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年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1]

2017年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1]

2017年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1]
2017年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1]

六年级下册《人自然社会》全册教案

17、当五四浪潮袭来的时候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原因、经过和结果。

2、能对五四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体会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我们要起来反抗。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为理想而奋斗的顽强毅力

教学准备:

1、历史大查阅:(制成资料卡片)

A、新文化运动的核心人物及其故事

B、“五四运动”的爆发及其经过

2、投影片及教学图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

(投影出示图片:“康有为、梁启超像”、“义和团旗帜”、“孙中山像”)

提问:大家还熟悉这三幅图片吗?相信关于他们的故事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哪位同学能分别用一两句话概述一下。

…………

辛亥革命后,许多人都为推翻两千年的帝制而欢呼,幻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民主的共和国,以实现中国人的强国之梦。但是,现实却是袁世凯和张勋复辟帝制、军阀割据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专横。从西方移植过来的民主共和体制显得羸弱无力,民主共和制并没有发挥其制衡作用,反而成为军阀、政客争权夺利的遮羞布。

那么,挽救中国到底应该走怎样的一条道路,中国革命的曙光究竟在哪里?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本节课的学习——五四运动。(板书)

二、交流探究

1、新文化运动

(1)简介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2)阅读教材,知识归纳:

A、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B、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刊物

C、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3)资料交流:

A、了解陈独秀、李大钊、《新青年》(投影图片)

B、你还了解新文化运动中的其他一些人物吗?

(4)通过以上资料的交流,请同学们结合教材概括一下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方法:在自主概括的基础上与同桌或在组内交流,互相补充学习。)

小结:(投影)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制度的孔教。

(5)在我国新文化运动深入发展之时,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阅读教材,了解十月革命)

…………

小结: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

(6)探究、讨论: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这场运动前后期在思想宣传方面有什么重大变化?

…………

小结: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启发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

在思想宣传方面,新文化运动前期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等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阶段,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五四运动

(1)课前同学们做了很多资料调查,相信对“五四运动”已经有了一定了解,现在就让我们共同交流一下吧:

A、五四运动暴发的背景及原因

B、五四运动的经过

C、五四运动的结果

小结:(板书)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先锋:学生

主力:工人阶级

领导者: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

结局:初步胜利

标志: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免去运动矛头所指卖国贼的职务

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想一想,哪些人参加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前后期有什么重要的不同,你怎样评价它?(提示:与“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进行比较:性质、领导者、革命的主力、运动的背景)

小结:(投影)

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彻底的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在这次运动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用。五四爱国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生活链结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学生发生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爱国的具体表现,那么在和平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学生应该怎样体现我们的爱国思想?

18、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摇篮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经过。

2.了解中共“一大”在嘉兴南胡游船上举行的原因和会议内容。

3.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一大”的召开的背景简介

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条件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基本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两者缺一不可。(1)无产阶级是伴随着大工业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而出现的,它是当前与资产阶级对立的一切阶级中,真正的革命阶级。(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由有产阶级中学识丰富的人,即知识分子创造的哲学、历史和经济的理论中成长起来的,在艰巨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中和科学研究中创造出来的。(3)马克思主义必须到工人运动中寻找自己的物质武器,才能使自己有所依托并形成强大的物质力量,否则会在书斋中枯萎下去;工人运动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形成自觉的共产主义运动

2、小结

二、“一大”的召开

1、阅读课本

(1)“一大”的召开地点

(2)“一大”的召开到会的代表

(3)“一大”的召开过程中出现了什么意外?

(4)后来怎么办?

(5)“一大”召开的内容有哪些?

