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开放经济)【圣才出品】

黄亚钧《宏观经济学》第4版章节题库

第六章开放经济

一、名词解释

1.实际汇率

答:实际汇率是“名义汇率”的对称,是指两国间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也被称作贸易条件,表明两国在进行贸易时,商品之间交换的比例。

在金本位制度下,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铸币平价即两国货币所含纯金量的比值。除铸币平价外,实际汇率还受市场供求变动的影响并围绕铸币平价波动。

金本位制度崩溃后,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法定代表进入流通,此时两国货币的金平价是决定实际汇率的基础。金平价即货币的法定含金量。在纸币流通制下,由于通货膨胀引起的纸币贬值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故纸币的法定含金量与其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常出现差距,于是导致实际汇率与名义汇率的差距。在这种情况下,实际汇率不应由金平价来决定,而应以纸币实际所代表的含金量为依据。

2.名义汇率

答:名义汇率是“实际汇率”的对称,是指两国间货币的相对比价。名义汇率可分两种情况:①各国政府为了达到增加出口、限制进口的目的,对各类出口商品进行补贴或减免税收,对进口商品则征收各种类型的附加税,这时名义汇率等于实际汇率与财政补贴和税收之和或之差,用公式表示为:名义汇率=实际汇率±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②名义汇率指实际汇率加上一国通货膨胀率。这表明,一国由于存在通货膨胀而使名义汇率高于实际汇率。通货膨胀是直接影响币值、汇率与物价的重要因素,其后果必然是使币值下跌、物价上涨,名

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差距拉大,由此又必然导致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削弱、出口减少、进口增加,国际收支的亏损性失衡也加剧。

3.开放经济

答:开放经济是指开放的商品市场和开放的资本市场,存在物品与劳务的国际贸易,以及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本流动。相对于国际贸易而言,引入了进口和出口,以及净出口(贸易余额)的概念。对于国际的资本流动,引入了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以及资本净流出(国外净投资)的概念。而连接国际贸易和国际资本流动之间关系的正是贸易余额和资本净流出这对密切相关的经济变量。

与开放经济相对应的是封闭经济。在封闭经济中,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没有包括净出口,所以国内产出等于国内支出。但在开放经济中,除非净出口为零,否则国内产出不等于国内支出。当国内产出大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正值,对国外有物品和劳务的净出口;当国内产出小于国内支出时,净出口为负值,对国外物品和劳务有净进口。

二、简答题

1.均衡汇率是如何决定的?

答:在西方经济理论中,均衡价格理论被用来作为解释汇率决定的理论基础,即汇率也像商品的价格一样,是由外汇的供给和对外汇的需求所决定的,均衡汇率处于外汇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叉点上。如果外汇的供给或者需求发生变化,那么汇率就会变化,并按照新的供求关系达到新的均衡点,如图6-1所示。E点为由外汇供给曲线与外汇需求曲线所决定的均衡点,R E即为均衡汇率。

图6-1均衡汇率

如果政府不对汇率进行干预,听任汇率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自发地决定,那么这样的汇率就是浮动汇率。浮动汇率是通过外汇供给和需求的自发调节,最终实现均衡的。但在固定汇率下,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外汇的供求状况使汇率保持在固定的数值上,即以维持固定汇率的办法来实现汇率的均衡。当然,这种通过政府干预来维持固定汇率而实现均衡汇率的方法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2.运用小国开放经济模型预测,当下述情况分别发生时,贸易余额、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将如何变化?

(1)由于对未来的信心下降,消费者减少当前的消费以增加储蓄。

(2)限制长江流域森林的砍伐,使得我国进口更多的东南亚木材。

(3)自动取款机的普及导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下降。

答:(1)储蓄增加,对外净投资增加,则贸易余额增加,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不变。

(2)进口增加,净出口减少,则贸易余额减少,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不变。

(3)货币需求减少,实际货币余额下降,则贸易余额下降,名义利率不变,实际利率不变。

3.为什么说在小国开放经济中,当储蓄不等于投资时,市场仍然是出清的?

