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基于ELES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基于ELES 模型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

周发明 杨婧

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长沙(410128)

E-mail :yangjing19851201@https://www.doczj.com/doc/ce18039979.html,

摘 要:本文首先对消费结构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恩格尔系数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滞后于城镇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然后,借助《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7年的数据,建立ELES 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我国城乡居民年均基本需求支出量、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进行比较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文章最后分析了其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居民;消费结构;ELES 模型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既是社会再生产的终点,又是社会再生产的起点,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支出结构是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直接反映。因此,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正确把握城乡居民消费状况,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制定合理的消费政策,突破城乡二元消费结构,促进生产与消费协调发展,进一步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消费结构的内涵及中国城乡消费结构现状

1.1消费结构的内涵

消费结构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在消费行为过程中,各类消费品和劳务在数量上各自所占的百分比及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替代诸比例关系;在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运动中形成的各类消费资料(劳务)在消费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人们生活消费过程中各种社会因素自然因素内部以及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数量比例的总和。

1.2中国城乡消费结构现状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通用的用来分析消费结构的指标,即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图1为

*

本文系湖南农业大学科技创新项目“湖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基于ELES 模型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https://www.doczj.com/doc/ce18039979.html,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1978年到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曲线图。

图1 1978-2007我国城乡家庭恩格尔系数曲线图

从图1可知,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系数从1978年开始一直呈下降趋势,与1978年的57.5%和67.7%相比,2006年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了21.7和24.7个百分点,分别降至35.8%和43.0%。在整体下降的趋势下,又大体经历了“高位徘徊―较快下降”的变动过程。其中1978-1995年为高位徘徊期,城镇的恩格尔系数为57.5%―50.09%,农村的恩格尔系数为67.7%―58.6%,意味着我国城乡居民消费支出的一半以上用于食品支出。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处于刚刚摆脱贫困、进入温饱的初期阶段。2000年,我国恩格尔系数首次下降至50%以下,从2000年至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明显加快。2007年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3.1%,比2006年上升0.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6.3%,比2006年上升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由于2007年食品价格上涨而导致了2007年恩格尔系数出现回升现象。

从图中可看到,我国农村恩格尔系数的变动滞后于城镇,说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要滞后于城镇居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差距。

2.数据收集与研究方法

2.1样本及指标描述

本文收集了我国城乡收入和城乡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的数据,收入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消费支出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交通通讯、文教娱乐、医疗保健以及杂项等八大类。建模所用的样本空间为1995~2007年,数据指标均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并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参数进行估算。

2.2模型描述

扩展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xtende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简称ELES模型)是经济学家Liuch于1973年在英国经济学家R·stone于1954年提出的线性支出系统(LES)的基础上提出来的。ELES的基本思路是:认为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两部分,其中基本需求和收入水平无关,只是为了维持最基本的生活水平,而非基本需求却取决于满足所有基本消费需求后的“剩余收入”和消费者的偏好。

ELES模型的基本形式为:

P i X i=P i X i0+b(iY-∑P i X i0) i=1,2,…n①

式中,Y为收入;P i X 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P i X i0为第i种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b i为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表示收入扣除基本消费支出之后剩余的余额中,用于对第i种商品或服务追加支出的比例,且0≤b i≤1,∑b i≤1。

为估计模型未知参数,采用截面数据样本,假设同一截面上不同收入的消费者同一商品价格Pi是相同的。由①式得:

P i X i=(P i X i0-b i∑P i X i0)+b i Y+u i i=1,2,…n②

令a i=(P i X i0-b i∑P i X i0),这是一项只与i有关的常数,则有:

P i X i=a i+b i Y+u i i=1,2,…n③

式中,u i为随机误差项,直接利用某种商品的消费支出和收入的样本观察值,采用最小二乘法(OLS)可得到③式中参数a i、b i的估计,由此可得到基本消费总支出:∑P i X i0,第i项商品的基本消费支出:P i X i0。

3.实证分析

利用计量经济软件Eviews5.0对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ELES模型参数进行估算,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我国城镇居民ELES模型估计结果

支出a i b i T值R2F统计量基本支出(P i X i0)

食品840.18 0.195 21.10139 0.9759 445.2685 2345.95衣着166.37 0.060 13.16834 0.9403 173.4053 629.62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207.84 0.026 6.751587 0.8056 45.58393 407.36医疗保健-130.51 0.066 14.94234 0.9530 223.2737 376.91交通通信-440.03 0.134 44.54272 0.9945 1984.054 593.45教育文化娱乐服务-89.57 0.111 15.63978 0.9570 244.6028 770.72居住-20.64 0.078 17.95597 0.9670 322.4169 582.53杂项商品与服务102.21 0.017 5.446784 0.7295 29.66745 236.31

