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的发展和未来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

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IC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近普通消费者。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的理念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智能建筑最早出现在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

1995年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通信工程委员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设计规范》,这些都促进了通信网络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建筑中的应用。同年上海正式颁发了地方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它根据不同的需求,把智能建筑划分为三级,为智能建筑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推动了智能建筑的发展。

对智能建筑另一个重要推动力量来自房地产开发商,在九十年代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商逐句认识到了智能建筑的价值。在九十年代后期沿海一带新建的高层建筑几乎全都自称是智能建筑,并迅速向西部扩展。迅速膨胀的市场在锻炼和培养一支智能建筑设计和施工队伍的同时,也出现一些不规范的现象,智能建筑的工程质量也出现一些隐患。

为此建设部在1997年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在1998年10月又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和系统集成专项资质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执业资质标准》两个法令。这两个法令规定了承担智能建筑设计和系统集成的资格,以确保市场的秩序和产品的质量。在2000年出台的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年信息产业部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和《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这些国家级标准规范的制定为我国智能建筑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保证。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于1999年底颁布了《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试行稿),导则计划用5年时间,组织实施全国智能化住宅小区系统示范工程,以此带动和促进我国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以适应21世纪现代居住生活的需要

智能建筑的现状和问题

1991年开始,我国建成不少智能建筑,智能建筑的实用化进程可谓日新月异。但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已建成的智能建筑有70%以上运行不正常,上述比例是否正确没有去分析过,但根据工作中接触的情况看,至今见到的运行正常,真正达到智能建筑标准的确实为数不多。造成大量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对智能建筑定义认识不正确,有些是设计上的原因,有些是供货商的原因,有些是施工单位的原因。需要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经验,不断改进。

1、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是智能建筑不能正常投入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智能建筑中所涉及到的楼宇自动化系线(BAS)是当前世界上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很难一下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就相当困难。

2、楼宇自动化设备主要依靠国外设备。由于甲方对设备的安装调试,以及售后培训,维修支持等不够重视,导致智能建筑由于长期缺乏正确的维护无法正常运转。

3、施工单位的技术力量以及对国外产品的熟悉程度,也直接影响到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的正常进行。接线错误,特别是因电源线与信号线接错,或地线接错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施工质量保证不了。

智能建筑中楼宇自动化系统正常投运率低,造成投资与能源的大量浪费,己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一个重要的标帜是在1997年10月,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管理暂行规定",这是我国政府颁布的有关智能建筑管理的第一个文件。它宣布了政府决心对这个行业进行管理和整顿,以使这个市场更加合理和规范。应当说,这个文件的颁布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是从粗放到规范管理的一个里程碑。它明确地指出了智能建筑建设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管理问题,即:

1、明确地界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内涵。

2、明确了由“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工作"。

3、规定了智能建筑工程项目的立项程序。

4、明确规定了智能建筑设计的指导思想。

5、明确规定了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应由该建筑建筑物或建筑群的工程设计单位总体负责。

6、智能建筑的设计工作必须由具有甲级设计资格的设计机构进行设计,必须由取得专项工程资质的系统集成商进行深化系统设计。

7、系统深化设计必须在与设计方案协调统一的条件下进行优化设计和系统调试,对物业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技术支持和维护服务。

8、智能建筑投入运行一年后将对工程进行评估。

同时,随着我国计算机系统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飞速提高,一些国产设备完全可以满足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的使用要求,造价比国外同类系统低很多。国内有些公司与大专院校也开发出国产的楼字自动化系统,但由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与变送器等没有形成配套开发与生产,给国产楼字自动化系统(bas)的推广与应用造成较大影响,目前,在国内楼宇自动化系统(bas)还没有从敏感元件开始形成配套生产之前,可以采取过渡的办法,敏感元件、执行机,阀门、变送器选用或部分选用国外产品,计算机控制系统选用国内开发的产品,对于一些中小型智能化建筑是完全可行的。

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趋势

在新的世纪信息技术将会迅猛发展,作为信息技术产物的建筑智能化系统也会发生深刻变化。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管理制度与国际接轨,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管理方式也必然相应进行调整。这都将进一步促进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变革和发展,这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进步将会改变建筑智能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2)管理制度的变革将会消除建筑智能化系统发展的障碍

3)对建筑智能化系统的功能、作用和服务模式需要重新认识和调整

随着智能建筑的技术基础和制度保障逐步健全,其发展速度一定会逐步加快。欧洲数十家科研和学术机构,以及英国伦敦大学等几十名智能建筑方面的专家和学者们, 以欧洲智能建筑组织的名义共同发表了题为“智能建筑在欧洲”的实施概要咨询文件。在实施概要中以智能建筑金字塔的图形,十分形象地描述了智能建筑的演讲过程和发展方向。从系统构成来看,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是集成化,多元化。

图1 智能建筑的演进过程和发展趋势

根据用途,规模的不同,智能建筑将朝着多元化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1)智能化办公楼

2)智能化医院

智能化医院突出计算机网络。这不仅由于电脑在诊断和处理能力上潜力巨大,而且在存储信息和运处速度上远非人脑可比。电脑在开方、医疗、远程会诊、诊断和咨询等极具威力。在器官移植、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等医用网络方面正在发挥巨大作用。据报道,国内首家“智能化医院”诞生在江苏人民医院。

3)智能化学校

目前,城市里的一些学校大都采用了电化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的手段,这些可以看作是智能化学校的雏形。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智能化学校必将成为21 世纪的教育建筑景观。

智能化学校重点是普及、提高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应用。学生通过在INTERNET网上的应用操作,将使学生受到生动的、潜移默化的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应用知识和观念的教育,增长他们在应用信息和驾驭信息方面的能力。这对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知识经济化具有长远与现实的战略意义。上述为现实的智能化学校。还有一种网上学校,我们不妨称之为“虚拟学校”,比如,在美国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教学,布置作业、批改答卷、答疑、咨询、讨论问题、公布教学计划等等。学生可以在自己家里拿学分,甚至一个日本学生不出国,通过“虚拟学校”即可获得哈佛大学的学位亦不足为奇。“虚拟学校”可以认为是智能化学校的远程服务。

4)智能化公寓

智能化公寓是指将住宅里的各种信息设备,通过家庭内网络(家庭总线系统) 连接起来,并保持这些设备与公寓的协调。从而构成舒适的信息化居住空间以实现在信息社会中富有创造性的生活。

5)智能化建筑群

从国际上看, 智能建筑还有一种向智能化楼群发展的趋势,在楼群中利用楼群互补的方法将大楼群连接在一起。如办公楼、宾馆和购物中心构成的大楼群中,设计出能在这样一个大楼群范围内提供通讯和管理服务的基本设施。

参考文献:

1 徐兴声.智能建筑建设中的模糊概念辨析.工程设计CAD 及自动化,1997(5)

