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知识总结

第一章

★【种群】:占有一定环境空间的某物种个体群的总和。

★【物种】:有特定的分布并在形态上相似,遗传上稳定的生物类群。

★植物界的大群落:

原核生物(细菌门、蓝藻门)

真核藻类和真菌、地衣(藻类、真菌门、地衣门)

苔藓和蕨类植物:苔藓植物门、蕨类植物门(裸蕨、石松、木贼、真蕨纲);

种子植物:裸子植物门、被子植物门(单子叶、双子叶)

细菌是最古老的也是最小的生物。

植物进化过程:

菌藻植物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植物时代—地球、生命耦合系统

第二章

★【植物区系】:某一地区、或某一时期、某一分类群、某类植被等所有植物种类的总称。★【种分布区】:一个物种由若干植物个体组成,他们所占有的全部地域构成该种的分布区。★描述分布区的基本方法:

点图法→只表示有没有该种分布,不能清晰地表示植物种的分布范围和边界;

轮廓法→有助于了解种和环境的关系;

种的分布区结构:

(1)气候生态型:由纬度、高度形成的气候条件差异影响。

(2)土壤生态型:由土壤分化原因引起理化性质的差异影响。分:适宜区、生长区。

分布区的形成与变化:

(1)通过渐变式形成的物种,在隔离、变异、选择的过程中,已占有相应的地域,形成了原初的分布区和起源中心。

(2)在自然界通过爆发式形成的新种,开始时个体很少,尽管它们具有强大的生命潜力,同样需要经受自然选择的考验,取得立足点,然后向周围扩展。

物种的形成与分布:

1、异地物种形成

生殖隔离:(1)种的间断分布;(2)属的间断分布;

2、同地物种形成

植株在有性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分裂失常,导致新一代个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新旧种不能正常杂交,出现生殖隔离,形成新种。

3、平行物种形成

某些植物进入新生境发生变化,产生基因变化,形成新物种。

★分布区扩展的条件:

(1)自身的繁殖能力,如配子的数量,繁殖体的数量与质量,后代的成活率等。(2)起源中心周围存在着合适该种生存发展的生态环境条件。

(3)借助生境的外力传播其繁殖体。

环境演变与植物分布区的变化:

(1)气候演变:时间尺度空间尺度;(2)地形变化;(3)板块运动;

时间尺度:以数万年至数百万年时间的气候变迁,尤其是以第四纪以来的时间尺度来看。同

时又要注意第四纪冰期前后,植物种类发生的变化,如能越过冰期,保存下来的第三纪植物形成地理残遗。如冰期中,高纬度植物处于寒冷状态下,形成相对一致的耐低温植物中:间冰期来临的时间过程漫长,低纬度地区升温过程中,又产生与原植物种混杂的形成方式。 空间尺度:冰期与间冰期之间地球空间变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第四纪冰期,海面下降,岛屿与大陆相连,海洋阻碍消失:间冰期时气候回暖,陆桥重又隔断。

地形变化 :造山运动形成的地形变化影响植物中的分布。应注意如地形变化形成更良性环境,对植物种的影响不大,地形变化如果恶化,则更易形成特有种。

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形成植物间断分布,同时,又为板块运动学说提供佐证。

★植物区系成分分析:(问……属于……成分)

(1)地理成分:

(2)发生成分:

(3)迁移成分:

(4)历史成分:

(5)生态成分:

第三章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指环境中对植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营养等。

【生存条件】:光、温、水与营养是影响植物生命活动的最直接的基本生态因子。

【环境胁迫】:当环境中某种生存条件出现异常变化,便会抑制植物生命活动或【干扰】:动物啃食、寄生、风、火、土壤侵蚀等部分或全部地破坏植物的现象。

【耐性定律】:是指每株或每种植物对影响它的每一项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耐性范围。

植物的生态适应:广义概念认为,植物具有任何有助于植物生存和繁殖的特征,包括形态,生理,发育和行为等方面的特征,都称之为适应。

★【生态幅】:每个种对生态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称为生态幅,即耐性范围;

★植物耐性限度的调整:(1)驯化;(2)休眠;植物种子在不利的环境下进入休眠期,长期保持活力,直到有利条件时萌发。

(3)周期性调整;如温带地区温度的季节变化,沿岸地带的潮汐周期。

C3植物耐阴,C4植物喜阳 ,CAM 植物耐旱

★植物对光强的生态适应:

(1)植物对光强的适应类群:根据植物对光强的适应可以把植物分为阳生植物,阴生植物和中生植物3类。 特征

C3 C4 CAM

植物类群

大部分绿色植物,如水稻 不包括藻类、蕨类植物和针叶树,常见于有花植物,如玉米 20科有花植物中一些植物(如仙人掌)以及百岁兰属 生境特征

广泛 开阔、温暖、盐生(个别除外) 开阔、干旱、温暖、盐生(有时凉爽) 气孔行为

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白天关闭夜晚开放

(2)植物对光强的适应机制:阴生植物的叶面积较大、叶比重较高、叶片大而薄、叶细胞排列疏松、栅栏组织不发达且细胞较短、叶片被毛少、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小、气孔经常开放、枝叶茂密、枝下高较低。阳生植物常具有小而厚的叶片、叶细胞排列紧密、栅栏组织发达且细胞细长、海绵组织细胞稀少、叶绿体小而多、叶片被毛多、叶片与入射光夹角较大、枝叶稀疏、枝下高较高,有利于适应强光及其带来的高温、干旱条件。

(3)植物耐阴性:植物忍耐遮荫的能力,即在弱光环境下植物生长和环境的能力;

(4)植物对光能的利用:延长光合时间,增加光合面积,提高光合速率。

★可见光的生态作用(判断):

(1)红光:影响植物的开花、茎伸长、种子萌发。促进植物营养生长,促进二氧化碳的固定、糖的合成和叶绿素的形成。红光能促进叶绿素的形成,有利于植物的伸长生长。使用红光偏多的白炽灯和吸收紫外光的玻璃温室,就可能产生营养生长过盛现象。另据实验证明,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形成;

(2)红橙光:促进叶绿素的形成与伸长生长。

(3)蓝光: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

(4)蓝紫光、青光:抑制植物的伸长生长造成植物矮化,引起植物向光性,促进花青素的形成。

光周期与植物繁殖适应:长(14小时)、短(8-12小时)红光P66促进短日照植物开花、限制长日照植物开花;远红外P73相反

温度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生态作用:】

(1)温度与植物水分代谢

(2)温度与植物光合作用

(3)温度与植物呼吸作用(P98)

生物的需热量:经常采用积温来表示

积温的概念:就是日平均温度与天数的乘积,也称>0摄氏度积温。

有效积温的概念:生物学零度以上的日平均温度的累加。

★低温胁迫:

(1)冻害:(0℃以下,植物细胞结冰)冻裂、冻拔。)

(2)冷害:(0℃以上,起源于温热带的植物在低温下的伤害。)

(3)低温对植物的间接影响。

★植物对低温的适应:

(1)形态结构适应:植物体表面被蜡粉和密毛,颜色深暗,植物体矮小常成匍匐状;(2)生理适应:极地和高山植物在可见光谱中的吸收带较宽,能吸收更多的红外线;抗寒锻炼

(3)行为适应:向热移动、休眠。

★高温危害:

(1)高温导致植物呼吸效率超过光合速率,植物“饥饿”死亡;

(2)高温抑制氮化合物的合成,铵积累导致毒害;

(3)高温造成蛋白质合成速度减慢,降解加剧。

★高温适应:(1)避热适应;(2)耐热适应;(3)需热适应。

肉质旱生植物、硬叶旱生植物:适应方式的变化有两个,水多、水少。(P118)

肉质旱生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

A叶子退化为针,如仙人掌科;

B,渗透压很低,根系在土壤表层;

C,茎叶的表皮有非常发育的角质层,气孔数目不多,并在白天关闭,蒸腾作用很弱,贮水

消耗很慢。

硬叶旱生植物:

A,叶面积缩小,有些叶呈狭窄线性,并卷成筒:有些叶变成针状成鳞片状,有些叶退化为成几毫米的条形;

B,叶表常形成厚角质层和蜡层。有些发育稠密,而成灰白色如沙棘;

C,根系发达,主根很深,根的总量超过地上部分;

D,吸收能力加强,细胞液渗透压变高;

E,长期的脱水对自己不造成伤害。

★植物之间的生态作用与相互适应:

(一)营养关系;1.寄生关系 2.共生关系

(二)机械性相互关系;1.附生植物 2.藤本植物 3.绞杀植物

(三)化学性相互关系;1.化学促进作用 2.化学抑制作用 3.化学致杀作用

第四章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任何地段内,具有相同的植物种类组成和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都存在相互作用的植物组合。(实习)

★植物群落基本特征:

(1)具有一定的外貌;(2)具有一定的边界特征;(3)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6)具有一定的群落环境;(7)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8)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垂直结构:

1、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

2、群落分层与光照强度关系;

(1)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

(2)植物季节变化群落内的光量也因季节而异;

3、群落内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及群落本身的特征相关;

4、空气的流动在群落内发生很大的变化;

5、群落截留降水能力与群落类型及组成种类特征有关。

★水平结构:群落内的种群,在水平分布上有四种方式。(P178图4-4)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的空间,所形成的特定结构。

★(1)种-面积曲线(结论,你有什么认识?)P180

A、在曲线转折处所示的面积,称为群落的最小面积,即包含了群落大多数种类的最小空间。规律:群落结构越复杂,组成群落的植物种类就越多,群落的最小面积也越大。

B、种类-面积曲线:植物种类数目,为对同类群落研究时应取多大的调查面积提供参考。如小于最小面积,为群落片断。

★(2)种丰富度(结论,你有什么认识?)

向着低海拔和暖热气候增加,即从高纬度的北极地带(以及高山和南极)。在同类型群落中,由于地理位置、结构以及群落发育历史的不同,种的丰富度也表现出差异。

★植物种群特征(选择,理解定义即可):

(1)多度(2)盖度(3)频度(4)高度(5)重要值(6)总优势度(7)年龄结构(P189图4-7)

种群增长类型J型S型

优势种:是指群落中占优势的种类,它包括群落每层中在数量、体积上最大、对生境影响最大的种类。

建群种在个体数量上不一定占绝对优势,但决定着群落内部的结构和特殊环境条件。如在主要层中有两个以上的种共占优势,则把它们称为共建种。

伴生种:这些植物虽然在群落中出现,参加到群落的组成中去,但对群落内的环境所发生的作用则不及优势种。

有的种类是由于外界因素(如动物、人类作用)偶然进入群落的,称为偶遇种。生态幅度狭窄而对群落有标志作用的种,可称为标志种。

★【演替】:是指在某个地段上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裸岩→地衣群落→苔藓群落→草本群落→灌木群落→乔木群落

【演替顶极】:在群落演替的顺序中,最先出现的为先锋群落,经过一系列过渡群落,而达到顶极群落。顶极群落是演替的最终阶段,是与环境处于相对平衡的稳定的生物群落。

演替的结果导致该地区的生境条件由严酷向中性转变,同时生物群落逐渐在更大程度上适应于该地区气候条件的稳定状态转变。这种适应于现时气候条件的结构稳定的群落,称为顶级群落。

小结:

1)顶级群落也不是完全稳定的,只是比分散群落较稳定。

2)顶级群落的植物群落也在变化中,只是快慢区别。

群丛的概念:群落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在主要种类组成上相同、外貌结构上一致、并与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相互关系的一些植物群落的联合。

群丛的命名:通常是列出各层最主要的优势种。细叶青冈+木荷+青冈-山羊角+柃木+紫金牛-中生禾草群丛。这种表示法不必变换词尾,用植物学名表示即可。

★植被制图的一般步骤:

(1)资料收集、制图比例尺确定、地理底图选择;

(2)野外植被调查与典型地段制图;

(3)制图基本单位和图例系统拟定;

(4)野外现场填绘植被图;

(5)植被图的制图综合;

(6)植被图的清绘与色彩;

★生态序列图制图步骤:

(1)在野外实测或根据地形图上的等高线绘制地形剖面线;

(2)从剖面线的一端开始,在野外依次划分各种植物群落类型,确定它们之间的分界线,并且最好用象征性符号将各个植物群落标会与地形剖面线之上。

(3)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记录调查沿线所遇到的各种植物群落的特征;

(4)对剖面线所经过的自然环境进行调查将主要环境特征标注在剖面的下方与群落相对应的位置,保持植物生态序列要素的完整;

(5)对野外调查与测绘的生态序列草图进行整饰和清绘,最后成图。

第五章

★热带雨林(最重要,物种的基因库)(核心,生物群落如何适应环境)

一、热带雨林的概念:在热带潮湿地区分布的一种由高大常绿树种组成的森林类型。它具有优势种不明显,结构复杂,层外植物丰富,以及常具板状根、支柱根、气根和老茎生花等现象”。

二、热带雨林一般特征:

(1)植物种类非常丰富;

(2)群落结构复杂;

(3)各层织物有明显特征;

(4)层间植物种类多;

(5)动物种树栖攀援型占优势;

(6)生物终年生长,无明显季相。

三、雨林的地理分布:

(1)中南美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亚马逊河流域。

(2)非洲热带雨林,主要分布于扎伊尔河流域,即刚果盆地和大湖盆地。

(3)亚洲热带雨林

(4)大洋洲热带雨林

四、生活特征:

