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东亚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东亚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东亚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东亚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东亚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1 东亚气候特点及成因

2 东亚东西部间的地理差异

(由自然差异导致经济差异)

3 日本经济的特点

4 评价日本经济发展的条件(有利,不利)

5 分析日本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6 日本工业集中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的成因. 东南亚部分重点知识

1 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海峡

2 东南亚主要的气候类型,成因,分布

3 中南半岛上国家首都的区位

4 东南亚重要的热带经济作物分布,区位特点

5 东南亚农业地域类型特点

6 东南亚主要的灾害及成因

7 为何马六甲海峡是日本海上生命线

8 新加坡成为新兴工业国的区位条件

南亚部分重要知识点

1 南亚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产生影响

2 印度半岛与朝鲜半岛气候特点及成因比较

3 塔尔沙漠(印度沙漠)形成成因。

4 评价印度农业发展的条件。说明与巴基斯坦

农业的最大区别。

5 印度主要作物区位,重要工业区区位。

中亚部分重要知识点

1 简述中亚海陆位置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深刻影

响.

2 分析中亚气候干旱的自然原因.

3 分析咸海面积不断缩小,盐度不断增加的原因.

4 中亚农业的特点,重要的经济作物区位。

5 中亚主要工业部门的区位。

西亚北非部分重点知识

1 本区政局长期动荡的成因(位置,资源)

2 本区主要的气候特点及成因.试比较与中亚的区别.

3 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土耳其海峡的地理意义。

4 为何称尼罗河是埃及的赠礼。

5 评价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

6 本区主要的农业类型,分布主要物产。

7 本区重要的资源及分布。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重点知识

1 本区主要气候类型,气候分布特点。

2 本区与北非相比的异同点。

3 东非大裂谷的形成成因。

4 赤道穿越地区主要地理事物。

5 本区主要矿产资源

6 简单分析本区人口,粮食和环境间的问题。

欧洲西部部分重要知识内容

1 本区大陆的轮廓特点,与非洲大陆轮廓的区别。

2 本区地形的突出特点,主要地形单元名称及分布。

3 本区主要的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及形成成因。并就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与东亚进行对比。

4 本区冰川地貌广布,说出冰川作用在本区的具体表现。

5 对比日本和英国的地理特征差异。

6 说出本区最突出的两条自然地理特征。

7 分析本区河流航运价值高的主要原因。

8 说出本区人口分布特点,并分析成因。

9 评价法国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势。

10 分析德国农业南北差异的自然原因。

11 德国黄金水道与我国黄金水道的异同。

12 英国纬度位置的突出特点及产生的地理意

义,分析英国城市化水平高的成因。

欧洲东部及北亚部分重点知识

1分析北亚地广人稀的主要原因。

2分析本区气候对农业的影响。俄农业分布特点。

(评价俄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俄农业不稳定的原因)

3说出本区河流重要的水文特征。易发生的灾害。

4俄四大工业区分布及各区重要工业部门。

北美部分重点知识

1 解释北美地形“一屏障一通道”的含义。

2 北美降水分布有何规律,试分析成因。

3 北美气候类型的分布,如何理解北美地形对

气候的影响。

4 就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特点,对比北美与欧

洲的差异。

5 美国农业的特点,主要农作物带区位及农业

地区专门化生产的主要优势。

6 美国三大工业区的分布及主要工业部门。

拉丁美洲部分重点知识

1 拉丁美洲的范围,组成。

2 拉丁美洲地形特点。主要地形名称地理意义。

3 拉美气候主要特征。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4 简要分析地形对拉美气候的影响。