答:可以分两种情况:

(1)在小国经济中,当国际市场的均衡利率大于封闭市场的利率时,封闭经济下的储蓄大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当本国的储蓄大于私人投资时,多余的储蓄就会流向国际资金市场,形成对外国的投资。此时,储蓄与私人投资的差额就构成了本国的对外净投资。而对外净投资恒等于净出口,也就是贸易顺差。这时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顺差。

(2)在小国经济中,当国际市场的均衡利率小于封闭市场的利率时,和(1)相反,封闭经济下的储蓄小于私人部门的意愿投资。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利率水平是由国际市场决定的,当本国的储蓄小于私人投资时,缺乏资金的私人部门就会到国际资金市场上去融资,形成外国对本国的投资,即本国对外的净投资为负。这时小国就会出现贸易逆差。

从这个小国的角度来看,储蓄不等于投资,市场并没有达到均衡;但从国际市场的角度来看,储蓄等于投资,市场是均衡的。这是因为,当储蓄大于投资时,多余的资金在国际市场上找到了出路;当储蓄小于投资时,多余的投资需求在国际市场上得到了满足。因此,尽管在国内储蓄不等于投资,但通过国际市场机制的作用,国内的市场仍然是出清的。

4.为什么小国开放经济国内的利率水平与国际利率水平总能保持一致?

答:小国开放经济是指一国对外经济往来的规模较小,其净出口的变化不会对国际物价产生影响,其对外净投资的变化也不会对国际利率水平产生影响。

从资本流动的角度看,如果小国开放经济的利率高于国际利率水平,将会出现国际资本流入的现象,资本流入将使资本供给上升,在资本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国内利率水平将下降直到与国际利率水平相等;反之则会出现小国国内资本外流的现象,使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小国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资本流动的成本越低,使得小国国内利率水平就越能与国际利率水平保持一致。

同时,由于小国资本规模有限,其资本流入或资本外流对国际资本的供求影响不大,因此国际利率水平不会受小国经济的资本流动而改变。

5.在一小国开放经济中,投资需求增加会如何影响贸易余额?

答:(1)贸易余额又称为净出口,等于一国或地区的出口额(X)减去进口额(M),即NX=X-M。贸易余额是由在世界利率下的储蓄和投资的差额决定的。

(2)根据收入恒等式有NX=(Y-C-G)-I=S-I,所以投资需求增加显然会导致净出口即贸易余额减少。如图6-2所示,假设开始时经济处于贸易平衡位置,即国内利率等于世界利率时,投资I等于储蓄S,此时贸易余额为0。现在投资需求增加使得投资曲线向右移动,投资大于储蓄,一些投资必须向国外借贷才得以实现,于是贸易平衡被打破,出现了贸易赤字,即贸易余额减少。

图6-2投资需求增加使贸易余额减少

6.当一国经济既处于通货膨胀又有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

答:在开放经济中,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实现宏观经济的内部平衡和外部平衡,使宏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并且没有通货膨胀的压力,经济平衡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如果一国经济出现内部不均衡或外部不均衡,则可以采取相应的财政、货币和对外贸易政策的组合,使宏观经济趋向既定的目标。当一国处于通货膨胀和国际收支赤字状况时,政府应当采取如下的政策组合:

(1)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出售债券,回笼货币,提高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等。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使国内利息率上升,一方面可以使投资下降,压缩总需求,有利于物价水平下降,减轻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进口量也随收入水平的下降而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同时,较高的利息率可以减少国内资本的外流,并吸收更多的国外资本流入,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经典:高鸿业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请解释下列概念(每题3分,共15分) 1. 2.均衡产出 3.资本积累的“黄金率水 平” 4.流动性偏好 5.通货膨胀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在一个有家庭、企业、政府和国外部门构成的四部门经济中,是( A )的总和。 A.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B. 消费、净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 C. 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和总出口; D.工资、地租、利息、利润和折旧。 2.下列项目中,( C )不是要素收入。 A.总统薪水; B.股息; C.企业对灾区的捐献; D.银行存款者取得的利息。 3.一个家庭当其收入为零时,消费支出为2000元;而当其收入为6000时,其消费支出为6000元。在图形上,消费和收入之间成一条直线,则其边际消费倾向为(A )。 A.2/3; B.3/4; C.4/5; D.1; 4.假设消费者在T年(退休前)时预计退休后每年可得额外的退休金10 000元,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该消费者与原来相比较,将(D )。 A. 在退休前不改变,退休后每年增加10 000元消费;; B. 在退休前增加10 000元消费,退休后不再增加消费; C. 以T年起至生命结束每年增加消费10 000元;

