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一、《中华人们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

1.颁行

2000年10月31日由九届人大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2.内容共4章28条

第一章总则:本法律适用的范围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重申“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

第二章使用: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用字(另有法律规定的除外)。

第三章管理和监督:执法主体是政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颁布普通话测试等级标准、审核外国人名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管理企业和商品名称、广告用字。

第四章附则:2001年1月1日起执行。

3.相关问题

(1)通用语言文字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3)规范汉字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推行,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4)简化汉字的规范标准:

简化字:1956 年《汉字简化方案》简化汉字2236个,1986年《简化字总表》,简化汉字2235个。

异体字:1955年《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淘汰了1055个异体字,后来恢复了28个。

字形标准:以1988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的字形为标准。

(5)推广普通话方针的改变:

1955年“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1992年“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颁行的意义

(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确立和规范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2)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纳入法制化轨道,使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和保障。

(3)4个有利于:促进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进地区、民族间的交流;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技;实现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工作效率。

(4)4个重大意义: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文化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

二、三大语文运动

即切音字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1.切音字运动

(1)定义:切音字即拼切汉语语音的字母,运动指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的运动。

(2)运动兴起的原因:有识之士认识到,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教育的落后,教育落后的原因是汉字难学,西方教育普及得益于“切音为字”。

(3)第一个设计拉丁化拼音方案的人为卢章,著作《一目了然初阶》,拼写厦门方音。

(4)制定课推行汉语拼音方案形成运动,推出27个方案,王照《官话合声字母》采用楷书笔画记录官话,推行最广、影响最大。

(5)形成两大潮流:拼音字母以汉字笔画式为主,拼写对象以拼写官话为主。

(6)意义:对二、三十年代的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汉语拼音方案影响巨大。

2.国语运动

(1)定义:国语类似今天的普通话,指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推行的、把北京话作为汉民族共同语的运动。

(2)老国音的形成

A.“国语”最早提出“国语”的是吴汝纶,1911年《统一国语办法案》之后,该词通行开来。

B.1913年,召开“读音统一会”,正式采用“国语”名称,通过了拼写国音的字母——国语注音字母,编写了《国音字典》。

C.国语注音字母的特点为:“京音为主,兼顾南北”,规定了调类,没有调值。

D.老国音的缺点:缺乏严格的语音标准,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做不到。

(3)京国之争

指京音和国音的大辩论。1920年,张士一发表《国语统一问题》,认为注音字母连同国音都要改造,主张以北京音为国音标准。

(4)新国音的形成

A.1919年成立国语统一筹备会,后来颁布了新式标点符号议案,制定了“国音字母第二式(国语罗马字)”,调整了国音标准。

B.1923年国语统一筹备会决定采用北京音标准,相对于读音统一会议定的老国音而言,成为“新国音”。

C.1932年,教育部公布了《国音常用字汇》,以北京音为确定汉字注音的标准,是整理现代汉字的一块里程碑。

(5)国语运动的意义:议定并推行了国语注音字母;使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的国语深入人心。

(6)国语运动的经验:推行共同语,必须以一地的、一种活的语言作为自身发展的基础,而非五方杂音;民族共同语必须有明确的规范和标准。

3.白话文运动

(1)定义:”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2)历史:先秦言文一致;唐宋白话文产生;元明清白话小说流行;1917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出白话文学为正宗文学之后兴起了白话文运动。

4.三大语文运动的关系

切音字运动以提倡文字改革、制定拼音字母为目的,因语音标准引发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推广了汉民族共同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给口语以规范;白话文运动提倡白话文,给书面语以规范;三大运动合一,促成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最终形成。

三、关于普通话

1.定义: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国家通用语言。

2.普通话的语音为什么要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在北方话区域诸城市中,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最大。金、元、明、清、新中国都有北京为国都,800多年来,影响一直在增强。

(2)一种共同语的语音标准必须以某个城市的语音作为标准。首先,共同语必须以城市语音作为标准,而且以市区为主,历史上读音统一会的“兼顾南北”的老国音的失败就是反证。其次,城市往往是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影响最大,最适合最为语音标准。第三,城市语音受书面语的影响较大,比较稳定。

(3)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指以北京音系(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言,有些土音不能吸收,比如儿化只吸收了一部分。

3.普通话的词汇为什么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1)民族共同语必须以某一个方言作为基础,凭空创造的共同语难以实行。

(2)北方话作为基础方言有突出的优势。首先,北方方言在政治、经济方面的影响很大。其次,北方话具有雄厚的文化基础。现在的书面语——白话,就是在唐宋时期北方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用白话写成的四大名著在全国的流传,扩大了北方话的影响。第三,北方话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用北方话的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第四,北方话通行的地域广阔,几乎遍及全国:长江以北汉族地区,长江下游镇江以上、九江以下沿江地带,湖北省处东南角的全部,广西北部和湖南西北角,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汉族地区,从酒泉到南京,从哈尔滨到昆明,高度一致。第五,北方话词汇系统具有一致性,双音节词占优势。

(3)普通话不排除其它方言中的有用成分。普通话要吸收方言词汇丰富自己。

4.普通话语法规范的含义是什么?

(1)以著作即书面语为标准,因为其严密精练,具有规范性。

(2)以白话文著作为标准,排除了文言文。

(3)以现代白话文为标准,指“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出现的白话文著作。

(4)书面语著作必须规范,如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国家文献,鲁迅、郭沫若、巴金、老舍等人的著作。

四、语言文字的9个标准

1.汉语拼音方案1958

2.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1996.1.22发布,1996.7.1起执行

3.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PSC 1997.12

5.简化字总表1986

6.现代汉语通用字表1988,共7000字

7.标点符号使用法1995.12发布,1996.6.1实施。

8.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338组异形词,比如“按语”取代“案语”

9.汉语拼音方案的通用键盘表示规范2001.6.1实施,ü可写作u的,用U键,只能写作ü的,用V 键。

第二节汉语拼音方案的理论阐释

一、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1.定义:我国1958年公布的一套汉语拉丁化字母拼音方案。

2.汉语拼音方案的形成

在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北方拉丁化新文字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

附:注音字母:1918年公布,1913年改称注音符号,是一套汉字笔画式的拼音符号,共38个字母,不便国际交流。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构成及使用规则

(一)构成

1.字母表:规定了格特体的书写形式、字母排列顺序、读音。

2.声母表:21个声母,不过普通话有22个辅音,另有ng。

3.韵母表:按照开、齐、合、撮四呼排列,列出了35个韵母,缺少舌尖韵母[ ](ζ,χ,σ的韵母)和[ ](zh,ch,sh,r的韵母),舌面前半低元音[E](ie,üe的韵腹),卷舌元音[?](即er)。

4.声调符号:含调类和调值。

5.隔音符号:“’”,a,o,e开头的字母连接在其它音节后面发生混淆时用。

6.音节的拼写规则

(1)隔音字母y、w的使用

概括为“加”和“换”。

A.i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y,成yi;有两个以上元音时,i改作y;

B.ü行韵母前加y;

C.u行韵母只有一个元音时,前加w,成wu;有两个以上元音时,u改作w。

(2)韵母iou、uei、uen的省写式

和声母相拼,省略韵腹,写作iu、ui、un;成零声母音节时,要使用y、w。

(3)上两点的省略

同j、q、x相拼,ü上两点省略;同n、l相拼不省。

三、汉语拼音方案字母与语音的配置关系

汉语拼音方案字母和语音配置的总原则:尽可能适应世界习惯,但必须照顾汉语的音值、音系;字母减少到最少,拼写灵活性提到最高。

1.舌面音声母的字母配置:取消了g,k,h方案和j,ch,sh方案,配置了j、q、x,便于学习,提高了拉丁字母的使用率。

2.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字母的配置:用z,c,s和zh,ch,sh。

3.关于清浊音:汉语声母没有清浊音的对立,却有送气不送气的对立,所以用b代表[p][b],p代表[p?]。

4.关于舌面前圆唇元音ü:因字母表没有,援引德语的例子,在u上加了两点。

5.舌尖元音[ ][ ]的字母配置:因为[i][ ][ ]互补,即zh、ch、sh后面不出现[i],j,q,x后面不出现[ ][ ],所以都用i。

6.关于iou,uei,uen的拼写:

iou:在上声、去声音节中,o读音明显;在阴平、阳平音节中,o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的发展规律,省o写作iu。

uei,uen:在g,k,h后面,e读音明显;在舌尖音声母d,t,n,l,z,c,s,zh,ch,sh,r后面,e读音不明显;按照简化原则,省e写作ui,un。

7.[u N][y N]分别写作ong、iong,没有写作ung和yng,是因为前者更醒目;[au][iau]写作ao,iao,没有写作au,iau,一是因为前者更醒目,二是避免和an,ian混淆。

