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e10689652.html,

走进生活,感悟数学

作者:张红平

来源:《考试周刊》2012年第44期

摘要:数学给人的感受往往是抽象的,深不可测的。甚至不少学生觉得数学是枯燥的。难以将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其实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充满着数学。只有将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才能学好数学。

关键词:数学生活感悟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其实现途径是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可见,数学课堂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社会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因此,只有在课堂教学中让数学生活化,以学生的感受、体验为基础进行教学,才能真正实施有效课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感悟数学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处理。

一、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新课标给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魅力,从中能有所感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若能以生活问题作为背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将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与活动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

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如,在讲“希望工程”义演时,我选用了这样一个问题:一班有40位同学,开新年晚会时,小明到超市花115元买果冻和巧克力共40个,若果冻每2个5元,巧克力每块3元,问小明分别买了多少果冻和巧克力?这样一道简单的应用题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学生纷纷动脑、动口,快速进入了学习状态。这样,学生也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学会了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应用题。

二、注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说到数学,大家都会觉得只是“计算”和“证明”,学数学只要会做题就行了。而在教学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数学本身不只是“数字符号”,它有着更丰富的内涵,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可以自由探索自己心目中的数学世界,正是这种自由探索才是数学美的体现。数学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