊丽莎白体)。
这里光说第二种:这14行分为“4行+4行+4行+2行”的4个诗节,前3个诗节都用交韵。
至于每行的长度,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5个音步一行。
要把语言放进这样一个复杂的框架里,可真是要费一番功夫呀!为什么诗人愿意费这番功夫呢?这是为了形成诗歌语言的美感。
听现在一些诗歌界人士谈诗歌语言,往往只说词句内容。
其实所谓诗歌语言,既包括内容方面,也包括形式方面。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重复教科书上的这些基本知识,就是因为有些朋友不爱向读者介绍这些知识,把人弄得云里雾里。
首先,中国诗歌最讲究的是押韵。
可是它一贯用的是“单韵”。
拿每首四句的绝句来说吧,必须押韵的是第2、4句,有时第1句也可以用韵;至于第3句,就是“非韵句”,始终不用韵。
遇到西洋的“四行诗节”,是照搬原来的复韵,还是改用中国的单韵?
还有,中国古典诗歌的韵字必须声调相同,而且非韵句末尾还要使用和韵字不同平仄的字,这是因为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用这种语言来译没有声调的西方诗歌,韵脚怎么处理呢?
更成问题的是诗歌的节奏。
汉语没有印欧语那样的力重音,古汉语单音词多,每个字(每个音节)念得都比较饱满,诗歌的口头表达就采用悠长的吟诵方式。
后来轻读和半轻读的音节逐渐增加,《诗经》已经有个别不纳入四言句式的虚字,楚辞更是多缀虚词。
以后唐诗宋词继承了不用轻音音节的传统,而使用轻音音节的楚辞传统就为各种骈体作品(从赋到对联)所继承(至于元曲的衬字,由于一次可以多到二十来字,就只能算作脱离音乐的文字了)。
以上这两种节奏传统,还影响到现代的戏曲、曲艺和民歌。
现代白话诗歌作品中,这两种节奏都可以看到,而使用轻音音节的节奏就更为常见。
古典诗歌虽然有明显的节奏单位,但它的语音表达方式是悠长的吟诵,所以历来不重视节奏单位分析。
白话诗歌已经不采用吟诵而采用朗读方式,确定节奏单位的规范就成为当务之急了。
西洋诗的“音步”是对文字进行硬性切割,而中国诗歌的节奏单位却和词语的起讫基本一致,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说明“音步”这个术语完全不符合中国诗歌的特点。
人后来从古典诗歌的诵读技巧中找到了“顿”的说法,用来取代“音步”或“音尺”,作为中国格律诗(包括白话格律诗)节奏单位的名称。
而作为白话格律诗节奏单位的术语,“顿”其实也不合适:如果说它是标示停顿,白话诗的诵读中并没有那么多停顿;如果说它是标示词语的起讫,二者也常有不一致的地方。
比如:“/万众/ 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这里的“万众一心”是一个四字成语,算成两个节奏单位;“敌人的”是两个词,却算成一个节奏单位。
而且白话格律诗的节奏单位划分方法,也应该和古典诗歌的节奏单位划分方法保持一致,因为古典诗歌形式对白话诗歌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民间诗歌影响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