表2.我国农村居民ELES模型估计结果

支出a i b i T值R2F统计量基本支出(P i X i0)

食品309.51 0.249 10.0863 0.9024 101.7335 954.48

衣着12.04 0.041 8.369666 0.8643 70.05131 118.7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4.32 0.029 8.284726 0.8619 68.63668 91.78医疗保健-81.48 0.073 21.46027 0.9767 460.543 108.12

交通通信-206.12 0.134 18.93954 0.9702 358.7064 139.47教育文化娱乐服务-24.85 0.089 11.24006 0.9199 126.3389 206.92居住-42.77 0.133 19.99865 0.9732 399.9462 301.92杂项商品与服务0.64 0.018 5.638611 0.7429 31.79394 46.61

根据以上表1和表2模型回归的结果可知,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的ELES模型,F统计量能

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模型的整体效果较好,这表明对城乡居民来说,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人均纯收入对八类商品消费的影响是显著的。由T值可知,所有b i的值也在1%的水平下显

著。经检验,模型不存在一阶自相关问题和异方差问题。

从可决系数来看,城镇居民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的可决系数相对较

低,分别为0.8056和0.7295,其他各方程的可决系数都大于0.90,表明城镇居民其他六类商品

消费变化的90%以上都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变化来解释;农村居民杂项商品与服务消费的可决

系数为0.7429,其他各项可决系数均高于0.86,表明农村居民其他七类商品消费变化的86%以

上都是由人均纯收入变化引起的。

3.1基本生活线

基本生活线,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

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根

据表1、表2可计算出,城镇居民基本生活线为5942.86元,农村居民基本生活线为1968.01元,

后者仅相当于前者的33.12%,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标准,这说明农村整体消费水平大大落后于城

镇,表现出一种典型的二元经济特征。

常数项可以判断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该类支出所占的比重的变动趋势。常数项小于零,则

随着收入的增加,该类支出的比重将上升;反之,常数项大于零,则随着收入的增加,该类支出

的比重将下降。由此可见,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

娱乐服务以及居住消费支出比重有上升的趋势;而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杂项商品及服务

消费支出比重有的下降趋势。

3.2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新增加的每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支出的份额。居民对各类消费品

的边际消费倾向反映了居民各类消费需求的顺序和新增购买力的投向。在表1表、2中,b i的估

计值即为居民对第i类商品(或劳务)的边际消费倾向,将其列入表3中。

表3 城乡居民边际消费倾向

根据表3计算得知,城镇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687,即居民新增加的收人中,用于消费支出的比重占68.7%,农村居民的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66,即居民新增加的收人中,消费支出的比重76.6%。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总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这与边际倾向递减规律相符合。

观察表3可以看出,无论城镇或农村边际消费倾向排列第一位的都是食品,分别为0.195和0.249。因为食品是居民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消费资料,特别是在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不高时,一旦可支配收入有所增加,居民首先考虑的是购买食品,增加食品的消费数量。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提高食品消费质量、改变食品的消费结构就成了城乡居民首要考虑的问题,同时这也说明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还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在城镇,排列第三位的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边际消费倾向为0.111,而农村仅为0.089,由此可见,城镇居民更加重视享受和发展型生活资料的支出,对于教育的重视和投资,以及追求娱乐,特别是旅游等的愿望都要大于农村居民;而农村居住居住的边际消费倾向(0.133)高于城市(0.078),这是因为农村居民普遍拥有自己的土地,收入稍有增加,就会考虑建私宅。由于大部分农村居民缺乏医疗保险,农村居民医疗保健边际消费倾向达到0.073.要高于城镇居民的0.066。在衣着的边际消费倾向上,城镇居民(0.060)明显高于农村居民(0.041),而且从衣着消费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城乡居民的差距都很大,说明城乡居民的衣着消费观念存在明显差异,大多数农村居民对衣着的要求普遍停留在穿暖阶段,注重衣着的实用性,而城镇居民则更注重衣着的款式、质地、品牌等较高层次的要求。城乡居民在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和杂项制品与服务的消费倾向上基本相似。

3.3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当所有的商品价格不变时,收入变化1%所引起的第i种商品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基本公式为:ηi=b i Y/P i X i,式中Y为各地人均可支配收入,P i X i为第i种商品的消费支出。由需求收入弹性定义可知:若0<ηi<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第i种商品需求量将增加,但这类商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在下降。若ηi=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第i种商品需求量与收入同步增加。若ηi>1,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第i种商品需求量将增加,且这类商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增加。结合上面的计算结果和统计年鉴数据,可计算出各类消费项目的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值,如表4。