四、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1.音节的拼写规则(见指导书p237附录二)

2.正词法规则

第三节普通话的语音系统

一、普通话怎样构成一种系统

1.有自己的语音单位:22个辅音,10个元音,4个声调,发音单位构成了音节——听觉上最容易分别的音段。

2.有自己的组合规律:一声一韵,前声后韵,声韵相拼构成音节,共21个辅音声母,39个韵母,4个声调。

3.音位和音位变体: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素叫音位,不区别意义的、处于互补关系的音素叫某个音位的变体。比如a,A,A。

4音位的聚合:具有共同特征的音位聚合成类,比如zh,ch,sh,r为舌尖后音。

二、普通话声母系统的特点

1.送气和不送气对立。

强辅音:送气的辅音。

2.塞擦音丰富,都有同部位的擦音相配。

3.有舌尖后浊擦音[∣]。

4.能分别[n][l]。

三、普通话韵母的结构分析及其分类

1.结构分析:声母、韵头(i,u,ü)、韵腹(元音)、韵尾(元音或辅音)。一个音节分音质成分和非音质成分,前者指辅音、元音或者声母、韵母,后者指声调等。

2.韵基:组成韵母系统的基本成分,也即去掉韵头的部分。

3.顺同化:前面的音素对后面音素的同化,比如声母j使韵母舌面化,所以后面只出现舌面较高的i、ü等,不跟u。

4.逆同化:后面音素对前面音素的同化,如韵尾[N]对韵腹[a]同化为后[A];韵头u使声母圆唇化,比如“乖”k w uai。

5、韵母的分类

(1)根据音素数量分:单韵母、复韵母、鼻音韵母,复韵母又分为前响、中响、后响,鼻韵母又分为舌尖、舌跟。

(2)根据韵头的有无和性质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3)根据韵尾不同分为:开尾韵、元音尾韵、鼻音尾韵。

四、汉语拼音方案和普通话音位系统

1.严式标音:按照实际音值用不同的音标和附加符号一一记录,叫严式标音。

2.宽式标音:用一个音标兼赅几个没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素。

第二章词汇

第一节词和词汇

一、词的确定

1.确定词的意义

(1)有助于阅读理解。“这个计划分为期五年的一般课程和六年级的深入课程”。

(2)有助于正确使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96.7.1)根本特点:分词连写。

(3)有助于语法分析。一般层次分析,要求分析到词为止,语法分析是否结束,就需要判断所有划分出来的结构成分是否都是词。

2.判断词的方法

(1)最小且能单说(2)能否充当词组或句子的成分(3)能否扩展(4)提取剩余

注意

(1)能单独使用的语素构成的合成词的判断:考察构成单位的意义结合是否紧密,如果是词,构词语素的意义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果是词组,购成单位的意义往往是松散的,整个词组的意义结构单位是相加关系。如“白菜”和“白布”,前者是词,后者是词组。

(2)考察词的统称和特称之别。特称是词,统称是词组。如“红花、红旗、黑板、黄瓜、扁豆、幕后、不惑、骨肉、铁窗、香花、春秋、风雨、外衣、热血”等。

(3)注意语素的特点。构词语素都是非成词语素,是词;两个成分中的一个为非成词语素,是词,比如“确立”。

(4)全面考察,放入语境。

二、词汇中的固定语

1.定义:语言中把词作为构成成分,结构固定,形式上相当于词组、功能上相当于词的单位。所以固定语一般看成是词的等价物,尤其是熟语。

2.固定语的分类

(1)专门用语:专名词语,术语,行业语,看作词组;(2)熟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

3.词汇规范问题

(1)对词汇的规范问题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词汇是语言发展变化中最活跃的因素,今天社会发展加快,词汇变化加快,容易产生混乱和分歧,词汇的规范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重要。

手机:无绳电话、无线电话、手提电话、手持电话、大哥大、移动电话、蜂窝式移动电话。

(2)对于方言词、文言词语、外来词的吸收运用注意普遍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明确性原则。如法

国1994年通过的保护法语、限制外语的《托宾法》,规定法国本土生产的产品必须用法语,进口商品必须译成法语。我国生怕读者看懂,以显得“洋”,是不符合民族的习俗和文化的。

(3)网络语言更应当规范。286——迟钝;7456——气死我了;IC——I see,我明白;东东、冬瓜——东西;mm、美眉——美女;恐龙——长得难看的人;大虾——网络高手;菜鸟——网络技术差的人;斑竹——网上讨论版版主。而版主就有:斑竹,班主,班竹,板猪等形式;电子邮件:电邮,伊妹儿,email, E-mail等,需要定型。

(4)我们的做法:对形成规范的正确使用,没有形成规范的要引起关注。

第二节构词研究

一、构词法

(一)构词法分析的基础

1.构词法:分析词的构成成分的意义、作用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对象主要是合成词。

2.语素分类

(1)从语音角度分:单音节语素(“人”);多音节语素(音译外来词“斯洛伐克”,古代连绵词“蜘蛛”)。

(2)从功能角度分,成词语素(“看”);非成词语素(“微”)。

(3)从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分,

定位语素,在组合中的位置固定,在前“老”,在后“子”;

非定位语素,组合中的位置灵活,可前可后,如“大——大海,伟大”;

二者区别:定位语素,位置固定,意义虚化、抽象,功能上主要表示语法意义,即类化功能。

非定位语素,位置灵活,意义实在,功能上为构词的主干。

3.语素组合的几种语法关系

(1)对象:合成词中的非定位语素。

(2)语法的基本关系:联合(并列),修饰(前偏后正),补充(前正后偏),支配(动宾),陈述(主谓),五种关系体现在语素与语素,词与词的组合中。

(3)合成词中语素的关系:

并列式:两个语素意思相近、相关、相反:“开放,尺寸,好歹”。

限定式:前偏后正:“白菜”。

补充式:后一个语素作补充,“打倒”“船只”。

支配式:动宾式,前一语素是动作,后一语素是名词性的对象:“吹牛”。

陈述式:主谓式,前一语素是名称,后一语素是陈述:“月亮”。

析疑:围脖-围墙——支配-限定;火热-眼热——限定-陈述;雪白——限定。

前附式:词缀(意义虚化)在前,“老鹰”。

后附式:词缀在后,“棍子”。

(二)新词语的构造

新词产生必须有社会基础、语言基础、明确的意义,注意规范。

二、造词法

1.造词法:分析词语构成所使用的材料、使用的方法。

2.造词法的构成材料:以语素为主,也可以是音节(指多音节语素构成的词,比如)、词(如“电视剧”中的“电视”)。

3.音节构词解释:构成词的多个音节一般没有意义,即都不是语素,如“斯洛伐克”;如果其中的一个音节有意义,而别的音节无意义,那么所有的音节也都不是语素,如“蝴蝶”一词中的“蝴”无意义,“蝶”在此也就不是语素。

4.造词法的类型

(1)词法学造词:利用词法中的手段和变化形式创造新词。附加词缀:“老师”;重叠:“渐渐”;音

变构成:“把(把手)、把(话把儿)”;转类构成:“锄(名词)、锄(动词)”。

(2)句法学造词:并列式,主从式(前正后偏),补充式(前偏后正),支配式(动宾),陈述式(主谓),承接式,兼语式。

(3)修辞学造词:利用比喻、借代、夸张、委婉等手法构成新词。比如:刀山、东床、万分、瞑目。

(4)语音学造词:利用语音手段构成新词,有拟声“哗啦”、合音“甭”。

(5)综合式造词:两种以上造词方法合用。

5.造词法与构词法的区别

(1)从分析对象看,构词法分析合成词;造词法分析单纯词和合成词。

(2)从分细目的看,构词法分析结构是认识词的内部结构成分的意义、作用及相互关系,认识语素组合成词的结构规律;造词法研究构词使用的语言材料及造词的方法。

(3)观察的角度不同,如“组合式合成词”,构词法首先注意两个语素为非定位语素,接着观察二者之间的意义关系;造词法着重说明这种构造方式与句法结构相似,是仿句法结构的组合方式。

