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_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_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_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_课程设计

《单片机应用技术》

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名称:基于单片机的简易智能电动车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电动车设计

摘要

智能作为现代的新发明,是以后的发展方向,他可以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在一个环境里自动的运作,不需要人为的管理,可应用于科学勘探等等的用途。智能电动车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本设计以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控制两个步进电机的正反转,实现了小车的不同方向运动。利用红外对管做成的红外传感器来检测路面信息,完成了小车的巡线功能。避障与寻光均采用红外对管来实现。采用LCD1602液晶显示屏来显示时间与路程等信息。

关键词: 巡线避障寻光显示

Abstract

The new smart as a modern invention,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he can follow the pattern set in advance in an environment where the operation automatically, without human management, etc. can be applied to the use of scientific exploration. Smart electric car is one of expression.

The design of a microcontroller as the master chip, the two stepper motor reversing control and achieve the car's different direction. Using Infrared Emitting Diode made of infrared sensors to detect road surface information, completed the car's transmission line functions. Obstacle avoidance and infrared search light tubes are used to achieve. By LCD1602 LCD to display information such as time and distance.

Keyword: Search online Avoid object Search light Show Information

目录

一总体概括 (5)

二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5)

2.1 主控芯片的选择 (5)

2.2 智能巡线设备的选择 (5)

2.3 显示设备的选择 (6)

2.4 声光信号设备的选择 (6)

三电路设计 (6)

3.1单元电路设计 (6)

3.1.1 寻光电路的设计 (6)

3.1.2 红外检测电路设计 (7)

3.1.3 金属探测电路的设计 (8)

3.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9)

四软件设计 (10)

4.1主程序流程图 (10)

五调试结果 (11)

六参考文献 (12)

七附录 (13)

八总结与体会 (23)

第一章总体概括

具体的系统方框图如下所示:

图1 系统框图

第二章方案的论证与比较

2.1 主控芯片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单个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由于AT89S52具有32个I/O口,能满足小车各部分对I/O口的需求,另外只用一个单片机可以很好的控制小车。

方案二:采用双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利用两块AT89S52分别对小车的各部分进行监测和控制,虽然减轻了单个单片机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工作效率,但是存在很多的I/O的资源浪费,并且两个单片机不容易控制,所以不采用该方案。使用方案一

2.2 智能巡线设备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普通发光二极管及光敏电阻组成的发射接收方案。该方案在实际使用时,容易受到外界光源的干扰,有时甚至检测不到。主要是因为可见光的反射效果跟地表的平坦程度、地表材料的反射情况都有直接关系。虽然可采取超高亮度发光二极管降低一定的干扰,但这又增加额外的功率损耗。

方案二:采用反射式红外对管,虽然易受环境的影响,识别的可靠程度不高,但是由于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易于安装,完全能用多个该传感器构成高精度的控制辐射网络

提高识别的可靠性、准确性,考虑到实际应用环境,因此我们采用方案二。

2.3 显示设备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传统数码管作为显示设备。传统数码管具有低能耗、低损耗、低压、长寿命、耐老化、防晒、防潮、防火、防高(低)温的特点;对外界环境要求低,易于维护;同时其精度比较高,精确可靠,操作简单,程序编写容易,资源占用少。本设计要求显示的内容较多,如果利用传统数码管来显示,则需要好几块数码管,这样占用单片机很多的I/O口,并且不够美观,也不易区分各块数码管显示的是什么内容。所以,该方案不被采用。

方案二:采用液晶显示屏(LCD)显示时间和路程。液晶显示器具有功耗低、无辐射危险、平面直角显示以及影像稳定等,可视面积大,画面效果好,也可以显示汉字,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显示内容多等特点。因此,只要用一块液晶显示器就可以显示设计要求的全部内容。此外,液晶显示器与单片机连接电路较简单,且占用的I/O口较少。基于以上分析,我们采用该方案,用LCD1602进行显示。

2.4 声光信号设备的选择

本设计要求小车在直道上检测到金属时发出声光指示信息,在发声方面,我们使用蜂鸣器代替扬声器,因为扬声器功耗比较大,体积也较大,而本设计对声音信号要求不高,所以我们使用功耗与体积都较小的蜂鸣器。在发光方面,我们选择普通的发光二极管。

第三章电路设计

3.1单元电路设计

3.1.1 寻光电路的设计

该单元电路主要是实现小车寻光入库,考虑到光源是放在车库里,而且光源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为了使小车能够精确驶入库中,我们采用三个光敏传感器。用金属支架将三个光敏传感器固定在车的中间部分,并使光敏传感器尽可能与光源保持水平,这三个传感器组成一个120度的扇形,相邻两个之间的角度为60度。其中一路如图所示:

图2 寻光电路图

其他两个电路与此电路相同。接收管未接收到光源发出的红外光时,接收管不导通,正向输入的电压大于基准电压,通过电压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高电平,接收管接收到光源发出的红外光后,接收管导通,正向输入的电压将会小于基准电压,通过电压比较器进行比较输出低电平。单片机可直接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判断是否检测到光源,并通过对检测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来决定小车的运动方向。

3.1.2 红外检测电路设计

该设计采用红外对管构成的红外传感器,具体电路如图所示:

图3 红外对管电路

我们在小车的前端底部安装三对相同的红外对管,用来检测地面信号,每个红外对管都有一个发射管和一个接收管,发射管发射红外线到地面,如果遇到黑线则光信号会被吸收,否则会被反射回来。检测到黑线接收管不导通,输出高电平,否则输出低电平。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高低电平来决定小车如何行驶。另外在小车的正前端安装一对红外对管,用来检测前方是否有障碍物。探测原理与检测地面的原理相同,当小车前端的红外对管发射出的红外光线被反射回来时,说明前方有障碍物,此时小车会进行相应的反应。

3.1.3 金属探测电路的设计

此部分电路的功能是检测轨道上的铝钱币,在此我们使用的金属传感器是电感接近式开关。该传感器由LC高频振荡器和放大处理电路组成,利用金属物体在接近这个能产生电磁场的振荡感应头时,使物体内部产生涡流。这个涡流反作用于接近开关,使接近开关振荡能力衰减,内部电路的参数发生变化,由此识别出有无金属物体接近,进而控制开关的通或断。