(1)雨林乔木具有高大而整齐的树干;

(2)茎花现象即直接在无叶的木质茎上开花和结果;

(3)雨林中高大乔木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发育着板状根。

(4)雨林中的藤本植物是一个感人最深的特征。

(5)附生植物也是森林结构上的一个非常特别的要素。

★季雨林(季风性,相对干燥,全年高温有干季)

(一)热带季雨林的环境特征季雨林是分布在热带有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地区的森林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种稳定的植被类型。与雨林分布地区相比,它在气候上表现为有明显的旱季、降水量少和温差大。

(二)季雨林的主要群落特征季雨林的特征是在旱季部分落叶或全部落叶,具有比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其种类成分、结构、高度等均不及雨林发达。干旱季节开花,水分消耗低,传粉条件较好。

(三)季雨林的分布和区域差异东南亚的热带季风盛行,季雨林分布面积最大,类型亦多。半常绿(或常绿)季雨林在我国热带分布最广,特别是在水热条件组合相对较好地方,发育更为完整。

★稀树草原(2分)

稀树草原的区域特征稀树草原在非洲的面积最大,且多种多样,在非洲东部撒哈拉大沙漠的南部最为发达。主要类型是伞状金合欢为主的萨王纳群落。其中生长着著名的植物非洲木棉(猴面包树)。

★红树林的群落特征及生态适应红树林是发育在特殊生境的一类群落,故种类组成相对贫乏。最为引人注目的特征之一是发育着密集的支柱根。许多红树植物都发育着各种突出于地面的呼吸根。另一个特殊的现象就是所谓胎生。由于滨海土壤的高含盐量,红树植物均为盐生植物。

★亚热带的植被类型

(一)常绿阔叶林

环境特征:分布在亚热带地区大陆东岸的植被。我国的分布面积最大,发育最为典型,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明显的季风特征。雨热同期,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分布地区的土壤呈微酸性至酸性,土壤质地较粘重。

群落特征:亚热带温暖湿润地区的常绿双子叶植物构成的阔叶树森林。乔木的叶子具有樟科植物叶子所特有的特征,革质叶占多数,表面具光泽,被蜡层,且常与光线照射方向垂直,外貌终年常绿,林相整齐,林冠呈微波状起伏,外貌发生周期性变化。

(二)硬叶常绿林

环境特征:地中海气候下发育一种植被类型(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的亚热带气候),主要在各大陆的西岸。

群落特征:群落结构比较简单,树种相对贫乏。常绿硬叶是充分利用全年有利的温度和光能,减少对光合产物消费的适应特征。硬叶常绿乔灌木大多是旱生阳生植物,植物体具刺,特别是叶变成刺是典型的特征,大多数开花鲜艳,以黄色为主,群落具有特殊的香味。(生长发育在冬季)

★草原(干旱,四季分明,夏季多雨温暖短促)

(一)草原的一般特征

(1)草原以多年生低温和中温旱生丛生禾草植物占优势。

(2)草原群落呈暗绿色,高度不大,植物具备抵抗夏季干旱适应,生活型以地面芽植物为主。

(3)草原植物普遍存在旱生结构,叶面积缩小、叶片内卷、气孔下限、机械组织和保护组织发达,植物地下部分强烈发育。

(4)草原植物的发育节律与草原气候呈现明显的适应。

(5)草原植物具有明显的季相更替,有多个以不同种类优势开花的时期。

地带群落交错区的主要类型:

(1)常绿雨林和落叶林间的半常绿林:随着降雨量减少和旱季的逐渐延长,森林群落由常绿雨林—季雨林—热带半常绿林—热带干旱的落叶林

(2)热带落叶林和荒漠间的气候性稀树(疏)草原:禾草是优势成分,决定多少水分留给木本植物

(3)半荒漠

(4)落叶阔叶林和草原间的森林-草原:水分多森林,反之草原

(5)北方针叶落叶林

(6)森林苔原:由北向南森林逐渐减少

植被地带内部结构:

(1)地带性植被在相应气候条件下主要以显域生境最为适宜,特征亦最典型。

(2)有些地带性植被东西向延伸,由于不同部位受海洋影响的情况有别,亦可产生明显的类型变化。

(3)在任何一个以某种地带性植被为主要类型的地带内,并非是清一色的显域生境。(4)有些植被类型在自己成带状分布的地区以外,即在以其他地带性植被广布的领域内,呈岛状分布,形成带外“飞地”。5)较小尺度的地形起伏促成小气候差异、排水优劣、侵蚀强弱和土壤性质的梯度变化,产生相应的植被分布格局,这在半干旱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尤为显著。6)在东欧草原带,平地分布着草原群落,在深沟或丘陵的北坡,出现水平地带分布偏北的植被类型,在南坡则为偏南方分布的类型。

植被的山地垂直分布规律:

山地植被垂直带的结构(称为垂直带谱)具有下面一些规律:

(1)各处植被垂直带谱随所在水平植被带变化而有所不同。垂直带中的基带也就是当地的典型植被带,受大气候带的制约。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并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变化。

(2)植被垂直带谱大体分为两大类:湿润气候条件下以森林为主体的植被类型,以及干旱

气候条件下以草原或荒漠植被为代表的植被类型。

(3)植被的垂直地带更替情况与它的水平地带更替情况虽有相似之处,但并不完全一样,具有自己的特点。

①各森林地带的植被垂直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有些类似湿润气候条件下植被带的南北方向变化。

②干旱气候地区的山地植被,从当地的草原或荒漠类型向上过渡为水分条件较好的植被类型,但超过一定高度后,低温的限制作用变得越来越突出,出现相应的高山植被。

③即使某些水平地带植被与垂直地带植被的外貌和大气候条件等特点,具有类似之处,但它们在种类组成、区系性质、结构特征、生态条件、以及历史发生等方面差异很大。例如寒温带的泰加林与亚热带亚高山(寒温性)针叶林就有明显不同,它们的生态条件也不一样。(4)高山植被性质因地而异

(5)垂直带中每个植被带的海拔高度随纬度升高而逐渐降低,森林带上限高度也有近似规律。

(6)当高大山脉走向垂直于盛行风向时,其两侧气候差异甚大,而且变化很快,这使植被垂直带谱也发生显著的差异。

★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1)从大兴安岭—吕梁山—六盘山—青藏高原东缘一线,分我国为东南和西北两个半部,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西北半部季风影响微弱,为无林的旱生性草原和荒漠所分布。

(2)东南半部森林区,自北而南,随着气温的递增,植被的带状分布比较显著,它们依次为寒温性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夏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赤道雨林带。

(3)在我国西北半部内陆地区,由于南部为青藏高原所占据,植被的水平纬度地带性表现不完整,仅在新疆的温带荒漠地区有南北分异,以天山为界,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为温带荒漠带,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为暖温带荒漠带。