三、词义的理据

(一)对词义的理据的理解

词义的理据:语言中表示事物、现象、观念的词的构成依据,即一个词用这样的语素、音节而不用那样的语素、音节来构造的道理和依据。

首先选择能突出特征的方面命名,如“布谷”。这些特征不是本质特征而是反映事物的一般性特征。词义的理据性和词义之间不对等。词义的理据反映了使用这种语言的人的心理和文化。如“奉节”起名于诸葛亮“托孤寄命,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忠君爱国思想。

(二)词义理据的分析

重点是合成词。

1.构成合成词的语素义直接表示词义。

(1)构成合成词的两个语素义相近,词义同语素义也近似,如“忧愁”。

2.词义是语素义按照构词方式上确定的关系组合起来的意义,如“讥笑——讥讽和嘲笑”。

3.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用法,如“骨肉——比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

4.合成词的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用法,如“解手——大小便”。

5.语素义表示词义所指称的事物的某些特征,如“白菜”,反映了该类菜的个别突出特征。

第三节词义

一、词义的类型

词义:人们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和主观评价,大致分为概念义、附属色彩、反身指代义、言语义等四种类型。

(一)概念义

反映事物一般的本质特点意义,是词的理性意义。

1.反映事物、性质、行为,如“工人、勇敢、打倒”。

2.反映事物现象的各种抽象关系和联系。如“结果、总之”。

(二)附属色彩

固定在词中的、同词义不可分割的主观感情意义等。

1.感情色彩:褒、贬、中性。

2.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3.形象色彩:反映具体事物的形貌状态特征、个体存在的词具有形象色彩,激发人的表象和想象心理活动,从而增强具体形象的感受。如表示形态(如“鹅卵石”),表示动态(“碰碰船”),表示颜色(如“血红”),表示声音(如“布谷鸟”)。

(三)反身指代义

指词在具体运用中指示它本身,指代这个词的身份、音节、书写单位,而不是表示概念义或附属色彩

意义。“我是一个代词”中的“我”指身份。

(四)言语义

指词在句子中通过比喻、借代、比拟、双关、词性活用等手段临时获得的意义。言语义不是固定在词中的意义,而是通过各种修辞手法创造性使用词语而产生的意义。

二、词义的单位

(一)定义:根据词义共同的特征、内容而概括、确定下来的词的一个意义就是一个词义单位,即义项。

(二)词义单位分为三类,每个义项独立,形成义项组(几个相近的词义单位排在一起),形成义项目(先概括说明某方面的意义,再分条说明)。

三、词义分析

(一)说明:主要分析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释义特征。

(二)类词语:定义式解释词语的方式中表示词语所属类别的词语叫类词语。被解释的词为小类,即下位词,类词语属于大类,即上位词。词语解释时,先对被解释的词所指称的对象进行归纳,然后再给这个表达上位概念的类词语加以各种修饰、限制,使上位概念类词语所指范围与下位概念一致。如“国脚——入选国家队的足球运动员”中,“国脚”为下位词,“足球运动员”为上位词,“入选国家队”为限定成分。

(三)词的意义分析

1.表名物的词的意义分析

一般用“定义式”,用来解释的词语往往是一个偏正结构,偏的部分是定语,表示事物所具有的某些特征;正的部分是中心语,表示事物所属的类别。如:

人杰:杰出的人。

被解释的词定语表示特征中心语表示类别

2.表示动作行为的词意义的分析

举例:补考:因故未参加考试或考试不及格的人另行考试。

被解释的词动作行为的主体动作行为的限制动作行为3.表性状的词意义的分析

包括适用对象和性状特征。

举例: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被解释的词适用对象性状特征

第四节词汇系统

一、词汇是一个系统

语素以很强的构词能力构成词,成为词汇,而词义有各种联系,所以词汇成系统。

二、词群

(一)概念解释

1.语义场:一批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类别。比如。词可以分为上义词和下义词,如“亲属”为上义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等为下义词。

2.词群:意义上有共同特征的词聚合在一起形成的更宽泛的类别。比如具有相同的组合关系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表示行为状态的词可以放在一起等,形成词群。

(二)词群分析

1.层次关系词群

词群成员之间具有层级关系,即上下位关系(灯——油灯、汽灯、电灯)、整体部分关系(车——车厢、车轮、车门)、等级关系(校长——教师)、亲属关系(姐姐——哥哥)。

2.非层次关系词群

表示事物现象、动作行为、状态特征、具有相同的关系对象、关系范围的词构成的词群,比如“人体动作、人体结构、人的心理”构成的词群。

3.层次词群中同位词的关系:并列、同义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

第三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单位

一、语素和词的区别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的结合体,语法的最小单位;以单音节为主;功能是构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音义结合体;以双音节为主;功能是构成词组和句子。

单音节语素有时和词重合。

二、词和词组的区别

词组在形式上大于词,但有些词组由两个单音节词构成,像双音节词,比如:白布、黄纸。究竟是否为词呢?不是,而是偏正式词组。倒是“白菜、黄瓜”等形式已经固定,是词。

三、词、词组和句子

句子和词组、词的本质区别不是看形式复杂与否,而是看是否有传递信息的作用。只要传递了具体信息,具有一定的表述性,结构再简单,也是句子。]

1.作为备用的静态单位,词组和语境没有关系,而句子和语境结合在一起,是一定的人在一定的场合为一定的目的而传递的某种信息。

2.句子因上下文提示,非重要信息内容的结构成分可以省略。如:你何时去看电影?明天。

3.句子有一定的语气,相应地有语调,而词组作为静态的备用单位,不表示观点和感情,没有语调。

4.词组的意义是不确定的,没有具体内容,而句子所指确定,有具体内容。如:上例中的“明天”。

第二节汉语词类问题

一、现代汉语词类的划分标准

1.词类:词在语法上的类别。

2.划分词类的各标准

有意义标准,有形态标准,有功能标准,有依句子辨别词性等。目前主要从功能标准划分句子。

3.词的语法功能

一是指充当句法成分的功能,即能不能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述语、中心语这八大成分中的某一种成分。据此可以把汉语的词划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二是指词和词的组合能力,即哪类词能和哪类词组合,组合起来表示什么样的语法关系。据此可以分析三类词:名、动、形容词。

(1)确定名词。根据能不能带宾语、补语,能不能受“不”“很”修饰确定名词。如“人民”前面不能用副词“不”“很”修饰,后面又不能带补语,所以是名词。

(2)区分动词。动词可以带宾语,一般不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的修饰,如“打”。

(3)区分形容词。可以受程度副词“很”“非常”等修饰,如“好”。

注意: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后面带宾语的词是动词,只是这些动词表示心理活动,比如“喜欢”;

前面受程度副词修饰时不能带宾语,带宾语时前面不受程度副词修饰,这类词是兼类词,如“端

正”,带宾语时是动词,如“端正态度”,受程度副词修饰时形容词,如“非常端正”。

二、现代汉语的词类

(一)现代汉语词类表

根据语法功能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14类。

实词7类,包括名、动、形容、区别、数、量、代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实在,可以充当主要的句法成分。

虚词5类,包括副、介、连、助、语气词,其特点是意义比较空灵,没有实在意义,不能充当主要的

句法成分,除了副词可以充当状语和个别副词可以充当补语外,其它虚词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主要表示结构关系,连词的作用是连接,介词、助词、语气词的作用是附着。

叹词和拟声词有不同于实词和虚词的特点,一般不分虚实。

现代汉语词类表

(二)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1.形容词问题

像“聪明、金黄”等词和“西式”有区别,把表示性质的“聪明”和表示状态的“金黄”看作形容词,而把“西式”看作区别词,因为“西式”不能充当谓语,如不能说“我的衣服西式”,又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如“很西式”,失去了形容词的特点,所以定为区别词。

2.动词问题

动词除了动作动词外,还有趋向动词、判断动词、助动词等。更细致的类如下:

(1)及物动词:能带宾语的动词,宾语可以是受事,如“打击敌人”;可以是施事,如“来了一个人”的“人”;可以是“工具”,如“洗凉水”。

(2)不及物动词:动词后面不带宾语,如“溜走”。

(3)单宾动词:动词后面只能带一个宾语,如“讨论”。

(4)双宾动词:动词后面可以带两个以上宾语,如“给——给你一元钱”。

(5)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做文章”中的“做”。

(6)谓宾动词:只能带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如“打算”“进行”。

(7)真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动词宾语还保持着动词的语法特点,如“打算”所带的动词宾语还可以受状语的修饰,还可以继续带宾语,如“打算马上收割庄稼”。

