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三上-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分析

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

2.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3.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的认识,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安排如下表: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

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因此,本单元主要是创设一些学生所熟悉并感兴趣的现实情境,并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初步的分数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考虑到儿童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本单元在分数的范围上进行了一定的控制,只出现常见的分母比较小的分数(分母一般不超过10)。在编排上为了适应儿童的认知规律,先认识几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几。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分数的含义,本单元安排的分数大小的比较和分数的加减法,其目的也是如此。

教学建议

1.创设丰富的数学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学习分数的有关知识。

从整数到分数,对学生来说是认知上的突破,为了给学生搭建突破的台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贴近学生实际,学生感兴趣的现实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分数的含义。如单元主题图,通过学生喜爱的“游乐园”情境,出示五个与分数学习有关的小情境,来展示本单元将学习的主要内容,并且后面一些例题的情境也是从主题图抽取出来的,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或者创设一些更加适合儿

童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有关分数的知识。

2.加强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而动手操作对学生的建构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材提供了充分的动手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体会分数的含义。如,在认识几分之一时,给出分数的概念后,即刻让学生折出一张正方形纸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推理、交流等活动,主动建构数学知识。

3.本单元可用5课时进行教学。

(三)各小节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1.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91~98页)

1.主题图。

编写意图:

(1)以“游乐园”的形式,呈现了本单元的基本学习内容。

(2)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的思想。

教学建议:

(1)可以用一定的方式展示此情境,通过观察画面中的情境,

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

(2)为便于集中观察与思考,可以把画面中的小情境逐一呈现,让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信息进行学习与交流。

(3)此主题图,既可作为引入用,亦可作为巩固练习的资源,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处理。

2.例1。

编写意图:

(1)通过两个学生平分月饼的情境,引入分数,使学生知道: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块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2)在此基础上,把月饼平均分成四块,让学生通过迁移来推想:每块是这块月饼的几分之一,该怎样写。

(3)认识了上面分数后,教材初步进行抽象、概括,说明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但不给出分数的定义。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两个小朋友分月饼图的情境。使学生理解一人一半也就是每人分得月饼的二分之一。

(2)作为分数学习的开始,1/2的认识是一个起点,教学时,在借助月饼图认识了1/2后,还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还有什么可以用1/2来表示,进一步理解1/2的含义。

(3)1/4的认识,也可借助分月饼来进行。让学生根据1/2的含义来推想:现在把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它的几分之一。之后教师再强调说明:只有平均分,每块才是月饼的四分之一。

(4)在写1/2时,教师要说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数,1表示其中的一份,为后面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做好准备。1/4的写法则可让学生类推。

3.例2及“做一做”第1题(见下页图)。

(1)通过让学生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进一步体会几分之一的含义。折出一个正方形的1/4,有多种折法。教材呈现了三个学生各自不同的折法。小精灵还提出:“还有别的折法吗?”鼓励学生进行探讨,加深对1/4的理解,同时培养交流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做一做”第1题,是配合例1、例2的练习,让学生把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进一步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使学生直观看到:不论一个图形形状如何,只要是把它平均分,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教学建议:

(1)可以发给每个学生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让学生折出它的1/4,并涂上颜色,说一说自己折的1/4的含义,再选几种不同的折法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比较,认识到:它们的折法虽然不同,但都是被平均分成了四份,所以每份都是正方形的1/4。

(2)在折纸活动中,对不同的折法,教师要给予鼓励,与众不

同的,还可以用学生的名字命名为“××折法”,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同时在折的过程中,还要强调平均分。

(3)“做一做”第1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交流。指名一些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强调把谁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要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例3及“做一做”第2题。

编写意图:

(1)教材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第一组数是例1、例2中学过的分数,第二组取材于主题图中鸽子吃食情境。保持前后联系。

(2)两组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材都没给出比较的结果,让学生在直观图的帮助下进行比较,填出结果,达到“在认识中比较大小,

在比较中巩固对分数的认识”的目的。

(3)小精灵提出:“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观察、比较,体会到:分子是1的分数,分母越大,表示分的份数越多,其中的1份越小。