2、学生汇报

(1)党的名称,党的纲领,奋斗目标,中心任务,中央领导结构。

(2)我们党的纲领:1.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2.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3.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

三、全课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1、搜集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诗词。

2、出一期回顾中国共产党光辉历程为主的历史手抄报。

19、人民的好总理

教学目标

1.通过周恩来少年时期“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的故事,体会少年周恩来的爱国之情。2.了解周恩来同志卓越的政治、思想和军事才能,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和大无畏精神。

3.通过了解周总理在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过程中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的好总理为民谋福利的高尚的人格风范。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新课

1.挂出周总理的画像,激情引题,引导学生仔细看看周总理的外貌,谈谈自己的感受,学生会感到周总理英竣端正、慈祥、可亲。强化了周总理的形象。

2.过渡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一生的动人事迹是写不完,说不尽的,他和人民心连心。(同时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周总理在邢台地震时为党为人民忘我工作的生活片段。

二、学习课文,初步明理

1、读了《少年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后,你想对自己说些什么?你要学习周总理的什么精神?

2、从《献身革命,为民族之复兴而不畏艰难》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3、从《日理万机,为祖国之强大而鞠躬尽瘁》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三、补讲故事,深化明理

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周总理为党为人民,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小故事讲出来。《一夜工作》(忘我工作)《周总理的睡衣》(艰苦朴素)《周总理来到人民中问冷暖》(人民的贴心人)小结:敬爱的周总理,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的一生,是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的动人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肺腑。人民总理人民爱,人民总理爱人民,他把毕生精力和生命无私地献给了党和人民,献给了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他的光辉形象将同天地共存,同日月争辉,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四、联系实际,导行明理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建设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你们身上。周总理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民族的振兴腾飞,为了人民安居乐业,他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你们现在怎样做,才能笑慰已故总理的英灵?无愧于党的好孩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讨论、畅谈。以周总理为榜样,忠于党、忠于人民,努力学习,掌握本领,将来做一个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全课总结,升华敬意

今天,我们再次缅怀周总理的业绩,使我们对他老人家更加崇敬和怀念,对我们伟大的党更加热爱和信赖。将激励我们拼搏向上,不断前进。、

第20课: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关注浙江,了解在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互相交流。

二、活动准备

1、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

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收集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报道、故事、采访记录等。其中史露露、张静娜小组收集富饶的海洋资源;俞景彦、陈颖玲小组负责收集浙江各地的农业特产;张宁宁、蒋凯迪小组负责收集浙江前景广阔的新能源;

3、指导学生按照选定的活动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筛选。

三、活动过程设计

(一)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

1.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在解说中间插入图片,并配上音乐。

2.看了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学生交流感想。(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导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是如此的美好,激起他们的自豪感,进而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二)交流资料,深化认识。

1.各组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出示交流要求:实事求是,清楚明白地介绍收集的资料,交流形式可以是图片展示,文字资料,并且可以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评价。

(2)交流、评价、点拨。

(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各小组比赛的形式,由生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3)整理、筛选资料,制作手抄报。

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进行归类。然后在组内进行分工,确定一个子课题编写一份手抄报。

(4)交流、展览。

(三)创意策划,研讨措施

1.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汇聚了占全国总人口5.92%的人口和8.3%的城市,创造了占全国17.14%的国民经济收入和15.6%的地方财政收入,2002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98倍。作为浙江人,我们要为在“长三角”有一席之地而自豪!作为浙江人,我们都有责任出一份力呀!(各小组畅所欲言,从环保、学习、健体、各方面交流了自己的看法。)

2.让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

3.稀有选择搭档,推选组长,出谋划策,商讨措施。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点子多,有创意,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策划小组。组内合作,教师相机点拨。

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成果。

(五)课堂小结,结束活动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每一位浙江人行动起来,那么,我们美丽的家乡一定能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四项活动则是在前面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调查报告或活动小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在这次活动中,学生还从各个角度,不拘形式地记录了这次活动过程,有的还就整个活动撰写了调查报告。

我们的收获

(1)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过程。

这项综合实践活动得到了社会、科学、语文、美术等学科老师的支持,也得到了社会家长的支持。通过活动,促进了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合,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学习过程,师生共同分享了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快乐。

(2)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要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利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包括计算机)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学会整理与归纳信息,学会判断和识别信息的价值,并恰当地利用信息。

(3)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活动的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自主参与,亲历实践过程,加深体验,促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思考与感悟,激发起探索、创新的兴趣和欲望,并且逐步形成喜爱质疑、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中获取新知的心理素质。在收集与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习黄河有关的知识,并通过小报、交流会、欣赏、剪贴等形式让大家分享,让学生与家乡地理文化做了一次亲密的接触。