D. 将退休后可得到的退休金额均匀地用于增加T年以后的消费中。 5.如果灵活偏好曲线接近水平状,这意味着( A ). A.利率稍有变动,货币需求就会大幅度变动; B.利率变动很大时,货币需求也不会有很大变动; C.货币需求丝毫不受利率的影响;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投资往往是易变的,其主要原因之一是(A ). A.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预期; B.消费需求变化得反复无常以至于影响投资; C.政府开支代替投资,而政府开支波动剧烈; D.利率水平波动相当剧烈。 7.若消费函数为40+0.8,净税收20,投资70-400r,净税收增加10单位使曲线( D ). A.右移10单位; B.左移10单位; C.右移40单位; D.左移40单位. 8.中央银行有多种职能,只有( D )不是其职能. A.制定货币政策; B.为成员银行保存储备; C. 发行货币; D. 为政府赚钱 9.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曲线左下方、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则表示( C).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课后答案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1.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为什么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却是不合理的,无效的? 解答: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 (1)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研究组成整体经济的单个经济主体的最优化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一国整体经济的运行规律和宏观经济政策。 (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配置问题,而宏观经济学要解决资源利用问题。 (3)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价格机制的运行展开的,而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产出)理论,所有的分析都是围绕国民收入(产出)的决定展开的。 (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采用的是个量分析方法,而宏观经济学采用的是总量分析方法。 两者之间的联系主要表现在: (1)相互补充。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前提下研究资源如何实现最优配置的问题,而宏观经济学是在假设资源已经实现最优配置的前提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2)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都以实证分析作为主要的分析和研究方法。 (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当代宏观经济学越来越重视微观基础的研究,即将宏观经济分析建立在微观经济主体行为分析的基础上。 由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不同,因此有些经济活动从微观看是合理的、有效的,而从宏观看是不合理的、无效的。例如,在经济生活中,某个厂商降低工资,从该企业的角度看,成本低了,市场竞争力强了,但是如果所有厂商都降低工资,则上面降低工资的那个厂商的竞争力就不会增强,而且职工整体工资收入降低以后,整个社会的消费以及有效需求也会降低。同样,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实行节约,可以增加家庭财富,但是如果大家都节约,社会需求就会降低,生产和就业就会受到影响。 2.举例说明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区别不是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而是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 解答:在国民收入核算中,一件产品究竟是中间产品还是最终产品,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加以区别,而只能根据产品是否进入最终使用者手中这一点来加以区别。例如,我们不能根据产品的物质属性来判断面粉和面包究竟是最终产品还是中间产品。看起来,面粉一定是中间产品,面包一定是最终产品。其实不然。如果面粉为面包厂所购买,则面粉是中间产品,如果面粉为家庭主妇所购买,则是最终产品。同样,如果面包由面包商店卖给消费者,则此面包是最终产品,但如果面包由生产厂出售给面包商店,则它还属于中间产品。 3.举例说明经济中流量和存量的联系和区别,财富和收入是流量还是存量? 解答:存量指某一时点上存在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没有时间维度,而流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某种经济变量的数值,其大小有时间维度;但是二者也有联系,流量来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第Ⅰ部分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平均消费倾向表示与之比。 2、在二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和相等时的国民收入。 3、宏观财政政策包括政策和政策。 4、交易余额和预防余额主要取决于,投机余额主要取决于。 5、宏观货币政策的主要内容有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1、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 2、总支出、国民收入。 3、财政支出、财政收入。 4、国民收入、利息率。 5、调整贴现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 二、判断题(下列各题,如果您认为正确,请在题后的括号中打上“√”号,否则请打上“×”号,每题1分,共10分) 1、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器有助于缓和经济的波动。() 2、从短期来说,当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为0时,消费支出也为0。()。 3、消费曲线的斜率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4、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我们就可以说,发生了通货膨胀。(), 5、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国民收入的递增函数。() 6、当投资增加时,IS曲线向右移动。() 7、在IS曲线的右侧,I

宏观经济学试卷(A卷)

南开大学商学院本科生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宏观经济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专业:年级: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哪一项不计入国民生产总值的核算?()。 A.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 B.企业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C.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入的一笔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政保险费。 2.按照凯恩斯的理论,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当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B.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 C.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 D.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3.以下哪一种政策组合会一致地起到增加货币供给的作用?() A、出售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B、出售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提高贴现率; C、购买政府债券,提高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D、购买政府债券,降低法定准备金,降低贴现率。 4.狭义的货币供给(M1)一般是指()。 A.现金与活期存款之和; B.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和; C.现金与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之和; D.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与准备金 5.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的右上方,LM曲线的右下方区域中, 这意味着()。 A.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B.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C.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D.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6.自发投资增加20 亿美元,会使IS 曲线()。 A.右移20 亿美元;