2 失津津等. 我国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工程设计CAD 及自动化,1998(4)

3 寿大云等.我国智能建筑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筑学报,1997(6)

4 林贤光. 智能建筑与建筑.工程设计CAD 及自动化,1997 (1)

5 陈德水.展望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工程设计CAD 及自动化,1997(2)

6 田有松(编译).智慧大楼设计计划指南.台湾) 中华水电杂志出版社

,附录:

智能建筑相关标准规范

编制依据

1.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2.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3.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

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200-94

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87

6.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92

7. 电气装置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232-82

8.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 72:97

9.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8997

10. 有线广播录音、播音室声学设计规范和技术用房技术要求GYJ26-86

11. 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通用技术要求GY/T114-94

12. 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106-92

13. 防盗报警控制器材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90

14.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15. 入侵探测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0408.1-89

16. 防雷及接地安装工艺标准322-1998

17. 金属线槽配线安装工艺标准313-1998

18. 钢管敷设工艺标准305-1998

19. 建筑电气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533-1996

2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ECS 89:97

21. 中国工程建筑标准化协会的《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规范》

我国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沈阳市铝镁设计研究院汤新中

沈阳计华工程造价咨询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胡英哲

智能建筑是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本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最优化综合,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物。其核心功能是智能系统,智能系统设备通常放置在智能化建筑环境内的系统集成中心,通过综合布线与各种终端设备连接,并通过计算机对整栋大楼进行动态实时监控,从而实现高度智能化。智能系统主要由系统集成中心SI C(System Integrated Center)、设备管理自动化系统BAS(Building Management Automat ion System)、信息通信系统CAS(Communication Automation System)、办公自动化系统OAS(Office Automation System)、防火自动化系统FAS(Fire Automation System)、安全保卫自动化系统SAS(Safety Automation System)以及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构成。

我国智能建筑现状

我国智能建筑建设始于1990年,据2004年的统计数据,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共有不低于4500幢智能大厦,大部分建筑规模均在3万平方米以上,北京发展大厦、上海金茂大厦(88层)、深圳地王大厦(81层)、广州中信大厦(80层)、南京金鹰国际商城(58层)等一批智能大厦世界闻名。由于经济、技术、人为等各方面因素,我国智能建筑的基本状况为:“瘫痪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30%左右,智能建筑系统根本无法开通,投资百万、千万的智能系统,系统操作完全由人工完成,瘫痪如一堆废铁。“弱智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0%左右,系统即使开通也是部分开通,“不健全”的系统难以满足用户对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基本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15%左右,虽然具备必需的子系统,开通情况良好,但系统集成度不够,在事件联动、全局处理、信息共享方面能力较弱。“先进型”智能建筑系统占总数的5%左右,系统开通情况良好,有一定的系统集成度,系统的扩展和提升能力较强。

智能建筑的理论研究滞后。国内对智能建筑理论和相关技术的研究开发起步较晚且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国外相关成果上,与中国国情有一定的差距,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在2000年才出台,许多根据自己理解的“智能大厦”没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不符合统一的设计规范。

电气施工图设计不完善。智能建筑中涉及到的办公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与楼宇自动化系统都是当前世界的先进技术,设计单位难以完全掌握,设计单位对选用的系统不熟悉,施工图设计困难,对各系统应包括内容有分歧。在国外,防火自动化系统(FAS)和安全保卫自动

化系统(SAS)包括在自动化系统(BAS)中,我国由于消防部分的要求,SAS必须单独设计,否则无法通过审批,OAS和CAS在设计时,因资金等因素订货产品发生变化,在匹配上容易出现问题,造成智能建筑不能正常运行。

缺少国产化系统集成产品。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发出一套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产品,国外如美国江森自控、I BM、朗讯科技等公司产品占据国内智能建筑市场。国外楼宇自动化系统的供货都是从敏感元件、执行机构、阀门、变送器、现场控制站、子站、网络服务器及所有软件成套供货,产品质量有保证,但现场调试、人员培训、后期服务等方面不完善,在与甲方及施工单位配合上有难度。自身的技术力量薄弱。在施工过程中,接线、安装等低级错误引起设备损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外产品不熟悉和技术壁垒给智能建筑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进入21世纪,智能建筑领域中的信息网络技术、控制网络技术、智能卡技术、可视化技术、流动办公技术、家庭智能化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数据卫星通讯技术、双向电视传输技术等,都会有更加深入广泛的具体发展及应用。但智能化技术只是一种手段,就整体建筑物业产品的技术发展来说,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绿色建筑”才是21世纪智能建筑技术发展的长远方向。因此,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技术都会逐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多学科多技术领域中,实现人类聚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绿色智能建筑。现代绿色智能建筑除须具备传统住宅遮风避雨、通风采光等基本功能外,还要具备协调环境、保护生态的特殊功能。因此,现代绿色建筑的建造应遵循生态学原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规划设计、营建方式、选材用料方面按区别于传统建筑的特定要求进行。

无线技术。智能建筑选用无线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随着Internet的无线访问、无线局域网、无线家居(如蓝牙技术)等技术的成熟,近年来采用GPRS技术实现无线监控越来越普遍。甚至实现了无线数字闭路电视监控。特别是近年来出现了W MAX技术———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受到众多网络基础建设和终端设备厂商的广泛支持,并获得全球网络运营商的认可。由于遵循I EEE技术,可确保不同网络、不同厂商终端设备之间的互通,今后在数字城市管理、数字社区、智能化建筑群和智能建筑中都将得到广泛应用。网络控制技术。从现场控制总线走向控制网络是一个必然趋势,使用网络控制可以改善智能建筑内各系统异构网络环境的控制与联动结构,增强楼宇各实时监控计算机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与集成的相关信息,还可以使所有设备和安全监控信息进入各种计算机平台和桌面系统,大大改进对智能建筑内监控信息的利用和共享“群体环境”的综合数据,实现对智能建筑内机电设备与安全报警管理的远程控制监控和数据采集。

智能建筑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智能建筑正在蓬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发展更快。智能建筑是原来建筑物中的弱电系统在质上的飞跃,这种变化势头之猛、之快,使不少人在认识上产生误区。管理跟不上导致在当前智能建筑的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

业主方面

在“智能建筑”热面前,贪多求全,期望太高,提出“世界一流”、“十五年不落后”等口号,这些都大大超过建筑功能与规模的智能化要求。

既对自已的建筑物的需求不清楚,也对信息化产品没有深入的了解,仓促上马,致使投资效果很不理想,投入使用后发现问题很多。对智能化集成系统带来的增值效果有所怀疑或由于资金投入方向的问题,以致不适当地压低在智能化系统上的投资,结果造成建筑物的档次的下降。