(8)准谓宾动词:谓宾动词的一种,所带的宾语失去了动词的某些特点,比如前面不能收副词修饰,后面不能带宾语,如“进行——进行研究”。

(9)动作动词:能表示某种具体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的动词,如“打击”“学习”。又分为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能受动作者的自主控制,如“跑、跳、笑”,可以受“别”的修饰;非自主动词指动作行为不能受动作者的自动控制,如“看见,听见”,不能受“别”修饰。

(10)非动作动词:不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动作的动词,如“是、有、姓、从事、叫做”。

3.副词问题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者都可以充当状语,所以易混。区别为:副词只能充当状语修饰动词(个别的“很”“极”可作补语除外),形容词除充当状语修饰动词外,还可以修饰名词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还可以受副词的修饰充当中心语。如副词“忽然”和形容词“突然”:意思接近,形容词“突然”可以修饰名词,能受副词修饰,如“突然事件”“非常突然”;而副词“忽然”不能修饰名词,说成“忽然事件”。

(2)副词的归类问题

虽然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充当状语,与介词、连词、助词等有所不同,但副词具有封闭类的特点,即可以尽数列举的,而意义比较虚灵,黏着性和功能上不能充当核心句法成分,所以仍归为虚词。

4.介词和动词的区分

介词是从动词虚化而来的,有以下区别:(1)动词可以充当谓语,介词不能单独充当谓语;(2)动词可以带补语,介词不能;(3)动词可以受副词修饰,介词不能;(4)动词带宾语可以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谓语,介词带宾语不能单独成句或充当谓语。

“在、到、用、比”作动词和介词的区别:(1)如果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2)带宾语并处于单说或单独作谓语的位置,是动词;(3)带宾语后处于另一个动词的前面或后面,是介词。

第三节句子分析(上)

一、句子的不同分类

(1)从表达角度(即句子传递信息的角度)分: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呼应句(表示呼唤应答的句子,如“雷锋!雷锋!你再哪里?”)

(2)从结构角度分:

a.分单句和复句,单句是由一个词或词组加上语调构成的句子,复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形式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句子。

b.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主谓句是由主谓词组构成的句子,非主谓句是句子结构不能分出主语和谓语的句子。

c.主谓句分动词谓语句(动词充当谓语),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主谓短语充当谓语,如“这本书我看了。”)

d.非主谓句分为无主句和不完全谓语句,无主句指不能补出主语的句子,如“下雨了。”不完全谓语句指只能出现在一定的上下文中,必须依赖上下文才能表达比较完整的意思,如“你喜欢吃肯德基吗?”“喜欢。”

e.复句可以分为并列复句,承接复句,递进复句,选择复句,因果复句,转折复句,条件复句,让步复句,目的复句9类。

(3)根据主语的语义性质分:

a.施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如“我学习。”

b.受事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支配对象,如“车修好了。”

c.工具主语句: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大桶装水。”

d.处所主语句:主语指明动作行为进行的场所,存在的处所,位移的起点或终点,如“玻璃上有灰尘。”

(4)特殊类别:

根据句子中谓语部分的某些特殊成分分类:是字句,有字句,递系句,双宾句,把字句,被字句,比字句,“是……的”句。

二、句子的结构分析

1.成分分析法

解释:(1)是传统分析法,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2)主、谓、宾是主干,定、状、补是附加,定语是主语或宾语的附加,状语是谓语的附加,状语在谓语前,补语在谓语后。(3)分析句子时,首先分出主、谓、宾,找到主干成分的中心词。(4)名称另叫中心词分析法,多分法。(5)规定了符号:主=;谓-;宾~;定();状[];补<>。(6)例句:(我们班)的同学[已经]打扫<干净>了教室。

优缺点:优点是抓住了句子的主干,提纲携领;缺点是平面分析,忽视了句子的内部构造成分。比如“为什么阶级服务的问题是大是大非的立场问题”分析为“问题是问题”。

2.层次分析法

解释:(1)它根据句子构造的内部层次结构关系,对句子进行层层剖析,以显示词组、句子的结构层次。(2)基本规则是层层二分:按层次逐层分析,每一次把句子成分分为两个直接的组成成分;然后在下层再接着分析这些组成部分,依然采用二分法;直到所有切分出来的直接成分都是词为止。(3)名称另叫直接成分分析法。(4)举例分析:

我明天上午请朋友看电影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说明:1-2主谓,3-4状中偏正,5-6定中偏正,7-8递系复谓,9-10述宾,11-2述宾。

优点:层层二分,符合语言结构的实际,解决结构层次中有歧义的句子,如:

不适当地表扬学生

1 2

3 4 5 6

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

不适当地表扬学生

1 2

3 4

5 6

说明:1-2状中,3-4状中,5-6述宾。

二、句子的语义分析

1.语义框架分析

(1)语义: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

(2)句子的语义指句子中动词与名词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意义。

(3)语义主要有施事、受事、时间、处所、工具、方式、目的。

(4)各种各样的语义都通过名词体现出来,但与动词密切相关,只有名词与动词结合才能产生语义。如“孩子笑了。”中“孩子”是施事;“我把书送个孩子。”中“孩子”是受事,都受动词影响。

(5)主语可以是施事,也可以是受事:如:我们热爱生活(主语施事)。敌人被打垮了(主语受事)。

(6)宾语可以是受事,也可以是施事:如:老张昨天买了一本书(宾语受事)。远远地飞来了一只老鹰(宾语施事)。

(7)强调:分析句子的语义框架,就是要把句子的中名词和动词之间产生的语义分析出来。

2.歧义现象

(1)解释:指一个句子的意义有几种理解,虽然说话人心中知道表达什么意义,但受话人并不清楚所指,往往从另一个角度理解,于是在表达与理解之间形成歧义。例如“出租汽车”可以理解为偏正结构,即“被出租的汽车”;可以理解为述宾结构,即“把汽车出租出去”。

(2)隐性的歧义通过语义框架分析举例:

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

狼都不怕的狗:[施事-动作-受事]即狼不怕的狗;[受事-动作-施事]即不怕狼的狗。

(3)造成歧义的原因:

a.同音词造成:我们全部(不)同意。

b.多义词造成:她脸色不好看。即她的面色差、她的表情差。

c.由构造的层次造成:发现了敌人的哨兵。即发现哨兵、哨兵。

d.由句法结构关系造成:我喜欢煎鸡蛋。即我喜欢煎,我喜欢鸡蛋。

e.由语义结构关系造成:关心的是母亲:[动作-施事]即母亲关心;[动作-受事]即关心母亲。

三、变换分析法

1.解释:句子的变换是语法格式有规则的变换,超出一种语法格式,对句子格式进行变换,从而揭示不同的句子格式之间的内在关系,分析句子内部结构层次关系的差异,叫变换分析法。

2.意义:它是层次分析法遇到困难时所运用的方法,揭示歧义。如“打人”和“挖坑”的宾语不同,运用变换分析:

打人——打伤了人。挖坑——挖好了坑。“人”为对象宾语,“坑”为结果宾语。

3.句子变换分析的客观基础:

(1)语言中的句子在语法格式上都有联系,同样的意义可以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如:弟弟打破了杯子。杯子弟弟打破了。弟弟吧杯子打破了。杯子被弟弟打破了。

(2)受上下文限制,往往省略一些成分,表面上一样的句子其深层结构不同。如:门没有锁。门没有关。

深层不同变换:门上没有锁(即门没有锁子)。门上没有关(即门没有关子)。

(3)客观语言系统中,句子结构格式不同,而内部语义关系相同,可以互相变换考察。

我们打败了敌人。

敌人我们打败了。

说明:“我们”都是施事,敌人都是“受事”,所以可以尽管变换。

(4)用有限的句子格式表达无穷的意义,就会产生歧义,所以有必要用变换分析歧义。

4.如何变换

(1)增减成分:门没有锁——门上没有锁。

(2)移位:我喜欢艺术体操——艺术体操我喜欢。

(3)替换成分:父亲在屋顶上晒花——父亲往屋顶上晒花。

(4)形成变换矩阵:关心的是母亲——关心他的是母亲。关心的是母亲——他关心的是母亲。

理解的是老师——理解他的是老师。理解的是老师——他理解的是老师。

反对的是老王——反对他的是老王。反对的是老王——他反对的是老王。

5.注意:变换时原句式和变换式共同出现的词语的语义关系必须相同。如“关心”和“母亲”在“关心的是母亲。——关心他的是母亲。”两句中都是动作和施事的关系。

第四节句子分析(下)

