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胡家露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具有哪些核心素养的人,怎样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组教研组织学习了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学习,我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什么是核心素养?既然是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我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素养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在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目前需要加强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养”。国际社会已出现了关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支柱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关键能力说,欧盟提出了八大素养说。综合来看,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第一、关键性。地理核心素养应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图学知识素养。第二、动态性。地理核心素养必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接轨,体现出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特征。例如地理信息素养。第三、生长性。核心素养总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长的。无论是从纵向的不同教育阶段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学生的发展方向来看,都体现了生长特征。

当我们要探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什么样子时,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张家辉教授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方式有多种,从两个方面或者从两个视角来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学理论从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中选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从而构建体系。那么,哪些地理素养居于地理素养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这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基于地理学理论和重要教育文件,从地理学任务中选取应当突出培养学生的主题内容,从而构建体系。这一种构建视角打破了地理素养的系统划分,探寻的结果为地理教学中应突出的几大主题。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需要深度跟进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应成为课程标准修订的重要导向和根本动力。作为地理教师,应明晰地理核心素养培养是地理课程的基本任务,教师的专业发展应与承担的任务密切联系,能秉承核心素养培育观念,能将地理教学内容中的素养价值充分挖掘,能以空间观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在感知空间、分析空间、领悟空间的基础上促进人地观念、国际理解、全球意识等地理核心素养的知识构成。所以,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还应该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部分。

2015年12月10日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培训心得体会 7月4日,我有幸聆听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们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 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研读心得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竞争加剧的同时,国际之间的合作也得到了加强。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文化、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与研究给高中地理课程带来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凝练了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素养导向的教学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地理课程是与义务教育课程相衔接的基础学科课程,体现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人地协调观(一种重要的自然观和发展观)、综合思维(一种认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区域认知(一种认识地球表面复杂性的思维方式和能力)、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新理念、新实践、新思维在地理课堂中不断涌现,地理课堂的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各具特色,兼具别样优势的方法使地课堂精彩纷呈。不论什么样的形式,都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在课堂的参与程度。研读新课程标准,回归课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有更加清晰准确的学习的方法与教学策略。 第一,精心研究、明确方向。“方向比努力更重要”,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任务量大,而时间较为紧张。研读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目标从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转变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教学由“教书”到“育人”的转变,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我们只有对这些内容研究透彻,在指导学生学习及复习备考的环节中,才能做到明确思路,做到知识无遗漏,能力有侧重,避免简单教教材,使有效资源最大化。 第二,素养导向,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概念,如何与学科知识结合,这是实践教学中面临的问题。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科知识,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止于知识。学科知识是形成学科核心素养的载体,知识的学习提升、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我们需合理优化课堂内容,丰富教学资源,源于课本而不限于课本,注重培养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语文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2017年11月26日至2017年12月30日参加“中小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专题”网络培训,通过听北京市特级教师张文清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指导的中国教研网执行总编、中国教师研修网副总编朱立祥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使我的教育观念又一次得到了转变,加深了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与体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原有的语文教育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从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学得轻松,真正实施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坚持“以生为本” 新版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教师课堂上的所有教学都应坚持以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孩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时还应顺应孩子的天性,爱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孩子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尊重孩子的创造,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同时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坚持以生为本。 二、语文教学加强“阅读积累”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要坚持文化传承,加强阅读积累。新课标还提倡让孩子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增强阅读方法的指导,重在教给学生方法,教师还应关注学生个性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对作者感情的体会,发展学生个性。“书读百遍,其

意自现。”的确,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读多悟中掌握课文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情感体验感受远比“填鸭”学得更有价值,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总之,通过此次的学习,犹如在我的脑际间吹过一阵清爽的风,促我警醒,让我深思,让我受益匪浅!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富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客观知识)的基础上,能主动(或者教师通过引导)发现一些学科知识的缺陷,并试图弥补,从而主动构建并形成自己的主观知识体系。自身知识结构体系的逐步完善,有助于学生形成构建自身知识体系的创造力。 学生的知识体系应处在逐渐完善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把一天、一周、一月、一学期乃至一年学到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新的发现,并反省自己的学习困难与不足,进而寻求突破之道。在教学中,我发现,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写出的感想感悟会有综合性甚至是创造性的发现,学习一般或者基础薄弱的学生会写出符合自身知识基础和认知基础的归纳总结,这也会促进学生的进步。无论学生写得如何、总结得如何,其感悟都是在自己原有基础上的总结和提高。 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发展反思的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学生的感悟,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正误、高低之别。因为每一名学生的随想感悟都是在自身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上的总结、内化迁移以及认知体系的重新构建。对于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老师要本着两个原则进行评价:一是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学生个体的实际情