没有总体集成的概念和系统发展的考虑,以致边招标、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返工浪费严重。缺乏掌握智能化系统技术的人才,以致在设计、施工、竣工等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不能很好把关,不能及时纠正质量问题。智能化系统建成后,对日常管理和持续维护重视不够,特别是对在建设时就必须予以重视的有关问题放任自流。

厂商方面

智能建筑的兴起在呼唤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市场上集成公司为数众多,相当活跃,运用种种商业手段以谋取对智能化系统的承包。但从他们的技术水平,技术支援能力,施工、组织经验和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等方面来考察,真正能称为系统集成商的公司不多。这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自称的智能化系统集成商,实际上仅仅是某一个子系统的集成商,甚至只是产品销售商,他们对建筑,对现场安装,对施工组织了解不多,甚至毫无了解。因此,不能很好组织指挥,甚至组织指挥不及系统各个分包商。

商业利润考虑多,力图在智能化系统中分得尽可能大的份额,对业主造成误导。在系统建设中,各厂商各自为政,在接口上互相扯皮,贻误工程。

为争取项目,迎合业主低投资的企图,拼命压低报价。项目到手,为了利润,不顾质量,降低规格。

各厂商的产品都自称“开放性”好,而实际上为了市场利益,开放程度有限,造成集成系统难以实现或留下维护中的隐患。

设计方面

面对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设计部门对智能化产品和智能设计方法还不很熟悉,尤其在集成方面更弱些,还需要产品商和系统集成商的支持和通力合作。

目前对智能建筑设计的注意重点大都集中在智能化系统上,而在建筑平台方面注意不够,以致建筑结构的灵活性、适应性稍欠佳,对智能化系统设备的安装空间、管线、路由等考虑不周。

业主盲目相信境外设计单位,结果由于这些单位并非智能建筑行家,图纸和设计文化水平也并不见得比国内设计部门高,再加上文化背景、设计方法、施工习惯的不同,往往拿到境外设计的图纸都无法实施。

实施方面

施工队伍素质差,缺乏经过正规训练有经验的施工人员,大量刚离开土地的农民进行施工安装,造成安装质量不高。

现场工程督导人员素质差。因为这是新兴业务,所以要求新且深的知识,要求丰富的现场实际经验、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熟悉有关的法规、标准。这样原来的督导需要重新培训,而刚出校门不久的大学生,一时胜任不了督导的工作。

施工组织与管理不够健全,指挥不灵,协调不力,于是施工中相互扯皮,施工效率低。

对施工的全面质量管理重视不够,很少有制定明确的质管标准或规定。

标准化和行政管理方面多头管理

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与智能建筑相关的管理部门有建设、邮电、广电、公安、技监等。只有这些部门联手,才能制定出国家的关于智能建筑的标准,使管理工作有法可依,管理才有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现有的法规或标准不够齐全,已有的也已经落后了。管理部门管理力度不够,或管理依据不够,这也与以上两点密切相关。其他宣传上对智能建筑也有误导,如把A多少说成是智能建筑的级别,把进行综合布线的建筑说是智能建筑等。过分强调了智能化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国的现实、中国的文化背景和人的作用等,并且对信息化设备与人的关系的统一性考虑不够。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 展趋势正式版

机械制造的智能化技术发展趋势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往传统的制造方式被现代化智能制造技术所替代,各个国家均对制造技术产业投入巨大资金来实现新的技术创新,目前提出了多种新型智能化技术。在现代的制造行业中,数控技术作为核心技术,它将信息处理、微电子、计算机、数控检测等高科技技术融为一体,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且具备了一定的精确度。这些革新对制造行业中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我国机械工程智能化的现状

上世纪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现阶段机械工程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机械工程的知识体系日趋成熟。而智能化是研究者根据人类大脑的构造与功能研究出来的,机械工程的智能化主要目的在于结合人脑的特点实现用机械替代部分的人工劳动。现阶段,我国的机械工程发展趋势较为明朗,多管齐下,既有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水平,又有自身的探索与研发,还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机械工程的发展处在十分有利的环境下,发展十分迅速。 机械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被机械制造业普遍的认为是21世纪制造业内的最为主要的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畅想

人工智能的发展及未来畅想 最近看了电影《黑客帝国》系列,对其中的科幻生活有了很大的兴趣,不觉有了疑问:现在的世界是否会如电影中一样呢?人工智能的神话是否会发生在当前社会中的呢? 在黑客帝国的世界里,程序员成为了耶稣,控制着整个世界,黑客帝国之所以成为经典,我认为,不是因为飞来飞去的超级人物,而是因为其暗自揭示了一个人与计算机世界的关系,一个发展趋势。谁知道200年以后会不会是智能机器统治了世界? 人类正向信息化的时代迈进,信息化是当前时代的主旋律。信息抽象结晶为知识,知识构成智能的基础。因此,信息化到知识化再到智能化,必将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人工智能已经并且广泛而有深入的结合到科学技术的各门学科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她的概念,方法和技术正在各行各业广泛渗透。 智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然而,对于什么是人类智能(或者说智力),科学界至今还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定义。有人从生物学角度定义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有人从心理学角度定义为“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甚至有人同义反复地把它定义为“获得能力的能力”,或者不求甚解地说它“就是智力测验所测量的那种东西”。这些都不能准确的说明人工智能的确切内涵。 虽然难于下定义,但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是当前信息化社会的迫切要求,同时研究人工智能也对探索人类自身智能的奥秘提供有益的帮助。所以每一次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都将带动计算机科学的大跨步前进。如果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自然科学的某些相关领域结合,并有一定的理论实践依据,计算机将拥有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受控于人类的智能机器或智能程序,人类输入指令后让其达到预期的目的;另一类,能自主推理、逻辑、判断、学习、进步的智能,而后一种而有吸引力,更增加了人工智能无穷的魅力。 人工智能是研究使计算机来模拟人的某些思维过程和智能行为(如学习、推理、思考、规划等)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智能的计算机,使计算机能实现更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涉及到计算机科学、心理学、哲学和语言学等学科。可以说几乎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其范围已远远超出了计算机科学的范畴,在不断的接近。她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是几个科学家的工作,而是随着社会各学科发展而默默发展的。在智能领域里,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就是机器学习的问题。一旦机器有了学习的能力,谁还(敢)预测未来呢?人类的社会发展其实也是在不断积累中发展而来,人的智能也就是事实依据库+推理机制所构成了的。当所有领域的定律都能用特定的公式推理出来,黑客帝国的实现就要到来了。 研究人工智能的目的,一方面是要创造出具有智能的机器,另一方面是要弄清人类智能的本质,因此,人工智能既属于工程的范畴,又属于科学的范畴。通过研究和开发人工智能,可以辅助,部分替代甚至拓宽人类的智能,使计算机更好的造福人类。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与具体领域相结合进行的。基本上有如下领域。 一、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依靠人类专家已有的知识建立起来的知识系统,目前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研究中开展较早、最活跃、成效最多的领域,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地质勘探、石油化工、军事、文化教育等各方面。它是在特定的领域内具有相应的知识和经验的程序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拟人类专家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来求解领域内的各种问题,达到或接近专家的水平。 二、机器学习:机器学习的研究,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研究人类学习的机理、人脑思维的过程;和机器学习的方法;以及建立针对具体任务的学习系统。机器学习的研究