第21课:错落有致的地形

活动目标

1、热爱祖国河山,家乡的魅力,体会浙江作为一个沿海城市在地理、气候、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是如何蓬勃发展的。

2、关注浙江的资源,加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协作。培养学生在综合活动中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总体构想本次活动是以学习《人、自然、社会》为活动契机,以大眼看浙江为活动核心,由课内向课外深化拓展,进行的专题系列活动。活动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我安排了四次活动。四项活动环环相扣,互相照应:第一项活动侧重了解“浙江的组成”,第二项活动重在让学生了解这个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在气候上有什么特点。第三项活动是通过收集各项资料,让学生了解浙江作为一个鱼米之乡的富饶资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第四项活动则是让学生在了解了浙江的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的知识后,感受浙江近几年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巨大变化。最后一项活动则是在前面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调查报告或研究报告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想和认识,总结自己参加活动的收获,作为自我评价。

活动方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采用的方法主要有资料法,调查法,讨论法和实践法。六、活动内容与设计第一项活动的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制作浙江省的区域拼图进一步熟悉浙江的组成。我要求学生先通过查资料的方式了解浙江有几个市区组成,然后在地图上找到它们的位置,并把它们画下来,制作成一幅幅的拼图。在小队之间开展“浙江地图知多少”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重点让学生找到了宁波北仑在浙江省中的位置。第二项活动侧重让学生以学习《海陆兼备的多山省份》、《错落有致的地形》《海洋大省看浙江》、、《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气候》这几课内容为契机,力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教科书、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浙江省的气候与地形的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在这一环节中,实现了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的整合。学生通过看《浙江省地形图》了解了浙江省“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特点。在《浙江省山脉分布示意图》画画圈圈的方式,找到了浙江省的各大山脉、平原。了解了山脉的走向。小组在课外查阅到了浙江省的历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发现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的。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也和浙江省的地形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活动中各小组的学生表现积极,求知欲旺盛,参与面极广。我们还通过查找有关资料,探究了寒潮、梅雨、伏旱、台风天气的形成原因。第三项活动是通过收集各项资料,让学生了解浙江作为一个鱼米之乡的富饶资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一活动的主题确定为“热爱家乡,注重环保”其中第一步侧重了解浙江的丰富资源,第二步重在宣传呼吁,都由学生分组承担各项义务。在这次活动中,我将有不同特长的学生组织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具体活动方案如下:一、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关注浙江,了解在各方面的资源,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分工合作,互相交流。二、活动准备1、明确本次活动的目标。2、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头收集资料,资料可以是图片、报道、故事、采访记录等。其中史露露、张静娜小组收集富饶的海洋资源;俞景彦、陈颖玲小组负责收集浙江各地的农业特产;张宁宁、蒋凯迪小组负责收集浙江前景广阔的新能源;3、指导学生按照选定的活动主题收集整理资料并进行筛选。

五、活动过程设计

视频导入,引发探究欲望1.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 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在解说中间插入图片,并配上音乐。2.看了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吗?3.学生交流感想。(设计意图:通过形象直观的导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是如此的美好,激起他们的自豪感,进而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交流资料,深化认识。1.各组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1)出示交流要求:实事求是,清楚明白地介绍收集的资料,交流形式可以是图片展示,文字资料,并且可以适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其他同学也可以补充评价。(2)交流、评价、点拨。(在这个过程中,采取各小组比赛的形式,由生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3)整理、筛选资料,制作手抄报。各小组将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然后进行归类。然后在组内进行分工,确定一个子课题编写一份手抄报。(4)交流、展览。