其工作原理图如下所示:

图4 接近式开关原理图

当小车遇到铝钱币时,控制开关将会发生变化,输出电压为零伏,否则输出的是1.12V。由于两者都属于低电平,在此我们再次使用电压比较器,使两种不同情况下,分别输出高低电平,并将其传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接收到的信号判断是否有铝钱币。

3.2 电机驱动电路设计

本设计使用的步进电机是四项六线式,用L297和L298N驱动芯片驱动,其中一个的驱动电路如图所示(另外一个于此相同):单片机AT89S52通过I/O口向L297的17和18脚发送驱动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步进电机的速度及正反转。

图5 .步进电机驱动电路

第四章软件设计主程序流程图

图6

第五章调试结果

5.1小车利用红外对管能够成功进行巡线、避障:

①:小车的电机驱动脉冲在1500 左右,小车可以在躲避障碍物时候,准确的转外实

现延时并且寻光功能。

②:小车的电机驱动脉冲在1500左右,是小车的性能达到最优,正在巡线转弯的车

体抖动达到最小值。

③:小车的避障的红外对管与地面的距离在4cm以及角度在85°左右,能够准确实现

避障,且车体转弯达到90°

5.2小车利用红外对管寻光进入车库:

①:当小车驶出障碍区,加以脉冲在1800左右,可以使其在寻光过程中,避免车身

旋转角度过大。

②:小车的寻光的红外对管(车身左侧)与地面的距离在6cm以及角度在95°左右,

能够准确实现寻光,和车身180度旋转,倒入车库

5.3小车的显示模块:

①:小车的总路程、总时间、被检测的金属数目以及被检测金属与其实位置的距离,

适时显示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第六章参考文献

[1] 戴佳戴卫恒. 51单片机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实例精讲[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2]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作品汇编[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3] 黄智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制作实训[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5.

[4] 黄智伟.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M]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6.

[5] 赵广林. 常用电子元器件设别/检测/选用一读通[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6] 康华光. 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五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7] AT89S51 Preliminary ,Atmlel Comporation 2001.

[8] AT89S52 ,Atmlel Comporation 2001.

[9]李叶紫. MCS51 单片机应用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0]张毅刚.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第七章附录

程序:

#include "xiaoche.h"

#include "lcd1602.h"

//unsigned int s=10;

//unsigned int s2,i2=1,j2=1,k2=1;

unsigned int jj=0;

unsigned int kk=0;

unsigned int d[5]={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延时1

{

while(t--);

}

void go(void) //直行

{ cwright=1;

cwleft=1;

m=2;

step_mode=0;

}

void back() //后直行

{

m=2;

cwright=0;

cwleft=0;

step_mode=0;

}

void tleft() //左拐

{ //cwleft=0;

//cwright=1;

m=0;

step_mode=0;

}

void tleft_1(void)

{

m=4;

cwleft=0;

cwright=1;

step_mode=0;

}

void tright() //右拐

{ //cwleft=1;

//cwright=0;

m=1;

step_mode=0;

}

void tright_1(void)

{

m=5;

cwleft=1;

cwright=0;

step_mode=0;

}

void searchline (void) //巡线+金属探测{

unsigned int s=10;

unsigned int i,j,k,z;

kk=1;

while(1)

{

i=s_L;

j=s_M;

k=s_R;

z=js;

s=z*8+i*4+j*2+k;

switch(s)

{ case 7:shengguang();break;

case 5:shengguang();break;

case 2:go();shengguang();break;

case 4:tright();shengguang();break;

case 6:tright();shengguang();break;

case 1:tleft();shengguang();break;

case 3:tleft(); shengguang();break;

//case 0:go();shengguang();break;

case 15:

case 13:

case 10:go();break;

case 12:tright();break;

case 14:tright();break;

case 9:tleft();break;

case 11:tleft(); break;

case 8:go();break;

}

if(s==0){Stop_0(5); break; } // go();shengguang();

// if(s==8){break;}

Display();

//if(ii==1){a=d[0];}

//if(ii==2){d2=a;}

//if(ii==3){d3=a;}

//if(ii==4){

//{Stop_0(10);}

//Display();

//stop(); shengguang();

//Delay1ms(1000);

//break;

}

}

void searchlight ()

{ unsigned int s1,i1=1,j1=1,k1=1;

unsigned int s2,i2=0,j2=0,k2=0;

while(1)

{

i1=left2 ;

j1=forest3;

k1=right1;

s1=i1*4+j1*2+k1;

i2=s_L;

单片机课程设计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设计名称: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编号:E1010020 课程设计学分:2.0 课程设计周(时)数:2周课程设计授课单位:测控技术及仪器指导方式: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课程设计适用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张毅刚,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单片机教程》,蔡惟铮编,东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 服务课程名称:单片机原理服务课程编号:T1010020 服务课程讲课学时:40 服务课程学分:2.5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及基本要求 1.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运行模式、功能模块及应用开发方法。 2.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汇编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4. 掌握C-51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掌握各种进制数的特点及其转换方法。 2.掌握MCS-51单片机的硬件结构的特点,详细了解MCS-51单片机的各种资源。 3.了解单片机的指令系统、指令格式及其意义。 4.理解中断的基本概念,了解单片机的中断响应。 5.掌握存储器的分类,熟练掌握存储器的扩展。 6.了解单片机的接口技术及其串行通讯方式。 7.编写课程设计报告,掌握汇编语言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设计题目: 1.交通灯控制系统 实验目的:(1)学习输出口的使用方法;(2)学习延时子程序的编写;(3)交通灯的控制规律 实验要求:设计并且制作交通灯控制系统,编制控制系统监控软件;交通灯控制软件,要求以单片机为核心,P1口输出口接三只发光二极管(红绿黄), 编写程序,使发光二极管按交通灯的控制规律点亮。 思考问题:改变延时常数,使发光二极管闪亮时间改变。红绿灯不允许同时点亮,红绿灯交换时黄灯闪烁,考虑车流量情况,改变交通灯指挥状况,单路 口/多路口情况,寻求最佳交通流量。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院系:电子通信工程 团组:电子设计大赛1组 姓名: 指导老师:

目录 一、摘要 (3)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3) 三、硬件资源 (5) 四、硬件总体电路搭建 (13) 五、程序流程图 (14) 六、设计感想 (14) 七、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附录 1 程序代码 (17)

一、摘要 本设计以STC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温度信号由温度芯片DS18B20采集,并以数字信号的方式传送给单片机。文中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单片机通过对信号进行相应处理,从而实现温度控制的目的。文中还着重介绍了软件设计部分,在这里采用模块化结构,主要模块有:数码管显示程序、键盘扫描及按键处理程序、温度信号处理程序、led控制程序、超温报警程序。 关键词:STC89C51单片机 DS18B20温度芯片温度控制 ,LED报警提示. 二、系统方案的设计 1、设计要求 基本功能: 不加热时实时显示时间,并可手动设置时间; 设定加热水温功能。人工设定热水器烧水的温度,范围在20~70度之间,打开开关后,根据设定温度与水温确定是否加热,及何时停止加热,可实时显示温度; 设定加热时间功能。限定烧水时间,加热时间内超过温度上限或低于温度下限报警,并可实时显示温度。 2、系统设计的框架

本课题设计的是一种以STC89C51单片机为主控制单元,以DS18B20为温度传感器的温度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可以实时存储相关的温度数据并记录当前的时间。其主要包括:电源模块、温度测量及调理电路、键盘、数码管显示、指示灯、报警、继电器及单片机最小系统。 图1 系统设计框架 3 工作原理 温度传感器 DS18B20 从设备环境的不同位置采集温度,单片机STC8951获取采集的温度值,经处理后得到当前环境中一个比较稳定的温度值,再根据当前设定的温度上下限值,通过加热和降温对当前温度进行调整。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超过设定温度的上限时,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降温设备(压缩制冷器) ,当采集的温度经处理后低于设定温度的下时 , 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继电器开启升温设备 (加热器) ,这里采用通过LED1和LED2取代!!! 当由于环境温度变化太剧烈或由于加热或降温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温度传感头出现故障导致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将环境温度调整到规定的温度限内的时候,单片机通过三极管驱动扬声器发出警笛声,这里采用HLLED提示。

单片机电子称课程设计

目录 一、绪论 (1) 1.0引言 (1) 1.1问题的提出 (1) 1.2任务与分析 (1) 二、总体方案设计 (2) 2.1设计任务 (2) 2.2 系统设计框图 (3) 三、系统硬件设计 (3) 3.1 5V直流电源设计模块 (3) 3.2 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 (5) 3.3信号电路放大模块 (8) 3.4 A/DC0832数模转换模块 (9) 3.5 AT89C51单片机控制模块 (11) 3.6 LED显示模块 (13) 四、系统软件设计 (14) 4.1 C语言在单片机中的用 (14) 4.2电子称的软件设计与实现 (15) 4.3主程序流程图 (15) 4.4 子程序设计 (16) 4.4.1 A/DC0832采样程序 (16) 4.4.2 LED显示程序 (16) 五、Protues仿真调试 (17) 5.1 仿真调试结果 (17) 设计总结 (19) 参考文献 (20) 附录A程序清单 (20) 附录B 原理图 (26) 附录C PCB图 (27)

一、绪论 1.0引言 在我们生活中经常都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用到秤,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我们对其要求操作方便、易于识别。随着计量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传统纯机械结构的杆秤、台秤、磅秤等称量装置逐步被淘汰,电子称量装置电子秤、电子天平等以其准确、快速、方便、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通过分析近年来电子衡器产品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市场的需求,电子衡器总的发展趋势是小型化、模块化、集成化、智能化;其技术性能趋向是速率高、准确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其功能趋向是称重计量的控制信息和非控制信息并重的“智能化”功能;其应用性能趋向于综合性和组合性。 1.1问题的提出 电子秤是电子衡器中的一种,衡器是国家法定计量器具,是国计民生、国防建设、科学研究、内外贸易不可缺少的计量设备,衡器产品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各行各业的现代化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高。称重装置不仅是提供重量数据的单体仪表,而且作为工业控制系统和商业管理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推进了工业生产的自动化和管理的现代化,它起到了缩短作业时间、改善操作条件、降低能源和材料的消耗、提高产品质量以及加强企业管理、改善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作用。随着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微电子学和计算机等现代电子技术的成就给传统的电子测量与仪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革命性的影响。经现今电子衡器制造技术及应用得到了新发展:电子称重技术从静态称重向动态称重发展;计量方法从模拟测量向数字测量发展;测量特点从单参数测量向多参数测量发展。常规的测试仪器仪表和控制装置被更先进的智能仪器所取代,使得传统的电子测量仪器在远离、功能、精度及自动化水平定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并相应的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智能仪器控制系统,使得科学实验和应用工程的自动化程度得以显著提高。 1.2任务与分析 本设计基于单片机技术原理,以单片机芯片AT89C51作为核心控制器,通过

单片机毕业设计完整版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 题目: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14 电升 姓名:夏云飞 学号:1410102003035 指导老师:贺容波 成绩: ( 2015.12 )