2021年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欧阳光明(2021.03.07) 由于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未来的住宅建筑能得以智能化,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在我国兴起不过十多年时间,它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智能建筑指通过将建筑物的结构、设备、服务和管理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最优化组合,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舒适、便利的人性化建筑环境。智能建筑是集现代科学技术之大成的产物。其技术基础主要由现代建筑技术、现代电脑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现代控制技术所组成。 智能建筑发展趋势 席卷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居住建筑绿色概念的兴起提供了背景,同时绿色居住建筑也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环节。在当今的住宅设计中,生态居住区的提法已逐渐成为房地产业的一大卖点,它似乎能满足人们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需求,特别是各种具有异国风情的居住区更是被炒得火热,不可否认,这样的主题口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也不否认这也是消费者精神方面的某种向往。不难看出,无论住区冠以什么样的主题,它都要以人为本,以人亲近

大自然为出发点。任何的主题都是以绿化为基础,只有绿色才是永远的主题。 智能建筑前景性 智能建筑是随着人类对建筑内外信息交换、安全性、舒适性、便利性和节能性的要求产生的。智能建筑及节能行业强调用户体验,具有内生发展动力。建筑智能化提高客户工作效率,提升建筑适用性,降低使用成本,已经成为发展趋势。显示,2012年我国新建建筑中智能建筑的比例仅为26%左右,远低于美国的70%、日本的60%,市场拓展空间巨大。 与此同时,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房地产行业进入迅猛发展阶段。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其中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筑面积约为4亿平方米,政府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住宅项目面积约为16亿平方米。处于产业链下游的智能建筑行业,搭乘房地产行业快速发展的列车,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按照我国建筑开工面积,可推算出年度智能建筑市场规模:即每年公共建筑和商业地产建筑的智能工程总投资约为3200亿元,政府保障房、经济适用房和住宅建筑项目的智能化工程总投资大约800亿元,两项市场规模合计为4000亿元,并且这个市场规模以每年20%~30%的速度增长着。作为提升用户舒适性和便捷性的智能化系统,近些年受到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追捧,并逐步成为其提升房地产项目“含金量”的重要举措之一。

国内外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智能建筑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智能建筑的概念,以及国内外智能建筑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阐述了智能建筑的体系极其功能,讨论智能建筑的发展的关键技术,智能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字:智能建筑,国内外,现状,发展趋势 一、何为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的概念是有美国人最早提出的。美国建筑学会定义:智能建筑是对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这四个基本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为用户提供一个高效率并具有经济效益的环境。紧随其后,日本和欧洲也对智能建筑给出了定义。而我国智能建筑方面的建筑起始于1990年北京发展大厦被认为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我国在2008年10月正式实施《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在该标准中明确提出了智能建筑是“以建筑为平台,兼备建筑设备、办公自动化及通信网络系统,集结构、系统、服务、管理及它们之间的最优化组合,向人们提供一个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建筑环境。” 二、智能建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外智能建筑现状 智能建筑蓬勃发展,以美国和日本兴建的最多。日本第一次引进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在1984年的夏天,近十多年来,相继建成了野村证券大厦、NEC总公司大楼等。日本是在智能建筑领域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并提出有关理论和进行实践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为推广智能建筑,拨巨资进行专项研究,计划将新加坡建成“智能城市花园”。此外,印度也于1995年起在加尔各答的盐湖开始建设“智能城”,智能建筑的发展形势可谓是如日中天。由于智能建筑具有高效、节能、舒适等突出优点,在欧、美、日及世界各地迅速发展,引起普遍重视。 2.我国智能建筑现状 我国智能建筑的起步较晚,直到80年代末才有较大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相继建起了数幢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北京的发展大厦可谓是我国智能建筑的雏形,而后相继出现了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具有相当高水平的智能大厦。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建成的智能建筑约有一千四百栋,基本按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和管理。当前国内的智能建筑开始转向大型公共建筑,例如,会展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据国外预测,本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在中国建成。 3.智能建筑的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是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科技水平的具体体现之一,被认为是本世纪建筑发展的主流。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加大力度发展信息高速公路。中国也把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纳入了重要的议程。智能建筑与国际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也将促进信息高速公路的极大发展。智能建筑要想给人们带来安全、舒适、高效等的工作和生活空间,关键要综合运用现代高科技,进行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的

智能建造现状和未来趋势

智能建筑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建筑也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当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智能化小区,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电梯 引言: 智能建筑的基本概念是利用即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自控和卡,通过有效的传输网络,将多元的信息服务与管理、物业管理与安防、住宅智能化集成,为用户提供快捷高效的超值服务与管理,提供安全舒适的家居环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建筑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智能化建筑已经走近普通消费者。建筑智能化、家居智能化的理念越来越被老百姓接受。人们对居家的概念已从最初满足简单的居住功能发展到注重对住宅的人性化需求。安全、舒适、快捷、方便的智能小区,已成为住宅发展的主流趋势。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发展概况 中国智能建筑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智能建筑最早出现在一些涉外的酒店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虽然普及程度不高,但是人们的热情是高涨的,得到设计单位、产品供应商以及业内专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说他们是智能建筑的第一推动。在上世纪末在中国开展的住宅小区建设是中国独有的现象,在住宅小区应用信息技术主要是为住户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安全的居住环境和便捷的通信娱乐工具。这和以公共建筑如酒店、写字楼、医院、体育馆等为主的智能大厦有很大的不同,住宅小区智能化正是信息化社会,人们改变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体现。推动智能化住宅小区建设的主角是电信运行商,他们试图通过投资建设一个到达各家各户的宽带网络,为生活和工作在这些建筑内的人们提供各种人们需要的智能化信息服务业务,用户通过这个网络接受和传送各种语音、数据和视频信号,满足人们信息交流、安全保障、环境监测和物业管理的需要。以此网络开展各种增值服务如:安防报警、紧急呼救、远程抄表、电子商务、网上娱乐、视频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2、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并广泛的应用于社区建设中。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门禁已开始在深圳一些高档社区的单元门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不少网络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社区也开始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设备。 所谓“智能住宅”(Smart Home),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趋势论文