5 南美南端的气候与自然带形成成因。

6 巴西人口及工业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的成因。

7 对比巴西和印度地理特征。

大洋洲部分重点知识

1 大洋洲重要地理位置。

2 本区气候,植被呈半环状分布的因。

3 说出本区特有的动物物种。并分析特有的原因。

4 本区人口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的成因。并与巴西对比。

5 本区工农业特点,重要农业地域类型,并作简单评价。

6 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与加拿大地广人稀有何不同。

南极洲部分重点知识

1 南极洲地势特点,重要地名。

2 南极洲气候特点及成因分析。

3 南极洲周围海域名称,图幅中出露的陆地名称。

4 南极洲经纬网图方向的判定。重要经纬线的相对位置。

5 中国两个考察站名称,相对位置。

6 南极洲突出的资源。科考的价值。

世界分区重点内容的复习侧重点

东亚和日本知识点

东亚和日本知识点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高二地理东亚和日本 一、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着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着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人口集中。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森林、矿产资源丰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很大成绩。半岛南部为韩国,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制造业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蒙古的畜牧业占重要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中国是工农业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 2、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 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 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 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 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着,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修订稿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 考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由于始发于东南亚地区的危机波及到了东北亚的日本/韩国等地,许多人对所谓“东亚模式”产生怀疑,把这次危归结为“东亚模式”的危机,进而全面否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促进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会误导对这次的认识。 一、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 理论界对“东亚模式”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最初的分歧来自对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它们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大多数持正统观点的家强调力量的基础作用,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的政府(主要是日、韩等国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1993年世界推出名为《东亚奇迹》的报告,将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认为日本、“四小龙”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8个国家和地区在1965年~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是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肯定了日、韩和地区实行的有选择干预措施起到了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一研究引起了对所谓“东亚模式”的更多讨论。比如,保罗。克鲁格曼1994年撰文指出“东亚奇迹是被夸大的神话”,他认为除日本外,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与当年苏联的高速增长性质相同;伴随投入增加速度的下降,它们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1997年以来,青木昌彦等人则提出系统的“市场增强论”,从克服“协调失败”的角度对东亚政府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199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也可认为是这一讨论的继续。该报告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认为政府的核心使命,是完成这样五项基

东亚模式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 (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 东亚模式的特征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 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 3、在文化上,倡导儒家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被称为东亚发展的“文化影响模式”,又称“东方情感型模式”,与被称为“现代型模式”的西方型文化迥异。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型模式追求效率,强调个性。而东方型情感模式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崇尚集体意识,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宣扬和谐精神,主张用伦理道德信条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 以四小龙为例进行解析:四小龙各自模式的合理性。 香港: 高度自由的市场经济能在香港得以存活,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首先,香港是奉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自由港。政府对进出口的商品货物不设关 税;对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形成不加干预;对所有企业 一视同仁,既不出台扶持政策也不对企业生产决策施加任何干涉,企业拥有完全 自主权。 其次,香港拥有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它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和司法, 促进了市场的公平竞争,消除了市场壁垒。这使得企业更有竞争活力,同时获得 进出自由。资金会在市场的自发调节下流向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香港拥有一个完善的以市场信息为主的信息机制。香港收集、整理和传递信息的机构及媒体很多。这些信息量大而且全面客观的信息机构,保证了香港个人和企业能够及时、准确、迅速而又低廉地获得市场信息。 韩国新加坡台湾 韩国、新加坡和台湾的政府干预之所以能取得骄人的成绩,可以归功于以下 三点:首先,它们采取的干预和调控方式是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 它们强调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基本上不以指令性的方式直接干预经济。 其次,它们确定的发展战略、制定的经济计划和措施符合当时的基本国情。 第三,它们的政府效率都比较高。这点以新加坡政府最为典型。新加坡政 府的廉洁高效得到了世人的公认。 (二)东亚模式的缺陷 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 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东亚国家发展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战略。由于以出口为导向,以外资为增长动力,常常导致对同外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内部资本积累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一旦外资进入减少或国际市场萎缩,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现象。

东方文化与东亚文化特质

东方”这个历史上约定俗成的人文地理概念,有着多方面的意义。两河流域的古亚述人将太阳升 起的东方称为“亚细”(意为“日出之地”)、古罗马人认为凡在东边的国家都属“亚细亚”,这是现在“亚洲”(Asia)一词的来源。而“东方”这一概念的外延比“亚洲”更广泛,地理学家把亚洲及北非洲 称作东方(East),并依次划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三个部分,其范围西至塞路斯、土耳其和埃及、东到中国、朝、日本,南达、印度河流域各国以及印度尼西亚诸岛、北抵太平洋西北部沿地区。 除地理学概念的东方外,还有历史概念的东方(Orient),它是伴随1、世纪欧洲人发现 东西洋航路、并适应其向东进行经济扩张的需要而产生的。一批西方学者在考古发掘的科学实证活动中,开始系统地对亚洲和北非洲一些文明古国的语言、文字、历史、宗教、艺术、风俗及其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研究,逐渐形成了“东方学”。1年法国学者商博良对埃及象形文字成功地 进行了破译,此后英国学者H··林等对两河流域楔形文字的解读告捷,使东方学得到突破性的 发展,从而奠定了埃及学、亚述学等东方学学科的基础。 与此同时,东方文学的研究也被纳入东方学的领域。精通梵语的英国学者威廉·斯最早确认梵文与希腊文、拉丁文、德文和波斯文之间的关系,并于1年把《达翻译成英语,第一次把印度古代文学介绍给西方。不过,早期有关东方文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处于发掘材料、确认语言文字、整理古典文献和译解作品的阶段。直到2世纪初俄国学者图拉夫的《东方文学论文集》等研究论著的问世,才标志着东方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已经发展起来。 年建国以后,我国习惯上将世界分为欧美和亚非拉两大阵营,与此相应,我国外国文学研究界长期形成一个约定俗成的惯例,将西方文学换称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换称为“亚非文学”。在国内高校中文系“外国文学”这门课程中,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只是称谓不同,而内涵则基本一致。故而,东方文学与亚非文学这两个概念是可以互换的。就亚非文学的整体而言,自然应该包括中国文学在内,但由于我国高校中文系开设“中国文学史”,所以,在讲亚非文学时基本上不讲中国文学。 尽管由西方学者建立起来的东方学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和东方文学研究的发展,但不可忽视的是,以欧洲为中心的文化殖民主义倾向十分强烈,因此,上述那种从西方人眼中观察、研究出来的东方形象与实质上的东方面目相去甚远,从而造成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形成了一种极为矛的看法:一方面他们极力歪、低东方古老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而以为白种人高于一切有色人种,欧洲才是世界文明的唯一发源地,是人类文化的中心;但是另一方面,源于异国情调的神秘向往,使他们在精神上虚构出一系列“东方神话”的意象。 格尔在《历史哲学()中把世界历史划分为4个王国:东方王国(包括中国、印度和波斯)、希腊王国、罗马王国和日耳曼王国。他认为世界历史的走向大体与太阳运行轨迹相似,也是从东方走向西方,东方是世界物质和精神历史的起点。可见黑格尔承认了东方各国光辉的历史成就。当今较为流行的共识是把世界文化划分为4大体系:欧洲文化体系、阿——伊斯兰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和汉文化体系。欧洲及其相关的美洲、澳洲拥有统一的种族类型、基于同一语系的语言和同一模式的文化传统,这决定了欧美澳三洲文化和文学艺术的发展一脉相承,有着历史进程的整体性和共同性。相比之下,包括三大文化体系的东方世界却是个纷繁的复合体、无论在地理、种族,还是在语言、心理素质、宗教、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千差万别,自成体系。如印度文化体系除印度外,