表4 城乡居民需求收入弹性

根据表4可知,对城镇居民而言,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及居住的收入弹性较大,收入弹性超过1,说明城镇居民对于交通通讯、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及居住的需求随收入增加而增加,并且这类商品支出占总收入的比重也增加。对于农村居民而言,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和居住的收入弹性都超过了1,说明近年来随着收入的增长、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对于这些商品的需求较为强烈。无论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制品方面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些商品的需求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反映了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温饱问题已经解决,城乡居民的需求逐步向发展型和享受型方向转变。

4.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4.1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成因分析

4.1.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是导致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主要原因。从1995年到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从2.715:1上升到3.330:1。由此可见,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严重不合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升级,造成城乡消费结构的较大差距。

4.1.2农村商品流通体制不健全

农村商品流通体制不健全,使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销不畅通,流通环节多、市场调节能力差,产品短缺和积压并存,严重制约着农村市场的开拓。谁都不否认农村市场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但这种潜力必须通过农村市场的不断发育才能逐步释放出来,才一能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变为有实实在在购买力的现实需求。

4.1.3城乡消费环境差异

城乡居民的消费行为也是由消费环境决定的,城乡长期存在的不同的消费环境也形成了城乡居民不同的行为特征。近些年,城市居民消费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变,绿地、公园、广场等设施明显增多,流通现代化已达到新的水平,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农村居民消费环境虽有较大改观,但整体不如城市,交通设施、商业网点、文化娱乐、生活环境等明显滞后于城市,如电力不足、交通不便、供水不畅、市场上供应的商品结构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不相适应等,大型超市、连锁店等现代流通方式尚未延伸到农村,这一切无疑也加大了城乡居民消费的差异。

4.1.4缺乏相应的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居民消费增长趋缓,有效需求不足表现突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福利制度不够完善。对于城镇居民而言,其享有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政策明显多于农村居民,对于农村居民而言,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福利保障体制,未来收入和支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农村居民的风险预期,这就促使居民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消费倾向,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消费。

4.1.5消费观念的差别

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落后于城镇居民在很大程度上和消费观念落后有关。许多农民

的消费观念还停留在短缺经济时代,遵循的仍是“量入为出”、“节俭第一”的消费原则,加上他们整体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于家庭用品消费多半追求实用、便宜和耐用。城市居民的文化素质和消费观念相对优于农村居民,信息来源较广,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对家庭用品的舒适、档次和技术含量要求较高,这种观念和素质的差异也是造成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原因。

4.2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的对策

4.2.1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增加农民收入是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缩小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距的根本。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大力转变农村经济增长方式,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加快农村结构性调整,合理调整国家资源分配制度,加大财政对农业的补贴。要通过税费改革,支持非农产业发展等措施,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只有城乡居民共同富裕,整体的消费倾向才能提高,从而带动经济更快发展。

4.2.2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培育和完善农村消费市场

改革农村商品流通体制,促进和完善农村市场,应通过政府来主导农村市场体系的培育,加快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建设;要鼓励农村居民参与流通,构筑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农村销售网络;要把连锁经营、代理配送等现代流通形式引入农村市场,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方式。通过农村消费市场的大发展,保证农村市场物流、商流、信息流的畅通无阻,才能提高农村居民参与市场交换的能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货币购买力水平,将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逐步释放出来,将农村市场的巨大潜在需求变为有实实在在购买力的现实需求。

4.2.3加强农村墓础设施和消费环境建设

对农村消费环境的优化是扩大农村扩大消费需求,更是缩小城乡消费差异的重要手段。在政府加大投资的同时,要动员社会力量扩大民间投资,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的基础设施建设,如农村电网、广播电视网和邮电通信及信息网的建设、农村公路网改造和建设、农村医疗网点建设等等,积极为农民提高消费水平、消费质量和消费层次创造条件。要加快农村消费品市场建设,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去改造传统的商业网点和建设新的网点,加强城镇与乡村市场的衔接,大力挖掘农村市场的发展潜力。

4.2.4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逐步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和农村大病医疗保险及大病统筹制度,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和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减少农民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的开支,增加农民的即期消费,缩小城乡消费的差异。

4.2.5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要加强消费教育,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改变其“量入为出”、“勤俭持家”的消费观,

引导农村居民从自我积累性消费向信用支持性消费转变;开拓新型消费领域,通过增加对农村基本公共卫生的投入,消除农村居民的“健康贫困”;把发展农村教育作为扩大内需和公共支出的重要目标之一,保证所有孩子获得受教育的机会。在观念上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由传统的食品、居住等消费领域向教育、卫生、交通通讯等领域转变,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换代,进而缩小城乡消费结构差异。

参考文献

[1] 李增欣.基于ELES模型的湖南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差异研究[J]. 消费经济,2006(6):84-86.