(4)植被除纬向变化外,由于受夏季东南季风的作用,从东南向西北,植被出现近乎经度方向的更替。例如,大致在昆仑山—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从东到西和从东南到西北,即从沿海的湿润半湿润到内陆的干旱区,植被依次为夏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和荒漠(草原化荒漠—典型荒漠)。(可以不用写)

51、中国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

1)各垂直带谱具有中生性质,大都是以森林生物群占优势。

2)山地垂直带谱的特点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或水平生物带,以水平生物带为基带。

3)各带谱随海拔高度、随纬度增长而相应降低。

4)各带谱都具有当地特有山地生物类型,反映水平带特征。

5)在旱季显著的山地阴坡与阳坡差别显著,森林分别由耐旱与耐阴的树种组成。

6)一般来说,同一气候带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物带的高度要高一些,而且垂直的厚度变小。

7)不同气候带,从低纬的山地到高纬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的数量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平地植被同属一个类型

植物学知识点汇总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 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有 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 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3脂类:经水解后产生脂肪酸的物质,单纯脂、复合脂、结合脂等; ○4糖类:单糖(葡萄糖、核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多糖(纤维素、淀粉) --酶、维生素、激素、抗菌素等。

植物学资料( 重点整理)

三、名词解释(15分) 柑果(举例):由复雄蕊(1分)形成,外果皮革质(0.5分)中果皮较蔬松(0.5分),内果皮膜质(0.5分),内表皮囊状突起,例:桔、橙(0.5分)。ddd 有胚植物:在生活史中,出现胚的植物的总称(2分),如苔藓,蕨类,种子植物等。 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排成十字形,称十字形花冠,为十字花科植物花的花冠。dddd 合轴分枝:顶芽生长活动(1分)一段时间以后,或者死亡或分化为花芽(0.5分),而靠近顶芽(0.5分)的一个腋芽(0.5分)迅速发育为新枝,代替主茎(0.5分)。ddd 小穗:由颖片和1至数朵小花组合而成的结构(2.5分)。如在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ddd 颈卵器:形如瓶状的多细胞的雌性生殖器官(2分),由颈部和腹部组成(0.5分)。其中,有颈沟,腹沟和卵细胞。 地衣:藻类和真菌两类植物共同生活,而形成的共生体。ddddd 单性结实(举例):不通过受精(1分),子房就发育形成果实(1分),例如,香焦ddd 侧膜胎座:单室(0.5分)复子房(0.5分)或假数室子房(0.5分),胚珠着生于心皮边缘(0.5分)相连的腹缝线上(1分)。dd 单身复叶:仅有1枚小叶的复叶(1分),原为三出复叶的,2枚侧生小叶退化而形成(1分),小叶与叶柄间具关节,叶轴常具翅(1分)。如柑橘叶。; dd 聚药雄蕊(举例):花药合生成筒状(1分),花丝分离(1分),如向日葵(1分)。dddd 菌丝体:真菌的分枝或不分枝的无色菌丝的营养体。 浆果(举例):外果皮薄(1分),中果皮(0.5分)、内果皮(0.5分)均肉质化,并充满汁液。例番茄 学名:拉丁文(0.5分)属名(1分首字母大写为名词)+种加词(1分全大写为形容词)+定名人(0.5分首字大写),如:Oryza sativa L; ddd 藻类:是一类含光合色素的低等自养植物的总称,如蓝藻,绿藻,红藻,褐藻。 菌类:菌类是一类不含光合色素的低等异养植物的统称(2分)。如细菌,粘菌,真菌等 假果:除子房外,还有花托(0.5分),花萼(0.5分),甚至整个花序(0.5分)都参与形成的果实,称为假果。举例:梨(1分) 合蕊柱:兰科植物(1分)的雄蕊与花柱,柱头完全愈合成的圆柱状结构即是合蕊柱。 角果(举例):两心皮组成(1分),具假隔膜(1分),成熟时从两腹缝线裂开(0.5分),例如,油菜、青菜 梯形接合:水绵两条丝状体相对处的细胞壁向外突起伸长并相接触,接触处的细胞壁溶解,形成接合管(2分),细胞的原生质体缩成一团,形成合子(0.5分)丝状体多处产生接合管(0.5分),形如“梯子”而得名的。 低等植物:植物体无根,茎,叶的分化(1分),雌性生殖结构由单细胞构成(1分),生活史中不出现胚(1分)。例如:细菌,藻类,地衣等。 头状花序:许多无柄花(0.5分),着生于极度缩短(1分),膨大平展(1分)的花序轴上,各苞片常密集成总苞(0.5分),花排列成头状。 世代交替:从无性世代的孢子体产生有性世代的配子体,又从有性世代的配子体产生无性世代的孢子体,有规律地轮回更替现象称世代交替。dd 聚花果(举例):由整个花序(2分)形成的果实,例如桑椹、菠萝。(1分) 假二叉分枝:顶芽(0.5分)长出一段枝条,停止发育或为花芽(0.5分),顶芽两侧对生的侧芽(1分)同时发育为新枝,新枝的顶牙和侧芽生长活动与母枝相同(1分)。 个体发育:植物从生命活动中的某一个阶段(孢子,合子,种子)开始,经过形态,结构和生殖上的一系列发育变化,然后再出现当初这一阶段的全过程。 种子植物:在生活史中产生种子,胚被种子的外部结构很好的保护(2.5分)。如裸子植物和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高等数学考研知识点总结 一、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方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和有界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理解(了解)极限的概念,理解(了解)函数左、右极限的概念以及函数极限存在与左、右极限之间的关系。 6、掌握(了解)极限的性质,掌握四则运算法则。 7、掌握(了解)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并会利用它们求极限,掌握(会)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8、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会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 9、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10、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1

1、掌握(会)用洛必达法则求未定式极限的方法。 二、内容提要 1、函数(1)函数的概念: y=f(x),重点:要求会建立函数关系、(2)复合函数: y=f(u), u=,重点:确定复合关系并会求复合函数的定义域、(3)分段函数: 注意,为分段函数、(4)初等函数: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且用一个数学式子表示的函数。(5)函数的特性:单调性、有界性、奇偶性和周期性* 注: 1、可导奇(偶)函数的导函数为偶(奇)函数。特别:若为偶函数且存在,则 2、若为偶函数,则为奇函数;若为奇函数,则为偶函数; 3、可导周期函数的导函数为周期函数。特别:设以为周期且存在,则。 4、若f(x+T)=f(x), 且,则仍为以T为周期的周期函数、 5、设是以为周期的连续函数,则, 6、若为奇函数,则;若为偶函数,则 7、设在内连续且存在,则在内有界。 2、极限 (1) 数列的极限: (2) 函数在一点的极限的定义: (3)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上课讲义