(4)“做一做”的第2题,共安排了两组几分之一的分数进行大小比较,类型与例3相同。分数对应的直观图比例3抽象,第二组分数对应的直观图上下排列,便于学生观察比较。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充分利用例3的直观图,让学生说出比较的过程,也可让学生准备两个大小相同的圆片,先用一个圆表示出1/2,再用另一个圆表示出1/4,随后进行比较。

(2)通过比较,让学生通过直观观察,体会到:同样大的图形“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小”这样的规律。

5.例4。

编写意图:

(1)通过折纸、合作交流来认识四分之几,这是在学生直观认识1/4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把相同大小的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分别由四个学生引出1/4、2/4、3/4、4/4。是前面折纸认识1/4的继续,更是发展。

(2)教材只说明: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3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则让学生自己探讨,体现了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的意图,同时加强了四分之几与1/4的联系。

(3)情境图的设计体现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善于通过合作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来分享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

(1)安排小组合作,每个学生将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根据自己的意愿涂出几份,写出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再在

小组内交流。

(2)在学生说出每份是它的1/4,2份是它的2/4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类推得出3份、4份是它的几分之几。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四分之几是由几个四分之一组成的,它与四分之一比,只是取的份数不同。

6.例5。

编写意图:

(1)通过把1分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来说明十分之几的含义,一方面进一步理解几分之几的含义,另一方面为以后小数的学习做了初步准备。

(2)小精灵先提示:“每份是它的()/()”,引导学生由此

推想出3/10、7/10。随后指出像2/4,3/4,3/10,7/10,…这样的数,也都是分数。

(3)之后,教材以3/4为例,教学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建议:

(1)先引导学生把1分米的线段平均分成10份。可以指导学生用尺子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再对着尺子上的刻度1、2、3……把线段平均分成10份。

(2)在突出每份是它的1/10基础上,让学生类推出十分之几就是几个十分之一。

(3)学生认识了2/4,3/4,3/10,7/10等数之后,教师指出它们也都是分数,再由学生说出一些其他分数,丰富关于分数的表象,教师将学生说出的分数板书出来,为下面认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做准备。

(4)学习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时,要注意联系前面所学的分数,使学生认识到: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分母就是几,表示这样的几份,分子就是几。

7.例6(见下页图)。

编写意图:

(1)教材给出两组同分母分数由学生先涂一涂,再比一比,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也为下面学习同分母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准备。

(2)通过涂色来比较,降低了难度,更有助于学生对分数的形象感知,丰富了表象。

(3)第二组6/6○5/6的比较,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了铺垫。

(4)“做一做”第1题,是几分之几的巩固练习,要求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第2题,是几分之几分数大小的比较,由于分母增大,教材仍然给出对应的直观图,使学生可以看图比较。

教学建议:

(1)教学时,可以让同桌一组,分别在长方形纸上涂色表示出2/5和3/5,再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比较。

(2)比较几分之几的大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分数的含义,提问:2/5是几个1/5,3/5是几个1/5,2个1/5比3个1/5大还是小,从而得出比较的结果。

(3)6/6和5/6的比较,要让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相同时,表示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若干份,取的份数与分的份数同样多,就是1。为后面学习“1减几分之几”做准备。

8.关于练习二十二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建议。

(1)1~3题是配合几分之一的认识的习题。

第2题,是判断题,重点检查学生对分数含义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只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才是它的几分之一。

第3题,看图写分数,比大小,在比较中加深对几分之一的认识。

(2)第4~6题,是配合几分之几的认识的习题。

第4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加深对几分之几的认识。

第5题,让学生根据几分之几的含义,涂色表示所给分数,进一步巩固分数的含义。

第6题,安排了两组几分之几分数进行大小比较。其中2/5与1/2不能直接比较,需要学生借助直观图观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

(3)第7~11题是综合练习。

第7题,以表格形式呈现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要求学生把涂色部分和没涂色的部分分别用分数表示出来,渗透了单位“1”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分数的简单加减法做一些准备。

第8题,是分数大小的比较综合题,没给分数的直观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教学时注意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思路。