[2] 赵志坚,胡小娟.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比较分析[J].消费经济,2007(10):24-27.

[3] 胡彭辉.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2):10-14.

[4] 戴飏.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08(11):132-134.

[5]赵翠萍.河南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6):84-86.

[6] 张文爱.基于ELES模型的四川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7(5): 49-53.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China Based on ELES Model

Zhou Faming1YangJing2

1College of Busines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2College of Business,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128, Hunan

Abstract:This paper firstly define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through the Engel Coefficient. It found tha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lagged behind that of urban residents. To some extent, it reflected that there’s a gap in the level of consumption between the rural and urban residents.Furthermore, it set up ELES model with the data from 1995 to 2007 in the "China Statistical Yearbook" , on the basis of the model,this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expenditure on average annual basic needs, the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and the 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 between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exists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China'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Finally, the article analyzed the reasons for this difference, and brough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narrow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Key words: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ELES model

作者简介:

1、周发明(1965— ),男,湖南炎陵人,博士,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湖南省“三农”问题研究基地主要研究成员,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理论与农产品营销、企业战略与中小企业管理。

2、杨婧(1985—),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其消费结构就越趋向于追求安逸享受的消费结构。在这样的消费结构中,奢侈品支出如精神文化消费、服务性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反之,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中,生活必需品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就会较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不断获得解放和日益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迅速上升,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相对过去而言,居民食品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在逐渐下降,而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消费支出比重越来越大。消费结构的变化,反映居民需求的变化。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LES)模型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是经济学家Luch(1973年)在Stone(1954年)的线性支出系统模型的基础上推出的一种需求函数系统。其经济涵义为:在一定时期内,在收入和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消费者首先满足其基本需求支出,扣除基本需求支出之后则按比例在各消费支出和储蓄之间分配。称为消费者选择理论。它不仅考虑了收入和价格因素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而且把居民的各项消费支出看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行为。同时,它还将居民各项支出区分为基本消费支出和非基本消费支出。并认为基本消费支出与收入无关,居民在基本消费需求首先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该方法具有分析比较科学合理、全面和方便实用,是当前进行消费结构分析的较为先进的经济计量方法。扩展线性模型为: (=1,2,3…,n) (1.1) 其中,为消费者对第类消费品的支出额,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商品需求量,为第种商品的市场价格,Y为人均可支配收入,为第类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所谓边际消费倾向是指居民每增加一单位的收入所引起的消费额的变动。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是一个0~1之间的系数,系数越大,表示增加的收入用来消费的比例越大,相反则表示增加的收入用于储蓄的比例较大。 (1.1)式可解释为消费者对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可分解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消费者为维持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最少支出,后一部分为可支配收入减去对所有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的剩余中用于第种商品的支出额。在采用截面数据作为样本时,可以假设在同一截面上。商品价格是定值,这样可使ELES的参数估计较为简单。我们可以设: (=1,2,……,n)(1.2) 则有: (=1,2,……,n)(1.3) (1.3)式中,为随机差项,并以收入Y为自变量,第种消费品的支出额为应变量的一元线性回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中国居民肉类消费结构 来源:我要调查网发布时间:2016-12-12浏览:42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家庭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乡居民肉类消费量逐年递增,同时,城乡居民的肉类消费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此,对我国肉类消费形势的分析十分必要。一、中国城乡居民肉类消费特征 一、城乡居民肉类消费水平变动特征分析 自1980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逐年增加,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1980年,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为12.70千克,2000年达到20.22千克,增幅为59.2%。2000年以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达到24.22千克,2004年肉类消费量下降到22.62千克,2005和2006年保持了一定的增长,而随后两年又有所下降,2008年人均肉类消费量为23.96千克,较上年下降了2.64%。从不同肉类来看,1980-2008年间城乡居民人均猪肉消费量总体上是呈增长态势的,2008年较1980年增长了4.54千克,增长率为40.5%,年均增长1.2%;同时,城乡居民人均牛羊肉消费增长较快,城乡居民牛羊肉人均消费量从1980年的0.81千克增长到2008年的2.27千克,是1980年的2.8倍,年均增长3.8%;禽肉消费增长最快,增幅最大,城乡居民人均禽肉消费量1980年为0.76千克,2008年增长到6.02千克,为1980年的7.92倍,年均增长7.7%(见表1)。 同时,随着居民家庭肉类消费量的增加,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肉类消费的内部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统计结果,1980年全国肉类消费结构是猪肉占87.6%,牛羊肉占6.4%,禽肉占6%,到2008年则是猪肉占65.4%,牛羊肉占9.5%,禽肉占25.1%,1980-2008年,猪肉比重下降了22.2个百分点,牛羊肉比重上涨了3.1个百分点,禽肉比重增长19.1个百分点。由此可看出,虽然猪肉的消费比重在逐渐下降,但我国年人均肉类消费中猪肉所占的比重较大,占肉类消费总量的60%以上;虽然我国牛羊肉消费量还不到肉类消费总量的20%,但牛羊肉的消费比重在逐年上升,说明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调整空间;禽肉的消费比重增长很快,禽肉消费量的增长也最快。因此,对于我国居民消费者而言,猪肉始终是肉类消费的主体,其次是禽肉消费。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SPSS统计分析