B.左移20 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20 亿美元。 7.假定投资方程为I=I0-dr,d为投资对利率的弹性。d越大,()。Array A. IS曲线的斜率越大 B. IS曲线的斜率越小 C. LM曲线的斜率越大 D. LM曲线的斜率越小 8.在三部门经济中,用支出法核算GDP,其构成项目是( ) A.消费、投资; B.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 C.消费、投资、净出口; D.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出,净出口。 9.在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采取的公开市场业务措施应该是()。 A.买进政府债券,把货币投向市场; B.卖出政府债券,使得货币回笼; C.增税; D.增加政府购买。 10.AD-AS模型是为了说明在一定的前提条件下:()。 A. 投资和储蓄的关系 B. 国民收入与利率的关系 C. 国民收入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 D. 国民收入与总支出的关系 二、简答与分析题(任选4题作答,每题10分,共40分) 1.写出凯恩斯消费函数的基本公式,说明各个参数和变量的含义;画出一般的消费曲线,在图中表示出MPC和APC,并说明理由。 参考教材。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库 第一单元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 互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第一单元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价格,后者用当年价格。两者之间的差别反映了通货膨胀程度。 2、国民生产总值用人口总数除所得出的数值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者可以反映一国的综合国力,后者可以反映一国的富裕程度。 3、由于能长期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房的

宏观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_史蒂芬威廉森013

Chapter 13 International Trade in Goods and Assets Teaching Goals There are two basic aspects to international trade. Trade in goods and services allows a nation to benefit from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competitive markets allow the economy to reach a Pareto optimum. At this optimum, the 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 for consumers is equal to the marginal rate of transformation in production. These marginal rates are reflected in market prices. If we open up an economy to trade, the country can improve its welfare as long as closed economy relative prices differ from the relative prices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does not matter in which direction this difference works. In either case, the representative consumer can reach an indifference curve that lies beyond the one reached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This is the essence of gains to trade. The second aspect of trade involves trade in financial assets. A closed economy is required to exactly exhaust its total output in each period between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government spending. An open economy can use either more or less than the output it produces in each period. Differences between production and absorption can occur when the current account is either in surplus or deficit. A common misimpression for students is to think of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as reflecting competition for sales by firm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 better insight into the current account balance comes from considering the additional option for consumption smoothing that comes from borrowing and lending activities with those in other countries. One clear case for the benefits of running a current account deficit is for a country that wants to increase its capital stock more quickly than would be possible in the absence of foreign borrowing. Classroom Discussion Topics Support for protectionist trade policies comes to the forefront from time to time. Ask students for arguments they have heard that rationalize tariffs or quotas. Ask them if they support such policies, or find the reasons given for protectionist sentiment compelling. What does fair trade as opposed to free trade mean? Guide them in the direction of finding market failur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 Distinctions between free and fair trade only have meaning if there is monopoly power in the markets for traded goods, or if there are externalities that are complicated by the differing rules of different sovereign nations. Monopoly power may be involved in the steel and automotive industries. Is this a concern for students? Trade protection is also proposed because other nations have more lax environmental restrictions. Don’t we benefit from the decision of other countries to specialize in dirty industries? Trade policies usually boil down to attempts by those who are hurt by trade to seek compensation from those who benefit from trade. What are the likely differences in relative prices between a closed United States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Much of recent concern has its roots in the fact that the value of skilled labor relative to unskilled labor is much higher in the rest of the world than it would be in a closed United States. Are trade policies a relatively efficient or inefficient means t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 Are students able to see trade policy issues as economists see them?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couch their views of trade policies in the language of economics.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宏观经济学试卷试题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2、表示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D、实际国民生产总值。 3、GNP核算中的劳务包括() A、工人劳动; B、农民劳动; C、工程师劳动; D、保险业服务。 4、实际GDP等于() A、价格水平除以名义GDP; B、名义GDP除以价格水平;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5、从国民生产总值减下列项目成为国民生产净值()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6、从国民生产净值减下列项目在为国民收入() A、折旧; B、原材料支出; C、直接税; D、间接税。 二、判断题 1、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有形的物质产品。() 2、今年建成并出售的房屋和去年建成而在今年出售的房屋都应计入今年的国民生产总值。 () 3、同样的服装,在生产中作为工作服就是中间产品,而在日常生活中穿就是最终产品。() 4、国民生产总值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5、居民购房支出属于个人消费支出。() 6、从理论上讲,按支出法、收入法和部门法所计算出的国民生产总值是一致的。() 7、所谓净出口是指出口减进口。() 8、在三部门经济中如果用支出法来计算,GNP等于消费+投资+税收。() 三、简答题 1、比较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 2、比较国民生产总值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为什么住房建筑支出作为投资支出的一部分? 4、假定A为B提供服务应得报酬400美元,B为A提供服务应得报酬300美元,AB商定相互 抵消300美元,结果A只收B100美元。应如何计入GNP? (一)答案 一、C、A、D、B、A、D; 二、错、错、对、错、错、对、对、错; 三、1、实际国民生产总值与名义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在于计算时所用的价格不同。前者用不变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