第9题,通过剪一剪,再比较大小,让学生知道:3个圆的1/4和1个圆的3/4是相等的。

第10题,是综合题。给出了一家三口分吃蛋糕的情境,要求学生对照每人分得的块数写出相应的分数,并比较其中三个分数的大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第11题,是开放题,有多少答案,加深学生对几分之几的理解,同时为今后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通分做孕伏。

2.分数的简单计算

(第99~103页)

1.例1(见下页图)。

编写意图:

教材从分吃西瓜的情境引入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图中将一个西瓜平均分成了8份,一个男孩吃了2块,一个女孩吃了1块,要求一共吃了多少块,即计算2/8+1/8是多少,教材通过小精灵提示思路和答案。

教学建议:

(1)展示此情境,让学生观察并寻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引导他

们提出数学问题,由此引出分数的简单计算。

(2)受整数加法的影响,学生很可能将2/8+1/8写成3/16。这是由于学生对几分之几的含义不理解所致。教学时应允许学生试错,在交流探讨中理解分数加法的算理。

(3)为了突破算理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填空练习,加强对几分之几里有几个几分之一的练习。如4/9里有()个1/9等。

2.例2(见下页图)。

编写意图:

教学同分母分数的减法。通过一个女孩从5/6中拿出2/6,来展示计算过程,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算理。接着让学生通过填(),来呈现思考的过程。这样逐级展现算理,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有助于学生对分数减法算理的理解。

教学时,可以将减的过程,动态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说出算理,再填(),这样有助于加深对分数含义的理解,并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3.例3。

编写意图:

(1)教学“1减几分之几”。有了前面例6的基础,学生很容易理解1可以改写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减就不会有困难了。不过教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点仍然安排了直观图。

(2)“做一做”的第1题,加减法各安排一题,并配有图示,以便学生借助图来思考。第2题,是分数加减法式题,不再出图,让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计算。

教学例3时,可先出示一圆片,提问学生:整个圆可以用几表示?用分数表示是几分之几?如果制成课件,可随机生成若干份。随后出示1-1/4,由学生说,这里的1应看成几分之几?为什么?也可组织学生议一议。然后用课件展示减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获得正确的印象,整个计算过程可让学生写出,学生熟练后就不再作统一要求。教学中还要注意多让学生进行说理训练,培养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4.关于练习二十三中一些习题的教学说明和建议。

(1)第1~4题,是配合例1~例3的习题。习题的编排体现了训练的过程,逐步提高要求。如第1题是单项训练,第2题是混合练习。编写做到了要求、题量、题型的整体协调,同时又做到了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习题中的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具有现实性。教学时应做到根据要求有序进行,不要任意拔高要求,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让学生讲一讲算理。

(2)第5~10题,是本节的综合练习。素材选取体现了多样性。如第5题,用分数表示钟面上的阴影部分,第7题选用种植蔬菜情况的素材等。思考题的安排具有开放性,体现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要求,使不同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教学综合题时,确保基本题的落实,同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

材施教。

最新2019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材分析 二街中心小学张顺文 一、教材内容 本册教材分为位置与方向(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复式统计表、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年月日(制作活动日历)、小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搭配(二)、(设计校园)、总复习九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其中实验版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单元在本册教材中融入各个单元之中,没有形成独立单元;“制作活动年历”和“我们的校园”作为综合与实践活动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面积是本次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对于本册内容首先从下四个领域进行分类: (一)数与计算 本册安排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乘、除法计算仍然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从本册开始引入小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此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或用到的有关小数的知识和问题,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扩大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范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小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进一步系统学习小数及小数四则运算做好铺垫。 (二)空间与图形 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一)和面积两个单元。这两个单元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