目录 一、绪论 (1) 1.1单片机简介 (1) 二、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 2.1 时钟电路的设计 (3) 2.2复位电路的设计 (4) 2.3 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5) 2.4按键电路的设计 (7) 2.5 蜂鸣器电路的设计 (8) 2.6接线图 (9) 三、软件系统设计方案 3.1 模块化设计方案 (10) 3.2 主程序的设计 (11) 3.3 LED动态显示程序的设计 (14) 3.4 计时程序模块的设计 (17) 3.5 键盘程序的设计 (19) 3.6 蜂鸣器程序的设计 (22) 3.7整个程序 (23) 四、总结 总结与致谢 (28) 参考文献 (29) 使用说明 (29)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 一绪论 1.1单片机简介 1.1.1单片机的产生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向性能稳定可靠、微型化、廉价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 所谓单片微型计算机,是指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总体来讲,单片机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单片机=CPU+ROM+RAM+I/O+功能部件 1.1.2单片机的特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CPU的位数也越来越高,已能将所有主要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其应用模式多、范围广,并具有以下特点: ①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重量轻,易于产品化。 ②控制功能强,运行速度快,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问题,满足工业控制要求,并有很强的位处理和接口逻辑操作等多种功能。 ③抗干扰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宽。由于许多功能部件集成在芯片内部,受外界影响小,故可靠性高。 ④虽然单片机内存储器的容量不可能很大,但存储器和I/O接口都易于扩展。 ⑤可以方便的实现多机和分布式控制。 1.1.3单片机的应用 单片机的应用具有面广量大的特点,目前它广泛的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对技术改造和产品的更新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单片机在智能化仪器、仪表中的应用:由于单片机有计算机的功能,它不仅能完成测量,还既有数据处理、温度控制等功能,易于实现仪器、仪表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②单片机在实时控制中的应用:单片机可以用于各种不太复杂的实时控制系统中, 第1页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题目 1.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秒表 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两个按键,三位数码管显示,打开电源开关后显示8,每秒循环左移一位,即□□8—>□8□—>8□□—>□□8—>…,按A键开始计时,实时显示所经历的时间,按B键停止计时并显示从开始到当前时刻的时间,要求精确到0.1秒,量程为0~99.9秒。 要求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按键A接INT0,按键B接INT1。 2.智能电动百叶窗 本设计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常用电子器件设计,一个电源开关,用一台直流电机控制百叶窗叶片的旋转(正转/反转),用一个光敏电阻传感器测量室内光强度,并用两位数码管显示测量结果,设置三个按键:手动/自动切换、手动正转和手动反转,用一个发光二极管显示手动/自动状态,自动状态时二极管亮。 设置两个极限位置保护行程开关,用于保护百叶窗叶片:当正转到极限位置压下行程开关时,电机停止正转,但还可以反转;当反转到极限位置压下行程开关时,电机停止反转,但还可以正转。 按键输入采用中断方式,按键中断请求信号接INT0. 单片机根据设定光强S1和S2(S2 > S1)和实测光强P控制电机M的动作:当P<=S1时,控制M正转以增加进光量; 当P>S2时,控制M反转以减少进光量; 当S1S+1时,控制R断开电加热回路; 当S-1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的课程设计

基于51单片机简易电子琴 1 课题背景 单片微型计算机室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产物,属于第四代电子计算机它具有高性能、高速度、体积小、价格低廉、稳定可靠、应用广泛的特点。他的应用必定导致传统的控制技术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因此,单片机的开发应用已成为高科技和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课题。 电子琴是现代电子科技与音乐结合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键盘乐器。它在现代音乐扮演重要的角色,单片机具有强大的控制功能和灵活的编程实现特性,它已经溶入现代人们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替代的一部分。本文的主要内容是用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个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8个按键,和一个复位按键。 主要对使用单片机设计简易电子琴进行了分析,并介绍了基于单片机电子琴硬件的组成。利用单片机产生不同频率来获得我们要求的音阶,最终可随意弹奏要表达的音符。并且分别从原理图,主要芯片,个模块原理及各莫奎的程序的调试来详细阐述。 一首音乐是许多不同的音阶组成的,而每个音阶对应着不同的频率,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频率的组合,构成我们想演奏的那首曲目。当然对于单片机来产生不同的频率非常方便,我们可以利用单片机的定时/计数器T0来产生这样的方波频率信号,因此,我们只要把一首歌曲的音阶对应频率关系编写正确就可以达到我们想要的曲目。 2 任务要求与总体设计方案 2.1 设计任务与要求 利用所给键盘的1,2,3,4,5,6,7,8八个键,能够发出7个不同的音调,而且有一个按键可以自动播放歌曲,要求按键按下时发声,松开延时一小段时间,中间再按别的键则发另外一音调的声音,当系统扫描到键盘按下,则快速检测出是哪一个按键被按下,然后单片机的定时器启动,发出一定频率的脉冲,该频率的脉冲经喇叭驱动电路放大滤波后,就会发出相应的音调。如果在前一个按下的键发声的同时有另一个按键被按下,则启动中断系统。前面的发音停止,转到后按的键的发音程序。发出后按的键的音调。 2.2 设计方案 2.2.1 播放模块 播放模块是由喇叭构成,它几乎不存在噪声,音响效果较好,而且由于所需驱动功率较小,且价格低廉,所以,被广泛应用。 2.2.2 按键控制模块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一、引言········ 二、设计课题········· 三、系统总体方案········· 四、系统硬件设计······ 1.硬件电路原理图 2.元件清单 五、系统软件设计········· 1.软件流程图 2.程序清单 六、系统实物图········ 七、课程设计体会········ 八、参考文献及网站········· 九、附录·········

一.引言 单片机因将其主要组成部分集成在一个芯片上而得名,就是把中央处理器、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以及I/O接口电路等部件集成在一个芯片上。 基于单片机设计的数字钟精确度较高,因为在程序的执行过程中,任何指令都不影响定时器的正常计数,即便程序很长也不会影响中断的时间。 数字钟是采用数字电路实现对日期、时、分、秒,数字显示的计时装置,由于数字集成电路的发展和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广泛应用,使得数字钟的精度,远远超过老式钟表,钟表的数字化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且大大地扩展了钟表的报时功能。数字钟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广泛应用于家庭、车站、码头、剧院、办公室等场所,给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不仅如此,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也离不开电子钟的相关功能和原理,比如机械手的控制、家务的自动化、定时自动报警、按时自动打铃、时间程序自动控制、定时广播、自动起闭路灯、定时开关烘箱、通断动力设备、甚至各种定时电气的自动启用等,所有这些,都是以钟表数字化为基础的。而且是控制的核心部分。因此,研究数字钟及扩大其应用,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本设计使用12MHZ晶振与单片机AT89C51相连接,以AT89C51芯片为核心,采用动态扫描方式显示,通过使用该单片机,加之在显示电路部分使用HD74LS373驱动电路,实现在8个LED数码管上显示时间,通过4个按键进行调时、复位等功能,在实现各功能时数码管进行相应显示。软件部分用C语言实现,分为显示、延迟、调时、复位等部分。通过软硬件结合达到最终目的。