亚洲和东亚-区域地理知识总结精华

一、亚洲 (一)亚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1)绝对位置:大致在10°S~80°N、30°E~180°之间,跨寒、 温、热三带。 (2)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 2、世界第一大洲(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 (2)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洲 (3)东西距离最长的洲 3、地形地势 (1)特点:地形复杂,中部山地、高原面积广大,约占全洲面积 的3/4 ,平原分布在大陆周围地区。 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重要地形区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 亚洲最大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河流 (1)特点: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入海洋, 内流区面积广大。 (2)主要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黄河、长江、湄公河、恒河、印度河沿80°E地形剖面图 5、气候 (1)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2)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共9种) 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山地气候、寒带气候。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跨寒、温、热三带,故亚洲既有温带气候,也有 热带、寒带气候。 ②海陆位置:靠近海洋能接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湿润气 候;内陆因距海较远,难以受到海洋上湿润气流的 影响,从而形成干旱气候。 ③地形因素:亚洲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很大,同一纬度地带海拔不同,气温、降水均有差异。海拔3500米以上的 地区,有高山气候,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 注意: 受纬度位置影响,日本北部、朝鲜、韩国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北地区为温带季风气候,日本南部、韩国南部及我国的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受海陆位置的影响,日本为典型的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气温年较差较小;朝鲜半岛的季风气候具有过渡性的特点;我国除沿海外,为大陆性季风气候,与世界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年较差偏大,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较大。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_0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 由于始发于东南亚地区的金融危机波及到了东北亚的日本/韩国等地,许多人对所谓“东亚模式”产生怀疑,把这次危归结为“东亚模式”的危机,进而全面否定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样的看法具有片面性,会误导对这次金融危机的认识。 一、并不存在单一的“东亚模式” 理论界对“东亚模式”的讨论已有一段时间。最初的分歧来自对日本以及后来的亚洲“四小龙”快速增长原因的分析。它们持续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大多数持正统观点的经济学家强调市场力量的基础作用,也有一部分经济学家认为与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不同,它们的政府(主要是日、韩等国政府)起到了主导的作用。1993年世界银行推出名为《东亚奇迹》的报告,将这两种观点进行调和,认为日本、“四小龙”及印尼、马来西亚、泰国8个国家和地区在1965年~1990年间的快速增长,是政府政策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且肯定了日、韩和台湾地区实行的有选择干预措施起到了促进增长的作用。这一研究引起了对所谓“东亚模式”的更多讨论。比如,保罗。克鲁格曼1994年撰文指出“东亚奇迹是被夸大的神话”,他认为除日本外,大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而不是提高要素生产率,与当年苏联的高速增长性质相同;伴随投入增加速度的下降,它们的高经济增长速度最终会降下来。1997年以来,青木昌彦等人则提出系统的“市场增强论”,从克服“协调失败”的角度对东亚政府的经济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1997年世界银行出版的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也可认为是这一讨论的继续。该报告指出:“没有一个有效的政府,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并且认为政府的核心使命,是完成这样五项基本任务:建立法律基础;保持非扭曲性的经济环境,包括维持宏观经济的稳定;投资于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保持承受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东南亚南亚知识点总结 [考纲要求]各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主要城市;主要区域特征。主要国家日本、印度 考点一自然条件 1 地形 东亚:①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和山地,东部多平原和丘陵。 ②海岸线曲折多岛屿和半岛,(最大的半岛是朝鲜半岛。) 东南亚:①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由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布布地形格局,上游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②马来群岛:山岭多,地形崎岖,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有“火山国”之称。 南亚: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注:气候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大陆部分称为南亚次大陆,大陆伸进印度洋的部分叫印度半岛 2气候 东亚:东亚背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向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十分显著,因此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季风气候区——东亚季风区 注: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是水稻种植的优势 东南亚: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终年高温多雨。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常年高温,每年分旱雨两季。南亚: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 引起水旱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 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少,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3.河流(地形对河流的影响大) 东亚: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半岛、岛屿上河流短促。长江黄河 东南亚:最长的河且流经国家最多的是湄公河;湄南河、红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找出湄公河流经的国家级入海口) 南亚:印度河与恒河;印度河发源于我国西藏,注入阿拉伯海,是巴基斯坦重要的灌溉水源。恒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形成恒河三角洲。 考点二农业 分布及优势(气候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大) 东亚西部为畜牧业东部种植水稻及小麦 南亚:耕地面积占一半以上,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气候多样,地形有差异,利于多种作物种植 水旱灾害多发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水稻、小麦、棉花、黄麻、茶叶) 水稻:分布在降水较多的东北部及半岛沿海地区——降水丰富、热量充足、土地肥沃小麦、甘蔗:恒河平原、印度西北部——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长棉花:德干高原西北部——有肥沃的黑土、光照充足、 黄麻:恒河三角洲,世界首位——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于浸泡麻秆;稠密的河网提供运输条件 茶叶: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山坡气候湿润、排水好