一、双宾结构

1.定义:双宾结构指一个及物动词后面带有两个宾语的结构形式。其中一个宾语往往指人,由代词或名词充当,叫近宾语或间接宾语;另一个宾语指物,由名词、动词、主谓词组充当,叫远宾语或直接宾语。如:我送给女友一朵玫瑰。

2.双宾结构的特点

(1)结构中的动词必须是表示给予、承受、称类意义的,如“给、送、借、拿、叫、教、告诉、询问”等。

(2)间接宾语大多指人,靠近动词,直接宾语指物,离动词较远。

(3)口头交际中大部分间接宾语省略。

(4)双宾结构变换为“把”字句时,通常是把直接宾语提前,间接宾语不能提前。如“我把玫瑰送给她。”中“玫瑰提前。

3.双宾结构的层次分析

处理为述宾结构带宾语,如:

告诉他一个好消息

1 2

3 4 5 6

7 8

说明:1-2述宾,3-4述宾,5-6定中偏正,7-8定中偏正。

二、递系结构

1.连述谓语句:有两个以上的述语构成的句子,如“拿钱上街买东西。”“命令他转移。”前句中的两个述语都跟主语直接构成陈述关系,叫复谓结构;后句中的两个述语不能直接同主语构成陈述关系,第一个述语“命令”的宾语“他”是受事,而“他”是第二个述语“转移”的主语,叫递系结构。

2.递系结构:指连述结构中第一个述语的宾语是第二个述语的主语的结构。

3.递系结构说明:汉语中,主语是旧信息,一般要求定指,而动词宾语一般是新信息,在语义上不定指。如“客人来了”中“客人”是旧信息、定指,“来客人了”中“客人”是新信息,不定指。递系结构中的第一个述宾结构VP1的宾语不定指,这个宾语在第二个述宾结构VP2中是主语,却定指。一个成分不可能又不定指又定指,所以把以上结构叫递系结构妥当,叫“兼语式”不妥。

4.递系结构分析:

老刘请我喝茶。

1 2

3 4

5 6 7 8

说明:1-2主谓,3-4复谓,5-6述宾,7-8述宾。

第五节现代汉语虚词

一、虚词的性质

1.意义空灵、虚化,没有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主要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

(1)帮助表达实词之间的某种语法关系,如“我的老师”中的“的”表示“我”和“老师”是修饰关系。

(2)帮助实词添加某种语法意义,如“看”后加“着”“了”表示正在进行、经过等时态。

(3)给整个句式增加某种语法意义。如“你去”加“吗”成为疑问句。

2.都是黏着的,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副词中的“立刻”“马上”等可以单说)。比如“你喜欢吗”不能单说“吗”。

3.不能充任核心的句法成分,即不能充当主、谓、宾、中心语等。

4.数量有限,可以尽数;很少变化,新旧交替少;属于封闭性词类。

二、虚词的类别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第四章方言

第一节方言的基本概念

一、语言和方言

1.二者关系:方言是语言的变体,一种语言和它的方言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方言和语言的转变过程是:(1)一种语言可能分裂为不同的方言;(2)方言进一步分裂为不同的语言。

2.方言和语言的界限

(1)是否是统一的社会。如果几种方言所处的社会在政治上高度统一,那么它们一般只能是某种方言的地方变体,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这是重要因素。

(2)是否是统一的民族。如果几种方言是有统一的民族使用,有相同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方言不能看作是独立的语言。

(3)语言本身的差异。如果方言之间的差异大,一般可以把其划分为不同的语言,但不是绝对因素。

(4)使用者心理认同的情况。如果使用者认定自己使用的某种方言不是某一语言的方言,那就地承认其独立性。

(5)是否具有共同书面语。如果有共同的书面语,方言可能不是独立的语言;否则方言可能是独立的语言。

3.汉语与汉语方言

汉语各方言虽然差异大,但汉语各方言出于在政治上高度统一的社会,使用者是高度统一的汉民族,有公认的标准音、统一的书面语和潜在的转换关系,所以仍属于同一种语言的地域变体,不是不同的语言。

二、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1.概念

地域方言: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2.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异同

(1)相同点:第一,都是语言的变体,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体现;第二,都没有全民性;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语言材料构成。

(2)二者的不同点:第一,形成的原因不同。地域方言是由地域的隔离造成的,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社会因素造成的。第二,适用对象不同。地域方言是某一地区的全民语言,是当地人的“共同语”,而社会方言不具有这种全民性,职位某个特定的社群使用。第三、差异的性质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异体现在口音、措辞、谈吐风格等方面,地域方言的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结构上。第四,发展方向不同。地域方言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社会方言无论怎样发展,都不可能发展成为独立的语言。

三、方言和共同语

1.共同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打破语言的地域隔阂、走向语言统一时出现的语言形式,是经过规范的标准语。

2.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1)普通话是在方言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但又不同于方言,它要对基础的方言成分进行选择吸收,不是全盘吸收,所以普通话是非常规范的民族标准语;

(2)普通话还要从其它方言中吸收有用的成分来丰富自己,所以普通话比任何方言都要丰富完善;

(3)普通话作为具有全民通用性和权威性的特殊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的发展,逐渐向普通话集中、靠拢。这是因为,第一,普通话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地位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具有必然性。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发展下去。第二,普通话

作为经过规范的标准语,已经以法律形式正式颁布,这就决定了普通话的地位要高于方言,对方言起着示范性作用,规定了方言的发展方向,而方言的发展要从属于普通话;第三,普通话通过渗透和覆盖两种途径深刻地影响方言的发展,使方言日益向自己集中、靠拢。

第二节汉语方言的分布

一、汉语方言的分区和划界

1.汉语方言划分的理据

汉语方言的分区历来不一,现在普遍认同七区,即北方、吴、湘、赣、客家、粤、闽等方言区;方言的划界也只能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命名的由来为:客家方言按其来历命名,即“做客于某地的方言”;其它方言都考虑了通行地域的特点,但方言与行政区划名称涉及的地域并不完全一致,如广东省除了粤方言,还有客家方言;同为闽方言,却分布在福建、台湾、海南。

2.汉语方言划分的标准

汉语方言分区一般以语音标准为主。第一,有无浊音声母和清音声母的系统对立以及中古全浊声母的演变规律;第二,有无塞音韵尾以及中古入声韵的演变规律;第三,有几种鼻音韵尾以及中古阳声韵(即鼻音尾韵)的演变规律;第四,有几套塞擦音声母以及中古精组、知组、庄组、章组声母和见组细音声母(这些中古音字现在在普通话中都变成了塞擦音)的演变。

二、汉语方言的共时分布

方言岛指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观花的方言岛现象。

第三节汉语方言的语言特点

分析汉语方言的特点一般是和古代汉语的比较中展开的。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方言的演变,一般是经济发达、社会开放、沟通便利的地区变化快,其它地方则变化慢;南方在古代比北方闭塞,所以保留了更多的古代汉语的特点,北方方言的变化则大。

语音方面,各方言在音节、声母、韵母、声调、语流音变等方面各有不同。南方方言保留了许多古音信息,比如粤方言保留的完整的入声韵。

词汇方面,各方言在词源、语素、词语构造、词义、独创词语、特殊词语等方面不同,比如普通话词和方言词有差异,表现在各方言中都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独创词语,“棒子”指玉米,“三只手”指小偷;有些词的构造不同,普通话的“公鸡、热闹”,在一些方言中是“鸡公”、“闹热”;南方方言保留了许多单音节词,比如:“食(吃)、曝、目”等。

语法方面,各方言在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的特点等方面都有不同。

第四节方言调查的基本方法

一、语音的调查

根据丁声树、李荣编写的《汉语方言调查简表》,先调查声调基础字、声母基础字、韵母基础字、音系基础字,归纳出该方言的声韵调系统,然后记录方言调查4千字的声韵调,核实总结的音系,并归纳出该方言的字汇。

二、词汇的调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的《方言调查词汇表》对29类词汇进行记音,然后对照古代的韵书比如《广韵》《集韵》等查找本字,再对特殊的词语进行解释。

三、语法的调查

根据《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方案》进行调查,从名词的小称、人称代词的数、形容词的形容程度、动词的动态和动量、指示代词、双宾语的次序、比较句的句型、疑问句的特点等方面着手。