(完整版)单片机技术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 姓名: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 电子秒表设计 专业、班级学号姓名 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 主要内容: 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具备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基本要求: 1.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设定按钮完成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2.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设计电路和仿真; 3.掌握定时器的使用和数码管显示的方法; 4.通过此次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 [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文杰,单片机应用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

[3]朱清慧,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清华大学出版社 [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天煌教仪 [5]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 完成期限: 指导教师签名: 课程负责人签名: 年月日 目录 1.引言 (1) 2.方案设计与论证 (3) 2.1 直流调速系统 (3) 2.1 检测系统 (4) 2.3显示电路 (9) 2.4系统原理图 (9) 3.硬件设计 (10) 3.1 80C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0) 3.2 最小应用系统设计 (11)

3.3前向通道设计 (12) 3.4后向通道设计 (15) 3.5显示电路设计 (17) 4.软件设计 (20) 4.1主程序设计 (20) 4.2显示子程序设计 (24) 4.3避障子程序设计 (25) 4.4软件抗干扰技术 (26) 4.5“看门狗”技术 (28) 4.6可编程逻辑器件 (29) 5.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分析 (30) 6.结论 (31) 致谢 (31) 参考文献 (32) 附录A 程序清单 (33) 附录B 硬件原理图 (41)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全)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题目汇总 说明:为便于同学提前探讨开发思路,特将本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发给大家。 每个同学可以在以下题目中选一题要求: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源程序;设计报告文档基于单片机的电子时钟设计设计内容:1、用LCD液晶作为显示设备(30分) 2、可以分别设定小时,分钟和秒,复位后时间为:00: 00:00 (30 分) 3、能实现日期的设置,年、月、日(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如:闹钟功能;显示星期;整点音乐报时等。 图示: 2010-04-09 MON 11:06:42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一) 设计内容:1、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30 分) 2、带紧急制动按钮,按钮按下,所有方向亮红灯;再次按下,恢复正常显 示(20分) 3、夜间模式按钮按下,所有方向显示黄灯闪烁(20分) 4、实时提醒绿灯亮的剩余时间(30分)图示: 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二) 设计内容:1、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通行分左行、右行、直行,其中左行、右行固定15秒;直行固定30秒(40分) 2、信号灯分绿灯(3种)、红灯、黄灯,每次绿灯换红灯时,黄灯亮3秒 钟。(30分) 3、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交替控制,每次干道绿灯交替时,有 3 秒钟所有干道的交通灯都是黄灯闪烁3秒钟,提示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迅速通过。(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 图示: 四、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一款能产生3种以上波形的波形发生器(30分) 2、设计波形选择按钮(采用3个独立按键)(10分) 3、点阵显示波形图案(20分) 4、能同时输出两种波形(30分) 5、显示频率(10分) 图示: 五、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广告牌设计 设计内容:1、能显示不同字符、图形的LED点阵广告牌(30分) 2、用独立按键控制不同字符的切换效果(如闪烁、静止、平移)(30 分) 3、可通过串口从电脑下载更新需要显示的字符(30分) 4、其他创新功能(10分) 图示:略 六、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LCD显示篮球比分牌(30分) 2、通过加分按钮可以给A队或B队加分(20分) 3、设计对调功能,A队和B队分数互换,意味着中场交换场地。(20 分) 4、显示比赛倒计时功能(20分) 5、创新内容:如显示第几小节(10分) 显示: A 083: B 079 4th Period 10:25

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课程设计

目录 前言 (2) 第1章基于51单片机的电子琴设计 (3) 1.1 电子琴的设计要求 (3) 1.2 电子琴设计所用设备及软件 (3) 1.3 总体设计方案 (3) 第2章系统硬件设计 (5) 2.1 琴键控制电路 (5) 2.2 音频功放电路 (6) 2.3 时钟-复位电路 (6) 2.4 LED显示电路 (6) 2.5 整体电路 (6) 第3章电子琴系统软件设计 (7) 3.1 系统硬件接口定义 (7) 3.2 主函数 (8) 3.2.1 主函数程序 (8) 3.3 按键扫描及LED显示函数 (9) 3.3.1 键盘去抖及LED显示子程序 (10) 3.4 中断函数 (11) 3.4.1 中断程序 (12) 第4章电子琴和调试 (12) 4.1 调试工具 (12) 4.2 调试结果 (13) 4.3 电子琴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第5章电子琴设计总结 (15) 参考文献 (16) 附录 (17)

前言 音乐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途径和最重要内容,它在陶冶情操、提高素养、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近年来,我国音乐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探索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较为完整的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但我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力度离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如今,电子琴作为电子时代的新产物以其独特的功能和巨大的兼容性被人们广泛的接受和推崇。而在课堂教学方面,它拥有其它乐器无法比拟的两个瞬间:瞬间多元素思维的特殊的弹奏方法;瞬间多声部(包括多音色)展示的乐队音响效果的特点。结合电子琴自身强大的功能及独特的优点来进行音乐教育的实施,这样就应该大力推广电子琴进入音乐教室,让电子琴教学在音乐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现代乐器中,电子琴是高新科技在音乐领域的一个代表,体现了人类电子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电子琴自动伴奏的稳定性、准确性,以及鲜明的强弱规律、随人设置的速度要求,都更便于人们由易到难、深入浅出的准确掌握歌曲节奏和乐曲风格,对其节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训练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电子琴所包含的巨量的音乐信息和强大的音乐表现力可以帮助音乐教学更好地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更有效地提高人们的音乐素质和能力。目前,市场上的电子琴可谓琳琅满目,功能也是越来越完备。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设计并制作的电子琴系统运行稳定,其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软件功能完善、控制系统可靠、性价比较高等,具有一定的实用与参考价值。这就为电子琴的普及提供了方便。 二、电子琴设计要求本设计主要是用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元件,设计一台电子琴。以单片机作为主控核心,与键盘、扬声器等模块组成核心主控制模块,在主控模块上设有7个按键和1个复位按键。本系统主要是完成2大功能:音乐自动播放、电子琴弹奏。关于声音的处理,使用单片机C语言,利用定时器来控制频率,而每个音符的符号只是存在自定义的表中。