植物学知识点总结

植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 1.植物:一般有叶绿素,自养;无神经系统,无感觉,固着不动。 2.植物界被子植物 种子植物雌蕊植物维管束植物 裸子植物高等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植物颈卵器植物 真菌 细菌菌类植物 卵菌 黏菌 孢子植物地衣地衣植物 褐藻 红藻非维管束植物 蓝藻低等植物 绿藻 黄藻藻类植物 金藻 甲藻 硅藻 裸藻 轮藻

3.生物界的分。 ○1二界系统:植物界(光合,固着)、动物界(运动,吞食); ○2三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变形虫,具鞭毛,能游动的单细胞群体); ○3四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原始核); ○4五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 ○5六界系统:植物界、动物界、原生生物界、原核生物界、菌物界、非细胞生物界(病毒、类病毒) 区别:原生生物界与原核生物界 4.植物作用 □1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功能 ◇1合成作用(光合作用): 6CO2+6H2O→C6H12O6+6O2(三大宇宙作用)○1无机物转化为有机物; ○2将光能转化为可贮存的化学能; ○3补充大气中的氧。 ◇2分解作用(矿化作用) 复杂有机物→简单无机物 意义:a、补充光合作用消耗的原料 b、使自然界的物质得以循环 □2植物与环境 ○1净化作用:对大气、水域及土壤的污染具有净化作用,其途径是吸收,吸附,分解或富集。 ○2监测作用:监测植物-对有毒气体敏感的植物。

○3植物对水土保持、调节气候的作用。 ○4美化环境。 ○5其它:杀菌(散发杀菌素);减低噪音等等。 □3植物与人类 人类的衣、食、住、行、医药及工业原料等都直接或间接大部分与植物有关; 第二章植物细胞与组织 一.1.细胞概念 细胞(cell) 是构成植物和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细胞学说的内容 ○1植物与动物的组织由细胞构成 ○2所有的细胞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成 ○3卵细胞和精子都是细胞 ○4单个细胞可以分裂形成组织 病毒是目前已知最小的生命单位,仅由蛋白质外壳包围核酸芯所组成 二.原生质(化学和生命基础) 原生质是细胞活动的物质基础,可以新陈代谢。原生质有着相似的基本成分。1.水和无机物:原生质含有大量的水,一般占全重的60-90%。原生质中还含 有无机盐及许多呈离子状态的元素,如铁、锌、锰、镁、钾、钠、氯等。2.有机化合物 ○1蛋白质:蛋白质分子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结构蛋白、活性蛋白、储藏蛋白; ○2核酸:含有核糖的核糖核酸(RNA),含有脱氧核糖的脱氧核糖(DNA);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

考研数学考点与题型归类分析总结 1高数部分 1.1高数第一章《函数、极限、连续》 求极限题最常用的解题方向: 1.利用等价无穷小; 2.利用洛必达法则 型和 ∞ ∞ 型直接用洛必达法则 ∞ 0、0∞、∞1型先转化为 型或 ∞ ∞ 型,再使用洛比达法则; 3.利用重要极限,包括1 sin lim = → x x x 、e x x x = + → 1 ) 1( lim、e x x x = + ∞ → ) 1(1 lim; 4.夹逼定理。 1.2高数第二章《导数与微分》、第三章《不定积分》、第四章《定积分》 第三章《不定积分》提醒:不定积分?+ =C x F dx x f) ( ) (中的积分常数C容易被忽略,而考试时如果在答案中少写这个C会失一分。所以可以这样加深印象:定积分?dx x f) (的结果可以写为F(x)+1,1指的就是那一分,把它折弯后就是?+ =C x F dx x f) ( ) (中的那个C,漏掉了C也就漏掉了这1分。 第四章《定积分及广义积分》解题的关键除了运用各种积分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定积分与不定积分的差异——出题人在定积分题目中首先可能在积分上下限上做文章: 对于?-a a dx x f) (型定积分,若f(x)是奇函数则有?-a a dx x f) (=0; 若f(x)为偶函数则有?-a a dx x f) (=2?a dx x f ) (; 对于?20)( π dx x f型积分,f(x)一般含三角函数,此时用x t- = 2 π 的代换是常用方法。 所以解这一部分题的思路应该是先看是否能从积分上下限中入手,对于对称区间上的积分要同时考虑到利用变量替换x=-u和利用性质0 = ?-a a奇函数、? ?= - a a a0 2偶函数 偶函数。在处理完积分上下限的问题后就使用第三章不定积分的套路化方法求解。这种思路对于证明定积分等式的题目也同样有效。 1.3高数第五章《中值定理的证明技巧》 用以下逻辑公式来作模型:假如有逻辑推导公式A?E、(A B)?C、(C D E)?F,由这样一组逻辑关系可以构造出若干难易程度不等的证明题,其中一个可以是这样的:条件给出A、B、D,求证F。 为了证明F成立可以从条件、结论两个方向入手,我们把从条件入手证明称之为正方向,把从结论入手证明称之为反方向。 正方向入手时可能遇到的问题有以下几类:1.已知的逻辑推导公式太多,难以从中找出有用的一个。如对于证明F成立必备逻辑公式中的A?E就可能有A?H、A?(I K)、(A B) ?M等等公式同时存在,

植物生理学总结

植物生理学总结.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 1、植物体内的水分存在形式 自由水:参与各种代谢作用,它的含量制约着植物的代谢强度。自由水占总含水量的百分比越大,则植物代谢越旺盛。 束缚水:不参与代谢作用,但植物要求低微的代谢强度去度过不良的外界条件,因此束缚水含量与植物抗性大小有密切关系 2、水势的概念(必考)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 3、渗透作用 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由水势高的系统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称为渗透(osmosis)。 4、根系吸水的部分,途径,动力 部位:根尖,吸水能力依次为根毛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 途径:质外体途径:水分通过细胞壁,细胞间隙等没有细胞质部分的移动,阻力小,所以这种移动方式速度快 跨膜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移动到另一个细胞,要通过两次质膜,还要通过液泡膜,故称跨膜途径 共质体途径:水分从一个细胞的细胞质经过胞间连丝,移动到另一个细胞的细胞质,形成一个细胞质的连续体,移动速度较慢 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统称为细胞途径,这三条途径共同作用是根部吸收水分 动力:根压、蒸腾拉力。(根内外水势差产生原因) 根压:根系生理活动引起液体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蒸腾拉力:蒸腾作用产生的吸水力。叶片蒸腾时,气孔下腔附近的叶肉细胞因蒸腾失水而水势下降,所以从旁边细胞取得水分。 蒸腾拉力为主要原因。 5、蒸腾作用的概念、指标(蒸腾系数、蒸腾速率) 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向外界扩散的生理过程。 指标:蒸腾系数:形成1g干物质所消耗的水分克数。 蒸腾速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散失的水量。 蒸腾效率(比率):形成干物质g / 消耗1Kg水。 6、脱落酸对气孔运动 脱落酸促使气孔关闭,其原因是:脱落酸会增加胞质Ca2+浓度和胞质溶胶pH,一方面抑制保卫细胞质膜上的内向K+通道蛋白活性,抑制外向K+通道蛋白活性。促使细胞内K+浓度减少,与此同时,脱落酸活化外向Cl—通道蛋白,Cl—外流,保卫细胞内Cl—浓度减少,保卫细胞膨压就下降,气孔关闭 7、气孔运动的三个学说 (1)淀粉-糖互变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淀粉糖的变化影响的。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 保卫细胞的水势变化是由无机离子调节的。 (3)苹果酸生成学说 K+是保卫细胞渗透势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考研数学知识点总结(不看后悔)