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第22卷 增刊 Vol.22 Suppl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2000年12月Dec.,2000 α拉美和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唐国植 (广西大学商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摘 要] 吸取别国经济发展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对发展中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有着重要意义,对改革开放中的中国经济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本文从四个方面比较东亚和拉美发展模式的差异,并从中得到若干有意义的启示。 [关键词] 拉美;东亚;发展模式比较 [中图分类号] F 41 拉美发展模式指墨西哥以南,包括中美洲和南美洲的所有美洲国家的发展模式,东亚模式是日本亚洲四小龙和泰国等东盟国家发展模式,不包括中国大陆。50年代初,拉美的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东亚,而在70、80年代拉美陷入了长期的停滞状态,东亚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国际经济学家对东亚模式比较看好,到了1997年,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拉美经济繁荣发展,而东亚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水平一下子退到几年前的水平,1999年才开始从谷底开始爬升,何以导致如此大的变化?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比较。 一、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一)在“进口替代”发展模式和“出口导向”发展模式上的差异 大多数东亚国家在战后经过若干年的进口替代的发展模式后,建立了国民经济体系,促进了经济增长,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东亚国家并没有停止在这个阶段,而是利用当时有利的国际大环境,积极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实现向“出口导向”发展模式转变。 战后至60年代,拉美国家长期奉行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以推动满足国内市场工业发展来加快工业化的进程。为此,专门设计了进口替代的政策工具(如汇高率,进口限额和高关税)以抑制进口、进口替代在一般消费品阶段开始得比较顺利,当进口替代进入耐用消费品和资本品阶段,“进口替代”发展模式严重损害了市场经济的效率,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二)在积累与消费的方面的差异 东亚模式强调一国经济发展主要靠内部积累,适当控制外债规模和外债结构。东亚经济长期迅速增长,主要是靠内部较高的储蓄率实现的。东亚地区的总储蓄率一直保持在30%-40%的高水平上,高储蓄率引起高投资,促进经济高速增长,反过来又使储蓄率进一步提高,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拉美国家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忽视社会公平,享乐主义盛行,消费水平较高,社会储蓄率普遍较低,对外资依赖严重,一度形成借债增长型经济。实际上只有少部分国家在一定时期实现了高增长,总体上只实现了中速增长或较高速增长,而且并不持续和稳定。 (三)关于政府干预方面的差异 东亚在政府干预方面是比较成功的,一方面,政府尽可能对经济发展进行积极引导,有效调控;另一方面,尽量让市场规律发挥作用,政府只有在市场机制所不及的情况下进行干预。 拉美的行政干预是不成功的,西方传统古典经济学往往反对行政干预,但经济学家对拉美改革的建议是采取自上而下的方法,即由中央政府制定全面改革措施,群众则被动的接受改革。政府干预应以取得最大限 — 57—α 作者简介:唐国植(1971—),男,湖北人,广西大学商学院98级政经专业研究生。