单片机电子称课程设计1

单片机电子称课程设计1

————————————————————————————————作者:————————————————————————————————日期: 2

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原理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题目:电子秤的设计 专业年级:08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小组成员: 杨婷(200800802035 华娟(200800802041 王尹怿(200800802048 成绩: 完成时间:20110702 【设计题目】电子称的设计 【设计要求】 (1设计一款电子秤,用LED液晶显示器显示被称物体的质量(2可以设定该秤所称的上限 (3当物体超重时,能自动报警 【设计过程】 1.【方案设计】 3

4 在设计系统时,针对各个模块实现的功能来设计电子秤的方案有以下几种: 方案一 结构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1 带有键盘输入的结构简图 此方案设计的电子秤,可以实现称物计价功能,但是局限于数码管的功能,在显示时只能显示单价、购物总额以及简单的货物代码等。在显示重量时,如果数码管没有足够的位数,那么称量物体重量的精度必受到限制,所以此方案需要较多的数码管接入电路中。这样在处理输入输出接口时需要另行扩展足够多的I/O 接口供数码管使用,比较麻烦。 方案二前端信号处理时,选用放大、信号转换等措施, 尤其在显示方面采用具有字符图文显示功能的LCD 显示器。这种方案不仅加强了人机交换的能力,而且满足设计要求,可以显示购物清单、所称量的物体信息等相关内容。 结构简图如下图所示: 图2 LCD 显示的方案

目前单片机技术比较成熟,功能也比较强大,被测信号经放大整形后送入单片机,由单 片机对测量信号进行处理并根据相应的数据关系译码显示出被测物体的重量。单片机控制适合于功能比较简单的控制系统,而且其具有成本低,功耗低,体积小算术运算功能强,技术成熟等优点。但其缺点是外围电路比较复杂,编程复杂。使用这种方案会给系统设计带来一定的难度。 方案三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 采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为控制核心,利用EDA软件编程,下载烧制实现。系统集成于一片Xilinx公司的SpartanⅡ系列XC2S100E芯片上,体积大大减小、逻辑单元灵活、集成度高以及适用范围广等特点,可实现大规模和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 采用FPGA测频测量精度高,测量频率范围大,而且编程灵活、调试方便,设计要求的精度较高,所以要求系统的稳定性要好,抗干扰能力要强。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系统的基本工作流程和各单元电路所用到的核心器件。其中控制器采用Xilinx公司可编程器件FPGA为核心,基于ISE软件平台,采用VHDL编程实现数据处理、LED和LCD驱动、时钟芯片的I2C通讯、键盘控制等模块。 结构简图如下图所示 : 5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全)

单片机课程设计题目汇总(一) 说明:为便于同学提前探讨开发思路,自学相关内容,特将本课程设计的可选题目发给大家。本次题目为其一部分,稍后会有另一部分。鼓励大家自己设计题目。 要求:每个小组2-3人,每个题目最多限两个小组选;课程设计考核内容包括:C51源程序;现场显示结果;设计报告文档(文档的格式稍后公布,请注意查收)。 一、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一) 设计内容:1、东西方向、南北方向均有红、黄、绿三种信号灯;(30分) 2、带紧急制动按钮,按钮按下,所有方向亮红灯;再次按下, 恢复正常显示(20分) 3、夜间模式按钮按下,所有方向显示黄灯闪烁(20分) 4、实时提醒绿灯亮的剩余时间(30分) 图示: 二、基于单片机的交通灯显示系统(二) 设计内容:1、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的通行分左行、右行、直行,其中左行、右行固定15秒;直行固定30秒(40分) 2、信号灯分绿灯(3种)、红灯、黄灯,每次绿灯换红灯时,黄 灯亮3秒钟。(30分) 3、东西干道和南北干道交替控制,每次干道绿灯交替时,有3 秒钟所有干道的交通灯都是黄灯闪烁3秒钟,提示已经进入路口的车辆迅速通过。(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10分) 图示: 三、基于单片机的波形发生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一款能产生3种以上波形的波形发生器(30分) 2、设计波形选择按钮(采用3个独立按键)(10分) 3、点阵显示波形图案(20分) 4、能同时输出两种波形(30分)

5、显示频率(10分) 图示: 四、基于单片机的LED点阵广告牌设计 设计内容:1、能显示不同字符、图形的LED点阵广告牌(30分) 2、用独立按键控制不同字符的切换效果(如闪烁、静止、平移) (30分) 3、可通过串口从电脑下载更新需要显示的字符(30分) 4、其他创新功能(10分) 图示:略 五、基于单片机的篮球计分器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LCD显示篮球比分牌(30分) 2、通过加分按钮可以给A队或B队加分(20分) 3、设计对调功能,A队和B队分数互换,意味着中场交换场地。 (20分) 4、显示比赛倒计时功能(20分) 5、创新内容:如显示第几小节(10分) 显示: 六、基于单片机的电子贺卡设计 设计内容:1、设计基于单片机的伴奏乐曲(30分) 2、设计基于单片机的彩屏图片(30分) 3、通过矩阵键盘按键显示不同彩屏图片,并伴有不同乐曲(30 分) 4、创新部分(自主设计)(10分) 显示:(略) 七、电风扇模拟控制系统设计 设计内容:1、3个独立按键分别控制“自然风”、“睡眠风”、“常风”,(三者的区别是直流电机的停歇时间不同),并在数显管上显示出区别(30分) 2、每种类型风可以根据按下独立按键次数分为4个档的风力调 节。(30分) 3、设计风扇的过热保护,用继电器实现。即当风扇运行一段时 间后,暂停10秒。(30分) 4、其他创新内容(如报警提示)(10分)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温度监控系统设计 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班级: 2班 成员:魏振杰 二〇一五年十二月