宏观经济学习题库

宏观经济学习题集 一、选择题 1、今年的名义GDP增加了,说明() A. 今年物价上涨了 B. 今年的物价和产出都增加了 C. 今年的产出增加了 D. 不能确定 2、下列项目那一项计入GDP?() A. 政府转移支付 B. 购买一辆用过的车 C. 购买普通股股票 D. 购买彩票赢得1 万元 E. 企业支付的贷款和债券利息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某建筑去年已经完成,今年的销售金额应加入今年GDP B. 总投资和净投资 C. 转移支付增加了,但GDP 不增加 D. 如果两个邻居相互帮助为对方扫雪,并且分别向对方支 付费用,会增加GDP 4、某国的GNP大于GDP,说明该国居民从外国得到的收入与外国从该国获得的收入相比关系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无法判断 5、假设一个经济第一年即基年的当期产出为500亿元,如果第8 年GNP 折算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 年的名义产出等于() A. 2000 亿元 B. 1500 亿元 C. 1000 亿元 D. 750 亿元 6、四部门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正确的恒等关系式是() A. C+S+T=C+I+G B. C+T+M=C+T+G C. I+G+X=C+S+T D. I+G+X=S+T+M 7、根据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引起国民收入减少的原因是() A. 消费增加 B. 消费减少 C. 储蓄减少 D. 投资增加 8、在凯恩斯消费函数中,平均消费倾向一般() A. 小于边际消费倾向 B. 大于边际消费倾向 C. 等于边际消费倾向 D. 以上说法均不准确 9、在以下四种情况中,乘数最大的是() A. 边际消费倾向为0.6 B. 边际消费倾向为0.4 C. 标记消费倾向为0.75 10、如果与收入无关的消费为300亿元,投资为400亿元,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9,则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收入水平为() A. 770 亿元 B. 4300 亿元 C. 3400 亿元 D. 7000 亿元 11、计划投资若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总供给将大于总需求 B.在未充分就业下将增加就业 C.将产生通货膨胀缺口 D.经济将处于非预期状态 12、若计划投资超过计划储蓄,那么() A. GNP 下降,但储蓄S 将不变 B. GNP 将下降,但储蓄S将上升 13、当边际消费为0.8,税率为25%时,若政府转移支付增加50 亿美元,这将使预算盈余() A. 减少50亿美元 B. 增加25亿美元 C. 减少25亿美元 D. 增加50亿美元 14、边际储蓄倾向若为0.25,则边际消费倾向为() A. 0.25 B. 0.75 C. 1.0 D. 1.25 15、一般的说,位于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小于储蓄的组合 B.投资大于储蓄的组合 C.投资等于储蓄的组合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组合 16、政府支出的减少使IS曲线() A. 向左移动 B. 向右移动 C. 保持不动 D. 斜率变化 17、假定货币需求为L=kY-hr,货币供给增加10 亿美元而其他条件不变,会使LM() A. 右移10亿美元 B. 右移k乘10亿美元 C. 右移10亿美元除以k D. 右移k除以10亿美元 18、当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该采取的财政政策工具是() A. 增加政府支出 B. 提高个人所得税 C. 增加货币发行量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宏观经济学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 第四章 基本概念:潜在GDP,总供给,总需求,AS曲线,AD曲线。 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写出每个主要目标的简短定义。请详细解释 为什么每一个目标都十分重要。 答:宏观经济学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 (1)充分就业的本义是指所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目前主要用人力资源作为充分就业的标准;充分就业本不是指百分之百的就业,一般地说充分就业允许的失业范畴为4%。只有经济实现了充分就业,一国经济才能生产出潜在的GDP,从而使一国拥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提高一国的福利水平。 (2)物价稳定,即把通胀率维持在低而稳定的水平上。物价稳定是指一般物价水平(即总物价水平)的稳定;物价稳定并不是指通货膨胀率为零的状态,而是维持一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率的经济状态,一般指通货膨胀率为百分之十以下。物价稳定可以防止经济的剧烈波动,防止各种扭曲对经济造成负面影响。 (3)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意的经济增长率。经济增长是指单纯的生产增长,经济增长率并不是越高越好,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带来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一般是用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来衡量的。只有经济不断的增长,才能满足人类无限的欲望。 (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国际收支既无赤字又无盈余的状态。国际收支平衡是一国对外经济目标,必须注意和国内目标的配合使用;正确处理国内目标与国际目标的矛盾。在开放经济下,一国与他国来往日益密切,保持国际收支的基本平衡,才能使一国避免受到他国经济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3,题略 答:a.石油价格大幅度上涨,作为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将会使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从而使总供给减少,总供给曲线AS将向左上方移动。 b.一项削减国防开支的裁军协议,而与此同时,政府没有采取减税或者增加政府支出的政策,则将减少一国的总需求水平,从而使总需求曲线AD向左下方移动。 c.潜在产出水平的增加,将有效提高一国所能生产出的商品和劳务水平,从而使总供给曲线AS向右下方移动。 d.放松银根使得利率降低,这将有效刺激经济中的投资需求等,从而使总需求增加,总需求曲线AD向右上方移动。 第五章 基本概念:GDP,名义GDP,实际GDP,NDP,DI,CPI,PPI。 思考题: 5.为什么下列各项不被计入美国的GDP之中? a优秀的厨师在自己家里烹制膳食; b购买一块土地; c购买一幅伦勃朗的绘画真品; d某人在2009年播放一张2005年录制的CD所获得的价值; e电力公司排放的污染物对房屋和庄稼的损害; 1