丁松老师的作业,15级信管班学生人工智能技术和发展趋势 1 / 20

摘要:人工智能,简称AI,它是当今最火的一门科学,是研究使计算机来完成能表现出人类智能的任务的学科。主要包括计算机实现智能的原理,制造类似于人脑的智能计算机,以及使计算机更巧妙些实现高层次的应用。人工智能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所向往的一门科学,它起源于近代,在电气时代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以及生物学,脑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人工智能还涉及信息论、控制论、自动化、仿生学、生物学,数理逻辑、语言学、等多门学科。导致其非常复杂,所以其研究领域也分成许多方面,从最开始的博弈论,专家系统,模式识别,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到现在大热的深度学习。其应用领域,也非常之多,比如机器翻译,语音交互,ORC,图像识别,智能驾驶等等。自从谷歌的阿法狗在围棋打败了人类棋手,人工智能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今各国,各大公司都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争取在新时代把握先机,把握未来。人工智能即将在无人驾驶,机器翻译,语言交互等应用领域取得巨大成功。即使如此,人工智能现在还是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工智能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向强人工智能发展的道路上,仍然充满巨大的困难。 关键词: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发展趋势,神经网络,运用 2 / 20

3 / 20

第一章人工智能 1.1人工和智能含义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关于什么是“智能”,就问题多多了。这涉及到其它诸如意识、自我、心灵(包括无意识的精神等等问题。人唯一了解的智能是人本身的智能,这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是我们对我们自身智能的理解都非常有限,对构成人的智能的必要元素也了解有限,所以就很难定义什么是“人工”制造的“智能”了。因此人工智能的研究往往涉及对人的智能本身的研究。其它关于动物或其它人造系统的智能也普遍被认为是人工智能相关的研究课题。 1.2人工智能的简介 使机器具有自主能动能力这一愿望,从古希腊甚至古埃及的神话传说开始就一直延续至今: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的一个著名演绎推理——三段论代表着他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想探索步伐;中世纪神秘主义者Ramon Llull构建了世界上第一部可以“回答”问题的机器;近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的提出最早是在1956年Dartmouth学会,当时数字计算机研制成果显著,对编写有原始推理思想的程序有质的帮助;今天的各国在智能研究领域都有了重大发展,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制的大狗机器人bigdog。 广义来讲,人工智能就是人造物的智能行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往往依靠计算机科学和认知科学的发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于人工智能有不同的理解,其概念也随 4 / 20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停车场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大家对中国智能停车场产品市场发展环境、市场规模与结构、技术水平、市场供需情况、影响未来5年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未来5年市场趋势及发展规模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希望在这个沸沸腾腾的市场环境之下,大家都能保持自己对市场清晰的认识,也希望智能停车场市场能够早日进入一个有序、良性的发展状态中。 品牌优势将会逐步体现 ——石家庄优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陈杰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停车场产品成熟度较低,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实际上还不能满足更高的要求,设备没有形成主流品牌,能提供成套设备的厂商更少,用户在设备选型时存在困难。一般的制造商生产规模都较小、技术力量弱,在品质管理和生产成本上都有一定难度。 但市场对价格又很敏感,这样的矛盾实际上促使很多厂商在制造产品时一味简化工艺来降低成本,致使许多产品技术含量低,工艺简陋,自然性能就不那么令人满意。优创产品面向公路和停车场两个市场,具有很好的生产规模,通过提高产量来控制成本。市场是技术、品质和品牌的竞争,许多一味走低价路线但品质很低的产品会逐渐地淡出市场,品牌的优势将会逐步体现,许多未形成品牌的产品其竞争力也会很弱。 目前市场上停车场主要设备,如电动栏杆机(或称道闸),一般为了降低成本,往往采用蜗轮蜗杆驱动甚至皮带驱动。这些产品采用比较陈旧的技术,性能自然不令人满意,表现在噪音大、起落太慢、栏杆抖动不平稳,以及比较致命的是寿命较短,不适应稍大型的停车场,又比如自动发卡机,目前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除进口以外,可靠性普遍很差,在很多停车场都是瘫痪状态,其他很多产品情形相似。 市场趋势: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 ——北京澎达安全系统有限公司张晓曦 中国智能停车场市场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各公司都是根据自己的想法,开发自己认为较好产品来占领市场,发展前景很好。 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车场市场的发展要看是否有政府导向,如果有会有一个良性发展,如果没有还是各自为政,但总的来说停车场市场会向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智能化发展。国外的停车场市场发展,是分几步走的。临时停车收费管理系统发展过程为卡片收费管理、打孔纸票、条码纸票、磁条纸票,目前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磁条纸票。收费方式发展过程为出口收费方式、中央收费方式、自动收费方式。固定客户停车管理发展过程为磁卡、近距离感应卡、有源远距离感应卡、无源远距离感应卡、还有车牌自动识别系统、编码遥控停车管理系统等等。中国的智能停车场市场发展也会跟着国外的发展走,但发展过程会比国外快。

智能建筑发展史及其未来广阔前景

智能建筑发展史 一、世界第一栋智能大楼 世界上第一幢智能大楼是1984年出现在美国康州首府哈特福德市的城市广场,这是一栋38层的办公建筑,原来就有比较好的建筑设备系 统,例如,较早地应用了数字程控交换机;办公自动化机器的集中使用;设置计算中心;消防、安保的自动监控等。承担工程总体设计和 安装的是UTBS公司。 二、日本智能建筑的发展 日本在1986年建造的东京本田青山大厦和NTT品川大厦。以及后来的NEC、N17、松下、三井、东芝等办公大楼,它们具有很完善的设 备系统,设备与建筑设计配合融洽。这些大公司建设这些系统主要是为了自己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是为了改善企业形象。 三、智能建筑在全球的发展状况 80年代后期,智能建筑风靡全球,这主要是由于电子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在计算机、通讯、控制三,项技术在楼宇自动化,通讯网络 以及它们的系统集成方面有了飞跃的发展。 四、中国智能建筑的反展 在80年代中以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就曾进行了“智能化办公大楼可行性研究”,对智能办公楼的发展进行了探讨。80年代后 几年出现了较早的一批智能设施和系统较为完备的建筑物。中国大陆上“智能建筑,,的真正的普及和推广是在1992年改革开放大潮中 。 首先打出“智能建筑,,旗号的是房地产开发商,另一个最早进入这个市场的是系统集成商,他们多半原来是搞通信或是承担网络工程 的,从做网络转向专门做综合布线,。 在智能建筑的发展过程中,原来建筑事业的主力军,即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安装两支队伍在“智能建筑”却显得技术准备不足,行 业中的一些先知先觉者为了规范市场,统一认识,便在上海首先提出了制订“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问题,此标准在1996年作为上海市 的地方标准出台。对智能建筑划为三级,仅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自1990年至1996年就建造了20层以上高楼89幢。上海全市自1990年 至1996年间建造了20层以上的高楼有497座,总计约1062万m2。 智能建筑兴起于沿海特区和北京,仅在武汉、西安等大城市出现了智能建筑,即在乌鲁木齐

