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高中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2017高中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2017高中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2017高中语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2017高中语文新课改[新课改下的语

文教学]

[内容摘要]:

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实质就是一个师生对话的过程。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过程中,对话这一教学模式越来越得到重视。于是对话走进了课堂教学,融入了课堂实践。[关键词]:

对话

平等

角色[论文]

在几个月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对话式课堂教学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性。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做到

对话式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一、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师生平等的方式进行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一个过程而已。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不注重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而把教师仅仅看成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教师的知识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应该是以平等的方式进行的。这就要求教师要把自己的角色从权威教学到共同探讨的转变,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这是对话式教学的前提条件。

在对话的过程中,对同一篇课文或同一个问题学生常常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学生的理解相互之间对立的,有时甚至是教师备课时所没有想到的。此时教师就应放弃权威的表决权,避免终止对话的结束。及时抓住理解上的不同,让真知在分析辩论中展现。比如我在教学《平民总统孙中山》时,让同学们对孙中山的精神进行点评赏析,本意让同学们了解孙中山的以天下为公、甘于淡泊的精神,从而将这种精神贯穿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没想一位同学却说:老师,我认为孙中山的某些精神在今天是有些不合时宜。当时大家都一楞,我并没有当场否定他的发言,而是让他继续,他说:老师,比如他的甘于淡泊的精神,在今天来看,用在生活上还是适合的,但用在学习上、工作上就不行了,尤其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如果一味的甘于淡泊,我想很难在这个社会上生存。我听完,带头为他精彩而富有时代精神的发言鼓掌,并让其他学生即兴发言展开对话,同时因势利导地指出对文学作品中人物进行点评赏析时,要一分为二,要用辩证的观点。这种对话,不仅体现了对课文理解的多元化,而且学生在平等的精神氛围中共同成长。二、课堂教学要灵活多变

有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喜欢设计好话题,让课堂教学在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走下去,我认为这样反而会束缚学生的思维发展。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不同的文章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预先设定固定模式,可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源于个人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临场体验,鼓励师生即兴发挥,超越预先制定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可以灵活多变地授课,不受

教材、课本、课时的限制。比如在语文②第一单元,主要是讲情感。里面三篇文章:《母亲》、《冰心:巴金这个人》、《故乡的榕树》分别代表着三种情感:亲情、友情、乡情。我将这个单元设计成讨论课,以学生讨论为主。每六个同学分成一组进行讨论,讲述自己对三种情感的感受,然后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发言。但是,有的小组还讨论到了其他的情感:爱情。这也超出了我预先设定的范围,但我认为,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时期,对爱情有一种迷惘、渴望,讨论爱情,也更贴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利于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爱情观,从而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所以我决定不再限定讨论的范围,让学生自由发挥。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空前活跃。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积极。

三、在课堂教学中要转换师生角色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但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人们往往走入单纯老师教,学生学的误区。教师是课堂的主人,对着教材照本宣科;学生在做笔记,两者都成了书本的奴隶。而对话式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手不管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如果没有了岸的约束,就会左冲右突、肆意泛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组织者、引导者这一角色,既要让这河水滚滚向前,又不让它冲出了堤岸。这样对话式教学就有了保障。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身份是一名组织者、引导者。对话式教学是在平等、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因为高中刚刚实行课改,学生对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