中级宏观经济学题库(2017)

一、概念辨析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与国民生产总值(GNP ) 2.政府支出与政府购买 3.消费者价格指数与GDP 消胀指数 4.实际总支出与计划总支出 5.流动性偏好与流动性陷阱 6.固定汇率制与可变汇率制 7.预算盈余与充分就业预算盈余 8.汇率上升与货币升值 9.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 10.商品市场均衡曲线(IS )与货币市场均衡曲线(LM) 11.边际消费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 12.贸易均衡与国际收支均衡 二、简述题(图解题) 1.恒等式“储蓄等于投资”(如果是四部门经济则为“国民储蓄等于国民投资”)在传统意义上很好理解,比如你把钱存银行,银行贷款给企业投资。那么假设人把钱放枕头底下,该恒等式还成立吗? 2.如果甲乙两个国家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 3.在实行累进税制的国家,比例所得税为何能对经济起到自动稳定器的作用? 4.写出现代菲利普斯曲线方程,配以图形简述其如何解释经济中的滞胀现象? 5.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越大,货币政策就越无效的判断是否正确? 6.凯恩斯认为人们的货币需求行为由哪些动机决定? 7.政府采购支出增加一定会挤出私人投资和导致通货膨胀吗? 8.古典学派和凯恩斯主义的总供给观点各自基于怎样的假定前提以及适合在什么情况下分析宏观经济问题? 9.在国民收入核算中,NX G I C Y +++≡;在均衡收入的决定中,只有当AD Y =时,NX G I C Y +++=才会成立。这是否存在矛盾,并请说明理由。 10.名义货币存量的增加使AD 曲线上移的程度恰恰与名义货币增加的程度一致,为什么? 11.封闭经济中的IS 曲线和开放经济中的IS 曲线哪一个更陡峭? 12.贸易伙伴收入提高、本国货币真实贬值将对本国IS 曲线产生何种影响? 13.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政策的传递机制包含哪些环节?最主要的环节是什么? 14.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态。若政府要改变需求构成,从消费转向投资,但不允许超过充分就业水平。需要采取何种形式的政策组合?运用IS —LM 模型进行分析。 15.考虑两种紧缩方案,一种是取消投资补贴;另一种是提高所得税率。运用IS —LM 模型分析两种政策对收入、利率与投资的影响。 16.利用IS —LM 模型分析价格沿AD 曲线变动,利率会发生什么变化?