应用多元统计论文 题目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院系 年级专业 姓名

基于SPSS分析方法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摘要:2012年11月8日将召开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至2013年3月两会召开和政府换届,这段时间将成为市场演化的重要时间窗口;而在这一时期,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也将会产生相应的变化。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后,居民消费支出也开始增长,消费结构显著变化。本文通过数据的SPSS分析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出现的趋势特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描述分析整体拟合分析方差分析 回归分析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现状 近些年来,我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日益的提高,并且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区各地域的资源、技术、科教水平等基础条件的不同,造成各地区各地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因此,各地区各地域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结构、水平是不相同的。而众所周知,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因此消费情况如何对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改革,我国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发展的势头,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体现为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普遍地有所提高,也在城镇居民的家庭消费性支出结构的变化上有所体现。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 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 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 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 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 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 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 另外,调查还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浅谈怎样开展农民科技培训 摘要:科技是农业第一生产力,农民是现代农业的生产主体,想要加快提高科技水平,只有对农民加强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不同形式,多项内容,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带动新型农民新型农村的发展。 关键词:科技农民培训劳动力转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主体力量,其科技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农业现代化进程,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培养大批农民技术骨干,才能提升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的承接、应用和转化能力,实现我市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的提高。 1、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教兴国战略,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以及我市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动员利用各种科技培训资源,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和职业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迅速扩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使参加培训的农民掌握转移

就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积极探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有效方式和转移就业、配套服务、监督管理等有效机制,为大规模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积累经验。 3、培训对象 培训对象主要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思想素质较高,身体健康,有转移愿望的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根据劳动力资源积极组织参加培训,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向广大农民宣传鼓励农民参加转移培训学习。对参加培训的进行登记。 4、培训内容 (1)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的农业新知识、新品种、新技术; (2)提高农民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农业环境保护、无公害农产品、食品安全、标准化生产等知识; (3)提高农民经营管理水平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经营管理、市场经济等知识; (4)提高农民职业道德和基本常识的法律知识、维权意识和农业、农村有关政策等; (5)提高农民转移技能就业创业所需的知识和技术。 5、培训形式 (1)引导性培训。引导性培训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各级政府支持下开展的一种公益性培训。主要是对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开展政策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等方面法规知识的培训,增强其守法和依法维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引言 消费结构,不仅是消费领域的中心问题,也是社会再生产运行中一个极重要的问题。从社会再生产过程来看,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坏,衡量国民经济是良性循环还是恶性循环,关键在于是否合理解决了消费问题。研究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研究产业结构如何适应需求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研究消费结构的变化,不仅是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政府调节经济、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对消费支出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及趋势分析 正确把握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了解消费需求变动的规律,不仅在理论分析中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质量和档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从消费结构变化、边际消费倾向、需求收入弹性变化三个角度来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动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呈现出的几大趋势。 (一)费结构的变化分析 表1 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构成表单位:% 消费结构是指各类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其中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又