高中历史史学动态全球史与东亚文化交涉研究素材

全球史与东亚文化交涉研究 一 跟以往分割开来研究世界各个部分以及不同领域的世界史相比,全球史的研究理念打破了“国家”这一近代特有的魔咒,其研究的视域是以地区、民族、文化、语言所相互区别的人类整体。东亚史和世界史之间的学科分野也随之解消,统统被纳入到全球史之中进行整体研究。 大航海时代以来,欧洲习惯于将自身的利益通过国家或宗教的意识形态扩展到世界的各个角落,这是现代性的一个特点,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世界贸易。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使得世界资源得以重新分配,欧洲的技术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远航的异邦人刺激了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通过各种合约而加以确定。对于以欧洲为中心的殖民扩张来讲,世界仅仅是欧洲的触角所及之处而已。全球史学科的建立,在于以跨文化互动的发展,来破除欧洲中心主义的论点。以往以欧洲的历史经验作为其他社会发展程度的标尺的做法,已经被当今学界所摈弃。被誉为全球史之父的麦克尼尔(William McNeill, 1917-2016)认为,“与外来者的交往是社会变革的主要推动力”,因为特别是与异质文化的接触与交往,往往会引起对很多约定俗成惯例的调整和改变。历史变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与外来者的交往而引发的,也正是这一动力,推动着欧亚共生圈(ecumene)的形成和发展。霍奇森(Marshall Hodgson, 1922-1968)甚至认为,“西欧的演变取决于欧亚非作为一个整体的发展过程”。 全球史的理念超越了以往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尽管现代性产生于西方,但它却是在西方与其他异质文明的碰撞中产生的。芝加哥大学的德裔欧洲史教授盖耶(Michael Geyer, 1947-)和密歇根大学的另一位历史学家布莱特(Charles Bright)甚至认为,作为一种反作用力,包括中国在内的这些非西方国家,才是产生全球一体化的力量源泉,正是她们在一体化进程中让世界逐渐融合,而世界各地区的历史也因此同世界历史发生了关联。 作为方法论和研究领域的全球史实际上是一个上位的概念,也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广阔学术空间,任何人都没有办法穷尽这之中的所有学问。目前我们仅仅是从学术史的角度对以上全球史与东亚的各个研究领域的成果进行整合,以期能够出现一些全球史与东亚的研究新成果。全球史与东亚文化交涉研究这一题目,并非某一学科的某一人可以从事的专业,它必然是不同专业、不同学科的学者积极参与及密切互动的结果,同时它也必然需要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才能初见成效。

东亚历史年表

東 亞 歷 史 年 表 鄧洪波 編撰

東亞歷史年表 目 錄 序..................................................................黃俊傑i 凡例........................................................................I 年表正文 (1) 中國年號筆劃索引 (270) 朝鮮年號筆劃索引 (292) 日本年號筆劃索引 (293) 越南年號筆劃索引 (299) 中國年號拼音索引 (304) 朝鮮年號拼音索引 (328) 日本年號拼音索引 (329) 越南年號拼音索引 (335) 附錄一:六十甲子(干支)紀年表 (340) 附錄二:太歲紀年表 (340) 附錄三:月令別稱一覽 (341) 參考文獻 (343) 後記 (346)