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探索并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完整版)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小学《科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全册教材分析: 1、全册内容情况和各单元教学目标: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2、主要材料清单: 1)“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大豆、玉米、花生、莲花、风仙花等植物的种子,放大镜,花盆、土壤、铲子等种植工具,透明玻璃杯、卫生纸等;试管、带根的新鲜芫萎、植物油等;不同生长阶段的风仙花植株、风仙花朵,成熟的风仙花果实;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刚出土的风仙花照片;植物叶的水平分布照片;植物叶的垂直分布照片;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图;植物光合作用的相关资料及图片、几个主要生长阶段的风仙花照片等。 2)“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蚕卵,放大镜、饲养盒;不同生长阶段的蚕;蚕茧及蛹,小剪刀,手电筒;热水,小碗,竹签,丝绸制品;蚕蛾、蜻蜓、蚂蚁、蝴蝶的图片或标片;有关动物生长发育过程的图片及资料;学生从出生到现在每年的身高、体重、牙齿等生长变化的资料;婴儿、幼儿园或小学儿童、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身体特点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3)“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气温计、体温计、水温计(测量范围在一20 0C-}-110 0C)、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范围在一20 0C-}-110 0C),其他各种式样、不同用途的温度计;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浅盘;保温杯、冰块、食盐、试管、烧杯、可封口小塑料袋、玻璃杯、浅碟;云、雾、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现象挂图或影像资料。 4)“磁铁”单元:各种形状的磁铁,包括没有标注南北极的磁铁;铁的物品、一些金属物品及非金属物品;一定数量的铁钉、回形针、大头针、钢珠和大钢针;不同材质的人民币硬币((1元的钢币,5角的铜币和钢币,1角的铝币和钢币,分值的铝币);盒式指南针,做指南针的材料(可以让学生自备)。 三、教学重难点: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

浙教版三上 教材分析

浙教版三上《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册教材在“我在成长”教育主题统领之下,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家乡)等四个不同范畴,并使四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二、全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懂得取长补短在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关爱,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情。 3、感受从小爱学习的重要性,能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懂得学习需要耐心和毅力,体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乐趣,培养积极上进的学习生活态度;懂得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4、懂得社会是个大家庭,不同的职业为社会作出了不同的贡献,各种职业的劳动都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劳动都是光荣的,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能力: 1、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学会辨别什么是真正值得学习的;初步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能自觉地遵守竞争规则。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 通过科学课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体验科学课的探究学习过程,学习一些基本的观察,实验方法和工具,仪器的使用方法;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感觉器官和简单工具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性质和作用,引导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培养学生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材的整体结构 1、主线。教材主要围绕“性质与功能”统整规定 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和地球宇宙三个方面下 关的科学教学内容。 2、单元结构。内容设计力求从儿童的视野中组织 学生活动。学习的重点在于通过调查、观察、

实验、设计、制作搜集信息等各种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亲身探究科学的过程,激发对科学探 究的兴趣,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三、单元构成及目标设定 1、常见材料单元是全册书的基础单元,让学生了 解人们对材料的使用与材料的性质有关,培养 学生了解新材料、关心新材料的兴趣。 2、声单元通过指导学生通过寻找声音、观察发声 物体、自制乐器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 题、制定计划、实验操作等方面的探究能力。 3、光单元让学生认识有些物体是能发光的,有些 物体是透明的,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路线是可以改变的,培养学生探究客观事物本 质的兴趣和能力。 4、电单元通过分析电在生活中的应用,懂得有些 材料容易导电,有些材料不容易导电,培养学 生想知道,爱提问、乐于与人合作和交流的科 学态度。 5、磁单元通过磁铁的性质,寻找磁在生活中的用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三年级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第四组教材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共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花钟》讲对植物的有趣观察和发现;《蜜蜂》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和试验;《玩出了名堂》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一篇略读课文《找骆驼》,一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并渗透了在观察中要用心思考、勤于动手,才能有所发现的意识。 这组教材都很好地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第四单元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看出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二、教学建议 根据教材的这些优势,教学中我们要把握好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使各部分的教学相互关连,紧密配合,突出整体性、综合性,立足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渗透人文内涵。 首先要围绕单元主题,精心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将精读与略读、阅读与口语交际、习作紧密结合。 其次,要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读,边读边展开想象,在读中感受与欣赏,在读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学生通过听、读、辨,自己发现问题,发现了我们平常说的口头语是那样单调、枯燥乏味,激起了学生去寻求、去感受,去体验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美的欲望。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里却用了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语言的丰富和精妙。卢老师就是通过这样的语言活动,培养、发展了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一是在阅读赏析中积累优美的词语和精彩的片断,这在教材的课后练习中就十分注重引导。如11课《秋