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函数 极限数列的极限特殊——函数的极限一般 极限的本质是通过已知某一个量自变量的变化趋势去研究和探索另外一个量因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极限可以推得的一些性质局部有界性、局部保号性……应当注意到由极限所得到的性质通常都是只在局部范围内成立 在提出极限概念的时候并未涉及到函数在该点的具体情况所以函数在某点的极限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并无必然联系连续函数在某点的极限等于函数在该点的取值 连续的本质自变量无限接近因变量无限接近导数的概念 本质是函数增量与自变量增量的比值在自变量增量趋近于零时的极限更简单的说法是变化率 微分的概念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个说法有两层意思一、微分是一个线性近似二、这个线性近似带来的误差是足够小的实际上任何函数的增量我们都可以线性关系去近似它但是当误差不够小时近似的程度就不够好这时就不能说该函数可微分了不定积分导数的逆运算什么样的函数有不定积分 定积分由具体例子引出本质是先分割、再综合其中分割的作用是把不规则的整体划作规则的许多个小的部分然后再综合最后求极限当极限存在时近似成为精确 什么样的函数有定积分 求不定积分定积分的若干典型方法换元、分部分部积分中考虑放到积分号后面的部分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不同的优先级别按反对幂三指的顺序来记忆 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高等数学里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微元法 微分和导数的应用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凹凸性 微分中值定理可从几何意义去加深理解 泰勒定理本质是用多项式来逼近连续函数。要学好这部分内容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求二、即使求出了这些多项式的系数如何去评估这个多项式逼近连续函数的精确程度即还需要求出误差余项当余项随着项数的增多趋向于零时这种近似的精确度就是足够好的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考研英语作文万能模板多元函数的微积分将上册的一元函数微积分的概念拓展到多元函数 最典型的是二元函数 极限二元函数与一元函数要注意的区别二元函数中两点无限接近的方式有无限多种一元函数只能沿直线接近所以二元函数存在的要求更高即自变量无论以任何方式接近于一定点函数值都要有确定的变化趋势 连续二元函数和一元函数一样同样是考虑在某点的极限和在某点的函数值是否相等导数上册中已经说过导数反映的是函数在某点处的变化率变化情况在二元函数中一点处函数的变化情况与从该点出发所选择的方向有关有可能沿不同方向会有不同的变化率这样引出方向导数的概念 沿坐标轴方向的导数若存?诔浦际?通过研究发现方向导数与偏导数存在一定关系可用偏导数和所选定的方向来表示即二元函数的两个偏导数已经足够表示清楚该函数在一点沿任意方向的变化情况高阶偏导数若连续则求导次序可交换 微分微分是函数增量的线性主要部分这一本质对一元函数或多元函数来说都一样。只不过若是二元函数所选取的线性近似部分应该是两个方向自变量增量的线性组合然后再考虑误差是否是自变量增量的高阶无穷小若是则微分存在 仅仅有偏导数存在不能推出用线性关系近似表示函数增量后带来的误差足够小即偏导数存在不一定有微分存在若偏导数存在且连续则微分一定存在 极限、连续、偏导数和可微的关系在多元函数情形里比一元函数更为复杂 极值若函数在一点取极值且在该点导数偏导数存在则此导数偏导数必为零

(完整版)植物生理学笔记复习重点剖析

绪论 1、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 2、植物生命活动:植物体物质转化、能量转换、形态建成及信息传递的综合反应。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和逆境生理。 4、历程:近代植物生理学始于荷兰van Helmont(1627)的柳条试验,他首次证明了水直接参与植物有机体的形成; 德国von Liebig(1840)提出的植物矿质营养学说,奠定了施肥的理论基础; 植物生理学诞生标志是德国von Sachs和Pfeffer所著的两部植物生理学专著; 我国启业人是钱崇澍,奠基人是李继侗、罗宗洛、汤佩松。 第二章植物的水分关系 1、束缚水:存在于原生质胶体颗粒周围或存在于大分子结构空间中被牢固吸附的水分。 2、自由水:存在于细胞间隙、原生质胶粒间、液泡中、导管和管胞内以及植物体其他间隙的水分。 3、束缚水含量增高,有利于提高植物的抗逆性;自由水含量增加,植物的代谢加强而抗逆性降低。 4、水分在植物体内的生理作用:①水分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是植物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反应物质;③水是植物体内各种物质代谢的介质;④水分能够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⑤水分能有效降低植物的体温;⑥水是植物原生质良好的稳定剂;⑦水与植物的生长和运动有关。 5、植物细胞的吸水方式:渗透性吸水和吸胀吸水。 6、渗透作用: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 7、水的偏摩尔体积:指加入1mol水使体系的体积发生的变化。 8、水势:溶液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9、水通道蛋白调节水分以集流的方式快速进入细胞的细微孔道。 10、溶质势:由于溶质颗粒与水分子作用而引起细胞水势降低的数值。Ψs = -icRT。 11、衬质势:细胞中的亲水物质对水分子的束缚而引起水势下降的数值,为负值。Ψm 12、压力势:由于细胞吸水膨胀时原生质向外对细胞壁产生膨压,细胞壁产生的反作用力——壁压使细胞水势增加的数值。Ψp 13、Ψw = Ψs + Ψm + Ψp + Ψg + …。 14、吸胀吸水:植物细胞壁中的纤维素以及原生质中的蛋白质、淀粉等大分子亲水性物质与极性的水分子以氢键结合而引起细胞吸水膨胀的现象。蛋白质>淀粉>纤维素 15、植物根系由表皮、皮层、内皮层和中柱组成,吸水途径有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 16、主动吸水:仅由植物根系本身的生理活动而引起的吸水。分为伤流和吐水。 17、根压:由于植物根系生理活动而促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 18、被动吸水(主要方式):通过蒸腾拉力进行的吸水。枝叶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沿导管上升的力量称为蒸腾拉力。 19、植物蒸腾作用是产生蒸腾拉力并促进根系吸水的根本原因 20、影响根系吸水的因素:(1)内部:导管水势、根系大小、根系对水的透性、根系对水吸收速率;(2)外部: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溶液浓度。