第五节汉语方言与地域文化

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转移可以引起权威方言的兴替,方言的形成与大规模的移民有关,方言中的独特的地名可以反映当地的物产特征、地貌特征、社会生活、人文历史,比如社会心态、社会文化、历史文化、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等,许多文学现象是建立在方言的基础之上的,方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还会

存在相当长的时间,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调查研究方言,把方言中的精华留住。感谢浏览,希望此文档对你有所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解答 ⒈什么是普通话?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⒉什么时候开始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于2001年1月1日开始施行。 ⒊普通话就是北京话吗? 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是,普通话并不等于北京话,也就是说,普通话不包括北京话里的土词、土语和土音。这就表明普通话实际上是规范化的现代汉语书面语的口语形式。也体现了普通话与北京话的共同点与区别点。 ⒋推广普通话就是不让说方言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不让说方言,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语言政策。推广普通话并不是要消灭方言,而是要在会说方言的基础上,还要会说民族共同语。推广普通话总的要求是在正式的场合和公众交际的场合讲普通话,但并不是排除在非正式场合讲方言。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的,并不是一刀切,也不是所有场合一律不让说方言。 ⒌我国现在有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我国是多民族聚居的国家。到目前为止,已经确定了56个民族。从50年代开始,我国语言工作者陆续进行了多次语言调查,据统计,我国55个少数民族语言的数目可能在80种以上。我国各民族现行文字共有40种左右。 ⒍“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是哪一年写进宪法的? 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语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什么情形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答:①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 ②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 ③招牌、广告用字; ④企业事业组织名称; ⑤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 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哪些情形可以保留或使用繁体字、异体字? 答:①文物古迹; ②姓氏中的异体字; ③书法、篆刻等艺术作品; ④题词和招牌的手书字; ⑤出版、教学、研究中需要使用的; ⑥经国务院有关部门批准的特殊情况。 ⒐哪些岗位人员应以普通话为工作语言,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人员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要求是怎样的?

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材料

语言文字规范化培训知识材料 张宏刚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要从事文字工作,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公文、论文、计划、总结、试卷、证书、奖牌等文字材料中,存在不少使用不规范的序号、标点符号、汉语拼音以及年月日应用的不规范。那么,如何规范使用请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法律政策篇 1.什么是规范的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包括两个方面,即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2. 语言规范化:讲普通话。 (1)以北京音为标准音; \ (2)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3. 新时期推广普通话的十二字方针是什么 大力推广、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4.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要求是“三纳入一渗透”,具体内容是: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要求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有关课程标准,纳入教育教学和

学生技能训练的基本内容,纳入学校工作日程和常规管理,渗透到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中。 5. 通过推广普通话,要逐步使普通话成为哪四种用语 校园用语、公务用语、宣传用语、社会服务用语。 · 6. 现阶段哪几种人需要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 演员、播音员、主持人、教师、公务员、窗口行业从业人员。 7. “语委办”的全称是什么 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 8. 文字规范化:写规范字。 所谓规范汉字,是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简化的传承字。 9. 正体字: 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 】 10. 简化字: 以1986年10月国务院批准重新发表的《简化字总表》中收录的简化字为准。《简化字总表》所收对照的繁体写法即为不规范字,一般在面向社会公众的场合中停止使用。 11. 传承字: 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沿用至今,未经整理简化或不需要整理简化的字。

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方案

墨玉县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学习国家通用 语言文字培训方案 一、指导思想: 聚焦总目标,大力贯彻自治区政府、地委、县委各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要求,正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我校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语言规范意识,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形成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写规范字的良好风气,养成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风尚,制定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计划。 二、工作目标 通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全校学生生对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形成一种自觉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良好氛围。 三、主要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宣传力度,在校园内适当的地方悬挂或粘贴宣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永久性标语。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文化生活,让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写规范字深入人心。 学校宣传栏和黑板报要开辟永久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园地,按时更换内容,使推广国家语言文字成为学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围绕

主题加大宣传力度,使全校学生意识到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对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公民素质、维护国家统一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等方面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为构建和谐校园,促进学校发展服务。 (二)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日常培训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生日常的课堂学习是学习和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最好实践。要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结合日常工作不断运用,在运用中吸取新知识,在学习——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校园内一律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校园语言”。 (三)加强检查评估、注重资料收集 加强学生在学校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用字规范化工作的检查评估。一是将这项工作纳入学生个人评估指标体系和团队活动;二是列入学生素质评估的内容。进一步规范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要求全校学生在校内所有活动中一律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正成为我校的校园语言。注重过程性资料、文档收集。 四、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 1.在课堂上能专心听讲,做好听课笔记。 2.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3.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4.能根据交流的对象和场合,做简单的发言。

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2012年3月1日起施行)

广东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规范汉字以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及其有关部门颁布的字表为依据。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领导。 省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文化、信息产业、工商、广播电影电视、新闻出版等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语言文字工作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财力情况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工作。 第六条每年9月的第三周为全省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宣传周。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第二章规范与使用 第七条使用汉字、标点符号、汉语拼音等,应当执行《现代汉语通用字表》、《简化字总表》、《标点符号用法》、《汉语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汉语地名部分)》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 第八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九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应当使用普通话;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公务活动中确实需要使用方言的,可以使用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70问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知识70问 1.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是何时成立的?由哪些人员组成? 答:为切实加强对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领导,2006年,我校成立了由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主任、相关校领导担任副主任、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各系(部)主任担任委员的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2. 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哪个下设机构具体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答:我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 3.为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学校都做了哪些部署? 答: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高启华同志先后主持召开书记校长办公会和党委扩大会研究部署有关工作,学校成立了“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领导小组”,并且制定了《迎接国家二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工作方案》,校领导组织召开了各部门负责人会议,部署迎评具体工作。学校为语言文字评估工作设立了专项经费,为迎评创造了有利条件。 4.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有哪些制度保障? 答: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学工作基本规范》《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试行)》《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试行)》等相关文件和规定,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纳入教育教学要求,作为教育教学督导、检查、评估、考核的内容。 5.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我校开设了哪些相关课程? 答:师范类专业开设了《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教师口语》《写作》《语言学概论》《汉语修辞学》《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词汇学》《普通话测试与辅导》《演讲与口才》等专业课程,并在专业实训环节中安排了书写技能、语言表达技能训练。 针对学校工科学生多的特点,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了《公关语言艺术》《教师口才学》《修辞语言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汉语文化趣谈》等公共选修课,对各个专业的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素质的培养。 6.我校拥有怎样的推普员队伍? 答:我校现有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3人,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10人。这支测试员队伍为学校乃至衢州市普及、推广普通话作出了很大贡献。 我们每年在师范专业选拔一批普通话基础好的学生,通过具有测试员资格的专业老师有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汉语是我国的法定的通用语言是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之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xx爱党的具体表现,是做好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迫切需要,是促进各民族群众广泛就业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现实需要。 “双语教育”不是针对少数民族的“全民教育”。长期以来,敌对势力将“双语教育”污蔑为消灭xx少数民族文化,实在难以自圆其说。众所周知,教育,需要花钱,作为国家向少数民族提供的公共资源,也没有必要将其推广为“全民教育”,因为,教育的目的,是选拔人才。在xx这一多民族聚居区,选拔出来的少数民族党政人才,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试想,若不xx汉语,培养出来的少数民族人才,还能否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对上,能否准确反映少数民族群众的各种意愿?对下,还能否正确贯彻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和政策?这恐怕要打上一个大问号。同样的道理,在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上,汉语掌握的越熟练,其技术掌握的也就越好,其发挥的作用空间也就越大,因为其不仅能为本民族服务,也能为其他民族的民众服务。这一道理,不言自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明确指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同时规定公民有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义务。国家为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条件,并推广普通话和推行规范汉字。 为什么要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我们的义务 二、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xx的具体体现 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 四、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我们进一步提升自身发展能力。 如何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一、学习国家通用语言首先在态度上要端正,要充分认识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要从内心深处认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真心喜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全文(2018)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已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5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8年8月1日起施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8年5月31日 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2018年5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三章研究和保护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保障各少数民族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科学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推动各民族文化共同繁荣,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使用、研究保护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应当坚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积极稳妥、科学保护、依法管理的原则,尊重各民族平等使用语言文字的意愿和语言文字发展规律。 第四条自治区在统一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 鼓励和支持在壮族聚居地区使用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 使用《壮文方案》确定的壮语言文字,不影响各地使用壮语方言和当地其他少数民族语言