(三)创意策划,研讨措施1.在这片仅占全国1的国土面积上,汇聚了占全国总人口 5.92的人口和8.3的城市,创造了占全国17.14的国民经济收入和15.6的地方财政收入,2002 年底人均年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98 倍。作为浙江人,我们要为在“长三角”有一席之地而自豪!作为浙江人,我们都有责任出一份力呀!(各小组畅所欲言,从环保、学习、健体、各方面交流了自己的看法。)2.让学生代表宣读倡议书。3.稀有选择搭档,推选组长,出谋划策,商讨措施。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点子多,有创意,比赛评选出最佳创意小组、最佳策划小组。组内合作,教师相机点拨。4.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成果。

六、课堂小结,结束活动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授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 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11课教案

人教版六年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1《灯光》教学设计(终) 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杜桂霞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关心下一代,无私奉献的精神,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2、学习生字词。 3、有感情读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郝副营长广阔的胸怀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2、理解郝副营长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1、同学们,电灯我们都非常熟悉,然而在战争年代它却成了美好生活的代名词。为了全国的解放,为了让后代过上安宁幸福的生活,许多革命志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今天我们要学的《灯光》一课,就向我们描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 2 2、生齐读课题,师板书。 3、指生简介作者王愿坚 4、自读课前导读画出阅读要求。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检查生词预习情况及对词语的理解 解释:憧憬豫晥苏千钧一发 2、学生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再次读文,边读边想:课文哪些地方是写现在,哪些地方是写往事的?师相机板书: 2、你发现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吗?板书:倒叙 四、聚焦“灯光”研读课文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灯光”的句子,仔细品读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简单地写写自己的体会。

2、汇报交流 3、有感情地朗读这几个句子。 五、紧扣题眼,体会人物 1、师:对于郝副营长的回忆是天安门广场上群众的一句赞叹“多好啊”引出的。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多好啊!”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你标出序号,想一想分别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他们在说这句话时,看到了什么,可能会想到些什么。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交流后汇报。 3、师:同学们,为了“多好啊”的幸福生活,在战斗中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4、说话训练 师:战斗结束后,郝副营长被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战友们脱下帽子,泪眼婆娑,他们即将奔赴下一个战场,心中涌动着无数的心里话想对郝副营长说。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们,你会说什么呢? 5、同学们,课文的题目是“灯光”,它代表的仅仅是我们看到的灯光吗?你觉得它象征着什么? 6、师: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涌现出无数“灯光”式的英雄人物,正是他们默默地燃烧自己,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由本文你还想到了哪些像郝副营长这样的英雄? 六、总结全文:同学们,无论过去多少时间,我们不要忘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为我们创造的,不要忘记那些革命先烈。最后让我们一齐高呼:英雄们:一路走好! 七、好书推荐《红岩》观看影片《闪闪的红星》 板书设计: 11、灯光 现在(1-2 )千万盏灯多好啊倒叙 往事(3-11)点燃书本无私奉献 现在(12)璀璨华灯怀念战友首尾呼应 幸福生活 来之不易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周次计划进度课时备注 1 我在成长 1 2 悄悄发生的变化人生之旅 2 3 踏上健康之路生物的遗传现象 2 3;8妇女节 4 生物的变异现象寻找遗传和变异的秘 密 2 5 单元总结课消失了的恐龙 2 6 化石告诉我们什么达尔文与他的“进 化论” 2 7 单元总结课寻找生物的家园 2 4;4清明节 8 有利于生存的本领有趣的食物链 2 9 有趣的食物链生态平衡 2 10 生态平衡 1 11 各种各样的能量 1 5;1劳动节 12 能量的转换能源 2 期中检测 13 节约能源与开发新能源单元总结课 2 14 拓展 1 15 应用 1 5;30端午节;6;1 儿童节 16 期末复习 2 17 期末复习 2 18 期末复习 2 19 期末复习 2 20 期末复习 2 21 期末检测