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材分析

三年级(上)全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积在100以内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接近整十、整百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整十数、整百数、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验算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千克和克的认识,相关质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简单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用从条件出发思考的策略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有关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综合实践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 二、教材简析: 教科书在安排教学内容时,既注意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逻辑顺序,更关注中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努力实现这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把便教利学落到实处。 穿插安排口算估算和笔算,使各种计算方式有机结合、相互支持。 把两位数乘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与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运算适当整合,凸显乘、除法运算的基本原则。 结合基础知识的教学,相机安排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教学。 以周长的基本含义为主线,安排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教学。 在编写方面力求为学生提供现实生动的学习素材,提供清晰的,便于操作的活动线索,提供丰富有启发性和层次性的数学问题,以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开展数学学习。同时,也十分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基本的思路和合适的空间,以利于教师在深入理解相关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组织教学。教材编写有如下特点:精心设计知识展开的基本线索。努力启迪不同层次的数学思考。务实安排多样的数学练习。突出体现数学课程的文化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掌握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每一位都能整除)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估计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含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三 年 级 语 文 上 册 单 元 教 材 分 析马街镇扯土明德小学念春波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快乐的成长以及它们是如何用儿童的眼光和心灵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的;有的通过记述儿童攀登黄山天都峰,反映了儿童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有的赞美了乡村儿童纯朴、勤俭、热爱劳动的好品质。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充满了童真、童趣。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感受大自然的生活乐趣。 3.掌握36个生字和46个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教学中要加强整体意识,注意发挥整体优势,使本组教学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设计说明 单元学习活动名称:“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 学习活动贯穿整个学习单元,分四个模块: 1.《我们的民族小学》(3课时)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校生活的美好与幸福,并感受到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 2.《金色的草地》和《爬天都峰》(6课时)使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带来的快乐,其中《金色的草地》在体验大自然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增强了孩子们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意识。《爬天都峰》意在使学生从课文内容的理解中体会在困难面前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体会劳动中的快乐”(1课时)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懂得劳动会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4.“汇报与展示”(3课时)这次活动围绕课余生活这一主题进行。活动要能体现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主要展示学生课余生活的内容和收获。可以设一个班级展示台,把自己收集的课外书、邮票等,和大家一起交流、收获。 5、课文学习中穿插阅读训练若干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列宁、高尔基、李四光、宋庆龄,这是四个闪光的名字,也是四位享誉中外的名人。本组课文讲述的就是有关这些名人的故事。 在以往的几册教材中,学生曾经接触到了有关名人的故事,譬如,一年级下册的《邓小平爷爷植树》,二年级下册的《爱迪生救妈妈》。不同于前几册教材中对名人故事的零散安排,本组教材以名人故事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水 单元教材分析 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一种典型的液体。学生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在加热水时可以看见水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碎片化的。如何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知向科学概念转化呢?水和水蒸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呢?什么是液体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我们期待学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 以6.3.2.3描述加热或冷却时常见物质发生的状态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水蒸发和水蒸气凝结。 本单元以“水”为探究主题,引导学生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通过观察水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水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概念;同时,通过对食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起自然界“物质循环”和“变化可逆”的概念。 本单元共有8课,这8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到第4课),从观察常见的水蒸发现象开始,逐步深入地探究水的沸腾,结冰以及冰融化现象,比较三种形态的水的特点;第5课和第6课引导学生探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以及怎样加快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认识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以及影响这种变化的因素;第7课引导学

生探究分离混合物,从而知道某些变化是可逆的;第8课引导学生探究与水的三态变化类似的一些物质变化,总结并提升学生对比变化和水这种特殊物质的认识。 第1课“水到那里去了”,主要有四个活动,一是解释水到哪里去了,二是说说生活中的蒸发现象,三是用实验解释蒸发现象,四是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2课“水沸腾了”,本节课学生要做的是水沸腾的探究实验,观察水的沸腾过程,从探究实验中获得并记录水沸腾的相关现象和证据吗,与已有的认知形成冲撞,整合,获得深刻的认知和体验。 第3课“水结冰了”,学生要观察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以及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当温度下降到0°C时,水开始结冰;水完全结冰后,体积会增大,在试管中占据更多的空间……同时,他们还将观察到水的这种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即水是怎样结成冰的。 第4课“冰融化了”,学生将经历观察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从固态到液体),我们希望学生在关注冰状态发生变化的同时,还能注意到状态变化过程中的其他现象。 第5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学生将更进一步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生能够明白,要想回答“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这个问题,进行试验是最好的办法。本节课,学生将学习到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对比实验。通过对比实验的方式,将食盐和小苏打水中的溶解能力进行对比,学生明白了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多少是有限的,并且不同的物