一、引言 温度是工业控制中主要的被控参数之一,特别是在冶金、化工、建材、食品、机械、石油等工业中,具有举足重轻的作用。对于不同场所、不同工艺、所需温度高低范围不同、精度不同,则采用的测温元件、测方法以及对温度的控制方法也将不同;产品工艺不同、控制温度的精度不同、时效不同,则对数据采集的精度和采用的控制算法也不同,因而,对温度的测控方法多种多样。 随着电子技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微机测量和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利用微机对温度进行测控的技术,也便随之而生,并得到日益发展和完善,越来越显示出其优越性。 作为获取信息的手段——传感器技术得到了显著的进步,其应用领域较广泛。传感器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了解并掌握各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特性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对传感器的认识和了解,尤其是对温度传感器的深入研究以及其用法与用途,基于实用、广泛和典型的原则而设计了本系统。本系统利用传感器与单片机相结合,应用性比较强,本系统可以作为仓库温度监控系统,如果稍微改装可以做热水器温度调节系统、实验室温度监控系统,以及构成智能电饭煲等等。课题主要任务是完成环境温度监测,利用单片机实现温度监测并通过报警信号提示温度异常。本设计具有操作方便,控制灵活等优点。 本设计系统包括单片机,温度采集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控制模块,报警和指示模块五个部分。文中对每个部分功能、实现过程作了详细介绍。整个系统的核心是进行温度监控,完成了课题所有要求。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2.1学习DS18B20温度传感芯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2掌握LED数码管显示的原理及编程方法。 2.3掌握独立式键盘的原理及使用方法。 2.4掌握51系列单片机数据采集及处理的方法。 三、方案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称传感器课程设计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传感器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2014年06月

专业方向课程设计 课题:电阻应变式电子称 班级测控1111 学生姓名金梦磊学号 1111203115 指导教师张青春 淮阴工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目录1.系统方案设计 1.1 概述 1.2 检测原理 1.3 系统原理框图 2.系统硬件设计 2.1 传感器选择及其特性 2.2 测量电路 2.3 信号采集电路 2.4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 2.5 总体电路图 3.系统软件设计 3.1 软件设计方法 3.2 软件流程图 3.3 软件清单及说明 4.系统调试与验证 4.1 调试过程 4.2调试结果(仿真结果)截图4.3 误差分析 5.课程设计体会与总结 附录:1、参考资料 2、元器件表

基于电阻式应变片式传感器的电子称设计 ` 1.系统方案设计 1.1概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电子称已经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做生意确定货物的重量,还是菜市场买菜看斤看两,还是没事减肥看看自己体重有没有减少,我们都需要使用称量道具,电子称以其便携,准确等优点占据着市场。 早期的电子称是通过模拟电路实现的,其抗干扰能力不足,准确也比较低。现在的电子称都是通过微控制器,采用数字信号的方式,这样就克服了以前的缺点,还可以实现键盘控制以及超额报警等更能。在学习了传感器,单片机,测控电路几门课程之后,我们可以自己设计出一个电子称了。 在我的设计中,我将采用电阻式应变片传感器进行测量,并采用放大器对传感器转换出的电压信号进行放大、达到A/D转换器输入电压的要求,采用8位A/D转换器将放大器产生的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单片机将接收到的数字处理后显示在4个数码管上(量程为0-1.999kg,所以只需要4个数码管),还需要蜂鸣器进行超量程报警,led灯显示电源的通断,两个拨位开关实现电源通断的控制,以及单片机的复位功能。 1.2检测原理 电阻式应变片传感器是通过电阻的应变效应进行测量。

(完整版)单片机C语言毕业课程设计

郑州交通学院基于单片机的电子钟设计 系部:信息工程系 学生姓名:朱珂锋 指导教师:姜海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应用班级:电信二班 学号:243

摘要 51系列单片机是各单片机中最为典型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由RAM ,ROM,CPU构成,定时,计数和多种接口于一体的微控制器。本次设计 的数字电子钟采用了AT89C51芯片进行,由8位8段数码管进行动态刷新 显示,有四个独立按键。可以进行秒、分、时的调整,且操作简单,计时 误差小,显示亮度高,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这次课程设计通过对它的学习,应用,从而达到学习、设计、开发软、 硬的能力。应用Proteus软件实现了单片机电子时钟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该方法仿真效果真实、准确,节省了硬件资源。 关键词数字电子钟;单片机;C语言 目录 1 设计课题题目、目的要求及总体方案介绍 (4) 1.1 设计课题题目 (4) 1.2 设计课题目的 (4) 1.3 设计课题要求及工作原理说明 (4) 2 数字电子钟硬件系统的设计 (5) 2.1 硬件总体设计 (5) 2.2 数字电子钟硬件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简要介绍 (5) 2.3 数字电子钟电路原理图、PCB图、元器件布局图 (6) 2.4 数字电子钟元器件清单 (7)

3 数字电子钟软件系统的设计 (8) 3.1 数字电子钟软件系统主要模块功能简要介绍 (8) 3.2 数字电子钟软件系统程序流程框图 (8) 3.3 数字电子钟软件系统程序清单 (9) 4 设计结论、仿真结果、误差分析 (12) 4.1 数字电子钟的仿真结果 (12) 4.2 数字电子钟的误差分析 (13) 4.3 设计重点、难点,体会及不足之处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附录 (16)