2018植物生理学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电子版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蒸腾系数: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量,又称需水量,它是蒸腾比率的倒数。蒸腾效率:植物在一定生长期内积累的干物质与同时间内蒸腾消失的水量的比例值。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蒸腾作用: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现象。杜南平衡:细胞内可扩散的负离子和正离子浓度的乘积等于细胞外可扩散正负离子浓度乘积时的平衡。它不消耗代谢能,属于离子的被动吸收方式。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双受精现象:在精核与卵细胞互相融合形成合子的同时,另一个精核与胚囊中的极核细胞融合形成具有3N的胚乳核的现象。温周期现象:植物对昼夜温度周期性变化的反应。光周期现象:在一天中,白天和夜晚的相对长度叫光周期。植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叫光周期现象。光周期诱导:植物只需要一定时间适宜的光周期处理,以后即使处于不适宜的光周期下,仍然可以长期保持刺激的效果的现象。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三重反应:乙烯造成的促进茎的加粗生长、抑制伸长生长及横向生长的效应。离子拮抗作用:在发生单盐毒害的溶液中,加入其它离子可以减轻或消除单盐毒害,这种离子之间互相消除单盐毒害的作用。后熟作用:种子在休眠期内发生的生理生化过程。春化作用:低温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去春化作用:春化作用完成之前,将植物置于高温之下,原来的低温处理效果消失。渗透作用:水分从水势高的系统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的系统移动的现象。吸涨作用:亲水胶体吸水膨胀的过程。胞饮作用:物质吸附在质膜上,然后通过膜的内折而转移到细胞内的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CO2补偿点:当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CO2浓度。CO2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外界CO2的浓度。光补偿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达到动态平衡,净光和速率为零时的光照强度。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光形态建成:依靠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光合磷酸化: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光敏色素:能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并发生可逆装换的光受体。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聚光色素:没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诱导酶:又称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有,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的酶。末端氧化酶:是指处于生物氧化作用一系列反应的最末端,将底物脱下的氢或电子传递给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活性氧: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性质活泼、氧化活性很强的含氧物的总称。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 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有氧呼吸:指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放出CO2并形成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指在无氧条件下,细胞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能量的过程,亦称发酵作用。无氧呼吸消失点:又称无氧呼吸熄灭点,使无氧呼吸完全停止时环境中的氧浓度。抗氰呼吸: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有一定的呼吸作用。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呼吸峰: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呼吸首先降低,然后突然增高,最后又降低的现象。呼吸商:植物呼吸作用释放CO2量与吸收O2量之比。呼吸速率:单位时间内单位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或消耗氧量。呼吸跃变:某些果实在成熟到一定阶段时,,呼吸速率最初下降然后突然上升,最后又急剧下降的现象。呼吸作用氧饱和点:当氧气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呼吸作用没有促进作用时氧的浓度。程序化细胞死亡:由细胞内已存在的基因编码所控制的细胞自然死亡的过程。细胞信号转导:偶联各种细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反应机制。细胞全能型:植物体的每个细胞携带一个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靶细胞:与激素结合并呈现激素效应部位的细胞。转移细胞:一种特化的转移细胞,其功能是进行短距离的溶质转移。这类细胞的细胞壁凹陷以增加其细胞质膜的表面积,有利于物质的转移。胞间连丝: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有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激素受体:是能与激素特异结合,并引起特殊生理效应的物质。植保素:是寄主被病原菌侵入后产生的一类对病菌有毒的物质。长(短)日植物:只有在日照长度长于(小于)某一临界值的光周期诱导下才能开花的植物。中日性植物:在任何日照长度下都能开花的植物。生理钟:又称生物钟,指植物内生节奏调节的近似24小时的周期性变化节律。生理酸性盐:如(NH4)2SO4等肥料,由于植物的选择吸收,吸收较多的NH4+,而吸收较少的SO42-,结果导致土壤酸化,故称为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像(NH4)2SO4溶液,由于根系的选择性吸收,吸收较多的NH4+,吸收SO42-较少从而导致土壤酸化的盐。生理平衡溶液:在含有适当比例的多种盐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毒害作用被消除,植物可以正常生长发育,这种溶液称为平衡溶液。生长:细胞、器官或有机体的数目、大小与重量的不可逆增加,即发育过程中量的变化称为生长。生长抑制剂:这类物质主要作用于顶端分生组织区,干扰顶端细胞分裂,引起茎伸长的停顿和顶端优势破坏,其作用不能被赤霉素所恢复。生长延缓剂:抑制节间伸长而不破坏顶芽的化合物。生长大周期:植物在不同生育时期的生长速率表现出慢-快-慢的变化规律,呈现“S”型生长曲线的过程。偏上生长:在乙烯作用下,植物叶柄上端生长较快,下端较慢,叶片逐渐下垂的现象。生物固氮:某些微生物把空气中游离氮固定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生物自由基:生物体内代谢产生的具有不配对电子的分子、离子及原子团。临界日长:诱导短日植物开花所需的最长日照时数,或诱导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需最短日照时数。临界暗期:昼夜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所必须的最长暗期长度。水分临界期:植物对水分不足最敏感、最易受伤害的时期称为作物的水分临界期。代谢性吸水:利用细胞呼吸释放出的能量,使水分经过质膜进入细胞的过程。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水势:系统中每偏摩尔体积的水与纯水的化学势差。渗透势:由于溶液中溶质颗粒的存在而引起的水势降低值,用负值表示,亦称溶质势。衬质势:细胞胶体物质亲水性和毛细管对自由水束缚引起的水势降低值,以负值表示。压力势: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初始质壁分离时为0,剧烈蒸腾时会呈负值。根压:由于根系生理活动而形成的促进水分沿着导管上升的压力。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隙及导管等。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从母体分离下来被用来培养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分化:来自同一分子或遗传上同质的细胞转变为形态上、机能上、化学构成上异质的细胞称为分化。脱分化:外植体在人工培养基上经过多次细胞分裂而失去原来的分化状态,形成无结构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团的过程。再分化:离体培养基中形成的处于脱分化状态的细胞团再度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类型的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最终再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发育:植物生命周期过程中,植物发生大小、形态、结构、功能上的变化,称为发育。衰老:指一个器官或整株植物生命功能逐渐衰退的过程。脱落: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与植物体分离的过程。萎蔫: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紧张,叶片和茎的幼嫩部分下垂的现象。逆境:指对植物生存和生长不