浅析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1865719.html, 浅析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及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作者:黄振 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3期 摘要:建筑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一个缩影,而建筑的发展依赖于建筑材料的进步,同时建筑材料也制约着建筑的发展。建筑材料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进入十九世纪以后,建筑材料迎来了发展高峰,各种新型材料相继应用到具体工程,而未来材料将伴随科技进步发生更加深远的变迁。本文将从建筑材料发展历史的角度以及对现今材料发展方向的了解来预测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建筑材料发展未来 一、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1、相关概念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造物、或其他产品所必须的物质建筑材料指构成土木工程的材料总和,用于建造各种构造物,建筑物或者与其相关的产品,它包括结构材料(如水泥、石材、木材、沙等)、装饰材料(如装饰玻璃、装饰涂料等)、维护材料以及各种功能材料(如保温、隔热、吸声材料等),细分还包括门窗材料、五金材料等。 2、19世纪之前建筑材料的发展 自从我们的祖先开始定居,人类的建筑材料便有了最初的雏形。最早人类是利用自然中的天然材料进行建造活动的,如黏土、木材、石头等,而后有了古罗马建筑、古埃及建筑以及中国的宫廷建筑。当时人们在土木工程活动中所发明的一些建筑材料在现代建筑活动中仍广泛采用,例如石灰、石膏以及铜、铁等金属。 先简单谈谈西方建筑材料的发展。西方的建筑史可以说就是西方的文明史,西方建筑的源头是古希腊建筑,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建筑达到顶峰,其代表为雅典卫城及其神庙,后来古希腊文明被古罗马取代和继承,其代表为众多的宫殿、竞技场、神庙等。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都采用了自然界中来源广泛,强度较高,塑造性好的石材作为建筑的主要材料,尤其是雕刻艺术的发展,更加体现出石材作为天然建筑材料的优势。到了中世纪,西方建筑达到了历史以来的最高成就,哥特式建筑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无一例外,这些建筑都是以石材作为主要材料,从而造就了严肃庄严雄伟的建筑风格。从现代的建筑观点来看,石材抗压能力很好,这也是西方建筑立式柱较多运用的缘故;石材的大量运用也有粘接材料的发展有极大关系,在早期西方人便开始用石膏作为粘结材料。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国内智能化社区的现状以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另一派主要是以国外诸多知名公司如:HONEYWELL、西门子、江森等公司,在我国的楼宇控制中占据较大市场比重的“现场控制总线”派,采用的总线技术有LONWORKS、CAN 、BACNET mod bus、C bus 等。此类产品的成本较高,在智能大厦中的占有率较高。由于价格等问题,在社区的市场中还未普通被人们接受。 还有一类(以国内安防产品厂家为主)以485 总线通信技术为基础构建智能小区的控制管理平台,其优点是成本低,但抗干扰的能力差,通信速度慢,在较大规模的社区的实时控制应用中就会暴露出不少的问题。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1、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 中国建筑智能化是逐步发展起来的,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越来越高的需求,以及影响建筑智能化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构成了推动建筑智能化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中国建筑智能化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可以把它们分别称为:起始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 1.起始阶段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们对工作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一个安全、高效和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已成为人们的迫切需要;同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特别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控制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满足人们这些需要提供了技术基础。 这一时期智能建筑主要针对是一些涉外的酒店等高档公共建筑和特殊需要的工业建筑,其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主要是从国外引进的。这个时候人们对建筑智能化的理解主要包括:在建筑内设置程控交换机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等通信系统将电话、有线电视等接到建筑中来,为建筑内用户提供通信手段;在建筑内设置广播、计算机网络等系统,为建筑内用户提供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同时利用计算机对建筑中机电设备进行控制和管理,设置火灾报警系统和安防系统为建筑和其中人员提供保护手段等。这时建筑中各个系统是独立的,相互没有联系。 这个阶段建筑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主要是产品供应商、设计单位以及业内专家推动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政府的主要管理文件是《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等。 2.普及阶段 在九十年代中期房地产开发热潮中,房地产开发商,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智能建筑内涵的时候,发现了智能建筑这个标签的商业价值,于是“智能建筑”、“5A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前景展望 :磊(10计本) 学号: 长久以来,人工智能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可及,然而它却吸引了无数研究人员为之奉献才智,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 IT)、卡基-梅隆大学(CMU)到IBM公司,再到日本的本田公司、SONY公司以及国的清华大学、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全世界的实验室都在进行着AI技术的实验。不久前,著名导演斯蒂文·斯皮尔伯格还将这一主题搬上了银幕,科幻片《人工智能》(AI)对许多人的头脑又一次产生了震动,引起了一些人士了解并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的兴趣。 (一)、人工智能的定义 人工智能的定义可以分为两部分,即“人工”和“智能”。“人工”比较好理解,争议性也不大。有时我们会要考虑什么是人力所能及制造的,或者人自身的智能程度有没有高到可以创造人工智能的地步,等等。但总的来说,“人工系统”就是通常意义下的人工系统。 “智能”1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智能是人类具有的特征之一。Intelegere是从中进行选择,进而理解、领悟和认识。正如帕梅拉·麦考达克在《机器思维》(machines who thinks,1979)中所提出的: 在1"智能"源于拉丁语legere,字面意思是采集(特别是果实)、收集、汇集,并由此进行选择,形成一个东西。