单片机课程设计大纲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学时:一周学分: 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课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编写人:李丹 一、课程设计目的和要求 1、设计目的 通过课程设计,可将所学过的电子技术、模/数转换技术、传感器技术、单片机技术及智能仪器等知识综合串联起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从题目分析、电路设计调试、程序编制调试到传感器的标定等这一完整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动手能力、文献资料查阅能力的作用,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设计要求 a.了解并掌握单片机的原理、结构、指令、运行模式、功能模块及应用开发方法。 b.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掌握汇编语言的设计和调试。 二、课程设计方式 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三、课程设计内容 1.课程设计课题及要求 A类题目:(此类题目主要在“THGMZ-3型单片机·微机·CPLD·FPGA·网络接口开发综合实验装置”上完成) 题目1:V/F转换模块设计 设计任务:调试F/V变换电路 设计要求: 1)测量Vin和Fout,画出V/F线。 2)Fout接入8051的INT0或INT1,编程由单片机完成测量及显示项目 参考资料:见附件1。 题目2:F/V转换模块设计 设计任务:调试F/V变换电路 设计要求: 1)测量Fin和Vout,画出F/V线。 2)Fin接单片机I/O口,编程由单片机产生频率信号。 参考资料:见附件1。

单片机课程设计——基于C51简易计算器

单片机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实验设计 摘要 本设计是基于51系列的单片机进行的双字节十六进制减法设计,可以完成计 算器的键盘输入,进行加、减、3位无符号数字的简单运算,并在LED上相应的显示结果。 设计过程在硬件与软件方面进行同步设计。硬件方面从功能考虑,首先选择内部存储资源丰富的AT89C51单片机,输入采用5个键盘。显示采用3位7段共阴极LED动态显示。软件方面从分析计算器功能、流程图设计,再到程序的编写进行系统设计。编程语言方面从程序总体设计以及高效性和功能性对C语言和汇编语言进行比较分析,针对计算器四则运算算法特别是乘法和除法运算的实现,最终选用KEIL公司的μVision3软件,采用汇编语言进行编程,并用proteus 仿真。 引言 十六进制减法计算器的原理与设计是单片机课程设计课题中的一个。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必要的实验后,我们掌握了单片机的基本原理以及编程和各种基本功能的应用,但对单片机的硬件实际应用设计和单片机完整的用户程序设计还不清楚,实际动手能力不够,因此对该课程进行一次课程设计是有必要的。 单片机课程设计既要让学生巩固课本学到的理论,还要让学生学习单片机硬件电路设计和用户程序设计,使所学的知识更深一层的理解,十进制加法计算器原理与硬软件的课程设计主要是通过学生独立设计方案并自己动手用计算机电路设计软件,编写和调试,最后仿真用户程序,来加深对单片机的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创新能力,并提高学生对单片机的兴趣,同时学习查阅资料、参考资料的方法。 关键词:单片机、计算器、AT89C51芯片、汇编语言、数码管、加减

目录 摘要 (01) 引言 (01)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1、1 设计要求 1、2 性能指标 1、3 设计方案的确定 二、单片机简要原理............................. 2、1 AT89C51的介绍 2、2 单片机最小系统 2、3 七段共阴极数码管 三、硬件设计................................... 3、1 键盘电路的设计 3、2 显示电路的设计 四、软件设计................................... 4、1 系统设计 4、2 显示电路的设计 五、调试与仿真................................. 5、1 Keil C51单片机软件开发系统 5、2 proteus的操作 六、心得体会.................................... 参考文献......................................... 附录1 系统硬件电路图............................ 附录2 程序清单.................................. 一、设计任务和要求

(完整版)单片机毕业课程设计-微波炉

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单片机》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微波炉控制系统专业班级: 学号: 201 姓名: 指导教师:胡蔷、汤立刚

设计时间:2013年12月23日—2013年12月27日 设计地点: K2-407单片机、微机原理实验室 2013年11月20日 单片机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答辩或质疑记录: 记录: 1、微波炉控制系统的火力档位在仿真过程中,是有三个不同的发光二极管来控制,并没有热传感器来连接,因为是仿真所以无法做出效果来。 2、开关键控制显示屏,使其启动至用户状态。可以关闭显示屏以及工作灯,但是并不能控制加热中的微波炉停止。 问题: 1、为什么使用矩阵式键盘? 答:本次设计采用了多个按钮,如果使用独立式键盘,将占用大量的IO口资源,所以我们采用4×4矩阵式键盘,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IO 口资源。 2、为什么要使用MAX7221这个芯片? 答:可以很方便地和单片机相连,未经扩展最多可用于8 位数码显示或64 段码显示。经实际使用发现,该芯片具有占用单片机IO 口少(仅三线)。

成绩评定依据: 课程设计考勤情况(5%): 课程设计仿真测试情况(15%) 课程设计答辩情况(30%): 完成设计任务及报告规范性(50%):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2013 年12 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3~2014 学年第 1 学期 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胡蔷汤立刚 工作部门: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一、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课程设计

二、课程设计内容(含技术指标) 1.设计目的及要求 (1)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以单片机为核心器件,能独立而正确地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完成仿真操作。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熟悉、掌握各种外围接口电路芯片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 (3)熟练使用单片机汇编语言或C51进行软件设计; (4)熟练使用Proteus、Keil软件进行仿真电路测试; (5)熟练使用Protel软件设计印刷电路板; (6)学会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 (7)编写设计说明书,参考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撰写设计报告。 2.设计内容(题目名称:微波炉控制系统) 本课题主要是对家用微波炉控制系统的研究,确定系统的整体方案,编写程序来实现微波炉控制的基本功能。微波炉控制系统设计是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具体包含显示电路,键盘电路,计时控制电路,火力输出电路,响铃提示电路等多个部分。设计制作一个微波炉控制器电路,具有三档微波加热功能,分别表示微波加热为大火、中火、小火,模拟仿真中用不同颜色发光二极管模拟。实现工作步骤:复位待机——〉检测显示电路——〉设置输出功能和定时器初值——〉启动定时和工作开始——〉结束加热、音响提示。 按键启动时间设置,最大预设数为23小时59分59秒。设定时间初值后,按档位选择键,启动相应的微波加热;另一方面使计时电路以秒为单位作倒计时。当计时到时间小于20s,给出声音提示,即扬声器输出提示音。 三、课程设计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