况和知识的科学性)的鼓励性原则;二是延迟评判的原则,让学生有一个反省、自我认识的过程。当然,学生的随想感悟涉及了各门学科,内容十分庞杂,老师们不可能全部精通。我们不妨创设学生随想论坛,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采用兵教兵的方式,让学生在交流讨论、相互借鉴的过程中,能够形成自己的正确评判,并学到新的知识、思维方法,进而产生新的想法。 在我国现今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体系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自然科学教学方面,习题做得太多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讲得太少了。在人文科学教学方面,让学生死记硬背得太多了,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了,而学生欣赏领悟得太少了,自由和自主创作的空间太狭窄了。在工程技术学科中,有关科技制作、创造发明方法和意识的培养方面,我们为学生创设的时间、空间太少了,更缺乏相应的氛围,许多学生因为不了解而与一些有利于终身发展的东西失之交臂。诸此种种,都不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都需要尽快改进。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也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下创造。创新与创造不应仅仅指向新学说、新发明、新发现、新技术以及文学艺术创作等高级创造,对于学生来说,其创新意识和创造力的客观基础就是其自身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体系,只要是相对于个人的认识和知识上的突破,就是初级创造力的开始。

教师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教师核心素养读书心得体会 通过这些日子的读书,收获很大,教师的核心素养,听上去似乎是高大上的专业术语,令人敬而远之,从接地气的角度来看,其实没那么深不可测,好比一个图钉,宽厚的钉帽是教师的基本素养,锋利的钉尖则是教师的核心素养。钉尖是否坚硬有力,决定了图钉破墙而入的成败及深度。教师的核心素养也一样,它决定了师者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能走得多好、走得多远,这足以说明了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我认为,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教育有素养,更需要教师有素养。通过读书学习《教师的18项核心素养》,我的感悟与思考有以下几点: 一、教师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 有怎样的教师才能培养怎样的学生,韩愈对教师的定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就是对教师应该具有的核心素养的高度凝练。要提高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能力,教师就必须多方面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等。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教师要有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崭新的知识观,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方面的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只有用全新的知识、全新的理念来教育富有新时代精神的学生。 三、教师应具有创新精神。 让学生创新,老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激烈竞争的时代创新的能力,绝处逢生的能力,面对挫折的耐力等等,是取得成功的必备素质。 四、要努力达到一专多能。 我们教师应努力达到一专多能,既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要提高自己的“非专业素养”,既要会读书,又要会读人,既要做一个能说会写的教师,还要做一个能唱会演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喜欢的教师。当学生喜欢了自己的教师,必定会喜欢自己老师上的课和做的事,必定会喜欢着自己老师喜欢的,此时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就能通行无阻。 我们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 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培养地理核心素养提升地理课堂教学 ――参加三明市第二片区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郑序涯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晨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是所有学生都应该具有的关键的、必要的共同素养,是地理知识、地理学科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兼有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其作用的发挥具有整合性。如何在地理教学特别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一直是地理教师研究和关注的重要方面。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地理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既具有发展的连续性,也具有发展的阶段性。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路径是多样的,主要包括地理课堂教学、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和地理教育评价等方面。 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策略,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 地理课堂教学活动要注重“说理”,实现由直观感性认知地理事物到对地理事物背后“理”的认知。在对不同地理事物的“说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使用图像工具、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和原理,进行地理地域认知;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演绎、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地理交流与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渗透人地观念的培养,实现地理知识和技能的习得,体验、感悟情感态度,并内化为正确的人地观念思想,逐步形成适应学生终身发展和