复杂的机械装置与智能之间存在长期的联系。从几个世纪前出现的神话般的巨钟和机械自动机开始,人们已对机器操作的复杂性与自身的某些智能活动进行直观联系。经过几个世纪之后,新技术已使我们所建立的机器的复杂性大为提高。1936年,24岁的英国数学家图灵 i(Turing)提出了"自动机"理论,把研究会思维的机器和计算机的工作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也因此被称为"人工智能之父"。 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是从1956年正式开始的,这一年在达特茅斯大学召开的会议上正式使用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这个术语。随后的几十年中,人们从问题求解、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自然语言理解、博弈、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以及机器人学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研究,已经建立了一些具有不同程度人工智能的计算机系统,例如能够求解微分方程、设计分析集成电路、合成人类自然语言,而进行情报检索,提供语音识别、手写体识别的多模式接口,应用于疾病诊断的专家系统以及控制太空飞行器和水下机器人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熟知的IBM的"深蓝"在棋盘上击败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 当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曾因计算机计算能力的限制无法模仿人脑的思考以及与实际需求的差距过远而走入低谷,但是随着硬件和软件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在以指数级增长,同时网络技术蓬勃兴起,确保计算机已经具备了足够的条件来运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及意义研究 发表时间:2019-09-12T11:54:34.8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作者:梁勇[导读]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身份证号码:45252619710902XXXX 摘要:当今建筑可称之为现代艺术,因为它不仅融合了绿色建筑,还将建筑智能化混合在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中,可谓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追求了建筑外在的形式美,给未来的智能化绿色建筑设计攒积了丰硕的经验,为人们创造生态环境奠定了完美的基础。本文通过传统的建筑折射,结合智能化和绿色建筑的剖析,发现了在当前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再结合科学发展实践的学习,对智能化绿色建筑 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开拓了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上的对策,使智能化绿色建筑能够成为文明生态建设的主要过程。关键词:智能化;绿色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前言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增长的速度已大大超出我国可生产能源增长的步伐,如果这样持续发展下去,这类浪费型的需求仅靠我国可生产能源的生产来供需,势必难以长而久的支撑。因此不得不从大规模地对旧房进行节能改造,这将不仅耗费大且占用的人力物力也极其惊人。在当今普及比率较低的情况下,我国的智能化建筑在建筑实际的领域中占取比例不多,要积极的从现实生活中提高能源使用的效率,不仅可以缓解我国的能源紧缺状况,还可以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的稳步发展。所以,智能化绿色建筑是建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和建筑行业发展应当十分密切。正因为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市场投入量日益迅速地增长,且受到我国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大力扶持,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的推进即将迎来发展趋势的黄金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依靠着建筑信息技术、建筑智能化技术、节能科技、节能环保的材料等多元化的发展,不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将科技的创新而逐步发展和成熟起来。如何做好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工作,我们将着重分析了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二是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以下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展开讨论。 一、当前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所遇到的困境和问题(一)当前的从业人员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极其不够智能化绿色建筑的发展将从“苏醒”的初级阶段跨向“飞速发展”的阶段。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支撑和储备的缺口非常大,与能化绿色建筑的飞速发展拉大了更大的差距。现有的智能化绿色建筑从业人员的整体职业素质偏低,建筑专业知识虽强,但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的认识和认知还不够。因此要在智能化绿色建筑人才栽培方面,要对智能化绿色建筑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职业培训和考核,要求从业人员满足智能化绿色建筑产业所涉及的专业技术人才需要,建立、实施实行专技人员持证上岗的可执行制度。(二)管理方法不合理,技术管理不科学企业管理人员的认识不高,认为智能化绿色建筑打的是个旗号或招牌,很多质疑是来自于对智能化绿色建筑本身的误导,对概念根据就不了解,从建筑技术管理来看,它是引导建筑建设实施、结束的主导路线,不仅包括材料节省、节能设施有效的利用,确实是对社会很多好处。而对施工企业来说,在建造期间,如考虑市场的接受和建造成本太高,就会对投资产生排斥的心理影响。 二、发展绿色建筑的过程本质对策(一)调整规范智能化绿色的管理观念规范智能化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周期的实施,利用整个管理人员进行团队培训,提高意识并投入现实管理中,改变观念后可以最大限度地将节能环保和减少污染融入到工作中,真正的为最终用户提供健康、适用、高效和全面完善的基础设施环境,同时为最终用户提供高效节能的管理平台。(二)建筑形态艺术完美结合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形象表现出来且使建筑具有文化、审美价值,不同的建筑要求体现美的价值也有所不同,而不是对称均衡就显得庄严,适用范围和协调性也不同。总归会给整个建筑形态的外系表达更显得有活力。(三)要选用环保型的施工材料环保型建筑材料要求应具有耐久性强、维护便捷、不散发有害物质、艺术效果好的特征,如:新型防水材料、新型密封材料、新型保温隔热材料、新型墙体墙面材料、无机非金属新材料和装饰装修材料等。虽造价相对偏高,但人民对节约资源、投资回报和环保的执著追求,会被广泛应用起来且与智能化绿色建筑发展的道路吻合。(四)融入绿色设计设计创新,如:绿化走进建筑、屋顶花园。不仅可给建筑物降温且增扩城市绿化面积,给城市的增添了无机“制氧机”并增促了城市的“呼吸”,增添了建筑物亲和自然的效果。融入节能设计和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尽可能地使用被动式能源系统、建筑主要立面朝向和主风向不同向,可以减少建筑的热负荷、实现室内的自然通风减少空调等降温设备的能源做功的时间,降能节耗;利用自然采光和再生能源(太阳能光伏板、太阳能热水器、沼气等)。(五)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围绕环保、节能降耗展开融入高智能化设计,将高智能化技术设计应用在各种类型现代建筑中,实现建筑智能化。建筑高智能化技术的融入是以建筑为平台,结合建筑设备、光\声控技术、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网络系统,将结构、系统、管理服务捆和管理,为最终用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节能高效、便捷的环境,以为人民造福。 三、结语在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百姓生活质量改善的提升,人们对未来的住宅将在现有的高层次基础上,提升或升级到更高生活的要求,建筑未来发展的主题已无法圈限于建筑安全、建筑质量和建筑外观上的要求,特别是已逐步推进采用的高新技术高档住宅,不仅采用了仿生和智能化的建筑规划和设计,还达到节能环保的最终目的,给人民展现了全新的居住环境体验,体现了我国建筑智能化和提能降耗的热情膨胀地持续攀升着。参考文献:

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智能建筑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建筑物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备场所,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断改变各种建筑物的设计方向和角度成为各个房地产开发商提高建筑产品质量的关键。现代化的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就是智能化。然而,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智能化建筑设计的概念,现状与发展情况。 关键词:智能建筑设计;现状;发展 中国的经济在不断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智能化的建筑是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城市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智能化的建筑设计除了满足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也添加更多人性化、智能化的元素,以营造高品质舒适的生活。 一、智能建筑的概念 智能化建筑指的是在箭镞设计的过程中,将建筑物的各种结构、具体设备、服务以及管理等方面与用户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将建筑相关的各方面进行最优的组合,从而给用户提供高效、舒适、人性化、智能化的建筑环境。智能化建筑是在现代可续技术的背景下产生的,其技术的基础是现代化的建筑技术、现代化的电脑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等。 智能建筑的特点如下: 第一,智能化的建筑大多与现代化的节能环保、用户业主的各种经济利益相关,智能化的建筑物不仅能节约能源,也能保护环境,