三上语文教材分析及进度

一、教学指导思想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 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材分简析: 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译林小学英语三上详细教材分析

三年级英语学科(上册)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计划安排表

Unit 1 Hello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新教材《英语》的第一单元,由Story time, Funtime, Cartoon time, Letter time,Song time, 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这七个板块组成。 在Story time板块中,呈现了Mike在新学校的第一天的学习生活。场景分为校门外和教师内;Funtime呈现的是一个可供两个人或多个人一起操作的棋盘游戏,巩固Story time中所学知识;Cartoon time是拓展趣味阅读,再现本单元的句型和词汇,同时提示下一个单元的句型或日常用语;Letter time进行了Aa,Bb,Cc,Dd.四个字母的教学;Song time是欣赏性娱乐版块,作为教师导入活动、教学活动或者巩固活动之一,调节课堂气氛;Checkout time版块可以作为Story time的巩固活动;Ticking time这个版块是提醒学生养成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

自我评估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通过多媒体或图画等方式,使学生了解新教材,并通过各种方式锻炼英语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学情分析 本次三年级的学生是由牛津英语改为新教材的第一批学习对象,他们之前在一、二年级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英语口语,对26个字母也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我认为,他们对接受本单元的知识是比较容易的,所以,教师应该适当拓展一些知识,不能让学生在新学期开始时就认为本学期英语只是一种复习。 单元教学目标 1、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Hi/ Hello, I’m…/Good morning.。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以下字母: Aa,Bb,Cc,Dd. 3、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和周围的人打招呼。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运用句型:Hi/ Hello, I’m…/ Good morning. 2、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以下字母: Aa,Bb,Cc,Dd. 3、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情境下和周围的人打招呼。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挂图、图片、实物(钟、手偶)等。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Story time ,Fun time ,Song time 第二课时:Story time ,Letter time 第三课时:Story time ,Cartoon time 第四课时:Checkout time,Ticking time,完成《补充习题》上的练习。 Unit 2I’m Liu Tao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自我介绍为主要话题,由Story time, Funtime, Cartoon time,Letter time,Rhyme time, Checkout time,和Ticking time,这七个板块组成。 在Story time板块中,呈现了早晨学生们陆续来到教室并互相问候的场景。通过Su Hai的自我介绍以及Mike与Liu Tao的对话,呈现了本单元的日常用语;Fun time部分呈现的游戏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本单元的句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Cartoon time呈现的是小老鼠Bobby和同伴在玩捉迷藏的游戏场景;Letter time 呈现了字母Ee, Ff, Gg; Rhyme time 呈现的是歌谣,要求学生能够记住所学内容,还可以培养语感,愉悦身心。Checkout time版块可以作为Story time

部编三上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部编三上语文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感受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词句的含义,学会积累,学会体会。 (2)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猜猜他是谁》,由于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意味着学生第一次接触到书面表达,第一次有了习作的概念。学会先说后写,抓住人物主要特点写,学习习作的格式。 第二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

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第三单元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话”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去年的树》《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和《一块奶酪》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童话的主要内容,感受童话中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培养想象的能力;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2.本单元重点: (1)感受童话中生动有趣的形象。本单元的四篇童话,都塑造了生动有趣的人物形象,如《去年的树》中信守诺言的小鸟;《那一定会很好》中牺牲自己、把方便献给大家的大树;《在牛肚子里旅行》中遇事冷静、见多识广、机智的青头;《一块奶酪》以身作则、严于