宏观经济学试题

第十二章国民收入核算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能计入GDP的有( D )。 A. 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合价值 B.出售股票的收入 C. 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D. 为他人提供服务所得的收入 2、能计人GDP的是( B )。 A.居民购买的二手车 B.银行向某企业收取的一笔贷款利息 C.企业购买的原材料 D. 家庭购买普通股票 3、“面粉是中间产品”这一命题( C )。 A.一定是不对的 B.一定是对 C.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不对的 D. 以上三种说法全对 4、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0元,消费等于4300元,利息支付为100元,个人储蓄是400元,那么他的个人可支配收入为( B )。 A. 5000元 B. 4800元 C. 4700元 D. 4000元 5.下列哪一项不列入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 B )。 A. 出口到国外的一批货物 B. 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一笔救济金 C. 经纪人为一座旧房屋买卖收取的佣金 D.保险公司收到的一笔家庭财产保险 6.一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国民生产总值,说明该国公民从外国取得的收入(B )外国公民从该国取得的收人。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D. 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 7、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产品是指( C )。 A. 有形的产品 B. 无形的产品 C. 既包括有形的产品,也包括无形的产品 D.供以后的生产阶段作为投入的产品 8.已知某国的资本品存量在年初为10000亿美元,它在本年度生产了2500亿美元的资本品,资本消耗折旧是2000亿美元,则该国在本年度的总投资和净投资分别是( A )。 A. 2500亿美元和500亿美元 B. 12500亿美元和10500亿美元 C. 25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 D. 7500亿美元和8000亿美元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 GDP和GNP都是流量概念 B. GDP是地域概念,GNP是国民概念 C. GDP和GNP都是以市场交换为基础 D. GDP和GNP是同一概念,没有区别 10、下列应该计入GNP的有( C)。

宏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

宏观经济学复习思考题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宏观经济学期末考试复习题一、名词解释 经济增长:被定义为产量的增加,这里产量既可以表示为经济的总产量,也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 经济发展: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包括衰退、萧条、复苏、繁荣四个阶段。 固定汇率制:指一国货币同他国货币的汇率基本固定,其波动限于一定的幅度之内。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不规定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听任汇率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自发的决定。 国际收支平衡: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即:国际收支净额=净出口-净资本流出;或BP=NX-F。 周期性产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结构性失业:由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又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的失业率, 摩擦性失业: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所引致的失业。 通货膨胀:指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持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的现象。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替代取舍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菲利普斯曲线是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 总需求:是指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总量通常以产出的水平来表示。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所提供的总产量,即经济社会投入的基本资源所生产的产量。 IS-LM模型;是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关系的模型。 二、简答题 (1)简述货币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基本观点: ①货币供给对名义收入变动具有决定性作用;

宏观经济学试卷(1)