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地理学科品质和地理核心能力。 一.制定基于课标而又高于课标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足课堂学习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学习目标的制定要基于课程标准。如一节课的课程标准是“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的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最和质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课程标准是学生学习需要达到的最低要求,如果这节课将学习目标定位于满足课标的要求,学生无论在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都将有所局限。这节课的教材内容较为浅显,从知识的难度上看学习困难较小,因此,设定学习目标时适当增加了学科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学会运用图表资料说明全球和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能够根据图文资料了解水资源危机的表现并简析产生的原因”“通过合作讨论,能够从不同角度提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瞧”这几项学习目标都强调了通过不同的学生活动和学习方法锻炼地理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树证科学的水资源现,培养对资源、环境负责的态度,并以实际行动开展节水活动”则从地理态度、地理情感方面提出要求,这些都为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点明了目标和途径。 二.重组教材,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素材 教学中有的课的知识虽然较为浅显,但涉及面较广,并且密切联系生活。教材呈现的内容包含文字及一些图片,但不够丰富和全面,加之高中生生活经验有限。因此,在课堂上需要补充文本、图片、视频等素材帮助学生增强感性认识,进而理解问题。例如,从时空角度讲述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时,由于受时间和地域差异的影响,学习起来较为抽象。因此,通过展示景观图片并结合农夫山泉、青岛啤酒等生活中的实例,将抽象内容具体化,把书本知识和现安生活联系起来。例如,在水危机的表现方面,教材是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心得体会改革的持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必修课,其教学效果与质量不容忽视,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成为现阶段热议的话题。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深化英语课程改革的重大之举,正确的培养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运用能力,还有助于促进心智品格的发展。我们英语教师应针对教学目的合理调整学习方法,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认知能力,更要侧重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塑造健康的品格,让学生在敏锐的语言感知中主动学习,为学生创设合理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为之后的系统性学习提供支持。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启蒙英语学习和夯实英语基础,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语言能力,指在一定环境下,通过语言来理解和表达思维意识的能力;文化品格,指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以及表现出态度;思维品质,指个人的思想特征、思维方式,反映出其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学习能力,指学生主动拓宽学习渠道,积极调适学习策略,努力提升学习效率的能力。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相互影响、相互支撑,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则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为前三者提供支持,同时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学习能力提高,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英语核心素养培养:

一、用兴趣作为引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小学生正是青春年少、充满活力的时候,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老师要和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性,让学生可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和文学中的灵魂有一个直接的碰撞,这样能够不断地提高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善他们的思维方式。 二、教师发挥带头作用,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技能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养成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在这一时期,小学生多会以教师的行为方式为模板进行模仿,养成自身的学习方式,因此,英语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典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以自身的学习核心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学生。再者,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授课内容,创立差异性的教学环境,与学生融为一体,在课堂中将学生带入到为教学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主动探索发现英语学科的魅力和其中的奥妙,最大化地引领学生利用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三、适当增加课外阅读,助推学生核心素养养成 小学课堂中,教材是主要的教学用书,虽然可以满足教学进度,但远远难以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由于课本内容的限制,有些文章并不完整。不完整的文章对学生的理解而言,是较大的阻碍,不利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锻炼。因此,要想做好课堂英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在中国教师研修网上的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然而最让我深受启发的是:了解到了有关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知识,这仿佛为我今后的教学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更注重的是学生的分数,甚至出现了“唯分数论”的观点。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此为基准,至于所说的德、智、体、美、劳,很多老师都忽视了。而我也不例外。静下心来反思自己近三年来的教学,我认为要做一名好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应当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终身学习将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作为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教师,更应要求以终身教育为目标,将终身学习贯穿于一生。不能让让学生成为分数的机器,要成为一个合格的、具有良好素养的人。我想,今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着想 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坚信了强调学生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做法是对的。我清楚的知道智力、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注重教学中德育、智育、体育等“五育”渗透交织。我从不占用音、体、美等课程,也不把剥夺学生上这些课的权利作为惩罚教育的手段,只有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全面进步了,教师才有成功后的喜悦。时下少年儿童的心理问题尤显突出,在健康人格中,自信心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学习,我会更加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当听到有学生说“我不行”、“我不敢”的话语时,我总是鼓励他们:“去试试”、“你挺不错的”。在全体学生面前,我从不揭个别学生的短,让学生觉得老师尊重他,没有失去自尊心,慢慢地对自己也开始有了一点信心,这时候,我再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以证实自己的能力。特别是得到老师、同学的关怀与鼓励后,他们肯定了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从而树立了自信心,更好地全面发展,成为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健康发展的中学生。 二、对学生信任和宽容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学习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心得体会 胡家露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核心素养”成为一个关键词,培养具有哪些核心素养的人,怎样培养这些核心素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2015年12月8日,附中地理组教研组织学习了地理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改革中的新指向,就此次学习,我浅谈几点心得体会。 什么是核心素养?既然是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我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素养和能力,包括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知识水平与能力才干等各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核心”体现在时代特点和年龄特点两个方面。从这两个方面来看,目前需要加强培养的核心素养包括:信息素养,思维素养,人文素养,专业素养,身心素养五大方面。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地理新课程提出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理念,即“地理核心素养”。国际社会已出现了关于此方面的若干典型案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五大支柱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关键能力说,欧盟提出了八大素养说。综合来看,地理核心素养是一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 地理核心素养的特征,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从三个方面来描述:第一、关键性。地理核心素养应是个体在社会中生活与生存所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地理素养,对学生而言就是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品格。例如地图学知识素养。第二、动态性。地理核心素养必然紧密结合社会发展,与时代要求接轨,体现出不断更新、动态发展的特征。例如地理信息素养。第三、生长性。核心素养总是在特定的情景和需要中反映并生长的。无论是从纵向的不同教育阶段来看还是从横向的学生的发展方向来看,都体现了生长特征。 当我们要探寻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是什么样子时,摆在眼前的首要问题便是如何构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张家辉教授认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建方式有多种,从两个方面或者从两个视角来看,第一,基于地理教育学理论从地理素养的构成要素中选取居于核心地位的成分,从而构建体系。那么,哪些地理素养居于地理素养的核心地位呢?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方法、地理思想和地理品质。这是对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基于地理学理论和重要教育文件,从地理学任务中选取应当突出培养学生的主题内容,从而构建体系。这一种构建视角打破了地理素养的系统划分,探寻的结果为地理教学中应突出的几大主题。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建构需要深度跟进地理课程改革。地理核心素养

数学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就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提高民族素质、丰富人才资源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实施这一目标,数学教师起着主导性作用。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完成这一历史重任,是广大数学工作者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 一、教学过程要从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教师只是配合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发挥作用。这一教学思想虽然在上学时已经了解,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常常因为找不到出口而难于落实,学习了核心素养之后不仅从思想上,更从“从学出发”为抓手,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 二、课堂教学要从“片面教授”提升为“全面发展”,应以传播数学知识和数学文化素养为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良好习惯,这些对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因为以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最终落脚点。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激发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学习的认同感。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个基础学科,其根本的目的不是训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计算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成长要从经验积累上升为科学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螺旋式上升的不断完善进步的过程,数学学习尤其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这使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遇到的问题,要多问多学多积累,并要勤于笔耕,善于思考,将教学研究的作用充分发挥,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总之,通过学习数学核心素养,思想方面让我更加明白教师职业的生命价值、教师工作的特殊意义,实践方面我会通过研读课堂教学纪实和点评找到差距,我相信通过这次学习会受益匪浅。