称为恩格尔系数。德国经济学家恩格尔发现随着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恩格尔系数有不断下降的趋势。因此,恩格尔系数被用作判断居民消费水平的一项指标。国际粮农组织根据恩格尔系数提出划分不同贫富程度的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根据有关资料计算的1993—2002年中国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结构如上面表1所示。 通过表1分析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从恩格尔系数来看,我国城镇居民从1993年的50.2%逐年下降到2002年的37.7%,年平均下降1.39个百分点,表明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性支出的比重日趋下降。这一方面得益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由于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居民生活消费需求逐渐从低水平的温饱向高层次的小康、富裕型转变。 2.从消费的用途结构来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住房、医疗、教育及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快,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加速演进,主要体现为受改革影响较大的各项消费(住房、医疗、交通通讯和教育等)支出比重上升,恩格尔系数有较大幅度的下降。2002年同1993年相比,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比重上升了3.8个百分点,用于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上升了4.4个百分点,用于教育娱乐方面的支出上升了5.8个百分点,用于交通通讯方面的支出上升了6.6个百分点,同时衣着支出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杂项商品及服务业略有下降。这些变化表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新趋向,并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 3.从各种消费所占比重由高到低的顺序看,1993—2002年,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由食品、衣着、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和医疗保健的消费顺序转变为食品、文化教育娱乐服务、居住、交通通讯、衣着、医疗保健、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杂项商品及服务。这种消费顺序的变化体现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不断完善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显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反映了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改变。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 根据1993-2001年数据对各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人均消费性支出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得到总需求函数为: Q=246.531+0.751y (3.615) (60.023) 括号内为t值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1. 居民消费结构 消费结构分析主要是考察食品、衣着、家庭设备、医疗保健、交通、娱乐、居住和其他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关系。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结构与其收入水平、人口结构、自然资源、风俗文化、教育水平甚至社会制度等众多因素密切相关。这其中,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越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占比重越高,而娱乐等高档消费或奢侈品所占比重越低;收入水平越高,则刚好相反。 分析消费结构问题通常有下列两种方法: (1)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消费品总支出的比重关系来说明问题; (2)通过估计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来考察居民对各类消费品“想要消费”的程度,利用各类消费品支出的收入弹性结构来进行分析。 在本案例中,我们主要采取第二种方法。 2. 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1954年英国计量经济学家Stone 首先提出线性支出系统(LES )用以描述消费者对各种消费品的需求规律,随后美国经济学家Luch 于1973年对其进行了扩展,并最终形成扩展线性支出系统(Extend Linear Expenditure System, ELES)。目前,ELES 是经济学界研究居民消费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该系统假定某一时期人们对各种商品(服务)的需求量取决于人们的收入和各种商品的价格,而且人们对各种商品的需求分为基本需求和超过基本需求之外的需求两部分,并且认为基本需求与收入水平无关,居民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将剩余收入按照某种边际消费倾向安排各种非基本消费支出。扩展线性支出系统的模型为 ),X P -(Y X P V i i i i i i ∑+=β i=1,2,3,…n (1) 式(1)中P i 为第i 种商品的价格,V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消费支出,Y 表示居民实际收入,X i 为消费者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量,P i X i 是对第i 种商品的基本需求支出,i β表示满足基本消费需求后剩下的收入)X P -(Y i i ∑对第i 种商品的边际消费倾向或投向需求系数,它应该满足0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区域特征与类型分析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ypes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盛成统计与应用数学学院统计学专业2007(2)班 200771078 指导教师:李芳芝讲师 摘要: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趋势,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从而更方便引导正确消费。本文采用“因子分析”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结构特点分析,通过“聚类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分类研究,总结得出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从理论角度出发,消费需求的具体内容主要体现在消费结构上。要增加居民合理消费,就要从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入手。只有了解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掌握消费需求的重点和发展方向,才能为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消费者合理扩大消费,才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相协调,才能推动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关键词:消费结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bstract:For consummating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directing the consumption tendency, improving the daily living standard, it is necessary to investigate on each region of our country to discover the character and the laws for appropriate consumption. This paper utiliz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 on different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fferent regions. Through this paper we can know that people in our country which prefer to entertainment, education, express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theory, the content of consumer demand reflect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Only study on consumption structure can enhance the reasonable inhabitant consumption. It will provide the favourable politic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 trim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to insure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f we understand the trend of consumption structure and control the direction of consumption demands. Keyword: Consumption Structure;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毕业设计spss课程论文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 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有必要对我国各省市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考察和研究,以期发现特点和规律。对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趋势分析,通过“spss数据分析”对我国各地区居民消费结构之间的异同进行考察并作比较研究,总结出了我国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关键词:消费结构;消费趋势;方差分析;残差分析;因子分析 一、主要运用方法: 1.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就是将总变异剖分为各个变异来源的相应部分,从而发现各变异原因在总变异中相对重要程度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其中,扣除了各种试验原因所引起的变异后的剩余变异提供了试验误差的无偏估计,作为假设测验的依据。2.回归模型——残差分析: 回归分析是一种处理变量的统计相关关系的一种数理统计方法。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是: 虽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没有严格的、确定性的函数关系, 但可以设法找出最能代表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形式。多元回归分析是研究多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方法。 3.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处理多变量数据的一种统计方法,它可以揭示多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从众多的可观测得变量中概括和综合出少数几个因子,较少的因子变量来最大程度地概括和解释原有的观测信息,从而建立起简洁的概念系统,揭示出事物之间本质的联系。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1.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分别为47.43%和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及建议 李苒 ( 西安文理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710065) 摘要: 分析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并从个人特征、家庭特征、社会因素等多方面分析 其影响因素,认为大学生 的消费结构在多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为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最后提出理性消费的建议,营造一个 文明、健康、良好的消费氛围。 关键词: 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观; 理财观念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 -777X( 2010) 03 -0123 -03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分析 1.消费结构的地区不平衡性 由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各地区 家庭收入的不平衡,这就决定了来自不同地区的在 校大学生的不同消费观和消费能力。据统计,大学 生平均每月支出在400 ~600 元,来自东部地区的占 19% ,中部地区占60% ,西部地区占21% ; 学生月消 费在1000 元以上的占调查样本10%,其中东部占 6% ,中部占3% ,西部占1% ,而这其中来自大城市 的是58%,中等城市的是32%,乡镇的是10%。来 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费还是其他支出都 比中西部学生高出许多,所以,区域的不同而导致大 学生消费能力和消费观念不同。[1] 2.年级不同而导致消费观和消费结构不同 随着年级的增长,在校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在 发生变化。如大一学生的月消费额一般在300 ~ 500 元之间,70% 的生活费用会用于饮食方面。而 大二学生的消费额通常在400 ~800 元之间,大部分 投资在计算机二级等级证、英语四级等级证上。到 了大三、大四这种增长仍在继续,500 元左右的消费 已经较为普遍了。随着对环境的逐步熟悉,大三、大 四的学生不仅将开销用于基本生活开支,而且还用 于扩展自己的视野范围。例如,参加形式各异的培 训活动和社交活动等。另外,高年级的学生为增加 未来职场竞争筹码,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同时,年 级差异对品牌商品的知名度的影响也相当深远。在 休闲运动消费方面,阿迪达斯、耐克等成为他们心目 中的首批先锋品牌,拥有者竟达70%,这些高消费 品的花费来源,33% 向父母要,17% 向朋友借,50% 是通过奖学金或兼职获得。[2]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Demonstr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Town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尤其是中东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截取了1996-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居民的消费结构进行了分析,图文起用生动的描述了新时代里居民消费的特征,在此基础又综合了其它方面的资料以及党中央的近期的文件提出了一些新的建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边际消费倾向恩格尔系数 Abstract: Since reform and opened to the world, china’s economy has developed quickly, especially in east-middle area, thus town resident s’ consumption structure has experienced a series of change and emerges a lot of new characteristics. The author gathered a lot of data analyzed the demonstration of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in china and put forward some advice on optimizing town resident s’consumption structure. Key Words: Town Residents; Consumption structure; Marginal consumption trend; Engle coefficient;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计量模型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分析 小组成员: 马晨竞40921075 刘捷豪40921076 黄政卿40921077 林伟兴40921078