课题1;1 我在成长内容P2~4页课型事实 教学目标1.能够收集自己成长的证据;知道人在成长中身高和体重等方面发生了变化; 2.能够使用简单方法较准确的测量自己的身高; 3.能根据体检卡是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4.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5.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 重点交流成长的证据;绘 制身高曲线图;分析 其变化的规律。 难点 学生能正确的发现身 高变化规律。 关键 要求学生认真仔 细的制作身高曲 线图。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 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测量自己的身高。 环节 时间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复案 4'游戏导 入:猜猜 我是谁 1.谈话: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2.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 10'讨论与交 流:成长 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感受。 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 它们排排序吗?为什么这样排? 4.学生分组交流;进行排序。 5.汇报:《说出顺序;说理由。》 6.讨论: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身体都有哪些方面变化比较明显? 7.小结:我们身体在身高;体重上有显著的变化;人的心理变化也较明显。 10'绘制身高 曲线图 1.谈话:人成长的证据有很多;老师给你们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证据;《出示体检档案 盒》;你猜猜这里是什么证据? 2.学生猜测;之后教师将体检卡发给学生; 学生仔细的看看各项数据。 3.学生将体检卡是的身高;体重两项数据按照年龄时间整理在记录本上。 4.提问:你能将自己从入学到现在的身高; 体重绘制成曲线图吗?

最新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 “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 “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且能够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十通过以上不同视角对周围世界的探究,学生将会对小学阶段所学的物质世界、生命世界、地球与宇宙等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世界是变化着的,多样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人无时不刻不在与之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我们应当保护地球环境。 在本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册的重点是:

重大版六年级下册教案

Unit 1 Our Friends 教学总目标 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英语名称,学会用英语表达“我喜欢的科目”、“我经常做什么”;学会用英语描述“洗碗”、“扫地”、“洗袜子”等。通过“Where are you going?What do you doat home?How can we get to…?”等句法的操练去获取信息,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听说认读以下单词: computer,PE,math,art,ME,science,difficult,interesting,bor ing 听说认读以下短语和句型:have a lesson ——Do youhelp....? What do you do? What about you? 能听说认读本单元第一至三课。 【教学重难点】注意Sometimes的发音 【教学用具】准备一些学生用的课本或图片,教学光碟 【教学时间】11课时 Lesson One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warm-up 1.Greetings. T: Hello,boys and girls! Nice to see you. How was your winnter vocation? My vocation was interesting. (先让学生初步感知interesting ,为此单词的学习打下基础。) ( 二) Presentation 1.Review the old words T: This is our new term. We have many new books. Let’s see what we have. (展示学生们发的新书,让学生说出相对应的单词,并呈现单词。) 操练方法:齐读、快速认读、英汉互译 2.Learn new words T: We know how to say “语文书”。How can we say “语文课”? (引出lesson,并教授have a lesson) 教授方法:教读、齐读、相互替换 (二) New dialogue ----Do you help ......Lu Hua? Yes,I do.I often do the dishes. No, I don’t. It’s difficult/ boring.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杭州市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全部教案(共32课时)

根据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制定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 全册共32课时 学校: 姓名: 日期: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全部教案(共8课时)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 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 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课前准备: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 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课时安排:1课时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 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 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 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 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 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 放大镜 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 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 用途: 教学反思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读书要有选择△

11.读书要有选择△ 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两条绿线里的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生了解可以选择的读物类型并学会选择读物以及掌握选择合适读物这种本领的益处。 学习重难点:学会选择合适读物的方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一课时 学习过程: 学习时间:月日课型:新授课总课时编号: 一、自己学 1.读一读课文:多读几遍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带着你的疑问和猜想读课文,看看课文内容和你猜想有什么区别? 2.读一读词语: 爱国先贤聆听 3.读读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 课文先写了; 接着写了; 最后写了。 你认为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 二、交流学 (一)提出问题: 1. 通过预习,你们认为这篇课文应该学习哪些内容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写什么”。 总结学生的回答,同学们都关注了课文写的内容,那么围绕课题,课文写了哪些内容呢?(板书:写什么) 2.我们分节朗读课文。 3.学生交流课文写了什么? 概括总结:本文阐明了读书要有选择的道理,重点介绍了读书如何选择的有关内容,指出了有选择地读书的益处。