凡 例 1.歷史上,中國、朝鮮、琉球、日本、越南五國同受漢字和儒家文化影響,與西方不同,統屬東亞世界。編撰此書,意在滿足各國日益增長的經濟、文化發展與交流的需要,回應東方世界的和平崛起。 2.本書力求東西對照,古今貫通,試圖以一種新的方法集結歷史紀年的已有成果,為東方文化研究提供新的工具。正表分中、朝、琉、日、越五國歷史紀年,以及道曆、佛曆、回曆等,共八個通欄,外加西元紀年(西曆)和干支紀年(農曆)作為基本對照系,總計有十大欄目。這樣,中國、朝鮮、琉球、日本、越南,五國年號通檢,東方歷史紀年盡收眼底;西曆、農曆、道曆、佛曆、回曆,五曆並列一書,世界主要年曆皆握手中。 3.本書起於中國西周,止於1949年,上下凡3000餘年。每頁安排25年,以便計算。 4.各國歷史紀年著錄內容,主要分為國號(朝代)、帝王姓氏及廟號、帝王即位時間、年號、建元時間等五個方面。帝王即位的月份,以圓括號標注在表示年份的數字之後;改元時間,則用圓括號標注在年號之前。如西元1085年中國欄內的「神宗趙頊元豐8⑶」,表示下一位皇帝北宋哲宗趙煦在該年三月即位。如西元1094年日本欄內的「嘉保(12)1」,表示堀河天皇在該年十二月改年號為嘉保。如西元1620年中國欄內的「光宗朱常洛泰昌⑻1⑼」,表示在該年八月,明代光宗皇帝朱常洛改年號為泰昌,又在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知识点总结 导读:东亚,亚洲东部的简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朝鲜和蒙古共五个国家,下面是东亚知识点总结,请看: 东亚知识点总结 东亚季风的移动和变化影响着中国的天气和气候。东亚季风从成因上看是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夏季陆地温度较高形成低压,故夏季风从副热带海洋吹向陆地(偏南风);冬季陆地寒冷形成高压,故冬季风从高纬大陆吹向海洋(偏北风),冬季风力较强。 总结:东亚季风的形成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引起的。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世界人口的增长 对于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我们做了下面的知识讲解。 世界人口的增长: 人口的增长速度在世界特别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欧洲为2%;亚洲为15%; 北美洲为10%;南美洲为17%;大洋洲为14%;非洲为27%。 以上对世界人口的增长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都能考试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铁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习,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 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国、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会学习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识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可以很好的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doc20)(1)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研究 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与内涵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是多样性的,还是单一的,长期以来一直是国际经济理论界争论不休的问题(注:本文的研究对象为新加坡、韩国、XX、XX、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中国和越南十个东亚经济体。)。在浩瀚的学术文献中,有关概念的使用及其内涵极其混乱。因此,在探讨东亚经济发展模式多样性问题之前,必须区分“东亚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和“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概念及其内涵上的差别。 笔者认为,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X 畴,是从历史学与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国家和地区主要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指“亚洲四小龙”在相似的历史、XX、文化(尤指儒教)的背景下,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与社会生活各方面实行赶超战略,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东亚经济增长模式则是属于经济学的概念。其研究对象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规律及其增长源要素,包括劳动投入要素、资本投入要素以及扣除劳动与资本投入后的促进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东亚经济发展模式

的概念也属于经济学的X畴,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以及基本经济发展状况。其本质内涵是分析东亚发展中国家与地区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包括研究人均国民收入或人均GNP的发展趋势;经济结构的基本变化;经济的外部平衡能力;主要由本国(地区)人民而非外国人参与的经济发展过程及相应的收入分配关系;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政策与管理体制(注:参见马尔科姆·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第一、三、四章。W.W.Norton & pany1987年第二版;迈克尔·托达罗:《经济发展与第三世界》,中译本,中国经济1992年版,第79页。)。但是,随着近些年来各门学科的相互融合,经济学家在考察一国经济发展时,已将视野从经济增长扩展到社会发展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同时,为了简便,在国内外经济论文中,东亚经济发展模式通常被统称为“东亚模式”。 阅读有关英文论文或著作时,可以发现,东亚模式在英文中有两种表述:即East Asian Models和East Asian Model,虽然仅相差一个字母,但是二者的概念与内涵却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意为东亚地区的各种模式,后者则指东亚地区单一的模式。

东亚历史与展望

浅谈中日关系对于东亚经济一体化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进一步处于深刻变动之中,国际多极化趋势不断加深。当今国际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为各国友好相处、互利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区域合作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迅速发展,以及国际格局的不断变化,使东亚的区域一体化变得更加必要。而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大国,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责任。两国能否竭诚合作,将是东亚一体化进程的关键因素;而一体化的浪潮也为中日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基础。 二战后中日两国自身不断发展,通过截然不同的途径在国际舞台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跻身大国之列。与此同时,在国际局势频繁变化的背景下,两国的外交策略也不断改变,从而适应了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而这些变化也理所当然地映射到对东亚地区的政策上,对东亚地区的发展及稳定局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中国,虽然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源远流长,但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冷战时期中国与东盟国家大都没有正常的外交关系。当时的中国,不强调自己的亚洲身份,总是以“社会主义中国”,“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来自我定位。直到1991年中国才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建立和恢复了外交关系。1994年,中国与东盟建立了磋商伙伴关系,1997年,彼此确立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并尽力促进亚洲地区实现更大程度的经济、安全、政治合作。2003年中国与东盟高峰会议确定要建立战略伙伴的目标,使得双方的合作关系向更深层次发展。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双边经济发展,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也有利于强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中国在东亚经济一体化趋势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将在东亚地区获得更加主导性的地位。这是与中国的不断发展,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大国的局势分不开的。对于日本,其在战前的早期现代化建设中曾取得一定成就,一度成为东亚邻国学习的榜样。近年来,日本一直寻求在东亚一体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试图成为东亚自由贸易区的核心国家。 中日两国作为东亚地区两个最大的经济实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对东亚地区的发展及稳定有着重大的影响。二战以后,日本对东亚地区的政策倾向虽然不断变化,但总体上对其经济的飞速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日本通过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外交和援助,带动其经济发展,使东盟各国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飞速发展的一颗闪亮新星。长期以来,日本依靠自身的经济、政治实力谋求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的主导地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而中国是亚洲地区最大的国家,在亚洲和世界政治上的影响力高于日本。并且通过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实力突飞猛进,更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率先恢复活力,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崛起的方针,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逐渐上升,并与周边各国保持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在东亚地区特别是在朝核问题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成为东亚地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在许多方面也拥有着主导的地位。中国积极与东盟构建战略伙伴关系,并成功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在促进各自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更加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联系,从而争取在东亚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世界地理-东亚地理知识总结