一、研究背景 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看,消费都是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的特点,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居民消费结构转换和消费需求扩张己经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然而相对于收入水平的增长速度,中国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却呈现下降趋势。尤其是这几年,居民消费的热情一直不高,国家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刺激消费,但是居民的银行存款依然逐年攀升,居民储蓄热情不减,消费持续低迷。 要刺激消费、扩大内需, 必须找出影响消费的关键因素, 才能对症下药。本文通过建立城镇居民消费计量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现状 在消费需求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消费函数。消费函数即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在宏观经济研究中具有核心作用。该函数的研究方法既包括纯理论的探讨、统计计量验证,又包括理论与计量方法相结合产生的具有良好预测功能的经济计量模型。消费函数的研究大体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凯恩斯1936年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杜森贝里1949年提出了相对收入假说,费里德曼1957年提出了持久收入假说,莫迪里安尼1954年提出了生命周期假说。之后利兰德将不确定性引入分析框架,提出了预防性储蓄理论。20世纪70年代后期,霍尔1978年将理性预期引入生命周期和持久收入假说,产生了理性预期生命周期消费函数。80年代初期,戴维森等人1981年提出了误差修正机制,为消费函数注入了新的“血液”。 近些年来,国外学者对消费函数的理论研究主要将视野集中在预防性储蓄理论上,如Deaton1991年和Carroll于l992年提出的“缓冲库存模型”。与之相对应的实证分析方法主要集中于建立在协整基础上的误差修正模型,如:Gerge和Ron在1992年对误差修正模型作了定义、解释和估计;Pierre1994年提出了建立在误差修正模型基础上的收入和消费数据出现结构变化时,需要分段研究的思想。相比较而言,近期对消费函数和消费结构的统计分析则更为深入和具体。如:MalinAdolfso和SverigeSRiksbank2005年建立了开放经济的DSGE模型,并利用贝叶斯理论进行了估计; HONzAK等人2005年建立了动态消费结构模型,分析了消费结构的收敛性;olegKorenok于2007年发表文章《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详细论述了贝叶斯方法在非线性时间序列中的应用情况;MIChaelKAnderSS。nandMiehaelKAndersson等人2007年利用贝叶斯方法预测VAR模型参数。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中国学者运用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在计量经济学研究领域中展开了较多的消费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paneldata模型由于其自身的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ce18039979.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聚类分析 摘要: 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本文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关键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消费需求,聚类分析 一、消费结构指标的确定 我国经济区划的分类尽管每种都包含不同类型的省份,但基本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的。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研究大都是以当时的经济区划为依据展开的,分析中国的消费问题也不例外。由于不同类型的省份影响其消费结构的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单纯地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分类,以此划分为基础的进一步分析难免会产生一定的片面性。本文分类的目的是为了将消费结构相近的地区合归为一类,避免单纯按地理位置划分的不合理性,使地区分类更具代表性;也为研究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提供一种不同的角度。因此,本文选取构成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项目作为指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统计口径,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项目有: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居住、杂项商品和服务,以上构成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的八个项目即为所选指标。 二、数据来源 为了消除各地区在区域面积、人口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使数据的分析结果更合理,这里的指标均采用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作为分析对象,即采用人均值。根据中国统计年鉴得到2012年的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2012年各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费性支出(单位:元)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1]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 析正式版