4. 对于这个故事,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针对学生的提问,相机引导---“怎么写”。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同时形成共性需要解决的问题。(想一想,课文怎么写的?) (二)探究问题: 1.初读了课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呢? 学生讨论,相机给课文划分段落。 第一段(1):开篇点明题意,指出读书要有选择。 第二段(2——8):介绍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读物和如何选择读物。 第三段(9):点明掌握选择合适读物的本领的益处。 (三)点难拨疑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一节写了什么? 2.交流:开篇点明题意,指出读书要有选择。 3.齐读。 学习第2——8自然段 1.自由读2——8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交流: 写什么?介绍可以选择哪些类型的读物和如何选择读物。 2.怎么写的? 交流。 (1)出示:我们小学生可以选择那些读物呢?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以提出问题的形式过渡,总领下文。) (2)我们小学生该选择哪些读物呢?读这些读物有什么好处呢? 交流。 3.感知写作特色 同学们课文第2——5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交流(条理清楚,分类说明等) 依据这样的写作特色,开展迁移性练习:除了文中介绍的读物,我们小学生还可以选择哪些读物呢? 仿照2——5自然段的写法,向大家介绍。 学习第9自然段 1.齐读。 2.掌握选择合适读物的益处是——(指名回答)。 三、反思学 回顾课文,贯穿学法。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课文内容。 2.阅读方法。 3.写作方法。 4.问问题的方法 四、实践学 1.总结提升: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 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导学案005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城关小学邓永亮 第一课时 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3、能通过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2、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3、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4、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5、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2、学生能积极参与,乐意与人交流合作,体验成长的快乐。教学重难点:绘制曲线图来整理有关资料,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教法与学法: 教法:讲授法。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量身高的纸、秤、卷尺、长尺、记录表、学生体检记录表。 学生准备:直尺、课前搜集能记录自己成长的资料,了解自己出生时的身高、体重及第一年的生长情况。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出示课件:猜猜我是谁。 2.谈话:同学们,这是我们班一些同学小时候的照片,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是哪位同学? 3.提问:看了这些照片,你有什么想法想要告诉大家 二、合作探究 (一)交流自己成长的证据 1.谈话:你从哪些方面发现自己长大了?谈谈你自己的感受。2.学生汇报并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成长的证据。 3.谈话:老师这里有一位同学不同阶段所拍摄的四张照片(出示顺序打乱的照片),你能将它们排排序吗? 4.学生进行排序。 5.汇报:你是怎样排的为什么这样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1课《金色的鱼钩》教案 《金色的鱼钩》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12 个字,正确读写“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读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 1【导入】 一、课题导入,质疑问难 1、简介长征,引入课文。 2、板书课题,让学生谈谈由题目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活动 2【讲授】 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读完后依据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活动 3【讲授】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1、品读重点句。 “炊事班长四十多岁了......都斑白了。” “老班长看我们......瘦的比我们还厉害呢。” 四十岁的人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断。指名读,讨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3、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断自由朗读,讨论:为什么让你感动?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颗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4、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为什么让你感动?指导朗读。 5、“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断。读内容,观察插图,想象老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老班长前后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注:所有的教案集都是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大洋路学校陈建秋老师(科学课教师)召集各地老师编写并整理出来的,让我们在参考这些教案时心存感激! 编写人员: 第一单元:浙江宁波奉化市居敬小学张素珊 第二单元:江苏徐州铜山茅村实验小学王芳 第三单元: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新兴学校董茂娉 第四单元: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一小学曾小红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站前学校方靓

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1、放大镜 (1)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2)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 4、怎样放得更大 (5)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7) 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8) 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9) 8、微小世界和我们(作为单元考核) (1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2) 1、我们身边的物质 (12)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13)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15)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6) 5、铁生锈了 (17)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8)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19) 8、物质变化与我们 (20) 第三单元宇宙 (21) 1、地球的卫星——月球 (21) 2、月相变化 (23) 3、我们来造“环形山” (25) 4、日食和月食 (26) 5、太阳系 (29) 6、在星空中(一) (31) 7、在星空中(二) (32) 8、探索宇宙 (34)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36) 1、一天的垃圾 (36) 2、垃圾的处理 (37)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 (38) 4、分类和回收利用 (40) 5、一天的生活用水 (42)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46)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48)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4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