三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三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教学案例反思 文章: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三上语文园地八之教材分析_教学案例反思_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语文园地八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夸夸我的新同学”。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从同学身上发现优点,真心实意地赞扬同学。多发现和表扬别人的优点,对他人是一种鼓励,对自己也是一种促进。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考虑这次口语交际的教学。1.小组议一议。先在小组里说说每个同学的优点,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点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被夸奖的机会。说的时候,要用具体的事例来说明这个同学的优点,避免空泛。在充分讨论后,推举一位同学在班上汇报,并商量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汇报。 2.班上说一说。班上汇报时,方法可以多种多样,避免全都是“某某同学的优点是……”这样的平铺直叙。比如,也可以先介绍同学的优点,让大家来猜一猜这位同学是谁;还可以两个同学通过上台表演的形式表现该同学的优点。 3.大家评一评。在全班汇报完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先让全班同学评一评,哪组同学发现别人的优点多,汇报得生动。然后,引导学生以后还要善于发现同学更多的优点,多从别人身上汲取长处。习作 本次习作是一次自由作文,目的是在学期末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自由的表达机会。作文的内容不限,人、事、景、物、想象世界等都可以写,体裁也不限,散文、诗歌、童话等也可以。 为了避免完全放开后学生反而无所适从的情况,在写之前可以先让学生回顾一下这学期都写过哪些作文,然后提问:“你还有没有最想写而没有写到的?你还想写什么呢?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习作后要修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要教给学生一些修改的方法,培养修改习作的习惯。 本次习作是本学期的最后一次习作。可以建议学生在课后整理自己一学期的习作,比如做个目录、画个封面、写一点习作感想、给自己的作文本取一个个性化的名字。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完成这项工作。我的发现 这一部分编排了意思不一样,形式相同的形容词。一、二两组(横看)主要是描写人物的外貌和神态的,三、四两组主要是描写景物及其颜色的。词语的形式学生不难发现,教师可以此为基础,调动平时积累,再说一些ABB式的形容词,如“红彤彤”“水汪汪”“金灿灿”“笑嘻嘻”,并试着让学生练习说点短语或句子。 需要说明的是ABB式词语的读音。课本标注的是原声调,如“澄”和“茫”,但在实际读时,要变调成一声,读“deng”“mang”。日积月累 第一项是“读读背背”,选的是《三字经》。《三字经》是我国传统的蒙学读物,本次精选的几句可以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教师可以对文句稍加解释,主要还是让学生背诵。对于学有余力的班级,老师还可以给出一些《三字经》,让有兴趣的学生背诵。 第二项是“读读记记”,内容主要是本册略读课文中出现过的成语。对本册略读课文中的词语做一个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成语,还可以在课文中找出这个成语,联系上下文大致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趣味语文】