文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经费列入本级预算,建立政府统筹协调、主管部门负责、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参与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加强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和管理。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和监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族、教育、文化、新闻出版广电等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 第二章学习和使用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使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传播和应用,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谐发展。 第八条自治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民族、教育、文化、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完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体系,制定社会应用和信息化急需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规范标准,建立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新词术语审定发布制度。 第九条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幼儿园、中小学校或者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幼儿园、中小学校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学。 第十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族、师范等高等院校设置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方面的文学、教育、艺术、翻译、广播影视等专业和课程,其他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可以开设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相关专业和课程。 第十一条自治区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双语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建设双语兼通、学科配套、适应现代教育需求的教师队伍。 第十二条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提倡和鼓励各民族干部互相学习语言文字,为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执行公务创造条件。 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民政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工作主管部门及民族、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部门应当将干部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学习纳入本部门工作规划,对有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双语能力岗位需求的干部进行培养培训。 第十三条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同时使用规范汉字和国家批准的《壮文方案》确定的壮文: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的印章、牌匾;

曾溪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曾溪镇中心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为切实发挥学校在语言文字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加强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校园文明建设,进一步提升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重要意义 1、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2、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3、对学生进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造就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需要。 4、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

5、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对于规范我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深入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关于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意见》,把语言文字规范化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基础作用,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环境,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促进普通话和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使语言文字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三、工作目标 1、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宗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用文明语、做文明人”。 2、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教师以普通话为职业语言,学生以普通话交流语言。 3、普通话成为师生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 4、师生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并最终做到在校内各种场合都说普通话。 5、教师用字、学生用字、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6、做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推广工作。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心得体会 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注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00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共和国防大学的语言文字工作,从此矗立起一座新的里程碑。通过学习《通用法》,我逐步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有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很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等等。 大量事实说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性文件,规范性差,权威性小。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于是,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在为语言文字规范化呕心沥血、付出辛勤劳动的前贤以及为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立法呼吁和做了大量工作的广大人民群众、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五千年的中华民族文明史,终于诞生了第一部语言文字法! 很多现状表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文件,规范性差,没有力度,只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律轨道,才能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自提升中,相信中华民族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融合。 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提升中学生语言修养之我见 摘要:因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等种种原因,当前中学生母语的语言修养不容乐观:语言规范意识淡薄,写字水平差,字迹潦草,错别字多,词汇贫乏,说话和作文词不达意、语句不通等现象很普遍。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语言规范意识,通过展开语言文字专题讲座,书法课程的学习;深入持久地展开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课本剧、辩论、演讲、讲故事等活动形式,切实提升学生的语言修养。 一、中学生语言修养亟待提升 记得上个世纪50年代初,《人民日报》针对当时语言文字使用中普遍存有的问题发表了题为《准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报纸上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经过整治,情况大有改善,而现在的问题远比当年严重:最常见的是错别字,不但见之于街头巷尾的招牌广告上,而且很多见之于大众传播媒介——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中,成了常见病,多发病,还有错用成语,也很多,例如“不尽人意”、“不以为然”、“差强人意”等成语的错用几乎要习非成是了。至于文句不通、不知所云的句子,在广告词中,在流行歌曲中,甚至在文学作品中,都是屡见不鲜的。这样,原来应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范本的报刊、书籍、电视却成了传布语言错误的发源地。 另一种现象就是脏话、粗话的泛滥,这能够说是语言污染。这种污染的水准相当严重,甚至一些流氓痞子的黑话、行语也渗透到中学生的口语中,侵入到全民语言词汇

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云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的管理,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应当依据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第四条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依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第五条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应当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之一,并给予必要的经费投入和人员保障。 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为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由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各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对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工作做出显著成绩的组织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协调、指导、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推广、使用。 省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负责制定全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规划并指导实施;设立普通话水平测试机构;对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管理和监督,核发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统一印制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第八条各有关部门在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协调和指导下,履行以下职责,发现不规范的用语用字,应当及时制止和纠正。

(一)教育部门应当对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推广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列入对学校进行督导、检查、评估的内容; (二)人事部门应当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三)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部门应当对文化、科技、卫生、体育等活动及其设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四)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等部门应当对广播、电视、网络媒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五)新闻出版部门应当对各类报纸、期刊、图书、音像制品、互联网出版及电子出版物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名称、广告、商品名称等用语用字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七)民政、建设、交通、铁路、民航等部门应当对地名、风景名胜区标牌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车站、码头、机场、港口、街道、公路、铁路、桥梁、隧道等公共设施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八)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对产品标志和中文信息处理产品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九)旅游等部门应当对旅游景区(点)、旅行社、宾馆饭店及其从业人员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十)商务、邮政、电信、银监、证监、保监、电监等部门应当对商业、贸易和服务活动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十一)公安部门应当对居民身份证、户口簿中公民姓名的用字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 第九条下列人员的普通话水平应当按照国家标准分别达到相应的等级: (一)广播电视播出机构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和影视话剧演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水平,其中省级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的普通话应当达到一级甲等水平;

语言文字规范化最新行文格式要求

语言文字规范化行文格式要求 一、公文文号的正确使用 印发公文时,年份外的符号应该用六角形符号?“”?(一般在电脑?插入?栏里?特殊符号?中选择),而不应该用小括号?()?或中括号? [ ] ?。副科级以上单位有资格发公文。 如:区汉语委发(2009)5号(不规范) 区汉语委发[2009]5号(不规范) 区汉语委发“2009”5号(规范) 二、标题的要求 (一)正文必须要有标题(封面除外)。标题使用二号小标宋体字。不得将标题字打印大小不一或中间加入其他艺术体。 (二)标题字数较多时,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不能把词、词组和专用术语分开。多行标题的排列方式一般是正宝塔、倒宝塔或棱形,避免出现上下长度一样的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 (三)标题应当准确简要地概括正文的主要内容并标明正文种类。标题中除规范性文件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如有副标题则回行居中,字体使用四号楷体。如标题下附属单位名称和时间则用()括住,字体使用四号楷体,单位名称与时间间隔两个空格,时间使用数字形式,如:(东胜区教育局 2009年11月11日) 三、正文的要求 (一)正文要与标题隔一行。 (二)正文使用三号仿宋体字。每自然段左空2字,回行顶格。

数字、年份不能回行。文中一级标题使用三号黑体,二级标题使用三号楷体,三级标题使用三号仿宋体加粗,四级以下级标题与正文字体相同。一级标题后若回行不使用标点。 (三)全文层次序号的使用 1.第一层为?一、?,以下可排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 2.第二层为?(一)?,以下可排(二)(三)(四)……,此序号采用输入法输入,括号后面不得添加任何标点。 3.第三层为?1.? 1后面添加的是圆点,而不是顿号或句号。以下可排2. 3. 4. 5. 6. 7.……。 4.第四层为?(1)?,此序号是采用输入法输入,括号后面不得添加任何标点。(1)以后可排(2)(3)(4)(5)……。 5.第五层为?①?,此序号是从插入中的特殊符号里选择,圆圈后面不得添加任何标点,①以后可排②③④⑤⑥……。此序号还可以不单独作为标题序号在句子里使用。 (四)行文格式的要求 1.每个自然段的首行必须左空两格(包括序号)。一级标题前面左空两格。 2.请示、报告、通知等有称谓的,文章的第一行称谓须顶格。 (五)正文中如有引用的内容则必须准确无误,必要时用括号加以标注。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公文标题使用简称时,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六)正文如有附件,应当注明附件顺序和名称。先在正文下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方案

xxx县第x中学暨捆绑联盟第x小学 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实施方案 为积极响应上级以及教科局关于加强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水平的有关精神,根据《xx县“冬季大学习、大讨论、大培训”实施方案》和《关于2020年xx系统开展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实施方案》文件要求,国家通用语言培训工作将在2020年1月15日—2月15日开展。xx县第x中学将与捆绑联盟学校xx小同学习。为了让学习有实效特制订以下培训计划: 一、领导小组 组长: xxx 第x中学书记 xxx 第x小学书记 副组长: xxx 第x中学副校长 xxx 第x小学副校长成员:县二中教研室xx、xxx、xxx以及当日xx领导, 县x小xxx、xx。 二、培训时间: 2020年1月15日至2月15日 三、授课教师 各培训教师、学员必须高度重视此次培训,将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工作作为政治任务,认真学习,有效提升。 培训将分为三部分进行:

2020年1月15日至1月16日摸底分班。 2020年1月17日至1月31日由xx县第x中学xx和迪丽xx两位教师负责授课。 2020年2月1日至2月15日由xx县第x小学xxx和古丽xx提两位教师负责授课。 四、培训要求 1、各授课教师需掌握相应课程的内容,教学目标,从而胜任教学工作,并能做到每天按时布置作业,按时批改;每天作业量要求:抄写不少于20个生字、20个生词及一段不少于300字的课文,各任课教师必须及时总结班级教学情况,提高教学能力。 2、各授课教师必须严格管理班级,保证教学秩序,禁止出现课堂散漫、不负责任心等不良状况。 3、学员参训期间需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手机呈静音状态,不得在课上、课下用国家通用语言之外的语言进行交流。 4、各班任课教师必须每天对授课班级学员进行2次或2次以上的考勤,学员需按时到课,不迟到、早退、缺席,原则上不得请假,如有特殊情况需要请假的,需校领导签署请假条。培训学员的考勤、平时表现将在培训后上报教科局。 五、培训内容 1、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基础班主要以听说、朗读为主,主要提高参训学员的口语表达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由授课教师结合班级实际情况从普通话测试内容以及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语文教材中选择出适合的内容进行教学。提高班主要以朗读、书写为主,主要提高参训学员的阅读和书写能力,以普通话测试内容教材及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语文教材中选择出适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案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方案 岔路河镇中心小学 根据吉林省教育厅下发的《关于开展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的通知》及县里的工作要求,为确保我校达到吉林省中小学语言文字规范化督导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标准,特制定我校此项工作的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学校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重在建设,重在过程,重在实效”原则,遵循国家及省有关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语言文字规范化督导评估指标体系,按照语言文字的内在规律,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工作。 二、工作目标 在全校全面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用语用字,学校普遍实现普通话成为校园语言的基础上,达到语言文字规范化。通过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规范标准以及《吉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在教育系统广为知晓,使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纳入学校的培养目标、管理常规和基本功训练,渗透到德、智、体、美及社会实践等各项活动中,学校形成与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广大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普遍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提高。

三、工作任务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正确认识学校是规范用语用字的重点领域,教育对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示范、基础作用,把培养具有良好语言文字素质的合格人才作为自身的职责全面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2.健全制度,强化管理。 学校把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制订或修改相关制度,把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把语言文字规范程度作为教师的评优条件;把语言文字达标作为录用教师的资格条件;把语言文字规范程度纳入学生行为规范,把语言文字规范程度作为学生的评优条件。 3.广泛宣传,全面动员。 学校要通过全体师生大会、标语、板报、广播电视等形式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意义,使全体师生自觉加入到这项工作中,并在活动中了解《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吉林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条例》的内容。坚持开展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面向社会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工作,力争创建工作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4.积极实践,开展活动。 将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列入素质教育和学校管理的内容,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相关教育活动。 四、保障措施 1、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做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答案版)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知识竞赛试 卷 姓名________ 单位_________ 分 数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2000年10月31日,九届全国人大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C)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2.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B)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3.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 C) A.积极、稳妥、逐步地推进语言文字工作 B.要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方针政策 C.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5.国家机关以( B)为公务用语用字。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中文 6.汉语文出版物以及信息处理和信息技术产品中使用的国家通用语言

文字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 C) A.法律和规定 B.方针和政策 C.规范和标准 7.公共服务行业以(A)为基本的服务用字。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常用汉字 8.提倡公共服务行业以( A)为服务用语。 A.普通话B. 普通话和当地方言 C.普通话和外国语 9.( C)依法对企业名称、商品名称以及广告的用语用字进行管 理和监督。 A.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B.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语言文字工作部门 C.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10.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 A)作为拼写和注音工具。 A.《汉语拼音方案》 B.《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 C.注音字母 11.《汉语拼音方案》是中国( C)罗马字母拼写法的统一规范, 并用于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 A.人名和中文文献 B.地名和中文文献 C.人名、地名和中文文献 12.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 C)。 A.会说标准的普通话 B.会说流畅的普通话 C.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 13.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播音员、节目主持人、影视话剧演员和 (B)的普通话水平应当分别达到国家规定的等级标准。 A.教师、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B.教师、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公共服务行业的员工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制度汇编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管理制度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和《淮南市教育局关于在全市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示范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精神,提高学校推广普通话、规范语言文字工作水平,提升学校文化品位,特制定如下制度。 一、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校园内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用语。 1.教学中必须坚持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教学用语。 2.各种集会上的发言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会议用语。 3.学校各类文体活动和校园广播必须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宣传广播用语。 4.校园内的各种交流、交际活动必须自觉使用普通话,使普通话成为校园交际用语。 5.教师要学习和掌握语言知识,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必须达到《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的普通话等级标准。 6.学生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与来宾之间交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7.学校要定期检查和评价师生校园用语。 (二)校园用字要规范,禁止使用不规范汉字。 1.校名、标语、名称牌、标志牌、奖状、奖旗等各种标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

2.宣传栏、宣传材料、指示牌等,不能使用繁体字、异体字、二简字和错别字,用字要规范。 3.学校举办的各种会议和文体活动的会标、标语和通知等,用字必须规范。 4.公文、黑板报、教案、试卷等用字要规范。 5.教师板书、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用字必须规范。 6.学生能认识并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汉字。 二、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监督检查制度 (一)学校用语用字规范化监督检查,采取平时监督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办法。 (二)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教师的语言文字监督检查。 (三)各班主任对其所负责的班级学生用语用字情况负有监督检查责任。 (四)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除平时加强对各部门用语用字情况的监督检查外,每学期组织一、两次对校园用语用字情况的集中检查,也可根据需要,组织专项检查或抽查。 (五)在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六)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检查的结果与文明班级的评选挂钩,与教师评聘、升级、评优和业绩考核挂钩。 (七)学校每年对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和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三、学校语言文字学习宣传制度 (一)以语文课为主、其他各学科为辅,在课堂上落实语言文字

关于强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11[1]

强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 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学校强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通知》精神,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我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建设一支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特制定我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我校教职员工基本情况: 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当前,我校现有教职工有100名,文化课教师有14名能担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教师占90%。为了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比例达到80% 我校全力以赴抓好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堂教学工作。 二、工作重点: 1.继续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组织领导 (1)学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继续履行职能,一把手亲自抓落实、到位情况、任务分解到小组成员个人以及各班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加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指导、检查、督促力度,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困难,为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正常顺利地进行而打下基础。 (2)进一步抓好制度建设,充实和完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教育目标责任和学习制度。将学习教学与技术职务普升,年度考核,评优和评选年度先进挂钩,用制度来进一步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 2.继续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1)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广大教职工和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改革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广大师生对汉语教学重要性的认识,使广大师生能够充分认识学习汉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增强他们做好并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信心,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2)开展正常的政策、文件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加深对上级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把握,进一步搞好教学工作。 (3)继续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黑板报比赛、汉语书法比赛、诗歌朗读比赛等形式各样的活。 3.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培训工作 当前我校普遍存在专业教师汉语水平低,教学能力欠缺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制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培训,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建设一支合格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队伍,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师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对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4.高度重视提高学生们的汉语水平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就同一教师来说,进行公开教学时,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公开教学时,教学能力提高了,而在于教师备课比平时充分得多,进行了认真的筹划和精心的设计。可以说,任何一堂成功的课,无不凝结着教师备课的心血。 (2)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得法者,

语言文字工作条例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条例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进一步推进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特制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条例: 一、学校成立了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管理全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校工作计划和总结中有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内容。 二、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三、学校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必须将推广普通话、书写规范字作为检查内容之一,学校将认真检查落实。 四、结合继续教育,加强对教师普通话培训,教师要符合规定普通话测试达标标准,学校审核普通话测试水平,语文教师普通话要必须达到规定的水平,其他学科教师要按规范化要求去做。未达标的教师要积极参加州语委组织的普通话培训、测试。 五、教师之间的交流使用普通话,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使用普通话,校园内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要使用普通话。 六、教师教学使用规范汉字,教案、板书及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用字要规范化,从而加强基本功训练。

七、学生能正确识别、书写常用汉字,学生作业、考卷等用字要规范。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规范,美观。学生语言规范要与评定三好学生等联系起来。 八、在教育教学、宣传、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必须使用普通话,学校的墙报、板报及学校一切文字档案材料都使用规范汉字。 九、把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同教师的业务考核、晋级、评优、聘用等工作结合起来。 十、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校语言文字工作小组组织的各种普通话竞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推广普通话,写好规范字是树立学校良好形象,提高师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体师生要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以上规章制度,使校园用字规范化,交流普通话。 林扒镇一初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