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全册)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和正确使用温度计 实验目的:认识温度计,会正确读出温度计上的数。 实验器材:体温计1、气温计1、水温计(刻度围-20℃——110℃)2、自制温度计模型(刻度围在-20℃——110℃) 实验步骤: 1.了解温度计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容。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3.观察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及玻璃泡上连着的细玻璃管。 4.观察玻璃泡里装着的液体。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使他变热,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 实验结论: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玻璃泡和刻度三部分组成;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的液柱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实验名称: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目的:会根据不同的测量围和使用需要,选择不同的温度计和正确使用温度计测读温度。 实验器材:4杯不同冷热的水(自来水、温水、热水、热水瓶里刚倒出的烫水),4支水温计(刻度围在-20℃——110℃),水温测量记录表(教材) 实验步骤: 1.严格按照测量水温的方法,分别测量4杯水的温度。 2.交流各小组测得的水温数据,讨论温度的差异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并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4.连续测量10分钟水温变化并记录。 5.分析记录表的数据并交流:这些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实验名称: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观察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温度计2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块 实验步骤: 1.把冰块放入烧杯,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冰块的温度。 2.让冰块自行融化。在冰块融化的过程,按均匀的时间间隔测量温度。 3.当冰块完全化成水时,记录温度计上的读数 实验结论: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冰完全融化成水。 实验名称:观察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目的:加快冰的融化 实验器材:烧杯一只(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参考书P50),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三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温度和温度计 活动1:感受1号杯和2号杯里水的冷热 1号杯水() 2号杯水() 活动2:观察温度计 .观察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 要构造。 你观察温度计上有摄氏度 (℃)的标记吗? 你观察温度计上每一小格表 示多少? 最高()最低() 你观察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和 最低温度是多少? 实验现象温度计里面的液柱热了就会上升,冷了就会下降。 活动3:下面的温度你会读和写吗? 28摄氏度写作: 20摄氏度写作: 零下5摄氏度写作: -21℃读作: 31℃读作: 实验要求: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实验用品:400ml烧杯一个一支温度计适量冷水和一暖壶热水吸水纸废物瓶。 步骤操作要求评分标准满分得分1 清点仪器用品按材料清单清点材料用品是否齐全(5分)。 5

2 观察温度计的 零刻线、分度值 和量程。 A、观察温度计的零刻线。(10分) B、观察温度计的分度值和量程 。(10分) 20 3 用手感知水温。将手指伸入烧杯中(冷水)或将手放在烧杯 外壁(热水),手的感觉 (10分),估测水的温度(10分)。 20 4 将温度计测量 水的温度。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10 分)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 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10分) C、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 泡继续停留在水中。(10分)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连续三 次测水的温度分别为、、 ,平均水温为。(15分) 45 5 整理仪器,擦拭 桌面。 A、将温度计擦干放回原处。(5分) B、擦拭桌面。(5分) 10 实验三、水结冰了 一、实验名称:水结冰了 二、实验目的: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 三、实验步骤: 1、在试管里加入一半的纯净水,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试管里水的温度 2、拿一只保温杯(或在普通塑料杯外包裹一块干毛巾)在杯内装满碎冰, 把试管插入碎冰中,用温度计观测试管里水温的变化 3、在碎冰里加入较多的食盐,保持几分钟持续观测试管里的水温 4、观测试管里的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 四、实验器材:试管、保温杯、温度计、碎冰块、食盐、纯净水。 水结冰了的实验记录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