一、东亚 [读图识记]1.五国及其首都;2.青藏高原、蒙古高原;3.日本海重要海港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纬度位臵: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臵: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 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⑶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线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臵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日本是世界的工业大国、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此外韩国、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台湾省、香港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和新兴工业区不断形成。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蒙古地广人稀,色楞格河沿岸范围

东亚的历史与展望

东亚的历史与展望 摘要:世界上每个国家都会有自己的文化,各种文化都会有自己的独特性,但也会有与其他文化间的共同性,欧洲之所以可以成立欧盟源自于他们共有的基督教文化,而东亚也正是这样的一个由文化接近的国家组成的区域,东亚的未来需要区域内每个国家的共同努力去创造。 关键词:东亚区域稳定文化 东亚已经拥有了上千年的历史,拥有着源远流长的独特文化,可在这些独特文化的背后却有着许多的共同点,而儒家文化则是这些文化中的共同点,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文化成为了中国的正统思想,几千年来,儒家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如今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仍然无法否认儒家文化对我们的影响之深。而我们的邻国韩国受儒家文化之深丝毫不亚于我们,从曾今的朝鲜开始,朝鲜人就崇尚于儒家文化,儒家的文化更是成了当时朝鲜的一种风潮。而日本也同样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对天皇的极度尊重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影响。儒家文化显然可以成为连通东亚各国的文化基础,也可以成为使东亚走向更美好的明天的文化保证。 从历史考证的角度来说,日本人的来源无非是东北亚、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而来,土著的日本人是阿依努人在北海道,这些土著人个子矮、多毛,因为是从西伯利亚地区来的;再一支就是通过琉球群岛北移,还有部分中国、朝鲜犯人、流放者、异见者的后代。朝鲜的来源,从历史上来说是朝鲜半岛远祖的马韩,辰韩和弁韩,加上东北亚的少数民族杂居、融合而成的。韩指代领袖、或伟大,所以称大韩民国。观看历史,日本朝鲜有未统一时代和统一时代,未统一时代就是英雄辈出、战乱频仍的时期,日本与朝鲜都有着相近的社会形势,作为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又少的农业小国,古代普遍的日本人和朝鲜人和中国一样,过着日出作日落息的日子,不同的是,一些小的城主、地主也要和他的家族一起耕种,不然来个天灾人祸,大家就都没饭吃,这就是古代东亚的文化是以中国的文化为主的主要原因。在日剧《利家与松》中,这种辛苦和辛劳就特别明显,战国时代的目的就是大名、地主之前挣地盘和人口,争到的越多势力越强大、甚至可以控制天皇及皇室。势力越小的或者被吞并、或像势力大的暂时臣服,送儿子做质子也可通婚,从而存有力量、以图再起,德川家康就是这样有城府的大军阀,并最终取得了胜利。韩国经过诸小国、部落的合并,形成了新罗、百济、高句丽三个国家,高句丽王子朱蒙从东北的夫余国分裂出来,在辽宁地区单独成立了高句丽国,该国又被鲜卑所灭,所以东北民族又呈现了分离与融合的局面。东北的四大民族势力——东胡、契丹、鲜卑、蒙古;高句丽新高丽朝鲜;靺鞨女真满洲及近支锡伯等;辽东的汉族势力。在平原峻岭中成犄角之势,有征伐有屠戮、有和平有互市。所以无论怎样理解,东北亚邻近血亲都不会变。至于日本,日本也同样离不开东亚其他民族的影响,日本的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走向成熟是江户时期,虽然实行锁国政策,但商人、市民、中下级武士形成利益群体,并帮助有为的明治天皇推进了成功的维新,而明治天皇的这一政策也极大程度上改变了日本的命运,日本从此走上了一条强国之路,而明治天皇也成为了民族英雄。在朝鲜时期,印在韩元上的世宗大王也是民族英雄,他为朝鲜人民创造了文字,人们可以不再