心得体会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范文 庭、社会三者的有机无缝的链接,共同努力来完成! 我认为在学校里,核心素养要依靠学生在教育环境中慢慢地养成,是一个滋养的过程,重在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引领和助推。学生的周围是老师,老师们的素养在不断的影响着、引领着学生素养的形成,因此学校阶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关键的一个环节是教师素养,教师就应该成为核心素养的标杆和引领者!毕竟老师们的一言一行总会种植在学生的记忆中。 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老师的我,就一直在掂量:我是一个全面发展的人马?好像不全是,有缺项!所以要想在学生核心素养上能够起到引领作用、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自感还要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做到终身学习,学到老,活到老!目标就是以身作则,事事处处为人师表。从此希望自己成为这样一个教师:“一个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我与一群同样有情感、有态度,不一定完美的学生之间的学习交往。我将自己置身学习之中,把学生‘代入’共同学习的状态,我可以有情感表达,可以有质疑和追问,更可以坦言自己的未知,甚至求教于学生,只有这样以学习共同体身份出现的最本真的我,才会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发现学生!”我非常认同这个说法。 有资料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只有15%—30%左右与教师的知识传授有关,其余大部分都取决于非知识层面的因素。如教师的情感、格局、胸怀、视野,看待事物的角度,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直接影响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说谁带的学生像谁,验证了这一点。因此,学生在学校阶段核心素养的形成,就与他所经历的老师们的素养有着极大关联,每当会想到自己的老师,留存在脑海中的往往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经典桥段,他的为人处事和他的治学态度等,而他所教授的知识不是印象最深的。这些老师的素养的集合,不就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素养的建立吗? 核心素养内容丰富,要想全面培养就要做到不管哪门学科都不能以培养某某家为教学目标,而是要培养合格的公民为目标。比如我从事的生物学科,不为培养生物学家,而要通过学习生物学,能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给予他们相应的生物学能力来适应社会,实现这一学科对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贡献。 基于这个想法,我在生物学科上做三方面的努力来培养初中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1、在具备生物学常识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通过学习了解人体的结构和生理特点,帮助学生科学地认识自身的生长和发育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所以一般情况下,我比较自信于自己教过的学生,在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一些食品安全事件能够有正确的认知,做到必要的防范。咱们清楚,生物学知识只是知道是没多大用处的,要想变成相关的能力则要通过讨论、亲身体验才可以练成。所以在生物教学的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篇一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五、历史价值观是对历史的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辩证统一,是从人文研究的真、善、美追求中凝练出来的价值取向。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对历史的价值判断是以史实为基础的,但又是依据一定的价值观对史实做出的主观评判;能够认识到分辨历史上的真伪等。 篇二八月一日,我有幸参加了XX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

(完整word版)地理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新一轮课程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终生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作为一线地理教师,我们要在结合地理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创造特色的地理课堂,每一节地理课堂都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平台。例如关于水资源问题。这一节的教学设计,采取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注重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注重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探究真实的现实生活问题——运城市城市水荒与内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分析方法正确对待水资源的丰富与不足;让学生深入社区去了解人们对待水的态度及产生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最后上升到理性认识: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人地协调发展)。联系生活中的地理,从实际案例分析出发,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探究发现问题;走进课堂,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回归生活,处理问题。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地理实践力。充分利用数据资料,培养学生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传统“学业质量”,主要是对学科知识点的识记和理解。教学关注学习过程,评 价关注学习结果。新的学业质量标准则重点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考查运用领域知识、技能、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综合性品质。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在素养导向的学习和教学观下,学习是个体在与各种情境持续的社会性互动中,不断解决问题和创设意义的过程。教育或教学的功能就在于选择或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适当活动以促进学习的发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就渗透在这种学习过程的每个活动始终。这就需要教师随时评估和了解每个学生的认识或理解、疑虑或困惑等,根据所得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或任务。这样一来,评价就不再是教学过程结束后的事情,而是贯彻整个学习或教学过程。按照这种理解,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是泛指伴随着学习和教学过程,旨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各种评价活动。 地理学科学业质量是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综合衡量,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建立新的质量观,改变过去单纯看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加关注育人目的,把立德树人任务落到实处。 、不限于传统上理解的学业成绩或考试分数。2、基于核心素养的日常评价,关 注学科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关注复杂、不确定性的现实问题解决能力;不仅关注对他人知识 的理解或应用,更关注学生综合运用和主动创生知识;不仅关注学生学什么,更关注如何学 习和学会学习;不仅关注学生个体的自我学习,更关注学生能否进行团队合作和有效的沟通 与交流。它不仅包括中高考所能考查的学业成就,也包括课堂提问、日常观察、小组讨论、 作业、期中或期末考试所指向的学业表现,还包括表现性评价、成长记录档案袋等新型测评 方式下所能涵盖的学习结果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心得体 会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英语学科新课标学习体会”——对英语核心素养的理解 1.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 英语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心能力。语言能力是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基础。这四个维度中,语言能力居中,另外三个板块形成一个圈将语言能力包围在里面,说明语言能力是要放在这几个维度中去培养。即:在培养学生文化品格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2. 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 语言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活动来培养的,把听说读写贯穿在语言能力中。现在新的学科素养除了听说读写还加进了“看”,即听、说、读、看、写,为什么要看呢类似我们打开网站,除了读文字外还会跳出很多窗口信息,所以需要快速处理映入眼帘的不仅仅是文字信息,还有多层次的立体信息,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听、说、读、看、写。还有一点是要让学生在社会情境中理解与表达,就是在真实的情况下理解与表达。现在教材学习是让学生对话,但是对话只是在书面上的,其实现实环境不这么说话,所以不能这样去培养学生。还有一个方式就是 retell,我们传统的方式就是 retell,以后去公司工作了,老板会让你 retell 吗不可能。所以就必须要开发教学方式,打开视野,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东西,不然我们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来教学的话,学生是参加不了应试的,在应试中只能处于被动的、低分的状态,现在的考试都是考察能力了,再天天听写、默写、刷题,不让学生读新闻,不谈论生活中的话题,学生是根本没办法应试的,在应试中也就只有低分。教师应带领学生坚持读报读新闻,世界在发生什么事情,我们就读什么事情,是不是远远比只教那本教材、那几个语法要好呢。而且可以看看我们现用教材出版的时间,是 2006 年出版的,都已经隔了多少年了,教学还停留在只教教材的话是教不下去的,这样的老师也一定不会是学生喜欢的老师。英语教学应加入了很多实时的内容,学生就会很喜欢来读这些东西。有些老师可能会说自己的学生不出国,他们学英语就是用来考试的,但是老师们想一想,现在考试都变了,学生都没法应对了,他也是学不好的。所以英语教学必须要改革,如果按照传统的方式教下去,自己辛苦,学生也辛苦,也会觉得无趣,达不到好的效果。 3. 对未来教学的启示 (1)英语是语言的课堂、真实的课堂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