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动物》复习题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不同的(动物)。 2、在观察活动中,能做到: (1)爱护小动物,不伤害它们;(2)保持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它们的生存环境;(3)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3、蜗牛是软体动物,壳顺时针旋转的叫右旋,逆时针旋转的叫左旋。身体分为(头、腹、壳)三部分,头上有两对(触角),前对短后对长,长触角上有(眼睛),有(舌牙)。和蜗牛相似的软体动物有:(田螺、扇贝、章鱼、河蚌、乌贼、鱿鱼)等。 4、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5、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它可以在线上、吸管上、树枝上、玻璃、圆珠笔上爬行,但不能在沙土上爬行。 6、蜗牛休眠了,可以轻轻敲打它的外壳或将蜗牛放入水中让其醒来。 7、蜗牛用气孔呼吸。 8、怎样饲养蜗牛?A、在饲养箱和广口瓶内,先铺上一层粗沙,然后铺上一层潮湿的土壤,再放进几条树枝和几片落叶,形成一个蜗牛生活的环境,我们就可以饲养蜗牛了。B、每天傍晚用青瓜和菜叶给蜗牛喂食,第二天早上把食物残渣处理干净。C、每天观察蜗牛的生活情况,并做好观察记录。 9、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 (身体缩进)壳内。 10、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但不宜长时间在水中。 11、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 带)、(肛门)。 12、和蚯蚓相似的环节动物有:沙蚕、蚂蟥。蚯蚓的环带是(生殖器官)。 13、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 (繁殖后代)等。 14、蚂蚁属于昆虫。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15、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 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6、把蚯蚓放在水里,它会爬上来,因为在水里它无法(呼吸)。夏天一场暴雨后,蚯蚓会从地下爬出来透气。 17、 18、蚂蚁太小到处乱爬,怎样观察它呢:A、端一盆水,在水中漂一小块泡沫,然后把蚂蚁放在泡沫上就可以了。B、或者拿一块奶糖,来吸引蚂蚁C、把蚂蚁放在一个透明的小瓶里。 19、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发现食物后,蚂蚁之间会用触角互相碰一碰,它们在行进的过程中还会分泌一种信息素,这种信息素会引导后面的蚂蚁走相同的路线。如果我们用手划过蚂蚁的行进队伍,干扰了蚂蚁的信息素,它们就会失去方向感,到处乱爬。 20、金鱼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金鱼是人工培育的,品种很多,是常见的家养动物。 21、金鱼一分钟内鳃盖会开合几十次,怎样证明它们是在呼吸,而不是在喝水?用滴管吸一些食用色素水,悄悄伸入水中,在鱼嘴前挤出红水,我们发现红水从鱼嘴里进去从鳃盖后面流出来,说明鱼鳃是在利用水中的氧气呼吸。 1

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全册实验报告 1、实验名称:一棵树的观察 实验器材:一张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 实验猜测:树的外形差不多,树皮都是粗糙的,树冠大小都相同 实验过程:观察大树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拓印树皮观察到树皮粗糙2、实验名称:观察一棵小草 实验器材:狗尾草 实验猜测:小草比较小、茎和叶细软 实验过程:观察狗尾草的结构和外形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小草矮小,茎细软,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3、实验名称:比较大树和小草 实验器材:一段树枝、狗尾草 实验猜测:大叔和小草的茎和叶不一样 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大树和小草的茎和叶以及外形结构和特点。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的结果:大树为木质茎是木本植物,小草为草质茎是草本植物 4、实验名称: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 实验器材:各种树的落叶 实验猜测:叶的大小和结构不同 实验过程:观察比较叶的结构和大小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叶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叶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5、实验名称:观察叶的变化 实验器材:同一种树的新鲜叶和落叶、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枝 实验猜测:树叶的大小不同,新鲜叶和落叶的颜色不同 实验过程:1、观察比较新鲜的叶和落叶:2、观察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新鲜的叶和落叶颜色不同,结构相同。叶有生命,能看出生长变化过程 6、实验名称:寻访小动物 实验器材:放大镜记录本 实验猜测:不同的地方生长不同的生物 实验过程:在不同的地点寻访不同的小动物并记录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在不同的地点找到了不同生物 7、实验名称:观察蜗牛的运动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观察要点: 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 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 3课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

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 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方 法二: 实验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 验结果: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 容易被吹灭。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筷子的神力实验要求: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 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2019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水 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之中。冰是一种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的雪也是固态的冰。 2、测量水温的方法:手拿温度计的上端,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视线与温度计液面持平,在液面不再上升或下降时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的水。 3、水沸腾的温度是100℃,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在100℃不变。水变成水蒸气体积会大大增加。 4、使用酒精灯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想当长一段时间内仍然很烫,不能用手触摸。 5、水温在0℃或0℃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同样,当温度上升到0℃以上,冰就会融化成水,体积减少。 6、固态的冰、液态的水、气态的水蒸气,是水的三种存在形态,都是无色、无味、透明的。在一定条件下,冰、水、水蒸气可以互相转化。 7、能够溶解于水中的物质有很多,如白糖、红糖、食盐、小苏打、碱、味精等,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通过对比实验,我们知道在同样多的水中,食盐比小苏打溶解的要多。 8、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常用的方法有搅拌、加热、碾碎。 9、食盐和沙混合在一起,我们利用水,通过过滤和蒸发的方法能将食盐与沙分离。 10、与水一样,生活中很多物质的大小、形状、颜色改变后,还是原来的物质。 11、生活中大部分物质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乒乓球中的空气受热膨胀会把乒乓球顶回原形。 水、水蒸气、冰的互相转化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能被压缩和扩张。压缩的空气会有弹性。 2、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形成风。 3、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大气层。 4、空气在地球上无处不在,空气中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动植物需要呼吸空气,空气中的氧气帮助火柴燃烧,轮胎充气、风力发电也离不开空气。 第三单元天气 1、天气,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 2、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测量气温的仪器叫气温计,又叫寒暑表。顾名思义,测量体温的叫体温计,测量水温的叫水温计。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3、气温计由液泡、液柱、刻度和单位符号四部分组成。温度的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是温度的常用单位,读作“摄氏度”。 4、使用气温计应放在阳光照不到且空气流通的地方,悬挂在空气中,保持干燥,读数时让视线与液柱顶端保持齐平,示数稳定后再读取。一天内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下午2到3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清晨日出前。 5、降水的形式有很多,常见有雨、雪、冰雹等。收集测量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雨量器是直筒透明的。计量雨水的单位是毫米。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读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 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 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 (展示图片) 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 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 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展示示意图) 4、活动体验 (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 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 ②对一只手吹气 ③甩动一只手 (2)活动手册 (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 ②液体的表面积 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二、探索 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教师点拨: 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 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