大学植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植物细胞 19 世纪初,两位德国生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正式明确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到高等动、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体和动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第一节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细胞的概念 细胞学说 /细胞是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也是代谢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还是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 /细胞又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上的全能性。 原核细胞 /没有典型的细胞核:其遗传物质集中在某一区域,没有核膜包被。 /DNA 呈环状,不与或很少与蛋白质结合。 /没有以膜为基础的细胞器。 /细胞通常体积很小,直径为~10 m 不等。 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植物界(两界系统)中的细菌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 真核细胞 /具有典型的细胞核结构。 /基因组 DNA 为线状,并且与组蛋白结合。 /具有以膜为基础的多种细胞器。 /细胞较大,直径一般为 20-50 微米。 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高等植物和绝大多数低等植物均由真核细胞构成。 二、植物细胞的基本特征 (一)植物细胞的形态、大小 1.大小:一般 20-50 微米。 /特例:棉花种子的表皮毛细胞可长达 70mm,成熟的西瓜果实和番茄果实的果肉细胞,其直径约 1 mm,苎麻茎的纤维细胞长达 550 mm。 2.形状:球状体、多面体、纺锤形和柱状体等。 (二)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 植物细胞有一些特有的细胞结构是动物细胞所没有的,如细胞壁、液泡、质体和胞间连丝等。有些动物细胞的结构,如中心粒,是植物细胞内不常见到的。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真核植物细胞由细胞壁、原生质体和后含物三大部分组成。 /原生质体是指活细胞中细胞壁以内各种结构的总称,是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进行的场所。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植物细胞中还常有一些贮藏物质和代谢产物称后含物。 一、原生质体 (一) 质膜(细胞膜)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植物生理学重点

一.成花诱导 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低温诱导促进植物开花的作用。 温度: 相对低温型:低温处理促进植物开花,如冬性一年生植物,种子吸涨后即可感受低温 绝对低温型:若不经低温处理,植物绝对不能开花,如二年生植物,营养体达到一定大小才能感受低温。 低温与条件: 各类植物通过春化时要求低温持续的时间不同,在一定时间内,春化的效应随低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需要充足的氧气、适量的水分和作为呼吸底物的糖分 (3)光照 春化之前,充足的光照可促进二年生和多年生植物通过春化。 时期、部位和刺激传导 (1)时期 大多数一年生植物(冬小麦)在种子吸胀后即可接受低温诱导,在种子萌发和苗期均可进行。而需低温的二年生植物(胡萝卜、月见草等)只有绿苗达到一定大小才能通过春化。 (2)部位 感受低温的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 春化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 (1)呼吸速率—春化处理的较高 (2)核酸代谢 在春化过程中核酸(特别是RNA)含量增加,代谢加速,而且RNA性质有所变化。 (3)蛋白质代谢 可溶性Pr及游离AA含量(Pro)增加。 (4)GA含量增加 一些需春化的植物(如天仙子、白菜、胡萝卜等)未经低温处理,若施用GA也能开花。GA 以某种方式部分代替低温的作用。 春化作用的机理 前体物低温中间产物低温最终产物(完成春化) 高温 中间产物分解(解除春化) 春化作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A、人工春化,加速成花,提早成熟 (1)“闷麦法” —春天补种冬小麦 (2)春小麦低温处理—早熟,躲开干热风,利于后季作物的生长 (3)加速育种过程—冬性作物的育种 B、指导引种 引种时应注意原产地所处的纬度,了解品种对低温的要求。如北种南引,只进行营养生长而不开花结实。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植物生理学》期末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总结

《植物生理学》期末总结:植物生理学实验总结 一、名词解释 1.水势(water potential): 体系中每偏摩尔体积水的自由能与每偏摩尔体积纯水的自由能之差值,用ψw表示。 2.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 指细胞耦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内外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特定生理效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3.呼吸跃变(respiratory climacteric): 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随着果龄而降低,但在后期会突然增高,呈现“呼吸高峰”,以后再下降的现象。 4.呼吸跃变(respiration climacteric): 果实成熟过程中,呼吸速率随着果龄而降低,但在后期会突然增高,呈现“呼吸高峰”,以后再下降的现象。 5.渗透作用(osmosis):

是一种特殊的扩散,指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对于水溶液而言,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 6.集体效应(group effect): 在一定面积内,花粉数量越多,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越好的现象。 7.光补偿点(light pensation point): 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O2释放量,表观光合速率为零,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8.矿质营养(mineral nutrition): 植物对矿质的吸收、转运和同化以及矿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9.乙烯的“三重反应”(triple response): 乙烯对植物生长具有的抑制茎的伸长生长、促进茎或根的增粗和使茎横向生长(即使茎失去负向地性生长)的三方面效应。 10.春化作用(vernalization): 低温诱导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叫春化作用。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体会心得)

植物学实习心得体会 为期一周的实习已然落下了帷幕,我依然回味其间点滴,现在有时闭上眼睛,一幕幕在脑海里就像过电影似的,很有趣儿。 起初对实习没抱有太大的热情,因为去外面实习必然要乘车,而我晕车,是特晕的那种,见到车就想吐。第一天清早乘车去鹫峰,车子走得可真慢呀,尤其是在盘山公路上蜿蜒蛇形时,我感觉我的胃都要出来了,我真的想跳车啦。 但是下车稍作休整之后,我顿时被鹫峰迷人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平缓的山坡处处散发着绿的生机,迷人的花香沁人心脾,我还没来得及驻足欣赏,老师就带着大队人马浩浩汤汤席卷过来了。我这才意识到此次实习不是出来游山玩水的,于是只能打起精神,掏出纸笔,追随人流而去。山上的植物可真多呀,我一生也没见过这么多植物,更何况需要一一辨认。但是环顾四周,一个个同学如狼似虎,见到植物就挖,发现新的植株就抢,这场面近乎疯狂,我也等不及啦,拿起剪刀加入到第一波扫荡队伍中,所过之处,植株欲哭无泪呀,高大的乔木尚能自保,矮小伏地的要么被搜挖枯竭,要么惨遭践踏蹂躏,毕竟两个班五六十人呢,其破坏力真的不容小觑呀。老师寓教于乐,同学们对这也乐此不疲。整个过程中,我基本做到了认真听从老师指导,细心辨认植物、采集标本,留心做记录,生怕记漏、记错任何一个种名儿,遇到特别的植株与同学相互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利用午饭间隙,将采集好的植物压成标本,并记好实习日记。第一天收获颇丰,我认识了116种植物,了解了部分植物的用途,譬如唇形科的益母草、北京黄芪,景天科的景天三七具有药用价值,而壳斗科的栓皮栎树干竟可以做暖壶塞子,最为有趣的是木兰科的鹅掌楸,也叫马褂木,它的叶子可以用来写情书,多么浪漫呀。这次实习给我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接触大自然的机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备考知识点 总结 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这就是华北事变。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 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 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 (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表现在: 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 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 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 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