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心得体会3篇 篇一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把学科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便是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谈谈自己对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认识。 历史学科思维是解决历史学习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历史材料引导学生体会构建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明确历史五大核心素养的地位和关系。 一、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二、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三、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四、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学习核心素养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让我认识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了解了核素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现谈一下自己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摘抄自《培养核心素养,塑造美好人生》)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组成。 1.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面对不断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发展,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2.综合思维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自然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品质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4.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

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得

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学习心 得 做个有思想的人 ——赴北戴河学习有感 武玉香张黎辉名师工作室 7月中旬,作为省张黎辉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我有幸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为期5天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骨干教师教学创新研讨会",在此非常感谢工作室主持人张黎辉老师给我提供了本次学习的机会。 与刘德武、钱守旺、王君等几位名师大咖零距离靠近,使我渐学渐长,在一天天的学习中,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在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太缺少"思考"、缺少"研究"了。 一、让"爱与尊重"成为教育的核心 "赛课专业户"王君老师,从西部偏远的乡村一步步走来,先被北京清华附中聘用为语文特级教师,又成为广东清澜山学校首席语文老师,这正是她多年来能"静下心来思考、抬起头来走路"经历的诠释,听她的讲

座使我感触颇深。 1. 经营课堂王君老师主张"得课堂者得天下",教师不单是要把教学任务放到课堂教学中,更要把育人工作贯穿到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让教材牵着自己的鼻子走,教学的过程不是用教材引导教学、引导教师自身的过程,而应该换个角度,是教师指导教材、用教材为各种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的过程,这是"爱"与"尊重"的体现,寓"育人"、"智学"为一体,不是只教教材,而是以"发展"为理念、以"影响"为目的。 2. 经营管理王君老师还指出"教孩子的过程,就是一个放手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管住学生,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管住自己;"理"即是尊重、爱、认同、接纳、相信;让学生时刻体会到"你是吃饭长大的,读书长大的,也是在爱中长大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相处的关系,教育不存在"强制"、"管制". 二、让"多向思考"成为教学的精髓 德高望重的刘德武老师,今年都是七十多岁高龄了,但还在教学的第一线孜孜不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