世界地理东亚知识总结

世界地理东亚知识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东亚 1、概述: ⑴位置范围 :北纬20度到北纬50度,东经80度到东经140;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 范围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首尔)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⑵地形 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3)气候: ①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东亚季风典型的原因、成因及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 燥,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比较: 最冷月均温>0℃、年降水量800mm分布上;分布界线:秦岭—准河一 线 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主要是海陆位置引起的:背靠最大大陆,面临最大海洋→冬夏海陆温差大→冬季西伯利亚为高压、海洋为低压;夏季亚洲为低压、海洋为高压→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②西北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距海远,地形闭塞,地势高,不受或很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气候干燥,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都很大,大陆性强烈,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蒙古等地。 ⑷人口和经济 人口分布: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平原,人口稠密人种:黄色人种 民族:汉族、蒙古族、大和族、朝鲜族等 ⑸沿海与内陆的差异:自然环境方面、人口方面、经济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多,耕地比重大,气候温暖湿润,利于农业发展,沿海港口多,交通便利,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历史悠久,科技文化水平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现已出现很多工农业发达的地区,是世界上主要的水稻、蚕丝、茶叶的产地。 西部内陆地区由于自然条件较差,人口稀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但这里天然草原广阔,矿产资源丰富,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一定地位,矿产资源也正在开发利用之中,经济发展前景很可观。 (1)朝鲜: 朝鲜半岛的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朝鲜的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2)韩国: 较发达的国家,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经济以汽车、电子、服装等为主,进出口贸易发达。 (3)日本: 是本区现代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4)蒙古: 畜牧业和畜产品加工业在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亚模式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最新资料推荐………………………………………………… 东亚模式这个概念属于历史学与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范畴,旨在探究东亚后进国家与地区,特别是“亚洲四小龙”实现现代化的历程。东弧模式特指“亚洲四小龙”在相类似的历史、宗教以及文化背景条件下,釜底依托政府干预手段,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发展,通过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超越发展战略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本文站在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尝试东亚模式与中国经济发展内在关联的探究。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其局限性分析(一)东亚模式的基本特征东亚模式的特征可有不同的表述,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在经济上,主张国家对经济进行适度干预,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有机结合,倡导经济立国,通过实施出口导向型的外向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2、在政治上,实行集权主义和精英治国。严厉的压制性体制成功地维持了一种稳定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而训练有素的技术精英则可以保证决策的合理化和科学化,获得经济增长。3、在文化上,倡导儒家传统文化。儒家传统文化被称为东亚发展的“文化影响模式”,又称“东方情感型模式”,与被称为“现代型模式”的西方型文化迥异。根植于西方文化的现代型模式追求效率,强调个性。而东方型情感模式则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崇尚集体意识,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宣扬和谐精神,主张用伦理道德信条来规范人的行为和协调人际关系。(二)东亚模式的缺陷东亚模式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紧密相关,它的历史成就客观存在,但东亚模式自身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1、东亚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赶超模式。为实现赶超发达国家的目标,不少国家政策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忽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重视物质的增长,而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发展。2、东亚国家发展基本上都实行外向型战略。由于以出口为导向,以外资为增长动力,常常导致对同外资本、技术和市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内部资本积累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一旦外资进入减少或国际市场萎缩,经济增长就失去动力,甚至会出现经济衰退现象。3、东亚各经济体的工业化进程一般从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业入手,这种产业的比较优势是难以持久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劳动密集型产业必将实现向资本密集型产业,而后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4、政府对经济干预过多。政府对经济的过分干预容易导致政府包办一切,忽视甚至违背市场经济规律。政府的决策失误必将带来经济的非正常发展,不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也极易滋生腐败现象。二、东亚模式对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一)它山之石,可资中国经济发展借鉴东亚经济增长的魅力体现在很多方面,值得一提的是其在经济体制上的独特属性,这些独特属性对中国经济发展不乏借鉴意义:1、跨越性特征。许多东亚国家、地区自摆脱殖民地经济、依附经济,建立自己的民族经济以来,到东亚金融危机爆发前,基本上没有经历过严重的市场失灵危机和政府失灵危机的发展阶段。从总体上看,东亚模式的形成,跨越了市场经济的古典体制”。而且政府采取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干预活动,无形中创造了政府和市场的合力,创造了政府和市场二元机制优化组合的新体制。下一页2、兼容性特征。这里主要谈经济体制上的兼容:“东亚模式”是对传统的无政府的市场经济、政府刺激有效需求的膨胀型的市场经济及完全由政府直接支配的计划经济的扬弃。它是有政府管理的非财政金融膨胀型的非单一计划调节的经济,承袭了无政府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制度、有效需求管理型经济中的政府宏观调控职能、计划经济中的政府计划指导机制。3、多元性、差别性特征。东亚国家、地区间及国家范围内的地区间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在较长的时期内,电子计算机与算盘并存,高科技与原始的农耕技术并存。这里有最富裕的人口和地区,也有最贫穷的人口和地区。由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不同,经济起飞的时间各异,形成了阶梯多样性特征。我国经济发展也存在着很大的地区性差异,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科技等各方而发展迅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落后。所以,中国应借鉴东亚模式在多元性、差别性的背景下发挥差异性的优势,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促进整个经济的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