大学生消费结构调查与分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㈡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

居民消费结构

从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看中国的经济发展 摘要:近年来,消费需求对经济的拉动力不断增强,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时密不可分的。目前我国已进入消费加速转型期,居民消费由原来简单的数量增长演变为数量增长与结构调整并行。中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 关键字: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城乡居民生活状况变化显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9.18%,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降为49.13%,分别达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富裕和小康生活标准。2003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表明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即总体小康的阶段。笔者分别对我国城乡居民2001-2005年的消费结构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总体上在向高级化方向发展,但升级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1、消费支出结构升级。消费水平有较大辐度的提高。2001至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从5309元增至7912.85元,年均增长650.96元,增长辐度为149.05%;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从1735.1元增至2556.15元,年均增长205.26元,增长辐度为147.32%。食品消费支出额不断上升,支出比例即恩格尔系数下降。消费支出中增长最快的当属食品消费。2001至2005年食品消费支出中,城镇居民年均增长为221.60元,占消费总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4.04%;农村居民年均增长值为83.82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40.84%。但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却逐年下降,城镇居民从38.2%减至36.83%,年均减少0.3425%;农村居民从47.7%减至45.5%,年均减少0.55%(2004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上升。主要是“非典”期间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人们较之过去更加关注食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及营养平衡搭配,而不再仅仅是温饱问题。肉类、禽类、蛋、牛奶、豆腐、青菜和水产品等蛋白质和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品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家庭饭桌上的常菜。大多数居民家庭已养成了多吃水果少吃猪油的习惯。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迅速增加。城镇居民交通和通讯消费支出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9.30%增至12.60%,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19.31%;农村居民从2001年的493.9元增至2005年的996.72元,消费比例从6.32%增至11.56%,年均增长值为125.705元,占消费支出年均增长值的35%。私车已由权力财富的象征变成了家用交通工具,人们购车的平均价格已从几万元上升到十几万元。 尤其是近年以来,在有车族中见面问候语“你换车了吗”大有替代“你买车了吗”趋势。手机已经不仅仅是广大城乡居民的日常通讯工具,其品牌和知识信息密集度在某种程度上更是机主身份的象征。手机彩铃和上网业务则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生活乐趣和工作便利。 2、消费层次结构和形态结构升级。根据《2001-2005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消费状况一览表》统计结果,城乡居民为满足生存需要在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方面的消费支出额虽在不断增加,但支出比例不断下降,相反,为满足居民享受和发展需要的消费支出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住房仍是人们消费的热点,但较之过去,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和周围的学校、交通、商店、医院、公共安全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室内装饰的环保化、个性化。很多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工作之余逛公园、去娱乐场或与亲友聚餐、品茶,不再为繁重的家务所累,致使家政服务公司供不应求,娱乐场、餐馆、茶社、酒吧异常火爆。外出旅游则成为了广大老少居民假日活动的焦点话题。年轻人更加注重自身文化素质的提高,老年人更加关心自身健康和休闲娱乐,于是各种业务培养班、健身馆、按摩洗浴中心、信息咨询事务所越来越多。还有各种为居民提供生活方便和服务的行业如物业公司、物流公司、投递公司、皮鞋美容店、服装干洗店等已由零散向连锁方向发展,上门服务和异地连锁服务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