一、选择填空(单项选择,15×2=30分,将答案填入括号,全部一种答案不得分) 1、假设充分就业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3%,现有失业率u=5%,潜在GDP*增长为4%,如果政府想在2年后实现充分就业,则实际GDP每年增长应为( B )%?(设奥肯系数a=2.5) A、10 B、6.5 C、5 D、2.5 2、一银矿公司支付了5万美元给矿工开采了50千克银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8万美元;银器制造商支付5万美元工资给工人将其制造成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35万美元。问用收入法计算的GDP为( C )。 A、17 B、43 C、35 D、33 3、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曲线右上方,LM曲线左上方区域,则表示:( D )。 A、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B、投资大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C、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大于货币供给 D、投资小于储蓄且货币需求小于货币供给 4、在( A )情况下,增加货币供给不会影响均衡收入。 A、IS陡峭而LM平缓 B、IS陡峭而LM垂直 C、IS平缓而LM陡峭 D、IS平缓而LM也平缓 5、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会(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可能 6、在一个宏观经济模型中,下列( B )最有可能被认为是一个外生变量? A、利率 B、本国的出口 C、税收 D、货币政策 7、GDP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给定年份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 A )的总和。 A、市场价值 B、贴现价值 C、投入的成本 D、几种情况都可能 8、一名大学生毕业并开始寻找工作,这时( C )。 A、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下降 B、劳动力保持不变,失业率上升 C、劳动力增加,失业率上升 D、劳动力减少,失业率下降 9、在GDP统计中,住房服务的价值( C )。 A、不能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没有被认为是生产 B、未被计入,因为房地产服务本身包括在住房价值中 C、要以租金的主观估价计入 D、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 10、加速原理认为,( A )。 A、当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时,投资也增加 B、当政府支出增加时,投资也增加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31790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简称GNP)。 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的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 3.消费函数是反映人们的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 4.通货膨胀在经济学上,通货膨胀意指整体物价水平持续性上升。 5.表明失业与通货膨胀存在一种交替关系的曲线,通货膨胀率高时,失业率低;通货膨胀率低时,失业率高。 1、D, 2、A, 3、A , 4、A, 5、C, 6、A, 7、B, 8、D, 9、A,10、B,11、D,12、B,13、C,14、C,15、C。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自发投资支出减少10亿美元,会使IS:(). A.右移10亿美元;B.左移10亿美元; C.右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D.左移支出乘数乘以10亿美元。 2、假定货币供给量和价格水平不变,货币需求为收入和利率的函数,则收入增加时:(). A.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上升;B.货币需求增加,利率下降; C.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上升;D.货币需求减少,利率下降。 3、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4、市场利率提高,银行的准备金会:()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以上几种情况都有可能。 5、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是企图(). A、收集一笔资金帮助政府弥补财政赤字; B、减少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C、减少流通中基础货币以紧缩货币供给; D、通过买卖债券获取差价利益。 6、总需求曲线向右上方移动的原因是()。 A、政府支出的增加 B、政府支出的减少 C、私人投资的减少 D、消费的减少 7、货币供给(M1)大致等于(). A、公众持有的通货 B、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活期存款 、C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准备金D、公众持有的通货加上银行存款 8、总需求曲线()。 A、当其他条件不变,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B、当其他条件不变,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C、当其他条件不变,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D、当其他条件不变,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宏观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 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流动性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指当利率极低,人们会认为这时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的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而只会跌落,因而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 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 货币投机需求:是指个人和企业为了抓住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以获利而产生的持币要求。国际收支均衡曲线:在其他有关变量和参数既定的前提下,在以利率为纵坐标,收入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内,国际收支函数的几何表示即为国际收支曲线或称 BP曲线 奥肯定律: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2个百分点 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莫迪利安尼提出,其核心理论在于,消费不单纯取决于现期收入,人们根据自己一生所能得到的劳动收入和财产,在整个生命 周期内平均安排消费,偏重对储蓄动机的分析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利率上升,从而挤出私人投资,进而对国民收入的增加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消作用,这种 现象称为挤出效应。简单地说,挤出效应是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降低的作用 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形:是指IS曲线为垂直线而LM曲线为水平线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财政 政策非常有效,而货币政策完全无效 米德冲突:是指在许多情况下,单独使用支出调整政策或支出转换政策而同时追求内、外均衡两种目标的实现,将会导致一国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之间冲突 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地上涨 二、计算题 1、假定货币需求为L=0.2Y,货币供给为M=200,消费C=90+0.8Yd,税收T=50,投资I=140-5r,政府支出G=50,求: (1)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 由c=90+0.8yd,t=50,i=140-5r,g=50和y=c+i+g可知 IS曲线为y=90+0.8yd+140-5r+50=90+0.8(y-50)+140-5r+50=240+0.8y-5r 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200-25r ① 由L=0.20y,MS=200和L=MS可知(这里有点看不懂啊MS是什么啊?) LM曲线为0.20y=200,即y=1 000 ② 这说明LM曲线处于充分就业的古典区域,故均衡收入为y=1 000, 联立式①②得1 000=1 200-25r 求得均衡利率r=8, 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8=100 (2)若其他情况不变,政府支出G增加20,那么收入、利率和投资有什么变化?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政府支出增加20亿美元将会导致IS曲线发生移动,此时由y=c+i+g可得新的IS曲线为y=90+0.8yd+140-5r+70=90+0.8(y-50)+140-5r+70=260+0.8y-5r化简整理得,均衡收入为y=1 300-25r 与LM曲线y=1 000联立得1 300-25r=1 000 由此均衡利率为r=12,代入投资函数得i=140-5r=140-5×12=80 而均衡收入仍为y=1 000。 (3)是否存在“挤出效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