这也是智能化建筑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条件,各种智能化建筑的功能无一不考虑到业主的经济利益。 第二,智能建筑的发展思想是“以人为本”。无论是传统建筑还是智能化建筑,受益者都是在建筑物内工作、生活的人,因此,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应该取决于业主和用户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地看建筑内所装载的各种器材设备是否先进。智能化建筑不是完全将现代化的高科技堆砌起来,更倾向于用现代化科技实现人们的需求。 二、智能建筑设计的现状 1、我国的智能建筑发展概况 最早的智能建筑是出现在美国,在我国,台湾地区的智能化建筑发展比较早,香港的智能化建筑发展也比较早,比如汇丰银行大厦、中银大厦等都是智能化程度比较高的智能建筑。我国大陆地区的智能化建筑起步比较晚,近几年,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智能化建筑已经逐步发展起来,比如上海的金茂大厦、青岛的中银大厦等都具有比较高水平的智能化。当前,我国的智能建筑设计已经向大型公共建筑转变,例如常见的会展中心、体育场、图书馆等,这些建筑的设计也逐渐参照智能建筑的规则和要求进行。 2、智能化建设设计和管理存在的问题 1)设计质量低,水平不高 我国的智能化建筑设计的应用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的发展也不够平衡,而且产业化的水平比较低,有的设计产品还不能适应市场和用户的各种需求,在软硬件的设计方面,还比较缺乏自主的知识产权

未来建筑的十大趋势(精)

未来建筑的十大趋势 未来建筑发展的大趋势是以改善人类的居住品质, 并以人、建筑与生态和谐共处为目的。它不仅适应于居住建筑, 同时它也广泛适用于办公、商用、旅游和公共建筑等项目。未来的建筑将不仅仅是低碳的理念, 而是以固碳和循环碳的方式运行, 除此之外的其他建筑都将被边缘化而逐渐退出现代建筑的舞台。 设计院招聘首选网站设计英才网认为,未来的建筑将在以下十个方面产生巨大的变化:一、全生态化 真正全生态绿色建筑。能在建筑的任意垂直表面种植各种植物, 不管是屋顶或四个外墙立面,不管是多层、高层还是超高层建筑的任何高度和高空中都能够全面绿化。 二、有家有园的生活 无论是高层还是超高层建筑, 都将实现家家有绿地户户有花园的居住理念。未来的建筑将通过主体建筑户型的周边外侧设置挑台式生态庭院, 使家家户户在高空中都同时拥有绿地花园的美好生活。 三、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植物、动物 (人、微生物通过高空中的生态庭院而形成一个物质循环,使建筑的绿化得以真正的实现。 四、光合作用 利用空中生态庭院和植物的光合作用全面转化和利用太阳能, 使太阳辐射对建筑的危害减少到最小, 而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又能使建筑对太阳能的利用最大化, 同时也使建筑达到冬暖夏凉并节能环保和健康居住的有益效果。 五、高度智能化集成微灌

所有的绿色植物都将采用高度智能化的集成微灌技术,免除了人工施肥浇水的繁重劳作。 六、菜篮子工程 除粮食、肉类等需要外界输入以外, 其他大部分食用果蔬都可以从自家的绿地花园中随时获得,直接减少大笔的家庭支出,在吃得安全放心和健康的同时降低生活成本。 七、二十四小时热水系统 通过物质循环系统, 可以从地下的消化池中直接获得沼能, 通过锅炉燃烧供水, 可获得 24小时热水供应,同时沼能还可用于发电或照明等其他用途。 八、改善建筑的通风采光 在满足安全和节能规范要求的条件下, 建筑外墙面的大部分都将采用宽大通透的中空落地玻璃,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自然通风和采光的要求。 九、跃层式设计 未来的建筑将向跃层式方向发展, 使建筑空间更富人性化, 也更符合植物生长空间的需求。 十、低成本 将面向平民消费,平民的价格,使得家家都买得起住得起这样高品质的生态住宅。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智能化地产转型发展趋势现状分析 一、地产行业转型正在进行时 房地产行业在中国近三十年的发展史中风光程度一时无两,近些年尽管楼价依然高涨,可是房地产行业趋冷或者现阶段是行业严冬的叫法屡见不鲜。19年7月中下旬一则“7个月271家房企破产”的新闻报道引起了大家的瞩目,有公告显示信息,截止7月23日,19年全国共有271家房地产公司宣布破产重整,在其中也包含全国500强房地产企业,禁不住让大家感慨房地产行业广泛兴盛的美好时光已经渐行渐远。 不难看出地产行业的新一轮的大转变序幕在19年已经慢慢打开了,房地产企业现阶段面临的窘境除了外界的调控政策的限定,也与本身存在的问题息息相关,地产行业如果依然怀着售卖商品的心理状态去应对新的市场环境,必定会被市场所淘汰。 二、地产智能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朗 现阶段传统式地产商的形象顺向服务和经营变化,地产逻辑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当今的房地产市场从增量变为存量,地产商已经积极地寻找转型发展道路。尤其是伴随着以人工智能技术、物联网技术、5G等电子信息技术的推进发展,房地产行业也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万科地产、碧桂园、绿城集团等行业大佬早已提早布局,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与地产业务流程的结合,促进地产企业战略转型,在日趋严峻的市场环境中呈现本身的竞争能力。 以往几十年间在中国修建的高楼大厦数不胜数,在总数迅速发展之后,怎样在品质上寻求转变,这里所述的“品质”,并并不是传统定义上品质,只是房屋的质量,及其它可以给与顾客的生活质量。智能化早已变成许多地产公司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一个关键的发展前景,这不但是地产企业战略转型的需求,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三、地产智能化市场的需求旺盛 近些年智慧城市基本建设已经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智慧城市是尝试打造出一个对外开放高效率的生态体系,为群众带来高品质的日常生活感受。当然所谓的智慧城市在电力能源运用、低碳环保上拥有更高的规定,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离不了地产商的加入,而传统式的地产发展模式在智慧城市的需求显得有些乏力,智能化城市基本建设的需求将加快地产智能化的过程。 另外伴随着全国各地精装房政策地持续颁布,好像也在预兆着无毛坯房时期的来临。地产行业的精装修房的占比愈来愈高,智能化变成许多地产商的选择,从智能化品类到全屋智能,尤其是全屋智能与精装房之间拥有高度契合,对房地产商来讲精装修化、智能化会变成一大产品卖点,商品股权溢价空间极大。 当今住宅的消费主力正向年轻一代迁移,他们针对房地产的要求与过去大不一样,对“家”的需求更为多元化且丰富多彩,他们更期待得到智能化的家居生活感受。住宅客户的要求所形成的转变,尤其是对智能家居系统乃至智慧社区的要求持续提高,驱使房地产公司务必展开转型发展。 四、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以智能化为方式,传统式地产运营模式将迎来全新商业模式。而地产与智能家居系统的融合自然是在发展趋势的逻辑当中,地产商将智能家居系统融入到地产新项目中为其增加市场销售闪光点,尤其是在智能门锁、智能摄像机、智能音响等火热品类的推动下,地产家居装修智能化正慢慢变成一种新气象。 智能家居系统的市场容量已经逐渐扩张,有数据信息显示,全球智能家居系统市场容量在二零二一年将突破千亿美元,但在其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与地产融合时仍必须认清难题,品类早已不能满足销售市场发展趋势的需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