③晾干衣服 ④吹干湿发 …… 三、模拟实验 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 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 3、实验(1) (1)实验过程 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 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 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 (3)研讨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

教育科学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流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流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学习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学习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学习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学习流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水 一、水到哪里去了 1.水的特点: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会流动,有一定体积。 2.水有三态:液态(水)、固态(冰)、气态(水蒸气)。 3.蒸发:液态的水变成气态的水蒸气的过程;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刚洗完澡会觉得冷)。 4.凝结:空气中看不见的水蒸气冷却变成看得见的水滴的现象。 (锅里冒出的“白气”,叶子上的露水) 5.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由于水蒸气的微粒太小了,肉眼无法看见。 6.生活中水的蒸发现象: ①湿布擦桌子;②湿的手变干了;③雨后路面变干; ④煮食物锅中的水越来越少;⑤湿衣服变干等。7. 水蒸发的规律: ①温度越高,水蒸发越快;②空气越干燥,水蒸发越快; ③表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④有风吹,空气流动越快,水蒸发越快。8. 水蒸汽是气态的水和液态的水的混合物。(加湿器喷出的就是水蒸汽) 白汽或者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汽。9.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二、水沸腾了 1.沸腾:液体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产生的一种剧烈的气化现象; 水沸腾后再加热将继续沸腾但温度保持不变,不加热的话将不再沸腾; 水沸腾时,水变成水蒸气的速度较快; 2.沸点:这个一定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各种液体的沸点是不同的; 水沸腾时温度为100 摄氏度,即水的沸点是100 摄氏度(一个大气压下); 很深的矿井里,深度每增加一千米,水的沸点就提高3℃; 在高原地区,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气压也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 所以在高原地区,都要使用“高压锅”才能把水烧开、把饭菜煮熟(高压下沸点升高原理); 家用高压锅正常使用的情况下,锅内气压是 1.3 个大气压,沸点一般在 125℃左右。 3.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大大增加。 4.水加热实验现象: ②加热过程中,水温不断升高,杯底有气泡产生,杯壁上有水珠附着,水面上有水汽产生; ②沸腾时,杯底形成大量气泡且迅速上升变大,在水面破裂,水面上方水蒸气遇冷产生大量水汽。 5.酒精灯由灯帽、瓶塞、灯芯、酒精和玻璃瓶组成。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1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2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3

小,水爬升得越高。 4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

5

间拉着的力,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6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为孔越高,受到水的压力越低,所以射不远;孔位置越低,水的压力也越大,所以射得最远。 会托举的水:开始小烧杯浮在大烧杯里,放入砝码后仍会浮在水中,但位置下降了,大烧杯里水位上升了。放得砝码越重,水位越高,小烧杯沉得越低,直至沉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要点

第一单元植物

的? 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7、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 答: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 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茎)、(叶);都会(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 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的,结种子的;水葫芦是长在水里,直接繁衍。 5、植物的叶 1、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3、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4、比较新鲜的叶与落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它们的形状相同,都有叶片、叶柄,叶片上有叶脉。 不同:新鲜的叶是有生命的,绿色的;落叶完成了生命的历程,是死的,变黄了。 5、观察一种植物的叶,我们能从中看出叶的生长变化过程吗? 答: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