三上教材分析

各位老师大家好: 下面由我代表三年级备课组和大家交流一下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时分秒的认识》这一单元内容。 一、常用计量单位的知识体系 下面我们先来对小学阶段常用的计量单位做一个简要梳理。(课件)一年级下册学习货币单位;二年级下册学习质量单位;分三个时间段学习时间单位;分别是一年级下册学习认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三年级上册学习时分秒,三年级下册学习年月日;长度单位分两个阶段学习,一下学习厘米、米的认识,二下学习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三年级上册学习面积单位,五上学习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 货币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属于数与代数—常见的量这一领域;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则是属于图形与几何的测量这一领域。不管哪个领域,这些常用的计量单位在教学时的策略是相通的。(课件)随着研究的深入,让我们对这部分教学又有了新的理解,开始重视计量单位的必要性,注重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估测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同时鼓励学生在测量过程中,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今年我正好批阅五年级测试题,五年级测试题有个题目出的特别好,怎样测量国旗杆的长度,大部分孩子都写的运用比例的知识,其中有个孩子选择的工具特别好,他说在国旗顶上栓根绳子,升到顶再降下来,量量这段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我们几个看试卷的老师高兴的不行,我想这也是选择了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我们也发现,这些计量单位的研究的方法也是相通的(课件)。都是要借助工具先认识计量单位,建立基本单位的表象,再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后是正确的应用。 二、“时分秒的认识”单元分析 1.教材地位: (课件)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时、半时、大约几时,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学习24时计时法及年月日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做准备。其核心知识点是认识钟面上的时刻,掌握时、分、秒之间的关系。 备注:在这里提出一点大家思考,一年级教学认识整时和半时时,往往最后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学内容仍然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范畴,但是探究的重点有所不同,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一、科学概念 1、植物生长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生长需要适宜的条件,都有相应的器官,每个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并具有自己的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2、人和动物都是不断生长变化的,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3、什么是温度,温度是可以测量的;温度与物体的热量变化有关;水有三种状态,三态之间的变化与热量有关;三态变化,使水在自然界循环运动。 4、认识磁铁的性质;磁铁的两极及其相互作用;磁力大小的变化;磁铁的用途;用途与性质是相联系的。 二、科学探究 1、种植培养动植物,对动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或新的变化,用适当的方式对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并用适当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描述所发生的变化,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认识人和动物的生命周期。 2、观察温度计的结构,会使用温度计,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及其温度的变化,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找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的转化进行验证,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整理和概括。 3、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和倾听、贡献和分享方法,用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用记录表记录实验,用实验获得的证据思维加工得出结论,想办法解决简单的磁铁问题,使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制作磁针,合理设计制作指南针。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形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树立科学要讲求实证的思想;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2、认识到较长时间坚持不懈进行观察记录的重要性;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认识到动物和人的生长变化,生命周期是有规律的,是不可违的;生命周期与环境因素及其疾病有关,养蚕缫丝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值得我们自豪。 3、认真、细致的观测、记录,认识到观测数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4、培养乐于表达和交流的态度,体验认真实验、收集证据,根据证据寻求结论的科学过程和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体会在探究中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了解我国古代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中,增强热爱祖国的感情;培养发展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材分析汇总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主备人:王超日期:8.27 一﹑教材分析 1﹑内容及编排 本册共有课文 32篇,其中精读课文 24篇,略读课文 8篇。此外,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和语文园地三大部分。课例由三篇精读课文和一篇略读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后有要求认识和要求学会的字,还有课后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一段连接语, 既将前后的课文连接起来, 又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在部分课文的练习题后,还安排有“资料袋” 。第一单元和第五单元各安排一次综合性学习,分别是“我们的课余生活”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 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设计了八个专题。它们依次是:多彩的生活、名人故事、心中的秋天、细心观察、灿烂的中华文化、壮丽的祖国山河、科学的思想方法、献出我们的爱。每个专题内涵丰富,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涵教育价值。要求认识 200个字,会写 30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排在横条里,要求会写的字排在方格里 , 这些字一般安排在精读课文后。此外,教材在语文园地一、四、五、七还归类安排了一些要求认识的字。每个语文园地由五个栏目组成。其中有四个固定的栏目:“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第五个栏目是机动栏目,为“宽带网” “趣味语文” “展示台”或“成语故事” ,这四项内容分别在八个语文园地中交叉安排两次。 2、教材特点 (一围绕专题组织单元,进一步加强教材的整合性。 前四册教材“以专题组织教材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思想,在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老师们的充分肯定。本册教材在继承中又有创新,从导语到课例、到语文园地,各

项语文活动都紧密围绕本单元专题而展开,教材的整合性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强化导语的导学功能。 从本册开始,每组单元前设计了专门的版面安排导语内容。导语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单元学习的内容,点明专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导语还布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任务,为课文和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好准备。每组导语都配有表现专题内容的背景图,用直观的方式更形象地揭示专题。 2.加强了单元内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联系与整合。 在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用一段流畅的文字,很自然地由精读课文过渡到略读课文,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使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更好地发挥训练阅读、迁移能力和陶情冶趣的功能。 3、联系单元专题,加强单元教学内容的整合。 (二结合专题安排“综合性学习”,落实课程标准倡导的课程理念和提出的课程目标。“ 综合性学习”作为和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重的一个内容,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那样,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在于“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其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特点,更能在发展学生主动探索、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上发挥重要作用。 (三改进课文和课后练习的编排,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1.改进课文的导学系统。 灵活地在课文之前、课文之中或课文之后,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引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